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广东 嘉应学院 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组负责人:张亮 院长 教授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
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重要的,以真理为友
——哈佛大学校训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
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我们“一定要 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 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 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
第十章 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理解社会发展是一个自为的过程。
作为社会发展动力的社会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并主要地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去解决。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国家政权问题是阶级斗争的最高问题。理解国家的本质、无产阶级专政新型国家、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弄通社会主义的政治民主和政治自由问题。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6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一,阶级的起源和社会阶级结构的演变
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 1) 阶级的 起源(简言之,物质利益的对立 ):
1、原始社会后期有了剩余产品,使一部分占有他人和集体的劳动成为可能;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和产品交换,以血缘联系为纽带的氏族制度的瓦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7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 2) 阶级的 实质:经济上的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掠夺。
列宁关于什么是阶级的论述。
*判断阶级关系的标志;阶级是一个经济实体,由经济原因引起,同时具有多方面特征;阶级和等级、阶层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8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相关原理链接,社会的经济结构就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同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合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生产关系这个总体内部的四个环节。四个环节的关系,四个环节与所有制的关系。
人们不能任意的选择生产关系。
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9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阶级: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
除原始社会外,到目前为止,社会的经济结构总是体现为阶级结构。
列宁关于阶级的科学定义,阶级就其本质来说,
是一个经济实体,阶级和等级、阶层的区别与联系。
阶级产生的经济前提是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产生主要途径。
阶级结构。特定的经济结构产生特定的阶级结构,阶级结构的变化是经济结构变化的反映。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0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二,阶级斗争及其历史作用
阶级斗争 [class struggle],即根本对立的不同阶级之间的对抗和冲突,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殊表现形式,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直接动力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中,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阶级斗争的 形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理论斗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1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的 历史作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社会革命。
社会形态的转变;先进对 落后的斗争。
类型:新兴地主阶级的革命;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形式:暴力、和平。
作用:生产力的解放;人的解放。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2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三、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社会革命: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
社会革命的本义。广义的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革命”概念只能在本义上使用。
历史上两种类型的进步的、革命的阶级斗争。“最后的斗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3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资本主义“掘墓人”。
从“自在的阶级”到“自为的阶级”。
现代阶级斗争的复杂性。
,阶级分析法与生产力分析法”。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4
阅读文献:
1、李强,社会分层弊大于利吗,
载,北京日报,2003.04.07。
2,刘之,从杨白劳家的恩格尔系数说起,载
,光明日报,2002-12-02。
3,经济学家史晋川:浙江经济应该如何面对新现实 南方周末
4、刘伟:经济学为什么研究价值理论,,经济与理论,2003·5
5、杨万铭:对劳动价值论的世纪沉思,,社会科学研究,2003·3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5
社会分层 (bed,delamination)
弊大于利吗 李强 文
谈到社会分层,人们常常以为弊大于利,比如贫富分化,低收入群体和社会保障体系有脱节等现象。其实分层也有积极的方面,社会从传统结构向现代结构过渡就是从分层开始的。水如果没有落差就不会流动,只有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才能理解,在改革初期,为什么邓小平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对社会分层,不要仅仅看到消极因素,也应看到积极因素,否则就无法解释发展的动因。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6
社会分层弊 (fraud,harm)大于利吗 李强 文
社会流动,激发还是阻碍社会活力的迸发 影响人们的地位和收入上升、下降的因素,通常分两类,一类是凭个人本领的因素,另一类是先天的因素 (如何理解,先天的因素,,是否包括如家庭环境、家族关系、亲戚状况 ——引者 )。 通过对我国最近一些数据的分析发现,
在影响地位和收入变化的因素中,个人本领的作用明显上升了,非个人努力的因素作用下降了,这是非常重要的积极因素,显然会提高经济效率和促进社会活力。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7
社会分层弊大于利吗李强 文
社会分层导致社会群体的整体地位下降了吗我国社会结构演变处在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期,
即处在多数社会群体的社会地位整体上升的阶段。如,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化为工业劳动力,
而城市工业劳动力则逐渐演变为以白领为主体的阶层。职业地位是人们的首要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的普遍上升是非常积极的正向指标。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8
社会分层弊大于利吗李强 文
社会不稳定的新因素因社会分层而生吗如果是简单的社会两极分化,那当然是不好的,但如果社会分化是利益的,碎片化,,人们的利益是多元的,反而不容易发生利益纠纷,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北京日报,2003.4.7)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9
从杨白劳家的恩格尔系数说起刘之 经济周刊 (<光明日报
>)2002-12-02
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笔者年纪还小,看歌剧,白毛女,,有个问题弄不懂。杨白劳出外躲债七天
(有歌词为证:,漫天风雪一片白,躲债七天回家来,),却把二斤白面总带在身上。杨白劳唱道:
,卖豆腐挣下了几个钱,集上称回了二斤面,怕叫东家看见了,揣在怀里四五天 。”如此珍惜二斤面,
说明杨白劳家真是太穷了。可这么穷的人家,为什么还要拿出钱来给喜儿买“二尺红头绳”呢?这个问题到笔者长了几岁年纪后才明白,红头绳其实也是生活的必需品,是贫苦人家的闺女对食品以外物质生活的最低享受。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0
从杨白劳家的恩格尔系数说起
之所以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又说起,白毛女,
的事情,是因为要说说恩格尔系数的话题。
1857年,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 ·恩格尔发现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 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 × 100%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1
从杨白劳家的恩格尔系数说起
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
吃的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自然大。 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
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 。如果一个家庭实在太穷,所有的收入都用于吃的支出,那恩格尔系数就是 1。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极限值。
杨白劳家穷不穷?可卖豆腐挣的那几个可怜的钱也没有全买了面粉吃,还给喜儿买了二尺红头绳。然而杨白劳家当年大约也就是这二尺红头绳的开支算是食品以外的消费了,他家的恩格尔系数虽不是 1,恐怕也差不了多少。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2
从杨白劳家的恩格尔系数说起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 在
59%以上为贫困,50- 59%为温饱,40- 50%为小康,30- 40%为富裕,低于 30%为最富裕。
象杨白劳家的情况属于赤贫,估计恩格尔系数可能要达到 80% —90%。解放前,这种情况在中国是普遍性的。解放后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情况有所好转,但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是居高不下的。 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 57.5%和 67.7%,也就是说城镇居民只属于勉强温饱,农村居民则仍属于绝对贫困。然而到 1995
年,这个比值发生了较大变化: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降至 50%以下,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也降至 58.6%。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3
从杨白劳家的恩格尔系数说起
更大的变化,出现在 1995年以后的这短短的六七年。到 2001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降至 47.8%,而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则降至 37.9%!
这是一种历史性的巨变!凡是客观点的人,都应该能够感受到人民生活的这种巨变。谁谁家买新房了,谁谁家买汽车了,谁谁家孩子自费出国留学了,谁谁家两口子到哪儿旅游去了。
这样的消息,在十几年前对中国老百姓来说还是十分遥远的新闻,如今在许多地方都已是身边的家常话题了。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4
从杨白劳家的恩格尔系数说起
而无论是买房、买车、教育、旅游,这些大宗的消费,在恩格尔系数中都算在分母项下,所以那恩格尔系数能不越来越小吗?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
2020年,我国人均 GDP将超过 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到那时,中国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还要降!
( THE END)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5
姜恩柱,中国修宪将进一步完善私有财产保护
新华网北京 3月 4日电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大会发言人姜恩柱
姜恩柱说,现行宪法是一部符合中国国情的好宪法,总体上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该保持稳定。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
形势的发展和我们认识的深化,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宪法部分内容做适当的修改和补充,使宪法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作用,这并不会影响宪法的稳定,损害宪法的权威。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6
姜恩柱,中国修宪将进一步完善私有财产保护
谈及通过修宪进一步完善私有财产保护时,姜恩柱说,关于保护合法私有财产,现行宪法已经有过规定,这次修宪主要是对原来的规定进一步加以完善。
姜恩柱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拥有的私有财产普遍有了增加,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公民拥有私有的生产资料,
人民群众对于法律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宪法修正案草案对关于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进一步加以明确和完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7
姜恩柱,中国修宪将进一步完善私有财产保护
他说,这样修改可以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一是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全体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都给予保护,保护的范围既包括生活资料,也包括生产资料。二是用财产权代替原来条款中的所有权,在权利含义上更加准确全面。三是确立了征收和征用制度,
有利于正确处理私有财产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的关系。 (完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8
见解摘录,经济学家史晋川:浙江经济应该如何面对新现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
年 02月 06日 08:27 南方周末
□ 史晋川: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浙江省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
□王丰:本报驻沪记者
王丰:经济学家用自己的或自己信奉的理论来解释经济现象,不同经济学家对同一经济现象的解释和预期往往出现冲突。为了便于理解,在我们对话之前,请您先把您的理论或 观察方法摆出来。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9
经济学家史晋川:浙江经济应该如何面对新现实
史晋川:我的研究方法是着重把握三个变量:制度,
行为,经济现象。制度决定行为,而行为决定着各种经济现象的发生。
但在观察经济世界的时候,就要反过来:看到经济现象,要考虑这些现象背后的经济主体及其行为,然后研究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
王丰:也就是说,把制度作为一个变量考察,
而不是像有些经济学理论那样,假设制度不变。
史晋川:对,中国是一个转型的经济体,制度与经济主体的行为会有更多的互动,因此,中国的现实是大规模制度变迁下的现实。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0
经济学家史晋川:浙江经济应该如何面对新现实
史晋川:确实如此,解决好由此带来的冲突,
关键而且困难。中国是一个改革式的经济,非均衡是其基本特征,区域经济体的制度变迁快,
整个国家的制度变迁相对慢,于是冲突出现了。
这种情况下的冲突有三种体现:方向上的冲突,
进程中的冲突,步骤上的冲突。
1992之前,发展方向不明,目标模式没有确定,冲突非常强,那是大冲突。 1992年以后至十六大,主要冲突存在于改革推进的进程当中,也就是围绕“何时做”而产生的冲突。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1
经济学家史晋川:浙江经济应该如何面对新现实
十六大后,主要冲突则体现在步骤上。在步骤上产生的冲突,也就在“怎样做”方面的冲突,就要挑战政策层面存在的旧习惯。
王丰:据说您在这方面总结成了“三个优于”
的说法。
史晋川:是的,具体而言,对外国资本的保护优于对国内资本的保护;对大资本的保护优于中小资本的保护;对资本所有者的保护优于对土地所有者、劳动所有者的保护 。目前我国正执行两个区域战略: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我想提醒各地政府,
一定要将“三个优于”的观念丢进垃圾箱。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2
讨论:
社会分层与两极分化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3
第二节 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
一,国家的本质
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的两个方面。
列宁关于国家的本质论述。
国家的本质通过国家的职能表现出来。
国家的对内和对外的两方面职能。
相关原理链接: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系的方式,又称为政治上层建筑。
政治结构反映的是各阶级或不同集团、阶层的经济利益。
政治结构是整个社会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部分,而国家政权是它核心。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4
第二节 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
国家实际上是从人群共同体本身分化出来的政治共同体。
国家的起源。国家的出现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同时又是和社会职能的分化紧密相联,是社会管理职能独立化的结果。
国家的特征。其一是按地域不再以血统为标志来划分和组织居民;其二是一种特殊权力机关的设立,
这就是常任官吏、特殊的武装队伍,以及各种强制性的机关;其三是为了维持这种特殊的机关就需要征收税赋。(国家 特征:特殊的权力机关;征收赋税;按地域划分国民。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5
第二节 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
国家本质上是一个阶级概念、政治范畴,它是阶级统治和压迫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 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专政的工具 )
国家的职能。对内有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对外主要是组织国防,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调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保护本国利益。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6
第二节 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
国体 ( constitution),即国家的根本制度,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是规定国家类型的主要标志。政体,即政权的构成形成。政体与国体关系中,
国体决定政体;同时政体的构成形式如何直接涉及到国体的巩固与否。
国体的两种基本类型(少数人统治的国家、多数人统治的国家)。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因此国家作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同样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国家的消亡和阶级的消灭一样,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即当国家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时,
也即国家与社会走向同一之日,也就是国家消亡之时。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7
第二节 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
二,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现代化生产力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冲突 ——打碎旧上层建筑 ——公有制
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国家,1、具有全新的阶级内容。 2、对内对外职能实质性的变化。 3、方向和归宿:消灭阶级、国家灭亡。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8
第二节 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
三,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
第一、建立新政权。第二、社会经济基础的根本改造。第三、社会发展目标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四、捍卫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五、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第六、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形成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第七、扩大交流、加强合作,促进国际和平,争取有利国际环境,扩大无产阶级国家对世界进程的影响。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民主和政治自由
一、从资本主义民主到 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一词一般的、普遍的理解,1、多数原则; 2、程序原则; 3、少数原则。
,人民”和“民主”的含义和范围从来就有所不同。
马克思关于“民主”本质的认识,1、民主是政治权利,即是在政治上当家作主的权利 ; 2、
民主是特定类型的国家制度,即国家的政体;
3、民主的深层本质和基础是政治统治的阶级性质,即国体; 4、民主必然与专政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国家政治实践。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民主和政治自由
资本主义民主的阶级实质与具体外观。
资本主义民主的经济基础: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所有制。利益集团、阶级代言人。
,三权分立”、“多党制”:资产阶级自我制衡与调节。
对于“资本主义民主”要进行辩证的否定,不能简单否定。
社会主义民主的经济基础:公有制为主导,其它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民主集中制、共产党执政、多党合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问题。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政治民主和政治自由
二,政治自由的历史形态
政治自由与认识论自由的区别。
资本主义 政治自由的历史基础和阶级含义。
社会主义的政治自由的实质、特点。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2
参阅文献
1,理论专家:中共党内监督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 )。
2,刘春,民主与效率并重,,学习时报,第
94期。
3,朱满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向
,光明日报,2003年 2月 26日 。
4,经济增长、社会公正、民主法治与合法性基础 ——1978年以来的变化与今后的选择 (摘自人民网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3
理论专家:中共党内监督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新华社北京2月19日电(记者孟娜 魏武)中国高层官员和理论专家对此间颁布试行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发表评论说,条例不仅是中共反腐斗争的宣言,也是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文件。
中央纪委副书记、条例起草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夏赞忠说,中国共产党是依据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党。 自上而下的监督要与自下而上以及同级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相结合。加强党内监督的基础就是发展党内民主,只有在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上加强党内监督,才是有生命力的、健康的和有效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4
理论专家:中共党内监督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他指出,“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是条例的主线。”而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发展党内民主对发展人民民主和推进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教授何虎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国际共运史的教训之一,是比较重视上对下、组织对个人的监督,而不够重视下对上、个人对组织的监督。“条例充分注意了这一问题,”他说。“条例对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会的作用做了明确表述: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5
理论专家:中共党内监督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凡属方针政策性的大事,凡属全局性的问题,凡属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和惩罚,都要按照集体领导、
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条例说,对于应当经集体讨论决定的事项而未经集体讨论,也未征求其他成员意见,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的,除遇紧急情况外,应当区别情况追究主要责任人责任。条例还首次规定了地方党委委员、地方纪委委员有权向上级党组织提出要求罢免或撤换所在委员会不称职的委员、常委。同时规定,对没有列举具体事例、不负责任地提出罢免或撤换要求的,应当给与批评教育;
对捏造事实陷害他人的,应当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6
理论专家:中共党内监督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陈雪薇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党内监督条例规定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现在党内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腐败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监督,实质是党内民主遭到破坏,条例高度重视发展党内民主,
是执政党跳出‘人亡党息’的历史周期率,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可靠保证。”
她说,此次条例的制定还吸取了党的历史上许多经验和教训,比如民主生活会是党在长期发展中证明行之有效的一项制度,但目前有的地方和部门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7
理论专家:中共党内监督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针对这一情况,条例就专门单列“民主生活会”
一节。条例明确要求:民主生活会情况和整改措施要及时在一定范围通报;党员有权了解本人所提意见和建议的处理结果;上级党组织认为下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不符合规定要求,
可以责令重新召开等。
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副研究员韩久根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条例的出台不仅有利于发展党内民主,而且将促进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建设。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8
理论专家:中共党内监督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他说,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许多党员在国家政权机关和社会组织中担负着领导工作,执掌着重要权力,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党内民主生活中树立了民主观念,养成了民主习惯,培养了民主作风,就会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把党内民主的经验、作风和传统带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带动各自领域的民主风气。党内民主是国家政治民主化的关键。
另外,何虎生认为,条例规定党内监督要与党外监督相结合,也将会增强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促进人民民主的发展。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9
民主与效率并重刘春
正确处理民主与效率的关系,是建设民主政治过程中不可回避也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近几十年来,
这一问题在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尤为突出。为了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二者的关系,我们必须掌握民主与效率之间规律性的互动关系。若对二者做全面地分析,可以发现民主与效率作为政治决策和管理中的两种价值体系,既有相互区别甚至矛盾的一面,
又在深层次上存在着互相促进和保障的一面。这就要求我们以辩证统一的观点来进行分析,而不能简单地把民主和效率对立起来。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0
民主与效率并重 刘春
在直接的目标和形式上,民主程序对于政治效率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牵制关系。现代民主追求的是:严格而公正的程序,决策过程充分的选择性和参与性,不同意见之间的竞争性以及决策的多数决定等。这些价值均是为了体现和保障政治决策管理的合法性和科学性。当然,在民主的活动中,程序的严肃性、不同主张的协商性要优于对速度和时间的考虑。而政治生活中的效率标准则不同,其追求的是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政治管理效果。因此效率的标准突出迅速、及时和短期内的现实效益。显然,效率更趋于现实的功利性。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1
民主与效率并重刘春
由于民主和效率的这种着重点不同,常常会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出现迅速、及时地决策和严格按程序办事、充分协商之间的矛盾。为此,有的人出于眼前功利的目的认为民主与效率是对立的,要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就不能发展政治民主,而应以政治效率优先。通过权威中心迅速果断决策,避免严格程序和充分讨论协商导致的较长政治过程,从而取得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应当承认,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确实走了一条先政治效率后政治民主的发展道路。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2
民主与效率并重 刘春
但在深层次的互动关系上,民主对于效率又有保障和促进的一面。一般来说,民主在决策上强调严格的政治程序、充分的参与和协商,反对个人独裁。
这种活动表面上耗费耗时,但由于有程序制约,决策方案具有选择性和竞争性,存在对个人冲动决策的牵制,因而尽可能地保证了决策的合理和科学,
防止决策的失误,提高政治统治和管理的效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政治管理效益。这样,在全局和长远的意义上,不仅没有影响社会发展的效率,
实际上还保证了政治管理和社会发展的效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主不仅不和效率相矛盾,而且还是保证和提高长远的政治效率和经济效率的前提条件。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3
民主与效率并重刘春
正确处理民主与效率的关系,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很多国家为了在短期内摆脱落后状况,
实施赶超型发展战略,特别强调和注重政治管理的效率,以政治效率带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跃进。应当承认,这种效率优先的政治模式对于经济起飞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4
民主与效率并重刘春
但也应当看到,一些国家过分强调效率的作用,不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没有一套法制化的政治运作程序,迷信个人权威,排斥民主,长期不发展国家民主生活。 尽管政治运作效率高,经济发展的效率也高,但由于权力缺乏民主监督,领袖个人及其家族拥有任意妄为的特权,腐败横行,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政治和社会危机,政治管理陷于瘫痪,
经济建设受到重大打击,结果最终丧失了效率。
众多的事实证明,把民主和效率简单的对立起来的观点和实践是错误的。特别是以牺牲民主为代价来追求效率,很可能造成民主和效率都丧失。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5
民主与效率并重刘春
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了把民主和效率辩证地统一起来的重要思想,从而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民主与效率关系的客观规律。既要发展民主,又要追求效率,二者不可偏废。通过发展民主,实现集思广益,集中全党和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避免个人决策和“拍脑瓜”决策造成的不可挽回的重大失误。同时高举效率的大旗,在法治和民主的轨道上提高政治管理和经济建设的效能,为民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和经济条件。
来源:,学习时报,第 94期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向朱满良,光明日报,2003年 2月 26日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也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三个基本要素,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三者的有机统一,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7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向朱满良,光明日报,2003年 2月 26日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民主的基本含义是人民主权,是通过多数人的统治保障公民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国家形式。
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反映了社会 政治文明 的发展要求。但是,历史上的民主,都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的民主,只有社会主义才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 新纪元 。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剥削阶级民主的根本区别。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8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向朱满良,光明日报,2003年 2月 26日
第一,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本质。 民主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政治形式,是以特定政治统治的确立为前提的。民主作为国家制度,具有民主和专政的不同功能。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只对占人口极少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
在这里,国家权力的拥有者和劳动人民是同一个主体。所以,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政治本质。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9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向朱满良,光明日报,2003年 2月 26日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民主是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利益关系,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人民,应该而且能够以平等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参与政治生活。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60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向朱满良,光明日报,2003年 2月 26日
第三,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不断发展的目标 。社会主义确认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决定公共事务的最高权力,人民的利益是社会的最高利益和政治生活的最大价值取向。社会主义还把民主原则贯彻到经济和各个社会领域,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创造条件最终消除公共权力的阶级、政治性质,使每个社会成员完全平等、自由、自主地参加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那时,,人终于成为自身的主人 ——自由的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卷,第 760页)
这也就是共产主义的实现。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6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向朱满良,光明日报,2003年 2月 26日
所以,人民当家作主是民主政治的社会主义本质 。
这也就意味着 如果背离了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就不够社会主义的格,也算不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当然,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表现为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我们的政治建设必须按照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来进行。
民主政治的发展归根到底要取决于现实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政治发展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民主要有自己的实现方式和制度安排,不建设就不能发展。 我们曾经在一个长时期内以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和基本制度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62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向朱满良,光明日报,2003年 2月 26日
确立了,就自然而然地具有了高度的民主。这是把民主的性质和实现程度混为一谈了,其结果是忽视了民主制度的建设。应当看到,同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相适应,民主是需要复杂的社会机制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和完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形式。这个过程也就是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过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6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向朱满良,光明日报,2003年 2月 26日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价值内核,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保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这种地位,决定了它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其他要素的关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实行依法治国民主政治要以法制作为实施条件和保障。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内在地要求实行依法治国,实现民主政治运行的法治化。实行依法治国,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着重要的意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64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向朱满良,光明日报,2003年 2月 26日
第一,法治使人民意志上升为法律,实现人民主权。
马克思说,应该,使法律成为人民意志的自觉表现,
也就是说,它应该同人民的意志一起产生并由人民的意志所创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卷,
第 184页)。法律以国家机器为后盾。社会主义法律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集中表现,是由人民通过一定程序来制定和确认,而不是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以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而且以专门法律保障人民各项政治权利的实现,同时惩罚一切侵犯人民政治权利的行为。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65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向朱满良,光明日报,2003年 2月 26日
第二,法治能够体现和保障民主政治制度,促进政治民主化。现代民主的普遍形式是间接民主即代议民主制。正如列宁所指出的,,没有代表机构,我们不可能想象什么民主,即使是无产阶级民主。,
(,列宁全集,第 31卷,第 45页)人民通过选举把权力委托给他们的代表来行使。这种情况意味着在政治权力的持有者与 受托行使者 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分离,隐含着某种政治失控的危险,即政治权力不是按照权力所有者的意志和利益,而是凭掌权人的意志、情绪甚至利益而运行,从而导致公共权力异化。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6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向朱满良,光明日报,2003年 2月 26日
所以,必须制定宪法,宣告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不容侵犯;规定国家权力的范围和行使程序。 宪法勘定了公共权力与社会的合理界限,确立起一种限制公共权力、保障公民有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利的政治制度。公民权利的保障意味着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各种权利,这种政治权利是由公共权力所确定的社会成员实现利益分配的政治资格,
可以说是人民主权在公民身上的延伸和拓展,因而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是民主发展的不竭源泉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67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向朱满良,光明日报,2003年 2月 26日
第三,法治可以形成和维护民主政治的秩序,促进公民文化的成长。法治通过宪法和根据宪法原则制订的各项政治法的实施,不仅使民主政体的结构得到确认和加以有效保障,而且政治结构框架内的各种政治关系成为法律关系即政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而有序运行。立法机构依照法律程序立法;
行政机构要限制自由裁量权,依法行政;司法机构独立行使司法权。法律保障公民、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政治参与的权利和自由,同时对政治参与的内容、方式、途径做出明确规定。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68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向朱满良,光明日报,2003年 2月 26日
公民的政治自由以不妨碍公共利益和他人的自由权利的实现为限度。法治通过政治主体法、政治关系法、政治行为法和政治程序法的实施,使民主政治运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民主政治的法治化同时蕴含着政治社会化过程。法治对社会政治行为长期的规范和引导,使人们认识民主政治的规范并内化于心理之中,逐步形成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公民文化。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69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向朱满良,光明日报,2003年 2月 26日
由此可见,民主与法治在共同的价值基础上相契合 。
法治支持民主,法治是现代社会中民主政治程序的制度化形式;而没有民主,则不可能有可靠的法治。
毛泽东说:,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
(,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732页)宪政民主内含着通过法治来实现对公共权力的限制和对宪法中所规定的基本人权的保护。如果法律只是用于,治民,,那么这种法制只不过是专制统治的工具而已。
法制同民主相结合,才是法治。因此,依法治国必须反映人民当家作主这个民主的社会主义本质。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70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向朱满良,光明日报,2003年 2月 26日
在现代政治过程中,政党是最活跃、最重要的主体。在我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党的领导是根本的保证。
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国家的政党条件。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处于领导地位,而工人阶级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先锋队共产党实现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不懈地进行建设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7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向朱满良,光明日报,2003年 2月 26日
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使得党如何领导对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他特别强调:,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具有全局性作用,。
要通过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解决好党与政、
党与法的关系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
党和国家政权机关的性质不同,职能不同,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也都有原则上的区别。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72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向朱满良,光明日报,2003年 2月 26日
国家权力是社会公共权力,国家政权组织由公民通过直接和间接的自下而上的民主选举产生,获得授权以全社会代表的身份行使国家权力,以强力为依托履行公共管理的职能。政党是,阶级的一翼,。
就全社会的范围和层次讲,政党力量只是社会政治力量而不是公共政治权力,就是执政党的权力,要成为社会公共权力也必须经过一定的转化程序。以党代政,混淆了政党同国家权力的不同性质,由执政党权力直接承担社会公共权力的职能。党政分开就是要在分清权力授受关系的基础上,将职能分开,
按法定程序实现权力转化和执政。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7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向朱满良,光明日报,2003年 2月 26日
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比普通群众更了解社会主义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因而,党不仅必须而且能够对政权机关和社会实行政治领导。
政治领导就是着眼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在科学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要求的基础上为社会政治生活确定价值、方向、目标和重大政策。正因为如此,才事关全局,也才能总揽全局。以党代政和以党代法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只能削弱而不能加强党的政治领导作用。我们党要以自己的纲领和方针政策凝聚工人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集中人民的意志,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74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向朱满良,光明日报,2003年 2月 26日
并 把自己的政治纲领和方针政策转变为国家的方针政策,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以国家权力向社会推行。党的主张的形成过程和变成国家意志的过程,是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过程。因此,改变以党代政、以党代法的方式,就是代之以民主的方式、依法治国的方式。
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政治组织的特性,决定了她把优势建筑在权力之上是靠不住的,真正的优势表现在群众拥护上。靠什么得到群众的拥护?就是靠党的先进性,实现,三个代表,的要求。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75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向朱满良,光明日报,2003年 2月 26日
在政治上就是要发展民主政治,坚持执政为民。
,执政为民,就是要通过党的执政,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党要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要使国家权力真正成为公共权力。要保证实现真正的民主选举,按人民的意志产生国家政权机关;监督担任公职的党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严格依法行使权力,反对一切特权;要使法律的制订反映人民的意志,执政党党员做守法的模范。保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才是真正实现了党对民主与法治建设的领导。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76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向朱满良,光明日报,2003年 2月 26日
人民当家作主是民主的社会主义本质,因而是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立足点和归宿 ;民主要求法治,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体现人民当家作主要求的法律主治;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而党的领导的实质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党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领导作用和保证作用的体现,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是合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内在逻辑要求的路向。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77
经济增长、社会公正、民主法治与合法性基础
——1978年以来的变化与今后的选择 (摘自人民网 )
康晓光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情分析室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78
经济增长、社会公正、民主法治与合法性基础 (节选 )
收入分配的理论、现实及其政策涵义,四次收入分配说,[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是这一理论的鼓吹者,也许还是创立者 ]
认为,社会的总财富在各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布状态是经过四次分配形成的。市场是第一次分配的主持人,它按照,效率原则,进行分配,社会财富被以工资、利润和利息的形式分配给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与世界各国一样,中国的第一次分配也导致经济不平等。第二次分配由政府主持,理论上说它应该按照,公平原则,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进行,再分配,。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79
经济增长、社会公正、民主法治与合法性基础 (节选 )
中国政府实施的再分配具有一个突出的特征,
那就是,锦上添花,。即受到市场优待的人将进一步受到政府的优待,而在第一次分配处于不利境地的人将再次受到政府的歧视,从政府再分配中受益最大的群体恰恰是高收入群体。
财政部最近的一次统计显示,中国政府的转移支付比市场分配更加不平等。非政府组织
( NGO)通过募集自愿捐赠和资助活动实施第三次分配。这次分配依据的是,道德原则,。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80
经济增长、社会公正、民主法治与合法性基础 (节选 )
目前第三次分配发挥的作用可以用,微不足道,
来概括,但是它的确发挥了,雪中送炭,的作用。第四次分配也就是所谓的,灰色分配,和
,黑色分配,,表现为各种犯罪活动,如偷窃、
抢劫、贪污和受贿等等。中国的钱权交易和买官卖官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始终没有一个合理的估计。但是,毫无疑问,它对社会公正和政府合法性的损害却是难以估量的。按照这一收入分配理论,为了改善收入分配状况,中国目前应该实施一种,四面出击,策略:首先,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让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81
经济增长、社会公正、民主法治与合法性基础 (节选 )
这一策略,一方面可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率,做大蛋糕;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寻租,机会,通过,釜底抽薪,策略遏制钱权交易规模;同时还可以赢得强势群体对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的拥护。第二,改进政府的再分配职能,确实按照公平原则实施财政转移支付,确实做到,雪中送炭,,维护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确保起码的社会公正。对于今日中国来说,如果没有政府的积极干预,那就根本无法缓解或遏制城乡的绝对贫困,为此,收入再分配是绝对必需的。任何声称,借鉴东亚国家或地区的经验,,
坚持在收入分配问题上实行,无为而治,的主张,
都是对穷人和社会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82
经济增长、社会公正、民主法治与合法性基础 (节选 )
第三,积极推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发挥它们的再分配职能,一方面弥补政府职能的缺陷,另一方面与政府形成竞争关系,提高整个社会的再分配效率。第二和第三项策略的目的在于使政府赢得弱势群体的拥护。第四,坚决打击偷窃、
抢劫、贪污、受贿等各种犯罪活动,特别是要打击政府部门日益严重的腐败。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83
第十一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理解历史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相互关系,理解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问题,从而进一步深刻领会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84
第一节历史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
一,历史是人的活动的总和
历史是无数互相冲突的活动的结果。
恩格斯: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总的合力。
历史活动主体是现实的人。
人的活动 ——自然界人化 ——属人的自然 ——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社会形态的变迁(底?高)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85
第一节历史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
二,人的历史活动客观制约性
柳宗元( 773-819):势。,封建论,。
黑格尔:第一个想证明历史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恩格斯语)。历史发展的背后动力:“世界理性”(客观唯心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解决了人的自觉活动与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关系问题。广大人民群众活动动机:物质利益(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根源)。
历史是以人为主体、以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客体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86
第一节 历史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
历史规律以历史的全部复杂性为前提。
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自己的历史。
人的自觉活动受着历史规律的制约,首先表现为人的活动受着确定前提、条件的制约:社会经济条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政治条件(政治制度、特别是国家制度、社会政治组织等)、社会精神条件(精神传统、思想文化、
道德、宗教、教育、科学、艺术、哲学等等)、
自然环境。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87
第二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一、贬低或否认 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是唯心主义的重要特征
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卡莱尔:历史无非是英雄人物的传记。尼采。
主观唯心主义的唯意志论、客观唯心主义的历史宿命论。
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认识论根源:把支配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当作推动历史的最后原因,不再进一步去探索隐藏在思想动机后面的物质动因。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88
第二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社会阶级根源:巩固剥削制度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 ·滕文公上,)的观点。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89
参考资料与参考观点:
1、,天人合一,思想 (片段)
2、朱学勤(上海大学):历史是人民群众与英雄任务共同创造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90
主宰之天
主宰之天,是认为天具有绝对的权威,天统御万物、
呼风唤雨、指挥自然界的变化,决定人间祸福。孔子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 ·八佾,)。孟子也讲,,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
(,孟子 ·万章上,)老子也写到,,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老子 ·七十三章,)。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皇朝更迭、天子继位,称为,奉天承运,。,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董仲舒,春秋繁露 ·为人者天,)。,天选天子,,天子选大臣,逐级地选到地方小吏,,天,
是最高的主宰。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91
主宰之天
这从一个侧面可以窥视出我国旧时政治生活的,人治,传统:假借天的名义和权威、
举起,天人合一,的大旗治理天下国家 —
—后来的宋朝水泊梁山英雄起义也是打着
,替天行道,的旗帜。春秋时期,孔子慨叹,礼崩乐坏,,其实是慨叹各诸侯对天对天子,盟誓,制度的破坏和阳奉阴违,
慨叹人们对于上天的敬畏之心不如古人那样虔诚了。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92
“天人合一,思想与政治管理之策总体而言,神灵、人格、意志之天以及,神人以和,
思想是中国古代实施政治管理的理论基础 ——大体内容前面已有一些叙述,此处作一点补充。老子认为,天下万物是一体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什么?,自然无为,。所以,
治理天下也应该遵循,自然无为,之道,,无为而无不为,,即循宇宙之性之规律而不逆性妄为实施政治管理。实际上,孔子也非常崇尚,无为而治,,
他曾感叹,,无为 而治者,其舜也欤!夫何为哉?
