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和答案详解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15分)
1.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A.吃喝穿住
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结成社会关系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恩格斯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活动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穿住以及其他一切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物质生产活动作为解决人类生存第一需要的基本活动,是人类其他实践活动的基础,在人类活动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人类的其他一切活动都是由物质生产活动派生出来的,为物质生产活动服务,并要受到物质生产活动所制约。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选项A、C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谈不上人的历史活动。而选项D又属于社会意识第二性的东西,也不正确。
2.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自然界的物质性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先在性表明,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得以产生的物质前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基础,是对人类社会物质性的始源证明。人类社会是由自然而来又对自然进行着能动改造的物质存在形式,如何处理好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始终是人类所面临的永恒主题。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种物质存在形式,具有不同的运动规律,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因此选项D正确。
选项A是一种复古倒退的观点,是错误的;材料的观点并没有停留在“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上,“退耕还‘荒’”才是最后的重点,因此B项也不正确。C项是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一种消极悲观的观点,也错误的。
3.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
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C.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
D.人的价值表现了人的能力的大小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人的价值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包括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社会价值,是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而个人价值是社会对个人需要的满足。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社会价值是人的价值的主导方面,个人价值从属于社会价值。选项C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是正确的。
选项A否定了人的价值的普通意义,是错误的;B项颠倒了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本质关系,也是错误的;虽然人的价值体现与一个人的能力大小有一定关系,但绝对不能简单地直接表现人的能力的大小,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能力再大,只要他不能为社会服务,也无法体现出价值,因此D项也不正确。
4.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
A.Ⅰ(V+M)=ⅡC
B.Ⅱ(V+M)=ⅠC
C.Ⅰ(V+M)>ⅡC
D.Ⅱ(V+M)>ⅠC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除维持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的需要外,还必须有多余的生产资料,用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用公式表示为:Ⅰ(c+v+m)>Ⅰc+Ⅱc或Ⅰ(v+m)>Ⅱc。第二,第二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除维持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过程中工人和资本家的需要外,还必须有多余的消费资料,用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要,用公式表示就:Ⅱ(c+v+m)>Ⅰ(c+m/x)+Ⅱ(v+m/x)或Ⅱ(c+m-m/x)>Ⅰ(v+m/x)。因此选项C正确。
选项A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B、D两项不能满足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需求,都不正确。
5.把公司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这是
A.无限责任公司
B.股份有限公司
C.有限责任公司
D.合伙制企业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股份有限公司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典型组织形式。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其全部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因此选项B正确。
选项A是全体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无限责任的公司;C项是指股东仅以自己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负责;D项是指按相关规定,由两个以上自然人按照协议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均与题意不符。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土地问题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
1947年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中,明确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即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承认农民的土地私有权,而不是归国家所有。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之一。因此选项C正确。
7.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的著作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答案】B
【分析】本题考点: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提出的重要概念。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概念,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深刻的论述。因此选项B正确。
选项A提出的是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以及党的建设的目标;C项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纳领、经济纳领和文化纲领,论述了新民主主主革命的性质以及所从属的世界革命的范畴;D项主要论述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及其相互关系,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工作作风。
8.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原因主要是
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C.全国大陆即将解放
D.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思想的历史背景。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在即将进入繁华城市、执掌政权、从事和平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面临着新考验。为此,毛泽东特别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由此可见,选项A正确。
选项B、C、D虽然都符合“两个务必”提出的历史时期,但错误在于不了解其提出的针对性,没有指明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为“执政党”的这一变化。
9.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社会主义性质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过渡时期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基本形式及其性质。
