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广东 嘉应学院 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组负责人:张亮 院长 教授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上 )
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重要的,以真理为友
——哈佛大学校训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
四个同样重要
江泽民说,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 同样重要,
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 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同样重要 。 ——,人民日报,
2002年 4月 29日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
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我们“一定要 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 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 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6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马克思主义理论 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由马克思和在恩格斯 19世纪 40年代创立。是人类历史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7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不仅要科学地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现实地改变世界。
其 理论特征是革命性、批判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一个半世纪以来,它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列宁、毛泽东和其他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它必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创新。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8
第一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教学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哲学的共性。本章讲授哲学一般。要求学生概括了解什么是哲学、哲学的特点及其功能。由哲学的工具价值与内在价值出发,思考哲学对于时代、对于大学生的意义。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及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论述,进一步明确基本哲学派别的历史内涵。
同时了解哲学发展与文明创造和演化关系问题,进而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审视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9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什么是 哲学
在中学,同学们曾经学过哲学。
问题:
大家能否简单谈谈对于中学阶段所学哲学,
现在有些什么样的印象?
谈一下学习哲学的切身感受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0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什么是 哲学
―哲学” ( philosophy)这个词是个西方术语 。
,朗文英汉双解词典,( Longman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
1,the study of the nature and meaning of
existence,reality,knowledge,goodness,etc,( 哲学是对于存在、真实、知识、善等的本质和意义的研究。 )
2,any of various systems of thought having this
as its base.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1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什么是 哲学
日本近代学者 西周 首先将,philosophy”译成汉语“哲学”,其含义为“爱智慧”或“启发智慧”
等。
后来,黄遵宪 (1845-1905,广东嘉应州人。光绪举人,历任驻日、英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 )将“哲学”一词介绍到中国。
在中国的古典文献中,有“哲”字也有“学”字,
但没有连结在一起的“哲学”一词。
中国虽无“哲学”一词,但很早就有,知人则哲,(,尚书正义 ·皋陶谟,)和,哲人,的表述,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2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什么是 哲学
中国的,哲”字即是“智”或“大智” 之义
(,尚书正义 ·皋陶谟,),
而,哲人”乃指“贤智”之人,尚书正义 ·伊训,)。
,尚书正义 ·皋陶谟,记述帝舜与皋陶、大禹讨论 政务,皋陶 (中国上古人名,相传是舜臣。 )
说:“在知人,在安民。”大禹说:,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 。”
,知人”即一般所谓“知人善任”意。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3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什么是 哲学
孔子病,子貢請見。孔子方負杖逍遙於門,曰:
「賜,汝來何其晚也?」
孔子因嘆,歌曰:「 太山壞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因以涕下。謂子貢曰:「天下無道久矣,莫能宗予。夏人殯於東階,周人於西階,殷人兩柱閒。
昨暮予夢坐奠兩柱之閒,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
(,史記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哲人其萎乎?――,礼记 ·檀弓上,。注,“萎,病也。,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4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什么是 哲学
什么是哲学或哲学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思考、认识。
1,哲学起于疑讶。
柏拉图 曾在,泰阿泰德篇,中如是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
哲学没有别的开端,,“这地地道道是哲学家的情绪,即惊讶,因为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决定性的起点”。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5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什么是 哲学
亚里士多德 这样说道:“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 辰 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做出说明。 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蠢无知(因此神话所编录的全是怪异,
凡 爱好神话的人也是爱好智慧的人 );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是为了想脱出愚蠢。”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6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什么是 哲学
,列子 ·天瑞,中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意思是说,杞国有一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将无处安身,
因而整天郁郁闷闷,茶饭不进,睡眠不安。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试想,如果对周 围 的一切,熟视无睹,麻木不仁、
毫无兴趣,人们还会有什么深刻的哲学思考?!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7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什么是 哲学
疑讶 并不等于哲学,疑讶 只不过是哲学活动的引线或动因 。我们之所以对某物感到惊异,是我们不理解此物的性质及其价值,感觉莫名奇妙。 正是这种 疑讶推动我们去探讨、研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万事万物,使我们从无知过渡到有知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8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什么是 哲学
2、哲学成长于、成熟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之中。
哲学的智慧并不是从哲学家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
人的智慧成长于处理人与现实世界的矛盾关系
(包括紧张、冲突关系)过程之中。
马克思: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恩格斯:,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卷
P551)
当然,处理人与现实世界的矛盾关系的知识、能力和思想,还并不直接就是哲学。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9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什么是 哲学
3,哲学与现实关系密切,却又与现实保持着一定距离。
哲学之思是超越于传统、经验、常识的思考,
是对于思想本身的思考。
马克思:“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0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什么是 哲学
哲学试图在平常的物事中,寻求一些不平常的甚或反常识的东西,
如古希腊的,飞矢不动,论、中国古代的,白马非马,论等,并且常常渴求,于无疑处见有疑,,
,于无声处听惊雷,,
所以,日常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
在普通人点头的时候,哲学家却可能摇头;
在一般人狂欢的时候,哲学家却敲起了警钟;
在普通人陶醉于对大自然的胜利的时候,哲学家们往往能够有某种不祥的预感。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1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什么是 哲学
4、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普遍本质、一般规律进行探讨的学问。
哲学研究整个世界,是对于,天道与人道,
的体悟。但是,一般而言,哲学不具体研究世界的细节。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 。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 。
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老子 ·七十七章,)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2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什么是 哲学
,天之道,利而不害 。,(,老子,第
81章 )
天道自然无为,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和基础 。
(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两极分化,,
,贫富差距,,,弱势群体,等问题 。
什么是,弱势群体,?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3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什么是 哲学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普天之下还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的吗?可它却,大可无极,深不可测;修极于无穷,远沦于天涯,(,淮南子 ·原道训,),能够,出于无有,入于无间,,锐不可当、无坚不摧!
君不见,,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則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第 76章)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4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什么是 哲学
哲学以世界的普遍本质、世界的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 1)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要碰到主观和客观、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从而产生对世界普遍本质的不同理解,形成了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这就是世界观。
所谓世界观(亦称宇宙论),就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般看法或总的观点。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5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什么是 哲学
世界观就是 如何“观世界” 。由此产生“如何看待人的生死问题、人活着的意义、人活在什么空间和时间、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这个世界有开端与结束吗”等人生观、价值观、宇宙观、时空观问题。
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最初,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与哲学融合。
以后,也只是渐渐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有了分工。
实际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 研究对象的分化,分工还在继续。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6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什么是 哲学
( 2)世界观是通过人们观察和处理各种具体事物时采取的态度和 方法 表现出来的。
一般地说,人们对某种事物持何种看法,就具有何种观点;而把这种观点运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就是 方法 。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方法论: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普遍的、根本的方法的理论。 **具体科学的方法与哲学的方法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7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什么是 哲学
哲学方法的本质:怀疑和批判。这或许是哲学精神之所在 。
,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
批判是对于传统、习见、经验的辩证否定。
对一切都深信不疑的人,很难说是智人。
辩证法、辩证思维方法,等等,都是关于方法问题的深化。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8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什么是 哲学
( 3) *哲学作为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是经过了理论的加工和概括的。
日常的观点和方法具有自发性质、缺乏理论论证和严密的逻辑。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它是通过对人们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所形成的各种具体观点和具体方法的总结、概括( 反思、
后思、深思、沉思、省思、忧思、遐思 ),运用一般性的概念、范畴,按照一定的原则逻辑地建构起来的理论体系。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9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什么是 哲学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辩证关系。(学生答)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这是 就 归根结底 的意义上而言 的。
这样就容易解释这样的现象:
某些唯心主义者,在科学研究的某些领域也可能很有成就、甚至有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0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观点参考 ]
亚里士多德认为,思辩哲学是一种,研究存在之为存在 (Being as Being)以及存在之为自在自为的性质的科学,。在亚氏看来,哲学是研究世界本质的学问,这无疑继承了米利都学派和爱利亚派等的哲学传统。
黑格尔:,概括讲来,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
(对象 )的思维着的考察。,在他看来,哲学是用概念去把握对象的特殊的思维方式。显然,黑格尔的哲学观从属于西方知识论哲学传统。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1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德国哲学家、新康德主义弗莱堡学派的创始人文德尔班把世界区分为,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知识也相应地被区分为事实知识和价值知识。前者只涉及事物的表象之间的关系,涉及的是经验事实。而后者关注的是人类的实践领域,
涉及的是主体对事物的评价。在文氏看来,事实命题从属于价值命题,受价值影响,以价值为标准,价值问题是哲学的核心。据于这样的基本认识,在文德尔班的眼里,,彻底审查存在于我们手头和周围的事情恰好就是哲学的本质。,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2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维持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说,,全部哲学就是 ‘ 语言批判 ’ 。 (Sprachkritck)” 这是从逻辑语言分析的角度出发得出的观点,是对于传统哲学蕴含着的某些形而上学独断论的反叛和现代超越。
,存在,,是海德格尔毕生思考的唯一主题。他说,,哲学是通向诸在者的道路,。不过,海德格尔所思考的,存在,,并不是传统西方哲学所讲的宇宙万物的本原或本体,而只是使人作为
,人,而存在的本体。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3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哲学以达到人类各种价值的总协调为己任,也就是达到一种不仅考虑到已获得的认识和对这些认识的批评,而且还考虑到人类在其一切活动中的各种信念与价值的世界观 。”(让 ·皮亚杰:,人文科学认识论,,郑文彬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9年版 P8)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4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胡适认为,“凡研究人生切要问题,从根本上着想,
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
胡适先生所认为的哲学要解决的六个,人生切要问题,,(1)天地万物怎样来的 ;(2)知识、思想的范围、作用及方法 ;(3)人生在世应如何行为 ;(4)
怎样才能使人有知识,能思想,行善去恶 ;(5)社会国家应该如何组织,如何管理 ;(6)人生究竟有何归宿。
哲学家冯友兰也说,,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5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有人因为每一代哲学家都提出什么是哲学的问题而对哲学采取蔑视的态度:连自己学科的性质都搞不清楚,何言真理之追求;
对此,著名学者俞吾金写道,,其实,这种蔑视的态度正是缺乏哲学修养的、坚执于 知性思维 的态度。殊不知,哲学的活力和魅力正是体现在不断地思索哲学的元问题的过程中。,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6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独树一帜,在总结前贤的认识和对时代科学发展的考察基础上,认为,哲学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撇开了具体形态,特殊类型哲学的个性特点,最一般,最本质地回答了,什么是哲学,的问题,应该说对于我们深入思考哲学的本质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7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文德尔班说,,不存在为人普遍接受的哲学定义,而在此再去重复无数已经做出过的试图提供一个定义的做法,将会是无用的。,
哲学家陈修斋先生:,哲学无定论,。陈先生的弟子、著名学者邓晓芒评论说,纵观陈先生的全部学术生涯,可以说他的一切研究都是对他自己抱定的一个观点的反复摔打,这个观点从先生 50年代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不等于正确和错误的对立的看法中已经蕴含着了,到晚年才明确提出并进行了严密的论证,
这就是:,哲学无定论,。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8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德国物理学家、逻辑实证主义者莫里兹 ·石里克
( Moritz Schlick)认为,,哲学不是一个命题体系,
它不是一门科学。,,那么哲学是什么呢?它虽然不是一门科学,却仍然是很有意义的、非常重要的东西,所以,今后可象从前一样,被尊为科学的女王;因为确实没有这样一条规定:科学的女王本身也必须是一门科学。我们现在认识到 哲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活动。 哲学使命题得到澄清,
科学使命题得到证实。 科学研究的是命题的真理性,
哲学研究的是命题的真正意义 。科学的内容、灵魂和精神当然离不开它的命题的真正意义。因此哲学的授义活动是一切科学知识的开端和归宿。,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9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又说,,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实践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哲学应该成为争取人的解放、
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武器。
莫里兹 ·石里克说,,伟大的科学家也是哲学家。,爱因斯坦、康德,等等,就是这样的人。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0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按照陈修斋先生的解释,哲学的,无定论,是因为他所面对的宇宙的,无限性,;并且陈先生把无定论看作哲学的本性,认为,只有无定论的问题才是真正的哲学问题,而真正的哲学问题总是无定论的,; 哲学 正因其无定论而有价值、有意义,其 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有助于使人摆脱心灵的桎梏,
解放思想,开拓心胸,提高精神境界 ······从而获得精神的自由,,,认为哲学有定论,正是那种教条主义、僵化思想的根源,它和生动活泼、充满生命力、并且不断向前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背道而驰。 ···哲学要改革,就必须从认识和肯定哲学无定论开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1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张世英先生写道,,我同意那种以 形而上学的抽象的普遍性、统一性、终极性为最高原则的哲学确乎应当终结。 普遍规律可以交给科学去探讨,那是个知识问题,而超越自我,提高境界,则是任何科学知识所不能代替的,这里需要的是陶冶和修养,需要的是超越知识,老子所谓 ‘ 学不学 ’,‘ 欲不欲 ’,其庶几乎!,。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2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文德尔班提出,,那些要求甚至期望哲学会告诉他一些他已经确信不移的东西的人,最好不要在哲学上浪费时间 。,
罗素也指出,,任何一门科学,只要关于它的知识一旦可能确定,这门科学便不再成为哲学,
而变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了 。,又说,,哲学的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不但是真实的,而且是明显的:有了确定答案的问题,都已放到各种科学里面去了;而现在还提不出确定答案的问题,便仍构成为叫做哲学的这门学问的残存部分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3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罗素说,,哲学虽然对于所提出的疑问,不能肯定告诉我们哪个答案对,但却能扩展我们的思想境界,使我们摆脱习俗的控制。因此,哲学虽然对于例如事物是什么这个问题减轻了我们可以肯定的感觉,但却大大增长了我们对于事物可能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知识。它把从未进入过自由怀疑的境地的人们的狂妄独断的说法排除掉了,并且指出所熟悉的事物中那不熟悉的一面,使我们的好奇感永远保持着敏锐状态。,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4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小结: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括。
哲学:离开自己的创新。
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5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二,哲学的特点
哲学是智慧之学 ——毋宁称其为追求智慧的学问,它所思考的视域无与伦比的广阔、辽远 。按照古希腊哲学家的说法,
哲学起于疑讶;从本质上讲,它探索的是,不知之知,,
,不学之学,。
哲学的特点 即它与具体学科的不同,1、研究对象的区别,哲学始终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 2、上述区别,与哲学掌握对象所特有的方式密切相关。哲学是从整体上和运动中来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整体结构、普遍形式和一般内容,既立足于各门具体科学,又保持着对各门具体科学的超越性。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6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3、哲学的特点表现在它的思维方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由此也显示出哲学的深刻性、深奥性、有时甚至是晦涩性。具体科学的概念与范畴:实指性、实证性突出。
( 4、哲学亦可转化为一种精神生活。这样,
我们就不难理解,历史上许多哲学家沈迷与哲学的思考与探索,而全然不顾周边的琐碎事情。
,哲学是概念的诗,。 )
哲学与现实关系密切,却又与现实保持着距离。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7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哲学试图寻求一些不平常的甚或反常识的东西,如古希腊的,飞矢不动,论,中国古代的,白马非马,
论等,并且常常渴求,于无疑处见有疑,,,于无声处听惊雷,,所以,日常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在普通人点头的时候,哲学家却摇头,在一般人狂欢的时候,哲学家却敲起了警钟 ; 其研究对象也很很特别:具体科学不研究或不愿或无力研究的领域 ——如此看来,哲学简直象是一位,不管部部长,了;而所谓,不管部部长,却具有统揽全局的功能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8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观点参考 ]
哲学是介于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学问 。宗教试图用非现实的手段解决现实问题(李申语),其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信仰,有时甚至是无条件的信仰;科学崇尚理性,讲究实验,运用定性定量的分析追索结论的精确性、原理或定律的明白无误和功利实用性。
而哲学则是一种反思,立足现实、心怀玄远的不可言说的,道,,并且哲学家们对于世界或人生的本质、意义、价值等问题总抱持一种神圣的信念或理想,对无限真理、意义世界或无法解决的问题及其实质的恒久的疑讶或执著的追逐。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9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譬如,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终极意义或终极关怀的注定不会获得,十分肯定,的结果的追索 ——哲学或直接或间接地在场:苏格拉底的,自知无知,之知,
老子的,非常道之道,。
如关于生死问题,宗教关注,来世,,科学关心用技术的方法强健体魄、延年益寿;哲学,按照古希腊哲学先驱的说法,是练习死亡:从生看死,从死看生,从理性中把握生命的永恒,在沉思中体味人生的悲怆与壮美 ——此种境界提升到冯友兰所讲的
,天地境界,,乃是一种生存的超越、精神的超越、
自我的超越,用庄子的话说就是,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 ·齐物论,)、用王国维的话讲就是,无我之境,。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0
文献参阅
1,哲学:,天道与人道,的体悟。
2,胡军,哲学源于惊讶,,中华读书报,2002年 9月 19日。
3,,列子 ·天瑞,中记载,“杞国有人,
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室者。
,意思是说,杞国有一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将无处安身,因而整天郁郁闷闷,茶饭不进,睡眠不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1
哲学:,天道与人道,的体悟
77.天之道其猶張弓與 。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 。 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
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 。 其不欲見賢邪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2
哲学源于惊讶 胡军( 1)
惊讶、诧异对于哲学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柏拉图曾在,泰阿泰德篇,中如是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这地地道道是哲学家的情绪,即惊讶,因为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决定性的起点”。可见,
哲学起源于惊异这样的一种情绪。如果你对周遭的一切,熟视无睹,毫无兴趣。不但你本人不会对事物抱有什么惊异的情绪,就连对于其他人的惊异也会投以莫名惊诧的眼光:为什么这个人竟然对于这样毫无趣味的东西发生如此之大的兴趣,莫非他有什么病不成?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3
哲学源于惊讶 胡军( 2)
这样的反应还是无可深责的,因为他自己虽然没有惊异,但对于他人的惊异毕竟还表现出了自己的惊异。他的过错只是惊异的对象的转移,把对象搞错了。 更有甚者,有的人对于他人的惊诧也不屑一顾。
他们对于一切都是麻木不仁,不知痛痒。 可以说,
这样的人根本就没有哲学的根器。他也就与哲学无缘。如果你对哲学感到兴趣,那么你就必须对一切重大的事情保有惊讶好奇的状态。这样的状态或情绪会将你引进哲学的神圣殿堂。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4
哲学源于惊讶 胡军( 3)
当然,哲学家也不就是整天除处在惊异状态中出神之外无所事事的人。 惊异并不等于哲学,惊异只不过是哲学活动的引线或动因 。我们之所以对某物感到惊异,是我们不理解此物的性质及其价值,感觉莫名奇妙。 正是这种惊异推动我们去探讨、研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万事万物,使我们从无知过渡到有知 。于是,亚里士多德这样说道:“古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做出说明。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5
哲学源于惊讶 胡军( 4)
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蠢无知(因此神话所编录的全是怪异,凡爱好神话的人也是爱好智慧的人);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是为了想脱出愚蠢。 显然他们为求知而从事学术,
并无任何实用的目的。这个可由事实为之证明:
这类学术研究的开始,都在人生的必需品以及使人快乐安适的种种事物几乎全都获得了以后。这样,显然,我们不为任何其它利益而寻找智慧;
只因人本自由,为自己的生存而生存,不为别人的生存而生存,所以我们认取哲学为唯一的自由学术而深加探索,这正是为学术自身而成立的唯一学术。”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6
哲学源于惊讶 胡军( 5)
哲学的起源不是为了某种实用的目的,而只是起源于人对种种事物的迷惑和惊异 。有迷惑和惊异,表明我们对于事物并不理解,于是我们就应该去探索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奥秘。可见,亚里士多德也如其师柏拉图,认为古往今来的人们都是通过惊讶而开始其哲学活动的,所以惊讶是哲学活动决定性的开端。由于受到惊讶的驱动,人们开始思考,开始了哲学的活动。
是的,只要你能够保有一颗鲜活敏感心灵,那么这个世界就到处充满着使你感到惊讶莫名的东西。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7
哲学源于惊讶 胡军( 6)
人们都愿意趁良辰佳日外出郊游,同时如果你又有一副好的心情,你会感觉到这个世界是无限美妙的。
宇宙间,花开花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充满奥秘。不信?那么请你先看看紫罗兰吧!紫罗兰种子的荚有着十分精微的构造,当她干燥到一定的时候,
种子荚突然裂开,成熟的种子便会向四处散开,随风飘向远处。而且紫罗兰永远不在灿烂的阳光下打开她的花瓣。你对此感到奇妙吗?如果感觉惊讶的话,你就自然而然地会追问下去,为什么呢?因为为了防止昆虫从其它花朵的花蕊中带来花粉造成异花受胎。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8
哲学源于惊讶 胡军( 7)
于是,紫罗兰始终保持关闭自行受胎,在地里产生种子。我们都知道紫罗兰这一类的植物是没有意识的,但为什么在它们的成长过程中却充满着某种合目的性或十分巧妙的设计?是自然的规律使它们如此?抑或是造物的精心安排?如果是自然规律,那么自然规律本身又是怎么形成的?如果是造物主,
那么问题就更为复杂。什么是造物主?如果把造物主理解为是有人格的神,有神论者认为有造物主,
而无神论者则指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神。如此等等,以至无穷。可见,只要你不断地追问下去,
问题就会层出不穷,永无终止。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9
哲学源于惊讶 胡军( 8)
有人喜欢热闹,有人偏喜欢闲静。有人喜欢群处,
而有人却向往独居。如果你独居室内一隅览书品茗,
或者徘徊思索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那么问题似乎更复杂、更有挑战性。人生意义的载体当然是人了。
似乎“我是人”,是一个不用思索用不着讨论的事实。这样的想法就是习焉不察、熟视无睹的自然结果。因为这一命题远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我是什么?“我是什么?”中的“我”又是什么?是精神的、思维的或思想的我,抑或仅仅是生理学意义上有着一副皮囊的我? 我是人,那么我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我是人,那么人又是什么?我们经常觉得人了不起。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60
哲学源于惊讶 胡军( 9)
但“我”仅仅是广阔无垠的银河中一颗微不足道的星体上的一点微尘。银河中有无数的星系,
从一个星系到另一个星系,如果以光的速度行走的话,那么需要 20万年。我们要知道光速是每秒 30万公里。人的奔跑速度的极限是每秒 10
米。地球的存在已有几百万年的历史,至于宇宙存在的时间则是无限的。而个人生存的可能的极限只不过是一百年。可见,人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由此可以想见,在浩瀚无垠的银河中,无论在空间和时间方面,“我”是多么的渺小,微不足道。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61
哲学源于惊讶 胡军( 10)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人生的意义又何在呢?
