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际 贸 易 原 理
山西财经大学
主讲:周新生
第一章 导论 4
一, 基本概念
二, 国际贸易分类
三, 国际贸易学的研究内容
四,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6
一, 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
二, 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对外贸易
三,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四, 对外贸易是国际经济中, 传递, 的重要
渠道
五, 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三章 国际贸易的成因分析 12
一,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二, 经济一体化
三, 国际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
四, 国际资本流动与跨国公司
第四章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8
一, 绝对成本论
二, 比较成本论
三, 相互需求法则
四, H-O理论
第五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6
一, H-O理论的发展
二, 里昂剔夫之谜及其解释
三, 技术进展论
四,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五, 产业内贸易理论
六, 规模经济理论
七, 不完全竞争理论
第六章 国际贸易调整之政策分析 8
一,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二, 自由贸易政策
三, 保护贸易政策
四, 战略贸易政策
第七章 国际贸易调整之手段 10
一, 关税措施
二, 关税效应分析
三, 非关税措施
四, 鼓励出口的措施
五, 出口管制
第八章 国际贸易协调 2
一, 国际贸易协调概述
二, 贸易条约与协定
三, 区域性国际贸易协调组织 ( 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APEC)
第九章 国际贸易体制 8
一, GATT
二, WTO
第一章 导 论
一, 基本概念
1,国际贸易 / 对外贸易
2,国境 / 关境
3,贸易额 / 贸易量
世界出口总额 ( 按 FOB计算 ) 小于世
界进口总额 ( 按 CIF计算 ) 。
4,贸易商品结构 / 贸易地理方向
5,贸易差额 顺差 ( 出超 )
逆差 ( 入超 )
6,对外贸易依存度 ( 对外贸易系数 )
二、国际贸易分类
1,从货物移动方向,( 1) 出口贸易
( 2) 进口贸易
( 3) 过境贸易
2,以国境, 关境划分,( 1) 总贸易
( 2) 专门贸易
3,以商品形式或内容,( 1) 有形贸易
( 2) 无形贸易
4,以贸易是否有第三者参加:
( 1) 直接贸易
( 2) 间接贸易
( 3) 转口贸易
5,以货物运送方式,( 1) 陆路贸易
( 2) 海路贸易
( 3) 空运贸易
( 4) 邮购贸易
6,以清偿工具不同,1) 自由结汇方式贸易
2) 易货方式贸易
三、国际贸易学的任务
和研究对象
四、经营国际贸易应具备的条件
第二章 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一, 对外贸易产生必须具备的条件
1,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2,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的存在;
3,具有交换愿望和交换能力 ( 相互剩
余产品的互求性 )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及其特点
( 一 ) 原始社会
( 二 ) 奴隶社会
( 三 ) 封建社会
(四)对外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外贸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基础
(1)提供了劳动力
(2)提供货币资本
(3)开辟了海外市场
2,对外贸易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
(1) 可以提高利润率
(2) 取得国外市场
(3) 社会产品的实现
(4)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5) 带动相关经济部门的发展
三、资本主义时期国际贸易的特点
1, 准备时期
2, 自由竞争时期
3, 垄断时期
四、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 一 ) 40年代末 ——80年代初国际贸易的特点
1,国际贸易速度
1973年以前, 发展迅速, 世界进出口的总趋
势呈直线上升;原因有二:一是国际贸易的
迅速发展已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是生
产国际化的扩大 。
1973年以后,开始转慢;
2,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 1) 战后初级产品, 制成品在国际贸
易中所占比重发生了多次变化 。
( 2) 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内部结构
上的变化 。
3,超国家经济组织的建立, 产生着巨
大影响 (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GATT等 )
4、国家政权对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事
务的干预不断加强,对外贸易政策经历了
一个由贸易自由化向贸易保护的转变。
(二) 80年代初至 90年代末
国际贸易的特点
1,国际贸易的地区布局具有新的特点
2,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了新特点
3,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4,国家干预拥有了新的理论依据 ——
战略贸易理论
5,国际贸易的协调在不断加强
(三) 21世纪初国际贸易发展趋势
1,国际间资本要素流动增长将继续快于商
品流动的增长
2,国际服务贸易增长将继续快于货物贸易
的增长
? 3,国际商品贸易和技术贸易的知识含量将
继续提高
4,国际间的高素质人才流动将进一步加快
五, 对外贸易是国际经济中, 传递, 的
重要渠道
,传递, 是指一个国家经济的盛衰如
何对另一国家的影响
六、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 一 ) 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出口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图示)
P S
P1
a c
E
PE
b
D
O Q
进口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图示)
P S
PE E
a c
P1
b D
O Q1 Q2 Q
2,对外贸易对经济成长的影响
( 1) 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 2) 对外贸易可带动相关产业部门的发展 。
( 3)对外贸易还有助于两大部类之间的协
调发展
3,对外贸易对经济稳定的影响
( 1) 通过影响国际收支, 间接影响经济稳定
( 2)就直接影响而言,当国内资本品和消费
品供应不足进而引起价格上升时,可通过商品
进口使之缓和。
4,对外贸易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 1) 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
( 2)对外贸易不仅可使现有资源得到高效
率的使用,而且还可在增量方面不断优化
资源配置结构。
5、对外贸易对经济进步的影响
(二) 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生产要素的增长与国际贸易
( 1)完全中性的增长
对贸易的影响:贸易只按要素增长的速度
增长,只改变贸易数量,而不改变贸易条件、
方向和结构。
( 2)一国的不平衡增长
从需求角度讲,产生恩格尔效应;
从供给的角度讲,对贸易的影响主要取决
于这种增长是出现在趋向于集中生产可进口
商品的生产要素还是趋向于集中生产可出口
商品的生产要素上。
? 生产可进口商品的生产要素的增长 ;
? 生产可出口商品的生产要素的增长
贫穷化的增长,
出口扩张型的增长导致贸易条件的
恶化。这种性质的增长也被称为贫穷化
的增长。就是说,如果一国的商品出口
的增加降低了该类商品的世界市场价格,
就会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出现贫穷化
的增长。
2、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
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认为,技术进步可
分为三种,即:
? 中性技术进步
?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3、需求变动与国际贸易
( 1)恩格尔定律与国际贸易
随着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各国收入水平
的提高,国际贸易向有利于制成品生产的方
向发展,而不利于食品,特别是农产品的生
产国。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生产为主的国
家,要发展自己的经济,不应过于固守农产
品生产的比较优势,经济的工业化才是经济
发展的途径。
( 2)示范效应与国际贸易
收入水平较高国家的消费模式及其演变,
对收入水平较低国家消费模式的升级具有示
范作用。这就是国家之间消费模式的示范效
应。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这种消费模式的传
播,对发达国家或收入水平较高国家产品的
出口十分有利;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示范效应对收入分配状况比较平均的发展
中国家更是不利。
(三)关于国际贸易促进
经济发展的理论
1,,剩余的出路, 理论
代表人物:亚当 · 斯密 H·迈因特( H·Myint)
该理论认为,如果一国存在闲置的资源和
生产要素,对外贸易就为用这些资源和生产
要素所生产的剩余产品找到了出路,从而可
以使本国的生产和消费获得增长。
2,,经济增长的大宗商品, 理论
殷尼斯 ( Hand Innis)
诺斯 ( D,C,North)
一国具有比较利益的大宗商品出口的扩大,
一方面导致国内现有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推动国内资源的优化组合,另一方面通过进口
使本国可用资源增加,促进相关部门的发展。
这样,国外需求的扩大,通过贸易机制引起国
内供给机制的积极反应,最终导致一国储蓄和
投资的增长以及就业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3,,推进国民生产过程的国际互补, 理

