周 次
学时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1
2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病原物
1
2
第一章 植物害的病原学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发生
2
2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发生
2
2
第三章 植物病害防治
3
2
第三章 植物病害防治
3
2
第四章 水稻病害
4
2
第四章 水稻病害 第五章 小麦病害
4
2
第五章 小麦病害 第六章 油料作物病害
5
2
第六章 油料作物病害
5
2
第七章 杂谷类、糖料作物病害
教学进度表
课 目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症状、病原物
目 的要 求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害危害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概念;病原真菌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重 点难 点
重点:植物病害的概念、植物病原真菌难点:症状的具体划分
主要内容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概念举例阐明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性二、植物病害的概念三、介绍与病害有关的一些概念四、病害发生的三因素及病害三角在植物病理学中的位置,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症状一、植物病害的症状
病症
1.概念:
病状
2.症状类型 有5种
二、病害对植物的影响 简单介绍
三、两类植物病害 根据引起植物病害的因素不同,病害分为两类。
1.非传染性病害 定义 对定义进行解释
2.传染性病害 定义 对定义进行解释
3.两类病害的关系 两类病害的异同点和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节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一、寄生性与致病性
1.寄生性 定义 死体营养寄生物从寄主植物获得养分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活体营养
2.致病性 定义二、植物病原真菌什么是真菌?真菌与相近的其它生物的区别。
1、真菌的营养阶段
无隔菌丝
1)菌丝体 菌丝的特点有隔菌丝
教学方法
讲授举例
举例讲授分解图解
2)真菌营养体的变态结构真菌营养体的结构主要讲解吸器、假根、附着孢、厚垣孢子、菌核。
2、真菌的生殖阶段
1)无性生殖----产生4种类型的孢子
2)有性生殖----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
2)真菌的生活史
3)真菌主要类群 鞭毛菌亚门
结合菌亚门真菌主要分为五个亚门 子囊菌亚门 介绍特点和代表菌
担子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4)真菌所致病害的特点及识别方法
教学方法
图解
挂图
课 目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第二章
目 的要 求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植物病原物细菌及其它病原物,掌握细菌病害的特点;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
重 点难 点
植物病原细菌;病原物的致病性和寄主的抗病性。
主要内容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三、植物病原细菌
1、细菌的一般性状 1)形态 2)繁殖与生存的方式 3)生态条件
2、植物细菌病害发生的特点 详细讲解
1)侵染途径与症状 2)侵染来源及传播途径 3)病害流行的条件
3、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 症状识别---镜检---分离培养遵循柯赫氏法则四、植物病原病毒
1、病毒一般性状 1) 形态 2) 组成 3) 生物学特性
2、病毒类型和症状五、植物病原线虫 1、一般性状:形态;生活史;传播方式、寄生方式
2、线虫致病作用及症状六,寄生性种子植物 简单进行讲解
七、植物病原物的鉴定 柯赫氏法则的步骤与适用的范围第二章 病原物的致病性及寄主的抗病性一、病原物的致病性
1、生理小种概念 2、病原物的致病性 3、病原物的致病性变异二、寄主的抗病性
1、概念,免疫;抗病;感病;耐病;避病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术语描述植物的抗病性
1.垂直抗病性和水平抗病性 重点讲解
1)垂直抗病性的特点 2)水平抗病性的特点
2、寄主抗病性变异 寄主本身抗病性变化;病原物的改变;环境条件的影响三,寄主和病原物的相互作用一、基因对基因概念二、稳定化选择
教学方法
讲授
挂图
对比
启发
讲授
课 目
第三章 植物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目 的要 求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病害发生的过程,掌握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和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病害流行的类型和变化