如果“我”仅仅是指有着六尺皮囊的躯体,那么人生确实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好在“我”或人不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也是思想、精神维度上的存在。
如果从这一维度着眼,“我”或人生又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法国科学家和思想家帕斯卡说得好,是思想,而并不是肉体形成人的伟大,“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
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与无限的宇宙相比,
人的躯体微不足道、异常的渺小。 (摘自,哲学是什么,,胡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出版)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62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三,哲学的功能
哲学对于人的功能,
1、哲学的工具价值、精神武器
2、哲学的内在价值
精神境界说(冯友兰)
李叔同(弘一法师)之人生,三层楼,
说: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63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哲学的社会功能,
1、哲学作为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性的理论反映,提供了一个哲学意义上的包括人在内的世界图景,即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哲学作为最高层次的方法论,是人们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关系的基本规范和准则。。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64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3、哲学具有独特的批判功能。
哲学的精神是什么?
批判性使其批判的锋芒不仅指向外在的对象,而且指向自身,使其能够超越自身的局限,,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65
文献参阅
1、王中江:论日常语言中的“用” ——并论哲学的“用” ·,,哲学门,(北京大学哲学系 )第四期。
2,李叔同,三层楼说,。
3,王国维:人生三境界说(,人间词话,)。
4,叶秀山:我想找到,我自己,,,光明日报,2001-09-20。
5,梁枢,哲学 家:一幅独行者的肖像,,光明日报,2001-04-19。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66
论日常语言中的
“用” ——并论哲学的“用” ·王中江? 哲学一直在问思“善”和“价值”,如果把
“善”和“价值”看成是与“真”和“美”相对的一类事物的总称,那么“用”的问题,可以归属到“善”和“价值”的范围之内;如果把“善”和“价值”分别作为具体的概念来处理,那么“用”则可以说是与它们并列的同一类中相近而又不同的概念。不管如何,在哲学中,“用”还没有被慎重其事地追问过。这难道是哲学的疏忽大意吗?也许有人认为,哲学不值得去过问太日常的东西,以免失去高雅和华贵的尊荣。 ······——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门,第四期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67
李叔同,三层楼说,
最早把,李叔同现象,(主要指由儒入释)提高到哲学层面来思考的人,是他的弟子大画家丰子恺先生。丰先生 1948年 11月 28日在厦门佛学会作,我与弘一法师,的讲演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层楼说,。
他说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在简述了第一二种生活之后强调说:,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知识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 …… 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探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68
李叔同,三层楼说,
李叔同在智力发展上属于,早慧,型。据史料记载,他 7岁(实为 6岁)攻读,文选,,即能
,琅琅成诵,,8岁从其乳母背诵,名贤集,
格言:,高头白马万两金,不是亲来强求亲,
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不但背诵如流,而且能通晓其义。足见其幼年时期便有超常的智慧。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
,天才的本质在于智慧的异常剩余,,,他们能看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一面,这是因为天才的头脑比常人客观、纯粹和名皙的缘故。所以天才不但能洞察眼前的世界,进而能发现另一面世界,(,叔本华论文集,115——116页)。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69
李叔同,三层楼说,
李叔同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歌词通篇用白描手法,而且第一段全部用来写景;
第二段时空交错,以现在时,今宵别梦寒,总括全篇。它的高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语),
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 …… 都是离人眼中所见,景物依旧,人在别时,听起来就倍感凄凉。
全歌紧扣主题,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它的审美效应,就在,酒尽梦寒,的无言中回荡不已。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70
人间词话 王国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 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 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71
人间词话 王国维
晏殊 【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 阔知何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72
人间词话 王国维
柳永 【 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 人憔悴。,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73
人间词话 王国维
辛弃疾 【 青玉案 】 (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 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它千 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74
我想找到,我自己,叶秀山
,光明日报,2001-09-20
哲学是基础性的学问,学问基础不好,光靠脑子灵活是靠不住的,何况,我的脑子本不很灵活。
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我觉得我得利于 18,19世纪德国哲学的地方甚多,尤其是康德、黑格尔的书,我是经常要复习的。哲学里所谓,复习,,
和孔夫子说的,学而时习之,的,习,不完全一样。夫子所道,乃是强调巩固所学,使之熟练的意思; 我这里所谓,复习,是重新思考的意思,
这就是说,古典哲学的书,每读一遍都应该是新鲜的,都会有新的体会,读书是帮助思考。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75
我想找到,我自己,叶秀山
,光明日报,2001-09-20
那么原本思想能力很强的人是不是可以放松读书呢?有人会说,书是人写出来的,当世界上还没有书的时候,人们又怎么读书呢?我说,
即使世上没有书,人仍然要,读,,仍然要
,学,。 世上没有人写出来的书,还有,天地,,写,出来的,书,,还有,我,与,他
(人),的对话、交流 。最普遍的是我们都是先和父母交流的。亚当要有上帝来,创造,他。
在这个意义上,人的确是先,听,了,他人,
的话,才有自己的话要说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76
哲学 家:一幅独行者的肖像梁枢 2001-04-19
从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起,哲学 家就让人瞧着不顺眼。 泰勒斯 观察星象时,
因为脸朝上而掉进了井里。一位姑娘嘲笑他说,你想知道天上有什么,却没搞清楚自己前方和脚下有什么。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77
哲学 家:一幅独行者的肖像梁枢 2001-04-19
这般聪明而务实的女子会看上、甚至嫁给好高骛远的 哲学 家吗?柏拉图向上帝询问。那时的上帝年青幼稚却也不失幽默,他真就安排了这样一场婚姻:
让比那位姑娘还要务实的 克珊西普 嫁给了苏格拉底,
这位先生比泰勒斯更加喜欢玄思。克珊西普希望丈夫好好操持自己从父亲那儿继承下来的石匠手艺,
像个普通人一样踏踏实实过日子。为此,她想尽一切办法阻止苏格拉底搞他的 哲学 。结果事与愿违,
用尼采的话说,,当克珊西普把家弄得不像家的时候,她在事实上把苏格拉底更深地推到他特有的职业中。,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78
哲学 家:一幅独行者的肖像梁枢 2001-04-19
这场婚姻成为一面不落尘埃的镜子,反映出所有 哲学家与其所相处的世界的关系:彼此相爱又互相敌视。 在德国北部菲尔德山的半山腰有一个森林小屋,简单的陈设中只有木板和床。小屋的主人经常在屋前的长凳上长坐,看山的绵延和云静静地行走。这种海德格尔式的孤寂是很多 哲学 家们心中的想往。笛卡尔经常用突然失踪的方式躲到一个偏僻之地过一段隐居生活,他称之为,这几乎是生活中唯一纯洁的、没有被任何痛苦罩上阴影的幸福。,
谢林几乎每天都在用舌头和笔与整个世界吵架,可他的内心却在,一天比一天更加渴望隐避的生活,。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79
哲学 家:一幅独行者的肖像梁枢 2001-04-19
实际上,哲学 家都在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与现实保持着距离:泰勒斯用高昂的头,苏格拉底用面对悍妻的从容,康德时钟般的一丝不苟,莱布尼兹终生未娶,费尔巴哈急不可耐地走进婚姻,叔本华恶魔般的坏脾气 ……
距离产生思想,也产生隔膜,甚至仇恨,哲学 家们让世人觉得这是一些怪异的家伙,对世界不怀好意。斯宾诺莎是 哲学 家中挨骂最多的一个。有人说他是一个,怕见光的写匠,,也有人说他是,瞎了眼的骗子,。耶拿大学一位教授这样问道: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80
哲学 家:一幅独行者的肖像梁枢 2001-04-19
―在魔鬼为消灭所有神性和人类权力而雇佣的人中,还能找到一个比我们这位生就给教会和国家带来灾难的骗子更起劲儿的吗?,
哲学 家让世界觉得不舒服,同样世界也让哲学 家们觉得不舒服。然而,如同苏格拉底与克珊西普一样,实际上他们谁也离不开谁。在爱恨的交织中,你创造着我,我创造着你。
(完)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81
讨论:谈谈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
2、学习哲学可以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
3、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提高物质生活的水平
4、哲学生活化与生活哲学化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82
第二节、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基本问题( Philosophic basic
problem )的形成和提出
恩格斯,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对存在、
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 ······只是在欧洲人从基督教的长期冬眠中觉醒以后,才被十分清楚地提了出来,才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 ····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第 223-224页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83
第二节、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涉及的方面很广泛,但哲学的基本问题只有一个:思维与存在、
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思维与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即世界可知与否的问题,
这两个方面不可分割,前者更为根本。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84
第二节、哲学的基本问题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是划分唯物论与唯心论两大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哲学上有千流百派,但基本上分属于唯物论和唯心论两个对立和斗争着的基本派别,这就是哲学上的党性或党派性,
哲学理论上的差别和两大哲学派别的存在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的、阶级的和认识的根源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85
文献参阅
1,俞吾金,关于 哲学基本问题的再认识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 2期 。
2、邓晓芒:,重审哲学基本问题,,
,开放时代,2002年第 2期。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86
关于 哲学基本问题的再认识
·复旦大学哲学系 ·俞吾金
哲学是唯一的,与它对应的问题是哲学的元问题,即“什么是哲学”?哲学有许许多多的基本类型,所谓,哲学基本问题,不是对应于哲学而言的,而是对应于具体哲学类型而言的,
有一种哲学类型,就有一个基本问题,所以,
它不是唯一的。实际上不应提,哲学基本问题,,而应提某某“类型的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只是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为代表的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87
关于 哲学基本问题的再认识
的知识论哲学顶基本问题。现代西方哲学从根本上超越了知识论哲学传统,所以它与近代西方哲学(知识论哲学的典型类型)之间存在重大差异,马克思哲学是从属于现代西方哲学的,它不是知识论哲学,而是时间唯物主义,所以它的基本问题不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而是实践问题。这一基本问题也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88
,重审哲学基本问题,
邓晓芒( 1)
恩格斯,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曾少有地提出了一个“哲学学”或“元哲学”的命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 ····只是在欧洲人从基督教的长期冬眠中觉醒以后,才被十分清楚地提了出来,才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 ····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第 223-224页)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89
,重审哲学基本问题,
邓晓芒( 2)
恩格斯认为,哲学家们按照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而划分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但接着他又说:“但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一方面:我们关于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第 225页)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90
,重审哲学基本问题,
邓晓芒( 3)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恩格斯看来就把哲学家分成了可知论者(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者(如休谟和康德),而后者“在实践上只是一种暗中接受唯物主义而当众又加以拒绝的羞羞答答的做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第 226页)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91
,重审哲学基本问题,
邓晓芒( 4)
巴门尼德对他的著名命题“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所作的解释是:“因为你既不能认识非存在,也不能将它说出来”,“能够被表述、被思想的必定存在”,“思想只能是适于于存在的思想,因为你找不到一个没有它表述的内容的思想”。(汪子嵩等编:,希腊哲学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88年,第 634页)
邓:对巴门尼德的哲学究竟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追究其实是文不对题的,因为这个问题当时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92
第二节、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1、思维对存在的地位问题:本体现、论层次。唯物与唯心论。
2、思维对存在的反映问题:认识论层次。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思维如何认识存在的问题。
*现代西方哲学界存在的拒斥“形而上学”思潮。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93
第二节、哲学的基本问题
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基本哲学派别
哲学的党性问题。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两大阵营,不能有第三大阵营。
唯心论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存在即是被感知”;
“绝对精神”、“理在事先”。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94
第二节、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三个基本发展阶段:
古代朴素唯物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唯物论,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法经历的三个基本发展阶段:古代朴素辩证法;近代唯心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95
第三节 哲学的历史发展
一、哲学的历程真正的哲学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形成的。
最初哲学与具体科学是融合在一起的。古希腊早期,几乎所有知名的哲学家都有一部共同名字的著作:,自然哲学,。
在中世纪,哲学是“神学的婢女”。唯名论与唯名论的斗争,其焦点:共相、一般与殊相、个别 ——
教庭、教皇(一般)与世俗权力(殊相)的斗争。
英国经验唯物主义、近代法国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纯粹唯物主义与直观唯物主义、直观庸俗唯物主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96
第三节 哲学的历史发展
1、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形态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3、唯物论和辩证法由自发结合到相互分离,再到科学基础上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历史发展的崭新阶段。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97
第三节 哲学的历史发展
二、科学的分化( polarization)与哲学的发展
人类哲学思维的形成和哲学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由科学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的。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和知识源泉;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98
第三节 哲学的历史发展
三、哲学的发展与文明的创造和演进
哲学的发展与文明的创造和演进是一致的。
哲学是文化、文明的内核、灵魂。
1、哲学理论地把握文明创造与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合理性与现实性的辩证法。
2、哲学的批判推进人类文明的创造和演进。
3、哲学人类文明的创造和演进提供指南。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99
参考文献
1,聂锦芳,马克思哲学观变革的逻辑路向 —— 一种文本学的考察与探析,载
,求是学刊,2002 ·06 。
2,庄子与精神自由,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00
马克思哲学观变革的逻辑路向
—— 一种文本学的考察与探析(节选)
单纯根据思想家某一文本中的片言只语便对其思想进行概括、
提炼和阐发,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特别是对于那些著述甚丰而又经常进行自我省思的思想家,这种做法会使其思想形成的曲折历程、思想体系的不同方面以及对同一思想的反复检视等方面得不到充分的展示和到位的分析,结果致使这种研究远离了思想家思想的真实状态,或者不同研究者面对同一研究对象所形成的见解之间却缺乏公度性。针对这种情形,传统的做法仍然是比较稳妥的,即从过程论的角度,将思想家不同时期的文本还原为特定的历史语境,就某一思想的进程进行悉心梳理,把握其不同阶段中所蕴涵的内在逻辑和思路,在此基础上再做出评价和辨析。对于,马克思的哲学观,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来说,我想也应当按照这一方式进行理解和把握。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01
庄子与精神自由( 1)
过去,我们采取西方的哲学模式来给庄子定性,
定他为主观唯心主义者。如果采取别的标准来衡量,那么,这个性就会有变化。
首先,哲学应该可以分为三大类型:求真哲学、
求善哲学与求美哲学。 全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哲学,这些哲学是千差万别的。如果从宏观上进行分类,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人类追求真、善、美,因此,哲学也可以分为这样三大类。
通过观察、试验、实践,来认识客观世界的实际情况,探讨事物的本质,最终目的是要认识宇宙的本质或宇宙的终极本原。这是需要自然科学作为基础的,需要有科学精神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02
研究的最后结论,认为宇宙的终极本原是物质性的东西,那么,
这个哲学体系就是唯物主义的;
如果认为宇宙的终极本原是精神性的东西,那么,这个哲学体系就是唯心主义的。我们把这一类型的哲学称为,求真哲学 。
庄子与精神自由( 2)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03
庄子与精神自由( 3)
对社会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人际的复杂关系有了系统、全面的了解,为了解决各种矛盾,照顾各方面的利益,提出处理各种关系的法则。为了使这些方针与措施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必须建立一套理论。这一套理论,就是政治哲学,也可以说是 求善的哲学 。宗教哲学也有一些内容是求善的哲学。还有一些哲学家重视艺术,重视情感,
陶冶情操。他们既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真实性,
也不关注政治活动。这些哲学家可以说是求美的哲学家。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04
庄子与精神自由( 4)
西方哲学家有这三种哲学家,而求真的哲学家是多数的,是主流。中国的哲学家也有这三种哲学家,却是以求善的哲学家为主。这三种哲学家应该用不同的标准进行评论。对于求真哲学,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而且只有在这种哲学中才有这种区别。对于求善哲学,就没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只有善与恶,文明与野蛮,
进步与落后的区别。中国历史上的孔子、孟子、
董仲舒、朱熹都是求善的哲学家,他们都是想提出一个可以把天下治理好的理想方案,都是善的理论。给他们戴上唯心主义,是张冠李戴。他们不探讨宇宙的本原,只是讲了精神,讲了心性修养,就成了唯心主义者,是否有点冤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05
庄子与精神自由( 5)
庄子受到的冤枉也很大。过去许多人都说他是唯心主义哲学家。庄子不研究宇宙的本原问题,也不愿意参加政治活动,只是追求自己的精神自由。
他所讲的道,实际上是讲艺术精神。徐复观说,"
庄子的所谓道,本质上是最高的艺术精神 " 。追求美,追求精神自由,是庄子哲学的核心。因为他没有研究宇宙的本原,因此,他既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唯物主义。他的哲学没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问题。他也不研究政治问题,也没有参加宗教活动,所以也没有关于善恶的问题。他的艺术精神只有美丑、雅俗的问题。庄子讲的道,
是最高的艺术精神,是非常高雅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06
庄子与精神自由( 6)
因此,庄子哲学应该是高水平的。中国历史上高水平的学者都十分欣赏庄子哲学,就是欣赏他的高雅情趣,而不是欣赏他的唯心主义。庄子讲精神自由,是主张超越一切局限。他要以道观天下,
要摆脱任何束缚。这些束缚包括人间所有的思想顾虑。他认为,儒家提倡仁义道德,就是给人一种精神束缚。按人的本性本来应该这样做,因为有了仁义,人们就要考虑如何做才符合仁义,这样一来,人就不能按自己本来面目行事,其结果 "
举世而喻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
(,庄子 ·逍遥游,)世间的毁誉对自己没有任何影响,当然更不会成为精神负担。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07
庄子与精神自由
庄子讲精神自由,是主张超越一切局限,他认为,
儒家提倡仁义道德,就是给人一种精神束缚。
按人的本性本来应该这样做,因为有了仁义,
人们就要考虑如何做才符合仁义,这样一来,
人就不能按自己本来
面目生活。“举世而喻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阻止,阻遏 ;终止 [prevent;stop])。 "
(,庄子 ·逍遥游,)世间的毁誉对自己没有任何影响,当然更不会成为精神负担。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08
庄子与精神自由( 7)
战国时代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各家都认为自己的主张是绝对正确的,而别人的主张则是十分错误的。所谓 "自是而相非 "。
在辩论的时候,都站在自己的学派性上,是讨论不出是非的,也是无法确定是非的。这是学派性的思想局限。他提出,人在床上睡觉,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在烂泥中睡觉,就会得风湿病,但是,
难道泥鳅也是这样吗?人要是在树上睡觉,会发抖,难道猿猴也这样吗?如果让泥鳅在床上睡觉,
第二天一早,它就干了。如果让猿猴在床上睡觉,
它们也会很不习惯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09
庄子与精神自由( 8)
从物种的角度来看,各种物种也有自己的是非。
这是万物平等的观念,与西方所说,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是很不一样的。后来北宋张载提出,民胞物与,,可以认为是这种思想的继承。
过去,提倡优胜劣汰,似乎人类是优胜者,而万物是劣汰的对象。但是,人类后来发现,把万物淘汰以后,人类也就失去自己的家园。保护万物成了人类的责任。保护万物,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类有了这种觉悟以后,对庄子的这种万物平等的观点,应当有新的评价。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10
庄子与精神自由( 9)
总之,庄子的精神自由,实际上就是解放思想 。 解放思想,就是要摆脱各种束缚:
时代的束缚,地区的束缚,阶级的束缚,
传统的束缚,观念的束缚,自己的肉体与心灵的束缚等 。 庄子的这些思想都是有合理性的 。 但是,用西方的求真哲学的标准来衡量庄子的求美哲学和精神自由,得出了全盘否定的结论 。 这也是学术上的冤案,
应该平反 。 学者的欣赏与教材的贬抑的矛盾,在这里可以得到一种解释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11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无产阶级 的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目标: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革命变革意义中,着重领会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现时代的思想智慧,通过对自己时代的作用而体现出的多方面的功能;我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12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无产阶级 的科学的世界观
人文关怀是马克思哲学理想的应有之义,
更确切地说它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根本性的维度。马克思继承了西方人文主义的伟大传统,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
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构成了马克思人文关怀的核心内容。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13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无产阶级 的科学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学,应,倡导科学精神,培养科学理性;弘扬人文精神,表达人文关怀,。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着事物的根本。,〈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 导言,
( A Contribution to the Critique of Hegel’s
Philosophy of Right)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14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无产阶级 的科学的世界观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精髓,科学家面对自然物理世界时所表现的探索精神、求实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等都是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同时,科学精神又以一种文化的形式注入整个社会,成为人类进入理性社会的标志,成为现代文明的象征。科学精神在实践展开层面,具有非常鲜明的人文指向,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15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无产阶级 的科学的世界观
人文精神,简单说来就是人之为人的基本原则。
人文精神,首先意味着一种为了人、关注人、
理解人的思想情怀。人文精神体现了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这种关怀具体为如下一些具体内容:
对生命及个人独特价值的尊重;对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关怀;对人的整体性的认同;对不同观念(只要它具有可以说明的合理性)的宽容;
对群体合作生活的真诚态度等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1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历史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社会历史前提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
工人运动的兴起;自然科学的进展、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上的三大发现。;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理论;法国革命。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1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历史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理论前提
对人类认识史上优秀成果的继承和发扬。法国唯物主义。
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康德的批判哲学 ——谢林、费希特、黑格尔的思辩哲学 —
—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主义。旧的社会历史理论中的合理萌芽,它们的根本缺陷。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始人。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1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历史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进程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对于共产主义的必然性的科学论证,它的创立经历了一个过程。大体说来,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代表性著作标志是,1844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第二阶段的代表性著作标志是,神圣家族,,第三阶段的代表性著作标志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1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原则。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现存世界中的自然和社会是在人类实践中融为一体的。(实践犹如一个转换器,人及其社会在自然中注入了自己的目的,使之成为社会的自然;同时自然又进入社会,转化为社会中的一个恒定的因素,使社会成为自然的社会。因此,人类世界既不能象唯心主义那样归结为人的意识,也不能像旧唯物主义那样把它还原为原生态的自然。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2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只有人类实践活动才是人类世界或现存世界得以存在的根据和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
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象、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
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对象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法论。
实践的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而且是同旧唯物主义的分界线,并由此终结了传统哲学。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2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批判的哲学
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马哲的革命性和科学性。
人类文明的演进,常常呈现出一种破坏性的态势。 哲学 式的破坏,实际上是一种创造,确切些说是在破坏中的创造,
是毁灭式的新生。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2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批判性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
批判是破旧立新,是以新质代替旧质,
是实践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对事物、现实,而且对自己的学说也是采取批判的、革命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开放性与批判性不可分。批判不仅要吐故,同时也要纳新。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2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严密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
1、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2、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3、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
4、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2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以科学实践观为根本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其理论内容上与旧唯物主义显著不同,即它既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又是自然观与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相对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
相对于一切旧哲学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两个重要特征,是从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本质特征引申出来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2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简单相加,而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其思想灵魂的内在核心的哲学体系,是实践、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26
参考文献
1,人学的根本变革
2,科学是什么?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27
人学的根本变革( 1)
在 19世纪后期到 20世纪初期的交替时期,西方文化从近代阶段过渡到现代,与近代、乃至古代的人学传统相比,现代人关于人的观念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一时期依次出现的三位伟大思想家 ——达尔文、马克思 和 弗罗伊德 对 西方人学的根本变革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对后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可以说,达尔文改变了人对自身在自然界地位的看法,马克思改变了人们关于人类社会的看法,弗罗伊德则改变了人对自身本质、本性的看法。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28
人学的根本变革( 2)
达尔文,马克思 和弗罗伊德的学说不但是对当时的人和社会面临的问题作出的科学解答,更重要的是,他们为西方人学提供了不同的新范式。所谓范式,指一个科学理论,它对本学科和其它门类的科学理论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和理论示范意义。比如,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这样的范式,达尔文的进化论、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弗罗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也都是这样的范式,或科学研究的纲领,对于西方人学具有方法论指导作用和理论示范意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29
科学是什么?
