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 他 肿 瘤
畸胎瘤 (teratoma)是由多潜能的生殖细胞发生的肿
瘤,由两个或三个胚层的组织构成。
好发部位 卵巢、睾丸和中线部位
肉眼特点 肿瘤可为囊性或实性,囊内可见
大量油脂毛发。骨和软骨。
镜下特点 肿瘤实质内可见皮肤、皮脂腺、
毛囊、汗腺 (外胚层 ),呼吸上皮、
胃肠道上皮 (内胚层 )、骨、软骨、
平滑肌 (中胚层 )、脑组织 (神经外
胚层 )。
分为良性 (成熟型 )、恶性 (未成熟型,常有未
成熟的神经组织 )。
黑痣和黑色素瘤
黑痣 (pigmented nevus)
是皮肤黑色素细胞的良性增生性病变。根
据痣细胞的所在部位,分为皮内痣 (痣细胞团
位于真皮内 )、交界痣 (痣细胞团位于真皮和
表皮交界处 )、和混合痣 (即有皮内痣;又有
交界痣病变 ),后两者较易恶变为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 (melanoma) 是黑色素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好发部位 多发生于足底部、外阴及肛门
周围皮肤。
肉眼特点 可以开始即为恶性,也可以由
黑痣恶变而来。黑痣色素加深、
体积增大、生长加快、溃疡、
出血等常是恶变的征象。
镜下特点 黑色素瘤瘤细胞可呈巢状、条索
状或腺泡样排列,可呈多边形或
梭形,核大,核仁红染而清楚,
胞浆内可见黑色素颗粒。黑色素
瘤恶性度高,可经淋巴道和血道
转移。
第十一节 肿瘤的病因学
一、物理致癌因素
3.长期吸入石棉纤维粉尘, 可引起肺癌, 胸膜间皮
瘤 。
1.电离辐射,包括 x线,γ 射线和亚原子微粒 (α 粒子、
β 粒子、质子和中子 ) 等均能诱发染色体断裂、移
位、基因突变而增加肿瘤发病率。
2.紫外线作用于 DNA,引起嘧啶二聚体形成,长期过度
照射与皮肤鳞癌、基底细胞癌、黑色素瘤有关。
二、化学致癌因素
已知的致癌性化学物质 1000多种 。 可分为
两类:直接致癌物和间接致癌物 。 间接致癌物
经代谢产生最终致癌物, 通过亲电子基团与 DNA
共价结合, 引起基因突变 。
化学致癌的多步骤过程
部分间接致癌物需要不致癌的化
学物质协同作用。
大体上分为激发和促进两个阶段。
1.激 发 ( Initiation )
即激发剂(致癌物)引起的不可逆
的过程,细胞 DNA受到损伤,成为潜
在癌细胞。这些细胞在促进剂的进一
步作用下,逐渐发展为癌细胞。
2.促 进 ( Promotion )
促进剂,如巴豆油、酚、激素、药物,
本身无致癌性,并不损伤 DNA,可能在细
胞增殖分化的调控水平上发挥作用,改变了
基因的表达方式。促癌是一种缓慢的 (10-20
年 )、非特异的、可逆的过程,因而减少环
境中的促进剂,在癌的防预中很有意义。
3.重要的化学致癌物
(1) 多环芳烃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这类物质中以 3,4-苯丙芘
为代表, 具有致癌性强, 存在广泛等特点,
与肺癌及胃癌关系密切 。
这类物质这类物质具有较强的致
癌作用,致癌谱广,与肝癌、胃癌、
食管癌有关。亚硝胺在胃内由亚硝胺
盐和二级胺合成,可通过胎盘影响子
代。
(2)亚硝胺类:
在数十种致癌的霉菌毒素中, 黄曲霉毒
素 (aflatoxin)最具代表性, 其致癌性最强, 比
亚硝胺大 70余倍, 主要与肝癌的发生关系密
切 。 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霉变的花生, 玉
米及谷物中, 具有化学性稳定的特点, 煮熟
后仍有活性 。
(3)真菌毒素 (Fungal toxins)
三、生物致癌因素
1.DNA肿瘤病毒
多瘤病毒、乳头瘤病毒、腺病毒、嗜肝
病毒、疱疹病毒等可使动物发生肿瘤。目前
与人类恶性肿瘤关系密切的主要有人类乳头
瘤病,EB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HPV 子宫颈和外阴鳞癌 E6 灭活 p53蛋白
E7 灭活 Rb蛋白
EBV Burkitt 淋巴瘤 体内
B-cell 淋巴瘤 体外
Hodgkin 淋巴瘤 t(8,14)移位 激活
c-myc 基因
鼻咽癌 100%含 EBV DNA
HBV 肝细胞癌 引起肝细胞增生
X-protein 激活原癌基因
灭活 P53
DNA肿瘤病毒致癌的机制:
DNA病毒感染细胞后出现两种后果,
(1) 溶解性感染:病毒 DNA未能被整合到宿主
的基因组中,大量的病毒复制,最终使细胞死亡
(2) 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的 DNA,DNA病毒带
有转化基因,使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
2.RNA肿瘤病毒
人 T细胞白血病病毒 (HTLV-1):
? 嗜 CD4T细胞的逆转录病毒
? Tax基因产生 Tax蛋白, 激活 IL-2,GM-CSF