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 ·卫灵公,)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93
“天人合一,思想与政治管理之策
儒家认为天子是,奉天承运,。在这一前提下,儒家认为人可以有所作为、人不能消极等待天的安排,
而是要尽力与天配合(以德配天),要,知天命,
尽人事,;并且,,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
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下而未始遗人,
(张载,易说 ·系词上,)。所以,儒家讲究修齐治平、内圣外王。治国平天下,以个人修身为根本。
而修身的核心,则是尽心、知性、知天,与天地合德。这样,修齐治平合一,内圣外王合一,从而实现天人合一。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94
第二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二、唯物史观确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通常指在历史上未留下姓名,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未打下明显的个人意志印记的人们,
它主要是相对于历史人物而言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人民群众则是历史的创造者。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95
第二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三,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具体表现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
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而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本身又不得不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制约着群众活动的历史条件包括经济的、
政治的和精神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96
第三节 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一,个人及其历史作用的一般原理
唯物史观确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否认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历史人物是在社会发展中起过显著作用的个人,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由普通个人到杰出人物,领袖人物,毫无例外地受到他们与集体、群众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制约,个人只有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求得个人本身的发展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97
第三节 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二、普通 个人的历史作用
普通 个人:历史典籍中看不见,但实际存在的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水与舟之喻”。
,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 君者,舟也;
庶人 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此之谓也。”(,荀子 ·王制,)
,后汉书 ·皇甫规传,,“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人,指人民。
魏征也常常提醒皇帝:“怨不在天,可谓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贞观政要 ·君道第一,)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98
第三节 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普通 个人的历史作用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1,普通 个人也可以作出伟大的事情来。 2,普通 个人为历史输送杰出人物,
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由普通个人发展而来。
3、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条件下,普通 个人有可能对历史发展发生“超常性影响”。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99
第三节 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三、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
观点链接(仅供参考),没有毛泽东(他的思想和个性)便没有“文革”,“文革”非常“偶然”,
并无必然性;但“文革”之所以能够成功,而且如此轰轰烈烈,又并非仅有毛的思想和个性能做到,
又仍有其历史的、社会的、心理的某些“必然”因素 。这些“因素”是什么?它如何产生?如何战线?
以及它们今天仍否存在?它们作为文革”事件的
“必然”因素在当时和今后是怎样、会如何?是否可以有不同引导方向?等等,便是应通过“必然与偶然”这一历史课题进行探讨以获取经验和认识的问题,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00
第三节 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而不是以“必然通过偶然出现”之类的公式来论证它的“合理性”、“必然性”。
人一方面主动创造历史,同时又被历史所规定、
制约 。即使在自由的文化领域,
SHAKESPEARE( Shakespeare n.莎士比亚
(1564-1616,英国剧作家,诗人,作有 37部戏剧,154
首十四行诗和 2首长诗 ))不可能出现在原始社会,如同今天不可能再有曲原、杜甫一样。 英雄豪杰圣贤人物是应该承认的,但不可能完全是英雄造时势。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01
第三节 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不能把历史事情,包括食衣住行日常生活领域内的所有事件,都一律解说成
“必然规律”、“不可避免”。
——李泽厚,历史本体论,A Theory of
Historical Ontology三联书店 2002年 2月版
P29-30
Ontology n.[哲 ]存在论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02
朱熹的官德思想 粟品孝
中国历来十分重视官员的道德规范,认为官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危兴衰。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人指出:,治乱之要,其本在吏。,(,后汉书 ·百官五 ·注,),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
宠贿彰也。,,,左传 ·桓公二年,)官员失去道德约束,就会出现贿赂公行、国将不国的危险局面。
为此,历代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先后提出了大量官德规范,如睡虎地秦简的,为吏之道,,唐代武则天署名的,臣轨,,宋代吕本中的,官箴,
等,以之制约官员言行。作为宋代大儒,朱熹也敏锐地注意到这一问题,加之其数次的仕宦经历,更对此有深切的体会和感受,遂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官德思想和主张。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03
朱熹的官德思想 粟品孝
,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7日
平易近民,凡事公道。朱熹深受儒家重民传统的影响,对当时官员普遍缺乏爱民惠民之心、
大多,漠然无意于民,的现实甚为不满,明确主张:,为守令,第一是民事为重。,(,语类,卷 112,第 2733页,中华书局 1986年点校本。下简称,语类,),平易近民,为政之本。,(,语类,卷 108,第 2689页)要求当官者把庶民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奉法爱民,
不求闻达。,其中首先要做到,临民以宽,
(,语类,卷 132,第 3180页),注意爱养民力,存恤百姓,减轻对他们的剥削。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04
朱熹的官德思想 粟品孝
,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7日
当然,这不是说,事事不管,,,事无统纪,,
,若曰令不行,禁不止,而以是为宽,则非也。,(,语类,卷 108,第 2689页)他针对当时一些人打着宽政的旗号,尸位素餐,荒于政事,甚至惑于,阴德,之论,不敢大胆惩处害民之徒的情况,明确指出:,救弊之道,在今日极是要严。不严,如何得实惠及此等细民。,(,语类,卷 107,第 2675页)要使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就必须严格管理,严肃法纪,严惩害群之马,把,临民以宽,与为政以严统一起来。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05
朱熹的官德思想 粟品孝
,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7日
在封建官场,假公济私、以权谋私、循私舞弊是相当普遍的。朱熹以其切身体会说道:,大抵近年习俗,凡事不欲以大公至正之道显然行之,而每区区委曲于私恩小惠之际。,(,朱熹集,卷 28,第
1179页,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6年点校本)对此,朱熹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
做得来也精采。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
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语类,卷 112,第 2735页)具体而言,一是在用人问题上不可,徇私容情,,,凡所论荐,皆必稽诸公论,(,朱熹集,卷 99,第 5090页);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06
朱熹的官德思想 粟品孝
,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7日
二是在处理政务时要保持,至公至诚之心,。不可上下相瞒,,唯务私己吝权,(,朱熹集,卷 26,
第 1119页);三是在对待国家财产时要公私分明,
不可,把为自家私恩,(,语类,卷 106,第 2642
页)。
律己清廉,执事勤谨。朱熹认为,清廉、勤勉和谨慎是为官的,本分,。朱熹对清廉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能贪财,二是重视自守。朱熹认为,,仕宦只是廉勤自守,进退迟速自有时节,
切不可起妄念也。,(,朱熹集,卷 64,第 3365页)
这当然不是,教人求退,,,只是要得依本分,识廉耻,不敢自炫自鬻,以求知求进耳,(,朱熹集,
卷 59,第 3023页),重要的在于做好自己分内之事,
而不是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07
朱熹的官德思想 粟品孝
,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7日
朱熹特别强调尽职敬业,主张,一日立乎其位,
则一日业乎其官。(,朱熹集,卷 24,第 1032
页),并对几种不良官风提出了尖锐批评。一是,不见吏民,。当时相当一部分官员为图省事,,以不见吏民,不治事为得策,,对百姓的呼声不理不睬,以致,民有冤抑,无处伸诉,
(,语类,卷 108,第 2686页)。朱熹认为这种官员是,不仁之人,,已丧失了最起码的怜悯之心。二是,不肯任事,。一些官员懒惰成习,苟且偷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朱熹批评说:,天下事所以终做不成者,只是坏于懒与私而已!懒,则士大夫不肯任事。有一样底说,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08
朱熹的官德思想 粟品孝
,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7日
我只认做三年官了去,谁能闲理会得闲事,闲讨烦恼!我不理会,也得好好做官去。,
(,语类,卷 109,第 2696页)三是办事拖拉。
朱熹针对当时官府往往文案积压,许多事情久拖不决的情况,主张一日了毕一日事。他说:
,当官文书簿历,须逐日结押,不可拖下。,
(,语类,卷 112,第 2736页)四是贪图享乐。
朱熹说:,今之仕宦不能尽心尽职者,是无那
‘ 先其事而后其食 ’ 底心。,(同上第 2735页)
当官的首先想到的不是尽力职事,处理公务,
而是如何吃喝玩乐,这与孔子,敬其事而后其食,(,论语 ·卫灵公,)的古训背道而驰。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09
朱熹的官德思想 粟品孝
,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7日
朱熹还认为:,官所不比乡居,凡百动有利害,诸事切宜畏谨也。,(,朱熹集,卷 64,第 3366页)
要求为政者处处谨慎从事,,凡事须仔细体察,思量到人所思量不到处,防备到人所防备不到处,方得无事,。
正身率下,修己治人。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儒家由内圣而外王,,修身为本,的思想,十分重视主体的道德修养,及其与外在政令教化的联系。他说:
,治道必本于正心修身。,(,语类,卷 108,第
2686页)即当政者的自我道德修养是其治国安民的本原和基础。为此,朱熹要求为官者不仅要勤于具体事务,更要于,自家身己做本领,,经常检束身心,,使知为克己之学,以去其骄吝之私,。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10
朱熹的官德思想 粟品孝
,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7日
并通过不断地锤炼和提升自己的内心世界,来更好地应对和处理外在的人情世故,特别是日常政务。他对一官员说:,暇时速须收敛身心,
或正容端坐,或思泳义理,事物之来,随事省察,务令动静有节,作止有常,毋使放逸,则内外本末交相浸灌而大本可立,众理易明矣。,
(,朱熹集,卷 39,第 1827页)把克己自检与应事接物紧密联系,内外结合,本末相应,达到理想的为政目的。这种为政思想,内在地包含了正人先正己的主张。所以朱熹又说:为政
,大要在于详审 …… 又其大本,则欲正人者必先正己,(,朱熹集,卷 28,第 1188页)。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11
朱熹的官德思想 粟品孝
,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7日
他经常性地劝告为官者要把正己修身置于匡君治民之先,或,勤攻己阙,,,正身以统天下,,或
,反之于身,以其所欲陈于上者先责于我,。只有自我,身心安静,精神专一,(,朱熹集,卷 29,
第 1227页),方能真正实现经世济民的目的。
朱熹是封建社会后期最有影响的名儒,他的这些官德思想后来得到不少官员的倡导,甚至身体力行,
一些官箴著作也被吸收采纳,明人彭韶还专门择取其言论而成,朱文公政训,,从而对历代的官德建设和官员的自我约束产生了一定作用。在大力加强廉政建设、端正社会风气的今天,这些思想不无借鉴意义。 THE END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12
第四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有利于”) ——“三个代表”思想。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1、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3、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4、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13
第四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宣传工作“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 群众 。
,群众利益无小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14
参考文献
1,张群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的新要求,,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8日。
2,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论略,,光明日报,
2004年 2月 17日。
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 (节选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15
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的新要求 张群生,光明日报,
2004年 2月 18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认真研究并努力实践这一新的理论要求,对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16
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的新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历史活动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历史经验作出了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形成了党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17
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的新要求,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8日
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正是依靠党的群众路线,我们党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改革开放以来,
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提出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改革和一切事业根本标准,强调只有依靠人民群众,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江泽民同志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提到讲政治的高度,
明确提出,从根本上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18
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的新要求,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8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
先进文化的物质承担者和载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既高扬了人民群众创造先进生产力、
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主体地位,又高扬了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享有者的价值主体地位。我们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归根到底是为了把广大人民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这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充分反映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统一,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19
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的新要求,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8日
江泽民同志深入思考和总结我们党 80多年的历史经验,同时借鉴世界上一些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他强调:,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观点,也是极为重要的政治要求 …… 全党同志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政治观点和政治要求,不断提高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胡锦涛 同志也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20
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的新要求,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8日
他反复强调,要坚持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在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必须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点,牢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最重要的是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这也是我们党员干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谛所在。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21
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的新要求,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8日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同时,我们党也深深扎根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中,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两个先锋队理论,坚持了党的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为我们党适应执政条件的变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提供了指南。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
就必须进一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22
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的新要求,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8日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在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无论工人阶级队伍的状况发生什么变化,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不会改变,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不会改变,党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政治立场也决不会改变。
中国工人阶级是广大人民群众中最有觉悟的队伍,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23
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的新要求,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8日
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不仅要求我们注重增强党的阶级基础,而且要求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人民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国社会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阶层构成也出现了的新情况,特别是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这些 新的社会阶层 中的广大人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一样,属于人民范畴,是我们党的各项事业的新的群众基础。党要坚持深深地扎根于人民之中的政治立场,就必须高度关注这些新的社会阶层,密切同他们的联系,代表他们的利益,反映他们的要求,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最大限度地把一切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24
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的新要求,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8日
三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的深刻揭示,也是坚持党的政治立场的根本要求。党的理论、
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都是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是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最高衡量标准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25
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的新要求,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8日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
实质上是党通过制定和贯彻路线、方针、政策,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为实现自身的利益而奋斗。,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一个政党的政治立场对不对头,关键要看民心。民心向背又在于谋民利,归根到底要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使根本利益不断得到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人民群众从经验的认知上深切地感受到党的政治立场是真正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的。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事业才取得了人民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26
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的新要求,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8日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要求我们必须解决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与少数人利益的关系。 毫无疑问,
我们党的政策是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的。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必须首先重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但是,对少数人的利益,尤其是对困难群众的利益,我们党也予以充分的关心,想尽一切办法,在不损害广大人民利益的基础上给以具体的帮助和解决,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让全社会每一个成员都享受得到。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27
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的新要求,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8日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
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群众得到应该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
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有所增加。这样才能使群众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不仅是祖国富强之道,也是自己的富裕之道,从而更加自觉地为之共同奋斗。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同长远利益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总体上讲也是一致的,但有时候也会发生矛盾。有时候我们需要人们的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28
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的新要求,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8日
这就要把道理向人民群众讲明白,让人们自觉地为长远利益作出暂时的牺牲。但是这种牺牲是有限度的,也是暂时的。要尽可能地把人民的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要从人们的长远利益出发来确定我们的政策,在此基础上,
改革的具体措施、出台的时机和力度也要考虑到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
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多方面 的,不仅需要 物质利益,随着物质利益的不断满足,人们的 精神文化需求、政治地位和政治民主的需求 也日益提高,人的全面发展的层次也会逐步提高。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就有科学的发展观,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维护和满足人民的各种需求,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THE EMD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29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论略俞祖华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优良传统,它虽然没有孕育出现代民主之花,但历代进步思想家对民本思想的阐发仍有值得今人借鉴之处。
传统民本思想的内涵
中国历代思想家对以民为根、以民为本、关爱苍生的政治理念不断地加以阐发、诠释,从而形成了丰富、深厚的民本思想。它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民众在历史长河与社会舞台上的作用与地位是根本性的、基础性的。,以民为本,在天人关系上体现为贵人轻神。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30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论略
,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7日
中国古代统治者为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总是不断制造,君权神授,的理论,编造受命于天的神话,以天意、天命、天心为君权镀上一层神圣的灵光,并 假天威以加强君威 。但与此同时,
古代哲人从西周开始就特别重视天命与民心的关系,认识到 民心即天心,民意即天命,民情即天意 。 。,尚书 ·皋陶谟,说:,天聪明,
自我民聪明;天明威,自我民明威。,,尚书 ·泰誓,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31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论略
,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7日
这就是说,统治者只要对民负责就是对天负责,顺乎民心就是顺从天意。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也把
,天,诠释为,人之所同然,或,民心之大同,
(,读通鉴论,卷十九)。这就是说,民众即天,
民众共同的愿望、要求和利益就是天理 。,以民为本,在民众与国家的关系上体现为民为邦本,即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尚书 ·五子之歌,中说:,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说:土地、人民、政事是国之三宝。东汉王符在,潜夫论 ·边议,中说:,国以民为基。,清初唐甄在,潜书 ·明鉴,中说:,封疆,民固之。府库,民充之;
朝廷,民尊之;官职,民养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32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论略
,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7日
近人梁启超在,新民说 ·叙论,中说:,国也者,积民而成,国之有民,犹身之有四肢五脏筋脉血轮也。,这些论述都旨在说明,人民是国家之根本和基础,只有安众养民,培根固本,才能治国宁邦,
长治久安。,以民为本,在民与君的关系上体现为民贵君轻,民本君末。孟子在,孟子 ·尽心下,中阐述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则在,荀子 ·王制,中提出了
,民水君舟,之说。他说:,君者,舟也;庶人,
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 ·原君,中提出了,天下为主,
君为客,的观点。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33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论略
,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7日
近人郑观应在,盛世危言 ·原君,中提出执政者应当把自己看作民众的仆役,,视己为天下之人役,,
,适所以为天下之人主,。谭嗣同在,仁学,中也明确提出,,民本君末,,,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 。,
二,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对残民、
害民的独夫民贼可以用革命的手段加以推翻 。春秋时代,奴隶暴动、国人起义使一些强大封国毁于一旦的事实让先哲们对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有所认识。,管子 ·牧民,中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34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论略
,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7日
战国时期,孟子在总结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历史时,阐发了,政得其民,的思想。,孟子 ·离娄上,
说:,桀纣之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贾谊在总结,席卷天下,,,威震四海,的秦王朝迅速走向灭亡的原因时也强调,无论一个政权如何强大,但只要失去民心,就难逃覆灭的命运。近人王韬在 园文录外编 ·重民,中也说:,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
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对于残民以逞的独夫民贼,历代贤哲都认为用革命的手段去推翻是天经地义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35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论略
,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7日
孟子认为,国君如果,暴其民,,就必然导致
,身弑国亡,的下场,而人臣杀死像夏桀、商纣那样的暴君,也不是,弑君,,而是合理的行为。,孟子 ·梁惠王下,说:,贼仁者谓之贼,
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三,治国者要哀民生之疾苦,念稼穑之艰难,
与民同忧乐 。春秋早期政治家管仲认为,富以养民是治国为政者的首要任务,,治国之道,
必先富民。,(,管子 ·治国,),周易,主张
,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36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论略
,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7日
孔子认为应当,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反对横征暴敛。孟子主张,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孟子 ·梁惠王上,)。西汉的贾谊认为,,夫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主张为政者应当从民众看得见、
摸得着的物质利益上把儒家的民本思想落到实处。对民众中的穷困者,对社会上的弱者,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倾注了关注、同情与关爱。屈原在,离骚,中哀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礼记 ·礼运,篇提出了,矜寡孤独废残者皆有所养,的思想。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37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论略
,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7日
孟子提出,为政者不可,独乐,,要,与民同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梁惠王下,)
北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进一步提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传统民本思想对政治的影响及其局限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不仅培育了一批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重视与民休息的帝王,也造就了许多体恤民情、敢于为民请命的贤臣良吏。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38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论略
,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7日
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清明盛世都在一定程度上留下了统治者认识到民为邦本的影子。如汉初的文帝、
景帝在政治上实行,清静无为,的宽和原则,减省刑罚,避免征战,与民休息;在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于是出现了世代称誉的,文景之治,。汉文帝在位的二十三年中非常注意节俭,爱惜民力,宫室苑囿车骑服御等无所增益。
他曾打算造一露台,预算需花费百金,相当于中等人家十户的产业,就感到惶恐羞愧,取消了这一打算。又如唐太宗李世民以做,乐民之君,为志,常以,载舟覆舟,的古训自诫,并以此诲喻太子,倡导去奢从俭,实行轻徭薄赋,选用清廉官吏,使社会迅速由大乱进入大治,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39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论略
,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7日
古人习惯把爱民亲民的贤臣良吏称为,爱民如子,的,父母官,。西汉名吏召信臣勤政为民,
在任南阳太守时,组织人民开通沟渎,以广灌溉,增加了良田,民得其利,蓄积有余。他还严禁嫁娶丧葬过于奢靡,严惩游手好闲的官家子弟,提倡耕稼力田,因而深受百姓敬慕,被称为,召父,。东汉光武帝时的名医杜诗在担任南阳太守任上,清廉节俭,诛暴立威,并发明了用水力鼓动排橐冶铁的水排,方便了百姓。
人们称他为,杜母,。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40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论略
,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7日
古代的明君贤臣、清官良吏宽政惠民、厚生利民、
除暴安民、济世为民的施政行为,尽管有其历史与阶级的局限,但他们悲悯、体恤、爱护天下苍生,
体谅民众疾苦,关心百姓生活,反映了人民的某些利益和愿望,有利于人民的生存与发展,其历史借鉴作用与道德价值是不可忽视的。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以,重民,,,爱民,,,亲民,,
,利民,,,恤民,为旗帜的民本思想及其在中国传统政治中的实践,虽然体现了古代思想家与政治家对,民,的重视,但它形成、发展于中国的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因而其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41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论略
,光明日报,2004年 2月 17日
首先,民本思想虽然期盼、仰望圣君贤相,为民,作主,但
,为民,只是手段,,仁政,只是幌子,而维护和巩固封建政权才是目的,因此它以君为主体和本位,而不是以民为主体和本位。其次,民本思想要求执政者,爱民如子,,明君与清官只要关切民生,就被视为,君父,,,父母官,,骨子里流露的是官尊民卑的观念。又次,在古人那里,亲民、
重民是存社稷、固君位、达邦宁的手段,人民被认为是一种值得重视和利用的政治资源,因而贵民、重民就被统治者视为,驭民,,,治民,之术。这些都与现代民主观念格格不入,是古代民本思想的消极一面。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弘扬的是传统民本思想中民主性的精华,对于那些消极的因素是万万不可提倡的。
THE END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4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 (节选 )
有一位朋友问我,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诗来概括一下你今年和今后的工作。我想起两位伟人的诗,一句是毛泽东主席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句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43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
成绩只是表明过去。我还要说,一个聪明的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特别是在困难中学习的民族。
因此,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经验、教训和启示。
对今年的工作,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安不忘危,
治不忘乱,要有忧患意识,看到前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们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困难的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最关心的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和奋进 。面对困难,我们有信心、有办法、有希望,
一定能经受住新的考验,决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44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的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最终要靠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一个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中国对台湾拥有的主权,
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已经有明确的规定,也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45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
我曾经把社会主义比作大海,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就是说 社会主义只有吸收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才能使自己发展。今天我在这里又想把社会主义比作高山,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 。
社会主义只有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才能进步,我应该向大家说明我们从一开始搞改革,
就包含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全面改革,而且 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最终也不能成功。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46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
我想这里突出讲一下政府的政治体制改革。从我上任的那一天起就确立了三个目标。第一就是要 建立科学民主决策的机制,包括集体决策的制度,专家咨询的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我们政府还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只有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才能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我们要使政府依法行政,做到合理、合法,程序完备,公开、公正、廉洁高效、诚实守信,
责权统一。第三,我们要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包括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包括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意见。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47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
明年是,马关条约,签署 110周年,这里我想起了 1896年 4月 17日,一位台湾诗人几乎是用血和泪写的 28个字的诗,他的名字叫丘逢甲。
他是台湾彰化人。他说:,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我还想引用一位台湾著名的乡土文学家叫钟理和的诗,他说,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
才会停止沸腾!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48
第十二章 科学及其社会功能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革命为社会革命创造物质前提,
社会革命通过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为科技革命开辟道路。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49
第一节科学的一般特征和社会作用
一、科学的形成和本质
科学是知识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关于事物运动规律的知识,是以语言符号系统形式出现的知识形态,同时还是探索客观世界的活动,是获取知识的活动或过程。技术则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操作性手段、程序和方法。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50
文献参考:
1、方舟子(原名:方是明):
科学是什么?
