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H
NH2
8.膜蛋白的结构研究
膜蛋白的结构研究
蛋白的膜拓扑学研究
蛋白质的晶体学研究, X-ray; EM
蛋白质的单颗粒研究, EM; AFM
蛋白质结构的波谱技术,荧光 ; CD; NMR
膜蛋白的结构研究
蛋白的膜拓扑学研究
蛋白质的晶体学研究, 3D; 2D
蛋白质的单颗粒研究, EM; AFM
蛋白质结构的波谱技术
蛋白的膜拓扑学 (membrane
protein topology)
蛋白质序列中的跨膜区段,即蛋白质
的哪些部位插入膜内
蛋白质在膜上的整体取向,一般即蛋
白质的哪一端位于细胞膜的外侧,哪
一端位于细胞膜的内侧,以及各部分
之间的相对取向
蛋白的膜拓扑学研究
膜蛋白拓扑取向的基本原理
蛋白膜拓扑学研究常用方法
影响蛋白拓扑取向的因素
膜蛋白拓扑取向的基本原理
疏水性原则
视紫红质蛋白的嗜水性
分析图谱。图谱表明该
蛋白存在 7个大片疏水
区域,由此得出视紫红
质 7次跨膜的结论
膜蛋白拓扑取向的基本原理
正电氨基酸朝内 原则
?对已知结构的细菌内膜蛋白统计发现,带
正电的氨基酸一般位于朝向胞质侧
( cytoplasmic),即大部分带正电菏的残
基在转运过程中都不能被转运过膜。
?只有对长度较短的蛋白片断,正电残基朝
内原则才成立(一般不超过 60氨基酸),
而且在这个范围内,正电氨基酸出现在膜
内侧的比例随着片断长度的增加而减少
根据 35个细菌内膜蛋白的统计结果,胞质腔蛋白 loop区与周
质腔蛋白 loop区中正电荷氨基酸 (Lys和 Arg)所占比例的比较
(A);以及胞质腔蛋白 loop长度与周质腔蛋白 loop长度的分布
(B)。 其中,黑色表示蛋白胞质区片断 (cytoplasmic loop)而白色表示蛋白周质腔
片断 (periplasmic loop),横坐标为 loop长度。
正电氨基酸朝内 原则
蛋白的膜拓扑学研究
膜蛋白拓扑取向的基本原理
蛋白膜拓扑学研究常用方法
影响蛋白拓扑取向的因素
蛋白膜拓扑学研究常用方法
理论分析,蛋白质嗜水性分析
实验分析:
? 蛋白水解法
? 免疫方法
? 化学标识法
? 特殊部位定位法
? 融合蛋白法
蛋白膜拓扑学研究常用方法
理论分析,蛋白质嗜水性分析
关于疏水作用
疏水物质在水中聚集熵增加是自发过程!
dS > 0 贡献是主要的! dH ? 0 minimal !
当一个疏水性分子(与水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更强的氢键)进
入水相时,由于影响系统自由能的主要是熵变过程,外来分
子会发生聚集,以尽量减少其周围有序水分子的数目。表观
上看,好象有一种力(疏水力)的作用使它们结合到了一起。
关于疏水作用
K.Kauzmann (1959)研究非极性残基从非极性溶剂转移
至水中的热力学性质,
模型系统:非极性分子 甲烷 (CH4)
非极性溶剂 苯或 CCl4
问题的提出,X mole 甲烷从 CCl4中移至水中 free
energy 如何变化?
由 dG = dH – TdS
转移过程,dH (enthalpy) < 0 放热导致 dG降低
dS (entropy) < 0 熵降低导致 dG增加
由于 dS对 dG的贡献达到 80%,故甲烷从 CCl4中移至水中
free energy 的增加主要来自熵的贡献。
疏水物质在水中聚集熵增加是自发过程!
dS > 0 贡献是主要的! dH ? 0 minimal !