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几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各阶段的性质各不相同:土地等生产资料仍属于农民个体所有的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土地等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高级社具有完全社会主义的性质。可见正确答案为选项C。
10.贯彻“****”重要思想,关键在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阶级性
D.坚持与时俱进
【答案】D
【分析】本题考点:贯彻“****”重要思想的关键。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因此选项D正确。
11.“****”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
A.发展先进生产力
B.发展先进文化
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始终做到“****”的重要性。
胡锦涛在2003年“七一”讲话中指出:始终做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C为正确选项。
12.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分得的红利2万元;出租住房收入2万元;转让一项技术收入1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A.12万元
B.9万元
C.8万元
D.7万元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在外资企业工作和民营企业兼职所得到的收入,是劳动力价值收入,属于劳动收入范畴。同时从事技术开发属于直接生产劳动,因此其转让所得也属于劳动收入。由此计算,正确答案为选项C。
股票红利和房租属于资产收入,不属于劳动收入范畴。
13.2003年9月通过全民公决否决了加入欧元区议案的欧盟国家是
A.瑞典
B.丹麦
C.英国
D.希腊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2003年度国际重大时事。
2003年9月14日,瑞典举行全民公决,以半数以上的公民反对否决了加入欧元区计划。因此正确选项为A。
14.2003年6月22日至27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印度总理10年来首次访华,访问取得了成功,两国签署了
A.《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
B.《中印联合新闻公报》
C.《中印联合声明》
D.《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答案】A
【分析】本题考点:2003年度国际重大时事。
2003年6月22日至27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以进一步推动长期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型关系。因此选项A正确。
15.2003年中国与欧盟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其突出表现是
A.中国与欧盟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起步
B.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伙伴关系
C.中国首次制定和发表《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
D.欧盟首次制订和发表《中国欧盟关系长期政策》
【答案】C
【分析】本题考点:2003年度国际重大时事。
从1995年的“长期合作关系”到1998年的“全面伙伴关系”,中国和欧盟在许多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2003年欧盟发表的对华政策文件中再次将中欧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为回应近几年欧盟的对华政策文件,2003年中国政府也发表了《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因此选项C正确。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16.2003年6月23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并于8月1日正式实施。1982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被废止。这一变化体现了
A.政治文明的进步
B.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
C.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
D.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完善的要求
E.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答案】ABCD
【分析】本题考点:上层建筑的变革及其现实意义。
“收容办法”的调整与变革,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方面的变化,是上层建筑不断变革和完善的要求,体现了政治文明和社会进步,体现了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及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可见,A、B、C、D均为正确选项。
题干中材料所体现的,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方面的变化,与生产关系无关,更谈不上对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选项E错误。
17.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
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
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
E.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答案】ABDE
【分析】本题考点: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内在关系;商品交换的本质。
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狭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就是指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广告画中看告示的几个行人,是潜在的消费者,而张贴告示的饭店则是生产者。行人进饭店进餐,饭店就有生意可做,即有生产,进餐即消费,在此表明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饭店的“生产”,一方面可使行人有“消费”,另一方面也决定了饭店员工的“消费”。因此,“生产”与“消费”具有同一性。可见,饭店买卖这种商品交换活动的背后隐藏着一种人(经营者)与人(消费者)的关系,这种关系归根到底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经济关系)。因此选项A、B、D、E正确。
C项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观点,可以排除。
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劳”是指
A.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
B.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劳动
C.直接的社会劳动
D.公有制企业的局部劳动
E.劳动者实际支出的劳动
【答案】BD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与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不一样,它有其自身的特点:①按劳分配中的“劳”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而是以企业为单位的个别劳动;②“劳”必须是社会承认的“劳”,而不是劳动者实际支出的劳动量;③按劳分配只能在公有制企业内才有;④“劳”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因此选项B、D正确。
19.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
A.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
B.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C.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发生转移的过程
D.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E.超额利润消失的过程
【答案】BCD
【分析】本题考点:利润向平均利润转化的结果。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部门之间竞争、资本转移的结果,也是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因此选项B、C、D正确。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可以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情况下发生,选项A错误。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各部门趋于获得平均利润,部门内各企业之间的竞争意在追求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所以平均利润与超额利润同时存在,E项也错误。
