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免疫系统
主要内容: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岳 华
西南民族大学
免
疫
系
统
西南民族大学
人体淋巴系统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一节 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 central immune organ)
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包
括胸腺、骨髓和腔上囊。
1、骨髓 是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骨髓中
的多能干细胞首先分化成髓样干细胞和淋巴干
细胞,后者发育为前体细胞。进而分化成 T,B
淋巴细胞。
骨髓也是外周免疫器官 — 能产生大量抗体 。
西南民族大学
骨髓
西南民族大学
鸡的骨髓
西南民族大学
骨髓
免疫活性细胞
西南民族大学
2、胸腺 哺乳动物的胸腺位于胸腔纵隔内,鸟
类的胸腺沿颈部在颈静脉一侧呈多叶分布。是
诱导前体细胞分化为 T细胞的场所。
西南民族大学2、胸腺
西南民族大学
小牛胸腺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三、法氏囊
法氏囊是禽类特有的中枢免疫器官,位于
腹腔内直肠背侧,是 B细胞成熟的地方。
哺乳动物的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3、腔上囊 也称法氏囊,是鸟类特有的淋巴器
官。位于直肠上方腹腔内。诱导骨髓干细胞
分化成熟为 B细胞。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外周免疫器官
又称次级免疫器官,是成熟 T,B细胞定
居、增殖和发挥免疫作用的场所。
1、淋巴结 呈圆形或豆形,遍布于淋巴循环径
路各部位,发挥如下作用:
№1 过滤和清除异物
№2 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2、脾脏 主要功能有:
№1 血液滤过作用
№2 滞留淋巴细胞场所,当有抗原刺激时,
便滞 留淋巴细胞,使之发挥免疫作用。
№3 产生免疫应答
№4 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4、哈德氏腺 ( the gland of harder)是禽类
眼窝腺体之一,能接受抗原刺激产生特异性抗
体,通过泪液进入上呼吸道黏膜分泌物中,成
为口腔、上呼吸道的抗体来源之一,不仅是重
要的局部免疫器官,还可激发全身免疫。
5、其他淋巴组织,包括扁桃体和全身其他淋巴
组织,是重要的外周免疫器官。
西南民族大学
第二节 免疫细胞
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
细胞统称为 免疫细胞( immunocyte),其
种类很多。
Mф DC TC
西南民族大学
一, 免疫活性细胞:
在免疫细胞中, 接受抗原物质刺激后能分化
增殖, 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 称为 免疫活
性细胞 (ICC),也称为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 。
主要有 T细胞, B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杀伤
细胞 等, 这些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核心
作用, 在体内分布广, 数量多, 除中枢神经系统
外, 所有组织均含有淋巴细胞 。
西南民族大学
(一 ) T,B细胞的来源, 分布
T细胞和 B细胞均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 。
多能干细胞中的淋巴细胞分化为前 T细胞和前 B
细胞 。 前 T细胞 → 胸腺 → T细胞 。 T细胞 → 血流分
布到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定居和增殖 。 T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活化, 增殖和分化为效应 T
细胞, 执行细胞免疫功能 ( 一般存活 4~ 6日 ) 。
其中一部分变为长寿的免疫记忆细胞, 进入淋
巴细胞再循环, 它们可存活数月到数年 。
西南民族大学
前 B细胞在哺乳类动物的骨髓或在鸟类的腔
上囊分化发育为成熟的 B细胞。 B细胞分布在外
周淋巴器官的非胸腺依赖区定居和增殖。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和分化
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
液免疫功能(一般只能存活 2天) 。 一部分 B细
胞成为免疫记忆细胞,参加淋巴细胞再循环,
它们是长寿细胞,可存活 100天以上。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淋巴细胞的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
(二 )T,B细胞的表面标志
表面受体 是指淋巴细胞表面上能与相应配体
(特异性抗原, 绵羊红细胞, 补体等 )发生特异
性结合的分子结构 。
表面抗原 是指在淋巴细胞表面上能被特异性
抗体 (如单克隆抗体 )所识别的表面分子。由于
表面抗原是在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产生的,故
又称为分化抗原( CD抗原)。
西南民族大学
