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
(园艺、茶学、农学类)
主 讲,王 果实验指导,林世进第一章 绪论一、土壤的基本概念二、土壤肥力的概念三、土地的基本概念四、土壤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五、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一、土壤的基本概念
(一)土壤在地球上的位置
组成地球的四大圈层:
( 1)岩石圈:
( 2)水圈:
( 3)大气圈:
( 4)生物圈:
岩石圈,位于地表,主要由富含硅、铝的硅酸盐类岩石所构成,又称为 地壳 。
水圈,包括地球表面的湖泊、江河、海洋等水域,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生物圈,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空间,
上至海平面上十多公里,下至海平面以下十余公里乃至地下几百米。
大气圈,环绕地球最外层的气体圈层。
地表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了一层疏松的物质,称为 母质 。
由这层疏松的风化物质构成的地壳表层,
称为 风化壳 。
风化壳厚可达几十米,薄的仅几厘米,
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在疏松的母质层的上部,生物活动比较强烈,累积的有机质比较多,这就是 土壤 。
(二)土壤的概念
不同行业的人给土壤下的定义不同。
从农业的角度出发,可以给土壤如下的定义:
土壤 就是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的基本特性
1、土壤具有肥力:这是土壤区别于其它自然体的质的特征。
2、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3、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
4、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二、土壤肥力的概念
(一)土壤肥力概念的演变
十七世纪末:
---英国的 John Woodward得出细土是植物生长
“要素”的结论,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腐植质是植物生长“要素”;
1840年:
---德国化学家李比西( Liebig)发现植物依靠土壤中的矿质元素而生活,创立著名的“矿质营养学说”。该观点后来又被著名的洛桑试验站
( Rothamsted)所证实。
20世纪 30年代:威廉斯扩大了土壤肥力的概念。他认为土壤肥力就是“土壤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同时而且不间断地供给植物以养分和水份的能力”。
1989年美国土壤学会的土壤肥力的定义是:土壤供应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的能力。
我国土壤学家( 1987)提出的土壤肥力的概念:
---在植物生活期间,土壤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份、养分、热量、空气和其它生活条件的能力。
水、肥、气、热被称为土壤肥力的四大要素。
三、土地的概念
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组成的垂直立体空间,土壤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土地具有强烈的“社会经济”属性,而土壤的“社会经济”属性较弱。
四、土壤资源的重要性
(一)土壤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是植物生长和生物生产不可缺少的基地;
是制定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的重要依据;
(二)土壤是人类繁衍、文明进步的重要条件
古罗马王朝的兴旺发达 — 尼罗河畔肥沃的土壤资源;
古代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印度河流域、
长江和黄河流域、中东的幼发拉底河流域),都位于大河流域,有着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灌溉条件,有利于稳定的有组织的社会。
土壤资源的破坏导致文明的衰落:
---幼发拉底河流域,灌溉系统管理不善,
导致盐分在耕地中的大量累积,原来肥沃的土壤变成了不满之地,城市瓦解了,
人们只好远走他乡。
---水土流失(中国的黄河流域)
(三)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是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共同作用的结果;
土壤圈与其它圈层处于平衡状态;
土壤的质量与其它圈层的质量密切相关;
土壤在维持生态平衡、减缓环境退化方面起重要作用。
五、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95-99%
固体部分
( ~1/2) 土壤有机质,1-5%
土壤液相:变化不定孔隙部分
( ~~1/2) 气相:变化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