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3-20 1
第二篇
,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
2
第一章 纬编花式组织
知识点
? 掌握纬编组织的表示方法
? 重点掌握提花组织、集圈组织、添纱组织、衬垫组
织、毛圈组织、长毛绒组织和复合组织的结构和性
能
? 理解以上组织的编织方法
? 了解菠萝组织、纱罗组织、波纹组织、衬纬组织、
衬经衬纬组织和经纱提花组织的一般概念
3
第一节 纬编针织物组织的表示方法
一、线圈结构图,
(一)定义:用图形来表示线圈
在织物内的形态,简称线
圈图。
(二)特点,
1,它可以直观地表示出针织
物结构单元的形态及其相
互连接与分布情况。
2,因绘制复杂,仅适合于较
简单的针织物结构。主要
用于教学和研究。
4
(一)定义:在意匠纸(方格纸)
上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出织
物内针织物结构单元的类
型、色彩及其组合规律。
(二)特点,
? 比线圈结构图简单明了,
易于在生产中使用;
? 不能反映出针织物结构的
具体形态,且难以反映双
面织物的编织情况。
二、意匠图
5
三、编织图
(一)定义:按
照编织顺序用图
形来表示纱线在
织针上的编织情
况。
(二)特点,
1.能够清晰地表
示纱线在织针上
的编织情况,特
别是可以表示上
下针(前后针)
的编织情况;
2.不适合于大提
花花型的表示。
6
四、三角排列图
成圈、集圈和不编织的三角配置表示方法
注:当三角不编织时,有时可用空白来取代符号, -, 。
三角配置
方法 三角名称 表示符号
成圈
针盘三角 ?
针筒三角 ?
集圈
针盘三角
针筒三角
不编织
针盘三角 —
针筒三角 —
(一)定义,
根据编织情况在每一
路排列三角种类(一
般用于多针道针织机
)。
7
第二节 提花组织
一、提花组织( jacquard stitch,float stitch )
1.定义,
按照花纹要求,有选择地在某些针上成圈,在不成圈的地方纱
线以浮线的形式存在。基本结构单元为线圈和浮线。
2.分类,
单面提花组织;
双面提花组织
8
9
1.色织提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纱线编织而成,当一种色纱成
圈时,其他纱线以浮线的形式存在于成圈纱线的后面。
(一)单面提花组织( float jacqard)
10
? 2.素色提花(结构提花):由单一颜色纱线通过浮线和拉长线圈
形成结构花纹效应,如凹凸、褶裥等。
11
? 在双针床针织机上
编织的提花组织。
通常在织物的一面
形成色彩花纹效果。
? 1.横条反面双面提
花组织 (horizontal
jacquard)
(二)双面提花组织( float jacqard)
12
( 1)两色芝麻
点提花
2.芝麻点反面双面提花组织 (bird’s eye jacquard)
13
( 2)三色芝麻点提花
14
( 1)满针空气层
( full net jacquard)
3.空气层提花( net jacquard)
15
( 2)抽针空气层
16
二、提花组织的成圈过程
(一)单面提花组织的成圈过程
单面提花组织编织方法
1.( 1)成圈针 1,3沿挺针三角上升到退
圈最高点,旧线圈从针钩里退到针杆上并
垫上新纱线;
( 2)针 2不上升、不退圈,也不钩取
新纱线;
2 ( 1) 1,3针下降,将新喂入的纱线弯
曲成圈并穿过旧线圈;
( 2)针 2仍处于静止状态,旧线圈由
牵拉力作用被拉长成大约 2倍大小;新纱
线以直线段浮在拉长线圈的后面。
17
编织提花组织的走针轨迹
(二)编织提花组织的走针轨迹
18
第三节 集圈组织
一、集圈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1.定义,
集圈组织 (tuck stitch)是一种在针织物的某些线圈上,除套有一
个封闭的旧线圈外,还有一个或几个悬弧的花色组织,其结构
单元由线圈与悬弧组成。
2,分类,
? 按单双面来分,可分为单面集圈组织和双面集圈组织。
? 按悬弧多少来分,可分为单列、双列、多列集圈组织。
? 按参加集圈的针数分,可分为单针、双针、三针集圈。
19
单针三列集圈
三针单列集圈
双针双列集圈
集圈组织图
20
(一)单面集圈组织
1、定义,单面集圈组织是在平针组织的基础上进行集圈
编织而形成的一种组织。
2、特点,
① 利用集圈单元在平针中的排列形成花色效应。
② 利用多列集圈形成凹凸网眼效应。
③ 利用几种色纱与集圈单元组合形成色彩效应。
④ 利用集圈悬弧来减少单面提花组织中浮线的长度。
21
利用集圈单元在平针中的排列可形成各种结构花色效应。
?斜纹效应,
根据集圈单元在平针线圈中有规律排列,形成斜纹效应。
采用单针双列集圈,斜纹明显。
3、结构效应
22
?凹凸小网孔效应,
如图所示,利用单针双列或单针多列集圈形成凹凸不平的织物。集圈
的悬弧愈多,织物表面的凹凸效应愈明显,小孔也愈大。
23
?色彩花纹效应,
?在集圈组织中,由于悬弧被正面圈柱覆盖,在织物正面不能看见悬
弧,只显示在反面。
?当采用色纱编织时,凡是形成悬弧的色纱,在织物的正面将被拉长
线圈所遮盖,在正面只呈现成圈纱的色彩效应。
24
双面集圈组织是在罗纹组织和双罗纹组织的基
础上进行集圈编 织而形成的。
1.双面集圈组织的作用
? 形成花色效应
? 在双层织物组织中,集圈还可以起到一种连接
作用。
(二)双面集圈组织
25
? ( 1)只在织物的一面形成集圈,两个横列完成一个循环称之为
半畦编 组织。
?2.常见组织
26
( 2)集圈是在织物的两面形成的,两个横列完成一个循环称之
为 畦编 组织。
27
二、集圈组织的编织方法与走针轨迹
1.成圈方法
?织针 1,3被选中上
升到退圈高度 --成
圈
? 织针 2被选中上
升到集圈 (即不完
全退圈 )高度 --集圈 。
集圈组织编织方法
28
2.走针轨迹
? 虚线 1为编织成圈织针针踵运动轨迹。
? 虚线 2为编织集圈的织针针踵运动轨迹。
29
(二)集圈组织编织工艺实例
? 图中( 1)第 1、
3横列编织集圈与线
圈。
? 第 2,4横列全部
成圈。
? 该组织只需要两
种织针、两条针道
的三角( 2)( 3)。
30
第四节 添纱组织
一、添纱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1.定义
添纱组织 (plating stitch)是指织物上的全部线圈
或部分线圈由两根纱线形成的一种组织。
31
2.分类
( 1)全部线圈添纱组织:织物内所有的线圈由
两个线圈重叠而成,织物的一面由一种纱线显
露,另一面由另一种纱线显露。
( 2)部分线圈添纱组织:在地组织内,仅有部
分线圈进行添纱,有绣花添纱和浮线 (架空 )添
纱两种。
32
二、添纱组织的编织方法
(一)编织条件及影响因素
1、编织条件
采用特殊的纱线喂入装
置以便同时喂入地纱和添纱。
并在垫纱和成圈过程中,保
证面纱在织物正面,地纱在
织物反面。
33
( 2)成圈过程中纱线
相对位置的分析,
? 垫纱时:必须保证
添纱 靠近针背,地纱靠
近针钩。添纱垫纱横角
<地纱垫纱横角
34
(二)成圈过程
2、交换添纱组织的成圈过程
( 1)采用辅助沉降片的成圈
过程,
?普通沉降片和辅助沉降片,
插在同一槽内起翻转两种纱
线的作用。
?成圈(弯纱)前,纱线 1在
针钩内侧,成圈(弯纱)时,
纱线 2紧贴针钩内侧。
1、全部线圈添纱组织的成圈过
程与平针组织相同,仅采用专
门的导纱器和织针。
35
图( 1)表示开始垫纱时织针与沉降片的位置。
图( 2)表示正常添纱编织。
图( 3)表示沉降片向右运动,织针下降过程中纱线的翻转。
( 2)采用特殊沉降片的成圈过程
36
3、绣花添纱组织的成圈过程
( 1)编织绣花的线 2与地纱 1不
穿在同一导纱器上。
( 2)绣花纱有专用的导纱片。
( 3)绣花纱导纱片根据花纹要
求进入垫纱位置。
37
4、浮线(架空)添纱组织的成圈过程
( 1)地纱 1垫纱位置低,使所有的织针能垫纱编织。
( 2)面纱 2垫纱位置高,被选上的织针(根据花纹要求)
可以同时垫上面纱与地纱。未被选上的织针,其面纱在
该织针的针背后,成浮线。从而形成浮线添纱组织。
38
第五节 衬垫组织
一、衬垫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1.定义
衬垫组织( fleecy stitch,laying-in stitch,laid-in stitch)是以一根
或几根衬垫纱线按一定的比例在织物的某些线圈上形成不封闭的
悬弧,在其余的线圈上呈浮线停留在织物反面的一种花色组织。
2.分类
( 1)平针衬垫组织( two-thread fleecy):以平针为地组织
( 2)添纱衬垫组织( three-thread fleecy):面纱和地纱编织平针
组织,衬垫纱周期地在织物的某些圈弧上形成不封闭的悬弧。
39
二、衬垫组织的编织方法
(一)平针衬垫组织
1、结构形式,
平针衬垫组织以平针为地组织,如图所示。
图中 1为地纱编织平针组织。
图中 2为衬垫纱,它按一定的比例编织成不封闭的
圈弧悬挂在地组织上。
40
2、编织方法,
机件,
单面多针道针织机上编
织。
一般编织一个横列采用
两路成圈系统。
右图所示为编织一个完
全组织用四个成圈系统。
41
(二)添纱衬垫组织
1、形成方式,
1)面纱和地纱编织平针组织。
2)衬垫纱夹在面纱和地纱之间。
2、特点,
1) 衬垫纱 不显示在织物的正面。
2)从而改善了织物的外观。
42
添纱衬垫组织可在钩针和舌针的针织机上编织。
1)机件,
单面四针道舌针圆纬机。
双片颚的沉降片。
三个成圈系统编织一个横列。
2)成圈过程
( 1)喂入衬垫纱
? 编织衬垫纱的织针根据垫纱比的要求上升。图中实线织针轨迹 I中
1的位置,其余的织针不上升,织针 1,4,7?? 上升的高度图 (2)所
示。
? 衬垫纱 D垫入后,沉降片向针筒中心运动,使衬垫纱弯曲,衬垫纱
从针钩移到针杆上,如图 (3)所示。
3.添纱衬垫组织的编织工艺
43
44
( 2)喂入面纱
? 两种高度的织针随针筒的回转,在三角的作用下,织针下降
至图 (1)中 3的位置,使面纱纱线 E喂入,如图中 (4)所示。
? 所有的织针继续下降至图 (1)中 4的位置,织针 1,4,7??
上的衬垫纱 D脱圈在面纱 E上,如图中 (5)所示。此时,衬垫纱
在沉降片的上片颚上。
45
( 3)喂入地纱
? 针筒继续回转,所有的织针上升至图 (1)中 5的位置,此时面纱
形成的线圈仍然在针舌上,然后垫入地纱 F,如图中 (6)所示。
? 织针下降至图 3(1)中 6的位置,织针、沉降片与三种纱线的相对
关系如图中 (7)所示。
? 织针继续下降至 (1)中 7的位置时,织针下降到最低点,针钩将
面纱和地纱穿过旧线圈,形成新线圈。衬垫纱就被夹在面纱和地
纱之间,完成一个横列编织。
? 如图中 (8)所示,并继续下一个横列的编织。
46
添
纱
衬
垫
组
织
编
织
方
法
动
画
演
示
47
第六节 衬纬组织
一、衬纬组织的定
义
1.定义
衬纬组织( weft insertion
stitch)是在纬编基本、变化
或花色组织的基础上,沿纬
向衬入一根不成圈的辅助纱
线而形成的。
衬纬组织结构
48
二、衬纬组织的编织方法
采用特殊的喂纱嘴 6。
在织针出筒口进行退圈前,把纬纱喂入上、下织针的针背后。
当上、下织针垫上新纱线成圈后,纬纱夹在上、下圈柱之间。
49
第七节 毛圈组织
一、毛圈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1.定义
毛圈组织 (plush stitch)是由平针线
圈和带有拉长沉降弧的毛圈线圈组合
而成的一种花色组织。
2.分类
( 1)普通毛圈( unpatterned plush)
组织:每一只毛圈线圈的沉降弧都被
拉长形成毛圈。
( 2)花式毛圈组织:通过毛圈形成花
纹图案和效应的毛圈组织。可分为提
花毛圈组织,浮雕花纹毛圈组织,高
度不同的毛圈组织等。
50
(一)普通毛圈组织
( 1)满地毛圈 —— 把每一路每枚针都将地纱和毛圈纱编织成
圈而且使毛圈线圈形成拉长的沉降弧的结构。非满地毛圈与之
相反。
( 2)正包毛圈 —— 地纱线圈显露在织物正面,并将毛圈纱线
圈覆盖的一种形式。
优点:防止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毛圈纱被从正面抽出,尤其
适合于要对毛圈进行剪毛的天鹅绒类织物。
( 3)反包毛圈 —— 毛圈纱线圈显露在织物正面,将地纱线圈
覆盖住,而织物反面仍是拉长沉降弧的毛圈。
优点:对正反两面的毛圈纱进行起绒处理,形成双面绒织物。
51
(二)花式毛圈组织
( 1)提花毛圈组织
每一线圈横列除了有地纱外,
还有两根或两根以上的毛圈色纱。
它可以是满地或非满地毛圈结构。
( 2)浮雕花纹毛圈组织
毛圈可以在织物表面形成浮雕
花纹效应,为非满地毛圈结构。
52
( 3)两种不同高度的毛圈组织
形成毛圈花纹与浮雕毛圈相似,不同之处,平针线圈由较低
的毛圈来代替。
( 4)双面毛圈组织
是指织物两面都形成有毛圈
的一种组织。
纱线 1编织地组织;
? 纱线 2形成正面毛圈;
? 纱线 3形成反面毛圈。
53
二、毛圈组织的编织方法
(一 )毛圈的成圈机件
1、导纱器
与编织添纱组织相似,两个
导纱孔。
1地纱,垫入位置较低;
2毛圈纱,垫入位置较高。
54
( 1)地纱和面纱可分别在沉
降片的片颚和片鼻上进行弯纱。
( 2)若要改变毛圈的高度,
需要更换片鼻高度不同的沉降
片。
( 3)不同型号的毛圈针织机
所用的沉降片结构不一定相同。
2、沉降片
55
(二)普通毛圈的编织
1、成圈过程
( 1)织针上升退圈
? 针 1上升退圈。
? 两片沉降片相对运动;握持毛圈沉降片
4向针筒中心挺进,其片鼻伸入前几个毛圈
2中去,抽紧,使毛圈高度均匀;脱圈沉降
片 3略向外退,放松地纱线圈。
56
( 2)垫入地纱和毛圈纱
? 地纱 5垫入位置较低;
? 毛圈纱 7垫入位置较高;
? 握持毛圈沉降片 4和脱圈沉降片 3都向外退出。
( 3)弯纱成圈
? 两片沉降片都朝针筒中心运动直到弯纱结束,
? 通过调节脱圈沉降片 3向中心的位置,使地纱
与毛圈纱之间的距离变大 (图( 4)中的 HL)或变
小 (图 (5)中的 HK),利用这种方法可改变毛圈的
高度。
57
1、编织方法,
( 1)通过选针的方法,编织提花毛圈组织。
( 2)通过选择沉降片的方法,编织提花毛圈
组织。
2、选针编织提花毛圈
( 1)采用双沉降片和预弯纱技术进行编织。
( 2)双沉降片的结构。
(三)花式毛圈的编织
58
( 3)编织两色提花毛圈组织时织针与双沉降片的运动轨迹及其配合。
59
第八节 长毛绒组织
1.定义
凡在编织过程中用纤维束与地
纱一起喂入而编织成圈,同时
纤维 以绒毛状附在针织物表面
的组织,称为长毛绒组织
(high-pile fabric)。
2.分类
长毛绒组织可分为普通长毛绒和
提花或结构花型的长毛绒。
一、长毛绒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60
