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第一节 概 述一、纳米科技的诞生二、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的概念三、纳米材料的特性四、几种典型的纳米材料一、纳米科技诞生
1959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 ·费曼预言,人类可以用小的机器制作更小的机器,最后将变成根据人类意愿,逐个地排列原子,制造,产品,,这是关于纳米技术最早的梦想。 七十年代,科学家开始从不同角度提出有关纳米科技的构想。
原子排成的
,原子,字样
1974年,科学家唐尼古奇最早使用纳米技术一词描述精密机械加工。 1982年,科学家发明研究纳米的重要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使人类首次在大气和常温下看见原子,为我们揭示一个可见的原子、分子世界,对纳米科技发展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 1990年 7月,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在美国巴尔的摩举办,标志着纳米科学技术的正式诞生
1991年,碳纳米管被人类发现,它的质量是相同体积钢的六分之一,
强度却是钢的 10成为纳米技术研究的热点。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莫利教授认为,纳米碳管将是未来最佳纤维的首选材料,也将被广泛用于超微导线、超微开关以及纳米级电子线路等 。
1993年,继 198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搬走原子团,写,下斯坦福大学英文名字,1990年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在镍表面用 36个氙原子排出,IBM”之后,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自如地操纵原子成功写出,中国,二字,标志着我国开始在国际纳米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997年,美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地用单电子移动单电子,利用这种技术可望在 20年后研制成功速度和存贮容量比现在提高成千上万倍的量子计算机。
1999年,巴西和美国科学家在进行纳米碳管实验时发明了世界上最小的,秤,,它能够称量十亿分之一克的物体,即相当于 —个病毒的重量;此后不久,德国科学家研制出能称量单个原子重量的秤,打破了美国和巴西科学家联合创造的纪录。
2000年 4月,美国能源部桑地亚国家实验室运用激光微细加工技术研制出智能手术刀,该手术刀可以每秒扫描 10万个癌细胞,并将细胞所包含的蛋白质信息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判断。
2001年纽约斯隆 -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的戴维,沙因贝格尔博士报道了把放射性同位素锕 -225的一些原子装入一个形状像圆环的微型药丸中,制造了一种消灭癌细胞的靶向药物。
这些研究表明纳米技术应用于医学的进展是十分迅速的。
到 1999年,纳米技术逐步走向市场,全年纳米产品的营业额达到 500亿美元。 近年来,一些国家纷纷制定相关战略或者计划,投入巨资抢占纳米技术战略高地。日本设立纳米材料研究中心,
把纳米技术列入新 5年科技基本计划的研发重点;
德国专门建立纳米技术研究网;美国将纳米计划视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美国政府部门将纳米科技基础研究方面的投资从 1997年的 1.16亿美元增加到 2001年的 4.97亿美元。
扫描隧道显微镜介绍扫描隧道显微镜是 8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新型显微仪器,能达到原子级的超高分辨率。扫描隧道显微镜不仅作为观察物质表面结构的重要手段,而且可以作为在极其细微的尺度 ── 即纳米尺度( 1 nm=10-9
m)上实现对物质表面精细加工的新奇工具。目前科学家已经可以随心所欲地操纵某些原子。一门新兴的学科 ── 纳米科学技术已经应运而生。
20世纪 80年代初期,IBM公司苏黎世实验室的两位科学家 G,Binnig和 H,Roher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
这种新型显微仪器的诞生,使人类能够实时地观测到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和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理化学性质,对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微电子技术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和重要应用价值。为此这两位科学家与电子显微镜的创制者 ERrska教授一起荣获 1986年诺贝尔物理奖。
