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概论教师,马 博 涛
EMAIL:maryeast@126.com
TEL:
MOBILE,13879136762
1,学时,32 学时
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3.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适用对象:本科
4.考核形式:闭卷 70%,作业 10%,到课率 20%
5.教学环境:课堂
6,教材:,新编商品学概论》
7,参考书,,海关商品学》、
,现代商品学理论基础》
,商品论坛》、《糖》、
,茶叶》《贱金属》、《纸》、
,烈性酒》、《纺织品》等总结,
祸、福容易同行!!!
摒弃非人性化的东西!!!
做人!!!,不要。。。。
寻找愉快情感,躲避痛苦情感!!!
有些人生课业,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终其一生很难都休想寻到弥补的机会,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愚蠢地用“无机会”去给“有机会”殉葬呢?
2004年 1-12月进出口简要情况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
2004年 12月中国进出口商品构成表
2004年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数量及价格
2004年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数量及价格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美国海关数据 (至 2004年 11月)
精梳纱( 301)
其他非纤维素长纤维织物( 620)
女外衣( 335)
女外衣( 635)
男针织衬衫( 338)
女针织衬衫( 339)
男针织衬衫( 638)
女针织衬衫( 639)
男衬衫,非针织( 340)
男衬衫,非针织( 640)
套衫( 345)
毛衫( 445)
毛衫( 446)
毛衫( 645)
毛衫( 845)
男式棉制裤子( 347)
男裤( 447)
男裤( 647)
女士棉制裤子( 348)
女裤( 448)
女裤( 648)
中国海关数据(至 2004年 12月)
针织布( 222)
精梳纱( 301)
其他非纤维素长纤维织物( 620)
棉袜( 332)
毛袜( 432)
化纤袜( 632)
女外衣( 335)
女外衣( 435)
女外衣( 635)
连衣裙( 336)
连衣裙( 436)
连衣裙( 636)
针织衬衫( 338/9)
针织衬衫( 338/9-S)
针织衬衫( 438)
针织衬衫( 638/9)
男衬衫,非针织( 340)
男衬衫,非针织( 440)
男衬衫,非针织( 640)
女衬衫,非针织( 341)
女衬衫,非针织( 641)
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
1、商品学体系中的研究对象、任务、商品质量、商
品标准与检验、商品分类、商品包装等核心问题;
2、这些内容与我国进出口贸易涉及商品的生产、
包装、储存、运输、检验、海关分类与检验标准
结合起来;
3、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应用能力,为参加实际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本门课的研究路线
商品
商品的质量 商品的品种
商品的分类与编码
商品的检验商品的包装与商标商品标准化商品质量监督、认证和质量管理
第一章 商品学的基础理论
一、商品的概念及特点
1、商品的概念(一般、狭义、广义)
2、商品的特征
3、商品的发展趋势
4、现代商品的整体概念
二、商品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一、商品的概念及特点
(一)商品的概念
1、一般概念
商品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为了交换或出卖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
2、商品的狭义概念:
即传统的商品,通过市场交换,能够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物质 /精神需要)的物质形态的劳动产品。
3、商品的广义概念:
商品通过市场交换,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社会消费需要的所有形态(知识、劳务、资金、物质等形态)的劳动产品。
4、《商品学》主要研究:
( 1) 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
( 2)以商品质量和品种为中心内容来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
( 1) 物的使用价值
A,人的需要和物的属性两者之间的作用形成
B,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由人的需要和物的属性的
吻合程度或一致性程度来决定的。
C,人的需要是使用价值形成的前提
D,物的属性是物的使用价值形成的客观基础,
但不是物的使用价值。
( 2)商品的使用价值:
A,定义:是指商品对于其使用者的意义、作用或效用,
反映商品属性与人或社会需要之间的满足关系。有
广义与狭义之分。
B,广义的商品使用价值:
包含商品的交换价值和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C,狭义的商品使用价值:仅指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 3)物的使用价值与商品使用价值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A,商品是用来通过交换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的劳动产品。
B,商品对其生产者或经营者来说,没有直接的消费价值,但有间接的使用价值。
C,通过交换,成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成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
(二)商品的特征
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商品具有以下特征:
( 1)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空气、河水、废品、掺假产品
( 2)商品是供别人或社会消费,而不是供生产者或经
营者自己消费的劳动产品。
生产者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马克思)
自产自用的农副产品
( 3)商品是必须经过交换才能到达别人手中的劳动产品。
本门课侧重讲解:
流通、消费领域的生活资料商品和生产资料商品,
而略去知识形态、劳务形态商品等。
现代商品学围绕商品 -人 -环境系统,从技术、经济、
管理、社会等方面研究商品质量与管理等问题。
(三)现代商品的整体概念
( 1)商品体:
( 2)有形附加物:
( 3)无形附加物:
(四)商品和商品学的发展趋势
1、商品的发展趋势:
商品的发展呈现出知识化、软件化、服务化的趋势特点。
商品已不满足于,需求,与,经济,相结合的形式,而是向,技术,与,文化,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2、商品学的发展
商品学的两个研究方向,P5-7
A,从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的观点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其研究中心内容是商品质量,称为自然科学的商品学或技术论商品学。主要包括商品分类、商品标准、商品质量、商品鉴定与检验、商品包装、商品养护等。(绝大部分国家采用)
B,从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的角度,特别是从市场营销和消费需求方面研究与商品质量和品种相关的问题,称为社会科学的商品学或经济商品学。(主要是德国、日本等少数国家)
一些学者强调商品学应从自然科学和经济学方面研究,涵盖以上两者。
第二章 商品的质量
商品质量的定义
构成要素
商品质量的理解
商品质量特性 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商品质量法规 商品质量的意义
一、商品质量的定义
1、商品质量的第一类定义
2、商品质量的第二类定义
3,2000版 ISO/DIS 9000关于商品质量的定义
4、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一、商品质量的定义
1、商品质量的第一类定义:
商品质量,是指商品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与特性的总和。
,规定,是指国家或国际有关法规、质量标准或买卖双方的合同要求等方面人为的界定;
,潜在需求,是指人和社会对商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卫生性、耐久性、维修性、有效性、审美性、
经济性、信息性等方面的人为期望;(商品质量的基本特性和要求 — 九性)
,需要,指对质量方面的要求,通常要转化为有规定指标的特性,即是符合规定的,可以识别和确定的
,特征,是指不同类别商品所特有的性质,即品质特性。
广义的商品质量,包含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这两方面的内容
狭义的商品质量:仅仅是指商品满足规定或潜在需求的特性的总和,不包括商品品种的内容。
注意,质量要求不是绝对的,是动态的,
,最适合某些顾客要求的质量,
质量是以一种最有效率的手段,制造出市场上最需要的产品。
质量是一种适用性,所谓,适用性,是指产品在使用期间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质量就是符合顾客的要求。
质量意味着工作质量、服务质量、信息质量、过程质量、
部门质量、人员质量、体系质量、目标质量等等。我们的目标就是控制每一层次的质量。
反映实体满足明确的和隐含的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
( 94版 ISO9000) ( P7-8)
2、质量的第二类定义
质量是商品上市后带给社会的损失,
但由商品功能本身所产生的损失除外。
(田口玄一,日本 )
强调商品带给社会的损失。这里的损失 限于两个方面,( 1)功能波动损失;( 2)
弊害项目损失。
积极意义:
( 1)以文化、法律的约束来控制商品的生产
( 2)关注生存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 3)商品质量应力达,适用性,与,符合性,的统一。
( 4)从单一重技术到从技术、经济、社会等多方面考核,以动态、发展的质量观念和从外观、内在质量并行的角度来树立现代商品的质量观。
( 5)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商品质量的,适用性,与
,符合性,的统一。
传统的商品质量观:
主要强调内在质量,满足社会总需要,
重产值而非质量,市场竞争压力小,技术水平低,不计较成本的的得失,不利于商品质量的改进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现代的商品质量观:
科技进步、生产技术和经济的发达,商品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激烈,
从追求基本的物质需要转向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商品质量不仅考虑商品的物质内在质量和个体性质量,并且越来越注重商品的实用特性(如化学、电学、光学、热学、力学、声学、生物学特性等)、寿命、可靠性、安全性与卫生性。
商品的外观质量包括商品的外观构型、质地、颜色、气味、表面疵点、手感、主包装等。
商品的社会性质量是指商品从生产、流通直到消费及废弃阶段,满足全社会利益所必须具备的特性,
如不污染自然环境、节约有限的能源或其他资源。
现代商品质量观力求三个更新,P9
3,2000版 ISO/DIS9000的质量内涵质量是指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的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质量可用形容词,差,,,好,或,优秀,来表示。
质量不仅是产品质量,也可以是某项活动或过程的工作质量,还包括人的素质、设备的能力、管理水平的体系运质量。
反映实体满足明确的和隐含的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 94版 ISO9000) ( P7-8)
新版与旧版定义的区别,
( 1)质量反映为,满足要求的能力,,而不是特性总和。
固有的特性并不一定反映客户的要求程度的好坏。
( 2)说明固有特性是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部分。人为特性不是固有特性,不反映在产品的质量范畴中。
( 3)明确指出对质量的要求除满足顾客的需要外,还需要考虑组织自身利润、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等供方的利益和社会利益等多种需求,如:安全性、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外部的强制要求。
4、对商品质量的基本认识商品质量的客观性商品质量的整体性质量的,动态性,
质量的,相对性,
质量的,等级,
商品质量的构成要素
商品质量的客观性:
商品质量受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水平所制约。
商品质量的整体性:
商品质量得以建立的基础是商品具有能够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各种特性,若把质量比作大厦,组成质量大厦的基本结构单元就是每一个质量特性。只有与指定用途需要相关的那些质量特性才构成该商品质量。
eccentric selfless
competitive uncompetitive
solitary sociable
flexible stubborn
rational intuitive
open secretive
aggressive gentle
impulsive cautions
ambitious unambitious
careful careless
well organized disorganized
imaginative unimaginative
质量的,动态性,,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消费者的需要或规定也会相应变化和发展,因此会对商品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技术会为这种期望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质量的,相对性,,
不同国家、地区因自然环境条件不同、技术发达程度不同,消费水平和风俗习惯不同,
会对产品提出不同的要求,产品应具有环境的适应性。对不同地区提供具有不同性能的产品以满足该地区用户,明示或隐含的需求,。如节能灯、电视机质量的,等级,,
比较两个产品或体系的质量优劣,要注意在同一
,等级,基础上进行比较。等级高并不意味质量一定好。
如:比较不同等级宾馆的服务质量商品质量的构成要素可以用质量球来表示。
A,球的中心部位即核心,代表质量意识或质量观念。
B,次外层代表质量软件,如质量控制、质量标准、法
规、管理规范、质量管理、情报信息、安全标志、
商标服务和品牌等。
C,最外层代表商品的成分、结构、性能、包装等质量
硬件,
举例,伊朗巴姆地震的建筑物质量问题
5、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A,九个 M— 基本因素
B,现代质量问题的复杂性
( 1) 九 M:
MARKETS
MONEY,质量成本领域 —,最薄弱环节,
MANAGEMENT:
MEN,专业化、系统化
MOTIVATION,工作成就感
MATERIALS:
MACHINES AND MECHANIZATION
MODERN INFORMATION METHOD,依赖预测性信息
MOUNTING PRODUCT REQUIREMENT:
(小问题、室温的波动、制定强有力的质量管理大纲)
以上九 M可归结为四个方面:
(1)人的因素
(2)生产环节中的因素影响
(3)流通环节中的因素影响
(4)消费环节中的影响
( 1) 人的因素:最根本,其他因素通过人的因素才起作用。从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无一不在人的控制下完成。
A,质量意识是决定商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商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是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的思想意识和专业素质的具体表现。)
B,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和质量管理水平(质量管理知识、方法和组织能力)
是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的必要前提。
( 2) 生产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天然产品:
质量取决于品种选择、栽培或饲养方法、生长的自然环境和收获季节和方法等因素。
工业产品:
生产过程中的市场调研、商品开发设计、原材料
质量、生产工艺和设备、质量控制、成品检验以
及包装等环节均会影响商品的质量。
( 3) 流通环节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运输装卸环节:
运程远近、时间长短、运输的气候条件、运 输路线、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装卸工具等 受到温度、湿度、风吹、日晒、
雨淋等气候条件的影响,在装卸过程中还会发生碰撞、跌落、
破碎、散失等现象,造成货损并降低商品质量。
仓库储存:
商品脱离生产环节,尚未进入消费领域之前的存放。储存期
间的质量变化与商品的耐储性、仓库内外环境条件、储存场
所的适宜性、养护技术和措施、储存期的长短等因素有关。
仓储环境条件:
日光、温度、湿度、氧气、水分、臭氧、尘
土、微生物、害虫等是商品储存其间发生质量变化的外因。 (P21-P90)
售后服务:
销售服务过程中的进货验收、入库短期存放、商品陈列、装配调试、包装服务、送货服务、技术咨询、维修和退还服务等各项工作质量都是影响消费者所购商品质量的因素。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质量已逐渐被消费者视为商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 4) 使用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使用范围和条件:必须遵从其适用范围和条件。
使用方法和维修保养:
应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具备一定的维修保养的商品知识。如:汽车、皮衣
废弃物处理:
回收或不能或不值得回收的区分和善后处理。
6、现代质量问题的复杂性
技术因素:很难把一个质量问题归结为某一单独原因。
人的因素:操作员、工作计划、设计、质量管理大纲等
全面质量管理大纲的核心问题是预防质量问题,而不是纠正质量问题。
二、商品质量特性与分析
1、商品质量特性:(质量评价要素)
根据一定的准则,将对商品的需要转化为特性,这些特性就称为商品质量特性。质量特性是商品特性的一部分。商品的综合质量是商品质量特性的总和。
2、商品质量要求:
是对商品质量需要的表述或对商品质量特性的定量或定性的规定。
3、商品质量特性的分类
( 1)性状要素:商品的静态特性和形态,是构成商品基本功能的物质基础。
( 2)欠点要素:商品的外观缺陷。
( 3)性能要素:商品的动态特性,是在外力或者环境作用下表现的特性。
( 4)感官要素:使用人的感觉器官评价的质量特性。
( 5)嗜好要素:根据人的爱好去评价的质量特性。
( 6)市场适应性要素:适应市场销售的质量特性。
内部要素
A
性状要素尺寸质量尺寸、重量、容积、毛重 客观的质量要素使用质量要素原料成分有效成分、含量、辅助成分、填料、杂质、
水分形态构造品种、密度、结构、装饰、加工方法、镀层厚度其他性质色泽、比重、黏度、折光指数、透明度、凝固点、产地、制法广义市场质量要素
B 缺陷 各种外观缺陷、包装缺陷
C 性能要素强度、延伸率、硬度、弹性、耐久性、功率、传导率、营养率、吸湿性、透气性、色牢度、收缩率、
耐水性、阻燃性、保存性、搬运性
D 感官 色泽、手感、音色、新鲜度、外观 准客观
E 嗜好 图案、图样设计、式样、色调、风味、风格、流行性主观外部
F 市场适应性包装、商标、标签、广告、产地、价格、保管、搬运费用客观加主观市场要素商品质量评价要素类型
4、商品质量特性的分析
( 1)真实质量特性与代用质量特性真实质量特性:
是指能够直接、真实地反映商品有用性、使用价值的特性。如:煤炭的发电量。
代用质量特性:
是指间接反映商品有用性的质量特性。
如:纸张的断裂强度。
( 2)质量特性的客观程度商品质量特性有客观、准客观、主观三类。
主观的质量特性的测量结果取决于人们的爱好和习惯。
准客观是指感官质量特性,这些质量特性本身是客观的,但测量方法是主观的,结果往往受主观的影响。
客观的质量特性的测量结果不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
。
( 3)商品本身的质量特性与商品的附加质量特性上表的 A,B,C,D,E是商品本身的特性。
F是商品的附加质量特性。
生产资料重商品本身,生活资料随着生活水平的变化而变。
在贸易实践中,附加商品质量特性是质量条款的主要内容。
( 4)使用质量特性与经济质量特性使用质量特性是指满足特定用途要求的质量特性,
即 A,B,C,D,E五类。
经济质量特性是指商品质量与商品价格的比较。
经济质量 =(使用质量 +服务) /价格。
5、商品质量特性的衡量
往往需要用各种数量指标来表示,即质量指标。
商品质量指标是商品技术性指标和可靠性指标的综合。
一般有:适用性指标、工艺性指标、结构合理性指标、
卫生安全性指标、可靠性指标、经济性指标、使用寿命指标、批商品均一性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美观指标等。这些指标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测量或测定质量指标的得到的数值,称为质量特性值。如:商品的尺寸、重量、容积、抗拉伸强度等可以测量得到。商品的品级、合格品数、外观疵点等特性值是离散的,只能取整数值或定性划分。
三、商品质量法规
1、商品质量法规和意义
商品质量法规:是指商品(产品)质量方面的法律、法令、
法规、条例等的总称。运用质量法规有效地管
理和保证商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是世界各国政府解决商品质量问题的重要途
径和方法之一。
,产品责任法律公约,1973年
,关于人身伤亡产品责任欧洲公约,1976年
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
化妆品管理法、消费品安全法、
产品质量法、消费者保护法等
意义:
提高产品质量,保护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2、商品质量法规的种类
( 1) 产品责任:
产品责任是指产品质量问题而使消费者受到人身的、财产的损害时该产品的生产者及销售者应对被害人负有的法律责任。
产品责任有三种:疏忽责任、
担保责任 和
严格责任。
( 2)疏忽责任:
由于生产者或销售者的疏忽使产品带有缺陷,从而造成消费者人身或财产损害,生产者或销售者对此应承担责任。
( 3)担保责任:
指卖方就所销售的产品质量向买方作出了保证,如果产品不符合卖方的保证而造成的伤害或损失,卖方对此应负责任。
( 4)严格责任:
不论产品的制造者或销售者与消费者或用户之间有无合同关系,也不论他们在制造或销售产品过程中有无过失,只要产品有缺陷,对消费者或用户具有不合理的危险,致使其人身或财产遭受损害,该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就应承担责任。
严格责任也叫民事侵权严格责任、无过失责任、对保护消费者最为有利。
( 5)产品责任法:
A,概念:
具体规定由于商品(产品)缺陷造成消费者或用户的人身或财产损失时商品(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产品责任法中,
规定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所承担的商品质量责任以及
消费者和用户索取赔偿的权利。
B,特点:
产品责任法的各项规定和原则是强制性的,因此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加强商品质量管理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民法通则》、《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对产品责任的规定
( 2) 产品质量法:
指生产者和销售者对其产品质量所应承担责任的法律规范。
我国 1993年《中华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意义:
《产品质量法》对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损失赔偿、经济处罚和法律责任等,都作了明确规定。这些规定是强制性的,是处理各类商品质量问题和解决商品质量民事纠纷的法律依据。根据产品质量法,商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生产者和销售者应当承担产品质量责任:
( 1)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质量要求的。
( 2)不符合明示采用的产品标准,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 3)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
有上列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
给购买商品的用户或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责任。
因商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失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商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失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3) 消费者保护法消费者利益的法律保护有直接和间接的两种。直接的法律保护来自于各国的国内法律和国际公约,有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基本法、买卖法、合同法以及食品、医药、卫生、家庭用品、电器商品等消费品的质量、包装、计量、安全等法规; 间接的法律保护来自于广告法、商标法、物价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市场监督管理法、商品质量监督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法规。
联合国 1985年《保护消费者准则》
我国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4) 有关人身安全、健康的商品质量法规
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
化妆品管理法、消费品安全法、
产品含毒物质限制法等,
欧洲经济共同体《欧共体化妆品条例》、
,欧洲玩具安全指令》、
,欧共体水果蔬菜进口检验法》
,欧共体关于压力容器法律规定的指令》等,
1994年开始推行的 CE标志(安全标志),规定了需要贴 CE标志的 15类产品,需要强制性粘贴 CE标志,方可合法销售。
我国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1984《药品管理法》
1989年《化妆品卫生管理条例》
CCC认证产品目录,9大类 132种产品,如家电、汽车、摩托车、信息技术、电信终端、音视频、照明设备、医疗器械产品。
( 5) 商品质量监督管理、检验、认证等方面的质量法规:
1986年《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
,产品质量监督试行办法》
,国家监督抽查产品质量的若干规定》
,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四、研究商品质量的意义
传统的数量和价格的竞争已被质量和高技术的竞争所取代,质量成为商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
1、质量就是效益
2、质量是保障商品有效供给的基础。
质量是数量有效性的基础。
3、质量是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的重要保证。
提高质量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增强质量意识有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抓住质量有利于繁荣国内市场和进入、占领国际市场。
第三章 商品品种
商品品种,
是指按某种相同特征划分的商品群体,或者是具有某种
(或某些 )共同属性和特征的商品群体,反映一定商品群体的整体使用价值或社会使用价值。
商品品种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敞开的、动态的、可控制的物质系统,其运动和发展受一定的客观规律所限制,
如技术学规律、经济学规律、一般品种规律、特殊品种规律等,同时涉及工程技术问题、经济学、法律学和商品学问题。
商品学主要研究决定商品品种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包括一般品种规律和特殊品种规律。
一般品种规律是指对所有商品均适合的品种规律,
如商品品种最佳扩大的规律、商品品种最佳组合和构成的规律、商品品种完善和更新的规律、商品品种结构和消费结构相符的规律等。
特殊品种规律是指只适合某类商品或一些类似商品种类的品种规律,如食品、纺织品、服装、鞋类、化妆品、
洗涤用品等各类商品中品种最佳构成的规律、区域商品品种最佳构成的规律等。
商品品种的研究主要通过商品品种规律和技术学规律、经济学规律等相结合,以控制商品品种的发展和变化,
实现商品品种的最佳构成,使商品品种与消费需求的相符程度达到最优化,从而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我国存在的商品品种方面的问题:
没有从根本上研究商品品种及其规律;商品品种与人们不断扩大的物质文化需要不相符;商品品种不完善、品种构成不合理;商品品种的完善与消费需求相符程度不相符。
研究商品品种问题,不断提高商品品种及其结构与消费需求及其结构间的相符程度,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意义。
一、商品质量、品种与效益
1、商品使用价值规律
( 1)商品使用价值
商品使用值是指满足人们一定需用的有用性的总和。
商品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进入消费领域,实现其使用价值。由于商品实现消费必须事先通过交换,因此商品使用价值就遇到了市场上同行业之间、购买者之间的比较、鉴定。这种生产者与生产者之间,购买者与购买者之间的比较、选择和竞争关系,使每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市场上形成了统一的社会标准,反映在主观上,就是大众认可的标准和国家规定的标准。这种标准反过来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强加于生产当事人,对每个商品生产者起同等的、客观的、必然的外在强制作用,强迫他们按社会标准或高于这个标准为社会生产使用价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如果低于这个社会标准,就难以被社会和消费者接受;反之,商品使用价值等于或优于社会必要标准,就容易被社会和消费者接受。
( 2)商品使用价值规律商品使用价值规律就是由商品交换而产生的存在于同类商品使用价值间的社会必要标准及其对生产者的反作用,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
商品使用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商品交换使各部门的商品使用价值之间存在一个客观社会标准,各商品生产者必须根据这个社会必要标准制造和销售使用价值商品;只要有商品经济存在,使用价值规律就会发挥作用。商品经济越发展和竞争加剧,使用价值规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直接推动商品质量提高、品种增加和产业创新,进而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
( 3)商品使用价值规律和价值规律的关系价值规律:通过价格机制调节经济活动使用价值规律:
通过其社会标准这一机制引导和鞭策人们的生产行为,调节质量、品种、花色的运行和发展共同点:均要求企业不断采用新技术不同点:价值规律强调节约劳动,降低成本,使自己的商品比别人更便宜,以获取较多的超额剩余价值和利润。
使用价值规律是使商品质量更高,使用价值更优。
( 4)商品使用价值规律的运行轨迹反映在商品经济竞争的三个阶段:
首先是商品数量和市场占有率的竞争;
其次是市场被分割完毕的情况下,为了巩固市场占有率和扩大销售额,企业必然开展以降价为主要内容的竞争;
第三阶段是使用价值方面的竞争。当降价达到极限时,
企业开展质量竞争;当质量竞争及其提高达到极限时,企业就开展产品品种、花色、式样、包装、规格等方面的竞争;
当这些又达到极限时,企业就开发新产品,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最后导致国民经济新行业、新部门的分化和创立。这就是商品使用价值规律的运行轨迹,也是生产力发展的次序。
二、质量、品种、效益和使用价值质量和品种是实现商品使用价值的前提。商品的质量必须和品种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商品使用价值的顺利实现,从而获取经济效益。
GW= f (S,Q)
GW,商品的使用价值
S,商品的品种
Q,商品的质量注明:商品的使用价值包括商品个体的使用价值和商品群体的使用价值。商品质量是指商品性能满足消费者和用户需求的程度,说明商品满足人们需求的深度,说明商品的消费目标和商品满足人们需求的广度,反映商品群体的使用价值。商品质量和品种是决定商品使用价值和商品适用性的两个方面,也是决定销售和经济效益的 两个关键。商品质量与商品品种之间也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因为商品品种的差别意味着质的差别,而不是量的差别。
质的差异才能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研究商品品种实际上是研究不同质的商品使用价值和人们消费需求的相互关系,研究商品品种比研究商品质量的层次更高,属于商品使用价值的宏观研究范畴。
