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彝翻译 作者 马鑫国 第一章 翻译理论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翻译的性质任务和翻译史简 一、 翻译的性质和任务 翻译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一种用语言转换语言的思维活动。翻译 的性质就是根据原文或原话的形式内容再思维再创造性地表达原文和原 话的思想内容。翻译的目的任务就是要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 。翻译的对象就是词和句子。在处理具体的词语和句子时,必须要按照 一定的规律进行,这种规律体现在不同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之中。例如 : ①水獭见狐狸藏起了冻肉,心理不高兴 / 。 ②我们都走到一起来了 / 。 ③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 ,  。 ④苍蝇不叮无缝蛋 /, 。 二、 翻译史简况 世界上现存三千多种语言,彼此之间不能理解,要理解就得凭仗翻译 这个媒介。翻译史最长的是欧洲地中海沿 岸各国,其次是中国。据有文字 记载,我国的翻译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可以把它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汉明帝时期到宋、元。这时期主要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 进行的佛经翻译。这时期的翻译家有高僧 真谛、九摩罗什、玄奘、法显等 。其中法显是第一个到印度取经的人,也 是所到国家最多的人。其次是唐 玄奘,他在印度呆了十七年。 第二阶段,从元朝至清末,凡六百余年。这时期翻译的大多是西方的 科学书籍。这时期从资本主义国家翻译了 各种自然科学,最著名的翻译家 要算严复,还有林纾等其他人。 第三阶段,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到建国。此间最著名的翻译家是鲁迅 ,其主要成就是文学译著。此外还有陈望道。 第四阶段,从建国直到现在。翻译工作自古以来受到社会重视,汉朝 以前叫 “寄 ”、 “像 ”、 “狄鞮 ”、 “译 ”,汉代叫 “译长 ”,晋代叫 翻译机构做 “ 译场 ”,明代设 “四译馆 ”,清代设 “翻译馆 ”、 “译书院 ”。 第二节 翻译的定义和翻译的种类 一、 翻译的定义 “翻译 ”一词也写作 “繙译 ”。最初叫 “译 ”,只是一个音 节,这是汉代以前的叫法。如《礼记》中的《王制篇》上说 : “中国、蛮、夷、戎、狄 ……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 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像,西方曰狄鞮, 北方曰译。 ”这里的 “译 ”便是。后来在 “译 ”上加了一个音节 便成了 “翻译 ”,这是隋朝的叫法。如《隋书》的《经籍》上 说: “汉桓帝时,安息国沙静,赍( jī ,抱着)经至洛,翻译 最为通解。 ”这里的 “翻译 ”便是,所以,翻译一词的出现最 早是隋朝。 “翻译 ”这个词分开来讲是这样的: “翻 ”——像是把绣花纺织品的正面 翻过来让人看一样,把一种语言翻过来讲解给人们听。如 《译经篇 ·论》 上说 “翻也者,如翻锦绮 (qǐ ),背面俱花,但其花有左右不同耳 ”就是这个 意思。 “译 ”——更易、转换、传达。如《国礼》对 “译 ”解释道: “北方曰译者 ,译即易,谓换言使相解也。 ” “翻译 ”一词合起来讲就是:把一种语言像翻东西一样翻过来,让它变 换成另外一中人们所熟知的语言。所以, “翻译 ”一词译成彝语的  是有道理的。 国内外的学者对翻译一词的界说众说纷纭,说法不一。下面列出两种 具有代表性的说法,以作为定义。 在国外,前苏联翻译理论研究者费道罗夫认为,翻译的概念应当是: “ 用一种语言准确而完善地表达出另一种语 言业已表达的内容形式统一的东 西。 ”在国内,从事翻译理论研究的罗新璋说: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换 易成另一种语言文字而并不变更所蕴涵的 意义,以达到彼此沟通,相互了 解的目的。 ” 从信息学角度讲,翻译一词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广泛、非常丰富 的。除了我们讲的一般意义上的翻译外,还有手势语的翻译,旗语的 翻译,盲文的翻译,电报的翻译等等。一般意义上讲的翻译是指不同 语言文字之间的翻译,这种翻译包括如下两大类。 第一类,口译 ——用口头语言再现原话内容的翻译。第二类, 笔译 ——用书面文字再现原文内容的翻译。 从前把口译工作者叫做 “通译 ”,把既能口译又能笔译的人叫做 “翻 译官 ”。彝语里的 指的就是 “通译 ”。 二 、 翻译的种类 (一)口译 口译就是用口头语言直接表达的翻译。口译的任务 就是以语言为工具,在不同语言的交际者之间起媒介作 用,帮助他们克服语言障碍,以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口译的程序为: 听清 ——理解 ——表达 (二)笔译 所谓笔译,就是用书面文字表达的翻译。笔译的程 序要多一些,包括: 准备 ——理解 ——表达 ——校对 ——定稿 (三)口译和笔译的区别 口译和笔译虽然同属一个工种,但又各有特点。笔 译是从书面文字到书面文字,口译是从口头语言到口头 语言,一个是动笔一个是动口。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笔译的书面文字结构严谨,语言紧凑,嵌词造句经过反 复推敲和斟酌。 一、什么是翻译标准? 翻译标准是人们用以衡量译文质量优劣的尺度。它是人们从翻译 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翻译实践必须遵循的准绳。 要确定翻译标准,必 须以原作的三个要素,即内容、形式、风格为依据。 关于翻译标准,中外有很多提法。在国外有等值翻译说,比如前 苏联费道罗夫说: “翻译的等值就是表达原文思想内容的完全准确和在 作用上、修辞上与原文完全一致。 ”在国内,凡是谈到翻译标准都要提 到严复其人。严复是中国第一次提出翻译标准的人。在翻译实践中他 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 “信 ”、 “达 ”、 “雅 ”三个字 作为翻译标准。这是他在翻译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赫胥黎的《 天演论》一书时,根据翻译实践经验提出来的。 第三节 翻译标准 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上说: “译事三难, 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 不译也,则达尚焉。 ” 严复的这个标准提出来以后,直 到现在一直为人们所沿用。可是人们对 “信 ”、 “达 ”、 “雅 ”的理解往往不同,大家对 “信 ”、 “达 ”、二字的理 解没有多大异议,但对 “雅 ”字的理解存在不同的看法。 有的把 “雅 ”理解为 “古雅 ”,有的把 “雅 ”理解为原作的 风格,有的把它理解为文体,还有的把它理解为优美, 这是大多数人的理解。如果采用大多数人的理解,那 么严复提出的 “信 ”就是忠实于原文, “达 ”就是表达思 想时,要注意使读者看得懂, “雅 ”就是译文要优美, 使读者赞不绝口。 二 、 信 、 达 、 雅的含义 三 、 一般意义上讲的翻译标准 在翻译界人们根据严复提出的 “信 ”、 “达 ”、 “雅 ”对 翻译标准作了进一步的统一,这就是一般意义上讲的翻 译标准:内容要忠实准确,译文要通顺易懂,风格要一 致。具体地讲, “忠实准确 ”就是要把原作的内容完全而 准确地表达出来, “通顺易懂 ”就是要求译者用规范的语 言翻译,没有逐字死译、生搬硬套现象,没有文理不通 现象。 “保持风格 ”就是把原作的风格在译文里保留下来。 其实,要真正作到这三个标准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所以有人用生动的比喻说 “翻译就象一位姑娘,忠实的不 漂亮,漂亮的不忠实 ”。 所谓翻译过程,就是通过对原文语言现象的 了解来表达原文思想内容的过程。简言之,就是看 懂原文意思、再现原文内容。因而翻译过程包括了 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 。 第四节 翻译过程 理解是指通过原文语言现象的分析来了解和把握原文思 想内容的思维活动 。 ( 一 )、 从词汇角度理解原文中每个词或短语的语言意 义由于有些词或短语本身具有多种意义的可能 , 因而具有多 个不同含义的同样一个词往往需要几个译词才能表达清楚 。 比如 : ①打鼓 ( “打 ”的语义为 “撞击物体 ”) =( 彝语用 翻 译 ) ②打官司 ( 打的语义为 “人交涉的行为 ”) =( 彝语用  翻译 ) ③打架 ( “打 ”的语义为 “殴打 ”) =( 彝语用 翻译 ) ④打墙 ( “打 ”语义为 “修筑 ”) =( 彝语用 翻译 ) ⑤打刀子 ( “打 ”的语义为 “制造 ”) =( 彝语用 翻译 ) ⑥打包裹 ( “打 ”的语义为 “捆 ”) = ( 彝语用 翻译 ) 一 、 理解阶段 ⑦打开盖子 ( “打 ”的语义为 “揭 ”) =( 彝语用 翻译 ) ⑧打雷 ( “打 ”的语义为 “放射 ”) =( 彝语用 翻译 ) ⑨打水 ( 打 “打 ”的语义为 “舀取 ”) =( 彝语用 翻译 ) ⑩打鱼 ( “打 ”的语义为 “捉 ”) =( 彝语用 翻译 ) ⑾打柴 ( “打 ”的语义为 “收集 ”)= ( 彝语用 翻译 ) ⑿打秋千 ( “打 ”的语义为 “玩 ”)=  ( 彝语用 翻译 ) 这样的词如果不从上下文中理解其含义就难以表达。所以, 要理解一个词或短语必须根据不同的语境去分析,因为一个词 脱离了具体的语境,就弄不清它的各种意义。 (二)从语法角度理解 所谓人治语言,即反映在语言上或者语言所折射出的人文性( 指主体人的文化特性,即人的主观意识、主观思维模式等)色彩很浓 的语言。从而其语法手段多用意合法,因为其灵活性和模糊性极强。 这种特性在语言上的具体表现就是有些句子的语序比较灵活、比较任 意,所以,一个基础模式可以有相应的表示同一句义的几个使用模式 。例如: 他借走了我的词典。(基础模式) 我的词典被他借走了。 我的词典被他借走了。 (使用模式) 他把我的词典借走了。 以上四例都表示同样的意思,后三句是按表达的需要在基础模 式上变换而来的。与此相反,有些句子的组块随着词序位置的变化其 词性也发生变化。例如: 我们正在改革经济体制。 我们正在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 句中的 “改革 ”一词在第一个句子里是动词,而在第二个句子里是名词。 这是一种词语的兼类现象。又如: 他代表人民讲话。 他是一位人民代表。 我们要坚定必胜的信心。 我们的信心很坚定。 他们在学科学技术。 他们的学习方法很科学。 其中的 “代表 ”一词既是动词,又是名词, “坚定 ”具有动词和形容词的特 点, “科学 ”一词具有兼属两类以上语法特点的可能,这种可能往往需要在 不同的语境才看得出来。所以,一定要联 系上下文并从语法角度去理解, 否则没法表达。 翻译中的理解,除了从上述不同角度进行以外,还可以从修辞角度、逻 辑角度进行。其目的都是为了透彻理解原作,为表达作好充分的准备。 表达阶段是指用各种翻译方法把已经理解的内容准确地 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 。 ( 一 ) 抓住原文句子的主干进行表达 翻译表达时 , 一般以句子为单位 , 因为一个句子所体现的 句义是一种比较完整独立的意思 , 从而用以交流思想的句子也是 一个个完整的语言单位 , 所以 , 句子就成了翻译实践中所要表达 的对象 。 例如 : “五年来 , 我们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 工作 ” 其中的 “我们 ”是主语 , “做了 ”是谓语 , “工作 ”是宾语 , 它们 就是该句的主干 , 其余的都是次要成分 。 抓住了句子的主干后 , 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义 , 这样在继续表达时以对应的句式对 其进行处理 , 也就比较容易了 。 如上面的句子可以翻译为 : ,  。 二 、 表达阶段 (二)把握住原文句子的结构关系 句子所要表达的句义不仅完整而且还有更加复杂的可能 , 复杂 化的句子有两种情况 , 一是句中有明显标志的 , 二是没有明显标志的 。 如 : “今天要办的事情很多 , 所以他一清早就出去了 。 ” “夜已经很深了 , 他还在不停地工作 。 ” 上面两例可以译为 : 第一句译文 :  ,  。 第二句译文 : , 。 以上第二个译句里译出了原文所没有的表转折关系的  一词 ,如果不是这样,这个译句就不会通顺了。 要把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翻译为另一种语言就得采用一定 的相应措施,这就是翻译方法。 前面我们讲了翻译过程中的理 解和表达问题,翻译方法就是翻 译过程中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 表达原文内容时所使用的方法。 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都是由一 些章节、段落以及句子构成的, 而这些章节、段落和句子又是 由一个个的词、短语、成语等语 言单位构成的。所以,翻译时 所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词 、短语和成语以及句子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一般来说有两 种方法,一是直译,二是意译 。 第五节 翻译方法 所谓直译法 , 就是按照原文词 、 短语和句子的顺序及其字面 意义逐词逐句进行翻译的方法 。 比如 : 这地方本来就低洼 , 不下雨也积水 /  , 。 原文和译文里的每个词语都是对应的 , 而且句子的顺序也 一致 , 这样翻译出来的结果在字面上没有什么偏颇 。 因此 , 直译 的结果使得两种语言构句要素从形式到内容几乎都是对应的 , 由此可以说直译也叫对译法 , 它包括了形式上的对译和内容上 的对译 。 一 、 直译法 ( 一 ) 形式上的对译 即用与原文语序一致的句子去翻译 。 如 ①中国是一块肥肉 , 谁都想吃 / , 。 ②它们干完活就回家了 /  。 ③我不是不管 , 我是管不了 /, 。 ④他虽然是第一回做这个工作 , 可是完成得很好 /   , 。 ⑤我要是自己会做 , 就不来麻烦你了 /,  。 以上译句在语序上都跟原文是一致的 , 因此 , 形式上的对译 , 实际上是就整个句子语序的翻译 , 这是整体上的对译 。 ( 二 ) 内容上的对译 即用与原文对等的词或语素去翻译 。 例如 ; ⑥我们的国家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很穷的国家了 / 。 ⑦军队干部必须帮助地方干部 , 地方干部也必须帮助军队干部 。(《 毛泽 东选集 》 第五卷 ) /   ,    。 ⑩天上的空气 , 地上的森林 , 地下的宝藏 , 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重 要因素 。( 同上 ) /, , ,   。 其中原文和译文中的每个词都是对应的 。 这种翻译实际上是一句中单个 词语的整词译词的方法 。 此外 , 还有单个词语的语素对译词的译法 。 例如 : 开 放 :  动力 :  工资 :  和平 : 行业 :  海岸 :  解放军 : 铁路 :  五保户 :  上述形式上的对译和内容上的对译 , 都是直译 。 直译的条件是 , 原文和译 文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在能统一或基本统一的前提下 , 按原文的表述形式转换 , 仍能忠实准确地表达原文思想含义 。 所谓意译 , 就是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 ( 句子结构及其语序 ) 和内容 ( 句中每个词 的字面意义 ) 而直接表达其思想含义的翻译方法 。 例如 : ①我们总要相信 , 全世界也好 , 中国也好 , 多数人是好人 。( 同上 ) /  , ,  , 。 ②我们的毛病还很多 。 我们不怕说出自己的毛病 , 我们一定要改正自己的毛病 。 ( 同上 ) /。  ,   。 其中例①的译文没有按原文的语序来顺译 , 所以译文和原文的形式就不一致 。 例②的译词 也没有按原词 “毛病 ”的字面意义 来翻译的 , 所以译词和原词 的内容不一致 。 ③他一计不成又一计 , 硬的不行软的来 , 甜言蜜语 , 笑里藏刀 , 假关心地对他说 /   , , ,  。 这样的译文跟原文之间的偏差比较大 , 所以用意译法翻译的译文在形式上和内 容上都走了样 , 但还是能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思想含义 。 这个例子如果按照原句每个 词的字面意义逐词直译 , 势必造成不知所云 、 令人费解的结果 。 如下 :    , , , 。 这样的译文看起来 , 与原文表义习惯一致 , 但不为译语读者所认同 、 所接受 二 、 意译法 ( 一 ) 形式上的变通译法 所谓形式上的变通译法 , 就是在句子的结构关系上作了一些调 整来翻译的方法 。 例如 : ④我们必须对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加以坚决的纠正 /  。 原句中的宾语中心 “纠正 ”要译成述语  , 其定语 “坚决的 ”却译成了状语 。 这是成分换译 , 即把原文的某些句子成 分作了一些调整后翻译为另一种成分 。 ⑤小马驹踏痛了她的脚 。( 王蒙 ) / 。 这个译文把原句相应的宾语放在句首 , 相应的主语放在后面 。 这是句形倒译 。 即把原文语序作了调整来翻译 。 (二)内容上的变通译法 所谓内容上的变通译法,就是在原文词句 上作些灵活处理的翻译方法。例 如: ⑥无论工厂、农村、军队、学校的革命事 业,没有青年就不能胜利。(《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 , , ,  , 。 译句里增加了与原文 “无论 ”对应的四个 和 , 这是在译文里增加 了一些词语的补充译法 。 又如 : ⑦你要母鸡多生蛋 , 又不给它米吃 , 又要马儿跑得快 , 又要马儿不吃草 。 世 界上那有这样的道理 !( 同上 ) /,  ,    , 。 ! 译文里没有出现与原文 “你 ”相应的译词 , 这是在译文里减少了一些词语 的省略法 。 ⑧我便紧紧地握住这只颤抖的手 , 对他说 “别见怪 , 兄弟 , 兄弟 , 我身边一无 所有 ”。( 屠格涅夫 《 乞丐 》) / : “ ,  , , ,  ”。 翻译理论把翻译过程划分为理解理解阶段和表达阶段。其中的理解 是前提,表 达是目的。如果没有理解好原文,就不能忠实而准确地表达 原文,甚至 无从表达,同样,如果没有把原文表达好,势必影响译文质 量,也就达 不到翻译的目的。所以,理解和表达都是翻译实践中关键性 问题。翻译 过程中理解和表达的对象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语词,二是 句子。要把 原文词句理解和表达好,除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外,还 得凭借原文 语种和译文语种的工具书以及其它手段来进行。另外,对两 种语言的对 比和比较也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方法。因为对原文语种和译文 语种的对比 不仅有利于理解也有利于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比既是 理解的方法 ,也是表达的方法。在对比中理解,在对比中表达。通过对 比和比较可 以找出两种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辨别其间的异同,目的都 是为了对两 种语言有个充分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以能准确地表达原文 。这可以算是翻译上的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第二章 翻译中汉彝语词语对比问题 一、汉彝语的词义问题 在对汉彝语词义进行对比之前,有必要对词义作一阐述 ,以充分认识词义问题。 (一)什么是词义? 所谓词义,就是一个词所表示的某种概念意义,即词典 上所解释的词义内容。词典上的释义内容指的是词的语音形式 所联系的概念内容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以表示为: 词的语音形式  联系   概念内容 反映 客观事物。例如 : bí 联系 写字图画的用具 反映 “笔 ” bbit 联系  反映 “  ”。 第一节 汉彝语的词义及其对比 概念内容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指出来的 有两种最常见的情况。 1、反映事物、性质、状态和动作行为的情况。如下: 1)反映事物的。例如: niǘ联系 体大、头上有角、能耕田拉车的反刍哺乳动物 反映 实际的 “牛 ”。 mupbat 联系  ,  ,    ,  ,  ,     。  ,  反映 实际的 “  ”。 2)反映性质状态的。所谓性质状态,主要指的是语言中形 容词所表示的性质和状态。例如: hóng 联系 像人血或石榴花的颜色 反映 实际的 “红 ”。 afu 联系    反映 实际的 “  ” 。 3)反映动作行为的。所谓动作行为指的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例如: pǎ o 联系 两只脚或四只腿迅速前进 反映 实际的 “跑 ”。 fur 联系  反映 实际的 “”。 这类词反映的事物(名词)现象(动词或形容词)都可以具体地指出 来,都能看得见,摸得着或感觉得到。与此相反的是如下情况。 2、对客观事物曲折、歪曲的反映。这类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现象是现 实当中并不存在的人们虚构、捏造的世界。如: guǐ联系 人死后的灵魂曲折歪曲反映 有关的事物现象 “鬼 ”。 ssephni 联系   曲折歪曲反映 有关的事物现象 “”。 在客观世界里并不存在 “鬼 ”和 “”,所以,这类词反映的有关事物 现象难于具体地指出来,它的概念内容是 对事物现象特殊形式的加工改造 ,不可能直接指出它反映的具体对象。 (二)词义的分析 以上我们讨论了词义,现在进一 步来分析词的概念内容。词的概念内容 包括两个部分,如 “硬朗:(老人)身 体健壮。 ”其中 “老人 ”是一个部分, “身 体健壮 ”是另一个部分。前者称之为词 的指称对象,后者称之为词的所指特征 。现分述于后。 1、词的指称对象:词义(词的概念内容)表示的某种具体的人或事 物。例如: 黑板:用来书写的或长或方的黑色的硬板。 高寒:地势高而寒冷。 猫: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 四肢较短,掌部有肉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老鼠,毛柔软,有 黑、黄、灰褐色的一种哺乳动物。 其中的 “板 ”、 “地势 ”、 “一种哺乳动物 ”等都是词词义里所表示的有 关事物。又如彝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中划杠部分就是该词的所指称对象。 在语言中各种不同的词所指称的对象有着不同的内容。比如,对于反映事物 的词(一般是名词)所指称的对象就是事物。例如: 活罪:活着所遭受的苦难。其中的 “苦难 ”就是 “活罪 ”这个名词所指称的事物 。又如彝语: : 。 其中的 就是 这个名词所指称的对象。又比如,对于反映客观现象的 词(动词、形容词)所反映的对象就是具有发出动作行为能力的人和具有某种性 质状态的事物。例如: 出台:演员上场。 停战:交战双方停止作战。 其中的 “演员 ”、 “交战双方 ”是该词所指称的具有发出 “上场 ”、 “停止作战 ”等 行为能力的人。又如: 蓝:象晴天天空的颜色。 其中的 “颜色 ”就是 “蓝 ”这个形容词所指称的具有 “象晴天天空 ”这一状态的事 物。再看彝语: :    。 例中的  就是 这个动词所指称的具有  这 一行为能力的人。再如: : 。其中的 就是这个 形容词所指称的具 有 这一状态的现象。 2、词的所指特征:即词义里指称的 具体的人或事物现象的特点。一个词的词 义里除了指称对象那一部分以外,剩下来 的就是所指特征。 词的所指特征因词的属性的不同而不 同,一般地说,词的所指特征,指的是名 词所指称的事物的特征,动词所指称的动 作行为的特征,形容词所指称的性质状态 的特征。分述于后。 1)名词的所指特征:一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的一般本质特征,即该词 指称的事物和其它事物有区别的地方。例如: 杯子:盛饮料或其它液体的 器具,多为圆柱状或下部略粗 ,一般容积不 大 。 又如: 桌子:家具,上有平面 ,下有支柱 ,在上面放东西或做事情 。 又如彝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例中的划杠部分就是该词所指称事物的特征。很明显,以 上所举汉语两个词的所指特征互不相同,彝语两个词的所指特 征也互不相同。 2)动词的所指特征:一个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与其它动词表示的动作 行为不相同的地方。例如: 集合:分散的人或事物聚集起来 (不是分头离去)。 吃:把食物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 (不是把石头等放到鼻里经过粉 碎再吐出来)。  :  (不是  ) 。  :  (不是    )。 3)形容词的所指特征:一个形容词表示的有关事物的性质、状态与其 它形容词所表示的有关事物的性质、状态不相同的地方。例如: 和气:态度温和(不是粗暴) 和善:温和而善良(不是粗暴而凶暴)。  :   (不是   )。  :  、  (不是  ,  )。 前面我们已 经对汉彝语的词义作了比较细致的、全面的分析,应该说 ,我们已经掌握了什么是词义,词义里究竟包括了哪些东西等问题。在此 基础上进行汉彝语词义的比较就非常容易了。 就汉彝语而 言,由于两个民族的文化环境和文化领域有相似之处,在 语言里就有相同的词,但这种情况只是部分,大多情况是两个民族所处文 化环境和领域不同,或者说有些文化环境和文化领域只属某一方,那么, 表达这方面的词语也就成了一方独有而另一方则为缺环的东西。据此可以 认为:汉彝语里的词语有些是双方所共有的,有些则是单方所独有的。因 此,在翻译中,无论是口译还是笔译,当译者(口译)听到或(笔译)看 到一个词语时,往往会出现这么两种情况:一是立刻在脑海里闪出一个相 对应的字眼用以表达(解释),这说明汉彝语里都有同样的词相互对应; 二是一时想不起恰当的字眼把它表达出来,此时会停下思量片刻后就能找 到恰当的短语进行表达,这说明汉彝语里没有相当的词相互对应。上述这 一过程,实际上是对汉彝两种语言的词进行了比较的过程。凡是懂得汉彝 两种语言的人都有这种比较的能力。 二 、 汉彝语词义的比较 (一)汉彝语词语在词汇意义上的对应现象 汉彝语词语在词汇意义上的对应现象,指的是汉彝语都有表示同一事物现象 的词,而且其意义相互对应的现象。 1、绝对对应。就是汉彝语里表示共同概念内容的词,由于其(单纯)词或 (合成词)词素的指称对象或所指特征完全相同,因而其概念意义绝对对应的现象 。下面用字母 “D ”代替词的指称对象,用 “T ”代替词的所指特征,对汉彝语对应词 进行对比。先举两个由一个语素构成的汉彝语单纯词: 说→用话来表达意思=T     害→祸害=T ‖    ‖    ‖     ‖  ‖ ‖ → =T     →  =T 骟→骟掉的=T=  野→野 生 的 =T= 水 →好水的 =T = 马→ 马 =D=   牛→牛 =D=   ‖‖ ‖ ‖ ‖ ‖  →  =T=野生的  →  =T=好水的 →  =D= 马 →  =D= 牛 2、 相对对应 。 就是汉彝语里表示共同概念的词 , 其概念内容相同 , 但 ( 单纯 ) 词或 ( 合成词 ) 词素的指称对象和所指特征不完全相同 , 因而其概念 意义相对对应的现象 。 1) 一对一 。 汉彝语一个词跟一个词相对应 。 例如 : 剁→用刀向下砍 == 。 “剁 ”和 这两个词都表示同样概念 , 但两者所显示的概念内容里的所指 特征不完全相同 , 如下 : 用刀向下砍 ≈  ( 用刀把东西砍成拇指般大小 )。 所以 , 这是两个相对对应的单纯词 。 又如 : 打→放 射 = T=  雷→雷 电  ‖  → = D= 天  → = T= 叫唤 2) 一对多或多对一 。 这是汉彝语一方的一个词跟另一方的多个词相 对应的现象 。 对应中的 “一 ”跟 “多 ”中的每个词形成对应 , “多 ”中的任何一个 也可以跟 “一 ”形成对应 , 但 “多 ”本身的各个词之间则不是完全对应的 。 例如 : 砍 =≠ ≠ ≠  ≠  其中的几个彝语词 , 相互之间不完全对应 , 因为其间的语 义有着明显的差异 。 如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汉彝语词语在词汇意义上的非对应现象 前面主要讨论了汉彝语词语的对应现象。另外,还有 一种汉彝语里有些表示某种客观事物现象概念的词,只为 汉彝语一方所独有,而另一方却没有相当的词与之对应的 现象。这就是汉彝语词语词汇意义上的非对应现象。 汉彝语词义的对应现象与非对应现象跟词语所代替的概念 具有一定的联系 , 所以 , 有必要谈一谈概念问题 。 就概念上来说 , 我们可以把客观事物或现象反映在人们头脑里的概念看成固定 的和非固定的概念 。 即词所替代的概念为固定概念 , 词组亦即词 临时组合起来的组合群 ( 如 “汽水 ”=中的彝语 ) 和语素临时组 合起来的组合群 ( 如 “时间 ”=中的彝语 ) 所替代的概念为非固 定概念 ( 但固定词组除外 , 因为固定词组所替代的概念是固定 的 )。 由此看来 , 用词或词组以及语素临时组合起来的组合体所 替代的概念都是有关客观事物现象的概念 , 但是词的概念跟词组 或临时组合的语素组合体的概念是不对应的 。 因此 , 如果某一概 念在汉彝语里都用词表示 , 那么 , 汉彝语里的这种概念是对应的 , 表示这种概念的汉彝语词语也是对应的 , 因为词跟词的对应 , 就 意味着固定概念对应于固定概念 。 比如前面所谈的汉彝词语的对 应现象便是如此 。 例如 “鞋 ”=, 其中的 “鞋 ”所替代的概念是固 定的 , 所替代的概念也是固定的 。 这种词对词 , 固定概念对固 定概念的现象就是对应现象 。 如果某一概念在汉彝语里一方用词表示 , 另一方用词组或临时组合语素去 表示 , 那么 , 汉彝语里这种概念就是不对应的了 , 表示这种概念的汉彝语词 跟词组或临时组合的语素组合体之间也是不对应的 。 因为词跟非词的对应 , 就意味着固定概念与非固定概念的对应 。 例如 : “食谱 ”≠  。 其中 的 “食谱 ”是个词 , 既然是词 , 它所替代的概念就是固定概念 。 这样的概念在 彝语里是不存在的 , 所以只能用临时组合起来的词组  来表达 , 它 既然是词组 , 其所替代的概念就是非固定概念 , 两者之间没有对应关系 , 所 以 , 汉语的词和彝语的词语 ( 词组 ) 之间的对应就是非对应现象 。 又如 : 预算 =、 深远 =、 性气 =, 其中的汉语是词 , 彝语有的是词与语素的组合 体 , 有的是语素与语素的组合体 , 这显然是不对应的 。 需要说明的是 , 有些 临时组合的方式表达的有关汉语概念 一旦在彝语里被广泛使用或长期运用 以后 , 就可能被约定俗成为固定的概念 。 此时 , 它的载体 ( 即彝语的临时组 合体 ) 与原文汉语词就是对应的了 。 如 : 解放 = 时间 = 公里 = 自行车 = 人造卫星 =  这些词所替代的概念在彝语里原本是没有的 , 后来经过广泛长期使用以后 , 就形成了固定概念 。 关于汉彝语词义的非对应 现象,归纳起来有如 下两种情况。 1、表示某种概念的词,虽然在汉彝语里只为 一方所独有,但可以根据它的指称对象和所指 特征表达出来。 这是用合成词或词组把汉词的指称对象或所指 特征表示出来的概念。此外,还可以用单纯词 或语素去表示汉词的指称对象或所指特征 . 2表示某种概念的词 , 只为汉彝语一方所独有 , 而且无法表示 , 例如 : 高祖父 =O 来孙 =O 晜孙 =O 仍孙 =O 云孙 =O 鳄鱼 =O 鲸鱼 =O 青霉素 =O 鸳鸯 =O =O  =O  =O =O =O =O 以上两种语义上非对应的词 , 有的可以表示 , 有的不能表示 。 即使是可以表示的 , 其原文和译文也是不对应的 , 它们之间没有 对应关系 。 不能表示的当然也就不存在对应问题了 。 造成这种非对应现象的主要因素有:汉彝 民族所处环境、地理条件和社会生 活,亦即文化环境和文化领域完全不相同 ,汉彝民族对客观事物现象认识方 法不同以及汉彝民族主观认识不同等诸方 面。比如居住在沿海文化们环境的 汉民族,由于主要以打鱼为生,用以表示 其文化领域里关于鱼这类文化特质 的各种各样名称非常丰富,而彝民族所处 环境为山地文化环境,从而彝语里 很少有或根本没有有关鱼类的词,如 “金鱼 ”一词就没有与之相当的词。又如, 在汉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对饮食非常讲究, 从而在汉语里有相当多的有关饮食 文化词语,而彝语却较少有或没有,例如: 辣酱 = O料酒 =O 香油 =O 蒸糕 =O 清蒸鱼 =O 炸软肉 =O 红烧肉 =O 炸块鸡 =O 胡椒粉 =O 清煮鸡 =O 煮粉丝 =O 肉炒蒜苗 =O 滑溜里脊 =O 香酥焖肉 =O 葱爆羊肉 =O 荷叶粉蒸肉 =O 墨鱼烤腿肉 =O 荷叶粉蒸羊肉 =O 糖醋羊肉丸子 =O 通花软牛肉 =O 一 、 汉彝语词义的表义特点 所谓词的表义特点 , 是指词语在表示意义时所体现出来的某种特征 。 词 义包括了字面意义和暗含意义两种 。 ( 一 ) 字面意义 。 即由词的字面所显示的意义 , 亦即言此意此的含义 。 例 如 : 汉语 —— 父亲 : 有子女的男人 。 轻活 : 不大费力的工作 。 熊掌 : 熊的脚掌 。 羞耻 : 不光彩 ; 不体面 。 凶暴 :( 性情 、 行为 ) 凶狠 、 残暴 。 彝语 —— :  。 : ,  。 :  。 :   。 第二节 汉彝语词义的表义特点及其对比 ( 二 ) 暗含意义 。 即词的字面所显示的意义以外的意义 , 亦即言 此意彼的 “弦外之音 ”。 这种词义 , 一般都是由词的字面意义的引申义 或比喻义构成的 。 比如 “活菩萨 ”, 其字面上的意义是 “活着的菩萨 ”, 而暗含意义是 “比喻救苦救难的人 ”, 这就是字面意义的比喻义 。 又如 彝语 , 其暗含意义是 , 这是从 引申而来的意义 。 它如 : 背黑锅≠ ( 背上背着黑色的锅 )= 比喻代人受过 , 泛指受冤枉 。 骨 肉≠ ( 骨头和肉 ) =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 。 二百五≠ ( 二百五十斤 ) =讥称有些傻气 , 做事莽撞的人 。 三八≠ ( 三八妇女节 ) =笨蛋 。 王八 ≠ ( 姓王排行第八 ) =①乌龟的俗称 , ②指妻子外遇的人 。 冒火≠ ( 让 火冒出来 ) =生气 、 发怒 。 吃醋≠ ( 把醋喝下去 ) =产生嫉妒情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汉彝语在语义上对应的词语在表义特点上有同有异 。 大体上有面对面 、 面对背和 背对背三种情况 。 ( 一 ) 面对面 。 即汉语词语的字面意义对应于彝语词语的字面意义 。 例如 : 枕头→垫在头下的东西 =→ 。 脸面→头的前部 、 从额到下巴 =→ 。 姑妈→父亲的姐姐 = → 。 夜宵→夜里吃的酒食 、 点心等 =→ 。 烟灰→烟吸完后剩下的灰 =→ 。 ( 二 ) 面对背 。 即汉语词语的字面意义对应于彝语词语的暗含意义 , 或汉语词语 的暗含意义对应于彝语词语的字面意义 。 例如 : 会→有能力做 =≠ →  服气→由衷地信服 = ≠  → 、 、 。 泄露→不应让人知道的事让人知道 = ≠  →  。 半边天≠天的一半→泛指新社会的妇女 =→ 。 红娘≠红颜色的娘→帮助别人完成美满因缘的人 =→ 。 狗腿子≠狗的腿腿→给有势力的人奔走帮凶的人 =→  。 吃醋≠把醋喝下去→产生嫉妒情绪 =→  、  。 二 、 汉彝语词语在表义特点上的比较 ( 三 ) 背对背 。 即汉语词语暗含意义对应于彝语词语的暗 含意义 。 例如 : 骨肉≠骨头和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 =≠   → 。 老油条≠炸老了的油条→不听劝告的人 =≠  → 。 精灵≠一种鬼怪→聪明 = ≠  →  。 偷嘴≠偷嘴巴→偷吃东西 =≠ →  。 吹牛皮≠用嘴吹牛的皮子→说大话 =≠ →  。 这是汉彝语暗含意义相互对应的词 , 两者之间不仅词义对 应而且表义特点也对应 。 通过汉彝语词语的比较,了解和把握了汉彝语词语之间的对 应与非对应现象,在此基础之上翻译汉彝语词语,势必更加准确、 更加完美。从一个侧面说,语言中的词语都存在着静态和动态两 种状态。当一个词以单个独立身份出现于当前时,是处于一种静 止状态,但一旦进入句中成为造句单位时,大多处于一种变化状 态,因为一个词可能不止只有一个意义,很多情况是一词多义。 而词的多义性往往随着语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汉彝语词 语的比较是从词语的静态角度去把握的,而汉彝语词语的翻译要 从动态的角度去处理。 第三章 汉语词语的翻 汉彝语词语包括了实词和虚词两个部分。实词是表示现实概念的 词,虚词本身一般不表示具体概念,只能作语言的结构工具。可 见,实词在语言的表义方面、在人们交际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 地位。实词在语言生活中满足于人们交际的需要,服务于人们交 流。所以,实词是翻译中需要处理的首要对象。要处理好实词, 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词义。词义具有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之分。一 个词在具体的句子里所体现出来的意义可能是语言意义,也可能 是言语意义,这主要由其所处语境来决定。