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微观部分
With the aspiration of success,all of you will be able to hew 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 hope,
绝望之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第一章 导言本章学习的是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假定,了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 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学的产生
1,自由物品(free goods)和经济物品(ecnomic goods)
(1)自由物品: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够自由取用的物品。例如空气、阳光、数量是无限的。
(2)经济物品: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才可得到的物品。例如小汽车、足球。它对人类有用但数量有限(稀缺)。
3.? 经济学的产生和经济学的定义
(1)产生:由于人类欲望是无穷,而资源是有限的,于是就存在着(1)生产什么(what)(2)生产多少(how many)(3)如何生产(how)(4)为谁生产(for whom)(5)何时生产(when)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就产生了经济学。
经济学:经济学是以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在何时生产何种物品,并把物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其消费使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经济学的好处:
(1)个人:懂得如何合理支配资源。
(2)企业:懂得如何赚钱
(3)政府:制定政策
2,稀缺性:
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和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经济物品和资源的这一特性称为稀缺性。
注:参照系:人类无穷的欲望。
人类的五层需求: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
二、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1.机会成本:把一定具有多种用途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或价值)。
例1:一亩地用于生产 小麦 棉花
产值 500 600
例2:土地用于生产 水稻 小麦 棉花
产值 700 500 600
例:大学毕业后的时间分配,出国 工作 学习
3.生产可能性边界:假定社会在经济资源和技术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只生产两种产品(X,Y),则该两种产品的最大可能性组合,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在直角坐标系中又可以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
经济含义:(1)在可能性边界以下:未充分利用 缺乏效率(2)在可能性边界上:充分利用(3)在可能性边界以外:不可能达到的点特点:
凹向圆点。原因是成本递增,边际生产率递减。
一定经济资源和技术条件,会随着二者发生变动。
三、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和经济体制。
1、资源配置:指的是总量既定的相对稀缺的经济资源如何合理分配给各种不同的用途。具体地说,资源配置问题包含以下几方面:(1)总量为既定的生产资源用来生产那些产品。(what)(2)采用什么方法生产。(how)(3)被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for whom)(4)何时生产,(when)即边际之间的资源分配问题。
2.资源利用问题:他研究一个社会既定的生产资源总量是否被充分利用以及如何充分利用。例如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实际的国民收入 潜在的国民收入:给定的技术条件下,一个社会可能实现的最大产量。
3.经济体制的分类及其与资源配置和利用关系
1)自给经济:定义:每个家庭(村落)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就其少数消费品用以对外交换。这种经济体制成为自给经济体制。
与资源配置的关系:这种经济体制下,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由居民的消费决定,效率低下)。
2)计划经济:定义: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产品在社会成员之间如何分配等问题由中央计划当局决定。这种经济体制称为计划经济体制。
从理论上说,这种体制下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可以达到最优配置和有效利用。但实际上,由于政府不可能完全拥有计划和政策所需的信息,所以往往是缺乏效率的。
(3)市场经济体制:定义:生产资料私人所有,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产品如何分配等问题基本上由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即作为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同时又是产品的需求者,各自独立的分散的决定。这种经济体制成为市场经济机制。
这种经济体制下,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完全由市场的价格机制决定。它也不能完全地解决资源的配置和利问题,往往会存在“市场失灵”的情。
(4)混合经济体制
四、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
1)定义: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确定及其相应关系的经济学。
2)内容,见目录,国民收入决定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点、财政与货币政策理论。
、微观、宏观经济学关系结合生产可能性边界,西方经济学史。互为前提:微观经济学是以资源和有效配置为目标,采取个量分析方法,假定资源利用问题已经解决。宏观经济学则以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目标,采取总量分析的方法。假定资源配置利用问题已经解决。他考察的是微观经济分析中被假定为已知和既定的被使用的生产资源总量的大小是怎样决定摹[相当于做月饼:做多大由宏观决定,如合做以及做好后如何分配由微观决定。
五、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根据选择原则,西方经济学可划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1)实证经济学:在解释经济运行时,从客观事实本身出发,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并借以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对事物作好坏、善恶的评价。这种经济学称为实证经济学。
例如:研究上海今年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多少,全国居民的人均收入是多少,为什么只有这么多,等等都属于经实证济学范畴。
特点:(1)客观性,以客观事实作为检验标准。(2)有正误之分。
2)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标准,作出“应当”于“不应当”的评价,阐述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这种经济学称为规范经济学。
例如:今年的发展速度应该不应该确定为8% 东西部差距应大些还是小些?
特点:不具有客观性,即规范命题没有正误分。
3)二者的关系:互为补充,构成了完整的经济学。他们都与经济目标有关,目标的层次越低,越与经济运行密切联系,越具有实证性,目标层次越高,越具有规范性。
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
1.个量和个量分析:个量是单个经济变量的简称。它包括单个商品的产量、成本、利润、要素数量、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价格等。个量分析即分析单个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它是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 总量和总量分析:总量即经济总量的简称,它包括国民收入、就业量、消费、储蓄、投资、物价水平、利息、汇率及这些变量的变动率等。增量分析即分析经济总量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它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3.边际增量分析:指分析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或增加最后一单位的量值会如何影响如决定应变量的量值。例如:比如在研究价格对商品供给量的影响时,采用变量增量分析时,商品供求量变动多少。
4.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1)内生变量:由经济模型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变量。
2)外生变量:指不是由经济模型内部结构决定,而且外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例如:假设商品的供给曲线为,QS =6+5P
商品的供给曲线为,QD= 10-4P+3M
均衡条件为:QS=QD
5.存量和流量
(1)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数值。
(2)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变动的数值。例如:我国于1997年的GDP、GNP、国民收入。
二、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1.均衡: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况。它可以分为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均衡点时,供给等于需求。
2.局部均衡分析: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来分析某一时间、某一市场的某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时的价格决定。这种假定其他经济单位、其他市场与所研究的经济单位和市场互不影响。
3.一般均衡分析: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供给、需求相互影响条件下来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所有商品的价格如何对确定。这种分析称为一般分析。
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数理经济学:凹规划)
1.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的均衡状态所需要具备的条件。他完全抽去了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动的过程,是一种静止的孤立的考察某些经济事物的方法。例如:考察目前国内粮食市场的价格时,假定中供给状况与需求状况是即定的,在此前提下考察其均衡状态。
2.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在已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在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即对经济现象有关经济变量一次变动的前后进行比较。也即变化前后均衡状态的比较。
3.动态分析:即对经济变动的实际过程进行分析。它包括分析有关变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这些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以及他们在每个时点上变动的速率。
总结最优化、边际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
四、经济模型
1.定义:只用来描述与所研究的经济现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简言之,把经济理论用变量的函数关系来表示就叫做经济模型。表示方法:数学方程式、图形、文字、例如:Q=8-5P
2.建立经济模型的注意事项:
1.)模型往往都有前提假设,离开这些假设,模型无意义。
2)建立模型时,要抓住主要因素。
例如研究茶叶出口情况时,应该研究价格、国外茶叶生产情况、国内替代产品价格等,其中,应该抓住价格。Q=f(Pt,q,P5……) Q=f(Pt) )
五、理性人假设
1.理性人假设:指经济决策的主体(居民、厂商、政府)都是充满理智的、既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轻信盲从,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其行为符合始终如一的偏好原则。这一假设称为经济理性人假设。
2.理性人的特征:
1)完整性:他了解自己偏好。
2)传递性:
3)有理性的选择: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经济上体现为追求其经济目标的最优化。
注意:1、理性人并不等于自私自利的人,并不是经济人
2.这一假定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情况,按照习惯办事。
作业:本章习题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一节 需求和需求变动一、需求的概念和分类:
1、需求:是人们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于某一商品的某种价格,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数量。
2、分类:
(1)个人需求:是单个消费者和家庭对某种商品需求。
(2)市场需求:把商品市场上某一商品所有的个人需求即把每一个可能的价格相对应的每个人需求量相加,便得到该商品的市场需求。
二、需求表、需求曲线与需求规律
1、需求表:其他条件不变时,描述在每一个可能的价格下商品需求量的表格。
2、个人需求表:描述某经济人对某一产品与任一价格时相对应的需求数量的表格。
市场需求表:描述市场上所有经济人对某一商品与价格相应的需求数量的表格。
例:见课本
3、需求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用图示法把需求表中需求量于价格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就可以得到一条曲线。这种表示需求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的曲线,称为需求曲线(demand curve)。需求曲线可分为个人需求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把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即为市场需求曲线。
4.需求规律( law of demand ):一般情况下,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的依存关系,价格上升则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则需求量增加。这是由于需求规律的作用,使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注:例外情况
(1)吉芬商品(假伪商品):马铃薯。
(2)相征社会地位(炫耀性)物品:珠宝。
(3)某些商品,在价格上幅度升降时,需求量按正常行情况变动;价格大幅度升降时,需要量违反需求规律,例如证券、黄金市场。
三、影响需求的因素和需求函数(Demand function)?