分化群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
至 1994年已命名近 130种 CD抗原。 值得一
提的是,表面抗原和表面受体并无严格的区别。
有些表面受体已命名为 CD抗原,如 E受体即为
CD2 ;有些 CD抗原也有受体特性,如 CD4可视为
MHCⅡ 类分子的受体等。
西南民族大学
l,T 细胞的
表面标志
(1)T细胞抗原
受体 (T cell
antigen
receptor,简
称 TCR)
西南民族大学电镜下的 T-细胞
西南民族大学
所有 T细胞具有识别和结合特异性抗原的分子结
构,称 T细胞抗原受体 (TCR)。 95%的 T细胞表面的
TCR是由肽链连接组成的二聚体,每条链又可折
叠形成可变区( V区)和恒定区( C区)两个功能
区,C区与细胞膜相连,
并有 4~ 5个氨基酸伸入
胞浆,而 V区则为抗原
结合部位。
西南民族大学
a链有 248个氨基酸, 分子量为 40000~
50000,β 链有 282个氨基酸, 分子量为 40000~
45000。 在 T细胞发育过程中, 各个幼稚 T细胞
克隆的 TCR基因经过不同的重排列后可形成几
百万种以上不同序列的基因, 因而可编码相应
数量的不同特异性的 TCR分子 。
西南民族大学
每个成熟的 T细胞克隆内各个细胞具有相同的
TCR,能识别同一种特异性抗原 。 在同一个体
内, 可能有数百万种 T细胞克隆及其特异性的
TCR,故能识别许多种抗原 。 由于 TCR与 Ig一样
具有独特型 (idiotype),所以又称 Ti分子, 而
且 TCR与细胞膜上的 CD3抗原通
常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合
体, 称 TCR-CD3复合体 。
西南民族大学
MHC约束性,只有当抗原片段或决定簇与
抗原递呈细胞上的 MHC分子结合在一起时, T
细胞的 TCR才能识别或结合 MHCⅡ 类分子 (或 Ⅰ
类分子 )—— 抗原片段复合物中的抗原部分 。
这就是 TCR识别抗原须受 MHC分子与抗原片段
结合的制约, 亦称为 TCR识别抗原的 MHC限制
性或 。 所以 TCR不能识别和结合单独存在的抗
原片段或决定簇 。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2)CD2 曾称为 E受体。一些动物和人的 T细胞
在体外能与绵羊红细胞 (erythrocyte,E)结合,
形成红细胞花环,T细胞表面的这种红细胞受
体,现命名为
CD2抗原,是 T细胞
的重要表面标志。
B细胞无此抗原。 E
花环试验是鉴别 T
细胞及检测外周血
中的 T细胞的比例
及数目的常用方法。
西南民族大学
(3)CD3 仅存在于 T细胞表面,由 6条肽链组成,
常与 TCR紧密结合形成含有 8条肽链 (αβ-
γ δ ε δ δ り )的 TCR-CD3复合体。 CD3抗原的
功能是把 TCR与外来结合的抗原信息传递到细
胞内,启动细胞内的活化过程,在 T细胞接受
抗原刺激后发生激活的早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4)CD4和 CD8分别称为 MHCⅡ 类分子和 I类分子的受
体 。 CD4和 CD8分别出现在不同功能亚群的 T细胞
表面:
D4+的 T细胞:具有辅助性 T细胞 (TH)功能
CD8+的 T细胞:具有抑制性 T细胞 (Ts)和杀伤性或
细胞毒性 T细胞 (Tk/Tc)的效应 。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此外,在 T细胞表面还有丝裂原受体、
MHCⅠ, Ⅱ 类分子,IgG或 IgM的 Fc受体、白细
胞介素受体及各种激素及介质如肾上腺素、皮
质激素、组胺的受体。
TC受体
西南民族大学
2,B细胞表面标志,
(1) B细胞抗原受体 即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
(SmIg)。 其分子结构与血清中的 Ig相同,其 Fc段
的几个氨基酸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层中,Fab段
则向细胞外侧以便与抗原结合。 SmIg既是抗原的
受体,又是表面抗原。每个 B细胞表面约有 l04~
l05个免疫球蛋白分子。
SmIg是鉴别 B细胞的主要特征 。
西南民族大学电镜下的 B细胞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BCR与
Ag结合
西南民族大学
(2)Fc受体 (Fc receptor,FcR) 此受体能与
免疫球蛋白的 Fc片段结合, 大多数 B细胞有 IgG
的 Fc受体称 Fc( γ ) R,能特异性地与 IgG的 Fc
片段结合 。 B细胞表面的 Fc( γ ) R与抗原抗体
复合物结合, 有利于 B细胞对抗原的捕获和结
合以及 B细胞的激活和抗体产生 。 Fc受体还能
与靶细胞 (如肿瘤细胞 )上的抗体结合, 借以杀
死靶细胞 。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 3)补体受体,大多数 B细胞表面存在有能与
C3b和 C3d相结合的受体,分别称为 CR1和 CR2
(即 CD35和 CD21)。 CR有利于 B细胞捕捉与补
体结合的抗原抗体复合物,CR被结合后,可使
B细胞活化。
此外,B细胞表面还有丝裂原受体,CD79、
白细胞介素受体及 CD9,CD10,CD19和 CD20等
分子。
西南民族大学B细胞表面抗原
西南民族大学
(三 )T,B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l,T细胞亚群及功能 关于 T细胞亚群划分的
原则和命名尚无统一标准。目前对 T细胞亚
群的划分就是基于其 CD抗原的不同,而分为
CD4和 CD8两大亚群,然后再根据其在免疫应
答中的功能不同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亚群。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l)CD4+T细胞