二、长毛绒组织的编织方法
1、梳理装置 —— 由输入辊罗拉、梳理辊、钢丝滚筒组成。
2、毛条喂入装置 —— 将具有一定长度的纤维做成的毛条,梳成
有序的纤维层喂入织针。
61
3、编织过程 —— 织针进入垫纱成圈区域时,针逐渐下降,从导纱器
B中喂入地纱;地纱与纤维束共同编织形成长毛绒织物,地纱处于长
毛绒织物的工艺正面,纤维束的两个头端露在长毛绒组织的工艺反
面。
4、提花长毛绒 —— 对
经过每一纤维束梳入区
的织针进行选针,选中
的织针退圈并获取相应
颜色的纤维束。
62
第九节 菠萝组织
一、定义
菠萝组织 (pelerine stitch,eyelet stitch)是新线圈在成圈过程中同时
穿过旧线圈的针编弧与沉降弧的纬编组织。
二、分类
? 单面菠萝组织
? 双面菠萝组织
63
(二)菠萝组织的编织工艺
1、编织方法,
编织菠萝组织时,将旧线圈的沉降弧转移到
相邻的针上借助于专门的钩子或扩圈片完成。
2、移圈机件:钩子(或扩圈片)分为左钩
、右钩、双钩三种。分别插在针盘或针筒上。
64
( 1)选择移圈钩子并使其片尖伸到针筒针的握持平面线;
( 2)针筒针编织线圈横列;
( 3)钩子向外推动沉降弧 H并把它引向如图中( 3)所示的下针钩平
面线;
( 4)针筒针上升,穿过被移圈钩子扩展的沉降弧,使沉降弧 H套到
针筒针上,如图中( 4);
( 5)钩子撤回到不工作位置,并使针筒针移到起始位置。
3、编织过程
65
第十节 纱罗组织
一、纱罗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1.定义,
纱罗组织 (loop transfer stitch)是在纬编基本组织的基础上,按照
花纹要求将某些针上的针编弧进行转移,即从某一纵行转移到另
一纵行。
2.分类,
( 1)单面纱罗组织
( 2)双面纱罗组织
66
( 1)单面纱罗组织
单面绞花纱罗组织 单面网眼纱罗组织
67
在针织物两面进行移圈,即将一个针床上的线圈移到另一个针床
与之相邻的针上,或者将两个针床上的线圈分别移到各自针床的
相邻针上。
( 2) 双面纱罗组织
68
1、编织方法,
将下针 1上的针编弧 5转移到上针 3上。
( 1)下针 1先上升到高于退圈位置,针编弧 5被扩张;
( 2)上针 3径向外移穿过扩圈片及针编弧 5;
( 3)下针 1下降,将针编弧 5留在上针 3上。
二、纱罗组织的编织方法
69
( 1)针盘与针筒三角均有成圈
系统和移圈系统;
( 2)每三路中有一移圈系统;
( 3)上针与下针的对位(罗纹
对位 → 移圈对位);
( 4)采用同步成圈或滞后成圈
方式,以滞后为主。
2、成圈系统
70
I:起始位置。
Ⅱ,上、下针开始退
圈,上针的旧线圈仍处
于针舌上。
Ⅲ,下针退圈 → 扩圈;
上针头与下针针背平齐,
可阻挡下针上的旧线圈
随针上升,有利于下针
的退圈。
3、移圈过程
71
? Ⅳ,下针上升,利用扩圈
片上的台阶将扩展的线圈
高于上针,上针外移,针
头穿进扩展的线圈中。
? Ⅴ,下针下降,针舌关闭;
上针受圈,完成转移。
? Ⅵ,上针向针筒中心移动,
带着转移过来的线圈回到
起始位置。
72
第十一节 波纹组织
一、波纹组织的定
义与分类
1.定义,
波纹组织是由倾斜
线圈形成波纹状的
双面纬编组织。
2.分类,
( 1) 罗纹波纹组织
( 2)集圈波纹组织
罗纹波纹组织 集圈波纹组织
73
二、波纹组织的编织方法
罗纹波纹组织编织方法
图( 1)为织针已编织成
1+1罗纹。图( 2)表示前
针床向右移过一个针距后,
垫上纱线 b,形成一个线圈
横列。针 1,3,5和针 2,4
,6形成交叉的线圈,使线
圈倾斜。
74
集圈(畦编)波纹组织编织方法
图( 1)表示垫上纱线 a 后,
针 1,3形成线圈,针 2,4不
脱圈,垫上纱线 a不形成线圈
,而呈悬弧,即集圈。图( 2
)表示前针床向右移过一个
针距,则针 1处于针 2,4之
间,垫上纱线 b,针 1不脱圈
,则形成集圈,针 2,4形成
线圈。
75
第十二节 复合组织
一, 定义与分类
1.定义
复合组织 ( combination stitch) 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纬编组织复合而成 。
2,分类
复合组织可分为单面和双面复合组织 。 双面复合组织
中, 根据上, 下织针的排针配置不同, 又可分为罗纹型
和双罗纹型复合组织 。
76
1,集圈 — 平针复
合组织 ( 两面
织物 )
二、常用的几种复合组织
77
2、罗纹复合组织(双面乔其纱)
78
胖花组织( blister)
是按照花纹要求将单
面线圈架空地配置在
双面纬编地组织中的
一种双面纬编组织。
( 1) 单胖组织
( single-blister) 是针
筒针在织物一个完整
线圈横列中仅有一次
单面编织。
3、平针 — 罗纹复合组织(胖花组织)
79
( 2),双胖组织( double-blister) 是针筒针在织物一个完整线圈
横列中连续两路单面编织,根据色纱数多少也可分为素色和多色。
80
在平针组织、衬纬组织、罗
纹组织的基础上复合而成的
一种组织。
( 4) 平针 — 衬纬 — 罗纹复合组织(绗缝组织)
81
第二章 多针道纬编圆机产品设计
知识点
? 了解单面和双面多针道纬编圆机的结构
? 理解多针道选针机构的选针原理
? 掌握多针道产品的设计方法
? 了解一些典型产品的结构、特性和上机工艺
82
第一节 多针道纬编圆机选针原理与上 机工艺
一、选针机构与选针原理
( 一 ) 选针机构
1,织针,
( 1) 单踵式:每针一踵, 起选针, 起
针和压针作用;
( 2) 双踵式:每针两踵, 上踵起压针
作用, 所有针都为同一种高度 。 下
踵起选针和起针作用, 分成不同踵
高 。
83
( 1) 分成不同高度的针道,
与相应的针踵高度相对应 。
? ( 2) 分成不同的形状, 分
别为,
1) 下三角,
a,成圈三角; b,集圈三角;
c.不成圈 ( 浮线 ) 三角
2) 上三角,
a,成圈三角 (包括同步成圈
三角和滞后成圈三角 );
? b.集圈三角;
? c,不成圈 ( 浮线 ) 三角;
d,防窜三角
三角类型
2.三角
84
1.不同花纹纵行数和最大花宽 Bmax
( 1) 不同花纹纵行数 B0
B0=n n,选针踵的档数
( 2) 最大花宽 Bmax
a.不同踵高按步步高, /” 或步步低, \” 排列, Bmax= B0=n
b.对称排列, Bmax= 2( B0-1) =2(n-1)
c.无规律排列, Bmax=N N,针筒总针数
(二)选针原理
85
2.不同花纹横列数和最大花高 H0
按三种三角不同的排列方式组合,H0‘=3n n,针道数
4针道,H0‘=34=81; 3针道,H0‘=33=27
考虑全浮线的情况,H0= H0‘-1=81-1=80; 或 =27-1=26
86
( 一 ) 单面多针道上机工艺
1,非对称花型
二、上机工艺
87
2.对称花型
88
3.无规则花型
89
第二节 单面纬编圆机产品设计
一, 单面结构花型产品设计
( 一 ) 斜纹织物
1.单斜纹
90
2.双斜纹
91
3.轻斜纹
92
1.单珠地网眼
( 1) 无平针横列,织物有凹凸感,效应在织物反面。
(二)珠地网眼织物
93
( 2)有平针横列:织物有凹凸感,因为中间有平针横列,效应在织
物正面。
94
2.双珠地网眼
( 1) 无平针横列,因为双列集圈,凹凸效应更加突出,效应在织物
反面。
95
( 2)有平针横列:因为双列集圈,凹凸效应更加突出,效应在织物
正面。
96
(三)乔其纱
1,集圈乔其纱
97
98
(四)色织小提花
99
(五)平针衬垫
100
第三节 双面多针道纬编圆机产品设计
一、设计条件
? 双面多针道针织机,是指上针与下针都具有两种以上的针踵和针
道级数,上下针道数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上针道数一般为
2,下针道数则多为 2或 4;还有上下均为 4针道的双面多针道针织
机;按上针盘与下针筒上针槽的配置关系,可分为罗纹式配置与
棉毛式配置两种形式。
? 在双面多针道针织机上,可以使用 4种变换三角,它们是:成圈、
集圈、浮线三角与防窜辅助退圈三角。通过三角变化、织针排列
以及纱线穿放等工艺设计,可以用双面多针道针织机生产罗纹、
双罗纹(棉毛)、罗纹复合组织、双罗纹复合组织等多种织物产
品。
101
二、产品设计
(一)丝盖棉产品设计
102
(二)双罗纹空气层两层织物设计
103
(三)双罗纹半空气层交织产品设计
104
(四)三层交织复合织物设计
105
(五)
丝盖棉
网眼织
物设计
106
(六)
变化罗
纹半空
气层织
物设计
107
(七)双面集圈凹凸花色织物的设计
108
第三章 提花纬编圆机产品设计
知识点
? 理解纬编提花圆机的选针原理
? 了解此种机器所生产的产品种类
? 掌握纬编提花产品设计方法和上机工艺
? 重点掌握单、双面典型产品设计和上机
109
第一节 提花轮选针机构的选针原理与上机工艺
一、选针原理 ? 每一个成圈系统由起针三角 1、侧向三角 5和提花轮 6组成。
? 提花轮以 20- 40° 倾斜角安
装于每一成圈系统外测。
?提花轮钢片间距=针距,由针
踵带动绕自身轴心回转。
? 提花轮针片凹槽中有许多钢
米,分高、低、无三种,可使
织针分成三条运动轨迹。
提花轮中 高钢米 —— 织针上升至退圈高度 —— 成圈
提花轮中 中钢米 —— 织针上升至集圈高度 —— 集圈
提花轮中 无钢米 —— 织针 不编织
110
111
? 结构简单;
? 花纹有明显得螺旋形外观(相邻两个花型之间有横向
和纵向位移);
? 三功位选针;
? 提花轮呈倾斜配置,占空间小,有利于增加成圈系统
数。
二,特点
112
由提花轮提花机形成的花纹区域有三种,
?, 矩形(最为普遍 )
?, 六边形
?, 菱形
假设 提花轮槽数 =T
? 针筒总针数 N
? N = Z·T± r
? Z-正整数 ; r-余数
三、矩形花纹的形成和设计
113
? 此时,针筒转一圈,提花轮自转Z转。
花纹的最大宽度:B max=T
花纹的最大高度:H max= M/e
M-成圈系统数(即提花轮数)
e -色纱数
? 特点,
花纹一个接一个,平行排列,垂直重叠;
花纹没有纵移和横移;
若要增加花高,即路数要增加
1,总针数 N可被提花轮槽数整除,余数 r =0
114
例 1,N=12,T=4,M=4,e= 1。设计花型。
Bmax=T=4
Hmax=M/e= 4
115
? 例 2,欲在提花轮提花机上编织集圈花色织物,机号 =18,筒径
φ=28, N=1500,T=15, M=36,e=1 。
? 设计计算,
N/T=100 r=0
Bmax=T=15 取 B=15
Hmax =M/e =36÷ 1=36 横列
取 H=18 (*一般希望 B与 H较接近 )
机器 1转可织二个完全组织高度。
116
设
计
花
纹
图
案
117
绘制上机图
横列序号 提花轮序号 钢米排列
1 1 19 6H,1L,2H,1L,5H
2 2 20 5H,1L,4H,1L,4H
3 3 21 4H,1L,6H,1L,3H
4 4 22 3H,1L,8H,1L,2H
5 5 23 2H,1L,4H,2L,4H,1L,1H
6 6 24 1H,1L,4H,1L,2H,1L,4H,1L
7 7 25 5H,1L,4H,1L,4H
8 8 26 1L,3H,1L,6H,1L,3H
9 9 27 3H,1L,8H,1L,2H
10 10 28 1L,3H,1L,6H,1L,3H
11 11 29 1L,4H,1L,4H,1L,4H
12 12 30 1H,1L,4H,1L,2H,1L,4H,1L
13 13 31 2H,1L,4H,2L,4H,1L,1H
14 14 32 3H,1L,8H,1L,2H
15 15 33 4H,1L,6H,1L,3H
16 16 34 5H,1L,4H,1L,4H
17 17 35 6H,1L,2H,1L,5H
18 18 36 7H,2L,6H
H— 高钢米
L— 低钢米
118
2,r≠0
当总针数 N不能被提花轮槽数 T整除时,提花轮槽与织
针的关系就不会像 r=0时那样固定不变。则针筒在第二
转时,提花轮起始槽就不会与第一针啮合。
119
例 1 N=170 T=50
170=3× 50+20 r=20
此时 N,T,r的最大公约数为 10,
针筒第一转 提花轮自转 3
针筒第二转 第一枚针与提花轮第 21 槽啮合
针筒第三转 第一枚针与提花轮第 41 槽啮合
针筒第四转 第一枚针与提花轮第 11 槽啮合
针筒第五转 第一枚针与提花轮第 31 槽啮合
5 2
120
? 若 提花轮每 10针(公约数)作为一段 T=50 可分为 5 段,
则针筒需转 5转,才能完成整个循环。
121
? 若进线路数 M=1 花纹分布为,
上述花型有纵向横移,有横向横移
122
123
四、形成花纹能力的分析
1、完全组织的宽度 B和高度 H
( 1)完全组织的宽度 B
为了保证,针筒一周编织出整数个花型,完全组
织的宽度 B应取 N,T,r的公约数。
Bmax=N, T,r的最大公约数
由上题可知 B=Bmax= 10纵行。
124
( 2) 完全组织的高度 H
则 H=M/e × T/B = M/e × A
式中 M— 采取系统数 e— 色纱数
T— 提花轮槽数 B完全组织宽度
A — 段数
125
2、段的横移
? 段 —— 将提花轮的槽数分为几等分,且使每一等分中
的槽 数等于完全组织的宽度,这个等分称为段。
? 提花轮中的段数 A
A=T/B
? 段的横移 —— 当 r≠0时,针筒每转过一圈,开始作用
的段号就要变更一次,这叫段的横移。
由于段的横移,针筒每转开始时,开始作用的段号就
要变更一次 。
X=r/B
126
? 由于段的横移,针筒每转一圈,起始的段号就要更改一次。
设针筒某一转开始作用的提花轮段号为 Sp( p为针筒第 p 转)
Sp=[(p- 1)·X+1]- KA
其中,p—— 为针筒第 p 转
X—— 段的横移数
A—— 提花轮槽的段数(等分数)
K—— 正整数,保证 Sp≤段数 A
? 段号 —— 每一段依次编号
127
—— 两个相邻的完全组织垂直方向上的位移称为纵移,以Y
表示。
例 1 中左边一个完全组织的第一横列比相邻的右面完全组
织的第一横列升高两个横列,
则 Y=2
在同一横列中,花纹的地 I段总是跟着最后一段(如:例
1 为 Ⅴ )若要计算后一完全组织比前一完全组织上升多少,
只要知道前一完全组织中,最后一段比第一段上升多少
横列即可。
3、花纹的纵移
128
? 当机器上有一个提花轮,针筒每一转编织一个横列时,第 P横列
就是针筒第 P转
P= [A(K+1)-1]/X+1
两个完全组织纵移为
Y`= P- 1= A(K+ 1)- 1]/X
? 当机器上有 M成圈系统和 e种色纱时,则 针筒一转编织 M/e横列,
则 纵移 Y为,
Y Y M
e
M
e
A K M
e
X
? ? ?
? ? ?
'
( )1
129
又 ∵
∴
在求得上述各项参数的基础上,就可以设计矩形花纹。因为有段
的横移和花纹纵移存在,所以一般要绘出两个以上完全组织,并
指出纵移和段号在完全组织高度中的排列序号。
,HAeM ?
Y
H K Me
X?
