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 zooplankton) 是指水中营异养生活
的浮游生物。其种类组成极其复杂,包括无脊椎
动物的大部分门类,既从最低等的原生动物到较
高等的尾索动物,差不多每一类都有永久性的浮
游动物的代表。同时还包括许多无脊椎动物的幼
虫。但是从浮游动物的饵料意义出发,本篇主要
介绍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卤虫、
糠虾、磷虾、毛颚动物、被囊动物及各类浮游幼
虫等。由于其他许多甲壳类,如介形虫、十足目
既有浮游种类,又有底栖种类(即兼性浮游动
物),考虑系统性故将其列入其它浮游动物中一
并介绍 。
第一章
原 生 动 物
Protozoa
原生动物 Protozoa
原生动物 (Protozoa)是一大类单细胞的低等动物, 或由其形成的简单群体 。
这类动物在形态上相当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细胞, 然而, 它们每一个体在
生理上是独立的有机体, 都具有多细胞动物所具有的一切主要特征, 即以
其各种特化的胞器 ( Organelles) 或类器官,如伪足, 鞭毛, 纤毛, 吸管,
胞口, 胞肛, 伸缩泡等, 来完成运动, 摄食, 新陈代谢, 感应性, 生长,
发育, 生殖以及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等 。 因此, 作为细胞而言, 原生动物
细胞无疑是复杂多样和最高等的 。
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
( 1) 原生动物的体形各异, 但一般都很微小, 最小的只有 2~3 μm,一
般多在 10~200μm之间, 除海洋中的有孔虫个别种类可达 10cm长外, 一般
最大的也只有 2mm左右 。 因此原生动物只有借助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
观察 。 原生动物分布比较广泛, 凡是有水存在的地方几乎都有其存在 。
( 2)原生动物体内分化出具有执行各种特殊生理机能的胞器
( organelle) 或称类器官;如鞭毛,纤毛,伪足等用于运动,称运动胞器;
用于营养的胞器有胞口,胞咽和食物胞;用以排泄废物和调节渗透压的胞
器有伸缩泡等;有些种类的细胞膜内分布着肌丝,具有收缩机能;有些种
类体内具有构造复杂的骨针。由于这些细胞器的存在,使原生动物的有机
结构相当复杂,但仍保持着单细胞的特征。
形态构造,体表具细胞膜,除
变形虫等只有一层很薄的原生
质膜外,多数种类细胞质表面
凝集成较结实而具有弹性的膜,
使身体保持一定的形状,这种
膜称为表膜( pellicle)。 有的
种类体表形成坚固的外壳,壳
的形状多样,有薄有厚,透明
或不透明。 细胞质通常分两
层,外层较为透明、均匀、无
内含物,称为外 ectoplasma,内
层不透明,含有各式各样的内
含物,称为内质 endoplasma。
细胞核一般只有一个,但也有
具 2或多个细胞核的。有些种
类体内同时具有两种细胞核,
一种是大核,含染色体很多,
均匀地分布在核内;另一种是
小核,染色体较少,分布不均
匀。大、小核功能不一,大核
与营养机能有关,小核与生殖
有关。
运动和运动胞器,浮游的原生动物主要依赖水流移动, 但本身也有运动能力, 依靠各种运
动胞器来完成 。 肉足纲的种类都以为足为运动胞器, 根据伪足的形态构造可分为 4种:
(1) 叶状伪足:伪足呈舌状或指状, 末端浑圆, 伪足中含有内质或外质 。 如变形虫, 表壳
虫 Arcella,砂壳虫等的伪足 。
(2) 丝状伪足:伪足纤细, 末端尖, 只含外质, 具有这种伪足的种类不常见 。
(3) 根状伪足或称网状伪足:伪足也呈细丝状, 也只含外质, 但它们都有分枝并交错呈网
状, 如鳞壳虫 Euglypha的伪足 。
以上 3种伪足中皆无轴丝, 为临时性伪足, 当伪足收缩或虫体被杀死固定后常收缩而消失 。
(4) 轴状伪足:为半永久性因伪足中有一条相当坚硬不易弯曲的轴丝, 很多种类轴丝的内
端连一微粒 。 标本固定后伪足仍保留着 。 如太阳虫
叶状伪足运动速度最快, 0.5-3.0 μm/S,其它类型伪足, 运动缓慢或无运动能力 。
