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病毒
概述
一、病毒的概念,
病毒( Viruses)是
一类结构简单,只含
一种核酸( DNA或
RNA)、对抗生素不
敏感、营严格寄生生
活、非细胞形态的最
微小生物。
病毒特点
? 个体微小
? 结构简单
? 专性寄生
? 抵抗力特殊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砖形(痘病毒)
? 弹状(狂犬病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
? 球形(绝大多数病毒)
二、包含体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后,于细胞中形成
的一种用光学显微镜即可看到的特殊“斑块”
三、病毒的结构与功能
1、核酸(芯髓),为单股或双股 RNA(或 DNA),
导入活细胞后可形成新的完整病毒,并致细胞病
变。
2、衣壳,包围芯髓的蛋白质称衣壳,为二十面体或
螺旋对称。具有抗原性、保护作用、吸附作用。
核酸和衣壳统称为核衣壳。
3、襄膜,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故对乙醚敏
感。有的病毒在襄膜外还有剌突。
4、触须,某些无襄膜的病毒所具有。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 病毒缺乏生物细胞所具有细胞器、新陈代谢必须
的酶系统和能量。其增殖,只能靠宿主细胞提供
原料、能量、生物合成场所(细胞器),在病毒
核酸指控下,合成病毒的核酸与蛋白质等成分,
然后在宿主细胞内装配为成熟的具有感染性的病
毒体,再以特定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感染其它
易感细胞,病毒的这种增殖方式称为复制。所需
时间称为复制周期。
病毒复制的过程
? 一、吸附
? 首先是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通过静电引力
发生的非特异性吸附。其次是病毒与宿主
细胞之间有选择性和有特殊亲和力的 特异
性吸附 。它是病毒感染具有明显选择性的
理论基础。
二、穿入
① 通过胞饮作用进入细胞,如牛痘病毒
②通过病毒与细胞膜融合后进入细胞,如疱
疹病毒
③病毒与细胞膜上受体作用进入细胞,如脊
髓灰质炎病毒
④病毒直接完整进入细胞内,如呼肠孤病毒
三、脱壳
? 病毒脱壳包括脱去襄膜和衣壳两个过程
①脱襄膜,有的在与细胞膜融合时发生并向
胞浆内释放核衣壳如疱疹病毒;有的在吞
饮泡内发生如痘病毒。
②脱衣壳,发生在吞饮泡内或细胞浆内。
? 四、生物合成
? 包括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一般为,
? DNA病毒(除痘病毒和虹病毒外)在细
胞核中复制。
? RNA病毒(含痘病毒和虹病毒)在细胞
质中复制。
? 病毒脱壳后释放核酸,这时在细胞内查
不到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病毒子,此期称
隐蔽期或黑暗期。
? 五、装配及释放
①无襄膜的 DNA病毒如腺病毒,核酸
与衣壳在细胞核内装配,细胞溶解后
一次释放。
②无襄膜的 RNA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
毒,核酸与衣壳在细胞浆内装配,细
胞溶解后一次释放。
③ 有襄膜的 DNA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在核
内装配为核衣壳。释放方式有三种,一是
移至核膜以芽生方式进入胞浆,获得核膜
成分作为襄膜。并由此渐渐释放到细胞外;
二是 通过核膜裂隙进入胞浆,从胞浆膜上
获得襄膜,沿核周围与内质网相通的部位