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
一国在资本、技术、企业家才能和熟练工人
等各类生产要素中,总存在一些瓶颈,限制了
本国具有优势的生产要素作用的发挥。通过短
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就可以使自身的比较优势
得以发挥,提高国际竞争力。
4、普雷维什 ——辛格命题
( 1)中心一外围论
将世界分为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即由
发达国家构成的中心体系和由发展中国
家构成的外围体系。
( 2) 贸易条件恶化论
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具有长期恶化的
趋势,外围国家以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因而在与中心国家
的贸易过程中处于不利的局面。
6,R——N 理论
罗伯特逊 ( D·H·Robertson)
,国际贸易的未来,
对外贸易是, 经济成长发动机,
诺克斯( R·Nurkse)
,贸易的格局与经济发展,
7、关于, 对外贸易重要性渐减
规律, 的理论
1903年, 德国经济学家松巴特, 十九
世纪德国国民经济,
第三章 国际贸易的成因分析
一、国际分工
(一)国际分工的涵义及其发展阶段划分
1、萌芽阶段
2、发展与形成阶段
3、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
萌芽阶段( 15世纪末 16世纪初至 18世纪中期):
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最初的分工
发展阶段( 18世纪 60年代到 19世纪 60年代 ),
大机器工业的建立
以英国为中心
大宗商品替代奢侈品
形成阶段( 19世纪末到二战前 ):
1)亚、非、拉畸形、片面的单一经济
2)分工中心变为一组国家
3) 加强了对国际分工的依赖性
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
1)多边贸易多边支付体系的形成;
2)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与世界货币的形成;
3)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规律制约着世界市场
的发展与特点;
4)形成了比较健全固定的销售渠道;
5)价值规律作用加强,形成了国际价值规律。
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二战后):
1) 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
位;
2) 工业部门内部分工逐步增强;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工业分工在
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的分工在
削弱;
4)参加国际分工国家的经济所有制形式发
生了变化;
5)国际分工的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
6)国际分工从有形商品生产和贸易的领
域向劳务部门发展,互相结合、互相渗透;
7)国际分工从垂直形式的分工向水平形
式分工过渡。
(二)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
1、社会生产力 ——决定因素
2、自然条件 ——基础
3、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 ——制约
4、资本输出与资本流动 ——促进
5、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
6、上层建筑 ——推进和延缓
二、世界市场
(一)当代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
(二)国际价值与国际市场价格
1, 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各种因素
( 1) 劳动生产率
( 2) 劳动强度
( 3) 贸易参加国的贸易量
( 4) 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联系的深度与广度
2, 国际市场价格的种类
( 1) 世界, 自由市场, 价格
( 2)世界, 封闭市场, 价格
? 调拨价格
? 垄断价格
? 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价格
? 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
( 三 ) 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条件
在经济学中, 我们把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
格 ( PX) 与进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 PM) 的
比率称为, 贸易条件, ( Terms of Trade,简
称 TOT), 表示为:
贸易条件 ( TOT) = PX / PM
1,贸易条件的种类
1) 净贸易条件
N = ( PX / PM ) × 100
注意,贸易条件中的价格是国际市场的
价格而非本国市场的价格, 贸易条件的改善
与恶化取决于所有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国际
市场的供求变化 。
2) 收入贸易条件
I = ( PX / PM ) × QX
3) 单项因素贸易条件
S = ( PX / PM ) × ZX
4) 双项因素贸易条件
D = ( PX / PM ) × ( ZX / ZM ) × 100
2、影响贸易条件的因素
1)选择的年份不同
2)影响贸易条件的基础 ——进出口价格的变化
3)导致净贸易条件变化的基础 ——对该商品的
供求变化
4)对购买力条件的影响因素 ——商品的需求价
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替代
弹性
5)贸易国家的出口商推销手段和进口商的采购
技术
“荷兰病, ( Dutch sease),
? 20世纪 70年代末 80年代初,荷兰大规模开
发和出口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使得大量的
劳动力和资本流向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从而
造成荷兰制造业的生产和出口变得相对萎缩。
经济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荷兰病”。
?
美国, 新经济,
?
三、国际服务贸易
( 一 ) 国际服务贸易 的涵义
经济学上的, 服务, 是指一种特殊形
式的劳动产品 。
服务的特征:
? 服务一般是无形的
? 服务的生产和消费通常是同时发生的
? 服务一般是难以储存的
? 服务的异质性(同一种服务的质量差别)
? 服务具有较强的经验特征和信任特征
? 服务价格名称多样,不易确定
,服务贸易协定,
过境交付;
境外消费;
商业存在;
自然人流动 。
( 二 ) 国际服务贸易的内容
商业性服务 通讯服务 建筑服务
销售服务 教育服务 环境服务
金融服务 卫生服务 旅游服务
娱乐服务 运输服务 其他服务
(三)国际服务贸易的一般特征
与国际货物贸易比较:
1)贸易标的一般具有无形性;
2)交易过程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国际性;
3)贸易主体地位的多重性;
4)服务贸易市场具有高度垄断性;
5)贸易保护方式更具刚性和隐蔽性;
6)营销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7)统计复杂。
联合国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方
法,称国际服务贸易为“商业服务”,包
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 运输
– 旅游
– 其他商业服务
(四)当代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
( 1) 发展迅速;
( 2) 在总贸易中的比重提高, 但发达国家所
占比重高于世界水平;
( 3) 发达国家是服务贸易的主体, 但是亚洲
发展速度最快;
( 4) 其它商业项目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最大
项目 ( 其次为旅游, 运输 ) ;
( 5)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是国际运输服务贸易
的主体,但美国地位在下降;
( 6)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是国际旅游服务贸易
的主体,发达国家整体比重下降,但美国稍
有上升;
( 7)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是国际其他商业服务
贸易的主体,美国地位快速上升;
( 8)主要发达国家虽为国际服务贸易的主体,
但发展很不平衡;
( 9)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商业服务贸易集中在极
少数国家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
(五)国际服务贸易壁垒与自由化
1、服务贸易壁垒的含义
一般是指一国政府对外国服务生产者
(提供者)的服务提供或销售所设置的
有障碍作用的政策措施,即凡直接或间
接地使外国服务生产者或提供者增加生
产或销售成本的政策措施。
出口限制也包括在内。
2、产生的原因
? 保持经济独立;
? 抵制外来意识形态的侵入。
3、种类
据 GATT统计,有 2000多种。
第一种:产品移动壁垒
包括数量限制、当地成分或本地要求、补
贴、政府采购、歧视性技术标准和税收制度
以及落后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
第二种:资本移动壁垒
? 主要有外汇管制、浮动汇率、投资收
益汇出的限制等
第三种:人员移动壁垒
? 移民限制、工作许可证制度等。
第四种:开业权壁垒(生产创业壁垒)
4、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表现
? 经贸集团内部服务逐步自由化
? 世界范围服务贸易自由化
四、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
1、知识产权的含义
指公民或法人对其在科学、技术、文化、
艺术等领域的发明、成果和作品依法享有的
专有权。
2,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对知识产权的界定
版权及相关权利、商标权、地理标志权、
工业品外观设计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
设计权、未披露信息专有权。
3、知识产权的特征
( 1)无形性
( 2)专有性
( 3)时间和地域的有限性
( 4)可复制性
4、有关知识产权的效力、范围及使用标准
( 1)版权及有关权利
( 2)商标
( 3)地理标识
( 4)工业品外观设计
( 5)专利
(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拓扑图)
( 7)未披露信息的保护
?未披露信息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属于秘密,通常不为从事该信息领域工
作的人所普遍了解或容易获得;
?二是具有商业价值;
?三是为保密已采取合理措施
(8)对许可合同中限制竞争行为的控制
5、知识产权国际贸易的作用
( 1)传播科学技术
( 2)加速经济发展
( 3)增加商品高科技含量
( 4)缓解贸易逆差
6、知识产权国际贸易方式
( 1)许可贸易
基本方式,专利许可、商标许可、专有技
术许可
许可程度,独占许可证协议, 排他性许
可证协议、普通许可证协议、分许可证协议、
交叉许可协议
( 2)技术咨询与服务
( 3)与合作生产、工程承包相结合的技术贸易
( 4)与投资相结合的技术贸易
( 5)与设备相结合的技术贸易
( 6)计算机交钥匙合同
( 7)知识产权服务
四、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 一 ) 对外直接投资及其种类
1,按股权比例分类
?独资
?合资
2,按投资组建方式不同:
( 1) 收购方式
?快速进入市场
?投资者获得公开市场不易获取的资源
?可以廉价购买资产
?迅速扩大产品种类
?风险小
?价值评估困难
?不易控制
?不利长期发展
( 2) 创建方式
?体现意图
?易于管理
?获取多种利益
?进入目标市场缓慢
?经营风险大
?合作方式
3,按照投资者的投资动机的不同:
?资源导向型
?市场导向型
?生产要素导向型
?地缘导向型
?宗主导向型
?全球战略型
4,按投资的部门结构关系不同:
?垂直型 FDI
?水平型 FDI
(二)跨国公司的定义
? 跨国公司一词系指由在两个或更多国家的
实体所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
不论此等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
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
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得以具有吻合的政策和
共同的战略;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
或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其中一个或更
多的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行有效的
影响,特别是与别的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
责任。
(三)跨国公司的特征
1,国际化
2,内部, 一体化,
3,级差化
4,全球战略
(四)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1,历史上的跨国经营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 —“特许公司,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后, 跨国经营主要
是为了保证市场的稳定和原料的供应
2、现代跨国公司产生的物质基础与经济条件
——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
部门内部的国际生产专业化 主要形式有:
1)同一产品不同型号、规格的专业化
2)零部件的专业化
3)工艺流程的专业化
国际化生产网络体系:
“跨国公司在国内外的产销经营,也
即其在国内外的价值增殖活动紧密结合
为一体,其‘价值链’在跨国公司共同
管理下具有国际性质。”
1) 独自存在 ——越过贸易壁垒到东道
国设厂就地生产销售,东道国的工厂形同
母国工厂的复制品,各自独立经营,在经
营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国内外企业并无直
接联系,也就是说国内外经营活动尚来紧
密结合成为同一条价值链。
2) 简单一体化 ——国内外企业只是在
某些经营环节上发生联系,还未建立所有
环节的全面联系,最常见的是零部件由国
外企业供应,或利用国外的廉价劳动,将
某些劳动密集环节转移到国外。
3) 国际一体化生产 ——又称国际综合化
生产,国内外企业在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
上建立全面的联系。由于这种战略往往被
用来适应日益加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
故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总部,对于分布在区
域内各国的各个实体的经营活动,进行统
一部署,将它们的经营环节纳入同一条价
值链,故又称“区域性核心网络”。
(五)跨国公司理论
以国际贸易学说为基础的跨国公司理论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边际产业投资理论 ( 比较优势理论 )
“一国应从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
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并依次进行”
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与美国式的比较
3,通货区域论 ——阿立伯
把对外直接投资视为资产在各个通货
区域之间的一种流动,与其说他是把它
当作一种生产现象,不如说是当作一种
货币现象来研究的。
以产业组织学说为基础的跨国公司理论
1,垄断优势论 ( H—K传统 )
斯蒂芬 · 海默 金德尔伯格
东道国民族企业三方面优势
四种类型的市场不完全:
? 产品市场的不完全
? 要素市场的不完全
? 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不完全
? 管理能力的不完全
( 1)技术优势
( 2)规模经济的低成本优势
( 3)资本和货币优势
( 4)组织管理优势
垄断优势论的发展
( 1) 核心资产论
( 2) 风险分散论
( 3) 寡占反应论
2,内部化理论
巴克利 卡森
关键概念:
中间产品
市场失效
交易成本
内部化
3,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英国 邓宁
所谓折衷理论是对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厂
商理论, 区位理论, 工业组织理论等进行
兼容并包 。
通论认为, 企业欲对外直接投资需满足
三个条件 ( 三个核心因素 ),
? 所有权特定优势
? 内部化特定优势
? 区位优势
4,小规模技术理论 威尔斯
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相对比较优势:
( 1) 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提供服务的小规模
生产技术;
( 2) 发展中国家在民族产品的海外生产上
颇具优势;
( 3) 低价产品营销战略 。
5,技术地方化理论 拉奥
即使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技术特征
表现在规模小, 使用标准技术和劳动密集
型, 但这种技术的形成却包含着企业内在
的创新活动 。 正是这些创新活动使发展中
国家的跨国企业形成了, 具有了和不断发
展着自己的, 特有优势, 。
“特有优势, 形成的四个条件:
( l) 在发展中国家, 技术知识的当地化
是在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环境下进行的, 这
种新的环境往往与一国的要素价格及其质
量相联系 。
( 2) 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适合于他们
自身的经济和需求 。
( 3) 发展中国家企业竞争优势不仅来自
于其生产过程与当地的供给条件和需求条
件紧密结合, 而且来自创新活动中所产生
的技术在规模生产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经济
效益 。
( 4)在产品特征上,发展中国家企业仍
然能够开发出与名牌产品不同的消费品,
特别是国内市场较大、消费者的品位和购
买能力有很大差别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
产品仍有一定的竞争能力。
(六)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是指在跨国公司内
部进行的产品、原材料、技术与服务的
流动。
实行转移价格的目的,
1) 减少税负 ① 减少所得税 ② 减少关税
2) 调拨资金
3) 避开风险与管制 ① 外汇风险 ② 政治风险
4) 获取竞争优势
5) 调节利润水平
(七)跨国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
资本输出
实现限制性商业惯例
战略联盟
企业兼并
非价格竞争
第四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个假想没有贸易的世界:
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2,两国的相对要素禀赋相同;
3,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4,规模收益不变;
5,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
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经济性。
一, 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1,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
国际贸易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可以追
溯到出现分工交换思想的古罗马古希
腊时代。
最早提出分工学说的是古希腊思想
家柏拉图
柏拉图认为:
每一个人都有多方面的需求,但是人们
生来却只具有某种才能,因此一个人不能
无求于他人而自足自立,而不得不有待于
互助。
一人而为多数之事,不如一人专心于一
事。如果一个人专门作一种和他性情相近
之事,他所生产出来的必定较优和较多。
所以,一国中应该有专门从事各行各业的
人。
在社会分工中,每一个人应该从事哪
种行业担任何种职务,都取决于各人的
秉性,是由先天决定的。
早期国际贸易的思想还从宗教
神学中产生。
2、重商主义的共同特点
? ( 1) 绝大多数人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唯
一形态, 认为国内贸易只是一种货币转手活
动, 并不能增加国家财富, 除了开采进银矿
藏外, 获取财富的唯一途径是发展国际贸易;
? ( 2) 大力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活动, 要求
政府用法律手段保护国内工商业, 为其提供
各种便利条件, 促进其加速发展, 壮大国际
贸易;
? ( 3)主张实行少买多卖的原则,力争贸
易顺差,以便吸收更多外国货币,增加国
家财富和增强国力;
? ( 4)以流通领域为研究对象,认为利润
或利益来自流通过程,而不是来自生产过
程。
早期重商主义(十五世纪到十六世纪中叶)
——货币差额论
威廉 ·斯塔福( Willian Stafford 1554—1612)
,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诉的评述,
(又译, 关于英国公共福利的对话, )
物价和保护关税说
恩格斯曾形象地指出,这个时期的重
商主义者“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
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
量着自己的邻居” 。
晚期重商主义(十六世纪下半期 —十八世纪)
——贸易差额论
托马斯 · 孟 ( Thomas Mun 1571—1641)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认为不一定要求对所有国家都保持贸
易顺差,允许对某些地区的贸易逆差,
只要在对外贸易的总额保持出口大于进
口(顺差)即可。
3.重农学派的贸易观点
代表人物 弗朗斯瓦 ·魁奈 杜尔阁
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的思想
布阿吉尔贝尔 ——,谷物论,
强调“从法国运出小麦愈多,对极
端高价的畏惧愈少”
4、大卫 ·休谟的货币数量论
? 如果一国的出口大于进口,必然引起黄金
的内流,并自动地促进国内货币供给的增加,
进而物价上涨;另一国由于金银外流引起货
币供给减少,物价下降。这种结果必然导致
顺差国家出口减少逆差国家出口增加,从而
自动矫正原来的不平衡。
二、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亚当 · 斯密( Adam Smish 1723—1790)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1,,绝对利益理论, 理论要点:
( 1)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
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
本的绝对差别。
( 2)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
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
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劳动生产率低
的产品,就不具有绝对优势,即具有绝
对劣势。
( 3) 绝对优势也可间接地由生产成本
来衡量: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
单位劳动比别国生产同样产品所需的单
位劳动要少,该国就具有生产这种产品
的绝对优势,反之则具有劣势。
( 4)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
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 绝对优势, 的
产品,进口其不具有, 绝对优势, 的产
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
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以及
由此产生的国际分工,斯密的解释
是“自然”形成的。
2.绝对利益贸易模型
基本假设,
( 1) 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 2) 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
劳动;
( 3) 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 存
在着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
( 4) 给定生产要素 ( 劳动 ) 供给 。 要素可以
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 5) 规模报酬不变;
( 6) 完全竞争市场 。 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
都等于生产成本, 无经济利润;
( 7) 无运输成本;
( 8)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中国和美国的生产可能性
大米(吨) 小麦(吨)
中国 100 50
美国 80 100
生产和贸易模式
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
( 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
入的产出率来衡量;
( 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
品所需的要素数量来衡量。
中国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
大米(人均产量) 小麦(人均产量)
中国 1.0 0,5
美国 0.8 1.0
中国和美国的生产成本
(单位产品要素投入)
大米 小麦
中国 1.0 2.0
美国 1.25 1.0
贸易所得
两国都比贸易前增加了消费,都得
到了在自给自足时不可能达到的消
费水平。
4、绝对利益论的图形解释
y y
o x o x
A B
y
A E
C D
o B x
5、理论的局限性
在现实社会中,有些国家比较先进
发达,有可能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
具有绝对优势,而另一些国家可能不
具有任何生产技术上的绝对优势,但
是贸易仍然在这两种国家之间发生 。
三、比较利益理论
李嘉图 ( David Ricardo 1772—1823)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比较利益理论, 的理论要

