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
国际关系,
主讲:张王定 副教授
教材内容结构:
? 本教材共十四章,按内容结构分为三部分:
? 第一部分,当代国际政治(第一至第四章);
? 第二部分,当代世界经济(第五至第八章);
? 第三部分,当代国际关系(第九至第十四章)。
第一篇 当代国际政治
第一章 时代主题与世界格局
? 内容提要, 本章分析说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
时代的两大主题;时代主题转换的国际背景条件;
和平与发展的相互联系;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战争与
和平;国际体系与世界格局主要分析说明雅尔塔体
系的形成与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两大阵营的分化
和向多极化格局的转换;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形
成和特点;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斗争。
? 基本概念, 时代主题, 发展问题, 雅尔塔体系, 和
平演变, 国际秩序。
本章重点问题,
1、时代主题与时代主题转换的国际背景条件。
2、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战争
与和平。
3、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格
局转变的主要推动力。
第一节 时代主题 —— 和平与发展
一,时代主题的转换
? 时代主题的含义
? 时代主题的作用
? 时代主题的特点
二, 世界反战与和平问题
? 反战与和平的含义
? 当代世界和平问题
? 和平问题之所以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的主要原
因
三、世界发展问题
(一)、发展问题的含义
(二)、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严峻的发展问题
(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地区的不平衡,加速
了其两极分化
(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状况的三种类型
(五)、当今世界存在的发展问题,其核心仍然是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四,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
(一)、和平与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和平是发展的基本前提
(三)、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
五,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战争与和平
(一)、二战中,核武器开始出现和使用,核时代的
战争一旦爆发,人类将面临空前的浩劫
(二)、由核武技术的更新所造成战争性质的变化使
二战后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变小
(三)、如果把冷战后五十多年的历史以冷战作为界
点进行划分,那么冷战时与冷战后在战争的起因
和特点上有所不同
(四)、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途径
第二节 国际体系与世界格局
一,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与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
(一)、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二)、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
二,两大阵营的分化和向多极化格局的转换
(一)、两大阵营的分化
(二)、第三世界的形成
(三)、美苏争夺世界霸权与三个世界格局
(四)、美苏争霸和第三世界的崛起,使战后世界开
始出现三个世界鼎立的新格局
三,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和特点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两极霸权格局
的终结
(二)、苏联解体使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它
不再拥有绝对优势
(三)、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特征
本章小结:
? 时代主题 是指一定时期内由主要矛盾所决定并反映
时代基本特征,对未来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的问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当今战争手段和特
点的重大变化决定了和平问题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
发展问题是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
衡,经济关系不平等的问题,是人类社会共同繁荣和共
同发展的问题。和平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互为因果。发展需要
和平,和平才会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
平。雅尔塔体系是指 1943年 11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的
德黑兰会议,1945年 2月的雅尔塔会议和 1945年 7月的波
茨坦会议等重要会议,就怎样结束战争,如何处理战争
遗留问题以及战后世界和平与世界秩序维持问题达成一
系列的协议和谅解,其中的雅尔塔会议的内容最为核心
和重要,故此后所确立的世界体系被称之为雅尔塔体系。
? 该体系 的形成标志着新的世界格局的初步确立,
它对于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消灭德日法西
斯势力,保持战后欧洲和世界和平与稳定,维护苏联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促进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
高涨起到促进作用。然而,该体系具有明显的大国霸
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对战后世界政治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消极影响。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为一方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一方的
两大政治军事团体之间的对抗关系中,以美苏两国的
矛盾、对抗为主线。国际秩序是指以一定世界格局为
基础所形成的国际行为规范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
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思考题:
? 1、什么是时代主题?战后时代主题转换的国际背
景条件主要有那些?
? 2、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 3、冷战后两极格局瓦解并向多极化格局转变的推
动力量是什么?
第二章 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与
国际组织
?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分析说明国际社会的 行为主体;
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国际社会中的
非政府组织
? 基本概念, 行为主体, 国际实体, 立宪君主制, 民
主共和制, 国家结构, 国际组织。
? 重点问题,
? 1、主权国家的基本特征;国际社会承认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合法地位。
2、冷战后北约性质的变化;背约东扩的背景和原因。
3、冷战后欧盟性质的新变化。
第一节 国际社会中的行为主体
? 一,国际政治中的主要行为主体
? 二,主要行为主体与一般行为主体的区别
第二节 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
一,主权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家作为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自从阶
级社会产生以来,已有千年的发展历史
(二)、主权国家的概念与主权国家的产生
(三)、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是国际社会的基本准则
二,主权国家的基本特征
? 一定数量定居的国民
? 一定面积的国土
? 一定形式的政治机构
? 独立自主处理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利
三,主权国家的分类
现代主权国家一般可根据其经济基础与阶级性质
划分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阶级性质和政体
形式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阶级性质和政体
形式
四,国家结构和分类
(一)国家结构的含义
(二)国家结构的类型
五,主权国家的国力构成与评估
(一)主权国家的国力
(二)主权国家的国力评估标准
第三节 国际组织
一,国际组织的一般状况
(一)国际组织的定义
(二)国际组织的性质特点与运行机制
(三)国际组织的发展与分类
二,主要国际组织
? 联合国 的由来与组织建立,宗旨与基本原则,主
要组织机构及其职能
? 欧洲联盟 的建立与整体实力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的建立与拓展,主要机构与军
事力量
? 不结盟运动 的建立,机构与作用
第四节 社会中的非政府组织
一,民族解放运动
二,世界和平运动
三,国际非政府组织
?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特点
?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现状
本章小结:
? 国际社会中的行为主体,一般是指主权国家实体,或以
主权国家实体联合而成的国际组织。主权国家的共同特征是:一
定数量定居的国民;一定面积的国土;一定形式的政权机构;独
立自主处理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利。现代主权国家一般可根据其经
济基础与阶级性质划分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结
构主要是指国家整体与部分、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所组
成的关系形式。国家结构可分为单一制主权国家、复合制主权国
家和永久中立国家三种类型。国际组织的定义是:一般意义上的
国际组织,是指两个以上的国家间的政府、人民、民间团体,出
于特定的目的,以一定协议形式设立的各种跨国界的多国机构。
而国际法意义上的国际组织,仅指主权国家的政府之间出于特定
的目的,以一定协议形式设立的跨国机构。主要国际组织有:联
合国、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结盟运动、国际社会非
政府组织等。
思考题:
1、主权国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简述二战后北约的性质变化和东扩的背景原因。
3、冷战后欧盟的性质有什么变化?
第三章 国际社会中的一般行为准则
?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分析说明国际法的概念,产
生与国际关系的互动联系;国际法对国际关系的影
响和作用。, 联合国宪章, 七项原则的制定和内容;
,联合国宪章, 七项原则在战后国际关系领域的广
泛认同及其局限。同时,介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思想渊源;介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发展;
介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思想内容及影响。
? 基本概念, 国际法, 国际法基本原则,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 重点问题,
? 1.国际法的概念和特征。
? 2,,联合国宪章, 七项原则的内容以及阻碍七项
原则充分实现的原因
?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它们间的关系。
?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一节, 联合国宪章, 七项原则
一,国际法与国际关系
(一) 国际法的概念及产生
(二) 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的互动联系
二, 联合国宪章, 七项原则的制定与内容
(一), 联合国宪章, 七项原则的制定
(二), 联合国宪章, 七项原则的内容
(三), 联合国宪章, 七项原则在战后国际关系领域
的广泛认同及其局限
第二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思想渊源
(一)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和平理论
(二)列宁关于和平共处的思想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发展
(一)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
国政府首先提出。中国,印度,缅甸三国共同倡
导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
? 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思想内容
? ( 一 )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 ( 二 ) 互不侵犯
? ( 三 ) 互不干涉内政
? ( 四 ) 和平共处
? 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 ( 一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 联合国宪章, 七项原
则的继承和发展
? ( 二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国际法 又称国际公约,是指经各国协议或承认
的,在国际交往中调整国家之间相互关系,具有一
定约束的原则、规章和制度的总称。国际法与国际
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互动联系。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集中体现在, 联合国宪章, 中。, 联合国宪章, 七
原则的内容是:成员国主权平等的原则;善意履行
宪章项规定的义务;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禁止以武
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干涉内政原则。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是对, 联合国宪章, 七项原则的继承和发展,
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其思想内容是:互相
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本章小结:
思考题
? 1、什么是国际法?国际法有那些特征?
? 2、简述, 联合国宪章, 七项原则的内容以及阻碍
宪章七项原则充分实现的原因。
? 3、怎样完整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关系?
? 4、为什么说“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还是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第四章 当代科技革命对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
影响
?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分析说明当代科技革命的巨大
成就;当代科技革命的原因及其特征;当代科技革
命对国际关系发展的深刻影响。
? 基本概念,生物技术, 纳米, 纳米技术。
? 重点问题,
? 1、当代科技革命的内容,原因及特征。
? 2、当代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一节 当代科技革命的巨大成就
? 一,微电子技术
? 二,生物技术
? 三,新能源,新材料技术
? 四,海洋,空间开发技术
? 五,纳米技术
? 六,自动化技术
第二节 当代科技革命的原因及其特征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原因
(一)、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
(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
(三)、能源危机,温室效应和粮食危机等全球性问
题的压力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征
(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大大加快,科技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
力的作用更加突出,而原始性创新将成为科技竞争
的制高点。
(二)信息技术成为大部分科技成果的核心内容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时间大大地缩短,科学知识
呈现爆炸性增长趋势
(四)第三次科技革命所依据的主要科学理论是关于微观
世界运动规律的最新的基础科学,包括:现代物理
学,量子力学,量子化学,分子生物学,生命科学,
光学和微电子学等
(五)新技术因素成为新的社会生产力最活跃和起决定作
用的因素
第三节 当代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发展的深刻
影响
一,科技革命改变了国际关系的力量对比
(一)、三百年来,世界历史舞台出现了不少大国,
强国角色,但不久一些大国沉沦了,衰退了,另
一些大国崛起了,称雄世界,其背后无不有科技
革命的因素在起作用
(二)、历史上中国的强大是科技推动的结果,衰退
也是不重视科技的结果
(三)、欧洲的崛起是科技推动的结果,导致国际力
量对比的变化
(四)、二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也表明科技革命在改
变国家间力量对比的重要作用
二,科技革命引起武器系统的革命性变化
(一)、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引发了武器系统的革
命性变化,最后导致新时代军事战略的形成
(二),20世纪 70年代以后,世界发生了第三次科技
革命,大量的高新技术被运用到武器系统的研制
上来,一大批具有很高技术含量的武器被开发出
来并投入战争使用中
(三)、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极大的改
善与推进了武器系统和指挥系统的运用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一)、经济安全
(二)、文化安全
(三)、国防安全
本章小结,
? 人类文明 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
命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这次科技
革命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
前发展。第二次科技革命是以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
用为标志的,这次科技革命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方式,促成了现代国际关系的最终形成。第三次科
技革命是以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核心,以生物
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原子能技术、海
洋开发技术和空间技术等新兴技术为主要内容或标
志构成的,这次科技革命将彻底改变工业社会的生
产方式,极大的激发社会生产的潜力。
? 第三次科技革命 迅速发展的原因是:技术发展的内
在规律,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能源危机、温室效应和
粮食危机等全球性问题的压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征
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加快,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率增大,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更加突出;
信息技术成为大部分科技成果的核心内容;科技的发展
和突破时间大大地缩短,科学知识呈现爆炸性增长趋势;
第三次科技革命所依据的主要科学理论是关于微观世界
运动规律的最新基础科学;新技术因素成为新的社会生
产力中最活跃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当代科技革命对国
际关系发展的深刻影响是:科技革命改变了国际关系的
力量对比;引起武器系统的革命性变化;新科学技术的
发展对国家经济、文化和国防安全的影响。
思考题:
1、当代科技革命的原因及其特征主要有那些?
2、如何认识当代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二篇 当代世界经济
第五章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 内容提要, 本章分析说明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的四个阶段和特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新特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特点。
? 基本概念,滞胀 产业结构 福利国家政策
? 重点问题,
? 1、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与作
用
? 2、战后西方国家的“福利国家”政策的内容与实
施改革的原因
? 3、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新特点及其主要原因
第一节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 一、战后初期的恢复调整阶段
? 二快速增长的“黄金发展”时期
? (一)快速增长的数据说明
? (二)快速增长的四个主要原因
? 三、“滞胀”阶段
? (一)“滞胀”阶段的数据说明
? (二)导致“滞胀”的四个主要因素
? 四、不稳定的低速增长阶段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特点
? 一、生产力的新特点
? (一)生产工具的新变化
? (二)劳动对象的变化
? (三)劳动者的变化
? 二、产业结构的变化
? (一)三大部门相对地位变化的具体表现
? (二)引起产业变化的因素
? 三,生产关系的新特点
?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
?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
?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行为
? 四、分配关系的新特点
? (一)福利国家政策的定义及其产生原因
? (二)福利国家政策的主要原因
? (三)福利国家政策的困境与改革
第三节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特点
? 一、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危机
? (一)经济周期性危机的含义
? (二)经济危机周期的四个阶段
? (三)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
义的基本矛盾
? (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 (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及特点
?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出现新特点的原因分
析
本章小结
? 当代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经历了恢复调整、黄金发
展、“滞胀”和不稳定低速增长四个阶段。当代资本
主义的社会生产力的新变化,包括生产力诸要素的变
化,也包括生产力的结构、组织形式与管理方式等方
面的变化:科学技术更多更快地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社会再生产由扩大外延为主向内涵为主转化;生产的
社会化程度提高,经济全球化已成为时代发展趋势;
当代资本主义产业结构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各产业内
部从事生产的劳动比重下降,而市场调研、技术开发、
信息咨询、广告公关等智能型的劳动比重加大;各产
业部门之间的非物质生产部门、服务性的第三产业部
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加大,物质生产部门、第
一和第三产业比重或降低或有升有降,总的趋势是比
重缩减。
? 当代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的新特点是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占主导地位。当代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新特点是福利
国家政策在分配领域中的集中表现。福利国家政策主要
是指“以收入均等化”为目标的社会保障与福利补助政
策,以及高额累进税政策。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
特点: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是指相隔若干年重复发生一次
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它是资本主义社会里周期性出现
的一种经济现象。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是: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频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
力较弱,生产下降幅度不大,危机破坏性减弱;资本主
义经济危机阶段性特点不如过去明显,交替时波动起伏
较小。
思考题
? 1、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的主要表现形式与作用有那些?