具有 CD2+,CD3+,CD4+,CD8- 的 T细胞简
称为 CD4+T细胞 。 其 TCR识别的抗原是由免疫
辅佐细胞的 MHCⅡ 类分子所结合和递呈的, 按
功能分至少包括三个亚群,① 辅助性 T细胞
(helper Tcell,TH),其主要功能为协助其
他细胞发挥免疫功能 。
西南民族大学
TH的细胞作用主要有三类,
1,辅助 B细胞分化和合成抗体 ;
2,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增强 Tc及 Ts细胞的增
殖作用, 因而 Tc细胞可较强地杀伤靶细胞 ;
3,能协助巨噬细胞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 。
西南民族大学
TH细胞及起表面抗原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2)CD8+T细胞 具有 CD2+,CD3+,CD4-, CD8+的 T
细胞简称 CD8+T细胞, 其 TCR识别抗原是由免疫
辅佐细胞或靶细胞的 MHCI类分子所结合和递呈
的 。 根据功能可分为两个亚群,
① 抑制性 T细胞 (suppressor T cell,Ts)其细
胞表面有 CDll抗原,能抑制 B细胞产生抗体和
其他 T细胞分化增殖,从而调节体液免疫和细
胞免疫。
西南民族大学
② 细胞毒性或杀伤性 T细胞 (cytotoxic T
cell,Tc;killer T cell,Tk)在免疫效应阶段,
Tk识别带有抗原的靶细胞,如被病毒感染的细
胞或癌细胞等,随后发生细胞接触,Tk细胞释
放穿孔集和通过其他机理使靶细胞溶解。 Tk细
胞具有记忆性能,有高度特异性,能连续杀伤
三个靶细胞。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TC
肿瘤细胞
西南民族大学CTL杀伤靶细胞
西南民族大学
2·B细胞亚群及功能 B细胞的分群尚无统一
标准,目前倾向于根据 B细胞的抗原受体
与致有丝分裂因子受体将 B细胞分成 B1和 B2
两个亚群。 B1和 B2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其
激活过程中是否需要 T细胞的协助。二者
在激活后皆可转化为浆细胞,同时释放 Ig。
TK 和 TC对靶细胞的杀伤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二,NK细胞和 K细胞
裸细胞,有一类淋巴细胞既无 T细胞的
表面标志如 E受体 (CD2),又无 B细胞的表面
标志如 SmIg,称为 裸细胞 (null cell),主
要包括具有非特异性杀伤功能的 NK细胞和 K
细胞。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1,杀伤细胞 (killer cell,K cell)
简称 K细胞, 其主要特点是细胞表面具有
IgG的 Fc受体 。 当靶细胞与相应的 IgG结合, K
细胞可与结合在靶细胞上的 IgG的 Fc结合, 从
而使自身活化, 释放细胞毒, 裂解靶细胞, 这
种作用称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ntibody dependent 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二 )自然杀伤性细胞 (natural killer cell·NK
cell):
简称 NK细胞, 是一群既不依赖抗体参与,
也不需要抗原刺激和致敏就能杀伤靶细胞的淋
巴细胞, 因而称为自然杀伤性细胞 。 NK细胞表
面存在着识别靶细胞表面分子的受体结构, 通
过此受体与靶细胞结合而发挥杀伤作用 。
西南民族大学
NK细胞表面有干扰素和 IL-2受体 。 干扰素作
用于 Nk细胞后, 可使 NK细胞增多识别 (靶细胞的 )
结构和增强溶解杀伤活性 。 IL-2可刺激 NK细胞不
断增殖和产生干扰素, 发挥更大的杀伤作用 。 NK
细胞表面也有 IgG的 Fc受体, 凡被 lgG结合的靶细
胞均可被 NK细胞通过其 Fc受体的结合而导致靶细
胞溶解, 即 NK细胞也具有 ADCC作用 。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在 ADCC反应中, IgG抗体与靶细胞的结合是
特异性的, 而 K细胞的杀伤作用是非特异性的,
不需要识别抗原和 MHC分子, 任何被 IgG结合的
靶细胞均可被 K细胞非特异性地杀伤 。 如果用
酶破坏 Fc段, 或先用 IgG封闭 K细胞上的 Fc受体,
则靶细胞不被杀伤 。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三、辅佐细胞
T细胞和 B细胞是免疫应答的主要承担者, 但
这一反应的完成, 尚需单核吞噬细胞和树突状
细胞的协助参加, 对抗原进行捕捉, 加工和处
理, 这些细胞称为辅佐细胞 (accessory cell)
简称 A细胞 。 由于 A细胞在免疫应答中将抗原递
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故
又称抗原递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树突状细胞
西南民族大学
APC递呈抗原的作用 在免疫应答中, 巨噬
细胞首先吞噬, 摄取外来抗原性异物, 经过胞
内酶的降解处理, 形成许多具有抗原决定簇的
小肽片段, 随后这些抗原片段与 MHCⅡ 类分子
结合形成抗原肽片段 -MHCⅡ 类分子复合物, 并
移向细胞表面, 以便向具有相应抗原受体的 T
细胞和 B细胞递呈, 因此, 巨噬细胞是免疫应
答中不可缺少的免疫细胞 。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B细胞作为 A P
C递呈抗原是近
年来的一个新
发现。
.
