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
Plant Nitrogen Nutrition and
Nitrogen Fertilizer
主要内容第一节 植物的氮素营养第二节 土壤种的氮素及其转化第三节 化学氮肥的种类、性质及其施用方法第四节 氮肥的合理施用
1.质量分数一般植物含氮量约占植物体干物重的 0.3%-5%,而含量的多少与植物种类、器官、发育阶段有关。
种类:大豆 >玉米 >小麦 >水稻; 高产品种 >低产品种器官:叶片 >子粒 >茎秆 >苞叶发育: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时期,含氮量也不相同。
第一节 植物的氮素营养注意,作物体内氮素的含量和分布,明显受施氮水平和施氮时期的影响。通常是营养器官的含量变化大,生殖器官则变动小,但生长后期施用氮肥,则表现为生殖器官中的含氮量明显上升。
一、植物体内氮的质量分数和分布组织,幼嫩组织 >成熟组织 >衰老组织,
生长点 >非生长点生长时期,苗期 >旺长期 >成熟期 >衰老期,
营养生长期 >生殖生长期
2,分布:
幼嫩组织 >成熟组织 >衰老组织,
生长点 >非生长点二、植物体内含氮化合物的种类
(氮的生理功能)
1,氮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
(含氮 16~ 18%)
2,氮是核酸的成分(含氮约 7%)
3,氮是叶绿素的成分
(叶绿体含蛋白质 45~ 60%)
4,氮是酶的成分(酶本身是蛋白质)
5,氮是多种维生素、植物激素、
生物碱的等的成分
(维生素 B1,B2,B6,IAA,CK)
供氮对马铃薯伤流液中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影响细胞分裂素含量( μmol)
连续供氮 连续不供氮天
0 196 196
3 420 26
6 561 17
三、植物对氮的吸收与同化吸收的形态无机态,NH4+- N,NO3-- N
(主要)
有机态,NH2 - N,氨基酸、
(少量) 核酸等
(一)植物对硝态氮的吸收与同化
1,吸收,植物主动吸收 NO3-- N
植物吸收的氮素主要是铵态氮和硝态氮 。 在旱地农田中,硝态氮是作物的主要氮源 。 由与土壤中的铵态氮通过硝化作用可转变为硝态氮 。 所以,作物吸收的硝态氮多于铵态氮 。
NO3-N的吸收逆电化学势梯度的主动吸收;
介质 pH显著影响植物对的吸收。 pH值升高的吸收减少;
进入植物体后,大部分在根系中同化为氨基酸、蛋白质,也可直接通过木质部运往地上部;
硝酸根在液泡中积累对离子平衡和渗透调节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硝酸还原成氨是由两种独立的酶分别进行催化的。
硝酸还原酶可使 硝酸盐 还原成 亚硝酸盐,而亚硝酸还原酶可使亚硝酸盐还原成 氨 。
2.NO3-N的同化
NO2_NO3_
NH3
叶细胞中硝酸盐同化步骤的示意图
NAD(P)+
NH3
NO3_
NO2
-
类红色素
NAD(P)H+H+
铁氧还蛋白
(氧化性)
铁 氧还蛋白
(还原性)
NADPH2
NADP
H2O+OH-
光 合系统 I
亚硝酸还原酶
e-
硝酸还原酶叶绿体细胞质
2e- FADH
2
FAD
CytFeII
CytFeIII
MoIV
MoVI
H2O2 H
+
介质 pH升高钼对小麦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供钼水平
μ g/株)
叶片预处理
(供钼 μ g/L)
硝酸还原酶活性
( μ molNO2/g鲜重 )
24小时 70小时
0.005 0 0.2 0.3
0.005 100 2.8 4.2
5.0 0 ─
5.0 100 ─
(Randall,1969)
8.0
8.2
1,硝酸盐供应水平 当硝酸盐数量少时,主要在根中还原 ;
2,植物种类 木本植物还原能力 >一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植物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其还原强度顺序为:
油菜 >大麦 >向日葵 >玉米 >苍耳
3,温度 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高,所以也可提高根中还原 NO3--N 的比例 。
大多数植物的根和地上部都能进行 NO3-N的还原作用,但各部分还原的比例取决于不同的因素:
4,植物的苗龄 在根中还原的比例随苗龄的增加而提高 ;