2,李申,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载,人民日报,
2000年 07月 18日第九版。
3,李申:浅谈科学精神。
4、庞跃辉,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载,光明日报,
2003年 2月 18日。
5、爱因斯坦,探索的动机 ———在普朗克六十岁生日庆祝会上的讲话,———摘自,爱因斯坦文集,
(一 ),许良英、范岱年编译,见,大学活页文库,第 13
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月第 1版。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51
科学是什么?
(留美学人 ·方舟子)
自从教廷为伽里略平反后,伽里略便成了一致公认的英雄,玩儿伪科学的人也就最喜欢以伽里略自居。神创论者固然开口闭口“我们就象当年的枷里略”
呀,连算命先生也因为算命被视为不科学而愤愤不平,据说就象伽里略之受到教庭的迫害。 一个科学胜利的史实竟然摇身一变成了反科学的借口,人类的思维有时真是匪夷所思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60
对这种理论没有真正掌握,那么相当于认定这种理论永远正确、只能被证实而不能被否证,那与科学无关。
归根结底,科学是一种方法,是战胜愚昧无知的最有力的武器。
1995.5.16.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61
思想纵横 ·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
(人民日报 )·李申
知识是宝贵的,人类从事认识活动,其目的就是获取知识。依赖知识的积累,人类获得了比其他任何动物都伟大的掌握自然的能力。人类在掌握自然方面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归根到底是知识的成就。
知识使人聪明,知识是人类的光明。知识可以使人懂得许多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从而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没有知识,人类就只能停留在愚昧和黑暗之中。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62
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
(人民日报 )·李申
人类长期的进化过程,同时也是知识的发展和积累过程 。早在几千年前,人类的知识积累已经达到这样的程度:任何一个博学的人都无法懂得所有的知识。所以,中国古人说:圣人有所不知,有所不能。
至于今日,人类社会出现了所谓的 知识爆炸,知识的增加更是到了令人目不暇接、耳不暇闻、思所不及的程度。在这样的时代,任何个人所拥有的知识,
都只能是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因此,一个人在某一方面可以特别聪明,而在另一方面却可能显得无知甚至愚钝。而人们在无知或愚钝的领域,往往容易上当受骗。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63
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
(人民日报 )·李申
为了使人们在不熟悉的领域也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就需要提倡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内涵非常丰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要求人们在求取知识时有一种不轻信、不盲从的态度。之所以要采取这种态度,其目的是为了求取确切的、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知识。
人类求取知识的过程,不是平坦、顺利的过程,而是充满曲折和坎坷的过程。自然界向人类呈现的,不都是它的本来面目;或者说,人们仅凭自己的感官,不会总能准确感受和认识到自然的真相。为了弥补感官的不足,人类不仅发展了自己的理性思维,而且创造了许多科学仪器。至于有关人类社会的知识,以及和人类社会有关的知识,由于利益的关系等多种原因,更是有人故意设置假象、骗局。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没有科学精神,往往受骗上当,以假为真;或者虽然目的是要求取确切的知识,求来的却往往是谬误。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64
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人民日报,
2000年 07月 18日第九版 李申
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精神是一种去伪存真、判断是非的能力 。一般说来,知识之中也包含着这样的能力,或者说,
如何对付假象和骗局,也是一种知识。寓言中的狗告诉公鸡不要轻信狐狸的花言巧语;大人告诉孩子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特别不要随便吃他们的东西,不要跟他们走,这些都是知识。然而,确切的知识本身不能应付千变万化的假象和骗局。所以,仅仅记住某些知识,并不能保证不上当受骗 。要获得知识中包含的科学精神,需要领悟,需要一种举一反三的功夫。这样一种能力,不会从知识中自然获得,它需要培养和锻炼。而要培养这样的能力,除了学习以往的经验,主要依靠从事辨别是非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善于揭露事物的内在矛盾,善于进行分析、比较,然后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决定弃取。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65
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
(人民日报 )·李申
在培养科学精神方面,教育担负着重要责任 。然而,在我们目前的科学教育中,恰恰比较缺乏这方面的内容。教育者往往只告诉学生一些确切的知识,而忽视告诉他们怎样求取这些知识,更不讲为了求取确切的知识应该如何避免上当受骗,致使一些在某个学科上造诣很深的学者,离开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在假象和骗局面前却缺乏起码的辨别能力。由于世界的复杂性,一个人一生要永不受骗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 聪明者受小骗不受大骗,受了骗知道纠正 。
而那些受了骗尚不知纠正,甚至自欺欺人,硬撑着说自己是在坚持真理的,实在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因此,在全社会坚持不懈地普及科学知识,大张旗鼓地提倡科学精神,实在是善莫大焉,功莫大焉。
,人民日报,(2000年 07月 18日第九版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66
浅谈科学精神 (1)李申
早在,科学,( science) 这个概念传入我国以前,
作为一种知识体系的西方科学就已经传入了中国。
然而,这些新的知识并没有使中国富强。晚清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使中国人认识到,
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知识,而且要学习西方生产知识的手段。二十世纪初,严复认为,科学乃是一种新的、生产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特点,
就是依据大量的事实,从中找出普遍适用的原理。
依这样的方法衡量,使严复得出结论说,中国古代,无学,,即没有科学。此后,随着中国历史发生的巨变,科学这个概念也日益扩大着自己的影响。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67
浅谈科学精神 (2)李申
然而就中国的整体而言,求知的状况仍然是难如人意。并且随着新思潮的传入,洋迷信 也进来了。
,灵学会,之类的组织,也用照像等科学手段去证明鬼神的存在,并且也自称为科学。面对这样的情况,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以科学社社长任鸿隽、著名学者梁启超等人为代表,进一步阐发了科学的含义,提出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概念。他们认为,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才是
,科学本身,;而科学知识,不过是科学本身的产物。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68
浅谈科学精神 (3)李申
把科学精神提升为科学本身的重要因素,说明中国学者又进一步认识到,要依靠自己生产出真实而确切的知识,不仅要用新的生产方法,而且要有一种新的精神指导生产的过程。没有这种精神,
有了好的方法也未必能生产出合格的知识。
依任鸿隽、梁启超等人的见解,所谓科学精神,
其核心是,求真,,即求得真实而确切的知识 。
对科学精神的这种看法,影响直到今天。求真,
仍然被认为是科学精神的核心问题。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69
浅谈科学精神 (4) 李申
今天,随着社会前进步伐的日益加速,对知识的需求也日益强烈。伴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知识创新,的口号提出来了。于是,创新,也成为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求真,一个创新,可说是科学精神的两大支柱。 虽然,科学自身就包含着创新的意思,因为科学研究本身就是要探求新的知识,它不像物质产品可以批量生产。然而特别提出创新的口号,对于我们这个科学较落后的国家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70
浅谈科学精神 (5) 李申
然而,相当一个时期里,求真、创新却成了伪科学、新有神论冒充科学、推销假冒伪劣知识产品的旗帜。他们吹嘘自己的东西是,最新的科学,,,将来的科学,,,超常的科学,。
同时恶意地、甚至满怀仇恨地诋毁近代以来的科学是过时的、不中用的科学。而相信他们的,
竟然还有一些从事科学研究的人。
于是,学术界又 提出了怀疑精神 。作为科学精神的重要成分,并希望人们在面对自称为真、
新的知识产品时,能够具有一副恩格斯早就提醒过的,批判的头脑,。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71
浅谈科学精神 (6)李申
可是,对于一些相信伪科学的人来说,他们自认为具有更加强烈的怀疑精神。他们轻率地怀疑甚至否定现代科学的结论,甚至要求科学
,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因此,虽然
,求真、创新、怀疑、坚持,是科学精神,但在我们面对伪科学猖狂进攻的时候,不得不更进一步挖掘科学精神的内含,提出如何求真、
怎样创新的问题。而只有解决了,如何,,
,怎样,的问题,才能求出真,创出新来,(END)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72
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庞跃辉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一种自觉崇尚科学的精神状态。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遵循和运用的以科学为基础的各种方法和手段的总称。人类认识、
改造世界的历史表明,人们的实践创造活动既不能缺乏科学精神的引导,也不能缺乏科学方法的运用。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73
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庞跃辉
首先,科学精神和方法是正确反映和把握客观规律的结晶 。由于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复杂性,因而所表现的精神状态和运用的手段也会具有多向性。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精神和方法,就在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是人们正确反映和把握客观规律的结晶,是人们在抛弃谬误、
获得真理的过程中所形成和发展的思维和行为结果。
只有真正具有科学精神并掌握和运用科学方法的人,
才能把握客观规律,不断获得真理性的认识。当然,
人们认识规律、探寻真理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经历一个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过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74
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庞跃辉
因此,科学精神也需要经历不断升华的过程,科学方法也需要经历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科学精神的不断升华和科学方法的不断完善,人们将越来越深刻地认知和把握客观规律,获得越来越多的真理性认识,从而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
其二,科学精神是激励和规范人们创造活动的强大力量 。科学精神作为一种激励人们进行实践创造活动的强大力量,首先具有知识 启蒙的意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75
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庞跃辉
科学精神是开启民智、彰显理性的先锋。最早的科学精神是源于对神秘、蒙昧和专制主义的反叛。这种反叛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然世界有其内在规律,
人可以认识到真理。 与科学精神的不断提升相伴而至的是科技革命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带来世界图景的改变,都会极大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 近代的科技革命,就使人们看到了理性洞悉世界的威力以及人类控制某些自然过程的可能性,人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开始迸发 。在科学精神的进一步提升和彰显的推动下,相对论、量子力学和生命科学、
信息科学等引发的现代科技革命,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76
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庞跃辉
将复杂性、持续性和不确定性的观念引入了科学。
这些新的思想,既使人们看到了理性力量的伟大,
又使人们看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艰难。于是,人们的思想开始成熟起来,一方面乘胜追击而不断进入微观和宏观世界,认知和发掘更强大的科技力量;另一方面,开始思考科学技术的局限性,
深刻反省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极大关注科学技术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动融合,积极规范人们的科技创造活动,促进社会经济朝着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77
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庞跃辉
其三,科学方法是有效保证人们取得创造成果的重要手段 。在科学活动中,人们在获得某种规律性的认识的基础上,自觉运用这种规律去分析和认知对象,这便形成科学方法。而人们把握规律的认识越深广,其科学方法的适用范围也就越深广。大量事实证明,只有科学方法才能有效保证人们取得创造活动的积极成果,不断深化人们对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例如,摩擦生火,昼夜交替,这些都是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已经知道的感性知识。但这些感性知识只能告诉人们一些事实的外部联系,而不能揭示内在的规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78
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
,光明日报,2003年 2月 18日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有效运用科学方法,经过大量的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才能揭示物质燃烧过程和规律、能量守衡和转化的规律、地球自转和绕日公转的规律,从而促进人们自觉地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创造活动,不断取得创造活动的积极成果。
其四,既要重视广泛普及科学方法,更要重视大力培育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精髓,是判别科学与非科学的准绳,是科学知识的真理性、
科学方法的有效性的根本保障。科学精神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决定性意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79
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
,光明日报,2003年 2月 18日
然而,在以往的科普活动中,侧重于科学知识和方法的普及,以为人们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就达到了目的。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从根本上看,在 科普中忽略了培育科学精神,就等于失掉了科普的灵魂 。所以,必须重新审视科普活动的定位,
在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高度重视培育科学精神,把培育科学精神作为科普的关键。当然,
科学精神来自科学方法,只有自觉运用科学方法才能对科学精神有切实体会。 没有科学方法支撑的
,科学精神,,所追求的真理性认识无疑是抽象的;
而没有科学精神引领的,科学方法,,所表现的求知活动注定是盲目的,也是不可能持久的 。 ——THE
END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80
探索的动机 ———在普朗克六十岁生日庆祝会上的讲话 ⊙ 爱因斯坦 ⊙
在科学的庙堂里有许多房舍,住在里面的人真是各式各样,而引导他们到那里去的动机实在也各不相同。有许多人所以爱好科学,是因为科学给他们以超乎常人的智力上的快感,科学是他们自己的特殊娱乐,他们在这种娱乐中寻求生动活泼的经验和雄心壮志的满足 ;在这座庙堂里,另外还有许多人所以把他们的脑力产物奉献在祭坛上,为的是纯粹功利的目的。如果上帝有位天使跑来把所有属于这两类的人都赶出庙堂,那末聚集在那里的人就会大大减少,但是,仍然还有一些人留在里面,其中有古人,也有今人。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81
探索的动机 ———在普朗克六十岁生日庆祝会上的讲话 ⊙ 爱因斯坦 ⊙
我们的普朗克就是其中之一,这也就是我们所以爱戴他的原因。我很明白,我们刚才在想象中随便驱逐了许多卓越的人物,他们对建设科学庙堂有过很大的也许是主要的贡献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的天使也会觉得难于作出决定。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如果庙堂里只有我们刚才驱逐了的那两类人,那末这座庙堂就决不会存在,正如只有蔓草就不成其为森林一样。因为,对于这些人来说,只要有机会,人类活动的任何领域他们都会去干 ;他们究竟成为工程师,官吏,商人,还是科学家,完全取决于环境。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82
探索的动机 ———在普朗克六十岁生日庆祝会上的讲话 ⊙ 爱因斯坦 ⊙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那些为天使所宠爱的人吧。
他们大多数是相当怪癖、沉默寡言和孤独的人,尽管有这些共同特点,实际上他们彼此之间很不一样,
不像被赶走的那许多人那样彼此相似。究竟是什么把他们引到这座庙堂里来的呢?这是一个难题,
不能笼统地用一句话来回答。首先我同意叔本华
(Schopenhauer )所说的,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和桎梏。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83
探索的动机 ———在普朗克六十岁生日庆祝会上的讲话 ⊙ 爱因斯坦 ⊙
一个修养有素的人总是渴望逃避个人生活而进入客观知觉和思维的世界 ;这种愿望好比城市里的人渴望逃避喧嚣拥挤的环境,而到高山上去享受幽静的生活,在那里,透过清寂而纯洁的空气,可以自由地眺望,陶醉于那似乎是为永恒而设计的宁静景色。除了这种消极的动机以外,
还有一种积极的动机。人们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来画出一幅简化的和易领悟的世界图像 ;于是他就试图用他的这种世界体系 (cosmo
s )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来征服它。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84
探索的动机 ———在普朗克六十岁生日庆祝会上的讲话 ⊙ 爱因斯坦 ⊙
这就是画家,诗人,思辨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所做的,他们都按自己的方式去做 。
各人都把世界体系及其构成作为他的感情生活的支点,以便由此找到他在个人经验的狭小范围里所不能找到的宁静和安定 。 ———摘自,爱因斯坦文集,(一 ),
许良英,范岱年编译,见,大学活页文库,
第 13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月第 1版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85
第一节科学的一般特征和社会作用
二,科学的分类及其类别特征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三个领域:自然、
社会、思维。每个领域又有基础科学、
应用科学之分。
自然科学:关于自然的知识,反映的是自然界本身的过程和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社会科学与生产力的关系。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86
第一节科学的一般特征和社会作用
三,科学活动是社会总劳动的特殊部分
精神生产力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
社会总劳动 ——物质生产劳动、精神生产劳动 ——科学活动
,知本”社会。知识生产。软实力、软国力。
科学 ——技术 ——生产( give birth to a child,
Manufacture,produce,yield,production)。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87
第一节科学的一般特征和社会作用
四,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杠杆
精神生产力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
问题:如何认识“高校是社会前进的发动机”?