蛋白质嗜水性分析
当溶质在疏水性溶剂及水中的溶解度已知时,溶质从
疏水性溶剂转移到水相中化学势变化 ?Gt可以求知,这
个参数常被用来来描述溶质的嗜水性。
?Gt=RTln( Nnh/Nh)
Nnh,Nh分别为溶质在疏水性溶剂和水中的饱和溶解度
可用氨基酸残基从疏水性溶剂转移到水相的转移自由能 ?G来描述该侧链的嗜水性 。
根据热力学公式, 溶质在水中的化学势 ?h为:
?h=uh0+RTlnxh+RTlnfh
其中,xh是以溶质的摩尔分数为单位,?h0为此时溶质在水中的标准化学势,fh为活
度系数。
在疏水性溶剂中,类似有:
?nh=unh0+RTlnxnh+RTlnfnh
其中, xnh,unh0 和 fnh分别是在疏水性溶剂中溶质的摩尔分数, 标准化学势和活度系
数 。
现定义溶质从疏水性溶剂转移到水相中的转移自由能 ?Gt为无限稀释溶液中同
样溶质的摩尔分数从疏水性溶剂转移到水相中化学势的变化, 则 ?Gt为
?Gt= uh0- unh0
又当同一溶质在各种溶剂中饱和溶解时,化学势皆相等,故:
uh0+RTlnNh+RTlnfh= unh0+RTlnNnh+RTlnfnh
其中,Nnh,Nh分别为溶质在疏水性溶剂和水中的饱和溶解度,所以:
?Gt=RTln( Nnh/Nh) +RTln( fnh/fh)
忽略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有:
?Gt=RTln( Nnh/Nh)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当溶质在疏水性溶剂及水中的溶解度已知时, 溶质从疏水
性溶剂转移到水相中化学势变化 ?Gt可以求知, 这个参数常被用来来描述溶质的嗜
水性 。
蛋白质嗜水性分析
蛋白质疏水性分析图的作法:
有了每个氨基酸残基侧链的嗜水性值,通过计算
机 可以 作出一个蛋白质的疏水性分析图。
需要注意的是,蛋白质疏水性分析图中每个氨基酸对
应的嗜水性值并非该独立氨基酸侧链的嗜水性值,而
是以该氨基酸为中心的一小段肽链嗜水性值的平均,
这是因为在蛋白质中,某点的疏水性情况显然要受到
周围残基侧链的影响,一般区段的长度选 7,9,11或
13个氨基酸均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蛋白膜拓扑学研究常用方法
理论分析,蛋白质嗜水性分析
实验分析:
? 蛋白水解法
? 免疫方法
? 化学标识法
? 特殊部位定位法
? 融合蛋白法
? 蛋白水解法
将含有要研究蛋白的生物膜制成取向一致
的脂质体(如 Inside out Vescicle)
?
加入蛋白水解试剂(如 Trypsin,Thermolysin等)
?
加入抑制剂终止反应
?
去垢剂溶解膜
?
SDS- PAGE电泳
?
片断分析
? 蛋白水解法 实验中还需要注意:
? 蛋白水解抑制剂必须有效,有些蛋白酶很难被抑制,
而且加入去垢剂后仍然保持活性,这样膜蛋白全部
被水解,得不到结果;
? 可选用多种水解试剂实验,综合所得信息,另外,
当实验出现阴性结果时,并不能说明蛋白没有膜外
片断,只能说明蛋白没有膜外部分或有膜外部分但
该部分没有水解位点;
? 在电泳检测方面,如果所研究蛋白本身占所用膜上
蛋白总量的大部分,则可直接分析各主要电泳带;
但若是研究蛋白只占膜蛋白总量的小部分,则必需
用单抗或特殊的共价标记物来找出正确的电泳带分
析。
蛋白膜拓扑学研究常用方法
理论分析,蛋白质嗜水性分析
实验分析:
? 蛋白水解法
? 免疫方法
? 化学标识法
? 特殊部位定位法
? 融合蛋白法
免疫方法,
? 免疫技术的基本思想是使处于脂质体内部的片断受到
保护不与外界接触而膜外部分不受保护。由于使用特
异性的单抗而使实验结果的分析相对简单。常用的方
法是将单抗首先进行同位素标记,反应完成以后将产
物电泳然后进行放射性自显影,根据显影带的位置判
断抗体是否与蛋白结合。另外如果使用胶体金标记的
抗体与蛋白结合后电镜观察,就可以看到其结合部位。
? 这种方法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是不能保证抗
短肽的单抗一定能和相应的蛋白序列结合,因为该部
分序列可能受蛋白质其它部分的影响而采取与短肽完
全不同的构象,或者根本就被其它部分包埋而不能被
接触。
蛋白膜拓扑学研究常用方法
理论分析,蛋白质嗜水性分析