科学家使用 STM观测物质的纳米结构
STM具有空间的高分辨率 (横向可达 0.1nm,纵向可优于 0,01nm),能直接观察到物质表面的原子结构,把人们带到了微观世界。它的基本原理是基于量子隧道效应和扫描。它是用一个极细的针尖 (针尖头部为单个原子 )
去接近样品表面,当针尖和表面靠得很近时 (< 1nm),
针尖头部原子和样品表面原子的电子云发生重迭,若在针尖和样品之间加上一个偏压、电子便会通过针尖和样品构成的势垒而形成隧道电流。通过控制针尖与样品表面间距的恒定并使针尖沿表面进行精确的三维移动,就可把表面的信息; (表面形貌和表面电子态 )记录下来。
由于 STM具有原子级的空间分辨率和广泛的适用性,国际上掀起了研制和应用 STM的热潮,推动了纳米科技的发展 。
STM针尖纳米算盘
C60每 10个一组,在铜表面形成世界上最小的算盘 。
硅表面纳米皇冠伴随着 STM的发明以及其在表面高分辨率观察研究中的各种应用的日渐增多,有人发现利用探针针尖与表面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可以用来分析高分辨率成像。 1986年宾尼戈等人发明了利用激光检测针尖与表面相互作用进行表面成像的分析仪器。
该仪器称为原子力显微镜( ATM)。 STM 与 ATM
共同构成了现今称之为扫描探针显微镜( SPM)的两大主体技术。
目前除了隧道显微镜( STM)、原子力显微镜
( AFM)以外,还有近场光学显微镜
( NSOM)、侧面力显微镜( IFM)、磁力显微镜( MFM)、极化力显微镜( SPFM) ……
已有二十多个品种。但大量还处在实验室的产品研发阶段。由于它们都是用探针通过扫描系统来获取图像,因此这类显微镜统称为扫描探针显微镜( SPM)。
二、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的概念
1.纳米技术纳米科技是 9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的前沿科研领域。它是指在 1--100nm尺度空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特性的高新技术学科。其最终目标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分子,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离子注入三维图像
2.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组成。
纳米粒子也叫超微颗粒,一般是指尺寸在 1~ 100nm
间的粒子,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从通常的关于微观和宏观的观点看,这样的系统既非典型的微观系统亦非典型的宏观系统,是一种典型人介观系统,它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当人们将宏观物体细分成超微颗粒(纳米级)后,它将显示出许多奇异的特性,
即它的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以及化学方面的性质和大块固体时相比将会有显著的不同。
三、纳米材料的特性
1.表面效应
2.小尺寸效应
3.量子尺寸效应
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1.表面效应
100
80
60
40
20
0
比例
( %

表面原子数相对总原子数
0 10 20 30 40 50
2.小尺寸效应
随着颗粒尺寸的量变,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颗粒性质的质变。由于颗粒尺寸变小所引起的宏观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小尺寸效应。对超微颗粒而言,尺寸变小,同时其比表面积亦显著增加,
从而产生如下一系列新奇的性质。
( 1) 特殊的光学性质
( 2) 特殊的热学性质
( 3) 特殊的磁学性质
( 4)特殊的力学性质超微颗粒的小尺寸效应还表现在超导电性、介电性能、声学特性以及化学性能等方面。
3.量子尺寸效应
微粒尺寸下降到一定值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能级变为分立能级,吸收光谱阙值向短波方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隧道效应是基本的量子现象之一,即当微观粒子的总能量小于势垒高度时,该粒子仍能穿越这一势垒。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如微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及电荷也具有隧道效应,他们可以穿越宏观系统的势阱而产生变化,故称之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四、几种典型的纳米材料