? 2、什么是“福利国家政策“?战后西方国家的”
福利国家”政策的内容与实施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 3、简述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新特点及主要原
因。
第六章 当代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及其特点
?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分析说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
确立与斯大林经济模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与发展。
? 基本概念, 经济体制、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粗放
型扩大再生产、集约型扩大再生产
? 重点问题,
?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过程
? 2、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的形成原因、主要特征及
其存在的弊端
? 3、苏联、东欧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惨痛教训与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 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刻启示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与斯大林经
济体制模式
?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
? (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
? (二)东欧等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形成
? (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 二、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
? (一)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的含义
? (二)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形成的原因
? (三)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的影响因素
? (四)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的主要特征
? (五)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的严重弊端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 一、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与突破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
探索
? (二)苏联、东欧等国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计划经
济理论的发展
? (三)中国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的突破
?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
? (一)苏联、东欧等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践
? (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
就
? (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刻启示
本章小结
? 经济体制 亦称经济管理体制,是指经济的管理
形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总和。经济管理体制
不是主观任意选择的,而是依据经济制度及其生产
活动相联系的形式和运行方式而制定的。十月革命
胜利后不久,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随后,
东欧国家与中国等在苏联的影响下,也相继建立了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是指由中
央计划部门预先对社会资源进行分配的一种资源配
置方式。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人类为满足自己需要而对有限
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一种经济手段。
? 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 是一种以产品经济为指导,以
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其主要
特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生产资料的单一公有制,
追求一大二公三纯;在经济结构上,在工农业之间以工
业为主导,以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为优先;在经济管
理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在经济运行方式上,
主要靠行政方法,忽视经济规律的作用;在经济战略上,
实行的是一种粗放型和数量赶超型的经济。斯大林经济
体制模式的严重弊端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模式,严
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国家、企业和个人利益难以
结合;不尊重客观规律,排斥市场作用,缺乏竞争等。
? 针对 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弊端,社会主义各国大都
结合各自的国情,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纵观
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无论是苏联、东
欧的严重挫折,还是中国令人瞩目的发展壮大;无论
是丰富的历史经验,还是惨痛的失误教训,都给世人
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
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
改革与发展和稳定相结合的原则;必须既要尊重群众
的首创精神,又要重视法律规范和政策引导;必须坚
持有步骤、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必须精心设计方案,
使改革有明确的目标;必须注意发挥改革主体的积极
性;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思考题
? 1、简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过程。
? 2、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的形成原因,主要特征及
其存在的弊端有那些?
? 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是什么?
? 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刻启示有那些?
第七章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失衡
?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分析说明南北关系的含义, 发
展及表现 。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阐述南北关系问题
的实质, 产生根源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而分
析说明解决南北问题的途径 。
? 基本概念,南北关系, 国际秩序, 南南合作
? 重点问题,
? 1,南北关系的含义, 实质及其产生根源
? 2,改善南北关系促进世界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
第一节 南北关系的表现
? 一, 南北问题的提出及其发展
? ( 一 ) 发展问题, 在战后国际关系中也被称为南北
问题
? ( 二 ) 南北问题是伴随着帝国主义, 殖民主义的对
外扩张和掠夺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 ( 三 ) 战后, 在新科技革命的不断推动下, 世界经
济获得了大发展, 这也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难得的
发展机遇
? ( 四 ) 战后南北问题的提出与发展主要围绕着建立
国际新秩序而展开, 迄今为止经历了三个阶段
? 二, 南北问题的表现
? ( 一 ) 在国际生产分工上, 发达国家始终处于优势
地位, 而发展中国家则始终无法摆脱对发达国家的
依附和依赖
? ( 二 ) 国际贸易领域, 发达国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不利地位
? ( 三 ) 在国际金融领域, 西方大国操纵和控制了国
际金融体系, 发展中国家基本处于无权地位
? ( 四 ) 在国际对外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方面, 始终
是发达国家占据绝对优势
第二节 南北问题的根源及解决途径
? 一, 南北问题的实质
? ( 一 ) 南北问题是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造成的
? ( 二 ) 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时代的
产物, 是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在经济上的表现 。 它以帝
国主义国家在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垄断为特征, 是国际垄
断资本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控制与剥削
? ( 三 ) 在不合理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下, 许多发
展中国家仍然保持着畸形而单一的经济结构, 并且
仍处于向发达国家提供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不利地
位, 在跨国公司的作用下,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
实际上成了发达国家的加工厂和装配车间 。
? ( 四 ) 南北问题的实质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
剥削, 掠夺, 控制和支配 。
? 二, 南北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其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
? ( 一 ) 南北问题的产生根源:
? 南北问题的产生, 是历史与现实, 国内与国外共同作
用的结果 。 它既是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殖民统治的结果,
是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必然产物, 也有发展中
国家自身基础脆弱, 各项机制不完善等因素, 同时与发
达国家在新的条件下的新霸权主义有关 。
? ( 二 ) 南北问题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
? 南方的落后, 北方的发达, 南方对北方的依赖和依附,
北方对南方的控制和支配, 不仅造成了世界经济关系的
严重不平衡, 而且对整个世界经济和政治都带来了极大
的影响 。
? 三, 南北问题的解决途径
? ( 一 ) 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促进南北对
话
? ( 二 ) 加快南方国家自身经济改革步伐, 开展南南
合作
本章小结,
? 南北关系 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一个不平等的关系,
其实质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剥削与被剥削, 掠夺与被掠
夺, 控制与被控制, 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 南北关系最初由资本
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殖民扩张造成并延续至今 。 南北问题的表
现为:在国际分工上, 发达国家始终处于优势地位, 而发展中国
家则始终无法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和依附;在国际贸易领域,
发达国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而发展中国家则始终处于不利地位;
在国际金融领域, 西方大国操纵和控制了国际金融体系, 发展中
国家基本处于无权地位;在国际对外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方面,
始终是发达国家占据绝对优势 。 旧的不和理的经济秩序是南北问
题产生的重要根源 。 南北问题对整个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一
是容易引发冲突甚至酿成战争;二是影响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
在南北问题的解决途径中, 应重视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促进南北对话以及加快南方国家自身经济的改革步伐, 开展南南
合作 。
思考题:
? 1,什么是南北问题? 南北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 2,改善南北关系促进世界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都有
那些?
第八章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
?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阐述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含义,
历史进程以及世界经济区域组织和特征;冷战后世
界经济区域化加速的动因和影响 。 同时, 分析说明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表现和实质;世界经济全
球化的形成和演变及其特点;冷战后经济全球化的
动因和影响 。
? 基本概念,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洲联盟, 北美
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和组织, 经济全球化
? 重点问题,
? 1,冷战后世界经济区域化的特点和影响
? 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影响
第一节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 一, 相关概念:
? ( 一 ) 世界经济区域化
? ( 二 )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 二, 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历史进程
? ( 一 ) 欧共体首开了战后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先
河
? ( 二 ) 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和发展所经历的四个阶段
? 三, 世界经济区域组织
? ( 一 ) 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四种形式
? ( 二 ) 世界影响最大的三个区域经济组织
? 四, 世界经济区域组织的特征
? ( 一 ) 扩展性
? ( 二 ) 开放性与排他性共存
? ( 三 ) 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
? 五, 冷战后世界经济区域化加速发展的动因
? ( 一 ) 世界政治经济的多极化趋势促进了区域经
济一体化的发展
? ( 二 )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
化的发展
? 六, 区域经济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是制约区域化进一
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 ( 一 ) 内部成员的增多加剧了一体化组织内部的不
平衡, 严重地阻碍了一体化外延的进一步扩大
? ( 二 ) 内部发展不平衡又会制约区域组织, 内涵,
的深化
? 七,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影响
? ( 一 )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积极作用
? ( 二 )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消极影响
第二节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 一,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表现
? ( 一 )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 经济全球化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和进程:经济资源愈
益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 全面, 大量, 结合
地流动和配置, 使得各国经济愈益相互开放和依存,
各国经济的发展与整个世界经济的变动愈益相互影
响和制约的动态过程 。
? ( 二 ) 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现
? 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 (一)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
果和客观要求,是商品和生产跨越国界发展的结果
? (二)经济全球化是各国谋求超额利润、发展本国
经济,提高国际地位而采取的制度行为
? 三、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演变
? 世界经济全球化大致经历了萌芽、起步、发展、高
潮四个阶段的历程。经过四次浪潮的冲击,世界经
济全球化的发展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 四,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 ( 一 ) 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起着主
导作用, 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 ( 二 ) 经济越来越呈现政治化
? ( 三 ) 市场经济全球化
? ( 四 ) 经济信息化
? ( 五 ) 货币流通全球化
? ( 六 ) 资本流动多元化
? ( 七 ) 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 ( 八 ) 经贸文化, 人才呈现世界性特征
? 五, 冷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 ( 一 ) 两局格局解体,, 半球化, 扩张为全球化
? ( 二 ) 西方经济政策的调整
? ( 三 ) 新技术的创新和扩散
? ( 四 )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自由化改革和开放政策
? ( 五 ) 企业经营的国际化
? ( 六 ) 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 六,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 一 )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 ( 二 )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本章小结,
? 世界经济区域化 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 地理相
邻的国家建立经贸合作组织, 通过契约或协定, 促使资
本, 技术, 劳动, 信息, 劳务和商品的自由流动和有效
配置, 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的动态过程 。 世界经济区域
集团化, 亦称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 是指国家间在经
济上进行不同程度的联合或合作, 在特定领域内实现跨
国性的统一过程 。 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区域经济组织是:
欧洲联盟, 北美, 南美的经济联合和亚太经合组织 。
? 世界经济区域组织 的特征是:扩展性, 开放性与排
他性共存和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 。 冷战后世界经济区域
化加速发展的动因是:世界政治经济的多极化趋势促进
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极大
地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的积极作用表现为:促进区域及世界经济的增长;促进
集团内成员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成员国之间经济差距的
缩小;经济实力的增强改善了集团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对国际资本, 技术, 人才和商品的
流向产生重要影响并促进了世界和平与稳定 。 世界经济
区域一体化的消极影响表现为:贸易保护再度抬头, 国
际竞争加剧;区域一体化使 南北差距及南南差距拉大加
剧了国家间的不平衡 。
? 经济全球化 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和进程:经济资源愈
益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 全面, 大量, 结合地流
动和配置, 使得各国经济愈益相互开放和依存, 各国经
济的发展与整个世界经济的变动愈益相互影响和制约的
动态过程 。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表现为:经济全球化是人
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 是商品和生
产跨越国界发展的结果;经济全球化是各国谋取超额利
润, 发展本国经济, 提高国际地位而采取的制度行为 。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点: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
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经
济越来越呈现政治化;市场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
货币流通全球化;资本流动多元化;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经济文化, 人才呈现世界性特征 。
? 冷战 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主要有:两局格
局解体,, 半球化, 扩张为全球化;西方经济政策
的调整;新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自由化改革和开放政策;企业经营的国际化和产业
结构调整的需要 。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表现
为: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优化了产业结构;推
动了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使相互协
调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表现
为:大量投机性短期资金带来了金融风险;发展中
国家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加剧, 国民经济对外贸的
依赖程度日益提高;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
展的不平衡和对跨国公司的消极影响 。
思考题:
? 1,什么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冷战后世界经济区
域化的特点和影响是什么?
? 2,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影响是
什么?
第三篇 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
经济与对外关系
第九章 战后美国的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 内容提要,本章分析说明了美国的政治体制的变化
及政党的政治状况;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与衰退;
20世纪 90年代美国经济走势强劲及其经济持续增长
的原因和未来美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冷战时期的美
国对外战略和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 。
? 基本概念,政治体制, 三权分立, 两党制
? 重点问题:
? 1,在美国历史上政治体制变化最大的是总统权利的
变化, 以及总统和国会关系的变化
? 2,20世纪 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
? 3,冷战后美国外交战略调整的特点
第一节 战后美国的政治
? 一, 政治体制的变化
? ( 一 ) 政治体制的含义
? 政治体制一般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
的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的制度 。
? ( 二 ) 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 以总统为主导的政治
体制
? 所谓, 三权分立,, 是指把立法, 行政, 司法三
种权利分别由议会, 政府和法院三种不同职能的国家
机关去行使, 互相制约, 相互配合 。 分权分立分学说
是欧美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政
权的理论武器, 1787年, 美国宪法头三条确定了三权
分立原则 。
? ( 三 ) 美国宪法关于总统选举办法, 总统任期, 罢
免和总统权限的规定 。
? ( 四 ) 美国宪法为了制衡立法机构国会, 也赋予总
统一定的立法权
? ( 五 ) 美国宪法的制定者把国会当作三权利机构中
最重要的部门
? ( 六 ) 美国政治体制的变化
? ( 七 ) 美国政治体制发生深刻变化的原因
? 二, 美国的政党政治
? ( 一 ) 美国虽然实行三权分立, 以总统为主导的政治
体制, 但是, 政党政治在美国政治生活中起重要作用 。
? ( 二 ) 美国是两党制的国家
? 两党制是指由两个主要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
轮流执掌政权的制度 。
? ( 三 ) 美国两党政治的形成
? ( 四 ) 美国两党致力于争取政权, 从而实现自己的纲
领 。
? ( 五 ) 由于美国政党的主要工作是争取选举胜利, 所
以党的纪律松散, 权利分散 。
第二节 战后美国的经济
? 一,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与衰退
? ( 一 )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济上获得了巨大
的利益
? ( 二 ) 美国在冷战期间所采取的军备扩张政策客观
上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国际贸
易和海外投资不断扩大 。
? ( 三 ) 20世纪 50年代在美国经济升至顶峰后, 其在
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已经呈下降趋势 。
? ( 四 ) 里根总统时期的经济快速增长
? 二, 20世纪 90年代美国经济走势强劲
? ( 一 ) 美国经济从 20世纪 90年代初恢复增长, 连续增长
110多个月, 超过了 20世纪 80年代的经济扩张期 ( 92个
月 ) 成为美国历史上和平时期最长的扩张时期
? ( 二 ) 1945年以来, 美国经济经历了三个持续发展时期
? ( 三 ) 进入 21世纪以后不久, 美国经济增长开始出现衰
退迹象
? 三, 20世纪 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探讨
? ( 一 ) 美国经济增长的国内原因
? ( 二 ) 美国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对促进美国经济
结构的历史性转变起了重要作用
? ( 三 ) 以计算机和软件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在推动美
国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 四, 未来美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 ( 一 ) 影响美国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 ( 二 ) 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国内外有利因素
? ( 三 ) 克林顿时期, 美国政府面对严峻的全球金融
形势, 扭转世界经济颓势的三点方案
? ( 四 ) 布什政府摆脱经济困境的政策措施
第三节 战后美国的对外关系
? 一, 冷战时期的美国对外战略
? ( 一 ) 对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行, 遏制, 的
外交战略
? ( 二 ) 肯尼迪政府时期, 提出美国新的对外战略 —
—“和平战略,
? ( 三 ) 尼克松政府从扩张战略转为收缩战略, 战略
攻势变为战略守势
? ( 四 ) 里根政府的以实力求和平的国家战略
? 二, 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
? ( 一 ) 克林顿政府的以, 扩张战略, 取代, 遏制战
略,
? ( 二 )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目标仍然是要称霸世界,
建立一个美国战略利益的世界秩序
? ( 三 ) 21世纪, 美国外交战略的重点是尽量维持美
国独霸世界, 垄断国际事务的世界格局, 阻止世界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以及美国力量相对衰落而造成美
国领导作用下降的影响
? ( 四 ) 小布什政府对华既打又拉的两面性政策
本章小结
? 政治体制 一般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
取的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的制度 。 根据美国宪
法规定, 美国的政治体制将政治权利分成行政, 立法,
司法三部分, 分别由总统, 国会, 和最高法院掌握各自
系统的最高权力 。 总统是美国政治舞台的中心和权力最
大的人物 。 总统集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和武装总司令于
一身, 享有广泛的立法倡议权和关键的立法否决权, 也
是执政党的领袖 。 总统为国家掌舵, 提出和贯彻国家的
内外政策, 并对这些政策负责 。
? 所以说, 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 以总统为主
导的政治体制 。 但是, 政党政治在美国政治生活中
起着重要作用 。 美国的两大政党分别是共和党和民
主党 。 自 1884年两党制度确立以来, 一直是由两个
政党轮流执政 。 美国两党制度的特点是在总统选举
中获胜的党成为执政党 。 而在选举中失败的党为在
野党或反对党, 对政府有某种监督作用 。
? 美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济上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20世纪 50年代美国经济升至顶峰后,在世界经济中的优
势地位已经明显呈下降趋势。美国经济与世界各国的相
互依存关系越来越密切,同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密不
可分。美国经济在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施加巨大影响的
同时,自身也受到世界政治经济形式波动的影响,国民
经济多次出现衰退情况。 20世纪 90年代美国经济走势强
劲的原因既有内部和外部的有利形势推动,也有政府政
策得当和信息产业的支持。未来美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是
采取各种财政刺激措施,制止经济下滑的局面并尽快促
使经济的复苏。
? 二战 结束后不久, 美苏共同合作的基础开始消
失, 东西方矛盾日益加剧, 美国调整外交战略, 对
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行, 遏制, 的外交战略,
以后这个战略一直是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础 。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目标仍然是要称霸世界, 不容许
在欧亚大陆出现一个威胁美国主导权的大国, 使 21
世纪成为美国世纪, 以建立一个符合美国战略利益
的世界秩序 。
思考题,
? 1,20世纪 90年代美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是
什么?