实验分析:
? 蛋白水解法
? 免疫方法
? 化学标识法
? 特殊部位定位法
? 融合蛋白法
化学标识法:
? 通过蛋白上特殊氨基酸能否被位于特定部位的化学标
记物标记,可以判断该残基所处位置的。常用的化学
标识试剂主要分两大类,即极性试剂和非极性试剂,
极性试剂一般认为不能过膜,位于脂质体外,所以可
以与蛋白质位于水相的部分反应。而非极性试剂则能
插入膜内将蛋白位于膜内的残基化学标记。通常我们
事先将化学标记物带上放射性同位素,因此在反应完
毕以后可以通过放射性自显影来判断蛋白是否与化学
标记物发生了反应。
? 该法的缺陷在于必须保证化学标记物所处位置的正确
性,而且有的标记物能使脂质体发生泄漏影响实验结
果。特别对于碘化试剂,由于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游
离 I2,I2能透膜使实验结果失去意义。
蛋白膜拓扑学研究常用方法
理论分析,蛋白质嗜水性分析
实验分析:
? 蛋白水解法
? 免疫方法
? 化学标识法
? 特殊部位定位法
? 融合蛋白法
特殊部位定位法:
? 蛋白上特殊部位相对膜的位置往往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糖蛋白的糖基化位点通常位于细胞膜的外侧,所
以通过寻找蛋白质序列上的糖基化位点可基本判断
该段序列位于细胞膜的外侧;同样,通过修饰酶在
细胞中的位置可推知相应的修饰位点位于膜的哪一
侧,如磷酸化酶位于细胞基质内,所以膜蛋白上的
磷酸化位点一定位于朝向胞质的一面。这项技术曾
被成功地应用于 E.Coli外膜蛋白 OmpA,LamB的拓
扑取向研究,这两种蛋白上都含有与细菌噬菌体结
合的位点,通过突变体的与噬菌体亲和性的研究可
找到结合位点的位置,从而判断该段序列位于细胞
外膜的外侧。
? 这项技术的缺点在于局限性较大,应用面不广。
融合蛋白法,
?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融合
的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了蛋白质膜拓扑取
向的研究中来。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原蛋
白的编码基因的一端加上一段报导基因
( reporter gene),这样编码产物为原蛋白与一
个报导蛋白连接的嵌合蛋白,
? 报导蛋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它们具有一定的
生化活性,并且该活性依赖于其在细胞中所处
的特定位置,也就是只有当蛋白质处于特殊的
细胞部位时才有生化活性。这样根据报导蛋白
活性的有无可以得知它在细胞中所处的位置,
从而推知与其相连接的原蛋白片断所处的位置。
蛋白的膜拓扑学研究
膜蛋白拓扑取向的基本原理
蛋白膜拓扑学研究常用方法
影响蛋白拓扑取向的因素
实际上,目前关于影响蛋白质拓扑取向因素的研究主要是指哪些因素
影响蛋白质在膜上的整体取向,即哪一端朝膜内,哪一端朝膜外。因
为我们知道,蛋白质插膜部分基本上是由蛋白质本身序列的疏水性决
定的,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不大。但是插膜部分确定后蛋白质的膜上的
取向仍然有两种可能,这两种取向正好颠倒 。
影响蛋白拓扑取向的因素
研究方法:
目前研究材料一般选用 Inner membrane protein leader peptidase( Lep)及其突变体。
这是一个 E.Coli内膜蛋白,在内膜上跨膜两次,N端,C端均朝向周质腔( periplasm)
的一面。改变条件,这个蛋白在膜上的拓扑取向可能完全翻转,即造成 N端,C端都
朝向细胞质( cytoplasm)。由于其 C端存在 Trypsin酶切位点,因此可通过酶解实验
来判断蛋白构象是否发生了翻转,即如果蛋白未发生翻转则外加蛋白酶 Trypsin可以
将蛋白水解,但发生翻转将导致酶切位点进入细胞质而无法与蛋白酶接触。根据蛋
白水解部分所占比例我们还可以定量测知翻转构象所占比例。
影响蛋白拓扑取向的因素
信号肽
跨膜电位
膜上负电脂所占比例
信号肽的影响
许多蛋白在刚被合成时 N端多出一条短肽,称, 信号肽,,长度 15- 25氨