? ?( )1
130
1,已知条件:总针数N= 552;提花轮槽数T= 60;
成圈系统数M=8;色纱数 e=2。
2,设计与计算
? 求花纹完全组织宽度B
N=ZT± r 552= 9× 60+ 12
552,60,12的最大公约数为 12
故取B= 12纵行
? 求花纹完全组织的高度H
横列20281260 ?????? eB MTH
五,工艺设计实例
131
? 求段数A和段的横移数X
求段数A和段的横移数X
1121251260 ?????? BrXBTA 段
1121251260 ?????? BrXBTA 段
132
横列161 2
8)10(20)1(
?
??
?
??
? X e
MKH
Y
? 求花纹纵移Y
? 确定针筒转数与开始作用段号的关系
S 1= I
S 2= [(2-1)× 1+1 ]-0= Ⅱ
S 3= [(3-1)× 1+1 ]-0= Ⅲ
S 4 = [(4-1)× 1+1 ]-0= Ⅳ
S 5 = [(5-1)× 1+1 ]-0= Ⅴ
133
设计花纹图案
134
提花轮顺序按两路编织一个横列,针筒每一转编织四个横
列,针筒五转织一个完全组织。
? 段号与针筒转数关系
? 段的横移与纵移在上一页设计花纹图中表示。
3,绘制上机图
135
第二节 推片与拨片式选针机构与上机工艺
一、机件配置
136
? 1,针筒中自上而下插:织针 — 挺针片 — 提花片
? 2,提花片有 39档齿,每片保留一档齿,1~ 37自由
选针。
? 3,选针器上有 39档拨片,每档可拨至左、中、右三
个位置。
? 4,选针器上的 39档拨片 提花片的 39档齿
二、选针原理
137
中,拨片的前端作用不到留同一档齿的提花片 这些提花
片不被压入针槽 相应的挺针片的片踵露出针筒 受挺
针片三角作用,挺针片上升 将织针推升到退圈高度 ( 成
圈 )
138
右,挺针片在挺针片三角的作用下上升将织针推升到集圈
(不完全退圈)高度后,留同档片齿的提花片被拨片压入针
槽,挺针片不再继续上升退圈,从而其上方的 织针集圈 。
139
左,退圈一开始拨片就将留同一档齿的提花片压入针槽,使
挺针片片踵埋入针筒,导致挺针片不上升,织针也不上升即
不编织。
140
141
1,花宽
∵ 留齿高度不同的提花片,运动规律可不同
∴ 不同花纹纵行数 B0=37
? 当提花片步步高, /”或步步低, \”排列
Bmax=37 通常取 Bmax= 36
? 当提花片对称排列, /\”或, \/”
Bmax=72
? 当提花片以各种顺序交替排列,且不成循环
则 Bmax=N 通常花宽 B取 N的约数
三、形成花纹的能力
142
2,花高
? Hmax=M/e
? M-成圈系统数 e-色纱数
实际设计中
? 当 Hmax /H 为整数时 编织整数个花型
? 当 Hmax /H ≠整数时,可将余数的成圈系统设置
成不编织
143
例 1,根据所给两色均匀提花组织花纹意匠图,制定上机工艺(排出
成圈系统、提花片、拨片位置)
( 1)机器条件:选用 S3P172单面
提花圆机;成圈系统数 72;拨片档
数 n= 37;
( 2)花宽 B=12,花高 H=12
(3)提花片片齿排列:按单片“步
步低 \”方式排列;
( 4)色纱配置见图,一个横列需
二个成圈系统,机器一转 3个完全
组织花高。
( 5)第 3横列拨片位置如图所示。
144
成圈系统及色纱配置
145
提花片齿排列 第 5,6系统拨片位置
146
第三节 滚筒式选针机构的选针原理与上机工艺
一、机件配置与选针原理
针筒 2的每一个针槽上方插着织
针 1,下方配置着提花片 3。每枚
提花片上有一工作踵 10及一个片
齿 9。各个提花片片齿位置高度
不全相同,共有 37档不同高度。
各档片齿一一与选针刀 6对应。
选针刀式水平配置的,也有 37档。
各片选针刀一一与选针刀 8的片
齿对应。选针片插在竖滚筒 7的
凹槽中,竖滚筒 7装在机器台面
上。
滚筒式选针机构
147
二、形成花纹的能力分析
(一)完全组织的宽度 B
不同花纹的纵行数 B0与提花片片齿的档数 n有关,
B0=n
(二)完全组织高度 H
不同花纹的横列数 H0与下列参数有关,
H0 = mM/e
式中,m— 每个竖滚筒上安装的选针片数;
M— 机器的成圈系统;
e— 编织规则提花组织时的色纱数。
148
1.机器条件 Z113A型提花圆纬机,针筒直径 762mm
( 30英寸),成圈系统数 M=48,选针片齿数 n=37,
竖滚筒上选针片数 m=12,机号为 E18,针筒总针数
N=1656
2.设计要求 设计一种两色规则提花织物。
3.拟定花宽、花高,画出花型图案
将花型设计成花宽 B=36,花高 H=48的不对称图案,
由 H。的计算公式得出编织一个完全组织,需要用到
每个竖滚筒中的两种选针片,即
m'=H·e/M=48x2/48=2
在 36x48区域内画出画型意匠图。
三、花纹设计与上机工艺举例
149
( 1)提花片片齿的排列:与意匠图中个纵行的花纹分布
有关。图种不同的花纹纵行,其对应的提花片的留齿
高度应不同。
( 2)各成圈系统(各竖滚筒)与意匠图中各横列的对
应关系:由于本设计是两色规则提花,即两路编织一
个横列。
( 3)色纱配置:一般认为,要求花型中色彩突出的色
纱应排在色纱循环的第一系统
4.设计上机图
150
( 4)选针片序号排列:当竖滚筒只能顺转时,选针片号
只能按 1-2-3-4…… 12顺序排列。对于本例,编织一
个花高需要用到每一竖滚筒上的两片选针片。
( 5)各选针片片齿的钳留规则:从竖滚筒选针原理可知,
每一片选针片时机上式选针编织意匠图中某一横列上
的某种颜色线圈。因此应根据这一对应原理,以及提
花片片齿的排列和有齿无花,无齿有花的规律,做出
各选针片片齿的钳留。
151
花型意匠图与上机工艺图
152
第四节 电子选针原理
一、多级式选针器与选针原理
( 一) 选针器
1— 选针刀 ( 6- 8级)
2— 选针电器元件(压电陶瓷或线圈电
磁铁)
3— 接口
压电式选针元件 —— 体积小、工作频
率高、发热量和耗电量小等优点。
153
(二)选针原理
1、机件配置
① 针槽自下而上插:提花片 → 挺针片 → 织针
② 提花片有 8档齿,与 8级选针刀相对应,每
片仅留一齿。
③ 提花片齿呈步步高,/”或步步低” \”,8片
一组重复排满针筒一周。
④ 每一选针器中的各级选针电器元件针筒每
转过八个针距都接收到一个信号
154
2、选针器级数与机号、机速关系
? 在针织机运转过程中,每一选针器中的各级选针电器元件
在针筒每转过 8个针距都接收到一个信号,从而实现连续
选针。
? 由于选针器工作频率有一个上限,当机号或机速增加时,
要求选针器级数也增加,针筒高度也增加。
155
二、单级式选针器与选针器原理
1、积极式导针
防止织针窜跳,
起针 — 导针片上的安全踵作用
压针 — 织针的片踵作用
2、选针器(永久磁铁)
选针区:保持磁性 低电平
消除磁性 高电平、编织
( 一)选针元件
156
3、三角
三角 6:挺针片起针三角
三角 7:挺针片复位三角
三角 8,9分别为成圈三角和集圈
三角,均为活络三角
三角 8,9同时拨向高位做成圈;
同时拨向低位做集圈
157
(二)选针原理
1、在挺针片 3即将进入每一系统选针器
5时,受复位三角的径向作用,使挺
针片片尾 10被推向选针器 5,并被其
中的永久磁铁区域 11吸住,挺针片
片尾 10贴住选针器表面继续横向运
动。
2、针筒每转过一个针距,从控制器发
出一个选针脉冲信号至选针磁极 12。
158
3、当挺针片运动到磁极 12时,
4、磁极受到高电平脉冲信号 → 磁极 12磁性消除 → 挺针片
在弹簧作用下,尾端 10脱离选针器 5 → 挺针片下片
踵沿三角 6上升,织针参加成圈或集圈
5、磁极收到低电平信号 → 12保持磁性 → 挺针片尾端 10
被吸住 → 挺针片下片踵从起针三角 6内表面经过 →
织针不编织
该选针机构为二功位选针:编织或不编织、集圈或不编织
159
? 选针速度快,大于 2000针 /秒(多级式 80- 120针 /
秒),适应高机号、高机速针织机。
? 选针器体积小,只需一种挺针片,针筒高度低。
? 机件磨损小,灰尘造成的运动阻力小。
? 缺点是加工精度高,配合要求高。
(三)单级选针器的特点
160
1,花型完全组织的大小及图案不受限制
单针选针:不同花纹纵行数=总针数 N
不同花纹横列数不限
2,设计与花型准备速度大大提高,调整修改花型方便
花型准备系统
? 设计绘制花型
? 设置上机工艺参数
三、电子选针圆纬机的特点
161
162
第五节 单面花式产品设计
一,单面均匀提花织物的设计
( 一 ) 单面均匀提花织物的特点及外观
? 所有线圈大小基本相同(线圈指数相同)。
? 其织物的外观比较平整,不产生褶皱现象。分为,
1.采用色纱交织
2.采用不同类型的原料进行交织
3.采用粗细不同的纱线进行交织
163
(二) 不同颜色纱线交织的提花织物产品设计举例
1.产品组织,两色均匀提花组织,
即色线数 e=2
2.花宽与花高,花宽 B=12纵行,
花高 H=12横列 。
3.花纹图案及意匠图
4.根据意匠图编排成圈系统号及选
针片号
5.配色
6.排列提花片及排花:根据设计花
纹宽度 B=12,且为对称花纹,可
在针筒的针槽内插入 1~6号提花
片且呈, ∧, 排列。
7.上机举例
164
二,单面不均匀提花织物的设计
( 一 ) 单面不均匀提花织物的特点及外观风格
? 线圈大小不一致 。
? 织物正面线圈有的较小, 有些被拉得很长 。 每个线圈背
后的浮线多少也不同, 时织物产生凹凸不平的外观 。
165
1.产品组织,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 。
2.花高与花宽,设计者必须根据选用设备
的情况确定 。 现设计花 纹花宽 B=12纵行,
花高 H=84横列 。
3.花纹图案, 在花宽 B=12,花高 H=84的
范围内设计花纹 。
4.配色设计
5.提花片排列,由于花纹属不对称花型,
且花宽 B=12纵行, 可选用第 1~12( 1~24或
1~36) 号提花片, 按, /” 或, \” 形排列 。
6.排花
7.上机坯布举例
(二)凹凸产品设计举例
166
三、短浮线单面提花织物的设计方法
( 一 ) 采用, 混吃条, 的设计方法
167
(二)采用集圈连接的设计方法
168
四、单面集圈织物设计
( 一 ) 单面集圈组织的特点及织物外观风格
? 利用集圈的排列和使用不同色彩的纱线, 可使织物表面具有图案,
闪色, 网眼及凹凸等效应的外观 。
( 二 ) 具有色彩图案的单面集圈织物产品设计举例
? 1.织物组织 单面集圈组织 ( e=1)
? 2.花宽与花高
? 3.花纹图案
169
? 4.配色设计
? 5.排花、排提花片及选针片, 根据意匠图所示为对称
花纹,并根据所用设备选针机构的特点,将提花片片
齿排成, ∨, 型。
170
第六节 双面花式产品设计
一, 双面提花产品的特点
? 花纹可以在织物的一面形成,也可以在织物的两面形
成。
? 根据织物反面的组织结构,可在反面形成横条纹、纵
条纹或芝麻点的花纹效应
171
(一)提花织物反面
组织的设计
1.两色提花织物
? 两色提花织物针盘三角
有三种配置方式 。 将使
织物反面形成, 直向条
纹, 和, 芝麻点, 两种
外观 。
二、织物的反面设计
172
? 2.三色提花织物
173
? 3.四色提花织物
174
三,双面提花组织产品设计
(一) 具有花纹效应的提花产品
? 1.两色提花产品设计
? ( 1) 织物组织:两色提花组织 ( 色纱数 e=2)
? ( 2) 花宽与花高:根据机器选针机构的特点, 现设计
不对称花纹, 花宽 B=18纵行, 花高 H=16横列, e=2,
则共需 32路成圈系统编织一个花高 。
175
? ( 3) 设计花纹图案花出意匠图 。
176
? ( 4)配色设计
? ( 5)排提花片、排花:根据花宽 B=18纵行,且
为不对称花型,可将 1~18( 1~36)档提花片排成
,/” 或, \” 型,以控制编织一个(两个)花宽。
? ( 6)织物反面设计:反面采用小芝麻点外观,
上三角排列为高、高、低、低。
? ( 7) 上机坯布举例
177
? ( 1) 织物组织:三色提花组织, 编织一横列需色纱 ( 路数 ) 数
为 3。
? ( 2) 花宽与花高:现设计花纹花宽 B=18横列;花高 H=6横列,
需 18路成圈系统织一个完全组织花高 。
? ( 3)设计花纹意匠图
2.三色提花织物设计
178
? ( 4)配色设计
? ( 5)排提花片:将提花片按一个花宽(或一个花宽的
整数倍的片齿)排成, /” 或, \” 型。
? ( 6) 织物反面设计:织物反面呈芝麻点效应, 上三角
配置成高, 低, 高, 低, 高, 低 6路一循环 。
? ( 7)上机坯布举例
179
? 1.织物组织:两色提花组织 。
? 2.花宽与花高:根据选用机器的特点, 现
设计花宽 B=36纵行, 花高 H=36横列; 2路
成圈系统织一个横列 。
? 3.花纹图案意匠图
(二)闪色提花织物的设计
180
181
? 4.提花片排列:将 36档提花片以单片形式排成
,/” 或, \” 型 。
? 5.织物反面设计:根据二色提花织物反面设计
原则, 上三角排成高, 高, 低, 低 4路一循环 。
? 6.坯布上机举例
182
第四章 特殊纬编织物产品设计
知识点
? 要求了解衬经衬纬组织以及经纱提花产品的编
织原理、性能特点
? 掌握其设计方法及其生产工艺能进行相应产品
的设计
183
第一节 衬经衬纬组织
一、定义
衬经衬纬组织是在基本组织上衬入不参加成圈的经纱和纬
纱形成的 。
(1) (2)
184
二、衬经衬纬组织的编织方法
(3) (4)
185
第二节 经纱提花组织
一, 定义与分类
1,定义
? 经纱提花织物 (wrap knitted fabric)由经纱和纬纱编
织而成,故经纱提花组织可形成纵向条纹花纹,俗称
为吊线织物。
2、分类
? 经纱提花可分单针和多针。也可和其他组织复合,形
成各种经纱提花组织。
186
单面经纱提花组织 多针经纱提花组织
187
二、经纱提花组织的编织方法
188
189
第五章 单面经编织物
知识点
? 经编基本组织的几种结构,各自的特点和基
本性能。
? 常用经编变化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能。
190
第一节 单面经编织物的基本组织和变化组织
一、编链组织
1、定义:在编织时,每根纱线始终在同一
枚针上垫纱成圈形成的经编组织。
( 1)开口编链:组织纪录,0-1,1-0
( 2)闭口编链:组织纪录,1-0,1-0
2、特点,
( 1)形成的线圈在纵向互不联结,因此不能单独形成织物;
( 2)横向不卷边,纵向延伸性较小;
( 3)常用来生产纵条纹和作为衬纬组织的联结组织;
191
二、经平和变化经平类组织
1、定义:没跟纱线在两枚针上轮
流垫纱成圈形成的经编组织。
2、分类,
( 1) 经平组织,1X1经平,每根经
纱轮流在相邻两枚针上垫纱成圈。
可为开口线圈或闭口线圈。
组织纪录,1)开口经平,0-1,2-1
2)闭口经平,1-0,1-2
经平垫纱运动图
192
( 2) 变化经平组织,
1)经绒组织:三针经平组织,
每根经纱隔一针轮流垫纱成圈。
组织纪录:开口线圈,0-1,3-2
闭口线圈,1-0,2-3
2)经斜组织:四针经平组织,每根经纱隔两针轮流垫纱
成圈。
组织纪录:开口线圈,0-1,4-3
闭口线圈,1-0,3-4
193
1、定义:导纱针顺序地在 3枚或 3枚以上