5,陪伴离子 K+能促进 NO3-向地上部转移,
所以钾充足时,在根中还原的比例下降;而 Ca2+
和 Na+为陪伴离子时则相反 ;
6,光照 在绿色叶片中,光合强度与 NO3-还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
考虑以上因素可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温室或塑料大棚中的蔬菜体内的硝酸盐含量 。
大多数植物的根和地上部都能进行 NO3-N的还原作用,但各部分还原的比例取决于不同的因素:
表 我国蔬菜硝酸盐污染程度的卫生评价标准
(沈明珠,1982)
级别 硝酸盐含量 污染程度 参考卫生 性
(mg/kg鲜重 )
1 ≤432 轻度 允许生食
2 ≤785 中度 允许盐渍,熟食
3 ≤1440 高度 允许熟食
4 ≤3100 严重 不允许食用因此,降低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的有效措施,选用优良品种、控施氮肥、增施钾肥、
增加采前光照、改善微量元素供应等。
(二)植物对铵态氮的吸收与同化
1,吸收机理,① 被动渗透
(Epstein,1972)
② 接触脱质子
(Mengel,1982)
ATPase
NH4+
H+
膜外 膜 膜内
NH4+
H+
NH3
质膜上 NH4+脱质子作用的示意图外界溶液
NH3
质膜细胞质
NH4+
H+
酮戊二酸氨谷氨酸 各种新的氨基酸酮酸酰胺氨还原性胺化作用 转氨基作用
2.NH4-N的同化
3,酰胺形成的意义 (谷氨酰胺、天门冬酰胺)
①贮存氨基
②解除氨毒
(三)植物对有机氮的吸收与同化
1,尿素(酰胺态氮)
吸收,根、叶均能直接吸收同化,① 脲酶途径:尿素 NH3 氨基酸脲酶
② 非脲酶途径:直接同化尿素 氨甲酰磷酸 瓜氨酸 精氨酸尿素的毒害:当介质中尿素浓度过高时,植物会出现受害症状
2,氨基态氮,可直接吸收,效果因种类而异四、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营养特点
(一) 铵态氮和硝态氮的营养特点喜铵植物,水稻、甘薯、马铃薯兼性喜硝植物,小麦、玉米、棉花等喜硝植物,大部分蔬菜,如黄瓜、
番茄、莴苣等专性喜硝植物,甜菜
NO3--N是阴离子,为氧化态的氮源,
NH4+-N是阳离子,为还原态的氮源。
NO3--N和 NH4+-N营养作用的比较不能简单的评判哪种形态好或是不好,因为肥效高低与各种影响吸收和利用的因素有关 。
(二)原因
1,植物的遗传特性
2,环境因素介质反应,酸性:有利于 硝 的吸收中性至微碱性:有利于 铵 的吸收陪伴离子、介质通气状况、土壤水分状况结论,只要在环境中为 铵态氮 和 硝态氮 创造出各自所需要的最适条件,它们在生理上是具有同等价值。
五、植物氮素营养失调症状及其丰缺指标
1,氮缺乏,首先在下部老叶出现症状植株矮小,瘦弱,分蘖或分枝少叶片转为淡绿色、浅黄色、乃至黄色;
茎叶基部或呈紫红色早衰,产品品质差
2,氮过量,植株徒长,贪青迟熟;蔬菜硝酸盐含量增加
Technological
stripe disease
Caused by incorrect 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燕 麦 小 麦油 菜禾本科作物缺氮的症状大麦 玉米小麦燕麦
- N + N
- N + N
不同时期和部位的缺氮症状苗期缺氮 老叶缺氮绿色 V字症
Potato Plants
亚麻 (Flax)
Rape
Tobacco
Cucumber with N deficiency
+N-N
Strawberry with N deficiency on right
+N -N
Celery leaves with N deficiency
缺氮 供氮缺氮
N deficiency
in vine growth
Japanese larch trees
-N +N
作物贪青晚熟,生长期延长 。
细胞壁薄,植株柔软,易受机械损伤 ( 倒伏 )
和病害侵袭 ( 大麦褐锈病,小麦赤霉病,水稻褐斑病 ) 。
氮素过多的危害大量施用氮肥会降低果蔬品质和耐贮存性;
棉花蕾铃稀少易脱落;
甜菜块根产糖率下降;
纤维作物产量减少,纤维品质降低 。
蔬菜硝酸盐超标
Slight symptoms of
N toxicity in
cucumber
Cucumber growth
with normal N
Nutrition
氮过量
“Tipburn” in
lettuce due to
nitrate and
chlorid
toxicity on a
sandy.