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 产率上的绝
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
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
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
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2.比较利益模型
基本假设:
比较优势模型的假设与绝对优势模型
基本一样, 但不强调两国之间生产技术
的绝对差别 。
生产贸易模式
(1)用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来衡量。
相对劳动生产率是不同产品劳动生
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
产量之比。
产品 A的相对 产品 A的劳动生产率 (人均产量 )
劳动生产率 = ----------------------------
(相对于产品 B) 产品 B的劳动生产率 (人均产量 )
中国和美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大米 / 小麦 小麦 / 大米
中国 2.0 0,5
美国 0.8 1.25
(2)用相对成本来衡量
所谓, 相对成本,,指的是一个
产品的单位要素投入与另一产品单
位要素投入的比率。
中国和美国大米和小麦生产的相对成本
大米 小麦
中国 0,5 2,0
美国 1.25 0,8
(3)一种产品是否具有生产上的比较
优势还可用该产品的机会成本来衡量。
所谓“机会成本”指的是为了多生
产某种产品(例如小麦)而必须放弃
的其他产品(大米)的数量。
3、比较利益论的图形解释
下面分别为 A,B两国参与分工后的生产
和消费状况
Y
Pw Pt
E' D
E E"
O X
Y
Pw
E " D
E
Pt
E'
O X
3、对比较利益论的评价
( 1)贡献
( 2)缺陷
四、相互需求理论
约翰 · 斯图加特 · 穆勒 ( John Stuart Mill)
( 1806——1873)
研究方法上的特点:
? 假定两国的劳动投入是相同的,但生产
的商品数量不同;
? 在研究顺序上,首先确定商品交换的上
限和下限,然后研究上下限内的具体交
换比例。
毛呢 麻布 国内交换比例
英国 10码 15码 1,1.5
德国 10码 20码 1,2.0
Y ( 1,1.5)


英国 ( 1,2)
非贸易区 互惠区
德国非贸易区
X(麻布)
主要论点
1,外国商品的价值, 取决于国际交换条件,
即国际交换比例
2,国际交换条件 ( 交换比例 ) 取决于国际
需要方程式
( 1) 国际交换比例以国内交换比例为界限
( 2) 国际交换比例由国际需求方程式所决定 。
3、两国间具体的商品交换比率是由两
国对彼此商品的需求强度决定的
4、由交换带来的贸易利益的分配,取
决于在上下限内变动的交换比例。
五、提供曲线
马歇尔( A · Marshall)
运用相互需求曲线来确定两国进行
贸易的均衡贸易条件
提供曲线是相互需求曲线的一种表
现形式,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
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
量的商品,两个国家提供曲线的交汇
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
价格。
X ABC


T1
X2 T0
X1
O Y1 Y2 Y产品
X t0 t1 ABC


E Abc
X2 T1
X1
X2 T0
X1
O Y1 Y2 Y1 Y2 Y产品
第五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与古典贸易理论相比,新古典贸
易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
方面:
( 1)在两个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框
架下分析产品的生产成本;
( 2)运用一般均衡的方法分析国际贸
易与要素变动的相互影响。
一、要素禀赋论( H—O)
埃利 · 赫克歇尔 ( Eli · Heckscher)
( 1879——1959)
,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 1919)
伯尔蒂尔 · 俄林 (Bertil · Ohlin)
( 1899——1979)
,贸易理论, ( 1924)
,域际与国际贸易, ( 1933)
1、资源禀赋贸易模型
基本假设:
( 1) 假定只有两个区域或两个国家;
( 2) 两种可贸易的商品;
( 3) 两种生产要素:假定为劳动和资本;
( 4) 生产要素是给定的,在各个域际或国家
内部,生产诸要素是完全自由流动的,但在区
域和国家之间,他们是不能自由流动的;
( 5) 假定两国技术水平相同, 生产函
数相同 。
( 6) 规模报酬不变;
( 7) 完全竞争市场;
( 8) 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 9) 假定只有商品贸易, 贸易是平衡
的, 出口恰恰足以支付进口 。
生产和贸易模式
? 决定两国生产与贸易模式的基础
是生产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而这
一比较优势是由要素配置而不是生
产技术的差异决定的。
贸易影响和贸易所得
2、要素禀赋论的三个主要结

