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级保护 无脊椎动物
2
珊瑚纲 红珊瑚 Corallium spp
? 红珊瑚,属腔肠动物类。同其他珊瑚一样,终生水
螅型,红珊瑚由中胶层形成骨骼,骨质坚硬,颜色
艳美,状如繁枝之树,出产极其稀少。可作高级装
饰品。
3
? 名稱:紅珊瑚 別名,桃色珊瑚 分類地位,腔腸動物門、珊瑚蟲綱、紅珊
瑚科 分佈範圍,台灣沿海 數量,不詳 特殊技:無數單體可以共同
生活在一起,以群體方式附著在某一基底上,群體的骨骼質地堅密。
? 識認方法,大部分以群體方式附著在某一基底上,過著固定的生活,形狀如
同枝條勁發的小樹,身體為桃紅色。
生態習性,住:棲息於水流快、溫度高、比較清靜的暖海地區的淺海地帶。
行:晝夜活動。以群體方式附著在某一基底上,過著固定的生活。
食:雜食性。以微小的浮游生物等為食物。
繁殖:有兩種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是珊瑚蟲通過卵巢和精囊產生精子和卵子,
受精卵在消化腔中發育成具有纖毛的浮浪幼蟲,然後外出自由游泳,固著後
形成新的群體的第二個珊瑚蟲。珊瑚群體的增長則主要靠無性生殖,在群體
的外部像樹木出芽一樣長出芽孢,每個芽孢又變成新的珊瑚蟲,這樣不斷生
長,形成互相連結、共同生活的群體。
壽命:不詳
? 保護級別,國家 I級保護動物
? 瀕危原因,1、環境污染,破壞其棲地。 2、人類為觀賞用而過度捕撈。
4
库氏砗磲 Tridacna cookiana
? 库氏砗磲,属软体动物类。壳大而厚,略呈三角形;壳面有高垄,垄上
有重迭的鳞片。壳内光泽平滑。砗硬壳是古称七宝之一,与金银、琉璃、
玛瑙、珊瑚、琥珀、珍珠齐名。其肉可共食用,是为稀品。
5
? 名稱:庫氏硨磲 別名,大硨磲 分類地位,軟體動物門、瓣鰓綱、
硨磲科 學名,Tridacna cookiana 分佈範圍,南海 數量,不詳,
但已較從前銳減。 形態特徵,殼長 100— 180厘米(約幼兒到成人
的身高) 體重 150— 250千克(約 2— 4個成人的體重)
特殊技:兩扇貝殼的閉合力量大得驚人,據說可輕而易舉地將船錨的
鐵鏈折斷。
? 識認方法,貝殼很厚,略呈三角形,兩殼相同。殼面白色,十分粗糙,
具有 5條粗大的覆瓦狀放射肋,生長輪脈明顯,在貝殼表面形成彎曲
重疊的皺褶。
生態習性,住:棲息於熱帶海洋中珊瑚礁間的淺水環境裏。
行:以堅硬的足絲固著在珊瑚礁上。
食:雜食性。依靠海水把浮游生物帶進體內。
繁殖:夏季繁殖。
成長:幼體生長較快,但生長到一定大小時,就變得緩慢。
壽命:數百年
? 保護級別,國家 I級保護動物
? 瀕危原因,1、環境污染,棲地遭破壞。
2、過度捕撈。
6
头足纲 鹦鹉螺 Nautilus pompilius
7
8
? 名稱:鸚鵡螺( Nautilus) 別名,無 分類地位,軟體動物門、頭足綱、鸚
鵡螺科 學名,Nautilus pompilius 分佈範圍,台灣、海南島、西沙群島和南
沙群島海域 數量,僅發現過隨流飄蕩的空殼,尚未見到或採集到活體標本。
形態特徵,殼長 15— 20厘米(約 A4複印紙的寬);特殊技:利用漏斗收縮噴
射海水,以反作用力來推動身體的前進、攻擊獵物及逃避敵害。
? 識認方法,貝殼從背面向腹面蜷曲,略呈螺旋形,沒有螺頂,外表較光滑,
呈灰白或淡黃褐色,間雜有 15-30條橙紅色、褐紅色或褐黃色的波狀橫紋。
生態習性,住:棲息在海洋底層,從水深 5米到 400米都有,以 400米左右水
深處數量最多。行:日落後活動,常用觸手沿著珊瑚質海底爬行,前後左右,