经济效益:
指经济活动中劳动占有、劳动消耗与取得的有用成果之间的比较。与以往比,用同样的投入取得更多的产出或用较少的投入取得同样的产出,就是提高了经济效益,反之则表明经济效益下降。但现今不能这么简单衡量。
商品品种是构成效益的关键。品种不对路,投入再多的劳动或生产更多的商品,其经济效益可以为零或负。
商品质量是构成效益的关键。品种对路,但质量不合格,经济效益同样不可取得。
现代经济是在投入和产出上加上了质量、品种两个沉重的法码。质量、品种、效益三位一体,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求效益,则抓质量,上品种;上品种,不抓质量,品种自然被淘汰;抓质量,不抓品种,质量无法体现;抓质量、品种而不抓效益,生产无目的,质量、品种自然消亡。
研究结果:
企业要走质量、品种、效益型道路,企业内部领导要增强质量意识,优化质量管理,提高全员劳动素质,采用先进设备,关键还要从外部大环境压力下,建立质量升级、
品种增多的市场机制环境和质量法规控制环境。同时,企业必须在新产品开发和商品结构调整时,首要运用各种手段,
调查市场需要和消费者需求,摸清商品的质量和品种、生产能力以及市场对各类商品的容量,研究、分析和预测市场结构和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企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商品开发和商品结构调整的近期和长期目标,
运用先进的技术,加强质量管理。才能使生产出的商品在质量、品种和价格上有很强的市场竞争能力,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二、商品品种类别与结构
1、商品品种的分类与类别
( 1)分类
商品品种是指商品按不同的质上的差别而归类,按不同使用价值而对商品进行区分。商品品种有多次分类,首先是由于生产分工;其次是流通中的分工;最后是消费需求的分类。
就使用价值来讲决定性的是消费需求的分类。
按生产分工,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
其中,物质产品,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
工业产品,轻工产品和重工产品
生产分工不等于消费需求分工,因为同一产品有多种用途,同一类消费需求可以由不同的产品来满足。同一产品,按照使用价值内在质的细分,又有不同品种。增加品种、花色、规格、型号、款式使用替代的强制性能够真正提高商品供给对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
商品品种分类的合理化意义:充分体现价值满足消费需求的程度。具体表现在:这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满足人们需要、丰富人们生活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生产全面、
顺利发展的必要保证;是扩大和加速商品流通的前提;有利于开展竞争;
节约社会财富,为消费领域物尽其用奠定基础;节约生产、节约投资和消费者开支、维护消费者权益。
(2)商品品种类别
大类 /种类 /小类 /细类商品品种
细类:规格、花色、型号、生产厂商等
A,按照商品品种形成的领域,可分为生产品种和经营品种。工农业
----批发商业 ----(批发商业) ---零售企业
一方面取决于特定经济形势下资源状况和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消费需求的结构和变化。生产部门必须有合理的产品结构、商品品种和高水平的商品质量,并要根据市场需要和消费需求不断调整生产品种和开发新品种;商业部门按照市场需求、需求状况和竞争需要,确定和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品种计划,重视商品品种的构成、完善和策略等问题。品种计划是指商业企业计划或规划其经营品种的组合。 商品品种策略是 零售部门根据消费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商品品种所采取的措施,如:扩大商品品种,增加新商品或新商品类、增加短缺品种、使商品品种系列化;压缩商品品种,淘汰获利不足的老商品、过剩和多余商品;调整或变化商品品种,如变化质量等级、价格等级、商品档次等。
B,按照商品品种的横向广度或商品品种的结构,可划分为复杂 /简单的商品品种。
例如:灯泡、肥皂、办公用品、服装、鞋类、食品
C,按照商品品种的纵向深度,可划分为粗 /细的品种
商品计划或规划:涉及粗的商品品种
供货合同:要详细规定商品的所有特性值(参数)包括颜色、规格、式样、
包装装磺等,涉及到细的商品品种。
D,按照商品品种的重要程度,可划分为日常(必备)商品品种和美化、
丰富生活用生活用品。主要商品品种和次要商品品种。
E,按照行业(商业部门)划分为一定的商品品种。如:杂货、食品、医药品、纺织品等服 装 商 品 的 品 种 类 别女服 男服 童装 婴儿服外衣大衣风衣上衣裙子短外衣茄克衫套装裤子衬衣针织外衣皮革服装工作服衣饰中小配件
(手套、提包)
大衣风衣西装短上衣茄克衫裤子针织外衣皮革服装工作服衣饰中小配件
(手套、提包)
同男服与女服相似童裤连衣裙连衣裤风雪衣小洗礼服小连衣裙户外套服内衣胸衣内衣睡衣晨衣连袜裤等衬衣内衣睡衣晨衣长统袜短袜同男内衣与女内衣相似 小衬衫小孩短上衣小裤子背心连裤尿布、襁褓睡袋运动服 起功服、体操服、运动裤、网球衣、滑雪衣、游泳衣、旅行衣、猎装
2、商品品种结构
商品品种结构是指各大类商品及每类商品中不同品种的组合比例,即在全部商品总量中,按经济用途或按满足不同层次需求,各大类商品及每类商品中不同品种规格商品的数量所占的比例。一般按金子塔型排列。
商品品种结构必须随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变化。要调查消费者需求、研究分析市场结构和消费结构及时捕促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
商品品种结构的决策要考虑两个因素:市场引力和企业实力。
服装
女服 男服童装 婴儿服
外衣 内衣等
大衣 茄克衫 裙子 裤子等颜色 款式 尺寸(型号) 面料 生产厂商等三、商品品种发展规律
1.商品品种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规律
品种齐全:相对而非绝对、类别 /花色 /品种并非固定不变、集中精力保证基本商品和主要商品、商品品种和消费需求之间,商品品种花色与类别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2.商品品种增加的趋势
3.商品品种新陈代谢的规律
4.流行性商品的形成第四章 商品分类一、商品分类的概念与作用
1、商品分类的概念商品分类是指根据一定目的,为满足商品生产、
流通、经济管理及人们生活等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分类标识或特征,将商品总体科学地、系统地逐级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品类、品种、细目直至最小单元的过程。
应用实例商品大类:一般根据商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行业来划分商品品类或品目:具有若干共同性质或特征的商品的总称,它包括若干商品品种商品品种:按商品的性能、成分等方面的特征来划分,是指具体商品的名称。
商品细目:是对商品品种的详尽描述,包括商品的规格、花式、质量等级等,它更能具体反映商品的特征。
商品类目名称 应用实例商品门类 消费品 消费品商品大类 食品 日用工业品商品中类 食粮 家用化学品商品小类 乳和乳制品 洗涤用品商品品类 奶 肥皂商品种类 牛奶 香皂、洗衣皂商品亚种 饮用牛奶 香皂商品品种 全脂饮用牛奶 茉莉香型香皂质量等级
2、商品分类的作用
商品分类是商品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先决条件。
( 1)商品的科学分类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企业实施各项管理活动以及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奠定了科学基础。
( 2)商品的科学分类有利于开展商品研究和教学工作。
( 3) 商品的科学分类有利于商品标准化的实施和商品标准质量的制定。
( 4)商品的科学分类便于消费者和用户选购商品。
(好比超市中选购商品)
商品的种类繁多,特征多样,价值不等,用途各异,只有将商品进行分类,统一商品用语商品生产、收购、调拨、运输、储存、养护、销售各环节中的计划、统计、核算等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各类指标、统计数据和商品信息才具有可比性和实际意义。同时便于掌握国际商情和国际市场商品结构,深入了解和分析商品的性质和使用功能,使商品的名称和类别统一化,标准化。
二、商品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1、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
商品分类的原则是建立科学商品分类体系的重要依据。
( 1)科学 性 原则:每个分类体系只有明确服务目的,才能保证科学实用。
(分类的多样性,商业企业和外贸商品 )
( 2)系统性原则,以分类对象的稳定本质特性特征为分类标志,反映他们之间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关系,
( 3)可延性原则,为新商品增加的需要,如,其他 …,
( 4)兼容性原则:兼顾行业管理的需要
( 5)整体性原则:类别要少,品种要多。
2、商品分类的方法:
( 1)线分类法:
层级分类法,是将确定的商品集合总体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类目,并排列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一般按大类、中类、小类、细类等一层一层地具体进行划分,各层级选用的分类标志不同,
各个类目之间构成并列或隶属关系。
( 2)面分类法:
平行分类法,把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按不同的分类标志划分成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各个分类集合(面),每个分类集合中都包含一组类目,将某个分类集合中的一种类目与另一分类集合中的一个类目组配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复合类目。
线分类法实例
优点:信息容量大、层次性好、逻辑性强、符合传统应用的习惯,
对手工处理有很好的适应性,又便于计算机处理。
缺点:结构柔性差,必须预先留有足够的后备容量大类 中类 小类家具 木制家具钢木家具钢质家具钢塑家具轻金属家具竹制家具竹藤家具床、椅、凳、桌、箱、架、橱柜面分类法实例优点:结构柔性好,对机器处理有良好的适应性缺点:不能充分利用容量,组配的结构太复杂,不便于手工处理。
服装面料 式样 款式纯棉纯毛中长纤维毛涤丝绸男式女式中山装西装茄克连衣裙短裙三、商品分类标志
1、商品分类标志的基本原则
( 1)商品分类标志的概念分类标志是编制商品分类目录和分类体系的重要依据和基准。
商品的本质属性,原材料、加工方法、主要成分、用途、尺寸、
重量、体积、式样、颜色等,本质、不便的商品的非本质属性:商品所属行业、主管部门是会变的。
商品的分类标志:选择商品的本质的稳定的属性作为分类标志,以明显区分对象、保证分类清楚和体系稳定。
( 2)分类标志选择的基本原则目的性:必须满足分类体系能满足的目的和要求。
明确性:本身含义要明确,从本质上反映每类商品的属性特征。
包容性:使该分类体系能囊括分类的全部商品,并有补充新商品的余地。
区分性:保证每个商品只能出现在一个类别中,不能在别的类别中重复出现。
逻辑性:必须使商品分类建立在并列从属关系的基础上。高一层级的类别可与从属的类别间存在有机的联系,下一层级的分类标志是上一层级分离类标志的合乎逻辑的继续和具体化。
举例说明:
2、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
( 1)按适用性分为普遍适用和局部适用的分类标志普遍适用:对所有商品种类共存的特征、性质、功能等,如物质形态、体积、产地、原材料、加工方法、用途等,一般用做大 /中 /小 /
品类商品高层次类目的分类标志局部适用:部分商品共有的特征,也称为特殊分类标志,一般用于商品种类、商品品种以及规格、花色、质量等级、型号等细目的划分
( 2)以商品的用途作为分类标志:化妆品、发用化妆品
( 3)以原材料作为商品分类标志:原材料是决定商品质量、使用性能、特征的重要因素。服装,但本法不适用于与原材料关系不大的商品。如:电视机
( 4)以商品的加工方法:茶
( 5)以商品的化学成分:化肥,但不适用化学成分复杂或易变化或对商品性能影响不大的产品。
第五章 商品编码(代码)
商品编码是指赋予某种商品或某类商品的代表符号,符号可以由字母、数字和特殊标记组成。与商品分类密切相关,分类在先,编码在后。 功能:便于记忆、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和可靠性。
一、商品编码的原则
唯一性原则:所标识商品与代码一一对应
简明性原则:简明、易记、易校验、不宜过长、便于手工或机器处理和储存
层次性原则:反映分类体系内部固有的逻辑关系
可扩性原则:留有足够的后备码位,如遇增加或减少,不破坏编码结构
稳定性原则: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不能随便更换
统一性和协调性原则(国际、国内协调)
二、商品编码的种类和方法
数字代码、字母代码、字母数字混合代码、条形码四种,商品分类编码中,一般用数字代码和条形码。
( 1)数字代码:用一个或若干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商品的代码。
A,层次编码法:分四层,由 8位数字代码组成
B,平行编码法:一般用于面分类体系
C,混合编码法:一般不用层次编码法
X X X X
第七、八位数字为第四层级
(代表品种或组类)
第三层级(小类)
-第五、六位数字
第二层级(中类) -
第三、四位数字
第一层级(大类) -
第一、二位数字
层次编码法
X X X X
第七、八位数字为第四层级
(代表品种或组类)
第三层级(小类) -第五、六位数字
第二层级(中类) -第三、四位数字
第一层级(大类) -第一、二位数字
条形码
条形码由条形码和相应的字符代码组成。常用的条形码有以下 5
种:
通用产品条形码( UPC条形码)
国际物品条形码( EAN条形码)
二五条形码
三九条形码
库德巴条形码
EAN-13条形码结构
XXX XXXX XXXXX X
前缀码
制造厂商品代码
商品标识代码
校验码
EAN-8条形码结构
XXX XXXX X
国别代码
商品项目代码
校验码
EAN与 UPC条形码是兼容的,UPC条形码进入
EAN条形码系统时,只要在前面补一个,O”
就可以了。
三、商品名称与编码协调制度
The 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
-----HS,是在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 (CCCN)和联合国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目录 >(SITC)的基础上,协调国际上多种主要的税则、统计、运输等商品分类目录而制定的一部多用途的国际贸易商品目录。它是一个完整、系统、通用、准确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体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
( 一) HS的结构
HS商品分类目录将国际贸易商品分为,
21类 (Section),
97章 (Chapter)(其中第 77章是空章 ),
1241个税目 (Heading),
每项税目编成 4位数的税目号 (HEADING NO)
(其中前两位数字是税目所属的章号,后两位数字是该税目在这一章内排列的序号 )
5019子目 (Subheading)-商品组 (对税目再进行细分,第 5位数字为一级子目,第 6位数字为二级子目,形成 6位数字的 HS编码,
( 二) HS的分类体系的正文
整个 HS分类体系的法律效力文本由三部分组成,
归类总规则、
注释(类注、章注、子目注释)
商品编码表
各组成部分的地位、特点、作用及相互关系如下:
1,商品编码表
( 1)组成,
A,协调制度编码(简称商品编码)
B,商品名称(又称项目条文和子目条文)
商品编码表是协调制度商品分类目录的主体,从属于 21类,
分布在 97章中。
商品编码栏居左,商品名称栏居右,依此构成一横行。
( 2)商品编码表的编制原则
A,21类,
HS以商品所属的生产行业为类作为划分依据;以同一部门或相近工业部门的所有商品归为一类。
具体的 21类名称见书 279-280页
类次及同类内章次多依此先动物产品、植物产品、后矿物产品的顺序排列;
B,97章,P280-285
以商品的自然属性(原料性商品)或所具有的功能和用途
(制成品)为设章原则;将相同原料制成的商品归入同一章。在一章内,按照从原料到制品的不同加工程序排列起来。
如,第十一类 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 (50-63章 )
第 50章 蚕丝 动物纤维及制品
50.01 适合缫丝的蚕茧
50.02 生丝
50.03 废丝
50.04 丝纱线
50.07 丝机织物
第 51章 羊毛、动物细毛或粗毛;马毛纱线及其机织物
第 52章 棉花
第 53章 其他植物纤维;纸纱线及其机织物 植物纤维及制品
第 54章 化学纤维长丝
第 55章 化学纤维短纤 矿物产品纤维及制品
第 56章 絮胎、毡呢及无纺织物;特种纱线;线、绳、索、缆及其制品
第 57章 地毯及纺织材料的其他铺地制品 功能相似
第 58章 特种机织物;蔟绒织物;花边;装饰毯;装饰带;刺绣品
第 59章 浸渍、涂布、包覆或层压的纺织物;工业用纺织制品
第 60章 针织物及钩编织物
第 61章 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
第 62章 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
第 63章 其他纺织制成品;成套物品;旧衣着及旧纺织品,碎织物
同章内商品编码号列基本上依商品加工程度,由低向高递增(即同章内原材料商品在前、半制品居中,制成品居后);
同类商品按具体列名、一般列名和未列名的顺序排列;
对同一商品整机在前,零件或配件居后;
对某些进出口量较多,又难于按生产行业分类的商品,
专列类、章和商品项目。 (如,20类第 94章 活动房屋 )
(3)6位 HS编码的方法
A,HS编码是结构性编码:如 47.05
用四位数码表示项目号列
前两位:表示项目所在章
后两位:表示该项目在该章的排列序次
B,项目的细分,
一级子目:用 5位数码表示,第 5位数码表示它在所属项目中的顺序号
二级子目:用 6位数码表示,第 6位数码表示它在所属一级子目中的顺序号
没有设一级、二级子目的项目,商品编码的第 5或 6位数码为 0,
未列明商品的第 5或 6位数码用数字 9表示,不代表它在该级子目中的实际序位,期间的空位为适应日后新增新商品而设立。
数字 9被未列明零件占用时,数字 8表示未列明整机。
注意点,HS的连续性已被破坏,某些子目已被删除,不能使用。四年一度修改。
C,项目条文:
即四位数级货品名称,主要采用商品的名称、规格、
成分、外观形态、加工程度或方式、功能及用途等形式限定商品对象,是协调制度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依据,具有优先使用的地位。
是依据商品归类原则,将商品归入协调制度分类目录的某一商品编码的操作。(逆运用)
D,子目条文:
第 5,6位数级货品名称。协调制度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依据,具有最优先使用的地位。
2、注释
位于类标题下的为类注;
位于章标题下的章注;
位于 类注、章注或章标题下的子目注释。
注释主要是限定 HS中的各类、章、项目和子目所属商品的准确范围,简化项目和子目条文文字,杜绝商品分类的交叉,保证商品归类的正确。
注释举例
第一类 活动物;动物产品
注释:
一、本章所称的各属种动物,除条文另有规定的以外,均包括其幼仔在内。
二、除条文另有规定的以外,本目录所称干的产品,均包括经脱水、蒸发或冷冻干燥的产品。
第一章 活动物
注释:
本章包括所有活动物,但下列各项除外:
一、税号 03.01,03.06或 03.07的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
二、税号 30.02的培养微生物及其他产品;
三、税号 95.08的动物
30.02:人血;治病、防病或诊断用动物血制品;抗血清及其他血份;疫苗、
毒素、培养微生物(不包括酵母)及类似产品。
95.08,旋转木马、秋千、射击用靶及其他游乐场的娱乐设备;流动马戏团、
流动动物园及流动剧团注释举例第五章 其他动物产品注释:
一、本章不包括:
(一)食用产品(整个或切块的动物肠、膀胱和胃以及液态或干制的动物血除外。
(二)生皮或毛皮(第 41章、第 43章),但税号 05。 05的货品及税号 05。 11的生皮或毛皮的边角废料归入本章;
(三)马毛及废马毛以外的动物纺织原料
(四)供制帚、制刷用的成束、成蔟的材料(税号 96。 03)
二、仅指长度而未按发跟和发梢整理的人发,视为未加工品,归入税号 05。 01
三、本目录所称,兽牙,,是指象、海象、一角鲸和野猪的长牙,
犀角及其他动物的牙齿。
四、本目录所称的,马毛,,是指马科、牛科动物的鬃毛和尾毛。
注释举例
第二十章 蔬菜、水果、坚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
子目注释:
一、子目号 2005.10所称的,均化蔬菜,,是指蔬菜经精细均化制成供婴幼儿食用或营养用的零售包装食品 (每件净重不超过 250
克 )。为了调味、保藏或其他目的,均化蔬菜中可加入少量其他配料,还可以含有少量可见的蔬菜粒。归类时,子目号 2005.10
优先于 20.05的其他子目,
注释方法
A,详列商品名称、允许加工方式等,限定项目或子目的商品范围。
B,列举典型商品名称或允许加工方式等,用以说明商品含义,
以便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商品归类。
C,用排它条款详列或列举不得归入本类、章、项目及子目的商品名称,或不允许采用的加工、方式等,杜绝商品误归类现象的发生。
注释方法
D,用定义形式明确商品归类时的定义
E,改变商品名称概念,扩大或缩小商品范围
F,解释类、章及项目和子目条文中使用的名词。
G,阐述商品归类规定
3、归类总规则
位于协调制度文本的卷首,是指导整个协调制度商品归类的总原则。归类总规则共有 6条,是商品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依据,
适用于项目条文和注释无法解决商品归类的场合。
规则一
( 1)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
( 2)类、章及分章的标题对商品归类不具备法律效力。
( 3)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依据是项目条文、类注和章注。
( 4)归类时应按顺序运用归类依据,即先项目条文和注释,最后归类总原则。只有在前级依据无法解决该商品归类时,才能使用下一级依据,各级依据矛盾时,以前级为准。
规则二适用于项目条文、章注、类注无其他规定的场合。
( 1)有条件地将不完整品、未制成品和散件包括在项目所列货品范围内,仅适用于第 7-21类。
(不完整品、未制成品和,必须具有相应完整品和制成品的基本特征,但还不能直接使用,需进一步加工;散件配件是由于运输、包装的原因被拆散或未组装,但可以简单加工完成。)
( 2)是将保持原商品特征的某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混合物品或组合物品,等同于某单一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如以毛皮装饰袖口的呢大衣,等同于呢大衣)
规则三
当货品按规则二或由于其他原因,看起来可归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时,应按以下规则归类:
( 1)列名比较具体的项目,优先于列名一般的项目。
汽车用电动雨刮器:汽车配件( 87.08)
电动器具( 85.12)
( 2)混合物、不同材料构成或不同部件组成的组合物以及零售的成套货品,如果不能按( 1)归类,在本款可适用的条件下,
应按构成货品的基本特征的材料或部件归类。 (视为同样具体 )
( 3)货品不能按照( 1)( 2)归类时,应按号列顺序归入其可归入的最末一个项目。
规则三,具体列名、基本特征、从后归类
对单一功能的机器设备的具体列名判断,
1.按功能属性列名的比按用途列名的具体
2.按结构原理、功能列名的比按行业列名的具体
3.同为用途列名的,则以范围小、关系最直接具体
外壳 电容器用外壳 电解电容器用外壳
铝电解电容器用外壳规则四
规则一、二、三无法归类的商品,应归入与其最相类似的项目。
本规则仅适用于项目条文。
规则五
本规则适用于下列货品的归类:
( 1)制成特殊形状仅适用于盛装某个或某套物品并适合长期使用的照相机套、乐器盒、枪套、绘图仪器盒、
项链盒及类似容器,如果与所装物品同时进口或出口,
并通常与所装物品一同出售的,应与所装物品同一归类。但本款不适用于本身构成整个货品基本特征的容器。
( 2)除规则五( 1)规定的以外,与所装货品同时进口或出口的包装材料或包装容器,如果通常是用来包装这类货品的应与所装货品一并归类。但明显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容器可不受本款限制。
规则五( 1)仅适用于同时符合以下 5条规定的容器的归类:
制成特殊形状或形式,专门盛装某一物品或某套物品的容器。
适合长期使用的容器,其使用期限与盛装物品的使用期限相称,
在物品不使用时,即可起保护物品的作用。
必须与所装物品同时进出口,为运输方便可与物品分开包装
通常与所装物品一同出售
包装物本身不构成整个物品基本特征。如银质茶叶罐
规则五( 2);;不能重复使用,如煤气罐规则六
货品在某一项目下各子目的法定归类,应按子目条文或有关的子目注释以及以上各条规则来确定。但子目的比较只能在同一数级上进行。
先确定 4位数级编码 ---确定第 5位 ----确定第 6位(趋势)
确定 4位数级编码五位数级子目条文和子目注释、章注、类注、做适当修改后的归类总规则二至五、
以相同程序确定商品的六位数级编码
4、协调制度的重审和修订
1988,1992,1996三个版本四、商品目录和商品分类体系
1、原则
科学性、系统性、唯一性、柔性与完整性、实用性和多用性、简明性、协调性
2、商品目录
商品目录是指国家或部门所经营管理的商品总名纲目录。
国家商品目录
部门商品目录
企业单位商品目录
3、国内外主要商品分类体系和商品目录
( 1)国家标准商品分类( GB/T7635-87):
99个大类(其中 12大类留空,供增补用),1000多个中类,7000多个小类,总计 360000多个品种。采用 8位数字编码,
为四层次代码结构,每层次均以 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每层次代码从 01-99,并留有适当空码。
( 2)我国商品贸易分类
---国内贸易商品分类,23大类,100多个主要品种
---对外贸易商品分类,
A,对外贸易出口业务统一商品目录将外贸经营商品分为农副产品、纺织品、轻工业品、五金矿 产品、化工医药品、机械设备和其他七大部分,共 38大类,采用 4位数字编码,为四层次代码结构。
B,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和统计商品目录,以 HS为基础,21
大类,97章,8位数字代码结构,前 6位与 HS一致,第 7,8位数码由中国根据关税、统计和贸易管理而设。
C,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分类和代码该标准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海关进出口税则和统计商品目录,代码长度 8位,主要规定海关进出口税则和统计目录。第二部分主要用于进出口商品管理和信息处理,代码长度 10位,前 8位与第一部分一致,第 9,10
位根据实际管理需要加列,其归类原则、结构和修订原则比照 HS编码规则。
我国进出口商品分类和代码结构示意图
XX XX XX XX XX
商品管理本国子目
HS子目品目章
( 3) 商检机构实施检验的商品种类表:
进口商品,17大类,303个品种
出口商品,17大类,589个品种
3、国际贸易商品分类
( 1)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目录( SITC)
10大类,63章,233组,786分组,并细化为项目和子目,采用四位数字编码
( 2)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 CCCN)
21大类,99章,1097项税目,四位数字编码
( 3)国际危险货物分类,9大类,共计 2500多种,每种危险货物列名品名、联合国编号、化学分子式、类别、爆炸极限、闪点、
特性、标志、包装、储运要求等
( 4)主要产品分类( CPC)
CENTRAL PRODUCT CLASSIFICATION
优点:联合国统计
( 1)克服 SITC与 HS分类的缺陷
SITC与 HS分类:有形产品和货物
CPC,有形产品和货物、无形资产(专利、许可证、
商标、版权等)、服务、已命名的建筑物、
市政工程,
进步标志:商品服务和资产
( 2) CPC的兼容性:
CPC的编制原则与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的另一标准 ISIC的分类原则 与 SITC,HS的编制原则相结合,更全面实用科学,保证兼容与对照的方便。,协调各国经济分类起核心作用。
B,CPC的编码结构编制原则:
以货物的物理特征和所提供服务的性质进行分类,同时考虑产品的产业来源,当两方面发生冲突时,以产品性质做为首先考虑的因素。采用层次编码结构,分 5层。
CPC的编码结构:
大部类 (第 1位) 10个部类 (前 2位) 71个组 (前 3位) 294个类 (前 4位) 1162个子类 (前 5位) 2093个
CPC编码结构示意图
X X X X X
子类类组部类大部类第五章 商品检验
一、商品检验的概念与种类及形式
二、商品检验
三、商品质量检验的方法
四、海关对商品检验的管理
五、商品的品级一、商品检验的概念与种类及形式
1、商品检验的概念
商品检验是指商品的供货方、购货方或者第三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借助某种手段和方法,按照合同、标准或国际、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惯例,对商品的质量、规格、重量、数量以及包装等方面进行检查并作出合格与否判定的业务活动,其中商品的质量检验是商品检验的中心内容。
狭义的商品检验,质量检验
2、商品检验的种类
( 1)按检验目的不同的分类:
生产检验(第一方检验):商品生产者为维护企业信誉,达到保证质量的目的,而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商品进行的检验活动,检验合格的商品应有,检验合格证,标识。
验收检验(第二方检验):商品的买方为了维护自身及其顾客的利益,
保证其所购商品满足合同或标准要求所进行的检验活动。
第三方检验:指处于买卖利益之外的第三方,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根据有关法律、合同或标准所进行的商品检验,其目的是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和国家权益,协调矛盾,促使商品交换活动的正常进行。第三方检验具有公正性、权威性,其检验结果被国内外所公认,具有法律效力。
( 2)商品检验根据其检验对象的流向分类
内销商品检验:
国内的商品经营者、用户、内贸部门的商品质量管理机构和检验机构或国家技术监督局及其所属的商品质量监督管理机构与其认可的商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依据国家法律、
法规、有关技术标准或合同对内销商品所进行的检验活动。
进出口商品检验,
是由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及其分支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合同规定、技术标准、国际贸易惯例与公约等,对进出口商品进行的
法定检验;
鉴定检验;
监督管理检验。
法定检验
A,定义:
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对指定的重要进出口商品执行强制性检验,非经检验合格不许出口或进口,以维护国家的信誉和利益。
B,范围:《种类表》、应实施卫生检验的食品、有关国际条约规定的需检验的商品、实施性能鉴定和使用鉴定的出口危险货物的包装容器、进行运载检验的装运出口易腐烂、变质、冷冻品的船舱、集装箱等运载工具、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须经检验机构检验的进出口商品。
C,性质,强制性鉴定检验
A,性质:
与法定检验性质不同,不是强制性检验。凭对外贸易的关系人(进出口商、承运部门、仓储部门、保险公司等)的申请办理。
B,内容:
其工作范围和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经验、检验、鉴定各种进出口商品的品质、数量、质量、积载、
残损、载损、海损等实际情况和使用价值,以及商品的运载工具、
装卸等事实状态和其他有关业务是否符合合同、标准、和国际条约的规定以及国际惯例的要求,进而做出检验、鉴定结果与结论。
提供有关数据,签发检验、鉴定证书或其他有关证明。
监督管理检验
是检验检疫局及其认可的检验的机构对生产企业申请使用认证标志或申请获得必要的进口安全质量许可、出口质量许可或卫生注册登记的进出口商品(或食品)所实施的检验。
只有检验合格,才可获准使用认证标志或者取得进口、
销售、使用或出口资格。
3、商品检验的形式
( 1)破坏性检验和非破坏性检验(无损检验)
( 2)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
( 3)免于检验
4、商品检验的工作程序
( 1)一般程序
定标 ---抽样 ----检查 ----比较 ----判定 ---处理
( 2)工作流程
受理报验 ----抽样制样 ----检验鉴定 ----签证放行二、商品检验
1、抽样
抽样是根据合同或标准所确定的方案,从被检批商品中抽取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用于检验的单位商品的过程,又称取样或拣样。
被检批商品应为同一来源、同质的商品。组成被检批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位商品。其划分形式有自然划分和按抽检需要人工划分两种
n/N
2、抽样方法
抽样的目的在于用尽量小的样本所反映的质量状况来统计推断整批商品的质量。
( 1)简单随机抽样,N n
利用抽签或随机数表抽样;当被检批量较大时,
适宜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
( 2)分层随机抽样
N=N1+N2+------+Ni( 均匀整齐分层)
在每层分别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取样,合在一起组
成一个样本。这种方法适用于批量较大、质量也
可能波动较大的商品批。该方法使用最广。
3、抽样检验方法
( 1)计量抽样检验方法和计数抽样检验方法
按商品质量的度量特性分类。
A,计量抽样检验:从批量商品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样本),检验此样本中每个样品的质量,然后与规定的标准值或技术要求进行比较,由此确定该批商品是否合格的方法。
特点:样本较小、可充分利用质量信息等优点,但在管理上较麻烦,需进行适当的计算。
适用于单项质量指标的抽样检查。
B,计数抽样检验:从批量商品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检验其中每个样品的质量,然后统计合格品数,再与规定的,合格判定数,比较,由此决定该批商品是否合格的方法。