纤毛纲种类都以纤毛为运动胞器 。 纤毛结构与鞭毛相似, 但纤毛较短, 数目较多, 基
部只有一个基粒, 纤毛分布全身的种类, 呈纵行或斜行排列, 运动时呈有规律的波浪状起
伏 。 其运动速度为其它运动胞器所不及, 纤毛虫运动速度每秒可达 200-1000 μm。 这给观察
活体纤毛虫带来很大困难 。
纤毛的演化是从全身分布均匀到不均匀, 从长短粗细一致到不一致, 由此形成各种复
杂的结构 。 例如有些种类由多数纤毛愈合成柔软的片状小膜, 这些小膜排列在胞口, 口沟
或口缘 。 如果小膜发达连成一带状绕着胞口周围称口缘膜或小膜口缘区 。 有的种类由更多
的纤毛细密地愈合成纤毛波动膜, 通常生在靠近胞口区域或在胞咽中或突出口缘之外 。 有
的种类纤毛愈合成束, 很像我国的毛笔, 称触毛 。 触毛生在虫体的腹面 。 小膜, 口缘膜,
波动膜运动是形成水流帮助把食物送入胞口, 故有摄食功能;触毛粗壮可向任意方向运动,
它有爬, 跑, 扭, 跳功能 。
除全毛亚纲( Hoiotricha) 外都有口缘膜,只是发达程度不同而已,有的有波动膜;触
毛则只限于下毛目( Hypotricha)。
纤毛虫类用胞口、胞咽摄
取食物。胞口的形态结构随种
类而异,原始的胞口裸露体表
(不内陷)。胞咽的内壁有小
杆棍围绕支撑,形成口篮,具
有口篮的种类胞口能突出体外
捕食,甚至攻击比自身大的猎
物,如栉毛虫喜食草履虫。随
着物种的进化,胞口由前端渐
移向腹面,由于体表面逐渐向
体中内陷,形成口腔、口前庭
和口腔缘。在口腔缘有小膜、
口缘膜或波动膜等结构。胞口
形态上的变化随之食性也改变,
由掠食性变为滤食性。
消化, 吸收, 贮藏, 呼吸和排泄,全动营养的种类将获得猎物送进食物
泡后只需几秒钟就把它杀死, 在食物泡中可停留一小时之久, 此时周围的
原生质分泌各种消化酶进入食物泡中把食物消化, 已被消化了的营养物质
通过食物泡膜被周围的原生质吸收, 此时食物泡逐渐变小, 不消化的残渣
由细胞膜开孔排出 。 肉足虫没有固定的开孔, 纤毛虫和鞭毛虫有固定的开
孔, 此孔称为胞肛, 专为排放残渣之用 。 原生动物体中食物泡的数目随着
食物的丰度和虫体的活动能力而定 。
全动有益无害和腐生营养的种类, 贮藏物质是肝糖或类似肝糖物质
( Paraglycogen) 。
大多数原生动物是好气的, 但所需的氧量很低, 有 90%种类能在氧饱和
不到 10%的水中生活 。 呼吸作用是通过细胞膜扩散进行, 从周围水中吸收
氧气, 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 。 还有许多原生动物是嫌气的, 它们能在缺氧
的湖底, 静水池塘的泥底和污水中生活, 但不能在缺氧的条件下长期生活
下去 。
大多数原生动物有专门的排泄器官 — 伸缩泡。伸缩泡由一层与质膜相似
的膜包围而成。伸缩泡不断伸缩,将其从细胞质中收集的体内多余的水分
和水溶性代谢废物通过体表开孔排出体外。肉足虫的伸缩泡位置和数目都
不固定,并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移动,到一定大小后通过细胞膜上的临时
开孔将内含物排出体外。纤毛虫的伸缩泡位置都是固定的,其数目随种类
而异,一般一个,也有 2个以上的。有的伸缩泡有一小孔,开孔于表膜。
刺激和反应,原生动物对物体接触, 食物, 重力, 光和化
学物质等刺激都有感觉和反应, 以使身体处于最佳状态, 这
种感应称为原生质的普遍感应性 。 如变形虫用伪足围吞食物,
而不围吞砂粒 。 草履虫遇到障碍物或有害物质立即转回, 用
,尝试, 的方法寻找正确的方向 。 许多纤毛虫都有专门的感
应器, 如下毛目种类有的纤毛不能运动, 而有感觉机能, 称
感觉刚毛 ( 感觉胞器 ) 草履虫的表膜下有许多刺丝泡 ( 大约
44个 ) 整齐地与表膜垂直方向排列当受挤压或各种化学物质
( 如弱酸等 ) 刺激时, 刺丝泡就从体表的微孔发射出一种物
质, 这种物质与水接触后, 瞬间形成一条僵硬的针状粘丝 。
许多种纤毛虫的外质中都有这种刺丝泡 。 刺丝泡的机能 目前
了解得还不够, 大概具有抛锚固着, 捕捉食物, 防御和逃避
敌害等功能 。
生殖和孢囊,( 1) 生殖 原生动物在适宜的环
境中生长, 生殖非常迅速, 旺盛, 生殖的方法多
种多样 。
① 无性生殖
A,二分裂:二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成 2个相等