第一, 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体系中应该生产和输出丰裕要素密集的商
品, 输入稀缺要素密集的商品;
第二, 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
因是价格差别, 即各个地区间或国家间
商品价格不同;
第三, 商品贸易趋向于 ( 即使是部分
地 ) 消除工资, 地租, 利润等生产要素
收入的国际差异, 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
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
3、要素禀赋理论主要内容
狭义:指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 它通
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 用不
同国家的生产要素的丰缺解释国际分工
的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进出口结
构的特点 。
广义:除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还
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该学说研
究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反作用,说
明国际贸易不仅使国际间商品价格趋
于均等化,还会使各国生产要素的价
格趋于均等化。
4、要素禀赋理论的图形解释
二、斯托帕 ——萨缪尔森定理
沃夫冈 · 斯托帕( Wolfgang Stolper)
保罗 · 萨缪尔森( Baoluo Samuelson)
,再论国际要素价格均等, ( 1949)
国际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
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
鉴于萨缪尔森对该理论的发展,
因此又称为 H—O---S原理 。
第六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里昂惕夫反论(或之谜)
“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
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而不是建立
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
里昂惕夫之谜的相关解释与发展
? 鲍德温 ——关税结构
? 凡尼克 ——自然资源要素论
? 明海斯 ——要素密集度理论
? 斯蒂芬 ——不同偏好与贸易格局
二、劳动熟练说(人类技能说
或劳动效率说)
最先由里昂惕夫提出,后来美国
经济学家基辛加以发展。
“迷”的产生可能是由于美国工人的
劳动效率比其他国家工人高所造成的。
美国工人的劳动效率比其他国家高,
他认为这是由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较
高,工人所受的教育和培训多、较好,
以及美国工人具有较强的进去精神。
基辛认为:资本较丰富的国家倾向
于出口熟练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较
缺乏的国家倾向于出口非熟练劳动密
集型商品。
熟练劳动程度的不同是国际贸易发
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人力资本说
美国 凯南
认为,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是不同质的,
这种不同质表现在劳动效率的差异,这
种差异主要是由劳动熟练程度所决定的,
而劳动熟练程度的高低,又取决于对劳
动者进行培训、教育和其他有关的开支
水平,即对智力开发的投资,因此,高
的劳动效率归根结底是对人力投资的结
果。
四、技术差距说
(技术间隔说或技术进展论)
波斯纳 格鲁伯 弗农
技术是过去对研究与发展进行投资的
结果
关于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较强开发
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能力,形成或扩大了
国际间的技术差距,而有可能暂时享有
生产和出口某类高技术产品的比较优势。
五、学习曲线说
? 学习曲线 ——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和时间的
延长而使学习成果有所进步。
? 学习曲线引进国际贸易理论中 ——“后来居
上”
成本
C
A
B
D Ep
Ei
?先生产国产量基数大
?先生产国的产品是创新生产
六、产品周期说(产品生命周
期说)
弗农 威尔士
( 1 ) 产品创新时期
( 2 ) 产品成熟时期
( 3 ) 产品标准化阶段
净 创新国 模仿国 发展中国家





创 新 成 熟 标 准 化
七、需求偏好相似说(偏好相
似说、收入贸易说)
林 德
用国家之间需求结构相似性来解
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
基本观点,
1,产品的出口建立在国内需求基础之上
2,产品流向, 贸易量取决于两国需求偏
好相似的程度
3、一国需求偏好取决于该国的平均收入
水平
八、产业内贸易说
美国 格鲁贝尔
1,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产业的产品在
两国间互相进口和出口的贸易活动 。
2、产业内贸易的特点
( 1 ) 产业内同类产品的相互交换;
( 2 )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
( 3 )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化特点;
(4)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必须具备两个条
件:
在消费上能够相互替代,在生产中需要
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
3、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
( 1 ) 同类产品的异质性 ( 产品间不能
完全替代 ) 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基础 。
(2)规模经济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
的重要成因。
(3)经济发展水平是产业内贸易的重
要制约因素。
4、现代产业内贸易形成的条件
( 1)运输、信息、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
( 2)生产的标准化、柔性制造系统的出
现和发展 ;
( 3)科技革命的发展,正在使世界市场
的容量迅速扩大、商品的数量和种类
大大增加 ;
( 4)世界各国农业长期相对下降,发
达工业国家的自给率不断上升 ;
( 5)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革 。
5、影响开展产业内贸易的因素
? 供给要素
? 产品特性
? 需求角度
? 技术更新
? 地理区位
九、规模经济理论与国际贸易
规模经济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发
达国家之间工业品的“双向贸易”。
1、规模经济的含义
所有投入按某种既定的百分比扩大,
所导致的平均成本降低的百分比。或
者用相对的语言来讲,当所有投入的
平衡增长导致平均成本下降时,就存
在规模经济。
? 外部经济 ——单个厂商从同行业内
其他厂商的扩大中获得的生产效率的
提高和成本的下降而造成的规模经济。
内部经济 ——厂商自身生产规模的扩
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平均成本。
2、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 贸易模型:
? 两个国家 ——美国和日本
? 生产两种产品 ——卡车和轿车
? 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阶段相当
? 产品生产具有规模经济
? 两种产品收益差别不大
结 论:
? 只要有规模经济存在,即使是两个技
术水平和资源条件完全相同的国家,也
照样可以发生专业化分工和贸易。
需要注意的问题:
? 基于规模经济的专业化分工及国际
贸易,其贸易格局的确定具有相当的
随意性,历史和偶然的因素在引导一
国专业化生产方向和区位配置时往往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十、不完全竟争理论与国际贸易
1、不完全竞争的种类
?垄断
?寡头垄断
?垄断竞争
?卡特尔和国际商品协议
库尔诺垄断模式的要点:
? 在寡头垄断的生产部门中,每个企业
都能对自己的产品独立地作出价格/产
量决策,而其他企业都不会作出反应。
张伯伦的垄断竞争模式:
? 林德特:,正如它‘杂交’的名称所表
示的,垄断竞争有些像垄断,又有些像竞
争。说它像垄断,是由于单个厂商可以在一
定程度上控制其产品价格,而且这个厂商可
以通过小于它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生产规模
进行生产而得到最大利润。说它像竞争,又
是由于其他厂商在该行业的进入最终将各厂
商的纯利润压缩至零。”
?,似乎有两种市场特性培育了这种‘杂
交’的条件。一种是产品的多样化。当某
一行业中的各个厂商都生产独特的被消费
者认为是在同一行业中可以部分地替代其
他产品的产品时,各个厂商将面对一种间
接的竞争。另一个培育垄断竞争的条件是
内在规模经济,它将小厂商排斥在外而阻
止了完全竞争。”
2、不完全竞争对国际贸易的解释
( 1)关于库尔诺垄断模式的解释
两条途径:
一条途径是卖方集中对贸易的影响及贸
易对卖者集中的影响;
另一条途径是市场分割与贸易两者的相
互影响。
( 2)关于张伯伦垄断竞争模式的解

张伯伦垄断竞争模式在解释战后国际贸
易时强调了产品差异化和规模经济的重要
性。
产品差异化:
? 在现实交换活动中,大多数生产者或卖者
在生产或出售其产品时,或通过产品本身的
客观因素,或通过人为的主观因素(如广告
宣传),想方设法将自己的产品同其竞争对
手的产品区别开来,即造成产品的差异化。
? 产品的差异可分为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
规模经济:
? 规模经济又对产品的差异化具有制约:若
一个厂商生产一个产品的全部系列品种,
由于对每一个品种的需求有限, 厂商也就
不能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来降低单位生产
成本 。 这样, 由于规模经济的制约, 厂商
只能生产出系列有限的同类产品, 而不能
满足消费者的全部选择 。
结论:
? 发达国家间日益增多的产业内贸易现象是
由于各国生产者为了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来
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仅生产少数几种反映国
内大多数人偏好的差异产品以迎合国内大多
数人的消费偏好,并出口部分产品满足国外
少数人的偏好,而国内少数人的其他偏好则
通过进日差异产品上满足。
需要指出的是:
? 规模经济理论在解释国际贸易的格局时
具有不确定性,而不完全竞争理论在解释
贸易利益的获得上也具有不确定性。
十一、战略性贸易理论
布朗德 斯潘塞 —— 补贴促进出口
保罗 ·克鲁格曼 ——进口保护促进出口
主要内容:
在不完全竞争的现实社会中,在规模经济递
增的情况下,要提高产业或企业在国际市场上
的竞争能力,首先必须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
模经济效益。要扩大生产规模,仅靠企业自身
的积累一般非常困难,对经济落后的国家更是
如此。对此,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政府选择
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加以保护,使之迅速扩大生
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能力。一旦
这些产业成熟到足以与外国产业相抗衡后,政
府即可取消保护。
现实意义:
? 发达工业国广泛采用多种扶持政策和
保护措施来取得或保持一些高科技产
业或关键产业上的优势。
? 发展中国家要想尽快提高国际竞争
力,就必须扶持一些技术含量高、外
部效应大的主导产业进行适当的、一
定时期的保护。
第七章 国际贸易政策总论
一、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 一 ) 国际贸易政策的涵义
国际贸易政策,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
时期内为维护其自身的利益, 在对外贸
易方面所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行动准则 。
具体表现为一个国家的政府为影响进出
口贸易活动所制定的有关法律, 法规,
条令, 程序和措施等 。
(二)国际贸易政策的构成
?对外贸易总政策
?商品和服务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国别政策
(三)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
1,自由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取
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等的限制和
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和服务贸
易等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
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在国内外市
场上自由竞争。
2,保护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广
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和控制经营领域与
范围的措施,保护本国产品和服务在本
国市场上免受外国商品和服务等的竞争,
并对本国出口商品和服务贸易给予优待
和补贴。
3,管理贸易政策
管理贸易介于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
间,属于有组织的自由贸易。它是以协
调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以政府干预贸
易环境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轴心,对
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全
面干预、协调和管理的一种贸易制度。
(四)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 ——重商主义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自由贸易政策
?垄断资本主义前期 ——超保护贸易政策
?二战后 ——世界贸易自由化倾向
?70年代中期后 ——新贸易保护主义崛起
?80年代中后期以来 ——管理贸易政策
二、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主流的国际贸易理论
(一)自由贸易理论的形成
?自由贸易理论起始于法国的重农
主义,完成于古典派政治经济学
比较优势 ——指相对于本国的其他产
品,其生产成本更加低于外国产品或高于
外国产品的幅度较低;
比较劣势 ——指相对于本国其他产品,
其成本更高于外国产品、或者成本低于外
国产品的幅度较小。
(二)自由贸易理论的要点
1、自由贸易政策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国
际分工 ;
2,扩大国民真实收入;
3,在自由贸易条件下, 可进口廉价商品,
减少国民消费开支;
4、自由贸易可以阻止垄断,加强竞争,
提高经济效益;
5、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
本积累。
(三)对自由贸易政策和理论的评价
1,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英国经济和对外贸
易的迅速发展, 使英国经济跃居世界首