重 点难 点
重点:病害的侵染过程 ;病害流行的因素难点,病害过程
主要内容第一节 病害循环定义病害循环分为4各阶段场所 7种
病原物的越冬/夏 方式 3种
环境影响
主动 人为
一、病害发生前阶段 越冬/夏后病原物的传播 气流
被动 昆虫
病原物和寄主接触 雨水/
流水
二、病害在寄主植物个体中的发展阶段(侵染过程或病程)
定义 各种病菌侵入的途径
侵入和抗侵入 影响侵入的条件 主要湿度和温度
寄主的抗侵入 形态、生理、生理反应
病原物扩展扩展和抗扩展(潜育期) 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
寄主的抗扩展
影响潜育期条件 主要是温度发病期
三、病害在寄主植物群体中的发展阶段
初次侵染 单循环病害
少循环病害
再次侵染
多循环病害
四、病害或病原物的延续阶段
教学方法
举例
举例
讲授
对比
对比
主要内容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一、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
介绍几种相关的概念
二、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
1.寄主植物 决定病害是否流行的关键
1)种植感病品种
2)种植感病品种面积的大小和分布与病害的关系
2.病原物 是病害流行的又一必备条件
1)病原物的毒性
2)病原物的数量
3)病原物的传播
3.环境条件 与病害流行有较大关系的环境条件是温度、湿度和雨水
4.栽培管理
三、病害流行类型和变化
积年流行病 特点
1.病害流行的类型
单年流行病 特点
季节变化
2.病害流行的变化
年份变化
四、病害的监测和预报
教学方法
讲授
举例
对比
课 目
第四章 植物病害的防治
目 的要 求
使学生了解我国植保工作的方针,掌握植物检疫、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栽培管理等防治的原理和具体措施
重 点难 点
重点: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
主要内容一、概述
二、植物检疫 原理
(一)重要性
(二)植物检疫的任务
(三)植物检疫对象
(四)国内和国外检疫 优点、缺点三、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原理
(一)选育抗病品种
(二)利用抗病品种的方法
抗病品种合理化布局
1.合理利用垂直抗病品种 抗病品种轮换
利用多抗性品种
2.利用病害发展速度较慢的品种
3.利用耐病品种 优点 缺点四、栽培管理
原理 6点
(一)选用无病种子、秧苗和无性繁殖器官
轮作 原理 注意事项
播种期 原理:避病
(二)耕作栽培措施 水肥管理
田园卫生
合理密植
教学方法
讲解举例
引申
举例
启发
课 目
第四章 植物病害的防治
目 的要 求
使学生掌握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方法
重 点难 点
重点,各种防治方法的原理和措施难点:
主要内容五、化学防治
(一)化学防治的优缺点
 保护剂
(二)农药的类型及其作用 治疗剂
 免疫剂
(三)杀菌剂的剂型
(四)化学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项
拌种
1.种子处理 侵种、闷种
包衣
2.土壤施药
3.植株喷药 注意事项
 筛选
(五)物理防治 热处理
 紫外线
(六)生物防治 定义
 重寄生生物防治的机制 拮抗现象
 交互保护现象
生物防治的优缺点
教学方法
讲授
分解法
举例
启发
课 目
第五章 水稻病害
目 的要 求
了解水稻稻瘟病的分布、危害程度,掌握水稻稻瘟病、恶苗病、立枯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危害及防治。
重 点难 点
重点:水稻稻瘟病、恶苗病的发生规律、防治。
难点:稻瘟病的症状识别,稻瘟病的防治适期。
主要内容:
水稻稻瘟病
(一)症状:苗瘟 
叶瘟 普通型病斑节瘟、穗茎瘟
(二)病原:1、病菌分类地位
(三)病害发生规律:
(四)防治:1、消灭越冬菌源
2、选用抗病品种
3、加强栽培管理
4、药剂防治
教学方法
图片
挂图
启发
二、水稻恶苗病
(一)症状:(二)病原:
(三)病害循环:
越冬场所 病残体或种子表面,越冬菌态,菌丝体和分生孢子。
带菌种子—→幼苗发病—→严重枯死 ↘
分生孢子萌发侵入—→芽鞘—→蔓延到全株—→分生孢子
种子带菌 传染稻粒←—风雨传播 ↙
(四)发病条件:
(五)防治:1、选用无病健种 2、种子处理 3、拔除病株
4、防止幼苗、种子受伤三、水稻立枯病:因病原种类、危害时期和环境不同,发病症状表现多种。(一)表现症状有以下几种,1、芽腐 2、针腐 3、黄枯4、青枯。
(二)病原及侵染循环:侵染性的立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引起  Fusarium spp,Rhizoctomia Solani,还有蠕虫菌属和腐霉菌属。
(三)影响发病因素,1、气候条件 2、种子质量和生活力 3、秧田条件和管理
(四)防治方法:1、精心选种与晒种,提高催芽技术
  2、提高育苗技术,加强苗床管理
 3、药剂防治四、水稻其它病害
讲授
启发
对比
课 目
第五章 水稻病害 第六章 小麦病害
目 的要 求
了解病害的分布、危害,掌握症状特点、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重 点难 点
重点:小麦赤霉病、小麦根腐病、散黑穗病、的发生规律及其综合控制。
难点:根腐病的症状识别,病害的侵染类型。
主要内容:
水稻其它病害介绍第六章 小麦病害小麦赤霉病:介绍分布与危害。
(一)症状:幼苗、穗部、籽粒。
病原:1、学名:有性世代-Gibberella Zeae(Schw.)Petch.