? 2,冷战后美国外交战略调整的特点都有那些?
第十章 战后欧洲的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分析说明二战后欧洲的分裂;
东, 西欧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战后欧洲的一体化
及其影响 。
? 重点问题:
? 1,战后东西欧的形成
? 2,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教训
? 3,欧洲一体化及其对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一节 战后欧洲的分裂
? 一, 作为政治地理概念的东, 西欧
? ( 一 ) 欧洲及东, 西欧的自然地理概念
? ( 二 ) 东欧和西欧在二战后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
即把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称为西欧, 而把欧洲的社
会主义国家称为东欧 。
? ( 三 ) 战后的欧洲一分为二, 西欧成为美国的附
庸, 东欧则为苏联所控制 。 欧洲形成两大对立的集
团, 出现东西对峙的局面 。
? 二, 西欧的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
? ( 一 ) 政治
? 1,二战后, 西欧各国普遍进行了政治重建, 在维护
和巩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前提下, 对其政治体制进
行了程度不同, 各具特色的变革 。
? 2,在西欧的 24个国家中, 现有 12个国家实行了民主
共和制 。 这种政治体制由于各国的历史传统和民主特
点不同, 又分为内阁制和总统制 。 西欧多数国家采用
内阁制, 而且是多党制内阁, 往往组成多党联合政府 。
? 3,西欧国家不论是君主立宪制还是民主国和制, 其
政治制度都是实行, 三权分立, 的原则 。
? 4,战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西欧广泛发展, 在西欧
17个主要国家中, 曾经由社会党单独执政或与其他党
联合执政的国家就有 9个
? 。
? ( 二 ) 经济
? 1,二战使西欧经济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战后几十年
内, 西欧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成为当
代资本主义三大经济中心之一 。
? 2,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 3,战后西欧经济较大发展的决定因素
? ( 三 ) 对外关系
? 1,战后的西欧, 因经济遭受很大破坏, 处境艰难,
经济上依靠美国的援助, 军事上靠美国的核保护伞,
参加以美国为基本力量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外交
上也不得不和美国统一步调, 沦为美国的小伙伴 。
? 2,战后西欧对外战略的主要原则
? 三, 东欧的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
? ( 一 ) 政治
? 1,二战期间, 保加利亚, 匈牙利, 罗马尼亚等国因成
为德国法西斯的同盟国, 参加侵略战争, 充当德国的附
庸 。 而其他几国都被德意法西斯侵略和占领 。
? 2,为了反对德意法西斯的侵略和奴役, 在本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 展开了包括武装斗争在内的反法西斯斗争 。
斗争胜利后,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 3,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
? 4,东欧各国从建国到 20世纪 80年代上半叶的几十年间,
政治经济都有了较快发展
? ( 二 ) 经济
? 1,历史上东欧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很不平衡, 北部地
区比较发达, 南部地区比较落后 。 经过 40多年的艰
苦奋斗, 东欧绝大多数国家已成为中等发达国家 。
? 2,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 3,东欧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后普遍学习和推广
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
? ( 三 ) 对外关系
? 1,战后苏联的对外关系, 同苏联的关系占主要地位 。
? 2,东欧各国同苏联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平等和互利的
? 3,东欧国家的独立自主倾向最早表现在南斯拉夫反
对苏联的大党主义, 大国主义的斗争上
? 4,1956年, 波兰和匈牙利人民强烈要求冲破苏联的
模式, 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 实行政治民主化, 拥有
独立和主权 。
? 5,从 20世纪 50年代中期开始, 罗马尼亚也走上了独
立自主的道路
? 6,20世纪 60年代初阿尔巴尼亚与苏联关系恶化,
1961年退出了, 经互会,, 1968年又退出了华约组织,
完全割断了同苏联的关系 。
? 7,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运动达到了高潮, 出
现了, 布拉格之春, 的局面 。
? 8,冷战时期, 东欧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基本处于全面
对抗状态 。 20世纪 70年代以后, 随着美苏关系的解冻,
东欧与西方国家的往来逐渐增多, 经济, 贸易, 文化
关系日益发展 。
? 9,东欧同中国的关系也随着中苏关系的曲折发展,
经历了友好, 疏远, 紧张的过程 。 20世纪 80年代以后,
相互之间的关系发展进入正常化, 经济往来日益增加 。
? ( 四 ) 东欧剧变与西欧对峙的终结
? 1,1985年 3月, 戈尔巴乔夫在苏联上台执政, 对内竭力
推行, 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 对外奉行, 新思
维,, 强调, 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 放松对东欧的控
制 。 终于导致东欧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向资本主义转轨 。
? 2,东欧剧变, 是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 3,东欧剧变为我们提供的经验教训
? 4,东欧剧变后, 各国战略目标西移, 纷纷把, 返回欧
洲, 作为首要目标, 积极谋求同西欧国家的发展关系,
从而为欧洲对峙局面的终结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 战后欧洲的一体化及其影响
? 一, 欧洲一体化的历史进程
? ( 一 ) 从, 煤钢联营, 到欧洲共同体
? 1,,舒曼计划, 与根据其签订的, 欧洲煤钢联营条约,
是历史上第一次由多国自愿参加的经济联盟实体, 开创
了欧洲联合的先河, 从此, 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启动 。
? 2,欧洲共同体的经济一体化的四大支柱
? 3,欧共体的常设机构
? 4,欧盟最终目标不仅是经济一体化, 还包括政治一体
化
? 5,随着欧共体政治一体化的进行, 军事一体化也开始
谋求协调各成员国的防务政策和最终建立一支联合武装
力量 。
? ( 二 ), 马约, 出台与欧洲联盟的建立
? 1,,马约, 的含义
? 2,,马约, 在欧洲一体化历史上开辟了新纪元
?, 马约, 用法律的形式规定欧共体成员国不仅把经济决
策主权, 而且把相当部分的政治主权让渡给了超国家的
共同体, 使得欧洲联合向纵深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 ( 三 ) 欧洲一体化成功发展的原因
? 1,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 2,是冷战形式的结果
? 3,欧洲一体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即源远流长的欧
洲一体化统一思想遗产
? 二, 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及其影响
? ( 一 ) 欧元启动
? 1,欧元启动四步过渡时间表
? 2,欧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必然的
? 3,欧元的启动有助于深化中欧经贸关系
? ( 二 ) 欧洲一体化步入新阶段
? 1,大力推动共同外交与防务政策
? 2,调整扩大策略, 推动东扩进程
? 3,加强司法, 政务方面的改革与合作
? 4,促进成员国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协调与
合作
? 5,,法德轴心, 重新启动
? ( 三 ) 欧洲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 随着欧盟以建设, 政治联盟, 和东扩为主要特征的
一体化的加快, 其政治, 经济, 军事等实力将进一
步上升, 对世界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发展将产生
重大影响 。
? 1,对世界多极化发展将产生经济作用
? 2,欧盟的发展对欧中关系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 3,欧盟的发展对中国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章小结
? 东欧和西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一个政治
地理概念,是美苏冷战的产物。一般来说:把欧洲
的资本主义国家称为西欧,而把欧洲的社会主义国
家称为东欧。欧洲一分为二,西欧成为美国的附庸,
东欧则为苏联所控制。这样,在欧洲就形成了两大
对立的集团,出现东西欧对峙的局面。
? 二战以后, 西欧各国普遍进行了政治重建, 在
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前提下, 对其政治
体制实行了程度不同, 各具特色的变革 。 第二次世
界大战使西欧经济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战后几十年
内, 西欧的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成为当代
资本主义三大经济中心之一 。 战后的西欧, 因经济
遭到很大的破坏, 处境艰难, 经济上依靠美国的援
助, 军事上依靠美国的核保护伞, 参加以美国为基
本力量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外交上也不得不和美
国统一步调, 沦为美国的小伙伴 。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前后,东欧国家大多在
本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接着
又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经过 40多年的艰
苦奋斗,东欧绝大多数国家已成为中等发达国家;
战后东欧把全面发展同苏联的关系,加强同苏联的
团结与合作,作为其对外政策的基石。在苏联领导
对外奉行“新思维”和各种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下,
东欧各国 相继 发生剧变。东欧聚变为我们提供的经
验和教训是:在基本路线上,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与
本国实际相结合,制定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没有始
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没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
?
? 欧洲一体化 是 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大事之一。
欧洲一体化对世界多极化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欧盟综合实力将进一步增强;欧盟自主意识和自主
防务能力的增强,将有利于其在国际事务中取得与
美国平等的地位;欧盟充当“世界一极”的政治意
愿更加明确;反对美国建立单极世界;强调欧盟在
联合国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思考题
? 1,战后东欧是怎样形成的?
? 2,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 3,简述欧洲一体化对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
第十一章 战后苏联 /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与对外
关系
?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分析说明战后苏联的政治经济与
对外关系;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作为最大的加盟共和
国成为, 法定继承者, 后, 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与对外
关系 。
? 基本概念,斯大林模式, 休克疗法, 经济民粹主义,
,克里斯马, 型人物, 政治权威主义
? 重点问题,
? 1,斯大林模式及其对战后苏联的影响
? 2,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 3,冷战后俄罗斯政治, 经济的发展对世界格局的影
响
第一节 战后苏联的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 一, 战后苏联的政治经济
? ( 一 ) 苏联是人类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 二 ) 在当时苏联社会现实, 国际环境, 历史和民族传
统, 以及斯大林的个人主观因素的合力作用下, 形成一
种社会主义模式, 一般称为斯大林模式 。
? ( 三 )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 高度集
中,,高度集权,
? ( 四 )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体制方面的表现
? ( 五 ) 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
? ( 六 )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 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 )
? ( 七 ) 对斯大林模式从理论到实践的改革
? 二, 战后苏联对外政策的演变
? ( 一 ) 斯大林时期
? 1,关于与不同国家的和平共处
? 2,关于社会主义大家庭内部
? 3,关于原子弹和新的世界大战危险
? ( 二 ) 赫鲁哓夫时期
? 1,在, 和平共处, 原则指导下, 积极开展同以美国
为首的西方大国的缓和外交
? 2,赫鲁晓夫在与西方大国缓和的同时, 一方面加紧
发展苏联的经济军事实力, 特别是战略武器, 另一
方面又在局部地区制造紧张气氛
? 3,加紧从政治, 经济, 军事上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
响和控制, 试图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活动纳
入苏联的外交轨道
? 4,积极向亚, 非, 拉地区渗透和扩张
? ( 三 ) 勃列日涅夫时期
? 1,在, 缓和, 的幌子下同美国激烈争夺欧洲
? 2,加强对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和干涉
? 3,大举向第三世界扩张, 同美国展开全面争夺
? ( 四 ) 戈尔巴乔夫时期
? 1,继续与美国就裁军, 削减核武器, 限制地区冲突
等问题进行谈判, 争取达成协议, 对西欧争取建立
,全欧洲大厦,
? 2,放松对东欧的控制, 实行不干涉政策
? 3,努力改善与中国, 日本等亚太国家的关系
? 4,调整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争取阿富汗, 柬埔寨,
安哥拉, 尼加拉瓜等问题的政治解决
? 三,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解体
? ( 一 )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思想和过程所经历的两个阶段
? 1,从 1985年 3月到 1989年底, 是在戈尔巴乔夫的控制下
全面进行改革的阶段
? 2,从 1990年开始进入了, 无序, 和, 危机, 为特点的
第二阶段
? ( 二 )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 ( 三 )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误的主要表现
? ( 四 ) 苏联经济的严重危机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 ( 五 ) 导致苏联经济危机的三个方面的因素
? ( 六 ) 苏联社会日趋激烈的民族矛盾和日益显露的
民族独立倾向, 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 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2,在对待少数民族政策上存在重大失误
? 3,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对立和隔阂
? ( 七 ) 苏联解体对苏联内部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 1,对苏联内部的影响
? 2,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 3,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影响
第二节 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 一, 经济转轨
? ( 一 ) 市场化 ——改革的目标取向
? ( 二 ) 从, 休克, 到稳定
? ( 三 ) 普京的振兴经济战略
? ( 四 ) 俄罗斯经济转型中的民粹主义倾向
? 民粹主义 在 19世纪 60—70年代是俄国小资产阶
级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否定资本主义, 也否定无产
阶级的革命性与领导作用 。 它主张俄国直接由, 村
社, 向社会主义过度;重视个人作用与恐怖手段 。
? 经济民粹主义 是指民粹主义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 克里斯马型, 人物,古罗马人物, 象征为用
个人魅力与权威来整合政治资源, 对国家进行有效
统治的集权型人物 。
? 二, 政治转型
? ( 一 ) 宪法秩序初步形成
? 1,国家杜马成为制衡总统行政机关的一种有效力量,
使政治走向极端主义的概率大为降低
? 2,政党政治逐渐发挥作用
? 3,协商性联邦制的确立
? ( 二 ) 政治权威主义
? 1,政治权威主义的含义:
? 政治权威主义 是指俄罗斯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
凌驾于代表机构之上, 以总统行政系统为主导的类
似于法国半总统制的政治机构, 根本没有把总统制
和议会制这两种制度放在平行的地位上, 而且俄罗
斯总统的权力要比法国总统和美国总统的权力大的
多 。
? 2,政治权威的作用
? 三, 俄罗斯对外政策的演变
? ( 一 ) 对外政策的演变
? 1,向西方, 一边倒, 的政策
? 2,向全方位外交政策的谨慎过渡
? 3,全方位外交政策的最终形成
? ( 二 ) 俄罗斯的大国关系
? 1,俄美关系:从浪漫走向务实
? 2,俄欧关系:不断深化
? 3,俄日关系:缓慢推进
? 4,俄中关系:稳步发展
本章小结,
? 苏联 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中为打败法西斯做出了重大贡献 。 战后相
当长时期内苏联在国际舞台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 在 社会现实, 国际环境, 历史和民族传统, 以
及斯大林的个人主观因素的合力作用下, 苏联形成
了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 。 其主要特征为:, 高度集
中,,, 高度集权, 。 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表现为:
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实行排斥价值规律
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 。
在政治体制方面主要表现为:建立高度集中的党的
领导体制;实行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 缺少有效
的人民监督制度;在意识形态和国家精神生活中实
行个人崇拜 。
? 应当 承认, 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在当时的历史
条件下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在苏联工业化初期尤为
明显 。 在国际环境险恶的情况下, 也能适应战时的
需要, 战后也能迅速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使苏
联成为世界第二强国 。 但当世界经济向纵深发展,
新技术革命浪潮迭起, 提出经济管理科学化和决策
民主化的更高要求时, 这种主要依靠外部力量和强
制政策以整齐划一的方式运转的模式, 就日益不适
应形式发展的需要 。
? 战后 苏联的对外政策经历了斯大林时期, 赫鲁
晓夫时期, 勃列日涅夫时期和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演
变 。
? 由于 苏联长期形成的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 使
其积重难返, 最终于 1991年 12月解体 。 苏联解体是诸多
因素结合的必然, 既有戈尔巴乔夫的个人主观因素, 亦
有长期积淀的政治, 经济和民族等问题的客观因素 。 它
的解体是苏联社会危机总爆发的产物 。 苏联解体的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是直接原因;苏联经济的严重危
机是根本原因;苏联社会日趋激烈的民族矛盾和日益显
露的民族倾向是重要原因 。
? 苏联解体 后 。 俄罗斯成了其, 法定继承者,, 自那
时起, 俄罗斯经历了持续的政治, 经济制度的转型 。 这
一过程同时又与整个国际环境的变化相互交织在一起,
十分复杂 。 可以这样说, 俄罗斯的转型是否能成功, 关
系到其未来的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 同时, 对整个冷战
后大国关系及其国际格局将产生重大影响 。
思考题:
? 1,什么是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对战后苏联有什
么影响?
