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物化学》教案
教学进度计划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专业:作物、植保 学时:70 课教师:郑桂萍章
各章名称
理论课周次
理论课时数
实验课时数
总课时数
1
绪论
1
1
1
2
蛋白质化学
1—2
4
10
14
3
酶
2—4
7
8
15
4
脂类和生物膜化学
5
2
4
6
5
核酸化学
5—7
6
6
6
生物氧化
7—8
4
4
7
糖类及糖代谢
9—11
8
4
12
8
脂代谢
11—12
4
4
9
核酸的生物合成
13—14
4
4
10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4—15
4
4
合 计
44
26
70
注:理论课按周学时3进行
第 1 次课课目
第一章 绪 论第二章 蛋白质化学第一节 蛋白质概述
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学习方法。了解生物化学与其它生命科学之间的关系,生物化学的发展动态,并且瞻望21世纪生物化学发展的前景。唤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掌握蛋白质的生物功能、元素组成、基本组成单位及分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生物化学所研究的内容; 蛋白质的生物功能、元素组成、基本组成单位。
教学难点:生物化学研究动态;#
主要内容
生物化学的涵义及其研究内容生物化学的发展三、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四、生物化学应用与展望
一、蛋白质的生物功能二、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三、蛋白质的分类
教学法
课堂讲述结合实验(蛋白质含量测定)
理论联系实际介绍蛋白质的功能,采用形象的比喻(列车车厢等)加深学生对蛋白质组成单位的理解。
第 2 次课课目
氨基酸
第三节 肽
第四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目的要求
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掌握蛋白质20种基本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理化性质,使学生掌握蛋白质各级结构的概念及二级结构的特点。了解一些重蛋寡肽及蛋白质中除蛋白质氨基酸外还有稀有的蛋白质氨基酸、非蛋白质氨基酸;
重点难点
重点,20种基本氨基酸,蛋白质各级结构的概念及二级结构的特点。
难点:蛋白质的高级结构。
教学内 容
蛋白质氨基酸的一般结构特点及其分类稀有的蛋白质氨基酸非蛋白质氨基酸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一,肽键、肽链、肽单位、氨基酸残基和肽的命名二,重要的寡肽及其应用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和维特构象的作用力
教学法
课堂讲述结合氨基酸的结构讲述其理化性质,通过胰岛素一级结构的介绍加深学生对一级结构概念的理解,采用对比法讲述α-螺旋结构和β-折叠结构,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第 3 次课课目
蛋白质的结构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的重要性质第三章 酶第一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
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蛋白质的各级结构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性质,酶的国际分类,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蛋白质的性质难点:蛋白质的高级结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主要内容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高级结构的关系蛋白质三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及电泳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及其沉淀分离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蛋白质的紫外吸收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习惯命名法国际系统命名法三,国际系统分类法及编号
教学法
课堂讲述充分利用一切图片帮助帮助学生理解后学内容小测验蛋白质一章内容
课目
酶的催化性质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酶的化学本质及催化特点,底物浓度对V的影响及
pH对V的影响,了解酶的组成及分类
重点难点
重点,酶的化学本质及催化特点难点,酶催化特点的机理
主要内容