知识就是力量。
Knowledge is power( strength,
vigour),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88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一、社会生产决定科学的发展
生产 → 技术 → 科学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卷 p505)
科学 → 技术 → 生产
科学? 技术? 生产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89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二、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制约科学的进步
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一、二百年的时间里产生的科学进步比封建主义社会几千年产生的科学进步还要多。
但是垄断资本主义则大大束缚着科学的发现、发明。
现代资本主义则似乎更加“聪明”了,因为在其中所实现的科学创新、进步是以前任何时代所无法想象的。
社会主义应该比现代资本主义更能大大推进科学的向前发展。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90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三、政治、哲学、教育等社会因素影响科学的发展
北大精神:“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怀疑和批判,科学与文化创新的内推力。
科学与文化在历史上的每一步更新、发展,都是对于传统、习见、常识、现实的否定和超越,这种否定和超越的实质就是创新。解析几何的创立者、被誉为近代哲学始祖的法国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
( Descartes1596-1650),就是本着,怀疑一切,
的理论原则,以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经院哲学,并
,另起炉灶,,缔造了一个自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384-公元前 322)以来未曾有过的完整的哲学体系
[1]。无独有偶,有着很深厚的科学素养的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的座右铭也是,怀疑一切,。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91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十九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尼采( Nietzsche1844-1900)
对于西方传统文化的 怀疑和批判,可谓“残酷无情”,他那石破天惊的“重新估价一切价值”的信条和他的强力意志理论,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 。
科学与文化的创新,如果从最深的层次来看,就是一种由传统的范式转换成新范式的过程,按照现代西方哲学家托马斯 ·库恩( Thomas S.Kuhn)的理论,
也就是要遵循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前科学文化理论
→ 常规理论 → 危机 → 革命 → 新的常规理论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92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因而我们只有发现、探析出传统范式,硬核,中的
,不足,,,不周全,,,错误,,,空白处,,
教条化、谬误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才有可能克服科学与文化的韧性、打碎原有的思想,硬核,,使其处于理论,危机,状态,从而才有可能酝酿形成新的理论,硬核,,实现向新范式的创造性转化
( creative transformation)的革命性变革,形成,新的常规理论,。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就是在对于旧范式即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的怀疑和批判的基础上,发现了问题之所在,从而提出了一种
,离经叛道,式的科学的宇宙体系新范式 ——太阳中心说。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93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怀疑和批判本身就是科学的,探测器,,文化的,叛逆者,,思想的照妖镜,一切歪理邪说在其面前无所遁形,一句话,怀疑和批判是真理的清道夫。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既有的科学与文化进行怀疑和批判,也不过是在运用辩证法,不过是在运用辩证思维方式消除各种习见、
先入之见、偏见、教条和形形色色的迷信,打破思维的,功能固着,( functional
fixedness)、消除思维的惰性,为创新科学与文化本身扫清障碍物而已。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94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亚里士多德最著名的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现代科学与文化发展、进步突飞猛进,与之相伴随的科学与文化的严密性、深刻性也是空前的。正因为如此,它们的“硬核”的“不可入性”同样是前所未有的。
,科学无止境,理性有自由 。”
没有学术的自由,便不可能有学术的创新,自然也就不会有科学的创新。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95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邓晓芒:,对西方哲学史的陌生而导致的错误在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实在太多了,,,研究海德格尔或任何一个现当代哲学家,是否必须有近代乃至于整个西方哲学史的视野?,邓的回答是:,治西方现代哲学万万不可忽视古典哲学的基础 。,邓教授的观点的实质就是,研究、创新工作的前提必须是,继承,,而,继承,当然就是大量地阅读、
尽可能地消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著名学者俞吾金在谈到哲学上创造性思维时就指出,第一,认真阅读前人,特别是拥有原创性思维的大思想家的著作;第二,认真阅读生活这本大书。否则,一些自己觉得是深刻和创新的东西,实际上却可能是在
,敲那已经敲开的门,,甚至把人家已经放弃的死路当成新路。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96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什么叫“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而不是学习答问题 。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一切科学都源于想象,而这些在我们的教育中总是欠缺鼓励。
毕达格拉斯发现勾股定理以后,用举行百牛大会来庆祝和分享成功运用智力本身的快乐;德谟克利特也说过,我宁愿去寻求某些现象的因果解释,也不愿去当波斯王。可见西方的传统往往认为智力运用本身就有一种价值,而实用是第二位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97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天才对教育唯一可说的话是第欧根尼的那句名言:,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教育应培养爱因斯坦提到的两个概念,一是
,神圣的好奇心,,即探究未知事物的强烈兴趣,以及在这探究中所获得的喜悦和满足感。
另一是,内在的自由,,即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
柏拉图曾在,泰阿泰德篇,中如是说:“惊讶,
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这地地道道是哲学家的情绪,即惊讶,因为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决定性的起点”。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98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正是这种惊异推动我们去探讨、研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万事万物,使我们从无知过渡到有知。亚里士多德这样说道:“古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做出说明。
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蠢无知(因此神话所编录的全是怪异,凡爱好神话的人也是爱好智慧的人);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是为了想脱出愚蠢。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199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显然他们为求知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实用的目的。这个可由事实为之证明:这类学术研究的开始,都在人生的必需品以及使人快乐安适的种种事物几乎全都获得了以后。这样,显然,
我们不为任何其它利益而寻找智慧;只因人本自由,为自己的生存而生存,不为别人的生存而生存,所以我们认取哲学为唯一的自由学术而深加探索索,这正是为学术自身而成立的唯一学术。”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00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法国科学家和思想家帕斯卡说得好,是思想,
而并不是肉体形成人的伟大,“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
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与无限的宇宙相比,人的躯体微不足道、异常的渺小。(摘自,哲学是什么,,胡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出版)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01
第三节 现代科技革命和人类发展的前景
一,现代科技革命的性质和特征
在现代,科学和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日益加强,
科学技术趋于一体化,现代科技革命实质上 就是把科学进步与生产在技术基础上的变革结合起来,以科技进步作为社会生产发展的主导或
“第一”因素,对社会生产力进行彻底的质的改造,其直接后果就是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的双向运动,造成了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02
第三节现代科技革命和人类发展的前景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的水平:同种性质生产力的量的区别,其重要标志和尺度是劳动生产率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
(一) 生产力( fertility,productivity,)包括科学技术
(二) 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的第一生产力:当代社会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集中表现在科技的竞争
(三)新科技革命促使 知识经济( economy
based on knowledge)时代 的来临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03
第三节 现代科技革命和人类发展的前景
三,现代科技革命和社会发展
科学活动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同时又是一种社会活动,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具有内在的联系,从总体上看,科技革命通过变革人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推动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革命为社会革命创造物质前提,社会革命通过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为科技革命开辟道路。在现代,科技革命本身已经纳入到社会革命的总过程之中。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04
第三节 现代科技革命和人类发展的前景
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近代社会以来,曾发生过多次科学革命和以蒸气和电力,原子能等的应用和广泛作用为标志的技术革命,当代新科学技术革命出现在 20世纪 40年代,它以微电子学和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标志,包括生物工程,激光通讯,空间,海洋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等在内的科学技术革命 。 其作用是:
第一,科学革命大大提高了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科技革命将引起生产力革命,生产劳动日益智能化自动化,大大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05
第三节 现代科技革命和人类发展的前景
第二,科学技术革命必然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 。
科学革命必然导致社会革命,它创造社会革命的思想条件和物质前提,往往成为社会革命的先导 。
第三,科学革命不断变革着人的实践活动方式,
包括生产活动方式,经营管理方式以及军事斗争方式,生活方式等等;不断变革着人的精神世界,
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它反对宗教神学,促进观念形态的革新;它引起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深刻变化,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06
第三节 现代科技革命和人类发展的前景
第四,科学革命,为解决一系列全球性部题创造条件,
对人尖未来的发展产生着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
要重视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便要反对片面夸大其作用,认为科学技术可以主宰、改变人类的一切 ·清除一切社会弊端,否认社会基本预矛盾、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作用的,技术决定 论”和“技术悲观论。
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受社会经济,政治,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它掌握在不同的人和阶级,势力的手里,
作用是不同的 。 要把对科学技术的使用不当造成的负面影响和科学技术本身区别开来 。 (THE END)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07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共 3张 )
广义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狭义的科学指自然科学。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
狭义的技术指生产技术,即生产劳动中的操作手段、程序和方法。 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以确凿事实为根据;坚持实践检验;操作严谨;揭示并服从真理;
不断创新。其功能是: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08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2)
( 1) 科学是一种精神力量 。 古代科学对无神论起了促进作用 。 近代 的为近代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打开了形而上学世界观的缺口 。
重大科学发现往往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 科学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有重要意义 。
( 2) 科学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物质生产手段,条件,过程和效果等起巨大的推动和改造作用,能够转化为巨大的物质财富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09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3)
(3)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关系的变化和变革,造成了产业结构的变化,造 成产业,企业之间关系的改变,为消除三大差别造条件 。
(4)科学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人们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 。
(5) 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各方面都产生重要影响,促进文教,艺术和各种社会服务事业的繁荣 。
(完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10
阅读文献:
1、中央党校校务委员、科研部主任 李忠杰:
怎样认识和对待综合国力的竞争,
,瞭望新闻周刊,2002年 7月 16日 。
2、何顺果,自然科学与人文精神,,光明日报,2004年 3月 2日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11
怎样认识和对待综合国力的竞争
江泽民同志在 "七一 "讲话中以寥寥数语概括: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 "
一、综合国力与国家地位和国际关系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发展以及对外部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 。 它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
精神等实力,以及其赖以存在的 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 等基础实力。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12
怎样认识和对待综合国力的竞争
综合国力既包括自然因素,又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物质因素,又包括精神因素。是各种因素、各个领域的总和,也是 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统一 。 综合国力实际上也就是国家实力,但之所以更多地称综合国力,主要目的在于强调它不是指单个的某个方面的实力,而是指综合性的实力。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13
怎样认识和对待综合国力的竞争
综合国力也就是相对的。纵向,相对于国家自身不同的历史时期;横向,相对于特定时期国际体系中的其他国家。 18世纪中叶的荷兰较之
17世纪更为富有,却失去了大国地位。这是因为它的近邻英国和法国拥有更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 20世纪的英国较之处于世界巅峰时的维多利亚时代拥有更多的财富,却沦为二流国家,原因是不少西方国家的实力超过了英国。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14
怎样认识和对待综合国力的竞争
世界上比较早地对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的两个机构是国际经济论坛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国际经济论坛在 1994年的,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 "一国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瑞士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则认为,
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下,与世界整体中各国的竞争比较,所能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持续增长和发展的系统能力水平。它提出影响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八大因素是: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15
怎样认识和对待综合国力的竞争
( 1)国内经济实力,指一国经济力量的整体评估;
( 2)国际化程度,指一国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程度; ( 3)政府影响,指政府政策对竞争力的有利程度; ( 4)金融实力,指对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质量的整体评估; ( 5)基础建设,指投资源与制度满足企业基本需求的程度;( 6)企业管理能力,指企业管理在创新、获利和应变等方面的表现; ( 7) 科技实力,指科学和技术的能力以及在基础和应用研究上的成功程度 ; ( 8)人力资源,
指拥有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16
怎样认识和对待综合国力的竞争
我国的综合国力到底有多强?这些年来,国际上的分析评价众说纷纭,90年代中期的 "中国威胁论 "曾一度在西方国家甚嚣尘上,宣扬中国的发展会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造成威胁,有意在世界上特别是中国的邻国中制造紧张气氛。
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所产生的辐射连带效应,
特别是对亚洲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的贡献,这种
"威胁论 "不攻自破。转眼间,"中国无用论 "
(典型代表是去世不久的西方经济学家西格尔所著的,中国无关紧要,)又在一些国家、甚至在中国国内蔓延。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17
怎样认识和对待综合国力的竞争
最近,西方国家又出现了所谓的 "中国崩溃论 "。
美国,中国经济,季刊主编斯塔德维尔在,中国梦,中,把中国经济比喻为 "一座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 "。美籍华裔律师章家敦出版的
,中国即将崩溃,一书,更是耸人听闻地鼓吹:
"与其说 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还不如说中国正在崩溃。 "这种观点夸大了中国经济中的某些问题,对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和前景的评估严重扭曲,基本上不符合中国的实际。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18
怎样认识和对待综合国力的竞争
根据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综合国力课题组 "发表的
,综合国力评估系统(第一期工程)研究报告,分析,目前,在美、日、中、俄、德、法、英 7国中,
美国的综合国力居世界第一位,并且其综合国力值遥遥领先于其他 6国; 日本居第二位,其综合国力值约等于美国的 60% ;法、英、德基本在一个水平上,其综合国力值约等于美国的一半;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值接近美国的 40%,居于中国之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值居 7国之尾,约占美国的 1/ 4,法、英、
德的 1/ 2,俄罗斯的 2/ 3。这种分析当然是一家之言,其排列顺序及其比例也可以商榷。但总体上,
与目前世界的现状大体是吻合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19
怎样认识和对待综合国力的竞争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国力衰退,便处在被动挨打的地位。 1842至 1949年,中国历届政府共签订了 1175
宗不平等的条约、协定、章程和合同。仅从 1840年开始的战争赔款和从 1894年至 1937年支付的利息,
就分别达到 13亿两白银和 7,29亿美元。国家利益由此受到极大损害。 冷战后,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大为下降 。其经济规模只相当于苏联最后年代的一半。
根据瑞士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对 4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竞争力调查,1996年俄罗斯的竞争力被列在最后一位。没有实力,也就没有了强国的地位。俄罗斯挡不住北约东扩的步伐,也阻止不了美国废除反导条约,在中东和南斯拉夫问题上说话没有影响。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20
怎样认识和对待综合国力的竞争
二、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有哪些新的特点?
第一,经济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中心内容。
美国经济学家说,跨国公司在当今世界的作用是,
控制不用武力,财力胜过枪炮。在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同时,如何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也成了更加突出的问题。情报工作瞄准了商业秘密。防范金融风险成了一大课题。
第二,国际政治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目标。
第三,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21
怎样认识和对待综合国力的竞争
第四,军事力量仍是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威慑性的手段。
第五,文化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愈益突出的一个方面。
文化是软国力,但其作用并不 "软 "。一定的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维持,
对于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和凝聚力,对于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及其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现在人们已普遍使用 "文化力 "的概念,意在强调文化也是一种力量。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22
怎样认识和对待综合国力的竞争
世界不同国家之间,围绕着文化的传播与封锁、扩张与抵制、
消亡与保护等等,展开着复杂的较量。像美国这样的少数国家,借助于经济力量和先进的传播手段,大力进行以 核心价值观 为主的 文化扩张,对其他文化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
有人说,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已不再是地里的农作物,也不再是工厂里制造的产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 --电影、
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等等。面对美国文化的大举入侵,许多国家忧心忡忡。 小国弱国,对强势文化的扩张无能为力。 而有一定实力的国家,则以不同方式起而捍卫自己的文化。如以法国为首的法语地区,举起了捍卫法语文化的旗帜。文化之间的合作、融合与竞争、冲突,呈现着一种复杂的状态。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23
怎样认识和对待综合国力的竞争
第六,人才和人的素质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内容。
传统的带有基础性的竞争,往往是资源的竞争。但在当代世界,除了少数战略性资源外,一般的物质资源在国家实力中的地位下降,而人才、人的素质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其作用和地位上升。再加上较之以往,人才的流动性、包括在世界范围的流动性大大加强,所以,人才的竞争,在当今世界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许多国家都把教育作为国家发展和振兴的基础,大力培养人才。有实力的国家,则用吸引留学、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和较高的工资等等方式,大量吸引高级人才。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才,纷纷流向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人才,也大量流向美国。为了争夺人才,很多国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采用了很多办法。商业化的各种 "猎头公司 "也大量出现,活跃在人才竞争的最前沿。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24
怎样认识和对待综合国力的竞争
三、怎样认识、对待和参与综合国力的竞争?
第一,要看到,竞争与发展相辅相成,构成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和主题。
第二,要看到,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总体上是一种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的态势。
日本,战后曾经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 1950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为 109亿美元(按现价汇率计算),居世界第
7位,相当于美国的 3.8%。到 1988年,已经超过苏联,跃居世界第 2位。但从 1991年以来,日本的 "经济泡沫 "破灭,经济开始出现衰退。虽然总量仍保持世界第 2的地位,但
1992-1997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不到 1%,是经合组织国家中增长最低的国家。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25
怎样认识和对待综合国力的竞争
美国,二战后登上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其经济规模一度达到世界的 50%。 60年代后趋于衰落。 80年代后经济逐步回升,其规模保持在世界的 1/4左右。在经历了 90年代初的短暂低迷后,从 1992年 3月开始,保持了连续 120个月的增长,创造了连续增长时间最长的记录。但从
2001年 3月开始,美国经济进入衰退。受美国影响,欧盟 15国的经济增速大幅放缓,本来就疲软的日本经济更加低迷。最近,由于安然、
世界通信、默克等公司的假账案暴露,美国经济正在遭受新的打击。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26
怎样认识和对待综合国力的竞争
第三,要看到,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有许多新的特点,特别是竞争与合作往往同时并存。因此,
必须恰当地运用竞争的方法和艺术,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第四,要看到,综合国力的竞争,事实上也对弱势国家造成很大的压力。
奥尔布赖特在其任美国国务卿时就说,"外交工作的真正挑战不在于我们的目标是否美好。对外政策讲究的是实际,而不是美感。 ""它可能需要使用简单的逻辑、经济刺激、技术援助、新的承诺、信息分享、高压手段和以高压相威胁或者将其中任何几种做法结合使用。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27
怎样认识和对待综合国力的竞争
勇敢、清醒地面对竞争、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学习,在竞争中前进。 --这是我们应取的正确态度。
(中央党校校务委员、科研部主任 李忠杰)
,瞭望新闻周刊,2002年 7月 16日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28
何顺果,自然科学与人文精神
,光明日报,2004年 3月 2日
文与理,或者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究竟是什么关系 这一问题早就有了争论。目前重理轻文之风盛行,这个问题就更需要说清了。
文理之分,是十六世纪以后的事情。在十六世纪之前,文理本是不分家的。在自然科学发源地的古希腊文化中,一切科学最初都包含在,文科,
( Liberalarts)概念之中。因为,那时的希 腊人非常重视公民教育和素质,把他们所研究的学科,
如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
视为一个自由人理应具有的素质和必修课。当时,
虽然已有了,科学,思想的萌芽,但它也还包括在
,哲学,的范畴之中,并未独立出来。所以在很长一个时期内,科学在西方被称为,自然哲学,。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29
自然科学与人文精神
从罗马帝国后期起,在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在对人和宇宙的观察和解释中,一种超自然的学科即宗教神学取代了处于萌芽状态的古希腊的人文精神。
大约从十四五世纪起,怀疑乃至反对宗教神学的人们,从对人体的解剖和宇宙的观察所得出的经验和认识中,特别是从古希腊古典文化中找回了失去已久的人文精神,重新思考并肯定了人的能力和价值以及人在自然界中的中心地位,并用以进行文学、
艺术、建筑创作,从而迎来了,文艺复兴,的伟大时代。从此,人性、理性和科学取代了禁欲主义、
蒙昧主义和神权至上,人类在思想上第一次获得了普遍的解放。这种解放,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各个方面。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30
自然科学与人文精神
以马丁 ·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1517 开始的宗教改革,不仅把由文艺复兴开始的思想解放运动从文学艺术领域推进到宗教神学,还把这种解放运动的实践由思想领域推进到政治领域。
与此同时,由哥白尼在 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所开始的科学革命也发生了,它直指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核心:上帝创世说和地球中心论;而以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运动力学三定律的创立而达于顶峰,并宣告了,自然科学,作为一门科学的诞生。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31
自然科学与人文精神
自然科学的兴起促进了社会科学的产生。 1859年,
达尔文发表的,物种起源,,使社会科学领域开创了新局面,它把进化思想带进了哲学、艺术、政治、
宗教、社会以及其他一切领域,由此产生了社会进化论。紧接着,马克思又在社会进化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形态,演进论,把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归结为,社会形态,的演进,进而把社会形态的演进归结为生产关系特别是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和水平,
从而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看作是一种,自然历史进程,,并 第一次赋予关于人类社会的研究以科学的性质 。这样,在自然科学诞生近两百年后,社会科学作为一种科学也宣告诞生了。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32
自然科学与人文精神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形成意味着两门学科的独立,
但并不等于说彼此分道扬镳,相反,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却是多方面的。文科对理科的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从大的时代背景看,文艺复兴之于十七世纪的科学革命,理性主义之于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实证主义之于十九世纪科学的,黄金时代,,
都有明显的内在联系;从个人经历来看,绝大多数的科学家都兼具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的头脑,
并从中不断获得发明和发现的灵感,而不是单纯的所谓,自然科学家,。达 ·芬奇研究过数学、力学和解剖学,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33
自然科学与人文精神
经典力学的创立者牛顿,在他的哲学中确认上帝的庄严,并在他的举止中表现了福音的纯朴,。 1750
年发明了避雷针的本杰明 ·富兰克林,原本是新大陆第一位启蒙思想家。 1755年提出星云假说的康德首先是一位哲学家,他的四大理性批判著作涉及认识、
伦理、美学、历史等广泛的知识领域。 从研究方法论上说,一个科学的发明和发现,既需要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也需要直觉、联想、
灵感等非逻辑思维。 开创了 20世纪伟大科学革命的爱因斯坦,在他提出著名的相对论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就受益于声称,物是要素的复合,的马赫对牛顿机械论时空观的怀疑和批判。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34
自然科学与人文精神
但并不是只有文科会影响理科,理科也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文科的发展。如前所说,社会科学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本来就是自然科学的延伸,十九世纪后期兰克史学的创立也可以看作是科学实证主义的产物。兰克强调,如实地,研究历史,对,具有某种第一手的性质,的史料要,页页核定,,进而要求
,在精确之上求整体理解,,字里行间都充满了
,求真,的科学精神。自然科学发展影响人文科学的另一个范例,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计量史学的兴起:一是在历史研究中引入经济理论和数学模式;
二是在数据处理中使用现代电子计算机,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35
自然科学与人文精神
并在方法论上采用罕见的,间接度量,和,反事实度量,的论证方式,因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方法上均大大突破了传统史学,尤其是叙事史学和定性学派的框架。 20世纪分子生物学对人类起源研究的影响,可以看作是自然科学影响社会的第三大范例,
因为在此之前关于人类起源的研究是建立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之上的,强调的是环境对生物体变异的作用,而未能很好地说明遗传和变异的内在机理。
但分子生物学却告诉我们,生物遗传的本质是 DNA
遗传物质 的作用,而变异的本质则是 DNA碱基序列的突变,且这种分子突变是随机的。这就对人类起源的研究提出了重大挑战:如何使生物进化论与分子生物学统一起来?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36
自然科学与人文精神
以上所说为文理之相互影响,但形成这种关系的根本原因何在呢? 关系植根于人与自然的统一 。人类原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考古学告诉我们,自人类诞生以来,已存在了约 250万年,其中 99.6%的时间都花在自身的进化上,而进入文明的历史才不过几千年。文化人类学又告诉我们,即使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人类仍处于不同的,生物圈,之内,一旦有人忽视这个,生物圈,的作用,他们的生存就依然要受到威胁。因此,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
都是人类探索自然或社会奥秘、寻求自身自由和解放的需要,在这里目的和手段始终是统一的。(完)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37
“知识经济”辨 赵家祥
,光明日报,2004年 3月 16日
20世纪中期以来,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知识的数量迅猛增长,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智力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科学技术成了第一生产力,“知识经济,在发达国家已经或正在形成,在我国也已初露端倪。我们为,知识经济,的到来欢欣鼓舞,对,知识经济,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高度重视,对忽视知 识智力因素作用的观点坚决予以否定。同时,我们也要理性地对待知识智力因素的作用,科学界定,知识经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冷静地看待,知识经济,与物质生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关系。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38
“知识经济”辨 赵家祥
,光明日报,2004年 3月 16日
以发达国家为主要成员国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 OECD),在 1996年发布的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首次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一概念,并对,知识经济,的内涵作了界定:,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我国学者对,知识经济,概念的使用,大都出自或依据这个界定。这个界定,抽象地说是可以成立的;但具体分析又显得模糊不清,含义不明。
那么如何界定,知识经济,概念才是含义明确的呢?一是从横向静态的角度考虑,二是从纵向动态的角度考虑。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39
“知识经济”辨 赵家祥
,光明日报,2004年 3月 16日
从横向静态的角度考虑,是从把国民经济划分为若干不同部门的角度来考虑。任何国家的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都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经济部门,这些经济部门彼此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前,主要把国民经济划分为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大部门;改革开放以来,把国民经济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这个角度考虑,,知识经济,就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它与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各自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部门相类似。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40
“知识经济”辨 赵家祥
,光明日报,2004年 3月 16日
显然,这样界定,知识经济,,就是承认,知识经济,与其他经济部门同时存在,而不是用
,知识经济,取代其他经济部门。
从纵向动态角度考虑是把自人类产生以来的经济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或若干不同的经济形态。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的不同,把从古至今的经济形态划分为渔猎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四大依次更替的经济形态。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相当于信息经济。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41
“知识经济”辨 赵家祥
,光明日报,2004年 3月 16日
应该说明的是,不同的经济形态虽然是以占主导地位的产业为标准划分的,但后面的较高的经济形态,
并不否定前面的较低的经济形态中的其他产业的存在和发展,而是在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的影响下,把它们提高到更高的水平,使之与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相适应。具体说来,在农业经济阶段,并不排斥渔猎产业,而是把它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在工业经济阶段,并不排斥渔猎产业和农业产业,而是把它们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在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阶段,并不排斥渔猎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是通过对它们进行技术改造,把它们提高到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水平。这种看法,既符合经济发展的历史,又符合经济发展的现状。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42
“知识经济”辨 赵家祥
,光明日报,2004年 3月 16日
这两种划分虽然角度不同,但却不是彼此孤立、毫不相关的,而是具有内在同一性的。如果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知识经济成了国民经济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部门,知识产业成了在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那么这个国家就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换句话说,,知识经济,就是指知识经济部门成了国民经济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部门,知识产业成了在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的一种经济形态。 OECD对,知识经济,的界定,
并没有指明是从哪个角度做出的,当然也就不会谈及不同划分角度之间的相互关联,更不会谈及知识经济部门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关系、占主导地位的知识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完)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43
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
1·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
伴随科技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人口爆炸,粮食危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涉及全世界所有国家,民族利益,具有全球性和世界性影响,因此被称为,全球问题,。
要明确认识到,( 1) 全球问题深刻反映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矛盾,这个矛盾处理不好,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惩罚和报复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44
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
( 2) 全球问题深刻反映了科学和价值的矛盾,科技发展一方面不断满足人的需要与发展,也有同人的需要和发展相冲突的一面 。 ( 3) 全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涉及社会制度,观念,社会组织管理,
整体社会领域等一系列问题,这是由于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失去控制,不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造成的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45
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
2·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哲学意义
伴随着全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 其基本思想是:社会发展的目标是满足人类的需要;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还应考虑后代人的需要,
不应牺牲后代人的需要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和资源,
使经济发展能够持续进行下去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46
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哲学意义是,( 1) 它表明和证实,社会发展是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 。 一旦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社会发展将出现灾难后果 。 ( 2) 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 。 在社会发展中,人类无疑应该从自身利益为出发点,但同时要尊重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 。 ( 3) 要正确处理人类社会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把它们结合起来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47
第十三章 认识的本质和特征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理解认识是人所特有的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本质和复杂结构。
学生在了解认识的本质、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上,自觉地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在分析认识活动结构的基础上,研究人如何才能在多种因素的制约中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48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
一,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反映
认识: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人的认识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于客体的 能动的、创造性反映,它彻底批判了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科学说明了被唯心主义所抽象发展了的主体能动性思想,
并从根本上驳倒了形形色色的不可知论,彻底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根本缺陷。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49
讨论
关于意识与认识的异同问题
1、意识 ——本体论,认识 ——认识论
2、看电影、艺术享受、心理活动、感情活动,等等
3,·····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50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
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養生主第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51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
(一)认识的发生
1、社会劳动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人类认识活动发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feasibility,
likelihood,possibility,probability)
2、社会劳动的发展促进( accelerate,promote
)了人类认识器官的进化基础( foundation)
促进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52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1、主体、客体的概念
( 1)、主体:认识者( knower),即社会的人具有不断发展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包括个人、集体和社会
( 2)、客体:认识对象,即进入主体活动范围并与主体发生作用的的事物,包括自然客体、
社会 客体、精神客体
2,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对象性的相互 规定的关系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53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
( 1)、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 2)、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
*注意与“主观和客观”的区别认识的本质
1、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和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2、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缺陷( disfigurement)
3、旧唯物主义认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缺陷:未能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不能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54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
二、反映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思想之一:承认人对对象的反映与被反映对象之间的符合,承认人的认识可以提供客观世界的正确图景 。世界的可知性已经内在地包含在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观点之中。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55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
不可知论是一种怀疑世界的客观存在和人类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否定科学认识的客观可靠性的观点。休谟和 康德(物自体 )。
黑格尔:现象与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活动中人与世界是通过人对世界的能动反映而实现的。反映是人对世界的观念的把握,是人与世界统一性的一个基本环节。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56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
反映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重要地位,是由反映的多重内容及其本质决定的。
1,反映包括对世界的物的尺度的反映。物的尺度(?)。
2、反映也包括对人的内在尺度的反映,对自我的反映。 反省的意识或自我意识 。
3、反映也包括对人的内在尺度如何运用到物的尺度上的反映。
( 意识与物质如何同一?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57
,重审哲学基本问题,
邓晓芒( 1)
恩格斯,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曾少有地提出了一个“哲学学”或“元哲学”的命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 ······只是在欧洲人从基督教的长期冬眠中觉醒以后,才被十分清楚地提了出来,才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 。 ····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第 223-224页)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58
,重审哲学基本问题,
邓晓芒( 2)
恩格斯认为,哲学家们按照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而划分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但接着他又说:“但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一方面:我们关于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世界? 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第 225页)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59