2,自由贸易理论为自由贸易政策制造了舆
论, 成为自由贸易政策论证的有力武器
3,自由贸易理论存在的问题
从比较利益出发倡导自由贸易政策, 仍
有缺陷和局限性 。
( 1)比较成本的差异并不是进行国际贸易
的必要条件;
( 2)比较利益不能为国际贸易原因提供最
一般性的解释 ;
( 3)以比较利益说明开展国际贸易的必要
性,割断了国内外商品交换的本质联系。
(四)自由贸易政策的实践
1,1846年,英国废除了限制粮食进口的
著名的, 谷物法,,标志着英国向自由贸易
政策的根本转变。
2,1860年,英国又按照自由贸易原则,
签订了, 英法通商条约,,引进了最惠国待
遇原则,最终取消了保护关税。
3、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自由贸易政策再
度被提倡,并被各国逐渐采用,形成普遍的
贸易政策的自由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 建立以自由贸易为目标的 GATT;
? 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各国大幅度削减了关税
和放宽了贸易限制 ;
? 数以百计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商
品可以在成员国间自由流通。
三、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一)汉密尔顿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理论要点:
1,亚当 ·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在美国不适用,
这是因为落后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难以得到平等
的待遇 。
2,在一国工业化早期应保护幼稚工业, 为
此国家必须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用关税保护新
兴制造业 。
3,在保护期间, 国内市场价格上涨并不可
怕, 随着幼稚工业成熟, 最终会使价格回落 。
4、应维持国内市场的竞争性。
(二)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 德国经济学家 弗 · 李斯特
1841年出版了,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1、理论要点:
( 1) 对古典派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
( 2) 以生产力理论和经济发展阶段论为基础 。
强调国家干预政策 。
? 使用, 两个家长, 两种投资, 的模型来反对
李嘉图的, 两个国家, 两种商品, 的模型 ;
?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出发,以部门经济为划
分标准,把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分为原始未
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
期和农工商时期五个阶段。认为在经济发展
的不同阶段,应采取的贸易政策也应不同。
? 以风力和人力在森林成长中的作用比喻国
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 3)保护的对象与时间
保护对象的条件是:
? 农业不需保护。只有那些刚从农业阶段跃进
的国家,距离工业成熟时尚远,才适宜于保
护。
? 一国工业虽然幼稚,但在没有强有力的竞争
者时,也不需要保护。
? 只有刚刚开始发展且有强有力的外国竞争者
的幼稚工业才需要保护。
保护时间 ——以 30年为最高限期。
( 4) 保护幼稚工业的主要手段
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关税的办法来保
护幼稚工业,以免税或征收轻微进口税方
式鼓励复杂机器进口。
2、理论评价
( 1) 李斯特保护贸易学说在德国工业资本主义
的发展过程中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 2) 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存在许多缺陷
? 首先, 他对生产力这个概念理解是十分错误
的, 对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因素的分析也
很混乱 。
? 其次, 他以经济部门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
的基础是错误的, 歪曲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真
实过程 。
( 3) 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是积极的
(三)发展经济学的贸易保护理论
? 普雷维什 ——辛格命题
(四)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是凯恩斯投资乘数在
对外贸易方面的运用。
1
K = ————————
1—边际消费倾向
国民所得的增加 ( △ Y)
=乘数 ( K) × 投资的增加量 ( △ I)
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收
入的作用;一国的进口,则与国内储蓄一样,
有减少国民收入的作用。当商品劳务出口时,
从国外得到的货币收入,会使出口产业部门收
入增加,消费也增加。它必然引起其他产业部
门生产增加,就业增多,收入增加 …… 。如此
反复下去,收入增加量将为出口增加量的若干
倍。当商品劳务进口时,必然向国外支付货币,
于是收入减少,消费随之下降,与储蓄一样,
成为国民收入中的漏洞。因此,只有当贸易为
出超或国际收支为顺差时,对外贸易才能增加
一国就业量,提高国民的收入,此时,国民收
入的增加量将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
设 △ Y 代表国民收入的增加额, △ I代表
投资的增加额, △ X 代表出口的增加额,
△ M 代表进口增加额, K 代表乘数 。
则计算对外贸易顺差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倍
数公式为:
△ Y =〔△ I + (△ X- △ M)〕 · K
(五)幼稚产业保护政策
1、幼稚产业的定义( M——B——K标准)
穆勒标准(潜在竞争力标准或
自立标准):
某种产业在其初创时期由于技术不足,生产
率低下,成本高于国际市场,无法竞争,但是
通过政府的关税与补贴等政策的保护,最终能
在自由贸易下获利,使得潜在的比较利益转化
为现实的比较利益,可以自我投资发展,即为
幼稚产业。但是在保护时,一是保护的时间应
限制在产业进行学习新技术的过程中;二是保
护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对该产业予以保
护。
巴斯塔布尔标准(现值标准):
巴斯塔布尔在确定幼稚产业选择标准时引
入了经济学中的成本 ——效益分析方法。认
为被保护、扶植的幼稚产业不仅要具有潜在
的国际竞争力,而且该产业成熟之后所获得
的未来利润的现值,一定要大于它在保护时
所付出的社会成本,符合条件即为幼稚行业。
如果设被保护产业在第 t 年后的利润总额
为 P,在保护期所支付的社会成本的总额为 C,
保护期内货币市场的现行利率水平为 r,那
么,被保护与扶植的幼稚产业应满足如下的
盈利条件:
P
———— > C
( 1 + r)
肯普标准(外部经济标准):
认为在确定幼稚产业时,应考虑产业在被
保护时期内的外部效应问题,如该产业具有
外部性,该技术可为其他产业所获得,其他
产业利润提高,因而使得本产业利润无法增
加,将来利润无法补偿投资成本,国家应该
予以保护。但是,如果该产业在学习技术、
经验时,具有很强的内部性,即只能为该产
业所利用、垄断,而学习后垄断的利润的现
值可以补偿保护的代价,则这种产业不需要
予以保护。
小岛清标准(总体经济发展标准):
认为只要有利于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某
些幼稚产业即使不符合巴斯塔布尔标准或肯
普标准,也是值得保护与扶植的。为此,他
提出三个条件:
? 潜在资源的利用标准;
? 保护幼稚产业要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动态
变动调整;
? 保护幼稚产业要有利于要素使用效率的改善。
2、保护幼稚产业的政策含义及评价
对于相对落后国家而言,给予幼稚行
业的保护是必要的。
(六)国际贸易政策与国家利益
1、矫正国内市场扭曲论
2、促进产业多样化论
3、夕阳产业保护论
4、改善贸易条件论
5、维持高水平工资论
6、增加国内就业论
7、改善贸易收支或国际收支
8、反倾销论与报复关税论
9、高科技新重商主义
10、扩大投资与吸引外资论
11、财政收入论
12、把货币留在国内论
13、国防安全论
14、民族自豪感
四、管理贸易
(一)管理贸易的内涵
? 管理贸易,即“有组织的自由贸
易”。它是以协调为中心,以政府干预
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轴心,对本国进
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干预,协
调和管理的一种国际贸易制度。它旨在
既争取本国对外贸易的有效发展,且又
一定程度兼顾他国利益,达成双方均能
接受的贸易折衷方案,彼此相容,而避
免极端形式的贸易冲突,限制贸易战及
其破坏程度,共同担负起维护经贸关系
的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二)管理贸易出现的原因
1,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刻变化 ;
2,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靠的加强 ;
3,美国自由竞争优势的不平衡发展 ;
4,地区经贸集团发展迅速 ;
5,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 ;
6,世界环保意识的加强要求对贸易进行协
调管理 ;
7、关贸总协定的实践。
(三)管理贸易的表现形式
1,通过国际会议对贸易进行意向性的管理 ;;
2,通过经贸集团对地区贸易进行管理, 以维
护成员方之间的贸易关系 ;
3,通过多边的政府间贸易协定与组织对缔约
方和成员方之间的贸易关系予以有效的管理 ;
4,通过商品协定和生产国组织对具体商品的
产, 销, 价格等进行相当有效的实际管理 ;
5,通过标准化, 对国际贸易行为, 商品规
格, 质量进行管理 ;
6,通过双边的政府贸易协定或协议, 协调,
管理国家间的贸易关系 ;
7、各国政府对经贸干预在加强。
(四)管理贸易的理论基础 ——博弈伦
负和博弈是指博奕方博奕的结果是各方所
得小于所失;
零和博弈则是博奕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
所得正是另一方所失,双方所得之和恒为零;
正和博弈是指博奕双方通过合作,双方的
所得增加,或至少有一方所得增加。
?国际贸易中,多数情况下,国家之
间的关系就表现为典型的正和博弈
关系。
(五)管理贸易对世界经贸发展的影响
1,纯粹的自由竞争让位于有组织的自由竞争或
不完全自由竞争 ;
2,自由贸易政策或保护贸易政策将被管理贸易
政策取代 ;
3,管理贸易规则的普遍性与运用的差异性 ;
4,贸易机遇的全球性与利用机遇的限度性 ;
5,经济运行的同步性与风险的应付与排除 ;
6、管理贸易体制的主动接受与被动接受。
五、战略贸易政策
?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含义及实施条件
必要条件:
?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存在 。
充分条件:
1,政府必须拥有充分的信息以选定战略产
业, 确定补贴程度;
2,获得战略支持产业的垄断地位和外部经
济的存在;
3,国内相应市场的潜力;
4,战略保护可以设置行业进入壁垒, 维护
战略产业的垄断地位;
5、贸易对手国不采取报复措施等成为。
(二)战略贸易理论与政策的评价
l,战略性贸易理论为国家进一步干预
对外贸易活动提供了依据 ;
2.战略贸易政策在实践中确实可以
起到扶持相应产业发展的作用。
(三)战略贸易政策分析
1、关于利用关税去实现第一个目标 ——分享
外国企业垄断利润
P,C
P2
a
P1 b
MC2
△ t c
MC1
MR D
O Q2 Q1 Q
2、关于利用补贴获得市场份额
P
3000
2500 A
B
2300 C
2000 MC1
E
F 补贴
1600 MC2
MR D
O 15 21 30 42 Q
空中客车公司
生产 不生产
—5万 0
波 生产
音 —5万 100万
公 100万 0
司 不生产
0 0
第八章 关税与非关税政策
一、关税政策
(一)关税的概念及其主要特点
? 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
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进出口商所征
收的税收。
关税的主要特点:
具有强制性, 无偿性, 预定性 。
1,关税是一种间接税
2,关税的税收主体和客体是进出口商品和
进出口的货物 。
3,关税是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
4、关税可起到调节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作