移動自如,大多背部朝上,有時也能在水層中浮動或游泳。休息:伏在海底
的珊瑚礁及岩石上。食:肉食性。以小魚、甲殼類、海膽和其他小型軟體動
物等為食,攝食動作迅速敏捷。繁殖:雄雌異體,體外受精,直接發育。卵
受精後在短期內即產出,每次僅產幾枚至幾十枚。成長:直接發育
? 保護級別,國家 I級保護動物
? 瀕危原因,1、環境污染,棲地遭到破壞。 2、過度捕撈。
9
昆虫纲 中华蛩蠊 Galloisuna sinensis
10
? 名稱:中華蛩蠊 分類地位,昆蟲綱、蛩蠊目、蛩蠊科 學名,Galloisiana
sinensis 分佈範圍,吉林長白山 數量,罕見 形態特徵,體長 0.8— 1厘米
(約大豆的長);體重不詳 特殊技,3對足相似,可爬行。
? 識認方法,身體細長,沒有翅膀。背面和頭部棕黃色,較暗。腹面、足和觸
角琥珀色,較淡。體表有細毛,腹部兩側和足著生稀疏深棕色刺狀毛。頭寬
大,中央有一個模糊的黑斑。較小的黑色複眼,絲狀觸角,有 34節,尾鬚很
長。
生態習性,住:棲息於海拔 2000米的高山,近湖沼、融雪或水流濕處。
行:夜晚活動。主要為爬行。
休息:隱匿於石頭下、朽木下、苔蘚上及洞穴中。
食:雜食性。以植物和小蟲為食。
繁殖:卵生
成長:變態不明顯
? 保護級別,國家 I級保護動物
? 瀕危原因,1、棲地遭到破壞;
? 2、分佈區過於狹小
11
鳞翅目 金斑啄凤蝶 Teinopalpus aureus
? 名稱:金斑喙鳳蝶 分類地位,昆蟲綱、鱗翅目、鳳蝶科 學名,Teinopalpus
aureus 分佈範圍,廣東、福建 數量,罕見 形態特徵,前翅長 5— 6厘米
(約火柴盒的寬),特殊技:飛行
? 識認方法,身體大多為綠色,有金色尾突。翅表黑色,披有稠密、光亮的綠
色鱗片,以及一端緣為亮黃綠色的黑色帶。後翅錶盤區域內具有一個大型金
色斑,並有一些藍黑色、橘色和綠色帶跨越該斑。
生態習性,住:棲息於海拔 1000米以上的闊葉及針葉常綠林中
行:白天活動,飛行。食:取食花蜜;繁殖:
? 卵生,每年 3— 4月份繁殖。成長:完全變態,
? 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等四個階段,
? 幼蟲以馬兜鈴科攀緣藤本植物作為寄主。
? 保護級別,國家 I級保護動物
? 瀕危原因,1、棲地遭到破壞; 2、過度獵捕
12
? 金斑喙凤蝶在自然界中极其稀少,所以对它的研究仍在进行,对
它的习性了解知之甚少。其后翅基部 1/3金绿色微粒很浓,端部
2/3金黄色的斑占一半面积,因此斑而得名,并闻名于世。金斑喙
凤蝶是我国特有类,极其罕见。长期以来,一直被世界上蝴蝶专
家誉为“梦幻中的蝴蝶”,在,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中也被列为 I级保护种。仅分布于海南、广东、福建、广西等极
少数地区。现有的金斑喙凤蝶标本很少,所有各博物馆和蝴蝶爱
好者都以拥有金斑喙凤蝶标本为荣。因此它是无价的,极为珍贵。
? 天津自然博物馆现保存各种昆虫标本 20余万件,并且拥有国家二
类保护动物(昆虫)种类 7种之多(我国一类保护昆虫 2种,二类
保护昆虫 13种)。但一直没有国家一类保护昆虫种类,这次经多
方努力,两年多时间的多方联系,最终的以交换成功,获得了这
件珍贵的金斑喙凤蝶(雄性)标本。填补了我馆昆虫藏品的空白,
并为我馆普及宣传动物保护知识增添了新的内容及标本。
13
肠鳃纲 多鳃孔舌形虫 Glossobalanus
polybranchioporus
14