,重审哲学基本问题,
邓晓芒( 3)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在恩格斯看来就把哲学家分成了 可知论者 (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和 不可知论者 (如休谟和康德),而后者,在实践上只是一种暗中接受唯物主义而当众又加以拒绝的羞羞答答的做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第 226页)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60
,重审哲学基本问题,
邓晓芒( 4)
巴门尼德对他的著名命题“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所作的解释是:,因为你既不能认识非存在,也不能将它说出来”,“能够被表述、被思想的必定存在”,“思想只能是适于于存在的思想,因为你找不到一个没有它表述的内容的思想,。(汪子嵩等编:,希腊哲学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88年,第 634页)
邓,对巴门尼德的哲学究竟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追究其实是文不对题的,因为这个问题当时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61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
三、反映( image,reflect,reflection)概念的演进
三个基本阶段:
1、具体科学概念阶段。
2、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直观反映概念阶段。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能动反映概念阶段。
( 何谓“能动反映”? )
主体性、创造性;选择、建构、创造。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62
第二节 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
一、科学的实践概念
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主要特点:客观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
实践是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变成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63
第二节 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我们要用我们的努力证明我们的存在
我们要用我们恒久的艰巨努力证明我们的不可小视的存在
一切等待、空谈、犹豫、怨天尤人,都微不足道、于事无济无补
行动,只有行动才是一切
在行动中,你将感受到你所未曾感受过的一切,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64
第二节 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
尊严、信任、友情、崇高、幸福 ······
这一切就是你,就是你的存在
因为你,你的存在,你的努力:心智和汗水
世界,你生活的世界:你憎恨、也留恋的世界
在最可能的范围,甚或在察觉不到、感觉不到、
乃至想象不到的范围
发生了变化,或许是想象、意料不到的变化
就是这么简单,当然也许复杂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65
第二节 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
在你的世界,你的客体中
有你的倩影:那是疲惫不堪的你
愁眉不展的你
或许你很忧郁、怅惘,甚至孤独
然而,这都无法抹去你的坚强、执着、刚毅
你是真正的主体
世界,客体,因你的有为
而不俗,而有意义
你可以向全宇宙宣布:
天若不生你,你的世界:如夜、如混沌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66
第二节 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
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中,归根结底是实践决定认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客观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67
第二节 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
理论回顾( 1),实践的世界观意义
实践的世界观意义首先体现在实践创造出一个与自在世界既对立又统一的人类世界。
在人类世界中,自然不仅保持着天然的物质本性,而且被打上了人的烙印;不仅具有客观实在性,而且具有社会历史性,确认实践的世界观意义,并不是否定自然界的本原性及其对人类世界的先在性,而是用社会实践的框架来理解人类世界中的自然,把自然同实践、社会生活过程联系起来考察。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68
第二节 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
实践的世界观意义不仅体现在世界的二重化以及人类世界的形成上,而且还体现在人
类世界的不断发展中。人类世界是实践中的存在,而实践本身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因此,感性世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不断生成、不断形成更大规模、更多觌的开放体系。
客观性、现实性、历史性、实践性构成人类世界及其与自在世界关系的总体特征,其中,实践性是根本特征。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69
第二节 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
理论回顾( 2),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自在世界一是指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世界;二是指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世界。
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它是指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实践是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自然的“人化”过程也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70
第二节 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
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联系。自在世界构成了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天然自然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转化为人化自然,并在人化自然、人类世界中延续了自己的存在,同时,人化自然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整个大自然的运动过程。
实践是主客观世界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71
关于 实践是认识的最高目的 及其意义(学术论坛) 蒋金锵
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把居于能动与主导方面的主体和居于依据与基础方面的客体联结起来,
形成了改造关系,它改造着自然界,改造着社会,改造着人们之间的关系和人自身。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没有实践,就没有历史的进步和人自身的进步。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72
关于实践是认识的最高目的及其意义
2)在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必然要发生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关系。改造世界首先必须正确认识世界,否则就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认识关系在改造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又作用于改造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人的正确思想只能来自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才能证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才能纠正认识的错误和不完全性,推动认识的发展。解决认识的源泉、标准和发展等问题,
归根到底,是要用真理性的认识指导实践,进而解决改造世界的问题。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73
关于实践是认识的最高目的及其意义
坚持实践是认识的最高目的,乃是自觉地把认识关系融入改造关系、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统一起来的一个根本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重要的问题不在于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而在于以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去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认识离开指导实践的追求,就失去了动力;离开指导实践的目的,就失去了意义。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的过程,就是通过实践而认识真理,又通过在真理指导下的实践而改造世界的过程。这个过程无限地循环往复,无穷地向前推移,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74
关于实践是认识的最高目的及其意义? 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的:
,认识真理是不断前进的过程,改造世界也是不断前进的过程。我们要始终不渝地追求真理、为真理而奋斗。,( 3)以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己任的共产党人,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使认识在不断创新中跟上实践的发展,又通向指导新的实践的目的。 为此,必须坚决反对和纠正一切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观点、思想和作风。当前,这种错误观点、思想和作风十分突出的表现就是本本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本本主义唯书不唯实,既不从变化着的实践出发,也不以指导变化着的实践为目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75
关于实践是认识的最高目的及其意义
形式主义唯名不唯实,贪图虚名,不问甚至排斥实践的内容和效果;官僚主义唯官不唯实,
以官为本,无视甚至否定实践的需要和意义。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认识和实践相脱节、主观和客观相分裂,其认识论的根源是同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背道而驰的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
( 4)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在必然要发生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关系的同时,还必然要发生主体使客体满足自身一定需要的价值关系。
主体要正确、有效地改造客体,不仅要科学地认识客体是什么 ———具有什么样的本质和规律性,而且要科学评价客体应当是什么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76
关于实践是认识的最高目的及其意义
提供什么样的好处和有用性,形成自己的认识判断和价值判断;决定做什么和应当怎么做,
进而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实现价值,并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不断丰富价值的内涵。
可见,价值关系同样也是在改造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并反作用于改造关系的。离开实践,不仅谈不上认识,也谈不上价值。
价值问题实质上是为什么人的问题。人们追求的利益不同,价值观也就不同 。工人阶级是历史上最进步、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阶级,
它的利益追求同最广大人民乃至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77
关于实践是认识的最高目的及其意义
在当今时代,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是反映人类根本利益和发展方向的社会价值主体,因此也是科学评价和真正实现社会价值的裁判者和执行者。
( 5)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和价值观统一于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向前发展的客观规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78
关于实践是认识的最高目的及其意义
又代表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现阶段的真理追求,
也是我们现阶段的价值追求。这与共产党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远大目标和最高价值目标是相一致的。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追求真理、为真理而奋斗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的过程。因此,“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79
关于实践是认识的最高目的及其意义
这,三个一致性,,精辟地揭示了真理性认识与合乎人民利益的价值原则的辩证统一关系,
阐发了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的辩证统一关系,指明了党领导的实践活动的伟大意义。
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从根本上违背了这,三个一致性,。离开了党领导人民进行的创造性实践,是绝不可能站在党性的立场上达到价值同真理的具体的统一的,也绝不可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服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意识根源是个人主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80
关于实践是认识的最高目的及其意义
本本主义唯书不唯民,形式主义唯名不唯民,
官僚主义唯官不唯民,都割裂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割裂了认识和实践的有机联系。
矢志不移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价值观的共产党人,在坚持和发展真理的过程中,必然要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决反对和纠正这些不良作风。
( 6)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为工人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而创建的科学思想体系。它的根本目的和归宿,在于谋求工人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它的全部重要性和伟大力量,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81
关于实践是认识的最高目的及其意义
也只有在工人阶级政党运用这一理论带领群众不断向这个根本目的行进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变成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指导实践。我们共产党人是拿起科学理论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以与时俱进的态度掌握和运用这个理论。
但本本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权谋私和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等等,虽然也夸夸其谈什么,理想信念,,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82
关于实践是认识的最高目的及其意义
实际上只是热衷于把理论学到,口,,而绝非入于脑、用于行,从而扭曲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价值性,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对其危害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为应用而学习,
为指导实践而学习,为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而学习,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教育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重要课题。
(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83
关于实践是认识的最高目的及其意义
江泽民同志强调,“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对全党同志实践
“三个代表”,用“三个代表”这一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提出了根本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鲜明实践性,在于它来自实践又服务于新的实践,是为指导新的伟大实践应运而生的伟大理论。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84
关于实践是认识的最高目的及其意义
它从更高的层次上要求在新的实践中把走在时代前列、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保持党的先进性统一起来,把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一起来,把深入认识和正确把握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同 维护立党之本、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 统一起来。当好,三个代表,,不仅是认识问题,归根结底是实践问题。 ——,人民日报,(2002年 08月 29日第九版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85
第三节 认识的系统结构和基本属性
一,认识的系统结构
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复杂的系统性特征,它本身构成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系统 ——认识系统,
认识系统内含三个基本的子系统,认识的主体系统,认识的客体系统、认识的中介系统,其中,每个子系统又具有各自复杂的结构,又自成系统,这三个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成为一种高度有目的地组织起来的功能系统,决定着人的认识的实现与发展。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86
第三节 认识的系统结构和基本属性
由“原则同格”( p524)导致的理论链接,
马赫主义由于它打着“批判经验”的招牌,故又称经验批判主义。德国哲学家阿芬那留斯也被认为是其创始人。
阿芬那留斯( 1843—1896年)研究过生理学、
语文学、哲学,1876年他任苏黎世大学哲学教授,以后一直在苏黎世大学任教。哲学著作:
,哲学 ---按照费力最小的原则对世界的思维,,
,纯粹经验批判,,,人的世界概念,等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87
第三节 认识的系统结构和基本属性
由“原则同格”( p524)导致的理论链接,
阿芬那留斯和所有马赫主义者都标榜他们的哲学是一种尊重经验的哲学。不过,他们既不同意唯物主义反映论把经验看作是客观对象的主观映象,也反对以往唯心主义把经验看作是纯粹的主观自省。
阿芬那留斯要“清洗”掉夹杂在经验概念中的一切与经验无关的内容,使经验成为“纯粹经验”、“完全的经验”。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88
第三节 认识的系统结构和基本属性
夹杂在经验概念中的非经验的内容包括哪些呢?阿芬那留斯提到了两类,1、有关估价的,即人们把自己对于对象所作的伦理学和美学的评价当作是对象本身的特征,而其实它们并不是对象本身的属性。 2、属于拟人化的。在人类知识发展的最初阶段上,人们往往用拟人化的观点来解释自然,即把人的特性当作是自然对象的特征。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89
第三节 认识的系统结构和基本属性
阿芬那留斯,原则同格”论与对经验的,清洗”密切相关。阿芬那留斯,原则同格”论 基本观点:
认为作为主体的自我以及作为对象的环境处于不可分割的同格、即相互联系之中,他把自我叫做同格的中心项,环境叫做同格的对立项。认为二者总是被一起发现的,没有主体就没有环境,没有环境就没有主体。他说:“对见到的东西(或我们所发现的东西)的任何完全的描述,不能只包括‘环境’
而没有某个自我(这个环境就是这个自我环境),
至少不能没有那个描述我们所发现的的东西(或见到的东西)的自我。”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90
第三节 认识的系统结构和基本属性
二,认识的基本属性
认识系统中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 信息相互作用为其基本特征,其二是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中,主体既具有能动性,又具有受动性,
是能动与受动的统一,其三,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中,除了二者间的相互关系外,还包含,渗透着其他多种关系。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91
第四节 认识的历史演化和现代发展趋势
一,认识的历史演化
认识系统结构的进化与发展
在认识系统当中,认识的主体通过中介而和认识的客体发生相互作用,这三个子系统以一定的方式整合在一起,构成动态发展和演化的认识活动系统,
认识系统不是自我封闭,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它在动态的演化当中实现着自身的进化与发展,
表现出以下特征:认识系统结构的积累扩大与自我更新;认识系统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认识系统相对独立性的不断增强。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92
第四节 认识的历史演化
二、现代认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认识的中介系统不断扩展。 1、物质认识工具高精度化与智能化。 2、认识方法的多样化。
(二)认识的相对独立性程度日益提高。
(三)认识的整体化趋势更加强烈。 具体表现在,1、边缘学科的兴起。 2、横断学科的出现。
3、综合学科的形成。 4、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互渗。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93
第十四章 认识的辩证过程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理解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并了解人之所以能通过认识的辩证运动实现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在于人的意识活动中含有加工各种观念材料的复杂的机制,这些复杂的机制也是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主体能动性的具体表现方式,最终达到使学生深入理解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自觉驾驭认识过程的目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94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
全矣。」 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 『 汝安知魚樂 』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 · 秋水第十七,)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95
莊子與惠子濠梁对话 参考译文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桥上闲游。庄子说:“白鱼出来从从容容地游水,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
“您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
“您不是我,您怎么会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您,当然不会知道您了;
您本来就不是鱼,那您不会知道鱼的快乐;理由是很充足的了。”庄子曰:“我们要追追根儿。
您说的‘您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那句话,既然您已经知道我知道它们了,可是您还来问我;我是从濠上知道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96
莊子與惠子濠梁对话 所包含的哲学问题:
1、认识论( epistemology)与价值论
( axiology)的关系问题。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2、可知、如何( how)知与不可知的问题。
3、主观感受与客观( impersonality)存在的关系问题。
4、哲学讨论与逻辑运用问题。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97
第一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一,感性认识( perceptual knowledge ) 和 理性认识( rational knowledge) {[perceptual知觉的,有知觉的 ] [rational理性的,合理的,推理的 ]}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中把客观事物转化为主观观念的第一步,它以直接性为特点,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心理反映形式揭示事物现象和现象之间的外部联系。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98
第一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感觉 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的反映,它是感性认识从而也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始环节。
知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表象 是感性认识高级形式,它是人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曾经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对象的形象的再现和重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299
第一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借助于抽象的思维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
整理、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
事物的全体和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
理性认识以间接性、抽象性为特点,揭示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包括概念、
判断、推理三种基本形式。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00
第一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概念 是理性认识最基本的形式,它是客观事物的一般属性、内在本质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
判断 是对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的反映,是对事物是什么、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明和断定。
判断是概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的个别和特殊的东西的丰富性的展开 。
推理 是人的思维对外部世界的理性把握,它是从事物的联系或关系中由已知合乎地推出未知的反映形式。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01
第一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它们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辩证的统一。
感性认识的理性渗透具体表现在,1、主体理性的价值观念、目的要求影响和制约着感知活动的方向。 2、主体已有的理性知识影响和制约着感性认识的深度或水平。 3、感性认识的结果必须借助于理性形式来描述,感性经验只有通过理论解释才能成为人类科学知识的构成要素。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02
第一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人的理性认识也同样渗透着感性认识因素,具体表现在,1、理性认识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它将感性认识的丰富内容包摄于自身。 2、理性认识总以一定的语言、符号作为其物质手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见
P551)。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03
第一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唯理论
认识论的一派。与认为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泉源的 经验论 相反,唯理论认为理性是真正知识的唯一泉源。唯理论最著名的代表是 笛卡尔 和 斯宾诺莎 。
他们为反对封建主义的宗教信条的世界观、确立理性及其权利而进行了斗争。
笛卡尔 是唯理论的奠基者。他论证了理性的万能,
认为真理的标准是理性。唯理论者认为数学是科学的理想,在他们看来,似乎这一种不依赖经验的
“纯”科学。 笛卡尔 认为:正如数学家用智力解决数学问题一样,哲学家也只有用智力才能领悟真理。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04
第一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据唯理论者看来,感性材料是骗人的东西,我们只有通过理性才能理解存在物。
在我们的心灵中似乎有一种现成的天赋概念。
莱布尼茨( 1646--1716)也承认理性是认识的泉源,但他与 笛卡尔不同,认为观念仅仅是存在于心灵中的一种能力,一种“天赋原则”。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05
第一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斯宾诺莎 同样认为:从经验中所获得的知识是不可靠的、偶然的、“模糊的”,只有理性才能提供必要的、可靠的知识。 斯宾诺莎 的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也就表现在这里 。
经验论把经验绝对化而轻视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而唯理论则把理性和感性经验、和感觉分割开来,结果必然走向唯心主义,因为这样一来,概念便变成为没有具体内容的抽象了。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06
第一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经验论
认为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泉源的哲学学说。
有唯心的 经验论,也有唯物的经验论。 唯心的经验论(贝克莱、休谟、马赫、阿芬那留斯等等)把经验限定为感觉或表象的总和,否认物质自然界是经验的基础。唯物的经验论(培根、
霍布斯、洛克,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 认为,物质自然界是感性经验的基础。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07
第一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笛卡尔,,感性是骗人的”;普遍必然性的理性知识来源于“天赋观念”。
洛克:“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
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本本主义与“爬行主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08
第一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三,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信息、选择、建构
人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的过程,自始自终贯穿着对客体信息进行有组织的加工、改造和整合的过程,人是通过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建构等机制,来实现主体对客体能动反映的,因此,把信息以及选择、建构的概念引入认识论是十分必要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09
第一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信息是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通过相互联系而实现和保留的某一事物形态、结构、属性和含义的表征。选择是反映的一种内在的规定性,选择性就是反映者由其自身的需要、结构、特性以及客观条件所决定,只反映被反映者的某些特性,而不反映它的其余的特性,建构一般有两方面的含义:从认识发生学的角度看,它指的是人的认识结构的建立或构造的过程,从认识过程的角度看,它指的是主体在思维中对客体信息的建构或重构的过程,这二者是密切相关的,它们都同认识过程中的信息加工机制有关。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10
第一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感性具体、抽象规定、思维具体
感性具体是思维逻辑行程的起点。它指感官能直接感觉和知觉到的具体,抽象规定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的中间环节,它指的是思维经过对感性具体的分析所抽取出来的一个个单一的规定性,它是客观对象众多方面的本质属性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
思维具体是思维逻辑行程的终点,也就是在抽象规定基础上通过思维在大脑中复制出的理性的具体。
在通过概念和思维运动,从感性具体形成抽象规定,
又从抽象规定上升到思维具体的过程中,应当正确运用思维方法,严格遵循认识的逻辑机制所内在具有的规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11
第一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的基础、条件和方法:
1、在实践中获取十分丰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是实现感性认识能动飞跃到理性认识的基础和前提。( 如何才能作到感性材料尽可能地合乎实际? P554)
2、运用理论思维消化、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是实现是实现感性认识能动飞跃到理性认识的正确途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12
第一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实现感性认识能动飞跃到理性认识需要逻辑思维的方法和非逻辑思维的方法(如想象、直觉、灵感)。
非逻辑思维的方法并不是反逻辑的方法,而可能是更高层次的逻辑思维 。 知识经验信息的,创造性转化,(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爱因斯坦:,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爱因斯坦就非常推崇直觉,他认为科学创造的道路首先是直觉的而不是逻辑的,科学直觉信念是科学创造的强烈动机,高度的科学直觉思维能力,是科学家从事创造的必要条件。他说,,要通向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13
第一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例如据史料记载,汉末时期,名医华佗一日在路上遇到一位叫梅平的病人,说他病已沉重,五日内死,
后来的事实果然如华佗所言。显然,华佗的诊断凭的是直觉。试想,华佗的判断难道没有经过内心一番快速而严密的逻辑推导吗?如果他没有超凡脱俗的丰富的临床经验,没有在大脑中根据病者的外部表现、并经过一番闪电式的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判断、推理过程,他能够得出,梅平五日内死,
这一既简单又可怕的结论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14
第一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所以,直觉对于事物本质、问题答案的直接的领悟、洞察,从本质上讲,这一过程是省略了某些逻辑环节、但又始终遵循逻辑基本规律的创新思维(由于越过、省略了某些严密的逻辑环节,其结果有时有不可靠性,因此需要予以逻辑的整理、证明和实践检验)。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15
第一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作为创新思维的直觉,由于上述的特点,即它属于高度发达、高度省略的逻辑思维,因此经过严格、艰苦、长期的、矢志不渝的学习、准备、训练,人们是可以经验到直觉思维的,从这一角度看,直觉虽然非常不容易,但也并非神秘莫测、不可捉摸。根据这样的分析,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古往今来那些善思的人们、成功的人士、具有相似知识经验背景的执着的人们,
往往能够,英雄所见略同,;历史上,德国的莱布尼兹与英国的牛顿,这两位科学伟人就是彼此在异地、而几乎又是同时创立了微积分理论。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16
第一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一目了然,,,一眼看穿,,,入木三分,,,力透纸背,。
美国学者丁 ·格莱克所描述的,蝴蝶效应,,即在非线性作用下,一个微小因素可能导致用它的幅值无法衡量的戏剧性效果:一粒沙石的落下可以引起沙堆雪崩式的坍塌;一只蝴蝶翅膀的扇动,
可能招致下个月某地发生一场风暴。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17
第一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 讲授者自思 ):
实现感性认识能动飞跃到理性认识,此种飞跃至少有两类,1,原创性飞跃 ——
实际上就是理论、思想、观念等的创新 ;
2、非 原创性飞跃,如 理解性飞跃 ——思想认识上的豁然开朗等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18
第一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四,理性认识的深化
知性和辩证理性,或者,知性思维和辩证思维属于人的理性思维的两个不同层次。(见 P558)
( 讲授者自思 ):
知性思维:抽象规定性的思维。
辩证思维(辩证理性):拓展性还原思维。
“还原”,非简单回复,而是回归事物的本真。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19
第一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观点参考 ]
鸦片战争后,西学与西方人的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跟随坚船利炮,侵入中国。
,严复 1877-1879年留学英国,在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过程中,发现能转变国人思维方式的西方逻辑利器,尽力从事译介。,[10](P14)废私塾,
办学堂,是中国人全面接受西学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转变标志。严复的理想,就是希望国人的朴素辩证方法转变为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可惜国人不甚理解,反被长期误解了。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20
第一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人类认识始于实践基础上的本能感知,运用的是 感知方法,获得的是感觉、知觉、
表象等 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再经分析、
综合、抽象即 形而上学方法,才获得 知性认识 。知性认识成果一定积累基础上的再整合,才是 辩证方法,才进入 理性认识 。
所谓 理性认识与辩证方法,仅是相对于知性认识与形而上学方法而言 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21
如何理解形而上学?
1,,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2,,metaphysics,由,met
a,(之后 )和,physics,(物理学 )这两个词组成,字面意思是,物理学之后,。 因此这个词表示,研究物理学背后的东西。 在 古希腊,科学还没有分化,因而物理学大体上代表科学。所以,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研究科学背后的东西。 这种涵义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最高的智慧或第一哲学恰恰是一致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22
如何理解形而上学?
3,Metaphysics,1) branch of philosophy dealing
with the nature of existence,truth and knowledge形而上学,玄学 2) speculative philosophy思辩哲学
4,Aristotle,Metaphysics
5,有的哲学家认为,对任何事情不断地问,是什么,
和,为什么,,最后就会形成哲学问题。这种说法形象而且有道理,但是不是特别清楚。 所谓“最后”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呢?一个简单的具体的,是什么,
的问题,大概还不能说是哲学问题,比如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说,人是两足直立行走的动物,,或,人是理性动物,。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23
如何理解形而上学?
这大概也可以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问题和回答。
但是,如果我们继续问,比如,什么是理性,,我们还能给出生物学意义上的回答吗?我想,所谓的,最后,不过是说,我们的问题和回答从经验的层面上升到了先验的层面 。这时,仅仅有经验的回答,根据具体学科或科学的回答,已经不够了。还需要提供其他方式的回答。在这种意义上,所谓形而上学不过是指对先验 (——甚或超验 -讲授者 )问题的回答与思考。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24
如何理解形而上学?
实际上,哲学家们一般都是不否认经验以及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的。他们的争论主要是在对那些先验问题的看法上。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的认识是从经验发端的。但是他认为还有不同层次的认识,还有更高的认识。即使是与英国经验主义者对立的欧洲大陆理性主义者也认为经验是我们认识的出发点,只是他们认为除了依赖于经验的认识以外,还有一些认识是先验的,是不依赖于经验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25
如何理解形而上学?
因此,先验性可以说是形而上学问题的根本特征 。
由于形而上学问题具有先验性的特征,因而形而上学的研究也主要是与先验性相联系。 所谓先验性,最直观的性质大概就是与后验性不同,
因而离后验的东西比较远。在这种意义上大概可以说,形而上学研究离我们的现实比较远 。
从学以致用的角度也许可以说,形而上学没有什么用。
(王 路,如何理解形而上学,哲学研究,
2003年第 6期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26
如何理解形而上学?
6、形而上学方法的知性成果不仅是唯物的,正确的,也有辩证的因素,因为后人只有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创造 ;但又确有片面性、
表面性、静止性的缺点,而世界上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呀 !只有将这些缺点绝对化,才转化为形而上学世界观。
没有形而上学方法的知性成果积累,辩证法不能整合空气。
西方科学执着于形而上学方法,却一步一个脚印进入既唯物又辩证的现代科学。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27
第二节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的飞跃
一,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认识过程还没有完成,要实现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
还 必须由理论再回到实践中去,实现认识的又一次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这种飞跃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28
第二节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的飞跃
如何理解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是理性认识本身发展的要求,是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过程,因而是整个认识过程的必要环节。
2、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是实践本身的要求,是整个认识过程的必然归宿。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29
第二节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的飞跃
( 讲授者自思 ):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类型:
1、功利性飞跃。
2、非功利性飞跃。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30
第二节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的飞跃
二,实践理念
实践理念:指人们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之前事先建立起来的、关于实践的观念模型或理想蓝图。
实际上就是实施步骤、方案、策略、目标、预期效果,等等 。
实践理念的形成和建立,根据于客观上世界的物的尺度和人的内在尺度,实践理念就是这两个尺度的观念的统一。如何理解此点?参见
P565-567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31
第二节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的飞跃
三,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前提和途径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 前提条件,1、发现和掌握关于事物的不同使用方式。 2、理论为群众所掌握。
由认识到实践的条件 ( condition,qualification)
( 1)有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 system),在思维内部能自圆其说( justify oneself)
( 2)主体对理论的正确性有一定程度的把握:与观察到的事实不相矛盾;与已被证明是正确的理论不相冲突;逻辑严密。
( 3)实践本身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与理论同处一 水平线 ( horizontal,horizontal line)上。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32
实践理念的现实化过程,是观念的实践结果向现实结果转化的过程,它包含着相互联系的三个环节,1、第一个环节,
是检验实践理念的“真”。 2、第二个环节,是评价实践理念的“善”或价值。 3、
第三个环节,通过反馈和调节,使目的、
手段、结果按一定的方向运行起来。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33
第三节 认识辩证运动的全过程
一,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认识辩证运动过程具有合规律性的特点。
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合目的性的特点。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34
第三节 认识辩证运动的全过程
二、非理性因素在 认识辩证运动过程中的作用
非理性因素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地说,在知、
情、意这三大类的人的意识要素中,情和意即情感和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不以理性思维为基础,在主体结构中属于非理智、
非认知的方面,称为“非理性因素”,广义地看,
在上述基础上,还时常把人的认识能力中不能被逻辑思维所包含的主体心理形式,如幻想、想象、猜测、顿悟、直觉、灵感等等,也包含在“非理性因素”之中。
情感、意志、欲望和需要等非理性因素,它们本身虽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它们给人的认识活动、
认识过程提供了动力、动因和调节控制的机制。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35
第三节 认识辩证运动的全过程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辩证运动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辩证运动过程具有激活和驱动作用。 2、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辩证运动过程具有参照作用。 3、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辩证运动过程具有调节作用。 4、非理性因素有助于认识辩证运动过程对善和美的价值追求。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36
第三节 认识辩证运动的全过程
爱因斯坦提到两个概念,一是,神圣的好奇心,,
即探究未知事物的强烈兴趣,以及在这探究中所获得的喜悦和满足感。另一是,内在的自由,,即主要是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前者表明主体处在对于研究对象的心灵的执着、痴迷和自我陶醉的近乎
,忘我,的精神境界。列宁也非常重视这种心境,
他在,哲学笔记,中就摘录了黑格尔,历史哲学,
的一句话:,没有激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后者意味着主体在思维上已不迷信权威、书本 ——实际上,这在很多时候需要勇气、胆识等健康的心理品质,甚至也不迷信科学,已从
,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之路,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37
第三节 认识辩证运动的全过程
即在,技术,层面上似乎接近于庄子笔下所描写的那位庖丁,即能够,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庄子 ·养生主,)的游刃有余的水平。
心智如果处于这两种境界,大脑活动就异常活跃、
亢奋,在,难题,面前、在思路,困遏,瞬间,很容易进入到王国维所说的成功的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笔者认为,思维处在爱因斯坦心目中的两种状态,其所以在,蓦然回首,之际,
能够,豁然开朗,,,恍然大悟,,发现问题的本质,或者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蛛丝马迹,,是依靠直觉和灵感两种思维形式来突破、完成的,换句话说,创新思维的最直接的实现形式就是:直觉和灵感。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38
第三节 认识辩证运动的全过程
三、实践,认识、再 实践,再认识
认识运动的循环性和上升性
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认识过程,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多次循环才能完成,作为认识和实践对象的无限性,决定了人们的实践和认识也必然是一个无限发展,无限深入的过程,
认识运动的这种反复性和无限性,表现为波浪的前进运动。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39
第三节 认识辩证运动的全过程
四,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辩证运动的过程的基本矛盾:主观和客观矛盾。
认识的任务就在于不断地克服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求得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保守主义、冒险主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40
第三节 认识辩证运动的全过程
真理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中国共产党的 思想路线 。
中国共产党的 工作路线 ——群众路线。
历史经验教训与现实政策选择。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41
第十五章 思维方法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理解人类的认识本质上是实践的和社会的,是以一定的方法体系和思维方式社会历史地展开的,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发展不仅体现为知识的增加和更新,而且体现为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历史发展,在各种信息大规模增加和人的主体作用高度发挥的时代,使学生了解认识与思维方法,思维方式的关系,熟知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把握现代的思维方式,这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42
第十五章 思维方法
思维方式的认识本质
思维方式作为一定时代的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
既有其社会的本质,又有其认识的本质,就社会本质而言,任何思维方式都是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在人脑中的内化,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意识化、观念化的结果,是作为人的认知模式和评价模式的观念系统,就认识本质而言,思维方式体现着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相互作用、
相互转化的双向运动,是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双向转换过程的深刻体现。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43
“研究一个哲学家的正确态度,
既不是顶礼膜拜,也不是嗤之以鼻,首先需要一种 假想的同意,直到有可能了解他的理论想要告诉人们相信什么为止。,
(罗素:引自库恩,,必要的张力,,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1年第 106页)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44
人文类大学生 能力建设三件事
1、表达能力
Express 1) Show or make known (a feeling,an
opinion,etc)by words,looks,actions,etc
2、交流能力
Communicate 1 ) exchange information,news,
ideas,etc 2 ) convey one’s ideas,feelings,etc
clearly to others
intercourse ( n.交往,交流)
3、组织能力组织
Organise,organize
思维能力贯穿于上述三种能力之中。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45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46
思考:方式与方法有区别吗?