特点:使用简便,并能用于检验多项质量指标,缺点是质量信息利用较差。
( 2)调整型抽样检验方法和非调整型抽样检验方法调整型抽样检验:是由正常、加严、放宽等不同抽样检验方案与转移规则联系在一起而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抽样检验体系。根据连续若干批商品质量变化情况,按转移规则及时转换抽样检验方案。适用于各批质量有联系的连续批商品的质量检验。
非调整型抽样检验:其单个抽样检验方案不考虑商品批的批量历史,使用中也没有转移规则,因此它较容易为质检人员所掌握,
但只对孤立批的质量检验为适宜。
3、一次、二次和多次抽样检验方法
一次:只需要抽样检验一个样本就可以作出该批商品是否合格的判断。该法简单,使用方便,应用广泛,
但样本较大,抽样工作量大。
二次:先抽检第一个样本进行检验,若据此可判断该批商品是合格,则终止检验。否则,再抽第二个样本,
再次检验后,用两次结果综合在一起判断该批商品是否合格。
多次抽样检验:其原理与二次抽样检验方法相似,每次抽取样本大小相同,即 N1=N2=---=NI
但抽样检验次数越多,合格判定数与不合格判定数也多。我国一般以五次为准。
( 4)抽样检验方案
样本大小或样本大小系列与接受或拒收商品批的判定规则 ---判定数组结合在一起,称为抽样检验方案(简称抽样方案)。
(A1,A2,A3,A4,A5,R1,R2,R3,R4,R5)
三、商品质量检验的方法
1、感官检验法:又称感官分析、感官检查或感官评价,它是用人的感觉器官作为检验器具,对商品的色、香、味、形、手感、
音色等感官质量特性,在一定调价下作出判定或评价的检验方法。
如食品、药品、纺织品及服装、化妆品、家用电器、化工商品等
视觉、嗅觉、味觉、触角、听觉
分析型感官分析,A型,避免主观化
评价尺度和评价基准物应统一、标准化,
试验条件规范化,
评价员在经过适当的选择和训练后,应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偏爱型感官分析,B型,
是以未经训练的消费者对商品的感觉判断来了解消费者对商品的偏爱程度,主观性强。
感官检验常用方法
A,差别检验:用来确定两种商品之间是否存在着感官差别(或偏爱某一个)。如:
成对比较检验:测试两种样品对某一指标是否存在强度差
别或者偏爱哪一种
三点检验:同时提供三个编码样品,其中两个同属一类,另一个属另一类,
要求评价员选出其中代表另一类的单个样品。这种方法用于鉴别
两种样品间微小的差异,但不适合偏爱型感官检验。
A-非 A检验:它是在评价员学会识别了样品 A后,再将一系列样品提供
给评价员,这些样品有 A和非 A,要求评价员判断出。这
种方法适用于原料、加工、处理、包装和储藏等环节不同
所造成的商品感官特性的差异,尤其适用于评价那些具
有不同外观或留有持久后味的样品。
二 -三点检验:先提供给评价员一个对照样品,再提供两个样品,其中
一个与对照样品相同要求评价员挑出与对照样品相同的样品。
B,使用标度和类别的检验标度是指报告评价结果所使用的尺度,有名义尺度、顺序尺度、等距尺度和比率尺度四类。
排序:将待检验的商品按其质量特性的优劣程度或强度排列出等级或名次,
不估
计样品间差别大小。
量值估计,R=kSn,R是感觉量,S 是物理量,k,n是常数
评分:对被检验商品或项目评定出每个商品或项目的分数,以 区别其质量的好坏。
评估:在不能保证所有标度为等距时,可使用评估法,它采用顺序标度。
分类:对每个检验对象按某一感官质量特性分成预先定义的 N个不同类别
C,分析或描述性检验:这种检验用于识别和尽可能定量指出样品中的出现的感官特性,主要有简单描述检验、定量描述和感官剖面检验。
简单描述检验:要求评价员对构成商品的各种特性嗜好进行定性描述,尽量完整地描述出商品质量。适用于一 个或多个样品,
常用于质量检验和判定、商品在储存期间的变化等。
定量描述和感官剖面检验:
用于质量控制、确定商品之间差别的 性质、商品品质改良、新商品研制等。
2、理化检验法
该法是在实验室的一定环境条件下,利用各种仪器、
器具和试剂作手段。运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的方法来测试商品质量的方法。它主要用于检验商品成分、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安全性、卫生性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性等。它的检验结果可用数据表示,因而比较客观和准确,但对检验设备和检验条件要求严格,对检验人员的要求较高。
( 1)物理检验法
A,一般物理检验法:通过各种量具、量仪、天平、称或专用仪器来测定商品的长度、细度、面积、体积、厚度、质量、密度、容重、粒度、表面光洁度等一般物理特性的方法。
B,光学检验法:利用光学仪器(光学显微镜、折光仪、旋光仪等)来检验商品的一种方法。
C,热学检验法:使用热学仪器测定商品的热学特性的一种方法。这些特性包括熔点、凝固点、沸点、耐热性等。
D,力学检验法:通过各种力学仪器测定商品的力学(机械)性能的一种检验方法。如:抗拉强度、抗冲击强度、抗疲劳强度等,商品的力学(机械)性能与其耐用性密切相关。
E,电学检验法:利用电学仪器测定商品的电学特性(电阻、电容、介电常数、
电导率、静电电压半衰期等)的一种方法。
( 2)化学检验法
化学检验法是用化学试剂和仪器对商品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进行测定,进而判定商品是否合格的方法。分为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生物学分析法三种。
A,化学分析法:根据已知的、能定量完成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以其所用的测定方法的不同,分为重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和气体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是比较准确的分析方法,它选择某种试剂和被测定成分反应,生成一种难溶的沉淀物,再通过过滤、洗涤、干燥、
灼烧等过程,使沉淀与其他成分分离,然后根据着种沉淀物的重量计算被测成分的含量。
容量分析法:是在被测定成分溶液中,滴加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标准溶液),根据他们反应完全时所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出被测成分的含量。
气体分析法:是用适当的吸收剂吸收试样(混合气体)的被测成分,从气体体积的变化来确定被测成分的含量。
B,仪器分析法
它是一类通过检验试样的光学性质、电化学性质等而求出待测成分含量的化学检验法。它包括光学分析法和电化学分析法。
光学分析法:是通过被测成分吸收或发射电磁辐射的特性差异来进行化学鉴定的,具体有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波谱法、
荧光光谱法、发射光谱法等。
电化学分析法:利用被测物的化学组成与电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的组成和含量。适用于微量成分的分析。
C,生物学分析法:是食品类、医药类和日用工业品类商品等质量检验的常用方法之一,它包括微生物学检验法和生理学检验法。
微生物学检验法:利用显微镜观测法、培养法、分离法和形态观测法等,对商品中有害微生物存在与否与其存在数量进行检验,
判定其是否超过允许限度。
生理学检验法:用于检验食品的可消化率、发热量、微生素和矿物质对机体的作用以及食品和其他商品中某些成分的毒性,等等。
该法多用活体动物进行试验。只有经过无毒害性实验后,视情况需要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在人体上进行试验。
四、海关对商品检验的管理
1、海关管理的意义
( 1)海关对正常出入境的货物或物品通过商品鉴定可以根据商品的情况正确地进行商品归类,为确定商品的监督方法、纳税标准和海关统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 2)以海关鉴定结论为依据,可以纠正申报或征税中的错误,
退还或补征已征税款,维护国家利益和货主的合法权益。
( 3)有效打击逃征、逃税等走私活动,防止不法分子将违禁物品或违报物品运入我国,制止申报不实、逃避监管等行为,减少国家税收损失。
( 4)防止某些进出口商违反国家规定,采取以次充好或以好充次等手段逃避税收或逃套外汇的违法活动。
2、海关管理形式
( 1)现场查验:是海关人员在商品出入境地点或货物监管仓库以及其他海关监管地点,对商品进行现场外形查验或开箱查验的鉴定方式。对查验结果与报关单据不符或仅靠现场验货无法作出正确结论的商品,应提取货样进行现场鉴定。
( 2)海关化验中心化验鉴定:是海关系统的地区性化验检测机构,重点解决轻工、粮油、食品、纺织、化工、矿产与金属等原材料产品及其制品的化验与鉴定工作。对毒品的化验和伪造单证的查验也是重点内容五、商品的品级
1、商品的分级
品级是以商品的质量高低所确定的等级。
商品分级是根据商品质量标准和实际质量检验结果,将同种商品分为若干等级的工作。
2、商品分级方法
( 1)百分记分法
( 2)限定记分法
( 3)限定缺陷法第六章 商品包装与商标
一、商品包装及其功能
二、商品包装的种类
三、商品包装标准化
四、商品包装技术与法规
五、商品包装标志
六、商标一、商品包装及其功能
1、商品包装的概念
商品包装是商品流通过程中为保护商品、方便储运、
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的总体名称,也包括为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
材料和辅助物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商品包装概念反应了商品包装的商品性、目的性和生产活动性。
(商品包装的性质)
商品和包装组成了统一的商品体,商品包装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有效组成部分,商品包装本身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包装所消耗的劳动力,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属于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商品包装的价值包含在商品中,在出售商品时得到补偿。
使用某种材料,按照一定技术方法形成的包装容器是为了在流通和消费领域中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它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商品包装是商品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部分商品,只有在完成包装工序后,才算完成生产过程,因此包装不仅是一种物质形态,而且还是一种技术、经济活动。
2、商品包装的功能
商品包装在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各领域中,均有着重要的作用。
( 1)生产继续的保证:整个生产体系的一个工序。包装作业的
效率和机械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生产的效率。
( 2)保护商品品质和数量:商品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商品品
质完好和足量,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的包装
可避免或减少商品使用价值的丧失。
( 3)便于流通
( 4)便于销售:无声推销员
( 5)便于消费:方便、指导消费
( 6)提高商品身价:掩蔽或放大内在商品价值的作用二、商品包装的种类
1、商品包装分类:是把商品包装做为一定范围的集合总体,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志或特征,逐次归纳为若干概念单一、特征明确的局部单元,或者是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大类、类别、组别、品目、
规格、品种。
商品包装分类的原则:同样遵循商品分类的原则,即有明确的分类目的,确定的对象范围和单一的分类标志。
2、商品包装的种类及其特点
( 1)按照包装在流通中的作用分类
个体包装:小包装,即单个商品为一个销售单位的包装形式。
内包装:中包装,商品的内层包装。在流通过程中与个体包装共同起到促进销售、方便使用的目的。与个体包装统称为销售包装。
内包装一般由若干个单位商品的小包装组成小的整体包装。
外包装:商品的外部包装,在流通中主要是保护商品,方便运输的作用,又称为运输包装或大包装。
( 2)按照包装质量要求分类内销商品包装:要求适合国内中、短途运输,包装的大小、内装物数量要与国内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相适应。要求简单、经济、实用。内销包装一般分为工业包装和商业包装两大类。工业包装是为了方便运输、装卸、储藏的大包装。商业包装是为了促进销售和消费者使用的中小包装。
出口商品包装:要求适合国际长途运输。包装的装磺、色彩、形式等要考虑销售所在国的不同习惯和特点。出口商品的保护性、装饰性、竞争性要求更高。出口商品包装按照国际贸易经营习惯,
一般分为储运包装和销售包装两大类。
特殊商品包装:一般是指工艺美术品、文物、精密贵重仪器及军需品等的包装,包装成本高,比一般商品包装要求更高和更严格。
( 3)按照包装材料分类
纸质包装:以纸和纸板为原料制成的包装。 225克 /M2划分。有一定强度可满足使用要求,
且成本低廉、透气性好、印刷装饰性好。
塑料包装:以人工合成树脂为主要原料的各种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包装。塑料包
装综合性能好。
木材包装:以天然木材和人造板材制成的包装。
金属包装:以黑白铁、马口铁、铝箔、钢材制成的包装
玻璃包装:以硅酸盐和金属氧化物烧结而成的透明包装。
纺织品包装:以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的织品制成的包装,袋、包复合材料包装:以两种以上材料复合制成的包装,如纸与塑料,铝箔和塑料
其他材料包装:以竹、藤、苇等制成的包装。主要有筐、篓、草包等。
( 4)按照商品包装的防护技术方法分类
防水、防潮包装 防锈包装 防震包装
防霉包装 防尘包装 防辐射包装
防盗包装 防爆包装 防燃包装
防虫包装 泡罩包装 贴体包装
收缩包装 拉伸裹包 真空包装
条形包装 充气包装 无菌包装
透气包装 现场发泡 喷雾包装
保鲜包装 隔热包装 速冻包装
儿童安全包装 木夹板包装 集合包装
托盘包装三、商品包装标准化
1、商品包装标准与商品包装标准化
( 1)商品包装标准:是对于商品包装的质量和有关包装质量的各方面,由一定的权威机构所颁发的统一规定。目的是取得商品包装的最佳整体效益,对商品的材料、尺寸、规格、造型、容量、
标志、试验、方法等所规定的技术性的法规。包装标准一经颁布,
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性。它既是衡量包装质量的技术标准,也是商品包装质量纠纷的仲裁依据。
( 2)商品包装标准化:以制定、贯彻和修改商品包装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过程。根据科技的发展,不断完善、补充、提高商品包装标准,在生产、流通、技术、管理各个环节中不断推行商品包装标准,使之定型化、规格化、系列化和最优化。
2、商品包装标准的制定原则和商品包装标准化的意义
( 1)包装标准的制定原则与分级
原则:充分发挥包装的各项功能;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向国际标准靠拢,及时修订
意义:
A,统一包装材料、统一包装造型结构、统一规格尺寸、统一包装容量、统一包装标记、统一包装方法和捆扎方法,取得,科学、简化、安全、经济,
的良好效果;
B,大大减少包装的规格型号,提高商品的识别和计量;
C,提高包装质量,节约包装材料,节省流通费用,有利于包
装的回收复用,带来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国际贸易中包装的环保要求
1、保护生态环境方面
2、包装材料和包装废弃物的处理方面
( 1)制定绿色包装的法律、法规
( 2)规定使用某些包装材料
( 3)限制使用不能再生或不能分解的塑料
( 4)强制再循环或再利用法律
( 5)征收原材料费、产品包装费和废物处臵费
3、绿色标志制度,发展绿色包装
我国每亩土地残留塑料制品 3.9KG,造成玉米减产 11%-123%,
大麦 9%-10%,水稻 8%-14%,大豆 5.5%-9%,
蔬菜 14.5%-59.2%
3、商品包装标准的分类
包装标准从内容的完备程度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作为完备的包装标准单独发布,另一类是在产品技术标准中,把包装的技术要求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对于产品的包装、运输、
储存与标志加以规定。
我国的包装标准体系主要包括:
包装基础标准和相关标准
包装材料及试验方法标准
包装容器及试验方法标准
包装技术标准
产品包装标准
包装基础标准:
包括包装名词术语、包装尺寸系列、包装标志、
运输包装基本试验四类四、商品包装技术与法规
定义:商品包装技术
主要是指为了防止商品在流通领域中发生数量损失和质量变化,而采取的抵抗内、外影响质量变化因素的技术措施,又称商品包装防护技法。
流通环境是商品发生质量变化的外部因素,可分为气候条件、生物条件、化学物质、机械颗粒和机械条件
商品本身的自然属性是商品发生质量变化的内部因素,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
商品包装防护技术针对上述内、外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有:
A,防止商品机械物理伤害、可采用抗震、缓冲、集合、收缩等
包装
B,防止商品丢失、人为事故,可采用防盗、密封、集合等包装。
C,防止商品发生化学变化,可采用真空、充气、脱氧、贴体、
泡罩、防锈、防光、防潮等包装
D,防止商品发生物理变化,可采用减震、防外力冲击、隔热、
耐寒等包装
E,防止商品发生生理生化变化,采用保险、气迢、冷冻等包装
F,防止商品发生生物学变化,可采用防霉、防虫、无菌、速冻
等包装。
G,防止商品被有害、有毒、杂物污染,可采取防尘、密封等包
装
2、常见的包装防护方法
( 1)防震包装:缓冲包装
技法:妥善衬垫现场发泡弹簧吊装机械固定
( 2)防锈包装:防止金属制品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而采用一定防护措施的包装。
技法:对金属制品表面进行防锈处理延缓锈
蚀过程阻断有害介质与金属的接触
( 3)防潮包装
防止潮气进入的包装措施。
密封包装
涂布抗湿材料
包装内装吸收水分的干燥防潮剂
真空、充气、泡招等包装也可起一定作用
( 4)防霉包装:
控制包装内的环境、抑制霉菌生长。用防潮包装降低包装内的湿度阻止霉菌孢子的侵入,如灭菌包装、密封包装药剂防霉,在包装内喷洒适量的防霉药剂气相防霉是在密封的包装中使用挥发性防霉药剂
( 5)真空包装与充气包装为了减少被包装物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而发生生理、化学变化而采取的包装措施,一般采用防透氧的复合塑料薄膜,排除包装内部的气体或充氮气、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主要用于食品保险、避免氧化变质、抑制霉菌、细菌生长、也可用于纺织品,减少体积和避免折痕。
( 6)贴体包装和收缩包装
3、商品包装的有关法规
食品包装安全法则
包装的安全法规
危险品的包装和运输安全法规五、商品包装标志
商品包装标志是包装辅助物,为了便于运输、储存、装卸、销售使用,在包装容器上用醒目的文字和图形所做的特定记号和说明。
运输包装标志:在运输包装上印制的记号和说明,一般有收发货标志、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和危险货物标志等。
销售包装标志:在销售包装上印制的图形和说明,主要有制造单位、产品名称、牌号、商标、成分、品质特点、使用方法、包装数量、储存和使用注意事项、警告标志、其他广告性的图案和文字等。
1、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外包装上的商品分类图示标志、其他标志和文字说明、排列格式的总称,又称为识别标志。
收发货标志包括:分类标志(俗称,唛头,)、供货方、货号、
品名规格、数量、重量(毛重、净重)、生产日期、生产工厂、
体积、有效期限、收货地点和单位、发货单位、运输号码、发运件数。其中分类标志一定要有,其他各项合理选择使用。
唛头的规定颜色,单色刷制商品类别 颜色 商品类别 颜色百货类 红色 医药类 红文化用品类 红 食品类 绿五金类 黑 农副产品类 绿交电类 黑 农药类 黑化工类 黑 化肥类 黑针纺类 绿 机械类 黑
供货号( GH),供货清单号码(出口合同号码)
货号( HH),商品顺序编号,以便出入库、收发货登记和核定商品价格。
品名、规格( PG),商品名称或代号,标明单一商品的规格、型号、尺寸、
花色等
数量( SL),包装容器内商品的数量。
重量( ZL),包装件的重量(千克),包括毛重和净重
生产日期( CQ),产品生产的年月日
生产工厂( CC),生产该产品的工厂名称
体积( T),包装件的外径尺寸,长 X宽 X高 =体积有效期限( XQ),商品有效期止年月日
收货地点和单位( SH),货物到达站、港和某单位(人)收
发货单位( FH),发货单位或人
运输号码( YH),运输单号码
发货件数( JS),发运的货物件数
出口商品要用中、英文对照印刷的标志并标明原产国别。
商品分类图形标志( FL),几何图形和简单文字说明
2、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是为了在储运过程中,对于怕湿、怕震、怕热、怕寒等有特殊要求的商品,用文字和图形所作的特殊标记,
又叫指示性标志。共 10种,其图形、颜色、尺寸、使用方法等在国家标准中有明确规定。
小心轻放标志(白纸印黑色)
禁用手钩标志
向上标志
怕热标志
由此吊起标志
怕湿标志
重心点标志
禁止滚翻标志
允许堆码极限标志
湿度极限标志
防辐射标志:胶卷、底片和感光纸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易燃、易爆、有毒、辐射、放射性商品,在外包装上用文字和图形所作的明显标志。
18种
4、国际海运标志
KEEP DRY
HANDLE WITH CARE
PROTECT FROM HEAT
USE NO HOOKS
THIS WAY UP
FRAGILE
EXPLOSIVE
NON-FLAMMABLE COMPRESSED GAS
FLAMMBLE LIQUID
六、商标
1、商标的意义和作用
( 1)商标:商标是商品生产者或商品经营者为了使自己的生产或销售的商品,在市场上与其他商品相区别而使用的一种标记,这种标记通常用文字、图形或文字、图形的组合图案构成。
( 2)商标的特征:商标是商品的,牌子,或,商品的脸面,。
A,商标具有从属商品经济的属性
B,商标具有显著性:企业名声、商品信誉和评价的象征
C,商标具有专有性:专用、排它
D,商标具有竞争性:推广、销售
( 3)商标与其他标记的区别
区别商品装磺、公用符号、商号、厂牌、营业符号、商务标语等,它们有时与商标同附一物,有必要加以区别。
商品装磺:是为了美化商品,说明商品内容和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图案或文字说明。装磺的特点在于装饰性,随时加以变动和改进,内容一般与商品内容一致。商标一般很少改动,内容绝对不能与商品内容相同。如猪的图案
行业通用的符号:三角图案表明光洁度,但不代表商标。
商号:企业的称谓,不是商标
厂牌:是商业名称,商标是商品的标记,是厂牌的浓缩标记
2、商标的作用:
商标是商品的记号,在商品交易中起到便利购销的作用。商标可以代表消费者心目中的商品质量、是商品交换中商品生产者信誉的一种特定象征。
识别商品的不同生产者或经营者
提供平等的市场竞争机会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3、商标的分类
按照商标的结构分类:文字商标、记号商标、图形商标、组合商标、立体商标
按照商标用途分类:营业商标、商品商标、等级商标、
保证商标、服务商标
按照商标使用者分类:制造商标、销售商标
按照商标管理分类:防御商标、备用商标
4、商标的设计原则
( 1)注册商标应有标记
( 2)商标的设计应符合商标禁用条款
( 3)商标要具有显著特征
( 4)商标应具有审美性
下列七种情况不得使用商标:
A,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和图形
B,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
及其他特点的文字和图形。
C,某些禁忌标记,如国家、组织名称、旗臶、徽章等
D,国际上禁用标记、如某些国际组织的标记。
E,带有民族歧视性的标记
F,欺骗性宣传或标记
G,有害社会道德风尚的标记
5、海关对商标和包装的管理要点
首先、按照归类原则对商品的包装容器或包装材料的有关规定进行归类。
其次对食品、化工及相关工业品、纺织材料及制品等应特别注意其商品归类是否与零售包装或非零售包装有关,以及是否按单件包装内商品体积和容量大小区别归类等。
还要注意某种商品是否属于配套包装的混合商品类。
不应忽视商品包装和商标在海关其他领域中的作用,通过商标和包装物识别商品。
第七章 商品标准化一、商品标准
1、商品标准的概念
( 1)标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标准定义:由有关各方根据科学技术成就与经验,共同合作起草,一致或基本上同意的技术规范和其他公开文件。其目的是在于促进最佳公众利益,并由标准化团体批准。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标准的涵义
A,标准是针对某类事物所作的一种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规定或规范。以文件或非文件形式如实物,其作用内容可以是技术的、
管理的,也可以是工作内容的。
B,重复性是指事物(或概念)的反复性特征,只有他们反复出现和应用时,对该事物(或概念)才有制定标准的必要。
C,标准产生的基础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
一方面标准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科学技术进步创新的结果;
另一方面又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吸收普遍性和规律性经验的结果。
D,标准形成的程序事先经有关各利益方(生产商、经销商、消费者和政府等)共同协商一致,再由公认的标准化机构或团体批准,最后以特定形式(特殊文件格式或特定事物)公开发布。
( 2)商品标准
商品标准是指为保证商品的适用性,对商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包括品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运输和储存等。
作用:是商品生产、质量验收、监督检验、贸易洽谈、储存运输等依据和准则,也是对商品质量争议作出仲裁的依据,对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提高生产、流通和使用的经济效益,维护消费者权益等具有重要作用。
( 3)商品标准的分类
A,文件标准,文字说明标准
是通过特定格式,用文字、表格、图样等表述商品的品种规格、质量要求、检验规则和方法、储运与包装规定等有关技术内容的统一规定。
B,实物标准,标准样品
对难以用文字准确表达的质量要求如:色、香、味、手感等,
由标准化机构或指定部门用实物制成与文件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完全或部分相同的标准样(标样),按一定程序颁布,用以鉴别商品质量和评定商品等级,称为实物标准或标准物质。
2、商品标准的种类和级别
( 1)商品标准的种类
A,标准的分级
国际标准:
区域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专业团体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公司)标准
B,按商品标准的性质分类
技术标准,包括基础、产品、方法、安全、卫生、
环境保护标准
管理标准,包括技术管理、生产管理、经济管理、
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标准
工作标准,包括基础工作、工作质量、工作程序和
工作方法等方面的标准
C,商品标准的实施方式分类
强制性标准:法规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自愿性标准
我国《标准化法》规定:凡涉及保障人体健康、
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及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为强制性标准,其余为推荐性标准,国家采取优惠措施鼓励企业自愿采用推荐性标准。
D,国际贸易涉及的技术标准
1、国际标准
2、区域性标准
3、进口国标准
4、出口国标准
5、买方标准
6、卖方要求
7、买卖双方协商同意的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国际标准,
(1)ISO和 IEC制定的标准,
(2)及经 ISO认可并收集到《国际标准题录索引》中加以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所制定的标准,他们已为大多数国际承认和不同程度地采用。
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可的国际组织有:
国际计量局 -BIPM 国际合成纤维标准化局 -BISF
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 关税合作理事会 -CCC
国际电气设备合格认证委员会 — CE ………
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局 -IWO……,,不下于 32个组织国际标准
ISO 14000 1996 XXX
标准的代号
标准序号
发布年号
标准名称
注意点,国际标准采用标准代号和编号 (标准序
号 — 发布年号 )来表示。 在采纳国际标
准时,必须注明采用版本的发布年号。
区域标准:
是指由世界某一区域标准化组织指定的标准。
如,EN-欧洲标准化委员会( CEN) 制定的欧洲标准
CENELEC-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标准
ASAC-亚洲标准咨询委员会制定
COPANT— 泛美技术标准委员会制定
ARSO-非洲地区标准化组织制定国家标准:
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关批准发布,
ANSI-美国国家标准 BS-英国国家标准
DIN-德国国家标准 NF-法国国家标准
JIS-日本工业标准
中国: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 -GB
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 -GB/T( 编号:顺序号加发布年代
WTO/TBT协定,要求 WTO成员国在制定技术法规和标准时要以国际标准为基础,有国际标准但未采用,要向 WTO作出解释,说明没有采用的原因。
行业标准、专业团体标准:
在没有国家标准的情况下,需要在行业范围内统一制定和实施的标准。
ASTM-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
LR-英国劳式船级社
公司(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等的联系二、商品标准化
1、商品标准化的有关概念
( 1)标准化概念:
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
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性质,标准化实质是一种制定、发布、实施和修改标准的活动
过程。 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中心 。
标准化涉及的领域非常宽广,除了生产、流通、消费等
经济活动领域外,还包括科学、技术、管理等社会实践领域。
标准化的目的是通过其活动使其研究对象达到统一,并
最终获得最佳秩序。
商品标准化的概念
商品标准化:
是指在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中推行商品标准的活动。它是商品标准的制定、发布、贯彻实施和修订的整个动态实践的过程。
它包括:
名词术语统一化、
商品质量统一化、
商品零部件通用化、
商品品种规格系列化、
商品检验方法标准化、
商品包装储运养护标准化和规范化等内容。
2、商品标准化的形式
( 1)简化,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商品的类型数目,使之在既定时间内满足一般需要的商品标准化形式。一般在事后进行,是商品类型、品种进行有意识控制的一种有效形式。
( 2)统一化,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式归结为一种或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的商品标准形式。
统一化与简化的区别与联系
统一化着重取得一致性,后者着眼于精炼。
统一化的要点:
A,要运用预测技术和经济效果分析等方法,正确地确定统一的时机。
B,通过调查研究,合理地规定商品的哪些指标该统一或严格统一或灵活或不统一
C,正确地规定指标的水平和灵活度
统一化有两类:绝对的统一和相对的统一
( 3)系列化,是对同一类商品中的一组商品进行标准
化的一种形式。
( 4)通用化,在相互独立的系统中,选择和确定具有
功能互换性或尺寸互换性的子系统功能
单元的标准化形式。
通用化以互换性为前提。
( 5)组合化,按照标准化的原则,设计并制造出一系
列通用性较强的单元,根据需要拼合
成不同用途的商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3、贸易技术壁垒与标准适用范围
( 1)现代国际贸易主要采用的几种类型标准
A,参考进口国标准进行生产 ----日本
有多少市场,就需要多少标准
缺点,规格繁多、不能大批量生产、风险大、利润缩小、区域
优点:扩大销路
B,坚持按本国标准生产 -德国、英、美、法等
优点:合算、有利
缺点:变更设计和增加生产线、试验检验数据与其他标准的等效
性、经济损失
C,按国际标准进行生产 -瑞典、荷兰、丹麦等
国小、技术水平、利益反映、耗费小
政治经济势力
( 2)标准化的作用:
推动作用 — 技术外交
协调作用 ---减少贸易摩擦
保护作用 ---微妙的外贸调节
仲裁作用 ---公平
标准是钉子、刀子、尺子(镜子)
贸易技术壁垒与标准适用范围
( 3)现代国际贸易商品适用的标准
以钢铁、有色金属、原料、机械、电器 5个方面
A,钢铁:
发达国家:主张采用国家标准 -美国
美国石油学会( API) 标准:中 /近东产油国普遍适用
ASTM标准,东南亚国家普遍适用
JIS,中国、独联体一些国家
B,有色金属,DIN 标准:西欧各国采用
C,原料,
对美出口:大部分采用美国标准
美联邦规格与标准( FS),东南亚国家普遍适用
D,机械:
ANSI,ASTM,ASME,API,对美出口使用不多,但东南亚各国普遍使用
BS标准,MALAYSIA,SINGAPORE,AUSTRALIA
DIN,NORTH AMERICA,WEST/NORTH/EAST EUROPE
JIS,ASIAN COUNTRIES
JIS,DIN,ASME,EAST EUROPE
ASME,ANSI,MIDDLE/NEAR EAST COUNTRIES
E,电气
IEC,BRAZIL,AFRICA
CE,ALSO FOR EAST EUOPE
JIS,ASIA,USA