? 2,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 3,简述冷战后俄罗斯政治, 经济的发展对实际格局
的影响
第十二章 战后日本的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分析说明战后日本的政治经济
和战后日本的对外关系 。 简述战后初期日本的民主
改革;战后日本的政治制度 。 在战后的日本经济中,
分析说明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腾飞的过程;日本经
济发展的困境与改革方略和日本经济发展存在的问
题 。 在日本的对外关系中, 分析说明战后初期的对
美依附性外交以及自主外交的形成与发展;日本谋
求政治大国的战略和冷战后日本与主要大国的关系 。
基本概念,五五体制, 儒家资本主义, 泡沫经济
重点问题,
1,二战后日本经济起飞的主要原因
2,冷战后日本经济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3,二 战后日本对外关系的重大调整
第一节 战后日本的政治经济
? 一, 战后日本的政治
? ( 一 ) 战后初期的民主改革
? 1,解散军队, 惩办战犯
? 2,推行经济改革
? 3,修改宪法
? ( 二 ) 战后日本的政治制度
? 1,经过战后初期的民主改革, 日本借鉴欧美国家
,三权分立, 的思想原则, 结合本国的特点和实际,
建立起具有典型的日本特点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
度 ——虚君的议会内阁制 。
? 2,二战后, 日本把自身的民族特点与西方的政治制
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了适合日本国情和特点的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
? ( 三 ), 五五体制, 及其变化
? 1,五五体制的含义
? 所谓五五体制是指 1955年日本形成的具有鲜明
日本特色的政党制度
? 2,五五体制的三个特征
? 1民主党长期执政
? 2财界与政界合一
? 3以经济增长为理念
? 3,,五五体制, 形成自民党, 一党独大,, 长期执
政的局面, 保证日本在战后出现了较为稳定的政治
格局
? 4,导致, 五五体制, 终结的原因
? 导致, 1955年体制, 终结, 日本政坛发生重大变动
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这里除了有民主党长期执政所
造成的政治腐败, 失信于民, 丧失了民众的支持等
原因外, 从国际和日本国内的形势变化分析, 还有
更为深刻的原因 。
? 二, 战后日本的经济
? ( 一 ) 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与动因
? 1,战后初期, 日本确立了经济立国的基本国策, 并
提出了, 倾斜生产方式, 等正确的发展战略, 促进
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 。
? 2,战后初期, 日本经济快速增长的表现
? 1工业生产名列前茅
? 2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 3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 ( 二 )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 1,美国的扶持
? 2,世界科技革命的推动
? 3,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和
政策
? 4,富有特色的企业所有制形式
? 5,限制垄断, 鼓励竞争
? 6,重视科技和教育的发展
? 7,长期的低消费与高积累
? 8,长期稳定的政治局势
? 9,儒家资本主义
? ( 三 ) 日本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 1,在后发展效应消失的情况下, 缺乏足够的创新意
识及创新体制
? 2,赶超型经济体制已经过时
? 3,不良债权的影响
? 4,亚洲金融危机的波及
? ( 四 ) 解决日本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措施
? 1,采取税收优惠政策, 吸引个人投资者进入股市,
商品市场, 搞活股票和其他商品市场
? 2,调整经济结构, 以信息技术的发展来促进经济的
复苏
? 3,稳定金融机构, 彻底解决不良债权问题
? 4,恢复, 零利率, 政策, 促进资金向市场回流
第二节 战后日本的对外关系
? 一, 战后初期的对美依附性的外交
? 二, 自主外交的形成与发展
? 三,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战略
? ( 一 ) 立足于亚太地区, 把成为左右亚太局势的地
区性政治大国作为谋求政治大国的首要目标
? ( 二 ) 努力扩大在国际社会的影响, 积极谋求成为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 ( 三 ) 把增强军事实力作为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重
要手段
? 四, 冷战后日本与主要大国的关系
? ( 一 ) 日美关系
? ( 二 ) 日中关系
? ( 三 ) 日俄关系
? ( 四 ) 日欧关系
本章小结: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前, 日本是一个带有浓厚军
事封建色彩的帝国主义国家, 战后初期的民主改革
使日本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日本社会的政治
制度从天皇专制的君主立宪制边为虚君的议会内阁
制 。 1955年, 日本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政党制度,
史称, 五五体制,, 从此自民党长期执政达 38年之
久 。 由于自民党长期执政所造成的政治腐败, 失信
于民, 丧失了民众的支持等原因外, 加上国际和国
内形势变化的深层次的原因, 1993年, 五五体制,
终结后, 日本政局一直动荡不安, 至今尚未形成一
个相对稳定的新格局 。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日本经济遭受到严重破坏 。
但经过战后几十年的迅速发展, 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
的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 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 。
考察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其中既有国内因素, 也
有国际因素 。 概括起来主要是:美国的扶持;世界科技
革命的推动;日本政府制定的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
战略和政策;富有特色的企业所有制形式;限制垄断,
鼓励竞争;重视科技和教育的发展;长期低消费与高积
累;长期稳定的政治局势和儒家资本主义 。
? 当然, 战后日本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自身也
存在一些问题, 就基本问题来看主要有:在后发效
应消失的情况下, 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体制;
赶超型经济体制已经过时;不良债权的影响和亚洲
金融危机的波及 。 解决日本经济问题的对策措施主
要有:采取税收优惠政策, 吸引个人投资者进入股
市, 商品市场, 搞活股票和其他商品市场;调整经
济结构, 以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来促进经济的复苏;
稳定金融机构, 彻底解决不良债权问题;恢复, 零
税率, 政策, 促进资金向市场回流 。
? 二战后, 日本外交明显呈现出由依附外交到自主
外交再到争取成为, 政治大国, 这样一条变化轨迹 。
战后初期, 日本外交对美国具有强烈的依附性 。 20
世纪 50年代后期到 60年代, 随着日本自身经济力量
的发展及国际形势的变化, 日本对外政策开始向自
主方向迈进 。 20世纪 80年代以后, 日本把从, 经济
大国, 迈向, 政治大国, 视为基本方针, 开始推行
,大国外交,, 力图成为多极化世界中具有举足轻
重影响的一极 。
思考题:
? 1,二战后日本经济起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冷战后日本经济陷入困境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 3,简述二战后日本对外关系的调整 。
?
第十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经济与对外
关系
? 内容提要,本章分析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体制
的确立和发展过程 。 同时, 分析论证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对外关系及国防影响 。
? 基本概念,所有权, 经营权, 政治制度, 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 重点问题,
? 1,改革开放后,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经历的阶段
? 2,新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
? 3,改革开放后, 我国对外战略思想的重大调整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与经济体制的确
立和完善
?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
? ( 一 ) 经济体制的确立
? 1,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 二 ) 改革开放中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 1,1978年 12月至 1982年 9月, 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起步期, 重点是进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城市
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
? 2,1982年 9月至 1987年 10月, 中国经济体制全面改
革的阶段 。 在巩固和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
上, 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 。
? 3,1987年 10月至 1992年 10月, 重点是治理经济环境,
整顿经济秩序, 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 4,1992年至今, 重点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建
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体制的确立和发展
? ( 一 ) 政治体制的确立
? 1,中国政治体制的五大特点
? 2,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的政治体制确立的特定历史
条件
? ( 二 ) 政治体制的发展
? 1,克服以党代政的弊端, 实行党政分开
? 2,精简机构, 转变政府职能
? 3,在确保国家政令统一的前提下, 逐步划清中央与
地方的职责, 扩大地方的自主权
? 4,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加快社会主义民
主和法制建设
? 5,健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 6,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 积极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关系及其国际
影响
?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关系和外交指导思想的
发展
? ( 一 ) 建国初期至 20世纪 50年代末:冲破遏制, 巩
固新生政权
? ( 二 ) 20世纪 50年代末至 60年代:坚持自主, 反对
外国干涉
? ( 三 ) 20世纪 70年代:反对霸权, 打开外交局面
? ( 四 ) 改革开放新时期:全面调整, 全方位发展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关系的宗旨与原则
? ( 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关系的宗旨:和平与发
展
? ( 二 ) 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独立自主
? ( 三 ) 中国对外关系的指导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
? ( 四 ) 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方面:增强同第三世界
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影响
? ( 一 ) 新中国成立时的国际影响
? 1,新中国的成立, 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极
大地加强了社会主义的阵营的力量
? 2,新中国的成立推动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 3,新中国的成立遏制了世界霸权主义的发展, 对战
后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 二 ) 新时期中国国际影响的扩大
? 1,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 2,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 3,中国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性的经济活动, 努力推动
世界各国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的共同发展
? ( 三 ) 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
? 1,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2,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本章小结,
?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改变了中国在
世界上的地位, 中国以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走上国
际舞台 。 新中国成立后, 经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将农民, 手工业者
劳动群众个体所有制的私有制基本转变成为集体所
有的公有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基本上转变成为全民
所有的公有制 。 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居于绝
对优势地位, 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 。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基本路线的指导下, 经过经
济体制改革, 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
制 。
? 人民民主专政 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
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随着中国经
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政治体制改革也在不断的
调整和改革之中并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 其主要表
现是:克服以党代政的弊端, 实行党政分开;精简
机构, 转变政府职能;在确保国家政令统一的前提
下, 逐步划清中央与地方的职责, 扩大地方的自主
权;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加快社会主义
民主和法制建设;健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与政治协商制度;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 积极推行
国家公务员制度 。
? 1949年 新中国建立以后,对外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四
个时期:建国初期至 50年代末,冲破遏制,巩固新生政
权; 50年代末至 60年代末,坚持自主,反对外国干涉;
70年代,反对霸权,打开外交局面和改革开放新时期,
全面调整,全方位发展。中国对外关系的宗旨是和平与
发展。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独立自主。中国对外
关系的指导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对外关系的
重要方面是增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新中国
的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增强了社
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推动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遏制了世界霸权主义的发展,对战后世界和平事业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时期中国国际影响的扩大表现
为:中国国际的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不
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是:有利于世
界的和平与稳定;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的重要力量。
?
思考题:
? 1,改革开放后, 中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 2,新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主要有那些?
? 3,改革开放后, 我国对外战略思想有那些重大调整?
第十四章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分析说明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历
史条件下政治制度的选择;影响发展中国家政治民
主化进程的若干社会思潮;分析说明发展中国家经
济发展的差异性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经
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与改革 。 同时, 分析说明不结盟
运动及其影响和发展中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 。
? 基本概念,发展中国家, 知识经济, 不结盟运动
? 重点问题,
? 1,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政治趋势
? 2,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发展中国家发展战略的转
变
?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相互依赖性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
? 一, 不同条件下的制度选择
? ( 一 ) 发展中国家的含义
? 发展中国家是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的简称, 是指那
些摆脱殖民地附属国地位取得了政治独立, 并以此为基
础正在致力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国家 。 这里所说的, 发展
中, 包含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层含义 。 第一层是指生
产力以及以之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还处
于发展的过程之中, 决定了其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第
二层则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还在发展的过程中, 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特定的制度导向
和约束 。 这里所说的, 民族主义, 则是指不仅在政治上
取得了民族国家的独立, 而且在经济上也正在或期待通
过努力发展民族经济, 摆脱发达国家的经济控制, 最终
取得经济独立 。
? ( 二 ) 发展中国家在取得独立后, 有利自行选择发
展道路的权利
? ( 三 ) 发展中国家大多选择资本主义制度的原因
? ( 四 ) 战后选择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国家在政体
制上的四种类型
? 二, 影响发展中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若干社会思
潮
? ( 一 ) 社会主义是 20世纪的三大思潮之一
? ( 二 ) 亚非拉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四种形式
? ( 三 ) 随着世界现代化的进程的加快, 第三世界国
家也加快了民主化进程
? ( 四 ) 苏东剧变后,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格
局中的地位明显下降, 不得不面临着西方大国的政
治, 经济, 外交以及文化上的多重压力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 一, 发展的差异性
? ( 一 ) 拉美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取得民族独立
后的拉美国家在经济上始终没有摆脱殖民主义的束
缚
? ( 二 ) 中东型:由于中东是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交
通枢纽, 经济和战略地位显得十分重要, 无论在战
争期间, 还是在战后, 该地区都是大国和大国集团
利益争夺最激烈的地区 。
? ( 三 ) 东南亚型:东南亚地区除泰国外, 战前全部
是殖民地 。 战争给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
的破坏, 加剧了人民的苦难 。
? ( 四 ) 非洲型:西方国家对非洲的殖民统治, 使非
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最落后, 最贫穷的地区
? ( 五 )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困难与机遇同在
? ( 六 )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
特点
? 二, 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战略调整与改革
? ( 一 ) 发展理论与战略的调整
? ( 二 ) 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 1,发展的困难
? 2,融入, 自由化王国, 的风险
? 3,跨国公司的经济控制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关系
? 一, 不结盟运动及其影响
? ( 一 ) 亚洲万隆会议的召开
? ( 二 ) 不结盟运动的勃兴
? 二, 发展中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
? ( 一 )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 1,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推动着世界向多
极化发展
? 2,发展中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基本力量
? 3,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发挥着重要的政治作用
? ( 二 )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 1,发展中国家巨大的发展潜力, 是促进世界经济发
展的重要因素
? 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 在世界经济中
处于越来越不能被忽视的重要地位
? 3,发展中国家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本力量
本章小结:
? 发展中国家 泛指那些在历史上是殖民地半殖民
地, 独立后经济落后, 在国际经济政治中处于受剥
削, 受压迫的不平等地位, 在地域上大多数位于南
半球的亚非拉国家 。 目前, 世界上这类国家和地区
有 150多个, 人口占世界人口的近 60%。 发展中国家
和地区资源十分丰富, 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有十分
重要的地位 。 但大多数国家在独立后经济命脉依然
受到外国资本的控制, 不能充分发挥其在世界经济
发展中的作用 。
? 发展中国家 的基本政治特征表现为:政治制度
的多样性;政党制度的多样性 。 发展中国家的基本
经济特征表现为:工农业比较落后;经济比较单一;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经济类型多样和经济发展不平
衡 。
? 发展中国家 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发
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推动着世界向多极化
发展;发展中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基本力量;发
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发挥着重要的政治作用 。 发展中
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发展中国家巨
大的发展潜力, 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 在世界经济中处
于越来越不能被忽视的重要地位;发展中国家是建
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本力量 。
思考题,
? 1,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 2,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国际关系,
主讲:张王定 副教授
教材内容结构:
? 本教材共十四章,按内容结构分为三部分:
? 第一部分,当代国际政治(第一至第四章);
? 第二部分,当代世界经济(第五至第八章);
? 第三部分,当代国际关系(第九至第十四章)。
第一篇 当代国际政治
第一章 时代主题与世界格局
? 内容提要, 本章分析说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
时代的两大主题;时代主题转换的国际背景条件;
和平与发展的相互联系;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战争与
和平;国际体系与世界格局主要分析说明雅尔塔体
系的形成与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两大阵营的分化
和向多极化格局的转换;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形
成和特点;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斗争。
? 基本概念, 时代主题, 发展问题, 雅尔塔体系, 和
平演变, 国际秩序。
本章重点问题,
1、时代主题与时代主题转换的国际背景条件。
2、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战争
与和平。
3、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格
局转变的主要推动力。
第一节 时代主题 —— 和平与发展
一,时代主题的转换
? 时代主题的含义
? 时代主题的作用
? 时代主题的特点
二, 世界反战与和平问题
? 反战与和平的含义
? 当代世界和平问题
? 和平问题之所以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的主要原
因
三、世界发展问题
(一)、发展问题的含义
(二)、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严峻的发展问题
(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地区的不平衡,加速
了其两极分化
(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状况的三种类型
(五)、当今世界存在的发展问题,其核心仍然是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四,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
(一)、和平与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和平是发展的基本前提
(三)、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
五,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战争与和平
(一)、二战中,核武器开始出现和使用,核时代的
战争一旦爆发,人类将面临空前的浩劫
(二)、由核武技术的更新所造成战争性质的变化使
二战后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变小
(三)、如果把冷战后五十多年的历史以冷战作为界
点进行划分,那么冷战时与冷战后在战争的起因
和特点上有所不同
(四)、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途径
第二节 国际体系与世界格局
一,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与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
(一)、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二)、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
二,两大阵营的分化和向多极化格局的转换
(一)、两大阵营的分化
(二)、第三世界的形成
(三)、美苏争夺世界霸权与三个世界格局
(四)、美苏争霸和第三世界的崛起,使战后世界开
始出现三个世界鼎立的新格局
三,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和特点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两极霸权格局
的终结
(二)、苏联解体使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它
不再拥有绝对优势
(三)、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特征
本章小结:
? 时代主题 是指一定时期内由主要矛盾所决定并反映
时代基本特征,对未来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的问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当今战争手段和特
点的重大变化决定了和平问题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
发展问题是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
衡,经济关系不平等的问题,是人类社会共同繁荣和共
同发展的问题。和平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互为因果。发展需要
和平,和平才会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
平。雅尔塔体系是指 1943年 11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的
德黑兰会议,1945年 2月的雅尔塔会议和 1945年 7月的波
茨坦会议等重要会议,就怎样结束战争,如何处理战争
遗留问题以及战后世界和平与世界秩序维持问题达成一
系列的协议和谅解,其中的雅尔塔会议的内容最为核心
和重要,故此后所确立的世界体系被称之为雅尔塔体系。
? 该体系 的形成标志着新的世界格局的初步确立,
它对于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消灭德日法西
斯势力,保持战后欧洲和世界和平与稳定,维护苏联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促进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
高涨起到促进作用。然而,该体系具有明显的大国霸
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对战后世界政治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消极影响。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为一方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一方的
两大政治军事团体之间的对抗关系中,以美苏两国的
矛盾、对抗为主线。国际秩序是指以一定世界格局为
基础所形成的国际行为规范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
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思考题:
? 1、什么是时代主题?战后时代主题转换的国际背
景条件主要有那些?