方式 fashion,manner,mode,quomodo
Wise。
方法 means,measure,method,plan,
technique,way,ways and means。
方式: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工作方式;批评人要注意方式。
方法: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工作方法;学习方法;思想方法。
(,现代汉语词典,)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47
第十五章 思维方法
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从广泛的意义上来划分思维方式,它是由内在系统和外在系统构成的,是内在系统和外在系统的统一体,思维方式的外在系统由思维主体,
思维客体和思维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三方面构成,思维方式的内在系统包括知识信息系统、
动力调控系统和智力智慧系统三个子系统。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48
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及其关系
一、作为客观辩证法反映的主观辩证法
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
是指与人类意识相区别的自然界、社会以及人的活动过程的辩证法,是指以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出现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的规律;主观辩证法则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是指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规律。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人类的主观辩证法是在概念辩证本性的基础展开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49
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及其关系
二、概念体系构成的思维之网
人类的思维反映和把握客观世界是通过概念体系来进行的,概念体系是人类的思维之网,各个概念是这张思维之网上的各个“纽结”,从概念到概念体系,又是概念本身内在矛盾通过判断、推理、假说等具体的思维形式的运动,
才能理解人类思维之网的形成和变迁,才能更深刻地把握主观辩证法。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50
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及其关系
1、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
( 1)客观辩证法:外部世界运动的一般规律,支配整个自然界和社会;人的社会实践的辩证法。
( 2)主观辩证法: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
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的形式,离开人的意识,
思维而独立存在;主观辩证法则采取主观的、逻辑的形式,同人的自觉活动相联系。逻辑思维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和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
抽象和具体)本身并不存在于客观世界,而为人的思维所独有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51
第一节 方法和方法论
一,方法的发生和发展
思维方法对认识的最基本功能,就是使杂乱的感性材料有序化,使思维客体相互之间形成某种合理的联系;它对思维的具体操作运行有重要的规范作用;思维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人们认识活动的成果,决定着主体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客体以及正确性的程度。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52
第一节 方法和方法论
二、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七大基础学科的排序中,数学第一,逻辑学第二。
本小节的教材上的叙述存在诸多问题。问题的焦点集中在这样一些基本概念上:什么是逻辑学?辩证逻辑是逻辑吗?等等。
[观点参考 ]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logic,1,science
of reasoning (逻辑学、论理学) 2,particular
method or system of reasoning(推理的方法或体系)。显然,权威词典把逻辑学( logic)解释为推理的科学、方法或体系。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53
第一节 方法和方法论
李小五 认为,,逻辑就是对形式正确的推理关系进行可靠且完全刻画的形式推演系统。,[,什么是逻辑?,[J],载,哲学研究,
1997年第 10期第 78页 ]王路 则是从逻辑的内在机制出发探讨逻辑的本质,并认为这种内在的机制就是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与现代逻辑一脉相承的,必然地得出,,指出逻辑是关于推理的科学,并且是关于必然的推理的科学,特别是这种推理的必然性不是由内容决定的,而是由形式决定的 [,论,必然地得出,,[J],载
,哲学研究,1999年第 10期第 51-54页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54
第一节 方法和方法论
参考外文词典的有关释义、承袭专家的真知卓见,讲授者赞同这样 的认识,逻辑学 是旨在研究推理并且主要研究推理有效性的学科 。从这个认识基点出发,我们就很容易明确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并把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与哲学的研究对象比较清楚地区别开来,而普泛所谓的
,逻辑学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定义则实在是太过于宽泛了,因为,思维形式,同时也是哲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更不要说思维及其形式本身至今为止仍然还是含义很不确定、
存在不同理解的一些词汇了。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55
第一节 方法和方法论
譬如,关于,思维形式,就有抽象思维形式、
形象思维形式、动作思维形式、甚或还有直觉、
灵感、顿悟等思维形式之分;又如,康德认为,
范畴是,我思,联结经验材料使之得到统一的各种形式,即思维形式,而康德把所谓的先天思维形式的范畴看作是来源于自我的自发活动,
即来源于,理智,,独立于感觉,不是来自感性对象,是没有任何经验成分的,纯概念,,
这不免又给人一种神秘主义的印象;再如,现行比较权威的哲学教科书一般认为,辩证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和假说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56
第一节 方法和方法论
现代逻辑的特征是构造形式语言和建立演算。借助形式语言和演算,逻辑产生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有了形式语言,逻辑的演算成为形式化的。
这种形式化的演算不仅成为逻辑研究的方式,而且也成为逻辑的专门技术。 (王路,关于逻辑哲学的几点思考,载,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 3期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57
第一节 方法和方法论
形式逻辑是形而上学方法的产物必须接受辩证法的改造。
牟宗三说,“辩证逻辑不能成为一个逻辑,。 (周云之,
中国逻辑史资料选 ·现代卷 (上 )[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P480),中国大百科全书 ·哲学,不把辩证逻辑列入逻辑。
林仲达,“数理逻辑主精严,辩证法主活实 ;数理逻辑重解析,辩证逻辑重综合。二者合一始两益,而且合一乃合辩证之理。这两者合起来,真是明宇宙,活学问的无上利器。,(同上书 P283)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58
第一节 方法和方法论
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间的关系,在黑格尔是明确的,“思辨逻辑内包含有单纯的知性逻辑,而且从前者中就可抽取出后者。我们只需要把思辨逻辑中的辩证的和理性的成份排除掉,便可得到知性逻辑。,[黑格尔,小逻辑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P182)
周礼全说,“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是思维形式的辩证法,
是以辩证的方法来研究思维形式在认识过程中的内容、联系和发展。,[周礼全,黑格尔的辩证逻辑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P3)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59
第一节 方法和方法论
周礼全还说,“康德先验逻辑和黑格尔辩证逻辑,
都是从认识论角度来阐明思想形式的性质。它们都不是研究思想形式本身的正确性,而是要研究思想形式的真理性。它们都是不同于形式逻辑的认识论逻辑。,[同上书 ](P27-28)
列宁,“逻辑学是认识的学说,是认识的理论。,[列宁,哲学笔记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P167)指出辩证逻辑是辩证法、认识论与逻辑的统一。(,辩证逻辑,中之,逻辑,
改成,思维,似乎准确一些 ——讲授者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60
第一节 方法和方法论
[概念,逻辑哲学 ]
根据逻辑的这一显著特征,可以对逻辑哲学做如下说明或定义,逻辑哲学就是在技术的基础上,
以非技术的方式研究逻辑问题 。通俗地说,以技术方式研究逻辑问题,形成现代逻辑。与此相对,
在这一基础上,以非技术的方式研究逻辑问题,
形成了逻辑哲学。应该承认,即使这可以算一个定义,也仅仅是一个操作性定义。因为它没有揭示逻辑哲学的本质。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61
第一节 方法和方法论
一般来说,人们都同意,逻辑是研究推理的有效性的,或者简单地说,逻辑是研究推理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说,推理问题就是逻辑问题。 基于现代逻辑,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对推理进行说明。一方面,推理是从前提到结论的推论。另一方面,推理与前提的真和结论的真有关。因此,与推理相关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前提和结论的关系,另一个是真。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62
第一节 方法和方法论
逻辑哲学就是在技术的基础上,以非技术的方式研究与推理相关的问题。以技术的方式研究推理,形成现代逻辑。在现代逻辑的基础上研究推理所涉及的问题,形成逻辑哲学。
逻辑与哲学关系的密切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逻辑研究的一些问题本身就是哲学研究的问题,
而且是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除真这个问题外,还有诸如存在、必然、可能等等问题。另一方面,逻辑自身的研究不仅为哲学研究提供可行的技术性的科学方法,而且为哲学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成果,不仅有技术性的理论成果,而且有非技术性的理论成果。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63
第一节 方法和方法论
因此,逻辑扩展了哲学研究的视野,丰富了哲学研究的内容,深化了哲学研究的问题,提高了哲学研究的科学性,推进了哲学研究的发展。
达米特强调逻辑的重要性,强调逻辑对哲学的重要意义,并且明确地指出,“过去以及今天的哲学著作对形而上学大问题提供了一些回答。这些回答通常仅仅满足了它们的作者。这是因为这些问题极其困难,致使一些聪明人多少世纪的努力都没有能够产生一般被认为正确的回答。当然,他们的共同努力使我们离发现答案多少接近了一些,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64
第一节 方法和方法论
但也没有超过我们发现这些答案时所能够说明它们的情况。我相信,这一前进速度之所以缓慢得令人感到痛苦,还由于甚至最深刻的思想家也低估了他们所处理的这些问题的难度。因此他们在他们的论证中走危险的捷径,而且沾沾自喜,
以为他们达到了确切的解答,实际上他们的推论漏洞百出。我相信,我们只有在研究中更缓慢更讲究方法,就像登山者确信每一步踩实以后才会迈出下一步,我们才会前进得更快,②。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65
第一节 方法和方法论
三,方法论
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是近代科学理性化的一面旗帜。“我思”说的就是理性的奠基啊,就是要把一切的一切奠定在理性的基础之上,他要把一切的一切全部囊括到“我思”这儿来,他把“我思”作为基础,
自然界的数学化本质上是理性化过程的一部分。除了自然的数学化外,还有研究的方法论化,科学研究的分层分科化。笛卡儿也开创了科学的方法论化,
并把方法论变成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笛卡儿有个名著叫,方法谈,,他把方法问题称为哲学的最高问题来谈,这是为什么?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66
第一节 方法和方法论
理性化分为三步走。一步是对象的理性化,也就是自然的数学化,第二步是研究过程的理性化,也就是研究的方法论化,第三步是研究建制或社会建制的理性化,也就是分层分科化。
什么叫方法论,方法论的意思就是说有了这个方法你就一通百通了。我们经常说要授人以渔而不授人以鱼,那个渔就是方法,你知道方法了就可以事半功倍,不知道方法你是事倍功半。
所谓研究的方法论化,就是使整个研究变得编程化,程序化。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67
第二节 辩证思维方法
一,辩证思维的基本形式
思维方法的本质和特征
思维方法是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一种认识工具,思维方法本质上是主体化了的客观
事物的规律,是在客观基础上依据主体需要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工具、手段,思维方法最重要的特征是中介性,此外还有多样性、层次性和统一性。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68
第二节 辩证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是立足于概念的辩证本性而展开的思维,它以 概念、判断、推理、假说和理论体系演化 等思维形式的矛盾运动深刻地反映客观世界和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本质。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69
第二节 辩证思维方法
二,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思维方法是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一种认识工具,思维方法本质上是主体化了的客观
事物的规律,是在客观基础上依据主体需要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工具、手段,
思维方法最重要的特征是中介性,此外还有多样性、层次性和统一性。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70
第二节 辩证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对认识的最基本功能,就是使杂乱的感性材料有序化,使思维客体相互之间形成某种合理的联系;它对思维的具体操作运行有重要的规范作用;思维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人们认识活动的成果,决定着主体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客体以及正确性的程度。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71
第二节 辩证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是揭示概念的辩证发展,矛盾运动的基本方法,它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的和历史的相一致 等方法,
其中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是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所共有的方法,而从抽象到具体、逻辑的和历史的相一致则是辩证思维所特有的方法。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72
第二节 辩证思维方法
1、归纳和演绎
( 1)、含义
A、归纳: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结论
B、演绎:从一般结论走向个别事实
( 2)、优缺点:
A、演绎:优点是结论必然性推出; 缺点是前提无法自证正确
B,归纳:优点是强调事实,经验 缺点是结论或然性推出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73
第二节 辩证思维方法
2、分析和综合
( 1)、含义
A、分析:把整体分割成部分,得到每部分的本质
B、综合:把分析得到的各部分本质按其内在联系统一形成整体认识
( 2)、关系: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深化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74
第二节 辩证思维方法
3、抽象和具体
( 1) 抽象:对实物具体进行分析,得到一般性概念(从具体到抽象)
具体:把各概念按其内在联系在思维中重整整体(从抽象到具体)
*具体包含实物具体(感性具体)和思维具体
(理性具体),认识从分析实物具体开始,后上升到抽象概念,又从概念出发,上升到思维具体,即在思维中对事物作总体把握。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75
第二节 辩证思维方法
4、历史(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相统一的方法
历史的这一范畴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客观实在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二是指反映客观实在的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
逻辑的是指逻辑范畴之间的次序、层次、关系等等。
逻辑的东西与历史的东西相统一包含两重含义:
一是指逻辑的发展与人类认识的发展历史、科学认识的发展历史相一致;二是指逻辑的发展与客观实在发展的历史相一致。
历史(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相统一的方法是科学研究所必须采用的重要方法。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76
先秦哲学与人类生存智慧主张辩证思维
与异彩纷呈的哲学内容相应,先秦诸子的思维方式也是绚丽多姿的。其中既有直观思维、形象思维,也有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而丰富的辩证思维正是先秦哲学思维的一大特色,它主要包括整体思维、变易思维、对待思维与中庸思维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77
(一)整体思维
先秦时代,儒、道、名、阴阳诸家都强调整体观念,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人和物也都各是一个整体。
因此,要了解各部分,就必须了解整体,
从整体的视角去把握部分的实质。据,庄子 ·天下,篇载,先秦名家的代表人物惠施提出,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
谓之小一,和,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的著名命题,对宇宙万物从大小两个向度作出高度的概括,并肯定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78
(一)整体思维
庄子的,齐物论,更宣扬齐是非、齐彼此、齐物我的相对主义理论,强调从,道,的观点来看,一切事物都是平等无差别的,是一体的。
,周易大传,的天人协调说,也认定天地与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相互统一的关系。阴阳家则以阴阳、五行的思维模式来解释宇宙间的一切现象,以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自然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79
(二)变易思维
先秦哲学各流派都认为宇宙间没有不变的事物,
自然和社会都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如孔子感叹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子罕,),老子,谓:,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庄子 ·秋水,篇亦云:
,物之生也,若驰若骤,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周易大传,更是通过对,周易,卦爻象和卦爻辞的解释,总结和阐扬阴阳变易说,
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论述事物发展规律学说的代表。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80
(二)变易思维
,周易大传,的中心内容就是讲变易,认为变易是宇宙万物的基本规律,变易的实质就是生而又生,不断地产生新事物,所谓,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系辞上,)。,周易大传,还赞扬社会政治的变革,,革卦 ·彖传,
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周易大传,的这种变易哲学,为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和封建时代的政治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81
(三)对待思维
先秦哲学还通过对待观点来阐述事物变化的根源和规律。所谓对待观点,就是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双方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周易大传,提出
,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命题,认为对立面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排斥、相互转化是宇宙事物的最普遍、最根本的规律。,老子,提出,反者道之动,的重要命题,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所谓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都是讲对立面的相待相反、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乃是宇宙事物的根本规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82
(三)对待思维
,孙子兵法,也包含有丰富的对待观点。书中强调,治与乱、勇与怯、强与弱、众与寡、安与动、
劳与佚等一系列矛盾对立,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所谓,知彼知己,
百战不殆,,即是说只有全面地了解、掌握敌我双方的真实情况,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战国时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首倡,矛盾,之说。相对而言,
韩非更强调对立面的斗争,强调矛和盾对立的双方,不可同世而立,(,韩非子 ·难一,),但他也认为相互斗争的人们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合作的,矛盾也是可以化解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83
(四)中庸思维
孔子赞美,中庸,为至高的德性,说: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论语 ·雍也,)同时,孔子又认为中庸是一种思维方式方法,强调,时中,,,用中,,
要求人们随时选取适中的标准,随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孔子之孙子思作,中庸,,着重继承并发挥孔子,中庸,的思想,强调,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说,,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84
(四)中庸( mean; middle of
the road; middlebrow)思维
人们若能把,中和,的道理加以推广,天地就各安其所,万物也各遂其生了。,周易大传,
也赞扬,中道,,重视,中正,,,中行,,
认为中正则吉,反之则凶。,中庸,主要是强调适度,认为凡事都有一个度,,过,和,不及,都不合乎事物的标准,都会损坏事物的稳定性。其间尤为强调勿太过,主张凡事都不要过度,以免适得其反。这种中庸思维有助于事物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但对事物的变革则是一种障碍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85
第二节 辩证思维方法
[ 讲授者自思 ]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除了前述四种外,或许还有如下几类:A 怀疑与批判方法,B 发散与收敛式思维方法,C 依序性与逆向思维方法,D
换位与定向思维方法,E 横向与纵向思维方法、
F 前瞻性与回顾性思维方法,等等。
*抑或上述数种思维方法,虽然不是“基本方法”,但也可能是重要的思维方法。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86
第三节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一,现代思维方式的基本特点
1、思维方式 的认识本质
思维方式作为一定时代的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
既有其社会的本质,又有其认识的本质,就社会本质而言,任何思维方式都是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在人脑中的内化,是客观的感
性物质活动意识化、观念化的结果,是作为人的认知模式和评价模式的观念系统,就认识
本质而言,思维方式体现着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双向运动,是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双向转换过程的深刻体现。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87
第三节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2、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从广泛的意义上来划分思维方式,它是由内在系统和外在系统构成的,是内在系统和外在系统的统一体,思维方式的外在系统由思维主体,
思维客体和思维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三方面构成,思维方式的内在系统包括知识信息系统、
动力调控系统和智力智慧系统三个子系统。
3、思维方式的认识功能
认识功能是思维方式最主要、最本质的功能,
概括起来,思维方式的认识功能有:操作功能、
选择功能、解释功能、规范功能。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88
第三节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现代思维方式的基本特点( P627-629)
第一,现代思维方式是以高度分析和高度综合相统一为其基本特征的辩证思维方式。 第二,
现代思维是以动态性、信息性、开放性、创造性为其运行特色的思维方式。 第三,现代思维方式是高度社会化和高度个性化相统一的思维方式。
现代思维方式是辩证思维方式在现代的发展和深化。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89
第三节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二,现代科学思维的一般方法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适应现代实践活动方式和现代科技革命而创立的方法论,它与辩证思维方法一起,构成现代思维方法的主要框架,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一般可以归纳为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结构 ——功能方法、模型化方法和理想化方法等,同时,还有一些适应于一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发生学方法、
解释学方法、符号学方法、传播学方法等等,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作为一个群体正处于不断发展中,各种方法之间又是相互交叉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90
第三节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现代科学思维的一般方法可以归纳为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结构 -功能方法、模型化方法和理想化方法等。
( SEE P630-636)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91
第三节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三、辩证思维方法和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
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相互联系、
相互补充的,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是当代方法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共同性,两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应以辩证思维方法作为自己的方法论前提;
另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又应该以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中吸取营养以丰富自身。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92
第十六章 真理和价值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理解认识向实践转化的过程既是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的过程,又是通过实践而实现价值的过程,认识的任务和目的,就在于不断排除谬误,获得真理,并在真理的指导下改造世界,使世界满足人的需要,实现客观事物对人的价值;使学生认识到,在实践基础上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类所追求的目标,是人生和实践活动的根本要求。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93
第一节 真理
一、客观 真理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特性在于其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和具体性。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观的唯物主义,真理观的首要问题。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都是客观的。(“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94
什么是真理 (1)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对同一件事物这么说对,那么说也对;可以这么看,也可以那么看;这么干对,那么干也对。正是在这种困惑中,人们往往接近不可知论的边缘。那么究竟什么是真理呢?