因此,翻译中必须注 意的问题之一,就是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不同的词义。 第一节 词语翻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切决定于上下文 ”,这是翻译上的一句金科玉律的名言。所 谓上下文,是指语段之间的前后关系。一个语段起码是一个词组,也可 以是一个句子,一个段落或一个章节。所谓词的语言意义,是指词典解 释的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的意义。一个词所具有的这种相对独立和 稳定的语言意义有着单义性和多义性的不同特点。只有一个意义的词就 是单义词,它的意义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一样的。比如 “他总是记恨 在心 ”。 “你们俩谁也别记恨谁 ”。两句话中 “记恨 ”的意义都是 “把对别人 的仇恨记在心理 ”,没有第二种意义,语言中大多合成词都只有一个意 义。此外,语言中的词,尤其是单音单纯词都有多个意义,这就是多义 词,它的意义在不同的语境里总是不一样的。如 “活 ”这个词有 “工作 ”和 “产品 ”两个意义。一个多义词所体现的不同意义,必须要根据上下文来 确定,否则不得而知,如 “风 ”有四个意义,它在下列例句①中表示 “空气 流动 ”之义,在例②里是 “借风力吹 ”,例③的 “风 ”为 “风气 ”,例④里的 “风 ”为 “风声 ”,而这四个意义就是在四个不同的语境里体现出来的。例 如: 一 、 根据上下文确定词的语言意义 A、 马上就要刮风了 。 B、 把这衣服风干 。 C、 要坚决杀住这股风 。 D、 他刚听见一点风声就跑来打听 。 语言中的多个义项总是用同一个 词去表示的 。 但翻译时就不可能用同样一个词表 示了 。 因为一种语言里的一个多义词中的一个义项可能就是另一种语言里的一个词 。 所以 , 一种语言里的一个多义词的几个义项 , 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至少要用两个以 上的词语去表达 。 比如汉语的 “看 ”翻译成彝语时要用不同的词语表达 。 例如 : ① 他在看书 / 。 ② 你看这个办法好不好 ? / ? ③ 很抱歉 , 我不能陪你了 , 因为我要去看一个朋友 /   , , 。 ④ 你在单位里 , 领导是怎么看你的 ? /, ? ⑤ 我病了几年 , 这次被医生看好了 /, 。 ⑥当心 ! 看孩子摔着 ! /! ! ⑦ 爷爷在工厂干活 , 奶奶在家看孩子 /,  。 ⑧ 这顿饭熟了没有 , 你先尝一口看 / ,  。 上例汉语 “看 ”一词在不同语境里有八种意义 , 彝语用八个词表达 。 其中例①里的 “看 ” 表示 “使视线接触人或事物 ”, 彝语用 翻译 , 例②里的 “看 ”表示 “观 察并加以判断 ”, 译为 , 在③里表示 “访问 、 探望 ”, 译成 , 在例④里 表示 “对待 ”, 可译为 , 例⑤的 “看 ”是 “诊治 ”的意思 , 译为彝语的 , 例 ⑥的 “看 ”表示 “提醒对方注意 ”, 彝语用 表达 , 例⑦里的 “看 ”是 “照顾 ” 之义 , 译为  , 在例⑧里表示 “试一试 ”之义 , 译为 。 再看下面的例子 : 火 : ⑨不要让孩子玩火 , 当心火灾 ! /, 。 ⑩他怎么这么大的火 , 谁惹他了 ? / ,  ? 网 : ⑾他去年在街上买了一幅鱼网 / 。 ⑿张大爷今天中午网到了一条大鱼 / 。 ⒀我的父亲这阵子不停地工作 , 眼里网着了红丝 / ,  。 皮毛 : ⒁这些貂皮 , 狐皮都是贵重的皮毛 /,  。 ⒂关于你说的这些情况 , 我知道得不多 , 只知道一点皮毛而已 /  , 。 和气 : ⒃大家都要彼此和气才是 /。 ⒄咱们别为了一点小事而伤了和气 / 。 惊醒 : ⒅当他从梦里惊醒过来时 , 意想不到的事已经发生在眼前 /  ,  。 ⒆小声点 , 别惊醒了孩子 /, 。 所谓词的言语意义 , 指的是词典上所没有的具有临时性和游移性的意义 。 比如 “几十八椅子互相搂在一起 , 重重叠叠地躲在屋子里 ”, 句中的 “搂 ”是 “被捆 ”的意思 , “ 躲 ”的意义是 “被放置 ”, 这是根据上下文看出来的 。 这样的词义是作者根据词典上所 给的语言意义通过自己第二次思维加工形成的 , 它往往受到所处语境的影响和制约 , 所以 , 如果离开了上下文就不可能产 生这样的词义 。 在一定的语境里具有言语意义 的词 , 在翻译时一般只能翻译它的言语意义而不能翻译其语言意义 。 试比较下列例 子 。 ① ① 许多商家对政府规定的不许乱 “跳楼 ”, 降价标签必须写明降价理由及 降价前后价差等措施表示欢迎 /,    ,  。 ( 比较 =“ ”,     ,  。) ② ②今年的价格仗打下来 , 商家疲惫 , 老百姓也见惯不惊 , 结果是商家们竟 相 “放血 ”, 利润大幅度下降 , 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 报纸 ) / , ,  , , ,   , 。 ( 比较 =, ,  ,  ,   ,  , 。) 二 、 根据上下文确定词的言语意义 ③ 每逢周末假日 , 不少市民便自发结队组团到农家乐 “泡 ”上一天 。( 报纸 ) / ,      。 ( 比较 =,      。) ④十五 、 六岁的未成年孩子竟然将成人的行为克隆得如此惟妙惟肖 。( 报纸 ) / 、  。 ( 比较 = 、  。) ⑤ 他炒了前任经纪人的 “鱿鱼 ”。( 报纸 ) /   。 ( 比较 =   。) 她们掀开了中国民航史上新的一页 。( 报纸 ) /   。 ( 比较 =  。) ⑥ 当航班顺利地降落在拉萨贡嘎机场后 , 十五名 “藏花 ”身披洁白的哈达从舷梯上款 款而下 。( 报纸 ) / ,   。 ( 比较 = ,   。 ⑦倍感羞辱的两女子不相信偷窥者能如此快地 “蒸发 ”掉 , 非要老板交出那两个男人向自 己道歉 。( 报纸 ) /,     ,   。 ( 比较 =,      ,   。) ⑨① 如果休假 , 工资不会少 , 但奖金就要 “缩水 ”, 甚至 “洗白 ”。 ( 报纸 ) / ,  ,  ,  。 ( 比较 = ,  ,  ,     。) ⑩ 几天下来 , 这个赌场上的常胜将军成了败军之将 , 被 “烫 ”去了二十 余万元 。( 报纸 ) /, ,    。 ( 比较 =, ,    。) 以上例句中 , ①的 “跳楼 ”是 “降价 ”之意 , 译为 , ②的 “放血 ”是相互伤 害 “的意思 ”, 译为 , ③的 “泡 ”是 “玩 ”, 译为 , ④的 “克隆 ”是 “模仿 ”的意 思 , 译为 , ⑤的 “炒鱿鱼 ”是 “被辞掉 ”, 可译为 , ⑥的 “掀开 ”是 “开创 ”之 意 , “新的一页 ”是 “一段新的历史 ”之意 , 分别译为 , , ⑦的 “花 ”为 “ 女子 ”之意 , 译为 , ⑧的 “蒸发 ”是 “消失 ”之意 , 译为 , ⑨的 “缩水 ”是 “减 少 ”之意 , “洗白 ”是 “全部被扣掉 ”之意 , 分别译为 , , ⑩的 “烫 ” 是 “输掉 ”之意 , 译为  。 原文中具有言语意义的这些词或语 , 如果按其 字面意义 ( 语言义 ) 翻译 , 势必令人费解 , 不知所云 , 括号里面的译文便是如 此 。 翻译中要特别注意 , 绝不能照搬复制 。 一般词语指的是在用法上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在语义上不 会受到语境影响的词或语。比如 “推迟 ”一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都作为实词用,也不论在情况下其语义都不变,例如: “吃饭 时间推迟了。开会日期推迟一天。 ”两个句子中的 “推迟 ”都是实 词,其语义没有因上下文的不同而不同,同为把 “预定的时间 向后改动 ”之义。语言中的单义词均属这类词。汉语一般词语 的翻译,一定要再现其语言意义,其译法主要取决于汉彝语的 对应情况与非对应情况。概括地说,对应词有对应词的处理方 法,非对应词有非对应词的处理方法。 第二节 汉语一般词语的彝译法 总的来说 , 在汉彝语里都存在着大量的对应词 。 这类词的翻译 , 主要有 整词对译法 。 所谓整词对译法 , 就是把原文词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位 , 用意义对 应的彝语固有词进行等值翻译 。 对应词的整词对译包括绝对对应词的对译和 相对对应词对译 。 ( 一 ) 绝对对应词的整词对译 。 用这种方法翻译出来的译文与原文的组合语素是一一对应的 , 即译词与 原词的指称对象和所指特征完全一致 。 比如 “白云 ”=, 其中译词的指称对 象 ( 云彩 ) 跟原词的指称对象 “云 ”( 云彩 ) 一样 , 译词的所指特征 ( 白色的 ) 跟原词的所指特征 “白 ”( 白色的 ) 也一样 。 又如 “鸡眼 ”= 中原词与译词的指称对象和所指特征都完全一样 。 它如 : 茶叶 = 鸡胸 = 草菇 = 茶水 = 茶花 = 春风 = 蠢人 =  冷水 = 把稳 = 白米 =  白头 = 半月 = 半夜 = 彼此 = 赤金 = 出活 = 出血 = 褒扬 =  绑腿 = 包头 = 补丁 = 剥皮 = 闭气 = 安家 = 一 、 对应词的翻译 ( 二 ) 相对对应词的整词对译 用这种方法翻译出来的译词与原词的组合语素并非一对一 , 即译词与原词的指 称对象和所指特征不完全一致或不一致 。 因为译词的指称对象和原词的指称对象可 能不一样 , 译词的所指特征跟原词的所指特征也可能不一样 , 或者译词与原词的指 称对象虽然相同 , 但所指特征可能不同 , 反之 , 译词与原词的所指特征虽然相同 , 但 指称对象可能又不相同 。 例如 “深夜 ”=中原词的指称对象 “夜 ( 夜晚 ) ”与译词 的指称对象 ( 夜晚 ) 虽然一样 , 但原词的所指特征 “深 ( 很深的 ) ”与译词的所 指特征 ( 一节 ) 不一样 。 又如 “仇家 ”= 中原词的所指特征 “仇 ( 有仇恨的  ) ”与译词的所指特征 ( 有仇恨的 ) 相同 , 但原词的指称对象 “家 ( 人家  ) ”与译词的指称对象 (  瞄准的靶子 ) 很显然是不一样的 。 它如 : 重孙 = 冰雹 = 区别 = 穷苦 = 云雀 = 暴雨 = 秤砣 = 吃苦 = 斥骂 = 冰冻 = 兵器 = 波浪 = 剥削 = 脖子 = 博学 = 薄弱 = 伯母 = 哺育 = 步子 = 裁决 = 财产 = 财礼 = 采集 = 残年 = 残破 = 灿烂 =  操劳 = 草丛 =  草寇 = 抱怨 = 查抄 =  查点 = 创举 =  窗户 = 床 = 蠢材 = 爱慕 = 暗号 =  办法 = 帮助 = 报仇 = 暴露 = 背光 = 背兴 = 本源 = 笨拙 = 崩溃 =  比邻 = 比喻 = 彼岸 = 避暑 = 懒惰 = 害怕 = 害羞 = 纯正 = 半路 = 冰冷 = 冰凉 = 猜想 = 擦黑 = 比肩 =  奔腾 = 奔突 = 沉稳 = 槟榔 = 惨厉 = 抱屈 = 插口 = 绷脸 = 逼真 =高兴 = 暴卒 = 崇尚 = 不在话下 =  泪汪汪 =  半瓶醋 = 敦厚 = 帮办 = 鼻涕虫 = 帮倒忙 =残年 = 暴风雨 = 冰天雪地 = 不济事 =  草率 = 保佑 = 残照 = 惨苦 = 惨祸 = 沧海 = 语素对译 , 就是把原词拆开为单个的语素 , 用意义对等的彝语词或语素 进行一对一的翻译 。 比如 “推动 ”, 在彝语里没有与之对应的词 , 翻译时 , 首先 将其一分为二 , 然后用 表达 “推 ”。 用 表达 “动 ”, 这个词就可以也只能翻译 为 。 像这样的语词虽然在彝语里没有相同概念的词 , 但如果把它分开为 单个的语素时 , 就不一定找不出与其对应的词或语素来 。 比如 “加法 ”一词拆 开为两个语素时 , 在彝语里不仅有与 “加 ”同义的词 ——, 而且有与 “法 ”同义 的语素 ——, 只要把它们一一对译起来 , “加法 ”这个词就可以译成 了 。 语素对译实际上是根据汉彝语绝对对应词的造词法去翻译汉语词语的一种 方法 , 只不过以这种方法处理的结果不是彝语固有词而已 。 如 “求和 ”=, 它不同于 “白头 ”=, 前者译文为临时组合语素群 , 因而不是彝语固有词 , 后者译文是彝语固有词 , 但前者译文正是根据后者译文的造词规律处理而成 的 。 所以 , 语素对译法非常符合彝语造词规律 , 进而被汉彝翻译界广泛运用 。 例如 : 二 、 非对应词的翻译 ( 一 ) 语素对译 白旗 =  赤眼蜂 = 半自动 = 币制 = 抱佛脚 =  北山羊 = 蛋白质 = 白梨 = 本色 = 扁桃 =  冷藏 = 结语 = 接线 = 教学 = 教室 = 教官 = 搅动 = 交卸 = 加重 = 林业 = 副业 =  工价 = 新闻 = 陆稻 = 陆路 = 恋歌 = 暗事 = 说唱 = 草鱼 = 保人 = 冰霜 = 保温 = 贬词 = 笔试 =  笔资 = 厨房 = 编译 =  变质 = 悲剧 = 鼻烟 = 鼻音 =仇人 = 仇杀 = 出口 = 除法 =北辰 =  畜力 = 解放 = 开放 = 军事 = 得分 = 动力 = 电力 = 和平 = 海军 = 陆军 = 财力 = 兵权 = 牧业 = 减法 = 半世 = 拌种 = 伴唱 =  包金 = 包银 = 包月 = 蒸食 = 冰山 = 半票 = 变数 = 编号 = 兵船 = 报喜 = 倍数 =  币值 = 冰箱 = 便服 =标准语 = 白药 =  国营经济 = 壁灯 = 春饼 = 公有制 =   变心 = 根据汉语词义用彝语词组进行解释性的翻译 。 这种 解释性的翻译 , 主要在于揭示原词的含义 。 所以 , 释译法 实际上是翻译原词释 义部分的一种方法 。 比如 “饱学 ”= , 其中的译语部分正是原词的释义部分 ——学识丰富 。 正因如此 , 释译时 , 往往可以根据原词的指称对象和所 指特征进行表达 。 比如 “新房 ”一词的指称对象是 “房 ”, 即 “ 卧室 ”, 所指特征是 “新 ”, 即 “新婚的 ”, 据此 , 可以将 “新房 ” 译为 。 又如 “宝座 ”的所指特征是 “宝 ”, 即 “帝王的 ”, 指称对象是 “坐 ”, 即 “座位 ”, 据此 , “宝座 ”就是 。 由 于释译是解释原词含义的方法 , 翻译出来的结果都是一些 词组 , 因而 , 原文与译文之间很少有一对一的关系 , 甚至有 的在两者之间毫无联系 。 例如 : ( 二 ) 释译 本家 = 赤字 = 比率 = 比例 = 榜样 = 别墅 = 比照 = 被告 = 鄙陋 = 安置 = 鄙意 = 壁毯 = 包装 = 避孕 = 扮演 = 帮手 =  帮同 =  悲悼 = 笔译 =  暴力 = 暴君 = 北极 = 被害人 = 暴动 = 壁炉 = 日报 = 报幕 = 奔丧 = 本能 =   本行 = 本科 =  奔头儿 = 绷带 = 比武 = 闭口韵 = 闭门羹 =  必要产品 = 膘情 = 辟邪 = 避雷器 = 避雷针 = 壁报 = 备注 = 本地 =  出品 = 除夕 = 锄奸 =  吃香 = 事实 = 是非 = 题字 =  近况 = 初婚 = 半无产阶级 =  帮厨 = 薄板 =  宝贝 = 充军 = 变本加厉 = 变星 =  便装 = 濒危 =  赤心 =  冲服 = 翅果 = 抽丁 = 北回归线 =  笔杆子 =  比例尺 = 比目鱼 =  比热 =  编年体 =  扁锉 =  辩士 = 初中 = 声嘶力竭 = 成仁 = 重九 =冰消瓦解 = 半文盲 =  兵变 = 邦交 = 帮凶 = 比重 = 刨刀 = 抱负 = 备课 = 宝库 = 宝石 = 保存 =  保健 =  保姆 =  报纸 = 保苗 =  保育院 =  出没 = 奖章 =  见礼 = 进香 = 即将彼甲事物译作此乙事物的翻译 。 有些汉语词语虽然在彝语 里难以找到同样概念内容的词语去对译 , 但可以找到在某些方面与 汉语具有相似之处的词语去翻译 , 比如 “伴娘 ”可以译为 。 这两个 词表示的都是 “举行婚礼时陪伴新娘的人 ”, 但 “伴娘 ”是指 “陪伴新娘 的女人 ”, 而 是特指 “陪伴新娘的男人 ”。 所以 , 汉语的 “伴娘 ”和彝 语的 并不具有同等概念内容 , 但从 “陪伴新娘的人 ”这个意义上说 , 两者之间又有相似之处 , 因此 , 可以互译 。 以张冠李戴法译出的词语 由于跟原文不具有相同等的概念 , 两者表示的事物并非完全一样 , 甚 至毫无联系 。 如 “芭蕉 ”可以译作 , 但两者所表示的事物却是两种 不同的东西 。 又如 “守株待兔 ”可以译作  , 但两者表示的事 物又是两码事 。 它如 : ( 三 ) 张冠李戴 金字塔 = 自由民 = 保护伞 =  师兄 = 治疗 = 悲歌 = 变文 =部属 = 部下 = 薄饼 = 奖金 = 压岁钱 = 文学 = 坐满月 = 社会 = 报道 = 朝秦暮楚 =  此地无银三百两 =,  马后炮 =  ,  。 想入非非 = ,  坐井观天 =, 。 指桑骂槐 =, 。 前怕虎 , 后怕狼 =, 。 卸磨杀驴 =  乘人之危 =  。 所谓特殊词语,指的是用法上灵活、语义 上往往受到语境限制的词语。这多半是那些多 义词。特殊词语的翻译,主要看它的用法和语 义来处理。汉语的特殊词语很多,无法一一列 举其译法,下面只举例说明若干词语的译法。 第三节 汉语特殊词语的彝译法 在汉语里 “问题 ”这个名词可以算是一个万能词 , 它在不 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含义 , 其中有的在词典上根本就找不到 , 只有根据上下文去理解和表达 。 其含义和译法如下 : ( 一 ) 表示 “要求回答的难题 ”, 彝语中没有与之对应的 固有词 , 翻译时只能以语素对译的方法处理为 , 或以释 译法处理为 , 或张冠李戴法处理为 。 例如 : ①学生提出的问题 , 老师要给予清楚的解答 / ,  。 ②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 都没有问题了吗 ? / , ? ③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 , 可以吗 ? /,  ? 一 、 “问题 ”的译法 ( 二 ) 表示 “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 、 疑难 ”, 彝语用 或 翻译 , 例如 : ④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 。 ⑤这不是技术问题 , 而是原则性问题 /  , 。 ⑥这个问题很棘手 , 所以 , 大家要好好商量 /  , , 。 ( 三 ) 表示 “实质或关键 ”, 彝语用  翻译 , 例如 : ⑦问题在于他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 /  。 ⑧ 他这次考得不好 , 问题是平时不努力 的原因 / ,  。 ( 四 )、 表示 “缺点 、 毛病 、 故障 ”, 彝语用 、  ( ) 翻译 , 例如 : ⑨我们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 , 以后要改正才是 /   ,   。 ⑩工程师根据马达声不正常断定机器有问题 /   。 ⑾我胃子痛得厉害 , 可能有问题 /, 。 ⑿你知道问题在那里吗 ? /? ⒀你在发音上还有一些问题 / 。 汉语里的 “要 ”是个用法灵活的多义词 , 它在不同的语境里具有实用和虚 用两种不同用法 , 语义上呈多样化 , 可译成几个彝语词 。 翻译时 , 要充分理解 它在上下文中的确切含义 , 再选用与之相应的彝语词语去表达 , 千万不能望 文生义 , 切忌貌合神离 。 ( 一 ) 用作实词 。 “要 ”作实词使用时 , 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 , 表示不同的 意义 , 如下 : 1、 作述语 , 其后带有宾语 。 此时表示几种意义 。 1) 表示 “主动向别人索取 ”。 彝语用 翻译 , 例如 : ①他跟我要走了一本书 /  。 ②没有钱了 , 今天来跟要点钱 /, 。 2) 表示因需要而 “希望得到或保持 ”, 彝语用翻译 。 例如 : ③他只要五元 , 你要十元吗 ? / ,  ? ④我不要钱 , 我要的是知识 /, 。 二 、 “要 ”的译法 3) 表示 “请求 ”、 “要求 ”, 彝语用 ( ) ……( ) 格式 翻译 。 例如 : ⑤他要你告诉我他什么时候回来 /   。 ⑥他要我把这件衣服送人 /  , ⑦下午两点开会 , 要他们两点以前赶来 /  , 。 ⑧我们明天走 , 要他明天早上到这里来 /, 。 2、 作状语 , 表示 “打算 ”、 “准备 ”、 “应该 ”、 “必须 ”、 “需要 ”、 “将要 ”等意义 , 彝语用 、 、 、 、 、 、 、 等 翻译 。 ⑨你要找谁 , 要帮忙吗 ? /,  ? ⑩他要来见你 , 你要不要去见他 / , ? ⑾我要推心置腹地跟你谈一谈 /   。 ⑿天要黑了 , 我们要回家了 /,  。 ⒀干部要永远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  。 ⒁每个学生都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    。 ⒂他学习上有困难 , 要给他一些帮助 / ,    。 ⒃要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 /。 ⒄我国的经济发展要赶上资本主义国家了 / 。 ( 二 ) 用作虚词 。 “要 ”用作虚词时 , 主要起连接作用 , 表 示 “假设 ”和 “目的 ”的关系 , 其义为 “如果 ”、 “要么 ”、 “为了 ”等 , 可译为彝语的 …………、 , 例如 : ⒅此事要早说就好了 / 。 ⒆要教育青年一代 , 我们需要有知识有经验的教师 /  , 。 ⒇要下雨就不走了 / 。 [21]你要不走 , 我也不走 / 。 [22]要建设祖国 , 就要有知识 , 就要掌握科学知识 /  , , 。 汉语里的 “有 ”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多义词 , 其涵义 非常丰富 , 搭配能力很强 , 使用范围很广泛 。 “有 ”字大 多当实词用 , 在句中以动词的身份出现 , 其后往往带有 宾语 , 具有 “领属 ”和 “存在 ”两种明显意义 。 彝语常用 、 、 、 、 、 、 、、 等词语来翻译 。 三 、 “有 ”的译法 ( 一 ) 表示领属关系 “有 ”表示领属关系时 , 其意义为 “领有 ”、 “拥有 ”、 “具有 ”等 , 可译为 或 , 例如 : ①外国有的 , 我们要有 , 外国没有的 , 我们也要有 / , , , 。 ②他有一儿一女 / 。 例句中①的 “有 ”为 “拥有 ”, 译为 , 例句②中 “有 ”的意义为 “ 领有 ”, 译为 。 通常情况下 , “有 ”字译为 时 , 有两个条件 , 有是 原文句中的主体 ( 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 是无生命体 , 二是句中客 体 ( “有 ”涉及的对象 ——宾语 ) 是不确定的或是抽象的人或事物 。 至少要满足其中一个条件 。 例如 : ③他办事很有经验 /  。 ④我国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财富 /   。 ⑤我们公司有崇高的信誉 / 。 以上原句中的主体 “我国 ”、 “公司 ”都是无生命体 , 句 中的客体 “经验 ”、 “财富 ”、 “信誉 ”都是抽象物 , 所以 , 句中 的 “有 ”译为 , 而不能译成 。 “有 ”译为  时 , 也有两个条 件 , 即原句主体必须是生命体 “人 ”, 客体是具体的明确的 人或事物 。 例如 : ⑥他俩婚后有了三个子女 /  。 ⑦我有一件漂亮的衣服 /。 ⑧他家有成千上万的金银财宝 /  。 ⑨每个人都有一个家 / 。 ( 二 ) 表示存在关系 表示 “存在 ”义的 “有 ”可译为 、 、 、 、 、 、、  、 等 。 汉语表示存在的句子 , 句中都要用 “有 ”这个动词 , 而彝 语因 “存在物 ”所存在的处所和存在的方式不同而用不同的动词 表示 , 所以 , 汉语 “有 ”字可以译成不同的词 。 一般来说 , 汉语中 表示存在物所存在的处所是不定或是不明确的大范围 , 句中的 “ 有 ”可译成 , 例如 : ⑩今天街上有很多人 / 。 ⑾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里有很多藏书 / 。 ⑿黑龙江两岸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 森林里有各种各样的野 兽 /  ,    。 例句中原文的 “街上 、 图书馆 、 森林里 ”等处所都是一 些不定的 、 不具体的大范围 , 所以句中的 “有 ”字译成 。 句中存在物所存在的处所如果是特定的或是具体的小 范围 , 那么视 “有 ”所表示的存在方式 , 将其译成不同的 词 。 表示 “存在于它物之上 ”的 “有 ”译为 , 表示 “存在 于它物之里 ”的 “有 ”可译为 , 表示 “夹杂于它物之中 ” 的译为 , 表示 “存在于它物之下 ”的译为 , 表示 “粘附 于它物之上 ”的译为 , “大型物的存在 ”译为 , “自然 的存在 ”译为  或 。 例如 : ⒀地上有张桌子 , 桌子上有本书 , 书上有支笔 /,  ,  。 ⒁这些梨子没有哪一个是有水分的 / 。 ⒂你们当中有我不认识的人 / 。 ⒃我们国家地大物博 , 地下有丰富的矿藏 /,   ⒄村子旁边有条河 , 河里有很多鱼 /  ,  。 ⒅天上有许多星星 /。 ⒆学校东面有个操场 , 中心区有两个球场 /  ,   。 ⒇这几年来他显得老多了 , 前额上已经有皱纹了 / ,  ,   。 [21]在我家的房后有一棵很大的核桃树 , 我小的时候常在树下玩耍 /  ,  。 现代汉语里的 “抓 ”是表示 “用手 ( 爪 ) 拿 ( 取 ) ”这样一种意思的动词 , 也常用于转义 。 在汉语里不管 “抓 ”的方式或对象是否相同 , 都常简练地用一个 “抓 ”字表达 , 但彝语在表达汉语 “抓 ”的意思时 , 要视其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方 式和涉及的对象而用不同的词去翻译 。 例如 : ①有一只老鼠被猫给抓住了 /。 ②他抓起手提包就跑开了 /   。 以上两例中的 “抓 ”要译为 。 ③我的手被猫抓伤了 / 。 其中的 “抓 ”译为 。 ④老鹰抓走了一只小鸡儿 / 。 其中的 “抓 ”译为 。 ⑤他正在给孩子抓痒痒 / 。 其中的 “抓 ”译为 。 ⑥他抓住了我抛给他的球 /   。 例中的 “抓 ”译成 。 四 、 “抓 ”的译法 ⑦要不是这解放军抓住这小女孩 , 她早就掉到河里去了 /   ,   。 ⑧解放军终于抓住了那匹飞奔着的惊马 /   。 ⑨要不是我抓住他 , 他早就摔倒了 / , 。 以上三例中的 “抓 ”译为 、 。 ⑩一个警察走了过来并抓住他领口 /   。 ⑾保尔 ·柯察金一把抓住那士兵的步枪并随手把他摔倒在地 / ·     ,  。 ⑿快要溺死的人连一根稻草也要去抓 /    。 ⒀那男孩费了很大的气力 , 才抓住我们抛给他的绳索 /   。 ⒁那受惊的孩子紧紧抓住他母亲的手臂不放 /   。 ⒂他走了过去一把抓住那绅士的雨伞 /    。 以上六例中的 “抓 ”被分别译为  ……、 ……、 ……等固定 格式 。 ⒃一怒之下 , 老师狠狠地抓住这个学生的手 , 致使他流下了眼泪 /    ,  。 ⒄那饥饿的人贪婪地抓着面包不放 /    。 以上例中的 “抓 ”译为 。 ⒅他紧紧抓住绳子 , 便开始向上爬 /   。 ⒆他从桌子上抓起一本头一天晚上买的书 , 便冲出房间 /  。 以上两例中的 “抓 ”译为 和 。 ⒇盛怒之下 , 中尉抓着左轮手枪就要往下跑 /   。 以上例中的 “抓 ”译为 。 [21]这些黑人是从他们自己富有生息的土地上被抓走并沦为奴隶的 /      。 其中的 “抓 ”译为 。 [22]那时一个警察直奔我跑来 , 抓住我的肩膀说 : “交出你的武器 , 交出 你的武器 ! ”/  ,  : “,  ! ” 上例中的 “抓 ”译为 。 “在 ”字在现代汉语里是个比较灵活的词 。 从词性看 , 在不同 的语境里既可能是动词 , 也可能是副词和介词 。 从语义上看 , 随 着语境的变迁 , 其含义也在不断地起着微妙的变化 , 这种变化反 过来使 “在 ”字在不同语境里能跟很多个不同的彝语词形成特定条 件下的等值对应关系 , 从而可以译成不同的词语 。 例如 : ①那本书在桌子上 /。 ②那张相片还在吗 ? /  ? 以上两例中的 “在 ”是动词 , 表示 “存在 ”, 译成或 。 ③今天他的老婆不在家 / 。 ④他的父母早就不在了 / 。 这两例中的 “在 ”也是动词 , 也表示 “存在 ”, 译为或 。 五 、 “在 ”的译法 ⑤得肠胃病的原因 , 多半是在平时不注意饮食卫生 /, 。 ⑥学汉语难就难在一些虚词的用法不好掌握 /    。 此两例中的 “在 ”是表示 “在于 、 决定于 ”之意 , 译为 ……这样 的格式 。 ⑦他们在努力地学习着 /  。 ⑧我们的国家在不断地繁荣富强起来了 / 。 例中的 “在 ”是副词 , 表示 “正在 ”, 译为 ……这样的套扣式 。 ⑨今天我在街上买了几本书 /。 ⑩大家都在休息室里谈得很开心 / 。 以上的 “在 ”是介词 ( 以下各例中的 “在 ”也都是介词 ), 表示行为 动作发生或事物存在的处所 , 译成 。 ⑾在党中央的领导下 , 为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而努力奋斗 / ,     。 ⑿他出生在北京 , 生长在广东 , 死在上海 /  ,  , 。 其中的 “在 ”表示 “条件 ”, 表示 “出生 、 发生 、 居留 ”的处所 , 彝语用  去翻译 。 ⒀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年了 , 可他还记在心上 /   ,   。 ⒁他一不小心摔倒在地上了 / 。 其中的 “在 ”表示动作达到的处所 , 译成彝语的 。 ⒂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 。 ⒃今年他在学习上非常努力 /  。 其中的 “在 ”表示范围 , 译为 或 。 ⒄参军年龄控制在二十二岁以下 / 。 ⒅室内温度保持在二十四度到二十六度之间 /  。 这两例中的 “在 ”也表示范围 , 但要译为 ( ) …… 。 ⒆这种生活在他已经习惯了 /    。 其中的 “在 ”表示行为主体 , 译为 。 此外 , “在 ”字在有 些语境里没有与之对应 的词 , 翻译时只好略而不译 。 例如 : ⒇我是在到了上海以后才听说的 / 。 [21]他生在一九七九年的春天 /    。 现代汉语里的 “想 ”字表示 “动脑思考 , 想念或怀念 、 希望 或打算 、 记忆或记住 、 推测或估计 、 料想或料到 ”等等不同的 含义 。 也就是说现代汉语在表达 “动脑思考 ”等多个不同意思 时 , 都使用同样一个 “想 ”字表示 , 可彝语用不同的词语表达 “想 ”字所表示的各种不同的意义 。 在不同的语境里的 “想 ”字 可以翻译为彝语的 、 、 、 、 、 、 、 、  、 、 、 、 、 等等 。 例如 : ①这个年青人人敢想敢干 , 完成这件事情不在话下 /   ,    。 ②想起了他曾经受到的批评 , 便重又规规矩距的坐着 /   , 。 六 、 “想 ”的译法 ③阿 Q没有想得十分停当 , 已经发出了鼾声 ……( 鲁迅 《 阿 Q传 》) /Q , 。 ④我想你把这件事情办糟糕了 /   。 ⑤我想他今天是不会来了 / 。 ⑥共产党是真心实意想把国事办好的 /   。 ⑦你在农村才呆几天 , 就想写关于农村的长篇小说 , 真是 异想天开 /  ,    ,  。 ① 上课时间完了 , 没有一个学生想离开教室 / ,  。 ⑨今天会议结束了 , 大家还不想离开 /,   。 ⑩有人竟想颠覆无产阶级政权 , 真是可笑 /   。 ⑾鼓起肚子来想跟水牛比大的青蛙 , 最后把肚子鼓而一命呜呼 /   ,    。 ⑿你这种想法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  。 ⒀我非常想跟你说说话 / 。 ⒁我忽然想起了那天的那件事情 / 。 ⒂海外侨胞日夜想着祖国 /。 ⒃他本想在大家面前露一手 , 结果却弄巧成拙 , 当场出丑 /    , , 。 ⒄他想说的话很多 , 可是不知从何说起 / ,   。 ⒅他总是想出人头地 , 结果一事无成 / ,   。 ⒆我本想留他多呆一会儿 , 他却象弩箭离弦似的跑了 /   ,   。 ⒇他千方百计想掩盖事实真相 / 。 [21]这家伙想拉拢单位上的领导 , 一味投其所好 /   ,  。 [22]一别二十年了 , 想不到今天在北京碰见你 , 真让人高兴 / ,  。 [23]谁想得到人会来得这么多 /  [24]我们应当想个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    。 [25]这位大娘太想女儿了 , 都要想出病来了 /  ,  。 以上例①②③中的 “想 ”是 “思考 ”的意思 , 译为 、 , 例④的 “想 ”为 “认 为 ”, 译为 , 例⑤中的 “想 ”表示 “推测 、 估计 ”, 译成 , 在⑥⑦两例中表示 “ 打算 ”, 译为 , 在⑧⑨⑩⑾四例中的 “想 ”是 “准备 、 幻想 ”之意 , 译为 , 例 ⑿⒀的 “想 ”为 “希望 ”之意 , 译为 , 在例⒁⒂两例中表示 “回想 、 惦记 ”之意 , 译 为 , ⒃⒄⒅⒆四例的 “想 ”是 “有某种意愿 ”的意思 , 彝语用 、 翻译 , ⒇ [21]中的 “想 ”是 “企图 ”, 译为 , [22][23]的 “想 ”为 “料想到 ”, 可译为 , [24]里的 “想 ”为 “思索 ”, 译为 , 在 [25]中为 “怀念或想念 ”, 译为 。 “说 ”字在各种不同的语境里有如下几种彝译法 。 ( 一 ) 译为 : ① 我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说过这事儿了 , 现在没有必 要再说了 / ,   。 ②看见孙老头不敢往下说 , 肖队长也不再问啦 。( 周立 波 ) /  ,   。 ③他心里有啥就说啥 , 不是那种口是心非的人 /  , 。 ④你有什么想法就直截了当地说出来吧 / 。 ⑤这人从来没说过一句假话 /   。 七 、 “说 ”的译法 ( 二 ) 译为固定格式 或 ( ) ……: ⑥又不许我走动 , 拔一株草 , 翻一块石头 , 说我玩皮 , 要去告诉我的母 亲 。( 鲁迅 ) / ,  , ,   ,  。 ⑦他要请几天假 , 说是有急事要回家一趟 /  , ⑧老汉半真半假地对老伴说 : “你娘家来人啦 ! ”/  : “ ! ” ⑨俗话说 : “言为心声 ”, 这些话充分暴露了你的真实思想 / : “ ”,  。 ⑩过去有人说我国是一盘散沙 , 现在我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 空前的团结起来 了 /      ,    。 ⑾我说外间的寓所已经租定 , 又买了几件家具 。( 鲁迅 ) /  , 。 ( 三 ) 译为 、 : ⑿你怎么说些糊里糊涂的话 ? /? ⒀他说话总爱丢三落四 / 。 ⒁他从小就不大爱说话 , 现在还是话不多 /    , 。 ⑸好久没有说话的王和甫突然站起身来 。( 矛盾 ) /  。 ⒃我跑得直喘气 , 一句话也说不上来 /   。 ( 四 ) 译为 : ⒄他打开了话匣子 , 就没完没了地说起来 /  ,  。 ⒅你知道他这么做不对 , 也不说说他 /  ,   。 ⒆他俩怎么不说话 , 是不是有仇啊 ? / , 。 ( 五 ) 译为 或 : ⒇我们正在说你 , 你就来了 /,  。 [21]你这番话简直说在我的心坎儿上了 / 。 [22]我现在说个故事给你听听 /   。 [23]有什么好消息 , 说给我们听听 /,   。 [24]你和他说话简直是对牛弹琴 / 。 [25]我跟他认识多年了 , 但很少在一块儿说话 / ,  。 “快 ”字是一个现代汉语里词义多变的特殊词, 通常作形容词和副词用。在不同语境里, “快 ”字常有 “迅速 ”、 “即将 ”、 “临近 ”、 “就要 ”、 “催促或加速做 ……事 ”、 “年龄接近 ”、 “时间 飞逝 ”等不同意思。如此多变的语义,在翻译中 单靠一个彝语中的  字是远远不够用的。只有 放宽视野,遣用多个对应的表达形式,才能使 译文在语义文情等方面,更加符合彝语的习惯 。其译法如下: 八 、 “快 ”的译法 ( 一 ) 译为 : ①你走得太快 , 我跟不上了 /, 。 ②时间过得真快 ! 我曾答应过七点钟到老师家的 , 得赶紧走 , 要不然就要迟到了 /!  ,  , 。 ③时间过得多么快啊 ! 自从我们来到这里 , 转眼就过去几个 月了 / , ,   。 ④由于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 , 中国的社会 主义建设发展很快 / ,  。 ⑤只要我们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 , 我们就能快速 发展我们的工业 /   , 。 ( 二 ) 译为 : ⑥我们必须加快春耕的准备工作 /。 ⑦我们必须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  。 ⑧加快农业发展速度 , 要靠党的方针 、 路线 、 政策 , 靠亿万农 民的积极性 / , 、  、 ,  。 ( 三 ) 译为 : ⑨你快点儿 , 怎么老坐着不动 ? /   ? 。 ⑩让他们快点儿打扫一下教室 /   。 ⑾母亲催孩子们快点上学 /   。 ⑿快点 , 要不然我们就要迟到了 /! 。 ( 二 ) 译为 : ⑥我们必须加快春耕的准备工作 /。 ⑦我们必须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 。 ⑧加快农业发展速度 , 要靠党的方针 、 路线 、 政策 , 靠亿万农民 的积极性 /  , 、 、 ,   。 ( 三 ) 译为 : ⑨你快点儿 , 怎么老坐着不动 ? /  ? 。 ⑩让他们快点儿打扫一下教室 /   。 ⑾母亲催孩子们快点上学 /   。 ⑿快点 , 要不然我们就要迟到了 /! 。 ( 六 ) 译为  : ⒇这一重大发现正在飞快地传诵着 /     。 [21]你为什么不会跳舞呢 ? 这很容易的 , 你很快就会学会的 /  ? , 。 [22]这件事情很快就会得到满意的解决 /    。 [23]你稍等一下 , 我很快就回来 / ,   。 ( 七 ) 译为 或 : [24]那人恰好在那栋房子快要倒塌的时候 , 把小孩救了出来 /  ,   。 [25]当他快要出发的时候 , 我们找到了他 /  ,  。 [26]这匹马快要死了 / 。 [27]这孩子快要哭了 / 。 [28]这房子快要倒塌了 / 。 [29]雨快停了 /。 [30]我们快准备好了 /。 [31]快到开会的时间了 /。 成语有着一般词所不能比拟的表达力,所以被广泛运用。 汉彝翻译中常常遇到成语,恰当译出成语,不仅能促进交流, 还能丰富彝语。成语有其他词所没有或不全有的特性,翻译时 应该有适合它的译法,尤其是有些出自典故的成语,形象非常 生动,含义非常深刻,但翻译起来十分棘手,探讨其译法很有 必要,也很有意义。本节就汉成语的特点及彝译的方法作 —讲 解。 一、成语的特点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 洁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 句。