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构造圈闭和油气藏 ??? 由于地壳运动使储集层顶面发生了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称为构造圈闭,在其中聚集了烃类之后就称为构造油气藏。 ???? 根据其变形或变位及储层的变化特点可分为: ??? ?背斜圈闭和油气藏、断层圈闭和油气藏、裂缝性背斜圈闭和油气藏、刺穿圈闭和油气藏 ??? 一、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 1、概念 ??? 背斜油气藏:由于储集层发生褶皱变形,其上部又为非渗透性岩层 所覆盖遮挡,底面或下倾方向被高油气势面或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而 形成的圈闭即为背斜圈闭,聚集油气后,成为背斜油气藏。 ??? 背斜圈闭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从穹窿状一直到狭长高背斜;闭合面 积大小不一;有的是完整的,有的被断层复杂化。 ??? 2、背斜油气藏的油气分布特征: ??? (1)油气局限于闭合区内;(2)背斜油气藏中的储油层呈层状展 布,尽管绝大多数油层的储集性纵、横向存在较大的变化,但应是 相互连通的。(3)相互连通的多油层构成统一的块状储集体,常形 成巨大油气藏。  ??? 3、背斜油气藏的成因分类: ??? (1)褶皱作用形成的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 主要在侧压力挤压作用下而形成。这类背斜多见于褶皱区,背斜轴向一般与区域构造线平行;两翼倾角较大,不对称,靠近 褶皱山一侧较另一侧缓;闭合高度较大,且伴生有断层。 ??? 区域上这种背斜分布在褶皱区的山前坳陷及山间坳陷,常成排成带出现。图为酒泉盆地南部前山背斜带。  ???(2)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 在地台区由于基底断块上升,使上覆地层隆起而形成同生背斜构造。 ??? 其特点是:直接覆于基底之上的地层弯曲较显著,有时还可遇 到受基底断裂控制的继承性断裂,向上地层弯曲渐趋平缓,而后逐 渐消失;两翼地层倾角缓,闭合度小,闭合面积大,此类背斜常成 带分布,组成长垣或大隆起。   ?? (3)与同生断层有关的逆牵引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 滚动背斜的成因解释有两种,一种是认为同生断层下降盘靠近 断层面的岩层因重力下跌使地层下垂弯曲而形成,另一种是认为同 生断层下降盘尤其靠近断面处岩层厚度较大,促使地层在断面附近 向着断层面“回倾”而形成。 ??? 这种背斜圈闭的特点,都位于同生断层的下降盘,多为小型宽 缓不对称的短轴背斜,靠近断层一翼陡,远离断层一翼缓,轴线与 断层线近于平行,常沿断层成串分布。背斜高点距断层较近,一般 为 0.5~1.5公里;且高点向深部逐渐偏移,偏移轨迹大体上与断 层面平行。背斜的形态、宽度等均受同生断层的控制。断层面弯曲 度越大,背斜形态线越趋穹窿状,倾角越缓。 ???? 图为我国华北含油气盆地黄骅拗陷港东油田位于北大港断裂构  造带东南部,是港东主断层南部下降盘上的逆牵引背斜构造。 ??? ??? (4)与塑性流动物质有关的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 由于地下塑性地层受不均衡压力作用,向着压力降低的上方 流动,使上覆地层弯曲形成的背斜圈闭。地下塑性地层常见的有 盐岩和泥岩类,其中尤以盐岩占主要。 ??? 图为我国江汉盆地的王场油田,该油田为一长轴背斜,地下  核部为盐岩隆起。 ??? (5)与剥蚀作用及压实作用有关的差异压实背斜和油气藏 ??? 在古侵蚀面上常存在各种地形突起,它可以是结晶的基岩,致密坚硬的沉积岩或生物礁块等。当接受新的沉积时,在突起部分的上覆沉积物较薄,而周围的沉积物则较厚,由于突起和其周围沉积物厚度的不同,负荷悬殊,在成岩过程中,差异压实的结果在突起的部位形成了背斜构造,这种背斜通常称为披盖背斜,它反映了下伏古地形突起的分布范围和形状,但其闭合度则比古地形突起的高度小,并向上递减直至消失;在成因上很难与基底隆起有关的背斜区分开。 ??? 图为我国华北含油气盆地济阳凹陷的孤岛油田基底为由奥陶系石灰岩和白云岩组成的剥蚀突起,其翼部超覆沉积有下第三系地层,顶部则被上第三系馆陶组及明化镇组所覆盖,形成较大规模的披盖构造  ?? 二、断层圈闭和油气藏 ?? ?1、概念 ??? 断层圈闭是指沿储集层上倾方向受断层遮挡所形成的圈闭,聚集油 气后即成为断层油气藏。  ??? ?? 这种类型的圈闭分布很广,在各含油气盆地中广泛分布,尤其我国 东部断陷式含油气盆地中更是为数众多。