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六 宜宾特色作物主要病虫害
? 茶树主要病虫害
? 宜宾市茶树的主要病害达 20多种,如茶
轮斑病、茶饼病、茶云纹叶枯病、茶炭疽
病等,而危害茶树的害虫种类则更多,主
要有茶毒蛾、尺蠖、卷叶蛾、小绿叶蝉、
茶网蝽、茶吉丁虫、天牛等近 30种。现将
其代表病虫害介绍如下:
? 一、茶轮斑病
? (一 )症状识别
? 主要发生在成叶和老叶上,病害多从叶缘或叶尖部开始发
生,先为黄绿色的小斑,后呈褐色、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的
大斑,叶片中央的病斑常呈圆形,直径 1~ 3 cm,有深浅
褐色相间的同心轮纹,边缘有褐色隆起线,与健部分界明
显。以后病斑中央变成灰白色,上生浓黑色较粗的小粒点,
沿轮纹成环状排列。嫩叶上的病斑,从叶尖或叶缘开始,
叶片变黑,扭曲成畸形。新梢发病,常在基部先生暗褐色
小斑,以后上下扩展,上生黑色小点。茎渐弯曲,病部以
上茎叶呈红紫色,然后萎凋枯死。
? (二 )病原特征
? 茶轮斑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
子盘表生于叶片两面,半埋生,以后外露,
分生孢子长梭形,有 4个横隔,分隔处稍内
隘,中间 3个细胞褐色或橄榄色,两端的细
胞无色,顶尖有 2~ 4根附属丝,无色。病
菌生长和发育的最低温度为 10℃ 左右,最
适宜温度在 28~ 32℃,最高温度在 36—
40℃,孢子萌芽的最适温度为 25℃ 。
? (三 )发病规律
?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组织中越冬。分生孢子
通过雨水传播,在水滴中萌发,由伤口侵入叶片和枝梢,
产生新的病斑,又形成孢子,进行再侵染。温度 25— 28℃,
相对湿度 80%~ 85%的条件适宜于本病的流行。夏季时
晴时雨的情况下,会使病害迅速发展。
? 病原菌是一种弱寄生菌,常侵害生长衰弱的茶树。凡管
理粗放的茶园以及衰老茶树,由于抗病力减弱,因而易于
发病。排水不良的低洼茶园、密植茶园以及苗圃,因湿度
较大,病害发生也较高。
? 伤口是病原菌侵入的主要途径。病菌常在螨类或昆虫为
害的部位,以及采摘和修剪后伸出新枝梢的叶片上寄生而
引起病害。凡机采、强采或虫害严重的茶园,病害发生常
较严重。
? (四 )综合防治
? 1.清洁茶园 冬季或早春要清扫落叶并及时处理,也可
结合茶园冬耕,将病叶深埋于土中,加速病叶腐烂,减少
侵染来源。
? 2.加强栽培管理 适当多施基肥和茶专用肥,促使茶树生
长健壮;深耕培土,促进根系生长;做好抗旱、防冻工作;
及时防治害虫,以减少叶片伤口。
? 3.化学防治 对发病严重的茶园,在病害盛发前,应摘除老
病叶后再采用下列药剂防治:
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600~ 800倍液 (喷后 15天可采茶 );
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 600~ 800倍液 (喷后 10天可采茶 );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1500倍液; lOOppm
风光霉素液 (喷后 7天可采茶 )。
? 二、茶毛虫
? (一 )形态特征
? 1.成虫 雌蛾体长 8— 13mm,翅展 21— 23mm,