ANSI,MIL,NEMA,ASIA,MIDDLE/SOUTH AMERICA
BS,FORMER COLONIAL COUNTRIES UNDER ENGLAND
MIDDLE/NEAR EAST
EXPORT TO USA,EXCEPT FOR JIS,ALMOST USA STANDARD
( 4) ISO-DE-VCO( 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展委员会)
关于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四个要点
1、选择国际标准,首先应选择对本国技术经济有影响的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对国际标准的各个方面进行调研和审查、判断确定在本国的使用性和可行性
3、大多数基础标准可直接采用
( 1)信息基础、标志、符号和颜色标准
( 2)通用设备互换性标准
( 3)通用基础标准
( 4)基础安全标准
4、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几种类型
( 1)微小技术差异,应尽可能向国际标准靠拢
( 2)有些国际标准提供不同的等级、形式或方法以适应各国的环境条件
( 3)与传统技术、原材料、资源、习惯做法等不一致的国际标准,只能按适
应的条件,认真研究后部分采用。
( 5)选择国际标准时的注意事项:
1、一个标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与其他标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要注意相关事物对标准的影响。
2、国际标准的缺陷,就是对技术进步的反应迟缓。
昨天 ----今天 -----明天
3、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是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前提条件。
( 6)世界一些国家采用国际标准的动态
1、法、德、英等国家把采用国际标准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王牌
2、北欧等国不做任何修改直接采用国际标准
3、美国对采用国际标准由冷淡转为积极
4、日本与美国的态度和做法近似
5、前苏联对采用国际标准积极起来
6、发展中国际对国际标准兴趣越来越高
( 7)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等效程度
1、等效程度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
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等效性:
德国 14%-22%,英国,36%-37%,法国,51%,日本,24%
2、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方法:
( 1)认可法,国家标准机构直接宣布某项国际标准具有国际标准同样
的地位。国家标准直接采用该项国际标准,并发布认可通知。
( 2)封面法,在国际标准上加采用国的国家标准的封面出版,
用国家标准的封面,把国际标准全文附上。
( 3)完全重印法:作为国家标准重新印刷。
( 4)翻译法(重印或不重印原文):文字的有效性、
( 5)重新起草《有或没有技术差异》法:
( 6)包括或引用法,等同采用
不等同采用或有限采用
3、等效程度的划分及其表示方法
( 1)等同( Idt IDT =)-仅有或没有编辑性修改(不改变标准技术内容的修改),技术内容等同,编写方法完全对应
( 2)等效 (Eqv EQV =)-仅有小的技术差异,技术内容等效、编写方法不完全对应
( 3)不等效 (Neq NEQ =)— 有重大技术差异内容、要求、部分内容等同或技术等效,但各自包含对方没有的条款或内容
4、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识别表示方法 — 双编号法国家简称,SLO-IEC4343
国际标准编号,SLO87878-ISO5454 或者 SLO87878
ISO5454
5、在国家标准上标志等效程度的表示方法
SLO-ISO4444木材防腐剂( IDT ISO4444-1997)
SLO6767-ISO IDT ISO4444木材防腐剂 ( IDT ISO4444-1997)
SLO9831木材实验( IDT ISO5555-1995)
SLO888螺母( EQV ISO123-1980) SLO999螺钉( NEQ IS0234-19 79)
6,在国家标准的目录、清单和其他资料上表示等效的方法
SLO-ISO4444,1980 ( IDT IS04444-1978)
SLO6767,1981,ISO4444,1978 SLO6767,1981( =ISO 4444-
1978)
SLO888,1981( EQV ISO123-1980) SLO999:( NEQ 1SO234-1979)
7,德国、日本的做法德国:
国际标准。。。已被德国不加修改地予以采用国际标准。。。已被德国经修改采用国际标准。。。已被德国部分采用日本:本标准是。。。。的翻译标准本标准与。。。。有编辑上的差异,整个标准等同本标准与。。。。在内容上有微小差异,整个标准等效本标准与。。。。在内容上有重大差异,整个标准不等效本标准没有对应的国际标准
4、我国采用国际标准的意义和作用
1、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国际市场
( 1)提高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能力。
( 2)保证进口商品符合国内生产使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否则不允许进口销售,甚至可销毁或实行法律制裁
( 3)保证引进技术设备,符合本国标准体系和计量制度统一的要求,增进对外经济和技术合作
( 4)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做好技术贸易
2、有利于消除贸易的技术壁垒、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
3、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科技和生产力水平
4、有利于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经营管理
5、国际贸易 中商品质量的常用表示方法
1、凭样成交 -实物标准(需要封样并标识作为商品交货的依据)。
2、凭规格、等级或标准成交规格,商品有代表性的品质指标(成分、比重、水份、密 度、含量、纯度等)
等级,品质的差异标准,确定品质的依据,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出口商品标准等,需注意引用标准的版本和年号,注意引用外国标准是使用最新修订本的标准。
3、凭牌号、商标或产地成交,信誉好、品质稳定
4、凭说明书成交我国现行的外贸出口商品标准
商品的品质、规格和技术条件标准
抽样、取样方法标准
测试、检验方法及检验规程标准
包装、储存、运输等方面标准我国推行标准化方面应做的工作
1、加强技术情报工作,要注意收集国外市场的技术条件
2、收集和翻译外国标准
3、标准化主管部门及时向所属企业提供外国标准,并经常公布本国标准
4、加强本国标准化,通过学、科、研、试验、发明创造技术上领先
5、向国际标准靠拢,是今后的出路。
6、加强国外标准化工作研究,长期、不间断
7、引进国际标准必须经过研究消化,正确选择,决不能照搬
8、对未出口产品的标准化也要研究,要有技术储备(调研、准备)
9、出口贸易力求产品多样化,更应做好标准化工作。(基本质量指标、相应的质量标准)
10。及时了解有关产品标准化工作成果。(分市场)
7、商品标准的制定
商品标准制定的好坏,关系到标准贯彻后的技术经济效果。没有高标准的标准,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商品。
( 1)贯彻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 2)充分考虑消费需求和社会需求
( 3)有利于保障安全和人身健康。
( 4)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 5)有利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 6)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充分考虑对外经济技术和贸易的需要。
( 7)协调统一、完整配套、军民通用。
( 8)掌握制定商品标准的时机,并根据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修订。
商品标准的基本内容商品标准概述部分 正文部分 补充部分封面、目录标准名称引言
1、主题内容、适用范围
2、引用标准
3、分类
4、技术要求
5、试验方法
6、检验规则
7、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8、其他附录附加说明第八章 商品质量监督、认证与质量管理
一、商品质量监督
二、商品质量认证
三、商品质量管理一、商品质量监督
1、商品质量监督的概念、原则、任务和意义
( 1)概念:是指根据国家的质量法规和商品质量标准,由国家指定的商品质量监督机构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监督的活动。
内涵,A,商品质量监督是一种质量分析和评价活动;
B,商品质量监督的对象是实体,如产品、商品、
质量保证体系等;
C,商品质量监督的范围包括从生产、流通到运输、储存和销售的整个过程;
D,商品质量监督的依据是国际质量法规和产品技术标准;
E,商品质量监督的主体是用户或第三方。
( 2)商品质量监督的任务和意义
商品质量监督属于技术监督,是国家对产品质量进行宏观管理的手段。
A,任务:
根据国家质量法规和产品技术标准,对产品(商品)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检验,保证商品满足质量要求,实现对产品
(商品)质量宏观控制,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不受损失。
B,意义
( 1)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 2)有利于贯彻产品技术标准和有关质量法规;
( 3)提高商品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开拓国际
市场;
( 4)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素质和管理
水平;
( 5) WTO的加入给技术监督搭起更大的舞台;
加入 WTO给质量技术监督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1)我国的农业、电信业、金融保险业、汽车制造业、商业和服务性行业面临新的竞争环境和严峻挑战,为质量技术监督注入新的活力,使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我国需要严格按照国际通则和准则的要求,建立和实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标准、计量、质量认证认可制度;
(3)为强化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与我国贸易的紧密联系提供机会。中国的市场与国际市场进一步融合,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将更直接影响我国的外经贸,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如何更好地、
更直接地为外贸企业和国际做贡献?
(4)我国可以直接参与国际准则的制定,也可直接参与对 WTO
成员国在制定新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征求意见的全过程。以建立我国符合国际准则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并予以实施,对我国的标准化建设极其有利。
( 3)商品质量监督的原则
A,科学性和公正性
B,统筹安排、分工协作、组织协调、服务监督
C,监督与帮助、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2、商品质量监督的种类和形式
( 1)商品质量监督的种类
A,国家质量监督
B,社会质量监督:
A,国家质量监督:
是指第三方专门机构以公正的立场对商品质量进行的监督检查。以国家法定,政府行政的形式,对可能危及人体健康、
财产安全的商品,实行定期或经常监督抽查和检验,公开公布商品质量抽查检验结果,并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由国家技术监督部门规划和组织。
B,社会质量监督
(1)社会团体、组织和新闻机构的质量监督:
根据消费者和用户对商品质量的反映,对流通领域的某些商品和市场商品质量进行的监督检查。方法是从市场一次抽样,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和评价,将检验结果公布于众,造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2)社会舆论的监督:
指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用户委员会、消协、中国质量万里行组织委员会等组织代表消费者和用户的利益,对商品质量进行社会监督,受理消费者的投诉、责成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企业给予赔偿、
公布检验结果,通知生产不合格商品的企业改进商品质量。
(3)用户的质量监督:
指内外贸部门和使用单位,为确保所购商品的质量而进行的监督检验。
( 2)商品质量监督的形式
A,抽查型质量监督,国家质量监督机构从市场或生产企业或仓库等地随机抽取的样品按照技术指标进行监督检验,判断其是否合格,从而采取强制措施。责成企业改进产品质量所进行的监督活动。特点,强制性、抽查地点不限、随机抽样、抽查检测数据科学、准确、质量评判公正、质量检验结果公开、抽查不合格单位限期整改
B,评价型质量监督,指国家质量监督机构通过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检验和检查,考核合格,发给产品质量证书、标志等方法确认和证明产品已达到某一质量水平,并向社会提供质量评价信息,实行必要的一种质量监督活动。
C,仲裁型质量监督,是对产品质量有争议时进行仲裁使用的手段,是国家质量监督机构站在第三方立场上,公正地处理质量争议中的问题,从而加强对质量不法行为的监督,促进产品质量提高的一种质量监督活动。
3、我国商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
四种,均属于抽查型质量监督。
A,国家监督检查
B,统检
C,定期监督检查
D,市场商品质量监督抽查
A,国家监督检查:
是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经委决定,实行每季度对产品质量进行一次监督检查的制度。工作程序为:
计划制定 — 方案设计 — 现场抽样 — 样品检验 — 结果反馈 — 数据汇总 — 公布结果 — 督促整改和复查,具有权威性、随机性、公正性、
公平性
B,统检: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省(市)质量监督局或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对全国有关省(市)或有关行业内生产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所有行业,按照统一产品、统一部署、统一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统一判定原则、统一汇总口径等,五统一,
的要求进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统检对象是那些面大、产品质量差、问题比较多的产品及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健康的商品(产品)
C,定期监督检查
主要是指地方(省、县、市)质量监督部门为监督本地区的产品质量的一种有效的质量监督形式。一般是县以上的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制定《受检产品目录》,对本辖区的重要产品实施经常性、周期性、连续性的监督。具有可比性强、能系统掌握受检产品质量动态,有利于了解产品质量状况和趋势,以加强质量宏观管理。
D,市场商品质量监督抽查
是规范商业企业经营行为、维护规范市场流通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准确掌握一般时期内市场上重要商品的实际质量状况,
为政府实行宏观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商品质量监督形式。
4、我国商品质量监督管理体制模式
我国现行的商品质量监督体系内容:技术监督系统和专业监督系统
体制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
( 1)技术监督系统
( 2)专业监督系统二、商品质量认证
1、商品质量认证
( 1)概念: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其他技术规范的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产品(商品)质量认证是依据产品(商品)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商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
理解定义的 5个基本要素:
A,商品质量认证的对象是商品(产品)或服务;
B,依据是特定的商品标准以及补充的技术要求;
C,商品质量认证机构应是独立的第三方;
D,证明商品质量符合认证标准的标识是认证证书或认
证标志;
E,商品质量认证一般遵循自愿性原则,但关系到人们
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商品(产品)如电工产品则实施
强制性认证和监督管理。
( 2)认证的种类
按认证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合格认证、安全认证以及综合认证三种:
A,合格认证:又称为质量认证,是用合格证书或合格标志证明某一产品(商品)或服务符合其质量标准要求的认证。是自愿性认证。
B,安全认证:以安全标准或商品标准中安全要求为依据,而对商品或只对商品有关安全的项目所尽心的认证。是强制性认证。
获得安全标志的商品,只能证明该商品符合安全标准或标准中的安全指标,而无法说明商品质量的优劣。
C,综合认证:需要同时获得安全认证和合格认证。 如,电工产品我国权威合格认证标志:
方圆标志:中国方圆标志认证委员会( CQR)
合格认证和安全认证标志
长城标志: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 CCEE)
( 安全认证标志)
PRC标志:中国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
( QCCECC),电子元器件专用合格认证标志
( 3)认证方式 (八类 )
A,型式实验:
按照规定的试验方法对产品的样品进行一次性试验,以证明样品是否符合指定的标准和技术要求。
B,型式试验加上市场抽样调查:
是带有认证后监督措施的型式试验。
C,型式试验加上供方抽样检验:
和第二种相似,只是监督方式不同。
( 3)认证方式
D,型式试验加上市场抽样调查和供方抽样检验:
是第二、三种方式的综合。
E,型式试验加上对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估,再加上分别对供方和市场抽样调查:
在批准认证的资格条件中增加了对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检查和评定,在批准认证后的监督措施中也增加了对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复查。
( 3)认证方式
F,只对供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定和认可:
也称为质量保证能力认证,供方按既定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提供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定和认可,而不对最终产品进行认证。
G,批量检验:
根据规定的抽样方案,对一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并据此判断该批商品是否符合标准或技术规范的判断。
H,百分之百检验:
对每一件商品在出厂前要依据检验标准经认可的独
立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认证类型认证对象认证方式特 点认证资格条件 认证后监督型式试验质量体系评定市场抽样工厂抽样质量体系复查
A 产品 + 主要用于证实产品设计符合规范的要求,不证明以后生产的同样产品符合标准。仅颁发合格证书,不适用认证标志,提供的产品信任程度较低
B 产品 + + 证实生产的产品符合标准使用产品认证标志提供的产品信任程度较高
C 产品 + +
D 产品 + + +
E 产品 + + + + + 证实生产的产品设计符合标准,使用产品认证标志,提供的产品信任程度较高
F 质量体系 + +
证实生产厂商具有既定规范要求提供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办法合格证书,质量体系认证标志不能直接用于产品。
G 产品 仅证实特定的某一批产品符合标准,只对被检验的一批产品发给合格证明,不使用产品认证标志。提供的产品信任程度较高
H 产品 + + 证实每一件产品均符合标准,认证费用很高,
提供的产品质量信任程度最高。
八种质量认证方式的对比分析
( 4)认证程序
A,制定认证用的商品标准
B,申请
C,现场检查:现场检查是由认证检查机构或其委托机构派人到
申请企业,根据申请书和认证要求进行现场检查(初始检
查),并抽取样品进行型式实验。具体内容:
( 1)检查和评价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以鉴定是否具有持
续提供符合标准的商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保证能力。
( 2)按照规定标准的全部要求,对样品进行型式试验,确
定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情况,根据试验结果,作出最终评定。
D,颁发证书:经审查和评议,如认为符合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
由认证机构颁发认证证书,允许使用相关认证标志。
E,例行监督:颁发认证证书后,认证机构继续对企业的质量保
证体系进行监督检查。
2、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和实验室认证
( 1)企业质量体系认证
A,概念:是指第三方公证机构依据公开发布的质量体系标准,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评定,评定合格的由第三方机构颁发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并给予注册公布,证明企业在特定的商品(产品)或服务范围内具有必要的质量保证能力的活动。
世界各国大都采用国际通用的 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我国是 GB/T19000系列国家标准,两者完全相同)推行质量体系认证制度。
1994年版 ISO9000系列有 27项标准,2000年版 ISO9000系列只有 5项标准。
2000版 ISO9000系列的 5项标准( P175-7)
ISO 9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本原理和术语
合并老版 ISO8402和 ISO9000-1的第 4章和第 5章基础上重新起草的,2000年
ISO 9001 质量管理要求 ---要求
合并 ISO9001,ISO9002,ISO9003基础上重新起草,2000年
ISO 9004 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
是在合并 ISO9004-1,ISO9004-2,ISO9004-3,ISO9004-4基础上重新起草,
2000年底颁布
ISO 19011 质量与环境审核指南
是在合并 ISO10011,ISO14010,ISO14011,ISO14012基础上重新起草的,
由 TC176/SC 2和 TC 207/SC 2共同联合起草,于 2001年地颁布标准
ISO 10012 测量控制系统
是在合并 ISO10012-1,ISO10012-2的基础上重新起草的,于 2001年底颁布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的异同
联系:
都有具体的认证对象都以特定标准为认证的基础都是第三方所从事的活动
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已成为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区别:
认证对象不同,批量生产的定型产品,
企业的质量体系证明方式不同:产品认证证书 /标志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标志证明的使用不同:
产品质量认证证书不能用于产品,
标志可用在获准认证的产品上;
质量体系认证的证书及标志都不能在产品上使用。
实施质量体系审核的依据不同:
依据 ISO9001标准中的不同指标。
申请企业类型不同:
申请产品质量认证的企业是生产特定产品的产品型企业,
申请体系认证的可以是生产、安装型企业,也可以是设计、开发、安装、服务型企业,
也可以是出厂检查和检验型企业。
( 2)实验室认证
A,概念:
是指依据认可准则和一定的技术标准,由专家组对实验室的组织管理和技术能力进行审查评定,包括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实验室设备条件、管理水平、检验工作质量等,评定合格的由认证机构颁发认证证书,给予注册公布,证明该实验室为认证机构认可的检测实验室。实验室认证也称为实验室认可,
主要包括检测实验室认可、检验人员(检查或审核人员)及评审人员认可。
3、商品质量认证的发展
卖方的合格声明 ---第三方证实
1903年英国风筝标志( BS标志) --质量标志
20世纪 70年代:质量体系认证
区域认证制和国际认证制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合格评定委员会 -CASCO
ISO/IEC 21个国际指南
4、商品质量认证的作用
( 1)提高供方的质量信誉以及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 2)促进企业完善质量体系,努力提高商品质量;
( 3)减少社会重复检验和评定费用;
( 4)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和用户利益,指导消费者选购自己满意的商品。
( 5)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推动经济的发展。
5、我国的商品质量认证
1978年引进
1981年,中国电子元器件认证委员会 QCCECC成立
1988年 12月公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
〈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产品质量认证委员会管理办法〉
〈产品质量认证质量体系检查员和检验机构评审员管理办法〉
〈产品质量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
〈进出口商品认证管理办法〉
(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商品质量认证
CQM 中国方圆标志认证委员会
QCCECC 中国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
CCEE 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
CCLP 中国乳胶制品质量认证委员会
CQCF 中国纤维产品认证委员会
CCTP 中国玩具产品质量认证委员会
CCCD 中国卫星地球站设备质量认证委员会
CCEL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
CPQCC 中国包装产品质量认证中心
O-CC 中国东方计算机网络认证中心
CNACR 国家认可委员会 1994年成立获得认证商品的条件:
一、商品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
二、商品质量稳定,能正常批量生产
三、生产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
GB/T19000-ISO9000的要求
我国 1984年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先后发布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凡国际实施生产许可证的产品,
企业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才允许生产;没有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准生产实施生产许可证的产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该产品。
( 2)国家商检部门的商品质量认证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1988年颁布〈进出口商品认证管理办法〉,由他们负责统一管理进出口商品认证工作。
进出口商品质量认证包括:安全认证、质量认证以及出口商品申请国外认证和国际认证,并推行商检标志制度。
商检标志分为:卫生标志、安全标志、质量标志取得国际认证的途径:
电子产品可通过 QCCECC电子元器件质量体系( IECQ) 认证委员会 CMC申请,通过中国商检质量认证中心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向国外有关机构提出申请
技术引进产品,可通过提供技术的国家或公司办理第三方认证,如果有返销的商品,可通过购买产品的国家办理第三方认证
合作生产时,可通过合作国的认证机构办理第三方认证
合资经营企业,可由外方申请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认证
在对外贸易洽谈中,可通过外商或认证机构本身联系认证事宜
通过我国各部门、行业和地方建立的认证机构向国外提出申请,开展取得国外认证的工作。
三、商品质量管理
1、基本概念
( 1)商品质量管理: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 2)质量方针:是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反映组织在质量方面的追求和对顾客的承诺,而不是具体的质量目标。
( 3)质量体系: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机构、程序、
过程和资源。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运营要以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为依据。
( 4)质量策划:是指确定质量以及采用质量体系要素的目标和要求的活动。
( 5)质量控制: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 6)质量保证:指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
( 7)质量改进:是指为向本组织及顾客提供更多的利益,在整个组织内部所采取的旨在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效益和效率的各种措施。
( 8)质量保证模式:是指为了满足给定情况下质量保证的需要,
标准化的或经选择的一组质量体系的综合要求。
( 9)质量环:质量螺旋。是指从识别需要到评定这些需要是否得到满意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
营销和市场调研 产品设计和开发使用寿命结束时的 过程策划和开发
处臵和再生利用技术支持和采购
服务安装和投入运营验证
销售和分发包装和储存
质量环产品一般的寿命周期阶段
2、商品质量管理发展阶段
检验质量管理阶段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A|,把满足消费者或用户放在第一位
B,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为主的现代化综合管理手段和方法,对商品开发、设计、
生产、流通、使用、售后服务及用后处理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管理。
C,防检结合,以防为主,重在分析各种因素对商品质量的影响。
D,不仅要保证产品质量,还要成本低廉、供货及时、服务周到
E,依靠与商品使用价值形成和实现有关部门和人员来参与质量管理。
F,实行严格标准化,不仅贯彻成套技术标准,而且要求管理业务、管理技术、
管理方法的标准化。
3、商品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 1) PDCA工作循环的运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 PLAN,DO,CHECK,ACTION)
包括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A,计划阶段
B,执行阶段
C,检查阶段
D,处理阶段
( 2) PDCA的特点
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
爬楼梯
关键在处理阶段
P152
( 3)商品全面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技术
分类法:分层法
排列图法:
因果分析图法:
直方图法:
控制图法:
散布图法:
统计调查分析表法:
( 4)商品质量的微观管理
商品生产质量管理
市场调研质量管理
设计质量管理
采购质量管理
工艺(过程)质量管理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商品流通质量管理:
市场调研质量管理采购质量管理运输质量管理储存质量管理销售质量管理售后服务质量管理
EMAIL:maryeast@126.com
TEL:
MOBILE,13879136762
1,学时,32 学时
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3.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适用对象:本科
4.考核形式:闭卷 70%,作业 10%,到课率 20%
5.教学环境:课堂
6,教材:,新编商品学概论》
7,参考书,,海关商品学》、
,现代商品学理论基础》
,商品论坛》、《糖》、
,茶叶》《贱金属》、《纸》、
,烈性酒》、《纺织品》等总结,
祸、福容易同行!!!