纳米颗粒型材料
纳米固体材料
纳米膜材料
纳米磁性液体材料
碳纳米管
纳米颗粒型材料 也称纳米粉末,一般指粒度在 100nm以下的粉末或颗粒。由于尺寸小,比表面大和量子尺寸效应等原因,它具有不同于常规固体的新特性。
用途:
高密度磁记录材料、吸波隐身材料、磁流体材料、防辐射材料、单晶硅和精密光学器件抛光材料、微芯片导热基与布线材料、
微电子封装材料、光电子材料、电池电极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高效催化剂、高效助燃剂、敏感元件、高韧性陶瓷材料、
人体修复材料和抗癌制剂等。
纳米固体材料
纳米固体材料通常指由尺寸小于 15纳米的超微颗粒在高压力下压制成型,
或再经一定热处理工序后所生成的致密型固体材料。
Fe-B纳米棒
纳米膜材料纳米薄膜是指尺寸在纳米量级的晶粒(或颗粒)构成的薄膜以及每层厚度在纳米量级的单层或多层膜。
纳米磁性液体材料
磁性液体是由超细微粒包覆一层长键的有机表面活性剂,高度弥散于一定基液中,而构成稳定的具有磁性的液体。
它可以在外磁场作用下整体地运动,因此具有其它液体所没有的磁控特性。
碳纳米管,是 1991年由日本电镜学家饭岛教授通过高分辨电镜发现的,属碳材料家族中的新成员,为黑色粉末状,是由类似石墨的碳原子六边形网格所组成的管状物,
它一般为多层,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长度可达数微米甚至数毫米。
碳纳米管碳纳米管本身有非常完美的结构,意味着它有好的性能。它在一维方向上的强度可以超过钢丝强度,
它还有其他材料所不具备的性能:非常好的导电性能、导热性能和电性能。
碳纳米管尺寸尽管只有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但它的导电率是铜的 1万倍,它的强度是钢的 100倍而重量只有钢的七分之一。它像金刚石那样硬,却有柔韧性,可以拉伸。它的熔点是已知材料中最高的。
正是由于碳纳米管自身的独特性能,决定了这种新型材料在高新技术诸多领域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在电子方面,利用碳纳米管奇异的电学性能,可将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场发射平板显示器、晶体管集成电路等领域。在材料方面,可将其应用于金属、水泥、塑料、纤维等诸多复合材料领域。它是迄今为止最好的贮氢材料,并可作为多类反应的催化剂的优良载体。在军事方面,可利用它对波的吸收、折射率高的特点,作为隐身材料广泛应用于隐形飞机和超音速飞机。在航天领域,利用其良好的热学性能,添加到火箭的固体燃料中,从而使燃烧效率更高。
如果用碳纳米管做绳索,是唯一可以从月球挂到地球表面,而不被自身重量所拉断的绳索。如果用它做成地球 -月球乘人的电梯,人们在月球定居就很容易了。纳米碳管的细尖极易发射电子。用于做电子枪,
可做成几厘米厚的壁挂式电视屏,这是电视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把碳纳米管用作转子的纳米马达图像然而,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材料被发现至今已有十年,却尚未得到工业应用。超高的成本使国际市场 90
%高纯度的碳纳米管价格高达 1000- 2000美元/克,一般纯度的碳纳米管价格也在 60美元/克,远远高出黄金的价格。
我国清华 —南风纳米粉体产业化工程中心,一直致力于碳纳米管在工业化生产上的科技攻关,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生产规模最大的碳纳米管生产基地。
第二节 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
,纳米材料,这一概念在 20世纪 80年代初正式形成 [4],它现已成为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其制备科学在当前的纳米材料研究中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 [5,6]。人们一般将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划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
纳米材料其实并不神密和新奇,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天然形成的纳米材料,如蛋白石、陨石碎片、动物的牙齿、海洋沉积物等就都是由纳米微粒构成的。人工制备纳米材料的实践也已有
1000年的历史,中国古代利用蜡烛燃烧之烟雾制成碳黑作为墨的原料和着色的染料,就是最早的人工纳米材料。另外,中国古代铜镜表面的防锈层经检验也已证实为纳米 SnO2颗粒构成的薄膜。
然而,人们自觉地将纳米微粒作为研究对象,
而用人工方法有意识地获得纳米粒子则是在 20
世纪 60年代。 1963年,Ryozi Uyeda等人用气体蒸发(或“冷凝”)法获得了较干净的超微粒,并对单个金属微粒的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电镜和电子衍射研究。 1984年,Gleiter等人用同样的方法制备出了纳米相材料 TiO2。