? 名稱:多鰓孔舌形蟲 別名,無 分類地位,半索動物門、腸鰓綱、柱頭蟲科
學名,Glossobalanus polybranchioporus 分佈範圍,山東青島、江蘇大豐和東
川、河北北戴河等地附近海域 數量,罕見 形態特徵,體長 35— 60厘米
(約 1— 2個書桌的寬);體重不詳;特殊技:可以依靠吻腔和領腔的充水和
排水,使吻部和領部發生伸縮,在泥沙中掘穴和活動。
? 識認方法,身體細長,分為吻、領和軀幹三個部分。吻為短圓錐形或尖錐形,
呈淡桔黃色;領的前緣環抱著吻的基部,具有許多縱走的皺褶和一條深桔紅
色的環帶;軀幹呈蠕蟲狀。
生態習性,住:棲息於水底。
行:靠吻腔和領腔的充水和排水,使吻部和領部發生伸縮而進行活動。
休息:穴居於沙粒之中,體表黐液與沙子結合在一起。
食:雜食性。以沙底有機物質為食。
繁殖:雌性產卵在海灘裏,卵數有上千枚。雄性在雌性產卵的同時或稍遲釋
放出精子。
成長:受精卵孵化出有纖毛的幼蟲,很快就能游泳,然後沉入海底。
? 保護級別,國家 I級保護動物
? 瀕危原因,環境污染,棲地遭到破壞。
15
黄岛长吻虫 Saccoglossus huangtauensis
? 名稱:黃島長吻蟲 別名,黃島長吻柱頭蟲 分類地位,半索動物門、腸鰓
綱、玉 蟲科 學名,Saccoglossus hwangtauensis 分佈範圍,山東青島附近海
域 數量,罕見
? 形態特徵,體長 2— 3厘米(約硬幣的直徑),體重不詳,特殊技:靠吻腔和
領腔的充水和排水,使吻部和領部發生伸縮,在泥沙中掘穴和活動。
? 識認方法,身體呈蠕蟲狀,表面平滑,明顯分為吻、領、軀幹三部分。吻部
為淺桔黃色,呈扁圓錐形。在背部和腹部兩條中線上,各具有一條或深或淺
的縱溝。
生態習性,住:棲息於水底。行:靠吻腔和領腔的充水和排水,使吻部和領
部發生伸縮而進行活動。休息:離低潮 40-50米的細沙之中。食:雜食性。以
沙底有機物質為食。
? 保護級別,國家 I級保護動物
? 瀕危原因,環境污染,棲地遭到破壞。
16
黃島長吻蟲
17
二级保护 无脊椎动物
18
腹足纲 虎斑宝贝 Cypraea tigris
19
? 名稱:虎斑寶貝 別名,虎皮貝 分類地位,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寶貝科
學名,Cypraea tigris 分佈範圍,台灣南部海域、南海 數量,不詳,但已較從
前銳減。 形態特徵,殼長 10— 12厘米(約鋼筆的長);體重不詳;特殊技:
腹面有發達的肉質足,前方呈平切狀,可爬行。
? 識認方法,貝殼背部膨圓,前端稍尖瘦,後端向內凹陷。表面十分光滑,有
白色或淡黃色的光澤,並雜有黑褐色斑點。
生態習性,住:棲息於低潮線以下一米至數米深的珊瑚礁或珊瑚礁之間的沙
灘中。
行:夜間活動。以腹足爬行,行動遲緩。
休息:常隱匿於珊瑚礁的基部或礁體的洞穴內,有的則伏於礁石下。
食:肉食性。主要以有孔蟲、海綿、小型甲殼動物等為食。
繁殖,3-4月交配產卵。常將卵產在珊瑚洞穴及空貝殼內,母貝產卵後並不離
開卵塊,而是臥伏其上,保護卵免遭傷害,直到 1-2周後幼蟲孵化出來為止。
成長:幼體時期有螺旋形的螺層,發育成長時,螺層被包在裏面,在外面看
不出來,厴也消失。
? 保護級別,國家 II級保護動物
? 瀕危原因,1、環境污染,棲地遭破壞。 2、過度捕撈。
20
冠螺 Cassis cornuta
21
? 名稱:冠螺 別名,唐冠螺 分類地位,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冠螺科
