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申报表
推荐学校 沙洲职业工学院
课程名称 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
课程层次(本/专) 专 科
课程类型 □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制 造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机械设计与制造
申 报 类 别 国 家 精 品 课 程
课程负责人 王 艳 辉
申报日期 2006年4月
江苏省教育厅制
2006年 4 月 15 日
填 写 要 求
2002年以来已获省级一类优秀课程本次直接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请在“申报类别”栏中填写“国家精品课程”,已获省级二类优秀课程申报一类精品课程的请填写“一类精品课程”。新申报课程无需填写。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王艳辉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62年11月
最终学历
本科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0512-58887726
学 位
硕士
职 务
教研室主任
传 真
所在院系
机电工程系
E-mail
Wang.yh@szit.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职业工学院(215600)
研究方向
机械CAD/CAE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主要课程:
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专业基础课,周学时4,届数5,学生人数400);
模具设计 (专业课,周学时4,届数5,学生人数200);
有限元法应用 (专业课,周学时3,届数2,学生人数240);
机械制图 (必修课,周学时6,届数2,学生人数120);
实践教学:
机械生产实习(5年,学生总数200);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5年,学生总数200);
模具课程设计(5年,学生总数200);
毕业论文/设计(5年,学生总数60)。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04年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通过国家级教学成果鉴定),课题来源:国家教改试点专业,年限:2000-2004;
2.《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课程(获2004年江苏省高等学校一类优秀课程奖),课题来源:课程建设项目,年限:2000-2004;
3.《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多媒体课件设计项目(2003.6通过院级验收);
发表的教学论文: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独立完成,2000.12;
2.机制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署名第一,2005.6。
获得教学表彰:
1.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04年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课程,获2004年江苏省高等学校一类优秀课程奖;
3. 2005年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人选;
4.2004年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5.2005年院学科带头人。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学术研究:
1.MB2000版辊磨床的三维CAD设计与动态优化设计,课题来源于张家港市印刷机械厂,年限2年,本人为项目负责人,2003年通过验收。
2.电容器铝壳毛坯(铝圆片)高速封闭无切屑冷镦工艺及带镶硬质合金模具的冷镦机(通过江苏省科技厅鉴定),课题来源于校内科研项目,参与部分研究工作(排名第二),作为第一完成人的申请专利有两项:生产铝圆片用的成型模具(申请号:200520140318.6)和生产铝圆片用的模具(申请号:200520140317.1)
3.基于DYNAFORM的多级拉深动态仿真研究,课题来源于张家港市盛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年限:2003-2005,本人为项目负责人。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一署名):
1.汽车车身蒙皮对汽车车身动态性能的影响,《东南大学学报》2002.04;已被EI收录
2.汽车车身部件CAD/CAE集成技术研究,《机械设计与制造》2003.06;国家核心期刊
3.精密机床床身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机械设计与研究》2003.06;Ei.CSA检索源
4.精密机床床身的摸态分析与结构优选,《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3;中文核心期刊
5.基于动态仿真的多道冲压工序研究,《现代制造工程》,2005.12;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1.新型版辊磨床动态优化设计与CAD,2004年获张家港市技术创新三等奖(署名第一);
2.精密机床床身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2004年获张家港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署名第一);
3.电容器铝壳毛坯(铝圆片)高速封闭无切屑冷镦工艺及带镶硬质合金模具的冷镦机,获2005年张家港市技术创新一等奖(署名第二);
4.基于DYNAFORM的多级拉深动态仿真研究,获2005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二等奖(指导教师)。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 主讲教师情况(1)
2(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伍建国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0年3月
最终学历
本科
职 称
教授
电 话
0512-58260519
学 位
硕士
职 务
副院长
传 真
0512-58263915
所在院系
机电工程系
E-mail
jg.wu@szit.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职业工学院(215600)
研究方向
机械CAD/CAE
2(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主要课程:
模具设计 (专业课,周学时4,届数5,学生人数200);
机械制造技术 (专业课,周学时6,届数5,学生人数200);
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 (专业基础课,周学时4,届数3,学生人数120);
有限元法应用 (专业课,周学时3,届数2,学生人数240)。
实践教学:
模具课程设计( 5年,学生总数200);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5年,学生总数200);
毕业论文/设计(5年,学生总数50)。
主持教学研究课题:
1.面向本地区的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国家“十五”规划重点项目(No.19200103),2000-2005,2005年江苏省教育厅鉴定通过;
2.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高专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17),课题正在进行中。
发表的教学论文:
1.坚持教学改革 促进学院发展,《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4.1
2.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5.1
获得教学表彰:
1.江苏省“333”工程第三梯队培养对象;