将影响需求量的所有因素作为自变量,需求量作为因变量,用以表达需求量与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的函数,称为需求函数。
记作:Qd=f(T,I,P,E……)在具体研究中,往往假定I、Pi、E等因素不变,仅仅研究商品本身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此时,函数为:Q=F(P),
若为线性关系,则:Q=a-b*p 
注:需求函数亦可以分为个人需求函数和市场需求函数。
四、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替代效应(substitute effect):替代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时,需求影响称为替代效应。例如:猪肉和牛肉。猪肉价格上升时,牛肉相对便宜,人们将多买牛肉,少买猪肉。猪肉价格下降时,则反之。
2、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因为商品价格变化后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对需求的影响称为收入效应。
例如:假使我们在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收入保持不变(100),大米原来价格1.00圆/斤,可买100斤,现在价格2.00圆/斤,可买50斤,这样,由于大米价格上升,我们对它的需求量肯定会下降,这种效应称为收入效应。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需求规律,这是这两种效应的结果。
五、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在图形上表现为在既定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Move along the curve)。(图形 见课本)
2、需求变动: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在图形上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行动(shift of the curve)。(图形见课本)
第二节 供给和供给的变动一、供给的概念和分类
1、供给(supply):指生产者(厂商)在一定时期的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2、供给的分类:
(1)个别供给:单个厂商对某种商品的供给。(2)市场供给:指该商品市场所有个别供给的总和,即与每一个可能的销售价格相对应的每个厂商的供给量的总和。
二、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规律
1、供给表(supply schedule)是描述在每一个可能价格降商品供给量的表格。它也可以分为个别供给表和市场供给表。
个别供给表:是反映个别厂商商品供给情况的表格。 市场供给表:反映整个市场某商品供给情况的表格。
2、供给曲线(supply curve):其他条件不变时,在直角坐标系下,表示商品供给量与价格的关系的曲线。
3、供给规律(law of supply):一般情况下,在影响商品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的依存关系。价格升高,供给量升高;价格下降,供给量下降。这一规律称为供给规律。 (注:供给规律反映的是一般的情况,正常情况。)
例外:(1)某些原来只能以手工、个体制造的商品,技术进步后会使得厂商尽管在较低价格小仍然愿意提供更多商品。(2)劳动的供给(3)证券、黄金市场
三、影响供给的因素和供给函数
1、影响供给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2)生产要素的价格:使得成本上升,供给减少(3)其他商品的价格:例如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4)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技术提高,供给上升。(5)对于未来的预期(6)政府的税收政策:对某种产品增加税收,会使得价格上升,气候、厂商数量等亦会影响,但不是生产要素。
2.供给函数(supply function):如果把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作为自变量,把供给量作为因变量,将它们之间关系用函数表示出来,这种函数称为供给函数。
记作:Qs=f(P,Pi,Pj,q,E,g),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紧紧抓住商品自身价格这个主要因素,研究价格与供给量的关系,那么供给函数可以表示为:Qs=f(p)如果为线性关系,则为:Qs=-c+dp,-c表示P=0的时候的供给量。若P=0,则Qs=-c。但因为生产者提供的产量显然不可能是负数,所以P=0时,Q=-c的经济含义是:销售价格必须高于c/d,生产者才会提供产量,这是因为:在这个方程中,Qs=0时,P=c/d意味着只有P>c/d时,才会有产品被提供到市场上。
四、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1、供给量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变动而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在条既定的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移动(Move along the curve) 。(图形见课本)
2、供给的变动:当商品本身的价格即定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在图形上表示为整条供给曲线移动(shift of the curve) 。(图形见课本)
第三节 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决定一、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的决定
1、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交易量):
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的这种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均衡交易量(均衡产量)(equilibrium quantity)是指均衡价格下的交易量。
图形见课本
2.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的决定(图形见课本)
(1) 假设某种商品市场开始时价格为P1(P1>P)
此时供过于求,产品卖不出去,就会导致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使得价格下降,产品的供给量减少,从而最终达到平衡点。例如:我国的vcd机的厂商之间的竞争,服装市场的降价
(2) 假设该商品市场开始的价格为P2(P2<P)
这时,供不应求,这必然会使得有一部分消费者买不到所需要的商品,(短缺量为AB),这必然导致购买者(消费者)之间的强烈竞争,竞相购买,从而使价格升高。厂商的供给量也升高(有利可图),最终达到均衡点 E。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均衡是必然趋势,一旦背离均衡,则供求的相互作用将使之自动恢复均衡。
二、需求、供给的变化与均衡价格,均衡产量的变动以上分析的是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价格自身的变动对均衡价格与产量的决定。现在分析“其他条件”变动如何影响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分三种情况(图形见课本)
1、供给不变、需求发生变动。
(1)假设需求上升(2)需求下降结论:在供给不变时,需求上升;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上升,需求下降,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下降
2、需求不变,供给发生变动。
(1)需求不变,供给增加。此时,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产量上升。(2)需求不变,供给减少。此时,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下降。
结论:均衡价格与供给呈反方向关系,而均衡产量与供给呈正向关系。
3、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动。
(1)需求和供给同方向运动:
A、同时增加:需求增加 均衡价格上升;供给增加 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价格不能确定。需求增加 均衡产量上升;供给增加 均衡产量上升;——均衡产量上升。
B、同时下降。这时:需求下降 均衡价格下降;供给下降 均衡价格上升 ——均衡价格不能确定。需求下降 均衡产量下降;供给下降 均衡产量下降——均衡产量下降。
同方向变化时的结论:供求上升,均衡产量上升,供求下降,均衡产量下降;供求同方向变动时,均衡价格不能确定。
(2)需求和供给呈反方向变动。
A、需求增加,供给减少。需求增加 均衡价格上升;供给减少 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价格不能确定;
B、需求减少 供给增加;需求减少 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增加 均衡价格下降;——均衡价格下降。需求减少 均衡产量下降;供给增加 均衡产量上升——均衡产量不能确定。
供求反方向变动时的结论: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供求呈反方向变动时,均衡产量的变动不能确定。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供求规律:(1)均衡价格和产量与需求呈同方向变动;(2)均衡价格与供给呈反方向变动,均衡产量与供给呈同方向变动。
三、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分析多种经济政策的影响)
1、(分析)支持价格的影响
支持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对该行业产品规定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例如发达国家的粮食保护价格政策;对过剩产品的对策:政府收购,配额生产。
2、限制价格:指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物品的价格而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其目的是为了稳定基本生活。如果完全由市场决定短缺产品的价格,就会使价格大于均衡水平,造成社会的动荡,于是实行限制价格。短缺品的对策:配给制。例如:我国80年代以前的粮食政策。
3.政府税收
(1)对厂商征税:使供给减少
(2)对消费者征税:使需求减少。
第四节 需求和供给的弹性理论弹性(Elasticity)的概念:经济学中弹性是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应变量对自变量的变动的反映程度。其大小可以用两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即弹性系数来表示。
设X为自变量,Y为应变量,E为弹性系数,则:E=(△Y/Y)/( △X/X)=( △y*X)/( △x*Y)有需求弹性(elasticity of demand)和供给弹性(elasticity of supply)之分,其中需求产生又可以分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交叉弹性。
二、需求弹性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1、定义及计算方法:
(1)定义:(需求的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需求弹性)指一种产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简称需求弹性。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
以Ed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则:Ed=(△Q/q)/(△p/P)= (△Q*P)/( △P*Q)
例:
(2)计算方法:
A、弧弹性:
由定义式来计算需求价格弹性,存在一大缺陷:需求和价格涨落幅度相同,但变动方向不同(起点)时,弹性系数却有不同数值。所以,经常采用弧弹性公式和点弹性公式来计算需求价格弹性。
弧弹性计算公式:即采用变动前后价格和需求量的算术平均数来计算的弹性系数。Ed=2△Q/(Q1+Q2)/[2△P/(P1+P2)]=( △Q/△P)*[(P1+P2)/(Q1+Q2)]。
例:
B、点弹性:
在已知需求函数关系时,求需求曲线任意一点的弹性,往往用以下公式来计算Ed=Lim(△q/△P)*(P/Q)=(dQ/dP)*(P/Q).
假设需求函数:Q=a-bp,dQ/dP=-b事实上,dQ/dP是需求曲线上与价格和产量相对应的点的切线斜率的倒数。Ed=(dP/dQ)*(P/Q)=(-b)*p/(a-bP)=(-bP)/(a-bP)。点弹性也可以用几何图形来表式(见课本):假设需求函数为线形的,既Q=a-bP,在图上表现为与纵轴交于C,横轴于D的直线。则直线上任意一点弹性为Ed=Ad/CA;假设需求曲线为非线形的,在图上表现为曲线,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弹性是Ed=AD/AC。
点弹性 也可以用图形表示:
(1)假设需求函数为线性的 即Q = a – bp 在图上表现为与纵轴交于C,横轴于D的直线 。
则直线上任意一点A 的弹性为:Ed = AD/CA
(2)假设需求曲线为非线性的,在图上表现为曲线曲线上任意一点A的弹性是Ed = AD/AC
注:正常情况下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负值,但为方便起见,取其绝对值。例:
Ed1 = —2,Ed2 =—3时,说Ed2 > Ed1。
2.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别(根据弹性系数的大小,将需求价格弹性分为):
(1),Ed = 0 即完全无弹性,无论价格怎么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棺材)
在坐标图上表现为与横轴(Q)垂直的直线。
(2),Ed = ∞ 即弹性无穷大,表示在既定价格水平上,需求量是无穷大的,而一旦高于 既定价格,需求量即为零。说明需求量对价格极其敏感。在图上表现为与横轴平行的直线。例:非常罕见
(3),Ed = 1 即需求是单位弹性,它表示需求量与价格按同一比率发生变动。即价格变动1%,需求量亦变动1%。在坐标图上表现为与直角双曲线。
(4),Ed < 1 即需求缺乏弹性,它表示需求量变动的比例小于价格变动的比例。价格变动1%时,需求量变动的比例小于价格变动的比例。价格变动的1%时,需求量变动<1%,在坐标图上的表现,例;生活必需品,粮食。
(5)Ed > 1,即需求富于弹性,它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即价格每变动1%,需求量变动>1%,在坐标图上的表现,例:奢侈品,如黄金,首饰
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强度
需求强度越大,受价格变化的影响越小,弹性越小,
需求强度越小,受价格变化的影响越大,弹性越大,
例:粮食品的需求量强度 > 奢侈品的需求强度 →
粮食的需求弹性 < 奢侈品的需求强度
(2)该商品的替代商品的数目和替代程度
替代品数目越多,替代程度越大,需求价格弹性越大。原因:*
反之则反是
(3)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关联度大,替代产品越多,用途越广,则需求价格弹性越大。
原因:用途越多,则该商品牵涉到的产品种类越多,其价格升高,则必然会 导致这些关联产品的价格上升,从而使关联品商品需求量的减少,最终也多途径的导致商品需求量的减少。例如:钢铁和面条相比
(4)时间的长短:时间越长,消费者越容易找到替代品,因而需求价格弹性越大。
(5)耐用性:越耐用,弹性越大。原因:由于耐用,故p变化大时,消费者可过一段时间再买。