,真理就是由现象、现实的一切方面的总和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构成的。”(列宁,黑格尔 <逻辑学 >一书摘要,1914年9-12
月)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95
什么是真理 (2)
,思辨的真理不是别的,只是经过思想的理性法则。”(黑格尔,小逻辑,)
,任何辞典都会告诉你们,真理是我们某些观念的一种性质;它意味着观念和实在的‘符合’,而虚假则意味着与‘实在’不符合。实用主义和理智主义者都把这个定义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
(詹姆斯,实用主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96
什么是真理 (3)
,真理是仅仅运用于现象的一种规定性。实在就是其自身,去问它是真是假是没有意义的。真理即是现象对实在的符合。这种符合可以是程度不同,直接的或间接的。因此,真理可谓是其不同程度和方式的普遍属性。在法庭上,错误类型的真理可以叫做伪证。例如,一幅肖像画可以非常令人信服地将人欺骗。它的真理性这时便成为欺骗。镜中的影像既是真实的现象又是欺人的现象。
伪君子的笑容是骗人的,而慈善家的笑容或许是真诚的。不过,它们两者的笑都是真实的。”
(怀特海,观念的历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97
什么是真理 (4)
,?真理’这种东西,在我的想法中,是并不必然表示与错误对立的,相反地,它在一些最根本的情况下,只是表示不同的错误彼此之间的一种对比:比方说,这种错误比那种错误更古老,更深刻,甚至是不能消除的,因为我们这一类有机生物没有它就活不成;而其他的错误则并不像这样以生存条件的资格对我们进行暴虐统治,与那种‘暴君’相比之下,倒是可以抛弃和‘反驳’的。”(尼采 1844-19
00年商务印书馆,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98
什么是真理 (5)
,在最富于激情的心灵的据为己有的过程中被紧紧把握住的客观不确定性就是真理,就是一个存在着的个人所能达到的最高真理。”(克尔凯郭尔,最后的非科学性附言,1974年英译本第18
2页)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399
真理的分类 ( 1)
人们对于客观真理的判断本质上可归为两类,
即:是与非。对与错。前者以存在为对象,后者以运动为对象。
人们通常所说的真理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自然规律,二是社会伦理。有时候同一事件存在着两种理的判断,而这两种理可能是一致的,
也可能是相悖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00
真理的分类 ( 2)
,有两种‘真理’的形式:即推论的真理和
‘事实’的真理。推论的真理是必然的,其反面是不可能的;事实的真理是偶然的,其反面是可能的。当一个真理是必然时,其推理可以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上,它在更简单的观念和真理中展开,直到推出那些最基本的东西。”(莱布尼茨,单子论,)
,心灵通过肯定和否定的方式而占有真理的阶段分为五级:这就是艺术、科学知识、
实际智慧、哲学智慧、直觉理性。我们并不列入判断和意见,因为它们可能使我们犯错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01
真理的分类 ( 3)
,理性的作用在于发现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包容在观念的实在关系或实在存在和事实的符合或不符合中。因此,凡是不涉及这种符合或不符合的东西,都不可能是真的或假的,而且绝不可能成为我们理性的对象。”(休谟
,人性论,第三卷)
,一切抽象的真理,如果应用时不加任何分析,都会变成空谈。”(列宁,俄共(布)第七次代表大会文献,1918年3月)真理本身具有活的属性,活的灵魂。真理不是僵死的。
真理的性质只有通过应用才能体现出来。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02
真理的分类 ( 4)
,以非常简洁的话说,‘真的’不过是有关我们思想的一种方便方法,正如‘对的’不过是有关我们的行为的一种方便方法一样。方便有各种方式,当然也就有长远的方便和整体的方便了。因为对眼前一切经验是方便的,未必对后来的一切经验能同样令人满意。我们知道,
经验具有‘溢出’的方式,会使我们改正现有的公式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03
真理的分类 ( 5)
我们今天又不得不按照所能得到的真理去生活,并随时准备在明天把它说成是假的。托勒密的天文学、欧几里德的空间、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经院哲学的形而上学若干世纪一直是方便的,但人类经验已‘溢出’了这些限制,我们现在把这些对象仅仅称为相对的真,或在它们经验范围内的真。‘绝对地看’,它们都是假的。因为我们知道这些限制是偶然暂存的,过去的思想家或许就曾超越了这些限制,就象现在的思想家们超过它们的限制一样。”(威廉,詹姆士,实用主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04
真理的分类 ( 6)
纵观人类认识真理的历史进程,未免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情景:在立体的动态的真理体系中,有的人站在这个位置上,有的人站在那个位置上。有的人在一个位置上固守,有的人在对着某一位置猛烈攻击;有的位置上嘈嘈杂杂,好不热闹,有的位置却冷冷清清,无人问津。有的人彼此站在相对的位置上却不计时间、
角度、层次等差别相互攻讦。有的人虽然在同一方位却根本不是指称同一层次的问题反而表现为不共戴天。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05
真理的分类 ( 7)
看一件事物,你总要有个立足点,总要取一个角度,不然就无法拿出确定的结论。然而,
只要你固定了立足点和观察的角度,那么你就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而不得不放弃其它同样正确的结论,这样你就难免片面和偏颇之嫌。
你可以尽可能地去把握许多种结论(其中有些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然而这就意味着你将游移不定,没有固定的立场,没有固定的角度。
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难扮演这样的角色。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06
真理的分类 ( 8)
立论必偏颇,不偏则废言。全面的理论是由无数片面的理论组成的。全面的理论是无法实行的。总要在纵向的时间进程中逐一实行片面的理论。见之于实践的理论都是片面的甚至是偏颇的理论。片面的以至于偏颇的理论才具有实践性。倘若你掌握着全面的理论,
你可能举棋不定,无所适从。
,到达了每一相对真理,就是到达了绝对真理之一部分。”(毛泽东,读艾思奇编 <哲学选辑 >一书的批注,1939年5月)
,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07
客观真理与概念真理 ( 1)
,各种概念、理论、体系,不管怎样精雕细琢、自圆其说,都只能算是一些假设。只能承认它们是行动的出发点,受行动的检验,
而不是行动的结局。看清这件事实,也就清除了世界上的各种刻板的教条。这样也就认识到各种关于思想的见解、理论和体系是永远可以通过使用而得到发展的。这样也就使我得到了教训,必须注意找出毛病来改变它们,同时也要找到机会来肯定它们。它们是工具。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08
客观真理与概念真理 ( 2)
同所有的工具一样,它们的价值并不在于它们自身,而在于它们的功效,功效是显示在它们所造成的结果之中。”
(杜威,哲学的改造,
应该正确地 把人们常说的真理区别为客观真理和概念真理 。所谓 客观真理即客观存在着的,
不论人们是否认识而其自在的真理 ; 概念真理即人们通过一定的认识过程,为客观真理赋予相应定义的概念化了的真理 。一般说来,后者已经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09
客观真理与概念真理 ( 3)
概念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真理的描述,
但概念真理不等于客观真理。人们只能在概念上尽可能地接近客观真理,而无法用概念完整地描述客观真理。概念真理是定型的,而客观真理是活生生的。
即使是正确无误的理论也只是近似地描述真理,理论与其所阐述的内容本身总是有距离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10
真理是否存在 (2)
人们对于真理的认识是以无限对无限。一方面,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有无限种客观需要,有无限的认识能力,可以变换无限的认识角度,在无限不定的层次上和时间里,用无限变换的概念,
去认识和阐述真理。另一方面,认识的客观对象是无限繁多的,认识领域是无限是广泛的。
任何哲学家都不该怀疑真理的存在。如果有人否认真理的存在,那就意味着他自己所说的一切都是毫无价值的废话。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11
真理是否存在 (3)
,有各式各样的眼睛。司芬克斯也有眼睛--:
所以有各式各样的‘真理’,所以根本没有真理。”(尼采1844-1900年 参见商务印书馆,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
谬误属于人之认识错误,进而表现为语言的错误,那么,真理呢?真理所指称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着的,我们想来想去说来说去的“真理”
却是我们想的结果,说的东西。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12
真理是否存在 (4)
,独立的真理,我们唯一能发现的真理,再不能为满足人的需要而锻制的真理,总之,
不能修正的真理,的确是极其大量地存在着,
或者具有理性主义倾向的思想家们假定为存在着,但是这种真理仅仅是一棵活树的死心,
它的存在仅仅表明真理也有它的古生物学,
有它的‘时效’,也可以在辛勤服务多年之后变老,由于太古老而在人们心目中变成化石。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13
真理是否存在 (4)
但是连那些最古老的真理实际上也有可塑性,这一点今天已经由逻辑观念与数学观念的转化清楚地证明了,这种转化甚至于正在对物理学发生影响。各种古老的公式被重新解释成一些更广泛得多的原理的特殊表述,这些真理的现代形式和陈述,我们的祖先是一点都没有看到的。(威廉,詹姆士,实用主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14
真理是否存在 (5)
,真实的和虚假的只是语言的属性,而不是事物的属性。没有语言的地方,便不可能有真理和谬说存在。错误倒是可能有的,比方我们预计某种事情不会发生、或怀疑某种事情不曾发生过时便是这样。但在任一种情况下,都不能责备这人不真实。 既然真实性在于我们判断句中名词的正确排列,因此,寻求严格真实性的人就必须记住他所运用的每一名词所代表的是什么,并据此使它适得其所。否则他就便会发现自己纠缠在语词中,
就象一只鸟在上了粘鸟胶的树枝上一样,愈挣扎就粘得愈紧。”(霍布斯,利维坦,)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15
真理如何存在 ( 1)
理是无穷的。人们所谓的理,不过是在某个时间,某个角度,某个层次适应某种需要而用概念定义的。
真理是客观存在着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真理需要付出无限的努力,幻想以一种可以自圆其说的体系穷尽对于客观真理的描述,不过是痴人说梦。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16
真理如何存在 ( 2)
客观真理是无限的。用两点论正说反说不足以完整地描述,用一条线状的体系(如某某学说、某某体系、某某思想、
某某主义)也不足以完整地描述;必须用一种立体的动态的系统理论方能作出理想的描述,而这项工程远非个人,亦非同一思想战线的人力所能及。她需要各个历史阶段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用各种不同的理论体系来完成。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17
真理如何存在 ( 3)
一切事物都是可以分析的,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内部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意味着内部总有一定的结构。正是这种结构给人以一种
“形”的印象。无数的真理彼此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形成一定的结构。
世界上最美的图形是圆形。可以把由无数的真理组成的总体结构假设为一个变化着的球体。通过这个球体来说明真理间的一些关系--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18
真理如何存在 ( 4)
在这个球体上,对如何一点来说,总有一定的点与其对应,并且表现为对立的性质。就是说,如何一条真理总有一条真理与其对立。而这两条真理都是不容置疑的。原因在于两个点所处的位置正好相对,
而且各有自己的客观规定性;有如同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作为认识主体,所在的立场和角度也恰好相反。
在这个球体上如何两点都能连接在一起。球面由线组成,线由点组成,整个球面是点的聚合。所有的点,经过中介都有联系。这就是说,全部真理是普遍联系着的。有的联系是直接的,有的联系是间接的;由此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19
真理如何存在 ( 5)
在这个球体上,能够实现无数条线的闭合。
这种闭合意味着一种理论体系的完成,并且这种体系足以自圆其说。
在这个球体上,所有的点同时又是无数条线的交叉点。如何一个道理既是独立的个体,
又与所有的道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这个球体是凸凹不平的,有的点比较突出,
有的点凹进去,甚至连带着周围诸点也凹进去。这种状况意味着有的真理被人们认识了,
有的真理还未被人们所发现。而一个具体的真理被人们认识与否,直接影响着相关的真理是否被连带发现。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20
真理如何存在 ( 6)
在这个球体上,新的点不断生成,新的线在不断延伸,甚至实现闭合。这意味着随着人们的认识的发展,新的真理被不断发现,新的领域在不断开拓,新的体系在不断产生。
在这个球体上,新的点覆盖旧的点,新的线覆盖旧的线,这意味着人们对于真理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新的理论在旧的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21
真理如何存在 ( 7)
对于这个球体,未免在同一时间、同一角度看到整个球面。只有变换角度,才能获得对这个球体的整体认识。仅仅看到一点、一线或者一个区域,就自以为拥有了全部真理,是非常可笑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却不乏其人。
真理本来就是一只有着底色的圆。你说你认识了什么真理,发现了什么真理,不过是在这只圆上勾划出了一点、一线。这一点一线与整个圆比较起来,是多么地可怜啊!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22
对于真理的态度 (1)
理智追求真理有如情感追求关爱。理智对于真理有着特殊的偏爱。真理对于理智是一种满足。
,人心之爱真理,有过于眼睛之爱美丽。”
(洛克,人类理解论,第四卷)
,人们说,当他们追寻真理时就热爱着真理;
当他们不知道真理时就追寻着真理。因此,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灵魂中对真理有什么亲身的感受,而是可能由于他们出于实际的目的需要信息,或者解决某些传统的迷惑需要指导。”
(桑塔亚那,真理的领域,)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23
对于真理的态度 (2)
被称为“最后一个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
的意大利大主教安瑟伦说:“我相信了才能理解,而不是理解了才能相信。因此我相信,除非我信仰,否则我决不会理解。”,只是理解,
而不信仰,真理是决不可能被唤醒的。”(布莱克,天堂与地狱之联姻,)信之为真,疑之为假。
,历史告诫我们说,一种崭新的真理的惯常命运是:始于异端,终于信仰。”(赫胥黎
,物种起源,)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24
把握真理的困难 ( 1)
,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庄周
,庄子,天下,)
,神兵非学到,自古不留诀。”( [宋代 ]苏轼,八阵碛,)
,没有无例外的规则。”( [普鲁士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25
对于真理的态度 (3)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说: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那也一定会遭到反驳的。”(列宁,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
1908年4月)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十分自然的实用主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26
第一节 真理
二、实践是鉴别真理和谬误的根本标准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其间也不排斥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作用。
真理和谬误
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
2、真理和谬误的统一
( 1)、两者相比较二存在,相互贯通
( 2)、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27
第一节 真理
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的关系
( 1)、逻辑证明的作用
A、逻辑指导了科学的实践,给人们的实践以力量和信心
B、逻辑使实践经验由特殊上升为普遍,并给实践以理论根据
C、逻辑能证明一些不能由实践直接检验的理论
( 2)、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的关系:
A、逻辑证明不能取代实践成为检验标准
B、承认逻辑的重要作用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28
真理与谬误( 1)
,最初偏离真理毫厘,到头来就会谬之千里。”
(亚里士多德,论天,)
,谬误也会象真理一样前后联贯、自成体系,
但这种情况并不是普遍的。”(密尔,在圣,
安德鲁斯就职演说,)
,谬误不仅包括那种相信虚假事物的绝对谬误,还包括那种与相信者知识有关的谬误,
也就是对一命题相信程度超过或不及应有的可信度所保证的程度,所引起的数量性质的谬误。一个完全相信某一匹马在德贝赛马中定能取胜的人,即使这匹马真的获胜,他也算是犯了错误。”(罗素,人类的知识,)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29
真理与谬误( 2)
真正属于思想的问题,一是想错了,二是想不到。
真理和谬误是相对应的。具体的真理有一个,
谬误也只有一个。在真理的反面,恰恰便是谬误。真理和谬误是不同的认识主体在同一地点、
同一时间、同一认识角度、同一客观环境、同一客观条件下,对同一认识对象所得出的恰恰相反的结论。脱离了地点、时间、角度的一致性,脱离了客观环境和条件的一致性,真理便不是相对于谬误的真理,谬误便不是相对于真理的谬误。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30
真理与谬误( 3)
,假设我认定‘石头具有灵魂’,这无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谬误。但是,石头存在着却是真实的;而且某些存在具有灵魂也是真实的。也就是说,构成这个错误思维的所有成分并不错误。因而,谬误本身就预示着真理。”(马利坦,哲学导论,)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31
检验真理 ( 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检验真理的过程是精神活动。检验本身终究是通过人的主观活动来完成的。
,人类认识的历史告诉我们,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许多理论是错误的,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错误。所谓实践是真理的标准,所谓‘生活、实践底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底首先和基本的观点’(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二章第六节),
理由就在这个地方。”(毛泽东,实践论,
1937年7月)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32
检验真理 ( 2)
,?真理标准’其实只是这样一种原则上是伪造的体系在生物学上的利用:因为一类动物所知道的最重要的事情只是自保,所以人们在这里就要大谈其‘真理’。其天真处就在于把那种以人为中心的怪癖当成衡量事物的尺度,鉴别
‘实在’与‘不实在’的准绳:总之,是把相对性绝对化了。”(尼采1844-1900
年 参见商务印书馆,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33
检验真理 ( 3)
1、理论决不能脱离实际。
Theory should in no way be divorced from
Practice.
2、中国决不在任何时候首先使用核武器。
At no time will China be the first to use
nuclear weapons.
(在任何时候 at all hours)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34
第一节 真理
三、绝对真理( absolute truth)和相对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观的辩证法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
( 1)真理的绝对性
A、任何真理都是包含在认识中的客观内容,
不能被推翻,这一点是无条件的,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必须承认真理的绝对性。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35
第一节 真理
B、人类按认识的本性是可认识无限发展的世界的,
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无条件的,承认世界的可知性就必须承认真理的绝对性。
( 2)真理的相对性: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具体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
A、承认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事物,就必须承认真理的相对性
B、承认我们的认识尚有待于深化,就必须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36
第一节 真理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 1)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A、相对包含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
B、相对是绝对的一个成分,绝对真 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 2)、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辩证转化
*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
3、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批判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37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人类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矛盾的表现。
人类思维,按其本性和可能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是思维的至上性,亦即思维的无限性和绝对性。但是,每一个人以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具体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又是有限的和相对的,这是思维的非至上性。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这个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人类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正是由于这一矛盾的运动,才推动了真理的发展。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38
辨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不正确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 。 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
人的正确认识 不仅 具有客观性,而且 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
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不由任何人的主观认识而定,而应由实践来检验 。 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39
辨析,对任何事情的评判,总是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不正确 。 该说法的实质是无视真理的客观性,
而过分夸大真理的主观性 。 真理的客观性主要是指在真理性的认识中包含着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当中不能含有同客观实际相违背的主观成分 。 对于任何确定的具体问题和对象的认识,真理只能有一个,即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的认识,而不可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 注意:如果有同学抓住了,评判,二字,从价值论角度,即从评判事情是非得失的角度去分析,也是很好的思路 。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40
第二节 价值
一、什么是 价值
价值是事物(物质的和精神的现象)对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对个人、
群体及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一种对于主体有用即有价值的东西,有用的程度越高,满足主体需要的范围越大,其价值也就越大,反之价值就越小。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41
关于价值问题的相关知识链接
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即抽象的人类劳动。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量,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成反比。货币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职能。货币本身也是商品。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42
关于价值问题的相关知识链接
3、价值规律:又称价值法则。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4、价值实体:商品中凝结的一般人类劳动。
5,使用价值,物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效用。
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能成为商品。物品的效用,
是由它的 自然属性 决定的。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属性,因而有不同的效用。
不论在哪一种社会条件下,财富的物质内容总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在商品生产条件下,使用价值同时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43
关于价值问题的相关知识链接
6、抽象劳动: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的脑髓、肌肉、神经和手等等在生产上的耗费。
7、具体劳动:生产活动的目的、操作方法、
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结果各不相同的劳动,
亦即形成使用价值的劳动。
8、劳动力商品:作为买卖对象的劳动力。
9、劳动力作为商品的两个前提,1)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 2)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不占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44
关于价值问题的相关知识链接
10、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等人,已经认识到商品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但他们不懂得劳动二重性,弄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劳动创造价值 。
11、剩余劳动:劳动者超出必要劳动的范围所进行的劳动。
12、剩余价值: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13、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形成资本积累。
14,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 剥夺者被剥夺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45
第二节 价值
二,价值的特征
价值具有客观性和主体性的特点。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46
价值哲学的背景与前景 李连科
,光明日报,2000-08-15
从回顾的角度,应探讨二十世纪价值哲学在西方和在中国对哲学或其他学科的发展有何影响,反之哲学和其他学科对价值哲学的形成和发展有何影响。从展望的角度,还应探讨二十一世纪价值哲学将面临的主要课题,以及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将会产生什么作用。价值哲学研究,不能绕过概念体系问题的摸索,但绝不能封闭在孤立分析概念体系的狭小范围,还要结合历史、当今和未来社会中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价值哲学的研究,
归根到底是要寻找正确的价值观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47
价值哲学的背景与前景
价值哲学研究,在中国当代学术史上的命运是非常独特的。 20世纪前半叶,虽有人稍有涉猎,但还没有来得及展开。 20世纪 50,60,70年代,它是我国学术界的空白,是 哲学领土上的荒僻之壤 。可是,
到了改革开放年代,便很快成为热门话题。以至于怀疑和否定它的人,也很难公开阐述自己的看法。
这种一边倒的趋势并不正常。其实,对于价值哲学的独特命运,如果揭开其社会根据,也并不难理解。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48
价值哲学的背景与前景
我们的哲学原理有一句著名的论断: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人们之所以去劳神地认识世界,费力地改造世界,不过是为了创造价值,创造物质文化财富,
以满足其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岂有它哉?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才如梦初醒,原来,人们不能回避需要问题。 需要不仅是实践的内在要素,
也是社会的重要动力 。现在不是也在以扩大内需的手段,促进经济发展吗?党和政府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为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江泽民同志还将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49
价值哲学的背景与前景
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问题,更是人们根本离不开的问题。在这样的社会土壤上,
价值哲学问题,价值观的产生与斗争问题,怎么能不迅速成为广大学者关心的问题?价值哲学这 20年来,从无到有,从表层到深层,有了长足的发展,
尽管还有许多分歧和薄弱环节。虽然自己因工作和年龄的关系,慢慢淡出了这一领域,但仍十分关注它的进展,并想为它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点浅陋之见。
我以为,如下问题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或者说将是价值哲学的生长点。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50
价值哲学的背景与前景
从回顾的角度,应探讨 20世纪价值哲学在西方和在中国对哲学或其他学科的发展有何影响,反之哲学和其他学科对价值哲学的形成和发展有何影响。从展望的角度,还应探讨 21世纪价值哲学将面临的主要课题,以及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将会产生什么作用。价值哲学与实证科学的关系问题,
价值哲学的方法论问题,也应当成为继续探讨的课题之一。在价值哲学体系中,不必拘泥于概念体系的大大小小的不同,更应注重对它的内涵进行深入具体研究。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51
价值哲学的背景与前景
诸如,在物质价值中除了研究经济价值的哲学视角外,更应侧重于自然价值,特别是环境伦理问题的研究;在精神价值方面,应从伦理学、美学、
宗教学、文化学等方面汲取营养,理顺与它们的关系;在 人的价值 方面,除了研究它的社会方面之外,还应注意时代对人及其价值的作用。此外,
对各种具体的价值观,即价值哲学的应用方面应着力开拓,大作文章。价值观这个词已深入民众,
但很多人对其内涵还不甚了了。对此,价值哲学研究者责无旁贷。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52
价值哲学的背景与前景
价值哲学研究,不能绕过概念体系问题的摸索,但绝不能封闭在孤立分析概念体系的狭小范围,还要结合历史、当今和未来社会中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尤其要密切关注当今价值观念的变革。价值哲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就是它的应用研究,特别是对价值观念的实证性研究。这些问题似应包括如下一些方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价值观念的正、负作用 ;经济全球化(或一体化)与价值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价值观念的传统性与变革性;价值观念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价值观念的自主性与社会制约性;基因密码与生命价值;经济发展与环境价值;物质价值、
精神价值,人的价值 与社会关系的价值;等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53
价值哲学的背景与前景
价值哲学的研究,归根到底是要寻找正确的价值观。人们的价值观,不是由几条抽象的条文构成的,它是由许多活生生的价值观念构成的。如何使人们的价值观念既崇高,又贴近社会生活?如何使价值观念既吸收古代传统的优秀成果,又充满时代精神?如何使人们的价值观念既吸收外国的优秀思想,又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如何使人们的价值观念,既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又能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这些问题解决得较好了,
正确的价值观才会确立,价值哲学的研究才会既有根基,又有价值。(完)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54
第二节 价值
三,价值与评价
所谓评价,就是主体在对客体属性,本质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把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对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评判。价值评价作为主体观念活动的结果,表现为人们对一定客体是否具有满足需要的属性所作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一个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价值认识必须符合两项基本要求:一是对客体状况的正确认识,二是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55
理论回顾与观点、实践审视
1、邓小平“白猫黑猫”论。
2、邓小平“三有利”论。
3、邓小平“群众满意、答应”论。
4、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群众之“碗里有肉”论。
6、“群众利益无小事。”
7、革命的真正的、最后的目的是什么? 人民的幸福。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56
第三节 真理和价值统一
一,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
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所谓真理原则,就是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包括人自身),
追求和服从真理。所谓价值原则就是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使世界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这两大原则的根基,
在于马克思所说的客观尺度和主体尺度的存在和作用。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有区别。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57
第三节 真理和价值统一
二,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和价值两原则在总体上的统一性,总是在人们的具体历史活动中实现并表现出来,真理和价值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突出地表现为二者相互贯通,相互引导和检验标准的一体化。真理与价值在实践基础上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我们能充分理解并自觉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从实际出发勇于开拓创新的统一,坚持真理与向人民负责的统一,尊重历史规律与争取人类解放的统一。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58
第三节 真理和价值统一
三,真、善、美
,真”是获得了真理,达到了真理的境界,即主体在思想和行为上充分接近和适合于客体必然性,这是主客体之间达到实质性统一的第一种状态,求真、
守真是人类第一个理想的目标和境界。
,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善仅指道德上合乎规范,广义的善则包括使人在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中各方面需要得到满足的实际价值,善是以主体尺度的主客体统一状态,是最典型的价值形态,具有强烈的主体性。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59
第三节 真理和价值统一
,美”是在真和善的基础上达到的更高境界。从本质上讲,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对人的自由的肯定,
它通过人的美感表现出来。
人类对真、善、美及其统一的追求,既是人生的目标,又是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60
坚持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 (萧 前 张曙光 )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源泉及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价值的源泉及价值的检验者;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命题中,蕴含着“实践也是价值的标准”一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 认识论和价值论的统一,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中,
体现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要依据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从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未来前途,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来理解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人民日报,19980519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61
参阅材料
1,坚持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 (萧 前 张曙光 ),人民日报,1998-5-
19
2,庄子与精神自由
3,李叔同,由儒入释,的哲学意味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62
庄子与精神自由( 1)
过去,我们采取西方的哲学模式来给庄子定性,
定他为主观唯心主义者。如果采取别的标准来衡量,那么,这个性就会有变化。
首先,哲学应该可以分为三大类型:求真哲学、
求善哲学与求美哲学。 全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哲学,这些哲学是千差万别的。如果从宏观上进行分类,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人类追求真、善、美,因此,哲学也可以分为这样三大类。
通过观察、试验、实践,来认识客观世界的实际情况,探讨事物的本质,最终目的是要认识宇宙的本质或宇宙的终极本原。这是需要自然科学作为基础的,需要有科学精神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63
研究的最后结论,认为宇宙的终极本原是物质性的东西,那么,
这个哲学体系就是唯物主义的;
如果认为宇宙的终极本原是精神性的东西,那么,这个哲学体系就是唯心主义的。我们把这一类型的哲学称为,求真哲学 。
庄子与精神自由( 2)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64
庄子与精神自由( 3)
对社会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人际的复杂关系有了系统、全面的了解,为了解决各种矛盾,照顾各方面的利益,提出处理各种关系的法则。为了使这些方针与措施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必须建立一套理论。这一套理论,就是政治哲学,也可以说是 求善的哲学 。宗教哲学也有一些内容是求善的哲学。还有一些哲学家重视艺术,重视情感,
陶冶情操。他们既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真实性,
也不关注政治活动。这些哲学家可以说是求美的哲学家。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65
庄子与精神自由( 4)
西方哲学家有这三种哲学家,而求真的哲学家是多数的,是主流。中国的哲学家也有这三种哲学家,却是以求善的哲学家为主。这三种哲学家应该用不同的标准进行评论。对于求真哲学,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而且只有在这种哲学中才有这种区别。对于求善哲学,就没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只有善与恶,文明与野蛮,
进步与落后的区别。中国历史上的孔子、孟子、
董仲舒、朱熹都是求善的哲学家,他们都是想提出一个可以把天下治理好的理想方案,都是善的理论。给他们戴上唯心主义,是张冠李戴。他们不探讨宇宙的本原,只是讲了精神,讲了心性修养,就成了唯心主义者,是否有点冤枉?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66
庄子与精神自由( 5)
庄子受到的冤枉也很大。过去许多人都说他是唯心主义哲学家。庄子不研究宇宙的本原问题,也不愿意参加政治活动,只是追求自己的精神自由。
他所讲的道,实际上是讲艺术精神。徐复观说,"
庄子的所谓道,本质上是最高的艺术精神 " 。追求美,追求精神自由,是庄子哲学的核心。因为他没有研究宇宙的本原,因此,他既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唯物主义。他的哲学没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问题。他也不研究政治问题,也没有参加宗教活动,所以也没有关于善恶的问题。他的艺术精神只有美丑、雅俗的问题。庄子讲的道,
是最高的艺术精神,是非常高雅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67
庄子与精神自由( 6)
因此,庄子哲学应该是高水平的。中国历史上高水平的学者都十分欣赏庄子哲学,就是欣赏他的高雅情趣,而不是欣赏他的唯心主义。庄子讲精神自由,是主张超越一切局限。他要以道观天下,
要摆脱任何束缚。这些束缚包括人间所有的思想顾虑。他认为,儒家提倡仁义道德,就是给人一种精神束缚。按人的本性本来应该这样做,因为有了仁义,人们就要考虑如何做才符合仁义,这样一来,人就不能按自己本来面目行事,其结果 "
举世而喻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
(,庄子 ·逍遥游,)世间的毁誉对自己没有任何影响,当然更不会成为精神负担。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68
庄子与精神自由
庄子讲精神自由,是主张超越一切局限,他认为,
儒家提倡仁义道德,就是给人一种精神束缚。
按人的本性本来应该这样做,因为有了仁义,
人们就要考虑如何做才符合仁义,这样一来,
人就不能按自己本来
面目生活。“举世而喻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阻止,阻遏 ;终止 [prevent;stop])。 "
(,庄子 ·逍遥游,)世间的毁誉对自己没有任何影响,当然更不会成为精神负担。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69
庄子与精神自由( 7)
战国时代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各家都认为自己的主张是绝对正确的,而别人的主张则是十分错误的。所谓 "自是而相非 "。
在辩论的时候,都站在自己的学派性上,是讨论不出是非的,也是无法确定是非的。这是学派性的思想局限。他提出,人在床上睡觉,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在烂泥中睡觉,就会得风湿病,但是,
难道泥鳅也是这样吗?人要是在树上睡觉,会发抖,难道猿猴也这样吗?如果让泥鳅在床上睡觉,
第二天一早,它就干了。如果让猿猴在床上睡觉,
它们也会很不习惯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70
庄子与精神自由( 8)
从物种的角度来看,各种物种也有自己的是非。
这是万物平等的观念,与西方所说,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是很不一样的。后来北宋张载提出,民胞物与,,可以认为是这种思想的继承。
过去,提倡优胜劣汰,似乎人类是优胜者,而万物是劣汰的对象。但是,人类后来发现,把万物淘汰以后,人类也就失去自己的家园。保护万物成了人类的责任。保护万物,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类有了这种觉悟以后,对庄子的这种万物平等的观点,应当有新的评价。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71
庄子与精神自由( 9)
总之,庄子的精神自由,实际上就是解放思想 。 解放思想,就是要摆脱各种束缚:
时代的束缚,地区的束缚,阶级的束缚,
传统的束缚,观念的束缚,自己的肉体与心灵的束缚等 。 庄子的这些思想都是有合理性的 。 但是,用西方的求真哲学的标准来衡量庄子的求美哲学和精神自由,得出了全盘否定的结论 。 这也是学术上的冤案,
应该平反 。 学者的欣赏与教材的贬抑的矛盾,在这里可以得到一种解释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72
李叔同,由儒入释,的哲学意味
最早把,李叔同现象,(主要指由儒入释)提高到哲学层面来思考的人,是他的弟子大画家丰子恺先生。丰先生 1948年 11月 28日在厦门佛学会作,我与弘一法师,的讲演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层楼说,。
他说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在简述了第一二种生活之后强调说:,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知识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 …… 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探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73
李叔同,由儒入释,的哲学意味
李叔同在智力发展上属于,早慧,型。据史料记载,他 7岁(实为 6岁)攻读,文选,,即能,琅琅成诵,,8岁从其乳母背诵,名贤集,格言:
,高头白马万两金,不是亲来强求亲,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不但背诵如流,而且能通晓其义。足见其幼年时期便有超常的智慧。
十九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天才的本质在于智慧的异常剩余,,,他们能看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一面,这是因为天才的头脑比常人客观、
纯粹和名皙的缘故。所以天才不但能洞察眼前的世界,进而能发现另一面世界,(,叔本华论文集,115——116页)。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74
李叔同,由儒入释,的哲学意味
李叔同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歌词通篇用白描手法,而且第一段全部用来写景;
第二段时空交错,以现在时,今宵别梦寒,总括全篇。它的高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语),
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 …… 都是离人眼中所见,景物依旧,人在别时,听起来就倍感凄凉。
全歌紧扣主题,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它的审美效应,就在,酒尽梦寒,的无言中回荡不已。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75
思考:文化与文明有什么区别?