一、物理方法
1真空冷凝法用真空蒸发、加热、高频感应等方法使原料气化或形成等粒子体,然后骤冷。其特点纯度高、结晶组织好、粒度可控,但技术设备要求高。
2物理粉碎法通过机械粉碎、电火花爆炸等方法得到纳米粒子。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
3机械球磨法采用球磨方法,控制适当的条件得到纯元素、
合金或复合材料的纳米粒子。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
二、化学方法
1 化学沉淀法共沉淀法均匀沉淀法多元醇沉淀法沉淀转化法
2.化学还原法水溶液还原法多元醇还原法气相还原法碳热还原法
3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广泛应用于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制备。前驱物用金属醇盐或非醇盐均可。方法实质是前驱物在一定条件下水解成溶胶,再制成凝胶,经干燥纳米材料热处理后制得所需纳米粒子。
溶胶-凝胶法可以大大降低合成温度。 用无机盐作原料,价格相对便宜。
4水热法水热法是在高压釜里的高温、高压反应环境中,采用水作为反应介质,使得通常难溶或不溶的物质溶解,反应还可进行重结晶。水热技术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其相对低的温度,二是在封闭容器中进行,避免了组分挥发。水热条件下粉体的制备有水热结晶法、水热合成法、水热分解法、水热脱水法、水热氧化法、水热还原法等。近年来还发展出电化学热法以及微波水热合成法。
前者将水热法与电场相结合,而后者用微波加热水热反应体系。
与一般湿化学法相比较,水热法可直接得到分散且结晶良好的粉体,不需作高温灼烧处理,避免了可能形成的粉体硬团聚。
5溶剂热合成法用有机溶剂代替水作介质,采用类似水热合成的原理制备纳米微粉。非水溶剂代替水,不仅扩大了水热技术的应用范围,而且能够实现通常条件下无法实现的反应,包括制备具有亚稳态结构的材料。
苯由于其稳定的共轭结构,是溶剂热合成的优良溶剂,最近成功地发展成苯热合成技术,溶剂加压热合成技术可以在相对低的温度和压力下制备出通常在极端条件下才能制得的、在超高压下才能存在的亚稳相。
6微乳液法微乳液通常是有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 (通常为醇类 )、油类 (通常为碳氢化合物 )组成的透明的、各向同性的热力学稳定体系。微乳液中,微小的“水池”为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所构成的单分子层包围成的微乳颗粒,其大小在几至几十个纳米间,这些微小的“水池”彼此分离,就是
“微反应器”。它拥有很大的界面,有利于化学反应。这显然是制备纳米材料的又一有效技术。
与其它化学法相比,微乳法制备的粒子不易聚结,大小可控,分散性好。运用微乳法制备的纳米微粒主要有以下几类:
(1)金属,如 Pt,Pd,Rh,Ir[84]Au,Ag,Cu等; (2)硫化物 CdS,
PbS,CuS等; (3)Ni,Co,Fe等与 B的化合物 [; (4)氯化物 AgCl,
AuCl3等; (5)碱土金属碳酸盐,如 CaCO3,BaCO3,SrCO3;
(6)氧化物 Eu2O3,Fe2O3,Bi2O3及氢氧化物 Al(OH3)等。
微乳液法制备 Fe2O3示意图
7.高温燃烧合成法利用外部提供必要的能量诱发高放热化学反应,体系局部发生反应形成化学反应前沿 (燃烧波 ),化学反应在自身放出热量的支持下快速进行,燃烧波蔓延整个体系。反应热使前驱物快速分解,导致大量气体放出,避免了前驱物因熔融而粘连,减小了产物的粒径。体系在瞬间达到几千度的高温,可使挥发性杂质蒸发除去。
例如,以硝酸盐和有机燃料经氧化还原反应制备 Y掺杂的
10nmZrO2粒子,采用柠檬酸盐 /醋酸盐 /硝酸盐体系,所形成的凝胶在加热过程中经历自点燃过程,得到超微
La0.84Sr0.16MnO3粒子。在合成氮化物、氢化物时,反应物为固态金属和气态 N2,H2等,反应气渗透到金属压坯空隙中进行反应。如采用钛粉坯在 N2中燃烧,获得的高温来点燃镁粉坯合成出 Mg3N2。
8.模板合成法利用基质材料结构中的空隙作为模板进行合成。结构基质为多孔玻璃、分子筛、大孔离子交换树脂等。例如将纳米微粒置于分子筛的笼中,可以得到尺寸均匀,在空间具有周期性构型的纳米材料。 Herron等 Na-Y将型沸石与
Cd(NO3)溶液混合,离子交换后形成 Cd-Y型沸石,经干燥后与 N2S气体反应,在分子筛八面体沸石笼中生成 CdS超微粒子。南京大学采用气体输运将 C60引入 13X分子筛与水滑石分子层间,并可以将 Ni置换到 Y型沸石中去,观察到
C60Y光致光谱由于 Ni的掺入而产生蓝移现象。
9.电解法此法包括水溶液电解和熔盐电解两种。用此法可制得很多用通常方法不能制备或难以制备的金属超微粉,尤其是负电性很大的金属粉末。还可制备氧化物超微粉。采用加有机溶剂于电解液中的滚筒阴极电解法,制备出金属超微粉。滚筒置于两液相交界处,跨于两液相之中。当滚筒在水溶液中时,金属在其上面析出,而转动到有机液中时,
