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微生物生态
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 物质循环 和 能量流
动 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
生态学:
研究 生物 与其周围 生物 和 非生物 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微生物生态学:
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 各种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分布;
? 微生物和其它生物的关系 ;
? 微生物与物质循环 ;
第一节 空气微生物生态
1)无原生的微生物区系;
2) 来源于土壤、水体及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
3)种类主要为真菌和细菌,一般与其所在环境的微生物种类有关 ;
4)数量取决于尘埃数量;
5)停留时间和尘埃大小、空气流速、湿度、光照等因素有关;
6)与人类的关系,传播疾病,造成食品等的污染
微生物学的基本技术,无菌操作技术
制备微生物气溶胶实现群体免疫
第二节 水体微生物生态
一、江河水
1) 数量和种类与接触的土壤有密切关系;
2) 分布上更多的是吸附在悬浮在水中的有机物上及水底;
3)多能 运动,有些具有很异常的形态(例如 柄细菌 );
4) 靠近城市或城市下游水中的微生物多,并且有很多对健康
不利的细菌,因此不宜作为饮用水源;
5)水体自身存在自我净化作用:
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会对水质产生重要影响
b) 水表微生物会受辐射等作用而被杀灭;
c) 原生动物等的吞噬作用;
d) 由固形物吸附再沉积到水底;
a) 致病菌一般对营养要求苛刻,因此在一般的水中只能存活 2-3天;
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
总菌数,< 100个 /ml
大肠杆菌,< 3 个 /L
严
重
污
染
的
水
会
通
过
食
物
链
的
生
物
放
大
作
用
危
害
人
类
健
康
二, 海水
1)嗜盐,真正的海洋细菌在缺少氯化钠的情况下是不能生长的。
2)低温生长,除了在热带海水表面外,在其它海水中发现的细
菌多为嗜冷菌。
4)耐高压(特别是生活在深海的细菌)。
3)大多数海洋细菌为 G— 细菌,并具有运动能力。
Micrococcus aquivivus
( 水活微球菌)
最适生长条件:
600个大气压。
从永冻冰层分离微生物
南极 Vostok湖冰芯样品中的微生物
三, 水体的富营养化作用和“水花”、“赤潮”
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
水体大量的有机物或无机物,特别是磷酸盐和无机氮化合物
水的富营养化
藻类等过量生长,产生大量的有机物
异养微生物氧化这些有机物,耗尽水中的氧,
使厌氧菌开始大量生长和代谢
分解含硫化合物,产生 H2S,从而导致水有
难闻的气味,
鱼和好氧微生物大量死亡,水体出现大量沉淀物和异常颜色
上述过程又称富营养化作用,它是水体受到污染并使
水体自身的正常生态失去平衡的结果。
“水花”或“水华”( water bloom):
藻类(主要是微藻)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出现颜色,并变得浑浊,
许多藻类团块漂浮在水面上形成。
赤潮或红潮( red tides):
在海洋中,某些甲藻类大量繁殖也可也可以形成水花,从而使
海水出现红色或褐色。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藻类除通过消耗水中的氧气危害养殖
业外,很多藻类还能产生各种毒素,使动物得病或死亡,
因此由于富营养化作用致死的鱼等水产品不能食用
土壤是固体无机物 (岩石和矿物质 )、有机物、水、空气和生物组
成的复合物,是微生物的合适生境。
土壤微生物 种类多, 数量多, 代谢潜力巨大,是主要的微生
物源,是 微生物的大本营 。
第 三 节 土壤 微生物生态
1)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主要受到营养
物、含水量、氧、温度,pH等因子的影响
,并随土壤类型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
2)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受季节影响;
3)微生物的数量也与于土层的深度有关,
一般土壤表层微生物最多,随着土层的加
深,微生物的数量逐步减少。
第四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一般都不是单独存在的
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从低到高的组织层次
群体( population),具有相似特性和生活在一定空间内的同种个
体群,是组成群落的基本组分。
群落( community),在一定区域或一定生态环境内,各种生物
群体构成的一个生态学结构单位,群落中
各生物群体之间存在各种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 ecosystems),生物群落和它们所生活的非生物环境结
合起来的一个整体,是生物圈的组成单元。
生物圈( biosphere),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生活的非生命境的总称。
个体
群体
群落 +非生物环境
生态系统
生物圈
任何一个相对完整的自然整体都可以被看作为一个生态
系统,如一个池塘,一片森林,一个污水处理池,等等。
一、互生