2.《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课程,获2004年江苏省高等学校一类优秀课程奖;
3.《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获2002年江苏省高等学校二类优秀课程奖;
4.苏州市新世纪高级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5.院学科带头人。
2(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学术研究:
1.PY系列压痕模切机的CAD建模与动态分析,课题来源于张家港市印刷机械总厂(年限:2001.1-2003.1,项目负责人)
2.MB2000版辊磨床的三维CAD设计与动态优化设计,课题来源于张家港市印刷机械厂(年限2年,项目主要完成人,2003年通过验收)
3.基于DYNAFORM的多级拉深动态仿真研究,课题来源于张家港市盛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年限:2003-2005,本人为主要完成人。
发表的学术论文(第一署名):
1.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磨床部件动态灵敏度分析,?东南大学学报? (已被EI检索),2002.4;
2.Analysis of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the Internal Grinder,?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Vol.18,No.4,Dec.2002,国家权威性核心期刊;
3.内圆磨床床身设计参数的灵敏度分析及动态设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6,国家权威性核心期刊;
4.内圆磨床床身结构的动态分析与优化设计,?精密制造与自动化?,2002.2;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内圆磨床主轴动态分析方法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1,国家权威性核心期刊。
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精密机床床身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获张家港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署名第二),2004年8月。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2)
2(2)-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徐向红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3年6月
最终学历
本科
职 称
高级工程师
电 话
0512-58096061
学 位
硕士
职 务
传 真
0512-58260662
所在院系
机电工程系
E-mail
xxh602@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职业工学院(215600)
研究方向
现代设计方法
2(2)-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主要课程:
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专业基础课,周学时4,届数5,学生人数400);
现代制造技术(专业课,周学时3,届数5,学生人数400);
机械制图(专业基础课,周学时6,届数2,学生人数70);
实践教学:
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实验(5年,学生总数100);
机械生产实习(5年,学生总数200);
工艺工装课程设计(2年,学生总数80);
毕业论文/设计(5年,学生总数66)。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现代制造技术》课程(获2003年院A级课程奖),课题来源:课程建设项目,年限:2000-2003;
2.《现代制造技术》多媒体课件设计项目(2003.6通过院级验收);
发表的教学论文:
《现代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独立完成,2006.1
获得教学表彰:
1.《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课程,获2004年江苏省高等学校一类优秀课程奖;
2.《快速成型与柔性制造技术》多媒体课件,获2002年江苏省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好课件奖;
3.《现代制造技术》课程,获2003年院A级课程奖;
4.院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2(2)-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学术研究:
1.PVC宽幅防水卷材生产线开发,课题来源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3年,负责主要部件的开发研制;
2.380米弹力机开发,课题来源于张家港苏南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1年,负责主要部件的结构设计;
3.地藏式隐形车库开发,课题来源于张家港海诺有限公司,2年,项目负责人;
4.协同设计中冲突的集成解决方案研究,课题来源于东南大学校内科研项目,2年,项目负责人。
第一署名发表的学术论文:
1.协同设计中冲突的知识表达,《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2.1;
2.基于集成的冲突解决的研究《机械设计与制造》2002.4;
3.结构工艺性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3.1;
4.结构工艺性冲突解决的知识表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3.5;
5.基于规则的结构工艺性冲突检测《机械设计与制造》2004.4。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PVC宽幅防水卷材生产线开发,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单独署名,2002.6。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3)
2(3)-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唐秋红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1年9月
最终学历
本科
职 称
工程师
电 话
13616245158
学 位
工学学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机电工程系
E-mail
TQH0906@tom.com
通信地址(邮编)
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职业工学院(215600)
研究方向
机电控制
2(3)-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实践教学:
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实验 (5年,学生总数900);
数控技术实验(4年,学生总数500);
检测技术实验(5年,学生总数200);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5年,学生总数900);
机械设计实验(3年,学生总数400);
数控机床线路设计与制作(5年,学生总数400);
获得教学表彰:
1.《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课程,获2004年江苏省高等学校一类优秀课程奖;
2.《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课程被评为院优秀课程。
2(3)-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发表的学术论文(独立作者):
1.基于ANSYS的立式模板有限元分析,《机床与液压》2004.1,中文核心期刊;
2.光纤压力传感器在流体压力测试中的应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4.1;