摒弃非人性化的东西!!!
做人!!!,不要。。。。
寻找愉快情感,躲避痛苦情感!!!
有些人生课业,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终其一生很难都休想寻到弥补的机会,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愚蠢地用“无机会”去给“有机会”殉葬呢?
2004年 1-12月进出口简要情况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
2004年 12月中国进出口商品构成表
2004年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数量及价格
2004年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数量及价格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美国海关数据 (至 2004年 11月)
精梳纱( 301)
其他非纤维素长纤维织物( 620)
女外衣( 335)
女外衣( 635)
男针织衬衫( 338)
女针织衬衫( 339)
男针织衬衫( 638)
女针织衬衫( 639)
男衬衫,非针织( 340)
男衬衫,非针织( 640)
套衫( 345)
毛衫( 445)
毛衫( 446)
毛衫( 645)
毛衫( 845)
男式棉制裤子( 347)
男裤( 447)
男裤( 647)
女士棉制裤子( 348)
女裤( 448)
女裤( 648)
中国海关数据(至 2004年 12月)
针织布( 222)
精梳纱( 301)
其他非纤维素长纤维织物( 620)
棉袜( 332)
毛袜( 432)
化纤袜( 632)
女外衣( 335)
女外衣( 435)
女外衣( 635)
连衣裙( 336)
连衣裙( 436)
连衣裙( 636)
针织衬衫( 338/9)
针织衬衫( 338/9-S)
针织衬衫( 438)
针织衬衫( 638/9)
男衬衫,非针织( 340)
男衬衫,非针织( 440)
男衬衫,非针织( 640)
女衬衫,非针织( 341)
女衬衫,非针织( 641)
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
1、商品学体系中的研究对象、任务、商品质量、商
品标准与检验、商品分类、商品包装等核心问题;
2、这些内容与我国进出口贸易涉及商品的生产、
包装、储存、运输、检验、海关分类与检验标准
结合起来;
3、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应用能力,为参加实际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本门课的研究路线
商品
商品的质量 商品的品种
商品的分类与编码
商品的检验商品的包装与商标商品标准化商品质量监督、认证和质量管理
第一章 商品学的基础理论
一、商品的概念及特点
1、商品的概念(一般、狭义、广义)
2、商品的特征
3、商品的发展趋势
4、现代商品的整体概念
二、商品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一、商品的概念及特点
(一)商品的概念
1、一般概念
商品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为了交换或出卖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
2、商品的狭义概念:
即传统的商品,通过市场交换,能够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物质 /精神需要)的物质形态的劳动产品。
3、商品的广义概念:
商品通过市场交换,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社会消费需要的所有形态(知识、劳务、资金、物质等形态)的劳动产品。
4、《商品学》主要研究:
( 1) 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
( 2)以商品质量和品种为中心内容来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
( 1) 物的使用价值
A,人的需要和物的属性两者之间的作用形成
B,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由人的需要和物的属性的
吻合程度或一致性程度来决定的。
C,人的需要是使用价值形成的前提
D,物的属性是物的使用价值形成的客观基础,
但不是物的使用价值。
( 2)商品的使用价值:
A,定义:是指商品对于其使用者的意义、作用或效用,
反映商品属性与人或社会需要之间的满足关系。有
广义与狭义之分。
B,广义的商品使用价值:
包含商品的交换价值和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C,狭义的商品使用价值:仅指商品的消费使用价值。
( 3)物的使用价值与商品使用价值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A,商品是用来通过交换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的劳动产品。
B,商品对其生产者或经营者来说,没有直接的消费价值,但有间接的使用价值。
C,通过交换,成为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成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源泉。
(二)商品的特征
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商品具有以下特征:
( 1)商品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空气、河水、废品、掺假产品
( 2)商品是供别人或社会消费,而不是供生产者或经
营者自己消费的劳动产品。
生产者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马克思)
自产自用的农副产品
( 3)商品是必须经过交换才能到达别人手中的劳动产品。
本门课侧重讲解:
流通、消费领域的生活资料商品和生产资料商品,
而略去知识形态、劳务形态商品等。
现代商品学围绕商品 -人 -环境系统,从技术、经济、
管理、社会等方面研究商品质量与管理等问题。
(三)现代商品的整体概念
( 1)商品体:
( 2)有形附加物:
( 3)无形附加物:
(四)商品和商品学的发展趋势
1、商品的发展趋势:
商品的发展呈现出知识化、软件化、服务化的趋势特点。
商品已不满足于,需求,与,经济,相结合的形式,而是向,技术,与,文化,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2、商品学的发展
商品学的两个研究方向,P5-7
A,从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的观点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其研究中心内容是商品质量,称为自然科学的商品学或技术论商品学。主要包括商品分类、商品标准、商品质量、商品鉴定与检验、商品包装、商品养护等。(绝大部分国家采用)
B,从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的角度,特别是从市场营销和消费需求方面研究与商品质量和品种相关的问题,称为社会科学的商品学或经济商品学。(主要是德国、日本等少数国家)
一些学者强调商品学应从自然科学和经济学方面研究,涵盖以上两者。
第二章 商品的质量
商品质量的定义
构成要素
商品质量的理解
商品质量特性 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商品质量法规 商品质量的意义
一、商品质量的定义
1、商品质量的第一类定义
2、商品质量的第二类定义
3,2000版 ISO/DIS 9000关于商品质量的定义
4、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一、商品质量的定义
1、商品质量的第一类定义:
商品质量,是指商品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与特性的总和。
,规定,是指国家或国际有关法规、质量标准或买卖双方的合同要求等方面人为的界定;
,潜在需求,是指人和社会对商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卫生性、耐久性、维修性、有效性、审美性、
经济性、信息性等方面的人为期望;(商品质量的基本特性和要求 — 九性)
,需要,指对质量方面的要求,通常要转化为有规定指标的特性,即是符合规定的,可以识别和确定的
,特征,是指不同类别商品所特有的性质,即品质特性。
广义的商品质量,包含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这两方面的内容
狭义的商品质量:仅仅是指商品满足规定或潜在需求的特性的总和,不包括商品品种的内容。
注意,质量要求不是绝对的,是动态的,
,最适合某些顾客要求的质量,
质量是以一种最有效率的手段,制造出市场上最需要的产品。
质量是一种适用性,所谓,适用性,是指产品在使用期间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质量就是符合顾客的要求。
质量意味着工作质量、服务质量、信息质量、过程质量、
部门质量、人员质量、体系质量、目标质量等等。我们的目标就是控制每一层次的质量。
反映实体满足明确的和隐含的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
( 94版 ISO9000) ( P7-8)
2、质量的第二类定义
质量是商品上市后带给社会的损失,
但由商品功能本身所产生的损失除外。
(田口玄一,日本 )
强调商品带给社会的损失。这里的损失 限于两个方面,( 1)功能波动损失;( 2)
弊害项目损失。
积极意义:
( 1)以文化、法律的约束来控制商品的生产
( 2)关注生存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 3)商品质量应力达,适用性,与,符合性,的统一。
( 4)从单一重技术到从技术、经济、社会等多方面考核,以动态、发展的质量观念和从外观、内在质量并行的角度来树立现代商品的质量观。
( 5)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商品质量的,适用性,与
,符合性,的统一。
传统的商品质量观:
主要强调内在质量,满足社会总需要,
重产值而非质量,市场竞争压力小,技术水平低,不计较成本的的得失,不利于商品质量的改进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现代的商品质量观:
科技进步、生产技术和经济的发达,商品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激烈,
从追求基本的物质需要转向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商品质量不仅考虑商品的物质内在质量和个体性质量,并且越来越注重商品的实用特性(如化学、电学、光学、热学、力学、声学、生物学特性等)、寿命、可靠性、安全性与卫生性。
商品的外观质量包括商品的外观构型、质地、颜色、气味、表面疵点、手感、主包装等。
商品的社会性质量是指商品从生产、流通直到消费及废弃阶段,满足全社会利益所必须具备的特性,
如不污染自然环境、节约有限的能源或其他资源。
现代商品质量观力求三个更新,P9
3,2000版 ISO/DIS9000的质量内涵质量是指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的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质量可用形容词,差,,,好,或,优秀,来表示。
质量不仅是产品质量,也可以是某项活动或过程的工作质量,还包括人的素质、设备的能力、管理水平的体系运质量。
反映实体满足明确的和隐含的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 94版 ISO9000) ( P7-8)
新版与旧版定义的区别,
( 1)质量反映为,满足要求的能力,,而不是特性总和。
固有的特性并不一定反映客户的要求程度的好坏。
( 2)说明固有特性是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部分。人为特性不是固有特性,不反映在产品的质量范畴中。
( 3)明确指出对质量的要求除满足顾客的需要外,还需要考虑组织自身利润、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等供方的利益和社会利益等多种需求,如:安全性、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外部的强制要求。
4、对商品质量的基本认识商品质量的客观性商品质量的整体性质量的,动态性,
质量的,相对性,
质量的,等级,
商品质量的构成要素
商品质量的客观性:
商品质量受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水平所制约。
商品质量的整体性:
商品质量得以建立的基础是商品具有能够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各种特性,若把质量比作大厦,组成质量大厦的基本结构单元就是每一个质量特性。只有与指定用途需要相关的那些质量特性才构成该商品质量。
eccentric selfless
competitive uncompetitive
solitary sociable
flexible stubborn
rational intuitive
open secretive
aggressive gentle
impulsive cautions
ambitious unambitious
careful careless
well organized disorganized
imaginative unimaginative
质量的,动态性,,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消费者的需要或规定也会相应变化和发展,因此会对商品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技术会为这种期望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质量的,相对性,,
不同国家、地区因自然环境条件不同、技术发达程度不同,消费水平和风俗习惯不同,
会对产品提出不同的要求,产品应具有环境的适应性。对不同地区提供具有不同性能的产品以满足该地区用户,明示或隐含的需求,。如节能灯、电视机质量的,等级,,
比较两个产品或体系的质量优劣,要注意在同一
,等级,基础上进行比较。等级高并不意味质量一定好。
如:比较不同等级宾馆的服务质量商品质量的构成要素可以用质量球来表示。
A,球的中心部位即核心,代表质量意识或质量观念。
B,次外层代表质量软件,如质量控制、质量标准、法
规、管理规范、质量管理、情报信息、安全标志、
商标服务和品牌等。
C,最外层代表商品的成分、结构、性能、包装等质量
硬件,
举例,伊朗巴姆地震的建筑物质量问题
5、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A,九个 M— 基本因素
B,现代质量问题的复杂性
( 1) 九 M:
MARKETS
MONEY,质量成本领域 —,最薄弱环节,
MANAGEMENT:
MEN,专业化、系统化
MOTIVATION,工作成就感
MATERIALS:
MACHINES AND MECHANIZATION
MODERN INFORMATION METHOD,依赖预测性信息
MOUNTING PRODUCT REQUIREMENT:
(小问题、室温的波动、制定强有力的质量管理大纲)
以上九 M可归结为四个方面:
(1)人的因素
(2)生产环节中的因素影响
(3)流通环节中的因素影响
(4)消费环节中的影响
( 1) 人的因素:最根本,其他因素通过人的因素才起作用。从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无一不在人的控制下完成。
A,质量意识是决定商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商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是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的思想意识和专业素质的具体表现。)
B,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和质量管理水平(质量管理知识、方法和组织能力)
是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的必要前提。
( 2) 生产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天然产品:
质量取决于品种选择、栽培或饲养方法、生长的自然环境和收获季节和方法等因素。
工业产品:
生产过程中的市场调研、商品开发设计、原材料
质量、生产工艺和设备、质量控制、成品检验以
及包装等环节均会影响商品的质量。
( 3) 流通环节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运输装卸环节:
运程远近、时间长短、运输的气候条件、运 输路线、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装卸工具等 受到温度、湿度、风吹、日晒、
雨淋等气候条件的影响,在装卸过程中还会发生碰撞、跌落、
破碎、散失等现象,造成货损并降低商品质量。
仓库储存:
商品脱离生产环节,尚未进入消费领域之前的存放。储存期
间的质量变化与商品的耐储性、仓库内外环境条件、储存场
所的适宜性、养护技术和措施、储存期的长短等因素有关。
仓储环境条件:
日光、温度、湿度、氧气、水分、臭氧、尘
土、微生物、害虫等是商品储存其间发生质量变化的外因。 (P21-P90)
售后服务:
销售服务过程中的进货验收、入库短期存放、商品陈列、装配调试、包装服务、送货服务、技术咨询、维修和退还服务等各项工作质量都是影响消费者所购商品质量的因素。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质量已逐渐被消费者视为商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 4) 使用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使用范围和条件:必须遵从其适用范围和条件。
使用方法和维修保养:
应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具备一定的维修保养的商品知识。如:汽车、皮衣
废弃物处理:
回收或不能或不值得回收的区分和善后处理。
6、现代质量问题的复杂性
技术因素:很难把一个质量问题归结为某一单独原因。
人的因素:操作员、工作计划、设计、质量管理大纲等
全面质量管理大纲的核心问题是预防质量问题,而不是纠正质量问题。
二、商品质量特性与分析
1、商品质量特性:(质量评价要素)
根据一定的准则,将对商品的需要转化为特性,这些特性就称为商品质量特性。质量特性是商品特性的一部分。商品的综合质量是商品质量特性的总和。
2、商品质量要求:
是对商品质量需要的表述或对商品质量特性的定量或定性的规定。
3、商品质量特性的分类
( 1)性状要素:商品的静态特性和形态,是构成商品基本功能的物质基础。
( 2)欠点要素:商品的外观缺陷。
( 3)性能要素:商品的动态特性,是在外力或者环境作用下表现的特性。
( 4)感官要素:使用人的感觉器官评价的质量特性。
( 5)嗜好要素:根据人的爱好去评价的质量特性。
( 6)市场适应性要素:适应市场销售的质量特性。
内部要素
A
性状要素尺寸质量尺寸、重量、容积、毛重 客观的质量要素使用质量要素原料成分有效成分、含量、辅助成分、填料、杂质、
水分形态构造品种、密度、结构、装饰、加工方法、镀层厚度其他性质色泽、比重、黏度、折光指数、透明度、凝固点、产地、制法广义市场质量要素
B 缺陷 各种外观缺陷、包装缺陷
C 性能要素强度、延伸率、硬度、弹性、耐久性、功率、传导率、营养率、吸湿性、透气性、色牢度、收缩率、
耐水性、阻燃性、保存性、搬运性
D 感官 色泽、手感、音色、新鲜度、外观 准客观
E 嗜好 图案、图样设计、式样、色调、风味、风格、流行性主观外部
F 市场适应性包装、商标、标签、广告、产地、价格、保管、搬运费用客观加主观市场要素商品质量评价要素类型
4、商品质量特性的分析
( 1)真实质量特性与代用质量特性真实质量特性:
是指能够直接、真实地反映商品有用性、使用价值的特性。如:煤炭的发电量。
代用质量特性:
是指间接反映商品有用性的质量特性。
如:纸张的断裂强度。
( 2)质量特性的客观程度商品质量特性有客观、准客观、主观三类。
主观的质量特性的测量结果取决于人们的爱好和习惯。
准客观是指感官质量特性,这些质量特性本身是客观的,但测量方法是主观的,结果往往受主观的影响。
客观的质量特性的测量结果不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
。
( 3)商品本身的质量特性与商品的附加质量特性上表的 A,B,C,D,E是商品本身的特性。
F是商品的附加质量特性。
生产资料重商品本身,生活资料随着生活水平的变化而变。
在贸易实践中,附加商品质量特性是质量条款的主要内容。
( 4)使用质量特性与经济质量特性使用质量特性是指满足特定用途要求的质量特性,
即 A,B,C,D,E五类。
经济质量特性是指商品质量与商品价格的比较。
经济质量 =(使用质量 +服务) /价格。
5、商品质量特性的衡量
往往需要用各种数量指标来表示,即质量指标。
商品质量指标是商品技术性指标和可靠性指标的综合。
一般有:适用性指标、工艺性指标、结构合理性指标、
卫生安全性指标、可靠性指标、经济性指标、使用寿命指标、批商品均一性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美观指标等。这些指标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测量或测定质量指标的得到的数值,称为质量特性值。如:商品的尺寸、重量、容积、抗拉伸强度等可以测量得到。商品的品级、合格品数、外观疵点等特性值是离散的,只能取整数值或定性划分。
三、商品质量法规
1、商品质量法规和意义
商品质量法规:是指商品(产品)质量方面的法律、法令、
法规、条例等的总称。运用质量法规有效地管
理和保证商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是世界各国政府解决商品质量问题的重要途
径和方法之一。
,产品责任法律公约,1973年
,关于人身伤亡产品责任欧洲公约,1976年
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
化妆品管理法、消费品安全法、
产品质量法、消费者保护法等
意义:
提高产品质量,保护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2、商品质量法规的种类
( 1) 产品责任:
产品责任是指产品质量问题而使消费者受到人身的、财产的损害时该产品的生产者及销售者应对被害人负有的法律责任。
产品责任有三种:疏忽责任、
担保责任 和
严格责任。
( 2)疏忽责任:
由于生产者或销售者的疏忽使产品带有缺陷,从而造成消费者人身或财产损害,生产者或销售者对此应承担责任。
( 3)担保责任:
指卖方就所销售的产品质量向买方作出了保证,如果产品不符合卖方的保证而造成的伤害或损失,卖方对此应负责任。
( 4)严格责任:
不论产品的制造者或销售者与消费者或用户之间有无合同关系,也不论他们在制造或销售产品过程中有无过失,只要产品有缺陷,对消费者或用户具有不合理的危险,致使其人身或财产遭受损害,该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就应承担责任。
严格责任也叫民事侵权严格责任、无过失责任、对保护消费者最为有利。
( 5)产品责任法:
A,概念:
具体规定由于商品(产品)缺陷造成消费者或用户的人身或财产损失时商品(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产品责任法中,
规定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所承担的商品质量责任以及
消费者和用户索取赔偿的权利。
B,特点:
产品责任法的各项规定和原则是强制性的,因此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加强商品质量管理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民法通则》、《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对产品责任的规定
( 2) 产品质量法:
指生产者和销售者对其产品质量所应承担责任的法律规范。
我国 1993年《中华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意义:
《产品质量法》对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损失赔偿、经济处罚和法律责任等,都作了明确规定。这些规定是强制性的,是处理各类商品质量问题和解决商品质量民事纠纷的法律依据。根据产品质量法,商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生产者和销售者应当承担产品质量责任:
( 1)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质量要求的。
( 2)不符合明示采用的产品标准,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 3)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说明的。
有上列情形之一的,销售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退货;
给购买商品的用户或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赔偿责任。
因商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失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商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失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3) 消费者保护法消费者利益的法律保护有直接和间接的两种。直接的法律保护来自于各国的国内法律和国际公约,有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基本法、买卖法、合同法以及食品、医药、卫生、家庭用品、电器商品等消费品的质量、包装、计量、安全等法规; 间接的法律保护来自于广告法、商标法、物价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市场监督管理法、商品质量监督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法规。
联合国 1985年《保护消费者准则》
我国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4) 有关人身安全、健康的商品质量法规
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
化妆品管理法、消费品安全法、
产品含毒物质限制法等,
欧洲经济共同体《欧共体化妆品条例》、
,欧洲玩具安全指令》、
,欧共体水果蔬菜进口检验法》
,欧共体关于压力容器法律规定的指令》等,
1994年开始推行的 CE标志(安全标志),规定了需要贴 CE标志的 15类产品,需要强制性粘贴 CE标志,方可合法销售。
我国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1984《药品管理法》
1989年《化妆品卫生管理条例》
CCC认证产品目录,9大类 132种产品,如家电、汽车、摩托车、信息技术、电信终端、音视频、照明设备、医疗器械产品。
( 5) 商品质量监督管理、检验、认证等方面的质量法规:
1986年《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
,产品质量监督试行办法》
,国家监督抽查产品质量的若干规定》
,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四、研究商品质量的意义
传统的数量和价格的竞争已被质量和高技术的竞争所取代,质量成为商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
1、质量就是效益
2、质量是保障商品有效供给的基础。
质量是数量有效性的基础。
3、质量是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的重要保证。
提高质量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增强质量意识有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抓住质量有利于繁荣国内市场和进入、占领国际市场。
第三章 商品品种
商品品种,
是指按某种相同特征划分的商品群体,或者是具有某种
(或某些 )共同属性和特征的商品群体,反映一定商品群体的整体使用价值或社会使用价值。
商品品种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敞开的、动态的、可控制的物质系统,其运动和发展受一定的客观规律所限制,
如技术学规律、经济学规律、一般品种规律、特殊品种规律等,同时涉及工程技术问题、经济学、法律学和商品学问题。
商品学主要研究决定商品品种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包括一般品种规律和特殊品种规律。
一般品种规律是指对所有商品均适合的品种规律,
如商品品种最佳扩大的规律、商品品种最佳组合和构成的规律、商品品种完善和更新的规律、商品品种结构和消费结构相符的规律等。
特殊品种规律是指只适合某类商品或一些类似商品种类的品种规律,如食品、纺织品、服装、鞋类、化妆品、
洗涤用品等各类商品中品种最佳构成的规律、区域商品品种最佳构成的规律等。
商品品种的研究主要通过商品品种规律和技术学规律、经济学规律等相结合,以控制商品品种的发展和变化,
实现商品品种的最佳构成,使商品品种与消费需求的相符程度达到最优化,从而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我国存在的商品品种方面的问题:
没有从根本上研究商品品种及其规律;商品品种与人们不断扩大的物质文化需要不相符;商品品种不完善、品种构成不合理;商品品种的完善与消费需求相符程度不相符。
研究商品品种问题,不断提高商品品种及其结构与消费需求及其结构间的相符程度,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意义。
一、商品质量、品种与效益
1、商品使用价值规律
( 1)商品使用价值
商品使用值是指满足人们一定需用的有用性的总和。
商品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进入消费领域,实现其使用价值。由于商品实现消费必须事先通过交换,因此商品使用价值就遇到了市场上同行业之间、购买者之间的比较、鉴定。这种生产者与生产者之间,购买者与购买者之间的比较、选择和竞争关系,使每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市场上形成了统一的社会标准,反映在主观上,就是大众认可的标准和国家规定的标准。这种标准反过来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强加于生产当事人,对每个商品生产者起同等的、客观的、必然的外在强制作用,强迫他们按社会标准或高于这个标准为社会生产使用价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如果低于这个社会标准,就难以被社会和消费者接受;反之,商品使用价值等于或优于社会必要标准,就容易被社会和消费者接受。
( 2)商品使用价值规律商品使用价值规律就是由商品交换而产生的存在于同类商品使用价值间的社会必要标准及其对生产者的反作用,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
商品使用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商品交换使各部门的商品使用价值之间存在一个客观社会标准,各商品生产者必须根据这个社会必要标准制造和销售使用价值商品;只要有商品经济存在,使用价值规律就会发挥作用。商品经济越发展和竞争加剧,使用价值规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直接推动商品质量提高、品种增加和产业创新,进而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
( 3)商品使用价值规律和价值规律的关系价值规律:通过价格机制调节经济活动使用价值规律:
通过其社会标准这一机制引导和鞭策人们的生产行为,调节质量、品种、花色的运行和发展共同点:均要求企业不断采用新技术不同点:价值规律强调节约劳动,降低成本,使自己的商品比别人更便宜,以获取较多的超额剩余价值和利润。
使用价值规律是使商品质量更高,使用价值更优。
( 4)商品使用价值规律的运行轨迹反映在商品经济竞争的三个阶段:
首先是商品数量和市场占有率的竞争;
其次是市场被分割完毕的情况下,为了巩固市场占有率和扩大销售额,企业必然开展以降价为主要内容的竞争;
第三阶段是使用价值方面的竞争。当降价达到极限时,
企业开展质量竞争;当质量竞争及其提高达到极限时,企业就开展产品品种、花色、式样、包装、规格等方面的竞争;
当这些又达到极限时,企业就开发新产品,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最后导致国民经济新行业、新部门的分化和创立。这就是商品使用价值规律的运行轨迹,也是生产力发展的次序。
二、质量、品种、效益和使用价值质量和品种是实现商品使用价值的前提。商品的质量必须和品种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商品使用价值的顺利实现,从而获取经济效益。
GW= f (S,Q)
GW,商品的使用价值
S,商品的品种
Q,商品的质量注明:商品的使用价值包括商品个体的使用价值和商品群体的使用价值。商品质量是指商品性能满足消费者和用户需求的程度,说明商品满足人们需求的深度,说明商品的消费目标和商品满足人们需求的广度,反映商品群体的使用价值。商品质量和品种是决定商品使用价值和商品适用性的两个方面,也是决定销售和经济效益的 两个关键。商品质量与商品品种之间也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因为商品品种的差别意味着质的差别,而不是量的差别。
质的差异才能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研究商品品种实际上是研究不同质的商品使用价值和人们消费需求的相互关系,研究商品品种比研究商品质量的层次更高,属于商品使用价值的宏观研究范畴。
经济效益:
指经济活动中劳动占有、劳动消耗与取得的有用成果之间的比较。与以往比,用同样的投入取得更多的产出或用较少的投入取得同样的产出,就是提高了经济效益,反之则表明经济效益下降。但现今不能这么简单衡量。
商品品种是构成效益的关键。品种不对路,投入再多的劳动或生产更多的商品,其经济效益可以为零或负。