西南民族大学
B细胞
递呈抗
原的过
程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三节 细 胞 因 子
细胞因子 (cytokine)又称为免疫分子, 是
免疫细胞受抗原或丝裂原刺激后产生的非抗体,
非补体的具有激素样性的蛋白质分子 。 在免疫
应答和炎症反应中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作用 。 许
多细胞能够产生细胞因子,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
类,第一类是活化的免疫细胞 ;第二类是基质细
胞类, 包括血管内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 上皮
细胞等 ;第三类是某些肿瘤细胞 。 抗原, 感染,
炎症等许多因素都可刺激细胞因子的产生 。 而
且各细胞因子之间也可彼此促进合成和分泌 。
西南民族大学
一、细胞因子的种类与命名
细胞因子的种类繁多,就目前所知,具体
包括 干扰素 ( interferon,IFN-α, β,
γ ),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IL)、
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α, β )、
集落刺激因子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等四大系列几十种。这些细胞因子各有各
自的生物学活性,它们在介导机体多种免疫反
应如肿瘤免疫、感染免疫、移植免疫、自身免
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甚至是中心的作用。
西南民族大学
1979年,在瑞士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淋巴因
子专题讨论会上,将 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的一
些淋巴因子统一命名为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cell),并按发现顺序以阿拉
伯数字排列,如 IL-l,IL2…… 现已命名了 18种
白细胞介素。还包括淋巴细胞产生的活性因子、
单核 /巨噬细胞产生的活性因子、转化生长因
子 B、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
等。所有这些因子统称为细胞因子。
西南民族大学
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尽管细胞因子种类繁多,生物学活性广泛,
但它们均具有以下特点,
1,一种细胞因子可由多种细胞产生, 单
一刺激 (如 LPS,病毒感染等 )也可使同一种细
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
2,均为低分子量 (〈 80000)的分泌型蛋白,
绝大多数为糖蛋白 。
西南民族大学
3,局部作用,几乎都是在细胞受抗原或丝
裂原刺激后的活化过程中合成和分泌, 并通过
自分泌 (即作用于产生细胞 )或旁分泌 (即作用
于邻近细胞 )的方式短暂地产生并在局部发挥
作用, 而不是通过内分泌的方式作用于远处细
胞 。
西南民族大学
4,具有激素样活性作用, 即细胞因子的产
量非常微小, 却具有极高的生物学活性 。 在极
低浓度水平 (10-12mo1/L)时即可发挥生物学作
用 。
细胞因子
的作用
西南民族大学
5,需要受体的参与,需与靶细胞上的特异
性高亲和力受体结合后才能介导生物学效应 。
西南民族大学
部分细胞因子
及其受体
西南民族大学
6,单种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 但多
种细胞因子也常常具有某些相同的生物学活性 。
西南民族大学
三、细胞因子的免疫生物学活性
1,IL-l:旧称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LAF),B细胞
活化因子 (BAF),胸腺细胞增生因子 (TPE)等 。
IL-l能诱导 T细胞, B细胞活化增殖, 促进 T细
胞对抗原的激活, 可诱导 IL-2,1L-6的产生,
此外, 还可调节纤维母细胞增殖, 有助于炎症
局部组织的纤维化 。
西南民族大学
2,IL-2,具有广谱的免疫增强活性。可诱导
T 与 B细胞增殖分化,促进细胞毒性 T前体细
胞分化为细胞毒性 T细胞,并增强其杀伤效应,
并可促进 NK功能及释放免疫干扰素。具有显著
的抗肿瘤作用,并能抵御病毒性感染。
西南民族大学
3,lL-3:又称多克隆集落刺激因子 (Multi-CSF)。
它可刺激裸鼠某些细胞分化为成熟 T细胞,以后
证明它的生物学活性非常广泛,可刺激多能造血
干细胞和各系祖细胞的分化与增殖,故又称多集
落刺激因子 (Multi-CSF),此外 IL-3还促进和维
持肥大细胞的增殖,增强嗜酸性粒细胞的活性,
促进 NK细胞的杀伤活性。它在治疗造血系统疾病、
肿瘤、变态反应等方面具有临床价值。
西南民族大学
4,集落刺激因子 (CSFs):是一组在体内外均能强
烈刺激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并形成细胞集落的低
分子细胞因子, 包括多重集落刺激因子 /lL-
3(multi-DSF/IL-3),粒 -巨噬细胞刺激因子 (CM-
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粒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 (G-CSF),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及
IL-7。
西南民族大学
CSFs总的生物学效应有以下几方面,
① 为造血细胞分化, 成熟, 集落形成的每一过程所
必需, 如将 GM-CSF,multi-CSF除去, 可使造血
干细胞分化终止;
② 每种 CSF都作用于骨髓内特定的前体细胞, 促进
其增殖, 定向分化为成熟的细胞集落 ;