酶是生物催化剂酶的化学本质酶的底物专一性酶的组成及分类
底物浓度对V的影响
pH对V的影响
教学法
课堂讲述结合实验(酶的基本性质)
自学《生命化学》有关酶概念的讨论。
第 4 次课
课目
第三节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第四节 酶的作用机理
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酶的抑制作用机理,通过实验验证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及酶的抑制与激活。
重点难点
重点,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诱导楔合假说难点,酶促反应动力学
主要内容
温度对V的影响酶浓度对V的影响激活剂对V的影响抑制剂对V的影响
酶的活性中心酶与底物的结合
教学法
课堂讲述结合实验(酶的基本性质)
通过图示讲解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重点强调影响原因。
第 5 次课
课目
第四节 酶的作用机理第五节 别构酶 同工酶 诱导酶 抗体酶第六节 酶的分离提纯与活力测定第七节 维生素与辅酶
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别构酶与米氏酶的区别,各维生素的辅酶形式及生化功能,了解酶的作用机理。
重点难点
重点,有关酶的概念、别构酶与米氏酶的区别、酶分离提存的一般原则;各维生素的辅酶形式及生化功能;
难点,酶的作用机理,维生素的作用机理
主要内容
三,与酶的高效性有关的因素四,酶原(zymogen)及其激活五,酶的作用机理
别构酶同工酶诱导酶抗体酶
一,酶分离提存的一般原则二,酶活力测定与酶活力单位
一、水溶性维生素二、脂溶性维生素
教学法
课堂讲述通过列表比较水溶性维生素的辅酶形式和生化功能小测验酶一章内容
第 6 次课
课目
第四章 脂类和生物膜第一节 脂 类生物膜
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生物膜的结构、组成、功能;了解生物体内不含甘油脂类
重点难点
重点:生物膜的结构、组成、功能,影响膜流动性的因素难点:生物膜结构模型
主要内容
一、脂酰甘油类二、其他酰基甘油类三,磷酯类
一、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二、生物膜的分子结构与特性三、生物膜的功能
教学法
课堂讲述结合实验及自学
第 7 次课
课目
第五章 核酸化学核酸的种类、分布核酸的组成
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核酸的种类、分布,核酸的组成,了解细胞内的游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重点难点
重点:核酸的组成、结构;各碱基的代号
难点,
主要内容
核酸的种类和分布
碱基核苷核苷酸细胞内的游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教学法
课堂讲述列表比较两种核酸在分布、组成上的异同;
第 8 次课
第 9 次课课目
第三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
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DNA及RNA的二级结构;了解核酸的三级结构
重点难点
重点:DNA的双螺旋结构,RNA的三叶草型二级结构;
难点,核酸的三级结构
主要内容
一、DNA的分子结构二、RNA的分子结构
教学法
课堂讲述利用模型来讲述核酸的双螺旋二级结构。
课目
第四节 核酸的某些理化性质
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核酸的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核酸的变性与复性;
难点:核酸增色效应产生的原因;
主要内容
核酸的一般性质二、凝胶电泳三、核酸的紫外吸收特性四、核酸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五、核酸的酸解和碱解
教学法
课堂讲述联系核酸的组成、结构来讲述核酸的性质;
短时小测验
第 10 次课
课目
生物氧化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第二节 生物氧化中的某些能量问题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氧化的特点,主要高能磷酸化合物;了解
化学反应中自由能的变化
重点难点
重点:生物氧化的特点;将生化上的高能键与理化上的高能键区分开。
难点,
主要内容
生物氧化的概念生物氧化的特点生物氧化的基本过程
自由能的概念氧化还原电势与自由能的变化高能磷酸化合物
教学法
课堂讲述由本章开始进入物质、能量代谢的学习,据生物氧化是在活细胞内进行的来讲述其与体外氧化的区别。关于高能磷酸化合物要指出它的标准。
第 11 次课
第 12 次课课目
第三节 电子传递链第四节 氧化磷酸化作用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传递链的主要组分及组织结构,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
重点难点
