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1
第十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主要涉及三个问题:
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二,IS–LM模型
三、总需求 ——总供给模型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2
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1.国民收入
?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总需求
与总供给共同决定、总需求等
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总需求 Aggregate Demand
是整个社会对产品与劳务需求
的总和。
?( 1)居民对产品与劳务的需
求或支出;
?( 2)厂商对投资品的需求或
支出;
?( 3)政府对各种产品与劳务
的购买支出;
?( 4)净出口。
)( MXGICNXGICAD ?????????
?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决

?如果总需求 >总供给,国民
收入增加;如果总需求 <总供
给,国民收入减少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3
分析总需求时的重要假设条件
?② 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① 潜在的国民收入,即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不变的;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时的另外两个假设:
④利率水平不变;
⑤投资水平不变。
?③ 价格水平不变。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4
? 宏观角度分析:
? 要达到整个国民经济产出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国民
收入量和国民消费量必须相等。
C
Y
Y=C
2.消费与储蓄 ( saving,S)
45o
?但事实并非如此。
?习惯上人们把一定时期
所获得的收入的
?一部分用于消费,
?一部分用于储蓄。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5
消费和储蓄的倾向,propensity
?① 平均消费倾向 APC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是 平均每单位收入 中 消费 所占比例。
?计算: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
?=消费 /收入 = C/Y
?例:收入 100元
中 80元用于消费
?平均消费倾向
?APC = C/Y =
0.8
?② 边际消费倾向 MPC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每增减 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金额
的变化。
?MPC=?C/?Y
?例:收入由 100
元增加到 120元,
消费由 80元增加
到 94元。
?MPC=?C/?
Y= 94-80/120-
100 = 0.7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6
收入 消费 MPC APC
1 9000 9110 1.01
2 10000 10000 0.89 1.00
3 11000 10850 0.85 0.99
4 12000 11600 0.75 0.97
5 13000 12240 0.64 0.94
6 14000 12830 0.59 0.92
7 15000 13360 0.53 0.89
消费倾向的感性认识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
随着收入增加而
呈现递减趋势。
?收入越高,消
费占收入的比例
就越少;
?边际消费倾向
递减,且小于 1。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7
③ 平均储蓄倾向 APS
? 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 储蓄与收入之比 =储蓄 /收入 APS = S/Y
④ 边际储蓄倾向,
每增减 1元国民收入所带来
的储蓄的变化。
? =?S/?Y
?收入由 100元增加到 120元,
消费由 80元增加到 94元。
?MPS
?=?S/?Y
?= 26-20/120-100
?= 0.3
? 收入 100元中,80元用
于消费,其余 20元用于
储蓄,平均储蓄倾向
? APS = S/Y = 0.2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8
储蓄倾向的 感性认识
收入 消费 储蓄 MPS APS
1 9000 9110 - 110 -0.01
2 10000 10000 0 0.11 0
3 11000 10850 150 0.15 0.01
4 12000 11600 400 0.25 0.03
5 13000 12240 760 0.36 0.06
6 14000 12830 1170 0.41 0.08
7 15000 13360 1640 0.47 0.11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9
⑤ 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的关系
? 不消费即储蓄。
? APC + APS = 1
? MPC + MPS = 1
? 边际储蓄倾向递增,钱
越多,越考虑存银行。
?,征富济贫”:对富人
递增征税,救济穷人,
提高整个国民的消费水
平。
? 收入由 100元增加到 120元,消
费由 80元增加到 94元。
? 边际消费倾向 MPC= 0.7
? 边际储蓄倾向 MPS = 0.3
? 0.7 + 0.3 = 1
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 A.价格水平下降
? B.收入增加
? C.储蓄增加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10
3.消费函数 C= f( Y)= a + bY
? 在 E的左边,C>Y,超支;
? 在 E的右边,C<Y,储蓄。
45?