? 2、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 3、冷战后两极格局瓦解并向多极化格局转变的推
动力量是什么?
第二章 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与
国际组织
?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分析说明国际社会的 行为主体;
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国际社会中的
非政府组织
? 基本概念, 行为主体, 国际实体, 立宪君主制, 民
主共和制, 国家结构, 国际组织。
? 重点问题,
? 1、主权国家的基本特征;国际社会承认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合法地位。
2、冷战后北约性质的变化;背约东扩的背景和原因。
3、冷战后欧盟性质的新变化。
第一节 国际社会中的行为主体
? 一,国际政治中的主要行为主体
? 二,主要行为主体与一般行为主体的区别
第二节 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
一,主权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家作为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自从阶
级社会产生以来,已有千年的发展历史
(二)、主权国家的概念与主权国家的产生
(三)、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是国际社会的基本准则
二,主权国家的基本特征
? 一定数量定居的国民
? 一定面积的国土
? 一定形式的政治机构
? 独立自主处理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利
三,主权国家的分类
现代主权国家一般可根据其经济基础与阶级性质
划分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阶级性质和政体
形式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阶级性质和政体
形式
四,国家结构和分类
(一)国家结构的含义
(二)国家结构的类型
五,主权国家的国力构成与评估
(一)主权国家的国力
(二)主权国家的国力评估标准
第三节 国际组织
一,国际组织的一般状况
(一)国际组织的定义
(二)国际组织的性质特点与运行机制
(三)国际组织的发展与分类
二,主要国际组织
? 联合国 的由来与组织建立,宗旨与基本原则,主
要组织机构及其职能
? 欧洲联盟 的建立与整体实力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的建立与拓展,主要机构与军
事力量
? 不结盟运动 的建立,机构与作用
第四节 社会中的非政府组织
一,民族解放运动
二,世界和平运动
三,国际非政府组织
?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特点
?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现状
本章小结:
? 国际社会中的行为主体,一般是指主权国家实体,或以
主权国家实体联合而成的国际组织。主权国家的共同特征是:一
定数量定居的国民;一定面积的国土;一定形式的政权机构;独
立自主处理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利。现代主权国家一般可根据其经
济基础与阶级性质划分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结
构主要是指国家整体与部分、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所组
成的关系形式。国家结构可分为单一制主权国家、复合制主权国
家和永久中立国家三种类型。国际组织的定义是:一般意义上的
国际组织,是指两个以上的国家间的政府、人民、民间团体,出
于特定的目的,以一定协议形式设立的各种跨国界的多国机构。
而国际法意义上的国际组织,仅指主权国家的政府之间出于特定
的目的,以一定协议形式设立的跨国机构。主要国际组织有:联
合国、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结盟运动、国际社会非
政府组织等。
思考题:
1、主权国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简述二战后北约的性质变化和东扩的背景原因。
3、冷战后欧盟的性质有什么变化?
第三章 国际社会中的一般行为准则
?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分析说明国际法的概念,产
生与国际关系的互动联系;国际法对国际关系的影
响和作用。, 联合国宪章, 七项原则的制定和内容;
,联合国宪章, 七项原则在战后国际关系领域的广
泛认同及其局限。同时,介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思想渊源;介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发展;
介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思想内容及影响。
? 基本概念, 国际法, 国际法基本原则,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 重点问题,
? 1.国际法的概念和特征。
? 2,,联合国宪章, 七项原则的内容以及阻碍七项
原则充分实现的原因
?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它们间的关系。
?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一节, 联合国宪章, 七项原则
一,国际法与国际关系
(一) 国际法的概念及产生
(二) 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的互动联系
二, 联合国宪章, 七项原则的制定与内容
(一), 联合国宪章, 七项原则的制定
(二), 联合国宪章, 七项原则的内容
(三), 联合国宪章, 七项原则在战后国际关系领域
的广泛认同及其局限
第二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思想渊源
(一)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和平理论
(二)列宁关于和平共处的思想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发展
(一)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
国政府首先提出。中国,印度,缅甸三国共同倡
导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
? 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思想内容
? ( 一 )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 ( 二 ) 互不侵犯
? ( 三 ) 互不干涉内政
? ( 四 ) 和平共处
? 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 ( 一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 联合国宪章, 七项原
则的继承和发展
? ( 二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国际法 又称国际公约,是指经各国协议或承认
的,在国际交往中调整国家之间相互关系,具有一
定约束的原则、规章和制度的总称。国际法与国际
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互动联系。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集中体现在, 联合国宪章, 中。, 联合国宪章, 七
原则的内容是:成员国主权平等的原则;善意履行
宪章项规定的义务;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禁止以武
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干涉内政原则。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是对, 联合国宪章, 七项原则的继承和发展,
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其思想内容是:互相
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本章小结:
思考题
? 1、什么是国际法?国际法有那些特征?
? 2、简述, 联合国宪章, 七项原则的内容以及阻碍
宪章七项原则充分实现的原因。
? 3、怎样完整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关系?
? 4、为什么说“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还是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第四章 当代科技革命对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
影响
?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分析说明当代科技革命的巨大
成就;当代科技革命的原因及其特征;当代科技革
命对国际关系发展的深刻影响。
? 基本概念,生物技术, 纳米, 纳米技术。
? 重点问题,
? 1、当代科技革命的内容,原因及特征。
? 2、当代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一节 当代科技革命的巨大成就
? 一,微电子技术
? 二,生物技术
? 三,新能源,新材料技术
? 四,海洋,空间开发技术
? 五,纳米技术
? 六,自动化技术
第二节 当代科技革命的原因及其特征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原因
(一)、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
(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
(三)、能源危机,温室效应和粮食危机等全球性问
题的压力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征
(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大大加快,科技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
力的作用更加突出,而原始性创新将成为科技竞争
的制高点。
(二)信息技术成为大部分科技成果的核心内容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时间大大地缩短,科学知识
呈现爆炸性增长趋势
(四)第三次科技革命所依据的主要科学理论是关于微观
世界运动规律的最新的基础科学,包括:现代物理
学,量子力学,量子化学,分子生物学,生命科学,
光学和微电子学等
(五)新技术因素成为新的社会生产力最活跃和起决定作
用的因素
第三节 当代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发展的深刻
影响
一,科技革命改变了国际关系的力量对比
(一)、三百年来,世界历史舞台出现了不少大国,
强国角色,但不久一些大国沉沦了,衰退了,另
一些大国崛起了,称雄世界,其背后无不有科技
革命的因素在起作用
(二)、历史上中国的强大是科技推动的结果,衰退
也是不重视科技的结果
(三)、欧洲的崛起是科技推动的结果,导致国际力
量对比的变化
(四)、二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也表明科技革命在改
变国家间力量对比的重要作用
二,科技革命引起武器系统的革命性变化
(一)、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引发了武器系统的革
命性变化,最后导致新时代军事战略的形成
(二),20世纪 70年代以后,世界发生了第三次科技
革命,大量的高新技术被运用到武器系统的研制
上来,一大批具有很高技术含量的武器被开发出
来并投入战争使用中
(三)、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极大的改
善与推进了武器系统和指挥系统的运用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一)、经济安全
(二)、文化安全
(三)、国防安全
本章小结,
? 人类文明 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
命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这次科技
革命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
前发展。第二次科技革命是以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
用为标志的,这次科技革命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方式,促成了现代国际关系的最终形成。第三次科
技革命是以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核心,以生物
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原子能技术、海
洋开发技术和空间技术等新兴技术为主要内容或标
志构成的,这次科技革命将彻底改变工业社会的生
产方式,极大的激发社会生产的潜力。
? 第三次科技革命 迅速发展的原因是:技术发展的内
在规律,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能源危机、温室效应和
粮食危机等全球性问题的压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征
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加快,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率增大,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更加突出;
信息技术成为大部分科技成果的核心内容;科技的发展
和突破时间大大地缩短,科学知识呈现爆炸性增长趋势;
第三次科技革命所依据的主要科学理论是关于微观世界
运动规律的最新基础科学;新技术因素成为新的社会生
产力中最活跃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当代科技革命对国
际关系发展的深刻影响是:科技革命改变了国际关系的
力量对比;引起武器系统的革命性变化;新科学技术的
发展对国家经济、文化和国防安全的影响。
思考题:
1、当代科技革命的原因及其特征主要有那些?
2、如何认识当代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二篇 当代世界经济
第五章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 内容提要, 本章分析说明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的四个阶段和特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新特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特点。
? 基本概念,滞胀 产业结构 福利国家政策
? 重点问题,
? 1、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与作
用
? 2、战后西方国家的“福利国家”政策的内容与实
施改革的原因
? 3、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新特点及其主要原因
第一节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 一、战后初期的恢复调整阶段
? 二快速增长的“黄金发展”时期
? (一)快速增长的数据说明
? (二)快速增长的四个主要原因
? 三、“滞胀”阶段
? (一)“滞胀”阶段的数据说明
? (二)导致“滞胀”的四个主要因素
? 四、不稳定的低速增长阶段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特点
? 一、生产力的新特点
? (一)生产工具的新变化
? (二)劳动对象的变化
? (三)劳动者的变化
? 二、产业结构的变化
? (一)三大部门相对地位变化的具体表现
? (二)引起产业变化的因素
? 三,生产关系的新特点
?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
?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
?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行为
? 四、分配关系的新特点
? (一)福利国家政策的定义及其产生原因
? (二)福利国家政策的主要原因
? (三)福利国家政策的困境与改革
第三节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特点
? 一、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危机
? (一)经济周期性危机的含义
? (二)经济危机周期的四个阶段
? (三)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
义的基本矛盾
? (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 (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及特点
?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出现新特点的原因分
析
本章小结
? 当代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经历了恢复调整、黄金发
展、“滞胀”和不稳定低速增长四个阶段。当代资本
主义的社会生产力的新变化,包括生产力诸要素的变
化,也包括生产力的结构、组织形式与管理方式等方
面的变化:科学技术更多更快地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社会再生产由扩大外延为主向内涵为主转化;生产的
社会化程度提高,经济全球化已成为时代发展趋势;
当代资本主义产业结构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各产业内
部从事生产的劳动比重下降,而市场调研、技术开发、
信息咨询、广告公关等智能型的劳动比重加大;各产
业部门之间的非物质生产部门、服务性的第三产业部
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加大,物质生产部门、第
一和第三产业比重或降低或有升有降,总的趋势是比
重缩减。
? 当代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的新特点是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占主导地位。当代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新特点是福利
国家政策在分配领域中的集中表现。福利国家政策主要
是指“以收入均等化”为目标的社会保障与福利补助政
策,以及高额累进税政策。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
特点: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是指相隔若干年重复发生一次
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它是资本主义社会里周期性出现
的一种经济现象。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是: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频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
力较弱,生产下降幅度不大,危机破坏性减弱;资本主
义经济危机阶段性特点不如过去明显,交替时波动起伏
较小。
思考题
? 1、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的主要表现形式与作用有那些?