重点,电子传递链的主要组分及组织结构;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难点:高能磷酸键的生成机制,线粒体的穿梭系统
主要内容
呼吸链的概念电子传递的内容与呼吸链有关的酶和载体电子传递的抑制剂
一、线粒体的结构要点二、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部位三、解偶联作用
四、线粒体内膜的ATP合成系统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线粒体的穿梭系统能荷
教学法
课堂讲述关于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重点放在化学渗透学说
第 13 次课课目
糖代谢新陈代谢概论生物体内的糖类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单糖的结构,寡糖和多糖的组成单位和连接方式,了解糖的酶促降解有关的酶
重点难点
重点:单糖的结构,寡糖和多糖的组成单位和连接方式。
难点:单糖的环状结构
主要内容
新陈代谢的意义新陈代谢的的研究方法
一,单糖及其衍生物二、寡糖植物的贮藏多糖和结构多糖
主要二糖的酶促降解淀粉(糖原)的酶促降解细胞壁多糖的酶促降解
教学法
课堂讲述结合实验重点讲述单糖的链、环状结构,对于D-醛糖和酮糖的关系图指导学生采用缩减法记忆。
第 14 次课课目
糖酵解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糖酵解的概念及反应历程,丙酮酸的去路。
重点难点
重点,糖酵解的概念及反应历程,糖酵解中的能量问题 。
难点:糖酵解的调节。
主要内容
糖酵解的概念糖酵解的生化历程糖酵解化学计算及生物学意义丙酮酸的去路糖酵解的调节
教学法
课堂讲述讲述糖酵解的反应历程时着重强调产能、耗能部位及不可逆步骤,以利调控和化学计算的讲解。
第 15 次课课目
三羧酸循环(TCA)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TCA环的反应历程,脱氢、脱羧、产能部位及TCA环的生物学意义,了解草酰乙酸的回补反应
重点难点
重点:三羧酸循环及其关键酶和反应历程中的能量问题 。
难点:三羧酸循环及调控
主要内容
一、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TCA环草酰乙酸的回补反应
TCA环中ATP的形成TCA环的意义三羧酸循环的调控
教学法
课堂讲述讲述TCA的反应历程时着重强调脱氢、脱羧、产能部位,指出一些中间产物与其它代谢的关系。
第 16 次课课目
磷酸戊糖途径单糖的生物合成
第八节 蔗糖和多糖的生物合成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磷酸己糖旁路及生物学意义、活化的单体糖基供体及其相互转化、淀粉的合成,了解糖异生作用过程和其它多糖的合成。
重点难点
重点:磷酸己糖旁路及生物学意义,活化的单体糖基供体及其相互转化、淀粉的合成.
难点,磷酸己糖旁路
主要内容
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历程磷酸戊糖途径的化学计算与生物学意义磷酸戊糖途径的调控
还原的磷酸戊糖途径(C3途径)
糖异生作用
一、活化的单体糖基供体及其相互转化二、蔗糖的合成三、淀粉(糖元)的合成纤维素等物质的合成
教学法
课堂讲述结合自学
第 17 次课课目
脂类代谢第一节 脂肪的降解
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一些脂类的降解,掌握脂肪、甘油三酯的降解,乙醛酸循环与三羧循环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脂肪、甘油三酯及不饱和脂肪酸的β—氧化分解。
难点: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主要内容
脂肪的酶促降解甘油的降解及转化脂肪酸的氧化分解乙醛酸循环
教学法
课堂讲述注意降解产物与糖代谢相联系,以加深各物质之间代谢联系的理解。
第 18 次课课目
脂肪的生物合成类脂的代谢(主要自学)
目的要求
了解一些类酯的代谢,掌握脂肪、甘油三酯的合成
重点难点
重点,脂肪酸、甘油三酯的合成。
难点,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主要内容
一、3-磷酸甘油的来源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三、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
一、甘油磷脂的降解与生物合成
**二、糖苷脂的降解与生物合成
**三、胆固醇的合成与转化
教学法
课堂讲述结合自学最后要比较脂肪合成与分解代谢的异同,以加深各物质之间代谢联系的理解。
第 19 次课课目
核酸的生物合成第一节 DNA的生物合成
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DNA的半保留复制的基本规则及逆向转录,了解DNA损伤与修复。
重点难点
重点:半保留复制的基本规则,逆向转录。
难点:DNA的复制过程。
主要内容
半保留复制
DNA的合成反应及有关的酶
DNA复制的基本过程逆向转录基因突变和DNA的损伤与修复
教学法
课堂讲述结合自学
课目
第二节 在DNA指导下RNA的生物合成第三节 RNA的复制