(留美学人 ·方舟子)
自从教廷为伽里略平反后,伽里略便成了一致公认的英雄,玩儿伪科学的人也就最喜欢以伽里略自居。神创论者固然开口闭口“我们就象当年的枷里略”
呀,连算命先生也因为算命被视为不科学而愤愤不平,据说就象伽里略之受到教庭的迫害。 一个科学胜利的史实竟然摇身一变成了反科学的借口,人类的思维有时真是匪夷所思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38
对这种理论没有真正掌握,那么相当于认定这种理论永远正确、只能被证实而不能被否证,那与科学无关。
归根结底,科学是一种方法,是战胜愚昧无知的最有力的武器。
1995.5.16.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3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否定性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 与时俱进 的不断反省、
不断否定自己、不断创新的品格。
恩格斯说:,包罗万象的,最终完成的关于自然和历史的认识的体系,是和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相矛盾的;但是这决不排斥,反而肯定,
对整个外部世界的有系统的认识是可以一代一代地得到巨大发展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卷 P64)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40
参考文献
1,刘奔:简析与时俱进,,光明日报,2002-
08-27。
2,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要创新(学者访谈)
———访北京大学哲学系黄楠森教授
3,马哲的中国化。毛泽东和邓小平对马哲的卓越贡献,,人民日报,2002年 08月 01日。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41
简析与时俱进刘奔 ·光明日报 ·2002-08-27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与时俱进,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以教条主义和其他错误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在同各种错误倾向的斗争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42
简析与时俱进 刘奔( 2)
与时俱进包含两个概念,一是,时,,一是
,进,。,时,就是时间、时代。时间有三个维度:过去、现在和未来。,与时俱进,不仅是时间坐标的问题,而且是价值坐标的选择问题。不同的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分歧在时间坐标上也有反映。唯心史观往往以过去的尺度解释现在和未来,陷入极端者就是复古主义,其实质是为现存事物作辩护性解释,拒绝改革。唯物史观则是以改造世界为宗旨,因而是面向未来的,从否定性的辩证法出发,对现实的客观实际存在的矛盾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揭示其客观规律性而预见未来,作为决策的依据,确定实践的方案。这个坐标是指向未来方向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43
简析与时俱进 刘奔( 3)
也许可以把与时俱进理解为跟着时间之流前进。
但问题在于,在现实的时间坐标中,过去、现在、未来三种因素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而关键在于以什么标准区分这三者,确定,进,。
对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不能理解为出现了什么就辩护什么,现存的东西并不完全等同于具有现实性的值得辩护的东西。按照否定性的辩证法,决不是一切现存的东西都是现实的,
现实性这种属性仅仅属于那同时是必然的东西:
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恩格斯在,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 哲学 的终结,
中指出:,在发展的进程中,以前的一切现实的东西都会成为不现实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44
简析与时俱进 刘奔( 4)
都会丧失自己的必然性、自己存在的权利、自己的合理性;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就会起来代替正在衰亡的现实的东西,。
因此,要真正坚持与时俱进,首要的前提是深刻地把握历史必然性。
,进,相对于,退,而言。这其中有不同的情况,需要具体分析。不能把倒退的东西冒充前进的情况。譬如,不能把马克思早已批判过的资产阶级观点当作新玩艺儿搬出来哗众取宠,
把早已搞清楚的问题再重新搞乱。古人云:
,邪正失所,进退无据,诚国体所宜深惜。,
进退无据,没有正确的标准划清前进和倒退的界限,就会,进寸退尺,卒无所成,。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45
简析与时俱进 刘奔( 5)
但还有另外的情况。如马克思所说,历史有突飞猛进的情况,如 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每天都充满极乐狂欢。
然而这种革命为时极短,在它还没有学会清醒地领略其急风暴雨时期的成果之前,就很快达到自己的顶点。相反,无产阶级革命,,则经常自己批判自己,往往在前进中停下脚步,返回到仿佛已经完成的事情上去,以便重新开始把这些事情再做一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 2版第 1卷第 588页)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46
简析与时俱进 刘奔( 6)
历史常常是以退求进、得寸进尺的情况。问题就在于从实质上鉴别什么是真正的前进,什么是真正的倒退。区分理论上是前进还是倒退,只能以实践为标准,而不是靠什么,理论坐标,。只有解决了社会实践中提出的现实问题(不是虚构的假问题),并经受实践的检验,才会有真正的理论创新,理论才能永葆其生命力,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区分,进,
与,退,,以社会实践为标准,实质上也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标准。党的先进性体现于它所代表的生产力的先进性和它所代表的文化的先进性,而检验这种先进性的评价标准,
归根到底是看其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否真正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完)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47
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要创新(学者访谈)
———访北京大学哲学系黄楠森教授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同样也有一个怎样与时俱进、发展和创新的问题。带着这一问题,日前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黄楠森。
记者:面对新世纪,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创新问题,您有什么见解?
黄楠森:坚持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责任。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我国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48
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体系、基本理论一点不能动;一种观点认为,应该用其他哲学体系来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取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但应该遵循发展的原则,
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创新。我个人比较支持第三种观点。记者: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基本观点必须坚持?
黄楠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必须坚持,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你所提的是一个大问题。在这里,我们不可能系统地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举例来加以分析。
首先,必须坚持作为一门学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现在,,人民日报,(2001年 08月 25日第六版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49
马哲的中国化。毛泽东和邓小平对马哲的卓越贡献
邓小平理论 的科学体系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是论述有关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思想路线的理论,主要表现为,精髓论 —实践标准论 —经济建设中心论,
的结构。第二部分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是探索社会主义的特征、本质、根本任务、根本目的以及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历史方位等问题的理论,主要表现为,本质论 —初级阶段论 —主体论,的结构。第三部分回答什么是资本主义,是探索资本主义存在哪些优秀文明成果和根本弊端等问题的理论,主要表现为,借鉴论 —批判论,的结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50
第四部分回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动力、政治保证、领导核心、
依靠力量、外部条件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战略和步骤等问题的理论,主要表现为,保障论 —战略论,的结构。
——许耀桐、杨兴林撰著的,新飞跃 ·新阶段 —
——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人民日报,(2002年 08月 01日第九版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5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自然科学
恩格斯:“在从笛卡尔到黑格尔和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前进的,决不象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卷 P222)
百年来科技的发展不断丰富、创新着人们对于哲学问题的认识。例如,关于物质、时间空间、生物基因理论、克隆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的迅猛发展,
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原有的和新近产生、发现的哲学问题。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5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必须正视和加以科学的回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本质差异主要表现在:
1、阶级属性不同。 2、理论实质不同。 3、社会作用不同。 4、发展形态不同。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5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
但是,现代西方哲学也并非无足轻重。
思考:
1、现代西方哲学能否被看成是西方现代时代精神的精华?
2、现代西方哲学与现代西方文化到底是什么关系?
3、我国有关部门、单位为什么十分重视海外留学归来人员(“海归派”)?为什么不仅重视自然科技人才,而且同样重视经济、法律思想等社会科学人才?
4、我们对哲学社会科学的认识与西方人对哲学社会科学的认识是否存在差距?如果存在,那么差距在哪儿?根子在哪儿?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54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马克思:“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 P10)
哲学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国进一步进行社会变革的先导,
仍然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武器。
时代的主题、科技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5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1、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现时代的思想智慧,通过对自己时代的作用而体现出多方面的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反思、概括、批判和预测的功能。
反思具有反复思维与反身思维的双重含义,即对思维对象的反复思考,又是对思维本身的反身思考,是思维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辩证统一。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56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
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功能,任何认识都包含着某种程度的概括,哲学的自己独特的方式概括世界的本质,提供一种哲学的世界观,
同时哲学的概括又提供一种哲学的方法论。
批判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满足于概括地描述人与世界的现实关系,而是以一种批判的态度对待这种关系作出评价。
预测功能。哲学立足现实,又面向着未来,引导我们从现在走向未来。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57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
2、人生的根本指南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人生观,是指导人生的科学理论和根本指南,
人生观就是对人生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是正确实现人生价值的思想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人生观不可或缺的内容。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5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保证正确的航向和道路。
同时为加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
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改善我们的工作方法,这就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人类以往理论思维的成果。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5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一是要认真看书学习,力求完整、准确地、深刻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二是要从实际出发,
有的放矢。在学习中要防止和克服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60
参考文献
1,侯 才:哲学与民族精神,,光明日报,2003-10-14。
2,高清海:哲学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
──20年哲学历程的回顾与展望,,哲学研究,1998年第 6期。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61
哲学与民族精神 ·侯 才
民族是文化共同体的一种类型,也是一种最为基本、稳定和持久的文化共同体。即使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它也仍然有其存在的根据。对于一定民族之内的所有个体来说,民族文化共同体是他们共同生活的真正根基和土壤。民族精神对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共同体的灵魂和表征,它渗透到民族的整个肌体里,贯穿在民族的全部历史长河中。正如黑格尔所云,民族精神是人类精神的特殊表现形态和样式。它是表示民族的意识、意志的整个现实,是民族的宗教、政体、伦理、立法、风俗、
科学、艺术、技术的共同特质和标记。作为具有一定规定性的特殊精神,它把自己建筑在一个客观世界里,生存和持续在一种特殊方式的信仰、风俗、宪法和政治法律里,全部制度里,以及构成历史的诸多事变和行动里。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和动力,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62
哲学与民族精神 ·侯 才
哲学与民族精神有着天然的联系。一定的哲学思想总是产生于一定的民族共同体中间,具有一定的民族样式,体现一定的民族精神。就此而论,民族精神是哲学的思想根基和客观内容,而哲学则是民族精神的整体形态的概念,是民族精神的容器。它凝结了整个民族精神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最盛开的花朵,。因此,抽象地看,哲学的发展与民族精神的发展也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民族精神的发展、提升,
将会从根本上促进哲学的繁荣;而哲学的繁荣和发展,也会引导和导致民族精神的完善、更新和升华,从而创造和铸就新的民族精神。这凸显了哲学对于民族精神发展的意义;民族精神是借助于哲学获得自身发展的。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发展过程,就是通过其哲学来不断实现自身的扬弃、重铸和更新的过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63
哲学与民族精神 ·侯 才
一定的民族精神与它所基于出现的一定的民族共同体是同时并存的。因此,一定的民族精神伴随其民族的发展而延伸。只要该民族存在,其民族精神就不会灭亡。民族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体现了寓于该民族内部各种成分、要素之中的普遍性,从而具有 自我否定性和自我更新的能力 。民族精神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更新,就其表层来说,表现为民族精神向时代精神的不断转化。民族精神要通过每一历史阶段、历史时代的时代精神得到表现,以时代精神作为自己的表现形式。一定的民族精神,相对于产生它的一定的历史阶段或一定的时代来说,就是该历史阶段的时代精神。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64
哲学与民族精神 ·侯 才
但是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时代的变迁,既有的民族精神形态不再能体现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的特点,就必须进行其自身的扬弃、更新和转化,以便实现其与新时代精神的同一。就此而论,民族精神的自我否定、自我更新的过程,就是民族精神向时代精神的不断转化的过程。此外,民族精神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更新也表现在里层上。这就是民族精神的内在成分、要素的改变以及原则的提升,也就是说,吸收其他民族精神的优秀成分和要素到自身之内,特别是吸收比自身既有的原则更高级、更广博的原则到自身之内,用其转换、提升或代替既有的原则。
这种民族精神的内在原则的自我扬弃和升华,构成了民族精神的重铸和更新的实质。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65
哲学与民族精神 ·侯 才
,光明日报,2003·10·14
民族精神的自我否定和更新取决于民族精神的自觉。
如果说,精神的本质特性是自由(自由指它能,自我规定,),那么,民族精神的真髓就在于它的自我规定,而对于这种自我规定的觉醒和意识就是民族精神的自觉。由此出发来看待哲学,哲学作为民族精神的发展的必要形式,不是别的,就是民族精神的自觉,就是民族精神的自我意识。这意味着,
在民族精神自我更新、自我扬弃、自我重铸的过程中,哲学不仅应是民族精神的理性,而且还应是它的良心。( END)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66
哲学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 ──20年哲学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高清海,哲学研究,1998年第 6期 。
今年( 1998年 )是“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讨论 20
周年,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0周年。回顾
20年前的历史转折和 20年来的艰难发展,从中能够得出什么教益和认识?我以为,坚强、正确的政治领导和正确、坚定的理论指导,对我们来说是至为重要的关键。而这二者的关系,又是密不可分的,
正确的思想路线需要坚强的政治作保证,而坚强的政治领导也必须以正确的理论思想为前提。这就是我们首先应该得出的结论。以往我们的失误固然表现在许多方面,而首要和根本的,应该说是在理论思想、尤其是哲学思想方面的失误。正因如此,真理标准这个本属哲学理论性质的讨论,在,..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67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68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69
第三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教学目的和要求
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正确地理解意识现象,进一步把握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个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自觉地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理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70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一、对世界统一性的不同认识
对于物质与意识或者存在和思维,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物质本体与精神本体。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71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庄周 [(约 ) 公元前 369 - 公元前 286],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
“自本自根”、“无所有在”,“道未始有封”
(即“道”无界限差别),而达到“万物皆一也”(即万物齐一无差别)。
扬雄 ( 公元前 53 – 18),西汉哲学家、文学家、
语言学家。提出以“玄”作为宇宙万物根源之学说,并强调如实地认识自然现象的必要,并认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驳斥了神仙方术的迷信。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72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王充 (约 ) 27 - 97〖 东汉 〗,以为“天地合气,
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论衡 ·自然,),即,气”之运动产生万物 。自然界之“灾异”,是“气”变化之结果,与人事无关。又以为:“夫天道,自然也,无为;如遣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遣告,),
人之生命与精神,均以“精气”为物质基础,
“死而精气灭” (,论死,),不承认有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的灵魂。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73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嵇康( 224 - 263 〖 三国 ·魏 〗 ),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明胆论,),肯定万物均禀受元气而生。又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主张返回自然,厌恶儒家烦琐礼教。
王弼 ( 226 - 249 〖 三国 ·魏 〗 ),认为“无”
是宇宙万物的本体,“道者‘无’之称也”,
天地虽大,“寂然至无,是其本矣”。又以为
“凡有皆始于无”,肯定名教(有)出于自然
(无)。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74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刘禹锡 ( 772 - 842〖 唐 〗 ),认为自然的职能在于“生万物”,人的职能在于
“治万物”,反对“因果报应”论和
“天人感应”说。
柳宗元( 773 - 819〖 唐 〗 ),认为”元气“是物质的客观存在,否认“元气”
之上还有更高主宰。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75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邵雍( 1011 - 1077〖 北宋 〗 ),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太极”,亦即“道”、“心”。“太极不动,性也;发则神,神则数,数则象,象则器,器则变,复归于神也。”(,皇极经世 ·观物外篇,)。太极永恒不变,而天地万物皆有消长、有终始,按其“先天图”而循环变化。
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76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古西腊的泰勒斯的“水”。
莱布尼茨 ( Gottfried Wilhelm von Leibniz
1646 - 1716 〖 德国 〗 ),以 单子论 的实体学说而名扬一时。他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和古典辩证法的直接思想先驱。
黑格尔 (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 -
1831
〖 德国 〗 ) 的“绝对理念”。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77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为科学的哲学物质观的形成作了必要准备和积极贡献,但也有其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高级阶段。
列宁关于哲学物质范畴的科学规定。列宁的物质定义的重大意义在于:彻底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是反对唯心、二元论的锐利武器;提示了物质的可知性,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对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作了最高的哲学概括,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78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的缺陷及其所导致的不良后果 ——在社会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不可知论、怀疑论。
物质概念是任何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的范畴,是建造全部体系的基石。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79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怎样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体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同意,是构成彻底化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物质概念的理解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体现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同意,为认识论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坚实基础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80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三、现实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社会历史与微观粒子也具有客观实在性。
社会存在的本质内容就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具有客观实在性,生产力具有客观实在性。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81
参考文献
1,毕全忠,从,毛粒子,说到古文修养(今日新语),人民日报,(2002年 06月 14日第六版 )。
2、作者:史蒂芬 ·霍金,时间简史 ——从大爆炸到黑洞 。
3,天之始:,老子,,,庄子 ·齐物论,,
,天问,(屈原),,列子 ·天瑞 ·杞人忧天,,
,周易 ·系辭上傳,。
4,孙正聿:,怎样理解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哲学研究,2001年第 1期第 5-8页。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82
从,毛粒子,说到古文修养
(今日新语) 毕全忠
1964年,物理学家发现了基本粒子,夸克,。就在这一年,一向对基本粒子研究很关注的毛泽东主席在谈到基本粒子时,引证,庄子,一书,天下,篇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 的说法,说明,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这一哲学论断。 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的美国科学家格拉肖在一次物理学会议上建议,把比,夸克,层次更深的粒子叫,毛粒子,,以纪念毛泽东提出的这个论断。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83
从,毛粒子,说到古文修养
(今日新语)
虽然,毛粒子,至今还未发现,但这一领域的研究却一刻也没有停止。基本粒子是当代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毛主席提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这一论断,其思想基础当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他熟练引用中国古籍,提出令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都敬重的论断还是说明了两点:一、中国古代文化是极其丰富的知识和智慧的宝藏;二、毛主席有极深厚的古文修养,善于古为今用,见识高远。毛主席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富有创新精神的伟人之一,
深厚的古文修养非但没有妨碍他的创新精神,反而有助于他创新精神的形成。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84
从,毛粒子,说到古文修养
(今日新语)
古文是我国古代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是开启我国古代文明宝库的钥匙。我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几乎无一不是古文根底很深的。他们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了渊博的知识、
高深的智慧,做到贯通古今、融汇中外、善于创新,对我们民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往往又是文章高手,他们的很多著作是现代汉语写作的典范。他们这种优良的学风传统,应该很好地继承。可是,现实情况却令人忧虑,这一传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全社会的古文修养在降低。现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古文的比重太低,
只占 20%。 80%的现代文中,真正上乘的佳作也不多。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85
从,毛粒子,说到古文修养
(今日新语)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专家们说,可以作语文教材的现代人写的作品越来越不好选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今文人的古文根基越来越浅。一些有识之士建议,古文、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比重应不低于 30%,初中应不低于 50%,高中不低于
70%。有些加强了古文教学的学校的试验表明,
这样做,学生的现代汉语水平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明显提高。
,人民日报,(2002年 06月 14日第六版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86
时间简史 ——从大爆炸到黑洞作者:史蒂芬 ·霍金 (5)
黑洞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87
宇宙的起源和命运
整个 70年代我主要在研究黑洞,但在 1981年参加在梵蒂冈由耶稣会组织的宇宙学会议时,我对于宇宙的起源和命运问题的兴趣重新被唤起。
天主教会试图对科学的问题立 法,并宣布太阳是绕着地球运动时,对伽利略犯下了大错误。
几个世纪后的现在,它决 定邀请一些专家就宇宙学问题提出建议。在会议的尾声,所有参加者应邀出席教皇的一 次演讲。他告诉我们,在大爆炸之后的宇宙演化是可以研究的,但是我们不应该去过问 大爆炸本身,因为那是创生的时刻,因而是上帝的事务。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88
宇宙的起源和命运
那 时 候我心中暗喜,他 并 不知 道,我 刚在 会议 上作 过 的演 讲 的主 题 ——空 间 —
时间 是有限而无界的可能性,就表明着没 有 开 端,没 有 创 生的 时 刻。我不想去分享伽利略的厄 运 。我 对 伽利略之所以有一 种 强 烈的 认 同感,其部分原因是 刚好我出生于他死后的 300年!