(二)关税的主要种类
1、按征收的对象或商品的流向
( 1) 进口税
最惠国税 ( 正常关税 )
普通税
( 2) 出口税
( 3)过境税(通过税)
2、按征税的目的
( 1) 财政关税
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第一, 征收的进口货物必须是国内不能生
产的或无代用品而必须从国外输入的商
品;
第二, 征收的进口货物在国内必须由大量
消费;
第三, 关税税率要适中或较低 。
( 2)保护关税
3、按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
( 1) 进口附加税 ( 特别关税 )
国家对进口商品除征收一般关税以外,
在加征的额外关税,通常是一种特定的
临时性措施。
反补贴税,( 抵消税, 补偿税 )
是对于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奖金或补贴的
外国商品进口所征收的一种进口的附加
税 。
补贴的主要种类有:
? 禁止使用的补贴 ( 禁止的补贴 )
? 可申诉的补贴
? 不可申诉的补贴
? 反倾销税
?
? 进口商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行倾销,
并对进口国的同类产品造成重大损害。
?,正常价格”:指相同产品在出口国用于
国内消费是在正常情况下的可比价格,如果
没有这种国内价格,则是相同产品在正常贸
易情况下向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格;或
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的推销费用
和利润。
( 2) 差价税 ( 差额税 )
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国内价格高
于同类的进口商品价格时,为了削弱进
口商品的竞争力,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
市场,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
额征收关税。
( 3) 特惠税
指对从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全部
商品或部分商品,给予特别优惠的低关
税或减免税待遇,它不适用于从非优惠
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有的是互惠,
有的不是互惠。
洛美协定
( 4) 普遍优惠制 ( 普惠制 )
是指发达国家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
地区输入的商品, 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
成品, 给予普遍的, 非歧视的和非互惠
的关税优惠待遇 。
主要原则:普遍的、非歧视的、非
互惠的
? 对受惠国家或地区的规定;
? 对受惠产品的规定;
? 对受惠产品减税幅度的规定;
? 对受惠国的保护措施的规定
? 免责条款 ( 例外条款 )
? 预定限额
? 竞争需要标准
? 毕业条款
? 原产地的规定
4,按照征税的一般方法或征税标准
分类:
( 1) 从量税
( 2) 从价税
混合税
选择税
5,按照关税保护的程度和有效性分类
( 1) 名义关税
指某种进口商品进入该国关境时海关根据海
关关税税则征收的关税 。
进口货物国内市价-自国外进口价
名义保护率= ———————————————× 100%
自国外进口价
( 2) 有效保护关税
指对某个工业每单位产品, 增值, 部分
的从价税率,其税率代表关税对本国产品
的真正有效的保护程度。
① 关税保护与关税的有效保护
名义保护率为其名义税率,即对于最终
制成品进口征收的进口关税税率,其经济含
义为因征收进口关税导致本国生产增加所替
代的进口数量。
名义关税税率的有效保护则是指对受保
护行业单位产品附加价值增加率的保护,这
里的附加价值的含义是指最终产品价格减去
进口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即进口投入后的价
值,只有进口关税的有效保护率,才真正反
映出了本国产品在关税保护下的实际竞争能
力。
② 关税有效保护率公式
ERP =( V'一 V) / V
V'为附加价值, 即最终产品价格减去
原料 ( 或中间产品 ) 的价格, 是带有税收
的附加价值 ;
V为新加入的价值, 即在不征收关税时
单位产品的附加价值
考虑到进口原材料的名义关税税率及其在最终
产品中所占比重, 可用下式:
T- Pt
ERP= ———
1- P
Z代表最终产品价值
Y代表原材料价值
T代表最终产品名义关税
t代表进口原材料的名义关税
p代表原材料在最终产品中所占比重, 即 Y/ Z
③ 关税有效保护的政策含义与评价
第一, 在对最终产品征收进口关税的名义税率不变时,
对进口原料和中间产品征收的关税税率越低, 该名义
关税税率的保护作用 ( 有效保护 ) 越大;
第二, 一国如果用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出口, 对原料征
税, 其结果将降低产品竞争力, 这样在贸易政策上的
取向是对这部分原料进口予以照顾, 一方面增加了出
口竞争力, 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偷逃进口关税;
第三,有效保护对于发展中国家存在两难境地。
(三)关税的经济效应
? 关税的价格效应
? 关税的保护效应 (生产效应)
? 关税的消费效应
? 关税的税收效应
? 关税的贸易条件效应
? 国际收支效应
? 福利水平分析
1、小国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
P
S
PE E
Pt
a b c d
Pw
D
O Q1 Q3 QE Q4 Q2 Q
2、大国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
Ph Ph+f Pf
Sh
Sf
Sh+f
O Qh O Qh+f O Qf
P
Sh
PE E Sh+f+t
Pt
a b c d Sh+f
Pw
PW′
D
O Q1 Q3 QE Q4 Q2 Q
3、小国关税的一般均衡分析
W U2 C1
C2 U1
U3
C3
E′
Pt ′
E Pt
Pw ′ Pw
O B
4、大国关税的一般均衡分析
W Cxt Cxf Pf
Pt
w1 E1 Cyf
w3 E3
W2 E2
O b2 b3 b1 B
(四)最优关税与适度关税
? 最优关税率 ——指这样一种关税率,
它是本国由于征税所获得的利益超过贸
易量减少所造成的福利损失,并使该国
所获得的净利益达到最大化。
? 适度关税 ——指在一定幅度和范围内
所征收的能改善本国贸易条件,又不致
于降低本国福利水平的关税。
(五)海关税则(关税税则)
? 是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
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
的一览表 。
主要种类:
?单式税则
?复式税则
? 依据制定权限,自主税则
? 协定税则
(六)通关手续(报关手续)
? 指出口商或进口商向海关申报出口或
进口,接受海关的监督与检查,履行海
关规定的手续,通常包括货物的申报、
检验、征税、放行四大环节。
二、非关税措施
? ( 一 ) 非关税壁垒的概念及其分类
? 从对进口限制的作用:
? 直接的
? 进口配额制
? 进口许可证制
?, 自动, 出口限制
间接的
?进口抵押金制
?最低限价制
?海关估价制
?繁苛的技术标准
?安全卫生检疫
?包装标签规定
?
? 从直接限定进口数量和金额的实施上 ;
? 1,进口配额制
? 2,,自动, 出口配额制
? 3,进口许可证制
?
? 从国家直接参与进出口经营上
? 1,进出口国家垄断
? 2,政府采购政策
? 从外汇管制的实施上:
? 1,数量性外汇管制
? 2,成本性外汇管制
?
? 从海关通关程序上和对进口价格的实施
上:
? 1,海关估价制
? 2,繁琐的通关手续
? 3,征收国内税
? 4,进口最低限价
? 从进口商品的技术性规定上:
? 1,进出口商品技术标准
? 2,卫生安全检疫规定
? 3,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
(二)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1,比关税壁垒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2,比关税壁垒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3,比关税壁垒更能直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

(三)非关税壁垒主要种类介绍
? 1,进口配额制 ( 进口限额 )
绝对配额
全球配额
国别配额 ——自主配额和协议配额
关税配额
按商品进口来源,全球配额和国别配额
按征收关税目的,优惠配额和非优惠配额
? 2,,自动, 出口配额制 ( 自动限制出口 )
非协定的, 自动, 出口配额
协定的, 自动, 出口配额
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
? ( 1)进口配额对价格的影响
? 对进口国的影响
? 对出口国的影响
? ( 2)进口配额的社会经济影响
? 第一种情况
? 存在有诸多生产进口商品的企业
自由贸易条件下:
D S
P
PO
O S1 D1 Q
自由贸易条件下:
? 进口国进口商品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
场。
? 国外产品很自然进入本国市场,国内市
场价格由国际市场的供求决定,并等于国
际市场价格,国内该类商品生产企业要同
国外同类商品生产者竞争。此时,若商品
价格为 P0,P0 既是国内市场价格,也是
国际市场价格。
P
D S S + Q1( D2-s2)
P1
E
a b c d
P0
O S1 S2 D2 D1 Q
非自由贸易条件下:
? 政府实行进口配额,只允许进口 Q1,且
Q1<( D1 - S1),此时供给曲线为 S+Q1。
? 在 P0价格下,由于国内供给量加上进口配
额仍满足不了国内需求,所以,必然引起国
内价格上升,国内供给由此增加;另一方面,
需求随价格上升而下降,最终实现供求均衡。
评价
第一,在竞争条件下,进口配额对本国生
产、消费的影响
? 与关税相似,只不过关税是通过提高进口
商品的价格来减少进口和增加国内生产,而
进口配额则从相反的途径,先减少进口造成
价格上涨,进而增加国内生产。
第二,对国内各集团和整个社会福利的影响
? 政府免费直接颁发进口许可证给进口商;
? 政府在进口商申请的基础上审批颁发许可
证,申请过程付出一定代价;
? 政府公开拍卖进口许可证,出高价者得;
? 政府设置限额后,将权限交给出口国。
第二种情况 进口国有独家垄断企业
? 进口许可证制
从进口许可证制与进口配额的关系上:有
定额的进口许可证和无定额的进口许可

