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 物 生 物 学
(爬行纲)
课件制作:王丽珍 肖衡 陈新文
重点和难点
重点,陆生脊椎动物的结构特点。
难点,羊膜卵结构,爬行动物的起源与演化。
2.14.4 爬行纲
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 1) 皮肤干燥, 缺少腺体;表皮角质化, 外被角
质鳞片或盾片 。
( 2) 五趾型的附肢及带骨进一步发达和完善, 指
趾端具角质爪 。
( 3) 骨骼骨化程度较高, 硬骨的比重增大 。 头骨
具单一枕髁, 有颞窝形成 。 脊柱分化明显 。
( 4) 体内受精, 发育无变态, 产羊膜卵 。
一.一般形态
(一)体形:已分化出明显的颈部。
(二)体壁
表皮:具来源于表皮的角质鳞片,各鳞片
相邻部分以薄层相连,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为适应陆生生活的特点之一。指趾端的爪也是
表皮角质化的衍生物。鳞片有定期更换的现象,
称蜕皮。
真皮:部分类群具真皮发生的骨板。
皮肤
二.运动
(一)骨骼
1,头骨
( 1)脑颅
具单一的枕髁。脑颅顶壁隆起,属于高颅型,
优于两栖类的平颅型。
头骨两侧具有颞窝,是咬肌附着的部位,并为
其收缩提供足够的空间。分为 3类:①无颞窝,如
龟鳖类;②合(单)颞窝,头骨每侧只有一个颞窝,
如哺乳类;③双颞窝,每侧有上下 2个颞窝,但出
现不少变化,如鸟类和多数爬行类。
( 2)咽颅
由前颌骨、上颌骨的腭突、腭骨和翼骨愈合而
成雏形的次生腭,使内鼻孔后移至口腔后端,口腔
和鼻腔分开,解决了动物同时进行摄食和呼吸的矛
盾。
?
头骨
2,脊柱、胸骨和肋骨
脊柱与两栖类相似,有颈椎、躯干椎、
荐椎和尾椎的分化。第 1,2枚颈椎分别为寰
椎和枢椎,寰椎与头骨的枕髁相关节,又与
头骨一起在枢椎的齿突上转动,使头部有了
更大的活动性,是陆栖脊椎动物的重要特征。
胸骨成份减少为 1块。爬行类开始出现肋
骨并形成胸廓,胸廓由胸椎、肋骨及胸骨借
关节、韧带连接而成。其作用除保护内脏外,
更主要的由于肋间肌的收缩,使胸廓体积扩
张和缩小,加强了肺的呼吸运动。
脊柱
3,带骨和肢骨
( 1)肩带:膜原骨成份另有 1块间锁骨。
( 2)腰带:两栖类同侧的坐骨与耻骨全部愈
合,而爬行类的此二骨部分分开且形成一个大
孔,称耻坐孔。此外,左右耻骨、坐骨在中线
处结合。
( 3)四肢骨:指趾端出现角质的爪。
(二)肌肉
出现了肋间肌和加强了的皮肤肌,分别参与
呼吸和鳞片的运动。
附肢骨
肌肉系统
三, 消化系统
? 口腔与咽出现明显的分界。
? 爬行类基本为同型齿,按着生位置不同将
齿分 3种:着生于颌骨顶面的端生齿、着生在
颌骨边缘的侧生齿和着生在颌骨齿槽内的槽生
齿。槽生齿最为坚固。
? 小、大肠的交界处出现盲肠。消化道以泄
殖孔通体外。
消化系统
四, 呼吸系统
? 具肺 1对。已分化出明显的 喉头 和气管。
喉头有 1块环状软骨和 1对杓状软骨支撑。气
管管壁也有软骨环支持。出现明显的支气管。
? 除吞咽式呼吸外,胸廓的出现 使动物的
呼吸方式向抽吸式呼吸转变。当肋间外肌收
缩时,肋骨上提,胸廓扩张,空气被吸入;
肋间内肌收缩时,肋骨下降,胸廓缩小,将
空气呼出。
五, 循环系统
(一)心脏
动脉圆锥消失。静脉窦退化缩小,成为右心房
的一部分。心脏具 2心房和 1心室,但心室已具有不
完全的分隔。
(二)动脉
仍属不完全的双循环。由于动脉圆锥消失,1对
肺动脉和 1对体动脉直接由心室发出(不再经过动脉
圆锥),而颈(总)动脉则由右体动脉( 1条)离心
后分出。
(三)静脉
仍保留 1对侧腹静脉,但不象鱼类那样直接通入
总主静脉,而是象两栖类的腹静脉一样通入肝脏并
散成毛细血管网。肾门静脉已开始退化。
爬行类心脏及周围血管
六, 排泄系统
出现后肾 1对,肾小管对水份的重吸收能力
强,有效防止了水份的散失,是对陆生生活的重
要适应。羊膜动物均以新出现的后肾管排尿,而
中肾管在雄性专职输精,在雌性则消失。输尿管
末端开口于泄殖腔。
肾脏的排泄物以尿酸为主,无需太多水份伴
随,也是对陆生生活的重要适应。
排泄系统