商品质量是构成效益的关键。品种对路,但质量不合格,经济效益同样不可取得。
现代经济是在投入和产出上加上了质量、品种两个沉重的法码。质量、品种、效益三位一体,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求效益,则抓质量,上品种;上品种,不抓质量,品种自然被淘汰;抓质量,不抓品种,质量无法体现;抓质量、品种而不抓效益,生产无目的,质量、品种自然消亡。
研究结果:
企业要走质量、品种、效益型道路,企业内部领导要增强质量意识,优化质量管理,提高全员劳动素质,采用先进设备,关键还要从外部大环境压力下,建立质量升级、
品种增多的市场机制环境和质量法规控制环境。同时,企业必须在新产品开发和商品结构调整时,首要运用各种手段,
调查市场需要和消费者需求,摸清商品的质量和品种、生产能力以及市场对各类商品的容量,研究、分析和预测市场结构和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企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商品开发和商品结构调整的近期和长期目标,
运用先进的技术,加强质量管理。才能使生产出的商品在质量、品种和价格上有很强的市场竞争能力,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二、商品品种类别与结构
1、商品品种的分类与类别
( 1)分类
商品品种是指商品按不同的质上的差别而归类,按不同使用价值而对商品进行区分。商品品种有多次分类,首先是由于生产分工;其次是流通中的分工;最后是消费需求的分类。
就使用价值来讲决定性的是消费需求的分类。
按生产分工,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
其中,物质产品,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
工业产品,轻工产品和重工产品
生产分工不等于消费需求分工,因为同一产品有多种用途,同一类消费需求可以由不同的产品来满足。同一产品,按照使用价值内在质的细分,又有不同品种。增加品种、花色、规格、型号、款式使用替代的强制性能够真正提高商品供给对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
商品品种分类的合理化意义:充分体现价值满足消费需求的程度。具体表现在:这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满足人们需要、丰富人们生活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生产全面、
顺利发展的必要保证;是扩大和加速商品流通的前提;有利于开展竞争;
节约社会财富,为消费领域物尽其用奠定基础;节约生产、节约投资和消费者开支、维护消费者权益。
(2)商品品种类别
大类 /种类 /小类 /细类商品品种
细类:规格、花色、型号、生产厂商等
A,按照商品品种形成的领域,可分为生产品种和经营品种。工农业
----批发商业 ----(批发商业) ---零售企业
一方面取决于特定经济形势下资源状况和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消费需求的结构和变化。生产部门必须有合理的产品结构、商品品种和高水平的商品质量,并要根据市场需要和消费需求不断调整生产品种和开发新品种;商业部门按照市场需求、需求状况和竞争需要,确定和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品种计划,重视商品品种的构成、完善和策略等问题。品种计划是指商业企业计划或规划其经营品种的组合。 商品品种策略是 零售部门根据消费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商品品种所采取的措施,如:扩大商品品种,增加新商品或新商品类、增加短缺品种、使商品品种系列化;压缩商品品种,淘汰获利不足的老商品、过剩和多余商品;调整或变化商品品种,如变化质量等级、价格等级、商品档次等。
B,按照商品品种的横向广度或商品品种的结构,可划分为复杂 /简单的商品品种。
例如:灯泡、肥皂、办公用品、服装、鞋类、食品
C,按照商品品种的纵向深度,可划分为粗 /细的品种
商品计划或规划:涉及粗的商品品种
供货合同:要详细规定商品的所有特性值(参数)包括颜色、规格、式样、
包装装磺等,涉及到细的商品品种。
D,按照商品品种的重要程度,可划分为日常(必备)商品品种和美化、
丰富生活用生活用品。主要商品品种和次要商品品种。
E,按照行业(商业部门)划分为一定的商品品种。如:杂货、食品、医药品、纺织品等服 装 商 品 的 品 种 类 别女服 男服 童装 婴儿服外衣大衣风衣上衣裙子短外衣茄克衫套装裤子衬衣针织外衣皮革服装工作服衣饰中小配件
(手套、提包)
大衣风衣西装短上衣茄克衫裤子针织外衣皮革服装工作服衣饰中小配件
(手套、提包)
同男服与女服相似童裤连衣裙连衣裤风雪衣小洗礼服小连衣裙户外套服内衣胸衣内衣睡衣晨衣连袜裤等衬衣内衣睡衣晨衣长统袜短袜同男内衣与女内衣相似 小衬衫小孩短上衣小裤子背心连裤尿布、襁褓睡袋运动服 起功服、体操服、运动裤、网球衣、滑雪衣、游泳衣、旅行衣、猎装
2、商品品种结构
商品品种结构是指各大类商品及每类商品中不同品种的组合比例,即在全部商品总量中,按经济用途或按满足不同层次需求,各大类商品及每类商品中不同品种规格商品的数量所占的比例。一般按金子塔型排列。
商品品种结构必须随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变化。要调查消费者需求、研究分析市场结构和消费结构及时捕促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
商品品种结构的决策要考虑两个因素:市场引力和企业实力。
服装
女服 男服童装 婴儿服
外衣 内衣等
大衣 茄克衫 裙子 裤子等颜色 款式 尺寸(型号) 面料 生产厂商等三、商品品种发展规律
1.商品品种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规律
品种齐全:相对而非绝对、类别 /花色 /品种并非固定不变、集中精力保证基本商品和主要商品、商品品种和消费需求之间,商品品种花色与类别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2.商品品种增加的趋势
3.商品品种新陈代谢的规律
4.流行性商品的形成第四章 商品分类一、商品分类的概念与作用
1、商品分类的概念商品分类是指根据一定目的,为满足商品生产、
流通、经济管理及人们生活等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分类标识或特征,将商品总体科学地、系统地逐级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品类、品种、细目直至最小单元的过程。
应用实例商品大类:一般根据商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行业来划分商品品类或品目:具有若干共同性质或特征的商品的总称,它包括若干商品品种商品品种:按商品的性能、成分等方面的特征来划分,是指具体商品的名称。
商品细目:是对商品品种的详尽描述,包括商品的规格、花式、质量等级等,它更能具体反映商品的特征。
商品类目名称 应用实例商品门类 消费品 消费品商品大类 食品 日用工业品商品中类 食粮 家用化学品商品小类 乳和乳制品 洗涤用品商品品类 奶 肥皂商品种类 牛奶 香皂、洗衣皂商品亚种 饮用牛奶 香皂商品品种 全脂饮用牛奶 茉莉香型香皂质量等级
2、商品分类的作用
商品分类是商品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先决条件。
( 1)商品的科学分类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企业实施各项管理活动以及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奠定了科学基础。
( 2)商品的科学分类有利于开展商品研究和教学工作。
( 3) 商品的科学分类有利于商品标准化的实施和商品标准质量的制定。
( 4)商品的科学分类便于消费者和用户选购商品。
(好比超市中选购商品)
商品的种类繁多,特征多样,价值不等,用途各异,只有将商品进行分类,统一商品用语商品生产、收购、调拨、运输、储存、养护、销售各环节中的计划、统计、核算等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各类指标、统计数据和商品信息才具有可比性和实际意义。同时便于掌握国际商情和国际市场商品结构,深入了解和分析商品的性质和使用功能,使商品的名称和类别统一化,标准化。
二、商品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1、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
商品分类的原则是建立科学商品分类体系的重要依据。
( 1)科学 性 原则:每个分类体系只有明确服务目的,才能保证科学实用。
(分类的多样性,商业企业和外贸商品 )
( 2)系统性原则,以分类对象的稳定本质特性特征为分类标志,反映他们之间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关系,
( 3)可延性原则,为新商品增加的需要,如,其他 …,
( 4)兼容性原则:兼顾行业管理的需要
( 5)整体性原则:类别要少,品种要多。
2、商品分类的方法:
( 1)线分类法:
层级分类法,是将确定的商品集合总体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类目,并排列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一般按大类、中类、小类、细类等一层一层地具体进行划分,各层级选用的分类标志不同,
各个类目之间构成并列或隶属关系。
( 2)面分类法:
平行分类法,把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按不同的分类标志划分成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各个分类集合(面),每个分类集合中都包含一组类目,将某个分类集合中的一种类目与另一分类集合中的一个类目组配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复合类目。
线分类法实例
优点:信息容量大、层次性好、逻辑性强、符合传统应用的习惯,
对手工处理有很好的适应性,又便于计算机处理。
缺点:结构柔性差,必须预先留有足够的后备容量大类 中类 小类家具 木制家具钢木家具钢质家具钢塑家具轻金属家具竹制家具竹藤家具床、椅、凳、桌、箱、架、橱柜面分类法实例优点:结构柔性好,对机器处理有良好的适应性缺点:不能充分利用容量,组配的结构太复杂,不便于手工处理。
服装面料 式样 款式纯棉纯毛中长纤维毛涤丝绸男式女式中山装西装茄克连衣裙短裙三、商品分类标志
1、商品分类标志的基本原则
( 1)商品分类标志的概念分类标志是编制商品分类目录和分类体系的重要依据和基准。
商品的本质属性,原材料、加工方法、主要成分、用途、尺寸、
重量、体积、式样、颜色等,本质、不便的商品的非本质属性:商品所属行业、主管部门是会变的。
商品的分类标志:选择商品的本质的稳定的属性作为分类标志,以明显区分对象、保证分类清楚和体系稳定。
( 2)分类标志选择的基本原则目的性:必须满足分类体系能满足的目的和要求。
明确性:本身含义要明确,从本质上反映每类商品的属性特征。
包容性:使该分类体系能囊括分类的全部商品,并有补充新商品的余地。
区分性:保证每个商品只能出现在一个类别中,不能在别的类别中重复出现。
逻辑性:必须使商品分类建立在并列从属关系的基础上。高一层级的类别可与从属的类别间存在有机的联系,下一层级的分类标志是上一层级分离类标志的合乎逻辑的继续和具体化。
举例说明:
2、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
( 1)按适用性分为普遍适用和局部适用的分类标志普遍适用:对所有商品种类共存的特征、性质、功能等,如物质形态、体积、产地、原材料、加工方法、用途等,一般用做大 /中 /小 /
品类商品高层次类目的分类标志局部适用:部分商品共有的特征,也称为特殊分类标志,一般用于商品种类、商品品种以及规格、花色、质量等级、型号等细目的划分
( 2)以商品的用途作为分类标志:化妆品、发用化妆品
( 3)以原材料作为商品分类标志:原材料是决定商品质量、使用性能、特征的重要因素。服装,但本法不适用于与原材料关系不大的商品。如:电视机
( 4)以商品的加工方法:茶
( 5)以商品的化学成分:化肥,但不适用化学成分复杂或易变化或对商品性能影响不大的产品。
第五章 商品编码(代码)
商品编码是指赋予某种商品或某类商品的代表符号,符号可以由字母、数字和特殊标记组成。与商品分类密切相关,分类在先,编码在后。 功能:便于记忆、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和可靠性。
一、商品编码的原则
唯一性原则:所标识商品与代码一一对应
简明性原则:简明、易记、易校验、不宜过长、便于手工或机器处理和储存
层次性原则:反映分类体系内部固有的逻辑关系
可扩性原则:留有足够的后备码位,如遇增加或减少,不破坏编码结构
稳定性原则: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不能随便更换
统一性和协调性原则(国际、国内协调)
二、商品编码的种类和方法
数字代码、字母代码、字母数字混合代码、条形码四种,商品分类编码中,一般用数字代码和条形码。
( 1)数字代码:用一个或若干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商品的代码。
A,层次编码法:分四层,由 8位数字代码组成
B,平行编码法:一般用于面分类体系
C,混合编码法:一般不用层次编码法
X X X X
第七、八位数字为第四层级
(代表品种或组类)
第三层级(小类)
-第五、六位数字
第二层级(中类) -
第三、四位数字
第一层级(大类) -
第一、二位数字
层次编码法
X X X X
第七、八位数字为第四层级
(代表品种或组类)
第三层级(小类) -第五、六位数字
第二层级(中类) -第三、四位数字
第一层级(大类) -第一、二位数字
条形码
条形码由条形码和相应的字符代码组成。常用的条形码有以下 5
种:
通用产品条形码( UPC条形码)
国际物品条形码( EAN条形码)
二五条形码
三九条形码
库德巴条形码
EAN-13条形码结构
XXX XXXX XXXXX X
前缀码
制造厂商品代码
商品标识代码
校验码
EAN-8条形码结构
XXX XXXX X
国别代码
商品项目代码
校验码
EAN与 UPC条形码是兼容的,UPC条形码进入
EAN条形码系统时,只要在前面补一个,O”
就可以了。
三、商品名称与编码协调制度
The 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
-----HS,是在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 (CCCN)和联合国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目录 >(SITC)的基础上,协调国际上多种主要的税则、统计、运输等商品分类目录而制定的一部多用途的国际贸易商品目录。它是一个完整、系统、通用、准确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体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
( 一) HS的结构
HS商品分类目录将国际贸易商品分为,
21类 (Section),
97章 (Chapter)(其中第 77章是空章 ),
1241个税目 (Heading),
每项税目编成 4位数的税目号 (HEADING NO)
(其中前两位数字是税目所属的章号,后两位数字是该税目在这一章内排列的序号 )
5019子目 (Subheading)-商品组 (对税目再进行细分,第 5位数字为一级子目,第 6位数字为二级子目,形成 6位数字的 HS编码,
( 二) HS的分类体系的正文
整个 HS分类体系的法律效力文本由三部分组成,
归类总规则、
注释(类注、章注、子目注释)
商品编码表
各组成部分的地位、特点、作用及相互关系如下:
1,商品编码表
( 1)组成,
A,协调制度编码(简称商品编码)
B,商品名称(又称项目条文和子目条文)
商品编码表是协调制度商品分类目录的主体,从属于 21类,
分布在 97章中。
商品编码栏居左,商品名称栏居右,依此构成一横行。
( 2)商品编码表的编制原则
A,21类,
HS以商品所属的生产行业为类作为划分依据;以同一部门或相近工业部门的所有商品归为一类。
具体的 21类名称见书 279-280页
类次及同类内章次多依此先动物产品、植物产品、后矿物产品的顺序排列;
B,97章,P280-285
以商品的自然属性(原料性商品)或所具有的功能和用途
(制成品)为设章原则;将相同原料制成的商品归入同一章。在一章内,按照从原料到制品的不同加工程序排列起来。
如,第十一类 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 (50-63章 )
第 50章 蚕丝 动物纤维及制品
50.01 适合缫丝的蚕茧
50.02 生丝
50.03 废丝
50.04 丝纱线
50.07 丝机织物
第 51章 羊毛、动物细毛或粗毛;马毛纱线及其机织物
第 52章 棉花
第 53章 其他植物纤维;纸纱线及其机织物 植物纤维及制品
第 54章 化学纤维长丝
第 55章 化学纤维短纤 矿物产品纤维及制品
第 56章 絮胎、毡呢及无纺织物;特种纱线;线、绳、索、缆及其制品
第 57章 地毯及纺织材料的其他铺地制品 功能相似
第 58章 特种机织物;蔟绒织物;花边;装饰毯;装饰带;刺绣品
第 59章 浸渍、涂布、包覆或层压的纺织物;工业用纺织制品
第 60章 针织物及钩编织物
第 61章 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
第 62章 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
第 63章 其他纺织制成品;成套物品;旧衣着及旧纺织品,碎织物
同章内商品编码号列基本上依商品加工程度,由低向高递增(即同章内原材料商品在前、半制品居中,制成品居后);
同类商品按具体列名、一般列名和未列名的顺序排列;
对同一商品整机在前,零件或配件居后;
对某些进出口量较多,又难于按生产行业分类的商品,
专列类、章和商品项目。 (如,20类第 94章 活动房屋 )
(3)6位 HS编码的方法
A,HS编码是结构性编码:如 47.05
用四位数码表示项目号列
前两位:表示项目所在章
后两位:表示该项目在该章的排列序次
B,项目的细分,
一级子目:用 5位数码表示,第 5位数码表示它在所属项目中的顺序号
二级子目:用 6位数码表示,第 6位数码表示它在所属一级子目中的顺序号
没有设一级、二级子目的项目,商品编码的第 5或 6位数码为 0,
未列明商品的第 5或 6位数码用数字 9表示,不代表它在该级子目中的实际序位,期间的空位为适应日后新增新商品而设立。
数字 9被未列明零件占用时,数字 8表示未列明整机。
注意点,HS的连续性已被破坏,某些子目已被删除,不能使用。四年一度修改。
C,项目条文:
即四位数级货品名称,主要采用商品的名称、规格、
成分、外观形态、加工程度或方式、功能及用途等形式限定商品对象,是协调制度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依据,具有优先使用的地位。
是依据商品归类原则,将商品归入协调制度分类目录的某一商品编码的操作。(逆运用)
D,子目条文:
第 5,6位数级货品名称。协调制度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依据,具有最优先使用的地位。
2、注释
位于类标题下的为类注;
位于章标题下的章注;
位于 类注、章注或章标题下的子目注释。
注释主要是限定 HS中的各类、章、项目和子目所属商品的准确范围,简化项目和子目条文文字,杜绝商品分类的交叉,保证商品归类的正确。
注释举例
第一类 活动物;动物产品
注释:
一、本章所称的各属种动物,除条文另有规定的以外,均包括其幼仔在内。
二、除条文另有规定的以外,本目录所称干的产品,均包括经脱水、蒸发或冷冻干燥的产品。
第一章 活动物
注释:
本章包括所有活动物,但下列各项除外:
一、税号 03.01,03.06或 03.07的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
二、税号 30.02的培养微生物及其他产品;
三、税号 95.08的动物
30.02:人血;治病、防病或诊断用动物血制品;抗血清及其他血份;疫苗、
毒素、培养微生物(不包括酵母)及类似产品。
95.08,旋转木马、秋千、射击用靶及其他游乐场的娱乐设备;流动马戏团、
流动动物园及流动剧团注释举例第五章 其他动物产品注释:
一、本章不包括:
(一)食用产品(整个或切块的动物肠、膀胱和胃以及液态或干制的动物血除外。
(二)生皮或毛皮(第 41章、第 43章),但税号 05。 05的货品及税号 05。 11的生皮或毛皮的边角废料归入本章;
(三)马毛及废马毛以外的动物纺织原料
(四)供制帚、制刷用的成束、成蔟的材料(税号 96。 03)
二、仅指长度而未按发跟和发梢整理的人发,视为未加工品,归入税号 05。 01
三、本目录所称,兽牙,,是指象、海象、一角鲸和野猪的长牙,
犀角及其他动物的牙齿。
四、本目录所称的,马毛,,是指马科、牛科动物的鬃毛和尾毛。
注释举例
第二十章 蔬菜、水果、坚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
子目注释:
一、子目号 2005.10所称的,均化蔬菜,,是指蔬菜经精细均化制成供婴幼儿食用或营养用的零售包装食品 (每件净重不超过 250
克 )。为了调味、保藏或其他目的,均化蔬菜中可加入少量其他配料,还可以含有少量可见的蔬菜粒。归类时,子目号 2005.10
优先于 20.05的其他子目,
注释方法
A,详列商品名称、允许加工方式等,限定项目或子目的商品范围。
B,列举典型商品名称或允许加工方式等,用以说明商品含义,
以便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商品归类。
C,用排它条款详列或列举不得归入本类、章、项目及子目的商品名称,或不允许采用的加工、方式等,杜绝商品误归类现象的发生。
注释方法
D,用定义形式明确商品归类时的定义
E,改变商品名称概念,扩大或缩小商品范围
F,解释类、章及项目和子目条文中使用的名词。
G,阐述商品归类规定
3、归类总规则
位于协调制度文本的卷首,是指导整个协调制度商品归类的总原则。归类总规则共有 6条,是商品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依据,
适用于项目条文和注释无法解决商品归类的场合。
规则一
( 1)类、章及分章的标题,仅为查找方便而设。
( 2)类、章及分章的标题对商品归类不具备法律效力。
( 3)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依据是项目条文、类注和章注。
( 4)归类时应按顺序运用归类依据,即先项目条文和注释,最后归类总原则。只有在前级依据无法解决该商品归类时,才能使用下一级依据,各级依据矛盾时,以前级为准。
规则二适用于项目条文、章注、类注无其他规定的场合。
( 1)有条件地将不完整品、未制成品和散件包括在项目所列货品范围内,仅适用于第 7-21类。
(不完整品、未制成品和,必须具有相应完整品和制成品的基本特征,但还不能直接使用,需进一步加工;散件配件是由于运输、包装的原因被拆散或未组装,但可以简单加工完成。)
( 2)是将保持原商品特征的某种材料或物质构成的混合物品或组合物品,等同于某单一材料或物质构成的货品。(如以毛皮装饰袖口的呢大衣,等同于呢大衣)
规则三
当货品按规则二或由于其他原因,看起来可归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时,应按以下规则归类:
( 1)列名比较具体的项目,优先于列名一般的项目。
汽车用电动雨刮器:汽车配件( 87.08)
电动器具( 85.12)
( 2)混合物、不同材料构成或不同部件组成的组合物以及零售的成套货品,如果不能按( 1)归类,在本款可适用的条件下,
应按构成货品的基本特征的材料或部件归类。 (视为同样具体 )
( 3)货品不能按照( 1)( 2)归类时,应按号列顺序归入其可归入的最末一个项目。
规则三,具体列名、基本特征、从后归类
对单一功能的机器设备的具体列名判断,
1.按功能属性列名的比按用途列名的具体
2.按结构原理、功能列名的比按行业列名的具体
3.同为用途列名的,则以范围小、关系最直接具体
外壳 电容器用外壳 电解电容器用外壳
铝电解电容器用外壳规则四
规则一、二、三无法归类的商品,应归入与其最相类似的项目。
本规则仅适用于项目条文。
规则五
本规则适用于下列货品的归类:
( 1)制成特殊形状仅适用于盛装某个或某套物品并适合长期使用的照相机套、乐器盒、枪套、绘图仪器盒、
项链盒及类似容器,如果与所装物品同时进口或出口,
并通常与所装物品一同出售的,应与所装物品同一归类。但本款不适用于本身构成整个货品基本特征的容器。
( 2)除规则五( 1)规定的以外,与所装货品同时进口或出口的包装材料或包装容器,如果通常是用来包装这类货品的应与所装货品一并归类。但明显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容器可不受本款限制。
规则五( 1)仅适用于同时符合以下 5条规定的容器的归类:
制成特殊形状或形式,专门盛装某一物品或某套物品的容器。
适合长期使用的容器,其使用期限与盛装物品的使用期限相称,
在物品不使用时,即可起保护物品的作用。
必须与所装物品同时进出口,为运输方便可与物品分开包装
通常与所装物品一同出售
包装物本身不构成整个物品基本特征。如银质茶叶罐
规则五( 2);;不能重复使用,如煤气罐规则六
货品在某一项目下各子目的法定归类,应按子目条文或有关的子目注释以及以上各条规则来确定。但子目的比较只能在同一数级上进行。
先确定 4位数级编码 ---确定第 5位 ----确定第 6位(趋势)
确定 4位数级编码五位数级子目条文和子目注释、章注、类注、做适当修改后的归类总规则二至五、
以相同程序确定商品的六位数级编码
4、协调制度的重审和修订
1988,1992,1996三个版本四、商品目录和商品分类体系
1、原则
科学性、系统性、唯一性、柔性与完整性、实用性和多用性、简明性、协调性
2、商品目录
商品目录是指国家或部门所经营管理的商品总名纲目录。
国家商品目录
部门商品目录
企业单位商品目录
3、国内外主要商品分类体系和商品目录
( 1)国家标准商品分类( GB/T7635-87):
99个大类(其中 12大类留空,供增补用),1000多个中类,7000多个小类,总计 360000多个品种。采用 8位数字编码,
为四层次代码结构,每层次均以 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每层次代码从 01-99,并留有适当空码。
( 2)我国商品贸易分类
---国内贸易商品分类,23大类,100多个主要品种
---对外贸易商品分类,
A,对外贸易出口业务统一商品目录将外贸经营商品分为农副产品、纺织品、轻工业品、五金矿 产品、化工医药品、机械设备和其他七大部分,共 38大类,采用 4位数字编码,为四层次代码结构。
B,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和统计商品目录,以 HS为基础,21
大类,97章,8位数字代码结构,前 6位与 HS一致,第 7,8位数码由中国根据关税、统计和贸易管理而设。
C,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分类和代码该标准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海关进出口税则和统计商品目录,代码长度 8位,主要规定海关进出口税则和统计目录。第二部分主要用于进出口商品管理和信息处理,代码长度 10位,前 8位与第一部分一致,第 9,10
位根据实际管理需要加列,其归类原则、结构和修订原则比照 HS编码规则。
我国进出口商品分类和代码结构示意图
XX XX XX XX XX
商品管理本国子目
HS子目品目章
( 3) 商检机构实施检验的商品种类表:
进口商品,17大类,303个品种
出口商品,17大类,589个品种
3、国际贸易商品分类
( 1)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目录( SITC)
10大类,63章,233组,786分组,并细化为项目和子目,采用四位数字编码
( 2)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 CCCN)
21大类,99章,1097项税目,四位数字编码
( 3)国际危险货物分类,9大类,共计 2500多种,每种危险货物列名品名、联合国编号、化学分子式、类别、爆炸极限、闪点、
特性、标志、包装、储运要求等
( 4)主要产品分类( CPC)
CENTRAL PRODUCT CLASSIFICATION
优点:联合国统计
( 1)克服 SITC与 HS分类的缺陷
SITC与 HS分类:有形产品和货物
CPC,有形产品和货物、无形资产(专利、许可证、
商标、版权等)、服务、已命名的建筑物、
市政工程,
进步标志:商品服务和资产
( 2) CPC的兼容性:
CPC的编制原则与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的另一标准 ISIC的分类原则 与 SITC,HS的编制原则相结合,更全面实用科学,保证兼容与对照的方便。,协调各国经济分类起核心作用。
B,CPC的编码结构编制原则:
以货物的物理特征和所提供服务的性质进行分类,同时考虑产品的产业来源,当两方面发生冲突时,以产品性质做为首先考虑的因素。采用层次编码结构,分 5层。
CPC的编码结构:
大部类 (第 1位) 10个部类 (前 2位) 71个组 (前 3位) 294个类 (前 4位) 1162个子类 (前 5位) 2093个
CPC编码结构示意图
X X X X X
子类类组部类大部类第五章 商品检验
一、商品检验的概念与种类及形式
二、商品检验
三、商品质量检验的方法
四、海关对商品检验的管理
五、商品的品级一、商品检验的概念与种类及形式
1、商品检验的概念
商品检验是指商品的供货方、购货方或者第三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借助某种手段和方法,按照合同、标准或国际、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惯例,对商品的质量、规格、重量、数量以及包装等方面进行检查并作出合格与否判定的业务活动,其中商品的质量检验是商品检验的中心内容。
狭义的商品检验,质量检验
2、商品检验的种类
( 1)按检验目的不同的分类:
生产检验(第一方检验):商品生产者为维护企业信誉,达到保证质量的目的,而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商品进行的检验活动,检验合格的商品应有,检验合格证,标识。
验收检验(第二方检验):商品的买方为了维护自身及其顾客的利益,
保证其所购商品满足合同或标准要求所进行的检验活动。
第三方检验:指处于买卖利益之外的第三方,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根据有关法律、合同或标准所进行的商品检验,其目的是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和国家权益,协调矛盾,促使商品交换活动的正常进行。第三方检验具有公正性、权威性,其检验结果被国内外所公认,具有法律效力。
( 2)商品检验根据其检验对象的流向分类
内销商品检验:
国内的商品经营者、用户、内贸部门的商品质量管理机构和检验机构或国家技术监督局及其所属的商品质量监督管理机构与其认可的商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依据国家法律、
法规、有关技术标准或合同对内销商品所进行的检验活动。
进出口商品检验,
是由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及其分支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合同规定、技术标准、国际贸易惯例与公约等,对进出口商品进行的
法定检验;
鉴定检验;
监督管理检验。
法定检验
A,定义:
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对指定的重要进出口商品执行强制性检验,非经检验合格不许出口或进口,以维护国家的信誉和利益。
B,范围:《种类表》、应实施卫生检验的食品、有关国际条约规定的需检验的商品、实施性能鉴定和使用鉴定的出口危险货物的包装容器、进行运载检验的装运出口易腐烂、变质、冷冻品的船舱、集装箱等运载工具、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须经检验机构检验的进出口商品。
C,性质,强制性鉴定检验
A,性质:
与法定检验性质不同,不是强制性检验。凭对外贸易的关系人(进出口商、承运部门、仓储部门、保险公司等)的申请办理。
B,内容:
其工作范围和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经验、检验、鉴定各种进出口商品的品质、数量、质量、积载、
残损、载损、海损等实际情况和使用价值,以及商品的运载工具、
装卸等事实状态和其他有关业务是否符合合同、标准、和国际条约的规定以及国际惯例的要求,进而做出检验、鉴定结果与结论。
提供有关数据,签发检验、鉴定证书或其他有关证明。
监督管理检验
是检验检疫局及其认可的检验的机构对生产企业申请使用认证标志或申请获得必要的进口安全质量许可、出口质量许可或卫生注册登记的进出口商品(或食品)所实施的检验。
只有检验合格,才可获准使用认证标志或者取得进口、
销售、使用或出口资格。
3、商品检验的形式
( 1)破坏性检验和非破坏性检验(无损检验)
( 2)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
( 3)免于检验
4、商品检验的工作程序
( 1)一般程序
定标 ---抽样 ----检查 ----比较 ----判定 ---处理
( 2)工作流程
受理报验 ----抽样制样 ----检验鉴定 ----签证放行二、商品检验
1、抽样
抽样是根据合同或标准所确定的方案,从被检批商品中抽取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用于检验的单位商品的过程,又称取样或拣样。
被检批商品应为同一来源、同质的商品。组成被检批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位商品。其划分形式有自然划分和按抽检需要人工划分两种
n/N
2、抽样方法
抽样的目的在于用尽量小的样本所反映的质量状况来统计推断整批商品的质量。
( 1)简单随机抽样,N n
利用抽签或随机数表抽样;当被检批量较大时,
适宜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
( 2)分层随机抽样
N=N1+N2+------+Ni( 均匀整齐分层)
在每层分别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取样,合在一起组
成一个样本。这种方法适用于批量较大、质量也
可能波动较大的商品批。该方法使用最广。
3、抽样检验方法
( 1)计量抽样检验方法和计数抽样检验方法
按商品质量的度量特性分类。
A,计量抽样检验:从批量商品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样本),检验此样本中每个样品的质量,然后与规定的标准值或技术要求进行比较,由此确定该批商品是否合格的方法。
特点:样本较小、可充分利用质量信息等优点,但在管理上较麻烦,需进行适当的计算。
适用于单项质量指标的抽样检查。
B,计数抽样检验:从批量商品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检验其中每个样品的质量,然后统计合格品数,再与规定的,合格判定数,比较,由此决定该批商品是否合格的方法。
特点:使用简便,并能用于检验多项质量指标,缺点是质量信息利用较差。