从进口商品有无限制上看:公开一般许可
证和特种进口许可证
? 外汇管制
1,数量性外汇管制
2,成本性外汇管制
3,混合性外汇管制
? 进口和出口国家垄断
? 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 国内税
? 进口最低限价制和禁止进口
? 进口押金制 ( 进口存款制 )
? 专断的海关估价制
? 进口商品征税的归类
? 技术性贸易壁垒
1,技术标准
2,卫生检疫规定
3,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
三、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方面的措施
? ( 一 ) 鼓励出口方面的措施
? 1,出口信贷
? ( 1) 种类
? 按照时间长短划分:
? ( 1) 短期信贷, 通常指 180天以内的信贷
? ( 2) 中期信贷 1——5年
? ( 3) 长期信贷 5——10年
?按借贷关系划分:
?( 1) 买方信贷
?( 2) 卖方信贷
( 2) 出口信贷的主要特点:
? 出口信贷必须联系出口项目, 即货款必须全
部或大部分用于购买提供货款的国家的出口商
品 。
? 出口信贷利率低于国际金融市场货款的利率,
其利差由出口国政府给予补贴 。
? 出口信贷的货款金额, 通常只占买卖合同的
85%左右, 其余 10——15%有进口厂商先支付
现汇 。
? 出口信贷的发放与出口信贷担保相结合, 以
避免或减少信贷风险 。
2,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
3,出口补贴 ( 出口津贴 )
对出口生产企业的生产补贴效应:
P D S S′
Pw+t
a b c d } t
Pw
O C1 Q1 Q2 Q
对出口商的出口补贴效应(小国):
P D S
Pw+T
a b c d } T
Pw
O C2 C1 Q1 Q2 Q
对出口商的出口补贴效应(大国):
P S
P2
P4
P1 a b c d
e f g
P3
D
O Q1 Q2 Q
4,商品倾销
? 偶然性倾销
? 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
? 长期性倾销
5,外汇倾销
? 外汇倾销的条件:
? ( 1) 货币贬值的程度大于国内物价上涨
的程度 。
? ( 2) 其他国家不同时实行同等程度的货
币贬值和采取其他报复性措施 。
汇率调节的弹性基础(马歇尔 ——勒纳条件)
? 假设条件:
?采用局部均衡分析,只考虑进出口市场上汇
率变动的影响;
?没有资本移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
?供给弹性无穷大;
?充分就业,收入不变。
P D
P0 E S
E′ S′
P1
O Q0 Q1 Q
P D
P0 E S
E′ S′
P1
O Q0 Q1 Q
P
D
P0 E S
E′ S′
P1
O Q0 Q1 Q
? 当一国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
的绝对值之和大于 1时,本币贬值可以
改善贸易收支。
汇率调节轨迹
本币贬值引起贸易价格变动后,贸易流
量的增减存在一定的时滞:
? 认识时滞
? 决策时滞
? 送货时滞
? 取代时滞
? 生产时滞
结果:
汇率下降初期,由于出口价格下降而出口
量没有相应增长,进口价格上升而进口量未
能相应减少,反而会引起贸易收支的进一步
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种恶化效
应才会逐渐消失,继而进入使贸易收支得到
改善的预期效果阶段。因为曲线形状如英文
J字,故被称为 J曲线效应。
6,促进出口的行政组织措施
7,促进外贸发展的经济特区措施
? ( 1) 自由港 ( 自由口岸 )
? ( 2) 自由贸易区 ( 对外贸易区, 自由区,
免税贸易区 )
? ( 3) 出口加工区
? ( 4) 多种经营的经济特区 ( 多种经营特区 )
? ( 5) 自由边境区
? ( 6) 过境区
( 7) 保税区 ( 保税仓库区 )
? 日本保税区的种类:
? 指定保税区
? 保税货栅
? 保税仓库
? 保税工厂
? 保税陈列场
? ( 二 ) 出口管制方面的措施
? 商品, 特别是战略物资与先进技术资料
? 单方面出口限制
? 多边出口管制
四、贸易政策选择的基本原则
? 经济学家把社会和生产、消费的不
一致性,称为生产或消费的“外在性”
或“溢出效应”。
?
(一)次优理论
? 不考虑溢出效应的条件下,生产和消费达
到均衡状况,称为最优状况。
? 考虑溢出效应的条件下,由于生产者和消
费者与社会效应之间的不一致完全消除不可
能,即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达到均衡状况,
因此,当这种不一致减少到最低程度,使现
实生活中的不均衡状况与理论模型中的均衡
状况非常接近,这种状况称为“次优”状况。
(二)贸易政策选择原则
? 政府选择的政策应该是最接近生产或
消费与社会效应不一致的根源的政策,
一般来说,这种政策是最有效的政策。
第九章 地区经济一体化
(一)经济一体化的涵义及其表现形式
按经济体制划分:
1,市场型经济一体化
2,计划型经济一体化
按经济一体化的范围:
1,部门一体化
2、全盘一体化
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1,水平一体化
2,垂直一体化
按贸易壁垒撤除的程度:
优惠贸易安排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同盟
完全经济一体化
(二)经济一体化理论简介
1,关税同盟理论
范纳, 李普西
三大静态效果,
( 1) 贸易创造效果 ——由生产利得和消费
利得构成 。
( 2) 贸易转移效果
( 3) 贸易扩大效果
?三大效果图示
在贸易保护条件下:
﹥ 100%
﹥ 300%
20
A
10
B
5
C
﹥ 100%
20
A
10
B
5
C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
20
A
10
B
5
C
2,大市场理论
西托夫斯基 ( T,Scitovsky)
德纽 ( J,F,Deniau)
理论核心:
( 1) 通过国内市场向统一的大市场延伸,
扩大市场范围获取规模经济利益, 从而实现
技术利益 。
( 2) 通过市场扩大, 创造激烈的竞争环
境, 进而达到实现规模经济和技术利益 的目
的 。
3,协议型国际分工理论
小岛清
图示
协议分工的条件:
(1)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与地区的资本劳动禀赋比
例差异不大,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大致相等,
协议性分工的对象产品在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能生
产。
(2)作为协议性分工的商品,应该是能获得规模经
济效益的商品。
(3)在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 X,Y商品的利益差别
不大。
4、经济发展战略理论
鲍里斯 · 塞泽尔基 (, 南南合作的挑战, )
贸易条约与协定
一, 概述
1,概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
为确定彼此的经济关系, 特别是贸易方
面的权利和义务而缔结的书面协议 。
2,贸易条约和协定的内容结构
? 序言, 正文, 结尾
3,适用的主要法律待遇条款
? 最惠国待遇条款
基本涵义: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
第三国的一切特权, 优惠及豁免, 也同样给
予缔约方 。
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 ——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
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优惠待遇, 立即无
条件地, 自动地, 适用于对方 。 ( 欧洲式 )
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 ——如果一方给予第三国
的优惠是有条件的, 则另一方必须提供同样
的补偿, 才能享受这种优惠待遇 。 ( 美国式 )
? 国民待遇条款
? 基本含义:缔约国一方保证缔约国另一
方的公民, 企业, 和船舶在本国境内享
受与本国公民, 企业和船舶同等的待遇 。
? 一般适用于外国公民或企业经济权利
? 3,主要种类
? 通商航海条约 ( 通商条约, 友好通商条约 )
? 贸易协定
? 贸易议定书
? 支付协定
? (5)国际商品协定
? 国际商品协定一般由序言, 宗旨, 经济
条款, 行政条款, 最后条款等部分构成,
其中经济条款和行政条款是两项主要的
条款 。
? 缓冲存货
第十章 国际贸易多边体制
一、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 ( 一 ) 产生的背景
?
? 美国的试验:
? 1,推行, 无歧视原则,
? 2,美主张减少关税壁垒, 取消数量限
制和外汇管制等非贸易关税壁垒
? ( 二 ) 协定建立的宗旨和组织结构
?
? 1:宗旨:缔约国各国政府, 认为在处
理他们的贸易和经济事业的关系方面,
应以提高生活水平, 保证充分就业, 保
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
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生产
与交换为目的, 切实达成互惠互利协定,
促使大幅度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
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以对上述
目标做出贡献 。
?
?2,组织机构:
? ( 1) 缔约国大会
? ( 2) 代表理事会
? ( 3) 贸易和发展委员会 --专门处理发展中
国家的贸易和发展问题
? ( 4) 秘书处
? ( 5) 多种临时委员会
?
( 三 ) 关贸总协定的主要内容 。 ( 略 )
?
? ( 四 ) 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
?
? 1,非歧视性原则
? 2,关税保护和关税减让原则
? 3,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 4,禁止倾销和限制出口补贴的公平贸易
原则
? 5,豁免与紧急行动原则
? 6,磋商与调节原则
? 7,对发展中国家特别优惠待遇原则
? 8,贸易政策法规在全国统一实施和透明
原则
?
( 五 ) 总协定中缔约国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 1,权利:
? ( 1) 享受其他缔约国给予本国出口产品的
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的好处 。
? ( 2) 享受其他缔约国取消或减少歧视性数
量和其他限制的好处 。
? ( 3) 可利用总协定的体制, 同有关缔约国
进行磋商, 解决贸易争端 。
? ( 4) 可以获得其他缔约国的对外贸易统计,
对外贸易政策和措施等资料 。
? ( 5) 发展中国家成员柯再一定条件下享受
互惠的特殊待遇 。
?
?2,义务:
? ( 1) 根据总协定规定, 给予其他
缔约国的最惠国待遇, 并在不违背
先行立法的最大限度内给予其他缔
约国进口产品的国民待遇的义务 。
? ( 2) 承担关税减让或承担从缔约
国增加进口的义务 。
( 六 ) 历次多边贸易谈判
第一次 1947年 日内瓦
第二次 1949年 安纳西 (法国 )
第三次 1950--1951年 多尔基 (英国 )
第四次 1955--1956年 日内瓦
第五次 1961--1962年 日内瓦 狄龙回合
第六次 1964--1967年 日内瓦 肯尼迪回合
第七次 1973--1979年 日内瓦 东京回合 ( 尼克
松回合 )
第八次 1986--1993 日内瓦 乌拉圭回合
( 七 ) 历次谈判的特点
? 1,历次谈判都是在美国的策动下进行

? 2,多边贸易谈判的主要内容和范围日
益扩大
? 3,历次谈判中,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
占便宜, 发展中国家得利较少 。
? 4,在多边贸易谈判中, 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经常各持己见, 争吵不休, 矛盾重