二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生活在一起时,通
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一种生
活方式。
“可分可合,合比分好”
一)微生物间的互生关系
纤维素分解细菌 固氮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为本来在平板上不能生长的嗜血流感菌
提供生长因子,后者在其菌苔周围形成卫星菌落。
本来不能在含青霉素的平板上生长的受体菌在转化子( 含有
Ampr质粒 )周围形成卫星菌落( b-内酰胺酶分泌到胞外所致 )
二、共生
二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协作、相依为命,甚至
形成在生理上表现出一定的分工,在组织和形态上产生
了新的结构的特殊的共生体。
互惠共生:二者均得利
偏利共生:一方得利,但另一方并不受害
一)微生物间的共生关系
地衣 -----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
形成有固定形态的叶状结构:
真菌无规则地缠绕藻类细胞,或二者组成一定的层次排列。
地衣繁殖时,在表面上生出球状粉芽,粉芽中含有少量的藻类细胞
和真菌菌丝,粉芽脱离母体散布到适宜的环境中,发育成新的地衣
结构上的共生:
共生菌从基质中吸收水分和无机养料;
共生藻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使地衣能在十分贫瘠的环境中生存。
细菌与原生动物间的共生关系:
细菌栖息于原生动物细胞内,获得营养和保护环境,并且这些
细菌在原生动物细胞外都不能生长;
原生动物通过共生菌获得生长所需要的维生素及其它生长因子
二)微生物和植物间的共生关系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间的共生
------形成根瘤共生体
? 根瘤菌固定大气中的气态氮为植物提供
氮素养料;
? 豆科植物的根的分泌物能刺激根瘤菌的生
长,同时,还为根瘤菌提供保护和稳定
的生长条件。
三、寄生
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相对较大型生物的体内或
体表,从中取得营养和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
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现象。
寄生物( parasite) 寄主或宿主( host)
四、拮抗
某种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可抑制它种生物的生长发育
甚至将后者杀死。
五、竞争
两个种群因需要相同的生长基质或其它环境因子,致
使增长率和种群密度受到限制时发生的相互作用,其结
果对两种种群都是不利的。
六、捕食
一种种群被另一种种群完全吞食,捕食者种群从被食
者种群得到营养,而对被食者种群产生不利影响。
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 物质循环 和 能量流
动 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
生态学:
研究 生物 与其周围 生物 和 非生物 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微生物生态学:
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 各种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分布;
? 微生物和其它生物的关系 ;
? 微生物与物质循环 ;
第一节 空气微生物生态
1)无原生的微生物区系;
2) 来源于土壤、水体及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
3)种类主要为真菌和细菌,一般与其所在环境的微生物种类有关 ;
4)数量取决于尘埃数量;
5)停留时间和尘埃大小、空气流速、湿度、光照等因素有关;
6)与人类的关系,传播疾病,造成食品等的污染
微生物学的基本技术,无菌操作技术
制备微生物气溶胶实现群体免疫
第二节 水体微生物生态
一、江河水
1) 数量和种类与接触的土壤有密切关系;
2) 分布上更多的是吸附在悬浮在水中的有机物上及水底;
3)多能 运动,有些具有很异常的形态(例如 柄细菌 );
4) 靠近城市或城市下游水中的微生物多,并且有很多对健康
不利的细菌,因此不宜作为饮用水源;
5)水体自身存在自我净化作用:
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会对水质产生重要影响
b) 水表微生物会受辐射等作用而被杀灭;
c) 原生动物等的吞噬作用;
d) 由固形物吸附再沉积到水底;
a) 致病菌一般对营养要求苛刻,因此在一般的水中只能存活 2-3天;
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
总菌数,< 100个 /ml
大肠杆菌,< 3 个 /L
严
重
污
染
的
水
会
通
过
食
物
链
的
生
物
放
大
作
用
危
害
人
类
健
康
二, 海水
1)嗜盐,真正的海洋细菌在缺少氯化钠的情况下是不能生长的。
2)低温生长,除了在热带海水表面外,在其它海水中发现的细
菌多为嗜冷菌。
4)耐高压(特别是生活在深海的细菌)。
3)大多数海洋细菌为 G— 细菌,并具有运动能力。
Micrococcus aquivivus
( 水活微球菌)
最适生长条件:
600个大气压。
从永冻冰层分离微生物
南极 Vostok湖冰芯样品中的微生物
三, 水体的富营养化作用和“水花”、“赤潮”
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
水体大量的有机物或无机物,特别是磷酸盐和无机氮化合物
水的富营养化
藻类等过量生长,产生大量的有机物
异养微生物氧化这些有机物,耗尽水中的氧,