无性世代-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
(三)侵染循环:越冬菌态~子囊壳、菌丝体、分生孢子;越冬场所~病残体、种子。
种子带菌—→引起苗枯;土壤中病苗—→茎基腐症状。病菌主要通过调萎的花药侵入小穗。
子囊孢子—气流风、雨传播→落在麦穗上—→侵入小穗—适宜→3~5d
即可表现症状—→枯萎—→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穗枯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花期的初侵染菌量和子囊孢子连续侵染。
(四)发病条件:充足的菌源,适宜的气候条件以及和小麦扬期相吻合,就会造成赤霉病的流行。
1、苗期:发病主要是种子带病程度、土壤带菌量与土温、湿度。
2、穗期:①侵染时期;②菌源;③气象条件;④栽培耕作措施。
(五)防治方法:
1、小麦生育期~苗期和穗期:
①消灭越冬菌源;②轮作:2~3年轮作;③种子精选;④加强田间管理;⑤穗期喷药。
二、小麦根腐病:
(一)症状:1、幼苗;2、叶片-气候不同,症状有些差异;3、穗部:黑色霉层;4、籽粒-黑胚粒。
(二)病原:无性世代,平脐蠕孢属。
侵染循环和发病因素:
防治:
小麦散黑穗病:
(一)症状:
(二)病原:学名-Ustilago tritici Rostr.
(三)侵染循环:越冬场所-种子胚部,越冬菌态-菌丝体。
 种子萌发种子胚部菌丝线体—侵入→生长点—→菌丝通过生长点扩展
↑ ∣麦苗发育病菌从幼嫩子房壁  ↓二、三节时
↑ 系统侵染单循环病害  菌丝侵入穗原基
  健穗   ↓
↖随风 盈穗期间破坏花器 
 散出黑粉 (形成大理黑粉)
 ↖ ↙
↖ 抽穗显症 ↙
防治:由于小麦散黑粉菌在种子胚内,所以防治关健在于消灭种子内的病菌。
药剂处理。2选育抗病品种。3建立无病留种田。4拔除病株。
小麦锈病
(一)症状:
(二) 病原,
病害发生规律:1、侵染循环;2、发病条件。
防治:应采取推广抗病品种为主,结合其它措施。
教学方法
结合挂图
图解
启发
课 目
第六章 小麦病害 第七章 油料作物病害
目 的要 求
了解油料作物病害的种类,哪些为主要病害,危害程度如何。掌握大豆孢囊线虫病、根腐病。
重 点难 点
重点:病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
难点:大豆孢囊线虫病、根腐病混合发生时的症状区别。
主要内容:
小麦锈病 (一)症状,(二) 病原,
病害发生规律:1、侵染循环;2、发病条件。
防治:应采取推广抗病品种为主,结合其它措施。
四、小麦其它病害小麦白粉病丛矮病第七章 油料作物病害一、大豆胞囊线虫病:
症状:主要危害根部。
苗期:地上部分特点。
成株期:地上部分、根部特点。
病原: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che.线虫门、线虫纲,民皮线虫属。
侵染循环:以胞囊在土壤中越冬,或在粘有泥土的种子表面越冬。
春季,胞囊内卵—→幼虫(一龄幼虫)—脱皮→2龄幼虫
↑雌成为孢囊  ↓突破卵壳
 ↖ 土壤
  雄虫死亡←—雌雄交配 幼虫↓寻找寄主
 ↖ 从幼根表皮侵入
↖  ↙
雌雄成虫 ←— 3、4龄发育
 大豆胞囊线虫发生代数,因各地土温不同而异。
胞囊线虫在田间传播:农事操作,田间流水,种子远距。
发病条件:
1、土壤条件:土壤温、湿度、土壤质地对胞囊线虫的发育有重大影响。
2、轮作制作:重、迎茬地发病重。
3、施肥与灌溉。
防治方法:防治大豆胞囊线虫最实用的方法是使用抗虫品种。
选育和利用抗(耐)病品种。2、合理轮作。3、农业技术措施。
4、种子检疫、药剂拌种。
土壤施药。
6、生物防治。
二、大豆根腐病:分布与危害
(一)症状:根部,地上部分,地下根
(二)病原菌:由多种病原菌侵梁所引起的。主要有:尖孢镰刀菌、燕麦镰刀菌、禾谷镰刀菌、茄腐镰刀菌、腐霉菌、丝核菌等。
三)侵染循环:
(四)发病条件:
防治:
课 目
第七章 油料作物病害
目 的要 求
了解大豆灰斑病、褐纹病、菌核病、霜霉病的分布与危害,掌握病害的症状、发病规律及其防治
重 点难 点
重点:病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
难点,
主要内容:
第七章 油料作物病害三、大豆灰斑病
(一)症状:叶片、茎秆、籽粒。
(二)病原:Corcospora sojinum Liuet Gul.半知菌亚门,尾孢属。
(三)侵染循环:
菌丝体、分生孢子—→幼苗—→严重死亡
↘  ↓
叶片 —→ 分生孢子
↓气流传播多次重复侵染