和相似的部分, 然后 2个新核离开, 两核之间的
细胞质收缩内缢, 随即断裂成 2个新个体 。 肉足
虫类的分裂无一定方向 。 纤毛虫类中除缘毛目的
种类 进行纵分裂外, 其余种类都进行横向分裂 。
二分裂是原生动物最普遍的生殖方法 。 生殖速
度很快, 迅速扩大种群, 一般一天至少分裂一次 。
B,出 芽, 这 种 生 殖 方 法 只 限 于 吸 管 虫
( Suctoria) 。 从母体外长出芽体称外殖芽 。 在
母体内形成芽体称内殖芽 。 内殖芽的芽胚在母体
内的孵育囊 ( Brood pouch) 中发育 。 一个或多个,
成熟后释放出体外, 芽胚长有纤毛, 离母体后大
约能游动几小时, 然后固着在基质上, 纤毛逐渐
退化, 长出吸管和柄, 长成与母体一样 。
此外, 质裂也称原生质分裂生殖 。 有些多核的
原生动物 ( 如多核变形虫 ) 不需先行核分裂, 各
核间的细胞质分开成 2个或多个新个体 。 复分裂
仅孢子虫纲进行这种生殖方式 。
②有性生殖:肉足虫类没有发现有性生殖;纤毛
虫类的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如钟虫)。接合生
殖常在不适宜的环境下(如拥挤等)发生。
孢囊形成有抵抗能力和保护作用的孢囊在海洋原生动物中是罕见的而在淡水原生动物中都
非常普遍,似乎任何一种不利的环境因素都能促进孢囊的形成,包括干燥,炎热,寒冷,
食物缺乏和各种不同的化学物质。首先原生动物变成球形,失去纤毛或鞭毛,有时其它胞
器也消失,然后分泌孢囊壁,通常是两层,内层薄外层坚韧,有时在最里面还有第三层的
蛋白质膜。这种孢囊能高度抵抗干旱、冰冻和高温。干燥的孢囊普遍能保存几个月至几年。
曾有过记录某些能保存 40年。当孢囊放入适宜的天然水或培养液中,干燥孢囊的解脱和细
胞的重新构成只需几分钟。孢囊的体积一般只有原来个体的一半,有时只有 1/8。其形状大
多是圆而光滑,有时外面有角状或翼状的附属物。原生动物除了有休眠孢囊,少数还有生
殖孢囊,如肾形虫( Colpoda) 在孢囊中分裂生殖。 形成孢囊的能力使原生动物种群延续和
广为分布,但关于孢囊生物学方面的细节问题还缺乏资料。
变形目 Amoebida 叶状
伪足,细胞裸露无壳,体
无定形。变形虫 Amoeba,
身体裸露无外壳。体外包
以质膜,柔软,形状随时
变化。伪足叶状或指状,
有时末端尖细,但不分枝
交错。细胞核通常一个,
最多两个,虫体较小,一
般 20~500μ m。 种类多。淡
水、海水和半咸水均有分
布。除少数生活在寡污性
水体营浮游生活外,多数
营底栖生活,在污染的水
中、腐烂的水生植物茎、
叶或其它基质上较多。
表壳虫属 Arcelle, 体
外具膜状的几丁质外壳,形
似手表壳,正圆形,背面圆
弧形,腹面平或内凹,腹面
中央有一圆形壳孔,伪足从
壳孔伸出,固定后伪足常缩
入壳中,只有很少数能见到
伪足。外壳与细胞间有空腔,
壳表面有放射排列的蜂窝状
花纹。幼细胞的外壳淡黄色,
老细胞呈褐色。表壳虫多生
活在污染的水体。室内培养
缸的底上常常很多。
砂壳虫属 Difflugia, 外壳由微细的砂砾或硅藻空壳粘合而成。
壳形多样,近球形至长筒形。壳孔在壳体一端的中央。无颈。远孔
端浑圆或尖细。壳面无刺突或有少数刺突,活体标本可见到伪足从
壳孔伸出,固定后伪足完全缩入壳中,是大型湖泊或深水水库中主
要的浮游原生动物,小水坑中也很常见。为寡污带原生动物。
网足目 Gromiide
伪足丝状、线状并交
织成网状。常见的有
鳞壳虫,外壳由大小
排列整齐的硅质板片
镶嵌成六角形的小格,
板明显而透明。壳口
位于前端中央,其周
围的鳞上通常有齿。
有的种类壳体上有刺。
伪足丝状,往往互相
交织如网,固定后伪
足收缩,不易见到。
为池塘常见种类,但
数量一般不多。
有孔虫目 Foraminifera 石
灰质外壳具一个或多个分
室,其形状和构造变化较
大。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伪足细长,具粘性,常交
织成网。全为海产,一般
营底栖生活。浮游有孔虫
为典型的大洋性浮游动物,
数量很大,死亡后大量沉
积海底,形成所谓的球房
虫软泥( Globigerina
ooze)。 抱球虫,壳呈塔
式螺旋状,房室圆形至卵
圆形,缝合线凹,辐射排
列。壳壁石灰质,多孔性
辐射结构。壳口在终市室
内缘,开向脐部,有些种
类向壳缘沿伸。
太阳虫属, 体小,圆球
形。身体外面没有胶质
膜不粘外来物质。外质