从细内逐渐释放。 三是 复合病毒如牛痘病
毒的 DNA与蛋白质均在胞浆中合成,形成
,未成熟颗粒, 经再分化成为成熟颗粒,
其中一部分通过细胞表面释放,大部分则
通过细胞与细胞之间接触而扩散释。
④ 有襄膜的 RNA病毒 如副流感病毒,核酸与
蛋白质在胞浆中装配螺旋状核衣壳,并
在感染过程中使病毒特异性 Ag成分(如
血凝素、神经氨酸)整合于细胞膜上。
当病毒以芽生方式通过细胞膜时,获得
襄膜,并产生剌突。
第三节 干扰现象与干扰素
? 一、干扰现象
一种病毒(活病毒或灭活病毒)作用于宿主
细胞后,可导致另一种在免疫学上有关或无
关的病毒株不能在其中正常增殖的现象,称
病毒的干扰现象。
二、干扰素
? 概念,
干扰素( IFN)是病毒或其它因素如干扰素诱生
剂,剌激脊椎动物组织细胞(体外或体内)产生
的一种能干扰病毒增殖的特殊蛋白质。
? 产生机理,
⑴病毒与细胞 DNA中干扰素基因的, 抑制物, 结
合,从而消除抑制作用,导致产生特异性 mRNA
合成干扰素。
⑵干扰素被释放以后进入另一个细胞,与细胞
,作用因子约束物, 结合导致产生干扰素。
? 作用机制,
干扰素的作用机制不象抗病毒那样直接灭活
病毒。干扰素对病毒体身没有作用,既不能直
接阻止其吸附或穿入,也不能阻断释放,而是
作用于宿主细胞,使其产生抗病毒蛋白质,这
种蛋白质附着于细胞的核蛋白体上,选择性地
抑制病毒 mRNA译制为病毒蛋白质,从而影响病
毒结构蛋白和酶类的合成,使复制受到阻抑而
呈现抗病毒的作用。即最初感染的细胞由于病
毒核酸的剌激被诱导产生干扰素,它透过细胞
膜向外扩散并进入血液循环进入其它细胞。
? 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又具
有细胞种属特征。即某一种动物产
生的干扰素只能保护同种属或近缘
种属动物细胞。
? 干扰素是一种活性很强的生物制剂,
但对没有 Ag性(或 Ag很弱),故
治疗病毒性疾病。亦具有抗肿瘤和
调节免疫机能的作用。
第四节 病毒的抵抗力与分类
一、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 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与细菌繁殖体相似
? 用理化因素使病毒丧失感染性的过程称灭活
? 灭活后的病毒仍然保留其它生物学活性
1、温度,
? 病毒耐寒不耐热。大多数病毒可在 4℃ 以下
良好生存,尤其在干冰温度(- 70℃ )和液
氮(- 196℃ )下更能长期保持其感染性。
而大多数病毒于 55-60℃ 10- 30min灭活,
100℃ 迅速灭活。有的在室温下只能存活数
小时(流感、麻疹病毒),有的在自然界中
可存活数日或数月(肠道病毒群、肝炎病
毒)。但猪瘟 Vi可耐受 50℃ 2h,70℃ 1h,
100℃ 0.5- 1h。
2,PH,
? 大多数病毒在 PH6- 8的范围内保持稳定。
在 PH<5.0>9.0的环境中迅速灭活。
? 病毒种类不同对 PH的稳定性亦不同。例
如呼肠孤病毒能抗 PH3.0;口蹄疫病毒
在 PH6.0- 6.5及 8.0- 9.0迅速灭活,猪
水泡病毒在 PH2.2,24h仍具有感染性。
3,氧化剂,
? 多数病毒对氧化剂敏感,常用 H2O2、
K2MO4、漂白粉、碘化物等灭活病毒。
酚可用于几种病毒的消毒,但不宜于
脊髓灰质炎病毒。
4、甘油和抗生素,
常用 50%甘油生理盐水并加, 双抗, 保
存病毒病料。
二、病毒的分类
1、按病毒的性质综合来分类,
? 双股或单股、有无包膜、立体或螺旋体对
称、子粒多少、颗粒大小、对乙醚敏感性
等方面对病毒分类。
2、依传染途径不同分类,
? 呼吸道病毒、肠病毒、虫媒病毒等。
3、根据寄生宿主不同分类,
? 细菌病毒、植物病毒、动物病毒。
第五节 病毒的分离培养
? 一、病料的采集与送检
? 尽早采取病料
? 部位适宜
? 冷藏速送
? 二、病毒的分离
三、分离病毒的鉴定
? 细胞致病作用 (CPE)
? 红细胞吸附现象