汉语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 有些是出自典故的,一般的成 语不难理解,有些成语必须知道 来源或典故才懂得意思。成语 有下列特点: 第四节汉语成语的翻译 1、定型性。成语以整体来表示一定的意义。不管构 成成语的各个成分单独存在时表示什么样的意思, 在成语中所表示的意义是集体的。也就是说,成语 的意思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比如 “一毛 不拔 ”并不是一根毛都不拔,而是吝啬的意思, “鸡 毛蒜皮 ”的意思并不是把 “鸡毛和蒜皮 ”的意思加起来, 这字面意思与其实际含义 “无关紧要的小事或毫无价 值的东西 ”根本联系不起来。成语意义的定 型还表现 在成语的褒贬色彩也是定型的。如 “滔滔不绝 ”和 “喋 喋不休 ”的褒贬意义显然不同,它们各自定 型在成语 内容中。成语的结构也是定型的。成语的构成成分 不能任意替换、增减,其结构关系也不能任意改变。 如 “唇亡齿寒 ”不能说 “唇无齿寒 ”或 “唇亡牙寒 ”, “惊 弓之鸟 ”不能说 “惊弓鸟 ”。 2、习用性。成语是长时期以来在书面语言或口语 等各自各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而不是一时一地所独 用的。 3、历史性。成语的习用性和定型性都不可能在一 夜之间形成,而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正因为成语是经 长期积累和发展的,所以本身或多或少带有时代的烙 印和历史的痕迹,成语的构成材料和结构都会有历史 特点。 4、 民族性。成语是语言中最能表现民族特色的部 分。在内容上,成语所选用的素材,跟民族的历史甚 至风俗习惯息息相通;在形式上,成语的表现手段和 结构方式也全都包含着民族语言的特征。该民族特有 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传说以至风俗习惯,总会 反映到成语中来。 二 、 成语的翻译 翻译成语首先必须透过字面意义理解成语的实际含义 。 如 上所述成语是整体表意的 , 其实际含义一般都隐含于表面意义 , 有些成语的实际含义与其字面意义甚至是大相径庭的 。 所以理 解成语不能望文生义 , 而是在理解字面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理 解其隐含义 、 联想义 , 以弄清它的真正含义 。 有人曾把 “不能等 闲视之 ”译为 、 把 “鱼肉人民 ”译成 就 是不理解成语的实际含义所造成的 。 理解了成语的实际含义后 选择恰当的彝语进行表达 。 表达时要注意 : 1、 成语是言简意赅的 , 译语也尽可能简洁 , 避免松散 、 罗嗦 。 比如 , 有人把 “过河拆桥 ”译成 不如译成  简洁明了 。 “回头是岸 ”译成  不如  。 “望梅止渴 ”译成 不如 。 “ 作茧自缚 ”《 汉彝成语词典 》 上译成 这完全能表达 原意 , 也通俗易懂 , 但能简则简 , 译成 更好 。 2、有些出自历史故事 、 神话传说 , 民族特色很浓的成语 , 翻译时最好保留其特色 。 彝语里碰巧有意义相同或相近的 , 若能译出原意又能保存其特色 , 最好还是形义兼顾 。 例如 “守株 待兔 ”与彝语  意思基本对应 ,《 汉彝词典 》 就是这样 翻译的 ,《 汉彝成语词典 》 译成  。 这两种译法各 有所长 。 译成  通俗易懂 , 但再没有原成语典故的影子 。 译成  保存了原文特色 , 可语言不简洁 , 但也无法 再简 。  和 “守株待兔 ”都是出自传说 , 虽然其含义基本 相同 , 但其来源风马牛不相及 。 据说 , 从前有一家人准备休掉儿 媳 , 有一天晚上 , 儿媳出门看看天空后 , 说 : “,   ! ”夫家想这媳妇儿还是聪明 , 连  都知道 , 就改变了主 意 , 谁知这儿媳每晚都说 : “,  ! ”后来凉山 彝族就用  来比喻死板 、 不知变通 。 由此 , “守株待兔 ” 还是直译为好 , 意思可联想 , 句型也可慢慢约定俗成 , 如果实在 不能被彝语所容纳 , 会被淘汰 , 但未被淘汰 , 证明是可以这样翻 译的 。 3、成语具有习用性 , 有些成语在彝语中没有相应的联想义 , 翻译时 就得变通 。 如 “添油加醋 ”直译成  就只有本意 , 应译为    或  。 基于前面的认识 , 汉成语的彝译可用下列几种方法 : 1、 用相同或相近的彝语习用短语对译 。 彝语也有相当于汉语成语的 言简意赅的习用短语 , 有很多与汉成语的形式 、 内容和用法都相同或基本 相同习用短语 , 完全可对译 。《 汉彝成语词典 》 中多数是这样译的 。 例如 : 设身处地 = 望眼欲穿 = 半信半疑 =  半途而废 = 夸夸其谈 = 专心致志 = 愁眉苦脸 = 多嘴多舌 = 量力而行 =  犹豫不绝 = 唯唯喏喏 = 雪上加霜 = 咬牙切齿 = 袖手旁观 = 装垄作哑 =  需要注意的是 , 有些看似对等 , 其实不然 。 有学生把 “忧心如焚 ”译为 。 只指病症 , “忧心如焚 ”应译为 。 还有 学生把 “多多益善 ”译成 。 是得寸进尺的意思 , 这样 处理不恰当 , 应译为 。 2、 直译 ,有些成语在彝语中无对应的习用短语 ,就直接按 它的语言形式翻译出来 ,有些在彝语中虽然有相当的习用短语可 对译 ,但如果能形义兼顾 ,最好还是直译 。 这样译出的成语有些开 始会感到别扭 , 但可以逐渐习惯 , 慢慢约定俗成 , 让其在彝语中 取得习用性 。《 汉彝成语词典 》 中有很多是这样翻译的 。 例如 : 远水不救近火 = 不入虎穴 , 焉得虎子 = 上天无路 , 入地无门 =  百花齐放 , 百家争鸣 =  缘木求鱼 =  掩耳盗铃 =  根深蒂固 = 悬崖勒马 = 削足适履 = 揠苗助长 = 饮水思源 =  杀鸡取卵 = 水火不相容 = 3、 直译加注或概括原成语典故的意义 。 按彝语的表达习惯 构成新的 。 有些出自典故的成语 , 直译无法表达其实际含义 , 用现成的彝语习用短语对译又无法保持原成语的特色 , 甚至会 产生民族文化传统错乱的感觉 。 这不仅是汉彝成语翻译中的矛 盾 , 也不仅是汉彝翻译中的难题 , 而且是任何文化色彩较浓的语 词翻译都会面临的难题 。 任何译者都需要探索 、 需要解决的问 题 , 也是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 。 有人认为赵景深把 “Milky way” 译为 “牛奶路 ”是误译 , 甚至是笑话 。 但也有人说 , 如果中译外时 , 把 “银河 ”都译成 “Milky way”, 那么像我国美丽的民间故事牛郎 织女七夕相会 , 要靠喜鹊在银河上搭桥成全的好情节就很难实 现 , 因为牛郎织女间隔的是一条 “路 ”, 而不是 “河 ”, 无需搭桥 。 外译汉时 , 若把 “Milky way”都译成 “银河 ”, 那么许多美丽的希 腊神话传说就无从说起 , 居住在奥林帕斯山上的众神将无法下 山 , 而凯旋归来的天神朱比特也将无法顺着 Milky way得胜回朝 了 , 因为他们的 “路 ”已被译者改为 “河 ”了 。 所以认为赵译基本上是对的 , 因为文学作品的翻 译不仅应传达原作的的内容 , 而且还应传达原作的文 化印象 。 出自典故的成语在译出意思的同时 , 也应尽可 能再现其文化信息 。 但这常与易懂相矛盾 , 可用直译加 注或概括原成语典故的意义 , 再按彝语的表达习惯构 成新的  的方法 , 这样 , 可通过直译部分保存原成语 的特色 , 译文读者可借注释部分理解原成语的实际含 义 , 用久了还可能只留直译部分 , 省掉注释部分 , 即使 不能省去 ,  是彝族喜闻乐见的 , 易解 、 易记 , 很容易 被彝语所容纳的 。 例如 :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若译成  , , 就不能表达原成语 “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计后果 ”这一含义 , 而且译语松松散散 ,若只释义为  , ,意 思一目了然 ,但原本精彩绝伦的 , 译文却平淡无奇 ,毫无回 味的余地 ,使读者失去了想象的空间 。 这成语出于 《 说苑 . 正读 》。 原文是 :“吴王欲伐荆 ,告其左右曰 :‘敢有谏者 ,死 !’ 舍人有少孺子者 ,欲谏不敢 ,则怀操弹游于后园 ,露沾其衣 , 如是者三旦 。 吴王曰 :‘子来何苦 ,沾衣如此 ?’对曰 :‘园中有 树 ,其上有蝉 ,蝉高居悲鸣饮露 ,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 螳螂 委身曲附欲取蝉 ,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 黄雀延颈欲啄螳 螂 ,而不知丸弹在其下也 ,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 其后之有患也 ! ’吴王曰 : ‘善哉 ! ’乃罢其兵 。 ”根据这个 典故及成语的实际含义 , 可译为  ,   。 据说齐威王奢侈淫逸 , 不务政事 , 淳于髡对他说 : “大王 , 咱们齐国有一只鸟 , 三年不飞不叫 , 知道这是 什么鸟吗 ? ”齐王答 : “此鸟不飞则已 , 一飞冲天 ; 不鸣 则已 , 一鸣惊人 。 ”后来人们用 “一鸣惊人 ”来比喻平时 不露声色 , 到了关键时候却作出突然惊人的举动 。 若 只译出意思 , 再无齐王与淳于髡的精彩隐语的影子 , 直 译为  又无原成语的联想意 。 译成  ,  基本能兼顾原成语的特色和含义 。 又如 “煮 豆燃萁 ”译为  ,  也是这种情况 。 4、 释义 。 解释原成语的意思 。 有的成语在彝语中无相 当的习用短语 , 直译出来又不知所云或变成了另外的意思 , 因 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不可传译的词句和独有的语言习惯 , 而译 者手中这支笔毕竟不是万能的 。 承认可译性的限度并不意味着 放弃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 也不说明译者水平低下 。 所以遇到这 类的成语不如用译文读者看得懂的语言 , 力求传达出原成语的 基本含义 , 而不去追求表层结构和修辞形式的忠实 。 否则会如 卞之林先生所说 , 本想 “不走样 ”, 结果是根本 “不象样 ”。 像 “人 言为信 ”、 “止戈为武 ”这一类以汉字结构为基础构成的成语是 只能分别释义成 和 。《 汉彝成语词典 》、 《 汉彝词典 》 中用这种方法译的如 : 瓮中之鳖 =、 拾人牙 慧 = 、 风中之烛 =、 同甘共苦 =,  。 综上所述,成语的翻译,应在正确理解原意的基础 上,选用恰当的方法,力求译出原意的同时保持成语的特点, 尤其是有些出自典故的,应在传达原意的同时尽可能再现成语 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但译者应把握好翻译的原则,不能只为了 易懂,一味彝化。适度的直译是有益的,任何新引进的东西都 不可能一下子被所有人接受,总是被一些人先接受,然后推而 广之的。有些直译出的成语可从不习惯到习惯,最后融入彝语 成为彝语的一部分。当然也不能为了保存成语的特色,就不顾 是否符合彝语的表达习惯,读者能否理解,一味的直译。也就 是说,不能兼顾时,译者必须有所侧重,在传达成语含义的前 提下,力求易懂,在易懂的前提下,尽可能保存成语的特色、 再现成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汉彝翻译中往往遇到这样的问题 : 有些词语如果离开了 上下文就无法表达 , 尤其是那些与彝语没有对应关系的非对 应词 , 在翻译时 , 不管用语素对译法 , 还是释译法 , 都不能准 确地表达原文思想内容 。 甚至有些与彝语有对应关系的对应 词 , 即使可以以词译词 , 但也不能表达原文思想内容 。 例如 : 特区是个窗口 , 是技术的窗口 , 管理的窗口 , 知识的窗口 。 ( 邓小平 《 办好经济特区 , 增加对外开放城市 》) ① , , ,  *。 ② ,  , ,  。 第五节 汉语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变通彝译法 例句中第一个译句没有准确表达原文思想 内容,原因是用以词译词的方法去处理原文中 “窗口 ” 一词的语言意义,而该词在原文里所用的是言语意 义,并非语言意义,在表达时绝不能翻译它的语言 意义,因此,把它处理为  ,这显然是错误的。 第二个译句准确地表达了原文意思,因为它准确地 把原文 “窗口 ”一词的语言意义给揭示了出来。由此 可见,在翻译某些词语时,如果用一般词语的翻译 方法翻译处理的译文没有准确表达原文内容,那么, 只有根据上下文变换一种角度进行处理,这就是翻 译中的变通译法。词语的变通译法,是根据具体语 境对原文词语进行灵活处理的一种翻译方法,可以 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具体化是指用具体形象 、 表义明确的彝语词语把汉语原 文里表示抽象概念的词语语 义给表达出来的翻译方法 。 具体 化的对象就是表义抽象的汉语词语 。 由于汉语中有大量的表 义抽象的词语 , 这在彝语里却是很少有的 , 翻译时 , 往往找不 到对应的词语用以对译 。 所以 , 需要把抽象的内容给揭示出来 , 这种抽象内容的揭示必须依赖于原文的语境 。 例如 : ①最近我专门到广东 、 福建 , 跑了三个经济特区 , 还到了 上海 , 看了看宝钢 , 有了点感性认识 。( 邓小平 《 办 好经济特 区 , 增加对外开放城市 》) /、  ,  ,  ,   , ,  。 其中原文的 “感性认识 ”是个很抽象的词语 , 可以处 理为彝语的 。 一 、 具体化 它如 ( 例中原文的划杠部分都是表义抽象的词语 ): ②白求恩同志是实践 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 , 我们中国 共产党员也要实践 这一条路 线 。( 毛泽东 《 纪念白求恩 》) /    ,    。 ③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 , 他以医疗为职业 , 对技术精益求精 ; 在 整个八路军义务系统中 , 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 同上 ) /  ,  , ;  ,   。 ④很多同志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解决 , 因此 , 在他们 的情绪 中 , 在他们的作品中 , 在他们的行动中 , 在他们对于文艺方针 问题的意见中 , 就不免或多或少地发生和群众的需要不相符合 , 和实 际斗争的需要不相符合的情形 。( 毛泽东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 话 》) /   , , ,    , ,  , ,  , 。 ⑤诚然 , 为着剥削者和压迫者 的文艺是有的 。 ( 同上 ) /,    、    。 ⑥文艺是为帝国主义者的 , 周作人 、 张资 平这批人就是这样 , 这叫做汉奸文艺 。( 同上 ) /  , 、   ,   。 ⑦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 , 我们也不拒绝利用 , 但这些旧形式 到了我们手里 , 给了改造 , 加进了新内 容 , 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 。( 同上 ) /    , ,  ,    , 、  。 ⑧我们的文艺 , 应该为着上面说的四种人 。 我们要为这四种人服务 , 就必须站 在无产阶 级的立场 上 , 而不能站在中产阶级的立场 上 。( 同上 ) / ,    。   ,  ,   。 ⑨在今天 , 坚持个人主义 的小资产阶级立场的作家不可能真正地为革命的工 农兵群众服务的 , 他们的兴趣 , 主要是放在少数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上面 。( 同上 ) /  ,  , 、 、   ,   。 ⑩有许多同志比较地注重研究小资产阶 级知识分子 , 分析他们的心理 , 着重地 去表现他们 , 原谅他们的缺点 。( 同上 ) / ,    ,  ,  , ,   。 ⑾这些同志的立足点还是在小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方面 , 或者换句文雅的话说 , 他们的灵魂深处 还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王国 。( 同上 )     , ,    。 ⑿ 合战线是以有共同目的为必要条件 的 。( 同上 ) /,  。 每个词语都有其指称替代的 明确而固定的事物或现象 , 不论是词还是词组都如此 。 但这 些词或词组有时一旦进入具体语境里 , 处于特定环境 , 其 所指代的的对象可能就会变得模糊和不确定起来 , 从而造成语 句的模糊现象 。 所谓的明了化 , 是指翻译中 , 将指代不明的词语 的所指对象给明确地表达出来的翻译方法 。 例如 : ①那里的施工队伍还是内地去的 , 效率高的一个原因是搞 了承包制 , 赏罚分明 。( 邓小平 《 办好经济特区 , 增加对外开放 城市 》) /  ,   , ,  。 例中原文的 “施工队伍 ”、 “效率 ”都是需要明了化的词语 , 处 理为彝语的   和  。 它如 ( 下列各例原文中划 杠部分就是需要明了化的词语 ): ② 你们知道男人的眼睛是不老实的 。( 报纸 ) /   。 二 、 明了化 ③ 单送到了白毛巾 眼皮底下 /    。 ④ “一年一次 ? ”长辫子 很有把握地问 。( 王友生 《 旋涡 》) /   “  ”。 ⑤先生 , 给现钱 , 袁世凯 , 不行么 ?( 叶圣陶 《 多受了三五 斗 》) / , ,  , ? ⑥月光里 , 一个披着黑香云纱褂子的中年男子显得满脸不 高兴 ……张参谋已经跨进门槛 , 越过天井 , 往堂屋里走去 。 短褂 子 跟着 。( 周立波 《 湘江一夜 》) / ,   ……  , , 。  。 ⑦ 七六年八月 , 正是唐山震灾发生后不久 , 有天下班我上了电 车 , 发现一个留小胡子的青年人坐在单座上 ……“小胡子 ”不时翻眼 瞥那位老大爷 ——他那表情 , 分明是嫌厌老大爷不够整洁的衣服险 些蹭着他雪白的混纺衬纱 。( 刘心武 《 爱情的位置 》) /, 。  ,  …… —— ,  ,     , 。 ⑧ 我原来在农场的时候 , 有一个青年指导员 给我写信 , 表示了 那个意思 。( 张抗抗 《 夏 》) / ,   ,  。 ⑨但始料不及 , 同时却迅速地产生了另一种东西 。 我再三考虑 , 这东西 对我来说 , 来得太早了 , 是无益的 。( 肖平 《 墓场上的鲜花 》) / ,   。   ,   , 。 在汉语里有些词语具有高度概括的特点 , 这在彝语里却是所没有的 。 所以 , 有时汉语用一个词就能说明问题 , 但彝语用同样一个词语却不能表达原文意 思 , 或者表达得不明确 、 不完全 , 或者不知所云 。 此时就需要运用说明法进行 翻译 。 所谓说明法 , 就是对原文进行说明性的表达的一种翻译方法 。 说明的对 象主要是概括性很强的词语 , 另外还有一些缩略词 。 例如 : ①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 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 任 , 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 。( 毛泽东 《 纪念白求恩 》) /  ,  ,     、 。 ② 我们刚刚召开了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 十二大以后 , 我国政治 形势更加稳定 , 可以更好地一心一意搞建设了 。( 邓小平 《 一心一意搞建设 》) /  。    ,  , ,    。 三 、 说明法 上例①中原文的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是个具有概括性的词语 , 把它处理为彝语 的  。 ②中原文的 “十二大 ”就是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 表大会 ”的缩略形式 , 翻译为彝语的   。 由于说明法是从汉语的角度出发 , 将原文进行扩充式的翻译 , 因此 , 译出的译 文始终是围绕着原文语义翻译而成的 , 从而在译文里能找到原文语素的影子 。 下面 再举一些例子 ( 例中原文的划杠部分就是需要说明翻译的词语 )。 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 , 拈轻怕重 , 把重担子推给人家 , 自己挑轻的 。( 毛 泽东 《 纪念白求恩 》) /  , , ,   , 。 ④从前线 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 , 没有一个不佩服 , 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 动 。( 同上 ) /  ,  , ,    。 ⑤在我们各个抗日根据地从事文学艺术工作的同志中 , 这个问题 似乎是已经得到解决了 , 不需要再讲了 , 其实不然 。( 毛泽东 《 在延安 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 ,    ,   , 。 ⑥这些文艺工作者 , 有许多是抗战 以后开始工作的 ; 有许多在抗战 以前就做了多时的革命工作 , 经历过许多辛苦 , 并用他们的工作和作品 影响了广大群众的 。( 同上 ) /   ,   ;   , ,    。 ⑦联合战线是以有共同的目的为必要条件的 。 ……我们战线 不能 统一 , 就证明我们的目的不能一致 , 或者只为了小团体 , 或者还其实只 为了个人 。( 同上 ) /,  。 ……, ,     ,   。 ⑧这个问题那时上海有 , 现在重庆也有 , 在那 些地方 , 这个问题很难彻底解决 , 因为那些地方的统治 者压迫革命文艺家 , 不让他们有到工农兵 群众中去的 自由 。( 同上 ) /, , , ,    ,      ,   、 、 。 ⑨以一个至两个五年计划 完成这项光荣 、 伟大 的任务 , 看来是有可能的 /,   , ,   。 第一节 彝语句子的共性与特性 在汉彝语翻译实践中所涉及的对象有词语和句子两个层面。词语的 翻译有能够表达的 (如以整词对译、语素对译、释译以及张冠李戴等方法 表达的 )和不能够表达的(如需要音译的)两种情形,而句子的翻译却没 有不能表达的情形。凡是句子都能表达,因为汉彝语里都存在着相应的 句式,这种句式正好可以用来相互对译,从而使句子的表达成了可能。 问题是表达出来的句子是否符合彝语心理习惯。这里的心理习惯是指人 在感知、体认某个译文句子时所体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的认同心理或 者说是对译文句子进行价值判断的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存在于人的心理 生物机制里,它是一种人们看待译文句子的潜在价值意识,往往促人们 在阅读鉴赏译文作品时作出价值判断。具体地说,译文作品里某个句子 对彝语读者来说可能是所熟知的也可能是不熟知的。如果是熟知的,读 者一看就懂,如果是不熟知的,读者是看不懂的。看得懂的译文能使读 者产生一种认同心理,看不懂的译文会使读者产生不予认同的心理。 第四章 汉彝语句子对比问题 前者符合彝语心理习惯 , 后者不符合彝语心理习惯 。 这种 情况又因原文文体和译文读者水平而异 。 通常情况下 , 原文为 文学作品 , 由于其口语色彩浓郁 , 句子结构比较简单或比较短 , 其译文对读者来说大多能看得懂 , 因而文学性的译文作品里的 大多句子都符合彝语心理习惯 。 如 : ①从前有两个人抬杠 , 一个说 “李子 、 梅子最好吃 ”, 另一个 说 “猪肉 、 米饭才好吃 ”/  , “ ”,  “ ”。 这样的译句简短 , 读者一看就懂 。 但是原文文体如果是科 技 、 政论文之类的作品 , 由于其专业性很强或书面语较多 , 句子 结构复杂或多为长句 , 其译文作品往往使一般译语读者 “望文兴 叹 ”, 甚至即使是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专业读者 , 如果离开了原 文也可能会有不知所云之感 。 例如 : ②关于第七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政府工 作报告的决议 /  。 这样的译句要经过一番推敲以后 , 才能读懂其义。 因此,有的译句一看就懂,而有的译句却要花费一定 功夫才能看懂其义。究其原因,主要是汉彝语有其共性的一 面,也有特性的一面,共性即一致性,特性即非一致性。这 种共性和特性不仅存在于语词的层面上,也存在于句子的层 面上。语词层面上的共性与特性为汉彝两个民族的文化环境 和文化领域所使然,句子层面上的共性与特性为汉彝两个民 族的文化背景、思维模式以及句子的心理视点所使然。比如 汉彝民族都有长幼有序的传统观念,体现在句子上就是语词 的排列方式上有先有后,例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是共 同之处。但是宾语在汉语里始终在述语之后,在彝语里始终 在述语之前,这就体现了汉民族的集体主义和彝民族的功利 主义和个人主义观念,这又是不同之处。 由此 , 就汉彝语句子层面而言 , 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 容上 , 有些句式是汉彝语所共有的 , 或者说汉彝语里都有同样 的句式 。 而有些句式则为汉彝语一方所独有 , 而另一方则为缺 环 , 或者说汉彝语里没有同样的句式 。 比如一些简单主谓句可 以视之为汉彝语共有句式 。 例如 : ③家都走了 / 。 ④我们热爱祖国 /。 但仅此而已 , 大多数句子在汉彝语里是不完全相同的 , 例 如 : ⑤谁也说服不了谁 /。 甚至有些表因果关系和表假设关系的句式是汉语所独有 的 , 而彝语没有同样的表达法 。 例如 : ⑥你再吃药也会生病的 , 如果平时不注意的话 /  ,  。 象汉语这样的句子 , 彝语只能倒过来表达。 每个句子都表达一个完整而复杂的意义,这就是 句子内容。句子在表义时,总是依靠若干词语 来实现的,这些词或短语便是句形组块。句中各 组块都是根据表义的需要选择而来,组块与组 块之间则需要组合排列。其组合排列并非胡乱堆 砌,而是有条有理、有先有后,这就得凭借词 序方能得以实现,即借助组合排列方式将各组块 组合排列成线性序列的句子。这种组合排列而 成的序列就是句子的形式。所以,使句子意义得 以实现的要素有句形组块及其组合排列方式。 句形组块和句形组块的排列方式这两种构句要素 在汉彝语里有同有异,从而使汉彝语句层形成 每个句子都表达一个完整而复杂的意义,这就是 句子内容。句子在表义时,总是依靠若干词语 来实现的,这些词或短语便是句形组块。句中各 组块都是根据表义的需要选择而来,组块与组 块之间则需要组合排列。其组合排列并非胡乱堆 砌,而是有条有理、有先有后,这就得凭借词 序方能得以实现,即借助组合排列方式将各组块 组合排列成线性序列的句子。这种组合排列而 成的序列就是句子的形式。所以,使句子意义得 以实现的要素有句形组块及其组合排列方式。 句形组块和句形组块的排列方式这两种构句要素 在汉彝语里有同有异,从而使汉彝语句层形成 了共性与特性两种情况。一般而言,翻译某个原 文汉语句子时,视其能否在彝语里找到对应的 构句要素(特指句形组块及其组合排列方式)而 定。如果能在彝语里找出对应的构句要素,并 能用以对译,那么翻译表达出来的句子与原文是 相同的,它与原文同为汉彝语里有共性的句子。 但是这种情况极少,仅限于简单主谓句(主语和 谓语没有连带成分的主谓句)。了共性与特性 两种情况。一般而言,翻译某个原文汉语句子时 ,视其能否在彝语里找到对应的构句要素(特 指句形组块及其组合排列方式)而定。如果能在 彝语里找出对应的构句要素,并能用以对译, 那么翻译表达出来的句子与原文是相同的,它与 原文同为汉彝语里有共性的句子。但是这种情 况极少,仅限于简单主谓句(主语 和谓语没有连带成分的主谓句)。 另方面,由于与原句对应的构句要素是彝语里所固有的,同时也 是译文读者所熟知的,以其译出的译句显得地道,从而往往获得读者心 理上的认同。因为这样的译文是地道的彝语,这是汉彝语句层间具有共 性所使然。与此相反,有些原文在彝语里找不出对应的构句要素,译出 的译句与原文相比有两种情况:一是译句与原句相应但并非对应,因为 译句与原句的组块虽然相同,但其组块排列方式可能有差异。从严格意 义上讲这种译句与原句之间并无对应关系,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种准对 应。第二种情况是从组块到组合排列方式部分汉化,可以说这是一种汉 式译文,这样的译文似象彝语又非象彝语,实为与原文同出一辙。在彝 语心理看来它总带有 “异乡异地 ”的风味,这种异味毕竟不是 “土生土长 ” 的,所以,不为彝语心理习惯所认同或认可。在翻译中有些汉语句子, 由于其组块或排列方式在彝语里找不出与之相对应的构素,所以,不得 不以创新法将其处理为汉式译文,这在理论上是许可的,但其译文往往 不为读者所认同,这在现实中又是不许可的。因此,有些汉语句子的翻 译和译文之间存在这一种理论与实际相悖的现象。这都是汉彝语之间的 特性所造成的。 语言中的句子所要表达的意义,只有依靠若干词语的组装 ,才能使之得以实现。而这些组装起来的词或语并不是孤立存 在的,它们之间总是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语言学家正是 根据这种关系把句子的构素划分为不同的成分。这种成分的组 装方式 ——组合排列方式在汉彝语之间必然有相同的地方,也 有不相同的地方。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相同点又在什么地方呢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对汉彝语中各种相应的句子 成分作进一步的对比考察。汉彝语句子形式的对比考察,可以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进行。下面拟从语法角度对汉彝语句 中各组块(句子成分)在组合排列方式及其结构关系上的对应 与非对应现象作一对比。 第二节 汉彝语句子形式的对比 一 、 汉彝语句子成分的比较 (一)主语和谓语排列方式上的异同 汉彝语句子中主语和谓语在没有连带成分的情 况下其所处位置相同 , 故汉彝语简单主谓句中的主 语与谓语呈绝对对应 。 例如 : ①客人来了 /。 ②父亲同意了 / 。 ③我也一筹莫展 /。 ④他也这样想的 / 。 以上例句的原文和译文中的主语和谓语呈现一 致性 。 即 : 主 ——谓 。 (二)述语和宾语排列方式上的差异 汉语和彝语句中的述语和宾语无对应关系 。 汉语句中的述 语始终在宾语之前 , 宾语在述语之后 。 彝语句中的述语在宾语之 后或在宾语两边 , 宾语在述语之前或在述语中间 , 还有在主语之 前的 。 有些汉语述宾结构的短语在彝语里却是主谓短语 。 例如 : ①我们战胜了各种困难 /。 ②他想起了老朋友 /  。 ③赵玉林抱起他轻轻放在炕上 /  。 ④今天下雨了 /。 原文中述语和宾语的组合排列方式均为 : 述 ——宾 。 译文 异于是 , 其中例①为 : 宾 ——述 , 例②为 : 述 ——宾 ——述 , 例③ 为 : 宾 ——主 ——谓 , 例④原文中的 “下雨 ”是述宾短语 , 译文中与 原文宾语 “雨 ”相应的 是主语 , 并非宾语 , 其排列方式为 : 主 — —谓 。 又如 : ⑤你大概也知道这件事情了 / 。 ⑥是一个共产党员 / 。 ⑦我学到了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  。 ⑧你不会再有话说了吧 /? ⑨他俩轻轻关上门 , 就到外面去了 / ,  。 ⑩你还记得那一年的事吗 /。 ⑾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  。 ⑿我同意你的见解 /。 ⒀他们送我回了家 / 。 ⒁你们刚才究竟商量了些什么 , 能告诉我吗 / , ? (三)定语和中心语排列方式上的异同 其在汉彝语中表现出相对对应性 , 即有对应的也有不对应 的 。 汉语句中的定语始终在中心语 ( 主语中心语和宾语中心 ) 之 前 , 中心语在定语之后 , 彝语定语有的在中心语之前 , 有的在中 心语之后 。 例如 : ①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  。 ②他的头摇了摇 /  。 ③开会的人都走光了 /  。 ④他穿着漂亮的衣服 / 。 ⑤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 。 原文的定语与中心语的组合排列方式为 : 定 ——中 , 译文 有两种 : 例①②为 : 定 ——中 , 例③④⑤为 : 中 ——定 。 它如: ⑥他已经看见了站在路旁的老同学 /  。 ⑦你的声音似乎没有多大变化 /。 ⑧过去的事情哪一件不是你自己亲自作成的 /  ? ⑨那年轻人 , 脱下破烂的衣服 , 扑腾扑腾跳下河 / , 。 ⑩一个嘴里叼着香烟的小伙子无聊地闲逛着 / 。 ⑾他腰间扎着一条很宽的牛皮皮带 / 。 ⑿他是一个三十岁上下的男人 /   。 ⒀刚才躺在床上的那个女人已经站在门口了 /  。 ⒁我被一阵令人心悸的咳嗽声惊醒 /  。 ⒂忍不住的笑声从他嘴里迸发了出来 / 。 ⒃屋里的几个男人也随着他笑了起来 /。 ⒄地上有薄薄的一层霜冻 , 空中飘着蔬蔬朗朗的小雪 / ,   。 (四)状语和中心语排列方式上的异同 其在汉彝语中呈现为相对对应性 。 汉语的状语始终位于 中心语 ( 谓语中心 ) 之后 , 彝语的状语位置比较复杂 。 例如 : ①他高兴地走了 /  。 ②我们大家都去 /。 ③有一盆花在窗台上放着 /。 ④他应该来了 / 。 ⑤这个办法很好 / 。 ⑥我们认真地分析了这个问题 / 。 原文中状语与中心语排列方式为 : 状 ——中 , 译文有四 种 : 例①②③为 : 状 ——中 , 例④为 : 中 ——状 , 例⑤为 : 中 — —状 ——中 , 例⑥为状 ——宾 ——中。 它如: ⑦我腾地从座位上站起来 /。 ⑧父亲非常高兴地答应了这件事情 /  。 ⑨大家热烈地欢迎新来的同学 / 。 ⑩母亲跌跌撞撞地走过来 , 对儿子说 : “当心饭亮了 ” : “”。 ⑾他像一匹马驹昂头急奔 /  。 ⑿他母亲佝偻地伏在床上 , 不断用袖口擦眼睛 /  , 。 ⒀花儿在路边开放 , 小鸟在树枝歌唱 , 小溪在哗哗流 淌 / , ,  。 (五)述语和补语排列方式上的异同 其在汉彝语中呈现为相对对应性 。 在汉彝语里 , 述语和补语的所处位置一致 , 所不同的是有些词在汉 语中能作补语 , 但在彝语中只能作状语 , 而不能作补语 。 例如 : ①他冷得发抖 / 。 ②这小孩被太阳晒黑了 /  。 ③大家感动得流出了眼泪 / 。 ④这办法好极了 / 。 ⑤他坐在公路旁 /  。 ⑥我在操场上跑了三圈 / 。 原文中述语与补语的排列方式均为 : 述 ——补 。 译文①②③也同此 , 但有些原文里作补语的在译文里 却成了状语 , 如④⑤⑥为 : 状 ——中 。 它如: ⑦大火烤红了他的脸 / 。 ⑧他热得全身直冒汗 /  。 ⑨那人被烟子呛得不能出气了 / 。 ⑩我们每天早上都要忙忙碌碌地跑到教室里 /   。 ⑾保尔被母亲搀扶着走到窗口 /  。 ⑿春天的温暖已经到院子里来了 / 。 ⒀一个浓雾的早晨 , 我来到堤边 /,   。 ⒁他把同学们逗得又是拍手 , 又是哄笑 , 气氛热闹极了 /    ,   。 ⒂他说完 , 连忙叫人把画挂在墙壁上 /,    。 以上我们对汉语原文和彝语译文 句中在结构上有所联系的两两成对 的相应成分所处位置的对应情况进 行了比较,可以归纳为如下局面: 二 、 汉彝语句子比较的结果 汉语 彝语 主语 ——谓语 == 主语 ——谓语 定语 ——中心语 定语 ——中心语 == 中心语 ——定语 状语 ——中心语 中心语 ——状语 状语 ——中心语 == 中心语 ——状语 ——中心语 状语 ——宾语 ——中心语 宾语 ——述语 述语 ——宾语 ——述语 述语 ——宾语 == 宾语 ——主语 ——谓语 主语 ——谓语 述语 ——补语 述语 ——补语 == 状语 ——中心语 图中前面部分为汉语句中各种成分的组合排列方 式。后面部分为彝语句中各成分的组合排列方式。两 者的对应关系有一对一的情况,也有一对二的情况, 甚至还有一对四的情况。 前面比较的结果表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汉彝语句 中各成分的组合排列方式有同有异,二是有些组合起 来的构句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汉彝语有差异性。现分 述于后。 从比较比较中不难看出 , 在组合排列方式上 , 有三种情 况 。 第一种 , 是汉彝语完全一致的情况 , 如主语和谓语在没有连 带成分的情况下 , 其排列方式和组合关系在汉彝语里呈现一对 一的对应性 , 这是汉彝语句子成分线性序列绝对对应现象 , 但 仅此而已 。 第二种情况是定语和心语 、 状语和中心语以及述语 和补语在汉彝语里其排列方式和组合关系的对应情形有同有异 , 这是汉彝语不完全一致的一面 。 就定中而言 , 汉语里凡是定语 都放在中心语之前 , 彝语的定语放在什么地方 , 要由充当定语 的词语来决定 。 通常情况是 , 名词 、 代词作定语时放在中心语 之前 , 如定语和中心语比较中例①②句中的译文 、  。 动词 、 形容词 、 量词以及量词短语作定语时要放在中心语 之后 , 如定语和中心语比较中例③④⑤的译文  、  、 等 。 ( 一 ) 汉彝语句中各成分的排列方式上的共性与特性 就状语和中心语而言 , 汉语里凡是状语都要排列在中 心语之前 , 彝语有三种情况 : 一是状语排列在中心语 之前或之后 , 这主要由充当状语的词语来决定其位置 。 果充当状语的词语是形容词 、 表示范围的副词 、 介词 短语 , 那么要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之前 , 如状语和 中心语比较中例①②③的译文 、 、  , 还有表示情态的副词 、 部分表程度 、 频率 、 否定 的副词修饰动词 、 形容词作状语时 , 也要放在中心语 之前 ; 如果充当状语的词语是能源动词 , 大都放在中心 语之后 , 如例④的译文 , 其中的能源动词 位于中心 语 之后 , 还有大部分表程度 、 时间 、 肯定的副词作状 语时也位于中心语之后 。 二是状语排列在中心语中间 , 这受制于状语和中心语 双向性因素 , 具体地说 , 程度副词 修饰重叠式动词 、 形容词作状语时置于重叠式中心语之间 , 如例句⑤译 文中的 , 另外 , 否定副词 、 修限双音节动词 作状语时也放在双音动词中心语之间 , 如 ( 不高 兴 ), 介词短语修限固定连动式作状语时要放在固定 连动式之中 , 如 ( 打中头 )。 