③ 能作用于成熟细胞, 使其固有功能增强 ;
④ 促进炎症反应和抗感染免疫 。
CSFs是一类很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生物制剂 。
西南民族大学
5、干扰素 (IFN):据其来源和结构分为 α, β,
γ 三型。 IFN-α 主要由单核细胞产生,lFN-β
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产生,血管内皮细胞也可产
生,IFN-γ 主要由抗原和丝裂原刺激的 CD4+和
CD8+T细胞产生,其次是 NK细胞。 IFN具有广谱
抗病毒、抗肿瘤和双向免疫调节作用。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
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
发挥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主要内容: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岳 华
西南民族大学
免
疫
系
统
西南民族大学
人体淋巴系统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一节 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 central immune organ)
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包
括胸腺、骨髓和腔上囊。
1、骨髓 是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骨髓中
的多能干细胞首先分化成髓样干细胞和淋巴干
细胞,后者发育为前体细胞。进而分化成 T,B
淋巴细胞。
骨髓也是外周免疫器官 — 能产生大量抗体 。
西南民族大学
骨髓
西南民族大学
鸡的骨髓
西南民族大学
骨髓
免疫活性细胞
西南民族大学
2、胸腺 哺乳动物的胸腺位于胸腔纵隔内,鸟
类的胸腺沿颈部在颈静脉一侧呈多叶分布。是
诱导前体细胞分化为 T细胞的场所。
西南民族大学2、胸腺
西南民族大学
小牛胸腺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三、法氏囊
法氏囊是禽类特有的中枢免疫器官,位于
腹腔内直肠背侧,是 B细胞成熟的地方。
哺乳动物的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3、腔上囊 也称法氏囊,是鸟类特有的淋巴器
官。位于直肠上方腹腔内。诱导骨髓干细胞
分化成熟为 B细胞。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外周免疫器官
又称次级免疫器官,是成熟 T,B细胞定
居、增殖和发挥免疫作用的场所。
1、淋巴结 呈圆形或豆形,遍布于淋巴循环径
路各部位,发挥如下作用:
№1 过滤和清除异物
№2 产生免疫应答场所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2、脾脏 主要功能有:
№1 血液滤过作用
№2 滞留淋巴细胞场所,当有抗原刺激时,
便滞 留淋巴细胞,使之发挥免疫作用。
№3 产生免疫应答
№4 产生吞噬细胞增强激素。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4、哈德氏腺 ( the gland of harder)是禽类
眼窝腺体之一,能接受抗原刺激产生特异性抗
体,通过泪液进入上呼吸道黏膜分泌物中,成
为口腔、上呼吸道的抗体来源之一,不仅是重
要的局部免疫器官,还可激发全身免疫。
5、其他淋巴组织,包括扁桃体和全身其他淋巴
组织,是重要的外周免疫器官。
西南民族大学
第二节 免疫细胞
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
细胞统称为 免疫细胞( immunocyte),其
种类很多。
Mф DC TC
西南民族大学
一, 免疫活性细胞:
在免疫细胞中, 接受抗原物质刺激后能分化
增殖, 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 称为 免疫活
性细胞 (ICC),也称为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 。
主要有 T细胞, B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杀伤
细胞 等, 这些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核心
作用, 在体内分布广, 数量多, 除中枢神经系统
外, 所有组织均含有淋巴细胞 。
西南民族大学
(一 ) T,B细胞的来源, 分布
T细胞和 B细胞均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 。
多能干细胞中的淋巴细胞分化为前 T细胞和前 B
细胞 。 前 T细胞 → 胸腺 → T细胞 。 T细胞 → 血流分
布到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定居和增殖 。 T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活化, 增殖和分化为效应 T
细胞, 执行细胞免疫功能 ( 一般存活 4~ 6日 ) 。
其中一部分变为长寿的免疫记忆细胞, 进入淋
巴细胞再循环, 它们可存活数月到数年 。
西南民族大学
前 B细胞在哺乳类动物的骨髓或在鸟类的腔
上囊分化发育为成熟的 B细胞。 B细胞分布在外
周淋巴器官的非胸腺依赖区定居和增殖。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和分化
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
液免疫功能(一般只能存活 2天) 。 一部分 B细
胞成为免疫记忆细胞,参加淋巴细胞再循环,