的针上垫纱成圈形成的经编组织。编织时
梳栉先沿一个方向在连续两个以上横列上
垫纱成圈,再反向作相同的垫纱运动 。
2、性能特点,
( 1)由于连续的垫纱方向不同,可产生
隐形的横条外观;
( 2)用色纱按一定规律穿纱可形成锯齿
型外观效应;
( 3)有较强的反光效果。
3、隔针垫纱可形成变化经缎组织。
三、经锻组织
194
四、重经组织
1、定义:在一横列内每根经纱在相邻两纵行上连续成圈形
成的经编组织。为针前两针距横移的经编组织。上述各组织
都可以进行重经垫纱,形成重经编链、重经平、重经缎等。
2、编织张力大,使用较少。
195
第二节 满穿双梳和多梳经编组织
一、基本概念
1、穿经规律:亦称穿纱规律。每把梳栉上的导纱针中穿纱和
空穿的循环规律。一般有满穿、半穿和部分穿纱三种情况。
( 1)满穿:梳栉上的每一枚导纱针都穿有经纱为满穿;
( 2)半穿:梳栉上一隔一的导纱针穿有经纱为半穿;
( 3)部分穿纱:梳栉上的导纱针以一定规律穿纱为部分穿纱。
196
2、对梳规律,亦称对纱规律。经编双梳或多梳织物的编织中,
各梳栉间穿纱规律的对应情况。对梳规律的改变可影响经编织
物的结构。
3、空穿率,经编梳栉上,一个穿经完全循环中,空穿导纱针数
占总导纱针数的百分率。
4、使用多梳的原因:单梳织物薄、强度低、稳定性差、线圈
歪斜、花纹变化有限、线圈覆盖性差。
5、梳栉的排列顺序
( 1)拉舍尔经编机:从机前向机后为,L1,L2,L3,……
( 2)特利柯脱经编机:从机后向机前为,L1,L2,L3,……
197
6、控制两梳结构的规则
( 2)通常前梳纱显露在织物正反面;
( 2)通常两把梳栉反向垫纱,从而使线圈直立;
( 3)前梳延展线短,织物延伸性小,反之,织物延伸性大;
7、命名方法:当两把梳栉采用不同组织时,后梳组织名称在前,
前梳组织名称在后。
198
二、几种常见的双梳组织
1、双经平组织:两把梳栉均进
行经平垫纱,垫纱方向相反。
组织纪录,
后梳 B,1-2,1-0
前梳 F,1-0,1-2
2、经绒平组织:前梳经平垫纱,后梳经绒垫纱;在经编生产中
使用较多。
组织纪录:后梳 B,2-3,1-0 前梳 F,1-0,1-2
199
3、经平绒组织:前梳经绒垫纱,后梳经平垫纱; 在经编生产中
使用较多。
组织纪录:前梳 F,2-3,1-0,后梳 B,1-0,1-2
200
4、经平斜组织
( 1)两梳反向垫纱:
前梳 F,3-4,1-0,后
梳 B,1-0,1-2
特点:反面长延
展线光泽好,可起绒。
( 2)两梳同向垫纱:
前梳 F,3-4,1-0,后
梳 B,1-2,1-0
特点:因两梳延
展线同向,起绒后结构
稳定。
201
5、经斜平组织(雪克斯金
组织)
组织纪录:前梳 F,1-0,
1-2,后梳 B,3-4,1-0
特点:挺括、厚实、
抗起毛起球,结构稳定,
手感硬。
202
组织纪录:前梳 F:
1-0,0-1, 后梳 B,3-4,
1-0
特点:比经斜平组
织更硬挺,结构稳定,
手感硬,正面线圈有歪
斜。
7、双经缎组织
( 1)两把梳栉垫纱方向相反,大小相同;
( 2)采用色纱可形成对称花纹,如方格、菱形和圆等。
6、经斜编链组织
203
( 1)定义:部分梳栉
在一些横列处不参加编织
的经编组织。
8、缺垫经编组织
204
( 2)编织要求,
a.当一把用来编织的梳栉在一个或几个横列上即不
作针前垫纱也不作针背垫纱时,就形成了缺垫组
织。
b.缺垫梳栉需要间歇送经。
( 3)花式效应:褶裥、方格、斜纹等。
205
( 1)定义:在线圈主干和延展线之间,周期地衬入一根或几根纬
向纱线所形成的经编组织。
( 2)全幅衬纬:由特殊的机构将纱线沿织物幅宽方向衬入,并由
底组织将其编织起来形成织物。
( 3)局部衬纬:某些梳栉只作针背垫纱,而不进行针前垫纱,在
织物的某一部位形成衬纬纱段,以满足特殊的性能要求
或形成特殊的花式效应。
( 4)局部衬纬的编织要求,
1)衬纬纱必须穿在后梳,前梳为编织梳;
2)衬纬纱必须有针背横移,否则为缺垫;
9、衬纬经编组织
206
3)如果编织梳栉的针背垫纱与衬纬垫纱反向,衬纬纱被束缚进
织物的纱线长度比衬纬垫纱多一个针距;
4)如果编织梳栉的针背垫纱与衬纬垫纱同向,衬纬纱被束缚进
织物的纱线长度比衬纬垫纱少一个针距;
5)如果编织梳栉的针背垫纱与衬纬垫纱同方向同大小,衬纬纱
将避开编织纱的针背垫纱,在织物反面形成一直线;
10、衬经经编组织:衬经梳栉即不作针前垫纱,也不作针背垫
纱,纱线沿经向以直线段衬入织物。
207
11、衬经衬纬经编织物(双轴向经编织物):在经编织物的地
组织中衬入径向和纬向全幅纱线所形成的经编织物。
12、压纱经编织物:有衬垫纱线缠绕在线圈根部的经编组织。
压纱板:与针床同宽的金属薄板,安装在梳栉摆架上,即
可随梳栉横移,又可上下移动,将垫入针钩里的纱线压到针杆
上。
13、缺压经编组织:在钩针经编机中,有选择地使某些针不压
针(不闭口)所形成的经编组织。
208
三、色纱满穿双梳组织
在满穿双梳组织基础上,对于其中一把或两把梳栉采用一定根数、
一定顺序的色纱穿纱编织,形成彩色花纹。
1、纵条纹织物
例,
组织结构:经绒编链,F,1-0,0-1 B,2-3,1-0
穿纱:后梳:白色满穿
前梳:黑白两色按一定顺序穿纱
效果:白底上一定规律的黑色条纹
( 1)花纹效果与后梳组织关系不大,后梳也可为经斜组织。
( 2)前梳为经平时纵条纹边缘不清晰。
209
2、对称花纹织物
例,16列经缎形成菱形花纹
组织纪录,
B,8-9,8-7,7-6,6-5,5-4,4-3,3-2,2-1,1-0,1-2,2-3,
3-4,4-5,5-6,6-7,7-8
F,1-0,1-2,2-3,3-4,4-5,5-6,6-7,7-8,8-9,8-7,7-6,
6-5,5-4,4-3,3-2,2-1
穿纱规律,
B:||||||||++++++++
F:+||||||||+++++++
其中:|:代表色纱一;+代表色纱二
210
例:组织纪录,
B,10-11,10-9,10-11,9-8,9-10,8-7,8-9,( 7-6,7-8) X2,
( 6-5,6-7) X2,( 5-4,5-6) X2,4-3,3-4,3-2,3-4,2-1,2-3,
1-0,1-2,1-0,( 2-3,2-1) X2,3-4,3-2,4-5,4-3,5-6,5-4,
6-7,6-5,7-8,7-6,8-9,8-7,9-10,9-8,10-11,10-9 //
F,1-0,2-3,2-1,3-4,3-2,4-5,4-3,5-6,5-4,5-6,( 4-3,4-
5) X2,( 3-2,3-4) X2,3-2,4-5,4-3,5-6,5-4,6-7,6-5,7-
8,7-6,( 8-9,8-7) X2,9-10,9-8,9-10,8-7,8-9,7-6,7-8,
6-5,6-7,5-4,5-6,4-3,4-5,3-2,3-4,2-1,2-3 //
穿纱规律,
B,11A,16B,4A,19B
F,同后梳
3、非对称花纹织物
211
四、设计双梳时梳栉垫纱方向的确定
1、两把梳栉都编织成圈,且没有编链垫纱运动时,由两把梳栉
的针背垫纱运动方向来确定两把梳栉是同向还是反向垫纱;
2、两把梳栉都编织成圈,其中有一把梳栉作编链垫纱运动时,
由两把梳栉的针前垫纱运动方向来确定两把梳栉是同向还是反向
垫纱;
3、一把梳栉编织成圈(且不为编链垫纱运动),另一把梳栉作
衬纬垫纱,由两把梳栉的针背垫纱运动方向来确定两把梳栉是同
向还是反向垫纱;
4、一把梳栉作编链垫纱运动,另一把梳栉作衬纬垫纱,由编链
梳栉的针前垫纱和衬纬梳栉的针背垫纱运动方向来确定两把梳栉
是同向还是反向垫纱;
212
五、经编织物清理布边的方法
1、采用附加弹性纱管编织布边
2、采用附加非弹性纱管和带挑线簧的张力装置编织布边
3、两梳织物的清布边方法
( 1)经绒编链组织:编链梳栉两边各加一只清纱纱管
( 2)二针衬纬编链组织:编链梳栉右边加一只清纱纱管
4、选择适当的垫纱运动
( 1)两梳对称垫纱,边端的织针上每横列至少有一根纱垫纱成圈
如双经平组织,L1,1-0,1-2; L2,1-2,1-0
( 2)两梳横移针距相差较少,边端纱在张力杆的张力调节范围内
如:经平绒组织,L1,2-3,1-0; L2,1-0,1-2
213
六、多梳经编组织
1、纵条效应
三梳编织:后梳 B,垫纱:经斜;穿纱:满穿 44dtex无光锦纶丝
中梳 M,
2、方格效应
3、裂纹织物
4、绣纹织物
214
第三节 带空穿的双梳和多梳经编组织
一、带空穿的双梳和多梳经编组织的特点
1、空穿可使某些横列的纵行之间无延展线连接而形成孔眼。
2、利用空穿和满穿的搭配,可形成竖向隐条纹或凹凸效应。
3、经编绣纹组织、花压板组织形成的缺压组织、多梳花边组
织等组织。
4、空穿经编组织可以减少经纱的使用数量,降低成本。
215
两穿两空
二、一把地纱梳栉空穿的经编组织
一般后梳满穿,前梳空穿。
一穿一空
两穿一空
216
三、两把梳栉空穿的双梳组织
1、结构特点:可由中断线圈横列形成一定大小、一定形状和一定
分布规律得孔眼织物。
2、形成原则
( 1)每个编织横列内,在宽度方向所有的针必须至少垫到一根纱
线;
( 2)在相邻纵行间没有连结时,单纱线圈的歪斜使此两纵行相互
分开,在没有延展线处形成孔眼;
( 3)一般孔眼间的纵行数将与一把梳栉的连续穿经数和空穿数的
和相对应;如:一穿一空:形成两纵行孔眼;
( 4)一般孔眼的横列数与连续在某相邻纵行间无延展线连接的横
列数相对应;
217
( 5)如果两把梳栉穿纱相同,垫纱运动横移针距大小相同,方
向相反,则所得到的花纹将围绕一中心对称;
( 6)一般在穿经梳和空穿数依次相等时,则至少有一把梳栉的
垫纱范围要大于连续穿经数和空经数之和;
( 7)在部分穿经结构中可形成双纱、单纱和网眼三种结构效应。
218
( 1)变化经平组
织类
例 1:穿纱:两把
梳栉均 1穿 1空,
3、织物实例
垫纱,F,1-0,1-2,1-0,2-3,2-1,2-3
B,2-3,2-1,2-3,1-0,1-2,1-0
219
例 2:穿纱:两把梳栉均 1穿 1空,
垫纱,F,1-0,1-2,2-3,2-1; B,2-3,2-1,1-0,1-2
经缎垫纱运动图
( 2)经缎组织类
220
例 3:穿纱:两把梳栉均 1穿 1空,
垫纱,F,2-0,0-2,2-0,0-2,2-0,0-2
B,0-0,2-2,4-4,6-6,4-4,2-2
衬纬编链垫纱运动图
( 3)衬纬编链类
221
例 4,
穿纱,F:,1空 9穿
B,4穿 1空 5穿
垫纱,F,2-1,( 1-0,
1-2) X4,2-3,3-4,
( 5-6,5-4) X2,4-3
B,4-5,( 5-6,
5-4) X4,4-3,3-2,
( 1-0,1-2) X2,2-3
垫纱运动图
( 4)多种组织复合类
222
第六章 双针床经编组织
知识点
? 双针床经编组织的表示方法,以及与单针床经
编组织表示方法的区别。
? 双针床单梳组织形成整片织物的条件,双针床
双梳组织能形成的结构与效应。
? 双针床圆筒形织物、间隔织物等的编织工艺。
223
第一节 双针床单梳组织
1、罗纹经编组织:两针床织针呈相间配置所编织的
双针床组织。
2、双罗纹经编组织:两针床织针针背呈相对配置所
编织的双针床组织。
3、形成单梳双针床织物的必要条件:每根纱线至少
在一个针床上的两个以上的织针上垫纱。否则不能形
成成片织物。
224
双针床基本组织(一)
225
双针床基本组织(二)
226
第二节 双针床双梳和多梳组织
1、双梳经平罗纹织物
组织纪录,Lb:2-4,2-0; Lf:2-0,2-4
织物特点:两面结构相同,类似于纬编罗纹组织。
227
例,组织纪录,Lb:2-0,2-
2/2-4,2-2; Lf:2-2,2-4/2-2,2-
0
织物特点:两面可采用不同
颜色、不同种类、不同粗细
或不同性能的纱线,可再织
物两面形成具有不同效应的
织物。
2、经编双针床两面织物
228
例:组织纪录,
L1:2-0,2-2/2-4,2-2/;在一定范围满
穿;
L2:2-0,2-0/2-2,2-2/;只穿左侧一根
纱;
L3:0-0,0-0/0-2,0-2/;只穿右侧一根
纱;
L4:2-2,2-0/2-2,2-4/;在一定范围满
穿;
织物特点:( 1)可形成一定大小和形状的口袋和管状织物;
( 2)可用作包装袋、绷带、连裤袜、土工布、人造血管等。
3、经编双针床筒状织物
229
4、经编双针床间隔织物
例:某种间隔织物的垫纱穿纱规律如下,
L1,6-6,6-6/0-0,0-0// 满穿;
L2,0-2,0-0/2-0,0-0// 满穿;
L3,2-0,0-2/2-0,0-2// 1穿 1空;
L4,0-2,2-0/0-2,2-0// 1穿 1空;
L5,0-0,0-2/2-2,2-0// 满穿;
L6,0-0,6-6/6-6,0-0// 满穿。
其中,梳栉 L1,L2在前针床的编链衬纬组织形成一个密实的表
面;梳栉 L5,L6在后针床的编链衬纬组织形成另一个密实的表
面;梳栉 L3,L4采用单丝作反向对称编链垫纱运动,形成间隔
层。
230
例:组织纪录,
L1:10-10,10-10/0-0,0-0/; 满穿; L2:0-2,0-0/0-2,0-0/; 满穿;
L3:0-2,0-2/2-4,2-4/; 1穿 3空; L4:0-2,0-2/2-4,2-4/; 2空 1穿 1空;
L5:0-0,0-2/0-0,0-2/; 满穿; L6:0-0,10-10/10-10,0-0/; 满穿。
5、经编双针床割绒织物
231
原料:( 1)腈纶毛毯
L1,L6,110dtex弹力锦纶丝或涤纶丝
L2,L5,78dtex弹力锦纶丝或涤纶丝
L3,L4,50~33.3tex( 20~30公支)腈纶纱
( 2)棉毛毛毯
L1,L6,20texX2(50/2公支 )棉纱;
L2,L5,110dtex弹力锦纶丝
L3,L4,42texX2( 24/2公支)羊毛。
织物特点,
( 1)由连结前后针床的纱线形成较长的延展线,两针床之间的间距可为
20-60mm;
( 2)下机经割绒后,形成毛绒织物。用作单层或双层毛毯。
第二篇
,针织物组织与产品设计,
2
第一章 纬编花式组织
知识点
? 掌握纬编组织的表示方法
? 重点掌握提花组织、集圈组织、添纱组织、衬垫组
织、毛圈组织、长毛绒组织和复合组织的结构和性
能
? 理解以上组织的编织方法
? 了解菠萝组织、纱罗组织、波纹组织、衬纬组织、
衬经衬纬组织和经纱提花组织的一般概念
3
第一节 纬编针织物组织的表示方法
一、线圈结构图,
(一)定义:用图形来表示线圈
在织物内的形态,简称线
圈图。
(二)特点,
1,它可以直观地表示出针织
物结构单元的形态及其相
互连接与分布情况。
2,因绘制复杂,仅适合于较
简单的针织物结构。主要
用于教学和研究。
4
(一)定义:在意匠纸(方格纸)
上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出织
物内针织物结构单元的类
型、色彩及其组合规律。
(二)特点,
? 比线圈结构图简单明了,
易于在生产中使用;
? 不能反映出针织物结构的
具体形态,且难以反映双
面织物的编织情况。
二、意匠图
5
三、编织图
(一)定义:按
照编织顺序用图
形来表示纱线在
织针上的编织情
况。
(二)特点,
1.能够清晰地表
示纱线在织针上
的编织情况,特
别是可以表示上
下针(前后针)
的编织情况;
2.不适合于大提
花花型的表示。
6
四、三角排列图
成圈、集圈和不编织的三角配置表示方法
注:当三角不编织时,有时可用空白来取代符号, -, 。
三角配置
方法 三角名称 表示符号
成圈
针盘三角 ?