Y=C
E
C= a + bY
a
C
Y
?a=自发消费,基本最低消费
支出。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动。
练习:引致消费取决于()
? A.自发消费
? B.平均消费倾向
? C.收入
? D.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消费函数 (consumption function):消费与决定消费诸因素之
间的依存关系。
?b = MPC
?bY=引致消费:一定收入情况
下,引起的消费支出。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11
内生与外生变量 C=f( Y)
内生变量 (因变量)
? 指由理论体系内的因素所
决定的变量,如 C。
? 消费量( C),是其他变
量(如价格、收入)的函
数。
外生变量 (即自变量)
? 指由理论体系以外的因素
决定的变量,如 p,Y 。
如消费量取决于收入的多少,
同时也受到政府税收的影响。
其中内生变量是
A.消费量
B,收入量
C,税收量
D,偏好
产量取决于投资,投资取决于
利率,外生变量是
A.利率的变动
B.产量的变动
C.政府政策的变动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12
4.总需求函数 (两部门)
总需求 AD= c+i
= a+by+i
=( a+i) + bY
=自发总需求 + bY
自发总需求,总
需求中 不随收入变
动而变动的 的自发
消费与投资。
AD
Y
45°
Y0
E
AD = Y
AD=C +I
O
C = a + bY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13
5.均衡的国民收入 (两部门)
?均衡国民收入 Y
?=总需求 AD = c + i,而 c = a + bY.
?令 AD= a+ i
?Y= AD/1- b
?联立求解得:
?Y = (a+i) /1-b
?即:均衡的国民收入
?自发总需求增加 100万元,国民
收入增加了 1000万元,那么此时的
边际消费倾向为?
?0.9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14
自发总需求增加的情况
? 总需求增加(由自发
总需求增加引起)
? 总需求曲线向上方移
动,
? 从 AD0上移到 AD1
AD
Y
45°
Y0
E0
AD = Y
AD0
O
AD1
?国民收入增加
?Y0—— Y1 Y
1
E1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15
6.乘数理论 ( multiplier), K
?乘数 K:总需求增减
导致国民收入变化的
倍数 。
练习:乘数最大的是:
? A.边际消费倾向为 0.6
? B.边际消费倾向为 0.4
? C.边际消费倾向为 0.75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16
对乘数的感性认识
1)均衡收入为
Y= (1000+ i)/(1- 0.8)
?i= 600时,Y= 8000
?i= 700时,Y= 8500
2)投资增加 100,收入增加
500。 投资 乘数 5。
?3)解释:
?投资 100购买要素时,形
成要素的收入为 100;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 0.8,
要素收入 100中,有 80用于
购买。
?80的购买形成新的收入,其中有 80× 0.8= 64再
次购买。
?如此,循环往复,总收入 y= 100+ 100?0.8+
100?0.8?0.8+,...= 100 ? 1/( 1- 0.8)= 500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17
乘数的作用
?乘数作用条件:社会上各种
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乘数的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
成正相关。
?乘数作用的双重性:
?当自发总需求增加时,所
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要
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
加;
?当自发总需求减少时,所
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减少也
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减
少。
?b=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
越大,推动国民收入的增长
就越多。
?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
越小。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18
7.三部门收入决定 及其乘数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19
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
A.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B.与政府购买乘数相等
C.与税收乘数相等
D.等于 1
边际消费倾向为 0.6,一
国的净税收减少 30万元,
则国民收入增加
?A,45万
?B,30万
?C,75万
?D,40万
1)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
出以相等数量增减时国民收入变
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2)由于政府预算是平衡的。 ?g
=?T,所以
3)变形得平衡预算乘数 kb=1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20
产品市场均衡:
? 指产品市场上总需求等于
总产出的状态。
二,IS-LM 模型
?IS曲线:
?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
利率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LM曲线:
?描述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
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IS-LM模型: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与国民
收入之间的关系。
货币市场均衡:
?指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等
于货币供给的状态。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21
1.IS 曲线
?IS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是 I=S。
?i与 Y成反方向变动:
?i?
?? 投资 I?,储蓄 S ?
?? 总需求 ?