Severe symptoms of N toxicity
Induced N toxicity in cucumber plants in a
glass house trial.
N over-fertilization causes,Blotchy ripening”
氮素过多对苹果的影响
Normal N Nutrition for
“Golden delicious”
Over-fertilized with N fertilizer
for,Golden delicious”
蔬菜硝酸盐累积作物的形态诊断:作物营养的失调症状症状出现的部位老组织先出现
N
P
K
Mg
Zn
新组织先出现
B
Ca
Fe
S
Mn
Mo
Cu
斑点出现情况生长点是否易枯死不易出现易出现易枯死不易枯死
N
P
S
Mn
Cu
Fe
Mo
B
Ca
K
Mg
Zn
作物的化学诊断
养分潜在缺乏的诊断
植物组织的化学测定(诊断)
氮磷钾三要素的定量分析微量元素的定量分析土壤养分诊断
土壤有效养分的提取和指标
土壤养分状况诊断第二节 土壤种的氮素及其转化
土壤 N素的来源
土壤 N素形态及有效性
N素在土壤中转化
土壤 N素损失的途径一、土壤中氮素的来源及其质量分数
(一)来源
1,施入土壤中的化学氮肥和有机肥料
2.动植物残体的归还
3,生物固氮
4,雷电降雨带来的 NH4+ - N和 NO3- - N
(二)含量我国耕地土壤 全氮含量 为 0.04~ 0.35%
之间,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我国土壤含氮量的 地域性规律:
北 增加西 长江 东 增加南 增加二、土壤中氮的形态水溶性 速效氮源 <全氮的 5%
1,有机氮 水解性 缓效氮源 占 50~ 70%
(>98%) 难利用 占 30~ 50%
离子态 土壤溶液中
2,无机氮 吸附态 土壤胶体吸附
(1~ 2% ) 固定态 2,1型粘土矿物固定有机氮 无机氮矿化作用固定作用
土壤 N素形态及有效性土壤中 N素含量高低与土壤有机质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 受植被,气候,地形,
母质等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土壤的利用方式,如耕作,施肥,种植,灌溉等农业措施的影响 。 我国土壤含氮量在 0.2-
2gkg-1之间,多数含氮量在 1gkg-1以下 。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土壤含氮量有下降趋势
1.无机态土壤中的无机 N较少,一般只占土壤全 N量的 1%-2%,最多不超过 5%-8%,无机 N中有 NH4+-N、
NO-3-N和固定态铵 。 前两者属于速效养分,后者属于缓效养分 。
2.有机 N
土壤 N素以有机 N为主,约占 95%以上 。 有机 N按其稳定性大小可分为水溶性,水解性和非水解性三部分 。
(1)水溶性有机 N。 主要是简单的游离氨基酸,胺基盐,尿素,酰胺类,占全 N含量的 5%左右 。 有少数可以直接被作物利用,如氨基酸 。 多数要经过转化,释放出 NH3,然后再被作物利用 。 故少数属于速效养分,
多数属于缓效养分 。
(2)水解性有机 N。 用酸,碱或酶处理时,能够水解成简单易溶性化合物,如蛋白质,多肽核蛋白类,
氨基糖类,占全 N含量的 50%-70%,为缓效或迟效养分 。
(3)非水解态 N。 占有机 N的 30%左右,高者可达
50%,矿化速率很低,有效性小,至今仍不十分清楚 。
三、土壤中氮的转化铵态氮 硝态氮吸附态铵或固定态铵水体中的硝态氮氨化作用 硝化作用生物固定 硝酸还原作用
NH3 N2,NO,N2O
挥发损失 反硝化作用吸附固定 淋洗损失有机质有机氮生物固定
(一)有机态氮的矿化作用(氨化作用)
1,定义,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含氮有机质分解形成氨的过程。
2,过程,有机氮氨基酸
NH4+ - N+ 有机酸异养微生物 水解酶氨化微生物 水解、氧化、还原、转位
3,发生条件,各种条件下均可发生最适条件,温度为 20~ 30oC,
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 60%,
土壤 pH= 7,C/N≤25:1
4,结果,生成 NH4+ - N( 有效化 )
(二)土壤粘土矿物对 NH4+ 的固定