基酸,多带正电荷。目前关于信号肽的研究表明它可能有多种功能。首先
是阻止初生肽链过早折叠成型,使蛋白处于无规卷曲状态以利转运;其次
是与膜上特殊受体结合实现蛋白质的选择性跨膜转运。另外,最近的研究
表明,信号肽在保持蛋白质的正确拓扑取向方面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一
作用的实现是因为信号肽多带正电荷,而正电荷富集区域很难被转运过膜
来,从而保证了蛋白质只能选择信号肽朝内的拓扑取向
跨膜电位
Andersson等人研究了跨膜电位 ??+对 Lep拓扑取向的影响,其实验思路
基本如下:构建 Lep突变体,在其 N端引入四个正电残基以强化正电荷
因素的影响。使用 Trp水解实验测定其翻转构象所占比例。当加入消除
膜电位的试剂 CCCP重复上述实验时,发现采取翻转构象的比例显著减
少,说明正电朝内原则是依赖于膜电位的。这一点从直观上也是比较
容易理解的,因为正常细胞都具有内负的跨膜电位,从能量上讲正电
荷富集区域位于内侧也是有利的。
膜上负电脂
所占比例
Kruijff等人研究了生物膜上负电脂所占比例对蛋白质拓扑取向的影响,其实验的
对象仍然是 Lep蛋白。他们首先构建了 E.Coli突变株 HDL11,在该突变株中,psg
基因前加入了一个 Lac promoter。 psg基因编码的蛋白是合成负电磷脂必须的一个
重要酶,在引入 promoter以后该基因的表达将受到 IPTG诱导调控。在加入 IPTG
的情况下,基因正常表达,细菌内膜上含有正常比例的负电脂( PG16%,CL3
%);而不加 IPTG时,基因基本上不表达,负电磷脂的合成受到影响。实验表明
PG含量下将至 2%,CL含量下将至 1%,虽然细胞会通过一些其它途径使酸性磷
脂含量略增,但总的来说,负电脂所占比例不超过 9%。在这种情况下,再利用 N
端增加了四个正电残基的 Lep突变体实验,发现加入 IPTG时,翻转构象比例较大,
而不加 IPTG时,翻转构象比例下将。这说明,正电朝内原则是依赖于生物膜上酸
性磷脂所占比例的
登顶成功,可惜神仙都被一脸幸
福地俺们吓跑了。
膜分子生物学
游击队
NH2
8.膜蛋白的结构研究
膜蛋白的结构研究
蛋白的膜拓扑学研究
蛋白质的晶体学研究, X-ray; EM
蛋白质的单颗粒研究, EM; AFM
蛋白质结构的波谱技术,荧光 ; CD; NMR
膜蛋白的结构研究
蛋白的膜拓扑学研究
蛋白质的晶体学研究, 3D; 2D
蛋白质的单颗粒研究, EM; AFM
蛋白质结构的波谱技术
蛋白的膜拓扑学 (membrane
protein topology)
蛋白质序列中的跨膜区段,即蛋白质
的哪些部位插入膜内
蛋白质在膜上的整体取向,一般即蛋
白质的哪一端位于细胞膜的外侧,哪
一端位于细胞膜的内侧,以及各部分
之间的相对取向
蛋白的膜拓扑学研究
膜蛋白拓扑取向的基本原理
蛋白膜拓扑学研究常用方法
影响蛋白拓扑取向的因素
膜蛋白拓扑取向的基本原理
疏水性原则
视紫红质蛋白的嗜水性
分析图谱。图谱表明该
蛋白存在 7个大片疏水
区域,由此得出视紫红
质 7次跨膜的结论
膜蛋白拓扑取向的基本原理
正电氨基酸朝内 原则
?对已知结构的细菌内膜蛋白统计发现,带
正电的氨基酸一般位于朝向胞质侧
( cytoplasmic),即大部分带正电菏的残
基在转运过程中都不能被转运过膜。
?只有对长度较短的蛋白片断,正电残基朝
内原则才成立(一般不超过 60氨基酸),
而且在这个范围内,正电氨基酸出现在膜
内侧的比例随着片断长度的增加而减少
根据 35个细菌内膜蛋白的统计结果,胞质腔蛋白 loop区与周
质腔蛋白 loop区中正电荷氨基酸 (Lys和 Arg)所占比例的比较
(A);以及胞质腔蛋白 loop长度与周质腔蛋白 loop长度的分布
(B)。 其中,黑色表示蛋白胞质区片断 (cytoplasmic loop)而白色表示蛋白周质腔
片断 (periplasmic loop),横坐标为 loop长度。
正电氨基酸朝内 原则
蛋白的膜拓扑学研究
膜蛋白拓扑取向的基本原理
蛋白膜拓扑学研究常用方法
影响蛋白拓扑取向的因素
蛋白膜拓扑学研究常用方法
理论分析,蛋白质嗜水性分析
实验分析:
? 蛋白水解法
? 免疫方法
? 化学标识法
? 特殊部位定位法
? 融合蛋白法
蛋白膜拓扑学研究常用方法
理论分析,蛋白质嗜水性分析
关于疏水作用
疏水物质在水中聚集熵增加是自发过程!