针筒三角 ?
集圈
针盘三角
针筒三角
不编织
针盘三角 —
针筒三角 —
(一)定义,
根据编织情况在每一
路排列三角种类(一
般用于多针道针织机
)。
7
第二节 提花组织
一、提花组织( jacquard stitch,float stitch )
1.定义,
按照花纹要求,有选择地在某些针上成圈,在不成圈的地方纱
线以浮线的形式存在。基本结构单元为线圈和浮线。
2.分类,
单面提花组织;
双面提花组织
8
9
1.色织提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纱线编织而成,当一种色纱成
圈时,其他纱线以浮线的形式存在于成圈纱线的后面。
(一)单面提花组织( float jacqard)
10
? 2.素色提花(结构提花):由单一颜色纱线通过浮线和拉长线圈
形成结构花纹效应,如凹凸、褶裥等。
11
? 在双针床针织机上
编织的提花组织。
通常在织物的一面
形成色彩花纹效果。
? 1.横条反面双面提
花组织 (horizontal
jacquard)
(二)双面提花组织( float jacqard)
12
( 1)两色芝麻
点提花
2.芝麻点反面双面提花组织 (bird’s eye jacquard)
13
( 2)三色芝麻点提花
14
( 1)满针空气层
( full net jacquard)
3.空气层提花( net jacquard)
15
( 2)抽针空气层
16
二、提花组织的成圈过程
(一)单面提花组织的成圈过程
单面提花组织编织方法
1.( 1)成圈针 1,3沿挺针三角上升到退
圈最高点,旧线圈从针钩里退到针杆上并
垫上新纱线;
( 2)针 2不上升、不退圈,也不钩取
新纱线;
2 ( 1) 1,3针下降,将新喂入的纱线弯
曲成圈并穿过旧线圈;
( 2)针 2仍处于静止状态,旧线圈由
牵拉力作用被拉长成大约 2倍大小;新纱
线以直线段浮在拉长线圈的后面。
17
编织提花组织的走针轨迹
(二)编织提花组织的走针轨迹
18
第三节 集圈组织
一、集圈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1.定义,
集圈组织 (tuck stitch)是一种在针织物的某些线圈上,除套有一
个封闭的旧线圈外,还有一个或几个悬弧的花色组织,其结构
单元由线圈与悬弧组成。
2,分类,
? 按单双面来分,可分为单面集圈组织和双面集圈组织。
? 按悬弧多少来分,可分为单列、双列、多列集圈组织。
? 按参加集圈的针数分,可分为单针、双针、三针集圈。
19
单针三列集圈
三针单列集圈
双针双列集圈
集圈组织图
20
(一)单面集圈组织
1、定义,单面集圈组织是在平针组织的基础上进行集圈
编织而形成的一种组织。
2、特点,
① 利用集圈单元在平针中的排列形成花色效应。
② 利用多列集圈形成凹凸网眼效应。
③ 利用几种色纱与集圈单元组合形成色彩效应。
④ 利用集圈悬弧来减少单面提花组织中浮线的长度。
21
利用集圈单元在平针中的排列可形成各种结构花色效应。
?斜纹效应,
根据集圈单元在平针线圈中有规律排列,形成斜纹效应。
采用单针双列集圈,斜纹明显。
3、结构效应
22
?凹凸小网孔效应,
如图所示,利用单针双列或单针多列集圈形成凹凸不平的织物。集圈
的悬弧愈多,织物表面的凹凸效应愈明显,小孔也愈大。
23
?色彩花纹效应,
?在集圈组织中,由于悬弧被正面圈柱覆盖,在织物正面不能看见悬
弧,只显示在反面。
?当采用色纱编织时,凡是形成悬弧的色纱,在织物的正面将被拉长
线圈所遮盖,在正面只呈现成圈纱的色彩效应。
24
双面集圈组织是在罗纹组织和双罗纹组织的基
础上进行集圈编 织而形成的。
1.双面集圈组织的作用
? 形成花色效应
? 在双层织物组织中,集圈还可以起到一种连接
作用。
(二)双面集圈组织
25
? ( 1)只在织物的一面形成集圈,两个横列完成一个循环称之为
半畦编 组织。
?2.常见组织
26
( 2)集圈是在织物的两面形成的,两个横列完成一个循环称之
为 畦编 组织。
27
二、集圈组织的编织方法与走针轨迹
1.成圈方法
?织针 1,3被选中上
升到退圈高度 --成
圈
? 织针 2被选中上
升到集圈 (即不完
全退圈 )高度 --集圈 。
集圈组织编织方法
28
2.走针轨迹
? 虚线 1为编织成圈织针针踵运动轨迹。
? 虚线 2为编织集圈的织针针踵运动轨迹。
29
(二)集圈组织编织工艺实例
? 图中( 1)第 1、
3横列编织集圈与线
圈。
? 第 2,4横列全部
成圈。
? 该组织只需要两
种织针、两条针道
的三角( 2)( 3)。
30
第四节 添纱组织
一、添纱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1.定义
添纱组织 (plating stitch)是指织物上的全部线圈
或部分线圈由两根纱线形成的一种组织。
31
2.分类
( 1)全部线圈添纱组织:织物内所有的线圈由
两个线圈重叠而成,织物的一面由一种纱线显
露,另一面由另一种纱线显露。
( 2)部分线圈添纱组织:在地组织内,仅有部
分线圈进行添纱,有绣花添纱和浮线 (架空 )添
纱两种。
32
二、添纱组织的编织方法
(一)编织条件及影响因素
1、编织条件
采用特殊的纱线喂入装
置以便同时喂入地纱和添纱。
并在垫纱和成圈过程中,保
证面纱在织物正面,地纱在
织物反面。
33
( 2)成圈过程中纱线
相对位置的分析,
? 垫纱时:必须保证
添纱 靠近针背,地纱靠
近针钩。添纱垫纱横角
<地纱垫纱横角
34
(二)成圈过程
2、交换添纱组织的成圈过程
( 1)采用辅助沉降片的成圈
过程,
?普通沉降片和辅助沉降片,
插在同一槽内起翻转两种纱
线的作用。
?成圈(弯纱)前,纱线 1在
针钩内侧,成圈(弯纱)时,
纱线 2紧贴针钩内侧。
1、全部线圈添纱组织的成圈过
程与平针组织相同,仅采用专
门的导纱器和织针。
35
图( 1)表示开始垫纱时织针与沉降片的位置。
图( 2)表示正常添纱编织。
图( 3)表示沉降片向右运动,织针下降过程中纱线的翻转。
( 2)采用特殊沉降片的成圈过程
36
3、绣花添纱组织的成圈过程
( 1)编织绣花的线 2与地纱 1不
穿在同一导纱器上。
( 2)绣花纱有专用的导纱片。
( 3)绣花纱导纱片根据花纹要
求进入垫纱位置。
37
4、浮线(架空)添纱组织的成圈过程
( 1)地纱 1垫纱位置低,使所有的织针能垫纱编织。
( 2)面纱 2垫纱位置高,被选上的织针(根据花纹要求)
可以同时垫上面纱与地纱。未被选上的织针,其面纱在
该织针的针背后,成浮线。从而形成浮线添纱组织。
38
第五节 衬垫组织
一、衬垫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1.定义
衬垫组织( fleecy stitch,laying-in stitch,laid-in stitch)是以一根
或几根衬垫纱线按一定的比例在织物的某些线圈上形成不封闭的
悬弧,在其余的线圈上呈浮线停留在织物反面的一种花色组织。
2.分类
( 1)平针衬垫组织( two-thread fleecy):以平针为地组织
( 2)添纱衬垫组织( three-thread fleecy):面纱和地纱编织平针
组织,衬垫纱周期地在织物的某些圈弧上形成不封闭的悬弧。
39
二、衬垫组织的编织方法
(一)平针衬垫组织
1、结构形式,
平针衬垫组织以平针为地组织,如图所示。
图中 1为地纱编织平针组织。
图中 2为衬垫纱,它按一定的比例编织成不封闭的
圈弧悬挂在地组织上。
40
2、编织方法,
机件,
单面多针道针织机上编
织。
一般编织一个横列采用
两路成圈系统。
右图所示为编织一个完
全组织用四个成圈系统。
41
(二)添纱衬垫组织
1、形成方式,
1)面纱和地纱编织平针组织。
2)衬垫纱夹在面纱和地纱之间。
2、特点,
1) 衬垫纱 不显示在织物的正面。
2)从而改善了织物的外观。
42
添纱衬垫组织可在钩针和舌针的针织机上编织。
1)机件,
单面四针道舌针圆纬机。
双片颚的沉降片。
三个成圈系统编织一个横列。
2)成圈过程
( 1)喂入衬垫纱
? 编织衬垫纱的织针根据垫纱比的要求上升。图中实线织针轨迹 I中
1的位置,其余的织针不上升,织针 1,4,7?? 上升的高度图 (2)所
示。
? 衬垫纱 D垫入后,沉降片向针筒中心运动,使衬垫纱弯曲,衬垫纱
从针钩移到针杆上,如图 (3)所示。
3.添纱衬垫组织的编织工艺
43
44
( 2)喂入面纱
? 两种高度的织针随针筒的回转,在三角的作用下,织针下降
至图 (1)中 3的位置,使面纱纱线 E喂入,如图中 (4)所示。
? 所有的织针继续下降至图 (1)中 4的位置,织针 1,4,7??
上的衬垫纱 D脱圈在面纱 E上,如图中 (5)所示。此时,衬垫纱
在沉降片的上片颚上。
45
( 3)喂入地纱
? 针筒继续回转,所有的织针上升至图 (1)中 5的位置,此时面纱
形成的线圈仍然在针舌上,然后垫入地纱 F,如图中 (6)所示。
? 织针下降至图 3(1)中 6的位置,织针、沉降片与三种纱线的相对
关系如图中 (7)所示。
? 织针继续下降至 (1)中 7的位置时,织针下降到最低点,针钩将
面纱和地纱穿过旧线圈,形成新线圈。衬垫纱就被夹在面纱和地
纱之间,完成一个横列编织。
? 如图中 (8)所示,并继续下一个横列的编织。
46
添
纱
衬
垫
组
织
编
织
方
法
动
画
演
示
47
第六节 衬纬组织
一、衬纬组织的定
义
1.定义
衬纬组织( weft insertion
stitch)是在纬编基本、变化
或花色组织的基础上,沿纬
向衬入一根不成圈的辅助纱
线而形成的。
衬纬组织结构
48
二、衬纬组织的编织方法
采用特殊的喂纱嘴 6。
在织针出筒口进行退圈前,把纬纱喂入上、下织针的针背后。
当上、下织针垫上新纱线成圈后,纬纱夹在上、下圈柱之间。
49
第七节 毛圈组织
一、毛圈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1.定义
毛圈组织 (plush stitch)是由平针线
圈和带有拉长沉降弧的毛圈线圈组合
而成的一种花色组织。
2.分类
( 1)普通毛圈( unpatterned plush)
组织:每一只毛圈线圈的沉降弧都被
拉长形成毛圈。
( 2)花式毛圈组织:通过毛圈形成花
纹图案和效应的毛圈组织。可分为提
花毛圈组织,浮雕花纹毛圈组织,高
度不同的毛圈组织等。
50
(一)普通毛圈组织
( 1)满地毛圈 —— 把每一路每枚针都将地纱和毛圈纱编织成
圈而且使毛圈线圈形成拉长的沉降弧的结构。非满地毛圈与之
相反。
( 2)正包毛圈 —— 地纱线圈显露在织物正面,并将毛圈纱线
圈覆盖的一种形式。
优点:防止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毛圈纱被从正面抽出,尤其
适合于要对毛圈进行剪毛的天鹅绒类织物。
( 3)反包毛圈 —— 毛圈纱线圈显露在织物正面,将地纱线圈
覆盖住,而织物反面仍是拉长沉降弧的毛圈。
优点:对正反两面的毛圈纱进行起绒处理,形成双面绒织物。
51
(二)花式毛圈组织
( 1)提花毛圈组织
每一线圈横列除了有地纱外,
还有两根或两根以上的毛圈色纱。
它可以是满地或非满地毛圈结构。
( 2)浮雕花纹毛圈组织
毛圈可以在织物表面形成浮雕
花纹效应,为非满地毛圈结构。
52
( 3)两种不同高度的毛圈组织
形成毛圈花纹与浮雕毛圈相似,不同之处,平针线圈由较低
的毛圈来代替。
( 4)双面毛圈组织
是指织物两面都形成有毛圈
的一种组织。
纱线 1编织地组织;
? 纱线 2形成正面毛圈;
? 纱线 3形成反面毛圈。
53
二、毛圈组织的编织方法
(一 )毛圈的成圈机件
1、导纱器
与编织添纱组织相似,两个
导纱孔。
1地纱,垫入位置较低;
2毛圈纱,垫入位置较高。
54
( 1)地纱和面纱可分别在沉
降片的片颚和片鼻上进行弯纱。
( 2)若要改变毛圈的高度,
需要更换片鼻高度不同的沉降
片。
( 3)不同型号的毛圈针织机
所用的沉降片结构不一定相同。
2、沉降片
55
(二)普通毛圈的编织
1、成圈过程
( 1)织针上升退圈
? 针 1上升退圈。
? 两片沉降片相对运动;握持毛圈沉降片
4向针筒中心挺进,其片鼻伸入前几个毛圈
2中去,抽紧,使毛圈高度均匀;脱圈沉降
片 3略向外退,放松地纱线圈。
56
( 2)垫入地纱和毛圈纱
? 地纱 5垫入位置较低;
? 毛圈纱 7垫入位置较高;
? 握持毛圈沉降片 4和脱圈沉降片 3都向外退出。
( 3)弯纱成圈
? 两片沉降片都朝针筒中心运动直到弯纱结束,
? 通过调节脱圈沉降片 3向中心的位置,使地纱
与毛圈纱之间的距离变大 (图( 4)中的 HL)或变
小 (图 (5)中的 HK),利用这种方法可改变毛圈的
高度。
57
1、编织方法,
( 1)通过选针的方法,编织提花毛圈组织。
( 2)通过选择沉降片的方法,编织提花毛圈
组织。
2、选针编织提花毛圈
( 1)采用双沉降片和预弯纱技术进行编织。
( 2)双沉降片的结构。
(三)花式毛圈的编织
58
( 3)编织两色提花毛圈组织时织针与双沉降片的运动轨迹及其配合。
59
第八节 长毛绒组织
1.定义
凡在编织过程中用纤维束与地
纱一起喂入而编织成圈,同时
纤维 以绒毛状附在针织物表面
的组织,称为长毛绒组织
(high-pile fabric)。
2.分类
长毛绒组织可分为普通长毛绒和
提花或结构花型的长毛绒。
一、长毛绒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60
二、长毛绒组织的编织方法
1、梳理装置 —— 由输入辊罗拉、梳理辊、钢丝滚筒组成。
2、毛条喂入装置 —— 将具有一定长度的纤维做成的毛条,梳成
有序的纤维层喂入织针。
61
3、编织过程 —— 织针进入垫纱成圈区域时,针逐渐下降,从导纱器
B中喂入地纱;地纱与纤维束共同编织形成长毛绒织物,地纱处于长
毛绒织物的工艺正面,纤维束的两个头端露在长毛绒组织的工艺反
面。
4、提花长毛绒 —— 对
经过每一纤维束梳入区
的织针进行选针,选中
的织针退圈并获取相应
颜色的纤维束。
62
第九节 菠萝组织
一、定义
菠萝组织 (pelerine stitch,eyelet stitch)是新线圈在成圈过程中同时
穿过旧线圈的针编弧与沉降弧的纬编组织。
二、分类
? 单面菠萝组织
? 双面菠萝组织
63
(二)菠萝组织的编织工艺