?? Y ? 。
i
Y
IS
资本边际效率既定条件下,
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少
? IS,用来解释财政政策
?I, investment:投资
?S,save:储蓄
?两部门中产品市场均衡
I=s,即投资=储蓄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22
IS 曲线的移动与财政政策
? 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IS1 ? IS2,
?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 Y增加。
i
Y
IS1 IS2
IS3
? 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IS1 ? IS3,
?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 Y减少。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23
2.LM曲线
?LM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是 L= M
货币市场上,i与 Y成同向变动
?利率提高,总产出趋于增加;
?利率降低,总产出趋于减少。
i
Y
LM
L货币需求
= 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或
预防性动机 +投机需求
= 交易需求 L1+投机需求 L2
与 Y成正比 与 i成反比
? i? ? 投机需求 ? ? 交
易需求 ? ? Y?。
? LM:用来解释货币政策
? L, liquidity,货币需求
? M, money,货币供给
?描述货币市场的均衡,L= M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24
LM曲线的移动 货币政策
? 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LM1 ? LM2,
货币供给量增加; Y增加。
i
Y
LM1
LM2
LM3 ?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的增加将导致货
币的投机需求: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 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LM1 ? LM3,
货币供给量减少,Y减少。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25
3.IS – LM 模型
? 把 IS曲线与 LM曲线放在同一图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同时达到均衡
? 决定了利率水平为 i0,国民收入水平为 Y0。
O
i
Y
IS
LM
Ei
0
Y0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26
IS-LM曲线变动的影响
( 1) IS曲线变动:财政政策
? 财政支出增加, 即实行扩
张财政政策, 总需求增加,
利率提高, 国民收入增加 。
O
i
YIS0
LM
E0i
0
Y0
IS1
E1i
1
Y1
IS2
E2i
2
Y2
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
总需求 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
增加,利率上升。
自发总需求:不随收入变动而变
动的自发消费与投资需求
?反之,则反是。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27
( 2) LM 曲线变动: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量增加,
? 即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
? 利率下降,
? 国民收入增加 。
O
i
YIS
LM0
E0i
0
Y0
LM1
E2i
1
Y1
LM2
E2i
2
Y2
?反之则反是。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28
三,AD-AS模型分析
两部门经济
?从总供给与
总需求的角
度来考察国
民收入。
? 从总需求看,一国 GDP是一定时期国内用
于消费支出与投资支出的总和,即 Y=C+I;
? 由 C+I=C+S 得 I=S
? 从总供给看,国民收入等于一定时期内各
个生产要素的供给总和,等于各个生产要
素应得的收入总和,所获收入不外乎两种
用途,消费和储蓄,即 Y=C+S;
?IS— LM模型坐落在 r-Y坐标中。
?AD-AS模型坐落在 P— Y坐标中,引入了价格因素。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29
1.总需求曲线 AD Aggregate demand
? 形状:
? 向右下方倾斜。
? 总需求数量与价格水平成反
方向变动。
P
Y
AD1
AD2
AD3移动:?增加开支,AD1→AD2 。
?紧缩开支,AD1→AD3 。
价格水平
与总需求
成反方向
变动。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30
2.总供给曲线 AS,Aggregate supply
?向右上方倾斜,价格水平越高,整个社会生产和销售的产品
相应更多。可分为三段:
P
Y
AS
① ②

① 第一阶段,AS比较平坦,呈水平线,
整个社会资源严重过剩,弹性很大。
② 第二阶段,AS向右上方倾斜,产出的
增加要以物价上升为代价。 ( 短期总供给
曲线)
③ 第三阶段,AS呈垂直线,整个社会资
源达到极限,生产能力利用完毕,产出弹
性为零。( 长期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31
3.不同总供给曲线下 的总需求变动
( 1)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与横轴平行
P
Y
AS
AD0 AD1
Y0 Y1
AD2
Y2
P0
?结论:
?整个社会资源严重过剩
?增加总需求是可取的。
?总需求的增加或减少,
?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或减
少较快,
?但价格水平不变。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32
( 2)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
?总需求增加或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
?同时引起价格水平上升或下降。
P
Y
ASAD0 AD1
Y0Y1
AD2
Y2
P0
P1
P2
结论:
?通过增加总需求来增
加国民收入,
?要以价格水平 的上升
为代价。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33
( 3) 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
?总需求增加或减少,只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或下降,国民收
入水平始终不变。
P
Y
AS
AD0
AD1
Yf
AD2
P0
P1
P2
结论:
?整个社会资源达到极限,
?生产能 力利用完毕,
?通过增加总需求只会引起价
格水平的上升。
?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经济中
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34
4.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总需求不变时,
?短期总供给 增加或减少
?引起国民收入同向变动
?引起价格水平反向变动 P
Y
AS0
AD
Y0Y1Y2
P0
P2
P1
AS1
AS2
结论:
?增加总供给
?不但可以增加国民 收入,
?还可以降低价格水平。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35
第十一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失业理论
二、通货膨胀理论
三、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36