七,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一)神经
1,中枢神经系统(脑 —— 大脑)
出现了 新脑皮,原脑皮的功能是嗅觉中枢,而新
脑皮则为高级的神经活动中枢。但爬行类的新脑皮尚
处于萌芽状态。
从鱼类就开始出现的纹状体主要功能是嗅觉,称为
古纹状体。到了爬行类,新增了新纹状体,包含许多
来自视叶和其他区域的神经纤维。
松果体
2,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
羊膜动物具 12对脑神经,前 10对与无羊膜类(如
软骨鱼)相同,后 2对为副神经和舌下神经。
脑及脑神经
(二)感官
1,嗅觉器官
( 1)鼻:出现了鼻甲骨。
( 2)犁鼻器
2,眼:具可活动的上下眼睑和瞬膜。后眼角出
现真正的泪腺。已能略微改变晶体的凸度。眼
房内具锥状突,有营养眼球的作用。
3,耳:
( 1)外耳:鼓膜稍内陷,出现雏形的外耳道,
有利于保护鼓膜。
( 2)中耳:基本同两栖类。
( 3)内耳:从球状囊分出的瓶状囊更加明显,
囊壁上出现一新的听斑,称基乳突。
感觉器官
八, 生殖和发育
(一)生殖
1,雄性生殖系统:精巢 1对。输精管末端通泄
殖腔背面。具交配器。
2,雌性生殖系统:输卵管各部功能发生分化,
中段分泌蛋白,下段分泌卵壳。
生殖系统
(二)发育
体内受精。受精在输卵管上端进行,大多卵
生。卵为首次出现的羊膜卵。
羊膜卵的特点及其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特点:( 1)具卵壳,可防止卵内水份蒸发,
避免机械损伤和细菌侵袭。卵壳上有大量小孔可
透过空气,保证胚胎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
具卵黄囊,可保证胚胎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
( 3)虽然卵处于陆地上,但在胚胎发育期间,
卵内出现羊膜、绒毛膜和尿囊膜等结构,为胚胎
制造了局部的水环境,保证胚胎发育的顺利进行。
意义:羊膜卵的出现,使动物可以在陆地上
繁殖和发育,无需象两栖类那样在生殖时必须再
回到水中,从此出现了真正的陆生动物。
九, 爬行纲的分类
现存的爬行类属五个目,
1.喙头目( Rhynchocephalia)如,喙头蜥
2.龟鳖目( Chelonia) 我国产 37种。
3.蜥蜴目( Lacertiformes) 我国已知有 150多种。
4.蛇目( Serpentiformes) 我国产 210多种,毒蛇 50种
5.鳄目( Crocodiliformes) 现存 22种。
除喙头目外,其余四个目在我国均有分布。
十, 爬行类的起源及演化
1.爬行类的起源
目前一般认为爬行类起源于石炭纪前的两栖
迷齿类中的蜥螈形类。
2.爬行类的演化
古生代中期爬行类出现后,很快就分为两大
支,即盘龙类和杯龙类。盘龙类通过兽孔类约在
三叠纪晚期演化为哺乳类;而杯龙类被认为是爬
行类进化的主干。而假鳄类除了进一步分化出有
鳞目、喙头目外,还通过槽齿类分化出鳄类、翼
龙类和恐龙类(鸟龙、蜥龙)。并很可能通过鸟
鳄类演化为鸟。
十一, 爬行类的经济意义
爬行类因种类和数量较少,经济意义并不突出,
但多数蛇类捕食害鼠,蜥蜴、壁虎以昆虫为食(其
中不少是农业、林业和人畜害虫),对农林业、卫
生保健都有积极作用。
爬行类对人类的危害,主要是毒蛇对人、畜
的伤害,尤其是毒蛇密度较大的地区,更为严重。
如亚洲热带地区,每年因蛇伤致死的人达 2~ 4万。
作 业
? 1,简述爬行类外形和一般内部结构特征 。
? 2,为什么说爬行类才是真正陆生脊椎动物?
? 3,简述爬行类各目的主要特征和重要代表动物 。
? 4,你对爬行类的起源有什么认识?
? 5,爬行类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地位如何?
? 6.了解爬行类与人类的关系 。
? 7.怎样识别毒蛇?了解本地常见主要毒蛇的形态特征和被毒
? 蛇咬伤后应如何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