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 RNA聚合酶及转录与复制的区别,DNA突变方式,了解转录后的加工过程及RNA的复制。
重点难点
重点:RNA聚合酶,转录与复制的区别。
难点:RNA的复制过程。
主要内容
RNA的合成反应
RNA聚合酶三、转录过程四、转录后的加工
噬菌体Qβ的复制
二、病毒RNA复制的主要方式
教学法
课堂讲述结合自学
第 20 次课
课目
第九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运转第一节、遣传密码第二节、蛋白质合成的分子基础
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遗传密码的基本特性,蛋白质白质合成各组分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了解遣传密码的确定原理
重点难点
重点:遗传密码的基本特性,各组分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难点,遣传密码的确定。
主要内容
密码单位二、遗传密码的基本特性
一、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二、tRNA转运活化的氨基酸至mRNA模板上三、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工厂
教学法
课堂讲述
第 21 次课
课目
第三节 翻译的步骤第四节 蛋白质的运输及翻译后修饰
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大肠杆菌中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及细胞内的调节。
重点难点
重点:大肠杆菌中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难点:蛋白质的合成机制。
主要内容
一、氨酰-tRNA合成酶帮助使氨基酸结合到特定的tRNA上二、肽链合成的起始三、在氨基酸的掺入过程中有3个重复的延伸反应四、翻译的终止需要释放因子和终止密码子的参加五、核糖体在翻译中能跳跃式读码
一、蛋白质通过其信号肽引导到目的地二、一些线粒体、叶绿体蛋白质是翻译完成后被运输的三、分泌型的真核蛋白在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内合成四、高尔基体中多肽的糖基化修饰及多肽的分类五、大肠杆菌蛋白质在翻译的同时也在被运输
教学法
课堂讲述结合自学充分利用图片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第 22 次课
教学进度计划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专业:作物、植保 学时:70 课教师:郑桂萍章
各章名称
理论课周次
理论课时数
实验课时数
总课时数
1
绪论
1
1
1
2
蛋白质化学
1—2
4
10
14
3
酶
2—4
7
8
15
4
脂类和生物膜化学
5
2
4
6
5
核酸化学
5—7
6
6
6
生物氧化
7—8
4
4
7
糖类及糖代谢
9—11
8
4
12
8
脂代谢
11—12
4
4
9
核酸的生物合成
13—14
4
4
10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4—15
4
4
合 计
44
26
70
注:理论课按周学时3进行
第 1 次课课目
第一章 绪 论第二章 蛋白质化学第一节 蛋白质概述
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学习方法。了解生物化学与其它生命科学之间的关系,生物化学的发展动态,并且瞻望21世纪生物化学发展的前景。唤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掌握蛋白质的生物功能、元素组成、基本组成单位及分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生物化学所研究的内容; 蛋白质的生物功能、元素组成、基本组成单位。
教学难点:生物化学研究动态;#
主要内容
生物化学的涵义及其研究内容生物化学的发展三、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四、生物化学应用与展望
一、蛋白质的生物功能二、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三、蛋白质的分类
教学法
课堂讲述结合实验(蛋白质含量测定)
理论联系实际介绍蛋白质的功能,采用形象的比喻(列车车厢等)加深学生对蛋白质组成单位的理解。
第 2 次课课目
氨基酸
第三节 肽
第四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目的要求
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掌握蛋白质20种基本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理化性质,使学生掌握蛋白质各级结构的概念及二级结构的特点。了解一些重蛋寡肽及蛋白质中除蛋白质氨基酸外还有稀有的蛋白质氨基酸、非蛋白质氨基酸;
重点难点
重点,20种基本氨基酸,蛋白质各级结构的概念及二级结构的特点。
难点:蛋白质的高级结构。
教学内 容