——时间简 史 ——从 大爆炸到黑洞
作者:史蒂芬 ·霍金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89
宇宙的起源和命运
地球上的物质主要是由质子和中子,从而由 夸克所构成。
我们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其他星系中的物质是由质子、中子还是由反质子、反中子 构成,但二者只居其一,否则我们又会观察到大量由涅灭产生的辐射。因此,我们相信,所有的星系是由夸克而不是反夸克构成;看来,一些星系为物质而另一些星系为反物质 也是不太可能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90
时间简史 ——从大爆炸到黑洞作者:史蒂芬 ·霍金 (1)
哈勃发现,从星系光谱的红移可以 推断,
越远的星系以越快的速度离开我们而去,
这表明整个宇宙处于膨胀的状态。从时间上倒溯到过去,估计在 100亿到 200亿年前曾经发生过一桩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即宇宙 从一个极其紧致、极热的状态中大爆炸而产生。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91
时间简史 ——从大爆炸到黑洞作者:史蒂芬 ·霍金 (2)
一般认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用于描述宇宙演化的正确的理论。在经典广义 相对论的框架里,霍金和彭罗斯证明了,在很一般的条件下,空间 ——时间一定存在奇 点,最著名的奇点即是黑洞里的奇点以及宇宙大爆炸处的奇点。在奇点处,所有定律以 及可预见性都失效。
奇点可以看成空间时间的边缘或边界。只有给定了奇点处的边界条 件,才能由爱因斯坦方程得到宇宙的演化。由于边界条件只能由宇宙外的造物主所给定,所以宇宙的命运就操纵在造物主的手中。这就是从牛顿时代起一直困扰人类智慧的第一 推动问题。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92
时间简史 ——从大爆炸到黑洞作者:史蒂芬 ·霍金 (3)
如果空间 ——时间没有边界,则就不必劳驾上帝进行第一推动了。这只有在量子引 力论中才能做到。霍金认为宇宙的量子态是处于一种基态,空间 ——时间可看成一有限 无界的四维面,正如地球的表面一样,只不过多了两个维数而已。宇宙中的所有结构都 可归结于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所允许的最小起伏。从一些简单的模型计算可得出和天 文观测相一致的推论,如星系、恒星等等的成团结构,大尺度的各向同性和均匀性,空间 ——时间的平性,即空间 ——时间基本上是平坦的,并因此才使得星系乃至生命的发 展成为可能,还有时间的方向箭头等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93
时间简史 ——从大爆炸到黑洞作者:史蒂芬 ·霍金 (4)
霍金的量子宇宙论的意义在于它真正使宇宙论 成为一门成熟的科学,它是一个自足的理论,即在原则上,单凭科学定律我们便可以将 宇宙中的一切都预言出来。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 定理,即随着时间的增加黑洞的面积不减。这很自然使人将黑洞的面积和热力学的熵 (用温度除热量所得的商,标志热量转化为功的程度 [entropy])联 系在一起。 1973年,
他考虑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黑体一样发出辐射,其 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它以最后一刻的爆炸而告终。黑洞辐射的发现具有板其基本的意义,它将引力、量子力 学和统计力学统一在一起。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94
天之始( 0)
2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 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 吾不知其名,
強字之曰道 。 強為之名曰大 。 大曰逝,逝曰遠,
遠曰反 。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 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1.道可道,非常道 。 名可名,非常名 。 無名,
天地之始 。 有名,萬物之母 。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 常有欲以觀其徼 。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95
天之始( 1)
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
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 ——
,庄子 ·齐物论,
参考译文:如果说世界有本始,那么还有没有本始的本始?更有没有本始的本始的本始?如果说世界以“有”为本始,或者说世界“无”
为本始,那么,在未有“有”或“无”之前又以什么为本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96
天之始( 2)
参考译文(二):
[在天地之间,]有元始的,有不曾有元始的,有连不曾有元始都没有的。
有“有”的,有“无”的,有不曾有“无”的,有连不曾有“无”都没有的。
一旦间在不曾有“无”的当中有了“无”了,可是也不知道有了“无”究竟哪个是“有”、哪个是
“无”?
现在,我已经有话说了,但是也不知道我所说的,
究竟是有话说呢?还是没有话说呢?(杨柳桥 撰
,庄子译诂,上海古籍出版社 91年版 P42)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97
天之始( 3)
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 遂:邃 )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 ( 即传说中的,浑沌,状态 ),誰能極
( 追根究底之意 ) 之?
馮翼惟像 ( 空阔无垠就是宇宙最初的形象 ),何以識之?
明明闇闇,惟 ( 为:创造 ) 時何為?
陰陽三合 ( 错综出现 ),何本何化?
圜則九重,孰營 ( 营:环绕 ) 度之?
惟茲何功,孰初作之?(,天问,屈原)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98
天之始( 4)
42.道生一 。 一生二 。 二生三 。
三生萬物 。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 人之所教,
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 。
吾將以為教父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99
天之始( 5)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废寝食者。”
——杞人忧天 · (,列子 ·天瑞,)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李白,梁甫吟,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00
周易 ·系辭上傳
第一章,系辭上傳,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
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
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01
周易 ·系辭上傳
第四章,易,與天地準 (轻重相当 ;均等
[equal]),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仰以觀於天文,
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
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02
周易 ·系辭上傳
第五章 〕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
成之者性也。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 生生之謂易,
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03
周易 ·系辭上傳
〔 第十一章 〕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 。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賾( 本义,深奥,玄妙 )
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
( 勤勉不倦 [diligent])者,莫大乎蓍龜。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
見吉兇,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兇,所以斷也。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04
周易 ·序卦傳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
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
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
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05
人类世界的形成及其与自在世界的关系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第八个五年计划 9页)
,解释世界”的传统哲学,从根本上说,
是以科学与哲学尚未完全分化为前提的哲学,也就是把哲学当作凌驾于全部科学之上的“科学的科学”。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06
人类世界的形成及其与自在世界的关系
正是在与“解释世界”的传统哲学相区别的意义上,恩格斯曾经强调指出,这种“改变世界”
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
从“改变世界”的立场理解哲学的“世界观理论”,我们就会超越 人与世界关系 的简单二元理解,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实践论转向” 为基础,提出构成“世界观”内在矛盾的的三个基本概念,即 ‘自在世界’、“世界图景” 和,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07
人类世界的形成及其与自在世界的关系
所谓,自在世界,,就是自然而然存在着的世界,处于生生不息地运动和变化中的世界。
“自在世界” 这种提法本身意味着还没有从人对世界的关系去看世界。一旦从人对世界的关系出发去看世界,世界就成了人,对象世界”,
人的,世界图景,。
,世界图景,,就是人以自己把握世界的各种方式为中介而形成的关于“世界”的“图景”。
“世界图景,的二重内涵:其一,世界图景是关于世界本身的图景,是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图景,而不是与人或世界无关的图景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08
(即使是宗教的幻化的世界图景,也只能是以幻化的方式所构成的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图景);其二,世界图景不是自在的世界,不是自在的人与世界的关系,而是人以自己把握世界的多种方式为中介而构成的图景,这样的
“世界图景”离不开 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
,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简洁地说,就是人类把“自在世界”变成自己的“”世界图景的方式。人类在其漫长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
逐渐地形成了人与世界之间的特殊关系,即:
人类不仅是以其自然器官与世界发生自然的
“关系”,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09
而且,特殊地以自己的“文化”为“中介”而与世界发生“属人”的“关系”。常识、宗教、艺术、
伦理、科学和哲学等等,就是人类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与世界发生真实关系的“中介”,也就是人类“把握”世界“基本方式”。
合理的“世界观理论”,只是恩格斯特别强调的
“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出发而构成的哲学理论。
人 同世界关系是人类能动地“改变世界”的过程 。
人 同世界关系是一种以人的时间活动为基础而构成的、并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而深化发展的关系,即
“历史”的关系。
——孙正聿:,怎样理解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哲学研究,2001年第 1期第 5-8页。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10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
一、运动是物质的 存在方式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运动是绝对的。
世界上除了物质和物质的运动以外,实际上没有别的东西。
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
质量和能量都是物质的属性。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11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
运动是标志宇宙间所有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批判把静止绝对化的形而上学和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诡辩论。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12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
二、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间隔性和顺序性。时间的一维性、不可逆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空间的三维性。“四维时空”。
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13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的一维性,空间的三维性。时间和空间及其与物质的运动是不可分离的。
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批判形而上学的绝对时空观。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不断证实着时间和空间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对立的统一。相对论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承认时空及其观念相对性的重要意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14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
思考:
1、时空和物质运动的关系
2、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4、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哲学的时空概念与日常生活中所 指的时空、与人们的时空观的区 别;唯心主义的时空观、形而上学的时空观;时空的无限性与有 限宇宙。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15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
三,物质世界的无限性
了解:“恶的无限性”;“宇宙大爆炸”
理论;“黑洞”理论。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16
第三节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相对独立性
一、意识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人是渺小的,但人心灵是伟大的。”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人类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意识,从自然历史过场看,其产生的三个决定性环节:自然物质的反应特性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人的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现代生物学、神经生理学、
心理学、脑科学的研究与证明。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17
第三节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相对独立性
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使形成中的人脑日益完善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使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得以产生和发展;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使意识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愈来愈多样化。劳动创造了语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反映形式。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意识从来就是社会的人的意识。理解意识的社会性的重要意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18
第三节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相对独立性
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影象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过是反映在人脑中,
被转换成为思想形式的物质世界。”
*人类意识与一般的动物心理的区别。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人脑是高度复杂而严密的物质体系。
人脑的反映活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现代高级神经生理学不断提示着意识产生的生理过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19
第三节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相对独立性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人脑是意识的器官即不是意识的源泉。归根结底,意识只能来源于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意识反映的形式是主观的;它反映的内容则是客观的。尽管意识在其反映形式上有不同;在个别意识上有差别;在反映的真实性或虚假性上有质的差异,但都有它的客观“原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20
第三节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相对独立性
从意识的具体内容看,意识是知、情、意的统一;
从意识的自觉程度看,意识又可划分为:潜意识(无意识、下意识)与显意识;
从意识的发展程度看,意识又可分为传统意识、
现实意识、未来意识(超前意识);
从意识的发展程度看,意识又可分为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
*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21
第三节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相对独立性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结构。从总体上看,意识不等于认识,意识包含着知、情、意三者的统一;从各个层次看,按意识的主体不同区分为社会意识、群体意识、个人意识。按意识的自觉程度看,区分为潜意识和显意识。按意识的发展角度看,意识又可区别为传统意识、现实意识和未来意识;从意识活动的现实过程看,意识可区别为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变革、改造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22
第三节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相对独立性
意识能动性的实现
1)、前提:物质决定意识
2)、关键:认识、遵循客观规律
3)、途径:社会实践
4)、条件:物质手段和条件
*否认意识能动性的形而上学机械论; 夸大意识能动性的唯心论。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23
参考文献
1、王博,庄子哲学中的心与形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24
庄子哲学中的心与形王博
一,有形与无形从老子开始,道家就把世界区分成有形和无形的两种。用流行的术语,它们也可以方便的被称做形而下和形而上。道是无形的即形而上的,用老子的话来说,
就是,大象无形,。物则是有形的即形而下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
而器成之。,这两个部分并不是平行的,
无形者是宗,是始和母,有形者是子。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25
庄子哲学中的心与形王博
此种区分在稍后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
譬如黄老学派的作品,经法,等就突出道的,虚无形,和无名的特点,与之相对,万物则是一个有形有名的世界。 从古代的记述来看,道家中另外一个重要代表列子也有同样的看法,另外我们在
,管子,中也能发现类似的主张。 这显示出有形与无形的区分至少在道家传统中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接受的前提。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26
庄子哲学中的心与形王博
二,心与形在世界和人之间进行类比,是古代中国人常见的做法。在这种类比中,世界被看作是放大的人,反过来,人则被看作是缩小的世界。 (大宇宙与小宇宙。)因此,世界中无形与有形的区分当然可以方便地推广到人这里来。这种区分在人之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心与形。心属于无形的世界,而形体毫无疑问是有形世界的象征。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27
庄子哲学中的心与形王博
心可以是虚的,而且虚原本就是心的特征。这从,心斋,的概念中可以得到了解。 成形的心被称做,成心,,是应该破除之物。 但是形体却是无法破除或者虚无化的。有形者和无形者在人(生命)中虽连为一体,但界限仍然是清楚明白的。 正如在世界中无形者(道)的角色,
心相对于形体而言也是最根本的东西。
,德充符,中的豚子之喻:形与德。,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28
庄子哲学中的心与形王博
三,形:天与命心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形体的无足轻重。由于现实生命中心对于形的明显的依赖,所以对于形体的安顿也就成为重要的问题。
有形的世界是一个有名的世界,因此也就是一个受限制的世界。形体在获得了自己规定性的同时也就同时获得了限制。形体意味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意味着杂多、关系与冲突。
这是一个需要你小心去面对的领域。戒慎恐惧,
生存技巧:形莫若就与庖丁解牛。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29
庄子哲学中的心与形王博
形体也属于一个命运的世界。从最初形体的获得,到它的变化(自然的或者人为的),直至消失,如四时更替般,皆非人力所能予。,造化,或,大化,。
自然的形体与人设的形体。举手投足,
音容笑貌,行为方式。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无所谓。残疾人:形体的自残倾向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30
庄子哲学中的心与形王博
四,心:结与解心的虚无的本性决定了它可以摆脱有形物包括形体的限制,而且它应该摆脱这种限制。但是这种摆脱是以承认形体的有限性以及形体属于命运的世界为前提的。在这种承认中,心由于部分地让渡出对形体的执着,因而获得了某种限度的自由。形体不足以成为对心的限制,换言之,不足以在心中打结。从另一个角度说,
心可以不受形体的摆布,超越出来。,物物而不物于物。,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31
庄子哲学中的心与形王博
对形体的超越也就是对于形体的解决:,解,。
,齐物,就是,解,。心中有结会让人郁闷,
但是,解,会把心带到,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也可以说是逍遥之乡。这是一种目中无人,目中无物的状态。
有人之形,无人之情。
物有结之。
虽然,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
古者谓之帝之悬解。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32
庄子哲学中的心与形王博
五,分裂与合一心与形作为人生命的两翼当然是无法分开的。但是庄子对于心和形的处理仍然表现出了分裂的特征。
他在把心提升到天堂的同时,却把形体打入了地狱。
我们也许可以用庄子的术语,两行,来描述这种分裂的状态。 这种分裂当然不足以呈现出一个健康的或者活泼的生命,它只是在畸形的环境中不得已的处境下的一种对于生命的安顿方式。这里当然也有合一,生命原本就是合一的。可是在庄子中,这种合一总带有苦涩的味道。心对于形的放弃,迁就,
心理的自我调整。 (The end)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33
第四节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一、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鬼火”与磷火、树精、狐狸精、百慕大之谜。
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同源性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在现象形态上的无限多样性。物质形态的多样性是物质世界本身演化和发展的结果,它们都同源于物质世界本身。
大爆炸学说证明宇宙同源,协同学证明无机与有机界同源。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34
第四节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物质形态多样性与同源性是辩证的统一,
多样性是同源性的多样性,离开了同源性,多样性就失去了基础和根据;反过来,同源性又是多样性的同源性,离开了多样性物质世界只是僵死的单一性。
同源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证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35
第四节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物质形态的层次性和同构性
物质形态的层次性。宇宙中的物质存在形态,总是一定质和量的统一体,即表现为一定层次的存在,
物质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化,不是同一层次的重复,而是不断有新的层次分化出来,从而产生出新的结构、功能和形态。
物质形态的同构性。物质形态各层次的结构和功能各有其特殊性,但不同层次和不同结构有着相同性和相似性,它们是物质世界统一性的普遍证明。
不同层次的物质形态结构的同构性的特点表现。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36
第四节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二、人和自然的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太阳底下无新事”。
1、人来自于自然界。 2、人类社会实践劳动本质上是物质的。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自然界长期演变、发展的产物。 4、人类社会实践使人类和自然界形成主客体关系,是沟通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统一联系、使人类与自然界统一起来的基础。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37
第四节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有无“阴间”?有没有通向“阴间”的黄泉路?有无“天堂”( heaven,
nirvana,paradise,pie in the sky,the
upper regions)和“地狱”?无限多样的、
多层次的世界,有其同源性和同构性,
它表明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性,
这种统一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38
第四节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哲学意义
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既同唯心主义、二元论相对立,也同旧唯物主义有原则区别。物质世界多样性统一的原理,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立足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39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40
第四章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实践是确立、把握和验证辩证法的基础,从总体上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及其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懂得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了解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掌握辩证地认识事物的总的原则和方法。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41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一、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物质世界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
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
1、联系及其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2、事物的条件及其客观性、多样性和可变性。
3、事物存在的系统性。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42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中,他才成为奴隶。
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中,它才成为资本。”
——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43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联系或关系作为哲学范畴,包括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联系是客观的、又是普遍存在的。
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包括两重含义:
一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现象、过程这样或那样地联系着;二是指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成分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44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事物、现象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有直接和间接的、内部和外部的、本质和非本质的、必然和偶然的等等不同的联系。
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同把握条件的复杂性密切相关。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45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二、普遍联系中的系统
事物存在的系统性( system)
系统是诸多要素的相互联系的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
系统和要素各有其不同的特点,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是既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46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系统思维是现代思维方式的特点之一,对于促进人类认识,思维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系统观念为我们把握复杂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方法论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有序性和动态性原则,( 3)等级系统和系统发展原则,( 4)模型化和优化原则。
*中医辩证诊治,运动的就是系统整体的方法。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47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条件论
条件:是普遍联系范畴的具体化,指同某一事物相联系的、对该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事物的条件( condition,qualification,
term)及其客观性、多样性和可变性
( changeability)。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48
第二节 世界的运动发展
一、运动、变化、发展
1、运动、变化、发展的区别
2、发展的实质
3、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客观必然性
唯物辩证法把运动、变化、发展结合起来表述自己的发展观。
运动的一般意义是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变化主要指运动的一般内容,即运动的多样性,运动的不同过程:状态和趋向,事物的内部和外部联系等。
发展是前进的变化或进化,反映着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质态的飞跃。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49
第二节 世界的运动发展
二、世界发展的方向性
两种对立的发展观
1、辩证法:含义、体系、总特征
2、形而上学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客观世界事物发展的方向性,是通过物
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及其相互转化表现
出来。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50
第二节 世界的运动发展
恩格斯关于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理论。
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
会的五种基本运动形式。
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总体方向的上升性
二者的统一,通过事物变化的多向性和
总体方向的前进性的统一来表现。
自然、社会和人类发展的总的方向和基
本趋势是磨擦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 的灭
亡,是以上升性运动为总体特征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51
第二节 世界的运动发展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论
唯物辩证法的确立是一个历史过程,不仅有其科学发展的前提和理论来源,而且有其社会实践的基础。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辩证法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用孤立、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辩证法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的存在。
唯物辩证法的确立是社会化大工业实践发展的产物,是实践活动本身革命性和批判性的体现。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52
第二节 世界的运动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的过程论思想主要包括三个重要方面:
1、一切事物都是过程,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2、前进的发展是事物和世界总过程的主导方向
3、承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还是一成不变的集合体,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之一。
思考:为什么说新事物必须取代旧事物?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53
第三节 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一,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
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1,规律: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规律 。
2、规律的特征:客观性、隐蔽性、相 对稳定性、普遍性和重复性、强制性。
规律的分类
1)按内容分: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思维规律。
2)按范围分:普遍规律、特殊规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54
第三节 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及其核心
唯物辩证法作为理论体系,它是由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所构成的逻辑系统。
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主要有: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范畴即基本概念,是人的思维对事物、
现象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55
第三节 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是相互联系、
相互包含、相互贯通的:规律包含了范畴;范畴体现了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揭示了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是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56
第三节 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1、自发决定论
2、机械决定论
导致:预成论、宿命论、唯心主义决定论
3、辩证决定论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57
第三节 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发展的决定性
,决定论”是一种承认并说明事物和过程具有普遍制约性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是关于事物具有因果联系性、规律性、必然性的学说。
目的论和非决定论。目的论认为事物是由神或神秘力量按一定目的预先安排的。“非决定论”
否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否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认为事物运动不受因果关系制约,
没有规律和秩序可寻。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58
第三节 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决定论经历了朴素决定论:机械决定论、统计决定论、辩证决定论几种形态。
马克思主义主张辩证的决定论。承认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的制约和规定性,并以这种原则去观察和处理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过程。同时在决定过程时,如实地提示事物和过程中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动态的统一,其中包括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单向性和多向性以及整个历史与现实的纵横交错的关系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59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60
参阅材料
1,廖厚才,世界越变越小 哈佛校长点拨北大学子 须加强沟通意识,,北京晨报,2002年 5月 15日。
2,巴西:昔日擦鞋童 今成大总统,
,广州日报,2002.10.29。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61
世界越变越小 哈佛校长点拨北大学子 须加强沟通意识
昨天,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 ·萨默斯(Lawren
ce Summers)给北大师生作了,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演讲。他说,全球化浪潮下的学生们应应对五大挑战。
萨默斯认为,在全球化浪潮下,学生们面临着五大挑战,一是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必须加强沟通意识 ;二是知识更加实用化,应该坚持广泛学习;
三是应该更关注人文科学,关注人本质的内在的东西;四是知识快速发展和更新,学科划分越来越细,
应该对知识慎重选择;五是在不停变化的大环境中,
应该具有主动意识,把学到的知识,释放,出去。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62
哈佛校长点拨北大学子须加强沟通意识
萨默斯校长以哈佛为例说,哈佛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它拥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分不开,它不仅重视现在流行和热门的学科,更关注一门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萨默斯说,大学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做得更好。
在随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萨默斯高度评价了北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性和独特的见解,他相信,北大在未来的国际交流合作中将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他还表示,哈佛也将会逐步加强对中国的了解,增进与北大的交流与互动。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63
巴西:昔日擦鞋童 今成大总统
10月 27日是昔日擦鞋童卢拉 ·达席尔瓦的 57岁生日。这位巴西劳工党候选人这天获得的生日礼物不是一个大蛋糕,而是巴西总统桂冠。这是巴西左翼政党候选人有史以来首次赢得总统选举。卢拉也成为这个国家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总统。
( 注释,擦鞋童,bootblack;总统 pres.