黄褐色。前翅前缘、翅尖和臀角处黄色,翅尖有
两个黑点,翅面散生许多黑褐色细点。腹部末端
较粗,有黄褐色绒毛丛。雄蛾体长 6— 10mm,翅
展 20~ 28mm,体翅黑褐色。腹部较细,末端无
毛丛。
? 2.卵 为球形,淡黄色,直径 0,6~ 0,8 mm。
卵块椭圆形
? 3.幼虫 末龄幼虫体长 20 mm左右,头呈浅褐
色,体呈黄色,圆筒形。各体节的背面和侧方均
具黑疣数个。
? 4.蛹 为圆锥形,长 8— 12 mm,黄褐色,密生
黄色短毛,腹末有钩状刺一束,约 20余枚。蛹外
有土黄色丝质薄茧,茧长 12— 13 mm。
? (二 )生活习性
? 四川及宜宾市 1年发生 2代。浙江的温州地区和
湖南发生 3代,福建 3~ 4代,台湾 4~ 5代。 1年发
生 2代区,第一代幼虫发生在 4~ 6月,危害春、
夏茶;第二代幼虫发生在 7~ 9月,危害夏、秋茶。
1年发生 3代区,第一、二、三代幼虫发生期分别
在 4~ 5月,6~ 7月和 8~ 10月,分别危害春茶、
夏茶和秋茶。
? 成虫多在午后至黄昏羽化。雄蛾活动力强,一般交尾
一次,偶有两次以上的。雌蛾交尾后当天或第二天产卵,
卵产于叶背,呈块状,上覆绒毛。刚孵化后的幼虫先取食
卵壳,然后取食叶片。一、二龄幼虫取食下表皮和叶肉,
三龄以后食叶量显著增多,从叶缘向内咬食叶片成缺刻,
或全叶食去仅留叶柄,猖獗时可将嫩枝皮、花蕾及幼果食
尽。幼虫怕阳光直射和高温。一般早晚在茶丛枝端叶片上
咬食,中午常移至茶丛中、下部叶上为害。夏天中午阳光
强时,常躲在茶丛基部荫蔽处,停止取食。幼虫六、七龄,
每次蜕皮前均成群迁移至叶背、枝干或根颈裂缝等荫蔽处,
并吐丝联结在一起,蜕皮后又成群迁移到另外枝叶上为害。
幼虫老熟后迁至茶丛根茎部附近土块缝隙中、枯枝落叶间
或表土下结茧化蛹,以枯枝落叶下或缝隙中为多,少数人
土化蛹。茧常数个或数十个聚集在一处。
? (三 )综合防治
? 1.人工捕杀 在 11月至次年 3月间摘除越冬卵
块。采下的卵块用寄生蜂保护器保护,使天敌能
重返茶园。在群集性强的一至三龄幼虫期,摘除
虫叶踩死,或投入盛有 150~ 200倍肥皂液的容器
内浸杀。
? 2.中耕灭蛹 茶毛虫幼虫多在茶树根际的落叶、
杂草及土块缝隙中结茧化蛹。在化蛹盛末期中耕
除草可伤、灭虫蛹,将枯枝落叶耙出烧毁,则效
果更好。
? 3.诱杀成虫 茶毛虫成虫具有趋光性,可在各
代成虫发生期,每晚 19~ 24时用黑光灯或高压电
网诱杀成虫。也可在田间设置性诱捕器,用未交
尾的雌蛾诱杀雄蛾。
? 4.生物防治 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流行的年
份,收集体壁一触即破、倒挂死亡的虫尸加水浸
泡在玻璃瓶内,密闭瓶口后在阴凉避光处或冰箱
中保存,待茶毛虫再发生时取出研碎,加少量水
后用纱布过滤,将病毒液用毛笔涂布于幼龄幼虫
的背部,或以每 667 m230~ 50头虫尸的量,用喷
雾器隔行喷洒于茶行两侧,任其传染扩散。
? 5.药剂防治 在三龄幼虫前选喷 90%敌百虫晶体、
50%杀螟硫磷乳剂,50%马拉硫磷乳剂,80%敌
敌畏乳剂,50%辛硫磷乳剂,每 667 m250— 100
mL(g)加水 75 kg; 10%二氯苯醚菊酯乳油,2,5
%溴氰菊酯乳油,10%氯氰菊酯乳油,每 667
m212,5— 15mL加水 75 kg; 25%灭幼脲悬浮剂
每 667 m275— 100 mL加水 75 kg,进行喷雾防治,
虫害局部发生时,可进行挑治。
? 作业
? 1.试述茶轮斑病的症状特点及防治方法。