一、失业理论
?1.失业:
?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
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
?我国劳动年龄范围的下限为 16岁,上限为男 59岁,女 54
岁 。
假设某国总 3000万人,就业者为 1500万人,失业者为 500万人
,则该国失业率为:
A.17% B.34% C.25%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37
2,充分就业 Full employment
?实现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 自然失业率,或称 充分就业的
失业率,或 长期均衡的失业率 。
?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是 不存在(或仅存在最少量)非自愿
失业 。
?充分就业: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非自愿失业 。
?指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一般出现
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故称周期性失业。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38
3.凯恩斯对 需求不足的失业 的解释。
?总需求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 C+I
?以 MPC递减规律来说明消
费需求不足的原因。
?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说
明投资需求不足。
消费、投资需求的不足
→→ 总需求不足
→→ 周期性失业
凯恩斯认为
? 决定消费需求的是 Y和
MPC;
? 决定投资需求的是预期利
润率与利率。
?紧缩性缺口:
?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时的总需求,其间的差额。
?紧缩性缺口导致周期性失业。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39
4.自然失业的类型。
A.摩擦性失业:
? 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 的失业。
? 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而造成的失业。
?C.结构性失业:
?劳动力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
需求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往往是“失业与空位”并存。
?自然失业:指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 是由 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各国的不同,但
有不断上升趋势
B.求职性失业:职业转换
? 已经有工作,但不满意现有
工作,离职寻找更理想工作
所造成的失业。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40
?E.季节性失业:
?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
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 F.古典失业:
? 由于工资刚性所引起的失业。
? 只要实际工资变化是无下界的,失业人口可通过工资向
下的充分运动而得到消除。
? 工资调整遇到不可下降的下界,出现失业。
? 把这种情况下的失业称为 古典失业,即可以用古典理论
来解释的失业现象。
?D.技术性失业:
?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失
业。
?设备代替工人。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41
5.隐蔽性失业
? 表面有工作,实际对生产并没有作出贡献,即有职无工的人。
? 当减少就业人数而产量仍没有下降时,就存在着隐蔽性失业。
6.失业的损失
? 个人收入、生活水平下降;
? 影响社会稳定,增加政府福
利支出;
? 国民收入减少。等等。。。
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 阿瑟 ·奥肯
发现,
失业率每增加 1个百分点,经济
增长率就降低 3个百分点。
后来经济增长率修改为 2个百分
点或者 2.5个百分点。
?奥肯定理( 定律 )
?失业率每增加 1%,实际国民收入减少 2.5%;
?失业率每减少 1%,则实际国民收入增加 2.5%。
?在美国,这种比例关系:在不同时期并不完全相同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42
二、通货膨胀理论
1.通货膨胀,
物价水平 普遍而持续 的上
升。 ? 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
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
平变动的百分比。
1
1
?
???
t
tt
t P
PP
?
?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商品的物
价上升;
?不是指物价水平一时的上升。
?指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
中的货币超过经济所需数量而
引起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 全面、
持续 的 上涨 。
Currency 通货:
在实践中,通货指现金 —
—纸币和铸币,即流通于
社会上的货币。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43
2.衡量指标:
( 1)消费物价指数
CPI,Comsumer Price Index
? 消费物价指数 (CPI):
? 在普通家庭的支出中,购买具有代表
性的一组商品,现在要比过去多花多
少钱。
? 选取一组相对固定的典型的商品或劳
务,比较其在不同时期购买所花费的
支出。
( 2)批发零售物价指数
?零售物价指数 RPI
?Retail Sales Index
( 3)国民生产总值折算
数 IPD
GNP Implicit Price Deflator
? 爬行(温和)的通货膨胀 <10%; 加速(奔驰)的通货膨胀 >10%
? 超速(恶性)的通货膨胀 >100%。
? 受抑制(隐蔽)的通货膨胀,政府采取价格管制与配给。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44
3.通货膨胀的原因
( 1)需求拉上通货膨胀:
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货物。
P
Y
AS
ADf
AD0
AD1
Yf
P0
P1
?总供给的增加并不能迅速满足总需求
的增加
?AD0?AD1,Y0?Y1,P0?P1。 ?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无
法再增加。
原因
?私人投资增加
?政府购买增加
?货币供给量增加
Y
AS
AD0
AD1
Yf
P0
P1
Y0 Y1
P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45
缺口
膨胀性缺口:
?实际总需求 >充分就业
总需求 时,其间的差额。
?导致需求拉上型通货膨
胀。
国民生产总值缺口:
?潜在国民生产总值是充分就业的国民生产总值,也称充
分就业国民生产总值。
?与实际上所生产的国民生产总值的缺口。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46
( 2)成本推动
? 成本增加
? AS0?AS1
? P0?P1。
P
Y
AS0
AS1
P0
P1
工资成本推动,
?个别部门工资增加导致整个社会工
资水平上升。工资与物价互相推动,
形成通货膨胀。
利润推动,
?厂商垄断利润推动产品销售价格上
升。
进口成本推动,
?进口原材料价格上升而引起通
胀。如 世界性商品价格上涨 。
成本增加,使总供给在高于以前的价格
水平,达到以前同样的产量水平。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47
( 3)供求混合推进 ( AD? 和 AS?)