學名,Cassis cornuta 分佈範圍,台灣南部海域、南海 數量,不詳,但
已較從前銳減。 形態特徵,殼長 20— 30厘米(約 A4複印紙的寬和長)
特殊技:足的背後有一個由足腺分泌而成的厴,當身體縮入殼內後,可
用厴完全關閉殼口。
? 識認方法,貝殼的表面為灰白色,有不規則的紅褐色斑紋,在近殼口處
有很大的紅褐色斑塊。貝殼大而堅厚,殼的頂端較尖。
生態習性,住:棲息於水深 1-30米的碎珊瑚底質的淺海。
行:夜間活動。足位於身體的腹面,為塊狀,肌肉極發達,適於爬行。
休息:埋入砂礫中,僅露出背部。
食:肉食性。主要以棘皮動物等為食。
繁殖:夏季繁殖
成長:不詳 保護級別,國家 II級保護動物
? 瀕危原因,1、環境污染,棲地遭破壞。 2、過度捕撈。
22
瓣鳃纲 大珠母贝 Pinctada maxima
23
? 名稱:大珠母貝 別名,白碟貝 分類地位,軟體動物門、瓣鰓綱、珍珠貝
科 學名,Pinctade maxima 分佈範圍,海南島、西沙群島、雷州半島沿岸海
域 數量,不詳,但已較從前銳減。 形態特徵,殼長 25— 30厘米(約 A4複
印紙的長);體重 4-5千克(約 8— 10罐可口可樂);特殊技:後閉殼肌極為發
達,位於身體的後方,閉殼能力甚強。
? 識認方法,外形稍方或近長方形,略扁平,看上去呈碟形。殼質堅實厚重,
殼頂位於背緣前端,鱗片層緊密,排列不規則;左殼比右殼稍大而凹,殼面
平滑呈暗黃褐色,具有淡褐色的放射肋。
生態習性,住:棲息於溫暖海域的珊瑚礁、貝殼、岩礁砂礫等海區,一般水
流通暢,水深在 10米以上,一般為 20-50米,最深可達 200米。
行:以發達的足絲營附著生活。
食:雜食性。以矽藻類為主,也包括橈足類及其幼體、有機碎屑、雙殼類盤
幼蟲、腹面類面盤幼蟲、鈣質骨針和其他原生動物等。
繁殖,5-10月進行繁殖。性成熟的雌性,遇到適當的刺激就能產卵,產下的卵
約需 16-36天才能孵化出幼體。
成長:幼體的殼多為暗黑色,近似楔形,以後逐漸變圓,並變為黃褐色,生
長鱗片明顯。生長到一定大小時,生長就變得緩慢。
? 保護級別,國家 II級保護動物
? 瀕危原因,1、環境污染,棲地遭破壞。 2、人類為取得珍珠而過度捕撈。
24
佛耳丽蚌 Lamprotula mansuyi
25
? 名稱:佛耳麗蚌 別名,白玉蛤 分類地位,軟體動物門、瓣鰓
綱、蚌科 學名,Lamprotula mansuyi 分佈範圍,廣西 數量:
不詳,但已較從前銳減。 形態特徵,殼長 12— 13厘米(約鋼筆
的長);特殊技:腹面有發達的肉質足,適於挖掘泥沙。
? 識認方法,外形呈佛耳狀或梯形,左右兩殼相等,但兩側不對稱。
殼前端鈍圓,後部呈鈍角狀,表面黃褐色,沒有光澤,有不規則
的生長線。
生態習性,住:棲息於水質清澈的山澗河流中,底質多為砂石、
卵石或岩石。
行:以發達的足絲營附著生活。
食:雜食性。以微小生物及有機物碎屑為食。
繁殖:不詳
成長:不詳
? 保護級別,國家 II級保護動物
? 瀕危原因,1、環境污染,棲地遭破壞。 2、過度捕撈。
26
昆虫纲 伟铗趴 Atlas japyx atlas
? 名稱:偉鋏 分類地位,昆蟲綱、雙尾目、鋏 科 學名:
Atlasjapyx atlas 分佈範圍,四川鄉城 數量,罕見 形態特
徵,體長 4— 5厘米(約名片的寬);
? 特殊技:具有咀嚼式口器,陷入頭內,可以攝取食物。
? 識認方法,頭黃色,呈梯形,前窄後寬。身體分節,胸部
和腹部的背面灰色,腹面黃色。觸角較長,沒有眼睛及翅
膀。
生態習性,住:棲息於土壤或潮濕的石塊、木段、樹皮及
落葉下。行:爬行,行動活潑。食:雜食性。以腐殖質、