金属析出停止,而且已析出之金属被有机溶液涂覆。当再转动到水溶液中时,又有金属析出,但此次析出之金属与上次析出之金属间因有机膜阻隔而不能联结在一起,仅以超微粉体形式析出。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粉末纯度高,粒径细,而且成本低,适于扩大和工业生产。
第三节 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
由于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
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使得它们在磁、光、电、敏感性等方面呈现常规材料不具备的特性。因此纳米微粒在磁性材料、电子材料、光学材料、高致密度材料的烧结、催化、传感、陶瓷增韧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陶瓷增韧
陶瓷材料在通常情况下呈脆性,由纳米粒子压制成的纳米陶瓷材料有很好的韧性。
因为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界面,界面的原子排列是相当混乱的,原子在外力变形的条件下很容易迁移,因此表现出甚佳的韧性与延展性。
纳米陶瓷二、磁性材料方面的应用
1.巨磁电阻材料
2.新型的磁性液体和磁记录材料三、纳米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催化剂在许多化学化工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控制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和反应速度。大多数传统的催化剂不仅催化效率低,
而且其制备是凭经验进行,不仅造成生产原料的巨大浪费,使经济效益难以提高,而且对环境也造成污染。纳米粒子表面活性中心多,为它作催化剂提供了必要条件。纳米粒于作催化剂,可大大提高反应效率,控制反应速度,甚至使原来不能进行的反应也能进行。纳米微粒作催化剂比一般催化剂的反应速度提高 10~ 15倍。
1.金属纳米粒子的催化作用
贵金属纳米粒子作为催化剂已成功地应用到高分子高聚物的氢化反应上,例如纳米粒子铑在氢化反应中显示了极高的活性和良好的选择性。
烯烃双键上往往连有尺寸较大的基团,致使双键很难打开,若加上粒径为 lnm的铑微粒,可使打开双键变得容易,使氢化反应顺利进行。
2.半导体纳米粒子的光催化
半导体的光催化效应发现以来,一直引起人们的重视,原因在于这种效应在环保、水质处理、有机物降解、
失效农药降解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所谓半导体的光催化效应是指:在光的照射下,价带电子跃迁到导带,价带的孔穴把周围环境中的羟基电子夺过来,短基变成自由基,
作为强氧化剂将物质氧化,变化如下:酯,醇,醛,酸、
CO2,完成了对有机物的降解。
常用的光催化半导体纳米粒子有 TiO2(锐铁矿相 ),Fe2O3,CdS、
ZnS,PbS,PbSe,ZnFe2O4等。主要用处:将这类材料做成空心小球,浮在含有有机物的废水表面上,利太阳光可进行有机物的降解。美国、日本利用这种方法对海上石油泄露造成的污染进行处理。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将粉体添加到陶瓷釉料中,
使其具有保洁杀菌的功能,也可以添加到人造纤维中制成杀菌纤维。锐钛矿白色纳米 TiO2粒子表面用 Cu+,Ag+离子修饰,
杀菌效果更好。这种材料在电冰箱、空调、医疗器械、医院手术室装修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铅化的 TiO2纳米粒子的光催化可以使丙炔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可燃性的甲烷、乙烷和丙烷;铂化的 TiO2纳米粒子,通过光催化使醋酸分解成甲烷和 CO2。还有一个重要的应用是,纳米 TiO2光催化效应可以用来从甲醇水溶液中提取 H2。
3.纳米金属、半导体粒子的热催化
金属纳米粒子十分活泼,可以作为助燃剂在燃料中使用。也可以掺杂到高能密度的材料,
如炸药,增加爆炸效率;也可以作为引爆剂进行使用。为了提高热燃烧效率,将金属纳米粒子和半导体纳米粒子掺杂到燃料中,以提高燃烧的效率,因此这类材料在火箭助推器和煤中作助燃剂。目前,纳米 Ag和 Ni粉已被用在火箭燃料作助燃剂。
四、纳米材料在光学方面的应用
纳米微粒由于小尺寸效应使它具有常规大块材料不具备的光学特性,如光学非线性、光吸收、光反射、光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等,
都与纳米微粒的尺寸有很强的依赖关系。研究表明,利用纳米微粒的特殊的光学特性制成的各种光学材料将在日常生活和高技术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关于这方面研究还处在实验室阶段,有的得到了推广应用。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各种纳米微粒在光学方面的应用。
1.红外反射材料
