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GPS定位的误差来源及其影响
第一节 GPS定位误差的分类
一般按来源分类:
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
与接收设备有关的误差;
其它误差。
第二节 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1、卫星星历误差;
1)来源:地面监测站观测数据误差及星历数据计算方法不合理带来
的误差。
2)大小:卫星位置偏差达数米至数十米。
3)性质:当地面两点间的距离较近( <20km)时,对两点定位的影
响具有相关性。
4)减弱措施:
( 1)相对定位;(残余误差随边长的增大而增大)
( 2)差分定位;
( 3)采用后处理星历;
( 4)建立自己的地面监测站,进行 GPS卫星的定轨观测,求精密
星历。
2,卫星钟差
1)来源:钟频稳定性。
2)对星站距离的影响达 300km,改正后仍有 6m。
3)性质:同星历误差。
4)减弱措施:
主要是相对定位或差分定位;
1、电离层折射
1)不改正使星站距离产生 100多米误差;
2)影响性质,( 1)码相位观测与载波相位观测的电离层折射大小相等,
符号相反;( 2)对相对定位的影响因相关性而大大减弱;
3)影响电离层折射的因素
( 1)电磁波频率
250MHz电磁波的折射数为 1600MHz电磁波折射数的约 30倍,L1载波与 L2
载波的折射数显著不同。
( 2)电磁波传播路径上的带电离子密度及带电粒子数:
?电离层高度,200~400km时密度最大;
?地方时,白天是晚上的 5倍,地方时 11时最大;
?季节,夏天是冬天的 4倍;
?测站纬度,赤道最高,南北极最低;
?年份,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 11年,最高年份可达 1016/m2,最低年
份近于零。 58,69,80,91,02年最高;
?卫星高度:高度越大,影响越小。
第三节 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
4)减弱措施:双频观测( P95式 6.16至 6.20);模型改正;相对定位(残
余误差随边长的增大而增大) ;差分定位;载波相位观测与码相位观测取
平均。
2、对流层折射
1)对星站距离的影响达 20米。
2)影响对流层折射的因素:温度、气压、湿度、卫星高度。
3)措施:
( 1)模型改正
90年代以前研究测距仪的大气折射影响,90年代以后直到目前还在研
究对流层对 GPS定位的影响。
( 2)作为未知数求解;
( 3)相对定位(残余误差随边长的增大而增大) 。
3、多路径误差( 如图 )
由卫星发射的电磁波经多条路径到达接收机而引起的误差,其中一条
路径是直接到达接收机,其它路径是经多次反射后到达接收机。
措施:
1)静态定位;
2)测站点避开反射物(建筑物、光滑地面、水域等);
3)改善天线。
第四节 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
接收机钟差
接收机安置误差
包括对中和整平误差,观测前应严格校正对点器。
观测误差:接收机对时间的观测精度有限引起的误差
天线相位中心位置偏差
即接收机天线的相位中心与几何中心不一致。
性质:与信号强弱及到达接收机的方向有关。
措施:改进天线、相对定位时采用同一型号的接收
机并使定向标志朝北、观测前检验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位
置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