菌類和微小動物為食。繁殖:產下的卵呈卵圓形或球形。
成長:沒有變態,幼蟲和成蟲十分相似。
? 保護級別,國家 II級保護動物
? 瀕危原因,1、棲地遭到破壞 2、分佈區過於狹小
27
? 名稱:尖板曦箭蜓
? 分類地位,昆蟲綱、蜻蜓目、箭蜓科
? 學名,Heliogomphus retroflexus
? 分佈範圍,福建
? 數量,罕見
? 形態特徵,體長 0.3— 0.4厘米(約針孔的長) 特殊技:善於飛行
? 識認方法,頭頂、後頭及後頭後方均為黑色。胸主要為黑色,雜有黃斑。足大多黑色。
翅透明,微帶褐色。腹部黑色,綴以黃色斑點。
生態習性,住:棲息於陸地環境
行:白天活動,善於飛行。
食:肉食性。以蜉蝣、蚊類幼蟲等
? 為食。
繁殖:卵產在水面或水生植物上
成長:半變態。幼蟲生活在水裏,
? 捕食小水生動物。
? 保護級別,國家 II級保護動物
? 瀕危原因,1、棲地遭到破壞
2、分佈區過於狹小
尖板曦箭蜓
Heliogomphus
retroflexus
28
宽纹北箭蜓 Ophiohomphus
spinicorne
? 名稱:寬紋北箭蜓 分類地位,昆蟲綱、蜻蜓目、箭蜓科 學名:
Ophiogomphus spinicorne 分佈範圍,北京、河北、甘肅 數量,罕見 形態特徵:
體長 0.4— 0.5厘米(約綠豆的長);特殊技:善於飛行
? 識認方法,頭頂黑色,後頭及後頭後方黃色。胸黑色,具黃斑。腹部紅黃色,
兩側各具一個黑色條紋。
生態習性,住:棲息於陸地環境。行:白天活動,善於飛行。食:肉食性。
以蜉蝣、蚊類幼蟲等為食。繁殖:
? 卵產在水面或水生植物上。成長:
? 半變態。幼蟲生活在水裏,捕食小
? 水生動物。
? 保護級別,國家 II級保護動物
? 瀕危原因,1、棲地遭到破壞;
? 2、分佈區過於狹小
29
中华缺翅虫 Zorotypus sinensis
? 名稱:中華缺翅蟲 分類地位,昆蟲綱、缺翅目、缺翅蟲科 學名,Zorotypus
sinenesis 分佈範圍,西藏察隅、本堆 數量,罕見 形態特徵,體長 0.3— 0.4
厘米(約針孔的長);特殊技,3對足都披毛,後足較粗壯,可爬行。
? 識認方法,身體為深褐色。頭部近似三角形,額面稀布剛毛,觸角呈念珠狀,
共 9節,每節都生剛毛,口器為咀嚼式。
生態習性,住:棲息於枝葉茂盛、陰暗潮濕的原始常綠闊葉林內的風折木、
死樹等的樹皮下。行:主要為爬行。食:不詳,可能為肉食性。繁殖:卵生。
成長:幼蟲為漸變態
? 保護級別,國家 II級保護動物
? 瀕危原因,1、棲地遭到破壞;
? 2、分佈區過於狹小
30
墨脱缺翅虫 Zorotypus medoensis
? 分類地位,昆蟲綱、缺翅目、缺翅蟲科 分佈範圍,西藏墨脫、漢密 數量:
罕見 形態特徵,體長 0.2— 0.3厘米(約針孔的長);
特殊技,3對足都披毛,後足較粗壯,可爬行。
? 識認方法,身體為暗黑色。頭部近似三角形,額面稀佈剛毛;觸角呈念珠狀,
共 9節,每節都生剛毛;口器為咀嚼式。
生態習性,住:棲息於枝葉茂盛、陰暗潮濕的原始常綠闊葉林內的風折木、
死樹等的樹皮下。行:主要為爬行。食:不詳,可能為肉食性。繁殖:卵生。
成長:幼蟲為漸變態
? 保護級別,國家 II級保護動物
? 瀕危原因,1、棲地遭到破壞; 2、分佈區過於狹小
31
拉步甲 Carabus(Coptolabrus) lafassei
? 名稱:拉步甲 分類地位,昆蟲綱、鞘翅目、步甲科 分佈範圍,浙江、福建、
江西、江蘇 數量,罕見 形態特徵,體長 3— 4厘米(約火柴盒的寬);
特殊技:足細長,可步行。
? 識認方法,頭部和前胸背板綠色,閃金黃或金紅色光澤。鞘翅綠色,側緣及