文化,① 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式。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
② 泛指一般知识,包括语文知识。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76
思考:文化与文明有什么区别?
文明,① 犹言文化。如:精神文明、物质文明。 ② 指人类社会进步状态,与
“野蛮”相对。李渔,闲情偶寄,,
“辟草昧而致 文明。,旧时亦指时新的或新式的。
(,辞海,99年版)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77
第十七章文化、文明和社会进步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理解文化的本质、结构和功能,
文化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关系,以及文化与文明的关系,使学生树立一个这样的观点:即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大力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又要善于吸取、借鉴外来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使外来优秀文化中国化、让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以此加速中国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程,使中华民族重振雄风于世界。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78
第一节 文化的实质和人的发展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概念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文化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是由政治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领域,广义的文化是以各种各样民族的、区域的、世界的文化形态出现的,它的本质含义是自然的人化,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它映现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的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它具有三个特点:人化的形式、社会的性质、多样的形态。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79
第一节 文化的实质和人的发展
二、人类发展和文化存在
人类与文化的关系,是主客体的双向建构关系。
一方面,人类是创造文化的主体。另一方面,
文化本身又具有超越主体的客观形式,具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形成人类社会特有的遗传机制。
文化的发展从总体上划分为两个阶段,1、建立在“自然产生的生产工具”的基础上; 2、
建立在“由文明创造的生产工具”的基础上。
文化的发展是人发现人自身的过程,文化成果又加速社会的发展。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80
第一节 文化的实质和人的发展
二、人类 发展和文化存在
[相关认识链接 ]“文化之外,人类一无所有;人化之外,人类别无所求。,,人化,的过程表现在三个层面,即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面,因而,,人化,的过程就是文化形成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形成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过程。实际上,这里的文化是一种广义的文化(即大文化),
指 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 。因此,在广义的文化意义上,文化,象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我们平常所说的文化,总是或这样或那样与上述广义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尽管如此,我们平常所说的文化,总是或这样或那样与上述广义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81
第一节 文化的实质和人的发展
江泽民同志汲取全党的智慧提出的,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继承和发展 。,三个代表,中的,先进文化,是与
,先进生产力,,,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对而言的,是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必要性,重要性的一种特别强调,具体而言,是在新时期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条件下,对于 科学文化,
道德文化,法治文化,政治文化 等的一种特别突出的强调,有着鲜明的时代性,针对性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82
第一节 文化的实质和人的发展
,文化梅州,相对于,工业,,,生态,,,开放,
梅州而言,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是对于梅州市未来发展布局中特别突出文化的特殊地位的 战略性构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梅州市具体实际相结合的 必然的理性选择,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梅州的创造性的运用 。 因此,在建设
,工业,,,生态,,,开放,梅州的同时,重点突出建设,文化梅州,,有其内在的科学性和现实的合理性,必要性,其主要理由至少有如下几方面:
( 1) 没有文化建设的强有力的支持,党政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就很难真正提高自身知识素养和道德水准,其它一切工作就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83
第一节 文化的实质和人的发展
因而,中心工作即经济建设便不能上档次、上水平、
保持持续稳定的永续发展;( 2)没有文化建设的积极配合,经济建设显示不出地方特色,因而显示不出相对的地方优势;( 3)没有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就会失去良好的人际氛围和和谐的人文社会环境;( 4)建设“文化梅州”有助于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旅游环境;( 5)在一定意义上,“文化梅州”建设是梅州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开发、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电视音像报纸杂志出版业; ;( 6) 市场经济作用于社会道德,既有促进社会道德进步的积极因素,又产生阻碍道德进步的消极因素,因此,加强人文道德建设对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不失为一种 文化矫正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84
第一节 文化的实质和人的发展
( 7)建设“文化梅州”是全面建设梅州小康社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小康不应仅仅理解为物质的小康,而应该进一步理解为、并且事实上也应该是经济的和文化精神上的“合取”的小康,单向的物质富有,忽视精神家园的建设与维护,实际上是忽视了人类独有的、更为内在的、根本性的东西,忽视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东西,似乎也失去了对于人本身的关怀,其后果也是不可想象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85
第一节 文化的实质和人的发展
优化投融资环境,优化商品物资生产、流通环境,降低交易成本,乃至优化旅游环境和生活人居环境等等,无一不与人们之间的 诚实守信状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为,一个缺乏 诚信的社会,其可能的严重的后果是多方面的,其一,造成交易成本上升、破坏经济秩序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指出,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经济秩序问题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到我国 GDP的 10% —20%,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 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 37%,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两个百分点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86
第一节 文化的实质和人的发展
(参阅,我国每年因信用缺失损失 5800多亿,,载
,市场报,2003年 01月 07日第一版 )。其最严重的后果是: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基础,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其二,诚信 缺乏也有害于人际间的正常交往与和谐,有害于人们对于真正的幸福生活的追求,因为很难设想,生活在尔虞我诈、彼此之间互不信任、坑蒙拐骗的社会 中的人们有什么快乐、幸福可言。其三,诚信 缺乏致使人际间关系不和谐,
直接导致人才、人员等极为稀缺的宝贵资源的内耗、流失,从而没有办法形成经济建设的合力、内聚力。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87
第一节 文化的实质和人的发展
在当今世界,文化的竞争已经成为 综合国力 竞争愈益突出的一个方面。同样地,一定的文化,对于一个地区的 核心价值观 的形成和维持,对于一个地区的 精神状态和凝聚力,对于一个地区公民的素质及其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化梅州建设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梅州是对于 梅州发展最新诠释中的与时代发展脉搏相协调的全新思路 。在文化梅州建设的过程中,在发展梅州“文化经济”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研究文化(包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中的渗透力问题,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88
第一节 文化的实质和人的发展
研究经济的物质动力、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动力在梅州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问题,
研究如何处理好保持以伟大的中华文化为大背景的客家优秀特色文化的繁荣与吸纳全人类优秀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基本的问题,但也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因为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决定着文化梅州建设中其它一系列问题能否真正得到解决。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89
讨论( discuss,debate,argumentation)
论题( thesis),
谈文化修养、个人素质与未来就业问题
个人( individual);素质 diathesis;就业 obtain employment,take up an
occupation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90
第一节 文化的实质和人的发展
三、两种不同的文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足于唯物史观基础上阐述文化与社会和人类相互关系及其一般规律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P694-):
1、人类改造世界和改造人本身的活动是文化的起源和基础。 2、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的标志和准绳。 3、文化是具有自身利益相对独立性的“自己构成自己”的过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91
第一节 文化的实质和人的发展
三、两种不同的文化理论
西方文化哲学的四种类型:理性主义的文化哲学、自然主义的文化哲学、结构功能的文化哲学、符号主义的文化哲学。它们的局限性主要有( P696-),1、无限夸大了人的主观精神的作用。 2、夸大了历史的偶然性而否认历史的规律性。 3、夸大了文化相对主义的运用范围,
抹杀了文化进步的内在标志。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92
第二节文化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一、文化的分类
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从文化本身领域看,可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类。
从文化的主体承担者看,文化可分为个体、群体、
民族、世界文化。
从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看,文化可分为主、
亚、反文化。
从文化的发展看,文化可分为原始、古代、现代以及未来文化。等等。
文化和文明是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93
第二节文化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本小节重点分析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类。
问题:什么是物质文化?什么是行为文化? 什么是精神文化?
此三种文化类型的相互关系参阅 P700。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94
第二节文化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观点摘录:
王岳川(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化至少有三个维度,第一是 实用文化,比如景泰蓝,宣纸,武术;第二个层次是 艺术文化,古琴,书法,建筑;第三是 思想文化,而它的载体是人。
——,中国文化能否成为一种竞争力? ——访著名学者王岳川,,载,南风窗,2004·1(下)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95
第二节文化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二、文化的一般结构
思考:什么是结构?
文化结构指文化诸要素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联结方式。
文化系统的表层要素,是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背后,是人们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文化活动方式,即“活动模式”或“活动样式”。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96
第二节文化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从文化产生过程看,文化是人们活动模式(经验)的保存和传递。
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看,主要在于帮助人们掌握基本的活动方式。
在活动方式背后,是以文化符号的形式表现的
“文化观念”。
文化产品、活动方式、文化观念是构成文化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
不同类型的文化在基本结构上的共性,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唯一性,并不排斥文化的民族性。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97
第二节文化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三,文化的社会功能
文化具有信息功能;具有教化、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具有认识功能。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98
简析“文化之外,人类一无所有;人化之外,人类别无所求”的哲学蕴意。
文化体现在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基本方面,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产物,是人类全部创造所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除去此一创造,人类则一无所有。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涵括了人的一切活动,此活动实际上是
,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转化的过程,
因此,,人化,是人的全部追求,除此,人类别无所求。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499
两个,四分之一,说明了什么?
许群 费栋
2001年,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100个县市中,浙江占了23个,几近四分之一。
无独有偶,在我国现职的1000多名两院院士中,浙江籍的院士有200多人,也近四分之一。
数字是枯燥的,也是有趣的。不论这两组数字是否有必然联系,但至少说明了一个现象:浙江的经济带有明显的人文痕迹。
(新华社杭州6月4日电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00
两个,四分之一,说明了什么?
浙江的经济已经领跑全国11年了,2
001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
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全省人均GDP达到14850元,继续保持了全国省区第一的位置。尤其是外贸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超过广东,位居全国省区第一。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01
文化在经济中的渗透力
,文化也是生产力,
浙江资源匮乏,人均耕地仅占全国平均的40
%,国家重点投资项目也不多,是什么支撑起了浙江这么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在最近一次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上揭示了其中的奥秘:文化与经济的日益融合,并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极大地推动了浙江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张德江用,文化经济,的新概念高度概括了
,浙江经济现象,,也即是浙江的经济是,文化的,,浙江的文化是,经济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02
文化在经济中的渗透力
,文化也是生产力,
浙江人的精明在于把,文化力,的内核注入到经济的结构中去,并用文化的外表去,包装,
经济,不断抬升经济的品位和价值。比如,浙江人总喜欢,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经济的背后是文化,反之文化的动力在经济,。
正是,文化力,的注入,浙江的经济才具有了
,核心竞争力,,才在基本条件大致相同的现实背景下,取得了快于别人发展的优势。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03
第三节文化和文明的发展
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是从历史上延续下来的民族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民族性、新旧交融性等特点,
传统文化对一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塑造培养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而传统文化中的缺陷、糟粕又造就消极落后的国民同性。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04
第三节文化和文明的发展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文化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极其重要的内容,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密切相关,传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
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我们要用批判继承的眼光,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05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杨耕
民族精神的民族性并不排斥时代性。相反,任何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民族,其民族精神都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或者说是优秀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一个与时俱进的民族,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首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在任何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不可能脱离传统。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06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传统是在历史中形成,在人们的生活中世世代代起作用的那些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它古老可又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代的人们所认同。传统不等于文化典籍,继承优秀传统绝不仅仅是对文化典籍的注释。写在书上的并不就是实有的;文化典籍中的精华并不就等于传统。
继承优秀传统,就是把民族传统中的优秀的并与当代实践所契合的东西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弘扬,
使其不是停留在书本上,而是成为现实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组成部分。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07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命题本身就表明,我们不是“返本”,不是简单地“恢复”传统,更不是奉行文化保守主义。我们的确有悠久而丰富的传统文化,但这并不等于我们一定能强国富民。负载着同样的传统文化,我们造就过雄汉盛唐,创造过令世界叹为观止的伟大发明,可是我们也有过国弱民穷,出现过“历史的倒转”的现象。我们应当明白,
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而不是传统文化把一个曾经是贫穷落后的中国推向世界。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08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利用这些传统。传统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其中保守的方面是社会进步的重负,所以社会进步必然表现为对传统中保守方面的突破与革新;而传统中优秀的东西凝聚了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的创造和智慧,
成为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延续的精神力量,所以一个民族的发展或复兴,必然包含着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是全盘继承传统文化,
不是“尊孔读经”,而是立足当代实践,继承历史文化的优秀传统。只有立足于时代和民族的需要,
并同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结合在一起的继承,才是对优秀传统的真正继承。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09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传统是在继承和变迁中演进的。早期的传统的影响力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减弱,而新的东西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又不断地变成“旧的”,凝聚为
“传统”。历史不断地把每一代人的创造变为传统,整个历史发展是一个不断突破传统又不断形成传统的过程。传统不是一尊雕像,而是一道洪流,离开源头越远,膨胀得越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继承优秀传统。这个继承当然包括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包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10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
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等等,都已经转化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丰富了我们的民族精神。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则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生动体现和发扬光大,
体现着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11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从而引导民族与时代同行。这是判断一种民族精神的价值以及它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一个民族不能轻视自己的传统,但也不能囿于传统、沉湎于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建设,一种创新。文化、精神的“继承”不是从钱罐中取钱,“发展”也不是往钱罐里塞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面向时代的一种创造,是在创造中继承,在推陈中出新,
使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12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所谓时代精神,是时代的主题、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在观念上的反映 。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就是要把握时代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一方面为优秀传统注入新的内容,古为今用,另一方面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进行文化创新,培育新的民族精神,推陈出新。这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历史已经证明,背对时代和时代精神的民族精神无一不走向衰落,最多成为思想博物馆的标本陈列于世,而不是兴盛于世。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13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正是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我们把握到了一种面向 21世纪的民族精神,领悟到了一个古老的民族将复兴于 21世纪的秘密。 (完)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14
第三节文化和文明的发展
三,文明( civilization)是文化进步
( advancement)程度的标志( sign,
Symbol)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程度。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15
第十一条第二款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16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17
第十八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解放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对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及其实现,以及人的自由及其实现作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使他们能充分把握人的本质,实现其人生价值,最终实现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解放而竭尽自己的力量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18
第一节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性的具体性
人性是指人在自己的社会或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属性,人性是具体的,也是历史的,人的本质是人之为人的内在依据,人的本质在于人与其他动物不同的社会属性,人的本质也是具体的、历史的。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19
第一节人的全面发展
二、人在历史发展中达到自身的全面性
个人发展的全面性是其现实关系和观念发展的全面性,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人的个性的丰富性和能力的多样性,它使人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能应付自如,显示出更强的主动精神和创造力,因而就更为自由,在人类的历史活动中,人类越来越自觉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自身的解放,从而使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由可能一步步变为现实。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20
第一节人的全面发展
原理链接,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
根据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把人的发展过程概括为三个基本的历史阶段,这三个历史阶段也就是人的发展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三个历史形态,第一个历史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
第二个历史阶段是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第三个历史阶段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21
第一节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发展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人的发展是社会化和个性化相统一的过程,人之所以成为人,是他进入人的社会后在人与人的关系中逐渐社会化的结果,人的个性是指属于个人特殊品质的思想、感情、行为和自我意识的方式,人的个性化即逐步形成作为自己特殊品质的思想、感情、行为和自我意识的方式的过程,在社会范围内普遍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是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22
第二节人的价值
一,人的价值的内涵
通过创造物的价值满足自己的需要,是人满足自己的特殊方式,这种特殊方式显示了人本身的价值,人的价值即人对人自身的意义,就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以满足人自身的需要。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23
第二节人的价值
二,人的价值的实现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人创造客体价值的过程也是实现主体自身价值的过程,
作为一种主体性价值,人的价值的实现包括主体能力、主体作用、主体地位等全部主体性内容的实现,其中主体地位的实现是人的价值实现的主要标志。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24
第二节人的价值
三,人的价值的评价
价值评价是主体的观念活动,是主体对于价值对象的价值功能的判断。
价值只是对主体而言的意义,因而必须以一定的主体作为评价的基准。
对于客体的价值的评价就是对于客体是否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的判断。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25
第二节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是一种主体价值,在人的价值中主客体关系转化为主体自身的目的性和工具性的关系。人是通过实现自己的工具性价值去实现自己的主体性价值的意义的判断。
人的价值评价包含如下两方面内容:第一,人是否实现了自己的工具性价值,几是否创造了客体价值。这是人的价值评价的基础。第二,
人在实现工具性价值的同时是否实现了自己的主体性价值,即他的工具性价值是否真的成了实现自己主体性价值的工具,这是人的价值评价的实质内容。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26
第二节人的价值
对人的价值评价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一定行为主体的“自我评价”; 2、他人、社会对他的“社会评价”。
人的价值区分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的自我价值是人对于自身的意义。人的社会价值则是人对于社会的意义。人的价值评价尺度归根到底应是社会的尺度。
运用社会的尺度评价人的价值,就是看人的活动及其结果是否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需要。
评价人的价值必须采用历史主义的态度。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27
人不能证明自己谭学纯 ·书评周刊 2003-02-27
人的一生,有几个重大事件:出生、成年、结婚、死亡,这几个重大事件都让哲学家感到尴尬,当然也让哲学家少了些寂寞,哲学家强调主体自由出场和自我证明,可是,出生、成年、
结婚和死亡,无一例外,都不能由事件承担者自己来证明。
人的初始认证是他的出生,出生无法由出生者自我认证,这是南帆先生在他的文化随笔,我们从哪里来,中颠覆的一个哲学命题。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28
人不能证明自己谭学纯 ·书评周刊 2003-02-27
出生是一个人被,抛,到了世间,从这一天起,
人就别无选择地接受了一个不由自己设定的躯体,包括对这个躯体的命名。也许是出于对自己生命之始的反复确认,人们把自己的生日看作一个重要的日子。生日是个体生命的一个哲学界限: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生日为起点,成为芸芸众生中的,这一个,,但这又恰恰是人对自己的历史无力抗拒的证明。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29
人不能证明自己 ·,光明日报,
谭学纯 ·书评周刊 2003-02-27
自己来到人世的第一声啼哭、自己作为活生生的在世形象,
在生命认证的意义上,不如一张纸,一张出生证。说起来,
这有些让人难以置信,但确是确凿的事实。媒体报道的
“串子”事件,引起了新闻受众的广泛关注,我却感到,
人们关注的表象是亲子错认引起的人伦秩序错乱,但在最本质的意义上,它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出生交付他人认证的形而上质疑?
如果说出生是人生驿站的起点,那么,成年则是生命历程中第一个,过关仪式,,这在文化人类学中表述为,rites
of passage”。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30
人不能证明自己 ·,光明日报,
谭学纯 ·书评周刊 2003-02-27
中国古代社会,男人成年了仿佛才是生命的真正开始,它同样不由自己认定。古代汉族男子一般 20岁举行冠礼,受礼的男子由来宾加冠三次,然后取字。
此后,他开始以新的社会形象被外部世界接纳。至于纹身、度戒、割礼等作为成年仪式,也无一不是他者化的证明 。从冠礼到割礼,以文明和野蛮的方式构成对自我的文化压力,外在仪式成为引导内在自我进入社会秩序的确认手段,而自我无法逃遁。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31
人不能证明自己 ·,光明日报,
谭学纯 ·书评周刊 2003-02-27
现代社会告别了古老的成年仪式,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向地暗示了成年人拥有的某些特权,其中之一是婚娶权。 婚礼的隆重遮蔽着一个未经解读的哲学玩笑:无需证明却一定要有一个他者化的见证形式,成为人类默认的婚姻法则 。
把这种无意义的规则剥离开来给人看,是孙绍振先生睿智的幽默话语与文化现实的一次生动链接,,山花,2002年第 7期发表的,证婚人的演说词,,在层层解构中讲述了一个人们视而不见的道理:不是抢亲、不是包二奶,名媒正娶的婚姻本是两个当事人的自由,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32
人不能证明自己 ·,光明日报,
谭学纯 ·书评周刊 2003-02-27
婚姻的有效性本应由婚姻当事人认定,这一无可置疑的事实,再一次在哲学面前变换认证方式,
因为,人不能以自己为证,。结婚证书使婚姻得到法律认可,结婚仪式使婚姻得到世俗意义上的承认,惟有新娘新郎这一对最有发言权的人不能认证自己结婚的事实,哪怕向众人发誓、哪怕向上帝作出庄严的承诺,都无济于事。也许,在理论上多余的证婚人,是从物化的结婚认证转向人的见证的一种修正,但它仍然体现了对婚姻当事人自我认证的不信任。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33
人不能证明自己 ·,光明日报,
谭学纯 ·书评周刊 2003-02-27
人的生命终点是死亡,死亡是生命能量耗尽之后的永久栖息,是沉重的肉身退出社会系统的最后仪式。送终、死亡鉴定、验尸报告、注销户籍、向遗体告别、
遗像、追悼会、吊唁、葬礼、祭奠,等等,一系列证明死亡的方式,无非说明:
能够证明死亡的,恰恰是外在于死亡的、
由生者设定的程序。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34
人不能证明自己 ·,光明日报,
谭学纯 ·书评周刊 2003-02-27
自我在场的最真实的证明需要他人,是存在的无奈。巴赫金曾说过:人存在于自我和他人两种形式之中。 我在他人的视野中存在,正像他人在我的视野中存在 。我和他人,在自我认同和互相认同的关系中证明自己的存在 ——这是巴赫金 对话哲学 的精髓,也是我研究从话语分析向文化哲学提升的主要思想资源。(完)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35
思考:人的价值能够由自身来证明吗?
1,人的价值的实现
2、人的价值的评价
3、人的个体的价值评价问题。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36
以色列的“共产主义”
以色列的共产主义的农庄:吉布兹,实行“各尽所能,平均分配”。
2000年 4月报 14日,江泽民访问了一个
600人的 吉布兹。
在以色列,共有 250个这样的吉布兹。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37
第三节人的自由
一、必然和自由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自由 是一个主体性范畴,是人的主体性的最充分的体现,人不能摆脱客观必然性的制约,不能超出客观必然性所限定的范围去寻找自由,这就是人的自由的限度,但人在必然性所规定的可能性范围内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作出决定,并通过实践把选定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获得自由,自由与必然是相互依存的,自由与必然的区分是相对的即自由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没有绝对的自由。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38
第三节人的自由
[讲授者自思 ]
对必然的认识未必就等同自由。
,文革”期间中国许多科学家,纷纷被打成
“右派”,有的还被关进“牛棚”,根本就无所谓自由可言。
自由也许要区分为认识的自由、社会政治的自由。
社会政治的自由:意志在正义的法律下无限制的表达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39
材料参阅
原文: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行在屋中。人见讥之,
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 衣,诸君何为入我裈 中?”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
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
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饮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40
材料参阅
译文:
有个叫刘伶的,喝完酒脱得一丝不挂。别人批评他,他说:天地是我的房子,房屋是我的裤子,你怎么跑到我裤裆里来了。
他喝得太厉害,妻子哭着劝他。他说,我要用酒肉敬神,并发誓戒酒。妻子拿了酒来,刘伶祝道:“天生刘伶,嗜酒如命;一口一大碗,
五斗消病灾;我老婆的,你千万不要听。”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41
逍遥的内涵,应是,庄子 ·逍遥游,中
“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 。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42
第三节人的自由
二、必然王国和 自由 王国
,必然王国”指人被物化的社会关系支配,即人受物支配的社会状态,“自由王国”是指人支配自己的社会关系即人支配物的社会状态。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43
第三节人的自由
三、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就社会整体而言。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也就是人类的解放,人类解放就其一般意义来说,包括人从自然力和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两方面含义,人类解放即获得自由度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表现为不同的水平,社会主义社会是消灭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经阶段,是更高级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形态,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理想境界。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44
第三节人的自由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
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即马克思所说的自由王国是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将是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之间对立的扬弃,是物质生产活动的此岸和彼岸对立的扬弃,劳动,辛勤的、持久的、自觉的、
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是使人类逐步到达自由王国理想境界的最可靠的保证。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45
第三节人的自由
一、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
根据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把人的发展过程概括为三个基本的历史阶段,这三个历史阶段也就是人的发展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三个历史形态,第一个历史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第二个历史阶段是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第三个历史阶段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
嘉应学院精品课程 546
第三节人的自由
二、人的发展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人的发展是社会化和个性化相统一的过程,人之所以成为人,是他进入人的社会后在人与人的关系中逐渐社会化的结果,人的个性是指属于个人特殊品质的思想、感情、行为和自我意识的方式,人的个性化即逐步形成作为自己特殊品质的思想、感情、行为和自我意识的方式的过程,在社会范围内普遍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是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