20.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C.两个革命之间需要有一个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
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E.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答案】DE
【分析】本题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在联系。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明确指出,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工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因此,选项D、E为正确答案。
选项A是王明的“左”倾错误,他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建立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是使革命继续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因此B项错误。C项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他把中国革命过程中两个紧密相连的阶段割裂开来,也是错误的。
21.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学风问题上曾经反对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A.投降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冒险主义
E.机会主义
【答案】BC
【分析】本题考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
所谓学风问题,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问题,是党的思想路线问题。毛泽东在20世纪40年代延安整风时期,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和文章,对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问题作了深刻阐述,严厉批评了在这个根本性问题上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的错误倾向,指出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和C。
选项A属于政策性错误,D项和E项属于策略性错误,都不是学风问题。
22.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主要有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有理、有利、有节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长期共存、相互监督
E.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ACD
【分析】本题考点: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实际情况的分析,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提出了一系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包括: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是正确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三者关系,兼顾这三个方面利益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正确处理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
选项B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同顽固派作斗争的策略原则;E项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都不正确。
23.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有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B.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C.发达的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E.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答案】AB
【分析】本题考点: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
在经历了“大跃进”的教训后,1959年底1960年初,毛泽东在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这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认识的重要成果。可见,选项A、B正确。
2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表现在
A.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B.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C.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D.为现代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思想保证
E.它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
【答案】ABCDE
【分析】本题考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包括: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现代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思想保证,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它也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选项A、B、C、D、E都正确。
2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
A.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D.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E.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答案】ABCDE
【分析】本题考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要特征和意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谈话时提出的著名论断,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①把发展生产力与解放生产力统一起来;②把最终目的(即共同富裕)与实现手段(即发展生产力)统一起来;③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起来;④把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与发展过程统一起来。因此选项A、B、C、D、E均正确。
26.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
A.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
D.产值增加快
E.环境污染少
【答案】ABCE
【分析】本题考点:党的十六大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住处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住处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因此选项A、B、C、E正确。
产值增加得快,并不代表经济效益一定提高,因此D项错误。
27.“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这一观点表明
A.由法人股东而不是个人股东构成的股份制是公有制
B.公有制与私有制都可以通过股份制这一形式来实现
C.有公有制经济参股的就是公有制
D.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公有还是私有的性质
E.公有制经济占控股地位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答案】BDE
【分析】本题考点: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公有制经济控股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五大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它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因此选项B、D、E正确。
股份制不是所有制,不存在公有、私有之分,只有股份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才是公有制。可见A、C两项错误。
28.“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实施进程困难重重,主要原因有
A.以色列右翼势力的阻拦