有许多空泡,内质较少
空泡,常有共生的藻类,
但内外质分界不明显。
细胞核一个,位于中央。
伪足呈针状,内有硬的
轴丝,自细胞核辐射伸
出,长度为细胞直径的 1-
2倍。以纤毛虫和小轮虫
为食。浮游或生活在水
草上,泥沙底表面化小
水沟、池塘、湖泊、水
库都有分布。
光球虫属
Actinosphaeri
um,体较大,
细胞核多个,
身体内外两
层分界明显。
身体外面没
有胶质膜。
棘球虫属
Acanthosphaer
a, 具 1简单
棘孔球壳,壳
表生出同行而
简单的放射针。
如徽章棘球虫
( A,insignis),
壳薄,网孔多
角形,放射针
100- 120
根,由壳网结
点生出,呈三
边棱柱形,棱
边具小齿。
刺胞虫属
Acanthocystis,
具胶质膜。硅
质骨针系细长
的棘刺。自身
体周围放射状
伸出,骨针末
端常分叉。
放射虫目 Radiolaria 细胞质明显地分为内外质两层,内外层之间有中间囊隔开,中央囊骨
质,囊上有一个或多个小孔,使内外质能互相交换。伪足具轴丝,辐射状排列于身体的周围。
外壳硅质,壳面常有雕刻花纹。全部海产。多为浮游生活种类,大多数生活在热带大洋区,有
许多种类具有发光能力。虫体死亡后沉积海底,形成放射虫软泥( Radiolarian ooze)。 常见种类
有等棘虫属 Acanthometra,骨针等长,同形(有时 2-4根稍长)。中央囊呈球形或多角形。肌丝
常为 16条,也可达 32-40条。如透明等棘虫 A,Pellucida,骨针 20根,为大洋暖水种。水母虫属
Medusetta, 中央囊有 1个孔眼,壳为单轴,两侧对称,呈卵形或钟罩形。具梳齿状口针 4根,常
大小相同。口针外侧常具有较长或较短的侧针。口针中空,内有横隔小室。
板壳虫属 Coleps,细胞
桶形榴弹状,细胞外有纵横
排列十分整齐的膜质板片。
纤毛均匀分布全身,自板片
间的孔道伸出体外。胞口和
胞咽直接通到体表前端,有
较长的纤毛包围。围口板片
有尖角状突起,后端浑圆或
有 2个至数个刺突。常有 1至
数根较长的尾毛,大核一个
圆形位于体中部,小核一个
附着在大核上。身体稍后端
有一个较大的伸缩泡。体长
40-110 μm。 游动下个迅速,
以各种动物为食,素有清道
夫之称。分布有机质较多的
水体,在培养缸中常常大量
出现。
栉毛虫属 Didinium,
细胞圆桶形,胞口位于
前部圆锥形突起的顶端。
胞口引入带有刺杆的胞
吻伸缩力强。身体上有
1个至 2圈纤毛环绕,纤
毛环上的纤毛排列整齐
成梳状的纤毛栉,身体
其它部分无纤毛。大核
1个在体中部,2-4个小
核。伸缩泡在体后端。
约 60-200 μm。 游动十
分迅速。肉食性种类,
以草履虫为主要食物,
常在草履虫大量出现之
后也随之大量出现。分
布有机质丰富的水体。
常见有双环栉毛虫 D,
nasutum和单环栉毛虫 D,
balbianii 。
焰毛虫属 Askenasia,圆锥形,顶端不突出成
吻,体卵圆形,有两环栉纤毛。
肾形虫属 Colpoda, 体形
呈肾脏,胞口位于身体的前半
部腹侧的中央内陷的 口前庭 后
方,口前庭内有普通的纤毛,
但不融合成波动膜或其它小膜。
全身分布一定行列的纤毛。表
膜一般,没有肋条状龙骨突起。
体前侧左缘在口前较直,有 5-
10个齿状缺刻,为纤毛行列弯
到口前而形成。全身纤毛稀,
均匀分布。大核于体中部,圆
至卵圆形。小核在大核旁边。
39-120 μm常生活在水清的静
水池或溪流的苔藓中。
膜袋虫属
Cyclidium, 体小,
体长 18-20μm,
呈长卵形,背腹
微压缩。波动膜
大而明显。口器
内的小膜系
( membrannella
system) 下伸至
少有体长的一半,
并微向右移。模
式种瓜形膜袋虫
( C,citrullus)。
四膜虫属
Tetrahynena, 体小,
梨形,体纤毛均匀。
体前端不弯曲,故口
前逢直。口器为典型
的, 四膜, 式构造。
口后纤毛 2条。大核 1
个,居中,伸缩泡 1
个,在后端中央,典
型种类是梨形四膜虫
( T,pyyriformis),
体长 40-60μm。 四膜
虫常用作生理生化和
细胞或分子生物学实
验材料。
斜管虫属
Chilodonella,卵圆形,
背腹扁平,只腹面具体
纤毛,有一定的行列。
不大变形。具口蓝(管
状),位于腹侧前端。
伸缩泡两个,前后各一,
大核椭圆,位中部或后
端。以细菌、藻类为食,
在硅藻、丝状蓝藻多的
环境中易找到。