蛋白质氨基酸的一般结构特点及其分类稀有的蛋白质氨基酸非蛋白质氨基酸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一,肽键、肽链、肽单位、氨基酸残基和肽的命名二,重要的寡肽及其应用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和维特构象的作用力
教学法
课堂讲述结合氨基酸的结构讲述其理化性质,通过胰岛素一级结构的介绍加深学生对一级结构概念的理解,采用对比法讲述α-螺旋结构和β-折叠结构,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第 3 次课课目
蛋白质的结构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的重要性质第三章 酶第一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
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蛋白质的各级结构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性质,酶的国际分类,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蛋白质的性质难点:蛋白质的高级结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主要内容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高级结构的关系蛋白质三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及电泳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及其沉淀分离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蛋白质的紫外吸收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习惯命名法国际系统命名法三,国际系统分类法及编号
教学法
课堂讲述充分利用一切图片帮助帮助学生理解后学内容小测验蛋白质一章内容
课目
酶的催化性质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酶的化学本质及催化特点,底物浓度对V的影响及
pH对V的影响,了解酶的组成及分类
重点难点
重点,酶的化学本质及催化特点难点,酶催化特点的机理
主要内容
酶是生物催化剂酶的化学本质酶的底物专一性酶的组成及分类
底物浓度对V的影响
pH对V的影响
教学法
课堂讲述结合实验(酶的基本性质)
自学《生命化学》有关酶概念的讨论。
第 4 次课
课目
第三节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第四节 酶的作用机理
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酶的抑制作用机理,通过实验验证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及酶的抑制与激活。
重点难点
重点,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诱导楔合假说难点,酶促反应动力学
主要内容
温度对V的影响酶浓度对V的影响激活剂对V的影响抑制剂对V的影响
酶的活性中心酶与底物的结合
教学法
课堂讲述结合实验(酶的基本性质)
通过图示讲解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重点强调影响原因。
第 5 次课
课目
第四节 酶的作用机理第五节 别构酶 同工酶 诱导酶 抗体酶第六节 酶的分离提纯与活力测定第七节 维生素与辅酶
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别构酶与米氏酶的区别,各维生素的辅酶形式及生化功能,了解酶的作用机理。
重点难点
重点,有关酶的概念、别构酶与米氏酶的区别、酶分离提存的一般原则;各维生素的辅酶形式及生化功能;
难点,酶的作用机理,维生素的作用机理
主要内容
三,与酶的高效性有关的因素四,酶原(zymogen)及其激活五,酶的作用机理
别构酶同工酶诱导酶抗体酶
一,酶分离提存的一般原则二,酶活力测定与酶活力单位
一、水溶性维生素二、脂溶性维生素
教学法
课堂讲述通过列表比较水溶性维生素的辅酶形式和生化功能小测验酶一章内容
第 6 次课
课目
第四章 脂类和生物膜第一节 脂 类生物膜
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生物膜的结构、组成、功能;了解生物体内不含甘油脂类
重点难点
重点:生物膜的结构、组成、功能,影响膜流动性的因素难点:生物膜结构模型
主要内容
一、脂酰甘油类二、其他酰基甘油类三,磷酯类
一、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二、生物膜的分子结构与特性三、生物膜的功能
教学法
课堂讲述结合实验及自学
第 7 次课
课目
第五章 核酸化学核酸的种类、分布核酸的组成
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核酸的种类、分布,核酸的组成,了解细胞内的游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重点难点