4.需求价格弹性的应用——厂商的定价政策:
例1.假设某商品的Ed = 4,P1 = 100 元/件 时,需求量Q1 = 500件。当价格下降10%时,根据Ed定义式,求该商品供销商的价格变动前后收益变化。
解:(1)根据Ed = 4 价格下降10%,需求量(将上升40% )Q2为:
Q2 = Q1*(1+40%)= 500*1.4 = 700件
(2)价格下降后供销商的总收益 = P2*Q2 = 90*700=63000
(3)变化前收益 = P1*Q1 = 100*500 = 50000
变化前后收益变化 = 63000—50000 = 13000元
例2.假设该商品的价格上升10%,求变化后收益
解:(1)根据Ed = 4,价格上升10%后,需求量将下降40%,此时需求量
Q2 = Q1*(1—40%)= 500*60% = 300件
(2)价格上升后供销商的收益 = P2*Q2 = 110*300 = 33000元
(3)变化前后收益变化 = 33000—50000 = —17000元
例3:假设上例中商品的Ed = 0.5,其他条件不变,求价格下降和上升前后供销商收益的变化。
略:Ed = 0.5 (1)价格(P)↑10%时,Q↓5%,Q = (1 -- 5%)* 500 = 475 件,收益 TR=P*Q=110 * 475 =52250
(2)价格(P)↓10%时,Q↑5%,Q = (1 + 5%)*500 = 525 件
收益 TR = P*Q = 90* 525 = 47250
通过以上两个例题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需求富于弹性的商品,其销售收益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即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销售收益与价格则是同方向变动,即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提高,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厂商的销售政策是:
(1) 需求富于弹性的商品降价;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提价。
(二)需求的收入弹性(定义与计算方法)
1,需求的收入弹性: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馈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用公式表示:
Em =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 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ΔQ/Q)/ (ΔI / I)= (ΔQ/ΔI)*(I / Q)
2.点弧弹性 其弧弹性的计算公式为
Em =(ΔQ/(Q1+Q2)/2)/(ΔI/(I1+I2)/2)
=(ΔQ/ΔI)*((I1+I2)/(Q1+Q2))
或者 若已知需求量与收入的函数
则Em = (dQ/dI)*(I/Q)
3。正常品: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其需求量随之增加的商品称正常品,其Em>0 。一般说来,奢侈品的需求收入弹性Em>1;必需品的需求收入弹性Em<1。
4。劣等品: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其需求量都随之下降的商品称为劣等品,其Em<0。例:抵挡的日常用品(马铃薯)
(三)需求的交叉弹性。
1. 定义: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简称。其弹性系数是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Exy = x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百分比 / y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ΔQx/Qx) / (Δpy/Py)
=(ΔQx/Δpy) / (Py / Qx) (可正可负)
2.? 弧弹性的计算公式:
Exy =(ΔQx/(Qx1 + Qx2)/2) / (Δpy / (Py1 + Py2)/2)
= (ΔQx / ΔPy)* (Py1 + Py2)/ (Qx1 +Qx2)
3. 互替品与互补品互替品:随着y商品价格的提高(降低),x商品价格的也随之增加(减少),则称x和y商品为互替品,其Exy > 0
Exy越大,替代性就越强。如大米和面条,青菜和白菜。
互补品:随着y商品价格的提高(降低),x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减少(增加),则称x和y商品为互补品,其Exy < 0 。
其| Exy | 越大,互补性越强。 例;如小汽车和汽油。
二.供给弹性(P61)
供给的价格弹性是供给弹性中最基本的一种,一般所说的供给弹性就是指供给的价格弹性。
1. 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弹性):指一种商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其弹性系数Es等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用公式表示:
Es = 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 /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 (ΔQs/Qs) / (ΔP/P)
= (ΔQs/ΔP)*(P/Qs)
2. 供给价格弹性的弧弹性计算公式:
Es = (ΔQs/(Q1 + Q2)/2)/(ΔP/(P1 +P2)/2)
= (ΔQs/ΔP)*((P1 + P2 )/(Q1 + Q2))
2. 其点弹性的计算公式:
Es = limΔp→0 (ΔQ/ΔP)*(P/Q)
= (dQ/dP )*(P/Q)
(当弧弹性上的ΔP→0时,弧弹性就是弹性,而数学上把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增量之比的称为导数)
4. 供给弹性的类别
(1)、Es = 0,供给无弹性 例:古董
(2)、Es = ∞,供给弹性无穷大 ^例:商品严重过剩π
(3)、Es = 1,单位弹性 例:罕
(4)、Es < 1,供给缺乏弹性 例:手工制品
(5)、Es > 1,供给富于弹性
5. 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1) 时间长短:时间越长,弹性越大。
(2) 成本的变化:如果产量提高后,单位成本提高很小(需从利润的角度来考虑:π = P — C),则供给弹性就大;如果产量提高后,单位成本提高很大,则供给弹性就小;
(3) 生产的难易程度
越难生产,弹性越小
(4) 生产规模和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
规模变化越易,弹性越大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1 基数效用理论一、效用和边际效用
1.效用(utilily):就是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一种心理感受
(用U来表示)
例1:比如:人们消费开水(喝开水)能够解渴,喝的越多,满足程度越大。这就是开水的一种效用;
例2:喝酒,满足人们对酒的欲望,这就是其效用;
事实上,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消费就满足人们欲望的行为。
那么,如何衡量人们通过消费所获得的欲望的满足程度的大小呢?
经济学上有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两种理论来回答这个问题。
2.基数效用:指可以用基数1、2、3、4…等具体数字来衡量的效用。
基数效用理论认为:特点(1)、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来衡量和计算;(2)人们能够准确地知道每一单位的商品能给它带来的效用的大小。
3.总效用: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效用的总量。(用TU表示)
例:假设消费者消费4个苹果,每个苹果的效用分别为4、3、2、1单位,则总效用TU = U1 + U2 + U3 + U4 = 10单位
一般地,假设消费者消费几个单位的商品(x),则其基数效用与总效用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TU = F(x)= Ux1 +Ux2 +Ux3 +…+Uxn
如果消费者同时消费两种商品,则消费这两种商品所获得的总效用可以表示为:
TU = f (x,y )
4.平均效用(Average Utility 简写 AU)
指:消费者消费若干单位的商品或劳务时,平均每单位商品或劳务提供的效用。 以X表所消费商品的数量,则,AU = TU / X
5.边际效用:指消费者所消费的一定数量的商品中,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所提高的总效用。(用MU表示)。(讲课时用P 69 表格)
从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来看,边际效用就是指该物品X的消费量每增加(减少)一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变化。用数学表示,
若商品无限可分(面粉),则
MUx = limΔx→0(ΔTUx / Δx)
= dTUx / dx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随着消费者所消费的物品数量的增加,其总的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边际效用随着消费物品数量的增加而呈递减的趋势。总效用有可能达到一个极大值,超过这一点,物品的边际效用是负数,总效用将减少。
用数学语言表示,dTUx / dx总是下降,当
dTUx / dx>0时,TU
dTUx / dx=0时,TU最大,
dTUx / dx<0时,TU
d2TU/d2X < 0
3.补充:货币的边际效用,指消费者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的货币支出所增加或减少的效用,以λ表示,一般情况下较稳定。
设:某消费者购买商品X 的边际效用为MUx,商品X的价格为Px,则λ=MUx/Px
4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
(1) 生理原因(心理原因)
(2)物品的多用性,且人们的需求欲望有轻重缓急之分,人们总是把资源(物品)用于最需要的用途上,所以最后一单位的物品的效用总是低于前一单位的。
三.消费者均衡?
(1)消费者均衡(所要说明的问题)是:在既定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在不同的商品之间选择其所需的数量,以使得其效用得以最大化的状态。
(2)现在来看他是如何作出选择的(先从MU/P的经济含义开始理解),?
假设他可以购买2种物品A、B,收入(M)既定,PA、PB既定,2种物品的购买量为X、Y,则约束条件为 PAX+PBY≤M,现要解决的就是如何选择X、Y?
消费者均衡达到过程的解释,?
假设:PX*QX+PY*QY≤M,λ=MU/P,使MaxTU?
MUx/Px>MUy/Py,则==>消费者必将增加X的购买==>使X的边际效用↓,即MUx↓==>MUx/Px↓?
由于M一定,Qx↑必使Qy↓==> MUy↑==>MUy/Py↑}==>消费者再次权衡MUx/Px和MUy/Py的大小:1若MUxPx>MUyPy则连续上述过程,选择X; 2若MUyPy>MUxPx则选择y。这两个过程一直持续下去,直至Mux/Px = Muy/Py,此时停止选择,TU最大,达到均衡。
例:设M =98,购买二种物品X、Y,PX=4元/Kg,PY=2元/Kg。
结论: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购买各种物品使总效用达到极大值或者使消费者得到最大满足的条件是:消费者购买的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约束条件是:Px*x+Py*y≤M?
四.需求规律的边际效用说明,?
MUX/PX = MUY/PY=λ,λ恒定不变(一定时期内)==>MU和P必须同方向同比例变化;购买数量增加(减少),边际效用递减(递增)。==>购买数量Q增加(减少)时,价格P必须下降(上升)。 结论: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比。
§—2 序数效用理论?
一.序数效用(用序数表示的效用)理论(P74),?
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是无法以具体数字来表示的,只能有大小次序的区别,即效用仅是次序概念,不是数量概念。在分析商品效用时无需确定其具体数字或商品效用多少,只需用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说明商品效用谁大谁小或相等,并由此作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依据。这一理论称为序数效用理论。
二.无差异曲线
1.无差异曲线:(如图所示)假设某个消费者消费X、Y两种相互具有替代性的物品,他何以在效用不变的前提下选择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则在坐标图上将这些效用相同而组合不同的点连接起来后所得到的曲线,称为无差异曲线。又叫等效用线。在该曲线上任何两点的效用相等。
注:随着收入水平的升高,上述无差异曲线将外向移动。假设收入增加程度无限可分,则无差异曲线可以划出许多条。经济学上将这些无差异曲线称为无差异曲线群(图)。
2.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1)无差异曲线图上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反证:如相交,则同一点表示有两个效用,代表两种效用水平,这与无差异曲线定义相背。
(2)无差异曲线图上的许多无差异曲线中,离原点越远,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3)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的X与Y这两种物品的边际替代率是负数。
边际替代率(MRSxy = ΔY/ΔX):
指为了保持效用量不变,X每增加一个单位所需减少的Y的数量。Δy与Δx处于反方向运动,所以任一点上
MRSxy = -(ΔY/ΔX)<0
(4)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自左上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点的曲线。
原因:边际替代率递减,即要保持相同的效用水平,每减少一单位X所增加的Y的消费量越多。
3.边际替代率
(1)定义
(2)计算:
MRSxy = -(ΔY/ΔX)
= -(dY/dX)= MUX/MUY
证明:要使效用保持不变,则增加X所增加的效用应等于减少Y所减少的效用。用数学表达为:
ΔX*MUX = -ΔY*MUY
-(ΔY/ΔX)= MUX/MUY
MRSxy = -(ΔY/ΔX)
==> MRSxy = -(ΔY/ΔX)= MUX/MUY
边际替代率的经济意义:在无差异曲线上,当ΔX→0时,ΔY亦趋近于0,于是
ΔY/ΔX 就是一个极限,即在ΔX→0时:ΔY/ΔX =limΔx→0(ΔY/ΔX)=dY/dX
于是MRSxy = -(ΔY/ΔX)= -(dY/dX)= MUX/MUY
-(dY/dX)表示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 MRSxy。
三.预算线及其移动
1.预算线:(如图所示)消费者收入(M)和商品(X,Y)的价格(Px,Py)一定的前提下,消费者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最大数量(M / Px,M / Py)是一定的。
连接所能购买的X商品的数量和Y商品的数量的直线AB 称为预算线,其斜率的绝对值为Px / Py。例:
假设M= 12元,Px = 2 元,Py = 3 元,则M / Px = 6,M / Py =4,则预算线如图所示:
2.预算线的移动:
(1)Px变化,Py 不变时,M /Py不变,M /Px变化,于是预算线绕A点旋转;
(2)Py变化,Px不变时,则预算线绕B点旋转。
(3)当M补花时,预算线平行外(内)移
四.消费者均衡
下面来考察序数效用理论下,消费者均衡时如何来达到的?