緣折金綠色,瘤突黑色,前胸背板有時全部深綠色,鞘翅有時藍綠色或藍紫
色。觸角細長。鞘翅呈橢圓形,末端形成尾突。足細長,腹部光潔。
生態習性,住:棲息於石塊、落葉下或土中。行:沒有飛翔能力,主要靠步
行,行動敏捷。食:肉食性。以軟體昆蟲等為食。繁殖:卵生。成長:幼蟲
為捕食性
? 保護級別,國家 II級保護動物
? 瀕危原因,棲地遭到破壞
32
硕步甲 Carabus(Apotopterus) advidi
? 名稱:碩步甲 別名,大衛步甲 分類地位,昆蟲綱、鞘翅目、步甲科 學名:
Carabus davidi 分佈範圍,浙江、福建、江西 數量,罕見 形態特徵,體長
3— 4厘米(約火柴盒的寬);特殊技:足細長,可步行。
? 識認方法,頭部、觸角和足均為黑色。前胸背板和側板、小盾片都是藍紫色;
鞘翅綠色閃金屬光輝,後半部具紅銅光澤。腹部光潔,足細長,腹面有毛。
生態習性,住:棲息於石塊、落葉下或土中。行:沒有飛翔能力,主要靠步
行,行動敏捷。食:肉食性。以軟體昆蟲等為食。繁殖:卵生。成長:幼蟲
為捕食性
? 保護級別,國家 II級保護動物
? 瀕危原因,棲地遭到破壞
33
彩臂金龟 (所有种 ) Cheirotomus spp
? 名稱:彩臂金龜 分類地位,昆蟲綱、鞘翅目、臂金龜科 分佈範圍,雲南、
廣西 數量,罕見 形態特徵,體長 0.6— 0.7厘米(約大豆的長);
特殊技:善於飛行
? 識認方法,身體較短闊,體色墨綠閃金屬光輝。鞘翅近黑色,雜有許多淡黃
褐色的不規則斑點,斑點中又有黑色小點,前胸背板寬闊隆起。
生態習性,住:棲息於陸地環境。行:善於飛行。食:不詳。繁殖:卵生。
成長:幼蟲以腐朽木材為食
? 保護級別,國家 II級保護動物
? 瀕危原因,棲地遭到破壞
34
? 叉犀金龟 Allomyrina davidis
? 名稱:叉犀金龜
? 分類地位:
? 昆蟲綱、鞘翅目、犀金龜科
? 學名,Allomyrina davidis
? 分佈範圍,華中地區 數量,罕見
? 形態特徵,體長 0.3— 0.4厘米(約綠豆的長)
? 識認方法,頭部有角狀突起,頂端對稱地分叉。雄蟲背部深黑色,前胸背板有角狀
突起,並向前彎曲,頂端擴大而分叉,末端呈新月形;雌蟲背部黑色而發亮,前胸
背板的前緣呈波狀隆起,其間佈有小窩。
生態習性,住:棲息於陸地環境
行:善於飛行;食:不詳;繁殖:卵生;成長:幼蟲以腐朽木材為食
? 保護級別,國家 II級保護動物
? 瀕危原因,棲地遭到破壞
35
双尾褐凤蝶 Bhutanitis mansfieldi
? 名稱:雙尾褐鳳蝶 別名,雲南斑紋鳳蝶 分類地位,昆蟲綱、鱗翅目、鳳蝶
科 學名,Bhutanitis mansfieldi 分佈範圍,四川貢嘎山 數量,罕見 形態特
徵,體長 0.3— 0.4厘米(約綠豆的長);
? 識認方法,前翅有 8條黑色並伸至後翅翅表的橫帶,外緣帶寬闊。後翅較長,
外緣呈扇形,臂角處有一個深的缺刻,具 3個尾狀突起,外面的一個最長,裏
面的一個次長,中間的一個很短而不易見到。
? 生態習性,住:棲息於高山地帶。行:白天活動,飛行。食:取食花蜜
繁殖:卵生; 成長:完全變態,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等四個階段,
幼蟲以馬兜鈴科的木香馬兜鈴作為寄生主植物。
? 保護級別,國家 II級保護動物
? 瀕危原因,1、棲地遭到破壞
2、過度獵捕
36
三尾褐凤蝶 Bhutanitis thaidina
dongchuanensis
37
? 名稱:三尾褐鳳蝶
? 分類地位,昆蟲綱、鱗翅目、鳳蝶科