B.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的干扰
C.美国偏袒以色列
D.伊拉克战争的爆发
E.俄罗斯对“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持反对态度
【答案】ABC
【分析】本题考点:2003年度国际重大时事。
2002年7月15日,美国国务院提出“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2003年4月30日,中东问题四方委员会(联合国、美国、欧盟和俄罗斯)正式向巴以双方领导人公布“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围线“路线图”计划,以色列右翼势力极力阻拦。同时,巴勒斯坦激进组织也强烈反对,并采取干扰行动,加上美国明显偏袒以色列的态度,也使“路线图”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但与伊战、俄罗斯的态度无关。因此D、E错误,选项A、B、C为正确答案。
29.2003年8月27~29日在北京举行的“六方会谈”,为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迈出了重要一步,其主要收获有
A.确定了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目标,同时也都认识到需要考虑和解决朝鲜在安全等方面提出的关切
B.确认了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途径,维护半岛的和平与稳定
C.原则赞同解决核问题采取分阶段、同步或并行实施的方针,探讨并确定公正合理的总体解决方案
D.主张保持对话、建立信任、减少分歧、扩大共识,在和谈进程中不采取可能使局势升级或激化的言行
E.美朝双方初步达成了签署互不侵犯条约的共识
【答案】ABCD
【分析】本题考点:2003年度国际重大时事。
2003年8月27日至29日,中、朝、美、韩、俄、日六国就朝鲜核问题在北京举行了六方会谈,标志着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但会谈并未达成任何协议。会谈后,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王毅说,这次会谈的重要收获是各方存在一些重要的共同点:①各方都愿致力于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维护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开创半岛的持久和平;②各方都主张半岛应无核化,同时也都认识到需要考虑和解决朝鲜在安全等方面提出的的关切;③各方原则上赞同按照分阶段、同步或并行实施的方式,探讨并确定公正合理的总体解决方案;④各方同意在和谈进程中不采取可能使局势升级或激化的言行;⑤各方都主张保持对话、建立信任、减少分歧、扩大共识;⑥各方同意继续六方会谈的进程,并尽快通过外交渠道确定一下轮会谈的时间和地点。因此选项A、B、C、D正确,E项错误。
30.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
A.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C.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
D.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E.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答案】ABCDE
【分析】本题考点:2003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因此选项A、B、C、D、E都正确。
三、辨析题。(共3题,每题6分,共18分)
31.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对漫画中所反映的工作方式进行辨析。
【答案】
(1)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整体,同时又包含各个部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依赖的。整体由部分构成,但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总和。(2分)
(2)人们所从事的任何一项工作也是一个整体,都有其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它可以而且应当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但漫画中所反映的这种工作方式把一项完整的工作机械地加以分割,表面上看是把任务落实到人了,实际上是破坏了工作内部的有机联系,必然事与愿违。这是一种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工作方式。(4分)
【分析】本题考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回答图文题的关键是要看懂图画要表达的意思。题中第一幅漫画是说作为一个整体的工作让大家无从下手,第二幅漫画是说大家将整体的工作分成许多部分,各司其职。但还要注意一句话“任务终于落实到人了”,作者的意图是说明整体不能简单、机械的分割成部分,还应该注意分工合作。
解答本题时建议分两个层次:第一,简述唯物辩证法关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第二,结合相关原理,对漫画中的工作方式进行评析。
32.2003年9月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七部门联手出击开展屠宰市场集中整治,严把肉品市场准入关,规定进入市场销售的肉品必须是由定点屠宰厂(场)生产、经检疫合格的产品。对失信企业实行“黑名单”制度,其违法违规行为将被记录在案,公开曝光。
根据材料辨析:有必要限制市场机制的作用,让拥有强制力的政府来干预。
【答案】
(1)良好的市场秩序是维系市场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它构成对生产主体行为的制约。当前某些不法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谋取自身利益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损害消费者利益。由政府采取建立信用档案,借助媒体曝光等多种措施,严把市场准入关,强化法制作用、从严监管十分必要,政府为市场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4分)
(2)政府干预与发挥市场作用并不矛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约束市场主体,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树立诚实守信的市场道德风尚,培育和发展有序的市场,恰恰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2分)
【分析】本题考点: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题干中的材料反映了政府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一些做法。材料要说明的是“市场”的消极作用及“**”采取“干预”措施纠正其消极作用,从而达到维护正常市场秩序的目的。“市场”与“**”在市场经济中都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回答本题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说明良好的市场秩序对市场有序运行、生产主体行为制约的意义;第二,说明当前市场秩序失范的表现和危害;第三,说明政府对市场秩序进行调节和干预的重要性及措施;第四,指明政府干预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一致性。
3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
【答案】
(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基于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并不取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及其变化。(2分)
(2)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基本内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民族资本主义必须始终采取保护政策。(2分)
(3)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但是,无论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还是脱离革命阵营,中国共产党都不应改变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保护政策。(2分)
【分析】本题考点: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待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
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主义既相联系又属于不同范畴,考生在回答本题时要对它们进行科学地判断并加以分析。回答本题的重点在于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的政策及其依据。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的是保护政策。同时说明了其原因:首先,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民族工商业属于比较先进的生产方式,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其次,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族资产阶级有革命要求,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题干中的命题没有准确认识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作用,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四、分析题。(共4题,其中第34、35、36题每题9分,第37题10分,共37分)