President。昔日 in former days。
巴西 Brazil)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64
巴西:昔日擦鞋童 今成大总统
卢拉 出生在巴西东北部一个偏远的农村家庭。父亲早年与一名女子私奔,1952年,母亲带着年仅 7岁的卢拉和另外 7个孩子举家搬迁到圣保罗。由于家境艰难,年幼的卢拉过早地担当起了一家之主的重任。为贴补家用,他先后做过各种不同的工作,
擦皮鞋、洗衣、跑腿、卖桔子和椰子。
14岁那年,卢拉 在一家钢铁厂当上一名车床工,也正是从那里,这个从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开始了自己不平凡的政治生涯。在一次机械事故中,
卢拉失去了一个手指,他的第一位妻子也死于分娩。
但这些都没有摧毁他的意志。在工厂里,他成长为工会中的领导人物。 1980年,他同其他一些人士共同成立了劳工党。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65
巴西:昔日擦鞋童 今成大总统
直到今天,卢拉仍然保持着过去蓝领工人的生活作风,不喜奢华。他从不雇佣仆人打理家务,
袜子和内衣都是自己动手洗。卢拉的一位密友回忆说:,卢拉的生活充满了贫穷、饥饿和羞辱,正是这些经历将他塑造成为一个顽强、专注的领袖。,
目前巴西全国有 1200多万人失业,5300多万人生活贫困。因此反对党领袖卢拉成为选民寻求变革的希望。
(,广州日报,2002.10.29)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66
第五章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教学要求:
世界联系和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基本环节而得以实现的,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包括一系列范畴。本章要求学生理解各个范畴的科学含义 和各成对范畴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各对范畴的方法论意义,使之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并学会运用辩证法范畴分析和研究问题。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67
辩证法范畴
范畴、哲学范畴、辩证法范畴
*范畴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
的基本概念,是人类理性思维的逻辑
形式,是人类在一定历史时代理论思
维发展水平的指示器,是帮助人们认
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
哲学范畴则是反映整个世界普遍本质
的最一般、最基本的概念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68
第一节 整体与部分
一、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整体,macrocosm,the all and the one,whole;
部分,part,portion,proportion,sect,segment,
share)
整体指构成事物的诸要素组成的统一体。
部分是事物的统一体中的某个或某些要素。
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
(要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认为,世界万物皆系统。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69
第一节 整体与部分
二、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性是系统论方法的核心。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是由诸多部分或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整体性质和规律,只存在于组成它的诸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而不等于各组成部分或要素的孤立的性质和活动规律的总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此,在研究系统时,必须从整体出发,立足于整体来分析部分以及部分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对部分的分析而达到对整体的深刻理解。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70
第一节 整体与部分
爱因斯坦( A.Einstein)说的:,如果人体的某一部分出了毛病,那末,只有很好也了解整个复杂机体的人,才能医好他;在更复杂的情况下,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正确地理解病因。,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71
第一节 整体与部分
系统的整体性原理除了整体联系的统一性外,还有一个共同的属性,就是整体的有机性。
首先,存在于整体中的部分,只有在整体中才能体现出它具有部分的意义,一旦离开了整体,部分就失去了它作为整体的部分的意义。正如黑格尔所说,,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手,。整体的有机性,正是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反映和体现。整体的部分是指整体中的各个要素,都存在着构成系统整体的那种特性和内在根据。
其次,构成系统的要素所具有的那种整体特性,
只有在运动中,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72
第一节 整体与部分
按着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
整体与环境,以及不同层次之间的信息、能量与物质的交换,并在交换中保持整体的一定的度,系统整体才能体现为一定的结构性质与功能的规定性。
系统的要素,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使要素存在的那种构成整体的特性得以体现。如果整体在运动中,
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遭到部分或全部破坏,系统也就会部分地或完全地失去它原来的整体性。
第三,整体的有机性还表现在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上。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73
第一节 整体与部分
系统过程在时间上的持续性的联系,反映系统整体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环境、整体、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任何系统整体,它又是更大系统的部分。
并具有构成更大系统整体的特性。一切系统整体性都表现为环境、整体、要素的有机联系和辩证统一。环境、整体、要素如果没有有机性,也就不成为系统。同时,整体有机性程度,也就是整体的结构组织化程度,有机程度越高,则整体的组织化程度就越高,否则系统是紊乱的、无序的。
随着系统有机程度的提高,系统整体也随之由低级向高级的程度发展。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74
第一节 整体与部分
三、作为思维形式的整体与部分
系统分析是系统方法的一种表现形态。
系统分析的出发点是为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系统的整体目标。
系统分析不只是对系统观念的运用,它也是一种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其目的是寻求一种解决问题的最佳决策。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75
第一节 整体与部分
结构分析
从系统的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通过分析,了解各种相互关系,从中找出关键的部分或环节,
以制定调整系统的结构,使其达到整体优化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和途径。例如,经济上的产业结构的分析和调整,智能上的知识结构的分析和调整,社会活动中项目结构的分析和调整,
以及领导班子素质结构的分析和调整等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76
第一节 整体与部分
功能分析 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多个组成部分在系统整体功能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并加以比较,从中找出主要的关键的部分。
系统工程 的第一个特点是,它处理问题的思路首先着眼于系统整体,从整体出发去研究部分,
再从部分回到整体。系统工程强调系统整体最优,强调各要素之间的组织、管理、配合和协调,这是它优于传统方法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系统工程的第二个特点是,它在处理问题时全面综合地考虑,综合利用各种知识和技术,它要求统筹兼顾,避免顾此失彼。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77
第二节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
一,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含义
个别,指单一事物的个体性、独特性,使事物彼此区别。一般指一类事物或一切事物普遍具有的共性和本质,反映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统一性。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78
第二节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
―概念本身包含下面三个环节:一,普遍性,
这是指它在它的规定性里和它自身有自由的等同性 。 二,特殊性,亦即规定性,在特殊性中,
普遍性纯粹不变地继续和它自身相同 。三,个体性,这是指普遍与特殊两种规定性返回到自身内 。 这种自身否定的统一性是自在自为的特定东西,并且同时是自身同一体或普遍的东西。”(,小逻辑,331页)。“概念的每一环节本身即是整个概念,但个体或主体,是被设定为全体的概念。”(同上 332页)。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79
第二节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
二、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辩证关系
普遍必须做为一种特殊而存在,就像人离不开他的身体一样。并不存在形式上的普遍性,在任何情形下,普遍都不能从其特殊形式中抽象出来。普遍永远都是以具体的方式存在着,但其任何个别的特殊体现都不能穷尽它的意义或可能的存在模式。 …… 从这个意义上说,普遍和特殊同样都是真实的,尽管它们表现的现实各不同。普遍既不是抽象的和形式上的,也不能被认同为某一个别的具体而实在的特殊。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80
第二节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
相反,它是一种实体,其普遍性恰恰存在于一系列公开的具体而实在的确定之中,在这些确定之中,普遍能够表现出来 …… 对普遍和特殊的辩证关系的阐述
--普遍寓于特殊之中,但任何,特殊都不能穷尽,普遍的意义,无疑深受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的传统影响。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81
第二节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
中国的道教就是研究,一,(普遍)和,多,
(特殊)的关系的。由于道是一元的,它不可能在某些事物中比在他物中表现得更多或更少,
所有事物的平等性从而得到了保证。但是,由于道是体现于个别事物之中的,因而人们能够谈论事物间的个别差异。怎样才能在体现于多的同时依然保持同一性,这一悖论对中国的道教和佛教产生了长期影响。道教中对一(普遍)
和多(特殊)之间关系的类似探究表明,这一关系在许多文化之中同样也是学术追求的焦点。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82
第二节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
三、作为思维形式的 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
正是因为人类的自我肯定及其(无限)性和
,普遍,性体现在不同的特殊传统之中,我们谈论下述问题才变得有意义:(1)传统之间的互相学习;(2)既定传统的自我转变;
(3)对既定传统的外在批评,不把任何特殊的传统当做,普遍,的唯一表现。这也就是文化杂交、自我更新和制度创新的哲学基础。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83
第二节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
西方中心论的弊病在什么地方?就在于它对第三世界文化中的多样性和能力极不敏感。韦伯 (Max
Weber)对中国儒教的理解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在,中国的宗教,一书中,韦伯把儒家描绘成使自己恭顺地适应现状的绅士。因此,在韦伯看来,不能把儒家视为不断向现存秩序挑战的先知。这一描述忽视了儒家思想中存在的现存世界与天国的绝对命令之间的紧张关系。实际上,孔子认为,天国的绝对命令才是判断人类事务的最终尺度。这种态度至少使某些儒家成为“先知”,他们成为超越和改变现存秩序的代言人。(摘自 在第三世界超越西方中心论与文化相对论 作者,崔之元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84
第二节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
西方中心论者推崇他们的独特传统,是因为他们错误地将自己特殊的传统和思想视为普遍有效;与此相反,文化相对论者则就是为了自己特殊的传统而推崇自己特殊的传统。他们都缺乏一种体现在特殊性之中并又与之分离的,普遍,
观。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85
第二节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
西方中心论和文化相对论的不足之处都低估了人类自我肯定的无限性。它们都武断地把人类的创造力限制在某些特殊的传统中。为了在第三世界实现,可能的,进步,我们必须超越这两者。超越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这对当今的西方和第三世界都是新的课题。
(摘自 在第三世界超越西方中心论与文化相对论 作者,崔之元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86
第三节 相对与绝对
一,相对与绝对的含义
相对,comparatively,face to face,
relatively
绝对,absoluteness,utterly
相对就是有对、有条件、有限,绝对就是无对、无条件、无限,而相对与绝对的区别也是相对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87
第三节 相对与绝对
***有人问爱因斯坦:“什么叫相对论,你能三言两语同我说一说吗?”他立刻回答道:
“如果你在一个漂亮的姑娘身边坐一个小时,
你只觉得坐了片刻;反之,你如果坐在热火炉上,片刻就像一个小时。这就是相对的一个意义。”
爱因斯坦以生动的事例,幽默地阐明了时间的相对性:时间的长与短,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长,也没有绝对的短。长与短都是据一定具体条件而言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88
第三节 相对与绝对
二,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
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相对中有绝对、相对与绝对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将相对与绝对从外部分离开来,这样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反映。
***绝对真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承认还是否认客观存在,二是任何存在都要向非存在转化,发展变化构成了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永恒的存在是矛盾,表现形式为变。这些就是绝对真理的内容。从本质与具体两个方面把握存在和存在形式。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89
第三节 相对与绝对
相对真理指的是具体的发展变化,具体的规律。它们都是有条件的,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揭示出来的客观规律又是绝对正确的。相对中有绝对。绝对是本质,是存在。相对是客观规律成立的条件,适用范围。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真理都是具体的,没有抽象的真理。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90
第三节 相对与绝对
三、作为思维形式的相对与绝对
相对与绝对是唯物辩证法中的一对重要范畴。
相对是指有条件的,受制约的,可改变的。绝对是指无条件的,不受任何制约的,不可改变的。我们说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是因为各个具体事物都是存在于一定条件之下的。脱离了各种具体条件的事物是没有的。明乎于此,
在认识、衡量某一事物时,就必须考虑这个具体事物存在、联系的具体条件。要在一定条件中去考察,把握事物。惟其如此,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相对性。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91
第三节 相对与绝对
认识事物的相对性,对于我们更好地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很有益处。比如人才问题,现在各单位各部门求贤若渴,惟才是举。这无疑是一个好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人才本身来讲,更要自重、自醒、自警、自励。千万不可以人才自居,漫天要价。从事物的相对性观之,人才在一定条件下也是相对的。当年才者,
如今未必是才;今日胜任者,明日未必能干。
人才相比较而存在,相竞争而发展。即便现在有一点真才实学,也有一个随形势发展而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问题。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92
第三节 相对与绝对
谦虚者,成功之士也。这固然由个人注重思想修养所致,但更重要的在于有对“事物相对性”
的理性认识。因而他们总是能看到发展、看到变化、看到自己的不足,勤于学习,勇于创新,
不断进步。
**从相对的视角来看待一切、审视一切,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体现,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体现。
它使人在成绩面前看到不足,在困难时看到希望。它给人以清醒、以动力,催人奋进,永不停步。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93
第三节 相对与绝对
***存在是绝对的、发展变化是绝对的。
存在与发展变化是一体的,密不可分的。
只要一说到存在,必然要认识到它在发展变化。在现实中具体的发展变化形式各有不同,有的凭直觉就能看到,感觉到,有的必须经过分析才能把握住。这是发展变化的形式导致的结果,发展变化是存在的本质。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94
第四节 原因和结果
一,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1、原因: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2、结果:由于原因作用而产生的现象。
特点:( 1)、因果性和时间顺序性密切相关。
( 2)、因果联系是由一种现象必然引起另一现象的本质联系,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因果联系和函数关系
因果观念是人类一切自觉活动必不可少的逻辑条件。
原因和结果反映事物或现象间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
从事物发展过程中揭示事物之间先后相继、相互制约的联系。 *因此之故与在此之后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95
第四节 原因和结果
二,原因和结果 的辩证关系
原因和结果 的辩证关系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的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另一方面,原因和结果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1、对立:在一定范围内因果不能混淆
2、统一:在发展过程中的互相转化、互为因果
*因果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96
第四节 原因和结果
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多样 性
1、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世上既无无因之果,亦无无果之因 ——
辩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原则。
2、因果联系的多样性: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同因异果、异因同果、复合因果。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97
第四节 原因和结果
三、作为思维形式的 原因和结果
原因和结果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1、原因和结果范畴是唯物主义决定论原则的内在依据,它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方法论前提。
2、它为人类自觉地有目的地活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预测未来,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3、因果联系的辩证法为在科学活动和社会活动中理解和运用反馈原理提供了理论础。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98
第四节 原因和结果
,种麻得麻,种豆得豆。
天眼恢恢,疏而不漏。
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
富从升合起,贫因不算来。
家中无才子,官从何处来。
欺人是祸,饶人是福。 天眼恢恢,
报应甚速。,(摘自,增广贤文,)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99
第五节 偶然和必然
一,偶然和必然 的含义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从本质因素和非本质因素的方面来反映事物间不同类型联系的一对范畴,揭示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是普遍联系的又一侧面,是对因果联系的进一步深化
1、必然性:现实中由本质因素决定的确定不移的联系及其可能的趋势
2、偶然性:现实中由非本质的、互相交错的因素决定的以多种可能状态存在的联系,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的趋势。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00
第五节 偶然和必然
二,偶然和必然 的辩证关系
必然性和偶然性代表了事物发展中的两种不同趋势,必然性是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某种摇摆、偏离,是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既对立的、又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01
第五节 偶然和必然
1、对立:不同的地位、作用
( 1)、必然性居支配地位,决定事物
发展前途与方向
( 2)、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起加速或延
缓的作用,并使事物发展呈现
不同的特点
2、统一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02
第五节 偶然和必然
( 1)、事物发展是必然与偶然的统一
( 2)、必然通过偶然表现出来;偶然服从内部隐藏的必然
( 3)、一定条件下两者可相互转化
*反对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与唯心
主义的非决定论,以及机械割裂两者的观点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03
第五节 偶然和必然
1、讨论:,谈机遇的创造和把握
2、辩析:,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04
第五节 偶然和必然
三、作为思维形式的 偶然和必然
必然性和偶然性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1、二者的辩证关系是反对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与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坚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有力武器。 2、二者的辩证关系指明,人们认识和实践活动,首先要立足于必然性即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 3、二者的辩证关系要求人们,不要忽视偶然性,而要善于利用有利的
“机遇”和偶然性因素。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05
混沌理论和自组织理论的重大贡献:如果我们把那些此起彼伏的偶然性和生生不息的进步现象当作一种看不出条理秩序的,混沌,现象的话,那么在这种紊乱现象的背后却出人意料地潜藏着某种规律性、
必然性。混沌性被定义为,来源于决定论方程的无规则运动,,因为,非决定论的分子运动方程,
竟是从决定论的牛顿力学方程引导出来的!从量子论和中性突变理论中站立起来的偶然性、几率性思想也从混沌理论中找到了立足点,这种鼎立之势几乎改变了二十世纪的整个科学观念。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06
自组织现象只能发生于一种特殊系统,即,耗散系统,中,对这一系统的研究和描述,是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长布鲁塞尔学派领导人伊 ·普里高津( Ilya Prigogine)在索尔维物理化学研究所和得克萨斯大学统计力学研究室领导十余个国家的百余名科学家从事非平衡统计物理和热力学研究凡三十年而获得的重大成果,他为此而获得了 1977年诺贝尔奖金。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07
耗散理论的基本思想 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力学的或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的)
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就有可能从原有的混沌无序状态过渡到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有序的规范状态,这样的新结构,就是耗散结构,耗散系统。研究这种结构的形成、
性质和规律的科学,即耗散理论。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08
第六节 形式与内容
一,形式与内容的含义
内容与形式是反映事物构成要素的内在本质及其联系、表现方式的范畴。
1、内容:构成事物的各种要素,包括事物的内在矛盾、特性、运动过程和发展趋势等的总和。
2、形式:内容诸要素的结构、组织类型,是内容的表现形式。 *形式包括外在形式(和内容不直接相关的形式)和内在形式(和内容直接、紧密相关的形式)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09
第六节 形式与内容
二、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
内容和形式揭示出现实事物是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综合方式的统一,内容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形式则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有巨大的反作用。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10
第六节 形式与内容
1、统一:任何事物都是两者的统一
2、对立:地位不同
( 1)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处于主导地位,
形式则处于服从地位。
( 2)形式对内容有巨大的反作用
3、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三)、内容和形式相互联系的多样性
1、同一内容多种形式。 2、多种内容同一形式。
3、新内容旧形式 4、旧内容新形式:“旧瓶装新酒”。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11
第六节 形式与内容
三、作为思维形式的 形式与内容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与“第一印象”、气质等。
内容和形式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1、根据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特别要注意事物的内容,反对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12
第六节 形式与内容
2、根据形式对内容有巨大反作用的原理,
在重视事物内容的同时,还必需重视形式的作用,把充实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结合起来。
3、根据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复杂性。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有利于内容的各种形式,
发展内容,繁荣形式。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13
第七节 现象与本质
一,现象与本质的含义
本质与现象是表示事物的里表及其相互关系,反映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水平和深度的范畴。
1、本质: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的基础,是实质的内在联系,是事物比较深刻、相对稳定的方面,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
2、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现象包括真象(和本质直接一致的现 象)与假象
(和本质不一致,甚至恰 好相反的现象)
**假象与错觉的区别。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14
第七节 现象与本质
二,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
1、区别
( 1)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和表面的,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 的共同的东西
( 2)现象多变、易逝,有较大的流动性,本质相对稳定
( 3)、现象外露,本质深藏于内
*这决定了科学认识的必要性
2、联系:互相依存;存在由此达彼的桥梁
*这决定了科学认识的可能性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15
第七节 现象与本质
三、作为思维形式的 现象与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
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
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增广贤文 (古训 ) 佚名
蒿草之下,或有兰香。 茅茨之屋,或有侯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16
朱镕基总理与同学临别赠言
人生聚散本来无常,偶然聚合又顷刻要分离,虽然遗憾又何必悲伤。我愧无嘉言懿行足资助兄。但愿他日相逢,耿耿此心依旧,
为君一饮庆功酒!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17
讨论:透过现象看本质
1、圈套与花环。
2、“农夫和蛇”的寓言故事。
3、披着狼皮的羊与披着羊皮的狼。
4、信任,但是要核查。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18
第八节 可能和现实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
可能性与现实性是反映事物或现象出现之前的发展趋势与出现之后的既成现实之间的相互联系的一对范畴,是对立统一规律深刻的具体的表现。
1、可能性:包含在现实事物内部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这种或那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现实的可能性与抽象的可能性:看是否具备条件由可能向现实转化。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19
第八节 可能和现实
A、抽象的可能性,在现实中缺乏充分的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可能实现,只待将来条件成熟、获得成分根据才能实现的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在现实中有充分的或比较充分的根据的 可能性。
现实可能性质与量的分析
( 1)、质的方面:好与坏的可能
( 2)、量的方面:可能性的大小(或然率)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20
第八节 可能和现实
2、现实性:
是标志一切实际存在的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哲学范畴。它不是简单地说明存在着的个别事物与现象,而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着的各种客观实在的事物和现象的总和,是可能性的充分实现和展开。
*现实是事物本质与现象、形式与内容 的统一,
是过去“现实”发展的结果,又是引起将来
“现实”出现的原因。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21
第八节 可能和现实
二,可能和现实的辩证关系
可能性和现实性范畴揭示的是可能的事物和现实的事物的本质联系和转化过程,现实性是指现在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实际存在性,可能性是指现实事物所包含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它包括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又能相互过渡、相互转化。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22
第八节 可能和现实
三、作为思维形式的 可能和现实
可能性和现实性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1、既然现实性包含可能性,那么,人们办任何事情就要从现实性出发,并对可能性作出全面分析。
2、既然现实性中都存在好的和坏的两种质上不同的可能性,那么,人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就要争取好的可能性,防止坏的可能性。 3、既然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有一个过程,那么,人们就应从量的方面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4、既然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那么人们就应努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各种必需的条件,
以实现可能向现实的转化。
思考:敢于、善于向“不可能的事情”挑战。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23
第六章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把握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各基本规律的基本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一般过程和基本趋势;进一步划清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界限;树立尊重客观辩证法、
按辩证法办事的观点,学会全面地科学地观察问题的立法。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24
第六章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恩格斯说,“蔑视辩证法是要受惩罚的,”又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胜利,
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
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都有完全不同的、
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 1971年版第 43,158页。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25
第一节 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度
1、质
( 1)质的含义: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2)质与事物的存在: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即事物总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质又总是一定事物的质。
( 3)质与属性: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
( 4)质的多样性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26
第一节 质量互变规律
2、量
( 1)量的含义: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
速度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等可以用数量或形状表示的规定性。
( 2)量与事物的存在:量与事物的存在并不直接同一,即同一事物在一定范围内,数量的增减,功能的变化、结构的一定变动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 3)量的多样性
3、度:( 1)度的含义: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限量。
( 2)度与关节点 ( 3)度中质与量的关系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27
第一节 质量互变规律
二、量变和质变
1、量变即事物量的变化,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不显著的变化,包括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动、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化和事物功能的变异等形式。
质变,即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
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28
第一节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的复杂性。量变复杂性表现为多样性,
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以及量变过程在时间上也很不相同。 A,形式的多样性
B,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质变的复杂性。质变的复杂性表现为形式的多样性和质变过程中具有量的特征。 A,形式的多样性; B,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29
第一节 质量互变规律
三、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的无限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质量互变是客观的普遍的规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30
第一节 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度作为规范事物存在的最基本的范畴,
转化为方法论就是定性分性、定量分析
及其相互关系,这是人类认识和实践的最基本的方法系列。
质量互变规律是把握事物联系和发展的重要参照系统,把握质量互变规律对于我们处理日常生活工作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同时质量互变规律表明事物的发展总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纯粹的连续性和间断性都不可能发展自身。批判形而上学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31
第一节 质量互变规律
掌握事物的度对于了解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至关重要。只有掌握度,即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质和量统一起来,才能准确把握事物。度辩证原理还要求我们在一切实践活动中都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的实质在于,要善于把握量变和质变的对立统一,在它们的辩
证关系中把握事物的变化发展,从而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指导。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32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辩证矛盾
矛盾的基本属性 ——同一性和斗争 性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2、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
*只有处在统一体中的对立双方,且有共同的基础,有异中之同的,才具备同一性
*斗争性与斗争形式;绝对同一观、绝对对立观。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33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 核心
1、从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及发展 的动力和源泉
2、从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关系看: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整个辩证法的中心线索
3、从与辩证法的对立面的关系看: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矛盾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34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4、从与实践的关系看:提供了最根本