1,定义吸附固定,由于土壤粘土矿物表面所带负电荷而引起的对 NH4+ 的吸附作用晶格固定,NH4+ 进入 2,1型膨胀性粘土矿物的晶层间而被固定的作用
2,过程液相 NH4+ 交换性 NH4+ 固定态 NH4+
3,结果 减缓 NH4+ 的供应程度 (暂时无效化 )
吸附作用 固定作用解吸作用 释放作用
(三)氨的挥发损失
1,定义,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土壤中的 NH4+ 转化为 NH3而挥发的过程
2,过程:
NH4+ NH3 + H+
3,影响因素,① pH值 NH3挥发
6 0.1%
7 1.0%
8 10.0%
9 50.0%
OH-
H+
② 土壤 CaCO3含量:呈正相关
③ 温度:呈正相关
④ 施肥深度:挥发量 表施 >深施
⑤ 土壤水分含量
⑥ 土壤中 NH4+ 的含量
4,结果,造成氮素损失(无效化)
(四)硝化作用
1.定义,土壤中的 NH4+,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
2,过程:
NH4+ + O2 NO2- + 4H+
2NO2- + O2 2NO3-
3,影响条件,土壤通气状况、土壤反应、
土壤温度等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最适条件,铵充足、通气良好、
pH6.5~ 7.5,25~ 30oC
4,结果,形成 NO3- - N
利,为喜硝植物提供氮素 (有效化)
弊,淋失、发生反硝化作用(无效化)
(五)无机氮的生物固定
1,定义,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被微生物同化为其躯体的组成成分而被暂时固定的现象。
2,过程,铵态氮 硝态氮生物固定 生物固定有机氮硝化作用硝酸还原作用
3,影响条件 土体的 C/N比、温度,
湿度,pH值
4,结果,减缓氮的供应 (暂时无效化) ;
可减少氮素的损失
(六)硝酸还原作用
NO3- NH4+嫌气条件
(硝酸还原酶 )
(七)反硝化作用
NO3- N2,NO,NO2
1,生物反硝化作用
(1)定义:
(2)过程:
NO3- NO2- N2,N2O,NO
(3)最适条件:含氮量 5~ 10%,新鲜有机质丰富
pH5~ 8,温度 30~ 35oC
硝酸盐还原细菌 反硝化细菌
2,化学反硝化作用 (可在好气条件下进行)
NO2- N2,N2O,NO
发生条件,NO2- 存在
3,结果,造成氮素的气态挥发损失 (无效化 ),
并影响大气 (破坏臭氧层、加剧温室效应 )
(八)硝酸盐的淋洗损失
NO3- - N 随水渗漏或流失,可达施入氮量的 5~ 10%
结果:氮素损失 (无效化 ),并污染水体 (富营养化 )
四、土壤的供氮能力及氮的有效性有效氮,能被当季作物利用的氮素,包括无机氮 (<2% )和易分解的有机氮旱地:全氮、碱解氮、
供氮能力 土壤矿化氮、硝态氮稻田: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全氮 土壤供氮潜力无机氮 土壤供氮强度第三节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氮肥生产情况:
1,世界氮肥生产的主要国家
2,我国的氮肥生产
3,我国氮肥品种的变化
4,某些国家氮肥生产品种表 世界氮肥生产的主要国家( 1994)
国家 产量( × 104t,N) 位次 占世界氮肥比例 (% )
中国 1553.3 1 19.6
美国 1447.5 2 18.1
印度 723.1 3 9.1
俄罗斯 500.0 4 6.3
世界 7947.1 - 100.0
152.3
370.9
999.3
1463.7
103.719.67.80.6
1856.9
1900.8
1144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产量(
万吨纯氮)
年 份图 中国的氮肥生产情况表 某些国家氮肥生产品种 (占%)
国家 尿素 磷铵 硝铵 硫铵 其它美国 1 7,7 1 9,9 4,8 3,2 5 4,4
日本 3 4,8 1 9,1 0,9 3 7,1 5,1
印度 8 0,8 1 1,8 1,5 1,6 4,3
俄罗斯 3 2,9 7,0 3 2,7 4,8 2 2,6
表 我国氮肥品种的变化品种占比重 (% )年份 氮肥产量
(× 10
4
t,N ) 碳铵 尿素 氯铵 硝铵
1 9 6 5 1 0 3,7 11 1,5 3,3 4 4,3
1 9 7 5 3 7 0,9 5 4,2 4,2 1,8 1 3,1