34.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
①既然在数学领域2+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
②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
(1)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除了有理性因素的作用外,还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以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活动能起到动力、诱导、激发等作用。在艺术活动中,由于人的认识活动中的想象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使2+5=10000成为可能。(4分)
(2)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进行科学创新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问题进行严格的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还要具有科学的自信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敢于想象,勇于探索,打破陈规,突破前人的成果及思维模式。
【分析】本题考点: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非理性因素的概念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虽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动力、诱导、激发等重要的调节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扩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回答第一问时,应先简述非理性因素的含义,然后说明它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第二问要先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关于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辩证关系,指出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后分析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对科学创新的作用。
35.据估计,今天在美国有6000家公司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其中包括西尔斯-罗伯克百货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在这些公司的推行,使工人们积极地经营他们的公司,产生了一种充满活力的责任感,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美国争取雇员拥有股票全国委员会对350家高技术公司所作的一项调查发现,利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公司要比没有利用这种计划的公司发展快2-4倍。随着这一计划的推行,到2000年,全美国有25%的雇员分享他们公司的所有权。这种迅速出现的“工人资本主义”概念也适用于相当大部分的美国经济。但是工人拥有股票不会轻易转变为工人管理。有的工人股东说:“我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一切都和以前一模一样。”也有的工人股东认为,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下,越是尽力干,得到的就越多。
摘自W.E.哈拉尔著:《新资本主义》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原因。
②评析工人股东的两种看法。
【答案】
(1)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着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推行,正是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的一种措施。(4分)
(2)工人股东的第一种看法主要是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方面来看的,也就是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并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实质,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关系。雇员拥有股票,只是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锁链稍有放松,但不可能改变雇佣劳动者的阶级地位。(3分)
工人股东的第二种看法,看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变化,看到了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有:使工人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缓和劳资冲突和社会分配不平等的矛盾,有利于资本家的利润得到实现,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这种看法忽视了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关系的实质。(2分)
【分析】本题考点:股份资本产生的根源、本质及其作用。
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辨正的分析工人股东的两种看法。资本主义国家推行雇员持股计划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私人资本走向社会化的一种发展形式,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发展采取的调控措施。它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因为控股权始终掌握在资本家手中,并没有改变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剥削的关系。股东第一种看法侧重于“本质”,第二种看法只看到了“现象”。
回答本题要分两个层次:首先说明资本主义国家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原因;然后结合相关原理对两种看法进行评析。
36.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下表反映的是我国2000年农业现状及2020年农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具体数字。
①请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②对比表中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比重的数字,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
【答案】
(1)表中数字表明,"三农"问题是现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50%的劳动力仅创造15.9%的GDP;城镇化水平低,只有36.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仅有2253元。这些问题说明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收入水平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较大差距。因此,"三农"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所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5分)
(2)解决好"三农"问题,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有: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从事非农产业。为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变为城镇居民,并通过这些措施使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4分)
【分析】本题考点:我国农业的现状及其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影响、当前发展农业的基本措施。
了解“三农”问题对我国能否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重要作用,并明确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是回答本题的关键。解决“三农”问题是直接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否实现的重大任务。其关键因素是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具体措施主要包括:第一,改变农村产业结构,使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第二,为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条件;第三,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变为城镇居民。
第一问要结合材料中的数据,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分析“三农”问题的现状及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