彝语有些单音动 词 , 主要是使动词和及物动词 , 必须有相关动词与之 搭配连用 , 以形成前呼后应的固定格式 , 有些单音动 词则不必有相关词与之搭配 , 前者称之为固定连动格 式 , 后者称之为非连动格式 。 置于固定连动式中的词 语如果是名词 、 代词 , 则可视之为宾语 , 如果是介词 短语则可视之为状语。 三是状语排列在宾语之前的,这取决于中心语动词是 否带宾语,中心语如果带宾语,那么状语位于宾语之 前,如例句⑥的译文,否则不然。就述语和补语而言, 其排列方式在汉彝语里呈现一致性,不同的是汉语里 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以及动词性短语、形容词 性短语、介词短语、量词短语等都可以作补语,而彝 语里只有动词、形容词以及谓词性短语可以作补语, 如述语和补语比较中例句①②③的译文,此外的副词、 介词短语、数量词短语都不能作补语,只能作状语, 所以有些原文里作补语的词语,在与其相应的彝语译 文里却成了状语,如④⑤⑥的译文。跟汉语相比,这 是彝语的一种缺环现象,也因此而出现了原文与译文 的组合组块对应,但其结构关系不对应的现象。 第三种情况 , 就是汉彝语完全不一致的现象 , 这主要 指述语和补语在汉彝语里的排列方式 。 汉语里凡是宾 语都被放在述语之后 , 彝语的宾语有三种位置 , 一种 是宾语位于述语之前 , 如述语与宾语比较中的例句① 的译文 , 这是常见情形 。 此外 , 有些宾语被置于述语 中间 , 但有一定的条件 , 即述语必须是固定连动格式 , 如例句②的译文 , 其中的 和 是个套扣搭配起来运 用的固定连动格式 , 中间的  则是宾语 。 其次 , 当宾语是生命体时位于句首主语前 , 如例句③的译文。 从组合结构关系看 , 有些汉彝语句中的相应成分的组合 关系存在着一些差异 , 包括两种 : 一是有些汉语述补结构在彝语 看来是状中关系 , 如述语与补语比较中例句⑥的原文 “跑了三圈 ”是述补关系 , 但译文  是状中关系 。 这主要取决于汉彝语 对充当组块的词语的要求上有着宽严的不同 , 即汉语宽 , 彝语严 。 二是有些汉语里的述宾短语在彝语里却成了主谓语短语 , 如 述语与宾语比较中的例句④ , 其中原文 “下雨了 ”是述宾关系 , 译 文的 是主谓关系 。 其原因是 , 汉语凡是名词之前的动词 都可以视之为述语 , 动词之后的名词都是宾语 。 与此相应的彝 语即位于名词之后的动词不一定都是述语 , 还可能是主语 。 其 区别在于 , 名词是否为能发出动作行为之物 ( 有发出动作行为能 力的动物或物体 ), 如是即为主语 , 否则为宾语 。 ( 二 ) 汉彝语句中各成分结构关系上的差异性 从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讨论中可以看出,汉彝语句 子成分之间的确存在着共性与特性。其中的共性不仅体现 在理论上,也体现在实际情况中。从理论上讲,汉彝语同 属汉藏语系,其语言形式具有一定的相同点,这是必然现 象。如汉彝语句中充当各种组块的词语没有明显的形态变 化,即缺乏印欧语那样的曲折变化,最明显的是名词没有 单、复数形式的区别,动词没有人称、时态的变化,主语 与谓语、述语与宾语之间的关连形式不受人称、性、数、 格、时间等的严格限制。其语法手段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 实现。从现实语言来看,汉彝语词序有着天然的一致性, 如上讨论的主语和谓语在没有连带成分的情况下呈现一致 性,句中的定语和中心、状语和中心语也有一些对应性情 形,甚至述语和补语也有一些呈现绝对对应的情形。但是, 汉彝语的这种趋同现象并不多见,更多的是那些不对应和 不相同的现象。 汉彝语虽然同属汉藏语系之语言, 但两者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其间 自然存在着很多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汉语句中各成分排列方式没有什么严 格要求,彝语与此相反,什么样的成 分排列在什么地方有严格要求,主要 由充当成分的词性来决定。 汉彝翻译实践中 , 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 : 一个译句的字数多于原文的 字数 。 例如 : 脚上是黑皮鞋 , 油光转成泥土色 , 可见好久没有擦了 ( 叶圣陶 《 倪焕之 》) /,   ,  。 原文只有 21个字 , 译句却成了 45个字 , 比原文多了一倍以上 。 如果回 译成汉语就成了下面的局面 : 脚上呢穿着黑色皮子这么一对鞋 , 原来发亮样子的那双鞋转成了灰不 溜丢的了 , 看来可能好久没有擦它了 。 回译过来的句子里比原文多了 “呢 ”、 “穿 ”、 “这么 ”、 “一双 ”、 “原来 ”、 “那双 ”、 “可能 ”、 “样子 ”、 “它 ’等词语 。 可见 , 原文和译文的字数有着很大的 悬殊 。 这是为什么呢 ? 究其原因 , 它是汉彝语表义特点所造成的 。 所谓句子的表义特点 , 指的是句子在表达意义时体现出来的某种特征 。 包括有模糊性和灵活性以及精确性和单一性 , 前者为汉语句子特点 , 后者 为彝语句子特点 。 这种特点汉彝语大不相同 。 第三节 汉彝语句子表义特点上的对比 模糊性和精确性是汉彝语句子表义时所体现出的差异之一。 所谓模糊性,是指汉语句 子表义时某些成分隐而不露或指代不明 或结构关系含糊不清,因 而句子所表达的语义模棱两可或含糊不 明,如果离开了语境,往 往使人难以揣摩、领悟和分析理解。例 如: ①夜已经很深了,他还在不停到工作着。 ②小林对人很冷淡,她甚至觉得和他在一起工作挺闷的。 ③这里别的一些房屋,是另外被赶出来的两家人住的。 ④丈夫老是怀疑她和小林有什么事。 ⑤他了解他,就象他了解他一样。 ⑥热爱人民的军队。 一 、 模糊性和精确性的差异 其中的例句①是个转折复句,句子采用意合法将联系前后两个分句 的关联词语 “但是 ”隐去,令人难以确定其间的关系。例句②也是个复 句,句中没有 出现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所以 ”,因而两个分句间的 关系显得模糊 。例③是个被动句,句中隐去介宾短语,即 “被 ”字后面 的词语,根据语境,隐掉的这个词应该是 “人 ”字。例④中的 “她 ”究竟 指代什么人,不得而知,从上下文来看,可以肯定 “她 ”所指代的是 “妻 子 ”,另外的 “有什么事 ”说的是 “男女关系 ”。例⑤中的前后两个分句里 面有四个同样的 “他 ”,令人难以理解,只有从上下文中去分析了。原 来前一分句中的第一个 “他 ”指的是 “警察 ”,第二个 “他 ”指的是个 “小 偷 ”,第二分句中前面的 “他 ”指 “小偷 ”,后面的 “他 ”指 “警察 ”。例⑥的 结构关系有两种可能,一是述宾关系,二是偏正关系。即: 热爱人民的军队。(述宾关系) 热爱人民的军队。(偏正关系) 如果离开语境的客观性,其结构关系究竟是什么,难 以确定。要把以上这样的句子翻译成彝语必须具体化,明了 化。如下: ① ’, 。 ② ’ ,   。 ③ ’ ,   。 ④ ’   。 ⑤ ’ ,   。 ⑥ A: 。 B: 。 在译文里 , 原句中没有出现的 , 不明确的都把它翻译了出 来 , 句中划有横线的词语就是原文没有或不明了的部分 , 这样 就比原文显得具体 、 精确得多了 。 所谓精确性 , 指的就是彝语句子表义时句中该要成分非要 不可 , 否则不成话 。 最能说明彝语精确性的有以下种句子 : ( 一 ) 句中有套扣格式的句子 。 如 : ①有一盆花在窗台上放着 / 译句中的 是由 和 两个动词搭配而成的 固定格式 : ……, 其中的动词缺一不可 。 它如 : ②他嘴里还咬着敌人的一只耳朵 ( 巍巍 ) /    。 ③让人民群众尽快得富起来 / 。 ④我摸到小孩的一支脚后 , 抱着就跳到外面 / , 。 ⑤他在我的身旁坐下 /  。 ( 二 ) 句中有复指成分的句子 。 如 : ①武震从抽屉里拿出李琳新来的信 /     。 译句中的 和  都是指称 的复指成分 , 在句中非要不可 。 这种复指成分所复指的对象有 : 1、 复指主语的 。 如 : ②袖口上绣着几朵红花 / 。 ③小偷把他的自行车偷走了 /   。 译句②中的 复指主语 , 译句③的  复 指主语 。 一 、 模糊性和精确性的差异 2、复指宾语的。如: ④我不认识这个人 / 。 ⑤对年轻人的发明创造 , 我们应该加以热情地支持 /  , 。 译文④中的 复指宾语  , ⑤中的 复指宾 语  。 3、 复指状语的 。 如 : ⑥在更大的公馆门前 , 这两兄弟站住了 /   。 译文⑥的 复指状语 。 (三)句中有特指成分 “量词 + ”和 的句子,如: ①秃顶老头背着双手走了 /  。 ②我的朋友们可能走了 /  。 ③小孩不知到哪儿去了 / 。 译句中①和③中的 特指其前的 、 , ②的 特指 。 ( 四 ) 句中有粘着成分 、 的句子 。 如 : ①我是 1958年出生的 /1958。 ②我正是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的 /  。 ③这是书 , 那是笔 / ,  。 译句中的 、 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 实际上是一种语气词 , 但往往粘 着在主语 、 谓语 、 宾语 、 状语等句子成分之后 , 起一种标明作用 , 它是彝语 明了化的标志 , 可以视为主 、 谓 、 宾 、 状语明了化的标志 。 ( 五 ) 指称明确的句子 。 如 : 他被父亲留在上海 / 。 原句中的 “父亲 ”不明确 , 即不知道是谁的 “父亲 ”, 但在彝语里就很明 白 , 即  ( 他的父亲 )。 二、灵活性和单一性的差异 所谓灵活性 , 指的是汉语句子表义时所体现出来的多 样化和多变性 。 有两种情况 : 一是不同句子表示同一意 义 , 二是句中有些成分可以换位 。 所谓单一性 , 是指彝 语句子表达同一意义时只能用一种句式去表示 , 而且句 中的成分也能变化 。 例如 : ①屋子里跑出来一个小孩 / *。 1 ②有一个小孩从屋子里跑出来 / 。 例句中的原文有两种句式,说的是同样一件事情,其语义是一 样的,但译文的两个句子,只有第二个是 正确的。可见,相同意思的 表达汉语可以用两种句子,而彝语只有一 种,大多没有第二种。除此 而外,汉语在表达同一句义时,还可以有三种。如: ①他吃了我的苹果 / *。 2 ②我的苹果他吃了 / 。 ③他把我的苹果吃了 / *。 ①父亲在那里留下他 /*。 ②父亲把他留在那里 / *。 3 ③父亲留他在那里 / *。 ④他被父亲留在那里 / 。 第二组例句所表示的同一意思 , 汉语用了三个句子 , 彝 语只有第②是正确的 , 而①和③都是错误的 。 第三组的 汉语用了四个句子表达同一语义 , 而彝语只有④是对的 , 其余三个句子都不能成立 。 它如 : ①他在桌子上放了些钱 / 。 4 ②桌子上他放了钱 / *。 ①他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 /   。 5 ②在黑板上他写了几个字 /    *。 ①我从他们的谈话里 , 觉察出发生了意外的事 /情 /   , *。 6 ②从他们的谈话里 , 我觉察出发生了意外的事情 / ,  。 汉语的灵活性除了上述不同句 子表示同一句义 (同义句子的多样化)的情况外,还表现在同义 成分的可变性上,即句中大多句子成分随着表达 需要可以挪动其所处位置,同时其身份也随之转 换、变异,所以,造成了多种句式可以表示同一 句义的现象。彝语句中句子的各种成分位置及其 身份性质始终不变,或很少有变化。因而,彝语 的同一句义只能用一种句式表示,很少有用两种 句式表示的。大体如下: ( 一 ) 主语和宾语换位 , 如 : ①这孩子的个儿长了 /  。 7 ②这孩子长了个儿 /  。 例中 7的汉语原文的 “个儿 ”在①里是主语中心 , 位于谓语之前 , 在②中则成了宾语 , 位于谓语 “长 ”之 后 。 译句中与 “个儿 ”相当的  是主语中心 , 其位置始 终不变 。 ( 二 ) 定语和状语换位 , 如 : ①他们正在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 /   。 8 ②对这个问题他们正在进行认真地研究 /   。 这一组句子的汉语句中 “认真 ”一词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 同时 其身份也有了变化 , 即状语定语化 。 彝语中与之相对应 的 在位置上有所变化 , 但其身份始终是状语 , 它不 会变为定语 。 ( 三 ) 主语和状语以及补语换位 , 如 : ①有几个人在大门外边站着 /   ②有几个人站在大门外边 /  9 *。 ③在大门外边站着几个人 /  。 例中汉语的介词短语 “在大门外边 ”, 在①中是状语 , 在②中是补语 , 在③中是主语 。 译文中与此相应的  ( ) 是不能作补语的 , 所以第②个句子 ( 译文 ) 不 成立 。 下面再看几个例子 : ①一件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 。 10 ②发生了一件没有想到的事情 / *。 ①他的头摇了摇 /  。 11 ②他摇了摇头 / *。 ①他在我的身旁坐下 /  。 12 ②他坐在了我的身旁 /  *。 ①他们都往村外跑去 /    。 13 ②他们都跑往村外去 /     *。 需要说明的是 , 汉彝语句子表义时的灵活性与单一性的 差异是就理论上说的 , 在现实语言中不完全是这样 , 比如有时 彝语在表达同一语义时也有用两种句型的 , 但有局限性 , 通常 情况是 ( 主要由宾语决定 ), 句中宾语如果是没有动作行为能 力的事物 , 则可以位于主语之前或之后 , 如上例 8的译文 。 如果 宾语是有动作能力行为的人或事物 , 则只能置于句首 , 如 “他 抱着孩子走了 ”。 译成彝语时 , 宾语 “孩子 ”只能位于句首的主 语 “他 ”之前 :   。 而不能位于主语之后 :   。 如是 , “抱 ”的对象并非 “小孩 ”, 而是 “他 ”了 , 即为 “孩子抱 着他走了 ”。 可见 , 彝语两式表达同义的句子是有限的 。 而汉 语的这种一义多式的句子很多 。 李临定著的 《 汉语比较变换 语法 》 一书中比较了 40多种变换式 , 这 40种变换式实际上是相 同意义的不同表达法 , 可见 , 汉语句子的表义是非常灵活的 。 第五章 汉语句子的翻译 一 、 弄清句子的表义角度 在很多情况下 , 句子所表达的意义是完整而复杂的 , 这 种完整而复杂的意义往往从 不同的角度表达出来 。 因此 , 句 子在表义时总是呈现出不同的表达角度 。 不仅汉语如此 , 彝 语也如此 。 所谓句子的表义角度 , 就是句中用词表情达意的 习惯 , 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 ( 一 ) 正面表达 就是用语词的字面意义表达句子意义的表义方式 , 这在 汉彝语的句子里是相当普遍的 。 凡是句中所有组块词语都以 字面意义表达句义的句子都是正面表达的句子 。 翻译时以直 译法照着字面意义照搬即可 。 例如 : ①我好象在哪儿见过这位朋友 / 。 原文句中的每个词语都是以字面意义表情达意的 , 所以 , 可以等值翻译 。 第一节 汉语句子翻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又如 : ②这个教训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   。 ③我忘掉了一句重要的话 /。 ④今天这件事情是谁也料想不到的 /  。 ⑤这边有几只羊在咩咩叫 , 那边有一只狗在汪汪叫 /  , 。 ⑥那狗嗅遍了每个角落和家具 , 又朝外面张望了一眼 , 也找 不出什么有趣的东西 /,   ,  ,  。 ⑦水獭见狐狸藏起了冻肉 , 心里很不高兴 / , 。 ⑦抗日与民主互为条件 , 同抗日与和平 、 民 主与和平互为条件一样 。 民主是抗日的保证 , 抗日 能给民主运动发展以有利条件 。( 毛泽东 《 为争取千 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奋斗 》) /  、  ,    。    ,    。 ⑨不流血的转变是我们所希望的 , 我们应该力 争这一着 , 结果将看群众的力量如何而定 。( 同上 ) / ,   ,  。 ⑩事实上 , 贫农领袖中 , 从前虽有些确是有缺 点的 , 但是现在多数都变好了 。(《 毛泽东选集 》 第 一卷 21页 ) /,  , ,  。 ⑾这就是要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 , 要联系人民群 众 , 而不要脱离人民群众的道理 。(《 毛泽东选集 》 第三卷 767页 ) / ,  , 。 以上各例中的原文都是以词的字面意义表达句 义的 , 所以翻译中都可以依照字面意义直译成彝语 。 就是用词语的暗含意义表达句子意义的表 义方式。通常情况所说的词语的暗含意义包括固定 的暗含意义和非固定的暗含意义。固定的暗含意义, 指的是词典里可以找到的意义。非固定的暗含意义 是指词典上找不到的意义,即所谓的词语的言语意 义,这是人们为了或幽默风趣、或生动形象等表达 上的需要而临时赋予的一种意义。这种词义的游移 性很强。凡是句中有以词语的暗含意义表达句义的 句子都是侧面表达的句子。翻译时,固定的暗含意 义绝不能照字面处理,非固定的暗含意义,有的可 以照字面处理(即直译),有的却只能意译。例如: ( 二 ) 侧面表达 ①我一表扬 , 他就翘尾巴了 /   ,  。 这是个汉语侧面表达的句子 , 其中 “翘尾巴 ”一词的暗含意义是 词典上可以找到的 , 所以 , 如果按字面处理为 , 势必要犯死译 、 硬译的错误 。 又如 : ②俗话说 , 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最近 , 新都县就出现了 这样一颗 “老鼠屎 ”: 原三河镇国土办主任刘品建 。( 报纸 ) /,  ……, “”:     。 ③我好象有一肚子话要说的 , 可现在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 ,  。 ④为提升 68条示范街的档次 , 从 8月 1日起 , 洗车场要 “修边幅 ”。 ( 报纸 ) / 68, 81 ,    。 ⑤那小偷的影子在墙上一会儿拉长 , 一会儿缩短 , 一时黑 黑一团 , 一下又细细一条 , 总之 , 希奇古怪 , 象毕加索的画一样 。 这些画变化二十来分钟才最后定形 : 那小偷在整理自己的 “战利 品 ”。( 李肖波 《 宽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例②中 “老鼠屎 ”的暗含意义是词典上找不到的 , 但可以直译 。 例③④⑤中 “一肚子话 ”、 “修边幅 ”、 “战利品 ”的暗含意义也都 是词典上所没有的 , 只能意译 。 以上所谈的正面表达和侧面表达是两种常用的句子表义方 式 , 两厢相相比 , 正面表达的方式多见于政论文 、 科技文体中 , 侧面表达的方式多见于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中 。 总之 , 用正面 表达的方式来表达句义的句子多 , 而用侧面表达方式来表达句 义的句子要少些 。 下面以毛泽东 《 为人民服务 》 一文为例 : 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 、 新四军 、 是革命的 队伍 。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 , 是彻底地为人民 的利益工作的 。 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       、 ,   。  ,  。    。 人总是要死的 , 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 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 “人固有一死 , 或重于泰山 , 或轻于鸿 毛 。 ”为人民利益而死 , 就比泰山还重 , 替法西斯卖力 , 替剥削 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死去 , 就比鸿毛还轻 。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 民而死的 , 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 所以 , 我们如果有缺点 , 就不 怕别人批评指出 。 不管是什么人 , 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 只要你说 得对 , 我们就改正 。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 , 我们就照你的办 。 “精兵简政 ”这一条意见 , 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 ; 他 提得好 , 对人民有好处 , 我们就采用了 。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 坚持好的 , 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 , 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 起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 , 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 , 走到一起来了 。 我们还要和 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 。 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 , 但是 还不够 , 还要更大一些 , 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 , 要看到成 绩 , 要看到光明 , 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 , 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 , 我们 要努力奋斗 。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 , 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 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 , 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 , 我们为人民利益而死 , 就是死得其所 。 不过 , 我们应该尽量减 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 , 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 心 , 互相爱护 , 互相帮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 , 不管死了谁 , 不管是炊事员 , 是战 士 , 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 , 我们都要给他送葬 , 开 追悼会 。 这要成为一个制度 。 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 去 。 村上的人死了 , 开个追悼会 。 用这样的方法 , 寄托我们的 哀思 , 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上汉语全文共 28个句子 ( 单句 8个 , 复句 20个 ), 其中只有 “人固有一死 , 或重于泰山 , 或轻于鸿毛 ”和 “为人民利益而死 , 就 比泰山还重 ; 替法西斯卖力 , 替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人去死 , 就 比鸿毛还轻 ”以及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 , 他的死是比 泰山还要重的 ”等三个句子是侧面表达以外 , 其余都是正面表达 的句子 。 翻译其中三个侧面表达的句子时 , 如果按字面意义将第 一句译为  ,    ,   , 把第二句译为 ,   ,  ,    ,  , 把第 三句译为  ,   。 这样就显得死板 , 而且不符合彝语习惯 , 所以 , 不能照搬复制 , 只 能意译 。 在很多情况下,有些句子尤其是那些政论文文体里的长 句往往有一种容易被忽视但起着关键性作用的词语,这就是句 中的管界词。所谓管界词,就是具有管涉,限制作用的词语。 这种词语能把一定的语段(一个语段可以是一个短语,也可以 是一个单句或几个单句)管涉和限制在一定的语域内,而被管 限的语段就是管界词的管界范围。一个管界词不仅有管界范围 ,而且有管界线。所谓管界线,即管界词所管限的终点。因此 ,像人类社会行政区域的管辖与被管辖的情景一样,语言也有 管辖与被管辖的现象。这是在翻译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翻译时 必须要抓住句中的管界词及其管界范围,而且还要把握好管界 词的管界线,否则将无从着手进行表达处理。 二 、 要抓住句中的管界词及其范围 下面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文件》中的一些实例来进一步 说明(其中横线上的词为管界词,符号 “「」 ”里的 语段为管界词所管涉的范围)。 ①我们一定 能 「 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努力,把 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 的社会主义国家 」 。 例句中的 “能 ”起着关键作用,这就是句中的管 界词,其后的两个语段(由 “经过 ”构成的介宾短语 和 “把 ”字句)就是它的管界范围,而它的管界线就 在句末。在翻译中一定要把握这一点,要不然不知 将与 “能 ”对应的  放在何处了。试比较: ①′    ,  、  、  。 ②′   ,  、 、   。 译文①′ , 由于没有把握好管界词 “能 ”的管界范 围和管界线 , 所以把与 “能 ”相应的 放在了它所管限 的第一个语段之后 , 这就造成了译句不通顺的局面 。 译文②′就很好地把握住了管界词的管界线 , 所以把  放在了句尾 , 这样 , 译句就通顺了 , 也很好地表达了原 文 。 管界词主要有一些介词 、 副词 、 能源动词以及及物动词 和关联词语 。 现举例说明如下 : ② 关于 「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 考虑到 根据 「 本次会议通过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和关于修改 《 中 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法 》 的若干规定的决议 」 进行选举工作 , 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 ,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 , 延长至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为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例句的原文中有两个能起管限作用的词 , 这就是介词 “关于 ”和 “根据 ”。 两者与其后的语段形成为介宾短语 , 其中 的宾语部分为管界范围 。 第一个管界词 “关于 ”的管界范围 是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 ”, 其管界线在宾语中心 “选举 ”之后 , 因此 , 译文中的 要放在 之后 。 第二个 管界介词 “根据 ”的管界范围是 “本次会议通过的 《 中华人民 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 的 若干规定的决议 ”, 其管界线在宾语中心 “决议 ”的上面 , 所 以 , 译文中的 要放在 之后 。 如果正确地抓住了 这些管界词及其管界范围和管界线 , 不管有多长的句子 , 翻 译起来也就迎刃而解了 。 又如 : ③保证宪法的实施 , 还必须 「 大张旗鼓地宣传宪法 , 组织广 大干部群众广泛深入学习宪法 , 使新宪法家喻户晓 , 人人皆知 」 /  ,  ,   ,  。 这个例句中的原文里的 “还必须 ”是两个副词连用的管界词 , 它 管限后面的所有语段 , 可以说这是一管到底的管界副词 , 其管界线就 在句尾 , 所以 , 译文里的 放在译句的末尾 。 ④保证宪法的实施 , 要解决 「 国家机关 、 各政党和社会团体与 宪法的关系问题 」,「 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与宪法的关系问题 」 / , 、 、     ,    。 例句中原文的 “要 ”是能源动词 , 作句中的管界词 。 能源动词作 管界词时经常与其后的其他动词一起管涉后面的宾语 , 所管涉的宾 语部分就是管界范围 , 如 “要解决 ”后面的两个语段都是这个管界词 的辖区 , 这样 , 相应的译文  就要分别放在两个语段的译文之后 。 ⑤这 体现 了 「 全国人民对台湾省同胞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内 , 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 , 共同管理国家大事的亲切关怀和衷心期望 」 /    ,   , 。 这是及物动词作管界词的例子 。 其中的 “体现 ”与其后的语段构成 动宾短语 , 这个短语中的宾语部分就是管界动词 “体现 ”的管辖区域 , 其 管界线就在句尾 , 因此 , 译文中相应的 放在句尾 。 ⑥ 要 「 做到人人遵守 , 人人运用 」, 就要 「 人人学习 , 人人掌握 」 / , ,  ,   。 原文中的管界词 “要 ”和 “就要 ”是两个在复句中套用的关联词语 。 第一个管界关 联词语管限前两个语段 , 第二个管界关联词语管限后两 个语段 , 因而 , 相应的译文 放在前两个分句的译文之后 , 放在 后两个分句的译文之后 。 就管界词的管限情况来说 , 有的只管限一个范围 , 有的却不 止管限一个范围 。 翻译中一定要把管界词的对应译词放在该放的地 方 , 绝不能乱放 。 例如 : ⑦ 由于 「 全国人大代表人数较多 」, 多年来 , 全国人大对各项议 案的审议 , 主要是在代表团或者代表小组进行的 /    , ,    ,    。 原文中的 “由于 ”一词只管限一个短语 , 这是一管一的现象 , 相 应的译词 应落在第一分句译文的末尾 。 ⑧这次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为了 「 完善国家 的领导体制和政治体制 ,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 对国家机构作了一系列新的重要规定 /   , ,   , ,  。 原文中的 “为了 ”管限其后的三个语段 , 这是一管多的现 象 , 相应的译词 放在第四个分句的译文之后 。 由于有的管界词能管限多个范围 , 所以 , 多个范围里面就 有可能形成范围里面包容范围的层层管辖的局面 , 如上例②就是 这种情况 。 总之 , 语言中是有管辖与被管辖的现象的 , 掌握这种现象 , 对汉彝句子的翻译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 语义重心指的是一个句子中最重要的地方。语言中除了独 词句以外,每个句子都有语义重 心,包括短句的语义重心和长 句的语义重心。这里所说的是长 句的语义重心。翻译中如果没 有抓住句子的语义重心,就会失 去驾御句子的能力,就会无所 适从,从而也就难以表达原文的 思想内容。人们说话或写话时 都是按主次顺序来排列句子组块 的,所以句中的主要组块就是 句子的语义重心,次要的组块就 不是语义重心。从另方面说, 语言的功用就是交际,而交际是 双方面的,即既有说话或写话 的人,也有听话人或读者。在交 际过程中,说写话人的意图是 要向对方传达一定信息,这就是 交际目的,而听话人或读者总 是要想在别人的话那里得到相关 信息,因此,在听或读别人的 话的时候总是要对传送过来的信 息作出选择,这种选择是一种 注意。 三 、 要抓住句子的语义重心 从心理学角度讲 , 注意基本上是一种调动更多接 触点的方式 , 或连续不断地有效地调动接触点 。 这样 , 说写话人的目的和听读话人的注意点就汇合为语义焦 点 , 这个焦点就是语句中的语义重心 。 就汉彝语而言 , 能体现句中语义重心的就是主语 、 谓语和宾语的中心语 , 即主语中心 、 谓语中心和宾语中心 。 例如 : 我喜欢一件漂亮的衣服 /。 其中的汉语 “我 ”、 “喜欢 ”、 “衣服 ”和彝语的 、  、 即是说话人要告诉听话人的目的 , 也是听话人所 要了解的焦点 , 它们对交际双方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 所以 , 是句中的语义重心 , 同时也是语义重心的表征 。 在翻译中,要抓住汉语句子的语义重心, 始终离不开句子结 构的分析。因为一个句子尤其是 结构复杂的长句总 是由若干个词语组装而成的,这 些词语形成为句子 的结构组块,而组块与组块之间 必然存在着这样或 那样的关系,具有不同关系的组 块就构成了句子的 各种成分,从而在句子结构的分 析中能够找出句子 成分的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在 分析中,如果找出 了主要部分也就抓住了句子的语 义重心,因为结构 重心和语义重心是重合的,结构 重心的所在之处即是语义重心的所在之处。 翻译过程中 , 要抓住句子的语义重心 , 可以采用 “先找主 干后理枝叶 ”的语法析句法来进行 。 其操作步骤可以分为两步走 : 第一步 , 首先找出主干 , 就是先把一个句子切分成主语和谓语两 个部分 , 再找出主语中心 、 谓语中心和宾语中心 , 并转化为彝语 ; 第二步 , “理枝叶 ”, 就是分别分析出主语 、 谓语和宾语的连带成 分 , 也就是找出主语的定语 、 谓语的状语 、 宾语的定语 , 然后再 转化为彝语 。 这样一来 , 不管怎样复杂的句子也就容易翻译了 。 例如 : ①美丽的山乡小镇的酒店的建筑是非常别致的 。 翻译这个句子时 , 首先找出主干 “建筑是非常别致的 ”, 然 后转换成 , 再找出次要的 “枝叶 ”, 即主语的连带成分 ( 定语 ) ——“美 丽的山乡小镇的酒店的 ”, 然后再转换成 , 这样一来 , 这个句子就可以译成如下的译文了 :  。 ②他刚才在操场上还含泪对我们诉说这件事 。 句中的主干部分就是 “他诉说这件事 ”, 可转换为     , 另外的 “枝 叶 ”部分即所谓的修饰语 ( 状语 ) ——“刚才在操场上还含泪 对我们 ”, 转换为  。 该句可译为 :     。 ③她就是我们学校的那位有三十年教龄的优秀语文教师 。 其中的 “她就是教师 ”就是句中经过压缩了 “枝叶 ”后所显示 出来的主干 , 可译为  , 剩下的 “我们学校的的那位 有三十年教龄的优秀语文 ”便是句中次要部分 , 即宾语的修饰语 , 译成   。 整个句 子可以译为 :   。 它如 : ④大家都愉快地 、 自由地 、 毫不拘束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 、 、 。 ⑤我们一定能够造成一个政治上生动活泼的 , 经济上繁荣昌 盛 , 科学文化百家争鸣 、 百花齐放 , 人民生活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 不断改善的新局面 /,  ,   、 ,   。 ⑥国务院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 代表大会的精神 、 第 六个五年计划的要求和当前的经济情况 , 拟订了一九八三年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   、    , 。 ⑦一九八二年五月 ,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二十三次会议批准了一九八二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 ,     。 单句是由单个的句子构成的语言单位 , 它在表述和表义功能上都有 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 翻译时要注意汉彝两种语言之间句子上的共性与 特性 。 一 、 简单主谓句的翻译 简单主谓句是主语和谓语都没有连带成分的句子 。 这种句子结构简单 、 层次单一 , 所以 , 翻译时没有多大困难 , 只要 “对号入座 ”即可 。 例如 : ①咱们回家吧 / 。 ②春天来了 /。 ③大家想想 /。 ④他高兴了 / 。 ⑤今年龙年 /。 ⑥他十三岁了 / 。 ⑦太阳出来了 / 。 ⑧他心地善良 / 。 以上各例中 , 原文的主语和谓语都是由单个的词充当的 , 因而没有其它 连带成分 , 翻译时完全可以照搬复制 。 但在翻译实践中 , 这种情况是极为少 见的 。 第二节 单句的翻译 在翻译中遇到的情况最多的是复杂主谓句 。 所谓复杂主谓句 , 就是主语和谓语都有 连带 成分的句子 。 这种句子的主语和谓语都要由各种短语充当 , 所以 , 句子的成分里有 成分 , 结构之中有结构 , 从而给翻译带来一定的困难 。 在翻译时要按汉彝语句子成分 的对应规律进行处理 。 ( 一 ) 主语有连带成分的复杂主谓句及其翻译 这是指主语身上有定语的句子 。 这种句子的主语由定中短语来充当 , 而谓语由词来 充当 , 其结构不算很复杂 , 翻译难度较小 , 但要注意主语部分的定中结构 , 翻译成彝语 时有些相应的定语要放在中心语之前 , 有的要放在中心语之后 。 按对应规律 , 汉语的 定语永远在中心语之前 , 而彝语只有人称代词和名词作定语时放在中心语之前 , 其余 的都要放在中心语之后 。 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这一点 。 例如 : ①我们的国家富强了 /。 ②他的衣服漂亮极了 / 。 ③时装店门前的人越来越多 / 。 ④一位有三十岁左右的男子进来了 /  。 ⑤他的一件新的羊皮大衣拿来了 / 。 ⑥该发生的事发生了 /。 ⑦我的家乡的面貌变了 / 。 ⑧我们的肩膀上的担子重啊 ! /  ! ⑨走在后头的人加油 /  。 二 、 复杂主谓句的翻译 ( 二 ) 谓语有连带成分的复杂主谓句及其翻译 这是指谓语身上有各种连带成分的句子 。 