它们是长寿细胞,可存活 100天以上。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淋巴细胞的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
(二 )T,B细胞的表面标志
表面受体 是指淋巴细胞表面上能与相应配体
(特异性抗原, 绵羊红细胞, 补体等 )发生特异
性结合的分子结构 。
表面抗原 是指在淋巴细胞表面上能被特异性
抗体 (如单克隆抗体 )所识别的表面分子。由于
表面抗原是在淋巴细胞分化过程中产生的,故
又称为分化抗原( CD抗原)。
西南民族大学
分化群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
至 1994年已命名近 130种 CD抗原。 值得一
提的是,表面抗原和表面受体并无严格的区别。
有些表面受体已命名为 CD抗原,如 E受体即为
CD2 ;有些 CD抗原也有受体特性,如 CD4可视为
MHCⅡ 类分子的受体等。
西南民族大学
l,T 细胞的
表面标志
(1)T细胞抗原
受体 (T cell
antigen
receptor,简
称 TCR)
西南民族大学电镜下的 T-细胞
西南民族大学
所有 T细胞具有识别和结合特异性抗原的分子结
构,称 T细胞抗原受体 (TCR)。 95%的 T细胞表面的
TCR是由肽链连接组成的二聚体,每条链又可折
叠形成可变区( V区)和恒定区( C区)两个功能
区,C区与细胞膜相连,
并有 4~ 5个氨基酸伸入
胞浆,而 V区则为抗原
结合部位。
西南民族大学
a链有 248个氨基酸, 分子量为 40000~
50000,β 链有 282个氨基酸, 分子量为 40000~
45000。 在 T细胞发育过程中, 各个幼稚 T细胞
克隆的 TCR基因经过不同的重排列后可形成几
百万种以上不同序列的基因, 因而可编码相应
数量的不同特异性的 TCR分子 。
西南民族大学
每个成熟的 T细胞克隆内各个细胞具有相同的
TCR,能识别同一种特异性抗原 。 在同一个体
内, 可能有数百万种 T细胞克隆及其特异性的
TCR,故能识别许多种抗原 。 由于 TCR与 Ig一样
具有独特型 (idiotype),所以又称 Ti分子, 而
且 TCR与细胞膜上的 CD3抗原通
常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合
体, 称 TCR-CD3复合体 。
西南民族大学
MHC约束性,只有当抗原片段或决定簇与
抗原递呈细胞上的 MHC分子结合在一起时, T
细胞的 TCR才能识别或结合 MHCⅡ 类分子 (或 Ⅰ
类分子 )—— 抗原片段复合物中的抗原部分 。
这就是 TCR识别抗原须受 MHC分子与抗原片段
结合的制约, 亦称为 TCR识别抗原的 MHC限制
性或 。 所以 TCR不能识别和结合单独存在的抗
原片段或决定簇 。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2)CD2 曾称为 E受体。一些动物和人的 T细胞
在体外能与绵羊红细胞 (erythrocyte,E)结合,
形成红细胞花环,T细胞表面的这种红细胞受
体,现命名为
CD2抗原,是 T细胞
的重要表面标志。
B细胞无此抗原。 E
花环试验是鉴别 T
细胞及检测外周血
中的 T细胞的比例
及数目的常用方法。
西南民族大学
(3)CD3 仅存在于 T细胞表面,由 6条肽链组成,
常与 TCR紧密结合形成含有 8条肽链 (αβ-
γ δ ε δ δ り )的 TCR-CD3复合体。 CD3抗原的
功能是把 TCR与外来结合的抗原信息传递到细
胞内,启动细胞内的活化过程,在 T细胞接受
抗原刺激后发生激活的早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4)CD4和 CD8分别称为 MHCⅡ 类分子和 I类分子的受
体 。 CD4和 CD8分别出现在不同功能亚群的 T细胞
表面:
D4+的 T细胞:具有辅助性 T细胞 (TH)功能
CD8+的 T细胞:具有抑制性 T细胞 (Ts)和杀伤性或
细胞毒性 T细胞 (Tk/Tc)的效应 。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此外,在 T细胞表面还有丝裂原受体、
MHCⅠ, Ⅱ 类分子,IgG或 IgM的 Fc受体、白细
胞介素受体及各种激素及介质如肾上腺素、皮
质激素、组胺的受体。
TC受体
西南民族大学
2,B细胞表面标志,
(1) B细胞抗原受体 即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
(SmIg)。 其分子结构与血清中的 Ig相同,其 Fc段
的几个氨基酸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层中,Fab段
则向细胞外侧以便与抗原结合。 SmIg既是抗原的
受体,又是表面抗原。每个 B细胞表面约有 l04~
l05个免疫球蛋白分子。
SmIg是鉴别 B细胞的主要特征 。
西南民族大学电镜下的 B细胞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BCR与
Ag结合
西南民族大学
(2)Fc受体 (Fc receptor,FcR) 此受体能与
免疫球蛋白的 Fc片段结合, 大多数 B细胞有 IgG
的 Fc受体称 Fc( γ ) R,能特异性地与 IgG的 Fc
片段结合 。 B细胞表面的 Fc( γ ) R与抗原抗体
复合物结合, 有利于 B细胞对抗原的捕获和结
合以及 B细胞的激活和抗体产生 。 Fc受体还能
与靶细胞 (如肿瘤细胞 )上的抗体结合, 借以杀
死靶细胞 。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 3)补体受体,大多数 B细胞表面存在有能与
C3b和 C3d相结合的受体,分别称为 CR1和 CR2
(即 CD35和 CD21)。 CR有利于 B细胞捕捉与补
体结合的抗原抗体复合物,CR被结合后,可使
B细胞活化。
此外,B细胞表面还有丝裂原受体,CD79、
白细胞介素受体及 CD9,CD10,CD19和 CD20等
分子。
西南民族大学B细胞表面抗原
西南民族大学
(三 )T,B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l,T细胞亚群及功能 关于 T细胞亚群划分的
原则和命名尚无统一标准。目前对 T细胞亚