? AD0 ? AD1,E0 ? E1,P0 ? P1。
? AS0 ? AS1,E1 ? E2,P1 ? P2。
P
Y
AS0AD0
E0
P0
AD1
E1P1
AS1
E2P2
? 总需求 ?
? ?物价 ?
? ?工资 ?
? ?成本 ?
? ?总供给 ?
? ?物价 ?? 。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48
对付通货膨胀的政策比较
抑制总需求 P↓,Y ↓
不可取
刺激总供给 P↓,Y ↑
可取
P
Y
ASAD0
Y0
AD1
Y1
P0
P1
P
Y
AS0AD
Y0Y1
P0
P1
AS1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49
三、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1.凯恩斯的观点
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
Y
AS
ADf
AD0
AD1
Yf
P0
P1
Y0
? 如存在失业,资源闲置,总需
求 AD的增加只会使国民收 入
Y增加,而价格 P不变。
? 如充分就业,资源充分利用,
总需求 AD的增加会使价格 P
增加,而国民收入 Y不变。
P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50
2.菲利浦斯曲线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
菲利浦斯曲线: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交替
关系。
失业率高( d),通货膨胀率低( b);
失业率低( c),通货膨胀率高( a);
宏观经济政策:
?当失业率高时,高通
胀可换取低的失业率;
?当通胀高时,高失业
率可换取低的通胀。
gP通胀率
u失业率
PC
a
b
c d
B
A
?凯恩斯主义认为宏观经济政策
?在短期与长期中均是有用的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51
3.货币主义的观点
?短期: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
在交替关系;
?长期: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不
存在交替关系。
u
SPC
a
b
c d
LPC
?短期内,高通胀使利润增加,
企业投资增加,失业率减少。
?长期中,工人有预期,高通胀
工人要求增加工资,不会减少失
业 。
?宏观经济政策,短期有效,长
期无效。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52
4.理性预期学派观点。
?无论短期与长期,失业与
通货膨胀之间都不存在交
替关系。
? 宏观经济政策:
短期与长期都无效。
u
PC
u0
gP? 无论短期与长期,菲利浦
斯曲线都是一条从 U0出发
的垂线。
? 发生通胀时,工人一开始
就有预期,且预期值与实
际通胀发生值相同。
? 高通胀必然造成工资增加,
也就无法降低失业率。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53
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理论
business cycle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54
一、经济周期概述
1.经济周期:
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
?国民收入的波动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55
2.主要阶段-繁荣与萧条
?繁荣 AB,国民收入与经济
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
?B— 顶峰。生产迅速增加,
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水
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
来乐观。
经济周期繁荣阶段的特征:
?生产迅速增加
?投资增加
?信用扩张
?价格水平上升
?就业增加
? 萧条 CD,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低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
? D— 谷底。生产急剧减少,投资减少,信用紧缩,价格水平
下跌,失业严重,公众对未来悲观。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56
3.过渡阶段-衰退与复苏
复苏 DE, 萧条 ?繁荣。
经济开始从谷底回升,
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
?4.周期分类
? 衰退 BC, 繁荣 ?萧条。经
济开始从顶峰下降,但仍
未达到正常水平。
?基钦(美国,1923 )短周期,平均长度为 3.5年。
朱格拉(法国,1860) 中周期,平均长度为 8~10年。
库兹涅茨(美国,1930)中长周期,平均长度为 20年。
康德拉季耶夫(俄国,1925)长周期,平均为 50年。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57
二、引起经济周期的原因
1.外生经济周期理论:
? 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经济之外的某些因素的变动。
2.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 在经济体系内寻找经济周期自发地运动的因素。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2)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量变动对经济影响。
1)凯恩斯主义:总需求分析,以投资分析为中心。
?投资影响总需求,从而引起国民收入波动。
?3)现代预期学派:强调预期失误是经济周期的原因。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58
第十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
三大经济增长模型
?哈罗德 — 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59
一、经济增长的基本知识
1.经济增长,GNP的增加。
美经济学家 库兹涅茨 定义:
? 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
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
上升,不断增长
? 这种能力建立在先进技术
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
意识相应调整基础之上。
2.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①人均产量和人口高增长。
?GNP的增加是最基本特征。
? ② 生产率本身的迅速增长。
数量特征