? 2.试述茶毛虫的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 烟草主要病虫害
? 第二节.烟草主要病虫害
? 宜宾市烟草主要病害有烟草黑胫病、病毒
病、青枯病、炭疽病、赤星病、蛙眼病及
根结线虫病等,烟草主要虫害有烟蚜、烟
青虫、烟蛀茎蛾、斑须蝽、烟蓟马、潜叶
蛾及野蛞蝓等。烟草生产每年因这些病虫
害的为害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其代
表病虫害介绍如下:
? 一、烟草黑胫病
? (一 )症状识别
? 烟草黑胫病菌主要侵染根和茎基部,产生黑
斑,故称“黑胫病”。症状因烟株生长阶段和气
候条件而有较大差异。苗期首先在烟苗的茎基部
出现黑斑,或从底叶发病,再沿叶柄扩展到茎上,
常引起“猝倒”症状。在成株上,首先在茎基部
出现黑褐色凹陷的病斑,开始下部个别叶片凋萎,
随后茎斑迅速向上和横向扩展。当茎斑环绕茎基
后,叶片开始自下而上变黄凋萎,悬挂在茎上,
烟农形象地称“穿大褂”。当茎斑达到烟茎的 1/
3左右,病株已基本死亡。纵剖病茎,可以看到髓
部干缩成褐色碟片状,碟片间有稀疏的白色菌丝。
叶斑为圆形大病斑,群众称为“猪屎斑或黑膏
药”。
? (二 )病原特征
? 烟草黑胫病菌为真菌鞭毛菌亚门疫霉菌。孢子囊
顶生或侧生在气生菌丝上,形状大小多变,有椭
圆形、梨形或圆形。烟草黑胫病菌为半水生,喜
高温、高湿条件。菌丝生长最适宜温度为 28℃,
最高 36℃,最低 10℃ 。
? 在自然条件下,烟草黑胫病菌只侵染危害烟
草,人工接种,可侵染番茄、辣椒、茄子和马铃
薯及蓖麻等。
? (三 )发病规律
? 烟草黑胫病菌主要以休眠菌丝体和厚壁孢子在
土壤或粪肥中的病株残体上越冬。一般可存活 3年
以上。苗床期和大田期的初次侵染主要来自带病
的土壤和粪肥,其次是受病菌污染的灌溉水或流
水。通过烟苗调运进行远距离扩散。
? 烟草品种对黑胫病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如白肋
烟晶系 L8,烤烟品种 NCl071,G28,G80、
NC82、中烟 90等较为抗病。
? 影响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是气象条件,其中主
要是温、湿度。温度一般能满足侵染发病,而年
份之间降雨量波动较大,常成为黑胫病流行与否
和为害程度的限制因子。一般 7~ 8月份雨日多、
雨量大,黑胫病就会严重发生,如果此期雨少,
天气干旱,一般发病较轻。
? 耕作栽培制度对黑胫病发生也有较大关系。大
部分实行烟稻轮作的烟田黑胫病发生极轻,而旱
地连作烟田由于土壤中含菌量逐年增加,病害为
害程度也有加重的趋势。
? (四 )综合防治
? 1、种植抗病品种
? 2、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以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为宜;开
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减少病菌感染蔓延机会,及时拔
除病株;施用已腐熟的肥料;适时早栽,使烟株感病期避
开高温多雨季节。
? 3、药剂防治 在移栽后 3— 6周,用 25%甲霜灵可湿性
粉剂,每 667m250~ 80g,对水 50kg灌根或用 58%甲霜灵
锰锌或 70%的甲霜灵福美双,每 667 m2100~ 150g,或用
90%霜疫净乙磷铝每 667 m2450g和 40%霜疫净可湿性粉