目标:在不同的商品X,Y间作出选择,用即定M 使TU=MAX
假设消费者的收入(M)不变购买时将收入全部用完,
假设商品X,Y的价格Px,Py不变,
假设消费者的偏好一定,
预算线既定,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图一定在同一坐标中来考察预算线AB 与无差异曲线图的关系
如图所示:
(1)I0 与AB 相交于点C,D两点,在这两点上在达到I0 的效用水平的同时,消费者的收入全部用光,但在弧AB上的点(如下),没有达到I0 效用水平,消费者 收入未用完,表示在即定的预算线下(收入下)仍可达更高的效用水平。
(2)I2与AB 不相交表示,在I2 水平上消费超出了消费者的收入支出;
(3)I1与AB相切于E点。E点表示现有收入水平可以买到的商品组合的效用水平可以达到I1水平;而AB上的其它点虽然在消费者的支付范围内,但达不到I1。
因此,E点时在即定收入水平下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商品组合点。达到消费者均衡。
此时,预算线的斜率等于无差异曲线切线的斜率。
预算线为Px * X + Py * Y = M
则 Y =( — Px / Py) * X + M / Py
其斜率为—Px / P y。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
dy / dX = —MRSxy = —MU x / MUy
而 Px / Py = — dy/ dx = MRSxy = MUx / MUy
结论与基数效用论一致。
例:习题3,第 题9
根据消费者均衡条件知:MUx / Px = MUy / Py
Mux= (X 1/3*Y 1/3)’X
Muy=(X 1/3*Y 1/3)’Y
Px / Py = Mux/ Muy =X / Y
即 Px * X = Py * Y (1)
因其收入为M,所以均衡时其预算方程为:
Px * X + Py * Y = M (2)
将(1)代入(2)得:
X = M / 2Px Y = M / 2Py
五.需求规律序数效用解释(略)
本章作业:1,4,7,8 P 72
第四章 生产理论
上两章研究了消费者的需求,本章将转入生产者对产品的供给。
在本章的研究中,首先得作一个基本的假设:
基本假设:不管什么形式的厂商,都是追求最大利润的,即追求总收入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最大。也就是说,在成本即定时,厂商追求总收入最大,在总成本即定时,厂商追求总成本最小。
§—1 生产函数一.生产函数
1.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在生产中投入得各种经济资源,包括劳力,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
2,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
表示一个企业或整个社会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某种组合同它所能产出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函数。
以 X1,X2,X3…Xn表示所投入的生产要素; 以Q表示其最大产量。
则生产函数表示为:
Q = f(X1,X2,X3,… Xn)
最典型的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3. 关于生产函数的说明
(1)生产函数中的投入,产出关系取决于技术水平,随着技术水平的变动,生产
函数将发生变动;
(2)产品生产中,各种要素之间的配合比例,称为技术系数,(technological coefficient),技术系数不变的生产函数称为固定比例的生产函数,技术系数是可变的生产函数称为可变比例的生产函数。
齐次生产函数 (P85)
二.短期和长期
1,短期:就是指这样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厂商来不及调整生产规模来达到调整产量的目的

在短期中厂商只能调整一些可变的生产要素。如劳力,原材料。
2.长期:就是指这样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厂商能够调整与更新一切生产要素,通过调整生产规模来达到调整产量的目的。
3,短期生产函数与长期生产函数
假设厂商仅使用劳力和资本两种要素
在短期内,由于厂商来不及调整生产规模,即资本投入不变,所以产量只随着劳力的变化而变化,表示产量与劳力的关系的生产函数称为短期生产函数,记作Q = f (L)
在长期中,厂商的劳力和资本的投入都可变,则表示劳力与资本等要素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的函数,称为长期生产函数。记作Q = f(K,L)
§—2 短期生产函数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基本概念:
(1)总产量:(total product),以TP表示,指投入一定的生产要素以后,所得到的产出总量。
(2) 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
以AP表示,等于TP / 要素投入量
(3)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是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
以MP表示。MP=ΔTP/Δx =dTP/dx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1)数学关系,以下将通过短期生产函数来考察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短期中,厂商来不及调整生产规模,仅可调整劳力等要素。故设短期生产函数为
Q = f (L)
在课本中假设具体的短期生产函数;
Q = f (L)=27 L + 12 L*L — L*L*L 即TPL=Q=f (L)= 27L + 12L*L —L*L*L (1)
则按定义:
APT=TP / L =27+ 12L —L*L (2)
MPL=dTPL/dL =27+ 24L —3L*L (3)
任取L = 0,1,2,3,4,5,6,7,8,9,10 将之代入(1),(2),(3)
式,分别求出 TPL,APL,MPL 见表4—1
(2) 几何表示据表4—1可作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图4—1
从图中可以看出,总产量曲线被分为四个部分:OA,AB,BC,>C
在OA阶段中,边际产量APL由0到最大值
TPL与APL都在上升,MPL>APL
在AB阶段中,MPL开始下降,APL在B点达到最大值,
TPL仍在上升。MPL<APL
在BC阶段中,MPL,APL都在下降,TPL仍在上升,
到C点时,MPL=0,TPL达到最大值。
超过C点,则MPL < 0,MPL,APL,TPL 都在下降。
从以上对图4—1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开始阶段(OA,0)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MPL时增加的,总产量也是增加的;
在劳动投入量到4时,边际产量取得最大值,总产量仍在上升;
在劳动投入量继续由4增加到9时,边际产量开始递减。即每一单位的劳动增量所得报酬递减,当到达L=9时,总产量最大,边际产量等于0 。 这与数学推导相符.
当L>9时,MPL< 0 总产量TPL开始下降。
(2)总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
0 < L < 6 时
L = 6 时
L > 6 时
(3)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当0 < L < 6 时 MPL > APL
L = 6 时 MPL = APL
L > 6 时 MPL < APL
二.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
由以上对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报酬递减规律。
即: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递减。即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量增加的比例。这一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原因:
主要是生产要素的配合比问题。
在开始时,技术系数不合理,例:5两卡车3位司机
随着变动要素投入的增加(司机),技术系数合理化,最后达到最合理点,此时变 动要素的边际收益最大。
随着变动要素投入再增加,技术系数又趋不合理,尽管在一定范围内投入增加也能增加产量,但增量逐渐减少。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条件:
(1)技术系数可变;(2)技术水平不变;
(3)所增加的生产要素具有同样的效率‘
三.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域
(1)A:MPL > APL,TPL ↑,(不可能)
(2)Ⅰ:MPL > APL,TPL ↑,(不可能)
(3)Ⅲ,MPL < 0,TPL↓ (不可能)
(4)Ⅱ:尽管MPL下降,但MPL>0,TPL ↑
(可能区域:平均产量递减,边际产量递减至0 阶段)
§—3 长期生产函数
在长期中,一切要素都是可变的
假设此时厂商使用两种生产要素K,L则生产函数的表达式为:TPL=Q=f(K,L)
一.等产量曲线(Isoquanta Curve)
1.概念:表示其他条件不变时,为生产一定的产量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的曲线。(又称生产者的无差异曲线)
联系无差异曲线
2.等产量曲线的特点
(1)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可能相交,否则不符合定义。
(2)等产量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这点上以生产要素L代替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k)= dK / dL 其绝对值是递减的(解释MRTSlk)
(3)等产量曲线一般都凸向原点(固定比例生产函数除外)
(4)等产量线随技术而变动。
3.边际技术替代率:指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当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时,另一种生产要素减少的数量。或者说:在同一条生产曲线上所显示的两种 可变投入之间的替代比率。
公式为:MRTSLk=— ΔK / ΔL = — dK /dL
(1)定义与边际替代率相比较
(2)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与两种要素边际产量的关系
MRTSLk = — ΔK / ΔL =MPL/MPK
二、脊线和生产区域(101页图)
在等产量曲线图上将所有切线斜率为无穷大和切线斜率为0的点连接起来,形成的两条线称为脊线(ridge line)
在两条脊线之间的区域称为生产区域。在这一区域内,K,L两种可变要素相互之间具有替代性。
三,等成本线等产量线上的任何一点都代表厂商对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组合。
厂商到底如何抉择,选择哪一点呢?这取决于厂商的成本预算。
为得到明确的答案,我们来看一个概念
1.等成本线:指生产要素价格一定时,花费一定的总成本所能购买的生产要素组合的轨迹。
(1)价格不变,成本预算升高时,AB向左上方移动价格不变,成本预算下降时,AB向左下方移动
(3)成本预算不变,Pk下降,Pl不变时,绕B点旋转
成本预算不变,Pl下降,Pk不变时,绕A点旋转
(4)成本预算不变,Pk,Pl上升时
成本预算不变,Pk,Pl下降时
斜率,K = C — (Pl/PK) * L
2,等成本的特点
(1)斜率等于两种要素价格之比Pl / Pk
C不变时C = Pk *K + Pl * L,则
K = C / Pk — Pl / Pk * L
(2)在等成本曲线上:K增加,C下降,L增加,K 下降
(3)在要素价格给定时,每一总成本有一条等成本曲线。
三.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生消均衡)
将等成本线和生产无差异曲线(等产量线)放在同一个坐标体系中`考察
最优组合点应在E点生产最优组合的条件:
(1)最优组合应在等成本线上
(2)最优点应在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处
(见课本105页图)
E点在直线AB上,说明E的斜率等于直线AB的斜率,即E点为等产量线与AB的切点,说明等产量线E点的切线的斜率与直线AB的斜率相等。AB的斜率=(-dk)/dL=PL/Pk,E在等产量线上,等产量线上任意一点切线的斜率等于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k,MPL/PL=MPK/PK,即:厂商每一圆钱支出所获得的边际产量相等。所以,用数学语言表达,厂商均衡的条件要素最佳组合的条件为:MPL/PL=MPK/PK。