高压钠灯以及各种用于拍照、摄影的碘弧灯都要求强照明,但是电能的 69%转化为红外线,这就表明有相当多的电能转化为热能被消耗掉,仅有一少部分转化为光能来照明。同时,灯管发热也会影响灯具的寿命。
如何提高发光效率,增加照明度一直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纳米微粒的诞生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20世纪 80年代以来,人们用纳米 SiO2和纳米 TiO2微粒制成了多层干涉膜,总厚度为微米级,衬在有灯丝的灯泡罩的内壁,结果不但透光率好,而且有很强的红外线反射能力。有人估计这种灯泡亮度与传统的卤素灯相同时,可节省约 15%的电
2.优异的光吸收材料
纳米微粒的量子尺寸效应等使它对某种波长的光吸收带有蓝移现象。纳米微粒粉体对各种波长光的吸收带有宽化现象。纳米微粒的紫外吸收材料就是利用这两个特性。
通常的纳米微粒紫外吸收材料是将纳米微粒分散到树脂中制成膜,这种膜对紫外有吸收能力依赖于纳米粒子的尺寸和树脂中纳米粒子的掺加量和组分。目前,对紫外吸收好的几种材料有,30~ 40nm的 TiO2纳米粒子的树脂膜;
Fe2O3纳米微粒的聚酯树脂膜。前者对 400nm波长以下的紫外光有极强的吸收能力,后者对 600nm以下的光有良好的吸收能力,可用作半导体器件的紫外线过滤器
3.隐身材料
由于纳米微粒尺寸远小于红外及雷达波波长,因此纳米微粒材料对这种波的透过率比常规材料要强得多,这就大大减少波的反射率,使得红外探测器和雷达接收到的反射信号变得很微弱,从而达到隐身的作用;另一方面,纳米微粒材料的比表面积比常规粗粉大 3~ 4个数量级,对红外光和电磁波的吸收率也比常规材料大得多,这就使得红外探测器及雷达得到的反射信号强度大大降低,
因此很难发现被探测目标,起到了隐身作用。
美国 F117隐形轰炸机机美国 B2隐形轰炸机五、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随着纳米技术的悄然崛起,纳米环保也会迅速来临,拓展人类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能力,为彻底改善环境和从源头上控制新的污染源产生创造了条件。
1.纳米技术在治理有害气体方面的应用
纳米技术可以制成非常好的催化剂,其催化效率极高。经它催化的石油中硫的含量小于
0.01%。因而,在燃煤中可加入纳米级助烧催化剂,以帮助煤充分燃烧,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防治有害气体的产生。纳米级催化剂用于汽车尾气催化,有极强的氧化还原性能,
使汽油燃烧时不再产生一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根本无需进行尾气净化处理。
2.纳米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污水中通常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悬浮物、泥沙、
铁锈、异味污染物、细菌病毒等。污水治理就是将这些物质从水中去除。由于传统的水处理方法效率低、成本高、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污水治理一直得不到很好解决。纳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很可能彻底解决这一难题。污水中的贵金属是对人体极其有害的物质。它从污水中流失,也是资源的浪费。新的一种纳米技术可以将污水中的贵金属如金、钌、
钯、铂等完全提炼出来,变害为宝。一种新型的纳米级净水剂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它的吸附能力和絮凝能力是普通净水剂三氯化铝的 10~20倍 。
3.纳米 TiO2与环境保护
由于纳米 TiO2除了具有纳米材料的特点外,还具有光催化性能,使得它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 1)降解空气中的有害有机物
对室内主要的气体污染物甲醛、甲笨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光催化剂可以很好地降解这些物质,其中纳米 TiO2的降解效率最好,将近达到 100%。其降解机理是在光照条件下将这些有害物质转化为二氧化碳、
水和有机酸。纳米 TiO2的光催化剂也可用于石油、
化工等产业的工业废气处理,改善厂区周围空气质量。
( 2)降解有机磷农药
有机磷农药是 70年代发展起来的农药品种,占我国农药产量的 80%,它的生产和使用会造成大量有毒废水。这一环保难题,使用纳米 TiO2来催化降解可以得到根本解决。
( 3)处理毛纺染整废水
用纳米 TiO2催化降解技术来处理毛纺染整废水,
具有省资、高效、节能,最终能使有机物完全矿化、不存在二次污染等特点,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 4)解决石油污染问题
在石油开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石油类物质废弃在地面、江湖和海洋水面,用纳米
TiO2可以降解石油,解决海洋的石油污染问题。