草履虫属 Paramecium 呈倒草履形,断面圆或椭圆形,口沟发
达,胞口腔十分明显,食物从口沟到口前庭,经胞口进入胞咽。胞
咽内具有国 2片纵长的波动膜,体纤毛分布全身,表膜外质中有很
多放射排列的刺丝泡,身体前后各一个伸缩泡,其周围有收集管。
体形较大,100-300 μm。 分布中污性和多污点性水中,有机质丰富
的小水体常大量出现草履虫。
钟虫属 Vorticella:
单生,形以倒钟,前
端向外扩张形成缘唇,
围口纤毛融合成 3片
缘膜(小膜口缘区),
后端接柄,柄内有肌
丝,受刺激时肌丝以
弹簧式收缩。柄的下
端固着在基质上。有
时虫体受刺激(如用
药物固定等)缘唇内
缩,不见口缘膜,柄
也收缩似收紧的弹簧。
但往往可见缘唇缩入
的凹陷痕迹和带状弯
曲成马蹄形的大核。
单缩虫属 Carchesium:
虫体形态与钟虫相似,但
非单生而是群体,许多虫
体长在树枝状分枝的柄端
上。各虫体柄内的肌丝彼
此分离,不相连接,当个
虫体受到刺激时,只限该
虫体和柄收缩,群体中的
其它虫体不收缩。故名单
缩虫。生活环境与单缩虫
相似,常常同时出现。
聚缩虫属 Zoothamnium:
群体生活。形态与单缩虫相似,
但群体中各虫体柄内的肌丝彼
此相连接,当某个虫体受到刺
激,整个群体同时收缩,生活
环境与单缩虫相似,常常同时
出现。
盖虫 Opercularia:
营群体生活。形态与
聚缩虫相似。但柄无
肌丝。当虫体受到刺
激,只有虫体收缩,
柄不收缩。口缘平直,
无缘唇。
累枝虫属 Epistylis,营
群体生活。形态与聚缩虫相
似。但柄较直而粗,柄透明
无肌丝。当虫体受到刺激,
只有虫体收缩,柄不收缩。
有缘唇。生活环境与聚缩虫
相似。
旋口虫属 Spirostomum, 体长
而扁,呈带状。口缘带纵长与身体
长轴平行,口沟约为体长的 2/3,
体表纤毛均匀分布。大核呈链状。
大伸缩泡在后端连于一纵管。体长
200~300μm。
喇叭虫属 Stentor 体呈喇叭形,
除浮游生活外,常用尖削的后端附着
在水中基质上。有高度的收缩性。有
的种类有管形或圆形的胶质兜甲,收
缩时本体能完全藏于兜甲中。有的种
类胞质中含有蓝或红的色素。大核球
形或卵形,单个或似一串项链。伸缩
泡一个,在前端左侧,为大型种类,
长 200-3000μm。 中污性池塘常见,有
时冰下水层中大量出现。
弹跳虫属 Halterria,
体呈球形,较小,
20-50 μm,具弹跳
能力,口缘的胞口
右侧有一小膜,左
侧有触毛,体中央
周围还有一圈长的
刺毛或触毛。大核
卵圆形,伸缩泡一
个,位于胞口右边。
侠盗虫属 Strobilidium,身体
梨形或萝卜形。体表有 5~6行螺
旋纹。围绕胞口的口区为一圈单
层的长纤毛,身体其它部分无纤
毛。无胞咽。大核在前端,呈马
蹄形。小核一个。伸缩泡一个,
在后部 1/3处。体长 36~48μm。 本
属淡、咸水皆有分布。静止的淡
水小池塘或东北越冬池中都常见,
有时在培养缸中大量出现。
急游虫属 Strombidium,
与弹跳虫极相似。但个体较
其大些,除口缘纤毛很发达
外,身体其他部分无纤毛。
游动很迅速。常见种类有绿
急游虫和具沟急游虫。
麻铃虫属 Leprotintinnus,壳呈
管状 。 背口端开口, 无领 。 常见
种诺氏麻铃虫 L,nordquisti。 后端
扩大呈锥状基部, 广泛分布于我
国黄海和东海 。
拟铃壳虫属 Tintionnopsis:虫
体外有壳,呈杯形或碗形,壳上
砂粒较细小,排列整齐,壳前部
往往有螺旋纹。本属与砂壳虫属
容易混淆,其主要特点是壳内为
纤毛虫而非肉足虫;壳上的砂粒
较细小,排列整齐;壳口部位的
砂粒常呈螺旋排列。本属种类淡、
咸水、海洋都有分布。寡污性淡
水水体中常见,南方大水库中常
常成为主要种类。该属在我国已
记录的有 40余种,分布最广、数
量最多的有:海水种类妥肯丁拟
铃虫 T,toxantinensis,布氏拟铃虫
T,butschlii,东方拟铃虫 T,
orientalis和根状拟铃虫 T,radix;
淡水种类有中华拟铃虫 T,sinensis、
王氏拟铃虫 T,wangi和锥形拟铃壳
虫 T,conicus。
类铃虫属
Codonellopsis, 壳
呈壶状,壶口有一
明显的领部,领上
一般有螺旋形条纹,
壶部一般圆形或卵
圆形。常见种有奥
氏类铃虫 C,
ostenfeldi 和圆形类
铃虫 C,rotunda。 前
者除领上有螺旋纹
外还有 5~10排椭圆
形或圆形的孔;后
者领长,有 7~8条螺