四,生产要素需求的替代效应和产量效应
1.替代效应:在生产要素的可以相互替代的情况下,当其中一种生产要素价格下降而其他要素的价格不变时,厂商会以这种要素替代其他要素,使这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增加,这种效应称为生产要素的替代效应。
2.产量效应: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的情况下,当其中一种要素价格下降而其他要素的价格不变时,厂商会增加产量,从而导致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增加,这种效应称为产量效应。
3.扩张线:代表不同产量水平的最优组合点的轨迹,称为生产扩展线。可以用函数MRTSlk求得。
第四节 规模报酬一、规模报酬的含义:当各种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时,生产规模的变动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化。与要素报酬的区别:长期和短期 产量变化:单个规模变动引起和要素数量变动引起。
二、规模报酬的变动
1、规模报酬递增:规模增加一倍,报酬增加不到一倍。
原因:管理合理化 专业化 生产要素具有不可分性。
2、规模报酬递减:规模增加一倍,报酬增加不到一倍。
3、规模报酬不变:规模与报酬同比例增减。
三、规模报酬的三种变化,也可以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
假设生产函数为TPL=Q=f(x1,x2,x3,…..Xn),则f(λx1,λx2……λXn)= λQ。(1)若λ=1,则规模报酬不变。(2)若λ>1,则规模报酬递增。(3)若λ<1,则规模报酬递减。
第五章 成本理论第一节 成本的含义一、机会成本,外显成本和隐含成本
1、机会成本:把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外一种产品的数量(收益)。
2、外显成本(explicit cost):指厂商购买生产要素而支付货币所构成的成本。它是一种会计成本。
3.隐含成本(implicit cost):指厂商使用自有生产要素而支付的费用。之所以被称为隐含成本,是因为人们常常使用自有生产要素当作消费自有消费品一样看待,忽略其费用。事实上,人们使用这些要素仍然要付出费用。 隐含成本与外显成本的区别:前者是自由的,后者是外购的,需要支付货币后才能得到。
4.生产成本:隐含成本和外显成本之和就是生产成本。他代表厂商为生产某种商品所需付出的真实成本。
二、成本函数:
1.定义:表示产品数量和相应的成本之间的关系的函数,称为成本函数(C=f(Q))。
2.成本函数与成本方程的区别:表示的函数关系不同,成本方程是表示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价值总和。
3、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的关系:成本函数取决于生产函数和投入要素的单位价格,即要素价格决定时,成本函数可通过生产函数来推导。
例:
假设要素K,L的价格PK、PL已知,生产函数为Q=6KL,求成本函数。
解:根据以知条件可得到成本方程为C=PkK+PLL….(1)
根据生产函数Q=6KL可得:
MPL=αQ/αL=6K….(2)
MPK=αQ/αL=6L…..(3)
根据(2)、(3)和生产者均衡条件MPL/Pk=MPK/PK可得:6K/PL=6L/PK …..(4)
将(4)代入生产函数Q=6KL中,得:L=(PK/6PL)(1/2)*Q(1/2) ….,(5)
(5)代入(4)得:K=(PL/6PK)(1/2)*Q(1/2) ….,(6) (5)、(6)代入(1)得:
C=(2/3*PK*PL)(1/2)*Q(1/2)。
第一节 短期成本一、短期成本的含义和构成:在短期中,厂商所投入的要素分为可变要素和不变要素。所以短期成本可以分为:
1、固定成本:厂商用于购买不定要素的成本称为固定成本(fixed cost),记作:FC。
2、变动成本:厂商用于购买可变要素的成本(variable cost)。记作:VC。
3、总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和(Total cost)。记作:TC。用公式表示:TC=VC+FC
二、总成本和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的关系为了说明三者间的相互关系,课本上假设了成本函数TC(见课本),并取Q=0,1,2,……10,分别计算了VC、FC=40,列成表格如表5-1,根据表格5-1作出图5-1(a)。
由图5-1中可以看出:(1)FC固定不变等于40,一般的,不会随产量变动而变动。所以在图上表现为与横轴平行的直线。(2)从圆点出发,VC随着产量的上升而升高。(3)总成本TC从FC与纵轴的交点出发,说明产量为零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随着产量的升高,TC升高,他的变化形状与VC一样。
总成本==VC+FC。
总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形状取决于边际生产率的变化。
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边际报酬=价格—边际成本。所以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实际上是边际成本递增规律的另一种表现。在开始(0——4)阶段,边际收益递增,边际成本递减,所以总成本和变动成本虽然增加,但增加缓慢。Q等于4时,边际收益最大(边际成本最小)。Q大于4时,边际收益递减(边际成本递增),TC与VC增加变快。
四、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
(一)定义:
平均固定成本AFC=FC/Q
平均可变成本AVC=VC/Q
平均成本AC=TC/Q=(VC+FC)/Q=AVC+AFC
边际成本MC=limΔTC/ΔQ=dTC/dQ
(二)总成本、可变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结合图5-1):
由MC=dTC/dQ可知:
MC=d(VC+FC)/dQ=(dVC/dQ)+(dFC/dQ),由于的FC是个常数,所以其一阶导数dFC’=0,所以MC=dFC/dQ=dVC’/dQ。
经济意义:边际成本只与总成本及可变成本有关,与固定成本无关。
边际报酬递增时,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报酬最大时,边际成本最小;边际报酬递减时,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成本曲线呈U字型。从TC、VC与MC变化关系来看:MC下降时,TC、VC缓慢增长;MC为最小时,TC、VC曲线出现拐点;MC上升时,TC、VC增长加快。
(三)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结合图5-1)
1、图形形状:AFC=FC/Q,随Q上升,AFC下降,等轴双曲线。AVC=VC/Q,AVC=VC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VC曲线上点与圆点连线斜率先递减后又递增,说明AVC也是U型。 同理,可得AC的形状亦为U型。但AC的最低点来得比AVC慢,原因:AC=AVC+AFC,AC上升情况取决于AVC与AFC的变幅,若AVC上升幅度小于AFC下降幅度,则AC下降;AVC上升幅度等于AFC下降幅度,则AC为最小;若AVC上升幅度大于AFC下降幅度,则AC上升。
2.AVC与MC曲线的关系
(1)当曲线MC位于AVC曲线下面时,AVC曲线处于递减阶段;
(2)当MC曲线位于AVC曲线上面时,AVC曲线处于递增阶段;
(3)AVC与MC曲线相交于曲线的最低点。
为何会交于AVC的最低点,这可以从数学上证明(同学自己证明),要使AVC最小,必定要使得AVC对产量的一阶导数等于零。
即必使:AVC’=(VC/Q)’=[(d(VC)/dQ)*Q-VC]/Q2=0 (VC)’*1/Q-VC’/Q2=0 d(VC)’/dQ=VC’/Q dVC/dQ=dTC/dQ=MC VC/Q=AVC; MC=AVC 即要使AVC取得最小值,必使MC=AVC,所以两曲线AVC交于最低点。
3、AC与MC曲线的关系
完全和AVC与MC关系一样,即(1)当MC曲线位于AC曲线下面时,AC处于递减阶段;(2)当MC曲线位于AC曲线上面时,AC曲线处于递增阶段;(3)当AC=MC时,AC曲线达到最低点(厂商均衡点)。
其证明和上述类似。
AC与MC交于最低点的经济含义:当某一产量的边际成本等于其平均成本时,该产量也是平均成本为最低的产量,也是最有经济效率的产量。
第三节 长期成本一、长期总成本及其形状
1、长期总成本:厂商在长期生产一定产量花费的成本总量。以LTC表示。
长期总成本曲线的形状(见图5-2):
是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罗线,即将短期总成本曲线包围起来,与之相切但不相交的曲线。其形状和短期总成本曲线一样 。
2.为何说长期总成本曲线LTC是STC曲线的包罗线呢?
长期中,一切要素投入均可改变,即生产规模可以调整,假设STC1、STC2、STC3是三条水平与长期成本曲线分别相切于Q1、Q2、Q3,代表不同规模的短期成本曲线。在任何给定的产量水平下,厂商都将选择成本最低的生产规模。从图中可以看出,在Q1水平下,STC1的成本最低,在Q2水平上,STC2的成本最低,在Q3水平上,STC3最低;由此可以看出:只有与长期成本曲线相切的短期成本线才是代表成本最低的成本曲线。一旦离开切点,短期成本将升高;由此可以看出:短期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形成了长期成本曲线。
3.LTC与STC的区别:
(1)LTC从圆点出发,长期中一切可以改变,规模从0开始。STC从固定成本曲线与纵轴的交点开始;
(2)LTC的形状取决于规模报酬由递增到递减的变化。STC取决于边际收益率先增后减的变化。
三、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见图5-3)
(1)长期平均成本(LAC)=LTC/Q,LAC曲线的得出方法与SAC曲线的相似,LAC的等于LTC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圆点连线的斜率,以这个斜率为纵坐标,以这个斜率对应的产量为横坐标,作图,即可得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见图5-3,它也呈U型,与SAC相似。
为何呈U型:规模报酬先增后减引起。
LAC也是SAC的包络线。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相切,但不一定是切于最低点(证明),在LAC最低点左端,短期中,在特定的生产规模下,固定要素投入过多,可变要素投入过少,致使生产能力利用不足,在LAC曲线的最低点的右端,可变要素投入过多,造成生产能力利用过度,边际生产力递减,使SAC处于上升区间。所以,长期中,只有与LAC相切于最低点的SAC才代表最佳规模。
(3)LAC的其他形状(见课本):L型、锅底型
四、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dLTC/dQ
LMC是LTC曲线上同一产量切线的斜率,和SMC的推导相似,可得出:LMC亦呈U形。
在规模报酬递增阶段,LMC下降;在规模报酬递减阶段,LMC上升;规模报酬最大,LMC最小。
同样可以证明:LMC与LAC相交于LAC的最低点。
本章内容回顾机会成本、外显成本(会计成本)、隐含成本、生产成本、私人成本、社会成本成本函数及其与成本方程、生产函数的关系各种短期成本间的关系(图5-1)
各种长期总成本的关系(图5-6)
长期平均成本成本曲线形状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第一节 市场、厂商与行业一、市场及其类型
1、 市场:指商品或劳务买卖的场所。
2、 类型:根据竞争的程度。
(1) 完全竞争市场
(2) 完全垄断市场
(3) 垄断竞争市场
(4) 寡头垄断市场
3、 四种市场的特征。(见课本)
一、厂商与行业
1,厂商:指根据一定目标为市场提供商品和劳务的独立经营的经济单位。
(1) 独立经营
(2)? 组织形式不定
2、行业:指制造和提供同一产品或类似产品或劳务的厂商的集合。
第二节厂商收益和利润一、厂商收益概念及分类。
1、概念:厂商收益是指厂商销售其产品或劳务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2,分类:可分为三种:
(1)总收益(TR):指厂商出售一定数产品或劳务后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TR=P*Q
(2) 平均收益(AR):指厂商销售每单位产品所得到的平均收入。
AR=TR/Q=P*Q/Q=P
AR=P在任何市场条件下都成立。
(3)边际收益(MR):指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动
MR=△TR/△Q或MR=dTR/dQ
3. 三种收益的相互关系:
已知总收益函数后,可推导出平均受益函数和边际收益函数。
TR=f(Q)
AR=TR/Q=f(Q)/Q
MR=dTR/dQ
例:TR=20Q+80Q2+7Q3
二、? 利润及其最大化条件
1、利润(π):指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额。(正值为利润,负值为亏损。)它也是产量的函数。
π=TR-TC=h(Q)
2、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1)必要条件:要使π=TR-TC取得极大值,必使dπ/dQ=0。
即dTR/dQ-dTC/dQ=0
dTR/dQ=dTC/dQ
MR=MC
经济意义:边际收益率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的利润最大。
(2)充分条件:如果π=TR-T有极大值,则利润函数二阶导数小于0,即边际收益函数小于边际成本导函数。
思考:利润函数的另一种表达式
π=PQ-TC=P*f(L、K)-(PL*L+PK*K)
此时利润最大化条件是什么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1,该产品在市场上有大量的买主和卖主,从而厂商价格即定。即厂商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taker)厂商产品的价格由整个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所决定。
2.产品同质。完全可以相互替代(不同厂商之间)
3.投入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厂商可以自由进出行业,无垄断性,竞争。
4.信息充分。任何人都不可能通过不正当手段来低价倾销。
二、 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行业需求曲线:指的是市场上整个行业所面临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曲线。
形状:根据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既定时,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可得到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形状为:(图)
(它是所有厂商的需求曲线之和)。
2、厂商需求曲线:指单个厂商所面临的消费者对其它产品的需求曲线。
形状: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原因: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它可以改变销售量,但它改变不了价格。即:在既定价格下,他可以销售任何数量的产品。由于产品同质,若其中一家厂商提高价格,其产品将销售不出去。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需求曲线。
3.? 收益曲线:
TR=P*Q (图)
价格既定,则TR为产量Q的函数。
(1)总收益曲线:从原点出发的直线。
(2)?平均收益曲线:
AR=TR/Q=P*Q/Q=P (图)
意味着平均收益等于价格。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是价格的接受,不可能改变价格,所以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的产品的收益等其价格,即边际收益等于价格。
所以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MR=P=AR,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重合。根据需求曲线平行于横轴,P=AR=MR平行于横轴,只有完全竞争市场才成立;P=AR任何市场条件均成立。
结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由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决定价格水平后,厂商根据既定的价格水平来决定生产。当市场上由于供求双方的力量变化使市场价格发生变化时,厂商的需求曲线将发生变动。
第四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瞬时均衡和短期均衡一,瞬时均衡
1、 瞬时:经济学上的瞬时又称交易期和市场时期。它指发展时间极短,短到每个厂商和行业都无法调整自己的销量。因而厂商和行业供给量是固定的。
2、? 瞬时均衡的特点:
(1)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原因:厂商无法改变产量。
(2)市场均衡产量由供给曲线决定。
市场均衡价格由需求曲线决定。
(3)厂商的均衡价格有市场需求决定。
厂商的均衡产量由厂商的供给曲线决定。
(图)
二,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
1,短期
2、 短期均衡条件:
厂商短期利润极大化条件、均衡条件仍是:MR=MC=P(P=AR=MR)
3、? 厂商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的决定:
(1)价格:由市场需求与供给决定。
原因:价格的接受者
(2)产量:由厂商的供给曲线决定。厂商将根据MR=MC=AR=P原则来确定产量。
MR>MC厂商扩大Q
MR<MC厂商减少Q
MR=MC时均衡。
2、厂商的供给曲线:
由图可知,在B点以下,厂商将停止生产,所以厂商的供给曲线为:P=MR=MC=AUC的部分。即:厂商退出行业的条件是:P=MR=MC小于AVC
2、行业的供给曲线:
厂商的供给曲线之和。
S=MC=MC1+MC2
(图)
例1:假设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Qd=50000-2000P和Qs=40000+3000P
求:(1)市场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2)厂商的需求函数解:(1)Qd=50000-2000P
Qs=40000+3000P
当Qd=Qs时,
P=2
Qd=Qs=46000
(2)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由市场均衡价格决定,故厂商的需求曲线是:P=2
例2:已知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04Q3-0.8Q2+10Q+5,试求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解:此时,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为:MR=AR=P=MC>=AVC 由 STC=0.04Q3-0.8Q2+10Q+5得
MC=0.12Q2-1.6Q+10
AVC=0.04Q2-0.8Q+10
MC交AVC于AVC曲线最低点,故欲求MC>=AVC的部分,可先求AVC最小值。
第五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一,厂商均衡中“长期”的意义所谓长期,是指在这段时间内,(1)各厂商能够调整要素投入量,从而调整其厂房、设备、规模。(2)行业的厂商人数能够发生变化。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当长期里存在超额利润时,其它厂商将进入该行业;反之,不能赚得正常利润蒙受亏损的企业将进出行业。最终留在行业内的所有厂商都只能赚取正常利润。
二,行业长期均衡与厂商长期均衡
(作图说明)
1、长期中,厂商均衡和行业均衡也是相互依存的。
2、由行业的供给和市场的需求决定产品的市场均衡量(Q)和价格(P)。
3、各厂商根据P=MR=MC的原则确定自己的生产规模(q)。
4、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也有亏损企业退出该行业。
5、当该产品市场上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在某一价格下达到平衡时,该产品的价格、产量和留存下来的厂商数将不再发生变化。该行业达到均衡状态。
6、与此同时,留下来的每个厂商的长期均衡量将位于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的最低点。(同时也是SAC曲线的最低点)。厂商将不再调整其生产规模,达到均衡。
见下图:
为何LAC最低点=SAC最低点时均衡?
答:(1)假设起始的生产规模为q1。此时,SAC1#P0,厂商亏本,此时厂商有两种选择:一:退出行业;二:扩大规模,降低成本。为了留在行业中,企业只有扩大规模,使SAC向LAC最低点靠拢。达到E点时,SAC=LAC=P。
(2)假设起始的规模为q2,此时,SAC2#LAC,厂商只有缩小规模,最终使SAC=LAC=P。
注:同时:厂商的选择原则是P=MC,那么P=SMC=LMS所以长期均衡时,厂商的P=SMC=LMC=SAC=LAC最小值。
三、完全竞争长期均衡状态的特点
1、在行业达长期均衡时,生存下来的企业都具有最大的经济效率。
2、原因如下图:
(1)假设有三个企业A、B、C,A最有效率,成本最低,C最不具效率,AC最高,B居中。
(2)又假设开始市场均衡价格为P,则由于A、B和AC#P,可获垄断利润,其他企业将进入该行业,行业产量升高,P降低,C企业,AC#P,亏本而退出行业,此过程持续下去,直至无垄断利润为止。此时,唯有效率最高的企业生存。
(3)在达到行业长期均衡时,留存在该行业的厂商虽然都高效率,但都只能获得正常利润,无垄断利润。
(4)长期均衡时厂商的产量位于SAC线和LAC线的最低点。
结论: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P=LMC=SMC=SAC=LAC=LAC最小值
四、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做图说明)
1,行业长期供给曲线的形成:
由于行业长期均衡点处于行业和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所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为:
行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变动的轨迹。(与短期均衡区别)
2、 行业长期供给曲线的形状
(1) 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平均成本不变行业:
行业产量扩大对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不会引起要素价格上涨,单位产品成本不随为产量扩大而增加,即:LAC不变,这种行业称平均成本不变行业。
(图见课本)
这一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LS为E5、E1、E3,是一条水平线,其供给的价格弹性无穷大。
(2)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平均成本递增行业:平均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上升的行业称为成本行业。
(图见课本) D上升,P上升;获超利润;其他厂商加入;产量扩大,LAC由LAC1上升到LAC2;产量扩大;供给S上升;P下降。
(3) 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递减行业的:Q上升,而AC下降的行业,称成本递减行业。
D上升时,P上升,厂商获超大利润,将扩大生产;同时其他企业进入
S上升,P下降;平均成本AC下降,当P下降至LAC的最低点时,超π利润消失,行业和厂商达到均衡。
六、蛛网模行
例:假设某成本的完全竞争行业的代表性厂商的长期种成本函数LTC=Q3-60Q2+1500Q,P=975,市场需求函数为9600-2Q,求:(1)利润极大时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2)长期均衡时的产量和价格。
解:(1)LTC=Q3-60Q2+1500Q
LAC=Q2-60Q+1500
LMC=3Q2-120Q+1500
P=MR=MC时,利润π最大,
故令LMC=3Q2-120Q+1500=975
解得: Q1=35
Q2=5
要使π最大,必须使d2π/dQ2<0
π=P*Q-LTC=PQ-Q3+60Q2-1500Q
d2π/dQ2=-6Q+120
当Q2=5时,d2π/dQ2=90>0,不符合条件
当Q2=35时,d2π/dQ2=-90<0,符合条件故π最大化得产量为Q=35,
此时,LAC=Q2-60Q+1500=625
π=TR-TC=12250

(2)该行业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P=M in LAC
LAC=Q2-60Q+1500
dLAC/dQ=0时,LAC取最小值,
即:2Q-60=0;Q=30时,LAC取得最小值。
此时,P=M in LAC=600
上例中市场需求曲线为P=9600-2Q,留在行业中的人数是多少?