3.弧形零件的数控编程及其加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4.5。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4)
2(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吴良芹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5年9月
最终学历
本科
职 称
助教
电 话
13862239206
学 位
学士
职 务
教师
传 真
0512-58260663
所在院系
机电工程系
E-mail
Wlq3000@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
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职业工学院机电工程系(215600)
研究方向
机械制造,汽车构造
2(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主要课程:
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专业基础课,周学时4,届数2,学生人数80);
机械制造技术 (专业课,周学时4,届数4,学生人数300);
汽车构造 (专业基础课,周学时6,届数1,学生人数40);
实践教学:
机械生产实习(4年,学生总数200);
工艺工装课程设计(4年,学生总数200);
毕业论文/设计(4年,学生总数40)。
发表的教学论文:
1.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署名第一,2005.6;
获得教学表彰:
1. 参与《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课程建设,获2004年江苏省高等学校一类优秀课程奖;
2. 参与《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建设,获2002年江苏省高等学校二类优秀课程奖;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王艳辉
女
1962.11
副教授
机械
理论、实践课的教学
伍建国
男
1960.3
教授
机械
理论、实践课的教学
徐向红
男
1963.6
高级工程师
机械
理论、实践教学工作
唐秋红
女
1971.9
工程师
机械
实践教学工作
吴良芹
男
1975.9
助教
机械、汽车
理论、实践教学工作
3-2
教学队伍整体结构
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学历结构:本课程五名教师中,王艳辉、伍建国、徐向红为硕士;吴良芹、唐秋红为本科;
年龄结构:45-50岁1人;40-45岁2人;35-40岁1人;30-35岁1人。
学缘结构:5名任课教师均为在不同学校取得的学历。
师资配置情况:理论教学一般按两个合班或单班上课,每班约40名学生,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40至1:80;现场授课一般为20个学生一组,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20;实验课分小组开设,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8。
3-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1.教学研究成果“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极大地推动了全院的教学改革和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建设,也得到了江苏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2.《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课程教学研究成果,紧紧围绕“应用为主,理论够用”原则,突出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了本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 教学研究成果《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多媒体课件,对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国家“十五”规划重点项目----“面向本地区的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重点研究结合地方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方法及实践,旨在对高职高专教育尤其是地方性的高职教育以积极普遍的指导意义;
5.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课题----“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高专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课题重点研究、探索高职高专院校产学研结合的模式。
3-4
师资
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措施:多种渠道,有计划的进行教师学历培养;新老结对,采用导师制培养青年教师;积极推进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成效:有3名教师参加了东南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生班的学习,2003年都已获得了工程硕士学位;1名实验教师在常州工学院进修学习,2005年获本科文凭;一名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计划2006年参加江苏大学研究生班学习。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沙洲职业工学院是1984年创办的全国第一所县级市办的高等专科学校。其办学宗旨就是为本地的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学校所开设的专业都是本地经济发展中所紧缺的专业,各专业的课程也是按照地方企业的要求来设置的。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机电工程系的专业也从原来的机械制造设备与工艺一个专业变成现在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钢铁冶炼与控制技术和汽车应用专业。成立于1985年,当时仅设有一个专业机械制造设备与工艺。
《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基础课,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内容涵盖整个机械制造工业的全过程,是以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的基础。因此,这门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必修课程。早在1985年的机械制造设备与工艺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该课程分为《金属工艺学》和《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两门课程,《金属工艺学》(60学时)讲完后,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60学时,其中实验10学时),当时任课教师 2人,实验教师 1人。实验设备有:20台光学显微镜、三台硬度机、三台热处理炉及切割机、磨光机、抛光机、试样镶嵌机等。随着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的不断涌现,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上两门课程的缺点十分明显,一是教学内容有重复,二是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为此,1995年,把这两门课和并为《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100学时,其中实验8学时),包括:材料热处理、热加工工艺和机械加工工艺基础三部分内容。