的认识方法 ——矛盾分析法
*唯物辩证法作为宇宙观,最根本的就
是关于世界的矛盾观;作为认识的规
律,最根本的就是矛盾的规律;作为
认识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法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35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1、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2、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3、同一性的相对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
4、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相结
合,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是事物
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绝对性与重要性;斗争与发展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36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三、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矛盾( contradiction )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一)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 universality):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矛盾的普遍性的两层涵义,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即矛盾无处不在。 2、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即矛盾无时无刻不有。(二)矛盾的特殊性与多样性
1、矛盾特殊性的含义:一切具体事物所包含着的矛盾和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37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 和个性的关系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38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特殊性( particularity)主要表现为:
不同矛盾性质的不同和地位上的不平衡,以及解决解
决矛盾形式的多样性。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
2、矛盾特殊性的分析( analysis)
3、矛盾解决方式的多样性
( 1)双方( both sides,the two parties)并存
( 2)一方克服另一方
( 3)同归于尽
( 4)经发展达到对立面的融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39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是由多种矛盾即多方面的对立统一所构成的矛盾体系,应从多方面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的矛盾特殊性。
不同运动形式中的矛盾、同一运动的不同的发展过程、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的矛盾以及矛盾着的双方,都各有其特点。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地位和矛盾方面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它们的相互关系和相互转化。主要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矛盾方面,它们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40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要求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抓住中心环节带动其他,用重点推动全盘,是一项基本的工作方法。
认识矛盾是为了解决矛盾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是为了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形式。解决矛盾的形式是多样的;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的对立双方所代替;有些矛盾经过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最后达到对立面的融合,等等。在解决社会领域内的矛盾时,
应特别注意严格区分矛盾的性质,并据以正确选择解决矛盾的对抗形式和非对抗形式。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41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对立统一规律转化为方法论就是矛盾分析方法。分析法是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体系中的核心。其核心地位源于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
领袖们是矛盾分析法运用的典范。
矛盾分析法的基本点:矛盾分析法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两点论要求分析事物的任何矛盾时全面地研究矛盾双方的复杂关系,重点论要求:
对矛盾双方采取区别主次、轻重,进行重点分析;
矛盾分析法又是内因分析法。它要求把立足点放在内因上,同时充分利用外因的作用,创造外部条件。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42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内因分析法是对矛盾自我发展的分析;矛盾分析法又是矛盾共性与个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分析法,它的精髓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大批量,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共性与个性的辩证法,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是否承认矛盾以及运用矛盾分析法,是辩证法的世界观与形而上学世界观的根本分歧。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43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44
阴与阳,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
阴,hidden,lunar,negative,overcast,Shade
阳,in relief(浮雕一般,鲜明地,显著地),male
genitals,open,overt,positive,this world
日为阳,月为阴 。 ――,素问,; 一阴一阳之谓道 。
――,易 ·系辞上,; 阴阳和而万物得 。 ――,礼记 ·郊特性,;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 ――,荀子 ·天论,; 阴阳易位 。 ――,楚辞 ·屈原 ·涉江,; 阴阳之变 。 ――,吕氏春秋 ·察今,;阴阳两面,[with
two faces]当面一套背后另一套,耍两面手法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45
论题:,谈谈与人相处的艺术,
1、彼此沟通的不可避免性、必要性;
2、自身素养、能力、心胸或肚量(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
3、如何对待、分析、解决矛盾;
4、如何克服、消除“社交恐惧心理”;
5、健康心理的培养。“自然而然”的艺术人生。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46
讨论:谈个性塑造与社会标准
1、一个成熟的现代社会一定有其一系列的对于个人、社会发展起范导作用的规则、规范和准则。
2、个性塑造与社会标准并不矛盾。相反,完全离开社会标准的个性发展也是不可想象的;本质上,社会标准是对于公民个性的丰富性、多样性的概括、抽象、提升。
3、扼杀个性的社会标准必定需要加以改造、修正;鲜明、
有活力和创造力的个性导引社会前进并因而制定相应社会标准。
4、社会标准应该是柔性与刚性的统一,并能给予个性塑造有广阔的选择空间,其中便暗含着社会要能给予个性塑造有豁达大度的宽容。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47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辩证否定
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他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他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卷)
[M]1972年 9月版第 24页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48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辩证否定观的两个重要特点: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即扬弃
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它的肯定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肯定和否定相互对立、排斥,又相互包含和相互渗透;肯定和否定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49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辩证的否定体现了事物内在的矛盾性,
它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
是由旧质到新质的飞跃。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它是肯定和保留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的否定,它把新事物和旧事物联系起来,体现了发展过程的连续性,
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否定就是“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50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二、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及其形式
事物的发展过程是由肯定到否定,又到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
是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通过两次否定而实现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根据,在于矛盾的对立统一。第一次否定是原有肯定和否定之间矛盾对立的展开;第二次否定是矛盾的重新统一。由于矛盾两度向对立面转化,使事物在高级阶段上重复第一阶段的某些特征,产生仿佛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51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
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从发展方向上看,
事物的发展总是前进的;从发展道路上看,事物的发展总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周期性的终点又是后一个周期的起点,前后接续,形成波浪式或螺旋式的发展链条。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总括性、总体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特殊的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要求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绝对化;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52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的事物发展的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周期运动规律,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的经验,
确立新的发展的基础和周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上升性和曲折性,这一辩证原理对于人们认识事物发展总趋势和具体道路,反对历史循环论和历史直线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越是客观的、普遍的。否定之否定从来不是单纯的证明工具,它是从
自然界和社会中抽取出来的普遍规律,它只是我们研究问题的方法指南。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53
讨论题、小论文题
怎样看待个人发展与挫折问题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54
讨论题,如何不断超越自我?
1、,不断超越自我”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2、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怀抱干大事业的志向,消除患得患失心理,是,不断超越自我”的关键。
3、追求真理、不断学习、勇于认识和解剖自己、虚心接受批评,努力提高精神境界和思维水平,是,不断超越自我”的基本保障。
4,,不断超越自我”是人生无数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性过程,须从小处、细部着手一步一个脚印加强能力建设,切忌浮躁、盲目攀比,永远记住: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55
第七章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教学目的和要求:
深刻而科学地把握人类社会这一有机整体的实践本质;领会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理解社会发展是一个自为的过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技术和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56
第七章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列宁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过去的历史观和政治观方面占支配地位的那种混乱和随意性,被一种极其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
——转引自赵家祥等主编:,历史唯物主义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 7月第一版 P1。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57
第一节 实践和人类社会的产生
一、人类社会的产生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恩格斯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高度,以致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卷 P508)
自在世界一是指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世界;
二是指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世界。
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它是指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58
第一节 实践和人类社会的产生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实践是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自然的“人化”过程也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联系。
自在世界构成了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天然自然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转化为人化自然,并在人化自然、人类世界中延续了自己的存在,同时,人化自然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整个大自然的运动过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59
第一节 实践和人类社会的产生
1、把人类社会神化的历史观。
2、把人类社会精神化的历史观。
3、把人类社会自然化的是自然主义历史观。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60
第一节 实践和人类社会的产生
二、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
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的两层含义: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实践的三种特征: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三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践。
实践的地位和意义。实践的本质和特征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是人类安身立命之本。实践构成了人类的存在方式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61
第一节 实践和人类社会的产生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其意识的三重关系) ——物质的社会关系与思想的社会关系。
2、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创立和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 ——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 ——社会的基本结构(经济、
政治、观念结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62
第一节 实践和人类社会的产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的根本点在于,
从物质实践的内在结构即生产方式出发去理解、剖析社会有机体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63
第一节 实践和人类社会的产生
三、社会同自然的区别
生产劳动实践使人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建构自己同自然界的关系,这使人把自己从自然中分化出来提升为一种社会性的存在、主体性的存在。
从自然界的演化到人类社会的形成,是自然史上一次巨大的飞跃。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马克思语)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64
第一节 实践和人类社会的产生
四、社会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人类社会是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双重关系的统一体。
自然环境(地理环境)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自然条件的总和。
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与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树立生态意识,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65
第二节 人的本质
一、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社会生成的基础,也就是人生成的基础。
抽象、永恒的人性论。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66
第二节 人的本质
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论述的基本含义:
1、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
2、人的本质是多方面社会关系的总和。
3、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
认识人的本质的科学方法:
1、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统一。 2、类性、个体性和群体性的统一。 3、主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67
第二节 人的本质
二、人是进行自我创造的主体性存在
主体指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实践主体的能力结构中的三种基本要素:“人本身的自然力”即物质基础;进入主体实践活动领域为主体所实际掌握和运用的知识、经验,即智力技能因素;主体的情感和意志即精神动力。
实践主体的社会结构:可划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和人类主体四种形式。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68
第二节 人的本质
实践的客体。客体是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是进入主体对象性活动的领域,并同主体发生功能性关系,或为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
客体一种客观存在。客体不是与客观事物相等同的概念。
客体三种基本类型: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及其中介,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和实质、内容和结果。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69
第二节 人的本质
实践的运行过程包括四个基本环节: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践过程即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通过一定手段作用于客体;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实践反馈,即根据实践结果修正实践目的和方案,并对实践活动本身进行反馈调节。
实践是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通过目的、手段和结果的反馈调控即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活动过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70
第二节 人的本质
人是进行自我创造的主体性存在。
,只要有了人,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
创造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而应是一种理性的、负责任的创造、具有人文关怀的创造。“活动变人形”。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人创造客体价值的过程也是实现主体自身价值的过程,作为一种主体性价值,
人的价值的实现包括主体能力、主体作用、主体地位等全部主体性内容的实现,其中主体地位的实现是人的价值实现的主要标志。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71
第二节 人的本质
三、人是社会历史的存在
人是历史、现实的人。
超社会、超历史的永恒不变的的抽象人性是不存在的。
人的社会性是人作为实践主体的现实规定性。
现实的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社会关系塑造人、也是束缚人的大网。,人历史性的涵义,1、处于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的人具有不同的社会存在形态,也具有不同的本质。 2、人的社会存在形态和本质是一个历史地发展着的过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72
参阅文献资料
1,人性问题
2,邓晓芒,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试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
年第 2期。
3,易小明,从人的三重属性看当前我国所有制变革的合理性,,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 3期。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73
人性问题
中国哲学史上关于人性问题的讨论也历经几千年,
甚至到今天还没有停止 。 起先,孔子在,论语 ·阳货,中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由于孔子只一般地提出了性的问题,却没有明确指出
,人之本性,到底是什么,如此,孔子以后关于性之质的讨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 我们来看下面这段发生在 孟子与告子 之间的精彩辩驳:,告子曰,‘ 性,犹湍水也,決诸东方则东流,決诸西方则西流 。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 ’ 孟子曰,‘ 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74
人性问题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 今夫水搏而跃之,
可使过头,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 其势则然也 。 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 ’ 告子曰,‘ 生之谓性 。 ’ 孟子曰:
‘ 生 之 谓 性 也,犹 白 之 谓 白 欤? ’ 曰:
‘ 然 。 ’‘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欤? ’ 曰,‘ 然 。 ’‘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欤? ’”
(,孟子 ·告子上,) 二人辩驳中体现出的清晰的思路,严密的逻辑推理,个性化思想,显然大大地促进了问题的深入 。 随 后 世硕 提出 人性有善有恶论,荀子 提出 性恶论,等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75
人的本质与善恶的关系问题
总之对于问题的争论是非常生动,激烈,深刻而有意义的 。 今人俞吾金先生也加入了这场旷日持久的超越历史时空的大讨论之中,不过他另辟蹊径,在,人性,( human nature) 之外,引入人的本质 ( human essence) 的新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个人的新观点,继而根本上取消,人性究竟是善是恶,问题本身,取而代之的则是人的本质与善恶的关系问题 [俞吾金:,从教化的观点看,[A],载,冲突与互补:基督教哲学在中国,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 10月版第 264-
276页 。 ]。 尽管关于人性问题的讨论远没有结束,
但显然讨论本身有力地推进了学术的发展,进步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76
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试析邓晓芒 ·武汉大学哲学系 ·博导摘要,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是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人的本质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以感觉主义或感性直观作为自己的根本原则 。 由于费尔巴哈未能汲取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因此,它具有一切狭隘的感觉主义所共有的缺陷 。 费尔巴哈 要么在说明人的感性本质或自然本质时陷入他自己所反对的庸俗唯物主义,要么在说明人的超感性本质或超自然本质 (人的精神和社会性 )时陷入唯心主义,或者说,他必然陷入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同社会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的内在矛盾之中 。 费尔巴哈人的本质理论的矛盾,在马克思的立足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新世界观当中得到了真正的克服 。
关键词,费尔巴哈 ;人 ;人的本质 ;感觉 ;直观 ;实践 ;马克思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77
从人的三重属性看当前我国所有制变革的合理性
【 作者 】 易小明 【 刊名 】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年 03期
【 摘要 】 人是类性、群体性和个体性的现实统一。
制度深刻影响着人的属性,影响着人的生存与发展状态,而人又毕竟是制度建立与变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人的类性、群体性对应着生产资料公有制,人的个体性对应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当前我国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公有制、集体所有制和私有制相并存的所有制形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将人的类的利益、
群体的利益和个体的利益相统一的原则,其历史合理性是明显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78
第三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现象尽管极其复杂,但从总体上把握可以将其区分为两个基本方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与哲学的基本问题密切相关。
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人们的物质活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其中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指物质生产方式。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79
第三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物质生产活动包括两种关系,1、人对自然的交换关系。 2、人们之间的活动的交换关系。
社会意识的构成
1、按意识的主体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分,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2、按意识高低不同的层次分,社会心 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3、按意识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分:
社会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80
第三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二、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
对于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这一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 两种根本对立历史观。
历史唯心主义把人们的意识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历史决定论与非历史决定论。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81
第三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历史决定论与非历史决定论的对立,不等同于历史唯心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对立。
机械决定论在历史观上表现为宿命论。
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中一般表现为唯意志论。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科学的历史决定论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82
第三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回答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这一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 。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 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先进的或科学的社会意识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特别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而反动的没落的社会意识歪曲了客观世界,对社会发展起消极或阻碍的作用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83
第三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
2、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4、社会意识不同形式的相互影响
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84
第三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四、社会历史的规律性与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关系
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产力,
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因为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之所以说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因为第一,
人们所面对的生产力,是一种既得力量,它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第二,构成生产力的诸要因素是物质的,客观的;第三,它是当代人实践活动物质基础和出发点,因此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85
第三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这是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而言的。
否则,容易滑向机械决定论、宿命论。
历史是人们自己的活动创造的,又是由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人在自己的历史活动中既是“剧中人”,同时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86
第三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自然运动和社会运动属于两个不同系列的发展形式,
自然运动是一种自在形式,即以一种自发的、无目的的方式存在,社会运动属于自为形式,即这种活动离不开人的有意识、有目的。
发展过程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就是指社会运动具有规律性,具体内容有:社会领域中具有普遍的因果关系,社会活动的每一个结果以及实际发生的历史事件都有其内在原因;社会运动中的主要因果关系属于历史必然性的序列,而历史必然性就是社会经济运动对人类历史行程的制约性;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87
第三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在历史必然性的制约下,社会运动过程呈现出一定的轨迹和趋势。
社会发展的选择性 就是社会的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活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使社会形态的更替呈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
从纵的方面看,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就在于,
社会运动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88
第三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多样性在于,不同民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越某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式地向前发展。
社会形态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在横向上表现为,
同类社会形态既有共同的本质,又有各自的特点。
社会历史规律具有同自然规律相同的本质,又有着不同的本质和特点。
社会历史发展是 似 自然的历史过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89
迷信思想产生的根源 ·
坚持无神论 ( 1)
迷信思想是一崇拜神灵,信神信鬼为特征的有神论,是 客观唯心主义 。 对自然现象的无知和恐惧而导致神秘主义的观念,以及 阶级压迫给劳动人民带来苦难而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这些社会现象,是导致迷信产生的重要根源 。 当人们对自然界,人的生理现象尚处在无知或少知的状态下,不可避免地会对自然,人体,精神产生神秘感,产生灵魂不死,
神灵支配万物的观念 。 进入阶级社会 后,反动的统治者有意夸大这种神秘感,鼓吹 唯心主义的天命论,
用神或天意 ( 天命 ) 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并以神或天意的代言人自居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90
迷信思想产生的根源 ·
坚持无神论 ( 2)
迷信思想作为一种世界观提供给人们的一种颠倒的,
扭曲的世界图景 。 有迷信支配的活动表现为求神问卜,相面算命,驱鬼治病,看风水等等 。 迷信活动散步愚昧主义和神秘主义,有的甚至谋财害命,给社会带来很大危害 。
迷信观念如同其他社会意识一样,具有相对独立性,还会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长期存在并产生影响 。
我国曾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有着根深蒂固的迷信思想的传统 。 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彻底消灭贫穷和愚昧,还需要一个长久的奋斗过程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91
迷信思想产生的根源 ·
坚持无神论 ( 3)
由于培育宗教和迷信的历史传统,现实土壤和外部条件依然存在,因而迷信思想和迷信活动不仅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消失,甚至会在一定的条件下盛行 。
无神论否认超自然的神灵和来世生活的存在,反对宗教神学和鬼神迷信的思想,是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 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是无神论思想发展的科学形态,是彻底的战斗的唯物主义,是抵制和反对各种神秘主义和迷信的锐利思想武器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92
迷信思想产生的根源 ·
坚持无神论 ( 4)
加强包括无神论在内的唯物主义的宣传和教育,科学地认识和肃清迷信思想的影响,对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 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注意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自己,
发扬战斗的唯物主义精神,不信神,不信邪,敢于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
捍卫科学,捍卫真理 。 ( 完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93
第八章 物质生产
教学要求:
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并通过生产实践的发展而实现的。要认识人类社会及其发展,
就必须全面把握生产实践的系统和生产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理解生产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94
第一节 物质生产活动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一、生产实践的基本内容与形式
生产实践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价值的活动,是人类创造满足自身利益需要的生存条件和生活条件的社会性的活动与过程。
广义的生产实践具有不同形态和层次,包括物质生产、人自身生产和精神生产等三个子系统。
狭义的生产实践仅指物质生产活动。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95
第一节 物质生产活动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与人自身生产和精神生产相比较,物质生产实践具有三个根本特点:
第一,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为获取生存资料而进行的改造自然、创造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产品的活动。
第二,物质生产是在一定意识、目的支配下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变换活动。
第三,物质生产活动作为解决人类生存第一需要的基本活动,是人类其他实践活动的基础,在人类活动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96