( 5)处理城市生活垃圾
用纳米 TiO2可以加速城市生活垃圾的降解,其速度是大颗粒 TiO2的 10倍以上,从而解决大量生活垃圾给城市环境带来的压力。
( 6)高效的杀菌剂
一般常用的杀菌剂 Ag,Cu等能使细胞失去活性,但细菌被杀死后,可释放出致热和有毒的组分如内毒素。内毒素是致命物质,可引起伤寒、霍乱等疾病。利用纳米 TiO2的光催化性能不仅能杀死环境中的细菌,而且能同时降解由细菌释放出的有毒复合物。在医院的病房、手术室及生活空间细菌密集场所安放纳米 TiO2光催化剂还具有除臭作用 。
( 7)自洁作用
纳米 TiO2由于其表面具有超亲水性和超亲油性,
因此其表面具有自清洁效应,即其表面具有防污、
防雾、易洗、易干等特点。 我国新近研制成功一种具备自动清洁功能,可以自动消除异味、杀菌消毒的,纳米自洁净玻璃,。
,纳米自洁净玻璃,是应用高科技纳米技术在平板玻璃的两面镀制一层纳米薄膜,薄膜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可分解沉积在玻璃上的污物,氧化室内有害气体,杀灭空气中的各种细菌和病毒。这种玻璃与普通玻璃的价格比预计为 1.5,1。
被称之为 21世纪前沿科学的纳米技术将对环境保护产生深远的影响,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甚至会改变人们的传统环保观念,利用纳米技术解决污染问题将成为未来环境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
六、纳米技术在生物工程上的应用
众所周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单位。生物分子是很好的信息处理材料,每一个生物大分子本身就是一个微型处理器,分子在运动过程中以可预测方式进行状态变化,其原理类似于计算机的逻辑开关,利用该特性并结合纳米技术,可以此来设计量子计算机。美国南加州大学的 Adelman博士等应用基于 DNA分子计算技术的生物实验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目前计算机无法解决的问题 —“哈密顿路径问题,,使人们对生物材料的信息处理功能和生物分子的计算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虽然分子计算机目前只是处于理想阶段,但科学家已经考虑应用几种生物分子制造计算机的组件,其中细菌视紫红质最具前景。该生物材料具有特异的热、光、化学物理特性和很好的稳定性,并且,其奇特的光学循环特性可用于储存信息,从而起到代替当今计算机信息处理和信息存储的作用。在整个光循环过程中,细菌视紫红质经历几种不同的中间体过程,伴随相应的物质结构变化。 Birge等研究了细菌视紫红质分子潜在的并行处理机制和用作三维存储器的潜能。通过调谐激光束,将信息并行地写入细菌视紫红质立方体,并从立方体中读取信息,
并且细菌视紫红质的三维存储器可提供比二维光学存储器大得多的存储空间。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商品化的分子计算机组件。科学家们认为:要想提高集成度,制造微型计算机,关键在于寻找具有开关功能的微型器件。美国锡拉丘兹大学已经利用细菌视紫红质蛋白质制作出了光导,与,门,利用发光门制成蛋白质存储器。此外,他们还利用细菌视紫红质蛋白质研制模拟人脑联想能力的中心网络和联想式存储装置。
纳米计算机的问世,将会使当今的信息时代发生质的飞跃。它将突破传统极限,使单位体积物质的储存和信息处理的能力提高上百万倍,
从而实现电子学上的又一次革命。
如果有一种超微型镊子,能够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制造纳米机械就容易多了。科学家在 10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用
DNA(脱氧核糖核酸)制造出了一种纳米级的镊子。利用 DNA基本元件碱基的配对机制,可以用
DNA为“燃料” 控制这种镊子反复开合。
七、纳米科技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1.医学
使用纳米技术能使药品生产过程越来越精细,并在纳米材料的尺度上直接利用原子、分子的排布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药品。 将药物储存在碳纳米管中,并通过一定的机制来激发药剂的释放,则可控药剂有希望变为现实。 纳米材料粒子将使药物在人体内的传输更为方便,用数层纳米粒子包裹的智能药物进入人体后可主动搜索并攻击癌细胞或修补损伤组织。使用纳米技术的新型诊断仪器只需检测少量血液,就能通过其中的蛋白质和
DNA诊断出各种疾病。
纳米机器人采用纳米大分子:,生物部件,与小分子无机物晶体结构组合,采用纳米电子学控制装配成纳米机器人,将会给人类医学科技带来深刻的革命,使现在许多的疑难病症得到解决。
这些分子机器人以光感应器作开关,从溶解在血液中的葡萄糖和氧气中获得能量,并按编制好的程序探体内物体,以医师预先编制的程序进行全身健康检查,疏通脑血管中的学栓,清楚心脏动脉脂肪沉积物,吞噬病毒和组织破碎细胞,杀死癌细胞,监视体内的病变等。纳米机器人还可以用来进行人体器官修复工作,如修复损坏的器官和组织,做整容手术,进行基因装配工作,从基因中除去有害的 DNA或把正常的 DNA安装在基因中,