1995年,机械制造设备与工艺专业被确定为国家教改试点专业,教改重点是以“应用为主,理论够用”为原则,围绕服务地方经济来设置教学内容,突出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对很多课程进行了整和,以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中的机械加工工艺基础部分内容被整和到《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中,从而形成了现在的《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课程(70学时,其中实验8学时)。现在本课程已覆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数控和钢铁冶炼与控制技术及汽车应用专业在内的机械类所有专业。通过《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该课程在教学各环节得到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跟踪新技术的发展,围绕企业的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学内容必须不断更新,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结合本院、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围绕本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具体思路,定期修订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及实践环节的细则。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尽量增加现代企业所迫切需要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等现代制造技术的内容,真正作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2、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质量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能力的培养;第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互动教学机制;第三、加强教学方法的多样互补性;第四、开展综合性训练,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
3、研究实验教学新模式,全面推进综合性实验。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对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将实验分为基本技能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通过基本技能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综合性实验锻炼了学生工作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坚持产学研结合,促进精品课程建设。产学研相结合,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锻炼了教师的科研能力,而且还可以将其充实进课程内容,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融入课程体系,也能将科研过程中的科学精神,如严谨、求实、创新、存疑的精神带入课程教学,从而促进精品课程的建设。
目前,《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课程组共有教师五人,其中有学科带头人一名,中青年骨干教师一人,经常性开展教研活动,定期举行专业学术报告,同时,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形成学科团队,积极参与教研、科研活动。主持国家“十五”规划重点项目1项,并于2005年通过江苏省教育厅鉴定;主持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课题1项;参与江苏省普通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计划项目1项;完成张家港市横向课题6项;近五年中发表的科研和教研论文数多达30余篇。
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我院是一所地方性的高职高专院校,主要为本地企业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的专业人才,学生主要来源于苏南地区,毕业后多数在苏南地区工作。而本地区作为长三角的制造业基地,每年需要大量的机制、机电、数控、汽车、冶金等方面的人才。因此我院将《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课程定位为一门机械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方面的基本理论,了解毛坯生产中的铸、锻、焊工艺过程,为其它相关课程及后续专业课程、毕业设计及毕业后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模块一:金属的机械性能 2学时
模块二:合金的结构与结晶 10学时
模块三:钢的热处理 10学时
模块四:合金钢 10学时
模块五:铸造 10学时
模块六:锻压 8学时
模块七:焊接 8学时
模块八:材料及毛坯的选择 4学时
模块九:实验(基本技能实验和综合实验) 8学时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合金相结构的类型及相图,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变化规律;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规律,钢的基本热处理方法;合金钢的分类,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的典型牌号、成分、热处理、组织、性能和应用。铸造工艺及合金的铸造性能对铸件结构的要求,铸铁的石墨化;加工硬化与再结晶,金属的锻造性能,自由锻、模锻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板料冲压的基本工序;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常用的焊接方法,金属材料的焊接性,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
难点:
铁碳相图;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高速钢的热处理;铸件的结构工艺性;加工硬化与再结晶;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解决办法:
在课堂上突出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些内容通过现场教学,多媒体中的动画、影视、教学模型讲解,使难点内容通俗化,可视化,形象化;在课后布置相关思考题,并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加深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充分利用实验来加深印象,最后使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
4-2-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分为基本技能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实验的设计思想:
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巩固基本概念,锻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工作协调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效果:
通过基本技能性实验,使学生掌握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了解金相显微镜、布氏和洛氏硬度硬度计、热处理电炉的结构、原理;掌握它们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及规则。