断层圈闭的闭合面积是通过溢 出点的储层顶面构造等高线和上倾方向断层线构成。 ??? 2、断层油气藏的基本特征 ??? 断层油气藏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沿断层附近储集层因岩层被挤压破裂 而渗透性变好;断层的发育使油气藏复杂化,构造断裂带内的油气藏被 断层切割为许多断块,分隔性强,各断块内含油层位、含油高度、含油 面积很不一致;油气常富集在断层靠油源一侧。 ??? 3、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 断层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时期或者同一断层在不同的 位置,常起着封闭或通道两种截然相反的作用。对油气藏的形成至 关重要。  ??? (1)封闭作用 ??? 封闭作用是指由于断层的存在,使油气在纵、横向上都被密封 而不致逸散,其结果是形成油气藏。断层是否起封闭作用取决于断 层本是否封闭和断层两盘岩性的接触关系。 ?? 断层本身的封闭性决定于断层带的紧密程度,它与断层的性质、 断层角砾岩和断层泥是否存在以及断层带中流体的情况有关。一 般来说,挤压性断层较张性断层封闭性强一些;断层带中断层泥的 存在常使断层产生封闭作用;而断层角砾岩的存在常具有一定的渗 透作用,另外,地下水通过时,水中沉积物质沉淀,使破碎带胶结 或油气沿开启断裂运移时,由于原油氧化,形成固体沥青而堵塞断 层通道,也可起封闭作用。 ??? 断层横向上是否封闭则取决于断距的大小及断层两盘岩性的接 触关系。若断层使储层上倾方向完全与非渗透性岩层相接,则为完 全封闭(图中B);上倾方向的上方部分与非渗透层相接,则为部 分封闭(图中A),与渗透层相接,则为不封闭(图中C)。 ??? (2)通道作用 ??? 断层另一种作用是破坏原生油气藏,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 其结果是油气运移至浅处,若遇圈闭可形成次生油气藏;若无遮 挡油气逸散至地面而散失。 ??? 图为柴达木盆地的油砂山油田,本来为一完整的背斜油藏, 后因垂直构造轴线发生一条大断距的断层,将东侧油层抬升暴 露于地面,油藏则全部遭到破坏。西侧油层下降,被断层封闭 仍保留了工业性油藏。 ??? 4、断层圈闭和油气藏的类型  ??? 断层圈闭的形成条件是断层必须是起封闭作用的,那么在平 面上必须是断层线与储集层的构造等高线构成闭合的状态才 能形成圈闭。那么根据断层与储集层的平面组合关系,可将 断层圈闭分为以下四种基本类型: ?1、弯曲或交错断层与单斜构造结合组成的圈闭和油 气藏(图中A)。 2、三个或更多断层与单斜或弯曲岩层结合形成的断层 或断块圈闭和油气藏(图中B)。 3、单一断层与褶曲(背斜的一部分)结合形成的断层 圈闭和油气藏(图中C)。 4、逆和逆掩断层与背斜的一部分结合形成的逆(或逆 掩)断层圈闭和油气藏(图中D)。 ??? 三、裂缝性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 1、概念 ??? 裂缝性背斜圈闭:在背斜构造控制下,致密而脆性的 非渗透性岩层,由于各种原因可以出现裂缝特别发育而使 孔隙度和渗透性变好的局部地区,周围则为非渗透性围岩 和高油气势面联合封闭形成的油气低势区,称为裂缝性背 斜圈闭。聚集了油气之后即形成裂缝性背斜油气藏。 ??? 2、分类 ??? 裂缝性背斜油气藏按储集层的岩石类型,可分为碳酸 盐岩和其他沉积岩两大类。图为扎格罗斯山前带中加奇 萨兰裂缝性背斜油气藏,储集层为灰岩中的裂缝。 ?? ?3、裂缝性背斜油气藏的基本特征 ??? 裂缝性背斜油气藏的基本特征油气分布总体上受背 斜构造控制,但具有油气分布不规则的特征。储层非均质 性严重,使油气藏的油气产量,油气柱高度及油气层压力 分布极不均一。 ??? 图为我国柴达木盆地油泉子油田,储集层为中新统底 部的裂缝性泥岩夹薄层石灰岩、泥灰岩和砂岩透镜体。    ??? 四、刺穿圈闭和油气藏 ??? 1、概念 ??? 刺穿圈闭:地下岩体(包括软泥、泥膏岩、盐岩及各 种侵入岩浆岩)侵入沉积岩层,使储集层上方发生变形, 其上倾方向被侵入岩体封闭而形成的圈闭称为刺穿圈闭。 聚集油气后称为刺穿油气藏。 ?? ?2?、分类? ??? 刺穿油气藏的主要类型有:①、盐栓(核)遮挡圈 闭和油气藏;②、盐帽沿遮挡圈闭和油气藏;③、盐帽 内透镜状圈闭和油气藏(图中Ⅰ①、②、③)。 ??? 形成刺穿构造的同时,常伴生断裂、岩性尖灭、不 整合以及刺穿上方的隐刺穿背斜和断层,形成与刺穿有 关的隐刺穿油气藏(图中Ⅱ④、⑤、⑥、⑦)。 ??? 图为阿普歇伦含油气区洛克巴组油田泥火山剌穿遮 挡形成的油气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