1 9 8 5 1 1 4 4,0 5 4,8 3 5,2 1,8 5,7
1 9 9 3 1 5 2 8,0 5 0,8 3 9,8 3,3 3,5
2000 60.4
氮肥的种类很多,根据氮肥中氮素的形态,
常用的氮肥一般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铵态氮肥,如氨水、硫酸铵、
碳酸氢铵、氯化铵等;
第二类是硝态氮肥,如硝酸钠、硝酸钙、
硝酸钾等;
第三类是酰胺态氮肥,如尿素。
一、铵态氮肥包括,液氨、氨水、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
(一)共同特性 (均含有 NH4+ )
1,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
2,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和固定
3,可发生硝化作用
4,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
5,高浓度对作物,尤其是幼苗易产生毒害
6,对钙、镁、钾等的吸收有颉颃作用
(二)理化性质表 铵态氮肥的基本性质品种 分子式 含氮量 (%) 稳定性 理 化 性 质液氨 NH3 82 差 液体,碱性,易挥发氨水 NH3 ·nH2O 15~18 差 液体,碱性,易挥发碳铵 NH4HCO3 16.5~17.5 较差 结晶,碱性,易吸湿和分解氯化铵 NH4Cl 24~25 较好 结晶,酸性,有吸湿性硫铵 (NH4) 2SO4 20~21 好 结晶,酸性,稳定
liquefied ammonia
ammonia (water)
ammonium bicarbonate
ammonium chloride
ammonium sulphate
(三)在土壤中的转化和施用表 铵态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和施用品种 转化及结果 施用液氨 NH3+ H2O NH4+ + OH- 基肥,深施氨水 对土壤和作物影响不大 基肥,追肥,深施碳铵 NH4+ + HCO3- 基肥,追肥,深施对土壤没有副作用 适于各种土壤和大对数作物表 铵态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和施用品种 转化及结果 施用氯化铵 NH4+ + Cl- 基肥 (配施石灰和使土壤酸化 (生理酸,硝化酸,有机肥 ),追肥 ;适于代换酸 )、脱钙板结 稻田和一般作物,
不宜忌氯作物硫铵 NH4+ + SO42- 基肥 (配施石灰和使土壤酸化 (游离酸,生理酸,有机肥 ),追肥,种肥硝化酸,代换酸 )、板结 适于各种作物不宜稻田二、硝-铵态和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钾
(一)共同特性
1,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主动吸收)
2,不被土壤胶体吸附,易随水流失
3,易发生反硝化作用
4,促进钙镁钾等的吸收
5,吸湿性大,具助燃性(易燃易爆)
6,硝态氮含氮量均较低
(二)理化性质与施用表 硝-铵态和硝态氮肥的基本性质和施用品种 分子式 含氮量 (%) 性质 施用硝酸铵 HN4NO3 34~35 (生理酸性盐 ) 旱地追肥硝酸钠 NaNO3 15~16 生理碱性盐 少量多次硝酸钙 Ca(NO3) 12.6~15 吸湿性 (水培营养硝酸钾 KNO3 14 助燃性 液氮源 )
ammonium nitrate
sodium nitrate
calcium nitrate
potassium nitrate
三、酰胺态氮肥 尿素
(一)理化性质分子式,CO(NH2)2
含氮量,46%
基本性质,有机物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
肥料为颗粒状;
易溶予水,呈中性尿素成分与性质以氨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高温高压下直接合成的有机酰胺态氮肥?含氮量 44%-46%,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品种?尿素为白色颗粒,易溶于水?在干燥条件下,
有良好的物理性,但当气温增高,相对湿度较大时,易于潮解?因此,应存放于荫凉干燥处?目前生产的尿素多加入疏水物质如石蜡等,可显著降低肥料的吸湿性?