第一节 物质生产活动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包含多种不同类型和种类。人们可以根据不同标准对它作出不同分类。
生活资料的生产与生产资料的生产;生物性生产与非生物性生产;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生产 ·····
人自身生产 是指人类自身世代相传的繁衍,包括生育后代、教育后代。人口的数量与质量问题。
思考: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问题。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97
第一节 物质生产活动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人自身生产 的特点,1、人自身生产以便家庭形式而实现,家庭是人自身生产的主要社会形式。 2、人自身生产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性质。 3、人自身生产要受到自然和社会双重法则的制约。
精神生产 在一般意义上指“思想、观念、
意识的生产”,它是人类创造观念形态产品的活动与过程,又称意识生产。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98
第一节 物质生产活动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精神生产 的特点,1、精神生产具有观念活动的特点。 2、精神生产是特殊的创造性的生产。 3、精神生产活动具有个体性特征。 4、精神生产具有自身利益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
精神生产的形式多种多样,从不同角度可以对它进行不同的分类。 精神生产 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99
第一节 物质生产活动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精神生产是联结、沟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中介和桥梁,是实现人类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手段。
精神生产是在当代条件下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00
第一节 物质生产活动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二、物质生产实践是根本的实践形式
1、物质生产实践作为人类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源泉,是维持人类生存的根本条件。
2、物质生产实践是制约社会结构、社会性质和社会面貌的决定性因素。
3、物质生产实践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的决定力量。
4、物质生产实践规定着人的本性及其发展的状况。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01
第二节 物质生产力
一、物质生产力的构成
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与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
科学技术是现代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 ——全部历史的基础,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是一个系统,由多种要素构成。
生产力要素一般分为两大类,1、独立的实体性要素。 2、非独立的附着性、渗透性要素。
前者又称为构成生产力的硬件,后者又称为构成生产力的软件。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02
第二节 物质生产力
劳动资料(包含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三因素。
科学技术属于生产力中非实体性的渗透性要素。
科学技术是潜在的生产力。
生产力中非实体性要素经济管理、分工、协作等属于运筹性要素。
生产力中非实体性要素的学习、教育等属于准备性要素。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03
第二节 物质生产力
实体要素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劳动手段)
C、劳动者
非实体要素
A、渗透性因素:科学技术及其在工艺上的应用
B、运筹性因素:科学的组织和管理
C、准备性因素:教育、学习
生产力的质与量的问题。
规模生产与规模效益的问题。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04
第二节 物质生产力
生产力的性质
A、生产力的社会结合方式:集体性的、个体性的
B、生产力的技术方面:主要表现在生产工具的质的变化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05
第二节 物质生产力
二、物质生产力的内在矛盾及其历史演变
推动生产力运动变化的因素有许多,生产关系作为生产发展的社会形式,是影响生产力运动变化的重要因素。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06
第二节 物质生产力
生产力表现的是人为满足自身需要,同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关系。
需要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
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人的需要是一个变量,
人的需要具有开放性。
例如,人的“轻松、安逸”等的需要,便促使人们钻研技术、想办法,看怎样生产才能省力、
错误率底,由此便很可能促进生产力的向前发展。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07
第二节 物质生产力
人类历史上大体经历了三种互相交错 的不同性质的生产力:
( 1)使用原始的、粗笨的手工工具进行的集体劳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 2)使用比较专门化、比较完善的手工工具进行的个体劳动(原始社会末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今天)
( 3)以机器系统为主,有严密分工和协作的社会化劳动(封建社会末 ~资本主义社会 ~今天)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08
第三节 现代生产实践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一、现代生产实践的特点
生产力的水平:同种性质生产力的量的区别,
其重要标志和尺度是劳动生产率。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
一,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
二,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的第一生产力:当代社会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集中表现在科技的竞争
三、新科技革命促使 知识经济( economy
based on knowledge)时代 的来临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09
第三节 现代生产实践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现代社会正处于高科技时代或称信息革命时代 。
近代 工业革命及其造成的近代工业文明在物质生产与科技上的主要成果与基本特征,1、实现了工具革命。 2、实现了能源、动力的革命。
3、实现了产业结构革命。 4、实现了劳动组织形式与劳动方式的革命。 5、科技成为物质生产中的重要因素。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10
第三节 现代生产实践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信息革命始于 20世纪 40-50年代,其基本特征是,1、实现了以信息革命为主体的新科学技术的革命。 2、产业结构由以工业为主体转向第三产业。 3、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重要和直接的生产力。 4、智力在物质生产劳动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精神生产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思考:生产发展的两重化问题、科技的“双刃剑”问题、生态平衡与生产发展问题。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11
第三节 现代生产实践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 2、发展生产力是评价一切理论和实践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3、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4、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步入未来理想社会的必要准备。
,发展是硬道理”。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12
参阅文献
1、老 红军黄杜芳的诗
2,赵家祥,知识经济与唯物史观,
,学习时报,第 141期。
3,庞卓恒,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
,学习时报,第 140期。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13
1959年,彭老总在农村调查 见不少村民缺粮挨饿,心如刀绞。老红军黄杜芳以诗的形式向他反映意见: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
收获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
请为人民鼓与呼(笼壶)。”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14
知识经济与唯物史观学 习 时 报 赵家祥 第 141期
在知识经济时代,物质生产与科学知识生产之间的关系确实发生了某些重大的深刻的变化,看不到这些变化就会落后于时代。但这并没有改变和否定关于二者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知识经济时代,物质生产对科学知识的生产仍然起着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
□赵家祥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科学地说明了物质生产与科学知识生产之间的关系。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15
知识经济与唯物史观学 习 时 报 赵家祥 第 141期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卷第 280页),,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同上,第 732页)在知识经济时代,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否仍然正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物质生产与科学知识生产之间的关系的论述是否仍然适用,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
来不得半点轻率,不能轻易否定。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16
知识经济与唯物史观学 习 时 报 赵家祥 第 141期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术理论界都有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否定上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颠倒物质生产和科学知识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有些学者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原理已经过时;
已经不是物质生产决定科学知识的生产,而是相反,是科学知识的生产决定物质生产;科学知识的生产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和支撑点。这种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因而是错误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17
知识经济与唯物史观学 习 时 报 赵家祥 第 141期
我们并不否认,而且充分重视,在知识经济时代,物质生产与科学知识生产之间的关系确实发生了某些重大的深刻的变化,看不到这些变化就会落后于时代。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科学知识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在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中,如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分工、协作、管理等,无一不渗透着科学知识因素。
如果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中抽去科学知识因素,现代生产力也就不成其为现代生产力了,它与古代生产力与近代生产力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在现代生产力中,包含着越来越高的科学知识因素,这是现代生产力与古代生产力、近代生产力最根本的区别。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18
知识经济与唯物史观学 习 时 报 赵家祥 第 141期
第二,科学知识的增长已经成为推动物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首先,由科学知识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其次,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再次,
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使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第三,科学知识对物质生产的发展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这种作用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
自古至今,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在历史上大致经过如下四个发展阶段。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19
知识经济与唯物史观学 习 时 报 赵家祥 第 141期
第一阶段,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生产、技术、科学三者浑然一体。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十分肤浅,
作为理论形态的自然科学还没有形成,科学作为一种萌芽,
完全包含在一般物质主产过程之中。
第二阶段,在古代,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产生以后,
生产、技术、科学三者相互作用的形式表现为,生产 ———
技术 ———科学,的过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中逐渐形成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
科学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日益从物质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但是,科学本身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经验性的科学知识仍然占主导地位。技术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生产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而不是依赖于科学理论的自觉应用。科学的发展主要是跟在生产和技术后面,对生产经验和技术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和概括。科学还没有对生产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20
知识经济与唯物史观学 习 时 报 赵家祥 第 141期
第三阶段,在近代,科学走在技术和生产前面的现象已经出现,但尚未占主导地位。近代,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但是,科学的发展常常落后于技术和生产的发展,以至在科学理论上尚未搞清楚的问题,在技术和生产上却可以首先得以实现。例如,在热学理论尚未确立的情况下,却发明和使用了蒸汽机。
19世纪后半期也逐渐出现一些先提出科学理论,后来才应用于技术和生产的情况。例如,先提出了电磁感应理论,然后制造出电动机和发电机,使电力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尽管这种情况在当时不占主导地位,但已开始显露出科学对物质生产的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21
知识经济与唯物史观学 习 时 报 赵家祥 第 141期
第四阶段,20世纪中期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科学走在技术和生产前面的情况普遍出现,科学明显地表现出对生产的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出现了自动控制机,使机器体系更加复杂,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物质生产的这种状况,要求科学不能只跟在生产实践后面去概括、总结生产实践的经验,而是要走在生产实践的前面,为生产的发展开辟新途径、新部门,并迅速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22
知识经济与唯物史观学 习 时 报 赵家祥 第 141期
物质生产与科学知识生产之间的关系发生的上述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和否定关于二者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知识经济时代,物质生产对科学知识的生产仍然起着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首先,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仍然是科学知识生产发展的主要动力。正是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向自然科学提出了多方面的研究课题,生产的需要越是迫切,就越能促使自然科学取得巨大的进展和突破。其次,
物质生产为发展科学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数量或质量,决定着科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23
知识经济与唯物史观学 习 时 报 赵家祥 第 141期
再次,物质生产为自然科学提供日益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观测手段,使科学家能够探索宇宙太空,潜入海底,深入到微观世界内部,进行前无古人的科学研究,建立过去的人们连想也不敢想的尖端科学,
开创现代科学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新局面。
最后,物质生产决定科学知识物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可能和速度。人类生产科学知识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在物质生产中加以应用,推动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物质生产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利用新的科学知识,决定着科学知识转变为直接生产力的可能和速度。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24
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学 习 时 报 第 140期庞卓恒我们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生产力归根到底是人们从事物质生产的实践能力,
具体地表现为人们生产和工作的效率,即广义的劳动生产率,且这种劳动生产率是以人们从事生产和工作的积极性为基础的。
□庞卓恒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25
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学 习 时 报 第 140期庞卓恒
马克思在揭示唯物史观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结尾写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他
27岁时写下的这句名言,至今镌刻在伦敦海格特的马克思墓碑上,受到来自世界各大洲的人们的景仰。
唯物史观当然也像其他哲学思想一样,对世界提出了一种解释。但它同别的哲学思想的解释相比,有一个根本的不同点,那就是,它坚持在改变现实世界的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自己的解释,而不像其他解释那样只求自身,自圆其说,或,自成一说,。唯物史观这一独具的特点,使它具有永葆青春的生命活力。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26
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学 习 时 报 第 140期庞卓恒
一个半世纪以来,谋求摆脱压迫剥削的人民以唯物史观揭示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为指引,在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遭受过沉重的挫折。最突出的成就,是共产主义从当初一个仅仅在欧洲游荡的,幽灵,发展成为世界各大洲亿万人民为之奋斗的理想和运动。最沉重的挫折,是苏联和东欧的剧变。
回顾社会主义国家过去所犯的错误,以,左,的错误居多,主要表现在不适当地运用阶级斗争或其他政治强制手段。从认识根源上看,这主要是对唯物史观揭示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不当理解所致。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27
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学 习 时 报 第 140期庞卓恒
唯物史观的确重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共产党宣言,强调,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恩格斯后来加注说明 ‘ 这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 ’ )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的此类论说,在无产阶级和革命政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年代,很容易被理解为唯物史观和整个马克思主义最根本、最首要的理论原理,以至不知不觉地忽略了马克思、恩格斯还同时反复强调。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28
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学 习 时 报 第 140期庞卓恒
历史归根到底是人们,由每一个新的一代承受下来的生产力的历史,从而也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是,劳动发展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如果说,这样的偏颇理解在革命斗争年代虽然已经造成过不少损失,但毕竟因为那时革命的阶级斗争始终是首要任务,人们对于阶级斗争的首要性从不怀疑,以至到了建设任务为主的年代,继续奉之为一切思想、决策和行动的总纲。这可说是一切,左,的错误一个总的认识上的根源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29
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学 习 时 报 第 140期庞卓恒
这种偏颇的认识对社会科学研究也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哲学被指令主要研究矛盾和斗争的哲学,经济学被指令主要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变革的学说,历史学被指令主要研究阶级斗争史和由阶级斗争推进的,五种生产方式,更迭的历史 …… 。
如今,当我们经历了沉重挫折的痛苦以后,再来重新认识唯物史观的真谛,首先就不得不重新认识唯物史观中包含的,阶级斗争史,和,生产力发展史,
(包括,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劳动发展史,,,个体发展的历史,等含义)这两个方面相互之间的关系,从推动历史发展演变的动力的视角来看,也就是阶级斗争和生产力各自起着什么样的动力作用的问题。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30
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学 习 时 报 第 140期庞卓恒
本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及阶级斗争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时,多次说明它起着,助产婆,或,杠杆,
的作用。显然,作为,助产婆,,它不具备产生和孕育胎儿的作用,只是在胎儿已经产生并且已经孕育到能够分娩的程度时发挥引产的作用;作为,杠杆,,它也不具备产生和提供原动力的作用,只是把既有的动力传输到做功的部位。总之,它不是原动力,而是辅助原动力发挥作用的工具。
可是,在,左,的方针占主导地位的年月,两者的关系完全颠倒了。,助产婆,硬要越俎代庖去做
,产婆,。,杠杆,硬要充当产生和提供原动力的装置。结果只能事与愿违。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31
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学 习 时 报 第 140期庞卓恒
沉痛的教训终于使我们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转而把,发展生产力,摆上了,根本任务,的位置。
马克思一再指出,人类的历史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他所揭示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本是一个,自然规律,。所谓,自然历史过程,和,自然规律,,主要就是指人们,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劳动发展史,,,个体发展的历史,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有其自身的自然规律。说到底,
这就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力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和自然规律。人们只是在发展生产力的道路上遭遇到了除了革命别无出路的障碍时,才不得不选择阶级斗争和革命的道路。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32
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学 习 时 报 第 140期庞卓恒
那么,什么是生产力呢?过去在我们的教科书和许多论著里都说到那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怎样衡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呢?用生产工具去衡量,看它是手工工具还是机械化、
自动化的工具。怎样发展生产力呢?高度公有化的所有制基础上,通过政治和行政机构,大力进行政治和行政动员,实行计划经济,以为这样就能最快地发展生产力。
( 对待唯物史观的正确态度或许应该是:既不应丑化,也不应神化 ——引者)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33
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学 习 时 报 第 140期庞卓恒
同样是沉痛的教训使我们逐渐认识到生产力归根到底是人们从事物质生产的实践能力,具体地表现为人们的生产和工作的效率,也就是广义的劳动生产率;而生产和工作效率首先来自于人们从事生产和工作的积极性;要激发人们生产和工作的积极性,就必须放弃窒息人们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指令体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而实行能够激发千百万人们为改善自己的命运而奋斗的市场经济体制。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34
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学 习 时 报 第 140期庞卓恒
改革开放 20余年的历史,正是数万万中国人,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是他们的,劳动发展史,
和,个体发展的历史,。也可以说,这 20余年的历史,就是我们从实践到理论纠正对唯物史观的偏颇理解而回到它指引的正确轨道的历史。
可见,改革开放前一段时间的沉重挫折和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但没有否定唯物史观的现代价值,恰恰是生动地证明了它的现代价值。这使我们更加深信,唯物史观必将指引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吸取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从而更加科学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社会主义的事业必然会在一个新的基础上复兴和发展。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35
第九章物质生产基础上的社会有机系统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在物质生产基础上产生了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实践形式,并由此形成了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如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领域等等。人类社会就是由它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因其固有的内在联系而构成的有机系统,
它是作为有机系统而存在和演进的。揭示社会有机系统形成的基础、原因和机制,揭示它的基本构成和内在矛盾以及它演进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36
第九章物质生产基础上的社会有机系统
有机系统,此处的“机”,指生命力、活力。
有 机 整体:,机”,亦可指生命力、活力、凝聚力、战斗力,等。
机能
1,[enginery]∶ 泛指系统中某一部分应有的作用和能力
2,[function]∶ 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作用和活动能力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37
第九章物质生产基础上的社会有机系统
社会有机体,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
血缘关系、伦理关系等等。
社会有机体 根源于人的生产实践,直接形成于人们的交往活动中。
经济交往、政治交往、精神交往及其规范化,
构成了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制度。
社会有机体 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
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
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过程同时就是社会关系再生产的过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38
第一节 社会交往与社会有机系统
一、社会是人类个体之间的交往关系
社会是人类存在的必然形式。人具有生物的自然属性,人由于拥有自己所创造的文化的武装而超越了生物界。
人类文化活动的共同性和连续性表明人类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可摆脱的相互关系,这就是人们的社会关系。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39
第一节 社会交往与社会有机系统
人类社会关系赖以建立的创造性活动是改造自然的物质生产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社会交往活动。人类改造自然是人与自然的交往。
个体之间的交往几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
用个体之间物质生产基础上的交往活动说明社会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一个基本的观点和方法。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40
第一节 社会交往与社会有机系统
二、社会交往的特征和分层
社会交往是人类在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即生产劳动的同时所必须进行的活动。
1、人类个体之间的交往则是主体间交往或人际交往。 2、人类个体之间的社会交往是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的。 3、人类个体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客观的活动。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41
第一节 社会交往与社会有机系统
社会交往具有不同的层面。
生产技术的社会交往,经济的社会交往,
政治的社会交往,精神的社会交往。
社会生活是一个整体。社会交往层面的划分是相对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42
第一节 社会交往与社会有机系统
三、社会交往关系的规范化、制度化
社会交往关系植根于物质生产活动,并且构成物质生产活动的社会条件。
社会交往关系的规范化、制度化的过程,
就是无限制的交往形式的可能性在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制约下以特定的形式现实化过程,同时也是社会交往关系客观盎过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43
第一节 社会交往与社会有机系统
经济的社会交往制度化形成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其核心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政治的社会交往制度化形成各种形式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或相伴随的政治组织与设施。
精神的社会交往制度化形成特定的意识形态体系。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44
第一节 社会交往与社会有机系统
四,社会有机系统及其基本结构
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由来。社会是在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上生成的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点。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社会有机体是囊括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指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因素相互制约、有机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45
第一节 社会交往与社会有机系统
社会有机体的三个特征:社会有机体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之中;社会有机体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社会有机体自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
社会经济结构 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在社会经济结构中,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46
第一节 社会交往与社会有机系统
社会的政治结构 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系的方式,又称为政治上层建筑。
观念结构即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或观念上层建筑。
社会意识的发生首先是一种分化,是人的意识进一步分化的结果。社会意识是与人类社会一同产生的,意识形态则不然,它们只是在人类劳动、思维能力和社会意识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才出现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47
第二节 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一、社会的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和物质利益
( 1)需要和利益:需要是人类活动的直接动机,利益产生于需要
( 2)生产关系体现着物质利益。经济关系的实质就是物质关系
( 3)生产关系制约着物质利益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48
第二节 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1、内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2、构成: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基础);
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交换的关系;产品的分配
关系和由它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
3、类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的生
产关系(原始公社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主
占有制、封建主占有制、资本家占有制)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49
第二节 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从内容上看,社会的经济结构就是生产关系。
从静态看,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生产中的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的分配关系构成。
从动态看,生产关系贯穿于 生产、分配、交换、
消费的全过程。
生产关系具有客观性、历史性。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50
第二节 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性质、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适合则促进,不适合则阻碍、破坏)
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51
第二节 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即剥夺剥夺者 --
--引者注) 。”,共产党宣言,,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52
参阅文献
高翔,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理性思考,,光明日报,02-26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53
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理性思考 高翔 ·光明日报 02-26
党的十五大明确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强调,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并将这个结论写进了修改后的新党章。事实已充分证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经过 20多年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现实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所有制结构模式,确立了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本文旨在探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对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巨大意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54
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理性思考 光明日报 02-26
空想社会主义的认识局限众所周知,指斥私有制,主张公有制,是马克思以前的社会主义空想家,尤其是 16- 17世纪早期空想家的共同特征 。面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问题和弊端,他们渴望找到实现平等和公正的途径和手段。到底是什么东西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如此严重的不平等状态?寻根探源,他们异口同声地认为是私有制。私有制是造成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是使人道德败坏的根源,是造成贫困的根源,因而是现实社会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们几乎都把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作为寻求社会平等、公正、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根本方法。 空想社会主义在所有制问题上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55
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理性思考 光明日报 02-26
首先是私有制问题。他们认定私有制是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然而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私有制作为伴随人类社会发展演化几千年的基本制度,