? 干扰现象
概述
一、病毒的概念,
病毒( Viruses)是
一类结构简单,只含
一种核酸( DNA或
RNA)、对抗生素不
敏感、营严格寄生生
活、非细胞形态的最
微小生物。
病毒特点
? 个体微小
? 结构简单
? 专性寄生
? 抵抗力特殊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砖形(痘病毒)
? 弹状(狂犬病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
? 球形(绝大多数病毒)
二、包含体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后,于细胞中形成
的一种用光学显微镜即可看到的特殊“斑块”
三、病毒的结构与功能
1、核酸(芯髓),为单股或双股 RNA(或 DNA),
导入活细胞后可形成新的完整病毒,并致细胞病
变。
2、衣壳,包围芯髓的蛋白质称衣壳,为二十面体或
螺旋对称。具有抗原性、保护作用、吸附作用。
核酸和衣壳统称为核衣壳。
3、襄膜,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故对乙醚敏
感。有的病毒在襄膜外还有剌突。
4、触须,某些无襄膜的病毒所具有。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 病毒缺乏生物细胞所具有细胞器、新陈代谢必须
的酶系统和能量。其增殖,只能靠宿主细胞提供
原料、能量、生物合成场所(细胞器),在病毒
核酸指控下,合成病毒的核酸与蛋白质等成分,
然后在宿主细胞内装配为成熟的具有感染性的病
毒体,再以特定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感染其它
易感细胞,病毒的这种增殖方式称为复制。所需
时间称为复制周期。
病毒复制的过程
? 一、吸附
? 首先是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通过静电引力
发生的非特异性吸附。其次是病毒与宿主
细胞之间有选择性和有特殊亲和力的 特异
性吸附 。它是病毒感染具有明显选择性的
理论基础。
二、穿入
① 通过胞饮作用进入细胞,如牛痘病毒
②通过病毒与细胞膜融合后进入细胞,如疱
疹病毒
③病毒与细胞膜上受体作用进入细胞,如脊
髓灰质炎病毒
④病毒直接完整进入细胞内,如呼肠孤病毒
三、脱壳
? 病毒脱壳包括脱去襄膜和衣壳两个过程
①脱襄膜,有的在与细胞膜融合时发生并向
胞浆内释放核衣壳如疱疹病毒;有的在吞
饮泡内发生如痘病毒。
②脱衣壳,发生在吞饮泡内或细胞浆内。
? 四、生物合成
? 包括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一般为,
? DNA病毒(除痘病毒和虹病毒外)在细
胞核中复制。
? RNA病毒(含痘病毒和虹病毒)在细胞
质中复制。
? 病毒脱壳后释放核酸,这时在细胞内查
不到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病毒子,此期称
隐蔽期或黑暗期。
? 五、装配及释放
①无襄膜的 DNA病毒如腺病毒,核酸
与衣壳在细胞核内装配,细胞溶解后
一次释放。
②无襄膜的 RNA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
毒,核酸与衣壳在细胞浆内装配,细
胞溶解后一次释放。
③ 有襄膜的 DNA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在核
内装配为核衣壳。释放方式有三种,一是
移至核膜以芽生方式进入胞浆,获得核膜
成分作为襄膜。并由此渐渐释放到细胞外;
二是 通过核膜裂隙进入胞浆,从胞浆膜上
获得襄膜,沿核周围与内质网相通的部位
从细内逐渐释放。 三是 复合病毒如牛痘病
毒的 DNA与蛋白质均在胞浆中合成,形成
,未成熟颗粒, 经再分化成为成熟颗粒,