? 2、什么是“福利国家政策“?战后西方国家的”
福利国家”政策的内容与实施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 3、简述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新特点及主要原
因。
第六章 当代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及其特点
?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分析说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
确立与斯大林经济模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与发展。
? 基本概念, 经济体制、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粗放
型扩大再生产、集约型扩大再生产
? 重点问题,
?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过程
? 2、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的形成原因、主要特征及
其存在的弊端
? 3、苏联、东欧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惨痛教训与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 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刻启示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与斯大林经
济体制模式
?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
? (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
? (二)东欧等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形成
? (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 二、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
? (一)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的含义
? (二)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形成的原因
? (三)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的影响因素
? (四)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的主要特征
? (五)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的严重弊端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 一、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与突破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
探索
? (二)苏联、东欧等国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计划经
济理论的发展
? (三)中国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的突破
?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
? (一)苏联、东欧等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践
? (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
就
? (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刻启示
本章小结
? 经济体制 亦称经济管理体制,是指经济的管理
形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总和。经济管理体制
不是主观任意选择的,而是依据经济制度及其生产
活动相联系的形式和运行方式而制定的。十月革命
胜利后不久,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随后,
东欧国家与中国等在苏联的影响下,也相继建立了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是指由中
央计划部门预先对社会资源进行分配的一种资源配
置方式。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人类为满足自己需要而对有限
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一种经济手段。
? 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 是一种以产品经济为指导,以
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其主要
特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生产资料的单一公有制,
追求一大二公三纯;在经济结构上,在工农业之间以工
业为主导,以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为优先;在经济管
理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在经济运行方式上,
主要靠行政方法,忽视经济规律的作用;在经济战略上,
实行的是一种粗放型和数量赶超型的经济。斯大林经济
体制模式的严重弊端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模式,严
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国家、企业和个人利益难以
结合;不尊重客观规律,排斥市场作用,缺乏竞争等。
? 针对 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弊端,社会主义各国大都
结合各自的国情,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纵观
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无论是苏联、东
欧的严重挫折,还是中国令人瞩目的发展壮大;无论
是丰富的历史经验,还是惨痛的失误教训,都给世人
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
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
改革与发展和稳定相结合的原则;必须既要尊重群众
的首创精神,又要重视法律规范和政策引导;必须坚
持有步骤、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必须精心设计方案,
使改革有明确的目标;必须注意发挥改革主体的积极
性;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思考题
? 1、简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过程。
? 2、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的形成原因,主要特征及
其存在的弊端有那些?
? 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是什么?
? 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刻启示有那些?
第七章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失衡
?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分析说明南北关系的含义, 发
展及表现 。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阐述南北关系问题
的实质, 产生根源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而分
析说明解决南北问题的途径 。
? 基本概念,南北关系, 国际秩序, 南南合作
? 重点问题,
? 1,南北关系的含义, 实质及其产生根源
? 2,改善南北关系促进世界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
第一节 南北关系的表现
? 一, 南北问题的提出及其发展
? ( 一 ) 发展问题, 在战后国际关系中也被称为南北
问题
? ( 二 ) 南北问题是伴随着帝国主义, 殖民主义的对
外扩张和掠夺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 ( 三 ) 战后, 在新科技革命的不断推动下, 世界经
济获得了大发展, 这也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难得的
发展机遇
? ( 四 ) 战后南北问题的提出与发展主要围绕着建立
国际新秩序而展开, 迄今为止经历了三个阶段
? 二, 南北问题的表现
? ( 一 ) 在国际生产分工上, 发达国家始终处于优势
地位, 而发展中国家则始终无法摆脱对发达国家的
依附和依赖
? ( 二 ) 国际贸易领域, 发达国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不利地位
? ( 三 ) 在国际金融领域, 西方大国操纵和控制了国
际金融体系, 发展中国家基本处于无权地位
? ( 四 ) 在国际对外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方面, 始终
是发达国家占据绝对优势
第二节 南北问题的根源及解决途径
? 一, 南北问题的实质
? ( 一 ) 南北问题是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造成的
? ( 二 ) 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时代的
产物, 是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在经济上的表现 。 它以帝
国主义国家在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垄断为特征, 是国际垄
断资本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控制与剥削
? ( 三 ) 在不合理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下, 许多发
展中国家仍然保持着畸形而单一的经济结构, 并且
仍处于向发达国家提供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不利地
位, 在跨国公司的作用下,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
实际上成了发达国家的加工厂和装配车间 。
? ( 四 ) 南北问题的实质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
剥削, 掠夺, 控制和支配 。
? 二, 南北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其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
? ( 一 ) 南北问题的产生根源:
? 南北问题的产生, 是历史与现实, 国内与国外共同作
用的结果 。 它既是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殖民统治的结果,
是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必然产物, 也有发展中
国家自身基础脆弱, 各项机制不完善等因素, 同时与发
达国家在新的条件下的新霸权主义有关 。
? ( 二 ) 南北问题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
? 南方的落后, 北方的发达, 南方对北方的依赖和依附,
北方对南方的控制和支配, 不仅造成了世界经济关系的
严重不平衡, 而且对整个世界经济和政治都带来了极大
的影响 。
? 三, 南北问题的解决途径
? ( 一 ) 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促进南北对
话
? ( 二 ) 加快南方国家自身经济改革步伐, 开展南南
合作
本章小结,
? 南北关系 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一个不平等的关系,
其实质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剥削与被剥削, 掠夺与被掠
夺, 控制与被控制, 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 南北关系最初由资本
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殖民扩张造成并延续至今 。 南北问题的表
现为:在国际分工上, 发达国家始终处于优势地位, 而发展中国
家则始终无法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和依附;在国际贸易领域,
发达国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而发展中国家则始终处于不利地位;
在国际金融领域, 西方大国操纵和控制了国际金融体系, 发展中
国家基本处于无权地位;在国际对外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方面,
始终是发达国家占据绝对优势 。 旧的不和理的经济秩序是南北问
题产生的重要根源 。 南北问题对整个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一
是容易引发冲突甚至酿成战争;二是影响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
在南北问题的解决途径中, 应重视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促进南北对话以及加快南方国家自身经济的改革步伐, 开展南南
合作 。
思考题:
? 1,什么是南北问题? 南北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 2,改善南北关系促进世界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都有
那些?
第八章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
?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阐述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含义,
历史进程以及世界经济区域组织和特征;冷战后世
界经济区域化加速的动因和影响 。 同时, 分析说明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表现和实质;世界经济全
球化的形成和演变及其特点;冷战后经济全球化的
动因和影响 。
? 基本概念,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洲联盟, 北美
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和组织, 经济全球化
? 重点问题,
? 1,冷战后世界经济区域化的特点和影响
? 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影响
第一节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 一, 相关概念:
? ( 一 ) 世界经济区域化
? ( 二 )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 二, 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历史进程
? ( 一 ) 欧共体首开了战后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先
河
? ( 二 ) 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和发展所经历的四个阶段
? 三, 世界经济区域组织
? ( 一 ) 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四种形式
? ( 二 ) 世界影响最大的三个区域经济组织
? 四, 世界经济区域组织的特征
? ( 一 ) 扩展性
? ( 二 ) 开放性与排他性共存
? ( 三 ) 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
? 五, 冷战后世界经济区域化加速发展的动因
? ( 一 ) 世界政治经济的多极化趋势促进了区域经
济一体化的发展
? ( 二 )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
化的发展
? 六, 区域经济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是制约区域化进一
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 ( 一 ) 内部成员的增多加剧了一体化组织内部的不
平衡, 严重地阻碍了一体化外延的进一步扩大
? ( 二 ) 内部发展不平衡又会制约区域组织, 内涵,
的深化
? 七,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影响
? ( 一 )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积极作用
? ( 二 )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消极影响
第二节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 一,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表现
? ( 一 )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 经济全球化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和进程:经济资源愈
益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 全面, 大量, 结合
地流动和配置, 使得各国经济愈益相互开放和依存,
各国经济的发展与整个世界经济的变动愈益相互影
响和制约的动态过程 。
? ( 二 ) 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现
? 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 (一)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
果和客观要求,是商品和生产跨越国界发展的结果
? (二)经济全球化是各国谋求超额利润、发展本国
经济,提高国际地位而采取的制度行为
? 三、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演变
? 世界经济全球化大致经历了萌芽、起步、发展、高
潮四个阶段的历程。经过四次浪潮的冲击,世界经
济全球化的发展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 四,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 ( 一 ) 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起着主
导作用, 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 ( 二 ) 经济越来越呈现政治化
? ( 三 ) 市场经济全球化
? ( 四 ) 经济信息化
? ( 五 ) 货币流通全球化
? ( 六 ) 资本流动多元化
? ( 七 ) 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 ( 八 ) 经贸文化, 人才呈现世界性特征
? 五, 冷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 ( 一 ) 两局格局解体,, 半球化, 扩张为全球化
? ( 二 ) 西方经济政策的调整
? ( 三 ) 新技术的创新和扩散
? ( 四 )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自由化改革和开放政策
? ( 五 ) 企业经营的国际化
? ( 六 ) 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 六,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 一 )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 ( 二 )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本章小结,
? 世界经济区域化 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 地理相
邻的国家建立经贸合作组织, 通过契约或协定, 促使资
本, 技术, 劳动, 信息, 劳务和商品的自由流动和有效
配置, 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的动态过程 。 世界经济区域
集团化, 亦称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 是指国家间在经
济上进行不同程度的联合或合作, 在特定领域内实现跨
国性的统一过程 。 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区域经济组织是:
欧洲联盟, 北美, 南美的经济联合和亚太经合组织 。
? 世界经济区域组织 的特征是:扩展性, 开放性与排
他性共存和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 。 冷战后世界经济区域
化加速发展的动因是:世界政治经济的多极化趋势促进
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极大
地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的积极作用表现为:促进区域及世界经济的增长;促进
集团内成员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成员国之间经济差距的
缩小;经济实力的增强改善了集团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对国际资本, 技术, 人才和商品的
流向产生重要影响并促进了世界和平与稳定 。 世界经济
区域一体化的消极影响表现为:贸易保护再度抬头, 国
际竞争加剧;区域一体化使 南北差距及南南差距拉大加
剧了国家间的不平衡 。
? 经济全球化 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和进程:经济资源愈
益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 全面, 大量, 结合地流
动和配置, 使得各国经济愈益相互开放和依存, 各国经
济的发展与整个世界经济的变动愈益相互影响和制约的
动态过程 。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表现为:经济全球化是人
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 是商品和生
产跨越国界发展的结果;经济全球化是各国谋取超额利
润, 发展本国经济, 提高国际地位而采取的制度行为 。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点: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
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经
济越来越呈现政治化;市场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
货币流通全球化;资本流动多元化;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经济文化, 人才呈现世界性特征 。
? 冷战 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主要有:两局格
局解体,, 半球化, 扩张为全球化;西方经济政策
的调整;新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自由化改革和开放政策;企业经营的国际化和产业
结构调整的需要 。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表现
为: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优化了产业结构;推
动了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使相互协
调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表现
为:大量投机性短期资金带来了金融风险;发展中
国家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加剧, 国民经济对外贸的
依赖程度日益提高;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
展的不平衡和对跨国公司的消极影响 。
思考题:
? 1,什么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冷战后世界经济区
域化的特点和影响是什么?
? 2,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影响是
什么?
第三篇 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
经济与对外关系
第九章 战后美国的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 内容提要,本章分析说明了美国的政治体制的变化
及政党的政治状况;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与衰退;
20世纪 90年代美国经济走势强劲及其经济持续增长
的原因和未来美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冷战时期的美
国对外战略和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 。
? 基本概念,政治体制, 三权分立, 两党制
? 重点问题:
? 1,在美国历史上政治体制变化最大的是总统权利的
变化, 以及总统和国会关系的变化
? 2,20世纪 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
? 3,冷战后美国外交战略调整的特点
第一节 战后美国的政治
? 一, 政治体制的变化
? ( 一 ) 政治体制的含义
? 政治体制一般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
的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的制度 。
? ( 二 ) 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 以总统为主导的政治
体制
? 所谓, 三权分立,, 是指把立法, 行政, 司法三
种权利分别由议会, 政府和法院三种不同职能的国家
机关去行使, 互相制约, 相互配合 。 分权分立分学说
是欧美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政
权的理论武器, 1787年, 美国宪法头三条确定了三权
分立原则 。
? ( 三 ) 美国宪法关于总统选举办法, 总统任期, 罢
免和总统权限的规定 。
? ( 四 ) 美国宪法为了制衡立法机构国会, 也赋予总
统一定的立法权
? ( 五 ) 美国宪法的制定者把国会当作三权利机构中
最重要的部门
? ( 六 ) 美国政治体制的变化
? ( 七 ) 美国政治体制发生深刻变化的原因
? 二, 美国的政党政治
? ( 一 ) 美国虽然实行三权分立, 以总统为主导的政治
体制, 但是, 政党政治在美国政治生活中起重要作用 。
? ( 二 ) 美国是两党制的国家
? 两党制是指由两个主要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
轮流执掌政权的制度 。
? ( 三 ) 美国两党政治的形成
? ( 四 ) 美国两党致力于争取政权, 从而实现自己的纲
领 。
? ( 五 ) 由于美国政党的主要工作是争取选举胜利, 所
以党的纪律松散, 权利分散 。
第二节 战后美国的经济
? 一,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与衰退
? ( 一 )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济上获得了巨大
的利益
? ( 二 ) 美国在冷战期间所采取的军备扩张政策客观
上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国际贸
易和海外投资不断扩大 。
? ( 三 ) 20世纪 50年代在美国经济升至顶峰后, 其在
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已经呈下降趋势 。
? ( 四 ) 里根总统时期的经济快速增长
? 二, 20世纪 90年代美国经济走势强劲
? ( 一 ) 美国经济从 20世纪 90年代初恢复增长, 连续增长
110多个月, 超过了 20世纪 80年代的经济扩张期 ( 92个
月 ) 成为美国历史上和平时期最长的扩张时期
? ( 二 ) 1945年以来, 美国经济经历了三个持续发展时期
? ( 三 ) 进入 21世纪以后不久, 美国经济增长开始出现衰
退迹象
? 三, 20世纪 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探讨
? ( 一 ) 美国经济增长的国内原因
? ( 二 ) 美国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对促进美国经济
结构的历史性转变起了重要作用
? ( 三 ) 以计算机和软件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在推动美
国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 四, 未来美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 ( 一 ) 影响美国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 ( 二 ) 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国内外有利因素
? ( 三 ) 克林顿时期, 美国政府面对严峻的全球金融
形势, 扭转世界经济颓势的三点方案
? ( 四 ) 布什政府摆脱经济困境的政策措施
第三节 战后美国的对外关系
? 一, 冷战时期的美国对外战略
? ( 一 ) 对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行, 遏制, 的
外交战略
? ( 二 ) 肯尼迪政府时期, 提出美国新的对外战略 —
—“和平战略,
? ( 三 ) 尼克松政府从扩张战略转为收缩战略, 战略
攻势变为战略守势
? ( 四 ) 里根政府的以实力求和平的国家战略
? 二, 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
? ( 一 ) 克林顿政府的以, 扩张战略, 取代, 遏制战
略,
? ( 二 )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目标仍然是要称霸世界,
建立一个美国战略利益的世界秩序
? ( 三 ) 21世纪, 美国外交战略的重点是尽量维持美
国独霸世界, 垄断国际事务的世界格局, 阻止世界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以及美国力量相对衰落而造成美
国领导作用下降的影响
? ( 四 ) 小布什政府对华既打又拉的两面性政策
本章小结
? 政治体制 一般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
取的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的制度 。 根据美国宪
法规定, 美国的政治体制将政治权利分成行政, 立法,
司法三部分, 分别由总统, 国会, 和最高法院掌握各自
系统的最高权力 。 总统是美国政治舞台的中心和权力最
大的人物 。 总统集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和武装总司令于
一身, 享有广泛的立法倡议权和关键的立法否决权, 也
是执政党的领袖 。 总统为国家掌舵, 提出和贯彻国家的
内外政策, 并对这些政策负责 。
? 所以说, 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 以总统为主
导的政治体制 。 但是, 政党政治在美国政治生活中
起着重要作用 。 美国的两大政党分别是共和党和民
主党 。 自 1884年两党制度确立以来, 一直是由两个
政党轮流执政 。 美国两党制度的特点是在总统选举
中获胜的党成为执政党 。 而在选举中失败的党为在
野党或反对党, 对政府有某种监督作用 。
? 美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济上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20世纪 50年代美国经济升至顶峰后,在世界经济中的优
势地位已经明显呈下降趋势。美国经济与世界各国的相
互依存关系越来越密切,同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密不
可分。美国经济在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施加巨大影响的
同时,自身也受到世界政治经济形式波动的影响,国民
经济多次出现衰退情况。 20世纪 90年代美国经济走势强
劲的原因既有内部和外部的有利形势推动,也有政府政
策得当和信息产业的支持。未来美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是
采取各种财政刺激措施,制止经济下滑的局面并尽快促
使经济的复苏。
? 二战 结束后不久, 美苏共同合作的基础开始消
失, 东西方矛盾日益加剧, 美国调整外交战略, 对
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行, 遏制, 的外交战略,
以后这个战略一直是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础 。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目标仍然是要称霸世界, 不容许
在欧亚大陆出现一个威胁美国主导权的大国, 使 21
世纪成为美国世纪, 以建立一个符合美国战略利益
的世界秩序 。
思考题,
? 1,20世纪 90年代美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是
什么?