? 學名,Bhutanitis thaidina
? 分佈範圍,四川
? 數量,罕見
? 形態特徵,前翅長 4— 5厘米(約火柴盒的寬)
? 識認方法,前翅表面由 8條自前緣至內緣的橫線,劃為 9個青銅黑色寬橫帶區。後
翅較長,有 3個明顯的尾狀突,外緣呈扇狀,翅表端部的黑色寬帶圍有一個大紅
斑。
生態習性,住:棲息於海拔 2000米以上的高山竹林中;行:白天活動,飛行。食:
取食花蜜;繁殖:卵生
成長:完全變態,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等四個階段,幼蟲以馬兜鈴科
攀緣藤本植物作為寄主。
? 保護級別,國家 II級保護動物
? 瀕危原因,1、棲地遭到破壞
? 2、過度獵捕
38
中华虎尾凤蝶 Luehdorfia chinensis
huashanensis
39
? 名稱:中華虎鳳蝶 分類地位,昆蟲綱、鱗翅目、鳳蝶科 學名,Luehdorfia
chinensis 分佈範圍,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河南、陝西 數量:
罕見 形態特徵,體長 0.3— 0.4厘米(約綠豆的長);
? 識認方法,體表及膜質翅上都披有鱗片和毛,身體為黑色。口器為虹吸式。
複眼發達,觸角末端膨大,呈棒狀。有兩對翅,在有黃色襯底的圓形前翅上,
背表自前緣向後翅延伸 7根粗黑條紋,後翅背表綴著黃、紅色新月斑和藍色圓
斑。
生態習性,住:棲息於光線較強而濕度不太高的林緣地帶。行:白天活動,
飛行。食:蜜源植物主要有蒲公英、紫花地丁及其他堇科植物,以及田間的
油菜花或蠶豆花蜜。繁殖:每年 3月交配。僅產卵於杜蘅等馬兜鈴科細辛屬的
多年生敗花或無花瓣類等草本植物上,卵近似圓球形,每個雌性共產卵 130餘
粒,產畢全部卵約需一個星期。
成長:幼蟲約在 4月下旬孵出,體色與蚯蚓相似,頭上生著長剛毛。群居,以
杜蘅葉片為食,脫皮後變蛹,3月上旬從越冬蛹中羽化為成蟲。
壽命:雄性壽命為 17-20天,3月至 4月初便全部消失。雌性壽命為 22-25天,要
到 4月上、中旬產完卵後才死去。
? 保護級別,國家 II級保護動物
? 瀕危原因,1、棲地遭到破壞 2、過度獵捕
40
阿波罗绢蝶 Parnassius apollo
绢蝶以秀丽清雅而倍受人们喜爱。
绢蝶翅白色或稍带淡黄色,半透
明,前翅有几个大黑斑,后翅有
2个大而鲜明的红斑,红斑中心
白色,红斑围以黑边,更增添了
娇美。
绢蝶都生活于高山,有很强的耐
寒力,有的在雪线上活动,飞翔
时紧贴地面,缓缓而飞好象在悠
悠赏雪,因而较易捕捉。阿波罗
绢蝶为国产 30多种绢蝶中较珍贵
的种类,翅展 50-80毫米,国内仅
分布于新疆,是国家二级重点保
护动物。
41
? 名稱:阿波羅絹蝶
? 分類地位:昆蟲綱、鱗翅目、絹蝶科
? 學名,Parnassius apollo
? 分佈範圍:新疆
? 數量:罕見
? 形態特徵:前翅長 5— 8厘米(約名片的寬);
識認方法:前翅較圓,白堊色,翅表有許多黑點、灰白斑及無鱗透明區,後
翅通常總有顯著的鮮紅色斑點。觸角主幹灰白色,有淺黑色環帶。
生態習性:住:棲息於海拔 750— 2000米的山區。行:白天活動,飛行。食:
取食花蜜。繁殖:卵生,每年 3— 4月份繁殖。成長:完全變態,一生要經歷
卵、幼蟲、蛹、成蟲等四個階段,幼蟲以景天植物為寄主。
? 保護級別:國家 II級保護動物
? 瀕危原因,1、棲地遭到破壞;
? 2、過度獵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