剂每 667 m21 000g,对水 50kg施药,隔 10天一次,一般
2— 3次,防治效果可达 70%以上。 95%敌克松,每 667
m2用药 350g,与 15~ 20kg干细土拌匀,于移栽后封垄前
及起垄培土时,各施药一次,或在培土前用 95%敌克松
500倍液浇蔸,每株 200 mL,然后再培土。
? 二、烟草花叶病
? (一 )症状识别
? 自苗期至收获期均能发病。病株呈现典型的花
叶症状。嫩叶发病,先是脉明,以后形成浅绿和
深绿病斑,叶缘有时向背面卷曲。由于受害叶片
部分细胞增多或增大,致使叶片厚薄不匀,皱缩
扭曲,呈畸形,并有不规则的缺刻,严重时延长
呈柳叶状,或呈带状。早期发病烟株节间缩短,
植株矮化,生长缓慢或不育。病重的烟株花变形,
蒴果小而皱缩,所产生的种子,发芽力很差。
? (二 )病原特征
? 烟草花叶病毒( Tobacco mosaic virus,简称 TMV)。
TMV为杆状质粒,大小为 3,000× 180埃,包含两部分。
外部为蛋白质壳环,绕着内部的核糖核酸 (RNA)心轴。
病毒的毒力及抗逆力都很强。新鲜汁液稀释到 100万
倍仍有致病力。病毒增殖最适温度为 28~ 30℃,在 37~
38℃ 以上不再增殖。病毒对高温的抵抗力极强,在干燥病
叶中置于 140℃ 温度条件下处理 30分钟才失去其致病力,
而在 120℃ 时处理同样的时间,则仍有很强的致病力;在
汁液中的病毒经 93℃ 处理 10分钟,或 82℃ 处理 24小时,
或 75℃ 处理 40天之后,才失去其致病力。 病毒在病叶中
存活期很长,如在干燥病叶中经 52年仍存活,在液体中可
存活 42年。榨取的汁液稀释到 l0-6倍仍保存侵染能力。
? (三 )发病规律
? 侵染循环
? TMV靠汁液传染,是机械传染最强的病毒之一,
只要叶片上的茸毛稍有损伤,病毒即能侵入,所
以病叶、健叶接触经轻微摩擦,即可引起传染。
在田间操作时,工作者的手或农具接触病株后再
触及健株,也可引起传染。
? TMV的初次侵染源有以下数种:
1.土壤内的病株残屑;
2.带毒烟叶 采自病株的烟叶;
3.混在种子中的病株残;
4.带病汁液 (用烟草粉或烟草浸出液杀虫
时);
5其他 染病的其他寄主或杂草寄主
? 发病因素
? 条件的变化可以影响到烟株对 TMV的感
病性和潜育期。植株年龄、接种量多少及
生长条件会影响症状呈隐性症状或正常症
状。温度及光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病
势的发展。
长日照和较高的光强度既有利于寄主生
长又有利于初期的病毒合成。
土壤条件也能影响植株生长,从而影响病
毒病的发生与发展。
? 土壤温度及耕作条件如适宜于植株的快速生长,
就提供了 TMV自然侵染的有利条件。此外,感染
的植株生长势愈强,则症状及系统侵染愈明显。
幼嫩植株一般比老植株更感病。
风雨能促进健叶、病叶摩擦而传病,因而风雨
有增加发病的趋势。连作易致发病,尤其是冬季
严寒干燥地区,土中的烟草残余物腐败分解比温
暖多雨地区要慢,毒力破坏也比较难,带毒亦较
多。在这些地区进行连作,则发病更重。马铃薯
等茄科作物是 TMV的寄主,以这些作物为前作,
同样易致发病,此外,土壤贫瘠,土层浅薄,以
及排水不良的田块,烟草生长衰弱,发病就较重。
? (四 )综合防治
? 防治烟草花叶病,应从种子开始,防止种子夹杂
病残组织;选择未种过烟草的生地或达两年以上
未种过烟草和不靠近烤房的地块或菜园地作苗床;
彻底清除苗床及附近杂草;严格剔除病苗;不论
是苗床或大田,都要施用净肥。移栽还苗后,要
进行查苗,发现病苗及早拔掉,补栽健苗;在后