? T细胞多克隆增生 -> 单克隆性肿瘤转化
? 1%的感染者发生 T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
3.寄生虫
埃及血吸虫 膀胱癌
日本血吸虫 结肠癌
华支睾吸虫 胆管细胞癌
四、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人类肿瘤的发生中
所起的作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1.遗传因素起决定作用: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视网膜母细
胞瘤, 神经纤维瘤病, 肾母细胞瘤, 神
经母细胞瘤等, 以常染色体显性的方式
进行遗传 。 这些遗传性肿瘤多由肿瘤抑
制基因的缺失引起 。
家族性腺瘤性
息肉病 APC 突变 5q21-22
神经纤维瘤病 缺失
视网膜母细胞瘤 Rb 13q14
肾母细胞瘤 WT 11q
NF1 17q11.2
缺失
缺失
2.遗传因素决定肿瘤的易感性
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综合征就
属于这一类, 患者常伴有某种免疫缺
陷, 染色体畸变或 DNA修复功能缺陷 。
Bloom综合征 生长迟缓 皮肤癌
阳光过敏性皮疹 白血病
免疫功能紊乱
着色性干皮病 智力迟钝
皮肤雀斑样色素沉着 皮肤鳞癌
毛细血管扩张 基底细胞癌
Fanconi综合征 发育障碍 白血病
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瘤
毛细血管扩张 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 白血病
性共济失调 皮肤毛细血管 扩张 淋巴瘤
3.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协同作用,
而环境因素又起主要作用
大多数恶性肿瘤是散发的, 无家
族史, 可能患者的体质对致癌因子有
易感性, 因而发生了肿瘤 。
Kundson二次突变说
一个细胞要发生两次突变才能变成肿瘤细胞 。
遗传性肿瘤的第一次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体
细胞 只要再有一次突变, 即可转变为恶性肿瘤细胞。
这种肿瘤可遗传,常有家族史, 年轻发病,呈多发性
或双侧性。
散发性肿瘤,二次突变均需发生在同一个体细
胞内,因而发病率低,常单发,发病较晚。
五、免疫因素
1.肿瘤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均说明, 恶性肿瘤
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
?儿童期免疫系统不成熟, 老年人免疫功能
减退, 这两个年龄组肿瘤的发病率均高于
其他年龄组 。
?胸腺摘除动物和胸腺先天发育不良患者,由
于细胞免疫缺陷,恶性肿瘤发病率升高 。
?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 淋巴造血系统恶性
肿瘤发病率上升 。 大剂量化疗, 放疗, 免疫抑制剂
的使用, 可能降低了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 引起肿
瘤发生 。 如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缺陷, 伴发 Kaposi
肉瘤和淋巴瘤很常见 。
?机体免疫功能增强, 肿瘤可自行消退, 如神经母细
胞瘤, 恶性黑色素瘤, 绒毛膜上皮癌等均有少数自
行消退的报告 。
?癌组织内及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患者和引流
淋巴结内大量窦组织细胞增生患者, 预后较好 。
2.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参与抗肿瘤
的免疫效应,但以细胞免疫为主。
?体液免疫在破坏、溶解肿瘤细胞方
面也有一定作用。
? 在肿瘤免疫中, 主要有三种细胞起作用,① T
淋巴细胞:在肿瘤免疫中起主要作用, 肿瘤抗
原致敏的淋巴细胞, 通过抗体依赖细胞毒的作
用, 杀伤肿瘤细胞 。 ② NK细胞:具有 Fc受体
的非 T非 B的一种特殊淋巴细胞系, 此类淋巴
细胞无需预先致敏即可杀伤肿瘤细胞 。 ③ 巨噬
细胞:通过致敏 T淋巴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作
用, 运动到肿瘤周围杀伤肿瘤细胞 。
? 运用 IL-2在体外激活 NK细胞后, 再输回患者
体内, 肿瘤可发生部分或全部消退 。
3.肿瘤的免疫机制和免疫逃避
肿瘤细胞可破坏宿主的免疫功能, 以保
护肿瘤免受宿主的攻击, 使肿瘤继续生长,
扩散, 并发生致死性转移, 这就是免疫, 逃
避, 。