? ③ 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
高的 。 (产业结构升级)
? ④ 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
迅速改变。 (城市化) 结
构特征
? ⑤ 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
扩大。 (运输和通讯)
? ⑥ 世界增长的情况是不平
衡的。 ( 3/4处于落后)
国际扩散特征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60
二、经济增长的经济源泉
1.资本
?物资资本:有形资本,指设
备、厂房、存货等存量。
2.劳动
? 劳动力数量的增加
? 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人力资本:无形资本,
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
资 。
劳动力数量增加的来源
?人口的增加
?人口中就业率的提高
?劳动时间的增加
资本 劳动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中起着最大作用的
因素是:技术进步
3.技术进步
? 提高生产率,同样要素投入
能提供更多产品
? 资源配置改善,规模经济和
知识的进展。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61
三、经济增长模型
1.哈罗德 — 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提出: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
?美国经济学家多马。
( 1)基本假设条件
? 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 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和
资本两种生产要素
? 两种生产要素之间不能相互
替代
? 生产规模收益不变
? 不存在技术进步
( 2)模型公式
G,经济(国民收入)增长率
S,储蓄率,储蓄量在国民收入中
所占的比例。
C,资本 -产量比率。生产一单位产
量所需要的资本量。
?C不变,G取决于 S。
资本一产量比率为 4,储蓄率
为 20%时,经济增长率为:
A.5% B.80% C.20%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62
( 3)三个增长率概念是 ? 实际增长率? 有保证的增长率
? 自然增长率
B.有保证的增长率
又称合意增长率,是长期中理想的增
长率。
?企业家意愿中所需要的资本-产出比
率是 Cw
?指因为企业家都满意而能够得到保证。
A.实际增长率:实际上所发
生的增长率。
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实
际增长率,企业家会增加投
资,使两者一致,刺激经济
扩张,长期萧条。
?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企业家会减少投资,使
两者一致,经济将累积性收缩,长期萧条。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63
? C.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增长
率相同的均衡国民收入增长
率。
? 是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进
步所允许达到的最大增长率。
?长期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的条件是:
?实际增长率
?=有保证的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64
2.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等人提出
? a -经济增长中资本的贡献率。
? b -经济增长中劳动的贡献率。
新古典增长模型对
不发达经济的意义:
不发达经济可以通

?促进技术进步、
?提高储蓄率和
?降低人口增长率
来 提高人均收入 量。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65
3.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 1)基本假设
? 社会成员分为利润与工资收
入者 2个阶级;
? 利润收入者与工资收入者的
储蓄倾向不变;
? 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大于
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
( 2)基本公式
? P=利润率,
? Sp,Sw,C分别表示
利润收入者储蓄率、工
资收入者储蓄率、资本
-产出比。
? 由于 Sp,Sw,C 假定
不变,故利润率的提高,
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率。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66
( 3)意义
?盲目追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在经济增长中收入分配有利
于资本家而不利于工人。
?收入分配比例失调反过来又影
响了经济增长,并引起经济和社
会问题。
?要解决问题,根本途径不是盲
目追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而是
实现收入分配的均等化。
?要调节储蓄率,即调整资本
收入(利润)和劳动收入
(工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
的比例。
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
等的经济增长模型是:
?A.哈罗德一多马模型
?B.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C.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联系实际谈谈经济增
长政策的运用。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67
第十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
政府调控,涉及三方面问题:
?为何调控 -----要同时实现四大目标
?拿何调控 ----- 财政政策两个工具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
?如何调控 ----- 运用 萧条时扩张
繁荣时紧缩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68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四大目标:
? 充分就业
? 物价稳定
? 经济增长
? 国际收支平衡
四大目标的内在矛盾:
? 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