群的划分就是基于其 CD抗原的不同,而分为
CD4和 CD8两大亚群,然后再根据其在免疫应
答中的功能不同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亚群。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l)CD4+T细胞
具有 CD2+,CD3+,CD4+,CD8- 的 T细胞简
称为 CD4+T细胞 。 其 TCR识别的抗原是由免疫
辅佐细胞的 MHCⅡ 类分子所结合和递呈的, 按
功能分至少包括三个亚群,① 辅助性 T细胞
(helper Tcell,TH),其主要功能为协助其
他细胞发挥免疫功能 。
西南民族大学
TH的细胞作用主要有三类,
1,辅助 B细胞分化和合成抗体 ;
2,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增强 Tc及 Ts细胞的增
殖作用, 因而 Tc细胞可较强地杀伤靶细胞 ;
3,能协助巨噬细胞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 。
西南民族大学
TH细胞及起表面抗原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2)CD8+T细胞 具有 CD2+,CD3+,CD4-, CD8+的 T
细胞简称 CD8+T细胞, 其 TCR识别抗原是由免疫
辅佐细胞或靶细胞的 MHCI类分子所结合和递呈
的 。 根据功能可分为两个亚群,
① 抑制性 T细胞 (suppressor T cell,Ts)其细
胞表面有 CDll抗原,能抑制 B细胞产生抗体和
其他 T细胞分化增殖,从而调节体液免疫和细
胞免疫。
西南民族大学
② 细胞毒性或杀伤性 T细胞 (cytotoxic T
cell,Tc;killer T cell,Tk)在免疫效应阶段,
Tk识别带有抗原的靶细胞,如被病毒感染的细
胞或癌细胞等,随后发生细胞接触,Tk细胞释
放穿孔集和通过其他机理使靶细胞溶解。 Tk细
胞具有记忆性能,有高度特异性,能连续杀伤
三个靶细胞。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TC
肿瘤细胞
西南民族大学CTL杀伤靶细胞
西南民族大学
2·B细胞亚群及功能 B细胞的分群尚无统一
标准,目前倾向于根据 B细胞的抗原受体
与致有丝分裂因子受体将 B细胞分成 B1和 B2
两个亚群。 B1和 B2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其
激活过程中是否需要 T细胞的协助。二者
在激活后皆可转化为浆细胞,同时释放 Ig。
TK 和 TC对靶细胞的杀伤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二,NK细胞和 K细胞
裸细胞,有一类淋巴细胞既无 T细胞的
表面标志如 E受体 (CD2),又无 B细胞的表面
标志如 SmIg,称为 裸细胞 (null cell),主
要包括具有非特异性杀伤功能的 NK细胞和 K
细胞。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1,杀伤细胞 (killer cell,K cell)
简称 K细胞, 其主要特点是细胞表面具有
IgG的 Fc受体 。 当靶细胞与相应的 IgG结合, K
细胞可与结合在靶细胞上的 IgG的 Fc结合, 从
而使自身活化, 释放细胞毒, 裂解靶细胞, 这
种作用称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ntibody dependent 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二 )自然杀伤性细胞 (natural killer cell·NK
cell):
简称 NK细胞, 是一群既不依赖抗体参与,
也不需要抗原刺激和致敏就能杀伤靶细胞的淋
巴细胞, 因而称为自然杀伤性细胞 。 NK细胞表
面存在着识别靶细胞表面分子的受体结构, 通
过此受体与靶细胞结合而发挥杀伤作用 。
西南民族大学
NK细胞表面有干扰素和 IL-2受体 。 干扰素作
用于 Nk细胞后, 可使 NK细胞增多识别 (靶细胞的 )
结构和增强溶解杀伤活性 。 IL-2可刺激 NK细胞不
断增殖和产生干扰素, 发挥更大的杀伤作用 。 NK
细胞表面也有 IgG的 Fc受体, 凡被 lgG结合的靶细
胞均可被 NK细胞通过其 Fc受体的结合而导致靶细
胞溶解, 即 NK细胞也具有 ADCC作用 。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在 ADCC反应中, IgG抗体与靶细胞的结合是
特异性的, 而 K细胞的杀伤作用是非特异性的,
不需要识别抗原和 MHC分子, 任何被 IgG结合的
靶细胞均可被 K细胞非特异性地杀伤 。 如果用
酶破坏 Fc段, 或先用 IgG封闭 K细胞上的 Fc受体,
则靶细胞不被杀伤 。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三、辅佐细胞
T细胞和 B细胞是免疫应答的主要承担者, 但
这一反应的完成, 尚需单核吞噬细胞和树突状
细胞的协助参加, 对抗原进行捕捉, 加工和处
理, 这些细胞称为辅佐细胞 (accessory cell)
简称 A细胞 。 由于 A细胞在免疫应答中将抗原递
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故
又称抗原递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树突状细胞
西南民族大学
APC递呈抗原的作用 在免疫应答中, 巨噬
细胞首先吞噬, 摄取外来抗原性异物, 经过胞
内酶的降解处理, 形成许多具有抗原决定簇的
小肽片段, 随后这些抗原片段与 MHCⅡ 类分子
结合形成抗原肽片段 -MHCⅡ 类分子复合物, 并
移向细胞表面, 以便向具有相应抗原受体的 T
细胞和 B细胞递呈, 因此, 巨噬细胞是免疫应
答中不可缺少的免疫细胞 。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B细胞作为 A P
C递呈抗原是近
年来的一个新
发现。
.