肿瘤免疫, 逃避, 的机制有,① 肿瘤释
放免疫抑制因子, 使免疫活性细胞受到抑制 。
② 血清中存在特异性封闭因子, 以封闭肿瘤
细胞和效应细胞 。
六、激素因素
乳腺癌、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
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切除卵巢
或用雄激素治疗,可使乳腺癌体积缩小,
在治疗时,测定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和孕
激素受体的水平,以鉴别肿瘤的激素依
赖性。
七、营养因素
在西方国家,高脂肪、低纤维
饮食,大肠癌发病率高;而在我国
和日本,低脂肪、高纤维饮食,大
肠癌发病率低。
一,肿瘤的发病过程:
肿瘤是一种基因病。发病过程有如下特点:
?长时间 数年、十几年、几十年
?多因素 多种致癌因素
?多基因 原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凋亡调控
基因,DNA修复基因均可受累
第十一节 肿瘤发病学
? 多阶段,增生 非典型增生 原位癌
早期浸润癌 中晚期癌
二、肿瘤发生的分子基础
1、促进细胞生长的原癌基因激活
Activation of growth-promoting Proto-
oncogenes
2、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
Inactivation of tumor suppressor genes
3、凋亡调节基因的改变:
Alteration of genes that regulate
apoptosis
4,DNA修复基因失活:
DNA修复基因本身不致癌,但
其改变可导致其它基因易发生改

(一)、原癌基因 (Proto-oncogene)
概念,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各物种 DNA
内,对正常细胞的生长起着 正调控作用 的
基因。
原癌基因被激活,转化为癌基因,细
胞过度增生,形成肿瘤。
原癌基因种类
1,生长因子 ( growth factors)
2,生长因子受体 (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3,信号传导蛋白 ( proteins involved in signal
transduction)
4,核调节蛋白 /转录因子 (nuclear regulatory
proteins/transcription factors)
5, 细胞周期调节因子 ( cell cycle regulators)
cyclin,cyclin-dependent kinase (CDK)
原癌基因的激活方式
? 点突变 (point mutation):点突变是指基因改
变而导致单氨基酸的置换 。
? 基因扩增 (gene amplification):原癌基因扩
增导致表达蛋白的过量产生 。
? 染色体重排 (chromosomalrearrangement):
? 染色体易位 ( translocation) 和倒转 ( inversion)
? 导致基因的重排, 使原癌基因移到其它基因的启
动子或增强子附近, 造成原癌基因异常表达 。
? 形成融合基因
原癌基因的改变:两类
1、基因结构的改变:
产生功能异常的蛋白产物
2、基因调节的改变:
促进生长的愿癌基因(正常基因)过表
达或不恰当地表达
(二)、肿瘤抑制基因
概念,又叫抗癌基因 (antioncogene),
是一类对细胞生长起 负调节作用 的基因 。
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的过度增殖 。
丢失, 灭活或突变时, 往往会使细胞
呈恶性生长 。
常见肿瘤抑制基因
生长抑制因子, BRCA-1 家族性乳腺癌
细胞粘合调节蛋白,DDC 大肠癌
APC 家族性息肉病
信号传导调节因子,NF1 神经纤维瘤病
细胞核转录和细胞 Rb 视网膜母细胞瘤
周期调节因子,WT-1 Wilms瘤
P53 Li-Fraumeni 综合征
1.Rb基因
Rb基因是首先从视网膜母细胞瘤中发
现的 。
Rb基因定位于 13q14,编码分子量为
105KD的核蛋白 。 调节细胞从 G0/G1期进入 S
期 。
其突变可导致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
并与骨肉瘤, 乳腺癌及肺小细胞癌的发生关
系密切 。
2.NF1基因
NF1基因定位于 17q11.2
基因产物直接抑制 P21蛋白( ras)的活

其变异导致神经纤维瘤病
3.APC基因
APC基因定位于 5q21-22
编码分子量为 300KD的 APC蛋白
该蛋白参与细胞连接和信号传递
其变异可导致家族性结肠腺瘤性息
肉病
4,p53 基因
p53基因定位于 17q13.1
p53蛋白抑制 ras,c-myc等癌基因的
转化作用,调节 DNA合成的启始