重点:核酸的组成、结构;各碱基的代号
难点,
主要内容
核酸的种类和分布
碱基核苷核苷酸细胞内的游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教学法
课堂讲述列表比较两种核酸在分布、组成上的异同;
第 8 次课
第 9 次课课目
第三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
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DNA及RNA的二级结构;了解核酸的三级结构
重点难点
重点:DNA的双螺旋结构,RNA的三叶草型二级结构;
难点,核酸的三级结构
主要内容
一、DNA的分子结构二、RNA的分子结构
教学法
课堂讲述利用模型来讲述核酸的双螺旋二级结构。
课目
第四节 核酸的某些理化性质
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核酸的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核酸的变性与复性;
难点:核酸增色效应产生的原因;
主要内容
核酸的一般性质二、凝胶电泳三、核酸的紫外吸收特性四、核酸的变性、复性与分子杂交五、核酸的酸解和碱解
教学法
课堂讲述联系核酸的组成、结构来讲述核酸的性质;
短时小测验
第 10 次课
课目
生物氧化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第二节 生物氧化中的某些能量问题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氧化的特点,主要高能磷酸化合物;了解
化学反应中自由能的变化
重点难点
重点:生物氧化的特点;将生化上的高能键与理化上的高能键区分开。
难点,
主要内容
生物氧化的概念生物氧化的特点生物氧化的基本过程
自由能的概念氧化还原电势与自由能的变化高能磷酸化合物
教学法
课堂讲述由本章开始进入物质、能量代谢的学习,据生物氧化是在活细胞内进行的来讲述其与体外氧化的区别。关于高能磷酸化合物要指出它的标准。
第 11 次课
第 12 次课课目
第三节 电子传递链第四节 氧化磷酸化作用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传递链的主要组分及组织结构,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
重点难点
重点,电子传递链的主要组分及组织结构;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难点:高能磷酸键的生成机制,线粒体的穿梭系统
主要内容
呼吸链的概念电子传递的内容与呼吸链有关的酶和载体电子传递的抑制剂
一、线粒体的结构要点二、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部位三、解偶联作用
四、线粒体内膜的ATP合成系统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线粒体的穿梭系统能荷
教学法
课堂讲述关于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重点放在化学渗透学说
第 13 次课课目
糖代谢新陈代谢概论生物体内的糖类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单糖的结构,寡糖和多糖的组成单位和连接方式,了解糖的酶促降解有关的酶
重点难点
重点:单糖的结构,寡糖和多糖的组成单位和连接方式。
难点:单糖的环状结构
主要内容
新陈代谢的意义新陈代谢的的研究方法
一,单糖及其衍生物二、寡糖植物的贮藏多糖和结构多糖
主要二糖的酶促降解淀粉(糖原)的酶促降解细胞壁多糖的酶促降解
教学法
课堂讲述结合实验重点讲述单糖的链、环状结构,对于D-醛糖和酮糖的关系图指导学生采用缩减法记忆。
第 14 次课课目
糖酵解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糖酵解的概念及反应历程,丙酮酸的去路。
重点难点
重点,糖酵解的概念及反应历程,糖酵解中的能量问题 。
难点:糖酵解的调节。
主要内容
糖酵解的概念糖酵解的生化历程糖酵解化学计算及生物学意义丙酮酸的去路糖酵解的调节
教学法
课堂讲述讲述糖酵解的反应历程时着重强调产能、耗能部位及不可逆步骤,以利调控和化学计算的讲解。
第 15 次课课目
三羧酸循环(TCA)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TCA环的反应历程,脱氢、脱羧、产能部位及TCA环的生物学意义,了解草酰乙酸的回补反应
重点难点
重点:三羧酸循环及其关键酶和反应历程中的能量问题 。
难点:三羧酸循环及调控
主要内容
一、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TCA环草酰乙酸的回补反应
TCA环中ATP的形成TCA环的意义三羧酸循环的调控
教学法
课堂讲述讲述TCA的反应历程时着重强调脱氢、脱羧、产能部位,指出一些中间产物与其它代谢的关系。
第 16 次课课目
磷酸戊糖途径单糖的生物合成
第八节 蔗糖和多糖的生物合成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磷酸己糖旁路及生物学意义、活化的单体糖基供体及其相互转化、淀粉的合成,了解糖异生作用过程和其它多糖的合成。
重点难点
重点:磷酸己糖旁路及生物学意义,活化的单体糖基供体及其相互转化、淀粉的合成.