回答第二问时,考生可结合材料,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的城镇化进程等方面着手。
37.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材料1
两个小时前,盟国空军部队开始向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军事目标发动袭击。在我讲话的同时,这些袭击正在继续进行。……在根据联合国决议和经美国国会同意采取这次军事行动之前,联合国、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进行了历时几个月的不间断的和几乎是无休止的外交活动。……在海湾地区派有部队的28个国家已尽了一切应尽的努力来了达成和平解决,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用武力把萨达姆赶出科威特。……在我们获得成功以后,我们将得到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真正机会。在那个新秩序中,可以依赖的联合国可以发挥其维护和平的作用,将联合国创始人的诺言和远见卓识付诸实现。
摘自乔治·布什1991年1月16日的电视讲话材料2
各位公民,此时美国和联盟部队已经开始了军事行动,这次行动的目的是解除伊拉克的武装、解放这个国家的人民、保卫世界免遭严重危险。……美国人民和我们的朋友以及盟友不会听任一个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和平的非法政权摆布。我们现在就要用我们的陆军、空军、海军、海岸警卫队和海军陆战队对付这种威胁,这样将来我们就不必用大批的消防员、警察和医生在我们的大街上应付这种威胁。……对我们的国家和整个世界的威胁将被消除。我们将度过这个危险时刻,并继续推进和平。我们将捍卫我们的自由。我们还将把自由带给其他人。
摘自乔治·W·布什2003年3月19日的电视讲话指出上述两次讲话内容的主要异同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1)海湾战争起因于伊拉克侵占科威特,联合国安理会同意对伊采取军事行动。老布什讲话强调美国的行动得到了联合国的同意,联合国可以发挥维护和平的作用。小布什的讲话则以伊拉克存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世界和平与美国安全为口实,未经联合国授权,即宣布出兵伊拉克。(3分)
(2)海湾战争时,苏联尚未解体,美国的经济刚刚开始回升,大国关系错综复杂,联合国作用突出,美国需要借助联合国,以打赢海湾战争。(2分)2003年发动对伊战争时,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特别是小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在一系列问题上推行"单边主义"。"9·11"事件后,把打击恐怖主义、确保本土安全作为主要战略任务,确立"先发制人"的战略原则。所以,美国不顾多数国家的反对,未经联合国授权,就对伊发动了战争。(3分)
(3)两次讲话都提出建立"世界新秩序",在全世界推行西方民主价值观。这是由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其谋求世界霸权的全球战略所决定的。(2分)
【分析】本题考点: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演变。
题干中的材料主要说明了布什父子发动两场对伊战争中的讲话内容的异同和原因。
两次战争的相同点:建立美国主导的以西民主主价值观为基础的世界新秩序。
两次战争的不同点主要有:①起因不同,第一次对伊战争是因为伊拉克占领了科威特,美国是去解放科威特,第二次对伊战争起因是布什认为伊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②联合国的态度不同,第一次对伊战争得到联合国的授权,第二次未经联合国授权;③国际背景不同,第一次对伊战争苏联尚未解体,美国有所顾忌,第二次对伊战争,美已成为世界上惟一超级大国,特别是“单边主义”盛行,决定了美抛开联合国,甚至主要盟国,进而采取“先发制人”战略行动。
选做题Ⅱ:
材料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对此西方思想界的保守派纷纷著书重新审视西方“胜利”的历史原因和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便是这种背景的产物。福山在书中提出:一个值得注意的共识这几年已在世界出现,因为自由民主已克服世袭君主制、法西斯与共产主义这类相对的意识形态。自由民主可能形成“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与“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也构成了“历史的终结”。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不能再改良了。最值得注意的发展是,在拉丁美洲和东欧、苏联、中东与亚洲,强固的政府都在这二十年间动摇了。自由民主目前已及于全球的不同地区与文化,成为惟一一贯的政治憧憬对象。
材料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根据世界银行的排名,2001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位居世界第六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世界上的排位上升到第5位,2002年中国吸收外资超过美国,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在下图中,作为衡量一国总体经济实力主要指标的GDP也真实地反映了中国近五年来的变化。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较快增长
(单位:亿元)
①结合材料评析资本主义是“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的观点。
②用唯物史观评析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不能再改良了”的观点。
③在两制并存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才能更快地实现自身的发展?
【答案】
(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剧变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遭受的重大挫折,但这并不是社会主义的终结,也不意味着资本主义是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经济总量大幅度跃升。这些事实说明,福山的观点是错误的。(3分)
(2)自由民主的理念属于社会的意识形态,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里是有阶级性的。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观念及其所表现的政治制度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反映,它只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具有合理性,而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它必然为无产阶级的自由民主观念所扬弃,并发展为新的、更高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3分)
(3)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更快的发展,必须在两制的竞争中吸收和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但是要抵制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处理好开放与维护民族利益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与方向,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更快的发展。(4分)
【分析】本题考点:辨正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本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但只要考生对题干中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搞清各个问题所属的学科、章、节,及其知识要点,回答起来并不困难。
第一问,资本主义不是人类统治的最终形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时社会的发展规律。考生如果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时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并将它归入《世经》第六章,在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就不难解决。
第二问,考生如果了解“自由民主的‘理念’”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并将它归入《马哲》第七章,再运用“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知识点对材料和问题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同样不难回答。
第三问,社会主义国家如果想在“两制并存的背景下”实现自身的发展,第一要坚持辨正的否定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属《马哲》第三章;第二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维护民族利益的关系,属《政经》第七章;第三,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积极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属《世经》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