很多人类的实体癌均有 p53基因的
突变,约 70-80%的大肠癌有 p53基
因的突变
(三)、凋亡调控基因
包括促进凋亡的基因和抑制凋亡的基因 。
有以下基因,bcl-2,bcl-x,bax,bag,bad。
bcl-2 基 因:约 85% 的滤泡性淋 巴瘤病例 有
t(14;18)(q32;q21)染色体易位, ( 14q32是 Ig重链基因
位点, 18q21是 bcl-2基因位点 ), 导致 bcl-2蛋白的过
度表达 。 Bcl-2蛋白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功能, 其过
度表达可引起细胞过度增生 。
Bax基因与 bcl-2作用相反, 加速细胞凋亡 。
(四),DNA 修复基因
1,Mismatch repair system 错配修复系统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n cancer
( HNPCC)
?congenital genetic defect in one allele
?不能修复 DNA复制错误
2,Excision repair system 切除修复系统
?着色性干皮病( Xeroderma pigmentosum)
?皮肤癌发病增加
?不能修复 紫外线引起的胸腺嘧啶二聚体( T-T)
第十二节 肿瘤标志
定义,肿瘤标志或肿瘤标记物,是肿
瘤组织产生的、可以反映肿瘤自身存在
的化学物质。
这类物质可以是大分子蛋白质 (包括
肽类、激素和酶 ),也可以是小分子脂类
和氨基酸衍生物。
理想的肿瘤标志应该是肿瘤组织所
特有的而不存在于正常组织的化学物
质,然而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有这种化
学物质。 因而肿瘤标志通常是指与
相应的正常组织相对比,明显增高而
又有意义的化学物质 。
肿瘤胚胎蛋白 (oncofetal protein):
是指与胚胎组织共有的肿瘤蛋白,这些
蛋白在胚胎期曾多量存在,成人期减少或消失,
而在肿瘤时又重新出现、增多。
这类蛋白可作为肿瘤标志。
一、临床病理应用
?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内的肿
瘤标志,协助病理诊断,对肿瘤的发生、
发展、分化进行研究;
? 通过对肿瘤标志的血清学连续动态测定,
有助于肿瘤的正确诊断,对肿瘤的消退、
复发、扩散进行监视;
? 运用抗肿瘤标志的抗体对肿瘤进行导向
诊断和治疗。
二、常见的肿瘤标志
1.甲胎蛋白 (a-fetal protein,AFP )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属肿瘤胚胎蛋白。
胚胎期 AFP由卵黄囊和肝脏产生,成人肝脏
只产生微量 AFP。 AFP是肝细胞癌、卵黄囊
瘤、胚胎性癌的肿瘤标志。约 60-70%的肝细
胞癌的 AFP高于正常,血清 AFP≥500?g/L持续 1
个月或 AFP≥200?g/L持续 2月,支持肝细胞癌
的诊断。
2.癌胚原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
癌胚抗原是一种大分子糖蛋白, 属
肿瘤胚胎蛋白 。 胚胎期由肝, 胃肠及
胰合成 。 健康人血清 CEA低于 2.5?g/L,
大肠癌, 胃癌, 肺癌, 胰腺癌等都可
见血清 CEA水平升高 。 因此, CEA可
作为消化道癌瘤的标志 。
3,CA19-9
CA19-9是一种糖脂,消化道癌瘤常
伴有血清 CA19-9升高,如胰腺癌、
肝胆系统癌、胃癌和大肠癌,特别
是胰腺癌,约 72%的胰腺癌常伴有
CA19-9显著增高,因而 CA19-9是胰
腺癌较好的标志。
4.酸性磷酸酶 (Acid phosphatase,ACP)
酸性磷酸酶可来自正常前列腺细胞,
亦可来自癌细胞 。 人体内有不同的酸性
磷酸酶, 其中血清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PSAP)的监测在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
前列腺癌病情的监测, 鉴别诊断方面都
有帮助 。
5,碱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sphatase,ALP)
骨肉瘤患者的血清 ALP含量升高,
说明骨肉瘤有残余、复发或转移。
小 结
一、肿瘤的概念、命名与分类
二、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大体和组织学)
三、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四、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五、肿瘤病因
六、肿瘤的发病机理
七、肿瘤标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