P=600=9600-2Q;Q=4500;人数为:Q/q=4500/30=1500
第七章 完全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第一节 完全垄断市场概述一、垄断的特点和原因
1、? 特点:
(1)独占性:所有产品由一家厂商供给,企业即行业,无替代产品。
(2)垄断企业是价格制定者。
(3) 企业可据需要实行差别价格。
(4)资源的流动受到严格的限制,其他行业的厂商不可能进入该行业。
2、 产生垄断的原因(条件):
(1)产者对原料的控制:如四川长虹对电子显像管的控制。
(2)自然垄断:由规模经济引起的垄断称自然垄断,如电力等公共事业。
(1) 专利权。
(4)市场特许权(专卖权)如邮政业。
二、、完全垄断企业(行业)的需求线、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弹性。
1、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原因:仅一家厂商,受需求规律的匹配。
特点:向右下方倾斜,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的销售量,其价格都将下降。
2、平均收益线AR:AR=TR/Q=PQ/Q
根据需求曲线性的定义,AR与需求曲线重合。
3.边际收益线AR:总是在需求曲线的下方,而且当需求曲线为直线时,MR是需求曲线的横轴的截距的平分
(1) 为什么MR总在D的下边。
D向右下方倾斜;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的销售量△Q时,不仅的△Q的价格下降,全部商品的价格也要较以前降低。
因而:MR=最后一单位(也是全部)商品的价格P-所有商品价格下降造成的损失△P*(Q-1),所以MR<P=AR,MR总在D下边。
推论:垄断厂商只会在E≥1处生产,原因:E<1时,MR<0。
4,需求弹性与边际收益的关系。
MR=P*(1-1/|Ed|)=P*(1+1/Ed)
证明(略)
设垄断厂商的需求函数为:
Q=f(P)
TR=PQ
第二节 垄断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行为
1、产量:垄断企业也将按MC=MR的原则来确定其产量,当MR>MC时,将扩大产量;当MR<MC时,缩小产量;当MR=MC时,均衡,利润最大化。
2、价格:当垄断厂商根据MR=MC的原则确定产量以后,将按需求曲线上对应于产量的价格水平来确定其销售价格。
3、厂商的利润:当价格P>AC,厂商和垄断利润;价格P<AC,厂商亏损;价格P=AC,厂商获正常利润,生产平衡。 厂商的生产:(1)短期,当价格P>AVC时,由于厂商继续生产还能够以(P-AVC)部分弥补部分固定成本,所以他将继续生产。价格P<AVC时,厂商停产。
4,厂商的垄断权力(略)
二、垄断与竞争下的价格和产量对比分析以及垄断的社会损失(插入图形)
(一)价格和产量。
完全竞争企业在价格P=MC处生产,:完全竞争企业在Pc=MC=MR处生产,垄断行业在Pm>MC处生产,所以:Pm>Pc,Qm<Qc
(二)垄断造成的社会损失。
1、对消费者造成损失。
(1)由于价格上升率造成损失。
完全竞争时,消费Qm的数量只需Pc的价格,此时消费者支出为Pc* Qm;完全垄断时消费者支出变成了Pm *Qm,多支出( Pm- Pc)* Qm=A。
(2)因产量下降造成的损失完全竞争时,消费者能消费的数量为Qc,此时却下降为Qm,故造成:
1/2(Qc-Qm)*(Pm-Pc)=B损失,这部分没有转移到其他任何人手中,是社会净损失。
2、对于生产者(厂商)造成的损失对于厂商来说,由于限制产量,也造成了损失。因为Q从Qm上升至Qc时,由于Pc>MC所以每增加一单位Q,厂商都可获得P-MC的利润,由于限制产量,使这部分利润丧失。这部分损失没有转移至任何人手中,所以C是社会净损失。所以厂商的损失是C,获利是A-C,消费者的损失是B,社会净损失是B+C。
3、造成了资源浪费,阻碍了技术进步。
(1)由于产量由Qm下降Qc,所以投入的土地、资本、劳动力和企业家才能少了,造成失业等,资源浪费。(2)由于不存在竞争,企业即使成本较高也能通过垄断获得补偿,所以不再追求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慢。
三、对垄断厂商的控制(反垄断见第十一章P))
(一)控制产量(图形见课本)
(二)控制价格:
使垄断企业的价格P=Pb=AC,此时由于P=AC,所以垄断企业只可获正常利润。但相对于完全竞争来说,价格仍然较高,产量仍然较少。总之:是垄断企业只可能获得正常利润方法是使P=AC。
第三节 垄断的差别价格
一、差别价格
1、概念: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不同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相同的价格。又称价格歧视。
2、分类:厂商分割、多重价格、完全差别价格。
二、市场分割
1、概念:又称三级差别价格,是指垄断者把不同类型的购买者分割开来,形成各个子市场,然后把总销量分配到各个子市场出售,根据各个子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分别制定不同的价格。例如:航空公司将乘客分为公务乘客和旅游乘客,旅游景点将乘客分为外、中。
2、市场分割的条件,
(1)有效地把市场分割:能够保证顾客不集中与低价市场,而且低价市场的顾客不可能再低价市场上购买后到高价市场出售。
(2)两个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Ed大,价格低;Ed小,价格高;Ed相同,应相同价格。
3、市场分割时厂商均衡条件:
假设两子市场销量分别为Q1、Q2边际成本相同,为MC,则厂商均衡条件是:MC=MR1=MR2:(1)因为,若MR1>MR2厂商会减少市场2的销售而转向市场1,所以只有MR1=MR2时,厂商不会再改变其销量。
(2)又因为MR>MC时,厂商会扩大生产;Mr<MC时,厂商会减小生产;所以MR=MC时,均衡。由(1)(2)(3)均衡条件是MC=MR1=MR2。
4,子市场价格的确定:
根据子市场的需求弹性和MC=MR1=MR2原则来确定。
MR=P*(1-1/|Ed|)=P*(1+1/Ed)
三、二级差别价格。1、概念:又称多重价格,它是指垄断者对某一特定的消费者,按照其购买数量的不同实行不同的价格。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总效用一般来说,超过他为此所花费的货币总效用。两者的差别,称为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的产生;由于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在购买第一单位的产品愿意支付价格最高,以后每增加一个单位愿意支付的价格递减,而他购买Q数量时,却只以P0的价格购买,实际支付货币=S矩形P0AQ0O,小于远原能支付的货币(实际获得的效用),故产生了消费者剩余。
3、二级差别价格的实质;
生产者通过差别价格占有消费者剩余。因为
(1)当P=P3时,即单一价格P3时,销货收入等于消费者支出等于P3Q3。
(2)当实行差别定价后,P=P1时,销售收入等于消费者支出P1Q1;P=P2时,销售收入等于消费者支出P2Q2;P=P3时,销售收入等于消费者支出P3Q3。
所以差别定价后厂商的总收入等于消费者的总支出等于P3Q3+(P2-P3)Q2+(P1-P2)Q1比单一价格时多支出了(P2-P3)Q2+(P1-P2)Q1,这部分原来为消费者剩余。
四、完全差别价格:图形见课本又称一级差别价格,指垄断者根据每一消费者每买进一单位的产品愿意并能够支付的最多价格即需求价格来逐个确定每个产品销售价格,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的方法。
对消费者剩余剥夺更完全。
例如:律师和医生:由于更容易了解信息,确立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故最容易制定完全差别价格。
差别价格的应用:图形见课本
第八章 垄断竞争市场与寡头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第一节 垄断竞争市场中价和产量的决定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是一种垄断与竞争同时存在的市场结构。特点:
1、产品差异:同种产品在品质、外观、产地、销售方式以及消费者的主观评价等方面存在差别。同种产品(条件)致使不同厂商之间的竞争。存在差异(条件)致使同一厂商在一定范围内垄断,厂商可通过广告、提高质量等的价格手段达到利润最大化。
2、厂商数目较多:具有替代性。
3、厂商进出行业比较容易。
4、厂商对价格略有影响力。推导得一定程度的垄断性。
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日用品工业例如化妆品行业就是垄断竞争行业。欧诗漫、伊丽达等本节要求(见课本):
掌握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厂商均衡的确定厂商的盈利和亏损长期均衡的特点与完全竞争的比较产品变异、推销成本的作用等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观点一):
由于垄断竞争市场中垄断和竞争同时存在。所以垄断竞争厂商有两条需求曲线:一条是主观的需求曲线d,另一条是客观需求曲线D。
1、主观需求曲线:
(1)概念:是一条表示厂商变动价格,而其它厂商保持价格不变时,厂商的销售量随他的价格变动而变动的需求线。它代表了厂商在不同的价格下所愿意销售的数量。
(2)存在的原因:在垄断竞争市场中,由于产品间存在着差别,厂商往往会以为自己可以垄断同种产品的市场。所以往往会认为自己变动价格时,其它厂商不会变价,所以会有主观需求线。
(3)主观需求线与MR的关系:
由于主观需求线d表示的是厂商可以垄断市场的曲线。所以d与MR的关系完全垄断市场中需求曲线D与MR关系一样。如果d与MR为直线,则MR的斜率是d的两倍。当主观需求曲线发生变动时,MR需求曲线也会发生变动。
2、实际需求曲线:已是一条表示厂商变动价格,其它厂商也对价格作同样反应变动时,厂商的销售量随价格变动而变动的需求曲线。它代表了不同价格下厂商实际能销售的数量。
3、实际需求曲线与主观需求曲线的关系:
由于产品存在着差别,厂商以为自己能够垄断市场,当自己降价时,销售量将较大幅度的上升,从而使销售收入有较大幅度升高。由OP0EF上升OP1CH,但实际上,由于竞争的存在,厂商降价时,其它厂商也会跟着降价,使得最先降价者的销量增加不大。销售收入也只从OP0EF变化到OP1AB,所以主观需求曲线的斜率小于实际需求曲线的斜率,主观需求曲线的弹性大于实际需求曲线的弹性。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任何市场结构中,厂商均衡的条件之一是MR=MC
厂商如何达到均衡?
假设开始时价格为P,销售量为Q1,MR>MC此时,厂商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必定降价至P2,使得MR1=MC,但是由于其它厂商跟着降价,使得厂商的d0下降到d2,但此时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是Qm,所以厂商仍会降价到p3此时,其它厂商将会跟着继续降价。当降至P*时,d与D相交,MR=MC,达到均衡点,在此点上,因为d与D相交,厂商主观上愿意提供的产量与市场上实际允许厂商提供的产量相等。主客观达到平衡。此时MR=MC,所以达到平衡。可见,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是:(1)MR=MC(2)MR与MC交点决定的产量等与D与d交点决定的产量。即:均衡点要符合MR=MC的要求,又要符合主观需求,还要符合市场的实际需求。
四、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性均衡长期中,所有一切要点都是可变要素,厂商仍然根据MC=MR即LMC=MR的原则来确定产量,由d与D的交点,以及MR=LMC交点决定价格。如右图所示:
假设开始的均衡点为A1点,此时价格为P1,产量为Q1,由于P1大于LAC,厂商有超额利润存在,这势必引起其他厂商加本行业,使得单个厂商的市场份额不断减少,d1与D1不断下移,直至A2点,在A2点,P2=LAC=AR厂商只获正常利润。d与LAC相切,D2与LAC相交,MR2=LMC决定的产量等D2=d2决定的产量。此即长期均衡条件。
补充说明:垄断竞争厂商与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比较:
(1)相同点:由于超大利润的存在会引起新厂商进入该行业,迫使价格下降到垄断利润完全消失为止。所以垄断竞争行业的长期均衡价格,同完全竞争行业一样,只能等于LAC。即需求线d与LAC相切之点(P=LAC)。
(2)差别:完全竞争行业企业的D是一条平行线,相切LAC于最低点,垄断竞争行业企业D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向切LAC与最低点左上方。所以 P垄断大于P完全,Q垄断小于Q完全,消费者必须以较高的价格买到更少的商品。缺乏效率。
五,产品变异:
1、定义:产品变异指变换产品的颜色、款式、质地、做工和附带的服务等来改变原来的产品。以形成产品差别影响市场均衡的一种非价格竞争手段。
2、产品变异是否一定有利?(1)AC上升,AC1 到AC2(2)市场份额可能发生变化,D上升(3)MR1 到 MR2如果说变异后所获得的利润大于原来的利润,则是优化的变异。
作业:试作出不利变化的图形(其中一种即可)。
六、推销成本的作用:推销成本即是用来增加产品需求的成本。推销成本是否有相贤利要看SC(selling costs)上升后利润是否也上升。
第二节寡头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