翻译中要注意谓语跟其连 带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在汉彝语中的对应规律 。 包括如下几种情况 : 1、 谓语带有状语的复杂主谓句 , 即由状中由短语作谓语的句子 , 其中的 状语在汉语里始终在谓语之前 , 而在彝语里大多状语放在谓语之前 , 但也有 放在谓语之后的 。 这是翻译中必须引起注意的 。 如 : ①艰苦的人要成功 / 。 ②春天真的来了 /。 ③他毫不犹豫第点头同意了 /   。 ④他们在逛街时往往象长颈鹿一样东张西望 /    。 ⑤我们分到单位后在一次朋友聚会中互相认识了 /  。 ⑥这样的报纸可能没有人看 /  。 ⑦老师为他俩和好如初而高兴 / 。 2、 谓语带有宾语的复杂主谓句 , 即由述宾短语作谓语的句子 。 其中的宾 语在汉彝语句 子中的位置完全不一致 , 所以 , 翻译成彝语时有的宾语要放在主语之前 , 有的放在谓语之前 , 有的放在谓语动词之间 , 还有的不能对译 。 例如 : ①我不想说这件事 / 。 ②他的衣着一点也没有减轻他的丑态 / 。 ③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利益的 / 。 ④来帮忙的人不一会儿就布置好了会场 /   。 ⑤他看见一漂亮女子站在时装店门口 /  。 ⑥我看见一年轻女人向他招手 / 。 ⑦我就晓得有啥事要发生了 /。 ⑧我从来就没有喜欢过罗三妹 /。 ⑨我不是一个随便的男人 / 。 ⑩我觉得我自己越来越年轻了 /。 3、 谓语带补语的复杂主谓句 , 即由述补短语作谓语的 句子 。 其中的补语部分译作彝语时 , 大多可以对译 , 但有的要 译作状语 , 有的放在谓语动词之间 。 例如 : ①今年夏天热得不得了 /  。 ②他们走了三天才到家 / 。 ③他从箱子里拿出一件衣服来 /  。 ④他家的儿子真是聪明极了 /  。 ⑤他穿的衣服脏得厉害 / 。 ⑥这座山高得像顶着天了 /   。 ⑦那幢楼房坐落在河对面 /。 ⑧那老头子干瘦的像老了的鱼鹰 / 。 连谓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连用的连谓短语充当谓语 的句子 。 彝语中的连谓句相当多 , 所以 , 翻译时可以用以对译 。 例如 : ①他们干完活就回家了 /  。 ②他稀里糊涂地到花店里买来了一支花 /  。 ③他赶紧脱下身上的衣服给那女人穿上 /   。 ④我拖着疲惫不堪的脚步回到了家 / 。 ⑤我发疯似的跑到外面嚎叫了一夜 /  。 ⑥他有时候抬起放在沙 发靠手上面的右手去摸他的粘着口沫的胡须 /    。 ⑦外甥女总是张开两只胳膊蹒跚地跑过来笑眯眯地扑到我的怀里 /   。 ⑧人们听了这好消息都很高兴 /  。 ⑨他紧紧地抱着孩子不放 / 。 ⑩你削个苹果吃吧 /。 三 、 连谓句的翻译 由兼语短语作谓语的句子是兼语句 。 在彝语里没有相应的这种兼语句式 , 所以 , 在翻译 成彝语时要译成其它的句式 。 例如 : ①你们为什么不问我吃过饭没有 ? /?( 译成连动句 ) ②你知道我们为什么找你不 ? /?( 译成一般主谓句 ) ③他有个哥哥在北京学习 /   。( 译为一般主谓句式 , 兼语部 分译作定中短语 ) ④不够漂亮使她的心愿成了大人们善意的笑料 /,  。( 翻译为复句 ) ⑤上级派人用飞机接他们去外地治疗 /   。( 译成 动补句 ) ⑥你派一位同学去叫老师来看足球赛 / 。( 译成 连动句 ) ⑦我让他高兴了 / 。( 译成连动句 ) ⑧我喜欢这小孩老实 / , 。( 译成复句 ) ⑨我喜欢他勤奋好学 / , 。( 译成复句 ) 四 、 兼语句的翻译 句子当中的谓语部分里面一个动词带有两个宾语的句式是双宾句 。 彝语 里面没有双宾句 式 , 与汉语双宾句相应的句式是连谓句 , 因此 , 凡是双宾句都可以译成连 谓句 , 也可以译成其它句式 。 例如 : ①他们都给了我很多闻所未闻的知识 /  。 ②我们应该给他帮助 / 。 ③上级领导给了我很大的支持 / 。 ④我送了他一本书 / 。 ⑤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 ⑥今年组织上交给我一项重要的任务 / 。 ⑦昨日 , 人民政府赠送了灾区人民一些食物和药品 ( 报纸 ) /,      。 ⑧我曾经借他五十元钱 /。 ⑨他问我哪个办法好 / 。 五 、 双宾句的翻译 “把 ”字句和 “被 ”字句是汉语里很有特点的一种主谓句 。 译成 彝语时可以利用同一种句式翻译 , 所以 , 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讲 。 彝语里没有与汉语 “把 ”字句相应的句式 , 但有跟 “被 ”字句相 应的句子 , 那就是被动 句 。 这种句式可以用来翻译 “把 ”字句 。 因此 , 我们说 “把 ”字 句和 “被 ”字句大多可以用同一句式去翻译 。 例如 : ①我把一句重要的话忘记了 / 。 ②我们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 /。 ③他把两头猪卖掉了 /  。 ④我的书被他拿走了 /  。 ⑤他的腿被炮弹打断了 / 。 六 、 “把 ”字句和 “被 ”字句的翻译 从语序上看 , 汉语 “把 ”字句与彝语被动句不同 , “被 ”字句则跟彝 语被动句是相同的 。 从来源看 , 汉语 “把 ”字句和 “被 ”字句都是由一些带宾语 的主谓句 转换而成 , 而彝语被动句则不存在由什么句式转换而成的问题 , 因为 彝语被动句就是这样的句式 。 例如 : ⑥狗咬死了兔子→狗把兔子咬死了→兔子被狗咬死了 。 其中后两句都是由第一句转换而成 , 而三句话都是同样一个意思 。 所以 , 汉语在表达同一意思时 , 有三种表达法 , 而彝语在表达这种意 思时只有一种表达法 : 。 再从表义角度看 , “把 ”字句和 “被 ”字句都有其各自的侧重点 : “把 ”字句的侧重点为 “处置意义 ”, “被 ”字句的侧重点为 “消极意义 ”, 而这两种意义是 由两种句式的明显标志 “把 ”和 “被 ”显现出来的 。 同样 , 彝语被动句也 具有 “处置意义 ”和 “消极意义 ”。 只不过表处置意义的被动句不常见 , 其处置意义也并非由句子标志显现 , 而是由一些相关处置性词语来表 示 。 此外 , 有消极意义的被动句与汉语一样有明显标志 , 其消极意义 也由句式的标志显现而出 。 例如 : ⑦狗把兔子咬死了 /。 ⑧他把人家的孩子抱走了 /  。 例中的原文由 “把 ”体现处置意义 , 译文由具有处置性的词语  、  来体现处置意义 。 又如 : ⑨兔子被狗咬死了 /。 ⑩人家的孩子被他抱走了 /  。 例中的原文和译文的消极意义均由相应的介词 “被 ”和 来体现 。 值得注意的是汉语 “被 ”字句与彝语具有被动意义的被动句有些 明显区别 , 那就是汉语 “被 ”字句中 “被 ”字之后的名词可以省略 , 而彝语 却不能省去相应的名词 , 反之 , 彝语表被动的 往往可以省略 ( 省略后 的语气一般 , 省略前的语气肯定 ), 但汉语却不能省略相应的 “被 ”字 。 例如 : ⑾我的钱被 () 抢走了 /()  。 ⑿  ()  /他 ( 被 ) 我打伤了 。 例⑾的原文可以省去括号里面的名词 , 但译文就不能 。 ⑿的彝语 可以省去括号里面的 字 , 但汉语则不能省去 “被 ”字 。 下面谈一谈汉语 “把 ”字句和 “被 ”字句的译法 。 ( 一 ) “把 ”字句的译法 1、 无法译出 “把 ”字 , 翻译时把它省去 。 例如 : 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 、 高度文明的 、 高度民主的社会 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 /  、 、   。 ②他在偷东西时 , 并不把那些东西按贵重或不贵重来划分 , 只 把那些东西看成是有劲 的还是没劲的 。( 张晶 《 惯性 》) /  ,   , 。 ③坐在对面的人把一篇那部电影的评论文章递给了他 /    。 ④我必须把事实讲清楚 , 方能瞑目九泉 /  , 。 ⑤只有把时间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 才会幸福美满 / 。 ⑥车子启动后 , 那女人悄悄地把头靠在他的 肩上 / ,    。 ⑦司机不知为什么把车内的后照镜向上推了推 /   。 ⑧围观的人都把视线移过来 , 那人却掉头就跑了 /   ,   。 ⑨他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 , 伸着两个指头 /   ,  。 2、 “把 ”字译作 。 如 : ⑩他看见拿人诡诡地把什么东西塞在一条裤子里边的裤子里 /    。 ⑾他高兴地把钱点了一遍 , 锁进了保险柜里 /   ,  。 ⑿她看着手中捏着的那只戒指 , 把它稳稳地戴在手指上 /   , 。 ⒀就在她把面包塞进他上衣口袋的那瞬间 , 她把那只价值连城的戒指又拿 了回来 /   ,   。 ⒁你不能把你手上的那支枪放下来吗 ? / ? ⒂承蒙你的好意 , 我想把这瓶药吃了 /,  。 ⒃此时 , 却没有一个人把他的话当真 /      。 ⒄他把头埋进了手里 , 苦恼地在手心中摇头 /   ,  。 ⒅她把右手里的石头扔下山崖 , 又把从男子兜里掉出的烟盒放回去 /  ,     。 3、 “把 ”字译成 。 例如 : ⒆我把钱花光了 , 这条子能说明我这笔钱是怎么花的 / ,   。 ⒇他把你独自留在家里 , 这实在不应该 /  。 [21]在他进来之前 , 她就把那只戒指放在桌子上 / ,    。 [22]在九点钟就把晚餐放到桌子上了 /  。 [23]看来你是把过去的一切抛掉了 、 忘怀了 /  , 。 [24]他身边一个长得标致漂亮的青年把他拽走了 /    。 [25]就这样把河东地区最后仅存的一家土目的土地全部夺为己有 ( 苏晓星 《 末代土司 》) /    。 4、 “把 ”字还可以译为 。 例如 : [26]两个人长得一模一样 , 别人都把他们 当成孪生兄弟 / ,   。 [27]她把那张照片镶进早已预备好的镜框 里 /    。 [28]校方早已把他当作突出人才和可利用 的土司后代向上峰作了报告 ( 苏晓星 )《 末代土 司 》 /    。 ( 二 ) “被 ”字句的译法 凡是 “被 ”字句都可以译成被动句 。 例如 : ①他在偷了那些被人们视为贵重的东西以后没有多久 , 就被关进牢房 ( 张晶 ) /   ,  。 ②那扇门猛地被人推开了 /  。 ③凸眼正待解释 , 即可被人制住 /,  。 ④凸眼说 : “那时你被捕后 , 我四处奔走 , 上下塞钱 。 ”/ : “ ,   ,   ”。 ⑤在河边找到了他那两颗被撞掉的门牙 /    。 ⑥车上的三个男青年被那女人的秀发吸引住了 /   。 ⑦他认为有机会说话了 , 刚开个头却又被打断了 /  ,  。 ⑧就这样 , 詹卡西夫妇和露茜都被捆起来了 /,    。 ⑨她是因与某男人幽会被人揭露而名臭市井的骚女人 /       。 ⑩他因挪用一千 五百万元公款而被判入狱 /    。 ⑾那人像一只被驯服的野牛一样 , 躺在床上 /    , 。 ⑿他的脑袋被子弹打中了 , 现在非常衰弱 , 也许活不长了 /  , , 。 汉彝语的复句是根据几个单句之间在意义上的独立性和结构上的关 系来划分的 。 汉彝语复句的区别在于表达方法上的差异和所用关联词语的 非对等性及其所处位置的不同之上 。 汉语复句的表达法比较随意 , 而彝语 却比较严格 , 这主要体现在关联词语的运用上 : 汉语的复句可以不用关联 词语 , 而用意合法来表示复句中各分句之间的关系 , 有的本来可以用关联 词语但省而未用 , 彝语就不是这样 。 彝语除以意合法表示复句关系外 , 该 用关联词语的复句非用不可 。 例如 : 昨天晚上 , 我有一位朋友饿得睡不着 , 到外面买东西吃时被人打伤了 / ,      。 试比较 : ,  ,    。 例中原文没有用关联词语 , 译文里两厢比较 , 第二个译文缺乏关联词 语 , 因为该用的关联词语没有用 , 从而显得不完整 , 严格地说这是个病句 。 第一个译文用了 、 两个表时间顺序的关联词语 , 译句很完美 。 可见汉语 复句可以不用关联词语 , 彝语非用不可 。 第三节 复句的翻译 其次,就汉彝两种语言复句中所用关联 词语在数量上的对应情形而言,汉语多于彝语, 所以,有时汉语的两个关 联词语相当于彝语的 一个关联词语,甚至几组 汉语关联词语等于彝 语的一组关联词语。另外 ,汉彝语复句中关联 词语的所处位置大多情况 是不同的,相同的情 形很少,这在以下的翻译 实例中可以明显地看 得出来。汉语复句的翻译主要的是要把握两点: 一是把握好结构关系,二 是处理好关联词语。 各种复句的翻译如下。 汉语大多并列复句都用关联词语 , 也有不用的 , 在彝语里也有相应的句子 , 只是复句中 所用的关联词语在数量上有或多或少的悬殊而已 。 例如 : ①院子里既没有猪鸡 , 又没有羊子 , 哪怕狼和黄鼠狼夜里来偷也不怕 / , ,  。 ②过去劳动人民既没有吃的 , 又没有穿的 / ,  。 ③这座森林里既没 有矮丛又没有荆棘 /  ,  。 ④斯大林说 : “语言既是交际的工具 , 又是社会斗争和发展的工具 。 ”/ : “  ,  ,  ”。 ⑤领导既要抓生产 , 又要抓生活 /,  。 ⑥我们既要有现代化的农业 , 又要有现代化的工业 /  ,  。 一 、 并列复句的翻译 ⑦这次大会是团结的模范 , 是自我批评的模范 , 又是党内民主 的模范 /  ,    ,  。 ⑧我是反对你错误的批评 , 不是反对你批评错误 /   ,   。 ⑨写文章的目的是给人家看的 , 不是给自己看的 /  ,  。 ⑩今年的春风似乎不是把春天送来 , 而是把春天吹跑了 /  ,    ⑾人总是一方面忌恨敌手 , 一方面又敬畏敌手的 /   ,  。 ⑿他一边穿着衣服 , 一边习惯地抬头巡视着辽阔的星空 /  ,   。 ⒀他相貌不差 , 但有时聪明 , 有时浑得厉害 /    ,   ,  。 ⒁我们女人不像你一会儿明白 , 一会儿糊涂 /   ,  。 ⒂山青了 , 水绿了 , 花开了 , 江水的响声也变得格外清脆了 / , , ,  。 ⒃现在我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年轻 , 脸上有皱纹 , 皮肤也不 如当年那么柔润了 / ,  。 以上例中汉彝语并列复句的对译情况为 : 既 A, 又 B/AA, BB, 如例①至⑥ ; 是 A, 又是 B/BB 如例⑦ ; 是 A, 不是 B/AB,如例⑧⑨ ;不是 A, 而是 B/ABB, 如例⑩ ;一方面 A, 一方面 B/  A, B,如例⑾ ; 一边 A, 一边 B/ A,  B, 如例⑿ ; 有时 A, 有时 B/  A,  B,如例⒀ ; 一会儿 A, 一会儿 B/  A,  B如例⒁ ;也 /,如例⒂⒃⑼ 。 其中最后两个例句 原文的关联词语是单独用在后面的分句里的 , 其余 的关联词语在原文里都是成套使用的 , 译文里大多 也是套用的 , 只有例⑧⑨的 AB和例⒂⒃的 是 单用的 。 二 、 承接复句的翻译 汉彝语承接复句里的各成分关系常靠自然顺序 表示 , 有的由关联词语表示 , 所用关联词语有单独运 用的也有搭配使用的 。 汉彝语承接复句的对译情况如 下 : ①他八点钟离开学校 , 一到街上就买东西吃 /  ,  。 ②我一进门就看见了他 / ,  。 以上两例原文的关联词语用 “一 A, 就 B”, 译文用 AB, 这都是套用的 。 ③人们都上班去了 , 他才从床上起来 /   , 。 原文用 “才 ”表示 , 译文用 翻译 。 原文的关联词语用 在后一个分句里 , 译文却用在第一个分句上 。 ④他脱下身上的旧衣服 , 然后拿到河边去洗 /     ,   。 例④中的原文用 “然后 ”表示 , 译文用 翻译 。 原文 的关联词语放在后一分句 , 译文放在前一分句 。 ⑤他还躺在床上跟客人摆龙门阵 , 后来不知不觉地睡 着了 /  ,  。 句中原文和译文用 “后来 ”和 表示顺承关系 , 而且都 放在后一分句里 。 ⑥老年人碰在一起 , 总想聊个天儿 , 于是他俩坐到 一块儿 , 打开话匣子 /  , ,   。 例中用 对译 “于是 ”, 而且都放在后一分句里 。 ⑦大家起先不相信 , 后来就高兴得跳了起来 /  , 。 ⑧我们首先来说这件事 , 然后再说说其它的 /   , 。 例⑦⑧原文用 “起先 A, 后来 B ”和 “首先 A, 然后 B ”表 示承接关系 , 并分别用于前后两个分句里 , 译文用 A, B和 A B 来翻译 , 例⑦译文里的关联词语所 处位置与汉语同 , ⑧里译文的两个关联词语都用在前一个 分句身上 。 ⑨小伙子立刻起来 , 点上松明一看 , 原来不是猫 和狗 , 是他的妻子倒在地上 , 手里还拿着一碗猪肉 , 人 已经死了 / ,  ,  ,  ,  。 ⑩坐在门口的一个老汉 , 懒洋洋地应了一声 , 慢 腾腾地站了起来 / ,   , 。 这两例的汉语句中没有关联词语 , 其顺承关系以 意合法来表示 , 译文用关联词语 ( 以后 ) 来表示连续 出现的动作或事件 。 这是汉彝语承接复句不同之处 。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件事情 , 这几件事情不能同时存在 , 要在其中 做出选择 , 这就是选 择复句 。 汉彝语选择复句都用关联词语表示 , 而且都是搭配使用的 , 对译情况如下 : 或者 A, 或者 B/A A, A B 是 A, 还是 B/ AB 不是 A, 就是 B/A A, AB 要么 A, 要么 B/A A, A B 与其 A, 不如 B/A ,B   宁可 A, 也不 B/A A, B 例如 : 三 、 选择复句的翻译 ①或者他把老虎打死 , 或者他被老虎吃掉 /   ,   ②他是从他姨妈家出走就成了乞丐的呢 , 还是到地主家以后才 成乞丐的呢 ? /  ,   ? ③茧子是不能搁久了 , 总得想办法 , 不是卖出去 , 就是自家做丝 / , , ,   。 ④我们要么光是唱 , 要么光是跳 , 不像你们那么又唱又跳的 /    ,  ,   。 ⑤要么我们被困难吓倒 , 要么我们把困难克服掉 /   ,  。 ⑥我们与其匆匆忙忙地开始工作 , 不如事先花点时间准 备好 /  ,  。 ⑦与其请他来帮忙 , 不如我自己想办法 /  ,  。 ⑧我宁可煞煞腰带 , 多饿一两顿 , 也不愿拉着这样的人 去满街跑 / ,    。 ⑨我们的战士宁可牺牲生命 , 也不放弃阵地 /   , 。 ⑩宁愿站着死 , 决不跪着生 /,   。 后一个分句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的复句就是递 进复句 。 这种复句在汉彝语里都要由关联词语表示 , 所用的关 联词语有成套使用的 , 也有单独使用的 。 所不同的是汉语里表 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多些 , 彝语要少一些 。 所以 , 有时彝语可 以用一个或一组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去翻译汉语的几个或几 组递进关联词语 。 如下 : 不但 A, 而且 B 不仅 A, 而且 B A , B( ) 不只 A, 而且 B 不仅 A, 而且 B 四 、 递进复句的翻译 不但 A, 反而 B/A , B 尚且 A, 何况 B A A , B  尚且 A, 更谈不上 B 不说 A, 连 B/A ,B  而且  甚至 /  并且 例如 : ①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 , 而且还建设一个新世界 /   ,  。 ②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胜利 , 不只是中国人民的胜利 , 而且是 全世界人民的胜利 /  , , 。 ③社会经济的性质 , 不仅规定了革命的对象和任务 , 又规定了 革命的动力 / ,   ,  。 ④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 , 而且结构坚固 /   ,  。 ⑤我们的斗志不但没有因胜利在望而松懈下来 , 反而更旺盛 了 /  , 。 ⑥为了革命 , 我们对流血尚且不怕 , 何况流汗 / , ,  。 ⑦见面尚且害怕 , 更谈不上向他提意见了 / ,    。 ⑧老人尚且有那么大的干劲 , 何况我们年轻人呢 ?/ ,  ? ⑨他的脸色很严肃 , 而且现出十分焦急的样子 / ,    。 ⑩他不但把自己的床位搞得整整齐齐 , 而且把整个宿舍收拾得干干净净 , 并且把 宿舍的 楼道也扫得一尘不染 /  ,     ,    。 ⑾他并不认识我 , 甚至连我的姓名都不知道 / ,  。 ⑿这篇文章不但应该读 , 而且应该读上几遍 , 甚至应该逐段加以研究 /   ,   ,   。 这是前后两个分句所谈的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复句 。 汉彝语 转折复句一般都要用关联词语表示 , 可以互译 。 大体如下 : ( 一 ) 用单个关联词语表示的转折复句的译法 1、 句中单用的关联词语 “不过 ”译作 , 也可译作 。 例 如 : ①夫妻之间吵架是常常有的 , 不过这种吵架是为家庭而吵 的 / , 。 ②他性子一向很急 , 不过现在好多了 /  ,   。 ③这个人很面熟 , 不过一时想不起来是谁 / ,   。 ④老李工作积极 , 不过有时候比较主观 /  ,   。 五 、 转折复句的翻译 ⑤实验失败了 , 不过他并不灰心 /   ,  。 ⑥对于各种意见都要听 , 不过听了要作分析 /  ,  。 ⑦批评是必要的 , 不过要讲求方式 /  ,  。 2、 句中单用的关联词语 “只是 ”译作 。 例如 : ⑧他长得结结实实的 , 只是比原来瘦多了 /  ,   。 ⑨斗争还在继续 , 只是改变了形式 /  , 。 ⑩他讲的是对的 , 只是说话不大讲究发生方法 /  , 。 3、 句中的 “但是 ”译作 。 例如 : ⑾人总是要死的 , 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 毛泽东选集 )/  , 。 ⑿事情本身不是什么大事 , 但是因为带有普遍性 , 所以还是 值得重视 / , ,    。 ⒀我很喜欢中国古典文学 , 但是没有系统递研 究过 /  ,  。 ⒁要充分肯定成绩 , 但是也要指出缺点 /   ,  。 ⒂我们已经培养了不少人才 , 但是还不能满足 实际需要 / , ,  。 4、 句中的 “可是 ”译作 。 例如 : ⒃多少年来 , 人们总是想把它引来灌溉田地 , 可是都没有办成 / ,   , ,   。 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 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  , 。 ⒅这篇文章不长 , 可是内容很丰富 /  ,  。 ⒆嘴里不说 , 他心里可是想着呢 /  ,  。 5、 句中表转折的 “虽然 ”译作 。 例如 : ⒇虽然盛夏季节 , 山上还是很凉爽 /  ,  。 [21]这孩子虽然年龄不大 , 懂得的事情可不少 /   ,  。 ( 二 ) 用成套关联词语表示的转折复句的译法 1、 句中套用的 “虽然 A, 但是 B ”译作 A, B。 例 如 : [22]虽然他说确有其事 。 但是我不相信 /  , 。 [23]在五四运动以后 , 虽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继续 参加了革命 , 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 者 , 已经不属于中国资产阶级 , 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 级了 。( 毛泽东选集 )/ ,   ,   ,  ,   。 2、 句中的 “虽然 ( 虽说 ) A, 可是 ( 可 ) B”译作 A, B。 例如 : [24]我虽然喜欢诗词 , 可是不会写 /   ,  。 [25]虽说他有些不愿意 , 可还是去了 /  , 。 [26]虽说房间小一点 , 可是挺干净 /   ,  。 [27]买办阶级和地主阶级虽然也住在中国的土地上 , 可是他们是不顾民族利益的 , 他们的利益是同多数 人的利益相冲突的 /    ,   ,   。 3、 句中的 “尽管 A, 但是 ( 然而 )B ”译作 A, B。 例如 : [28]尽管这里是个偏僻的小城 , 然而节 日仍然过得十分热闹 /    , ,   。 [29]尽管我们花了很大的力量 , 但是仍 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 /  , 。 分句之间有着条件和结果关系的句子 , 就是条件复句 。 翻 译时 , 要准确译出句中的关联 词语 , 包括外露的关联词语和隐含的关联词语 。 如下 : ( 一 ) 单用关联词语条件复句的译法 1、 “只有 ”译作 或 、 。 如 : ①只有你去 , 也许他还能来 / , 。 ②只有最后这个方案还比较切实可行 /  。 ③我只有这本书没有看过 / 。 ④要上山 , 只有这一条路 /,   。 ⑤如果下大雨 , 比赛只有延期 /,   。 ⑥电话打不通 , 只有我自己去一趟 /,     。 六 、 条件复句的翻译 2、 “只要 ”译作 。 例如 : ⑦只要你提出来 , 难道他还能不帮你的忙 ? / ,  ? ⑧只要你细心一点 , 这些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  , 。 ⑨只要是去过杭州的人 , 没有不赞美西湖的 /  , 。 3、 “除非 ”可译作 或 。 例如 : ⑩如果要战胜困难 , 除非把群众发动起来 / , 。 ⑾他平时除非不喝酒 , 喝起酒来谁也比不不上他 / ,  。 ⑿他除非不出去 , 一出去就是一天 /  ,   。 4、 “无论 ”译作 ……。 例如 : ⒀无论成与不成 , 后天一定给你回话 / , 。 5、 “任凭 ”译作 。 例如 ; ⒁任凭你三番五次地催他 , 他就是不动 / , 。 ⒂任凭江水冷得钻心 , 工人们仍然坚持下 水工作 /,   。 ( 二 ) 套用关联词语条件复句的译法 1、 “只有 A, 才能 B”译作 A, B。 例如 : ⒃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 只有社会主义国家 , 社 会主义的领袖 , 社会主义的人民 , 社会主义的思想家 、 政治家 , 才能真正援助 。( 毛泽东选集 ) /  , , , , 、  ,  。 ⒄只有他爱人才最了解他的脾气 /   。 ⒅只有在紧急情况下 , 才能动用这笔款项 /  ,  。 2、 “只要 A, 就 B”译作 A, B( )。 例如 : ⒆只要研究一下中国的历史和世界的历史发 展 , 就知道这个历史特点 /   ,    。 ⒇只要你愿意 , 便可以去 /,  。 [21]只要打两针青霉素 , 你这病便能好 / , 。 3、 “除非 A, 否则 ( 不然 , 才 ) B”译作 A,  B( 或 A, B)。 例如 : [22]除非你去 , 否则他不会去 / ,  。 [23]除非你答应我的条件 , 我才告诉你 /  , 。 [24]除非是到了春天 , 你才能看到这遍山的杜鹃花 / ,  。 [25]除非得到上级的指示 , 不然决不会离开这里 / ,  。 4、 “无论 A, 都 ( 也 ) B”译成 A, B。 例如 : [26]无论做什么工作 , 他都非常认真 /,  。 [27]无论是工厂还是农村 , 到处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 荣的景象 /,  。 [28]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坚持原则 / , 。 [29]这条意见 , 无论对你 , 对我 , 都是很重要的 /  , , , 。 5、 “不管 A, 都 B”也译作 A, B。 例如 : [30]他不管怎么忙 , 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时间学习 / ,  。 [31]不管有什么困难 , 我们都要勇敢向前 / ,   。 [32]不管哪一级干部都要积极工作 , 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 / , ,   。 [33]不管天气热不热 , 他总是穿这么多 /   , 。 6、 “任凭 A, 也 B”译作 A, B。 例如 : [34]任凭他跑到天涯海角 , 我们也要找到他 /  , 。 [35]任凭你是谁 , 都不应该违反制度 / , 。 [36]任凭什么样的风浪 , 也挡不住我们永远 向前 /,    。 偏句作一种假设 , 正句则说明这一假设的结果的句 子就是假设复句 , 其译法如下 。 ( 一 ) 单用关联词语假设复句的译法 1、 句中的 “如果 ”译作 ……。 例如 : ①如果有什么问题 , 可以随时来找我 /,  。 ②如果张大爷回来了 , 叫他到我家来一趟 /  ,  。 ③如果来得及的话 , 我想先去一趟北京 / ,    。 七 、 假设复句的翻译 2、 “倘若 ”译作 。 例如 : ④虽是小病 , 倘若不吃点药 , 也许会拖成大病 / , , 。 ⑤倘若都不同意 , 我愿意放弃所提建议 / , 。 3、 “要是 ”译作 ……。 例如 : ⑥要是有人问的话 , 说我出去了 / ,  。 ⑦要是别人 , 这事不一定能办成 / ,  。 ⑧老同学聚会真不容易 , 要是去年 , 咱们还聚不齐 呢 / , ,  。 ( 二 ) 套用关联词语假设复句的译法 1、 “再 A, 就 B”译作 AB或 AAB。 例 如 : ⑨你再怎么劝 , 他就是不听 /,  。 ⑩你再哭 , 小朋友就不跟你玩了 /,  。 ⑾你再推辞 , 大家就有意见了 /,  。 ⑿再等也是这几个人 , 别等了 /  , 。 ⒀你再解释 , 他也不会同意的 /,  。 2、 “如果 A, 就 B”译作 AB或 AB。 例如 : ⒁你如果能来 , 就把我的书一起带来 /,   。 ⒂如果一部分商人 、 地主和官僚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前身 , 那么 , 一部分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就是中国工业无产阶级的前身了 。( 毛泽 东选集 ) /、       ,       。 ⒃假如我们能够从他们队伍中多拉一些人出来 , 那敌人的队伍就 减少了 , 我们的队伍就 扩大了 。( 同上 ) /  ,   ,  。 ⒄如果说 , 中国近百年来一切人民斗争都遭到了失败或挫折 , 而 这是因为缺乏国际和国内的若干必要条件 , 那么 , 这一次就不同了 , 比较以往历史 , 一切必要的条件都具备了 。( 同上 ) / ,   , ,   , 。 3、 “即使 A, 也 B”译作 AB。 ⒅理论如果不结合实践 , 即使学得再多 , 也没有用处 / , ,  。 ⒆即使再晚一个小时出发 , 也来得及 /  , 。 ⒇即使下雨也不会太大 /。 [21]今年的粮食即使不能达到亩产一千斤 , 也还能打个 八百斤 /  ,  。 [22]即使很细微的细节 , 我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 / , 。 [23]即使跟我没有关系 , 我也要管 /,  。 4、 “哪怕 A, 也 B”译作 A, B。 例如 : [24]哪怕工作到深夜 , 也都要抽出点时间学习 /,  。 [25]哪怕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 , 我们也继续战 斗 /, 。 [26]哪怕天气不好也要去 /  。 5、 “就是 A, 也 B”译作 AB。 例如 : [27]就是遇到天大的困难 , 我们也要想办法克 服 /,  。 [28]就是我不在 , 那也没有什么关系 / , 。 [29]就是三岁孩子也不会干这种莫名其妙的事 /,  。 [30]他们哥俩张得一模一样 , 就是家里人有时 也分不清 / ,     。 6、 “纵然 A, 也 B”译为 AB。 例如 : [31]问题至关重要 , 纵然一时无法处理 , 短期内仍需加以解决 /,  ,  。 [32]你亲自和我们一起去邀请 , 纵然有些 碍难 , 还不至于当面拒绝 /  , ,  。 这种复句的分句之间 , 有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 或者有依据和结论的关系 。 其表达方法是 偏句说出原因 , 正句说出结果 。 翻译方法如下 。 ( 一 ) 单用关联词语因果复句的译法 1、 句中 “因为 ”译为 或 。 如 : ①因为天气不好 , 飞机改在明天起飞 / , 。 ②我们能因为这么点困难而撒手不干吗 ? /   ? 八 、 因果复句的译法 2、 “所以 、 因此 、 因而 、 以至 、 从而 ”等可以译为 、 、 、  、 。 例如 : ③这里的气候凉爽 , 风景优美 , 所以夏天游人很多 /  , ,  。 ④我跟他在一起工作许多年了 , 因此很了解他的性格和作风 / ,  。 ⑤暗藏的敌人比公开的敌人更难识破 , 因此也更危险 /    , 。 ⑥工作方案确定以后 , 一定要保证贯彻执行 , 因此必须按期检查 /, ,  。 ⑦他的腿受了重伤 , 以致几个月来都起不来床 /  ,  。 ⑧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 , 并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 ,   。 ⑨通过多年的摸索 , 终于找到了这种病的病因 , 从而为彻底战胜 这种疾病创造了条件 / ,    。 ( 二 ) 套用关联词语因果复句的译法 1、 “因为 A, 所以 B”译作 AB。 例如 : ⑩因为猫头鹰是益鸟 , 所以要好好保护它 / ,  。 ⑾因为事情太多 , 也因为身体不好 , 所以直到今天才来看你 /,  , 。 ⑿他的伤因治疗得及时 , 所以很快就好了 /  , 。 ⒀我们之所以赞成 , 是因为在现场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物证 / , 。 ⒁其所以大受欢迎 , 是因为故事情节复杂 , 感人至深 / ,  、  。 2、 “由于 A, 所以 B”译作 AB。 例如 : ⒂由于事先作了充分准备 , 因此会议开得很 成功 /,   。 ⒃由于事情比较复杂 , 又由于各人的观点不 同 , 因而意见不完全一致 /   , , 。 ⒄由于上学期着重抓了课堂教学 , 因而学习 成绩了显著提高 / , 。 ⒅由于临行匆忙 , 所以来不及通知你 /  , 。 3、 “既然 A, 就 B”译作 AAB。 例 如 : ⒆他既然有病 , 就让他休息吧 /  ,  。 ⒇你既然同意我们的意见 , 那就签个名 吧 /,  。 [21]事情既然已经这样了 , 后悔有什么 用呢 ? /, ? 这种复句的分句之间有行为和目的的关系 , 偏句表 示一种行为 , 正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 。 分句之间的 关系用 “以便 、 以 、 省得 、 免得 、 以免 、 正是为了 、 为 了 、 为的是 ”等单用的关联词语表示 。 这些关联词语 可以译为 、 、 、 , 另外的 “为的是 ”可以译为套扣式 A, B。 例如 : ①现在我们更需要加强党的团结 , 以便经过党的团 结达到整个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 /    , 。 九 、 目的复句的译法 ②任务完成以后要及时和厂里联系 , 免得同志们担心 / ,  。 ③有事情可以打电话来 , 省得你来回跑 /   , 。 ④痢疾流行季节 , 小孩少到公共场所去 /,   ,  。 ⑤应该总结一下教训 , 以免再发生类似问题 /  ,  。 ⑥我们在这里吃雪 , 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 ( 巍巍 ) /,  。 ⑦我们把政策交给群众 , 为的是取得群众的帮助 /   ,   。 ⑧为了培养下一代 , 我愿意终身从事教育工 作 / ,   。 ⑨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 。 ⑩不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 用以增强团结 / ,    。 ⑾我们应该团结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 毛 泽东选集 ) / ,   。 翻译方法有直译和意译,所谓的变通译法实际上就 是意译法,意译法包 括了词语的意译和句子的意译。本 章主要讨论句子的变 通译法(意译)。汉彝翻译中通常 回遇到这样的问题: 有些句子如果按原文句子的形式( 语序)进行直译(顺 译),翻译出来的译文往往不符合 彝语习惯。同样,有 些句子如果按原文句子内容(语义 )进行直译,翻译出 来的译文也始终表达不了原文的内 容。由此可见,在翻 译某些句子时,如果用一般的直译 法翻译出来的译文始 终不符合彝语习惯时,只有打破原 文的形式和内容来进 行处理,这就是句子的变通译法。 所谓句子的变通译法 ,就是根据具体语境对原文句子进 行灵活处理的一种方 法。汉语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变通 译法,可以归纳为如下两个方面。 第四节汉语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变通彝译法 由于汉彝语句子的构句组块在结构关系和排 列方式上的共性与特性,有些汉语句子组块的结 构关系和排列方式符合彝语习惯,而有些则不然 ,从而在翻译汉语句子时,有些句子可以按它的 结构和顺序进行顺译,有的就不能。句形上的变 通译法,就是对那些不能顺译的句子在组块的结 构关系上和排列方式上作了一些灵活调换和处理 的翻译方法。包括结构变通翻译和语序变通翻译 。前者称为成分换译法,后者称为语序换译法, 现分述语于后。 一 、 句形上的变通译法 在翻译中 , 有些句子成分如果按原文一成不变地照搬过 来 , 势必造成译文的语病 , 此时只能采用成分换译法 。 成分换译 法是把原文的某些成分调换成另外一种大相径庭的成分的翻译 方法 。 例如 : ①加紧教育 , 批评不正确思想 , 肃清流寇主义 。( 毛泽东 《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 / ,  ,  。 例中原文的 “加紧教育 ”是个述宾短语 , 与其相应的译文  是状中短语 。 在此 , 原文的述语被译成了状语 , 而宾语译 成了述语 。 这种原文的句子成分与相应的译文在结构关系上很 显然地是不同的了 。 值得注意的是汉语句中的各种成分都有可 能需要换译 。 例如 : ( 一 ) 成分换译法 ②党的纪律之一是少数服从多数 。( 同上 ) /  。 其中原文的 “党的纪律之一 ”是主语 , 在译文里却被译成了 宾语 , 而宾语 “少数服从多数 ”则被译成了主语 。 ③ ……但是党的领导机关对这些不正确的思想缺乏一致 的坚决的斗争 , 缺乏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 , 也是使这些不 正确思想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 同上 ) /……  ,  ,      。 例中原文的 “缺乏一致的坚决的斗争 ”是述宾短语 , 其中的 述语 “缺乏 ”要译为补语 , 宾语中心 “一致的坚决的 ”要译为 状语 。 同样 , “缺乏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 ”也是 个述宾短语 , 其中的述语 “缺乏 ”也要译为补语 , 宾语的定语 “正确路线 ”译为状语 。 ④党对于军事工作要有积极的注意和讨论 。( 同上 ) /  。 需要换译的成分有 : 宾语 “注意和讨论 ”, 换译为述语  , 宾语的定语 “积极 ”, 换译为状语 。 ⑤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做政治形势的分 析和阶级形势估量 。( 同上 ) /  ,   。 需要换译的成分包括 : 第一分句里的宾语 “分析 ”和 “估量 ” , 要译做述语 、 , 其中的定语 “政治形势 ”和 “阶级形势 ” , 前者要译为宾语 , 后者译状语  。 第二分句 里的定语 “主观主义 ”译作状语  , 其后的中心语 “分析和 估量 ”译作述语 。 ⑥我们应该认真地进行劳动纪律的整顿 /   。 需要换译的成分是 : 句中的宾语中心语 “整顿 ”, 要换译为 述语 , 其定语 “劳动纪律 ”要换译成宾语  。 ⑦柳树后出来一个黑影 , 极快地帖住他的肩 。( 老舍 ) /   ,   。 需要换译的有 : 第一分句中的宾语 “一个黑影 ”, 译成主语   , 第二分句里的宾语 “他的肩 ”要译成状语   。 ⑧ ( 8) 不顾主观和客观条件的盲干 。( 毛泽东 《 纠正党内 的错误思想 》) / 。 其中的定语部分要译成状语 , 而中心语要译成述语 , 这样 , 原文的定中结构就译成了状中结构 。 ⑨为了有个好的收成 , 农民在田野里进行着辛 勤的劳动 /,    。 原文中的宾语中心语 “劳动 ”要译为 , 宾语的连带 成分 “辛勤 ”译为状语 。 ⑩对工作中的不正之风我们必须加以坚决的纠 正 / 。 句中的状语 “对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要译为宾语  , 而宾语 “纠正 ”译作述语 , 其定语 “坚 决 ”译成状语 。 ⑾他底身子臃肿地摆在床上 , 成了一大堆 。 ( 巴金 ) /    ,  。 例中的 “在床上 ”是补语 , 要译为状语 。 ⑿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所的东墙上 。( 鲁迅 ) /    。 这也是句中补语译作状语的例子 , 因为介词短语 “在那里 ”和 “在我北京寓所的东墙上 ”之类 , 在汉语里 可以作补语 , 而在彝语里只能作状语而不能作补语 。 由以上可以看出,汉语句中的各种成分 都有可能需要换译。其中包括:主语译作宾 语的,如例②;述语译作状语的,如例①, 述语译作补语的如例③;宾语译作述语的, 如例④⑤,宾语译作主语的,如例⑦;定语 译作状语,如例⑧⑨,定语译作宾语的,如 例⑥;状语译作宾语的,如例⑩;补语译作 状语的如例⑾⑿。此外汉语的一个句子里需 要换译的成分可能只有一个,如例⑦⑾,也 可能不止一个,如①②③就是这种情况。 语序(或叫词序)是句子组块的排列顺序,包 括单句组块的排列顺序和复句组块的排列顺序。单句 组块指句中的各种成分,复句组块指 构成复句的分句, 这两种句子的组块排列顺序在汉彝语里有同有异。翻 译中,如果遇到了在组块排列顺序上与彝语不一致的 汉语句子时,就要用语序换译法。语序换译法,是根 据彝语习惯,把原文语序作了一些调 换来翻译的方法。 包括如下两种。 ( 二 ) 语序换译法 1、 倒译 , 即把汉语句子语序颠倒过来翻译 。 例如 : ①我们相信 , 你提供的是真实情况 / 。 ②会同意的 , 你只要把道理给他讲清楚 /   ,  。 例①中原文的宾语是后置的 , 但在译文里却把它调换 到句首去了 。 例②中原文里表示结果的正句在前面 , 表示 条件的偏句在后面 , 在译文里却成了偏句在前 , 正句在后的 译句 。 这两个句子都是把原文的前后语序作了调换来翻译 的倒译例 。 这种倒译主要是就相对于顺译来说的 。 在什么 情况下顺译或倒译 , 这主要取决于原文的表达形式是否符 合彝语的表达习惯 。 在很多情况下 , 都可以采用顺译法来 翻译 , 因为大多汉语句子的表达形式都是符合彝语习惯的 。 例如 : ③他的头不很大 , 圆脸 , 肉鼻子 , 两条肩很粗 , 头上永远 剃得发亮 。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 , 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般儿粗 ; 脸上永远红扑扑的 , 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伤 疤 —小时候在树下睡觉 , 被驴吭了一口 。( 老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段话中原文里的每个句子在表达形式上都符合彝语 的表达习惯 , 所以 , 可以采用顺译法翻译 。 与此相反 , 如果原文 的表达形式不副户彝语的表达习惯 , 那么 , 就要采用倒译法了 。 需要倒译的句子包括跟彝语思维方式不相同的单句和复句 。 就单句而言 , 汉语的宾语永远在谓语之后 , 这是汉语单句 的思维方式 , 但彝语单句的思维方式是 , 宾语在句首主语之前或 句中谓语之前 , 所以当遇到主 、 谓 、 宾整齐的单句时要用倒译法 去翻译 。 例如 : ④党中央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 / 。 ⑤他们不明白批评的任务 , 是指出政治上错误和组织上错 误 。( 毛泽东 《 关于纠正党内 的错误思想 》) /,   。 ⑥莫说人众 , 就是小飞蛾自己也不知道 , 那越来越高的要价 , 完全是跟父亲那日高一日的烟钱酒资一起上涨的 。( 苏晓星 《 末 代土司 》) / ,     ,  ,  。 以上三个单句 , 在译文里都把宾语部分调换到句首去了 。 又 如 : ⑦我可以替他带去 , 只要东西不太多 / ,  。 ⑧我明天再来 , 如果你现在有事 /,  。 ⑨他今天该到了 , 如果昨天动身的话 /  , 。 ⑩我们一定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 , 哪怕有些是不符合 事实的 /,  。 ⑾这里无法过去 , 因为水太急 / ,  。 ⑿这部小说之所以语言生动 , 是由于作者深入生活 , 熟悉 了解群众语言的缘故 / ,   ,   。 ⒀我们要努力掌握科学技术知识 , 以便更好地为实 现四个现代化服务 / ,  。 ⒁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 以利益实现四个现代化 / ,  。 ⒂从多方面增产节约 , 以支持国家建设 /  ,  。 ⒃你的书没有人看 , 你的话没有人听 , 除非反动分子 , 或者一些头脑糊涂的人们 。(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09页 ) / ,   ,   ,  。 以上例⑦至⒃都是复句,其中原文与译文的 语序刚好相反。汉语复句的思维方式在通常情况 下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但也可以是偏句在后, 正句在前。而彝语复句的思维方式只有偏句在前, 正句在后的情形,很少有或没有偏句在后,正句 在前的思维方式。所以遇到偏句在后,正句在前 的句子时,就用倒译法去翻译。需要倒译的复句 有条件复句,如例⑦;假设复句,如例⑧⑨⑩; 因果复句,如例⑾⑿;目的复句,如例⒀⒁⒂⒃。 2、 插译 , 就是把原文的部分语序打乱以后再穿插起 来翻译 。 例如 : ①昨天我没有去找你 , 因为有别的事 / , 。 ②衣服破了自己学着补一补 , 省得麻烦人家 /  ,  。 ③这种思想如果发展下去 , 便有走到脱离群众 、 以军队 控制政权 、 离开无产阶级领导的危险 , 如象国民党军队所走 的军阀主义的道路一样 。( 毛泽东 《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 想 》) /   ,   , 、 、    。 译文中将最后一个作为比况短语穿插到表示假设的两个 分句之间了 。 ④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 来的我们的行动问题上 , 我 们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乏正确的认识 /     。 其中原文的 “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我们的行动 问题上 ”是个介词短语 , 在句中充当状语 , 翻译时要把它放到主 语和谓语中间来处理 。 以上所谈到的倒译主要是就整体上来说的 , 因为一个完整 的句子翻译过来时 , 是一种将原文前后语序作了调换的结果 , 而 插译主要是就部分而言的 , 因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 在翻译时只是 将其中的部分语序作了调换 。 两种译法 , 实际上都是根据译文 彝语习惯的需要将原文语序颠倒后进行翻译的 。 所以 , 如果要 说插译就是倒译也未尝不可 , 两种译法的区别只是整体和部分 的差异而已 。 二、句义上的变通译法 由于汉彝语句子在表义特点上的差异性和 表义角度上的同异性,有些汉语句子可以照着 原文句中各组块的语义一一对译,但有的句子 如果照着其各组块的字面意义一一对译,就会 出现 “岁译犹不译 ”的现象。句义上变通译法, 就是按彝语句子的表义习惯,对那些不能对译 句中各组块语义的句子作一些灵活处理和灵活 变换的翻译方法。包括补足法、省略法和换个 说法。 在翻译中有一种翻译技巧叫做增译法或叫增词法 , 我们称之为补充法 。 这 是 为了使译文更加通顺而在译句里增加一些相关词语的翻译方法 。 之所以叫 做补充法 , 是因为这种译法对译文语义具有补充作用 。 例如 : ①八岁那年 , 她和她的母亲去给外婆祝寿 , 回家时外婆送给她一只母鸡 。( 苏晓星 〈 末代土司 〉 以下简称苏晓星 ) /,  ,  。 象这样的译文让人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似的 。 严格说来 , 这是模糊不清 、 意 犹未尽 , 因而表义不明的不通顺译文 。 问题是译句中缺少了一些必要的词语 , 翻译 时应该把它补出来 。 如果译成下面的句子 , 其语义明了 、 表义清楚 , 译句也就 通顺了 。 如 :  ,    ,    。 在这个译文里增加了 ( 她 )、 ( 之时 )、 ( 以后 )、 ( 语气词 “呢 ”)、 ( 趋向动词 “拿来 ”) 等 。 这些词语在原文里是所没有的 , 而在译文里却是不 可以少的 , 它们对译文的表义上有着补充的作用 。 ( 一 ) 补充法 译文中需要补充的词语大概有两类 , 一是原文中可以出现但 隐而不露的隐含词语 , 二是纯粹为了译文表达习惯的需要而补出的 词语 。 例如 : ②在党内受到了士兵同志的批评 , 到党外找机会报复 , 打骂就 是一种报复的手段 。( 毛泽东 《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 /     ,     ,   。 ③他要振兴家业和光宗耀祖 , 无非是些空话 。( 苏晓星 ) /  。 例②总译文里增加了   ( 有些人 )、   ( 对批评过他的人家 )、  ( 对别人 )、 ( 对他人 )。 这些都是 原文里可以补 上去的 , 孩子市补上去以后 , 句子显得繁复而已 , 因 此 , 它们都是原文里可用也不可用为了言简意赅的目的弃而不用的 隐含词语 , 在翻译时都要补出来 。 例③的彝文里增加了 ( 他如何如何 )、 ( 富强以后 )、 ( 之类 )、 ( 丢失 )。 这是原文里无法补进去的词语 , 它们纯粹是译文表达上的需要增加 进去的 。 又如下列各例译文中划杠部分都是补足词语。 ④每当这个时候 , 父亲总是把最破烂的衣服穿在身上 , 也总是 在第二天就回来了 , 背篓里从来没有空过 , 有时是半篓粮食 , 有时是 一背篓菜叶 , 有时是一背篓作为饲料的秕糠 , 而这些极为低贱的物 品都立即转到了烟酒馆 。( 同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⑤农村中的佃农 , 受地主的剥削 。( 毛泽东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 分析 》) / ,  。 ⑥从教育上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 , 肃清单纯军事观点的理论来 源 , 认清红军和白军的根本区别 。( 毛泽东 《 关于党内的错误十升 》 ) /,  , 。 ⑦ ……表面上不是为个人 , 实际上包含了极狭隘的个人主义 / , , ,  。 在不影响表达内容的前提下 对原文某些词语省而不译 , 这就 是省略法 。 有些汉语句子 , 如果原封不动地照着翻译 , 那么 , 可 能回犯死译和滥译的错误 , 从而胡斯翻译过来的句子造成不知 所云或罗嗦繁复的赘余现象 , 这种情况应该采用省略法处理 。 例如 : ①小飞蛾陆永灿家是根骨很 正很有家产的正白彝 。( 苏晓星 ) /    。 ②传说早年石他土司迁来这里建官房居住管业时 , 因为生病 不能骑马 , 还是她祖先 的一房人轮流背着一步一步地来的 。( 同上 ) /    , ,        。 ( 二 ) 省略法 例①中的原文将 “陆永灿 ”比做 “小飞蛾 ”, 这是一个很好的比喻 , 但这种比喻在彝语里却是很少有的 , 所以 , 相应的译文在彝语里 就行不成联想 , 从而达不到它的修辞效果 , 反而令人费解 , 不知所云 。 翻译时应省去 “小飞蛾 ”一词 , 译文 里也要删去相应的译词 。 例②的原文本是叙述上很细腻的句子 , 但要一字不漏地换译过 来 , 显得罗嗦 、 不流畅 。 翻译时应该避开 “建官房 ”、 “管业 ”、 “还是 ”、 “轮流 ”、 “一步一 步地 ”等词语来翻译 。 这 样 , 在译文里就删去 。 又如下列个例原文中的划杠部分是省而 不译的词 , 彝文里的划杠部分是应该删去的译词 。 ③家族早已不值分文的名声被他滥用作为赊欠借贷 的担保 。( 同上 ) /     。 ④他非常疼爱长女小飞蛾 , 因为小飞蛾 长得很象那位一生拼 命操劳着把他养活的 妻子 。( 同上 ) /     , 。 ⑤那是有一天 , 她大胆 尝试着用这只母鸡生的一个蛋从货郎 那里换回了一颗绣花针 。( 同上 ) / ,        。 ⑥于是 , 每当父亲的烟瘾和酒瘾的发又毫无分文上烟酒馆时 , 小飞蛾就回像变魔术一样很快 就把烟泡或烧酒换来 。( 同上 ) / ,  ,   。 ⑦她哪里知道 , 这想法后来竟成了事实 。( 同上 ) / ,  。 ⑧谁知道再后来 , 竟有小商贩一类的生意人出钱买亲 , 父亲这才知道女儿本就是一盘现 钱 。( 同上 ) /,  ,     。 ⑨因为 反动政府在粮饷不足的条件下 无限制地增加 军队 , 并因此而使战争一天多于 一天 , 使得士兵群众经常处在困苦的环境之中 。( 毛 泽东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  ,      ,    。 翻译中 , 有些句子要逐字逐词照着翻译 , 其后果是不言而 喻的 。 试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译文 : 母亲总是咬牙指着他的后背说 : “你看 , 这个砍脑壳的又 去卖穷啦 ! ”( 苏晓星 ) ( 1)  : “,   ! ”* ( 2)  : “,   ”。  话音未落 , 火山大爹 “霍 ”地冲进门来 , 手握赶车鞭 , 瞪着 牛蛋眼 , 好似把人一口吞下去 。( 潭杰 (《 抢劫犯 》) ( 1) , “”, ,  ,   。 ( 2) , “” ,   。 ( 三 ) 换个说法 以上两例的第一种译文着实让人难以接受, 这对译文读者来说,简直是对牛弹琴。只有第二 重疑问符合彝语心理习惯,也只有第二种译文才 被译文读者心理上的认同。因为它是用了换一种 说法去翻译的结果。由此,翻译中有时要用换个 说法处理才行。在能忠实准确表达原文内容的情 况下用与原文不相同的一种说法去翻译的方法就 是换个说法。可以分为部分换个说法和整体换个 说法。前者指汉语句中某些词或语的换个说法, 后者指汉语句中一个完整句子的换个说法。 1、部分换个说法。 汉语里有些词语一旦进入语境, 由于受制于修辞上的需要或受制于表达习惯 , 其语义发生 变化 , 所以 , 翻译时 , 如果按照字面意义找搬复制 , 其译文 往往不符合彝语习惯 , 此时只有采用部分换个说法翻译 。 部分换个说法 , 就是抛开原文中某些词语 , 用与其 ( 原文词 语 ) 字面意义毫不相干 的彝语词语去表达的一种改头换面 的翻译方法 。 部分换个说服的对象大多是具有修辞作用的 或另有所指 ( 具有暗含意义 ) 的词语 , 当然也包括一些一般 词语 。 例如 : ①他们的事儿公开以后 , 她爸的手指差点儿戳破了她 的前额 : “这事说啥也不行 。 他要再来找你 , 看我不砸断他 狗腿 。 ”( 谢少鹏 《 月缺月圆 》) /   , : “ 。   , 。 ” ②凸眼陈仍是笑脸相应 : “我凸眼为人 , 别人不 知道 , 你老二不该不知道 , 我有饭吃 , 绝不让我的兄 弟 喝粥 。 你放心 , 要多少 , 开口好了 , 何必动刀动 枪 。 ”( 洪生 《 义气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③然而 , 漫漫儿地当心爱的母鸡已成为过去时 , 她又象从前一样爱着父亲 。( 苏晓星 ) /,  ,  ,    。 其中例①里的 “手指差点戳破了她的前额 ”是 修辞上的夸张语 , 彝语里没有相应的夸张说法 , 将 其换成另一种说法为 ( 手指戳着眼珠 子 )。 例②里的 “兄弟 ”指的是 “朋友 ”, 这是个另有所 指的次 , 也是汉语特有的习惯说法 , 彝语没有这种 以 “兄弟 ”指称 “朋友 ”的习惯 , 所以 , 用另外一种说 法去表达为  。 例③的 “已成过去 ”是一般的 短语 , 把它换为 , 这样的说法 。 由于换个说法是站在彝语的角度将原文词语作了 改头换面的翻译方法 , 因此 。 以其译出的译文并非 原文的复制品 , 因为译文里很少有或者没有原文词 语语素的影子 。 现再举一些其它的例子 。 ④那一晚 , 月牙儿爬上楼顶的时候 , 他又来约她 , 仰望 着她的三楼上的那扇窗户 , 过了多久 , 他全然不知 , 只感到脖 子象 “落枕 ”——酸酸的 。( 谢少鹏 《 月缺月圆 》) /,   , ,   , ,  。 ⑤这天晚上 , 丈夫没有盘问她 。 她却心平气和地等待着 , 一直半夜 , 她等不耐烦了 , 就主动问他 : “你干吗不要我交代清楚 ? ” “不用问了 。 你今天心里没有鬼 。 你的脸色从来没有这 么正常过 。 ”他那副神态象个活神仙 。( 白小易 《 正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⑥难怪兄弟们总爱酸溜溜 地逗我 /     ⑦马路将军的脸还虎着 , 心却痒痒地笑了 。( 任凌喜 〈 红 灯绿灯黄灯 〉) / , 。 ⑧一个人在我的床上坐起 , 四下里望 。 我奇怪地瞄着他 , 是什么人 ? 长相及穿着与我有些相似 。 马的 !( 肖显志 〈 梦窃 〉 ) /  。 ,  , ,  ! ⑨后来 , 当她发现这只母鸡是她的一棵摇钱树 时 , 更是 喜欢了 。( 苏晓星 ) /,   , 。 ⑩他其实早已是一条光棍 , 令人不齿的泼皮无赖 。( 同上 ) /  ,    以上例句中的原文里既有起着修辞作用的词语 , 又有另有所指的词语 , 还有其它的词语 。 如若按照字 面这的语义将这些词语翻译成彝语 , 势必闹出笑话 , 因此 , 只能换个说法了 。 其中例④的 “酸酸的 ”绝不能 译成 , 只能译成 ; 例⑤的 “心里有鬼 ”不 能译作  , 只能译为  , 另外 的 “活神仙 ”也不能译为 ; 例⑥的 “酸溜 溜 ”要译为 ; 例⑦的 “心痒痒地笑了 ”译为  ; 例⑧的 “妈的 ” 译作 ; 例⑨的 “一 棵摇钱树 ”要译作 ; 例⑩的 “一条光棍 , 令人不齿的泼皮无赖 ”要译作  ,   。 2、 整体换个说法 。 翻译时 , 一般来说 , 很多句子是可 以直译的 , 但不能直译的也很多 。 不能直译的句子要用整体 换个说法翻译 。 顾名思义 , 整体换个说法 , 就是把原文中不能 直译的句子换成另外一种说法的翻译方法 。 以这种方法翻译 好粗粮的译文与原文在语义上看上去虽然有些不相同 , 它能 表达出原文意思 , 也很通顺 。 实际上这也是把原文抛开来翻 译的 , 大这非盲目的翻译 , 而是根据原文句子所在的上下文语 境及其语义来进行的 。 因此 , 整体换个说法始终不能离开忠 实准确 、 通顺易懂的翻译原则 , 否则犯错 。 如下例中有些译句 是错误的 , 必须要换个说法 。 ①历史的荣光照耀下 , 着房人很红火地过了一些日子 。( 苏晓星 ) /   ,   。 换个说法为 :  ,  。 ②小飞蛾小的时候 , 他成天将她背着 , 走到哪里背到 哪里 。( 同上 ) / ,  ,   。 换个说法为 :  , ,    。 ③她很喜欢这只母鸡 , 一看到那红红的脸 , 像乌鸦一样 黑亮的羽毛 ; 被庄稼地里的束地草和虫子喂得肥肥的身子 , 她就忍不住要护住它抱到脸上亲个够 。( 同上 ) /   , , ;       ,     。 换个说服为 :  , ,     , ,  。 ④受着惊人的启示 , 那些被精心保存着的鸡蛋一下子都变成了活钱 。 ( 同上 ) /  ,   。 换个说法为 : ,   。 ⑤她狠狠地哭了一场 , 对父亲是否真爱自己产生了怀疑 。( 同上 ) /   ,   。 换个说法为 :   ,  。 ⑥后来 , 小飞蛾的那个未婚夫被虎咬死了 , 她背上了白虎星的骂名断绝 了正常媒路 , 父亲的财路也断绝了 。( 同上 ) /,  ,   , 。 换个说法为 :  ,     ,  , 。 首先来看一些翻译中的误译现象。从前有人把英语中 The milk way(银河)译成 “牛奶路 ”,这是翻译史上的一大 笑话。因为这里面就有由两个民族的社会生活和生活习惯所 决定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观察角度上的差异这么个问题。 在中国银子跟人的生活具有密切关系,而 “银 ”是白色的,所 以在认识上就把天上的一群在夜间呈白色的恒星系称作为 “ 银河 ”,在观察时就以联想为媒介,把 “银子 ”跟天上的这种 恒星联系了起来。英语叫 “牛奶路 ”那是有它的道理的,因为 在说英语的国家,牛奶跟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牛奶 是白色的,所以,在认识上就把天上的一群在夜间呈白色的 恒星称作 “牛奶路 ”,在观察时通过联想,把牛奶跟天上的这 种恒星联系了起来,那是很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但译成汉语 的 “牛奶路 ”实在是一种笑话。再看汉彝语翻译中的一些错例 : 第六章 汉彝翻译中的误译现象 ①鱼肉人民≠  = ②叶公子好龙≠ = 。 ③生的伟大 , 死的光荣≠ ,   =,  。 ④团结起来向前看≠  =   。 ⑤不须放屁 , 试看天地翻覆≠ ,   = , 。 ⑥活见鬼≠  = 。 ⑦他的外语学到了家≠  =   。 以上例句中的第一种译文都是错误的,这种错误 是由于译员在对原文的理解 上出现了差错而导致了表 达上的错误所造成的。这样 的错误包括了三个方面: 一是对古语用法缺乏知识, 如例①②;二是对词义的 理解有误,如③;三是对表 达习惯上的理解出现了差 错,例④⑤⑥⑦便是。除却 古语成分外,就某些词语 而言,它具有一词多义现象 。这种现象包括了两个方 面,一是语言意义,二是文 化意义。所谓语言意义, 是指一个词在单独使用或者 构成短语时被分析出来的 字面意义,它并不严格地等 同于该词的概念意义,只 是概念意义中的一项,也就 是基本意义。如果我们去 查字典,它就是所列几项意义中的第一项。例如: “生 ”,这是一个表示动植物从无到有的这么一个过 程的词。《现代汉语字典》里列了 10个义项:①生育。 ②生长。③生存;活。④ 生计,⑤生命。⑥生平。⑦有 生命的;活的。⑧使燃烧。⑨生产;发生。⑩姓。 其中的义项①就是语言意义。另外的文化意义是指 社会赋予词或短语的某种 意义,包括引伸义,如前例③ ,借贷意义,如例④,感 情色彩,如例⑤,特有的概念 意义,如例⑥,比喻意义 ,如例⑦。一个词或短语在某 个语境里所用的意义既可 能是语言意义,也可能是文化 意义,这要看具体的语境 而定。如果离开语境理解一个 词的意义就可能会出现上 述错误,这些错误如果不从语 境上去把握分析,就无法 发现和解决。至于如何解决这 些问题,就是本章所要讲的对像和任务。 误译现象就是错误的翻译。 翻译中的误译现象有 广义上的误译和狭义 上的误译。从广义上说,一个译文 在一个人看来可能是 有问题的,但在另一个人看来可能 是没有问题的。比如译句中缺乏一些连贯词或语气词等, 这也是一种误译,但 这是广义上的误译。狭义上的误译 就是有明显错误的翻 译。这里所说的误译就是狭义上的 误译现象,即有明显 问题的翻译。翻译中的误译是普遍 存在的现象,这主要 是翻译过程中对原文没有充分的理 解或没有把握好原文 的词句所造成的。误译现象所涉及 的范围有词的误译、 句子的误译。下面结合实际例子, 分析词的误译现象和 句子的误译现象,以利于翻译水平 的提高。 词语的误译,就是错误地翻译词语。词语的 误译主要是翻译方法上的错误,大多情况是该用意 译法翻译的却用直译法翻译而造成的。词语的误译 现象包括词语的漏译,词语的误译等,此外,还有 应具体化的没有具体化,应明了化的没有明了化, 该加以说明的没有说明,该用换个说法的没有用换 个说法等。因此,翻译过来的译文往往混乱不清, 语义不明,逻辑不通。例如: 第一节 词语的误译 ①原文 : 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 , 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 和工作方法 , 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 , 就要坠入 空想的盲动的深坑 。( 毛泽东选集 ) 误译 :    ,   ,     ,   。 点评 : 译文里没有译出 “知道 ”一词 , 致使译文不伦不类 。 这是漏译 现象 。 改译 :    ,   ,     ,   。 ②原文 : 同时 , 还要肃清机会主义和盲动主义的残余 , 打破四 军本位主义 。( 同上 ) 误译 :  ,  ,  。 点评 : 译文中把 “打破 ”词对译为 , 显得死板 , 应采用换 个说法来处理 。 改译 :  ,  , 。 ③原文 : 发动地方党对红军党的批评和群众政权机关对红军 的批评 , 以影响红军的党和红军的官兵 。( 毛泽东选 集 ) 误译 :    ,  。 点评 : 原文的 “影响 ”一词是表义抽象的词语 , 应该采用具 体化法来翻译 , 译文却处理为  , 显得生硬 。 改译 :    ,  。 ④原文 : 只要看一看许多地方工人罢工 、 农民暴动 、 士兵哗变 、 学生 罢课的发展 , 就知道这个 “星星之火 ”, 距 “燎原 ”的时期 , 毫无 疑义地是不远了 。( 同上 ) 误译 :  、  、 、     , “”  “ ”。 点评 : 将 “毫无疑义 ”处理为 , 这是应该换个说法而没有 换个说法的误译 。 根据语境应作变通处理 。 改译 :  、  、 、     , “”  “ ” 。 ⑤原文 : 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 , 这一 点 , 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 同上 ) 误译 : , ,   。 点评 : 译文里有两个问题 : 一是句中的 “最后 ”一词不能对译 , 应该用换个说法处理 , 这是翻译方法上的错误 。 其二 , 最 后一个分句中的 “甚至 ”不是副词 , 而是关联词 , 可译文里 却把它译成副词 , 这是关联词语误译现象 。 改译 : ,  ,  。 ⑥原文 : 这只羊是他们的首领 , 它往哪里走羊群就往哪里走 , 所以人 们管它叫做头羊 。( 赵大年 《 西三旗 》) 误译 :   ,    ,  。 点评 : 译例中把原文的第一个句子译成了 “这只羊是他们的领导 ”, 实际上原句的 “它们 ”是另有所指的 , 即指 “羊群 ”, 所以 , 应该采 用明了化法翻译 , 另外的 “首领 ”一词是拟人化的用法 , 不能直译 , 应该以换个说法处理 。 第二个译句的 是对 “头羊 ”的死译 , 这也是不能直译的 , 应该用说明法翻译 。 改译 :    , ,     ,  。 ⑦原文 : 俗话说 , 人无头不走 , 鸟无头不飞 , 羊也是如此 。( 赵大年 《 西三旗 》) 误译 :  , , ,   。 点评 : 原文的 “无头 ”是另有所指的 , 应将其明了化 , 可以上译句 以直译法来处理 , 其结果就是译句语义不通 。 改译 :  , ,  ,  。 ⑧原文 : 那些中间阶级 , 必须很快地分化 , 或者向左跑入革命者 , 或 者向右跑入反革命派 , 没有它们 “独立 ”的余地 。( 毛泽东选 集 ) 误译 :  ,   ,    ,    ,  。 点评 : 译文把原文的关联词语 “或者 A, 或者 B”误译为 AB 这样的格式 。 应译为 AA, AB。 改译 :  ,   ,    ,     , 。 ⑨原文 : 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 , 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 , 还是美国帝 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 , 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 。( 毛泽东选 集 ) 误译 :    ,  ,  ,    。 点评 : 不应把 “消灭 ”译作 。 汉语的 “消灭 ”有 “消失 ”和 “除掉 ”两层 含义 , 根据语境 , 该词在句中的含义是第一层 , 而译文所译的是第 二种意思 , 这显然是错误的 。 另外的 “退出历史舞台 ”是一种比喻的 说法 , 也不能按字面意义翻译 , 应该用换个说法 。 改译 :   ,  ,  ,   。 ⑩原文 : 不认识自己是革命的主体 , 以为自己仅仅对 长官个人负责 , 不是对革命负责 。( 同上 ) 误译 : ,  , 。 点评 : 译例把 “长官 ”死译为 , 使得主次不 清 , 语序混乱 , 句义晦涩 。 改译 : ,  , 。 ⑾原文 : 这种雇佣革命的思想 , 是无条件努力的积极活 动分子所以不很多的原因 。( 同上 ) 误译 :  ,   。 点评 : 译文里重复出现同义关联词 、 , 致使译句不通 、 逻辑混乱 。 改译 :  ,   。 在句子的翻译中,如果在形式上句中有些成 分该换译而没有换译,有些句子该倒译的而没有 倒译,在内容上该补足的没有补足,该减译的没 有减译,该换个说法的没有换个说法,那么,译 出的句子就是错误的。句子的误译包括单句的误 译和复句的误译,其原因主要是没有理解和把握 好原文的结构关系、语义重心以及表义角度等, 以致在表达上应该灵活处理的却照搬顺译原文语 序造成的。例如: 第二节 句子的误译 ①原文 : 红军中的绝对平均主义 , 有一个时期发展得很厉害 。 ( 毛泽东选集 ) 误译 : ,   。 点评 : 译文里的 纯属汉语 “绝对平均主义 ” 的复制品 , 这在语法上犯了错误 。 按彝语习惯法 , 形容词 性短语是不能放在名词之前的 , 可这个译文却把 放在 之前 , 以致造成语法上的错误 。 改译 : ,   。 ②原文 : 他们拥有人民解放军所缺乏的现代工业和现代交通工 具 , 他们获得美国帝国主义在军事上 、 经济上的大量援助 。( 同上 ) 误译 :    ,  ,  。 点评 : 原文是由两个分句构成的因果复句 , 如果顺译 , 不符合 彝语前偏后正的心理 , 应该倒译 。 第二个分句是由动词 “援助 ”作宾语的复杂主谓句 , 应采用成分换译法灵活处理 , 将主语 译作宾语 、 宾语译作述语 。 改译 : 、   ,    。 ③原文 : 啊 , 时光 , 残酷而无情的时光 , 竟使得这些过去如花似玉 的姑娘一个个这样判若两人 。( 苏晓星 《 末代土司 》) 误译 : , , ,     。 点评 : 把 “时光 , 残酷无情的时光 ”直译为 ,  , 使译句显得死板 、 生硬 , 这种处理很不恰当 , 应该采用 整体换个说法来处理 。 改译 : ——, , ,     。 ④原文 : 编制红军法规 , 明白地规定红军的任务 , 军事工作系统和政治工 作系统的关系 , 红军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 士兵会的权能及其和军事政 治机关的关系 。( 毛泽东 ) 误译 :  , ,  , ,  。 点评 : 例中原文的后面四个分句同属管界动词 “规定 ”的所辖范围 , 其管 界线在句末 , 相应的译词 应该放在句尾就可以了 , 但译文里的每 个分句之后都有同样一个管界词的译词 , 从而造成了管界译词重复出 现的现象 。 这是翻译中没有把握好原文管界问题所造成的误译 。 改译 :  , ,  , ,   。 ⑤原文 : ……肃清流寇思想 , 实为红军党内思想斗争的一 个重要目标 。( 同上 ) 误译 : ,  。 点评 : 原文是主谓句 , 可是把它译成假设复句了 , 应该译 为主谓句 。 改译 :  ,  。 ⑥原文 : 雇佣思想不肃清 , 积极活动分子便无由增加 , 革命的重 担便始终放在少数人的肩上 , 于斗争不利 。( 毛泽东 ) 误译 : ,   ,  ,  。 点评 : 把汉语的 “放在 ……上 ”这种格式译为 ……, 这是一 种非常欠妥的译法 , 因为彝语里的 永远也不可能跟 相搭 配 。 改译 :  ,  ,   ,  。 ⑦原文 : 所以有这种抓住表面放弃实质的观察 , 是因为他们对一般情况 的实质并没有科学地加以分析 。( 同上 ) 误译 :  ,  。 点评 : 彝语复句里表示原因的分句只能 放在前头而不能放在后面 , 放 在后面的必须是表示结果的分句 , 否则要犯语法上的错误 。 可 例中译文按汉语语序照搬复制 , 这是不符合彝语心理习惯的 。 改译 :   ,    。 ⑧原文 : 正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 军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 , 已 经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 , 他们就一天比一天地重 视政治斗争的方法 。( 同上 ) 误译 :  ,  ,   。 点评 : 明显问题是没有把握好关联管界词 “因为 ”的管界范围 , 也没 有抓住语义重心 “他们看到 ”的涉及对象 。 从语境看 , “因为 ”一词的 管界线在第二分句之末 , “他们看到 ”的涉及对象及范围也在第二分 句之末 , 但译文却把它们的译词都放在了第二分句里 。 改译 : ,   ,    。 ⑨原文 : 青少年时体态标准健美 , 像个运动员那样的基洛家的杨阿芝 , 如 今却变得像豆荚一样瘦长 , 满头的白发 , 几近老朽了 。( 苏晓星 ) 误译 :  ,  ,   , 。 点评 : 彝语里除了名词 、 代词修饰名词的定语可以放在名词中心语之 前以外 , 其它都要放在名词之后 , 可上例译文将原文主语部分译作 与原文一样的语序 , 这不符合彝语表达法 , 应倒译 。 改译 :  ,  ,   , 。 ⑩原文 : 在一个四亿五千万人的中国里面 , 进行历史上空前的 大革命如果领 导者是一个狭隘的小团体是不行的 。( 毛泽 东 ) 误译 :  ,    ,  。 点评 : 译例中把原文句首状语部分译成 “在中国的四亿五千万 人里面 ”这样的意思 , 这明显是错误的 。 改译 :  ,   ,   。 ⑾原文 : 我们无疑地应该学习这些东西 , 把自己改造得更好一些 , 把自己提高到更高的革命水平 。( 同上 ) 误译 :  ,   ,  。 点评 : 译文里没有把握好管界词 “应该 ”的管界线 , 这个管界词 的管界线在句末 , 其相应的译词要放到句尾 。 改译 :  ,  ,  。 ⑿原文 : 识别头羊并不难 , 大草原上许多羊群低头吃草的时候 , 你去 放个炮 , 或者敲锣 , 惊得它们四下里奔跑 , 这时就能看得出 , 每 一个小群体里都有一只头羊 。( 赵大年 ) 误译 : ,    , , ,  , ,    点评 : 最后一个分句应该倒译 , 但顺译了 。 这是应倒译而没有倒译 的误译 。 改译 : ,    , , ,  ,   。 ⒀原文 : 咩咩 ! 咩嘿嘿 ! 这些温驯的大白绵羊们也许在谈话 , 至少是互相呼唤吧 。( 同上 ) 误译 : ! !  ,  。 点评 : 翻译时不应把象声词独立出来 , 而要穿插到句中作句 子成分 。 上例是应插译而没有插译的问题 。 改译 :  “! ! ” , 。 应用文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之间在事务往来 中使用的一种文体。应用文的种类很多,包括通知、布 告、证明、公告、申请、收据、领条、借条、海报、电 报、介绍信、慰问信、货信、感谢信等。应用文具有宣 传教育、公务联系、凭证依据等作用。其特点就是多用 书面语,很少用或不用带感情色彩的词语,格式比较固 定,内容简短精炼。 翻译应用文,必须要具体、明确,不能含糊。一定要准 确译出应用文的种类名称,遵守汉语应用文的格式。这 里列举一些常用应用文的翻译例子。 第七章 篇章文体的翻译 第一节 、 应用文的翻译 应用文常用种类名称对译如下 : 通知 /  通告 / 布告 /  报告 / 计划 / 借条 / 收条 / 领条 / 启示 / 海报 / 贺信 / 介绍信 / 证明信 / 说明书 / 请假条 / 决心书 / 申请书 / 表扬信 /  慰问信 / 感谢信 / 广告 /  诉状 / 合同 / 喜报 / 常用应用文格式翻译举例 : 一、 通知 通知 今晚六点半在我系会议室召开教师会议,讨论下学期 教学工作,请全体教师准时到会。 彝语系 2001年 7月 3日  , , ,   。   200173 二、请假条 请假条 马老师: 昨晚我突然发烧至 38. 5℃,今早晨仍觉头昏头昏脑胀且四肢无力, 经医生诊断为重感冒,嘱我休息贰天,今天不能来上课了,特此请假 。 此致 敬礼 王苹 2001年 3月 8日  :   38. 5℃ ,   ,  ,  , ,   , 。   200139 证明书 XX出版社: 你社职工林天地同志的爱人张森林同志系我校语文教师 。张森林同志每月工资三百伍拾元,我校并无给予生活补助 费。特此证明 XX市中学 1989年 6月 8日  XX:      。    ,     。 。 