? 2,冷战后美国外交战略调整的特点都有那些?
第十章 战后欧洲的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分析说明二战后欧洲的分裂;
东, 西欧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战后欧洲的一体化
及其影响 。
? 重点问题:
? 1,战后东西欧的形成
? 2,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教训
? 3,欧洲一体化及其对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一节 战后欧洲的分裂
? 一, 作为政治地理概念的东, 西欧
? ( 一 ) 欧洲及东, 西欧的自然地理概念
? ( 二 ) 东欧和西欧在二战后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
即把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称为西欧, 而把欧洲的社
会主义国家称为东欧 。
? ( 三 ) 战后的欧洲一分为二, 西欧成为美国的附
庸, 东欧则为苏联所控制 。 欧洲形成两大对立的集
团, 出现东西对峙的局面 。
? 二, 西欧的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
? ( 一 ) 政治
? 1,二战后, 西欧各国普遍进行了政治重建, 在维护
和巩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前提下, 对其政治体制进
行了程度不同, 各具特色的变革 。
? 2,在西欧的 24个国家中, 现有 12个国家实行了民主
共和制 。 这种政治体制由于各国的历史传统和民主特
点不同, 又分为内阁制和总统制 。 西欧多数国家采用
内阁制, 而且是多党制内阁, 往往组成多党联合政府 。
? 3,西欧国家不论是君主立宪制还是民主国和制, 其
政治制度都是实行, 三权分立, 的原则 。
? 4,战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西欧广泛发展, 在西欧
17个主要国家中, 曾经由社会党单独执政或与其他党
联合执政的国家就有 9个
? 。
? ( 二 ) 经济
? 1,二战使西欧经济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战后几十年
内, 西欧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成为当
代资本主义三大经济中心之一 。
? 2,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 3,战后西欧经济较大发展的决定因素
? ( 三 ) 对外关系
? 1,战后的西欧, 因经济遭受很大破坏, 处境艰难,
经济上依靠美国的援助, 军事上靠美国的核保护伞,
参加以美国为基本力量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外交
上也不得不和美国统一步调, 沦为美国的小伙伴 。
? 2,战后西欧对外战略的主要原则
? 三, 东欧的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
? ( 一 ) 政治
? 1,二战期间, 保加利亚, 匈牙利, 罗马尼亚等国因成
为德国法西斯的同盟国, 参加侵略战争, 充当德国的附
庸 。 而其他几国都被德意法西斯侵略和占领 。
? 2,为了反对德意法西斯的侵略和奴役, 在本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 展开了包括武装斗争在内的反法西斯斗争 。
斗争胜利后,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 3,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
? 4,东欧各国从建国到 20世纪 80年代上半叶的几十年间,
政治经济都有了较快发展
? ( 二 ) 经济
? 1,历史上东欧地区的工农业发展很不平衡, 北部地
区比较发达, 南部地区比较落后 。 经过 40多年的艰
苦奋斗, 东欧绝大多数国家已成为中等发达国家 。
? 2,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 3,东欧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后普遍学习和推广
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
? ( 三 ) 对外关系
? 1,战后苏联的对外关系, 同苏联的关系占主要地位 。
? 2,东欧各国同苏联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平等和互利的
? 3,东欧国家的独立自主倾向最早表现在南斯拉夫反
对苏联的大党主义, 大国主义的斗争上
? 4,1956年, 波兰和匈牙利人民强烈要求冲破苏联的
模式, 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 实行政治民主化, 拥有
独立和主权 。
? 5,从 20世纪 50年代中期开始, 罗马尼亚也走上了独
立自主的道路
? 6,20世纪 60年代初阿尔巴尼亚与苏联关系恶化,
1961年退出了, 经互会,, 1968年又退出了华约组织,
完全割断了同苏联的关系 。
? 7,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运动达到了高潮, 出
现了, 布拉格之春, 的局面 。
? 8,冷战时期, 东欧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基本处于全面
对抗状态 。 20世纪 70年代以后, 随着美苏关系的解冻,
东欧与西方国家的往来逐渐增多, 经济, 贸易, 文化
关系日益发展 。
? 9,东欧同中国的关系也随着中苏关系的曲折发展,
经历了友好, 疏远, 紧张的过程 。 20世纪 80年代以后,
相互之间的关系发展进入正常化, 经济往来日益增加 。
? ( 四 ) 东欧剧变与西欧对峙的终结
? 1,1985年 3月, 戈尔巴乔夫在苏联上台执政, 对内竭力
推行, 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 对外奉行, 新思
维,, 强调, 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 放松对东欧的控
制 。 终于导致东欧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向资本主义转轨 。
? 2,东欧剧变, 是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 3,东欧剧变为我们提供的经验教训
? 4,东欧剧变后, 各国战略目标西移, 纷纷把, 返回欧
洲, 作为首要目标, 积极谋求同西欧国家的发展关系,
从而为欧洲对峙局面的终结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 战后欧洲的一体化及其影响
? 一, 欧洲一体化的历史进程
? ( 一 ) 从, 煤钢联营, 到欧洲共同体
? 1,,舒曼计划, 与根据其签订的, 欧洲煤钢联营条约,
是历史上第一次由多国自愿参加的经济联盟实体, 开创
了欧洲联合的先河, 从此, 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启动 。
? 2,欧洲共同体的经济一体化的四大支柱
? 3,欧共体的常设机构
? 4,欧盟最终目标不仅是经济一体化, 还包括政治一体
化
? 5,随着欧共体政治一体化的进行, 军事一体化也开始
谋求协调各成员国的防务政策和最终建立一支联合武装
力量 。
? ( 二 ), 马约, 出台与欧洲联盟的建立
? 1,,马约, 的含义
? 2,,马约, 在欧洲一体化历史上开辟了新纪元
?, 马约, 用法律的形式规定欧共体成员国不仅把经济决
策主权, 而且把相当部分的政治主权让渡给了超国家的
共同体, 使得欧洲联合向纵深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 ( 三 ) 欧洲一体化成功发展的原因
? 1,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 2,是冷战形式的结果
? 3,欧洲一体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即源远流长的欧
洲一体化统一思想遗产
? 二, 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及其影响
? ( 一 ) 欧元启动
? 1,欧元启动四步过渡时间表
? 2,欧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必然的
? 3,欧元的启动有助于深化中欧经贸关系
? ( 二 ) 欧洲一体化步入新阶段
? 1,大力推动共同外交与防务政策
? 2,调整扩大策略, 推动东扩进程
? 3,加强司法, 政务方面的改革与合作
? 4,促进成员国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协调与
合作
? 5,,法德轴心, 重新启动
? ( 三 ) 欧洲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 随着欧盟以建设, 政治联盟, 和东扩为主要特征的
一体化的加快, 其政治, 经济, 军事等实力将进一
步上升, 对世界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发展将产生
重大影响 。
? 1,对世界多极化发展将产生经济作用
? 2,欧盟的发展对欧中关系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 3,欧盟的发展对中国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章小结
? 东欧和西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一个政治
地理概念,是美苏冷战的产物。一般来说:把欧洲
的资本主义国家称为西欧,而把欧洲的社会主义国
家称为东欧。欧洲一分为二,西欧成为美国的附庸,
东欧则为苏联所控制。这样,在欧洲就形成了两大
对立的集团,出现东西欧对峙的局面。
? 二战以后, 西欧各国普遍进行了政治重建, 在
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前提下, 对其政治
体制实行了程度不同, 各具特色的变革 。 第二次世
界大战使西欧经济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战后几十年
内, 西欧的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成为当代
资本主义三大经济中心之一 。 战后的西欧, 因经济
遭到很大的破坏, 处境艰难, 经济上依靠美国的援
助, 军事上依靠美国的核保护伞, 参加以美国为基
本力量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外交上也不得不和美
国统一步调, 沦为美国的小伙伴 。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前后,东欧国家大多在
本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接着
又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经过 40多年的艰
苦奋斗,东欧绝大多数国家已成为中等发达国家;
战后东欧把全面发展同苏联的关系,加强同苏联的
团结与合作,作为其对外政策的基石。在苏联领导
对外奉行“新思维”和各种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下,
东欧各国 相继 发生剧变。东欧聚变为我们提供的经
验和教训是:在基本路线上,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与
本国实际相结合,制定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没有始
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没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
?
? 欧洲一体化 是 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大事之一。
欧洲一体化对世界多极化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欧盟综合实力将进一步增强;欧盟自主意识和自主
防务能力的增强,将有利于其在国际事务中取得与
美国平等的地位;欧盟充当“世界一极”的政治意
愿更加明确;反对美国建立单极世界;强调欧盟在
联合国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思考题
? 1,战后东欧是怎样形成的?
? 2,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 3,简述欧洲一体化对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
第十一章 战后苏联 /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与对外
关系
?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分析说明战后苏联的政治经济与
对外关系;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作为最大的加盟共和
国成为, 法定继承者, 后, 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与对外
关系 。
? 基本概念,斯大林模式, 休克疗法, 经济民粹主义,
,克里斯马, 型人物, 政治权威主义
? 重点问题,
? 1,斯大林模式及其对战后苏联的影响
? 2,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 3,冷战后俄罗斯政治, 经济的发展对世界格局的影
响
第一节 战后苏联的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 一, 战后苏联的政治经济
? ( 一 ) 苏联是人类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 二 ) 在当时苏联社会现实, 国际环境, 历史和民族传
统, 以及斯大林的个人主观因素的合力作用下, 形成一
种社会主义模式, 一般称为斯大林模式 。
? ( 三 )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 高度集
中,,高度集权,
? ( 四 )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体制方面的表现
? ( 五 ) 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
? ( 六 )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 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 )
? ( 七 ) 对斯大林模式从理论到实践的改革
? 二, 战后苏联对外政策的演变
? ( 一 ) 斯大林时期
? 1,关于与不同国家的和平共处
? 2,关于社会主义大家庭内部
? 3,关于原子弹和新的世界大战危险
? ( 二 ) 赫鲁哓夫时期
? 1,在, 和平共处, 原则指导下, 积极开展同以美国
为首的西方大国的缓和外交
? 2,赫鲁晓夫在与西方大国缓和的同时, 一方面加紧
发展苏联的经济军事实力, 特别是战略武器, 另一
方面又在局部地区制造紧张气氛
? 3,加紧从政治, 经济, 军事上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
响和控制, 试图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活动纳
入苏联的外交轨道
? 4,积极向亚, 非, 拉地区渗透和扩张
? ( 三 ) 勃列日涅夫时期
? 1,在, 缓和, 的幌子下同美国激烈争夺欧洲
? 2,加强对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和干涉
? 3,大举向第三世界扩张, 同美国展开全面争夺
? ( 四 ) 戈尔巴乔夫时期
? 1,继续与美国就裁军, 削减核武器, 限制地区冲突
等问题进行谈判, 争取达成协议, 对西欧争取建立
,全欧洲大厦,
? 2,放松对东欧的控制, 实行不干涉政策
? 3,努力改善与中国, 日本等亚太国家的关系
? 4,调整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争取阿富汗, 柬埔寨,
安哥拉, 尼加拉瓜等问题的政治解决
? 三,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解体
? ( 一 )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思想和过程所经历的两个阶段
? 1,从 1985年 3月到 1989年底, 是在戈尔巴乔夫的控制下
全面进行改革的阶段
? 2,从 1990年开始进入了, 无序, 和, 危机, 为特点的
第二阶段
? ( 二 )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 ( 三 )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误的主要表现
? ( 四 ) 苏联经济的严重危机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 ( 五 ) 导致苏联经济危机的三个方面的因素
? ( 六 ) 苏联社会日趋激烈的民族矛盾和日益显露的
民族独立倾向, 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 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2,在对待少数民族政策上存在重大失误
? 3,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对立和隔阂
? ( 七 ) 苏联解体对苏联内部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 1,对苏联内部的影响
? 2,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 3,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影响
第二节 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 一, 经济转轨
? ( 一 ) 市场化 ——改革的目标取向
? ( 二 ) 从, 休克, 到稳定
? ( 三 ) 普京的振兴经济战略
? ( 四 ) 俄罗斯经济转型中的民粹主义倾向
? 民粹主义 在 19世纪 60—70年代是俄国小资产阶
级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否定资本主义, 也否定无产
阶级的革命性与领导作用 。 它主张俄国直接由, 村
社, 向社会主义过度;重视个人作用与恐怖手段 。
? 经济民粹主义 是指民粹主义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 克里斯马型, 人物,古罗马人物, 象征为用
个人魅力与权威来整合政治资源, 对国家进行有效
统治的集权型人物 。
? 二, 政治转型
? ( 一 ) 宪法秩序初步形成
? 1,国家杜马成为制衡总统行政机关的一种有效力量,
使政治走向极端主义的概率大为降低
? 2,政党政治逐渐发挥作用
? 3,协商性联邦制的确立
? ( 二 ) 政治权威主义
? 1,政治权威主义的含义:
? 政治权威主义 是指俄罗斯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
凌驾于代表机构之上, 以总统行政系统为主导的类
似于法国半总统制的政治机构, 根本没有把总统制
和议会制这两种制度放在平行的地位上, 而且俄罗
斯总统的权力要比法国总统和美国总统的权力大的
多 。
? 2,政治权威的作用
? 三, 俄罗斯对外政策的演变
? ( 一 ) 对外政策的演变
? 1,向西方, 一边倒, 的政策
? 2,向全方位外交政策的谨慎过渡
? 3,全方位外交政策的最终形成
? ( 二 ) 俄罗斯的大国关系
? 1,俄美关系:从浪漫走向务实
? 2,俄欧关系:不断深化
? 3,俄日关系:缓慢推进
? 4,俄中关系:稳步发展
本章小结,
? 苏联 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中为打败法西斯做出了重大贡献 。 战后相
当长时期内苏联在国际舞台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 在 社会现实, 国际环境, 历史和民族传统, 以
及斯大林的个人主观因素的合力作用下, 苏联形成
了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 。 其主要特征为:, 高度集
中,,, 高度集权, 。 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表现为:
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实行排斥价值规律
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 。
在政治体制方面主要表现为:建立高度集中的党的
领导体制;实行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 缺少有效
的人民监督制度;在意识形态和国家精神生活中实
行个人崇拜 。
? 应当 承认, 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在当时的历史
条件下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在苏联工业化初期尤为
明显 。 在国际环境险恶的情况下, 也能适应战时的
需要, 战后也能迅速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使苏
联成为世界第二强国 。 但当世界经济向纵深发展,
新技术革命浪潮迭起, 提出经济管理科学化和决策
民主化的更高要求时, 这种主要依靠外部力量和强
制政策以整齐划一的方式运转的模式, 就日益不适
应形式发展的需要 。
? 战后 苏联的对外政策经历了斯大林时期, 赫鲁
晓夫时期, 勃列日涅夫时期和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演
变 。
? 由于 苏联长期形成的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 使
其积重难返, 最终于 1991年 12月解体 。 苏联解体是诸多
因素结合的必然, 既有戈尔巴乔夫的个人主观因素, 亦
有长期积淀的政治, 经济和民族等问题的客观因素 。 它
的解体是苏联社会危机总爆发的产物 。 苏联解体的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是直接原因;苏联经济的严重危
机是根本原因;苏联社会日趋激烈的民族矛盾和日益显
露的民族倾向是重要原因 。
? 苏联解体 后 。 俄罗斯成了其, 法定继承者,, 自那
时起, 俄罗斯经历了持续的政治, 经济制度的转型 。 这
一过程同时又与整个国际环境的变化相互交织在一起,
十分复杂 。 可以这样说, 俄罗斯的转型是否能成功, 关
系到其未来的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 同时, 对整个冷战
后大国关系及其国际格局将产生重大影响 。
思考题:
? 1,什么是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对战后苏联有什
么影响?