难点,磷酸己糖旁路
主要内容
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历程磷酸戊糖途径的化学计算与生物学意义磷酸戊糖途径的调控
还原的磷酸戊糖途径(C3途径)
糖异生作用
一、活化的单体糖基供体及其相互转化二、蔗糖的合成三、淀粉(糖元)的合成纤维素等物质的合成
教学法
课堂讲述结合自学
第 17 次课课目
脂类代谢第一节 脂肪的降解
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一些脂类的降解,掌握脂肪、甘油三酯的降解,乙醛酸循环与三羧循环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脂肪、甘油三酯及不饱和脂肪酸的β—氧化分解。
难点: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主要内容
脂肪的酶促降解甘油的降解及转化脂肪酸的氧化分解乙醛酸循环
教学法
课堂讲述注意降解产物与糖代谢相联系,以加深各物质之间代谢联系的理解。
第 18 次课课目
脂肪的生物合成类脂的代谢(主要自学)
目的要求
了解一些类酯的代谢,掌握脂肪、甘油三酯的合成
重点难点
重点,脂肪酸、甘油三酯的合成。
难点,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主要内容
一、3-磷酸甘油的来源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三、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
一、甘油磷脂的降解与生物合成
**二、糖苷脂的降解与生物合成
**三、胆固醇的合成与转化
教学法
课堂讲述结合自学最后要比较脂肪合成与分解代谢的异同,以加深各物质之间代谢联系的理解。
第 19 次课课目
核酸的生物合成第一节 DNA的生物合成
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DNA的半保留复制的基本规则及逆向转录,了解DNA损伤与修复。
重点难点
重点:半保留复制的基本规则,逆向转录。
难点:DNA的复制过程。
主要内容
半保留复制
DNA的合成反应及有关的酶
DNA复制的基本过程逆向转录基因突变和DNA的损伤与修复
教学法
课堂讲述结合自学
课目
第二节 在DNA指导下RNA的生物合成第三节 RNA的复制
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 RNA聚合酶及转录与复制的区别,DNA突变方式,了解转录后的加工过程及RNA的复制。
重点难点
重点:RNA聚合酶,转录与复制的区别。
难点:RNA的复制过程。
主要内容
RNA的合成反应
RNA聚合酶三、转录过程四、转录后的加工
噬菌体Qβ的复制
二、病毒RNA复制的主要方式
教学法
课堂讲述结合自学
第 20 次课
课目
第九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运转第一节、遣传密码第二节、蛋白质合成的分子基础
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遗传密码的基本特性,蛋白质白质合成各组分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了解遣传密码的确定原理
重点难点
重点:遗传密码的基本特性,各组分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难点,遣传密码的确定。
主要内容
密码单位二、遗传密码的基本特性
一、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二、tRNA转运活化的氨基酸至mRNA模板上三、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工厂
教学法
课堂讲述
第 21 次课
课目
第三节 翻译的步骤第四节 蛋白质的运输及翻译后修饰
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大肠杆菌中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及细胞内的调节。
重点难点
重点:大肠杆菌中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难点:蛋白质的合成机制。
主要内容
一、氨酰-tRNA合成酶帮助使氨基酸结合到特定的tRNA上二、肽链合成的起始三、在氨基酸的掺入过程中有3个重复的延伸反应四、翻译的终止需要释放因子和终止密码子的参加五、核糖体在翻译中能跳跃式读码
一、蛋白质通过其信号肽引导到目的地二、一些线粒体、叶绿体蛋白质是翻译完成后被运输的三、分泌型的真核蛋白在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内合成四、高尔基体中多肽的糖基化修饰及多肽的分类五、大肠杆菌蛋白质在翻译的同时也在被运输
教学法
课堂讲述结合自学充分利用图片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第 22 次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