dS > 0 贡献是主要的! dH ? 0 minimal !
当一个疏水性分子(与水分子之间不能形成更强的氢键)进
入水相时,由于影响系统自由能的主要是熵变过程,外来分
子会发生聚集,以尽量减少其周围有序水分子的数目。表观
上看,好象有一种力(疏水力)的作用使它们结合到了一起。
关于疏水作用
K.Kauzmann (1959)研究非极性残基从非极性溶剂转移
至水中的热力学性质,
模型系统:非极性分子 甲烷 (CH4)
非极性溶剂 苯或 CCl4
问题的提出,X mole 甲烷从 CCl4中移至水中 free
energy 如何变化?
由 dG = dH – TdS
转移过程,dH (enthalpy) < 0 放热导致 dG降低
dS (entropy) < 0 熵降低导致 dG增加
由于 dS对 dG的贡献达到 80%,故甲烷从 CCl4中移至水中
free energy 的增加主要来自熵的贡献。
疏水物质在水中聚集熵增加是自发过程!
dS > 0 贡献是主要的! dH ? 0 minimal !
蛋白质嗜水性分析
当溶质在疏水性溶剂及水中的溶解度已知时,溶质从
疏水性溶剂转移到水相中化学势变化 ?Gt可以求知,这
个参数常被用来来描述溶质的嗜水性。
?Gt=RTln( Nnh/Nh)
Nnh,Nh分别为溶质在疏水性溶剂和水中的饱和溶解度
可用氨基酸残基从疏水性溶剂转移到水相的转移自由能 ?G来描述该侧链的嗜水性 。
根据热力学公式, 溶质在水中的化学势 ?h为:
?h=uh0+RTlnxh+RTlnfh
其中,xh是以溶质的摩尔分数为单位,?h0为此时溶质在水中的标准化学势,fh为活
度系数。
在疏水性溶剂中,类似有:
?nh=unh0+RTlnxnh+RTlnfnh
其中, xnh,unh0 和 fnh分别是在疏水性溶剂中溶质的摩尔分数, 标准化学势和活度系
数 。
现定义溶质从疏水性溶剂转移到水相中的转移自由能 ?Gt为无限稀释溶液中同
样溶质的摩尔分数从疏水性溶剂转移到水相中化学势的变化, 则 ?Gt为
?Gt= uh0- unh0
又当同一溶质在各种溶剂中饱和溶解时,化学势皆相等,故:
uh0+RTlnNh+RTlnfh= unh0+RTlnNnh+RTlnfnh
其中,Nnh,Nh分别为溶质在疏水性溶剂和水中的饱和溶解度,所以:
?Gt=RTln( Nnh/Nh) +RTln( fnh/fh)
忽略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有:
?Gt=RTln( Nnh/Nh)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当溶质在疏水性溶剂及水中的溶解度已知时, 溶质从疏水
性溶剂转移到水相中化学势变化 ?Gt可以求知, 这个参数常被用来来描述溶质的嗜
水性 。
蛋白质嗜水性分析
蛋白质疏水性分析图的作法:
有了每个氨基酸残基侧链的嗜水性值,通过计算
机 可以 作出一个蛋白质的疏水性分析图。
需要注意的是,蛋白质疏水性分析图中每个氨基酸对
应的嗜水性值并非该独立氨基酸侧链的嗜水性值,而
是以该氨基酸为中心的一小段肽链嗜水性值的平均,
这是因为在蛋白质中,某点的疏水性情况显然要受到
周围残基侧链的影响,一般区段的长度选 7,9,11或
13个氨基酸均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蛋白膜拓扑学研究常用方法
理论分析,蛋白质嗜水性分析
实验分析:
? 蛋白水解法
? 免疫方法
? 化学标识法
? 特殊部位定位法
? 融合蛋白法
? 蛋白水解法
将含有要研究蛋白的生物膜制成取向一致
的脂质体(如 Inside out Vescicle)
?