不仅仅是滋生罪恶的土壤温床,肯定还有它社会生活理性的一面。人类从原始的公有制社会进入私有制的奴隶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从奴隶制到封建制到资本主义私有制,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明显的。这说明私有制并不全是人类社会前进的障碍阻力。空想主义者只是观察到了资本主义早期的社会情况,因而断言私有制除了罪恶就是罪恶。事实上,人类社会存在的每一种罪恶都有其产生的特定原因。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56
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理性思考 光明日报 02-26
而私有制至多是导致这些罪恶的一般原因。空想社会主义者并没有具体思考什么样的私有制会导致罪恶,更无法说明人类哪些罪恶是由私有制所造成的。
因此他们幻想:只要消灭了私有制,就铲除了人世间一切罪恶的根源。可见,他们对私有制缺乏历史的、理性的分析。 且不说有关消灭私有财产的幻想如何能够实现,假使真的实现了,彻底公有了,在当时的条件下,人间的罪恶和堕落就会少了吗?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57
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理性思考 光明日报 02-26
其次是公有制问题。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共同倾向是崇尚和迷信公有制,把公有制 ——从生产资料到生活资料的公有,当作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 他们向往原始共产主义,认为那是人类历史的黄金时期,没有私欲,没有占有和争夺。他们以原始共产主义作为蓝本所提出的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方案,都是以公有制为基本特征的。然而假使那种普遍的公有制真的实现了,就能够避免一切社会罪恶,确保理性、正义、公平、平等之类的理想通行无阻吗?这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所无法预测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58
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理性思考 光明日报 02-26
这里,我们绝对无意苛求于几百年前的先哲们。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所有空想社会主义者,最多也只能是站在批判揭露资本主义显性矛盾和问题的层面上来观察和思考。 所有制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所造成的矛盾,无疑是属于表层现象、显性问题 。空想主义者只是在他们的思维和观念的世界里实现着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他们憎恨私有,追求公有,代表了当时社会普遍的、处于自在状态的无产者心态,
反映了这个阶层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后来的社会主义理论家必须清醒记住:空想社会主义者们那些思想主张,仅仅是空想,绝不可以在,空想,范围之外去理解和诠释,更不可能做为国家建设、社会管理、经济运作的理论依据。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59
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理性思考 光明日报 02-26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性发现马克思、恩格斯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贡献,就是他们站在科学和理性的立场上,发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的局限性。
他们以历史的、理性的、科学的、现实的态度对待公有、私有问题。他们对私有制的批判,对公有制的设想,已经不是那种脱离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的简单抽象和思辩活动,而是把公有私有问题放到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之下和现实的社会环境之中,与特定的时空背景联系起来去探讨和研究。 如果有人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仅仅理解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那么这种理解至少是犯了简单化、
片面性的毛病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60
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理性思考 光明日报 02-26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对私有制所采取的是历史主义的科学态度。他们对私有制的批判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 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能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这里的私有制不是,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同意语,是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的所有制,是资产阶级赖以实行政治统治的基础。因此,这里的,消灭私有制,
其含义显然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简要概括。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61
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理性思考 光明日报 02-26
,共产党宣言,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宣言,而不是改造社会的一般经济纲领。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还着重指出:
,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 …… 这里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
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 。,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对私有制的否定和批判是极其严谨的 。他们所针对的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私有制的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私有制形式。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62
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理性思考 光明日报 02-26
其次,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形式问题,马克思、恩格斯也只是提出一些概略性的设想 。例如,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手里,,在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 个人所有制,。恩格斯在他所写的
,反杜林论,的一段注释中,明确表示不赞成笼统地把国营、国有化同社会主义混为一谈。在这里我们至少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他们在很多地方申明不同意关于个人生活消费资料实行公有的说法;
二是他们所设想的公有制的典型、理想形式,不是全民所有、国家所有,而是多种多样形式的劳动者集体或个人所有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63
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理性思考 光明日报 02-26
第三,马克思、恩格斯那些超越具体构想和个别结论的、具有世界观、方法论意义的论述,对于我们更具有启迪和帮助作用。例如他们曾讲到:,所谓
‘ 社会主义社会 ’,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曾讲到:
,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
而应当在有关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马克思在
,哥达纲领批判,中曾断言:,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 发展。,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64
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理性思考 光明日报 02-26
正如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评价,愈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愈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一样,马克思、
恩格斯在阐述对未来社会所有制 ——公有私有问题的设想时,尽量避免由于追求详尽周密而走入空想的误区,这是他们理性和科学精神之所在。在他们的理论著述中,凡是对未来社会 ——共产主义的某些稍许具体一点的构想,都是具有严格的时代背景的,既主要是针对当时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针对当时有可能发生工人革命这一特定的背景所阐述的,他们从未标榜过自己的某些具体结论有什么普遍的、永恒的意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65
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理性思考 光明日报 02-26
毛泽东在著名的,实践论,中曾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只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 。马克思不能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就预先具体地认识帝国主义时代的某些特异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价值和真理的光芒,并不在于他们对一些具体问题讲得正确与否,也不在于他们对未来社会构想得是否准确恰当,而是在于他们在世界观、方法论意义上给我们留下的一大笔宝贵的科学财富,这才是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的精神动力之源。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66
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理性思考 光明日报 02-2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创新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公有私有问题的探索是在严谨的科学和实证层面上展开的,具有丰厚的实践底蕴。 人类已经有近百年的社会主义实践历程,
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有了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二十多年的成功经验。因此,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 所有制 ——公有私有的问题 上,表现出鲜明的实证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家和实践家们坚持从社会主义现实的国情出发,
坚定地走出了所有制认识的误区,这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得以确立的理论前提。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67
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理性思考 光明日报 02-26
首先,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把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放到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来分析和考察,从而克服了那种由于抽象理解非公有制经济而形成的种种理论认识误区 。在革命和战争的社会背景下,私有制曾是革命的锋芒所指。然而在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之后,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课题是建设和怎样建设?这决不是空喊口号和死抠书本教条所能解决的课题,继续沿袭革命年代对私有制的认识和实践原则,必然犯,左,的错误。因此,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承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理性、合法性、必然性,这决不是一个简单的策略和权宜之计,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68
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理性思考 光明日报 02-26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公有私有已不是矛盾对立的两极,而是一个相反相成,
互补互利的统一体,私营企业主是法定公民,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大军中的一部分,是国家的建设者。
第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 。一方面,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运动的规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69
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理性思考 光明日报 02-2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改革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并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 必要补充 。党的十五大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70
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理性思考 光明日报 02-26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针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
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阐述,由,必要补充,
到,基本方针,,由,基本方针,明确为,基本经济制度,,进而强调要,坚持和完善,。
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 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71
第三节 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
一、社会上层建筑( superstructure)赖以竖立的经济基础( economic base)
经济基础: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及其构成
( 1)含义: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和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的总和。
( 2)构成:政治上层建筑、观念(思想)上层建筑
( 3)上层建筑两方面的关系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72
第三节 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
二、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
同经济基础相对应,政治结构又称政治的上层建筑。
国家政权是 社会的政治结构的核心。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专政的工具。
2、特征:特殊的权力机关;征收赋税;
按地域划分国民。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73
第三节 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
三、政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在 社会有机系统中的地位
上层建筑本身具有历史继承性,它不仅取决于现有的经济基础,还受以往 上层建筑的影响。
经济基础相同的国家、地区,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心理、习惯等,
上层建筑也有不同的特点。经济基础的变化和上层建筑的变化往往不同步。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74
第三节 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
[观点参考 ]“经济决定论”,只是就人类总体生存发展的存在本体亦即从千百年的历史鸟瞰角度而言,它只是哲学提示,并非某种可以直接搬用的公式和教条。
其次,在具体历史行程中,它 常常是社会变更的必要条件而远非充分条件 。原始社会不可能有现代个人自由观念,中国封建社会也不会出现存在主义的苦恼。
——李泽厚,历史本体论,A Theory of
Historical Ontology( n.[哲 ]存在论)三联书店
2002年 2月版 P16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75
第三节 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
―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个语词都是语言中的形象转喻。因之,所谓“决定”,可以引用 Engels( ①姓氏 ② Friedrich,1820-1895,德国社会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的创始者之一 )的原话加以说明:“整个伟大的发展过程是在相互作用的形式中进行的(虽然相互作用的力量很不均衡:其中经济运动是更有力得多的、最原始的、最有决定性的),这里没有任何绝对的东西,一切都是相对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76
,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状况为基础的。
但是,它们又都互相影响。并不是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而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 [摘自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卷,人民出版社 72年版 P506]
思考,上层建筑相对独立性的强度问题。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77
第四节 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
一、人类的精神生活
社会思想上层建筑是由社会意识形态构成的。
人类的精神生活可以超越现实世界中的物质生活,但又是不能脱离物质生活。
同物质生活相比,精神生活对于社会交往的依赖更甚。
语言符号既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中介,同时也是人们之间精神生活的中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78
参阅文献盛和泰,大力推进文化创新,
,光明日报,2004年 1月 14日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79
大力推进文化创新盛和泰
文化创新,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是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保证。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创新是其永葆先进性的内在根据。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是全球化浪潮下发展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条件。加入 WTO,标志着我国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也意味着我国与世界要进行全面的文化交流。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80
大力推进文化创新盛和泰
这种交流,一方面会给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我们的民族文化不断吸收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努力锻造出一种既适应现代化需要又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另一方面,全面的文化交流也会给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带来某些消极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全球化浪潮下的文化交流中,既要高度警惕西方的腐朽文化渗透,又要站在人类文化发展的时代潮头,面向当代,积极进行马克思主义文化创新,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 ········
··——,光明日报,2004年 1月 14日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81
第四节 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
二、精神生活的意识形态化
,意识形态”一词又法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德 ·特拉西在 19世纪初首先使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则把它作为和经济形态相对应的范畴,指反映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
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宗教和哲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制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观念结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82
第四节 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正如江泽民同志所强调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
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 145页)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83
第四节 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
三、社会思想上层建筑在社会有机系统中的地位
与经济基础以及 政治的上层建筑 相对应,
观念结构又被称为 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
思想的的上层建筑或观念的上层建筑 。
观念结构与政治结构一起构成了社会上层建筑的整体。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84
第四节 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
社会意识的两种类型:意识形式和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中构成社会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它包括艺术思想、道德观念、政治法律思想、宗教观点和哲学。在阶级社会的每一形态里往往有三种不同的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突出表现为对社会经济形态以及政治结构能动的反作用。
反作用的质与量。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85
第五节 社会有机系统的演化
一、社会的整体运动
人类社会是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它也就是一个向自然开放的有机系统。
社会有机系统 克服自身利益矛盾的过程,也就是系统对其组成部分的整合过程。
社会有机系统的演化发展的最终动力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86
第五节 社会有机系统的演化
二、社会形态的演进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社会形态。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出现、性质、变化)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以各种方式为经济基础服务
( 1)方向:“为我”、“排他”
( 2)方式:通过对社会生活全面控制的方式为经济基础服务
( 3)效果:促进或阻碍。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87
第五节 社会有机系统的演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着它们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这就是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其主要含义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的方向和形式,
凡是在方向和形式上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上层建筑,
就能够继续存在下去,如果不适合,就意味着它已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即上层建筑必须为经济基础服务,这种服务只有在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才是可能的,否则,
就是出现阻碍经济基础发展的情况。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88
第五节 社会有机系统的演化
三、社会有机系统的演进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而前者是根本的矛盾,
分工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中介。总之,
整个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以生产力为起点,生产力通过分工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通过意识形态决定政治上层建筑,通过社会心理决定观念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通过社会心理或意识形态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通过分工作用反作用于生产力,这就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机制。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89
第五节 社会有机系统的演化
四、社会有机系统演进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使社会形态的更替呈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
从纵的方面看,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就在于,
社会运动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多样性在于,不同民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越某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式地向前发展。
社会形态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在横向上表现为,同类社会形态既有共同的本质,又有各自的特点。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90
参阅文献
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温家宝接受,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新华社北京 2003年
11月 23日电。
2,杨俊一,再提晚年马克思,,社会科学报,2003.10.16。
3,创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光明日报,2004年 1月 14日。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9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温家宝接受
,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
唐,中国的经济改革发展迅速,使得中国在短期内取得高速增长。中国的政治改革是否需要跟上经济改革的步伐?
温,从 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不仅包括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正如邓小平先生所说,没有政治体制改革作保证,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成功。我们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从本质上说,是要把加强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统一起来。
当前最重要的是做好这样几件事:第一、发展民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人权。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92
温家宝接受,华盛顿邮报,总编采访
第二、完善法制,加强立法,依法行政,推进司法改革。第三、依法治国,使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第四、加强监督,特别是人民对政府的监督。只有发扬民主,加强监督,政府才不敢懈怠,
才不会人亡政息。我们是有 13亿人的大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现在有许多误解,比如宗教信仰问题。中国的宪法明确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现在中国信教人数超过 1亿人,宗教活动场所有 10万多个。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93
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了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唐尼的采访。
改革开放以来,大约每 3天就新建或重建一处宗教活动场所。在中南海不远的地方,就有宗教活动场所,
东有王府井的天主教堂,南有牛街的伊斯兰清真寺,
北有佛教的雍和宫,西有道教的白云观。在中南海最近的地方,有历史较长的西什库教堂。
你可以到这些地方看看,有很多宗教信徒在那里从事宗教活动。中国 5000年的历史在宗教发展方面有很大的包容性。中国五大宗教中只有道教是本土产生的,其他 4种宗教都是外面传来的,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是从西方传来的,伊斯兰教是从中东、西亚传来的,新华社北京 2003年 11月 23
日电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94
再提晚年马克思 ·杨俊一
19世纪 70年代以后,在马克思晚年撰写,资本论,
第三卷期间,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并没有按照马克思的预期模式发生革命。
与此同时,马克思又敏锐地注意到了欧美发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与其早期不同的特征。
这些特征表明,1870年以后,欧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很可能度过了其原始积累阶段的经济危机,通过一系列的生产关系自发的调整,而非通过一系列的社会革命,进一步容纳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就要求对欧美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做出一些新的估计。晚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方式特点的概括和变迁模式的分析,反映出马克思对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可能要走,变迁发展,之路的分析。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95
再提晚年马克思 ·杨俊一
简单地说,大工业生产方式的根本经济特征是:
资本的私人性越来越少,资本的社会性越来越多。因此,未来社会应该是:,社会财产+大工业生产+股份公司=现代社会主义,。
晚年马克思关于发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结构化变迁的思想,不仅对我们科学地回答,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的提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当代人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96
再提晚年马克思 ·杨俊一
第一,现代社会主义必须要,利用资本主义一切肯定的成就,,如股份公司的生产组织形式;科学技术和国民教育对提高人力资源的功能;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现的大量的中间阶级的必然性;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以及经理阶层作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等。
第二,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营管理方式,
如股份公司等,都是社会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与资本的性质无关,现代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97
再提晚年马克思 ·杨俊一
第三,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必然形成大量中间阶级。因此,现代社会必然是以知识阶级或中间阶级为主体的社会。知识阶级或中间阶级与法制化的政治需求具有同源关系,因此,
现代社会必然是民主法制的社会。
第四,科技和国民教育是现代生产方式发展的内在要素。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98
再提晚年马克思 ·杨俊一
第五,现代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必然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成为现代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第三产业的出现,使第二产业的阶级矛盾逐渐弱化,让位于第三产业的阶级矛盾,这类矛盾很可能以,知识的垄断与知识的人民性,之间的矛盾形式表现出来。
第六,股份公司很可能是未来,社会财产,
的重要实现形式。生产者持股很可能是未来
,社会所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
(,社会科学报,2003.10.16)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99
创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就要不断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离开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与时俱进便无从谈起。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在创新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不拘泥于书本,
也不拘泥于经验。它注重于对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注重于对客观规律的深邃揭示,注重于对未知世界的深入探索。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的源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00
创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一是时代的变化,二是实践的发展。顺应时代,应运而生,适时而变,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曾深刻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版第 3卷第 54页)。列宁更加明确地指出:,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
(,列宁选集,第 3版第 1卷第 162页)。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01
创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
时代是实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归根到底寓于实践性之中。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惟一源泉,离开实践的沃土,离开时代的阳光,马克思主义之花就会失去创新雨露的滋润而枯萎;脱离具体的时代和实践而抽象地谈论马克思主义,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毫无价值的东西。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02
创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实践性,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征途上,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都深蕴着和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品质与创新要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创者,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入研究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和发展途径,成功地探索了在中国这样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道路,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03
创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
创立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风格的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奋力开拓者,邓小平同志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上鲜明地体现了创新精神。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许多重要观点和论述,
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著作中很难完全找得到,它们无不是对社会实践进行创造性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的结果。敏锐的时代意识,鲜明的实践品格,浓厚的群众观点,深邃的规律揭示,这是邓小平理论创新本质的基本要素。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04
创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创新品格和创新精神方面,呈现出一系列鲜明的时代特色。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进一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新境界;积极回应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精辟揭示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提升了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认识;深刻阐发了共产党执政的主题和本质,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新思路。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05
创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
概言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性地回答了两大根本问题 k k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并形成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基本观点,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体系。这一新的理论成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06
创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本质与创新要求,
就要进一步做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篇大文章。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
也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山东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组
,,光明日报,2004年 1月 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