XX 198968 三、 证明 书 关于保护森林资源禁止乱砍滥伐的 布告 林业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积极发展林业对支援国 家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近来发现乱砍滥伐森林 的歪风又兴起,为保护我县森林资源,刹住这股歪风,特布告如下: 一、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要进一步提高对护林重要性和毁林危害 性的认识,采取切实措施做好护林工作,坚决打击一切违法毁林活动。 二、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林业部门允许,不准在我县封山区和林场等处 砍伐国有的和集体的林木;也不准毁林开荒和进行倒卖林木的活动。 三、对违法毁林者,要彻底追查,严肃处理,该退赔的必须退赔,该 罚款的必须罚款,该判刑的依法判刑,任何人不得姑息、包庇。 XX县人民政府(章) 一九八五年 X月 X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X( )   XX 五、感谢信 感谢信 西南民族学院: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全国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在京举 行期间,承蒙贵单位鼎力支持,派出马洪亮同志参加两会 翻译工作,该同志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吃苦耐劳,遵守 纪律,为圆满完成大会翻译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特此向 贵单位并向派出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致 敬礼 民族语文翻译组(章) 1999年 3月 15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99315 喜 报 史 五 一 同 学 : 你 在 本 学 年 上 学 期 学 校 开 展 的 校 风 建 设 、 班 风 建 设 活 动 中 , 进 步 显 著 , 被 初 评 为 文 明 少 先 队 员 。 希 望 你 再 接 再 厉 , 继 续 取 得 更 好 的 成 绩 。 特 此 祝 贺 ! XX市 XX小 学 少 先 队 大 队 部 2002年 1月 1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XXX  200211 科技作品的范围很广 , 凡是论及科学技术方面的都是科技作品 , 其中包括科技 论文 、 科技论著 、 实验报告和方案 、 科技情报和文字资料 、 科技实用手册 、 有关 科技的影片 、 录象等有声资料的解说词等等 。 科技作品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也是很 广的 , 包括理科的数学 、 物理 、 化学 、 天文 、 地理 , 工科的土木 、 机械 、 建筑等等 。 翻译科技作品时 , 一定要概念清楚 、 逻辑严谨 , 术语数据准确无误 。 大多情况下 科技作品都可以从字面上去翻译 。 例如 : 进入衰老期的大树 , 大枝往往后部光秃 , 当有更新枝发生时 , 要利用更新梢回 缩复状 / , , ,  。 这样的译文都是按原 文的字面意义来翻译而成的 , 但有的却不能按字面进行直 译 , 如 : 梨树隐芽寿命较长 , 由于受某种刺激隐芽萌发形成徒长枝 , 在有空间时可以短 截改造成结果枝组 , 当无空间时应疏除 , 以免消耗养分和影响通风透光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其中的 “寿命 ”就不大好按字面意义翻译为 , 而只能译成 。 下面结合实际例子来进一步地谈一谈翻译科技作品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 第二节 科技作品的翻译 科技作品的主要特点就是很少使用带感情色彩的词语 , 而大量使用技术 术语 、 专业术语 , 从而显得明确 、 清楚 、 精细 。 术语是科技作品本身有机的 组成部分 , 甚至可以说是科技作品的生命或灵活 。 科技作品的内容愈专 , 术 语的使用频率愈高 , 几乎每个句子都是由述语构成的 。 科技作品中所使用的 术语大体上有两类 , 一类是本指术语 , 二是转指术语 , 不同的术语要求使用 不同的方法处理 。 ( 一 ) 本指术语的处理 本指术语是指以不同的专业为客观对象命名分类的词语 , 这种术语一般 在词典上是找不到的 , 属于科技作品的作者所创造的新词 。 例如 : ①梨树在未结果时期 , 全树的芽均为叶芽 , 到了结果以后 , 每年有一部分 叶芽发育成花芽 。 例中的 “叶芽 ”和 “花芽 ”两个词语都是在一般词典上所没有的 , 翻译的时候 要根据所处语境和所指语义 , 采用释译 、 说明等翻译方法处理 , 如上例可译 为 : ,    , ,      。 其中的 “叶芽 ”和 “花芽 ”分别译为 、 。 这种释译或说明实际 上是一种创新法 。 它如 : 一 、 注意科技作品的特点 ②从叶芽的解剖可以看出 , 芽外部覆有 10余个鳞片 , 内部有 3——6个叶原基着生在花轴上 / ,    10, 3——6 。 ③着生在枝条顶端或叶腋间的芽称为定芽 /    。 ④芽的发生无固定位置的称为不定芽 /    。 ⑤在叶腋中央发育最充实的芽 ( 可以是花芽或叶芽 ) 称为 主芽 / (   )  。 ⑥在主芽两侧各生一个极微小 、 肉眼不易见到的芽称为副 芽 /    。 ⑦这种芽如不受刺激 , 常潜伏为隐芽 /  ,   。 ⑧梨树的花芽多数由顶芽发育而成 , 这种芽称为顶花芽 /   ,    。 ⑨有的也能由侧芽发育而成 , 这种芽称为腋花芽 /     ,  。 以上各例中的 “叶原基 ”、 “叶腋间 ”、 “定芽 ”、 “不定芽 ”、 “ 主芽 ”、 “副芽 ”、 “隐芽 ”、 “顶芽 ”、 “顶花芽 ”、 “侧芽 ”、 “腋花 芽 ”等等都是本指术语 , 分别译为 、 、  、  、 、 、 、 、   、  等 。 (二)转指术语的处理 转指术语是从常用词汇里借用来为不同专业和科技领域的客观 对象命名分类的词语 。 这种词语一旦被借用以后 , 其意义就发生变 化 , 所以 , 在翻译时不能按词的字面意义处理 。 例如 : ①叶芽较细瘦 、 先端尖 , 着生在枝条顶端的叶芽较圆而大 , 着生 于枝条叶腋间的侧生叶芽较小而尖 。 A、 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以上原文中的 “瘦 ”和 “腋 ”都是转指术语 , 但在第一种译文里按 常用词的语义翻译为 、 , 这显然是牛头不对马嘴了 。 而 在第二种译文里按其所指译成 、 , 因而只有第二种译法 才是对的 。 再比较下列例子 ( 注意划线词的翻译 ): ②因在发育过程中 营养 不足 , 未发育成花芽 。 A、   ,  。 B、    ,  。 ③以手或小刀将新梢最先端部的顶尖除去称 摘心 。 A、 。 B、    。 ④经过 拿枝 改变枝条姿势 。 A、  。 B、  。 ⑤因此 , 有些地区果农习惯在进入盛果期以后 , 把中心 领导 干去掉 。 A、 ,   ,  。 B、 ,   ,  。 科技作品的又一突出特点是非常讲究叙事逻辑上的连贯和表达 上的明晰畅达 。 在翻译中充分利用各种翻译技巧 , 精心选词炼句 , 既忠实又准确地表达原文 , 同时要做到文通字顺而且易懂 , 避免行 文晦涩现象 。 例如 : ①梨树枝条上着生的芽内不包含花器官 , 萌发后只能抽生枝叶 的芽为叶芽 。 A、  ,     。 B、   ,   , 。 两种译文都忠实原文 , 但第一种译文里把 “枝条 ”、 “花器官 ”、 “ 枝叶 ”译成 、 、 , 这种译文不够准确而且令人费解 , 另外在语序的处理上也有问题 , 从而整个译句让人读起来拗口 、 听 起来费劲 , 这显然是既不准确又不通顺的译文 。 而第二种译文里的 、 、 就显得准确了 , 而且整个译句在行文上清晰 明了 , 用词造句符合彝语习惯 , 既通顺又易懂 。 再比较下列例子 ( 注意划线词的翻译 ): 二 、 注意译文的通顺 ②梨树枝条上的芽内包含有 花器官 的芽称为 花芽 。 A、    。 B、   。 ③凡着生在枝条顶端的芽称为 顶芽 。 A、   。 B、    。 ④ 叶芽 的外部覆有革质的鳞片 , 鳞片的多少因品种和 芽的发育程度而异 。 A、   ,   。 B、   ,  ,  。 ⑤由叶芽萌发出的新枝 , 在当年落叶以前称为 新梢 , 梨树的新 梢一般在 7月上旬以前停止生长 , 所以不像苹果那样 , 把长梢分为 春梢 和 秋梢 。 A、   ,   ,  7 , ,   。 B、  ,  , 7,    。 科技作品的翻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 , 比如种种数字 、 数据 、 公式 、 方程式 、 分子式 , 各种符号 、 标记 、 图表 、 计量单位等等 的翻译都必须准确无误地在译文里再现出来 , 不能有任何纰漏 , 这就需要注意各种技巧上的问题 。 以上只是简要地谈了一些翻译 科技作品时有关引需要起注意的但也是主要的和突出的问题 。 总 而言之 , 我们在翻译中务必仔细认真地理解原文 、 表达原文 。 着 手翻译时要充分利用各种翻译技巧 , 同时 , 要勤查专业词典 , 切记 “想当然 ”, 要密切注意一个词在特定的专业领域中的专门语义 , 不要不顾专词专用 , 以避免出现 “张冠李戴 ”现象 。 新闻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告诉人们的国内外消息 。新闻的种类比较多,包括迅速及时地报道 国际国内的 重大事件的动态新闻,对一些具体部门、单 位的典型经 验、成功的做法进行报道的典型新闻,还有 把不同地区 、不同单位的若干事实,围绕着同一主题综 合起来加以 报道的综合新闻,以及针对问题、分析形势 、研究动态 的新闻述评等。新闻的功用就是报道国内外 发生的重要 事情,以帮助人们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反 映人民群众 的愿望,以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推动工作的展开。 新闻的翻译需要注意下面两点。 第三节 新闻的翻译 新闻在大多情况下采用多行标题 ,包括引题、正题和副题 。引题在前,正题居中,副题在后。其中的引题也叫眉题、 肩题,其作用是交代背景,烘托气氛,引出正题。正题也叫 主题、母题,是整个标题的中心,它的作用是概括说明文章 中心思想和主要事实。副题也叫辅题、子题,主要用来提要 式地标明消息的重要事实或事件结果,对正题进行补充。 翻译好新闻标题,必须注意它的特点。新闻标题的特点是 简洁、凝炼,这是指新闻标题以尽可能简炼的文字,概括说 明消息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使人一目了然。由此,新闻标题 大都用缩略词语或文言词,这在新闻内容里是很少见的。翻 译时要以说明法或释译法把它扩展开来。例如: 一 、 表达好新闻标题 ① 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通令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荣记二等功      ②李鹏会见澳法南三国议长   ③ 巴以和谈在美恢复 以和平组织支持东耶为巴首都       ④ 今起 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入世法律文件昨晚公布   ⑤ 哈尔滨流氓暴力闹校事件令人发指 数名壮汉群欧 12岁女孩        12 ⑥ 千古功臣张学良先生病逝 江泽民向亲属发出唁电    ⑦ 武汉大学允许本科学生婚事 专家告诫 : 勿轻言婚事    :  ⑧ 七旬老太忘记自家门 、 走失四天女儿不过问 迷路老太何时才归家    、     ⑨兄弟抱得美人归 同一天娶了两姐妹     以上例①到例⑥中的原文都有缩略词语 , 例⑦到例⑨ 的原文都有文言词 , 其中例①的 “卫星 ”是 “人造卫星 ”, 译为  。 例②的 “澳法南 ”是 “澳大利亚 、 法国 、 南非 ”的缩略式 , 翻译时要译出其全名 , 不能译它的缩略式 。 例③的 “巴以 ”是指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 译为  , 另外的 “和谈 ” 是 “和平谈判 ”的缩写 , 译为 , “东耶 ”是 “东耶鲁撒冷 ”, 译为  。 例④的 “世贸 ”是指 “世界贸易 ”译 为 , “入世 ”是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的缩略词语 , 译为  。 例⑤的 “群欧 ”是 “群聚殴打 ”, 译为 ……。 例⑥的 “唁电 ”是 “吊唁的电报 ”, 译为 。 例⑦到⑨的 “勿 ”、 “七旬 ”、 “归 ”都是文言词 , 分别译为 、  、 、  。 这些标题中简练的缩略词或文言词 , 如果按字面对译 , 译 出的译文就不通顺 , 甚至有的无法处理 , 所以 , 只能将其还原 来翻译 。 新闻内容包括导语和主体。导语就是新闻的开头,它 往往是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一般告诉读者什么事件、什么 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件以及经过和结果。导语的作用有两 种:一是开宗明义,提纲挈领地帮助读者领会新闻的主旨, 二是提起读者注意引人一气读完。主体是新闻的主干和中心 部分。他承接导语,围绕主题全面展开消息的事实,对导语 的内容或提出的问题进行具体阐发,进一步表现和深化主题 。新闻内容的翻译要注意几点: 二 、 翻译好新闻内容 ( 一 ) 注意新闻的用词特点 出于宣传效果的考虑 , 新闻文体极力追求新奇 , 往往使用种种 招眼的词语 。 这种词语大多是从其他各种行业用语借用的 , 因 而都具有 “弦外之音 ”, 翻译时应该尽量保持原文风格 , 应该在译 文里保留原文幽默风趣 、 形象生动的效果 。 例如 : ①几年来 , 丈夫多次提出离婚要求 , 甚至起诉到法院 , 都因妻 子不同意而 “流产 ”/,  ,    , “ ”。 原文的 “流产 ”是医学上的用语 , 借用来指称 “没有离婚成 ”, 翻 译时要注意它的比喻意义 , 可以按其字面意义处理为  。 ②示范街墙壁粉刷一新 , 第二天一早竟又贴上 “牛皮癣 ”/ ,  “” 。 例句中的 “牛皮癣 ”也是医学上的术语 , 这里借以 比喻 “广告 ”, 是借喻词 , 译为 , 这样处理形象 生动 。 但是有的新闻用词如果按其字面意义处理 , 势 必造成译词晦涩 、 令人费解的结果 , 此时只能表达其 言语意义 , 而不能表达其语言意义了 。 例如 : ③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 , “大战 ”之后 , 一无所获是必然 ! 要 知道 , 商家的目的就是争夺消费者的 “眼球 ”/  , , 。 ,    。 ④他一周前来到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 医生们看到他头部 左上方似乎多了一个 “小脑袋 ”, 大小相当于几个月的婴儿头 , 医生们称之为 “地雷 ”, 由于 “地雷 ”随时能 “爆炸 ”, 他每一分钟 都生活在危险之中 /    , , “”  ,  , “ ”, “”  ,   。 例③和④的 “大战 ”、 “地雷 ”和 “爆炸 ”都是军事用语 , 用以夸 张 “抢购 ”、 “肿瘤 ”和 “破裂 ”, 所以 , 要翻译为 、 、 。 这些所表达的都是原词的言语意义 。 (二)注意新闻套语的翻译 出于新闻特点即时效性上的考虑,新闻工作 不容许有以分秒计的延宕。因此,新闻稿件的 撰写必须以最敏捷、最驾轻就熟的表意、叙事 方式进行写作,这就形成了千篇一律的新闻写 作程式,而套语就是表达某种新闻的叙事程式 ,它使用起来比较简捷,因而许多套语已成为 同业及社会上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套语包含 有消息来源和引言两种。翻译消息来源时特别 要注意忠实易懂的原则。例如: 新华社电 / 据解放军日报报道 /  据新华社 12月 11日电 /1211 新华社北京 12月 18日电 / 1218 本报讯 ( 记者 张伟 ) / (  ) 这些消息来源的译文都是忠实于原文的 , 表达也准确 , 而且易懂 。 此外 , 为使新闻报道经验 “最大限度的客观性 ”和 “真实性 ”, 新闻内容 往往引用别人的话来作为事实 。 对新闻中引言的翻译和处理时主要的 是要考虑彝语的习惯问题 。 例如 : 据村民们说 , 昨日早上 , 一共有 3名伙子帮忙挖井 , 在挖井到 5米深时 , 突然出现一块大石头 , 吴小荣便下井去看 , 哪知道井口突然垮塌 。 小伙 子们见出事了 , 慌忙去救 , 吴小荣却越陷越深 , 他们赶忙拨打 119。   , ,  , 5 , , , 。     ,   ,   119 。 上例原文是 “村民们 ”说的一段话 , 译成彝语时要用    ……这样的引述格式 , 否则不符合彝语习惯 。 (三)注意行业语的翻译 由于新闻报道的内容包罗万象,其学科术语的涉及 面非常广泛。翻译中会遇到大量的行业用语、专业 术语、专有名词。因为新闻报道要涉及政治生活、 金融活动、军事冲突、科技发展,文化体育动态以 及宗教法律、刑事、家庭等等各方面的情况。可以 说凡是属于人类的物质世界、精神世界以及自然世 界所发生的一切事件无一不在新闻报道的关注之中 。面对题材如此广泛的新闻题材,翻译者必然会遇 到词语不熟的问题,此时应加倍谨慎,力求准确地 译出各行各业使用的词语。为准确处理行业语,译 者必须勤查词典,反复推敲,认真处理。例如: 沈阳慕马惊天大案 16巨贪被严惩 马向东昨日南京受死 据新华社北京 12月 19日电 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 沈 阳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马向东 、 沈阳市财政局原副局长 、 国 有资产管理局原局长郭九嗣 , 今天被执行死刑 。   16    1219   ,    、    , 。 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 、 原副市长马向东等 16人受贿 、 贪污 、 挪用公款 、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 , 经辽宁 、 江苏两省 7个中级 人民法院公开审理 , 于 10月 10日分别做出一审判决 : 郭九嗣 、 马向东分别被判处死刑 ; 慕绥新 、 李先杰 、 周伟 、 分别被判处 死刑 , 缓期二年执行 ; 迟若岩 、 贾永祥 、 梁福全 、 刘实 、 李经 芳 、 赵士春 、 马声 、 焦玫瑰 、 田英杰 、 泰明 、 刘宝印等 11人分 别被判处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 。  、  16 、 、 ,    , 、   7   , 10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      。 一审宣判后 , 慕绥新 、 周伟 、 贾永祥 、 赵士春 、 梁福全 、 李经芳 、 刘宝印等 7人服判 , 没有上诉 ; 马向东 、 郭九嗣 、 宁先杰 、 田英杰 、 焦玫瑰 、 迟若岩 、 刘实 、 泰明 、 马声等 7人不服一审判决 , 分别向 辽宁省或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程序 , 核准了对慕绥新 、 周伟的一 审判决 ; 同时 , 经审理 , 依法驳回了郭九嗣 、 焦玫瑰 、 田英杰 3人 的上诉 , 维持原判 , 并依照法律程序报请 最高人民法院对郭九嗣 的死刑判决进行复核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9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程序对马向东 、 宁先杰 、 迟若岩 、 刘实 、 马声 、 泰明等 6人的上诉 , 依法进行了审理 , 裁定驳回上诉 , 维持原判 , 并 依照法律程序报请最高人民法院对马向东的死刑判决进行复核 。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认为 , 江苏 、 辽宁两省人民法院对马向东 、 郭九嗣作 出的一审判决 , 二审裁定 , 认定的事实清楚 , 证据确实 、 充分 , 定罪准确 , 量刑适当 , 程序合法 , 依法核准马向东 、 郭九嗣死刑 ,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 成都晚报 》 2001年 12月 20日 ) 、 、 、 、 、 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上原文中共有 14处有关法律方面的术语 , 其中的 “核准 ”译为  , “执行死刑 ”译为  , “一审判决 ”译为  , “缓期二年执 行 ”译为 , “无期徒刑 ”译为  , “有期徒刑 ”译为  , “服刑 ”译为  , “上诉 ”译为 , “法律程序 ”译为 , “审理 ”译为 , “判决 ”译为 , “复核 ”译为   , “定罪 ”译为 , “量刑 ”译为 。 总之 , 新闻翻译中难度最大的就是行业语的处 理 , 翻译时一定要坚持严谨的态度 , 决不能望文生 义 。 所谓论说文、顾名思义,就是论述性的论 文。这种文体也叫议论文、论述文,是书面 语体中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文体。论说文包括 关于社会科学的著作论文、研究报告、报刊 社论和评论文以及正式演说和发言等。它的 功用是对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进行科学 的解释说明和陈述阐明。与其它文体相比, 论说文有其自身的特点。下面结合实例来说 明。先看下列范文: 第四节 论说文的翻译 现在摆在中国人民 、 各民主党派 、 各人民团体面前的问 题 , 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呢 , 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废呢 ? 如果要使 革命进行到底 , 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 , 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 消灭一切反动势力 , 不动摇地坚决打倒帝国主义 , 打倒封建 主义 , 打倒官僚资本主义 , 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 统治 ,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 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样 , 就可以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 , 由半殖民地变为 真正的独立国 , 使中国人民来一个大解放 , 将自己头上的封 建的压迫和官僚资本 ( 即中国的垄断资本 ) 的压迫一起掀掉 , 并由此造成统一的民主的和平局面 , 造成由农业国变为工业 国的先决条件 , 造成由人剥削人的社会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发 展的可能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要使革命半途而废 , 那就是违背人民的意志 , 接受 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反动派的意志 , 使国民党赢得养好创伤的 机会 , 然后在一个早上猛扑过来 , 将革命扼死 , 使全国回到黑 暗世界 。 现在的问题就是一个这样明白地这样尖锐地摆着的 问题 。 两条路究竟选择哪条呢 ? 中国每一个民主党派 , 每一个 人民团体 , 都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 都必须选择自己要走的路 , 都必须表明自己的态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各民主党派 、 各人民团体是否能够真诚地合作 , 而不致半途拆伙 , 就是要看它们在这个问题上是否 采取一致的意见 , 是否能够为着推翻中国人民的共 同敌人而采取一致的步骤 。 这里是要一致 , 要合作 , 而不是建立什么 “反对派 ”, 也不是走什么 “中间路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上原文是《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本里 “将革命进行到底 ”一 文中的一段话,它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这足 以说明论说文的特点。 一是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 “现在摆在中国人民、各民主党 派、各人民团体面前的问题,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呢,还是 使革命半途而废呢? ”然后解决问题,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 “这里是要一致,要合作,而不是建立什么 ‘反对派 ’,, 也不是走什么 ‘中间路线 ’”。因此,论说文提出问题的方式 直截了当,它不象文学作品那样把问题放在错综复杂的人 物身上。此外,论说文的观点分明而确定,一点也不含糊 ,它不象文学作品一样由细节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来反映 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其次,文学作品为了突出人物的个性,时常使用如下这 样的词语: 老乌龟!这还成话么?——何慎庵是存心来开你的玩笑 呀!大凡在官场中 从前清混到民国的人,全是比狗还下作……(矛盾《子 夜》) 句中的 “老乌龟 ”和 “比狗还下作 ”是骂人语,这种俗语俗 词在论说文里是非常罕见的。比如前面例子原文里所使用 的都是正式语体的词语,其中没有出现一个俚俗词语,也 没有出现非约定俗成的、不合语法的、不合逻辑的现象, 所以,例中既没有 “插科打诨 ”的语气,也没有一点谐谑和 轻悄的地方。这就是论说文的又一特点,即用词端重典雅 ,而且规范严谨。 第三、上例原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用了两个 “如果 …… 那就是 ……”这样的假设复句来阐发自己的见解。在假设 复句中还有不同的排比句,这说明了论说文的句子结构比 较复杂,句型变化及扩展样式多样化。由于论说文旨在解 析思想,阐发观点,辨明事理,展开论争,因此,文章内 容往往比较复杂。作者在阐发观点时总是力求周密、深入, 因此,文章的逻辑性很强,文字一般比较讲究,一般重修 饰,重发展层次和谋篇布局。作者在力求全面、慎密地表 述自己的见解中,为避免片面和疏漏,因而使用很多长句, 句子往往显得盘根错节,行文上给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 感觉 一 、 译词要准确 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 在交际中用好词语是表达好上下的前提 , 在 翻译中用好词语是表达好原文内容的前提 。 在论说文中要译词准确需 要做到下面两点 : ( 一 ) 注意选好词 在论说文作品里往往使用大量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的大词 , 翻译 这些词语的时候 , 有时一下子就能想到常用的对应词去对译 , 但有时最 常用的对应词也未必能准确地表达原作的意思 , 即便是一些表义具体 词语的翻译也是这样 。 这种情况下 , 一般来说都有不同的词语可以选择 来翻译 。 那么如何选好词呢 ? 这要结合上下文来考虑问题 , 因为一个词 的含义往往要结合上下文才能确定 。 例如 : ①做一个完全的革命派 。(《 毛泽东选集 》) 第五卷 , 25页 ) /   。 ②但是单有这个条件还不够 , 还要求别的条件和它配合 。 首先是人 民的条件 。(《 毛泽东选集 》 第一卷 , 191页 ) /  ,  。 。 翻译论说文作品时 , 应该注意的问题 ③没有群众条件 ……就不要进行任何带群众性的 改革工作 。(《 毛泽东选集 》 第五卷 , 23页 ) / ……  。 ④此区地形险要 , 群众条件好 , 回旋地区大 , 安全 方面完全有保障 。(《 泽东选集 》 第五卷 , 117页 ) /  ,   , ,   。 以上三例中的 “条件 ”是个表义很抽象的词语 , 指 的是党或党领导的军队在某一地区开展工作的条 件 , 即 “人民群众的支持 ”。 所以 , 除了例②的前两个 “条件 ”可译作 外 , 其余的 “人民条件 ”要译作  , 例③和例④的 “群众条件 ”译作  、   , 而不译作 。 ( 二 ) 注意搭配习惯 任何一种语言 , 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 , 都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搭配 习惯 。 汉语里有 些固定的说法 , 有时可以逐词翻译成彝语 , 而有的就不行 , 如果 勉强译出 , 不是意思不准确 , 就是译文不流畅 。 请看下面的例子 : ①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 , 民主属于上层建筑 , 属于政治这个范畴 。(《 毛泽东选集 》 第五卷 , 368页 ) /,   ,  。 ②这些材料告诉我们 , 运动是健康的 。( 同上 , 220页 ) /  ,  。 ③这件事告诉我们 , 中国的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 也 应当争取提早一些时候去完成 , 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 。( 同上 , 225页 ) / ,    , , 。 以上三例中汉语常用 “告诉 ”一词作谓语 , 彝语要译作  , 而不能译作 ……或 ……这样的格式 。 因为主语是 无生命体的时候 , 汉语可以人格化 , 而彝语不能人格化 。 ④我们要在几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内 , 认真取得处理这个问 题的经验 。( 同上 , 357页 ) /  ,   。 例中原文的 “认真 ”可以跟 “取得 ”搭配 , 但彝语要译成  ……, 如果译成 ……, 就会显得不怎么通 顺 。 ⑤大家要好好团结起来 , 划清敌我界限 。( 同上 , 68页 ) / ,   。 汉语的 “好好 ”可以修饰谓语 “团结 ”但彝语相应的 不能 与 搭配 , 所要译为 。 要把论说性的句子翻译清楚 , 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 , 这里着重谈 两点 。 ( 一 ) 要把句中的各种关系表达清楚 有时汉语一个句子的意思本来是很清楚的 , 但如果按照字面译 成彝语 , 意思可能就不太清楚了 , 甚至还可能引起误解 , 这就要考 虑如何把话说清楚的问题了 。 例如 : ①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它必需品 , 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 , 还 谈什么发展重工业 ? 所以 , 重工业和轻工业 、 农业的关系 , 必须处 理好 。( 同上 , 268页 ) / ,  , ? ,   。 译句中把 “重工业和轻工业 、 农业的关系 ”译为   , 因为三种事物并不是并列关系 , 如果把 它译成 、 , 那么译句的意思就不清楚了 。 二 、 译句要清楚 ②这种矛盾包括国家利益 、 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 , …… ( 同上 , 365页 ) /、    。 例中的 “国家利益 、 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 ”也不是并列的 , 所以不 能只译为 、 , 必须还要加上  。 如果是并列关系的就可以按原文译作并列关系 。 如 : ③在分配问题上 , 我们必须兼顾国家利益 、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 同上 , 380页 ) /, 、    。 ④工人阶级 , 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 , 将在斗争中取得经验 , 受到 锻炼 , 这是很有益处的 。( 同上 , 355页 ) / 、   , , , 。 除了以上所谈的情况外 , 汉语里还有一种叫 “意合法 ”的造句法 , 即一个句子可以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 , 分句之间在意思上是 有联系的 , 但不用关联词语 。 彝语却很少有这种情况 , 往往需要把 这种关系明确地表达出来 , 这在汉彝语句子比较一章里谈到过 。 例 如 : ⑤知识分子下乡找农民 , 如果态度不好 , 就不能取得农民的信任 。 ( 同上 , 306页 ) /   ,  ,  。 ⑥农民得土地这件事 , 是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 , 它只破 坏资本主义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 。( 同上 , 198页 ) /   ,  , ,    ,      。 ⑦中国过去是受帝国主义 、 封建主义压迫的国家 , 我们的情况很 接近 。( 同上 , 305页 ) / 、  , 。 ⑧我们的革命和建设 , 成绩是主要的 , 缺点错误也有 。( 同上 , 339页 ) / , , ,  。 以上例中的 , 、 、 是原文所没有的 , 但意在其中 , 这是翻译中从上下文得出来的 。 当然有一定的主观性 , 这就要求翻 译时要格外小心 , 不要把意思弄错 。 (二)处理好原句的连带成分 论说文作 品中为周密阐述见解,往往使用结构复杂的长 句,因此,要学会善于从大局出发,总观全局,把握个体 的方法,在翻译时着眼于全局,个个击破。这主要是处理 好原文中的连带成分。所谓连带成分主要指的是句子的定 语和状语。关于定语,其位置在汉语里是比较固定的,通 常情况是位于中心语之前,即便是连用的几个定语也都要 放在前面。在彝语里一般只把名词和代词定语放在中心语 之前,其余的(包括各种短语)都放在中心语之后。但彝 语中有些连用的长定语不大好放在中心语之后来处理,所 以,现在有一种趋势,就是除了形容词不能放在后面外, 将其它如动词性和形容词性短语都放在中心语之前来处理 。例如: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十周年是光荣伟大的三十周年 , 是中国人民同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复杂斗争的三十年 , 是 经历了曲折道路而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巨 大胜利的三十年 。( 叶剑英 《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     ,    ,   。 ②农林牧副渔布局合理 、 全面发展 , 能够满足人民生活 和工业发展需要的发达农业 ……( 同上 ) /  、 ,  …… ③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优秀成绩的已经去世的各条战 线的领导者和先进人物 ……( 同上 ) /       …… 关于状语 , 其位置在汉语里也是比较固定的 , 通常是位于 中心语之前 , 为了强调 , 也可以放在句首 。 在彝语里 , 有的词 在做状语时放在中心语之前 , 有的放在中心语之后 。 但较长 的状语也放在中心语之前或句首 , 这与汉语一致 , 翻译时可 以 “对号入座 ”。 例如 : ④这个规律 , 不论在自然界 、 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 , 都是普遍存在的 。(《 毛泽东选集 》 第五卷 , 372页 ) /  ,  ,   ,  。 ⑤我国有五亿多农业人口 , 农民的情况如何 , 对于我国经 济的发展和政治的巩固 , 关系极大 。( 同上 , 379页 ) / ,  ,   。 ⑥青年团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各方面的革命工作 , 作出了 很大成绩 。( 同上 , 83页 ) /,   , 。 ⑦中国共产党以自己艰苦奋斗的经历 , 以几十万英勇党员和 几万英勇干部的流血牺牲 , 在全民族几万万人中间起到了伟大 的教育作用 。(《 毛泽东选集 》 第一卷 , 168页 ) /    、    ,   。 前面几例的定语和状语都是比较长的 , 但译文里都要放在中 心语之前来处理 。 论说文句子复杂的重要因素跟句中连带成分 是有关系的 , 所以 , 翻译中把较长的连带成分处理好了 , 那么再 复杂的句子也能把它表达出来 。 散文,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在 我国古代,凡 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先秦诸子的哲学历史 学术著作,通称散文。后来又把文学作品除韵文以外的作品 都叫做散文。这样的分法,忽视了文学在反映生活,塑造艺 术形象方面的不同特点,局限性仍很大。 “五四 ”以后,现代 散文则成了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四类文学体裁之一。 