其中一部分通过细胞表面释放,大部分则
通过细胞与细胞之间接触而扩散释。
④ 有襄膜的 RNA病毒 如副流感病毒,核酸与
蛋白质在胞浆中装配螺旋状核衣壳,并
在感染过程中使病毒特异性 Ag成分(如
血凝素、神经氨酸)整合于细胞膜上。
当病毒以芽生方式通过细胞膜时,获得
襄膜,并产生剌突。
第三节 干扰现象与干扰素
? 一、干扰现象
一种病毒(活病毒或灭活病毒)作用于宿主
细胞后,可导致另一种在免疫学上有关或无
关的病毒株不能在其中正常增殖的现象,称
病毒的干扰现象。
二、干扰素
? 概念,
干扰素( IFN)是病毒或其它因素如干扰素诱生
剂,剌激脊椎动物组织细胞(体外或体内)产生
的一种能干扰病毒增殖的特殊蛋白质。
? 产生机理,
⑴病毒与细胞 DNA中干扰素基因的, 抑制物, 结
合,从而消除抑制作用,导致产生特异性 mRNA
合成干扰素。
⑵干扰素被释放以后进入另一个细胞,与细胞
,作用因子约束物, 结合导致产生干扰素。
? 作用机制,
干扰素的作用机制不象抗病毒那样直接灭活
病毒。干扰素对病毒体身没有作用,既不能直
接阻止其吸附或穿入,也不能阻断释放,而是
作用于宿主细胞,使其产生抗病毒蛋白质,这
种蛋白质附着于细胞的核蛋白体上,选择性地
抑制病毒 mRNA译制为病毒蛋白质,从而影响病
毒结构蛋白和酶类的合成,使复制受到阻抑而
呈现抗病毒的作用。即最初感染的细胞由于病
毒核酸的剌激被诱导产生干扰素,它透过细胞
膜向外扩散并进入血液循环进入其它细胞。
? 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又具
有细胞种属特征。即某一种动物产
生的干扰素只能保护同种属或近缘
种属动物细胞。
? 干扰素是一种活性很强的生物制剂,
但对没有 Ag性(或 Ag很弱),故
治疗病毒性疾病。亦具有抗肿瘤和
调节免疫机能的作用。
第四节 病毒的抵抗力与分类
一、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 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与细菌繁殖体相似
? 用理化因素使病毒丧失感染性的过程称灭活
? 灭活后的病毒仍然保留其它生物学活性
1、温度,
? 病毒耐寒不耐热。大多数病毒可在 4℃ 以下
良好生存,尤其在干冰温度(- 70℃ )和液
氮(- 196℃ )下更能长期保持其感染性。
而大多数病毒于 55-60℃ 10- 30min灭活,
100℃ 迅速灭活。有的在室温下只能存活数
小时(流感、麻疹病毒),有的在自然界中
可存活数日或数月(肠道病毒群、肝炎病
毒)。但猪瘟 Vi可耐受 50℃ 2h,70℃ 1h,
100℃ 0.5- 1h。
2,PH,
? 大多数病毒在 PH6- 8的范围内保持稳定。
在 PH<5.0>9.0的环境中迅速灭活。
? 病毒种类不同对 PH的稳定性亦不同。例
如呼肠孤病毒能抗 PH3.0;口蹄疫病毒
在 PH6.0- 6.5及 8.0- 9.0迅速灭活,猪
水泡病毒在 PH2.2,24h仍具有感染性。
3,氧化剂,
? 多数病毒对氧化剂敏感,常用 H2O2、
K2MO4、漂白粉、碘化物等灭活病毒。
酚可用于几种病毒的消毒,但不宜于
脊髓灰质炎病毒。
4、甘油和抗生素,
常用 50%甘油生理盐水并加, 双抗, 保
存病毒病料。
二、病毒的分类
1、按病毒的性质综合来分类,
? 双股或单股、有无包膜、立体或螺旋体对
称、子粒多少、颗粒大小、对乙醚敏感性
等方面对病毒分类。
2、依传染途径不同分类,
? 呼吸道病毒、肠病毒、虫媒病毒等。
3、根据寄生宿主不同分类,
? 细菌病毒、植物病毒、动物病毒。
第五节 病毒的分离培养
? 一、病料的采集与送检
? 尽早采取病料
? 部位适宜
? 冷藏速送
? 二、病毒的分离
三、分离病毒的鉴定
? 细胞致病作用 (CPE)
? 红细胞吸附现象
? 干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