(二)在土壤中的转化少部分 以分子态被土壤胶体吸附和被植物吸收大部分在脲酶作用下水解
1,水解作用
CO(NH2)2 (NH4) 2CO3 NH3+ CO2+ H2O
影响因素,脲酶活性 与 pH值、水分、温度、
有机质含量、质地等如,10oC 7~ 12天
20oC 4~ 5 天 完全转化
30oC 2~ 3 天脲酶
H2O
结果,局部土壤暂时变碱(注意氨挥发)
2,硝化作用因 pH值适宜,能旺盛进行,且比 氯化铵和硫铵的快结果,可能造成氮素的损失尿素长期施用对土壤无副作用尿 素
(三)施用尿素适用于各种土壤和各种作物?宜作基肥和追肥,作基肥时,可结合翻耕撒施覆土?作追肥时,
由于尿素在土壤中要经过一段时间转化,故肥效较铵态?硝态氮肥迟一些,因此施用时,要提前几天?
在旱田穴施或沟施,并注意深施覆土,防止分解后氨的挥发损失?尿素特别适宜于作根外追肥。
第四节 氮肥的合理施用一、氮肥利用率
(一)定义,指当季作物吸收肥料氮的数量占施氮量的百分数
(二)测定方法
1,差值法氮肥利用率= × 100%
(% )
2,15N示踪法施氮区作物的吸氮量-无氮区作物的吸氮量施用氮肥的总氮量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目的,减少损失、提高利用率、延长肥效
(一)作物种类需氮量,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叶菜类作物 > 果菜类和根菜类高产品种 > 低产品种杂交水稻 > 常规水稻营养最大效率期 > 其它时期根据作物特性施肥不同作物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反应也不一样水稻宜用铵态氮肥,尤以氯化铵?氨水等效果较好?在排水不良,
水稻土中,硫酸盐常被还原为硫化氢,妨碍水稻根部的呼吸和养分吸收,因此,不宜用硫酸铵?而马铃薯不仅利用铵态氮效果较好,而且硫对其生长有良好影响,适宜于硫酸铵?硝酸铵对烟草有特殊作用,能提高其芳香族挥发油的形成和燃烧性?
作物各个生育期施氮的效果也不一致?
一般在作物的需肥关键时期如营养临界期或最大效率期,进行施肥,增产作用显著?
如玉米在五?六片叶和大喇叭口时期,小麦在三叶期至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进行追肥效果较好?要考虑到各种作物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要求,掌握适宜的施肥时期和施肥量,是经济施用氮肥的关键措施之一?
(二)土壤条件肥力状况,重点中、低产田土壤质地,砂质土壤“前轻后重,少量多次”
粘质土壤“前重后轻”
土壤 pH,酸性土区、中性土区碱性土区、盐碱地 (不宜用氯化铵 )
水分状况,水田区不宜用硝态氮肥旱地各种均可
(三)肥料品种
NH4+ - N,水田、旱地,深施(覆土)
NO3- - N,旱地追肥,少量多次
NH2- N,水田、旱地,深施(覆土)
(四)施用方法
1,氮肥深施优点,提高肥料领域、肥效持久资料,施法 氮肥利用率 肥效表施 30~ 50% 10~ 20天深施 50~ 80% 30~ 40天深度:根系集中分布的土层方法:基肥深施、种肥深施、追肥深施
2,施用量根据 目标产量法 确定如,水稻、小麦,105kgN/ha( 228kg尿素)
棉花,135kgN/ha( 293kg尿素)
油菜,90kgN/ha ( 196kg尿素)
大豆,33.75kg/ha ( 73kg尿素)
(五)氮肥与有机肥、磷肥、钾肥配合
1,与有机肥配合施用优点,无机氮可以提高有机氮的 矿化率有机氮可以加强无机氮的 生物固定率目的,作物高产、稳产、优质改良土壤,提高氮肥利用率
2,氮、磷、钾配合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