西南民族大学
B细胞
递呈抗
原的过
程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三节 细 胞 因 子
细胞因子 (cytokine)又称为免疫分子, 是
免疫细胞受抗原或丝裂原刺激后产生的非抗体,
非补体的具有激素样性的蛋白质分子 。 在免疫
应答和炎症反应中有多种生物学活性作用 。 许
多细胞能够产生细胞因子,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
类,第一类是活化的免疫细胞 ;第二类是基质细
胞类, 包括血管内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 上皮
细胞等 ;第三类是某些肿瘤细胞 。 抗原, 感染,
炎症等许多因素都可刺激细胞因子的产生 。 而
且各细胞因子之间也可彼此促进合成和分泌 。
西南民族大学
一、细胞因子的种类与命名
细胞因子的种类繁多,就目前所知,具体
包括 干扰素 ( interferon,IFN-α, β,
γ ),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IL)、
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α, β )、
集落刺激因子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等四大系列几十种。这些细胞因子各有各
自的生物学活性,它们在介导机体多种免疫反
应如肿瘤免疫、感染免疫、移植免疫、自身免
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甚至是中心的作用。
西南民族大学
1979年,在瑞士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淋巴因
子专题讨论会上,将 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的一
些淋巴因子统一命名为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cell),并按发现顺序以阿拉
伯数字排列,如 IL-l,IL2…… 现已命名了 18种
白细胞介素。还包括淋巴细胞产生的活性因子、
单核 /巨噬细胞产生的活性因子、转化生长因
子 B、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
等。所有这些因子统称为细胞因子。
西南民族大学
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尽管细胞因子种类繁多,生物学活性广泛,
但它们均具有以下特点,
1,一种细胞因子可由多种细胞产生, 单
一刺激 (如 LPS,病毒感染等 )也可使同一种细
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
2,均为低分子量 (〈 80000)的分泌型蛋白,
绝大多数为糖蛋白 。
西南民族大学
3,局部作用,几乎都是在细胞受抗原或丝
裂原刺激后的活化过程中合成和分泌, 并通过
自分泌 (即作用于产生细胞 )或旁分泌 (即作用
于邻近细胞 )的方式短暂地产生并在局部发挥
作用, 而不是通过内分泌的方式作用于远处细
胞 。
西南民族大学
4,具有激素样活性作用, 即细胞因子的产
量非常微小, 却具有极高的生物学活性 。 在极
低浓度水平 (10-12mo1/L)时即可发挥生物学作
用 。
细胞因子
的作用
西南民族大学
5,需要受体的参与,需与靶细胞上的特异
性高亲和力受体结合后才能介导生物学效应 。
西南民族大学
部分细胞因子
及其受体
西南民族大学
6,单种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 但多
种细胞因子也常常具有某些相同的生物学活性 。
西南民族大学
三、细胞因子的免疫生物学活性
1,IL-l:旧称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LAF),B细胞
活化因子 (BAF),胸腺细胞增生因子 (TPE)等 。
IL-l能诱导 T细胞, B细胞活化增殖, 促进 T细
胞对抗原的激活, 可诱导 IL-2,1L-6的产生,
此外, 还可调节纤维母细胞增殖, 有助于炎症
局部组织的纤维化 。
西南民族大学
2,IL-2,具有广谱的免疫增强活性。可诱导
T 与 B细胞增殖分化,促进细胞毒性 T前体细
胞分化为细胞毒性 T细胞,并增强其杀伤效应,
并可促进 NK功能及释放免疫干扰素。具有显著
的抗肿瘤作用,并能抵御病毒性感染。
西南民族大学
3,lL-3:又称多克隆集落刺激因子 (Multi-CSF)。
它可刺激裸鼠某些细胞分化为成熟 T细胞,以后
证明它的生物学活性非常广泛,可刺激多能造血
干细胞和各系祖细胞的分化与增殖,故又称多集
落刺激因子 (Multi-CSF),此外 IL-3还促进和维
持肥大细胞的增殖,增强嗜酸性粒细胞的活性,
促进 NK细胞的杀伤活性。它在治疗造血系统疾病、
肿瘤、变态反应等方面具有临床价值。
西南民族大学
4,集落刺激因子 (CSFs):是一组在体内外均能强
烈刺激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并形成细胞集落的低
分子细胞因子, 包括多重集落刺激因子 /lL-
3(multi-DSF/IL-3),粒 -巨噬细胞刺激因子 (CM-
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粒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 (G-CSF),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及
IL-7。
西南民族大学
CSFs总的生物学效应有以下几方面,
① 为造血细胞分化, 成熟, 集落形成的每一过程所
必需, 如将 GM-CSF,multi-CSF除去, 可使造血
干细胞分化终止;
② 每种 CSF都作用于骨髓内特定的前体细胞, 促进
其增殖, 定向分化为成熟的细胞集落 ;
③ 能作用于成熟细胞, 使其固有功能增强 ;
④ 促进炎症反应和抗感染免疫 。
CSFs是一类很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生物制剂 。
西南民族大学
5、干扰素 (IFN):据其来源和结构分为 α, β,
γ 三型。 IFN-α 主要由单核细胞产生,lFN-β
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产生,血管内皮细胞也可产
生,IFN-γ 主要由抗原和丝裂原刺激的 CD4+和
CD8+T细胞产生,其次是 NK细胞。 IFN具有广谱
抗病毒、抗肿瘤和双向免疫调节作用。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
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
发挥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