综合性实验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可分工合作。首先是确定实验指定材料的典型热处理工艺,然后进行热处理操作,最后对其组织和性能进行分析。本实验采取开放式管理形式,学生可以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根据实验内容、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内自由选择做实验的时间。实验成绩按小组评定,重点考核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工作态度、工作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4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机械工程材料》、《热加工工艺基础》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九五”规划教材,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内容精选优化,学生反映良好。《机械工程材料》主编许德珠,2001年 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热加工工艺基础》主编司乃钧,2001年12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此外,还有丰富的学习扩充资料、参考教材、辅导教材和习题集、专业期刊,并且实践教学环境和网络教学环境不断完善。
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
参考教材:《金属工艺学》(上、下册) 邓文英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程材料》 东南大学 戴枝荣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热加工工艺基础》 张万昌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辅导教材和习题集:
《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习题集》 (自编)
《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实验指导书》 (自编)
《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多媒体课件》 (自编)
《钢铁材料手册----碳素结构钢》 中国标准出版社
《金工研究》 江苏省高校金属工艺教学研究会主编
《金工动态》 江苏省高校金属工艺教学研究会主编
《热处理问答》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程材料实用知识》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专业期刊:《机械工程材料》、《金属热处理》、《热加工工艺》等
在以上扩充性资料中,《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习题集》、课程实验指导书每位学生必备。另外的参考教材和期刊学生可通过图书馆、系资料室、电子阅览室等渠道自由借阅。通过扩充性资料既巩固了课堂内容,又扩大了知识面。
实践性教学环境方面,我校有专门的金相实验室、热处理实验室和专门的实验人员。编写了实验指导书。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对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将原传统的硬度试验、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和铁碳平衡组织观察、碳钢的热处理操作、合金钢及铸铁的显微组织观察四个实验改为基本技能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实验开出率为100%。实验设备齐全,完好率、利用率高,设备摆放整齐,有实验规章制度,并有记录。实验教材能不断充实,使用效果良好。争取学院支持,完善教学设施。近几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学时的减少以及实验设备陈旧、台套数少,教学设施的不足已日趋体现,加大硬件教学设施投入及有效利用现有教学设施已成为课程改革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金工实习厂作为校内实习基地,是提高学生基本工艺操作能力和现代设备加工能力的基本保证。为此,学院为金工实习厂添置了一批先进加工设备,现已拥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三坐标测量仪等设备,基本上满足了教学要求。在金工实习中,每个学生都能独立进行车、钳、数控操作,通过市劳动局的初级工考核。
校外实习有一汽集团无锡柴油机厂、无锡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威孚集团、江苏沙钢集团、张家港牡丹汽车集团等近10个企业,与校内实习基地组成了一整套较完整的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针对性强。为扩大学生的视野,扩充学生专业知识面,增强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本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室,我校已建立了校园网。《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多媒体课件、课程教学文件等均已上网,学生可直接上网学习和下载。这样既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又便于教师及时补充新内容。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灵活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灵活性,发现问题可及时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
4-5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对《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我们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改革。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能力的培养
采用生动形象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这样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避免了盲目性和被动性,并且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铸造应力时,不是按教材顺序讲解铸造应力的形成原因、应力种类、防止应力的措施,而是先提出问题:“较大尺寸的带轮、或齿轮为什么设计成带孔幅板?没孔行不行?”同学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因为他们见过这类零件,但为什么有孔还不清楚;再问:“如果将带孔幅板改成轮辐,直轮辐和弯轮辐哪一种结构较合理?”这时同学只能盲目的作出选择、判断,教师回答:“直轮辐的容易开裂,开裂的位置在哪里?是较厚的部位,还是较薄的部位?” 通常的回答是较薄的部位,但实际正好相反。这时同学都会聚精会神地听讲,而且听的特别认真。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互动教学机制建立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即全面促成受教育者素质的养成与提高。因而“教”、“学”本是一体,“教”是因为“学”而存在,由此而确立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唯一主体。在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却定以后,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材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以及主体内部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各种关系将依次呈网状结构展开,在这种主体化的多边互动机制确立以后,各种关系之间的对话将构成更加广阔的教学实践空间,并为教学实践提供了选择的余地。例如,在学习典型零件的选材内容时,把齿轮类零件作为重点,要求学生对各类不同用途的齿轮进行分析、选材,并制订热处理工艺,然后在进行课堂讨论,讨论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相互之间提出问题,对提出新异见解的学生给予表扬。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多边互动的教学机制对学生素质的养成与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教学方法的多样互补性
