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操诗歌中美学特征
曹操于金戈铁马之中振兴风雅,“登高必赋”,而且“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加之他以相王之尊,雅爱诗文,诗歌又傲然临风,伟岸峥嵘,并且以其独特的“汉魏雄风”矗立文坛,显示其独特的审美特征。
一件艺术品的审美属性,受该艺术品所反映的思想内容、社会性质、自然现象及艺术形式制约的,是由现实世界、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审美评价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正因为如此,艺术品就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即是说,艺术品的美可能呈现出多种形态,同时存在几种审美性。即使是一个艺术家一生的作品,也会随时间、环境以及思想意识不同而表现出作品的多种审美特征。曹操的诗歌也是如此,一方面他具有军事家、政治家的宏伟气魄,故在他的诗歌中显出古朴、沉毅、雄浑、壮阔的美来;同时,他从小“任侠放荡,飞鹰飞狗”的思想性格反映在他作品中就必然是海阔天空的浪漫主义的作品出现,故 作品中蕴含有渺茫、幻想、飘逸、遥远的美。
首先,他的诗歌具有动人心魄的阳刚之美的属性。这种阳刚之美,在自然界中,狂风暴雨,山呼海啸,雄狮猛虎,苍松翠柏等以其气势取胜;在社会生活中,金戈铁马的厮杀,惊天动地的拼搏,慷慨激昂的演说等,以其气魄取胜;在艺术中,米凯朗基罗的《摩西》,苏东坡的《念奴娇》,怀素的草书等,以其神韵取胜。这种美,即是通常所说的壮美。而曹操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沈雄”,正切合这一审美特征。,步出夏门行》中的《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墓年,壮心不已”。表现了他坚强的斗志,抒发了他的豪情,体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积极进取精神。“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表现了他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乐观精神。《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为公。”这更体现了他广阔的政治家的胸襟,以及他求贤若渴的心情。所以古人说他“豪迈纵横,笼罩一切”。“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说的是他诗歌的气魄之大,气势之壮。正如像他《观沧海》中写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宏大、深远,这样壮观的场面,表现他叱咤风云、吞吐宇宙的豪迈情怀,这是何等的壮美! 这种壮美这种美的审美效果,不是自始至终是快感,它一般体现为由不快转为快感,也即是壮美的感受过程较为复杂。在美感四因素中(感知、情感、想象、理解)感知不占重要作用,而以理解起主导作用。 正如朱光潜老先生说“痛感在力量上比快感强烈,这是由于现实之悲哉,引起作家情感的较大冲动,因而很自然地把这种强烈的情感纳入到艺术形象中。于是,这种艺术形象一方面具有容易引起情感冲动的悲哉现实的客观内容,另一方面饱含了已被激发的强烈情感,因此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正如清代陈祚明说过:“曹孟德诗摩云之雕,振翮捷起,排焱烟,指霄汉,其回扶摇,意取直上,不肯乍下,复高作起落之势”。这话指明了曹操诗歌所特有的阳刚之美这一审美属性,这是一种怎样的美,这是一种古朴、沉郁、壮阔、雄浑、以力量和气势取胜的美,是一种具有强烈的激发人的力量的美,是一种显示主体实践严重斗争痕迹,振憾心坎的动态美。一句话,这是壮美,是阳刚之美。
其次,他的诗歌具有令人遐思的空灵之美的属性。艺术品的美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同时一个艺术家一生的作品也不可能只表现一种美的形态。如果曹操的大多数作品表现为阳刚之美,则他许多浪漫主义作品则表现出空灵之美。众所周知,浪漫主义作品是在现实主义基础上,以丰富的幻想和热情的夸张表现生活的理想,这种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美,就是空灵的美。,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行四海外。”但是他急欲得而不可得,这便是无限。但浪漫中追求那不可名状,不可获得的“理想”,这便是无限。但是,他在浪漫中追求那不可名状,不可获得的“理想”,这便是有限。 如“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为公”(同上)。他这种追求似乎也并不空,也包含了现实生活的实在,这便是“有限”。但诗人面对有限的对象,似乎又在寻找一种无限的内容。正因如此,诗人在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关系中产生的诗篇,就构成了这种审美活动的对立统一的空灵之美。这样,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面前,企图寻求逃避现实的道路,在精神上以“萧条淡泊”,萧条淡泊,闲和严静,这是艺术人格心襟气象。人如能这样,艺术上的神韵就油然而生。 这样来显示境界的廓大,空间的无限,时间的遥远,从而引人想入非非,进入那浪漫的虚幻境界,从而达到空灵美的审美效果。曹操的诗不仅具有古朴、沉毅、雄浑、壮阔的阳刚之美,而且具有渺茫、虚幻、飘逸、遥远的空灵之美。如果把曹操的诗歌比作一棵树的话,壮美的诗篇是树的茎干,空灵美的诗篇则为不可缺少的枝叶。这样,壮美和空灵美共同装饰点缀着曹操诗歌之树,使之既巍然挺立,傲然峥嵘,又春光振萼,枝条依依。因此,曹操诗歌之树以其独特的美立一代高标,垂千古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