? 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增长,却不利
于国际收支平衡。因为居民有钱了
就要购买外国商品,这就会形成国
际收支逆差的压力
? 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会造成
通货膨胀。
?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保持在社会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经济要适度增长,
?国际收支则既无逆差也无顺差。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69
二、需求管理中的财政政策
( 2)财政收入,
? 个人所得税
? 公司所得税
? 其他税收 (财产税)
1.财政政策的 内容
( 1)财政支出,
? 政府购买,对产品与劳务
的购买。如基础设施 政府
工程支出 。
? 转移支付,各种福利支出、
补贴。
2.内在稳定器
? 个人所得税
? 公司所得税
? 各种转移支付,如社会福
利支出
? 具有内在稳定器的功能, 也
就是自动在经济过热的时候
使其降温, 而在经济过冷的
时候使其升温 。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70
内在稳定器的机制
?通货膨胀时期。
?居民和企业收入增加 ?????适用累进所得税率提高,政府给
予的福利补贴减少 ?????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减少 ?????消
费和投资可以减少 ?????减轻通货膨胀的程度。
?经济萧条时期。
?居民和企业的收入减少 ?????适用所得税率下降,政府给予的
福利补贴增加 ?????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增加 ?????消费和
投资也可以增加 ?????减轻经济萧条的程度。
内在稳定器的局限性
? 是自发调节,可缓解经济过热或者过冷;但调节作用有限。
? 关键时期要靠财政、货币政策干预,自动稳定器只能起到配
套作用。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71
3.赤字财政政策
? 经济萧条时期,
? 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出现支出大于收入的财政。
? 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
公众,国家与公众的根本
利益是一致的。
? 政权稳定,债务偿有保证,
不会引起信用危机。
? 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
府有能力偿还债务,弥补
赤字。
? 借债发展,发展还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赤字财政政策
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72
4.财政政策的运用
? 经济萧条时期,?通货膨胀 时期,
? 扩张性 财政政策= 减税和
增支
? 减税:增加企业和居民的
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和
投资;
? 增加政府支出:直接刺激
总需求,使经济走出萧条。
?紧缩性财政政策=增税和
减支
? 增税:减少居民和企业的
消费和投资;
? 减少政府支出:直接使总
需求下降。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73
三、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的实施者。
? 在西方国家,运用货币政策
调节经济的是:中央银行。
2.货币政策主要工具
( 1)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
券,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 其目的不是牟利,而是调节货
币供应量和利率。
( 2)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 3)中央银行的再贴现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74
3.货币政策传递机制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直接
目标是利率,最终目标是总需
求。
?货币政策是要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
调节来调节利息率,再通过利息率
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
?货币供给量增加,人们购买债券,
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消费和
投资增加,起到刺激总需求的目的。
?反之。
古典区域 和 中间区域 是货币政策有
效的区域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75
4.货币政策的 运用
繁荣时期 。 萧条时期。
? 紧缩性货币政策
?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抛出债券,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提高再
贴现率, 严格贴现条件
减少货币供给, 遏制总需求
的作用, 降低通货膨胀率 。
扩张性货币政策
?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买入国债,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
贴现率,放松贴现条件
? 增加货币供给,刺激总需求,
使经济摆脱萧条,增加就业。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76
四、供给政策
1.收入政策
( 1)西方国家最常用的收入
政策工具是
?工资 —物价冻结
?工资与物价指导线
?税收刺激计划
( 2)收入政策目的在于:制
止通货膨胀。
? 2.指数化政策及其措施
定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
各种收入的名义价值,以使
其实际价值保持不变。
主要的指数化措施有:
? 工资指数化
? 税收指数化
在以下政策工具中,属于供给
管理的是:
? 财政政策
? 货币政策
? 指数化政策
【 经 国 济 世 】 西方经济学 4第 10- 14章 77
? 3.人力政策及其措施
? 人力政策又称就业政策,是
一种旨在改善劳动市场结构,
以减少失业的政策。主要措
施有:
? 人力资本投资;
? 完善劳动市场;
? 协助工人进行流动。
? 4.经济增长政策
? 增加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 资本积累;
? 技术进步;
? 计划化与平衡增长
在以下三种政策工具中,属于
需求管理的是:
?A.收入政策
?B.人力政策
?C.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