1、编织方法,
编织菠萝组织时,将旧线圈的沉降弧转移到
相邻的针上借助于专门的钩子或扩圈片完成。
2、移圈机件:钩子(或扩圈片)分为左钩
、右钩、双钩三种。分别插在针盘或针筒上。
64
( 1)选择移圈钩子并使其片尖伸到针筒针的握持平面线;
( 2)针筒针编织线圈横列;
( 3)钩子向外推动沉降弧 H并把它引向如图中( 3)所示的下针钩平
面线;
( 4)针筒针上升,穿过被移圈钩子扩展的沉降弧,使沉降弧 H套到
针筒针上,如图中( 4);
( 5)钩子撤回到不工作位置,并使针筒针移到起始位置。
3、编织过程
65
第十节 纱罗组织
一、纱罗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1.定义,
纱罗组织 (loop transfer stitch)是在纬编基本组织的基础上,按照
花纹要求将某些针上的针编弧进行转移,即从某一纵行转移到另
一纵行。
2.分类,
( 1)单面纱罗组织
( 2)双面纱罗组织
66
( 1)单面纱罗组织
单面绞花纱罗组织 单面网眼纱罗组织
67
在针织物两面进行移圈,即将一个针床上的线圈移到另一个针床
与之相邻的针上,或者将两个针床上的线圈分别移到各自针床的
相邻针上。
( 2) 双面纱罗组织
68
1、编织方法,
将下针 1上的针编弧 5转移到上针 3上。
( 1)下针 1先上升到高于退圈位置,针编弧 5被扩张;
( 2)上针 3径向外移穿过扩圈片及针编弧 5;
( 3)下针 1下降,将针编弧 5留在上针 3上。
二、纱罗组织的编织方法
69
( 1)针盘与针筒三角均有成圈
系统和移圈系统;
( 2)每三路中有一移圈系统;
( 3)上针与下针的对位(罗纹
对位 → 移圈对位);
( 4)采用同步成圈或滞后成圈
方式,以滞后为主。
2、成圈系统
70
I:起始位置。
Ⅱ,上、下针开始退
圈,上针的旧线圈仍处
于针舌上。
Ⅲ,下针退圈 → 扩圈;
上针头与下针针背平齐,
可阻挡下针上的旧线圈
随针上升,有利于下针
的退圈。
3、移圈过程
71
? Ⅳ,下针上升,利用扩圈
片上的台阶将扩展的线圈
高于上针,上针外移,针
头穿进扩展的线圈中。
? Ⅴ,下针下降,针舌关闭;
上针受圈,完成转移。
? Ⅵ,上针向针筒中心移动,
带着转移过来的线圈回到
起始位置。
72
第十一节 波纹组织
一、波纹组织的定
义与分类
1.定义,
波纹组织是由倾斜
线圈形成波纹状的
双面纬编组织。
2.分类,
( 1) 罗纹波纹组织
( 2)集圈波纹组织
罗纹波纹组织 集圈波纹组织
73
二、波纹组织的编织方法
罗纹波纹组织编织方法
图( 1)为织针已编织成
1+1罗纹。图( 2)表示前
针床向右移过一个针距后,
垫上纱线 b,形成一个线圈
横列。针 1,3,5和针 2,4
,6形成交叉的线圈,使线
圈倾斜。
74
集圈(畦编)波纹组织编织方法
图( 1)表示垫上纱线 a 后,
针 1,3形成线圈,针 2,4不
脱圈,垫上纱线 a不形成线圈
,而呈悬弧,即集圈。图( 2
)表示前针床向右移过一个
针距,则针 1处于针 2,4之
间,垫上纱线 b,针 1不脱圈
,则形成集圈,针 2,4形成
线圈。
75
第十二节 复合组织
一, 定义与分类
1.定义
复合组织 ( combination stitch) 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纬编组织复合而成 。
2,分类
复合组织可分为单面和双面复合组织 。 双面复合组织
中, 根据上, 下织针的排针配置不同, 又可分为罗纹型
和双罗纹型复合组织 。
76
1,集圈 — 平针复
合组织 ( 两面
织物 )
二、常用的几种复合组织
77
2、罗纹复合组织(双面乔其纱)
78
胖花组织( blister)
是按照花纹要求将单
面线圈架空地配置在
双面纬编地组织中的
一种双面纬编组织。
( 1) 单胖组织
( single-blister) 是针
筒针在织物一个完整
线圈横列中仅有一次
单面编织。
3、平针 — 罗纹复合组织(胖花组织)
79
( 2),双胖组织( double-blister) 是针筒针在织物一个完整线圈
横列中连续两路单面编织,根据色纱数多少也可分为素色和多色。
80
在平针组织、衬纬组织、罗
纹组织的基础上复合而成的
一种组织。
( 4) 平针 — 衬纬 — 罗纹复合组织(绗缝组织)
81
第二章 多针道纬编圆机产品设计
知识点
? 了解单面和双面多针道纬编圆机的结构
? 理解多针道选针机构的选针原理
? 掌握多针道产品的设计方法
? 了解一些典型产品的结构、特性和上机工艺
82
第一节 多针道纬编圆机选针原理与上 机工艺
一、选针机构与选针原理
( 一 ) 选针机构
1,织针,
( 1) 单踵式:每针一踵, 起选针, 起
针和压针作用;
( 2) 双踵式:每针两踵, 上踵起压针
作用, 所有针都为同一种高度 。 下
踵起选针和起针作用, 分成不同踵
高 。
83
( 1) 分成不同高度的针道,
与相应的针踵高度相对应 。
? ( 2) 分成不同的形状, 分
别为,
1) 下三角,
a,成圈三角; b,集圈三角;
c.不成圈 ( 浮线 ) 三角
2) 上三角,
a,成圈三角 (包括同步成圈
三角和滞后成圈三角 );
? b.集圈三角;
? c,不成圈 ( 浮线 ) 三角;
d,防窜三角
三角类型
2.三角
84
1.不同花纹纵行数和最大花宽 Bmax
( 1) 不同花纹纵行数 B0
B0=n n,选针踵的档数
( 2) 最大花宽 Bmax
a.不同踵高按步步高, /” 或步步低, \” 排列, Bmax= B0=n
b.对称排列, Bmax= 2( B0-1) =2(n-1)
c.无规律排列, Bmax=N N,针筒总针数
(二)选针原理
85
2.不同花纹横列数和最大花高 H0
按三种三角不同的排列方式组合,H0‘=3n n,针道数
4针道,H0‘=34=81; 3针道,H0‘=33=27
考虑全浮线的情况,H0= H0‘-1=81-1=80; 或 =27-1=26
86
( 一 ) 单面多针道上机工艺
1,非对称花型
二、上机工艺
87
2.对称花型
88
3.无规则花型
89
第二节 单面纬编圆机产品设计
一, 单面结构花型产品设计
( 一 ) 斜纹织物
1.单斜纹
90
2.双斜纹
91
3.轻斜纹
92
1.单珠地网眼
( 1) 无平针横列,织物有凹凸感,效应在织物反面。
(二)珠地网眼织物
93
( 2)有平针横列:织物有凹凸感,因为中间有平针横列,效应在织
物正面。
94
2.双珠地网眼
( 1) 无平针横列,因为双列集圈,凹凸效应更加突出,效应在织物
反面。
95
( 2)有平针横列:因为双列集圈,凹凸效应更加突出,效应在织物
正面。
96
(三)乔其纱
1,集圈乔其纱
97
98
(四)色织小提花
99
(五)平针衬垫
100
第三节 双面多针道纬编圆机产品设计
一、设计条件
? 双面多针道针织机,是指上针与下针都具有两种以上的针踵和针
道级数,上下针道数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上针道数一般为
2,下针道数则多为 2或 4;还有上下均为 4针道的双面多针道针织
机;按上针盘与下针筒上针槽的配置关系,可分为罗纹式配置与
棉毛式配置两种形式。
? 在双面多针道针织机上,可以使用 4种变换三角,它们是:成圈、
集圈、浮线三角与防窜辅助退圈三角。通过三角变化、织针排列
以及纱线穿放等工艺设计,可以用双面多针道针织机生产罗纹、
双罗纹(棉毛)、罗纹复合组织、双罗纹复合组织等多种织物产
品。
101
二、产品设计
(一)丝盖棉产品设计
102
(二)双罗纹空气层两层织物设计
103
(三)双罗纹半空气层交织产品设计
104
(四)三层交织复合织物设计
105
(五)
丝盖棉
网眼织
物设计
106
(六)
变化罗
纹半空
气层织
物设计
107
(七)双面集圈凹凸花色织物的设计
108
第三章 提花纬编圆机产品设计
知识点
? 理解纬编提花圆机的选针原理
? 了解此种机器所生产的产品种类
? 掌握纬编提花产品设计方法和上机工艺
? 重点掌握单、双面典型产品设计和上机
109
第一节 提花轮选针机构的选针原理与上机工艺
一、选针原理 ? 每一个成圈系统由起针三角 1、侧向三角 5和提花轮 6组成。
? 提花轮以 20- 40° 倾斜角安
装于每一成圈系统外测。
?提花轮钢片间距=针距,由针
踵带动绕自身轴心回转。
? 提花轮针片凹槽中有许多钢
米,分高、低、无三种,可使
织针分成三条运动轨迹。
提花轮中 高钢米 —— 织针上升至退圈高度 —— 成圈
提花轮中 中钢米 —— 织针上升至集圈高度 —— 集圈
提花轮中 无钢米 —— 织针 不编织
110
111
? 结构简单;
? 花纹有明显得螺旋形外观(相邻两个花型之间有横向
和纵向位移);
? 三功位选针;
? 提花轮呈倾斜配置,占空间小,有利于增加成圈系统
数。
二,特点
112
由提花轮提花机形成的花纹区域有三种,
?, 矩形(最为普遍 )
?, 六边形
?, 菱形
假设 提花轮槽数 =T
? 针筒总针数 N
? N = Z·T± r
? Z-正整数 ; r-余数
三、矩形花纹的形成和设计
113
? 此时,针筒转一圈,提花轮自转Z转。
花纹的最大宽度:B max=T
花纹的最大高度:H max= M/e
M-成圈系统数(即提花轮数)
e -色纱数
? 特点,
花纹一个接一个,平行排列,垂直重叠;
花纹没有纵移和横移;
若要增加花高,即路数要增加
1,总针数 N可被提花轮槽数整除,余数 r =0
114
例 1,N=12,T=4,M=4,e= 1。设计花型。
Bmax=T=4
Hmax=M/e= 4
115
? 例 2,欲在提花轮提花机上编织集圈花色织物,机号 =18,筒径
φ=28, N=1500,T=15, M=36,e=1 。
? 设计计算,
N/T=100 r=0
Bmax=T=15 取 B=15
Hmax =M/e =36÷ 1=36 横列
取 H=18 (*一般希望 B与 H较接近 )
机器 1转可织二个完全组织高度。
116
设
计
花
纹
图
案
117
绘制上机图
横列序号 提花轮序号 钢米排列
1 1 19 6H,1L,2H,1L,5H
2 2 20 5H,1L,4H,1L,4H
3 3 21 4H,1L,6H,1L,3H
4 4 22 3H,1L,8H,1L,2H
5 5 23 2H,1L,4H,2L,4H,1L,1H
6 6 24 1H,1L,4H,1L,2H,1L,4H,1L
7 7 25 5H,1L,4H,1L,4H
8 8 26 1L,3H,1L,6H,1L,3H
9 9 27 3H,1L,8H,1L,2H
10 10 28 1L,3H,1L,6H,1L,3H
11 11 29 1L,4H,1L,4H,1L,4H
12 12 30 1H,1L,4H,1L,2H,1L,4H,1L
13 13 31 2H,1L,4H,2L,4H,1L,1H
14 14 32 3H,1L,8H,1L,2H
15 15 33 4H,1L,6H,1L,3H
16 16 34 5H,1L,4H,1L,4H
17 17 35 6H,1L,2H,1L,5H
18 18 36 7H,2L,6H
H— 高钢米
L— 低钢米
118
2,r≠0
当总针数 N不能被提花轮槽数 T整除时,提花轮槽与织
针的关系就不会像 r=0时那样固定不变。则针筒在第二
转时,提花轮起始槽就不会与第一针啮合。
119
例 1 N=170 T=50
170=3× 50+20 r=20
此时 N,T,r的最大公约数为 10,
针筒第一转 提花轮自转 3
针筒第二转 第一枚针与提花轮第 21 槽啮合
针筒第三转 第一枚针与提花轮第 41 槽啮合
针筒第四转 第一枚针与提花轮第 11 槽啮合
针筒第五转 第一枚针与提花轮第 31 槽啮合
5 2
120
? 若 提花轮每 10针(公约数)作为一段 T=50 可分为 5 段,
则针筒需转 5转,才能完成整个循环。
121
? 若进线路数 M=1 花纹分布为,
上述花型有纵向横移,有横向横移
122
123
四、形成花纹能力的分析
1、完全组织的宽度 B和高度 H
( 1)完全组织的宽度 B
为了保证,针筒一周编织出整数个花型,完全组
织的宽度 B应取 N,T,r的公约数。
Bmax=N, T,r的最大公约数
由上题可知 B=Bmax= 10纵行。
124
( 2) 完全组织的高度 H
则 H=M/e × T/B = M/e × A
式中 M— 采取系统数 e— 色纱数
T— 提花轮槽数 B完全组织宽度
A — 段数
125
2、段的横移
? 段 —— 将提花轮的槽数分为几等分,且使每一等分中
的槽 数等于完全组织的宽度,这个等分称为段。
? 提花轮中的段数 A
A=T/B
? 段的横移 —— 当 r≠0时,针筒每转过一圈,开始作用
的段号就要变更一次,这叫段的横移。
由于段的横移,针筒每转开始时,开始作用的段号就
要变更一次 。
X=r/B
126
? 由于段的横移,针筒每转一圈,起始的段号就要更改一次。
设针筒某一转开始作用的提花轮段号为 Sp( p为针筒第 p 转)
Sp=[(p- 1)·X+1]- KA
其中,p—— 为针筒第 p 转
X—— 段的横移数
A—— 提花轮槽的段数(等分数)
K—— 正整数,保证 Sp≤段数 A
? 段号 —— 每一段依次编号
127
—— 两个相邻的完全组织垂直方向上的位移称为纵移,以Y
表示。
例 1 中左边一个完全组织的第一横列比相邻的右面完全组
织的第一横列升高两个横列,
则 Y=2
在同一横列中,花纹的地 I段总是跟着最后一段(如:例
1 为 Ⅴ )若要计算后一完全组织比前一完全组织上升多少,
只要知道前一完全组织中,最后一段比第一段上升多少
横列即可。
3、花纹的纵移
128
? 当机器上有一个提花轮,针筒每一转编织一个横列时,第 P横列
就是针筒第 P转
P= [A(K+1)-1]/X+1
两个完全组织纵移为
Y`= P- 1= A(K+ 1)- 1]/X
? 当机器上有 M成圈系统和 e种色纱时,则 针筒一转编织 M/e横列,
则 纵移 Y为,
Y Y M
e
M
e
A K M
e
X
? ? ?
? ? ?
'
( )1
129
又 ∵
∴
在求得上述各项参数的基础上,就可以设计矩形花纹。因为有段
的横移和花纹纵移存在,所以一般要绘出两个以上完全组织,并
指出纵移和段号在完全组织高度中的排列序号。
,HAeM ?
Y
H K Me
X?