使厌氧菌开始大量生长和代谢
分解含硫化合物,产生 H2S,从而导致水有
难闻的气味,
鱼和好氧微生物大量死亡,水体出现大量沉淀物和异常颜色
上述过程又称富营养化作用,它是水体受到污染并使
水体自身的正常生态失去平衡的结果。
“水花”或“水华”( water bloom):
藻类(主要是微藻)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出现颜色,并变得浑浊,
许多藻类团块漂浮在水面上形成。
赤潮或红潮( red tides):
在海洋中,某些甲藻类大量繁殖也可也可以形成水花,从而使
海水出现红色或褐色。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藻类除通过消耗水中的氧气危害养殖
业外,很多藻类还能产生各种毒素,使动物得病或死亡,
因此由于富营养化作用致死的鱼等水产品不能食用
土壤是固体无机物 (岩石和矿物质 )、有机物、水、空气和生物组
成的复合物,是微生物的合适生境。
土壤微生物 种类多, 数量多, 代谢潜力巨大,是主要的微生
物源,是 微生物的大本营 。
第 三 节 土壤 微生物生态
1)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主要受到营养
物、含水量、氧、温度,pH等因子的影响
,并随土壤类型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
2)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受季节影响;
3)微生物的数量也与于土层的深度有关,
一般土壤表层微生物最多,随着土层的加
深,微生物的数量逐步减少。
第四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一般都不是单独存在的
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从低到高的组织层次
群体( population),具有相似特性和生活在一定空间内的同种个
体群,是组成群落的基本组分。
群落( community),在一定区域或一定生态环境内,各种生物
群体构成的一个生态学结构单位,群落中
各生物群体之间存在各种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 ecosystems),生物群落和它们所生活的非生物环境结
合起来的一个整体,是生物圈的组成单元。
生物圈( biosphere),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生活的非生命境的总称。
个体
群体
群落 +非生物环境
生态系统
生物圈
任何一个相对完整的自然整体都可以被看作为一个生态
系统,如一个池塘,一片森林,一个污水处理池,等等。
一、互生
二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生活在一起时,通
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一种生
活方式。
“可分可合,合比分好”
一)微生物间的互生关系
纤维素分解细菌 固氮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为本来在平板上不能生长的嗜血流感菌
提供生长因子,后者在其菌苔周围形成卫星菌落。
本来不能在含青霉素的平板上生长的受体菌在转化子( 含有
Ampr质粒 )周围形成卫星菌落( b-内酰胺酶分泌到胞外所致 )
二、共生
二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协作、相依为命,甚至
形成在生理上表现出一定的分工,在组织和形态上产生
了新的结构的特殊的共生体。
互惠共生:二者均得利
偏利共生:一方得利,但另一方并不受害
一)微生物间的共生关系
地衣 -----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
形成有固定形态的叶状结构:
真菌无规则地缠绕藻类细胞,或二者组成一定的层次排列。
地衣繁殖时,在表面上生出球状粉芽,粉芽中含有少量的藻类细胞
和真菌菌丝,粉芽脱离母体散布到适宜的环境中,发育成新的地衣
结构上的共生:
共生菌从基质中吸收水分和无机养料;
共生藻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使地衣能在十分贫瘠的环境中生存。
细菌与原生动物间的共生关系:
细菌栖息于原生动物细胞内,获得营养和保护环境,并且这些
细菌在原生动物细胞外都不能生长;
原生动物通过共生菌获得生长所需要的维生素及其它生长因子
二)微生物和植物间的共生关系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间的共生
------形成根瘤共生体
? 根瘤菌固定大气中的气态氮为植物提供
氮素养料;
? 豆科植物的根的分泌物能刺激根瘤菌的生
长,同时,还为根瘤菌提供保护和稳定
的生长条件。
三、寄生
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相对较大型生物的体内或
体表,从中取得营养和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
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现象。
寄生物( parasite) 寄主或宿主( host)
四、拮抗
某种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可抑制它种生物的生长发育
甚至将后者杀死。
五、竞争
两个种群因需要相同的生长基质或其它环境因子,致
使增长率和种群密度受到限制时发生的相互作用,其结
果对两种种群都是不利的。
六、捕食
一种种群被另一种种群完全吞食,捕食者种群从被食
者种群得到营养,而对被食者种群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