期发现病株,应迅速追施速效肥料,加强肥水管
理,促使开秸开片。打顶抹叉时,健、病株要分
开进行,在苗床或大田操作前注意用肥皂水洗手,
以免人为地传染。 对普通烟草花叶病的防治,培
育抗病品种极为重要。
? 三、烟蚜
? 烟蚜 (桃蚜 )Myzuspersicae(Sulzer)属同翅目,
蚜科。分布广,寄主种类多,除取食烟草外,还
是茄科、十字花科、黎科和蔷薇科等植物的重要
害虫。成、若蚜群集在烟草植株上部幼嫩叶片和
嫩茎上刺吸汁液,使植株生长缓慢、矮小,叶片
卷缩、变小、变薄,单叶面积减少,干重及烘烤
性能下降。由于烟蚜分泌蜜露引发霉污病影响光
合作用,且传播烟草病毒病,一般年份可造成 10
%~ 15%的经济损失,如果大发生或病毒病流行,
损失可达 50%~ 80%。
? 1.形态识别
? (1)有翅胎生雌蚜 体长约 2mm,头、胸、触角
和尾片均黑色,腹部颜色变化较大,其背面中央
有 1个大型的淡黑色斑块,两侧各有 l列小斑。额
瘤显著,内倾。触角第 3节上有 9— 17个感觉圈排
成 1行。腹管长,末端渐缢缩。尾片圆锥形。 ·
? (2)无翅胎生雌蚜 体长约 2mm,鸭梨形,体色
多样,有光泽。触角第 3节无感觉圈。
? 东北和华北地区每年发生 10~ 20代,南方各烟区
可发生 30一 40代。而华南、西南烟区及北方温室
内的烟蚜可全年繁殖。我国东北和西北烟区烟蚜
年生活史均为全周期型;华北至南岭以北,烟蚜
全周期型和不全周期型混合发生。全周期型的蚜
虫以卵在桃树枝条芽腋和缝隙等处越 冬。不全周
期型烟蚜秋季继续留在蔬菜上孤雌生殖,并以最
后 1代孤雌胎生成若蚜在风障、冬季栽培蔬菜或菜
窖内越冬。
? 烟蚜有趋嫩习性,成、若蚜集中在烟株中上部
嫩叶背面、花蕾上取食。有翅蚜对黄色有趋性,
而对银灰色和白色呈负趋性。烟蚜传播主要是在
冬、夏寄主之间的迁飞和在夏寄主之间的扩散。
? 温湿度对烟蚜的存活、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很
大,低温低湿及高温高湿不利于繁殖。烟蚜发自
最适温度 10~ 25℃,超过 32℃ 不利于繁殖。在适
宜发生的季节,烟田相对湿度 40% ----80%发生严
重,过高过低其种群数量均会受到抑制;暴风雨
冲刷会使蚜量大幅度下降。当温度较低 (10℃ ),
蚜虫数量过多,寄主叶片老化,有翅蚜大量形成。
有翅蚜的产生是烟蚜迁飞扩散和寄主田蚜量下降
的前兆。
? 另外,天敌对烟蚜的种群数量有很强的控制作
用。烟蚜的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草蛉、食蚜蝇和
蜘蛛等 130多种,寄生性天敌有蚜茧蜂等 40多种,
还有蚜霉菌侵染烟蚜。
? 3.防治措施
? (1)农业防治 采用银灰色地膜覆盖苗床或大田的方法避
蚜,既可提高地温,促进烟苗生长,还可避蚜害,防病毒
传播;及时打顶抹权,促使烟叶成熟,组织老化,不适于
烟蚜敢食,有明显的抑制蚜虫作用;实行小麦、烟草间套
作有利于麦蚜天敌向烟田转移。
? (2)生物防治 在烟草生长期内,保护利用、人工繁殖、连
续释放烟蚜茧蜂等天敌可有效控制蚜虫。
? (3)化学防治 喷药的重点部位是植株上部幼嫩叶片背面。
可选用 1,5%乐果 22,5~ 30 kg/ hm2喷粉,也可选用 40
%乐果乳油,50%辛硫磷等乳油 1 000~ 1 500倍液,或 50
%抗蚜威 可湿性粉剂 2 000~ 2 500倍液,或 20%杀灭菊
酯等菊酯类乳油 3 000倍液喷雾。
? 作业
? 1.试述烟草黑胫病的症状特点及发病规律。
? 2.如何防治烟蚜?