使机体恢复正常功能。将由纳米硅晶片制成的存储器( ROM)微型设备植入大脑中,与神经通路相连,可用以治疗铂金森氏症或其他神经性疾病。
2.家电
用纳米材料制成的纳米材料多功能塑料,具有抗菌、除味、防腐、抗老化、抗紫外线等作用,可用处作电冰霜、空调外壳里的抗菌除味塑料。
3.电子计算机和电子工业
可以从阅读硬盘上读卡机以及存储容量为目前芯片上千倍的纳米材料级存储器芯片都已投入生产。计算机在普遍采用纳米材料后,
可以缩小成为“掌上电脑”。
4.纺织工业
在合成纤维树脂中添加纳米 SiO2、纳米 ZnO、纳米
SiO2复配粉体材料,经抽丝、织布,可制成杀菌、
防霉、除臭和抗紫外线辐射的内衣和服装,可用于制造抗菌内衣、用品,可制得满足国防工业要求的抗紫外线辐射的功能纤维。
5.机械工业
采用纳米材料技术对机械关键零部件进行金属表面纳米粉涂层处理,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耐磨性、
硬度和使用寿命。
六、纳米科学技术在精细化工方面的应用一、粘合剂和密封胶
国外已将纳米材料如纳米 SiO2作为添加剂加入到粘合剂和密封胶中,使粘合剂的粘结效果和密封胶的密封性都大大提高。其作用机理是在纳米 SiO2的表面包覆一层有机材料,使之具有亲水性,将它添加到密封胶中很快形成一种硅石结构,即纳米 SiO2形成网络结构掏胶体流动,固体速度加快,提高粘接效果,由于颗粒尺寸小,更增加了胶的密封性。
二、涂料
在各类涂料中添加纳米 SiO2可使其抗老化性能、光洁度及强度成倍地提高,涂料的质量和档次自然升级。因纳米 SiO2
是一种抗紫外线辐射材料(即抗老化),
加之其极微小颗粒的比表面积大,能在涂料干燥时很快形成网络结构,同时增加涂料的强度和光洁度。
三、各种助剂
橡胶纳米 Al2O3粒子加入橡胶中可提高橡胶的介电性和耐磨性。纳米 SiO2可以作为抗紫外辐射、红外反射、高介电绝缘橡胶的填料。添加纳米 SiO2的橡胶,
弹性、耐磨性都会明显优于常规的白炭黑作填料的橡胶。
塑料纳米 SiO2对塑料不仅起补强作用,而且具有许多新的特性。利用它透光、粒度小,可使塑料变得更致密,可使塑料薄膜的透明度、强度和韧性、防水性能大大提高。在有机玻璃生产时加入表机经修饰的纳米 SiO2可使有机玻璃抗紫外线辐射而达到抗老化的目的;在有机玻璃中添加纳米 Al2O3既不影响透明度又提高了高温冲击韧性。
纤维以纳米 SiO2和纳米 TiO2经适当配比而成的复合粉体作为纤维的添加剂,可制得满足国防工业要求的抗紫外线辐射的功能纤维。用 SiO2+ TiO2+
Al2O3+ZnO四合一粉体对人造纤维进行改性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四、化妆品
纳米微粒与树脂结合用于紫外线吸收,
如防晒油、化妆品中普遍加入纳米微粒。
如纳米 TiO2,ZnO,SiO2等。一定粒度的锐钛矿型 TiO2具有优良的紫外线屏蔽性能,而且质地细腻,无毒无臭,添加在化妆品中,可使化妆品的性能得到提高。
总 结
纳米科学是一门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集于一体的新兴科学,主要包括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和纳米生物学等。 21世纪将是纳米技术的时代,纳米材料的应用涉及到各个领域,在机械、电子、光学、磁学、化学和生物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纳米科学技术的诞生,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并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特别是能源、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
纳米材料是近几年来最受关注的新材料之一,其重要意义越来越为人所认识。已有人预言,本世纪五十年代重视微米技术的国家,现在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样,
现在重视纳米科技的国家,将在二十一世纪获得高速发展。,IBM的首席科学家
Amotrong也曾十分肯定的指出:,正像七十年代微电子技术引发了信息革命一样,
纳米科学技术将成为下世纪信息时代的核心。,
21世纪初的主要任务是依据纳米材料各种新颖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设计出各种新型的材料和器件。通过纳米材料科学技术对传统产品的改性,增加其高科技含量以及发展纳米结构的新型产品,目前已出现可喜的苗头,具备了形成 21世纪经济新增长点的基础。纳米材料将成为材料科学领域一个大放异彩的明星展现在新材料、能源、
信息等各个领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其制备和改性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材料在精细化工和医药生产等诸多领域会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