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复杂多变,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专注于某一种、某一类教学方法已无法完成基本的教育目标。因为,万能的教学方法是不存在的,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各有优缺点,惟有灵活运用,取长补短,相互协调,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例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教学过程中尽量充分利用模型和多媒体素材进行辅助教学,使课堂的信息量得到提高,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让学生了解到新技术、新工艺,同时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此外,平时的作业尽量采用选择题、判断题,以及综合性训练等方式,学生必须通过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并且,考试形式尽量采用开卷、写小论文或答辩式,当然,这些题目都有一定综合性,这样可以防止出现考前死记硬背的局面。通过考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四、开展综合性训练,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
综合性训练按“一心两化”构思,即围绕核心内容使理论知识系统化,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一体化。综合性训练内容由训练目的、训练提纲、综合联系图和小结(的、纲、图、结)四部分构成,并且以纲为矢,以图系矢,以结查的。如铁碳合金部分综合性训练,学生根据训练提纲的要求对铁碳合金成分与性能、结构与性能、组织与性能,以及碳钢材料进行分析,然后绘制铁碳合金综合联系图,并进行小结。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成分与性能、结构与性能、组织与性能等关系的理解;熟练地运用Fe-Fe3C相图分析铁碳合金的结构、组织及性能的变化规律;初步掌握选择碳钢的方法。通过这种综合性训练,学生能够把离散的、肤浅的知识加以整理和运用,使理论知识系统化,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一体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局部剖析能力、总体认识能力和应变思维能力。综合性训练题目可由学生自选,内容不完全局限于书本,实际上,综合性训练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自学过程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技术素质和思想素质都会得到明显提高,因此,综合性训练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4-6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校外专家评价:《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课程授课老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作到生产、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对《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课程任课教师满意,总的认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能够作到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及时更新,重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先进;后继课程任课老师普遍反映学生能够掌握该门课程的基础知识,能够综合应用相关知识解决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方面的问题。
近三年学生对本课题组老师总体评价满意,认为任课教师为人师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作到:教学内容娴熟,概念准确,重点突出,说理透彻,启发思维、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板书清楚,注重培养能力,而且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答疑。
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主讲教师1:王艳辉,教学内容:机械零件的毛坯选择;
主讲教师2:伍建国,教学内容:板料冲压;
主讲教师3:徐向红,教学内容:材料的力学性能。
5. 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课程改革与建设中,具有以下三点特色:
1、研究实验教学新模式,推进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工作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校企结合,跟踪新技术的发展,围绕企业的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3、产学研结合,使教师科研、学生实践和产品生产融为一体。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一门高职高专类精品课程,必须拥有一支一流的、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际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选用一流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拥有一流的教学实验设备和教学设施;并有一流的产、学研结合成果和教学成果;有一流的教学效果。课程负责人王艳辉副教授,具有3年与本课程有关的工厂热处理实践经验和20年的本课程教学经验。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多年来,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她负责的“机制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得了2004年度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负责的多项科研项目得到奖励。2005年她参加的一项有关模具方面的科研成果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的科学技术鉴定,填补了国内、国际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共申报了四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发明专利。课程主讲教师伍建国担任过3本与课程有关的专科教材的主编和编写,其中《冷冲模设计》获机电部优秀教材2等奖。是教育部重点规划教材《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主审,他长期从事金属成形和模具教学与研究,有4年与本课程有关的研究材料成形的工厂实践经验。主讲教师徐向红高级工程师在研究所从事飞机设计与研究10多年,从事本课程教学11年,获得过部级以上的科技成果奖励。这三位教师都是具有双师型素质的优秀教师。另外两位教师虽然是青年教师,但他们在老教师的培养下,正在不断地成长。该课程保证了一流的师资从事理论和实践教学。