( 2)调整型抽样检验方法和非调整型抽样检验方法调整型抽样检验:是由正常、加严、放宽等不同抽样检验方案与转移规则联系在一起而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抽样检验体系。根据连续若干批商品质量变化情况,按转移规则及时转换抽样检验方案。适用于各批质量有联系的连续批商品的质量检验。
非调整型抽样检验:其单个抽样检验方案不考虑商品批的批量历史,使用中也没有转移规则,因此它较容易为质检人员所掌握,
但只对孤立批的质量检验为适宜。
3、一次、二次和多次抽样检验方法
一次:只需要抽样检验一个样本就可以作出该批商品是否合格的判断。该法简单,使用方便,应用广泛,
但样本较大,抽样工作量大。
二次:先抽检第一个样本进行检验,若据此可判断该批商品是合格,则终止检验。否则,再抽第二个样本,
再次检验后,用两次结果综合在一起判断该批商品是否合格。
多次抽样检验:其原理与二次抽样检验方法相似,每次抽取样本大小相同,即 N1=N2=---=NI
但抽样检验次数越多,合格判定数与不合格判定数也多。我国一般以五次为准。
( 4)抽样检验方案
样本大小或样本大小系列与接受或拒收商品批的判定规则 ---判定数组结合在一起,称为抽样检验方案(简称抽样方案)。
(A1,A2,A3,A4,A5,R1,R2,R3,R4,R5)
三、商品质量检验的方法
1、感官检验法:又称感官分析、感官检查或感官评价,它是用人的感觉器官作为检验器具,对商品的色、香、味、形、手感、
音色等感官质量特性,在一定调价下作出判定或评价的检验方法。
如食品、药品、纺织品及服装、化妆品、家用电器、化工商品等
视觉、嗅觉、味觉、触角、听觉
分析型感官分析,A型,避免主观化
评价尺度和评价基准物应统一、标准化,
试验条件规范化,
评价员在经过适当的选择和训练后,应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偏爱型感官分析,B型,
是以未经训练的消费者对商品的感觉判断来了解消费者对商品的偏爱程度,主观性强。
感官检验常用方法
A,差别检验:用来确定两种商品之间是否存在着感官差别(或偏爱某一个)。如:
成对比较检验:测试两种样品对某一指标是否存在强度差
别或者偏爱哪一种
三点检验:同时提供三个编码样品,其中两个同属一类,另一个属另一类,
要求评价员选出其中代表另一类的单个样品。这种方法用于鉴别
两种样品间微小的差异,但不适合偏爱型感官检验。
A-非 A检验:它是在评价员学会识别了样品 A后,再将一系列样品提供
给评价员,这些样品有 A和非 A,要求评价员判断出。这
种方法适用于原料、加工、处理、包装和储藏等环节不同
所造成的商品感官特性的差异,尤其适用于评价那些具
有不同外观或留有持久后味的样品。
二 -三点检验:先提供给评价员一个对照样品,再提供两个样品,其中
一个与对照样品相同要求评价员挑出与对照样品相同的样品。
B,使用标度和类别的检验标度是指报告评价结果所使用的尺度,有名义尺度、顺序尺度、等距尺度和比率尺度四类。
排序:将待检验的商品按其质量特性的优劣程度或强度排列出等级或名次,
不估
计样品间差别大小。
量值估计,R=kSn,R是感觉量,S 是物理量,k,n是常数
评分:对被检验商品或项目评定出每个商品或项目的分数,以 区别其质量的好坏。
评估:在不能保证所有标度为等距时,可使用评估法,它采用顺序标度。
分类:对每个检验对象按某一感官质量特性分成预先定义的 N个不同类别
C,分析或描述性检验:这种检验用于识别和尽可能定量指出样品中的出现的感官特性,主要有简单描述检验、定量描述和感官剖面检验。
简单描述检验:要求评价员对构成商品的各种特性嗜好进行定性描述,尽量完整地描述出商品质量。适用于一 个或多个样品,
常用于质量检验和判定、商品在储存期间的变化等。
定量描述和感官剖面检验:
用于质量控制、确定商品之间差别的 性质、商品品质改良、新商品研制等。
2、理化检验法
该法是在实验室的一定环境条件下,利用各种仪器、
器具和试剂作手段。运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的方法来测试商品质量的方法。它主要用于检验商品成分、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安全性、卫生性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性等。它的检验结果可用数据表示,因而比较客观和准确,但对检验设备和检验条件要求严格,对检验人员的要求较高。
( 1)物理检验法
A,一般物理检验法:通过各种量具、量仪、天平、称或专用仪器来测定商品的长度、细度、面积、体积、厚度、质量、密度、容重、粒度、表面光洁度等一般物理特性的方法。
B,光学检验法:利用光学仪器(光学显微镜、折光仪、旋光仪等)来检验商品的一种方法。
C,热学检验法:使用热学仪器测定商品的热学特性的一种方法。这些特性包括熔点、凝固点、沸点、耐热性等。
D,力学检验法:通过各种力学仪器测定商品的力学(机械)性能的一种检验方法。如:抗拉强度、抗冲击强度、抗疲劳强度等,商品的力学(机械)性能与其耐用性密切相关。
E,电学检验法:利用电学仪器测定商品的电学特性(电阻、电容、介电常数、
电导率、静电电压半衰期等)的一种方法。
( 2)化学检验法
化学检验法是用化学试剂和仪器对商品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进行测定,进而判定商品是否合格的方法。分为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生物学分析法三种。
A,化学分析法:根据已知的、能定量完成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以其所用的测定方法的不同,分为重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和气体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是比较准确的分析方法,它选择某种试剂和被测定成分反应,生成一种难溶的沉淀物,再通过过滤、洗涤、干燥、
灼烧等过程,使沉淀与其他成分分离,然后根据着种沉淀物的重量计算被测成分的含量。
容量分析法:是在被测定成分溶液中,滴加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标准溶液),根据他们反应完全时所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出被测成分的含量。
气体分析法:是用适当的吸收剂吸收试样(混合气体)的被测成分,从气体体积的变化来确定被测成分的含量。
B,仪器分析法
它是一类通过检验试样的光学性质、电化学性质等而求出待测成分含量的化学检验法。它包括光学分析法和电化学分析法。
光学分析法:是通过被测成分吸收或发射电磁辐射的特性差异来进行化学鉴定的,具体有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核磁共振波谱法、
荧光光谱法、发射光谱法等。
电化学分析法:利用被测物的化学组成与电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的组成和含量。适用于微量成分的分析。
C,生物学分析法:是食品类、医药类和日用工业品类商品等质量检验的常用方法之一,它包括微生物学检验法和生理学检验法。
微生物学检验法:利用显微镜观测法、培养法、分离法和形态观测法等,对商品中有害微生物存在与否与其存在数量进行检验,
判定其是否超过允许限度。
生理学检验法:用于检验食品的可消化率、发热量、微生素和矿物质对机体的作用以及食品和其他商品中某些成分的毒性,等等。
该法多用活体动物进行试验。只有经过无毒害性实验后,视情况需要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在人体上进行试验。
四、海关对商品检验的管理
1、海关管理的意义
( 1)海关对正常出入境的货物或物品通过商品鉴定可以根据商品的情况正确地进行商品归类,为确定商品的监督方法、纳税标准和海关统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 2)以海关鉴定结论为依据,可以纠正申报或征税中的错误,
退还或补征已征税款,维护国家利益和货主的合法权益。
( 3)有效打击逃征、逃税等走私活动,防止不法分子将违禁物品或违报物品运入我国,制止申报不实、逃避监管等行为,减少国家税收损失。
( 4)防止某些进出口商违反国家规定,采取以次充好或以好充次等手段逃避税收或逃套外汇的违法活动。
2、海关管理形式
( 1)现场查验:是海关人员在商品出入境地点或货物监管仓库以及其他海关监管地点,对商品进行现场外形查验或开箱查验的鉴定方式。对查验结果与报关单据不符或仅靠现场验货无法作出正确结论的商品,应提取货样进行现场鉴定。
( 2)海关化验中心化验鉴定:是海关系统的地区性化验检测机构,重点解决轻工、粮油、食品、纺织、化工、矿产与金属等原材料产品及其制品的化验与鉴定工作。对毒品的化验和伪造单证的查验也是重点内容五、商品的品级
1、商品的分级
品级是以商品的质量高低所确定的等级。
商品分级是根据商品质量标准和实际质量检验结果,将同种商品分为若干等级的工作。
2、商品分级方法
( 1)百分记分法
( 2)限定记分法
( 3)限定缺陷法第六章 商品包装与商标
一、商品包装及其功能
二、商品包装的种类
三、商品包装标准化
四、商品包装技术与法规
五、商品包装标志
六、商标一、商品包装及其功能
1、商品包装的概念
商品包装是商品流通过程中为保护商品、方便储运、
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的总体名称,也包括为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
材料和辅助物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商品包装概念反应了商品包装的商品性、目的性和生产活动性。
(商品包装的性质)
商品和包装组成了统一的商品体,商品包装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有效组成部分,商品包装本身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包装所消耗的劳动力,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属于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商品包装的价值包含在商品中,在出售商品时得到补偿。
使用某种材料,按照一定技术方法形成的包装容器是为了在流通和消费领域中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它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商品包装是商品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部分商品,只有在完成包装工序后,才算完成生产过程,因此包装不仅是一种物质形态,而且还是一种技术、经济活动。
2、商品包装的功能
商品包装在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各领域中,均有着重要的作用。
( 1)生产继续的保证:整个生产体系的一个工序。包装作业的
效率和机械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生产的效率。
( 2)保护商品品质和数量:商品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商品品
质完好和足量,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的包装
可避免或减少商品使用价值的丧失。
( 3)便于流通
( 4)便于销售:无声推销员
( 5)便于消费:方便、指导消费
( 6)提高商品身价:掩蔽或放大内在商品价值的作用二、商品包装的种类
1、商品包装分类:是把商品包装做为一定范围的集合总体,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志或特征,逐次归纳为若干概念单一、特征明确的局部单元,或者是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大类、类别、组别、品目、
规格、品种。
商品包装分类的原则:同样遵循商品分类的原则,即有明确的分类目的,确定的对象范围和单一的分类标志。
2、商品包装的种类及其特点
( 1)按照包装在流通中的作用分类
个体包装:小包装,即单个商品为一个销售单位的包装形式。
内包装:中包装,商品的内层包装。在流通过程中与个体包装共同起到促进销售、方便使用的目的。与个体包装统称为销售包装。
内包装一般由若干个单位商品的小包装组成小的整体包装。
外包装:商品的外部包装,在流通中主要是保护商品,方便运输的作用,又称为运输包装或大包装。
( 2)按照包装质量要求分类内销商品包装:要求适合国内中、短途运输,包装的大小、内装物数量要与国内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相适应。要求简单、经济、实用。内销包装一般分为工业包装和商业包装两大类。工业包装是为了方便运输、装卸、储藏的大包装。商业包装是为了促进销售和消费者使用的中小包装。
出口商品包装:要求适合国际长途运输。包装的装磺、色彩、形式等要考虑销售所在国的不同习惯和特点。出口商品的保护性、装饰性、竞争性要求更高。出口商品包装按照国际贸易经营习惯,
一般分为储运包装和销售包装两大类。
特殊商品包装:一般是指工艺美术品、文物、精密贵重仪器及军需品等的包装,包装成本高,比一般商品包装要求更高和更严格。
( 3)按照包装材料分类
纸质包装:以纸和纸板为原料制成的包装。 225克 /M2划分。有一定强度可满足使用要求,
且成本低廉、透气性好、印刷装饰性好。
塑料包装:以人工合成树脂为主要原料的各种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包装。塑料包
装综合性能好。
木材包装:以天然木材和人造板材制成的包装。
金属包装:以黑白铁、马口铁、铝箔、钢材制成的包装
玻璃包装:以硅酸盐和金属氧化物烧结而成的透明包装。
纺织品包装:以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的织品制成的包装,袋、包复合材料包装:以两种以上材料复合制成的包装,如纸与塑料,铝箔和塑料
其他材料包装:以竹、藤、苇等制成的包装。主要有筐、篓、草包等。
( 4)按照商品包装的防护技术方法分类
防水、防潮包装 防锈包装 防震包装
防霉包装 防尘包装 防辐射包装
防盗包装 防爆包装 防燃包装
防虫包装 泡罩包装 贴体包装
收缩包装 拉伸裹包 真空包装
条形包装 充气包装 无菌包装
透气包装 现场发泡 喷雾包装
保鲜包装 隔热包装 速冻包装
儿童安全包装 木夹板包装 集合包装
托盘包装三、商品包装标准化
1、商品包装标准与商品包装标准化
( 1)商品包装标准:是对于商品包装的质量和有关包装质量的各方面,由一定的权威机构所颁发的统一规定。目的是取得商品包装的最佳整体效益,对商品的材料、尺寸、规格、造型、容量、
标志、试验、方法等所规定的技术性的法规。包装标准一经颁布,
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性。它既是衡量包装质量的技术标准,也是商品包装质量纠纷的仲裁依据。
( 2)商品包装标准化:以制定、贯彻和修改商品包装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过程。根据科技的发展,不断完善、补充、提高商品包装标准,在生产、流通、技术、管理各个环节中不断推行商品包装标准,使之定型化、规格化、系列化和最优化。
2、商品包装标准的制定原则和商品包装标准化的意义
( 1)包装标准的制定原则与分级
原则:充分发挥包装的各项功能;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向国际标准靠拢,及时修订
意义:
A,统一包装材料、统一包装造型结构、统一规格尺寸、统一包装容量、统一包装标记、统一包装方法和捆扎方法,取得,科学、简化、安全、经济,
的良好效果;
B,大大减少包装的规格型号,提高商品的识别和计量;
C,提高包装质量,节约包装材料,节省流通费用,有利于包
装的回收复用,带来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国际贸易中包装的环保要求
1、保护生态环境方面
2、包装材料和包装废弃物的处理方面
( 1)制定绿色包装的法律、法规
( 2)规定使用某些包装材料
( 3)限制使用不能再生或不能分解的塑料
( 4)强制再循环或再利用法律
( 5)征收原材料费、产品包装费和废物处臵费
3、绿色标志制度,发展绿色包装
我国每亩土地残留塑料制品 3.9KG,造成玉米减产 11%-123%,
大麦 9%-10%,水稻 8%-14%,大豆 5.5%-9%,
蔬菜 14.5%-59.2%
3、商品包装标准的分类
包装标准从内容的完备程度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作为完备的包装标准单独发布,另一类是在产品技术标准中,把包装的技术要求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对于产品的包装、运输、
储存与标志加以规定。
我国的包装标准体系主要包括:
包装基础标准和相关标准
包装材料及试验方法标准
包装容器及试验方法标准
包装技术标准
产品包装标准
包装基础标准:
包括包装名词术语、包装尺寸系列、包装标志、
运输包装基本试验四类四、商品包装技术与法规
定义:商品包装技术
主要是指为了防止商品在流通领域中发生数量损失和质量变化,而采取的抵抗内、外影响质量变化因素的技术措施,又称商品包装防护技法。
流通环境是商品发生质量变化的外部因素,可分为气候条件、生物条件、化学物质、机械颗粒和机械条件
商品本身的自然属性是商品发生质量变化的内部因素,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
商品包装防护技术针对上述内、外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有:
A,防止商品机械物理伤害、可采用抗震、缓冲、集合、收缩等
包装
B,防止商品丢失、人为事故,可采用防盗、密封、集合等包装。
C,防止商品发生化学变化,可采用真空、充气、脱氧、贴体、
泡罩、防锈、防光、防潮等包装
D,防止商品发生物理变化,可采用减震、防外力冲击、隔热、
耐寒等包装
E,防止商品发生生理生化变化,采用保险、气迢、冷冻等包装
F,防止商品发生生物学变化,可采用防霉、防虫、无菌、速冻
等包装。
G,防止商品被有害、有毒、杂物污染,可采取防尘、密封等包
装
2、常见的包装防护方法
( 1)防震包装:缓冲包装
技法:妥善衬垫现场发泡弹簧吊装机械固定
( 2)防锈包装:防止金属制品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而采用一定防护措施的包装。
技法:对金属制品表面进行防锈处理延缓锈
蚀过程阻断有害介质与金属的接触
( 3)防潮包装
防止潮气进入的包装措施。
密封包装
涂布抗湿材料
包装内装吸收水分的干燥防潮剂
真空、充气、泡招等包装也可起一定作用
( 4)防霉包装:
控制包装内的环境、抑制霉菌生长。用防潮包装降低包装内的湿度阻止霉菌孢子的侵入,如灭菌包装、密封包装药剂防霉,在包装内喷洒适量的防霉药剂气相防霉是在密封的包装中使用挥发性防霉药剂
( 5)真空包装与充气包装为了减少被包装物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而发生生理、化学变化而采取的包装措施,一般采用防透氧的复合塑料薄膜,排除包装内部的气体或充氮气、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主要用于食品保险、避免氧化变质、抑制霉菌、细菌生长、也可用于纺织品,减少体积和避免折痕。
( 6)贴体包装和收缩包装
3、商品包装的有关法规
食品包装安全法则
包装的安全法规
危险品的包装和运输安全法规五、商品包装标志
商品包装标志是包装辅助物,为了便于运输、储存、装卸、销售使用,在包装容器上用醒目的文字和图形所做的特定记号和说明。
运输包装标志:在运输包装上印制的记号和说明,一般有收发货标志、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和危险货物标志等。
销售包装标志:在销售包装上印制的图形和说明,主要有制造单位、产品名称、牌号、商标、成分、品质特点、使用方法、包装数量、储存和使用注意事项、警告标志、其他广告性的图案和文字等。
1、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外包装上的商品分类图示标志、其他标志和文字说明、排列格式的总称,又称为识别标志。
收发货标志包括:分类标志(俗称,唛头,)、供货方、货号、
品名规格、数量、重量(毛重、净重)、生产日期、生产工厂、
体积、有效期限、收货地点和单位、发货单位、运输号码、发运件数。其中分类标志一定要有,其他各项合理选择使用。
唛头的规定颜色,单色刷制商品类别 颜色 商品类别 颜色百货类 红色 医药类 红文化用品类 红 食品类 绿五金类 黑 农副产品类 绿交电类 黑 农药类 黑化工类 黑 化肥类 黑针纺类 绿 机械类 黑
供货号( GH),供货清单号码(出口合同号码)
货号( HH),商品顺序编号,以便出入库、收发货登记和核定商品价格。
品名、规格( PG),商品名称或代号,标明单一商品的规格、型号、尺寸、
花色等
数量( SL),包装容器内商品的数量。
重量( ZL),包装件的重量(千克),包括毛重和净重
生产日期( CQ),产品生产的年月日
生产工厂( CC),生产该产品的工厂名称
体积( T),包装件的外径尺寸,长 X宽 X高 =体积有效期限( XQ),商品有效期止年月日
收货地点和单位( SH),货物到达站、港和某单位(人)收
发货单位( FH),发货单位或人
运输号码( YH),运输单号码
发货件数( JS),发运的货物件数
出口商品要用中、英文对照印刷的标志并标明原产国别。
商品分类图形标志( FL),几何图形和简单文字说明
2、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是为了在储运过程中,对于怕湿、怕震、怕热、怕寒等有特殊要求的商品,用文字和图形所作的特殊标记,
又叫指示性标志。共 10种,其图形、颜色、尺寸、使用方法等在国家标准中有明确规定。
小心轻放标志(白纸印黑色)
禁用手钩标志
向上标志
怕热标志
由此吊起标志
怕湿标志
重心点标志
禁止滚翻标志
允许堆码极限标志
湿度极限标志
防辐射标志:胶卷、底片和感光纸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易燃、易爆、有毒、辐射、放射性商品,在外包装上用文字和图形所作的明显标志。
18种
4、国际海运标志
KEEP DRY
HANDLE WITH CARE
PROTECT FROM HEAT
USE NO HOOKS
THIS WAY UP
FRAGILE
EXPLOSIVE
NON-FLAMMABLE COMPRESSED GAS
FLAMMBLE LIQUID
六、商标
1、商标的意义和作用
( 1)商标:商标是商品生产者或商品经营者为了使自己的生产或销售的商品,在市场上与其他商品相区别而使用的一种标记,这种标记通常用文字、图形或文字、图形的组合图案构成。
( 2)商标的特征:商标是商品的,牌子,或,商品的脸面,。
A,商标具有从属商品经济的属性
B,商标具有显著性:企业名声、商品信誉和评价的象征
C,商标具有专有性:专用、排它
D,商标具有竞争性:推广、销售
( 3)商标与其他标记的区别
区别商品装磺、公用符号、商号、厂牌、营业符号、商务标语等,它们有时与商标同附一物,有必要加以区别。
商品装磺:是为了美化商品,说明商品内容和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图案或文字说明。装磺的特点在于装饰性,随时加以变动和改进,内容一般与商品内容一致。商标一般很少改动,内容绝对不能与商品内容相同。如猪的图案
行业通用的符号:三角图案表明光洁度,但不代表商标。
商号:企业的称谓,不是商标
厂牌:是商业名称,商标是商品的标记,是厂牌的浓缩标记
2、商标的作用:
商标是商品的记号,在商品交易中起到便利购销的作用。商标可以代表消费者心目中的商品质量、是商品交换中商品生产者信誉的一种特定象征。
识别商品的不同生产者或经营者
提供平等的市场竞争机会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3、商标的分类
按照商标的结构分类:文字商标、记号商标、图形商标、组合商标、立体商标
按照商标用途分类:营业商标、商品商标、等级商标、
保证商标、服务商标
按照商标使用者分类:制造商标、销售商标
按照商标管理分类:防御商标、备用商标
4、商标的设计原则
( 1)注册商标应有标记
( 2)商标的设计应符合商标禁用条款
( 3)商标要具有显著特征
( 4)商标应具有审美性
下列七种情况不得使用商标:
A,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和图形
B,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
及其他特点的文字和图形。
C,某些禁忌标记,如国家、组织名称、旗臶、徽章等
D,国际上禁用标记、如某些国际组织的标记。
E,带有民族歧视性的标记
F,欺骗性宣传或标记
G,有害社会道德风尚的标记
5、海关对商标和包装的管理要点
首先、按照归类原则对商品的包装容器或包装材料的有关规定进行归类。
其次对食品、化工及相关工业品、纺织材料及制品等应特别注意其商品归类是否与零售包装或非零售包装有关,以及是否按单件包装内商品体积和容量大小区别归类等。
还要注意某种商品是否属于配套包装的混合商品类。
不应忽视商品包装和商标在海关其他领域中的作用,通过商标和包装物识别商品。
第七章 商品标准化一、商品标准
1、商品标准的概念
( 1)标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标准定义:由有关各方根据科学技术成就与经验,共同合作起草,一致或基本上同意的技术规范和其他公开文件。其目的是在于促进最佳公众利益,并由标准化团体批准。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标准的涵义
A,标准是针对某类事物所作的一种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规定或规范。以文件或非文件形式如实物,其作用内容可以是技术的、
管理的,也可以是工作内容的。
B,重复性是指事物(或概念)的反复性特征,只有他们反复出现和应用时,对该事物(或概念)才有制定标准的必要。
C,标准产生的基础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
一方面标准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科学技术进步创新的结果;
另一方面又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吸收普遍性和规律性经验的结果。
D,标准形成的程序事先经有关各利益方(生产商、经销商、消费者和政府等)共同协商一致,再由公认的标准化机构或团体批准,最后以特定形式(特殊文件格式或特定事物)公开发布。
( 2)商品标准
商品标准是指为保证商品的适用性,对商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包括品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运输和储存等。
作用:是商品生产、质量验收、监督检验、贸易洽谈、储存运输等依据和准则,也是对商品质量争议作出仲裁的依据,对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提高生产、流通和使用的经济效益,维护消费者权益等具有重要作用。
( 3)商品标准的分类
A,文件标准,文字说明标准
是通过特定格式,用文字、表格、图样等表述商品的品种规格、质量要求、检验规则和方法、储运与包装规定等有关技术内容的统一规定。
B,实物标准,标准样品
对难以用文字准确表达的质量要求如:色、香、味、手感等,
由标准化机构或指定部门用实物制成与文件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完全或部分相同的标准样(标样),按一定程序颁布,用以鉴别商品质量和评定商品等级,称为实物标准或标准物质。
2、商品标准的种类和级别
( 1)商品标准的种类
A,标准的分级
国际标准:
区域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专业团体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公司)标准
B,按商品标准的性质分类
技术标准,包括基础、产品、方法、安全、卫生、
环境保护标准
管理标准,包括技术管理、生产管理、经济管理、
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标准
工作标准,包括基础工作、工作质量、工作程序和
工作方法等方面的标准
C,商品标准的实施方式分类
强制性标准:法规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自愿性标准
我国《标准化法》规定:凡涉及保障人体健康、
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及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为强制性标准,其余为推荐性标准,国家采取优惠措施鼓励企业自愿采用推荐性标准。
D,国际贸易涉及的技术标准
1、国际标准
2、区域性标准
3、进口国标准
4、出口国标准
5、买方标准
6、卖方要求
7、买卖双方协商同意的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国际标准,
(1)ISO和 IEC制定的标准,
(2)及经 ISO认可并收集到《国际标准题录索引》中加以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所制定的标准,他们已为大多数国际承认和不同程度地采用。
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可的国际组织有:
国际计量局 -BIPM 国际合成纤维标准化局 -BISF
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 关税合作理事会 -CCC
国际电气设备合格认证委员会 — CE ………
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局 -IWO……,,不下于 32个组织国际标准
ISO 14000 1996 XXX
标准的代号
标准序号
发布年号
标准名称
注意点,国际标准采用标准代号和编号 (标准序
号 — 发布年号 )来表示。 在采纳国际标
准时,必须注明采用版本的发布年号。
区域标准:
是指由世界某一区域标准化组织指定的标准。
如,EN-欧洲标准化委员会( CEN) 制定的欧洲标准
CENELEC-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标准
ASAC-亚洲标准咨询委员会制定
COPANT— 泛美技术标准委员会制定
ARSO-非洲地区标准化组织制定国家标准:
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关批准发布,
ANSI-美国国家标准 BS-英国国家标准
DIN-德国国家标准 NF-法国国家标准
JIS-日本工业标准
中国: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 -GB
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 -GB/T( 编号:顺序号加发布年代
WTO/TBT协定,要求 WTO成员国在制定技术法规和标准时要以国际标准为基础,有国际标准但未采用,要向 WTO作出解释,说明没有采用的原因。
行业标准、专业团体标准:
在没有国家标准的情况下,需要在行业范围内统一制定和实施的标准。
ASTM-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
LR-英国劳式船级社
公司(企业)标准,
企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等的联系二、商品标准化
1、商品标准化的有关概念
( 1)标准化概念:
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
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性质,标准化实质是一种制定、发布、实施和修改标准的活动
过程。 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中心 。
标准化涉及的领域非常宽广,除了生产、流通、消费等
经济活动领域外,还包括科学、技术、管理等社会实践领域。
标准化的目的是通过其活动使其研究对象达到统一,并
最终获得最佳秩序。
商品标准化的概念
商品标准化:
是指在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中推行商品标准的活动。它是商品标准的制定、发布、贯彻实施和修订的整个动态实践的过程。
它包括:
名词术语统一化、
商品质量统一化、
商品零部件通用化、
商品品种规格系列化、
商品检验方法标准化、
商品包装储运养护标准化和规范化等内容。
2、商品标准化的形式
( 1)简化,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商品的类型数目,使之在既定时间内满足一般需要的商品标准化形式。一般在事后进行,是商品类型、品种进行有意识控制的一种有效形式。
( 2)统一化,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式归结为一种或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的商品标准形式。
统一化与简化的区别与联系
统一化着重取得一致性,后者着眼于精炼。
统一化的要点:
A,要运用预测技术和经济效果分析等方法,正确地确定统一的时机。
B,通过调查研究,合理地规定商品的哪些指标该统一或严格统一或灵活或不统一
C,正确地规定指标的水平和灵活度
统一化有两类:绝对的统一和相对的统一
( 3)系列化,是对同一类商品中的一组商品进行标准
化的一种形式。
( 4)通用化,在相互独立的系统中,选择和确定具有
功能互换性或尺寸互换性的子系统功能
单元的标准化形式。
通用化以互换性为前提。
( 5)组合化,按照标准化的原则,设计并制造出一系
列通用性较强的单元,根据需要拼合
成不同用途的商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3、贸易技术壁垒与标准适用范围
( 1)现代国际贸易主要采用的几种类型标准
A,参考进口国标准进行生产 ----日本
有多少市场,就需要多少标准
缺点,规格繁多、不能大批量生产、风险大、利润缩小、区域
优点:扩大销路
B,坚持按本国标准生产 -德国、英、美、法等
优点:合算、有利
缺点:变更设计和增加生产线、试验检验数据与其他标准的等效
性、经济损失
C,按国际标准进行生产 -瑞典、荷兰、丹麦等
国小、技术水平、利益反映、耗费小
政治经济势力
( 2)标准化的作用:
推动作用 — 技术外交
协调作用 ---减少贸易摩擦
保护作用 ---微妙的外贸调节
仲裁作用 ---公平
标准是钉子、刀子、尺子(镜子)
贸易技术壁垒与标准适用范围
( 3)现代国际贸易商品适用的标准
以钢铁、有色金属、原料、机械、电器 5个方面
A,钢铁:
发达国家:主张采用国家标准 -美国
美国石油学会( API) 标准:中 /近东产油国普遍适用
ASTM标准,东南亚国家普遍适用
JIS,中国、独联体一些国家
B,有色金属,DIN 标准:西欧各国采用
C,原料,
对美出口:大部分采用美国标准
美联邦规格与标准( FS),东南亚国家普遍适用
D,机械:
ANSI,ASTM,ASME,API,对美出口使用不多,但东南亚各国普遍使用
BS标准,MALAYSIA,SINGAPORE,AUSTRALIA
DIN,NORTH AMERICA,WEST/NORTH/EAST EUROPE
JIS,ASIAN COUNTRIES