? 花生主要病害
? 在宜宾市,发生普遍危害重的病害主要有:花生枯萎
病(包括茎腐病、青枯病、根腐病、黑霉病、白绢病五
种)、花生根结线虫病、花生叶斑病(黑斑病、褐斑病、
网斑病)、花生病毒病。
? 一、花生叶斑病
? 花生叶斑病包括黑斑病和褐斑病,是花生上常见的两种
叶部病害,在田间常同时发生,症状相似,主要造成叶片
枯死、脱落,发生普遍,一般减产 10%~ 20%,严重的可
达 40%以上。
? (一 )症状
? 主要发生在花生生长的中后期,褐斑病始发期比黑斑病
稍早,以为害叶片为主,也可为害叶柄和茎秆。
? 两种病害发病初期均形成褐色小点,扩大后在叶片上形成
褐色圆形病斑,在叶柄和茎秆上形成褐色椭圆形病斑。潮
湿时,在病斑上的小黑点处产生灰褐色霉层。
褐斑病
黑斑病
? 诊断要点:叶片上形成褐色圆形病斑,叶柄和茎秆上形
成褐色椭圆形病斑,潮湿时在病斑上的小黑点处产生灰褐
色霉层。
? (二 )病原
? 黑斑病病原为球座尾孢菌 Cercospora personata
(Berk,etCurt,)E11,et Ev.,褐斑病的病原为花生尾
孢菌 C arachidicola Hori.,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尾孢
属。
? 黑斑病菌的子座主要产生于叶斑背面,半球形,暗褐色;
分生孢子梗丛生,褐色,不分枝,短粗,0~ 2个分隔,上
部呈膝状弯曲,分生孢子倒棍棒状或圆筒状,短粗,褐色,
分隔少,多数为 3~ 5个。褐斑病菌子座主要产生在叶斑正
面,暗褐色,不明显。分生孢子梗丛生或散生,黄褐色不
分枝,较细长,0一 2个分隔,上部呈膝状弯曲,分生孢子
倒棍状或鞭状,细长,无色或淡褐色,分隔多,多数为
5~ 7个。
褐斑病原
黑斑病原
? (三)发病规律
? 花生叶斑病菌主要以子座、菌丝团、分生
孢子在病残体中越冬,或以分生孢子附着
在种壳、种子上越冬。条件适宜时,子座
和菌丝团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昆虫
传播,由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寄主,
可重复再侵染。
? 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染均需较高
的温度和湿度,在 7— 9月份若降雨多,发病就重。
连作田比轮作田发病重。土壤肥力差,生长衰老,
分枝稀少的植株黑斑病发生重。肥料充足,枝叶
茂盛的植株褐斑病发生重。一般直立型品种较蔓
生型品种抗病,生长前期较抗病。
? (四)防治措施
? 以农业防治为主,把消灭初侵染菌源放在重要
地位,选用抗病品种,如湛油 1号、浪油 3号、粤
油 22号。必要时进行药剂防治。
? 1.农业防治 选种抗病品种;花生收获后要尽
量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及时翻耕,实行轮作。
?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 75%百菌清
500~ 800倍液、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l
000倍液,还可选用 30%百科,40%大富丹,50
%丰米,12,5%速保利,80%喷克,75%代森
锰锌,50%胶体硫等药剂,喷药时可加入 0,1%
助杀或害利平做展着剂,一般 15天左右喷 1次,
共 2~ 3次,有较好的防病增产效果。
? 二、花生根结线虫病
? 花生根结线虫病又名花生线虫病,几乎所有种
植花生的地区都有发生。花生感病后植株矮小发
黄,结果少。一般减产 20%~ 30%,甚至绝收。
? (一 )症状
? 花生播种半个月后,根结线虫侵入主根尖端,
膨大形成纺锤形根结,初期为乳白色,后变为黄
褐色,直径 2~ 4 mm,表面粗糙。在根结上长出
许多细小须根,须根尖端又被线虫侵染形成根结,
根系须根团状。被害主根畸形歪曲,停止生长,
根部皮层变褐腐烂。在根颈、果柄上可形成葡萄
穗状的虫瘿簇。病株根瘤少,结果亦少而小,甚
至不结果。
诊断要点:植株
矮小黄化似缺肥水
状;根系形成乱丝
状的须根团;被害
主根畸形歪曲,根
部皮层往往变褐腐
烂;在根颈、果柄
上可形成葡萄穗状
的虫根结,剖视根
结,可见乳白色针
头大小的雌线虫。
? (二 )病原
? 北方根结线虫 Meloidogynehapla Chitwood和花生根结
线虫 Marenaria(Neal,)Chit— wood。 我国发生的主要是
北方根结线虫,局部地区如广东湛江和海南发生的有,花
生根结线虫。均属线虫门,侧尾腺口纲、根结线虫属。