? ?( )1
130
1,已知条件:总针数N= 552;提花轮槽数T= 60;
成圈系统数M=8;色纱数 e=2。
2,设计与计算
? 求花纹完全组织宽度B
N=ZT± r 552= 9× 60+ 12
552,60,12的最大公约数为 12
故取B= 12纵行
? 求花纹完全组织的高度H
横列20281260 ?????? eB MTH
五,工艺设计实例
131
? 求段数A和段的横移数X
求段数A和段的横移数X
1121251260 ?????? BrXBTA 段
1121251260 ?????? BrXBTA 段
132
横列161 2
8)10(20)1(
?
??
?
??
? X e
MKH
Y
? 求花纹纵移Y
? 确定针筒转数与开始作用段号的关系
S 1= I
S 2= [(2-1)× 1+1 ]-0= Ⅱ
S 3= [(3-1)× 1+1 ]-0= Ⅲ
S 4 = [(4-1)× 1+1 ]-0= Ⅳ
S 5 = [(5-1)× 1+1 ]-0= Ⅴ
133
设计花纹图案
134
提花轮顺序按两路编织一个横列,针筒每一转编织四个横
列,针筒五转织一个完全组织。
? 段号与针筒转数关系
? 段的横移与纵移在上一页设计花纹图中表示。
3,绘制上机图
135
第二节 推片与拨片式选针机构与上机工艺
一、机件配置
136
? 1,针筒中自上而下插:织针 — 挺针片 — 提花片
? 2,提花片有 39档齿,每片保留一档齿,1~ 37自由
选针。
? 3,选针器上有 39档拨片,每档可拨至左、中、右三
个位置。
? 4,选针器上的 39档拨片 提花片的 39档齿
二、选针原理
137
中,拨片的前端作用不到留同一档齿的提花片 这些提花
片不被压入针槽 相应的挺针片的片踵露出针筒 受挺
针片三角作用,挺针片上升 将织针推升到退圈高度 ( 成
圈 )
138
右,挺针片在挺针片三角的作用下上升将织针推升到集圈
(不完全退圈)高度后,留同档片齿的提花片被拨片压入针
槽,挺针片不再继续上升退圈,从而其上方的 织针集圈 。
139
左,退圈一开始拨片就将留同一档齿的提花片压入针槽,使
挺针片片踵埋入针筒,导致挺针片不上升,织针也不上升即
不编织。
140
141
1,花宽
∵ 留齿高度不同的提花片,运动规律可不同
∴ 不同花纹纵行数 B0=37
? 当提花片步步高, /”或步步低, \”排列
Bmax=37 通常取 Bmax= 36
? 当提花片对称排列, /\”或, \/”
Bmax=72
? 当提花片以各种顺序交替排列,且不成循环
则 Bmax=N 通常花宽 B取 N的约数
三、形成花纹的能力
142
2,花高
? Hmax=M/e
? M-成圈系统数 e-色纱数
实际设计中
? 当 Hmax /H 为整数时 编织整数个花型
? 当 Hmax /H ≠整数时,可将余数的成圈系统设置
成不编织
143
例 1,根据所给两色均匀提花组织花纹意匠图,制定上机工艺(排出
成圈系统、提花片、拨片位置)
( 1)机器条件:选用 S3P172单面
提花圆机;成圈系统数 72;拨片档
数 n= 37;
( 2)花宽 B=12,花高 H=12
(3)提花片片齿排列:按单片“步
步低 \”方式排列;
( 4)色纱配置见图,一个横列需
二个成圈系统,机器一转 3个完全
组织花高。
( 5)第 3横列拨片位置如图所示。
144
成圈系统及色纱配置
145
提花片齿排列 第 5,6系统拨片位置
146
第三节 滚筒式选针机构的选针原理与上机工艺
一、机件配置与选针原理
针筒 2的每一个针槽上方插着织
针 1,下方配置着提花片 3。每枚
提花片上有一工作踵 10及一个片
齿 9。各个提花片片齿位置高度
不全相同,共有 37档不同高度。
各档片齿一一与选针刀 6对应。
选针刀式水平配置的,也有 37档。
各片选针刀一一与选针刀 8的片
齿对应。选针片插在竖滚筒 7的
凹槽中,竖滚筒 7装在机器台面
上。
滚筒式选针机构
147
二、形成花纹的能力分析
(一)完全组织的宽度 B
不同花纹的纵行数 B0与提花片片齿的档数 n有关,
B0=n
(二)完全组织高度 H
不同花纹的横列数 H0与下列参数有关,
H0 = mM/e
式中,m— 每个竖滚筒上安装的选针片数;
M— 机器的成圈系统;
e— 编织规则提花组织时的色纱数。
148
1.机器条件 Z113A型提花圆纬机,针筒直径 762mm
( 30英寸),成圈系统数 M=48,选针片齿数 n=37,
竖滚筒上选针片数 m=12,机号为 E18,针筒总针数
N=1656
2.设计要求 设计一种两色规则提花织物。
3.拟定花宽、花高,画出花型图案
将花型设计成花宽 B=36,花高 H=48的不对称图案,
由 H。的计算公式得出编织一个完全组织,需要用到
每个竖滚筒中的两种选针片,即
m'=H·e/M=48x2/48=2
在 36x48区域内画出画型意匠图。
三、花纹设计与上机工艺举例
149
( 1)提花片片齿的排列:与意匠图中个纵行的花纹分布
有关。图种不同的花纹纵行,其对应的提花片的留齿
高度应不同。
( 2)各成圈系统(各竖滚筒)与意匠图中各横列的对
应关系:由于本设计是两色规则提花,即两路编织一
个横列。
( 3)色纱配置:一般认为,要求花型中色彩突出的色
纱应排在色纱循环的第一系统
4.设计上机图
150
( 4)选针片序号排列:当竖滚筒只能顺转时,选针片号
只能按 1-2-3-4…… 12顺序排列。对于本例,编织一
个花高需要用到每一竖滚筒上的两片选针片。
( 5)各选针片片齿的钳留规则:从竖滚筒选针原理可知,
每一片选针片时机上式选针编织意匠图中某一横列上
的某种颜色线圈。因此应根据这一对应原理,以及提
花片片齿的排列和有齿无花,无齿有花的规律,做出
各选针片片齿的钳留。
151
花型意匠图与上机工艺图
152
第四节 电子选针原理
一、多级式选针器与选针原理
( 一) 选针器
1— 选针刀 ( 6- 8级)
2— 选针电器元件(压电陶瓷或线圈电
磁铁)
3— 接口
压电式选针元件 —— 体积小、工作频
率高、发热量和耗电量小等优点。
153
(二)选针原理
1、机件配置
① 针槽自下而上插:提花片 → 挺针片 → 织针
② 提花片有 8档齿,与 8级选针刀相对应,每
片仅留一齿。
③ 提花片齿呈步步高,/”或步步低” \”,8片
一组重复排满针筒一周。
④ 每一选针器中的各级选针电器元件针筒每
转过八个针距都接收到一个信号
154
2、选针器级数与机号、机速关系
? 在针织机运转过程中,每一选针器中的各级选针电器元件
在针筒每转过 8个针距都接收到一个信号,从而实现连续
选针。
? 由于选针器工作频率有一个上限,当机号或机速增加时,
要求选针器级数也增加,针筒高度也增加。
155
二、单级式选针器与选针器原理
1、积极式导针
防止织针窜跳,
起针 — 导针片上的安全踵作用
压针 — 织针的片踵作用
2、选针器(永久磁铁)
选针区:保持磁性 低电平
消除磁性 高电平、编织
( 一)选针元件
156
3、三角
三角 6:挺针片起针三角
三角 7:挺针片复位三角
三角 8,9分别为成圈三角和集圈
三角,均为活络三角
三角 8,9同时拨向高位做成圈;
同时拨向低位做集圈
157
(二)选针原理
1、在挺针片 3即将进入每一系统选针器
5时,受复位三角的径向作用,使挺
针片片尾 10被推向选针器 5,并被其
中的永久磁铁区域 11吸住,挺针片
片尾 10贴住选针器表面继续横向运
动。
2、针筒每转过一个针距,从控制器发
出一个选针脉冲信号至选针磁极 12。
158
3、当挺针片运动到磁极 12时,
4、磁极受到高电平脉冲信号 → 磁极 12磁性消除 → 挺针片
在弹簧作用下,尾端 10脱离选针器 5 → 挺针片下片
踵沿三角 6上升,织针参加成圈或集圈
5、磁极收到低电平信号 → 12保持磁性 → 挺针片尾端 10
被吸住 → 挺针片下片踵从起针三角 6内表面经过 →
织针不编织
该选针机构为二功位选针:编织或不编织、集圈或不编织
159
? 选针速度快,大于 2000针 /秒(多级式 80- 120针 /
秒),适应高机号、高机速针织机。
? 选针器体积小,只需一种挺针片,针筒高度低。
? 机件磨损小,灰尘造成的运动阻力小。
? 缺点是加工精度高,配合要求高。
(三)单级选针器的特点
160
1,花型完全组织的大小及图案不受限制
单针选针:不同花纹纵行数=总针数 N
不同花纹横列数不限
2,设计与花型准备速度大大提高,调整修改花型方便
花型准备系统
? 设计绘制花型
? 设置上机工艺参数
三、电子选针圆纬机的特点
161
162
第五节 单面花式产品设计
一,单面均匀提花织物的设计
( 一 ) 单面均匀提花织物的特点及外观
? 所有线圈大小基本相同(线圈指数相同)。
? 其织物的外观比较平整,不产生褶皱现象。分为,
1.采用色纱交织
2.采用不同类型的原料进行交织
3.采用粗细不同的纱线进行交织
163
(二) 不同颜色纱线交织的提花织物产品设计举例
1.产品组织,两色均匀提花组织,
即色线数 e=2
2.花宽与花高,花宽 B=12纵行,
花高 H=12横列 。
3.花纹图案及意匠图
4.根据意匠图编排成圈系统号及选
针片号
5.配色
6.排列提花片及排花:根据设计花
纹宽度 B=12,且为对称花纹,可
在针筒的针槽内插入 1~6号提花
片且呈, ∧, 排列。
7.上机举例
164
二,单面不均匀提花织物的设计
( 一 ) 单面不均匀提花织物的特点及外观风格
? 线圈大小不一致 。
? 织物正面线圈有的较小, 有些被拉得很长 。 每个线圈背
后的浮线多少也不同, 时织物产生凹凸不平的外观 。
165
1.产品组织,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 。
2.花高与花宽,设计者必须根据选用设备
的情况确定 。 现设计花 纹花宽 B=12纵行,
花高 H=84横列 。
3.花纹图案, 在花宽 B=12,花高 H=84的
范围内设计花纹 。
4.配色设计
5.提花片排列,由于花纹属不对称花型,
且花宽 B=12纵行, 可选用第 1~12( 1~24或
1~36) 号提花片, 按, /” 或, \” 形排列 。
6.排花
7.上机坯布举例
(二)凹凸产品设计举例
166
三、短浮线单面提花织物的设计方法
( 一 ) 采用, 混吃条, 的设计方法
167
(二)采用集圈连接的设计方法
168
四、单面集圈织物设计
( 一 ) 单面集圈组织的特点及织物外观风格
? 利用集圈的排列和使用不同色彩的纱线, 可使织物表面具有图案,
闪色, 网眼及凹凸等效应的外观 。
( 二 ) 具有色彩图案的单面集圈织物产品设计举例
? 1.织物组织 单面集圈组织 ( e=1)
? 2.花宽与花高
? 3.花纹图案
169
? 4.配色设计
? 5.排花、排提花片及选针片, 根据意匠图所示为对称
花纹,并根据所用设备选针机构的特点,将提花片片
齿排成, ∨, 型。
170
第六节 双面花式产品设计
一, 双面提花产品的特点
? 花纹可以在织物的一面形成,也可以在织物的两面形
成。
? 根据织物反面的组织结构,可在反面形成横条纹、纵
条纹或芝麻点的花纹效应
171
(一)提花织物反面
组织的设计
1.两色提花织物
? 两色提花织物针盘三角
有三种配置方式 。 将使
织物反面形成, 直向条
纹, 和, 芝麻点, 两种
外观 。
二、织物的反面设计
172
? 2.三色提花织物
173
? 3.四色提花织物
174
三,双面提花组织产品设计
(一) 具有花纹效应的提花产品
? 1.两色提花产品设计
? ( 1) 织物组织:两色提花组织 ( 色纱数 e=2)
? ( 2) 花宽与花高:根据机器选针机构的特点, 现设计
不对称花纹, 花宽 B=18纵行, 花高 H=16横列, e=2,
则共需 32路成圈系统编织一个花高 。
175
? ( 3) 设计花纹图案花出意匠图 。
176
? ( 4)配色设计
? ( 5)排提花片、排花:根据花宽 B=18纵行,且
为不对称花型,可将 1~18( 1~36)档提花片排成
,/” 或, \” 型,以控制编织一个(两个)花宽。
? ( 6)织物反面设计:反面采用小芝麻点外观,
上三角排列为高、高、低、低。
? ( 7) 上机坯布举例
177
? ( 1) 织物组织:三色提花组织, 编织一横列需色纱 ( 路数 ) 数
为 3。
? ( 2) 花宽与花高:现设计花纹花宽 B=18横列;花高 H=6横列,
需 18路成圈系统织一个完全组织花高 。
? ( 3)设计花纹意匠图
2.三色提花织物设计
178
? ( 4)配色设计
? ( 5)排提花片:将提花片按一个花宽(或一个花宽的
整数倍的片齿)排成, /” 或, \” 型。
? ( 6) 织物反面设计:织物反面呈芝麻点效应, 上三角
配置成高, 低, 高, 低, 高, 低 6路一循环 。
? ( 7)上机坯布举例
179
? 1.织物组织:两色提花组织 。
? 2.花宽与花高:根据选用机器的特点, 现
设计花宽 B=36纵行, 花高 H=36横列; 2路
成圈系统织一个横列 。
? 3.花纹图案意匠图
(二)闪色提花织物的设计
180
181
? 4.提花片排列:将 36档提花片以单片形式排成
,/” 或, \” 型 。
? 5.织物反面设计:根据二色提花织物反面设计
原则, 上三角排成高, 高, 低, 低 4路一循环 。
? 6.坯布上机举例
182
第四章 特殊纬编织物产品设计
知识点
? 要求了解衬经衬纬组织以及经纱提花产品的编
织原理、性能特点
? 掌握其设计方法及其生产工艺能进行相应产品
的设计
183
第一节 衬经衬纬组织
一、定义
衬经衬纬组织是在基本组织上衬入不参加成圈的经纱和纬
纱形成的 。
(1) (2)
184
二、衬经衬纬组织的编织方法
(3) (4)
185
第二节 经纱提花组织
一, 定义与分类
1,定义
? 经纱提花织物 (wrap knitted fabric)由经纱和纬纱编
织而成,故经纱提花组织可形成纵向条纹花纹,俗称
为吊线织物。
2、分类
? 经纱提花可分单针和多针。也可和其他组织复合,形
成各种经纱提花组织。
186
单面经纱提花组织 多针经纱提花组织
187
二、经纱提花组织的编织方法
188
189
第五章 单面经编织物
知识点
? 经编基本组织的几种结构,各自的特点和基
本性能。
? 常用经编变化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能。
190
第一节 单面经编织物的基本组织和变化组织
一、编链组织
1、定义:在编织时,每根纱线始终在同一
枚针上垫纱成圈形成的经编组织。
( 1)开口编链:组织纪录,0-1,1-0
( 2)闭口编链:组织纪录,1-0,1-0
2、特点,
( 1)形成的线圈在纵向互不联结,因此不能单独形成织物;
( 2)横向不卷边,纵向延伸性较小;
( 3)常用来生产纵条纹和作为衬纬组织的联结组织;
191