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本课程在制造业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欧美一些国家(如德国、英国和美国),对传统材料和成形工艺提出了挑战,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特别迅速,同时,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新较快。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材料和成形工艺的发展相对缓慢,机电产品的附加值低,同样,课程的教学内容也相对陈旧。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可靠性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材料的应用,使传统的材料成型技术有了新的进展,教学内容的更新也必须紧跟世界水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借鉴其它领域的发展成果,并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本课程在选用国内最优秀的教材的同时,教师不断参考国外的优秀教材,补充、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国内外的先进水平接轨。学校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教学网络环境,确保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学校有良好的产学研结合基地和课程的实训、实验和现场教学设施,设备先进,确保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师能参与实际企业的课题研究过程,并让学生一起参加。有一部分学生通过参与课题,在正式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有一位学生有关材料成形方面的毕业设计获得了2005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二等奖。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综上所述,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已经达到了先进水平。
5-3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应用能力的重要保证。而目前的实验、实习条件虽能满足教学要求,但用于开展综合性,研究性实验的设备数量不足,对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6. 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理论教学方面,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将现代制造技术与传统的工艺方法相结合,参考大量的国外先进的技术,编写一本适合高职高专特点、实用性较强的教材。2008年到2009年在校内试用,争取2009年正式出版。
加快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应用能力。争取在两年内,对实验室、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投入300万元,主要用于技术含量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电一体化设备。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应用能力与企业的需求相适应。
目前,大部分所有本课程的相关资料、教学文件均上了校园网(见6-2 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
该课程的最终目标:建设成为一门高水平的国家精品课程。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2006年,工程材料部分教学内容的全程教学录象上网;
2007年,铸造、锻压、焊接部分教学内容的全程教学录象上网;
2008年,全部教学内容的全程教学录象上网;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
课程所在专业的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
本课程课程标准
本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本课程实验指导书
本课程综合性训练大纲
本课程综合性训练指导书
本课程课程手册
本课程授课计划
电子教案
多媒体课件
课程试卷
11.反映其它形式考试情况的材料
网址: www.szit.edu.cn/jpkc/gccl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www.szit.edu.cn/jpkc/gccl
用户名和密码评见提交文件。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
为了优化我校各专业的课程结构,促进专业建设,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提高我校教学水平,构建具有我校人才培养特色的课程体系,逐步在各专业培育一批精品课程,我校采取了以下一系列的措施:
1、1995年制定了《沙洲工学院课程评估与课程建设实施办法》,出台了《沙洲工学院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并于2003年对《课程建设实施办法》、,《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修改。
2、积极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课程占全校总课程的80%。根据课程特点,积极使用网络技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明确工科类实践性教学环节参考比例为不低于40%。并加大对实验设备的投入,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注重培育课程特色。
5、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业务能力等,鼓励教师上职称、上学历。为适应我校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学校大力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积极聘请校外专家、优秀毕业生到学校讲课、传授知识和经验。
6、拨出专项课程建设经费,用于课程建设人员的补助、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参考书、习题的编写与出版,实验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引进,教学课件、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
7、每年对申报学校优秀课程按照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评选,并对评上学校优秀课程的奖励1000元,对评上学校A级课程的奖励500元。
8、学校积极鼓励评上校优秀、A级课程申报江苏省精品课程的评选,对获得省优秀一类、二类的课程按1:1进行配套奖励。
沙洲工学院鼓励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情况:
(1)根据《沙洲工学院课程评估与课程建设实施办法》的要求2003年各系共有39门课程申报院优秀、A级课程,院评审组依照《沙洲工学院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共确认10门院优秀课程、17门A级课程。2004年共有44门课程申报院优秀、A级课程,共确认3门院优秀课程、19门A级课程。2004年共有26门课程申报院优秀、A级课程,共确认3门院优秀课程、8门A级课程。对被评上A级课程和优秀课程的主讲教师,全部兑现学校承诺的奖励。
(2)2002年选送《机械制造技术》、2004年选送《液压传动》、《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申报省精品课程,其中《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传动》获二类优秀课程奖,《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获一类优秀课程奖。对获得省优秀一类、二类的优秀课程按1:1进行配套奖励全部兑现。
8. 说明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