? 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都是雌雄异型。雌成虫梨
形,雄成虫线形,有卵、幼虫、成虫 3种虫态,幼虫蜕皮 4
次,2龄幼虫是侵入寄主的虫态。雄虫线形,不侵染棉花。
? 两种根结线虫的寄主范围都很广,已知北方根结线虫可
侵染大豆、绿豆、冬瓜、南瓜、甜瓜、黄瓜、萝卜、油菜、
甘蓝、芝麻、马铃薯等 550余种植物,不侵染棉花和西瓜;
花生根结线虫可侵染小麦、大麦、玉米、番茄、柑橘等
330种植物,不侵染棉花。
线虫病原
? (三 )发病规律
? 病原线虫以卵在土壤中的病根、病果壳及粪肥
中越冬。第二年平均地温回升至 11℃ 以上时,卵
开始孵化 2龄幼虫,破壳而出。线虫可在土壤中活
动,整个生长季节移动距离不超过 30 cm。主要
随土壤、流水、人畜及工具传播,从根尖侵入,
并引起根组织过度生长形成根结。幼虫在根结内
生长发育,雌雄成虫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产
卵后死亡。卵可继续孵化为害,北方根结线虫在
北方一年发生 3~ 4代,在南方一年发生 4~ 5代。
? 土壤温度和湿度对幼虫侵染影响很大。幼
虫侵染的温度范围为 12~ 34℃,最适为
20~ 26℃ 。土壤含水量在 20%以下和 90%
以上都不利于幼虫侵入,雨水少、灌溉不
及时危害重,雨水多或灌溉及时危害轻。
土质疏松的砂壤土和砂土地发病重,黏土
和低洼碱性土壤发病轻。轮作田发病轻,
连作田发病重。早播比晚播发病重。田间
寄主杂草及病残体多的发病重。
? (四 )防治措施
? 加强植物检疫,保护无病区;病区以农业防治
为基础,辅以药剂防治。
? 1.加强检疫 不从病区调运花生种子,如确需
调种时,应实施检疫,剥去果壳,只调果仁,并
在调种前将其干燥到含水量 10%以下。
? 2.加强农业防治 收获后,申除田间病残体和
杂草,就地晒干,集中烧毁。不用未经干燥处理
的病株残体作饲料或沤粪,减扣初侵染源。改良
土壤,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增强植株抗病力。改
善灌溉条件,防止水流传播。与甘薯或禾本科作
物实行 2~ 3年轮作。选用抗病品种。
? 3.药剂防治 重病田播种前,15~ 20天进行土壤
熏蒸处理,沟施 98%棉隆微粒剂 75~ 150 kg/
hm2,也可在播种时用 3%呋喃丹颗粒剂 22— 26kg、
力满库颗粒剂 30— 60 kg,沟施或穴施。
? 此外,应用淡紫拟青霉等生物制剂对根结线虫也
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作业
? 怎样识别花生叶斑病?它们的发生规律有何特点?
怎样防治?
? 三、花生青枯病
? (一 )症状
? 我国长江流域、山东、江苏等省发病重,河北、
安徽、辽南偶有发生。在宜宾高县发生严重。是
典型的维管束病害,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发生,
以花期最易发病。青枯细菌主要侵染根部,致主
根根尖变色软腐,病菌从根部维管束向上扩展至
植株顶端。横切病部呈环状排列的维管束变成深
褐色,用手捏压时溢出浑浊的白色细菌脓液。初
发病时早晨叶片张开延迟,傍晚提早闭合,主茎
顶梢第一、二叶片先萎蔫,侧枝顶叶暗淡萎垂,
1-2天后全株叶片急剧凋萎,但叶片仍呈青绿色别
于其它枯萎病。
? (二 )病原
?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 Smith 称青
枯假单胞杆菌 I号小种,属细菌。菌体短杆状,两
端钝圆,大小 0.9-2× 0.5-0.8(μm),具极生鞭毛 1-
4根,无芽孢和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在牛肉汁
玉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直径 2-5mm,光滑,稍
有突起,乳白色,具荧光反应,6-7天后渐变褐色
后失去致病力。国外发现该菌有 3个生理小种。其
中小种 Ⅰ 侵染番等多种植物,小种 Ⅱ 侵染香蕉和
海里康,小种 Ⅲ 侵染马铃薯。该菌寄主包括茄科、
蝶形花科、菊科等 200多种植物。
? (三 )发病规律
? 花生青枯菌主要在土壤中、病残体及未充分腐熟的堆
肥中越冬,成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在田间主要靠土壤、
流水及农具、人畜和昆虫等传播。花生播种后日均气温
20℃ 以上,5cm深处土温稳定在 25℃ 以上约 6-8天开始发
病,旬均气温高于 25℃,旬均土温 30℃ 进入发病盛期。湛