(四)发病条件:1、品种抗性:种植感病品种,灰斑病经常流行。2、病原菌。3、气象条件:春季气温达17℃以上,病菌即产生分生孢子。高温、高湿、多雨有得病害发生。4、耕作栽培措施。
防治: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2、加强农业防治。3、药剂防治。
四、大豆褐纹病:
(一)症状:(二)病原:(三)发病规律:(四)防治:
五、大豆菌核病
(一)症状:茎秆,褐色湿腐状—→苍白色—→白色菌丝体—→菌核。
(二)病原: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de Bary.子囊亚门,核盘菌属。
(三)侵染循环:菌核土壤、病残体、混于种子间越冬。
土壤病残体—→菌核—→子囊盘—→子囊及子囊孢子—→弹射孢子种子间   ↓气流或雨水
 菌核←—发病←—茎秆
↗ ↘
接触茎秆←— 菌丝
(四)发病条件:
1、菌源:田间大理菌核是病害流行的先决条件。
2、气象条件:地表温、湿度直接影响菌楞供电笔子囊盘形成。田间菌源充足时,气温一般能满足,流行关键取决于湿度,大豆成株期,阴雨连绵,田间湿度大,最易发病。
3、农业技术措施。
(五)防治:
六、大豆霜霉病
(一)症状:叶片、种子。
(二)病原:Peronospora manshurica Syd.无性世代孢子囊。有性世代卵孢子。
(三)侵染循环:卵孢子在种子、病残体中越冬。
↗ 带菌种子
↑    卵孢子—→胚芽—→菌丝扩展生长点—→真叶、腋芽(发病中心
↑ ↘ 半系统侵染)  ↙ ↓
↖ 豆荚种子  风、雨传播产生大理孢子囊
↑←— 孢子囊←—发病←—叶片 ↙
(四)发病条件及其防治:
七、其它病害
课 目
第八章 杂谷类和糖料作物病害
目 的要 求
了解玉米、甜菜病害的分布与危害,要求学生掌握病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
重 点难 点
重点:玉米瘤黑粉病、丝黑穗病、甜菜褐斑病的侵染循环及控制措施。
难点:玉米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穗部症状区别,两种黑粉病侵染循环区别。
主要内容:
一、玉米瘤黑粉病:
(一)症状:茎、叶、穗均可受害,形成病瘤。
(二)病原:Ustilago maydis DC.Corda.玉蜀黍黑粉菌。
(三)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冬孢子在土壤、病线体、粪肥、种子表面越冬。
越冬冬孢子—→担孢子和次生担孢子
↓风雨传播土壤病 ↗ 幼嫩分生组织残体粪↗ ↗  ∣
肥种子↖  多次侵染  ∣
↖ ↗ ↓
←— 冬孢子 ←— 形成菌瘤
流行条件与品种抗性、菌源数量、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
防治:1、减少菌源-清除病残体、轮作、施腐熟有机肥。
2、选用抗病品种。 3、加强栽培管理。 4、种子处理。
二、玉米丝黑穗病:
(一)症状:只危害穗部。
(二)病原:Sporisorium reilianum Langdon et Full.
冬孢子萌发与瘤黑粉病菌相似。
(三)侵染循环:冬孢子在土壤、粪肥、种子表面上越冬。
种子

冬孢子—萌发→幼苗或幼根—→病菌系统扩展

 雌雄穗内形成大量冬孢子

冬孢子越冬 ←— 抽穗显症
(四)影响发病因素:此菌在苗期侵染,无再侵染。
1、土壤温度和湿度。2、农业措施。3、品种的抗病性。
(五)防治:
三、玉米大斑病:
症状,(二)病原:
(三)发生规律:菌丝体、分生孢子在病残体、种子上越冬。
越冬后病菌—→分生孢子
↓风雨、气流
  —→ 玉米叶片(直接成气孔)
↗ ∣
多次   ∣发病
↖  ↓
←— 大量分生孢子发病条件:1、品种抗性。2、气象条件。
(四)防治:1、种植抗病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 3、药剂防治。
四、甜菜病害
(一)、甜菜根腐病:
症状:病菌不同引起症状不同。
病原:多种病菌引起,镰刀菌、丝核菌、茎点霉菌、白娟菌、幼苗。
侵染循环及发病条件:
防治方法:
(二)甜菜褐斑病:
症状:叶片:病斑、圆形,边绿褐色,中灰白色、病斑上产生灰色霉层。
病原:
侵染循环:菌丝团在病残体、种球上越冬。
病残体↖
越冬—菌丝团—T≥10℃→分生孢子种球 ↙ ↓风、雨
↑    ↓传播
   ↑  叶片(气孔侵入)
   ↑  多次↗  ↓
种子 ←— 分生孢子←—发病形成病斑一般幼叶较抗病,老叶易感病。
发病条件:
防治:
教学方法
挂图
图解
启发
对比
讲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