加入蛋白水解试剂(如 Trypsin,Thermolysin等)
?
加入抑制剂终止反应
?
去垢剂溶解膜
?
SDS- PAGE电泳
?
片断分析
? 蛋白水解法 实验中还需要注意:
? 蛋白水解抑制剂必须有效,有些蛋白酶很难被抑制,
而且加入去垢剂后仍然保持活性,这样膜蛋白全部
被水解,得不到结果;
? 可选用多种水解试剂实验,综合所得信息,另外,
当实验出现阴性结果时,并不能说明蛋白没有膜外
片断,只能说明蛋白没有膜外部分或有膜外部分但
该部分没有水解位点;
? 在电泳检测方面,如果所研究蛋白本身占所用膜上
蛋白总量的大部分,则可直接分析各主要电泳带;
但若是研究蛋白只占膜蛋白总量的小部分,则必需
用单抗或特殊的共价标记物来找出正确的电泳带分
析。
蛋白膜拓扑学研究常用方法
理论分析,蛋白质嗜水性分析
实验分析:
? 蛋白水解法
? 免疫方法
? 化学标识法
? 特殊部位定位法
? 融合蛋白法
免疫方法,
? 免疫技术的基本思想是使处于脂质体内部的片断受到
保护不与外界接触而膜外部分不受保护。由于使用特
异性的单抗而使实验结果的分析相对简单。常用的方
法是将单抗首先进行同位素标记,反应完成以后将产
物电泳然后进行放射性自显影,根据显影带的位置判
断抗体是否与蛋白结合。另外如果使用胶体金标记的
抗体与蛋白结合后电镜观察,就可以看到其结合部位。
? 这种方法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是不能保证抗
短肽的单抗一定能和相应的蛋白序列结合,因为该部
分序列可能受蛋白质其它部分的影响而采取与短肽完
全不同的构象,或者根本就被其它部分包埋而不能被
接触。
蛋白膜拓扑学研究常用方法
理论分析,蛋白质嗜水性分析
实验分析:
? 蛋白水解法
? 免疫方法
? 化学标识法
? 特殊部位定位法
? 融合蛋白法
化学标识法:
? 通过蛋白上特殊氨基酸能否被位于特定部位的化学标
记物标记,可以判断该残基所处位置的。常用的化学
标识试剂主要分两大类,即极性试剂和非极性试剂,
极性试剂一般认为不能过膜,位于脂质体外,所以可
以与蛋白质位于水相的部分反应。而非极性试剂则能
插入膜内将蛋白位于膜内的残基化学标记。通常我们
事先将化学标记物带上放射性同位素,因此在反应完
毕以后可以通过放射性自显影来判断蛋白是否与化学
标记物发生了反应。
? 该法的缺陷在于必须保证化学标记物所处位置的正确
性,而且有的标记物能使脂质体发生泄漏影响实验结
果。特别对于碘化试剂,由于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游
离 I2,I2能透膜使实验结果失去意义。
蛋白膜拓扑学研究常用方法
理论分析,蛋白质嗜水性分析
实验分析:
? 蛋白水解法
? 免疫方法
? 化学标识法
? 特殊部位定位法
? 融合蛋白法
特殊部位定位法:
? 蛋白上特殊部位相对膜的位置往往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糖蛋白的糖基化位点通常位于细胞膜的外侧,所
以通过寻找蛋白质序列上的糖基化位点可基本判断
该段序列位于细胞膜的外侧;同样,通过修饰酶在
细胞中的位置可推知相应的修饰位点位于膜的哪一
侧,如磷酸化酶位于细胞基质内,所以膜蛋白上的
磷酸化位点一定位于朝向胞质的一面。这项技术曾
被成功地应用于 E.Coli外膜蛋白 OmpA,LamB的拓
扑取向研究,这两种蛋白上都含有与细菌噬菌体结
合的位点,通过突变体的与噬菌体亲和性的研究可
找到结合位点的位置,从而判断该段序列位于细胞
外膜的外侧。
? 这项技术的缺点在于局限性较大,应用面不广。
融合蛋白法,
?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融合
的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了蛋白质膜拓扑取
向的研究中来。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原蛋
白的编码基因的一端加上一段报导基因
( reporter gene),这样编码产物为原蛋白与一