? 2,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 3,简述冷战后俄罗斯政治, 经济的发展对实际格局
的影响
第十二章 战后日本的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分析说明战后日本的政治经济
和战后日本的对外关系 。 简述战后初期日本的民主
改革;战后日本的政治制度 。 在战后的日本经济中,
分析说明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腾飞的过程;日本经
济发展的困境与改革方略和日本经济发展存在的问
题 。 在日本的对外关系中, 分析说明战后初期的对
美依附性外交以及自主外交的形成与发展;日本谋
求政治大国的战略和冷战后日本与主要大国的关系 。
基本概念,五五体制, 儒家资本主义, 泡沫经济
重点问题,
1,二战后日本经济起飞的主要原因
2,冷战后日本经济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3,二 战后日本对外关系的重大调整
第一节 战后日本的政治经济
? 一, 战后日本的政治
? ( 一 ) 战后初期的民主改革
? 1,解散军队, 惩办战犯
? 2,推行经济改革
? 3,修改宪法
? ( 二 ) 战后日本的政治制度
? 1,经过战后初期的民主改革, 日本借鉴欧美国家
,三权分立, 的思想原则, 结合本国的特点和实际,
建立起具有典型的日本特点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
度 ——虚君的议会内阁制 。
? 2,二战后, 日本把自身的民族特点与西方的政治制
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了适合日本国情和特点的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
? ( 三 ), 五五体制, 及其变化
? 1,五五体制的含义
? 所谓五五体制是指 1955年日本形成的具有鲜明
日本特色的政党制度
? 2,五五体制的三个特征
? 1民主党长期执政
? 2财界与政界合一
? 3以经济增长为理念
? 3,,五五体制, 形成自民党, 一党独大,, 长期执
政的局面, 保证日本在战后出现了较为稳定的政治
格局
? 4,导致, 五五体制, 终结的原因
? 导致, 1955年体制, 终结, 日本政坛发生重大变动
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这里除了有民主党长期执政所
造成的政治腐败, 失信于民, 丧失了民众的支持等
原因外, 从国际和日本国内的形势变化分析, 还有
更为深刻的原因 。
? 二, 战后日本的经济
? ( 一 ) 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与动因
? 1,战后初期, 日本确立了经济立国的基本国策, 并
提出了, 倾斜生产方式, 等正确的发展战略, 促进
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 。
? 2,战后初期, 日本经济快速增长的表现
? 1工业生产名列前茅
? 2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 3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 ( 二 )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 1,美国的扶持
? 2,世界科技革命的推动
? 3,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和
政策
? 4,富有特色的企业所有制形式
? 5,限制垄断, 鼓励竞争
? 6,重视科技和教育的发展
? 7,长期的低消费与高积累
? 8,长期稳定的政治局势
? 9,儒家资本主义
? ( 三 ) 日本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 1,在后发展效应消失的情况下, 缺乏足够的创新意
识及创新体制
? 2,赶超型经济体制已经过时
? 3,不良债权的影响
? 4,亚洲金融危机的波及
? ( 四 ) 解决日本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措施
? 1,采取税收优惠政策, 吸引个人投资者进入股市,
商品市场, 搞活股票和其他商品市场
? 2,调整经济结构, 以信息技术的发展来促进经济的
复苏
? 3,稳定金融机构, 彻底解决不良债权问题
? 4,恢复, 零利率, 政策, 促进资金向市场回流
第二节 战后日本的对外关系
? 一, 战后初期的对美依附性的外交
? 二, 自主外交的形成与发展
? 三,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战略
? ( 一 ) 立足于亚太地区, 把成为左右亚太局势的地
区性政治大国作为谋求政治大国的首要目标
? ( 二 ) 努力扩大在国际社会的影响, 积极谋求成为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 ( 三 ) 把增强军事实力作为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重
要手段
? 四, 冷战后日本与主要大国的关系
? ( 一 ) 日美关系
? ( 二 ) 日中关系
? ( 三 ) 日俄关系
? ( 四 ) 日欧关系
本章小结: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前, 日本是一个带有浓厚军
事封建色彩的帝国主义国家, 战后初期的民主改革
使日本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日本社会的政治
制度从天皇专制的君主立宪制边为虚君的议会内阁
制 。 1955年, 日本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政党制度,
史称, 五五体制,, 从此自民党长期执政达 38年之
久 。 由于自民党长期执政所造成的政治腐败, 失信
于民, 丧失了民众的支持等原因外, 加上国际和国
内形势变化的深层次的原因, 1993年, 五五体制,
终结后, 日本政局一直动荡不安, 至今尚未形成一
个相对稳定的新格局 。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日本经济遭受到严重破坏 。
但经过战后几十年的迅速发展, 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
的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 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 。
考察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其中既有国内因素, 也
有国际因素 。 概括起来主要是:美国的扶持;世界科技
革命的推动;日本政府制定的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
战略和政策;富有特色的企业所有制形式;限制垄断,
鼓励竞争;重视科技和教育的发展;长期低消费与高积
累;长期稳定的政治局势和儒家资本主义 。
? 当然, 战后日本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自身也
存在一些问题, 就基本问题来看主要有:在后发效
应消失的情况下, 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体制;
赶超型经济体制已经过时;不良债权的影响和亚洲
金融危机的波及 。 解决日本经济问题的对策措施主
要有:采取税收优惠政策, 吸引个人投资者进入股
市, 商品市场, 搞活股票和其他商品市场;调整经
济结构, 以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来促进经济的复苏;
稳定金融机构, 彻底解决不良债权问题;恢复, 零
税率, 政策, 促进资金向市场回流 。
? 二战后, 日本外交明显呈现出由依附外交到自主
外交再到争取成为, 政治大国, 这样一条变化轨迹 。
战后初期, 日本外交对美国具有强烈的依附性 。 20
世纪 50年代后期到 60年代, 随着日本自身经济力量
的发展及国际形势的变化, 日本对外政策开始向自
主方向迈进 。 20世纪 80年代以后, 日本把从, 经济
大国, 迈向, 政治大国, 视为基本方针, 开始推行
,大国外交,, 力图成为多极化世界中具有举足轻
重影响的一极 。
思考题:
? 1,二战后日本经济起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冷战后日本经济陷入困境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 3,简述二战后日本对外关系的调整 。
?
第十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经济与对外
关系
? 内容提要,本章分析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体制
的确立和发展过程 。 同时, 分析论证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对外关系及国防影响 。
? 基本概念,所有权, 经营权, 政治制度, 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 重点问题,
? 1,改革开放后,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经历的阶段
? 2,新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
? 3,改革开放后, 我国对外战略思想的重大调整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与经济体制的确
立和完善
?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
? ( 一 ) 经济体制的确立
? 1,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 二 ) 改革开放中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 1,1978年 12月至 1982年 9月, 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起步期, 重点是进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城市
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
? 2,1982年 9月至 1987年 10月, 中国经济体制全面改
革的阶段 。 在巩固和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
上, 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 。
? 3,1987年 10月至 1992年 10月, 重点是治理经济环境,
整顿经济秩序, 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 4,1992年至今, 重点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建
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体制的确立和发展
? ( 一 ) 政治体制的确立
? 1,中国政治体制的五大特点
? 2,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的政治体制确立的特定历史
条件
? ( 二 ) 政治体制的发展
? 1,克服以党代政的弊端, 实行党政分开
? 2,精简机构, 转变政府职能
? 3,在确保国家政令统一的前提下, 逐步划清中央与
地方的职责, 扩大地方的自主权
? 4,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加快社会主义民
主和法制建设
? 5,健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 6,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 积极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关系及其国际
影响
?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关系和外交指导思想的
发展
? ( 一 ) 建国初期至 20世纪 50年代末:冲破遏制, 巩
固新生政权
? ( 二 ) 20世纪 50年代末至 60年代:坚持自主, 反对
外国干涉
? ( 三 ) 20世纪 70年代:反对霸权, 打开外交局面
? ( 四 ) 改革开放新时期:全面调整, 全方位发展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关系的宗旨与原则
? ( 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关系的宗旨:和平与发
展
? ( 二 ) 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独立自主
? ( 三 ) 中国对外关系的指导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
? ( 四 ) 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方面:增强同第三世界
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影响
? ( 一 ) 新中国成立时的国际影响
? 1,新中国的成立, 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极
大地加强了社会主义的阵营的力量
? 2,新中国的成立推动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 3,新中国的成立遏制了世界霸权主义的发展, 对战
后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 二 ) 新时期中国国际影响的扩大
? 1,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 2,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 3,中国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性的经济活动, 努力推动
世界各国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的共同发展
? ( 三 ) 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
? 1,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2,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本章小结,
?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改变了中国在
世界上的地位, 中国以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走上国
际舞台 。 新中国成立后, 经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将农民, 手工业者
劳动群众个体所有制的私有制基本转变成为集体所
有的公有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基本上转变成为全民
所有的公有制 。 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居于绝
对优势地位, 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 。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基本路线的指导下, 经过经
济体制改革, 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
制 。
? 人民民主专政 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
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随着中国经
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政治体制改革也在不断的
调整和改革之中并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 其主要表
现是:克服以党代政的弊端, 实行党政分开;精简
机构, 转变政府职能;在确保国家政令统一的前提
下, 逐步划清中央与地方的职责, 扩大地方的自主
权;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加快社会主义
民主和法制建设;健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与政治协商制度;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 积极推行
国家公务员制度 。
? 1949年 新中国建立以后,对外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四
个时期:建国初期至 50年代末,冲破遏制,巩固新生政
权; 50年代末至 60年代末,坚持自主,反对外国干涉;
70年代,反对霸权,打开外交局面和改革开放新时期,
全面调整,全方位发展。中国对外关系的宗旨是和平与
发展。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独立自主。中国对外
关系的指导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对外关系的
重要方面是增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新中国
的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增强了社
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推动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遏制了世界霸权主义的发展,对战后世界和平事业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时期中国国际影响的扩大表现
为:中国国际的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不
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是:有利于世
界的和平与稳定;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的重要力量。
?
思考题:
? 1,改革开放后, 中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 2,新中国外交的指导原则主要有那些?
? 3,改革开放后, 我国对外战略思想有那些重大调整?
第十四章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
?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分析说明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历
史条件下政治制度的选择;影响发展中国家政治民
主化进程的若干社会思潮;分析说明发展中国家经
济发展的差异性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经
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与改革 。 同时, 分析说明不结盟
运动及其影响和发展中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 。
? 基本概念,发展中国家, 知识经济, 不结盟运动
? 重点问题,
? 1,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政治趋势
? 2,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发展中国家发展战略的转
变
?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相互依赖性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
? 一, 不同条件下的制度选择
? ( 一 ) 发展中国家的含义
? 发展中国家是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的简称, 是指那
些摆脱殖民地附属国地位取得了政治独立, 并以此为基
础正在致力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国家 。 这里所说的, 发展
中, 包含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层含义 。 第一层是指生
产力以及以之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还处
于发展的过程之中, 决定了其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第
二层则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还在发展的过程中, 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特定的制度导向
和约束 。 这里所说的, 民族主义, 则是指不仅在政治上
取得了民族国家的独立, 而且在经济上也正在或期待通
过努力发展民族经济, 摆脱发达国家的经济控制, 最终
取得经济独立 。
? ( 二 ) 发展中国家在取得独立后, 有利自行选择发
展道路的权利
? ( 三 ) 发展中国家大多选择资本主义制度的原因
? ( 四 ) 战后选择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国家在政体
制上的四种类型
? 二, 影响发展中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若干社会思
潮
? ( 一 ) 社会主义是 20世纪的三大思潮之一
? ( 二 ) 亚非拉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四种形式
? ( 三 ) 随着世界现代化的进程的加快, 第三世界国
家也加快了民主化进程
? ( 四 ) 苏东剧变后,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格
局中的地位明显下降, 不得不面临着西方大国的政
治, 经济, 外交以及文化上的多重压力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 一, 发展的差异性
? ( 一 ) 拉美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取得民族独立
后的拉美国家在经济上始终没有摆脱殖民主义的束
缚
? ( 二 ) 中东型:由于中东是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交
通枢纽, 经济和战略地位显得十分重要, 无论在战
争期间, 还是在战后, 该地区都是大国和大国集团
利益争夺最激烈的地区 。
? ( 三 ) 东南亚型:东南亚地区除泰国外, 战前全部
是殖民地 。 战争给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
的破坏, 加剧了人民的苦难 。
? ( 四 ) 非洲型:西方国家对非洲的殖民统治, 使非
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最落后, 最贫穷的地区
? ( 五 )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困难与机遇同在
? ( 六 )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
特点
? 二, 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战略调整与改革
? ( 一 ) 发展理论与战略的调整
? ( 二 ) 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 1,发展的困难
? 2,融入, 自由化王国, 的风险
? 3,跨国公司的经济控制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关系
? 一, 不结盟运动及其影响
? ( 一 ) 亚洲万隆会议的召开
? ( 二 ) 不结盟运动的勃兴
? 二, 发展中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
? ( 一 )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 1,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推动着世界向多
极化发展
? 2,发展中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基本力量
? 3,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发挥着重要的政治作用
? ( 二 )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 1,发展中国家巨大的发展潜力, 是促进世界经济发
展的重要因素
? 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 在世界经济中
处于越来越不能被忽视的重要地位
? 3,发展中国家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本力量
本章小结:
? 发展中国家 泛指那些在历史上是殖民地半殖民
地, 独立后经济落后, 在国际经济政治中处于受剥
削, 受压迫的不平等地位, 在地域上大多数位于南
半球的亚非拉国家 。 目前, 世界上这类国家和地区
有 150多个, 人口占世界人口的近 60%。 发展中国家
和地区资源十分丰富, 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有十分
重要的地位 。 但大多数国家在独立后经济命脉依然
受到外国资本的控制, 不能充分发挥其在世界经济
发展中的作用 。
? 发展中国家 的基本政治特征表现为:政治制度
的多样性;政党制度的多样性 。 发展中国家的基本
经济特征表现为:工农业比较落后;经济比较单一;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经济类型多样和经济发展不平
衡 。
? 发展中国家 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发
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推动着世界向多极化
发展;发展中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基本力量;发
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发挥着重要的政治作用 。 发展中
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发展中国家巨
大的发展潜力, 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 在世界经济中处
于越来越不能被忽视的重要地位;发展中国家是建
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本力量 。
思考题,
? 1,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 2,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