二、经平和变化经平类组织
1、定义:没跟纱线在两枚针上轮
流垫纱成圈形成的经编组织。
2、分类,
( 1) 经平组织,1X1经平,每根经
纱轮流在相邻两枚针上垫纱成圈。
可为开口线圈或闭口线圈。
组织纪录,1)开口经平,0-1,2-1
2)闭口经平,1-0,1-2
经平垫纱运动图
192
( 2) 变化经平组织,
1)经绒组织:三针经平组织,
每根经纱隔一针轮流垫纱成圈。
组织纪录:开口线圈,0-1,3-2
闭口线圈,1-0,2-3
2)经斜组织:四针经平组织,每根经纱隔两针轮流垫纱
成圈。
组织纪录:开口线圈,0-1,4-3
闭口线圈,1-0,3-4
193
1、定义:导纱针顺序地在 3枚或 3枚以上
的针上垫纱成圈形成的经编组织。编织时
梳栉先沿一个方向在连续两个以上横列上
垫纱成圈,再反向作相同的垫纱运动 。
2、性能特点,
( 1)由于连续的垫纱方向不同,可产生
隐形的横条外观;
( 2)用色纱按一定规律穿纱可形成锯齿
型外观效应;
( 3)有较强的反光效果。
3、隔针垫纱可形成变化经缎组织。
三、经锻组织
194
四、重经组织
1、定义:在一横列内每根经纱在相邻两纵行上连续成圈形
成的经编组织。为针前两针距横移的经编组织。上述各组织
都可以进行重经垫纱,形成重经编链、重经平、重经缎等。
2、编织张力大,使用较少。
195
第二节 满穿双梳和多梳经编组织
一、基本概念
1、穿经规律:亦称穿纱规律。每把梳栉上的导纱针中穿纱和
空穿的循环规律。一般有满穿、半穿和部分穿纱三种情况。
( 1)满穿:梳栉上的每一枚导纱针都穿有经纱为满穿;
( 2)半穿:梳栉上一隔一的导纱针穿有经纱为半穿;
( 3)部分穿纱:梳栉上的导纱针以一定规律穿纱为部分穿纱。
196
2、对梳规律,亦称对纱规律。经编双梳或多梳织物的编织中,
各梳栉间穿纱规律的对应情况。对梳规律的改变可影响经编织
物的结构。
3、空穿率,经编梳栉上,一个穿经完全循环中,空穿导纱针数
占总导纱针数的百分率。
4、使用多梳的原因:单梳织物薄、强度低、稳定性差、线圈
歪斜、花纹变化有限、线圈覆盖性差。
5、梳栉的排列顺序
( 1)拉舍尔经编机:从机前向机后为,L1,L2,L3,……
( 2)特利柯脱经编机:从机后向机前为,L1,L2,L3,……
197
6、控制两梳结构的规则
( 2)通常前梳纱显露在织物正反面;
( 2)通常两把梳栉反向垫纱,从而使线圈直立;
( 3)前梳延展线短,织物延伸性小,反之,织物延伸性大;
7、命名方法:当两把梳栉采用不同组织时,后梳组织名称在前,
前梳组织名称在后。
198
二、几种常见的双梳组织
1、双经平组织:两把梳栉均进
行经平垫纱,垫纱方向相反。
组织纪录,
后梳 B,1-2,1-0
前梳 F,1-0,1-2
2、经绒平组织:前梳经平垫纱,后梳经绒垫纱;在经编生产中
使用较多。
组织纪录:后梳 B,2-3,1-0 前梳 F,1-0,1-2
199
3、经平绒组织:前梳经绒垫纱,后梳经平垫纱; 在经编生产中
使用较多。
组织纪录:前梳 F,2-3,1-0,后梳 B,1-0,1-2
200
4、经平斜组织
( 1)两梳反向垫纱:
前梳 F,3-4,1-0,后
梳 B,1-0,1-2
特点:反面长延
展线光泽好,可起绒。
( 2)两梳同向垫纱:
前梳 F,3-4,1-0,后
梳 B,1-2,1-0
特点:因两梳延
展线同向,起绒后结构
稳定。
201
5、经斜平组织(雪克斯金
组织)
组织纪录:前梳 F,1-0,
1-2,后梳 B,3-4,1-0
特点:挺括、厚实、
抗起毛起球,结构稳定,
手感硬。
202
组织纪录:前梳 F:
1-0,0-1, 后梳 B,3-4,
1-0
特点:比经斜平组
织更硬挺,结构稳定,
手感硬,正面线圈有歪
斜。
7、双经缎组织
( 1)两把梳栉垫纱方向相反,大小相同;
( 2)采用色纱可形成对称花纹,如方格、菱形和圆等。
6、经斜编链组织
203
( 1)定义:部分梳栉
在一些横列处不参加编织
的经编组织。
8、缺垫经编组织
204
( 2)编织要求,
a.当一把用来编织的梳栉在一个或几个横列上即不
作针前垫纱也不作针背垫纱时,就形成了缺垫组
织。
b.缺垫梳栉需要间歇送经。
( 3)花式效应:褶裥、方格、斜纹等。
205
( 1)定义:在线圈主干和延展线之间,周期地衬入一根或几根纬
向纱线所形成的经编组织。
( 2)全幅衬纬:由特殊的机构将纱线沿织物幅宽方向衬入,并由
底组织将其编织起来形成织物。
( 3)局部衬纬:某些梳栉只作针背垫纱,而不进行针前垫纱,在
织物的某一部位形成衬纬纱段,以满足特殊的性能要求
或形成特殊的花式效应。
( 4)局部衬纬的编织要求,
1)衬纬纱必须穿在后梳,前梳为编织梳;
2)衬纬纱必须有针背横移,否则为缺垫;
9、衬纬经编组织
206
3)如果编织梳栉的针背垫纱与衬纬垫纱反向,衬纬纱被束缚进
织物的纱线长度比衬纬垫纱多一个针距;
4)如果编织梳栉的针背垫纱与衬纬垫纱同向,衬纬纱被束缚进
织物的纱线长度比衬纬垫纱少一个针距;
5)如果编织梳栉的针背垫纱与衬纬垫纱同方向同大小,衬纬纱
将避开编织纱的针背垫纱,在织物反面形成一直线;
10、衬经经编组织:衬经梳栉即不作针前垫纱,也不作针背垫
纱,纱线沿经向以直线段衬入织物。
207
11、衬经衬纬经编织物(双轴向经编织物):在经编织物的地
组织中衬入径向和纬向全幅纱线所形成的经编织物。
12、压纱经编织物:有衬垫纱线缠绕在线圈根部的经编组织。
压纱板:与针床同宽的金属薄板,安装在梳栉摆架上,即
可随梳栉横移,又可上下移动,将垫入针钩里的纱线压到针杆
上。
13、缺压经编组织:在钩针经编机中,有选择地使某些针不压
针(不闭口)所形成的经编组织。
208
三、色纱满穿双梳组织
在满穿双梳组织基础上,对于其中一把或两把梳栉采用一定根数、
一定顺序的色纱穿纱编织,形成彩色花纹。
1、纵条纹织物
例,
组织结构:经绒编链,F,1-0,0-1 B,2-3,1-0
穿纱:后梳:白色满穿
前梳:黑白两色按一定顺序穿纱
效果:白底上一定规律的黑色条纹
( 1)花纹效果与后梳组织关系不大,后梳也可为经斜组织。
( 2)前梳为经平时纵条纹边缘不清晰。
209
2、对称花纹织物
例,16列经缎形成菱形花纹
组织纪录,
B,8-9,8-7,7-6,6-5,5-4,4-3,3-2,2-1,1-0,1-2,2-3,
3-4,4-5,5-6,6-7,7-8
F,1-0,1-2,2-3,3-4,4-5,5-6,6-7,7-8,8-9,8-7,7-6,
6-5,5-4,4-3,3-2,2-1
穿纱规律,
B:||||||||++++++++
F:+||||||||+++++++
其中:|:代表色纱一;+代表色纱二
210
例:组织纪录,
B,10-11,10-9,10-11,9-8,9-10,8-7,8-9,( 7-6,7-8) X2,
( 6-5,6-7) X2,( 5-4,5-6) X2,4-3,3-4,3-2,3-4,2-1,2-3,
1-0,1-2,1-0,( 2-3,2-1) X2,3-4,3-2,4-5,4-3,5-6,5-4,
6-7,6-5,7-8,7-6,8-9,8-7,9-10,9-8,10-11,10-9 //
F,1-0,2-3,2-1,3-4,3-2,4-5,4-3,5-6,5-4,5-6,( 4-3,4-
5) X2,( 3-2,3-4) X2,3-2,4-5,4-3,5-6,5-4,6-7,6-5,7-
8,7-6,( 8-9,8-7) X2,9-10,9-8,9-10,8-7,8-9,7-6,7-8,
6-5,6-7,5-4,5-6,4-3,4-5,3-2,3-4,2-1,2-3 //
穿纱规律,
B,11A,16B,4A,19B
F,同后梳
3、非对称花纹织物
211
四、设计双梳时梳栉垫纱方向的确定
1、两把梳栉都编织成圈,且没有编链垫纱运动时,由两把梳栉
的针背垫纱运动方向来确定两把梳栉是同向还是反向垫纱;
2、两把梳栉都编织成圈,其中有一把梳栉作编链垫纱运动时,
由两把梳栉的针前垫纱运动方向来确定两把梳栉是同向还是反向
垫纱;
3、一把梳栉编织成圈(且不为编链垫纱运动),另一把梳栉作
衬纬垫纱,由两把梳栉的针背垫纱运动方向来确定两把梳栉是同
向还是反向垫纱;
4、一把梳栉作编链垫纱运动,另一把梳栉作衬纬垫纱,由编链
梳栉的针前垫纱和衬纬梳栉的针背垫纱运动方向来确定两把梳栉
是同向还是反向垫纱;
212
五、经编织物清理布边的方法
1、采用附加弹性纱管编织布边
2、采用附加非弹性纱管和带挑线簧的张力装置编织布边
3、两梳织物的清布边方法
( 1)经绒编链组织:编链梳栉两边各加一只清纱纱管
( 2)二针衬纬编链组织:编链梳栉右边加一只清纱纱管
4、选择适当的垫纱运动
( 1)两梳对称垫纱,边端的织针上每横列至少有一根纱垫纱成圈
如双经平组织,L1,1-0,1-2; L2,1-2,1-0
( 2)两梳横移针距相差较少,边端纱在张力杆的张力调节范围内
如:经平绒组织,L1,2-3,1-0; L2,1-0,1-2
213
六、多梳经编组织
1、纵条效应
三梳编织:后梳 B,垫纱:经斜;穿纱:满穿 44dtex无光锦纶丝
中梳 M,
2、方格效应
3、裂纹织物
4、绣纹织物
214
第三节 带空穿的双梳和多梳经编组织
一、带空穿的双梳和多梳经编组织的特点
1、空穿可使某些横列的纵行之间无延展线连接而形成孔眼。
2、利用空穿和满穿的搭配,可形成竖向隐条纹或凹凸效应。
3、经编绣纹组织、花压板组织形成的缺压组织、多梳花边组
织等组织。
4、空穿经编组织可以减少经纱的使用数量,降低成本。
215
两穿两空
二、一把地纱梳栉空穿的经编组织
一般后梳满穿,前梳空穿。
一穿一空
两穿一空
216
三、两把梳栉空穿的双梳组织
1、结构特点:可由中断线圈横列形成一定大小、一定形状和一定
分布规律得孔眼织物。
2、形成原则
( 1)每个编织横列内,在宽度方向所有的针必须至少垫到一根纱
线;
( 2)在相邻纵行间没有连结时,单纱线圈的歪斜使此两纵行相互
分开,在没有延展线处形成孔眼;
( 3)一般孔眼间的纵行数将与一把梳栉的连续穿经数和空穿数的
和相对应;如:一穿一空:形成两纵行孔眼;
( 4)一般孔眼的横列数与连续在某相邻纵行间无延展线连接的横
列数相对应;
217
( 5)如果两把梳栉穿纱相同,垫纱运动横移针距大小相同,方
向相反,则所得到的花纹将围绕一中心对称;
( 6)一般在穿经梳和空穿数依次相等时,则至少有一把梳栉的
垫纱范围要大于连续穿经数和空经数之和;
( 7)在部分穿经结构中可形成双纱、单纱和网眼三种结构效应。
218
( 1)变化经平组
织类
例 1:穿纱:两把
梳栉均 1穿 1空,
3、织物实例
垫纱,F,1-0,1-2,1-0,2-3,2-1,2-3
B,2-3,2-1,2-3,1-0,1-2,1-0
219
例 2:穿纱:两把梳栉均 1穿 1空,
垫纱,F,1-0,1-2,2-3,2-1; B,2-3,2-1,1-0,1-2
经缎垫纱运动图
( 2)经缎组织类
220
例 3:穿纱:两把梳栉均 1穿 1空,
垫纱,F,2-0,0-2,2-0,0-2,2-0,0-2
B,0-0,2-2,4-4,6-6,4-4,2-2
衬纬编链垫纱运动图
( 3)衬纬编链类
221
例 4,
穿纱,F:,1空 9穿
B,4穿 1空 5穿
垫纱,F,2-1,( 1-0,
1-2) X4,2-3,3-4,
( 5-6,5-4) X2,4-3
B,4-5,( 5-6,
5-4) X4,4-3,3-2,
( 1-0,1-2) X2,2-3
垫纱运动图
( 4)多种组织复合类
222
第六章 双针床经编组织
知识点
? 双针床经编组织的表示方法,以及与单针床经
编组织表示方法的区别。
? 双针床单梳组织形成整片织物的条件,双针床
双梳组织能形成的结构与效应。
? 双针床圆筒形织物、间隔织物等的编织工艺。
223
第一节 双针床单梳组织
1、罗纹经编组织:两针床织针呈相间配置所编织的
双针床组织。
2、双罗纹经编组织:两针床织针针背呈相对配置所
编织的双针床组织。
3、形成单梳双针床织物的必要条件:每根纱线至少
在一个针床上的两个以上的织针上垫纱。否则不能形
成成片织物。
224
双针床基本组织(一)
225
双针床基本组织(二)
226
第二节 双针床双梳和多梳组织
1、双梳经平罗纹织物
组织纪录,Lb:2-4,2-0; Lf:2-0,2-4
织物特点:两面结构相同,类似于纬编罗纹组织。
227
例,组织纪录,Lb:2-0,2-
2/2-4,2-2; Lf:2-2,2-4/2-2,2-
0
织物特点:两面可采用不同
颜色、不同种类、不同粗细
或不同性能的纱线,可再织
物两面形成具有不同效应的
织物。
2、经编双针床两面织物
228
例:组织纪录,
L1:2-0,2-2/2-4,2-2/;在一定范围满
穿;
L2:2-0,2-0/2-2,2-2/;只穿左侧一根
纱;
L3:0-0,0-0/0-2,0-2/;只穿右侧一根
纱;
L4:2-2,2-0/2-2,2-4/;在一定范围满
穿;
织物特点:( 1)可形成一定大小和形状的口袋和管状织物;
( 2)可用作包装袋、绷带、连裤袜、土工布、人造血管等。
3、经编双针床筒状织物
229
4、经编双针床间隔织物
例:某种间隔织物的垫纱穿纱规律如下,
L1,6-6,6-6/0-0,0-0// 满穿;
L2,0-2,0-0/2-0,0-0// 满穿;
L3,2-0,0-2/2-0,0-2// 1穿 1空;
L4,0-2,2-0/0-2,2-0// 1穿 1空;
L5,0-0,0-2/2-2,2-0// 满穿;
L6,0-0,6-6/6-6,0-0// 满穿。
其中,梳栉 L1,L2在前针床的编链衬纬组织形成一个密实的表
面;梳栉 L5,L6在后针床的编链衬纬组织形成另一个密实的表
面;梳栉 L3,L4采用单丝作反向对称编链垫纱运动,形成间隔
层。
230
例:组织纪录,
L1:10-10,10-10/0-0,0-0/; 满穿; L2:0-2,0-0/0-2,0-0/; 满穿;
L3:0-2,0-2/2-4,2-4/; 1穿 3空; L4:0-2,0-2/2-4,2-4/; 2空 1穿 1空;
L5:0-0,0-2/0-0,0-2/; 满穿; L6:0-0,10-10/10-10,0-0/; 满穿。
5、经编双针床割绒织物
231
原料:( 1)腈纶毛毯
L1,L6,110dtex弹力锦纶丝或涤纶丝
L2,L5,78dtex弹力锦纶丝或涤纶丝
L3,L4,50~33.3tex( 20~30公支)腈纶纱
( 2)棉毛毛毯
L1,L6,20texX2(50/2公支 )棉纱;
L2,L5,110dtex弹力锦纶丝
L3,L4,42texX2( 24/2公支)羊毛。
织物特点,
( 1)由连结前后针床的纱线形成较长的延展线,两针床之间的间距可为
20-60mm;
( 2)下机经割绒后,形成毛绒织物。用作单层或双层毛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