个报导蛋白连接的嵌合蛋白,
? 报导蛋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它们具有一定的
生化活性,并且该活性依赖于其在细胞中所处
的特定位置,也就是只有当蛋白质处于特殊的
细胞部位时才有生化活性。这样根据报导蛋白
活性的有无可以得知它在细胞中所处的位置,
从而推知与其相连接的原蛋白片断所处的位置。
蛋白的膜拓扑学研究
膜蛋白拓扑取向的基本原理
蛋白膜拓扑学研究常用方法
影响蛋白拓扑取向的因素
实际上,目前关于影响蛋白质拓扑取向因素的研究主要是指哪些因素
影响蛋白质在膜上的整体取向,即哪一端朝膜内,哪一端朝膜外。因
为我们知道,蛋白质插膜部分基本上是由蛋白质本身序列的疏水性决
定的,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不大。但是插膜部分确定后蛋白质的膜上的
取向仍然有两种可能,这两种取向正好颠倒 。
影响蛋白拓扑取向的因素
研究方法:
目前研究材料一般选用 Inner membrane protein leader peptidase( Lep)及其突变体。
这是一个 E.Coli内膜蛋白,在内膜上跨膜两次,N端,C端均朝向周质腔( periplasm)
的一面。改变条件,这个蛋白在膜上的拓扑取向可能完全翻转,即造成 N端,C端都
朝向细胞质( cytoplasm)。由于其 C端存在 Trypsin酶切位点,因此可通过酶解实验
来判断蛋白构象是否发生了翻转,即如果蛋白未发生翻转则外加蛋白酶 Trypsin可以
将蛋白水解,但发生翻转将导致酶切位点进入细胞质而无法与蛋白酶接触。根据蛋
白水解部分所占比例我们还可以定量测知翻转构象所占比例。
影响蛋白拓扑取向的因素
信号肽
跨膜电位
膜上负电脂所占比例
信号肽的影响
许多蛋白在刚被合成时 N端多出一条短肽,称, 信号肽,,长度 15- 25氨
基酸,多带正电荷。目前关于信号肽的研究表明它可能有多种功能。首先
是阻止初生肽链过早折叠成型,使蛋白处于无规卷曲状态以利转运;其次
是与膜上特殊受体结合实现蛋白质的选择性跨膜转运。另外,最近的研究
表明,信号肽在保持蛋白质的正确拓扑取向方面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一
作用的实现是因为信号肽多带正电荷,而正电荷富集区域很难被转运过膜
来,从而保证了蛋白质只能选择信号肽朝内的拓扑取向
跨膜电位
Andersson等人研究了跨膜电位 ??+对 Lep拓扑取向的影响,其实验思路
基本如下:构建 Lep突变体,在其 N端引入四个正电残基以强化正电荷
因素的影响。使用 Trp水解实验测定其翻转构象所占比例。当加入消除
膜电位的试剂 CCCP重复上述实验时,发现采取翻转构象的比例显著减
少,说明正电朝内原则是依赖于膜电位的。这一点从直观上也是比较
容易理解的,因为正常细胞都具有内负的跨膜电位,从能量上讲正电
荷富集区域位于内侧也是有利的。
膜上负电脂
所占比例
Kruijff等人研究了生物膜上负电脂所占比例对蛋白质拓扑取向的影响,其实验的
对象仍然是 Lep蛋白。他们首先构建了 E.Coli突变株 HDL11,在该突变株中,psg
基因前加入了一个 Lac promoter。 psg基因编码的蛋白是合成负电磷脂必须的一个
重要酶,在引入 promoter以后该基因的表达将受到 IPTG诱导调控。在加入 IPTG
的情况下,基因正常表达,细菌内膜上含有正常比例的负电脂( PG16%,CL3
%);而不加 IPTG时,基因基本上不表达,负电磷脂的合成受到影响。实验表明
PG含量下将至 2%,CL含量下将至 1%,虽然细胞会通过一些其它途径使酸性磷
脂含量略增,但总的来说,负电脂所占比例不超过 9%。在这种情况下,再利用 N
端增加了四个正电残基的 Lep突变体实验,发现加入 IPTG时,翻转构象比例较大,
而不加 IPTG时,翻转构象比例下将。这说明,正电朝内原则是依赖于生物膜上酸
性磷脂所占比例的
登顶成功,可惜神仙都被一脸幸
福地俺们吓跑了。
膜分子生物学
游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