? ( 八 ) 入关的程序
? ( 1) 呈交通知
? ( 2) 成立工作组
? ( 3) 申请国递交备忘录
? ( 4) 起草, 加入议定书,
? ( 5) 申请国在加入议定书上签字后,
加入程序即告结束, 在申请国签署议定
书的 30天后, 就成为关贸总协定的成员
国 。
二、世界贸易组织
(一)背景
(二)宗旨与目标
? 在处理他们的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
时,应以提高生活水平、确保充分就业、
大幅度和稳定的增加实际收入和有效需
求,拓展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持
久地开发和合理地利用世界资源,努力
保护和维持环境,并通过各国在不同经
济发展水平的需要和相符的方式,来加
强环保。
(三) WTO的职能
1,促进 WTO目标的实现, 监督和管理其
统辖范围内的各项协议的贯彻实施 。
2,组织实施各项多边贸易协议, 位各成
员方提供多边贸易谈判的场所, 按一体化的
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 主持解决各成员方之
间的贸易纠纷 。
3,按照有关贸易政策审议机制, 负责定
期审议各成员方的贸易制度和与贸易相关的
国内经济政策 。
4.处理与其它国际经济组织的关系
5.对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技术
援助和培训
6,编写职能
(四) WTO的组织机构
部长会议 --总理事会 --分理事会 ( 货物
贸易理事会, 服务贸易理事会, 知识产
权理事会 ) --次一级专门委员会及临时性
机构
(五) WTO的主要特点
1,WTO协定的法律权威性
? 2,组织机构的正式性
? 3,管辖内容的广泛性
? 4,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
? 5,争端解决机制的有效性
? 6、与有关的国际经济组织决策的一致性
(六) WTO基本规则
?1、非歧视原则
? 最惠国待遇
? ( 1) 相关规则
?, 原产于,
?, 任何其他国家,
?, 相同产品,
? ( 2)例外
? 历史性安排
? 区域安排
? 单方面优惠
? 国家安全
? 争端解决机制授权的报复措施
国民待遇
? ( 1) 相关规则
? 原产地
? 产品
? 国内税
? 国内规章
? 关税约束
? 当某种产品在一国内不同地区享有不同
待遇时, 其中最优惠的待遇应给予进口
相同产品 。
( 2) 国民待遇例外规定
,政府采购,
?, 祖父条款
? 差别运费的例外
? 特殊补贴的例外
? 电影片的例外
2、市场准入原则
关税减让
关税减让是指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并尽可
能地消除关税壁垒,并且削减后的关税
应得到约束,不得再进一步提高。
? 禁止数量限制原则
禁止数量限制原则又称为只允许关税保
护原则,是指在各成员方实施规则允许
的贸易保护措施时,禁止实行数量限制,
消除形形色色的非关税壁垒,并增强各
国贸易政策的透明度,消除歧视性待遇,
促进国际贸易公平、公正地进行。
禁止数量限制的例外规定
3、公平竞争原则
? 1、反补贴
? 2、反倾销
(七) WTO主要规则简介
? 1、原产地规则
? 原产地规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确
定货物原产地而实施的普遍适用的法律、
法规及行政决定,其核心是判定货物原
产地的具体标准,即原产地标准。
? 货物的原产地是货物的“国籍”。在国
际贸易实践中,产品的原产地通常为完
整生产某项产品的国家或地区;当产品
的生产涉及多个国家或地区时,产品的
原产地是产品最后发生“实质性改变”
的国家或地区。
过渡期间的纪律
( 1) 明确, 中性的原产地规则
目前, 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在对, 实质性改变,
原则作出具体解释时, 通常采用税号改变,
增值百分比, 加工工序三个标准 。
税号改变标准, 又称税则分类变化标准
增值百分比标准
制造或加工工序标准
( 2) 肯定性原产地标准
( 3) 原产地的评定
( 4) 行政行为的复议
2,反补贴协议
全称是,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有时又
被称为, SCM协议,
? 补贴的定义
补贴只有在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时才成立:
( 1)提供了财政资助;
( 2)资助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领土内的公
共机构提供的;
( 3)资助授予了某项利益。
补贴的专向性限制原则
? 专向性补贴有四种类型:
? 企业专向性:一国政府针对一个或几个特
定企业进行补贴;
? 产业专向性:一国政府针对某一个或几个
特定部门进行补贴;
? 地区专向性:一国政府对其领土内特定地
区的经济进行补贴;
? 产品专向性(也称为被禁止的补贴):与
出口实绩和使用国产投入物相联系的补贴。
补贴的种类
( 1)被禁止的补贴,俗称红色补贴
,出口补贴,
,进口替代补贴,
( 2)可诉补贴,俗称黄色补贴
协议确定了三种不利影响:
? 对另一成员的国内产业造成损害;
? 使获得的 1994年关贸总协定给予的利益
损失或减少;
?, 严重侵害, 另一成员的利益。
( 3)不可诉补贴,俗称绿色补贴
? 有三种类型:
? 给予基础研究的资助
? 作为地区发展总体计划的一部分给予贫
困地区的援助
? 为使现有设施适应新的环境要求而提供
的援助
? 这类“绿色”或被保护的补贴,只能临
时使用,时间为 5年。
3、反倾销协议
? 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基本要件
? 倾销, 损害, 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 1) 倾销的确定
? 倾销是指,一项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其
在正常贸易中出口国供其国内消费的同类
产品的可比价格,即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
格进人另一国市场。
正常价值的确定
? 产品正常价值的确定有三种方法:
? 一是按正常贸易过程中出口国国内销售价
格,
? 二是按出口国向第三国正常贸易中的出口
价格,
? 三是按结构价格。
出口价格的确定
? 出口价格是指在正常贸易中一国向另一国
出口某一产品的价格, 也就是出口商将产
品出售给进口商的价格 。
倾销幅度的确定
( 2) 损害的确定
?, 反倾销协议, 中的损害分三种情况:
一是进口方生产同类产品的产业受到实
质损害;二是进口方生产同类产品的产
业受到实质损害威胁;三是进口方建立
生产同类产品的产业受到实质阻碍。
? ( 3) 损害的累积评估
?, 反倾销协议, 规定,在一定条件下,
进口方可以累积评估从不同来源进口的
倾销产品对本国产业的影响。
( 4) 反倾销措施
? 反倾销措施包括临时反倾销措施和最终
反倾销措施 。
( 5)反倾销税的征收
4、贸易技术壁垒协议
技术性贸易壁垒通常是指一国或以维护国
家安全、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及健康、
阻止欺诈、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为
目的,或以贸易保护为目的所采取的种
种技术性限制措施。
? 这些非关税壁垒形式主要有:动植物卫
生检疫措施 (SPS),技术壁垒 (TBT)和
绿色壁垒等。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
? 1.技术法规
? 2.技术标准
? 3.合格评定程序
? 4.产品检疫, 检验制度与措施
? 5.包装和标签要求
? 6.信息技术壁垒
5.绿色壁垒
? 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保护环境而直接或间接
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 其本身就
是贸易的障碍 。 绿色壁垒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国际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 标准;自愿
性措施;加工和生产方法 ( PPM) 标准;
环境成本内在化问题 。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 1,广泛性
? 2,隐蔽性
? 3,歧视性
? 4,影响大
? 5、争议性大
5,,保障措施协议,
( 1) 实施保障措施的条件
? 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 第一, 某项产品的进口激增;
? 包括绝对增长和相对增长两种情况 。
? 第二, 进口激增是山下不可预见的情况和
成员方履行世界贸易组织义务的结果;
? 第三, 进口激增对国内生产同类产品或直
接竞争产品的产业, 造成了严重损害或严
重损害威胁 。
( 2) 实施保障措施的程序
该程序主要包括调查、通知和磋商等 3个
环节。
( 3) 保障措施的具体实施
? 保障措施只能以非歧视的方式实施, 即进
口限制措施仅针对产品, 而不论该种产品
的来源 。
? 保障措施实施的形式和期限
实施保障措施, 可以采取提高关税, 纯
粹的数量限制和关税配额等形式 。 但保障
措施应仅在防止或救济严重损害的必要限
度内实施 。
? ( 4) 临时保障措施
? 临时保障措施应采取增加关税形式 。
? ( 5) 对实施保障措施的若干限制
? ( 6) 补偿与报复
? ( 7) 禁止, 灰色区域, 措施
? 灰色区域措施指有关国家根据双边达成
的非正式协议, 实施的与世界贸易组织
规则不符的进口限制措施 。 因这些协议
透明度很低, 故被形象地称为灰色区域
措施 。
( 8) 发展中成员的优惠待遇
? 如果源自发展中成员方的产品, 在进口方
该产品进口总量中所占比例不超过 3%,
则不得针对该发展中成员的产品实施保障
措施 。 但是, 当比例均不超过 3% 的几个
发展中成员的合计比例超过 9% 时, 保障
措施则可适用 。
? 发展中成员实施保障措施最长可至 10年。
在保障措施的再度适用方面,对发展中成
员的限制也较发达成员少。
四、中国与 GATT/WTO
? ( 一 ) 概述
? ( 二 )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权利与义

1,可享受的权利
( 1) 享有多边的, 无条件的和稳定的最惠国待遇
( 2) 享有 「 普惠制 」 待遇及其他给予发展中国家的
特殊照顾
( 3) 充分利用争端解决机制
( 4) 获得在多边贸易体制中 「 参政议政 」 的权利
(5) 贸易自由化
(6)促进公平竞争
(7) 以关税作为保护措施, 一般地取消数量限制
(8) 获取发达国家提供的技术援助
(9) 贸易政策的透明度
(10) 允许例外和实施保障条款
2,应尽的义务
( 1) 削减关税
( 2) 逐步取消非关税措施
( 3) 取消被禁止的出口补贴
( 4) 开放服务业市场
( 5) 扩大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
( 6) 放宽和完善外资政策
( 7) 增加贸易政策的透明度
(8)按照本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缴纳会费
? (三 )中国入世面临十大挑战
1,成本高于国外同类产品, 非价格因素劣于国外同
类产品的行业将受到严重的冲击 。
2,服务成本高且服务质量低劣的服务业将面临激烈
竞争 。
3,改革迟钝, 市场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将受到无情
冲击 。
4,实行不正当保护的地方和部门将受到反垄断和公
平竞争的冲击 。
5,外商在中国投资中, 绕过关税和非关税的动力的
因素在下降, 粗放型吸引外资的作法受到挑战 。
6,不符合市场经济机制运行的管理政策和措施将进
入困境 。
7,在长期计划经济下企业所形成, 等靠要,
的管理观念和低付出高收入的就业观念
将被打破 。
8,低素质, 无专业知识的非熟练劳动者将
面临结构性的失业 。
9,对世贸组织不研究, 不对, 入世, 作好
准备的经贸企业和管理者将面临淘汰 。
10,传统的和封闭式的教育体系, 说教式
的新闻媒体和缺乏科学的决策将受到抵
制和国民的反感 。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