纹,壶部圆形,有
颗粒附着。
网纹虫属 Favella,
壳呈钟形,壳口大,
常有细齿。壳壁两层,
薄而透明,没有颗粒
附着。末端尖角突出,
壳具网纹。常见种类
有钟状网纹虫 F,
campanula 和厦门网
纹虫 F,amoyensis。
游仆虫属 Euplotes,体多呈卵
圆形,腹面扁平,背面多少突出,
常有纵长隆起的肋条。小膜口缘区
十分发达,非常宽阔而明显,无波
动膜。无侧缘纤毛,前触毛 6-7根,
腹触毛 2-3根,肛触毛 5根,尾触毛
4根,臀触毛 5根。大核一个,呈长
带状,小核一个。伸缩泡后位。常
见,淡海水均产。常见于有机质丰
富的水体中。
尖毛虫属 Oxytricha,体
椭圆形,后端较宽圆,腹面扁
平,背面隆起。有侧缘纤毛。
腹面有 8根前触毛,5根腹触毛,
5根肛触毛。大核通常 2个,一
个伸缩泡。体长 150μm。
棘尾虫属 Stylonychia:
体椭圆形。腹面扁平,背面
隆起。每侧各有一行侧缘纤
毛。腹面有 8根前纤毛,5根
腹纤毛,5根肛纤毛和 3根尾
纤毛。约 100-300μm。
筒壳虫属
Tintinnidium:
壳长筒形,形
状不规则,后
端封闭或具一
小孔。壳上砂
粒大小不一,
也没有一定的
排列。
吸管虫纲:成体纤毛完全消失,仅幼体时期体表具纤毛。成体
具有吮吸功能的, 吸管, 构造。成体以柄固着在其他动植物或其它
物体上,不能移动。种类不多,没有胞口,动物性营养,利用吸管
(触手)以小型纤毛虫为食。
生态分布和意义
一, 生态分布特点
原生动物种类多, 数量大, 分布很广, 几乎在地球上凡有水的地
方都有原生动物的存在 。 这是原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性特点所
决定的 。
原生动物的食物主要是单细胞藻类, 细菌, 各种有机碎屑及其它
种的原生动物 。 这些食物在水中不仅是广泛存在, 而且十分丰富,
因而给原生动物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 同时原生动物对
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很强, 遇到不良环境 (如干涸, 温度剧变等 )可形成
孢囊 。 孢囊能使生命保持数日至数年之久, 待外界环境一旦适宜,
虫体即破囊而出, 继续进行正常生活 。 孢囊的形成是原生动物适应
环境变化, 保持生命的有效方法 。 原生动物除休眠孢囊外还有繁殖
孢囊, 如肾形虫就能在孢囊中分裂成 2-4个小个体, 以后脱囊而出 。
原生动物体形小, 其孢囊又能抵抗干燥等不良环境, 所以极易为鸟
类, 昆虫和其它动物所携带以及受风的作用而到处传播;又由于其
生活周期很短, 即使在仅存留几天的雨后积水坑塘, 水洼等间歇性
水体中也能繁殖后代 。 所以有水的地方就有原生动物存在 。 亦即许
多原生动物种类的分布是世界性的 。 因此凡环境条件相类似的水域,
都有相同或相类似的原生动物存在 。
由于原生动物对众多环境因子,如盐度,水温,含氧量,光
照、营养盐类,pH,以及水生生物组成和食物关系的选择和适
应性的不同,因此在不同的环境中也存在不同的原生动物。专
性浮游性原生动物多出现在敞水区;而兼性原生动物或周丛生
物则生活和分布于浅水区和具植被的沿岸带;耐污性种类多分
布于有机质丰富的水域,清水性种类则栖息于溶氧丰富、有机
物浓度比较低的洁净水体中。
各类内陆水体中浮游性原生动物的数量在每升为几百个到
几万个之间,一般为几千个,夏、秋季原生动物种类、数量通
常比冬、春季高。据沈韫芬( 1965)报导,武汉东湖敞水区春
季出现的原生动物 43种,夏季 51种,秋季 44种,冬季 30种。就
数量来说,夏、秋季原生动物的数量占全年原生动物总量的
80%。黄祥飞等( 1990)统计了东湖 1979— 1985年浮游动物之
间数量和生物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以数量表示,原生动物占
浮游动物总数的 80%以上,浮游动物总数的季节增减取决于原
生动物的增减。
二, 环境因子对原生动物的影响
影响原生动物的生态分布的因素通常并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因素结合
的结果 。 原生动物对各种环境因子的变化有相当强的耐受力, 但不同种类