包括了除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以外的全部文体,如杂文 、小品文、随笔、政论文、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游记等等 。但一般通常指的只是介于小说和诗歌之间的抒情性散文和 叙事性散文。 第五节 散文的翻译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表现形式自由灵活。它可以抒发感情, 叙述事件,刻画人物、描绘风景 ……事无巨细,只要有一定 意义的社会生活可以成为散文所表现的题材。与戏剧、小说 相比较,散文不一定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着 重于抒情。往往是某种客观事物触发了作者的某种感情,于 是他立即捕捉住这一刹那的感受,用散文的形式表现出来, 如欧阳修的《秋声赋》、矛盾的《白杨礼赞》。与诗歌相比 较,散文的语言不受韵体的约束,也不需象诗歌语言那样高 度的凝练集中。它可以抒发感情而蕴涵诗意,也可以叙事议 论而汪洋恣肆。篇幅也可长可短,不拘一格。但是,自由灵 活不等于海阔天空乱写一通。任何一篇优秀散文,都要围绕 某个主题精心构思,锤炼语言, “散文不散 ”、 “形散神不散 ”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散文的翻译,必须牢牢把握散文的特点。这 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译者必须按照散文的特点翻 译散文;二是译文必须保持散文的特点。散文是 一枝奇异而永不凋谢的花朵,有其独特的风貌和 神韵。它反映生活,精粹精辟,谈笑风生,亲切 感人,玲珑剔透。优秀的散文,总是让人回味无 穷,有的使人读后想起银光闪闪的匕首,浓烈、 豪放;有的令人想起余音袅袅的洞箫,悠扬、委 婉;有的象明净无尘的水晶,恬淡、清幽,诗意 很浓;有的象色彩鲜明的玛瑙,徇烂多姿。她既 不象小说那样依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典型化 的人物形象感染读者,也不象戏剧那样依靠人物 的语言、行动和戏剧高潮、矛盾冲突打动读者。 那么,散文所凭借的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是一种怎样的艺术 魅力?人们之所以仍然喜欢散文,而一些好的散文尽管久经岁 月仍不减弱其艺术光芒,共同的原因就是得力于诗的意境的魅 力。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凡有成就的散文大家,莫不在作品 中刻意追求诗情画意。与诗绝缘的散文,无论是抒情的、叙事 的、议论的,都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意境饱和着作者主观感 情的艺术画面,是内情与外境的融合,是客观事物与人的思想 感情高度融合之后并经过艺术加工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优 美的诗的意境,不但会令人心旷神怡,而且可以为读者提供想 象的余地,能动地呈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酿 造散文诗意的要素。那些直抒胸臆和侧重抒情的篇幅不用说了, 它们 “托物言志 ”、 “借景抒怀 ”,抒情的色彩十分明显;就是那 些侧重记事的文章,也是 “即事以寓情 ”的,甚至那些侧重说理 的文章,也以感情的热力熔铸理念。总之,散文的艺术境界及 其以情感人的特点,正是它的艺术魅力之所在。这是散文的第 一大特点,也是散文最具本质性的特点。翻译时,首先就是要 抓住这一特点,译出这一特点。 例① : 山不在高 , 有仙则名 , 水不在深 , 有龙则灵 。 斯是陋室 , 惟吾德謦 。 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春 。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 , 阅金经 。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 南阳诸葛序 , 西蜀子云亭 。 孔子曰 : 何陋之有 ? ( 刘禹锡 《 陋室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陋室铭 》 是散文 , 也是诗 , 是诗化的散文 。 翻译时 , 应注意译出 它的诗情画意 。 以上散文虽然还译得通顺 , 但译文失去了原文所具有的诗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段译文的质量 , 明显比上一段译文高得多 , 不仅译得准 确 、 通达 , 而且译出了诗意 , 再现了原文的意境 。 例② : 水陆草木之花 , 可爱者甚蕃 。 晋陶渊明独爱菊 。 自李唐来 , 世人甚爱牡丹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中 通外直 , 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 , 亭亭静直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 予谓菊 , 花之隐逸者也 ; 牡丹 , 花之富贵者也 ; 莲 , 花之君子 者也 。 噫 ! 菊之爱 , 陶后鲜有闻 。 莲之爱 , 同予者何人 ? 牡丹 之爱 , 宜乎众矣 !( 周敦颐 《 爱莲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样翻译 《 爱莲说 》, 显得太死板 , 未能译出原文之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样翻译 , 不仅忠实地表达了原文的思想 , 而且艺术地再现 了原文的诗意 。 散文的第二大特点是其优美的文字和特殊的笔调。翻译散文时,在译文的语言 锤炼上要力求准确、凝练、含蓄、优美。注意克服文采把握中的 “过 ”与 “不及 ”的 问题,用 “一枝灵活多样的笔 ”译出散文作家在创作中所追求的那种 “行云流水 ”似 的优秀作品。 例⑤: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学有难易 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 ” 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 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 ”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 蜀鄙之僧哉?(清 ·彭端淑《为学》) 小说是一种拥有最广大读者的语言艺术,它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和 人物性格的刻 画,广泛地、细致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因此是一种 非常重要的文学样式。小说的翻译同其它文学样式的翻译 一样,说到底就是一种艺术再创作。例如: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 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 人事。老太太慌了,忙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 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 和邻居都吓了一大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 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 一直走到集上去了。……(吴敬梓《儒林外史》) 这段文字,如果一味地追求忠实于原文,就有可能译为: 第六节 小说的翻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样的译文 , 尽管从形式上看来是忠实于原文的 , 但实际上是 损害了原文的艺术美 , 没有任何审美价值 。 我们所说的忠实原文 , 并非形式上的 “忠实 ”, 而是血脉骨骼上 的忠实 。 形式上逐词逐句的忠实 , 只能破坏艺术上的忠实 。 惟 有突破原文的形式 , 根据原文艺术特质 , 进行再创作性翻译 , 才能译出高质量的译文 。 以上例子可以译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说不仅塑造人物、铺演情节,而且描写环境。环境是人物 活动的舞台,事件发生的场所。翻译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就是要真 实地再现原作中人物活动的场景,使人物形象真实可信,使时代和 社会的历史风貌得到充分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从事翻译工作的人, 一方面要理解和把握原作环境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和倾向性,一方 面要善于运用形象生动优美的译文语言进行翻译。只有这样,才能 译出真实优美的环境描写。否则,译出来的文字,就不可能再现原 作中的意境美。例如: “当大地从薄明的晨曦中苏醒过来的时候, 在肃穆的,清凉的果树园子里,便飘起了清朗的笑声。这些人们的 欢乐压过了鸟雀的喧噪。一些爱在晨风中飞来飞去的有甲的小虫, 不安地四方乱闯。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的摆动,怎 么也藏不住那一累累的稳重的果子。在那树丛里还留得有偶尔闪光 的露珠,就象雾夜中耀眼的星星一样。那些红色果皮上有一层茸毛, 或者是一层薄霜,显得柔软而润湿。云霞升起来了,从那密密的绿 叶的缝里透过点点的金色的彩霞,林子中反映出一缕一缕的透明的 淡紫色的、浅黄色的薄光。 ” 一 、 环境描写的翻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读过这段译文 , 不难发现 , 译者既没有充分理解和把 握原作的思想 、 情感和倾向性 , 又不能熟练地运用形象生动 的词语进行翻译 , 再加上驾驭句子能力的不足 , 译文效果显 然不能令人满意 。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 , 我们再来看下面这 段译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显而易见 , 译者是在整体把握了原作的思想 、 情感 、 倾向和风 格的基础上 , 经过认真推敲才下笔的 。 这段译文 , 正确地选用了   、 、 、 、 、 、 、 等生 动的形容词和 、 、 、 、 、 等动词 、 量词和虚词 , 使 译文不仅有 “声 ”有 “色 ”有 “动 ”感 , 而且句与句之间的处理也十分连贯 和谐调 。 小说是从神殿走向人间的艺术,它不仅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且以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大千世界为己任。人物形象是小说 的灵魂。小说经过了从写神到写人,从侧重写人之事到侧重刻画 人物性格的历程。在成功的小说中,人物性格鲜明,个个充满现 实生活的勃勃生机。无论是传统写实小说,还是现代派小说,人 物形象都是其构成的第一要素。小说在人物塑造上有着其它文学 样式所不及的优势。它不象电影受放映时间限制,不象戏剧受表 演空间限制,不象散文人物形象是片段的、零散的,也不象诗歌 因受 “形体 ”框缚,往往只能偏重于人物或作者感情、情绪的表达 。人物描写的翻译,包括人物语言的描写、人物心理的描写、人 物动作行为的描写和人物肖像的描写等等。由于每一个人物性格 特征各异,其言谈举止、心理活动和表情神态等也是千差万别的 。世界上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在小说中,也不会出现两个 一模一样的人物。这一点在翻译实践中应该特别予以注意,切忌 在译文中出现 “千人一面 ”的 “概念化 ”错误。例如: 二 、 人物描写的翻译 “我冯幺爸要吃二两肉不 ? ”他自己拍着胸口回答 : “要吃 ! —— 这又怎么样 ? 买 ! 等卖了菜子 , 就买几斤来给娃娃们吃一顿 , 保证不 找你姓罗的就是 ! 反正现在赶场天乡下人照样有猪杀 , 这回就不光包 给你食品站一家 , 敞开的 , 就多这么一角几分钱 , 要肥要瘦随你 选 ! ……跟你说清楚 , 比不得前几年罗 , 哪个再要这也不卖 , 那也不 卖 , 这也藏在柜台下 , 那也藏在门后头 , 我看他那营业任务还完不成 呢 ! 老子今年 ……”( 何士光 《 乡场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段译文应 该说还是比较通顺的 。 但是由于译者没能充分把握冯幺爸的性格特 质 ( 其实 , 冯幺爸是一位外柔内钢 、 铁骨铮铮的庄稼汉 ), 在造词造 句上显得太 “软 ”, 所以 , 失去了原文的艺术效果 。 如果我们再作一些 修改润饰就不一样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段译文中 , 使用了等等与冯幺爸的性格十分吻合的语 词 , 因而译文具有了与原文同等的艺术效果 , 读罢这段 译文 , 不禁让人为扬眉吐气的冯幺爸喝彩 。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肖像描写的翻译 。 肖像描写是人物描写中的重要内容 。 大凡人物均有肖像 , 描写人物 , 不能没有肖像 描写 。 惟有千姿百态的肖像描写 , 才能构筑小说中精彩纷呈的人物世界 。 肖像描 写的翻译 , 切忌堆砌  、 、 、  、  、   、  、  之类的语词 , 应力求译文的具体 、 生动 , 从而再现原 文人物的肖像特征 。: “我吃了一吓 , 赶忙抬起头 , 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 , 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 前 , 两手搭在髀间 , 没有系裙 , 张着两脚 , 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 ”   , , ,    , , ,  , ,   。 这样处理 , 于译文读者的审美习惯不吻合 , 叫人不知所云 。 我们一再强调 , 文学作 品的翻译是一种 “再创作 ”活动 , 译文既要忠实于原文 , 又必须考虑到译文读者的审 美心理习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样翻译不仅照顾了译文读者的审美心理习惯 , 而且形象 、 生动地再现了原文的 风格 。 细节描写是文学艺术作品中 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 、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的组成单位。社会 环境和人物性格 的完整描写是由许多细节描写所组成的;细节描 写要具有真实性 ,要服从艺术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展开和 主题思想的表达, 以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增强艺术感染 力为目的。繁琐的 细节,往往淹没作品的主体,模糊主题思想。 精彩的细节描写在小说创作中,往往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了这许许多多精彩的细节描写,人物形象才能得以血肉丰满、 个性突出,事件发展才能具有逻辑上的必然性,社会环境和自然 景物才能具体生动、栩栩如生。细节描写的翻译,就是要在准确 把握原作的基础上,忠实地再现原作中的这一 “画龙点睛 ”之笔, 在具体翻译实践中,切忌繁琐,切忌 “画蛇添足 ”。例如: 三 、 细节描写的翻译 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 , 十字架 , 烛台和银 镶的圣水壶一出现 , 似乎已经死去了几个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 了 , 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 , 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 。 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 , 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 , 他却 作了一个孩子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 。 这一下最后的努力 送了他的命 。 他唤着欧也妮 , 欧也妮跪在前面 , 流着泪吻着他 已经冰冷的手 , 可是他看不见 。( 巴尔扎克 《 欧也妮 ·葛朗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段译文 , 质量是不高的 , 不仅显得生硬 、 不流畅 , 而且未能再 现葛朗台的艺术形象 。 究其原因 , 应该说是多方面的 , 既有译者的 译文表达能力 , 又有译者理解和把握原作艺术风格和人物性格上的 问题 。 此外 , 最关键的是 ,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 , 未能及时 “捕捉 ”原文 中的精彩 “细节 ”, 使译文失去了原文所具有的 “闪光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这段译文 , 不仅 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了原作的艺术风格和人物性格 , 译文优美流畅 , 而且运用 、 、 、 、 等词汇 , 艺术地再现了原作在细节 描写上的点点亮光 。 总而言之, “环境 ”、 “人物 ”、 “细节 ”是小说中的三大要素,翻译小说 时,要使译文的质量能同原文一样优美、生动,就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 这些基本要素的艺术特点,再用彝文艺术地将它们再现出来。而要做到 这一点,译者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很多,其中有两点是必须长期不懈地努 力的。第一,加强语文基本功的修养,不断提高汉、彝两种文字的表达 能力。这两种文字的表达能力,亦即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理解与表达, 在翻译中显得同等重要,无论缺少哪一方,或者哪一方明显太弱,都不 可能译出质量上乘的译作。这就好比扁担两头的水桶,两桶重量必须相 同、或相近,挑起来才会平衡,走起来才轻松,否则,一头有水一头空, 或者一头重一头轻,都会劳而无功。第二,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提高艺 术鉴赏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小说的翻译是文学作品的翻译,它不同于 正论文的翻译和科普读物等的翻译,它对于译者 “再创作 ”能力的要求更 高。译者只有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准确把握原作的艺术内质,才 会拥有最广阔的 “再创作 ”空间,也才会能够真正把小说翻译成 “小说 ”, 而不至于将小说翻译成其它文体。严格说来,一位小说翻译家理所当然 地是(或者应该是)一位小说家。我们从事小说翻译的人(或者小说翻 译爱好者),都应该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地努力。 第七节 剧本的翻译 剧本的出现,源自早期的戏剧创作。戏剧是一种较为 复杂的文艺形态,它最早产生于西方的希腊、罗马和东方 的印度。在它产生之前,人们已经创造了舞蹈、歌谣、绘 画、雕刻、音乐、民间故事、史诗等文艺形式。公元前五 六 0年,古希腊僭主庇西土特拉妥把农村庆典的一种 ——— 酒神祭典搬到雅典城内,几经衍化,终于发展成了戏剧, 另一位戏剧大师埃斯库罗斯在戏剧表演中正式启用两个演 员而使得戏剧有了正式的对话、冲突的情节,戏剧动作也 有了稳定的依附,所以说真正意义上的戏剧是在埃斯库罗 斯的名下才得以真正构成。埃斯库罗斯在剧本的创作、演 出道具的改良等方面也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他自己经常自 导自演自己的剧本。 在戏剧之后,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 辛路 14号 “大咖啡馆 ”的地下室,首次公开放映了影片《火车到 站》、《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几部影片之日起,一 门新兴的艺术诞生了 ——那就是电影,正如匈牙利电影美学 家贝拉 ·巴拉兹所说的那样 “电影是唯一可以让我们知道它的诞 生日期的艺术 ”。电影诞生后,法国的乔治 ·梅里爱先生首先把 电影同戏剧艺术结合起来,第一次把剧本创作、演员表演以 及化妆、布景、特技等门类用进了电影,并建立了导演中心 制,他在拍摄《月球旅行记》的时候,开始有了第一个电影 剧本。此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艺术门类的不断涌 现,剧本的应用范畴也越来越宽泛,涵盖了影视、戏剧、专 题片、记录片、文艺片、曲艺、小品、音乐电视、甚至广告 创意等领域,所以剧本的形式种类也显示出了它的繁杂性, 我们在对剧本进行文本翻译的时候,面对的困难也显出了它 的多重性,不仅仅只是单一的文本字句翻译那么简单。在这 一节里,我们主要讲述影视戏剧剧本的彝语翻译技法和注意 原则。 一、什么是剧本? 剧本剧本,就是一剧之本。它主要是为了策划准备、安排、拍 摄和演出用的综合性的参照蓝本,文本中既要有详实贴切的说 明性文字或备注,还要有具体可感可视性强的叙述和动作交代 ,还必须一字不漏地记下剧情所需的道白和对话,以供演员熟 记和领会,它是未来影片和剧目的预见形式。戏剧按其表演艺 术和形式的不同,到目前为止可分为话剧、戏曲、歌剧、舞剧 、木偶剧、音乐剧、诗剧、朗诵剧、独白剧、豪华剧、荒诞剧 等等,按其容量和场次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按其内容和美 学规范可分为悲剧、喜剧、轻喜剧、正剧、闹剧等。戏剧剧本 也因其戏剧种类的不同而各有异同,但剧中的人物列表,舞台 布景,表情动作、台词或唱腔等的提示和记录都是不可或缺的 。 电影是一门新兴的艺术门类,虽然才有一百多年的历 史,但它的艺术种类,风格流派却枚不胜举,电影剧作的 写作形式也有几种,但正像美国学者悉德 ·菲尔德在他的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所说的那样: “电影剧本就是一个 由画面讲述出来的故事,它像名词( noun) ——指的是一 个人或几个人,在一个地方或几个地方,去干他或她的事 情,所有的剧本都贯彻这一基本前提 。 ”我们现在的电影 剧本,大致有那么三种:即电影文学剧本、电影分镜头剧 本和电影完成台本。今天,几乎任何一部发行放映了的国 产影片都同时拥有这三种剧本。就一部影片所拥有的这三 种剧本的内容而言,是大致一样的,但它们是由影片不同 职务的创作人员完成的,而且在影片制作的不同阶段上出 现,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 一)电影文学剧本 电影文学剧本是用文字表述和描绘未来影片内容的一种 文学样式。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活动,是一部影片总体 创作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它是由电影编剧来完成的。在 影片的全部创作人员中,编剧是第一个接触生活素材的 人,是他最先从生活中获得启示、灵感、冲动和思想, 对素材进行分析、选择、加工、提炼,使之成为一部影 片特定的题材,构思出人物和情节,并组织成一个完整 统一的格局,设计出与内容相应的艺术形式的。 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是用电影的方式思考, 用文学的方 式来表达的,它可供阅读,但最终目的是为 了拍摄,所 以必须符合银幕表现的需要,否则很可能是 一部好的文 学作品,却根本无法据此拍成影片,电影文 学作品有自 己独特的美学特征,而这些特征是由电影艺 术性所决定 的:( 1)造型性、( 2)视听性、( 3)逼真性、( 4) 蒙太奇性。电影文学剧本应当是电影性和文 学性结合的 产物,但在实际创作中,有的偏重电影性, 有的偏重文 学性。需要说明的是,在口语中,我们常常 习惯把电影 文学剧本简称为电影剧本 (二)电影分镜头剧本 又常被称为导演台本或导演剧本。 电影是由一个个场景和一个个镜头组成的。导演在拿到 满意的文学剧本之后,就要作一些更为具体细致的拍摄计 划,比如这一段戏用多少镜头拍,这些镜头是从什么角度 、什么距离、什么方式(推、拉、摇、移 ……等)去拍。 在这个剧本中,哪些戏可以在同一个景里拍摄?哪些戏可 以在同一个季节里拍摄?等等,所有这一切,在文学剧本 中通常规定得并不是十分明确,有些问题甚至根本不去规 定它(例如不规定拍摄的镜位、景别),所以导演要以电 影文学剧本为依据,在电影分镜头剧本中把它们制定出来 。只有这样,摄制组全体人员才能根据分镜头剧本的十分 具体的指示,着手自己的工作。 (三)电影完成台本 又常被称作镜头记录本。这是在整部影片拍完之后,由场 记完成的工作。导演在拍片过程中并不总是按照分镜头剧 本进行。他经常灵机一动地改变自己在分镜头剧本中订下 的方案,作一些增删改动。完成台本的任务就是把拍成并 定了稿的影片中一切技术、艺术内容,原原本本地记录下 来,并详细写明每个镜头的呎数。每卖出一个影片拷贝, 都附上一册完成台本。这样,电影理论工作者可以把它作 为一种研究资料,比如通过它与文学剧本、分镜头剧本的 对比,看看其间作了哪些改动,琢磨一下改动的原由。电 影放映部门可以根据它对拷贝作检查,看看它的损坏程度 ,并据此进行修复。 二、翻译剧本前的准备工作 不论任何形式的剧本,我们在对它进行文本翻译的时候, 首先必须要掌握好台词的特点,台词也叫 “语言 ”,是由戏 剧沿用过来的术语,是影片中人物运用的有声语言的总称 ,他包括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心声、解说以及所有 能够表达一定意义的人声。台词是人物之间或人物与观众 之间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重要手段,是组成电影诸元素中 具有释义作用的一种特殊元素,它在影片中起着叙事、交 代情节、刻划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论证推理和 增强现实感等作用。台词本身具有口语化、个性化、鲜明 、生动、洗炼等特点,我们翻译过来的台词也应该或是必 须具备这样的特点,必须要运用与该人物性格相吻合的 “ 性格语言 ”,所以在着手翻译剧本之前,我们必须要做好 以下两件事情: ( 一 ) 确立翻译文本的文化属性和审美属性 因为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习惯不一样 , 我们在翻译 的过程中必须设法调和和调拭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习惯尴尬 。 把别人 或异族的习惯语言变成本民族己存的习惯语言 , 尽可能减少和回避 因此而带来的含义曲解和误读 , 使译文通俗易懂 , 且忠实于原文 。 比如 : 英语和美语中的招呼语 “Hello” 和 “Hey―― ”, 我们在翻译的 时候可以直接把它译成 “”, 因为彝语里正好有这样类似的招呼 语 。 但汉语中惯常使用的问候语 “你好 ”, 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就不能 直接译成 “”,如果硬要译成 “”的话 , 尽管意思正确 , 但是会显 得非常别扭 , 因为彝语里没有 “”这样的招呼方式和问候语 , 所以 我们最好根据剧情和说话者的说话语境来选择译文 “”、 “”、 甚至于 “ ? ”等词汇 , 要灵活变通 , 不能按部就班 。 ( 二)熟悉所要翻译的文本,弄清它的主题思想,剧情的发展线 索 主题就是剧本的主要题旨。比如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题就 是被时代的仇恨所毁灭的青年人的爱;《奥赛罗》的主题是嫉妒; 《伪君子》的主题是虚伪;《活着》的主题是人类对于苦难命运的 承受能力;《霸王别姬》的主题是从一而终;《白毛女》的主题是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却把鬼变成人;《罗拉快跑》的主题是 为命运奔跑。《蓝宇》的主题是同性间的肉欲和灵魂。了解主题和 情节,有助于对译文语言风格的宏观把握,让译文更接近于原著精 神和内容。 了解了主题和情节之外,还必须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认真分析 角色身份,性格特征和社会语境,再根据原著的审美属性,确定该 角色的语言风格。因为喜剧、正剧、悲剧、讽刺剧、历史剧,诗剧 的译文语言选择肯定有所不同也应有所不同。 三、剧本翻译的一些基本技法 (一)真实还原原作人物的个性语言 个性是人的较稳定的精神气质和心理特征的总和,是在一个 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言语表现方式, 个性化的言语逻辑、个性化的言语节奏、和个性化的言语动 作。这些个性化的语言同时也在塑造着个性化的人物,所以 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为每个角色选择最适当的词汇, 原汁原味地译出原作人物的个性语言。下面我们来看一段香 港导演吴镇宇的经典作品《大话西游 ·月光宝盒》中的经典对 白。 观音:孙悟空,你这个畜生,你本来答应如来佛祖护送你师 傅唐三藏去取西经,你居然跟牛魔王串通起来要吃你师父, 你知不知道你犯了弥天大罪? 悟空:少啰嗦!你追了我三天三夜,因为你是女人我才不杀 你,不要以为我怕了你了! 唐僧:悟空,你怎么可以这样跟观音姐姐说话呢? 悟空:哗!不要吵! 唐僧:你又在吓我! 观音:你不是怕我又为什么要打伤紫霞仙子抢走她的月光宝 盒,你不就是想躲开我吗? 悟空:既然躲不了那老孙就跟你决一死战!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保持原作口语风格,适当调整语法结构。 我们翻译的剧本多数都是用外民族语种写就的。每个民族 都有自己的习惯口语,在翻译过程中会因为两种语言句子结 构的差异,经常碰到一些断句、置前置后等语法变异现象, 例文: 我们默默地行驶了一会儿。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道路白 得发亮,我一时兴之所至,减慢了车速,把车驶上左边一条 通向海边的小路。这是一条曲折蜿蜒的林间小路,路旁一堆 堆新砍下来的木头,在炎热的阳光下散发出浓郁的芳香。玛 丽安抬起头来,稍感惊讶,但仍然保持着沉默。我在一个拐 弯的地方停了车。 伊萨克:来吧,我让你看一样东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 ) 译文要求通俗易懂 , 切忌冷僻生涩和刻意修饰 。 简 : 你为什么对我讲这些 ? 你和她跟我有什么 关系 ? 你以为我穷 , 不好看 , 就没有感情吗 ? 告诉你 吧 , 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和美貌 , 我会让你难以离 开我 , 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 , 可上帝没有这样做 , 但我的灵魂能够同你的灵魂对话 , 仿佛我们都经过 了坟墓 , 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 : ?, ,?, , ,,, , , 。 (四)语句要求流畅自如,避免生涩拗口。 不论是舞台上上演的剧目还是在银屏上放映的影片 ,它们的最初目的都是为了要让观众看懂听懂,所 以剧本的台词必须是为大众所容易接受的常用话语 ,不能使用生涩拗口的词句,语句还须流畅,给人 予美的享受,除非是角色本身需要。 六旺:我出了村,就过了河,我过了河,就上了山, 我上了山, 就进了城,我进了城,就去了药铺,我去了药铺,就 找李麻子。 五舅姥爷(不耐烦地):捡要紧的说。 六旺:是要紧的――― 马大三(急了):你回回出了村过了河,出了村过了 河――― 六旺 (也急了 ):我不出村咋过河?我不过河咋进城? 要不你去!给我口水喝。 五舅姥爷:你喝你喝! -――姜文《鬼子来了》 :,,,  , 。 ():。 :。 ( ): ---- :,, ! 。 :  (五)保持原作叙事语言的风格特点。 无论是场景式的剧本,对话式的剧本,镜头式的剧本,还是 记录式的完成台本,它们对剧本的叙述和交代都有自己的风 格特点,所以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做到跟原文保持统一的 风格,不能擅自变更。例如: 北京,变得这么快,二十年的功夫它已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 城市,我几乎从中找不到任何记忆的东西,事实上,这种变 化已破坏了我的记忆,使我分不清幻觉和真实,我的故事总 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难以掩 饰心中的欲望,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 来伴随着我们,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 ―――姜文《阳光灿 烂的日子》  ,, ,,。    , 。   , ,  ,, ,,  ,  ,, 。 (六)注意译文的语言习惯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习惯,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 语境里有不同的含义,特别是称谓用语,所以我们在 具体的翻译过程总,要按自己本民族的母语习惯,合 理地调换容易产生歧义的称谓和词汇,不要固执地去 等量代换和直译,譬如彝语里的 “  ,    ?”就不能译成 “姐姐,你准备去哪儿? ”,因 为这里的 “  ”是一个泛指而不是特指,跟问话 者没有血缘关系或者根本不熟,在这种语境下,我们 就只能译成 “这位大姐 ”,如果直译成 “姐姐 ”的话,就 会产生误会,观众就会觉得莫名其妙。另外,在汉语 习惯中,女婿可以称丈人和丈母娘为 “爸 ”和 “妈 ”,但 在彝语习惯里就不能这样称呼,否则,是儿子或是女 婿?分不清楚,后果就会不堪设想。与此类似的语言 现象还有很多,我们要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认真分 析具体的人物关系和具体的社会语境,合理的处理这 些习惯细节。 (七)注意对白之间的相互照应和衔接。 对话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剧中人物的交谈活动,是剧作者塑 造人物的基本手段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是叙述说明、推进 剧情、加强造型表现力、刻划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 界。我们在翻译对白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两种语言的对话 习惯,作出相应的灵活处理,使对话显得自然,前后照应 ,衔接自如。例如: 美美: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会像马达那样来找我吗? 男友:会呀。 美美:会一直找吗? 男友:会呀。 美美:会一直找到死吗 ? 男友:会呀。 美美:你撒谎。 ―――娄烨《苏州河》 : , ?  :。 :?  :。 :?  :。 :。 (八)镜头提示和舞台指示要译得简明扼要。 在剧本中往往有很多的镜头提示和舞台指示 语,其内容包括场景设置、人物介绍、动作 提示、镜头运作等等,是剧本中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这些提示语本身就写得简单明了, 所以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也必须做到跟原文形 成一致,不要过多地去加以解释和描述,做 到简明扼要,醒目突出就行,不要画蛇添足 。 车站 ——高行健 (无场次多声部生活抒情喜剧 ) 人物 沉默的人中年人 大爷六十多岁 姑娘 二十八岁 愣小子 十九岁 戴眼镜的 三十岁 做母亲的 四十岁 师傅四十五岁 马主任 五十岁 (人物的年龄均为出场时的年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九)对唱词、歌词的翻译要讲究押韵和字数对应 无论是地方戏曲、歌剧、还是歌曲都有其固定的唱腔和旋 律,为了使我们翻译出来的文本能像原文一样适合于演员 的演唱,我们在翻译剧本的时候,最好能亲自听一下原文 的唱词和唱腔,感受原唱的旋律,然后再选择能准确地表 达原文意思、且符合原唱旋律,韵味相同的词汇,尽可能 按照诗歌翻译的标准来进行翻译,最后还要注意字数的相 对对应,译文字数最好和原文字数一样多,如果有困难, 就按照彝语言本身独有的特性,译文与原文的比例要控制 在 120∶ 100之间。例如: 郭建光:(白)沙奶奶 ——(接唱)你待(呀)那同志们 亲如一家,精心调理真不差,逢补浆洗不停手,一日三餐 有鱼虾。同志们说,似这样长期来住下,只怕是,心也宽 ,体也胖路也走不动,也不能爬,怎能上战场把敌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