江观察:气温 27-31℃,春花生 4-5月降雨量 120-150mm,
秋花生 9月降雨量达 150-200mm,发病严重。该菌通过根
部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通过皮层进入维管束,由导管向
上蔓延,病菌还可突破导管进入薄壁细胞,把中胶层溶解
致皮层烂腐,腐烂后的根系病菌散落至土壤中,再通过土
壤流水侵入附近的植株进行再侵染。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
1-8年,一般 3-5年仍保持致病力。连作使土壤中病菌数量
逐年增多,头 1年病率为 5%的花生田,第 2年继续种花生,
病率可增至 30%-40%。粘土利于发病。土层浅、排水不
良、保水保肥差的地块发病重。
? (四 )防治措施
? 1、清除菌源,常年种植花生田块,在花生收获后,
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烧毁,对田
间病株应及早拔除深埋或烧毁。不用病花生藤堆
肥,尽量减少和控制病菌的扩散,降低次年发病
的初浸染源,仍然具有减轻病害发生的作用。
? 2、合理轮作,对重病区,水源条件较好的,实行
水旱轮作是控制花生青枯病发生危害的最有效措
施。对旱坡地花生种植区,不能进行水旱轮作,
可与青枯病菌的非寄主植物轮作,如小麦、玉米、
甘薯、大豆等,一般轮作 2--3年,具有明显减轻
病害的作用。
? 3、选用抗病品种,对实施轮作有困难的地区,
应利用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选用抗(耐)病性
相对较强的品种仍是一种防病手段。在具体选用
抗病品种时,可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引种、
试种、或自选、自育、自繁,因地制宜地选用优
良品种。目前较抗病的品种有:天府 11、天府 16、
矮花 3号、中花 2号中花 6号、中花 8号等。
4、加强栽培管理,田间栽培管理措施,对控
制花生青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具有明显的作用。在
花生青枯病发生区,应注意田间水肥管理。
? 对旱坡地在播种花生前,进行短期灌水泡浸,
可促使土壤中病菌大量死亡,从而减少病菌侵染
机会,降低发病率。
? 播种花生时,每亩施石灰、草木灰 50~ 150公
斤,过磷酸钙 20~ 30公斤,使土壤呈微碱性,以
抑制病菌生长,减少发病。田间增施充分腐熟的
有机肥,硼肥可促进花生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
同时,做好田间的清沟排渍,防止雨后积水。早
期零星病株及时拔除,集中处理。不施用带菌肥
料等农业栽培管理措施,既具有防病作用,也具
有增产效果。
? 5、化学防治措施:关于花生青枯病的药剂防
治,由于此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发病后进行药
剂防治,通常难以达到治疗效果。有些药剂具有
一定防效。
? 以下药剂仅供选用,对花生青枯病有一定防治
效果:
? ( 1)田间初见病叶或病株时用药,最好在花前
用药 1次。首选 20%龙克菌 SC亩用 100克,对水
50kg,在病害发生期用药防治 1--3次,若遇连阴雨,
发病快又无法灌药时,每亩用 20%青枯灵 300-
500克加 50%福美双 800-1000克,与 50斤过筛细
土拌匀后,撒于花生窝中。此外,每亩用 80%必
备可湿粉 200克,或 77%可杀得 2包或 80%科博
100克,兑水 60公斤喷灌,可收到较好效果。
? ( 2)在花生播种时,用绿亨一号或绿亨二号拌种,
可有效防治花生青枯病的发生为害。施用方法:
将种子浸湿后,每公斤种子用绿亨一号 1~ 2克或
绿亨二号 3~ 4克拌匀即可播种。
? ( 3)也可用绿亨杀菌王 1000倍液浸种 24小时后
播种预防。在花生苗期、始花期或发病初期用绿
亨杀菌王 1000~ 1500倍液或绿亨二号 600~ 800
倍液喷施防治。其方法是在花生出苗后每隔 10~
15天左右喷药 1次,发病较重时,可用药液灌根。
? ( 4)发病初期喷施 100~ 500mg/kg的农用链霉素,每隔 7~ 10天喷 1
次,连续喷 3~ 4次。
? 注意事项:花生青枯病一般在雨季时极易发生,常发病区应注意
田间的清沟排渍,防止雨后积水,发病前可施药预防。
? 作业
? 怎样识别花生青枯病?它的发生规律有何特点?怎样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