的原生动物都要求一定的生活条件 。 因此, 即使环境因子有很少的变化,
对它们的生活也常会有很大的影响 。
温度对原生动物数量的影响十分明显, 大多数原生动物最适的温度范
围是 16-25℃ 。 致死温度的上限通常在 30-43℃ 之间, 但少数种类可以生活
在 60℃ 的温泉中 。 与此相反的是有些原生动物能在积雪中生活和繁殖, 使
雪变成红色 。 但暖水性种类则在冰冻环境很快死亡 。
原生动物个体大小与温度的关系符合贝格曼定律, 如有孔虫在南北极
体长为 14.7mm以上, 而在温带海区只有 6mm。
大多数原生动物最适的 pH在 6.5—8.0之间 。 有些种类对酸碱度的适应
范围很广, 如绿眼虫可以在 pH 2.3-11之间培养 。 但也有些狭酸碱性的种
类如大旋口虫 Spirostomum ambiguum 只能在 pH 6.3—7.5内生活 。
就盐度对原生动物的影响而言,有人作过试验,发现有 50种淡水原生
动物可以用不同浓度的海水培养,有些原生动物可以直接放入海水培养,
如钩波豆虫 Bodo uncinatus,里海肾形虫 Colpoda aspera等。说明有些原生
动物既能在淡水中又能在海水中生活,但这类原生动物的种类不多。多数
淡水种类不能在海水中生存,反之亦然,不少海水种类仅分布于海洋。
从大类的分布而言, 肉足虫类变形虫目在淡, 海水均有, 有壳
目和太阳虫目主要分布在淡水, 有孔虫目和放射虫目只能生活在高
盐海水中 。 纤毛虫类三个目中虽均有海产种类, 其中海产砂壳纤毛
虫最为重要, 但大多数纤毛虫类主要分布于淡水水域 。 内陆盐水也
含有少量的纤毛虫 。 据赵文等 (1995)的研究, 原生动物特别是纤毛
虫类是我国三北地区内陆盐水浮游动物重要组成部分, 其种数随着
盐度升高趋于减少, 但密度和生物量却有随盐度而增大的趋势, 在
所调查的 28个水体中有 17个水体原生动物密度和浮游动物总密度之
比超过 30%,个别高盐水体原生动物生物量占浮游动物总量的
74.6%~ 86.3%。
水中有机质含量多寡,对原生动物有很大的影响。水的清洁程
度是以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来决定的,由于不同种类的原生动物适于
生活在含有不同量的有机质的水中,所以根据原生动物的种类,可
以作为水体被污染程度的指标。如食细菌的许多纤毛虫,包括豆形
虫 Colpidium,肾形虫、某些草履虫和钟虫等常大量出现在极脏的腐
败死水中。而在有机质较为丰富尚属中等污染的水体中,原生动物
的种类最多,这里生活着喇叭虫,旋口虫、游仆虫,尖毛虫以及某
些附着生活的缘毛目种类等。
此外, 在同一水体中, 原生动物之间, 原生动物和其它动物之
间还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 因而形成了某些种类周期性的数量变
化 。 例如水体中细菌大量繁殖, 这时食细菌的原生动物如草履虫等
将大量出现, 继之专喜食草履虫的栉毛虫, 板壳虫等也大量出现,
水体中草履虫的数量大减 。 又如绿草履虫 Paramecium bursaria以食
小鞭毛虫为主, 因此小鞭毛虫的数量将随绿草履虫的出现而减少,
但由于缺乏足够数量的食物, 绿草履虫也将逐渐减少, 这一类鞭毛
虫的数量却因此又能逐渐增加, 这样就形成了动物种类数量的周期
性变化 。 这种现象在自然界各种水域中, 尤其小水体中非常普遍 。
又如武汉东湖 90年代以来,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和渔产量的持续
上升, 特别是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鲢, 鳙大量的滤食导致东湖大型浮
游动物主要是溞 ) 急剧减少, 小型浮游动物 ( 主要是原生动物 ) 数
量直线上升 。 原生动物的数量由 60年代的每升不足 5000个, 至 80年
代上升为 10000个左右, 90年代又增加至 10万个左右, 有时甚至高达
50万个以上 。
不少原生动物体内有单细胞藻类共生,藻类从原生动物体内获
得光合作用所需的营养盐类和二氧化碳。原生动物则直接以这种藻
类为食,藻类在其体内不断繁殖,其数量与原生动物的食量保持一
定的动态平衡。
三, 原生动物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