JIS,DIN,ASME,EAST EUROPE
ASME,ANSI,MIDDLE/NEAR EAST COUNTRIES
E,电气
IEC,BRAZIL,AFRICA
CE,ALSO FOR EAST EUOPE
JIS,ASIA,USA
ANSI,MIL,NEMA,ASIA,MIDDLE/SOUTH AMERICA
BS,FORMER COLONIAL COUNTRIES UNDER ENGLAND
MIDDLE/NEAR EAST
EXPORT TO USA,EXCEPT FOR JIS,ALMOST USA STANDARD
( 4) ISO-DE-VCO( 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展委员会)
关于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四个要点
1、选择国际标准,首先应选择对本国技术经济有影响的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对国际标准的各个方面进行调研和审查、判断确定在本国的使用性和可行性
3、大多数基础标准可直接采用
( 1)信息基础、标志、符号和颜色标准
( 2)通用设备互换性标准
( 3)通用基础标准
( 4)基础安全标准
4、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几种类型
( 1)微小技术差异,应尽可能向国际标准靠拢
( 2)有些国际标准提供不同的等级、形式或方法以适应各国的环境条件
( 3)与传统技术、原材料、资源、习惯做法等不一致的国际标准,只能按适
应的条件,认真研究后部分采用。
( 5)选择国际标准时的注意事项:
1、一个标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与其他标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要注意相关事物对标准的影响。
2、国际标准的缺陷,就是对技术进步的反应迟缓。
昨天 ----今天 -----明天
3、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是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前提条件。
( 6)世界一些国家采用国际标准的动态
1、法、德、英等国家把采用国际标准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王牌
2、北欧等国不做任何修改直接采用国际标准
3、美国对采用国际标准由冷淡转为积极
4、日本与美国的态度和做法近似
5、前苏联对采用国际标准积极起来
6、发展中国际对国际标准兴趣越来越高
( 7)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等效程度
1、等效程度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
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等效性:
德国 14%-22%,英国,36%-37%,法国,51%,日本,24%
2、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方法:
( 1)认可法,国家标准机构直接宣布某项国际标准具有国际标准同样
的地位。国家标准直接采用该项国际标准,并发布认可通知。
( 2)封面法,在国际标准上加采用国的国家标准的封面出版,
用国家标准的封面,把国际标准全文附上。
( 3)完全重印法:作为国家标准重新印刷。
( 4)翻译法(重印或不重印原文):文字的有效性、
( 5)重新起草《有或没有技术差异》法:
( 6)包括或引用法,等同采用
不等同采用或有限采用
3、等效程度的划分及其表示方法
( 1)等同( Idt IDT =)-仅有或没有编辑性修改(不改变标准技术内容的修改),技术内容等同,编写方法完全对应
( 2)等效 (Eqv EQV =)-仅有小的技术差异,技术内容等效、编写方法不完全对应
( 3)不等效 (Neq NEQ =)— 有重大技术差异内容、要求、部分内容等同或技术等效,但各自包含对方没有的条款或内容
4、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识别表示方法 — 双编号法国家简称,SLO-IEC4343
国际标准编号,SLO87878-ISO5454 或者 SLO87878
ISO5454
5、在国家标准上标志等效程度的表示方法
SLO-ISO4444木材防腐剂( IDT ISO4444-1997)
SLO6767-ISO IDT ISO4444木材防腐剂 ( IDT ISO4444-1997)
SLO9831木材实验( IDT ISO5555-1995)
SLO888螺母( EQV ISO123-1980) SLO999螺钉( NEQ IS0234-19 79)
6,在国家标准的目录、清单和其他资料上表示等效的方法
SLO-ISO4444,1980 ( IDT IS04444-1978)
SLO6767,1981,ISO4444,1978 SLO6767,1981( =ISO 4444-
1978)
SLO888,1981( EQV ISO123-1980) SLO999:( NEQ 1SO234-1979)
7,德国、日本的做法德国:
国际标准。。。已被德国不加修改地予以采用国际标准。。。已被德国经修改采用国际标准。。。已被德国部分采用日本:本标准是。。。。的翻译标准本标准与。。。。有编辑上的差异,整个标准等同本标准与。。。。在内容上有微小差异,整个标准等效本标准与。。。。在内容上有重大差异,整个标准不等效本标准没有对应的国际标准
4、我国采用国际标准的意义和作用
1、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国际市场
( 1)提高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能力。
( 2)保证进口商品符合国内生产使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否则不允许进口销售,甚至可销毁或实行法律制裁
( 3)保证引进技术设备,符合本国标准体系和计量制度统一的要求,增进对外经济和技术合作
( 4)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做好技术贸易
2、有利于消除贸易的技术壁垒、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
3、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科技和生产力水平
4、有利于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经营管理
5、国际贸易 中商品质量的常用表示方法
1、凭样成交 -实物标准(需要封样并标识作为商品交货的依据)。
2、凭规格、等级或标准成交规格,商品有代表性的品质指标(成分、比重、水份、密 度、含量、纯度等)
等级,品质的差异标准,确定品质的依据,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出口商品标准等,需注意引用标准的版本和年号,注意引用外国标准是使用最新修订本的标准。
3、凭牌号、商标或产地成交,信誉好、品质稳定
4、凭说明书成交我国现行的外贸出口商品标准
商品的品质、规格和技术条件标准
抽样、取样方法标准
测试、检验方法及检验规程标准
包装、储存、运输等方面标准我国推行标准化方面应做的工作
1、加强技术情报工作,要注意收集国外市场的技术条件
2、收集和翻译外国标准
3、标准化主管部门及时向所属企业提供外国标准,并经常公布本国标准
4、加强本国标准化,通过学、科、研、试验、发明创造技术上领先
5、向国际标准靠拢,是今后的出路。
6、加强国外标准化工作研究,长期、不间断
7、引进国际标准必须经过研究消化,正确选择,决不能照搬
8、对未出口产品的标准化也要研究,要有技术储备(调研、准备)
9、出口贸易力求产品多样化,更应做好标准化工作。(基本质量指标、相应的质量标准)
10。及时了解有关产品标准化工作成果。(分市场)
7、商品标准的制定
商品标准制定的好坏,关系到标准贯彻后的技术经济效果。没有高标准的标准,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商品。
( 1)贯彻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 2)充分考虑消费需求和社会需求
( 3)有利于保障安全和人身健康。
( 4)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 5)有利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 6)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充分考虑对外经济技术和贸易的需要。
( 7)协调统一、完整配套、军民通用。
( 8)掌握制定商品标准的时机,并根据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修订。
商品标准的基本内容商品标准概述部分 正文部分 补充部分封面、目录标准名称引言
1、主题内容、适用范围
2、引用标准
3、分类
4、技术要求
5、试验方法
6、检验规则
7、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8、其他附录附加说明第八章 商品质量监督、认证与质量管理
一、商品质量监督
二、商品质量认证
三、商品质量管理一、商品质量监督
1、商品质量监督的概念、原则、任务和意义
( 1)概念:是指根据国家的质量法规和商品质量标准,由国家指定的商品质量监督机构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监督的活动。
内涵,A,商品质量监督是一种质量分析和评价活动;
B,商品质量监督的对象是实体,如产品、商品、
质量保证体系等;
C,商品质量监督的范围包括从生产、流通到运输、储存和销售的整个过程;
D,商品质量监督的依据是国际质量法规和产品技术标准;
E,商品质量监督的主体是用户或第三方。
( 2)商品质量监督的任务和意义
商品质量监督属于技术监督,是国家对产品质量进行宏观管理的手段。
A,任务:
根据国家质量法规和产品技术标准,对产品(商品)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和检验,保证商品满足质量要求,实现对产品
(商品)质量宏观控制,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不受损失。
B,意义
( 1)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 2)有利于贯彻产品技术标准和有关质量法规;
( 3)提高商品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开拓国际
市场;
( 4)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素质和管理
水平;
( 5) WTO的加入给技术监督搭起更大的舞台;
加入 WTO给质量技术监督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1)我国的农业、电信业、金融保险业、汽车制造业、商业和服务性行业面临新的竞争环境和严峻挑战,为质量技术监督注入新的活力,使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我国需要严格按照国际通则和准则的要求,建立和实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标准、计量、质量认证认可制度;
(3)为强化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与我国贸易的紧密联系提供机会。中国的市场与国际市场进一步融合,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将更直接影响我国的外经贸,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如何更好地、
更直接地为外贸企业和国际做贡献?
(4)我国可以直接参与国际准则的制定,也可直接参与对 WTO
成员国在制定新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征求意见的全过程。以建立我国符合国际准则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并予以实施,对我国的标准化建设极其有利。
( 3)商品质量监督的原则
A,科学性和公正性
B,统筹安排、分工协作、组织协调、服务监督
C,监督与帮助、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2、商品质量监督的种类和形式
( 1)商品质量监督的种类
A,国家质量监督
B,社会质量监督:
A,国家质量监督:
是指第三方专门机构以公正的立场对商品质量进行的监督检查。以国家法定,政府行政的形式,对可能危及人体健康、
财产安全的商品,实行定期或经常监督抽查和检验,公开公布商品质量抽查检验结果,并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由国家技术监督部门规划和组织。
B,社会质量监督
(1)社会团体、组织和新闻机构的质量监督:
根据消费者和用户对商品质量的反映,对流通领域的某些商品和市场商品质量进行的监督检查。方法是从市场一次抽样,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和评价,将检验结果公布于众,造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2)社会舆论的监督:
指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用户委员会、消协、中国质量万里行组织委员会等组织代表消费者和用户的利益,对商品质量进行社会监督,受理消费者的投诉、责成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企业给予赔偿、
公布检验结果,通知生产不合格商品的企业改进商品质量。
(3)用户的质量监督:
指内外贸部门和使用单位,为确保所购商品的质量而进行的监督检验。
( 2)商品质量监督的形式
A,抽查型质量监督,国家质量监督机构从市场或生产企业或仓库等地随机抽取的样品按照技术指标进行监督检验,判断其是否合格,从而采取强制措施。责成企业改进产品质量所进行的监督活动。特点,强制性、抽查地点不限、随机抽样、抽查检测数据科学、准确、质量评判公正、质量检验结果公开、抽查不合格单位限期整改
B,评价型质量监督,指国家质量监督机构通过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检验和检查,考核合格,发给产品质量证书、标志等方法确认和证明产品已达到某一质量水平,并向社会提供质量评价信息,实行必要的一种质量监督活动。
C,仲裁型质量监督,是对产品质量有争议时进行仲裁使用的手段,是国家质量监督机构站在第三方立场上,公正地处理质量争议中的问题,从而加强对质量不法行为的监督,促进产品质量提高的一种质量监督活动。
3、我国商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
四种,均属于抽查型质量监督。
A,国家监督检查
B,统检
C,定期监督检查
D,市场商品质量监督抽查
A,国家监督检查:
是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经委决定,实行每季度对产品质量进行一次监督检查的制度。工作程序为:
计划制定 — 方案设计 — 现场抽样 — 样品检验 — 结果反馈 — 数据汇总 — 公布结果 — 督促整改和复查,具有权威性、随机性、公正性、
公平性
B,统检: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省(市)质量监督局或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对全国有关省(市)或有关行业内生产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所有行业,按照统一产品、统一部署、统一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统一判定原则、统一汇总口径等,五统一,
的要求进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统检对象是那些面大、产品质量差、问题比较多的产品及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健康的商品(产品)
C,定期监督检查
主要是指地方(省、县、市)质量监督部门为监督本地区的产品质量的一种有效的质量监督形式。一般是县以上的地方质量监督部门制定《受检产品目录》,对本辖区的重要产品实施经常性、周期性、连续性的监督。具有可比性强、能系统掌握受检产品质量动态,有利于了解产品质量状况和趋势,以加强质量宏观管理。
D,市场商品质量监督抽查
是规范商业企业经营行为、维护规范市场流通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准确掌握一般时期内市场上重要商品的实际质量状况,
为政府实行宏观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商品质量监督形式。
4、我国商品质量监督管理体制模式
我国现行的商品质量监督体系内容:技术监督系统和专业监督系统
体制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
( 1)技术监督系统
( 2)专业监督系统二、商品质量认证
1、商品质量认证
( 1)概念: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其他技术规范的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产品(商品)质量认证是依据产品(商品)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商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
理解定义的 5个基本要素:
A,商品质量认证的对象是商品(产品)或服务;
B,依据是特定的商品标准以及补充的技术要求;
C,商品质量认证机构应是独立的第三方;
D,证明商品质量符合认证标准的标识是认证证书或认
证标志;
E,商品质量认证一般遵循自愿性原则,但关系到人们
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商品(产品)如电工产品则实施
强制性认证和监督管理。
( 2)认证的种类
按认证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合格认证、安全认证以及综合认证三种:
A,合格认证:又称为质量认证,是用合格证书或合格标志证明某一产品(商品)或服务符合其质量标准要求的认证。是自愿性认证。
B,安全认证:以安全标准或商品标准中安全要求为依据,而对商品或只对商品有关安全的项目所尽心的认证。是强制性认证。
获得安全标志的商品,只能证明该商品符合安全标准或标准中的安全指标,而无法说明商品质量的优劣。
C,综合认证:需要同时获得安全认证和合格认证。 如,电工产品我国权威合格认证标志:
方圆标志:中国方圆标志认证委员会( CQR)
合格认证和安全认证标志
长城标志: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 CCEE)
( 安全认证标志)
PRC标志:中国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
( QCCECC),电子元器件专用合格认证标志
( 3)认证方式 (八类 )
A,型式实验:
按照规定的试验方法对产品的样品进行一次性试验,以证明样品是否符合指定的标准和技术要求。
B,型式试验加上市场抽样调查:
是带有认证后监督措施的型式试验。
C,型式试验加上供方抽样检验:
和第二种相似,只是监督方式不同。
( 3)认证方式
D,型式试验加上市场抽样调查和供方抽样检验:
是第二、三种方式的综合。
E,型式试验加上对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估,再加上分别对供方和市场抽样调查:
在批准认证的资格条件中增加了对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检查和评定,在批准认证后的监督措施中也增加了对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复查。
( 3)认证方式
F,只对供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定和认可:
也称为质量保证能力认证,供方按既定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提供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定和认可,而不对最终产品进行认证。
G,批量检验:
根据规定的抽样方案,对一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并据此判断该批商品是否符合标准或技术规范的判断。
H,百分之百检验:
对每一件商品在出厂前要依据检验标准经认可的独
立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认证类型认证对象认证方式特 点认证资格条件 认证后监督型式试验质量体系评定市场抽样工厂抽样质量体系复查
A 产品 + 主要用于证实产品设计符合规范的要求,不证明以后生产的同样产品符合标准。仅颁发合格证书,不适用认证标志,提供的产品信任程度较低
B 产品 + + 证实生产的产品符合标准使用产品认证标志提供的产品信任程度较高
C 产品 + +
D 产品 + + +
E 产品 + + + + + 证实生产的产品设计符合标准,使用产品认证标志,提供的产品信任程度较高
F 质量体系 + +
证实生产厂商具有既定规范要求提供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办法合格证书,质量体系认证标志不能直接用于产品。
G 产品 仅证实特定的某一批产品符合标准,只对被检验的一批产品发给合格证明,不使用产品认证标志。提供的产品信任程度较高
H 产品 + + 证实每一件产品均符合标准,认证费用很高,
提供的产品质量信任程度最高。
八种质量认证方式的对比分析
( 4)认证程序
A,制定认证用的商品标准
B,申请
C,现场检查:现场检查是由认证检查机构或其委托机构派人到
申请企业,根据申请书和认证要求进行现场检查(初始检
查),并抽取样品进行型式实验。具体内容:
( 1)检查和评价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以鉴定是否具有持
续提供符合标准的商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保证能力。
( 2)按照规定标准的全部要求,对样品进行型式试验,确
定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情况,根据试验结果,作出最终评定。
D,颁发证书:经审查和评议,如认为符合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
由认证机构颁发认证证书,允许使用相关认证标志。
E,例行监督:颁发认证证书后,认证机构继续对企业的质量保
证体系进行监督检查。
2、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和实验室认证
( 1)企业质量体系认证
A,概念:是指第三方公证机构依据公开发布的质量体系标准,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评定,评定合格的由第三方机构颁发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并给予注册公布,证明企业在特定的商品(产品)或服务范围内具有必要的质量保证能力的活动。
世界各国大都采用国际通用的 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我国是 GB/T19000系列国家标准,两者完全相同)推行质量体系认证制度。
1994年版 ISO9000系列有 27项标准,2000年版 ISO9000系列只有 5项标准。
2000版 ISO9000系列的 5项标准( P175-7)
ISO 9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本原理和术语
合并老版 ISO8402和 ISO9000-1的第 4章和第 5章基础上重新起草的,2000年
ISO 9001 质量管理要求 ---要求
合并 ISO9001,ISO9002,ISO9003基础上重新起草,2000年
ISO 9004 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
是在合并 ISO9004-1,ISO9004-2,ISO9004-3,ISO9004-4基础上重新起草,
2000年底颁布
ISO 19011 质量与环境审核指南
是在合并 ISO10011,ISO14010,ISO14011,ISO14012基础上重新起草的,
由 TC176/SC 2和 TC 207/SC 2共同联合起草,于 2001年地颁布标准
ISO 10012 测量控制系统
是在合并 ISO10012-1,ISO10012-2的基础上重新起草的,于 2001年底颁布质量体系认证和产品质量认证的异同
联系:
都有具体的认证对象都以特定标准为认证的基础都是第三方所从事的活动
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已成为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区别:
认证对象不同,批量生产的定型产品,
企业的质量体系证明方式不同:产品认证证书 /标志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标志证明的使用不同:
产品质量认证证书不能用于产品,
标志可用在获准认证的产品上;
质量体系认证的证书及标志都不能在产品上使用。
实施质量体系审核的依据不同:
依据 ISO9001标准中的不同指标。
申请企业类型不同:
申请产品质量认证的企业是生产特定产品的产品型企业,
申请体系认证的可以是生产、安装型企业,也可以是设计、开发、安装、服务型企业,
也可以是出厂检查和检验型企业。
( 2)实验室认证
A,概念:
是指依据认可准则和一定的技术标准,由专家组对实验室的组织管理和技术能力进行审查评定,包括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实验室设备条件、管理水平、检验工作质量等,评定合格的由认证机构颁发认证证书,给予注册公布,证明该实验室为认证机构认可的检测实验室。实验室认证也称为实验室认可,
主要包括检测实验室认可、检验人员(检查或审核人员)及评审人员认可。
3、商品质量认证的发展
卖方的合格声明 ---第三方证实
1903年英国风筝标志( BS标志) --质量标志
20世纪 70年代:质量体系认证
区域认证制和国际认证制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合格评定委员会 -CASCO
ISO/IEC 21个国际指南
4、商品质量认证的作用
( 1)提高供方的质量信誉以及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 2)促进企业完善质量体系,努力提高商品质量;
( 3)减少社会重复检验和评定费用;
( 4)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和用户利益,指导消费者选购自己满意的商品。
( 5)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推动经济的发展。
5、我国的商品质量认证
1978年引进
1981年,中国电子元器件认证委员会 QCCECC成立
1988年 12月公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
〈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产品质量认证委员会管理办法〉
〈产品质量认证质量体系检查员和检验机构评审员管理办法〉
〈产品质量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
〈进出口商品认证管理办法〉
(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商品质量认证
CQM 中国方圆标志认证委员会
QCCECC 中国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
CCEE 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
CCLP 中国乳胶制品质量认证委员会
CQCF 中国纤维产品认证委员会
CCTP 中国玩具产品质量认证委员会
CCCD 中国卫星地球站设备质量认证委员会
CCEL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
CPQCC 中国包装产品质量认证中心
O-CC 中国东方计算机网络认证中心
CNACR 国家认可委员会 1994年成立获得认证商品的条件:
一、商品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
二、商品质量稳定,能正常批量生产
三、生产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
GB/T19000-ISO9000的要求
我国 1984年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先后发布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凡国际实施生产许可证的产品,
企业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才允许生产;没有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准生产实施生产许可证的产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该产品。
( 2)国家商检部门的商品质量认证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1988年颁布〈进出口商品认证管理办法〉,由他们负责统一管理进出口商品认证工作。
进出口商品质量认证包括:安全认证、质量认证以及出口商品申请国外认证和国际认证,并推行商检标志制度。
商检标志分为:卫生标志、安全标志、质量标志取得国际认证的途径:
电子产品可通过 QCCECC电子元器件质量体系( IECQ) 认证委员会 CMC申请,通过中国商检质量认证中心和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向国外有关机构提出申请
技术引进产品,可通过提供技术的国家或公司办理第三方认证,如果有返销的商品,可通过购买产品的国家办理第三方认证
合作生产时,可通过合作国的认证机构办理第三方认证
合资经营企业,可由外方申请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认证
在对外贸易洽谈中,可通过外商或认证机构本身联系认证事宜
通过我国各部门、行业和地方建立的认证机构向国外提出申请,开展取得国外认证的工作。
三、商品质量管理
1、基本概念
( 1)商品质量管理: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 2)质量方针:是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反映组织在质量方面的追求和对顾客的承诺,而不是具体的质量目标。
( 3)质量体系: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机构、程序、
过程和资源。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运营要以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为依据。
( 4)质量策划:是指确定质量以及采用质量体系要素的目标和要求的活动。
( 5)质量控制: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 6)质量保证:指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
( 7)质量改进:是指为向本组织及顾客提供更多的利益,在整个组织内部所采取的旨在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效益和效率的各种措施。
( 8)质量保证模式:是指为了满足给定情况下质量保证的需要,
标准化的或经选择的一组质量体系的综合要求。
( 9)质量环:质量螺旋。是指从识别需要到评定这些需要是否得到满意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
营销和市场调研 产品设计和开发使用寿命结束时的 过程策划和开发
处臵和再生利用技术支持和采购
服务安装和投入运营验证
销售和分发包装和储存
质量环产品一般的寿命周期阶段
2、商品质量管理发展阶段
检验质量管理阶段
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A|,把满足消费者或用户放在第一位
B,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为主的现代化综合管理手段和方法,对商品开发、设计、
生产、流通、使用、售后服务及用后处理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管理。
C,防检结合,以防为主,重在分析各种因素对商品质量的影响。
D,不仅要保证产品质量,还要成本低廉、供货及时、服务周到
E,依靠与商品使用价值形成和实现有关部门和人员来参与质量管理。
F,实行严格标准化,不仅贯彻成套技术标准,而且要求管理业务、管理技术、
管理方法的标准化。
3、商品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 1) PDCA工作循环的运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 PLAN,DO,CHECK,ACTION)
包括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A,计划阶段
B,执行阶段
C,检查阶段
D,处理阶段
( 2) PDCA的特点
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
爬楼梯
关键在处理阶段
P152
( 3)商品全面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技术
分类法:分层法
排列图法:
因果分析图法:
直方图法:
控制图法:
散布图法:
统计调查分析表法:
( 4)商品质量的微观管理
商品生产质量管理
市场调研质量管理
设计质量管理
采购质量管理
工艺(过程)质量管理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商品流通质量管理:
市场调研质量管理采购质量管理运输质量管理储存质量管理销售质量管理售后服务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