原生动物除了可以在自然的水域中广泛分布外,还可以在人们处理
废水和污水时建立起来的人工体系中栖居。许多工厂采用活性污泥法
或生物过滤法来处理污水。具有活性的污泥常结合有氧气并容许细菌
进行繁殖,从而导致污水中有机物被氧化、分解,完成净化水质的过
程。生物过滤法则是先静置进行沉降,然后再慢慢地使之流过一个铺
有很深的小石块或者铺有滤膜的人工介质的渗滤池。经过澄清之后的
流出物由渗滤池底部的流出口排出。在小石块上常附有以细菌为主的
生物膜,执行着分解和氧化有机物的功能。原生动物在活性污泥和渗
滤池中都很丰富。柯尔慈和考可布姆曾对全英国 47个渗滤池和 52个活
性污泥处理装置进行了研究,表明在微型动物中,纤毛虫是优势种群
,其后是肉足虫和鞭毛虫。我国王家楫等在七十年代对全国 32个不同
类型的废水处理厂进行普查时,共记录了 145种原生动物,其中纤毛虫
为 102种,占总数的 70%。肉足虫和鞭毛虫共有 43种,柯尔兹等人还对
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群落的组成与出水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
凡是排除的水含有较低的 BOD5和少量悬浮颗粒的,也就是说水质较好
的,该厂的活性污泥中必定有大量的多种纤毛虫。反之,出水质量低
的工厂的活性污泥则均不含纤毛虫而只有其它少见种类的原生动物。
他们还在 6个小规模的活性污泥实验工厂进行实验。
在没有纤毛虫的条件下运转 70 d,排出物非常混浊 。 BOD5约为 53-
70mg/L,悬浮颗粒则在 86-118 mg之间 。 接种了纤毛虫 ( 节盖虫 O.
articulata,苔藓伪瞬目虫 Pseudoglacokma muscorum等 ) 之后仅几天,
水质就有了很大的改善 。 BOD5下降到 7-24毫克 /升, 而悬浮颗粒则
下降到 26-34mg/L。 由此可见原生动物, 特别是纤毛虫在污水的生
物处理中是必不可少的 。 纤毛虫能够分泌一些物质使悬浮颗粒物质
和细菌凝为絮状物 。 絮凝现象关系到活性污泥氧化有机物质的能力
和沉淀的能力, 进而提高出水质量 。 另外以细菌为食的纤毛虫能够
吃掉大量的细菌 。 例如奇观单缩虫 Carchesium spectabile一小时能吃
三万个细菌 。 这也大大有助于改善出水质量 。 所以在活性污泥中接
种, 培养, 驯化纤毛虫是完全必要的 。
鉴于污水处理的人工体系中原生动物的种类及数量与生物处理的效
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原生动物又可以用来作为污水处理的指标生物
。一般说来有柄的纤毛虫(如小口钟虫、沟钟虫、领钟虫、褶累枝
虫, 微盘盖虫 O,micaodiscum等)多时,表示处理效果比较好。如
果鞭毛虫占较大优势,有柄纤毛虫却很少,往往说明净化效果不好
。我国原生动物学家还找出了出水的 BOD5和有柄纤毛虫的数量之
间的关系式。这为污水生物处理的预报工作开创了较简便的途径。
四, 原生动物在水体生物监测中的应用
原生动物除了可以作为污水生物处理效果的指示生物之外, 还
可在自然界水体的有机污染中作为指示生物, 并且应用到水质分类
的污水生物系统之中 。 污水生物系统的范围从未污染的区域到严重
污染的区域可分为污染外带 ( 未污染的 ), 寡污带 ( 很少污染的 )
,β中污染带 ( 中等污染 ), α中污染带 ( 污染较重 ) 和多污带 ( 非
常严重地污染 ) 。 原生动物作为污染程度的指示生物的方法颇多,
但归根结蒂是两大类 。 一类是在种群的水平上进行的, 另一类是在
群落的水平上进行的 。
五, 原生动物与养鱼的关系
水中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通常是鱼虾贝类的直接或间接的天
然饵料,但养鱼水域原生动数量增大,取食藻类,造成水体缺氧。
并且养殖水体大量出现原生动物往往是水质不良的标志。但是原生
动物特别是一些纤毛虫生产量大,营养丰富,有望大量培养作为水
产经济动物苗种的开口饵料,如草履虫。
复习思考题
1,解释:伪足, 小膜口缘区, 孢囊 。
2,简述原生动物的生态分布特点及其与
水产养殖和环境保护的 关系 。
3.绘图说明棘尾虫的外部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