(1)厂商数量极少,新的厂商加入该行业比较困难。寡头垄断企业需求线与MR关系和完全垄断企业的D与MR关系一样,D的斜率是MR的1/2。(2)厂商产品可同质,也可存在差别,厂商间竞争激烈。
(3)厂商间相互依存。一个企业采取行动时必须考虑到其它企业的反映。
(4)厂商行为具有不确定性。一个企业的行动结果如何取决于其他企业的反映。
2、分类:按产品是否存在差异分,(1)纯粹寡头:指产品同质,不存在产品差异的寡头,如冶金、建筑等行业(2)差别寡头:指产品不同质,存在差异的寡头。如汽车行业。
根据作出决策是否勾结:A有勾结行为的寡头
B、无勾结行为的寡头(独立寡头)。
二、古诺模型:
假设:(1)无勾结行为。(2)C=0 AC=0 MC=0(3)生产同质矿泉水。(4)有两个厂商,价格相同,D线相同而且为线型。(5)自己的产量变化,对方的产量保持不变。(调整时不变,调整后对方可调整)。
推导:开始时市场需求量为1200,
第一步,第一个厂商A介入时,他将安MR1=MC=0时利润最大原则来确定产量,产量为600,价格为6,利润=p1Q1=6*600=3600
第二步,第二个厂商B加入,此时市场需求量剩余为600,因此它将按照MR2=MC=0原则生产300,价格为3,利润为900。
第三步,第二厂商的介入,使P下降P2,A的利润下降,为使利润上升,A开始调整产量,把B剩下的市场容量900作为自己的市场容量,生产450,由于产量下降,P上升。
第四步,A产量减少使P上升,同时使B的市场容量扩大,B及时调整产量,以A的剩余的市场容量750作为自己的市场容量,生产375。
如此循环往复,一直调整下去,直到Qa=Qb=1/3原市场容量等于400为止。
MR=MC=0及对方剩余的市场容量为自己的市场容量,确定的产量为400。
结论:两家厂商从实现自己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按照对方剩余给自己的市场容量的一半不断调整产量。最后两家厂商均衡的产量相等并且等于市场容量的1/3,均衡价格由市场需求曲线决定。
古诺模型的数学推导:见课本三,斯威齐模型
1、 价格刚性:垄断寡头厂商产品价格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变,称为rigidity。
2,斯威齐模型,用以解释价格刚性。
(1)假设:当寡头垄断厂商价格变动时,其它厂商的反应是:跟跌不跟涨。即价格的(寡头垄断厂商的价格)上升时,Pr不变。Pm下降时,Pr使Pm=Pr=P。
(2)推导:Pm上升时,Pr不变寡头厂商的销售量将有较大下降,即Qm1下降比较大,寡头厂商的需求曲线D1D1’有较大弹性(斜率比较小),与D1D1’相对应的MR1也比较平缓。Pm下降时,Pr跟着下降,寡头厂商不可能通过降价扩大市场份额,销售量不会有较大增加,此时寡头厂商的需求曲线D2D2’弹性较小(斜率较大),与D2D2’相对应的MR2也较陡峭。由此可以推出:厂商需求线发生拐折、拐点为E,与E点相对应,MC1,MC2,在Q0发生间断。在MC1与MC2之间的无数条MC线可以 间断部分相交,使MR=MC,使厂商收益最大,而P不变等于P0(如图)。所以价格具有刚性。
四、卡特尔
1、定义:是一个行业的独立厂商之间通过有关价格、产量和市场划分等事项达到明确的协议而建立的垄断组织。
2、卡特尔中产量和价格的决定。
(1)目标:使整个cartel利润最大化。
(2)方法:根据各个厂商的MC与MR资料计算出整个cartel的MC与MR,根据MC=MR原则确定cartel的Q总,根据市场需求曲线和Q总确定价格P总。注:整个cartel相当于一个完全垄断厂商。见下页。按上页:cartel Q总在各个厂商间的分配,分配原则:MC1=MC2=Mc3=……=Mcn=MR(cartel的边际收益),但现实中很难实现,往往通过非价格竞争来抢占份额。cartel is always unstable
五,价格领导:(无勾结)
1、定义:指行业中的一个或极少数几个大厂商开始变动价格,其它厂商也随之变动。(price leadership)。
2、晴雨表型的价格领导: ̄领导厂商根据市场行情首先宣布能够合理而准确反映整个行业成本和需求情况的价格。其他企业根据此价格对自己的产量和价格作出调整。
3、支配型价格领导:指产品市场份额大、地位稳定、具有支配力量的大厂商。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其它厂商的销售量及市场需求确定出自己的产量和价格。其它厂商按照这一价格,按MR=MC原则确定自己的产量。Qr+Qb=Q
六,成本加成定价法:P=AC(1+r)
第三节 博弈论
一、博弈:指经济单位(个人)反复根据对手的情况和决策作出自己的决策的过程。
二、纳计均衡:指参与博弈的每个人在给定他人战略的条件下选择自己的最优战略所构成的一种战略组合。
结论:合作总比不合作好。
智猪博弈
小猪大猪 按 等
按等
第九章 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
§—1 生产要素的需求一,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
1,要素需求的概念,(P201)
2,生产要素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derived demand)
居民需商品,劳务→生产商品与劳务需 要素
1.生产要素需求是一种联合需求(joint demand)
(1)生产商品和劳务需多种生产要素,各要素需共同合作
(2)各要素互替或互补,彼此制约
二.边际生产力:P202
1.(MPP)简称边际产品(MP)
2.边际收益产品(MRP)P202
MRP = MPP * P (完全竞争)
MRP = MPP * MR (非完全竞争)
MRP的影响因素:MRP =MPP * MR
MPP:边际报酬递减
MR,产品市场结构影响
3. 边际要素成本(MEC)
(1)概念:P202
(2)MFC的影响因素:
要素市场结构:完全竞争:MFC= 要素价格(Pf)
非完全竞争:MFC大于要素价格(Pf)
例:完全竞争市场中:MFC= W
非完全竞争市场:MFC大于W
为何在非完全竞争市场(要素价格)中,MFC大于Pf?
因为每增加一单位的要素,不仅使最后一单位要素价格上升,其余所有价格也将上升,MFC= 最后一单位的成本+由于最后一单位要素而导致的前边投入要素价格上升的总量
4.要素需求量的决定:(利润最大化条件)
MFC <MRP,扩大要素需求量
MFC >MRP,减少要素需求量
MFC = MRP,要素需求量不变
三.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中的要素需求
1.假设:
(1)要素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要素价格为常数,不随要素需求数量而变
(2)只考虑厂商对一种要素的需求 假定为L
2.边际产品价值VMP
(1)概念:P199 VMP = MPP * P
(2)MRP = VMP 因为 MRP = MPP * MR,VMP = MPP * P
完全竞争市场中 MR = P 则得到 MRP = VMP
(3)VMP 曲线形状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L(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 → MPP随L ↑而↓ → VMP=MPP*P 而 L ↑而↓
3.完全竞争市场(产品,要素均为完全竞争)利润最大化条件 及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
MRP = MFC 时,利润最大化,MRP =VMP,MFC = W 则VMP=W为利润最大化条件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为:D=VMP=MRP(200页)
四.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中的要素需求
(1)不完全竞争市场中,VMP = MPP * P,MRP =MPP *MR MR≠P
则 VMP≠ MRP
(2)不完全竞争市场中,VMP = MPP * P,MRP =MPP *MR MR <P
则 VMP > MRP
两者的差值 VMP — MRP =MPP*(P—MR)
(3)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中,厂商对要素的需求线为:
D=MRP
因为当MRP > MFC 时 厂商愿意扩大要素购买
当MRP < MFC时 厂商愿意减少要素购买
只有当MRP=MFC时,厂商才会愿意购买特定的要素量。
所以MRP=MFC时的要素使用量是厂商愿意且够购买的要素量,代表了厂商对要素的需求
所以 MRP = D
§—2 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均衡价格的决定一.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生产要素供给
1.单个厂商面临的供给曲线
2.整个行业面临的供给曲线二.要素市场在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供给(此时只有一家买主)
(1) 一般情况下,在垄断厂商购买劳务时,无论其购买先后,所有同质劳动者的工资都应当相同
所以AFC = W
因为要素市场按工资高低来决定提供劳动生产要素的数量所以S = W = AFC
(2)MFC > AFC = W
三.不同市场情况下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假定:
(1)为考察方便,假定其他要素不变,只有L可变
(2)分析单个厂商,不考虑市场
1.产品市场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完全竞争(P205)
均衡需求量的决定过程:
先由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决定W0,再由(需求曲线VMP=MRP * MR,供给曲线MFC=AFC=WO)
决定均衡使用量均衡条件:W0 (MFC)=VMP(MRP)
2.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完全竞争(P206)
(1)要素市场完全竞争→要素的价格(如L W0)被确定为常数S=AFC=MFC=W0
(2)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MRP=MR * MPP < VMP=P*MPP
此时要素需求曲线D = MRP
(3)厂商根据MRP = D = S = MFC =W0 确定要素使用量均衡条件为:MRP = MFC=AFC(WO )
其中W0由市场供需双方决定。
3.产品市场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 P207
此时要素需求曲线为:D=VMP=MPR
厂商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
VMP = MRP = MFC确定要素使用量L0→根据L0与S=AFC=W确定要素价格为W0
均衡条件为VMP=MFC (VMP=MRP)
4.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为不完全市场竞争
D = MRP < VMP
S = AFC = W <MFC
厂商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P = MFC确定要素使用量为L0
根据L0与S= AFC =W0确定要素价格
均衡条件为MRP = MFC
三.剥削问题P208
四.产品分配净尽定理
§—3 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一.要素价格和产品价格的区别
产品价格 所有权
要素价格 使用权
二.工资的决定(P214——216)
1.劳动供给的特征,如图取决于工资和闲暇的比较,代替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比较
2.劳动需求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市场需求= 厂商需求
3.工资的决定将以上二图和二为一,即得均衡动作和劳动
4.工资差别的原因
(1)劳动质量不同
(2)非货币利益不同
(3)市场竞争不完全一.利息率的决定
1.资本的供给
(1)就是资本所有者在不同利息率水平上愿且能够提供的资本量
(2)决定因素:决定于风险成本,机会成本若风险成本 + 机会成本 < 利息 S ↓
> 利息 S ↑
3.资本需求取决于资本的边际生产率边际生产力越大,则需求也越大,反之则反是。
4.利息率的决定
5.影响利息率的因素
(1)风险:高风险,高回报
(2)贷款种类:
(3)市场竞争情况:国家政策性很强
四.均衡地租的决定
1.土地供给
(1)整个国家或地区:为一垂线
(2)行业:取决于机会成本
2.土地需求:取决于边际生产力
3.均衡地租的决定将以上供需双方图形和二为一,即可得出。
4.极差地租P220
准地租和经济组
五.利润的决定
(1)正常利润:正常利润的决定:取决于企业家才能的供需。
(2)经济利润
π = TR - TC
π的来源:
1.承担风险
2.创新
3.垄断
第十一章 微观经济政策第一节 垄断和反垄断政策一、垄断的危害资源浪费社会福利损失技术二、反托拉斯法三、自然垄断的政府管制第二节 外部影响一、外部性影响积极的外部影响消极的外部影响私人成本社会成本
二、对付消极外部影响的措施税收产权:科斯、巴泽尔、张五常等
第三节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特点准公共物品公共资源保护
第四节 不完全信息原因影响:市场失灵、逆选择
政府失灵、委托代理纠正:信号显示
制度创新:CEO
第五节 收入分配不均等极其对策市场竞争与贫富差别:洛沦茨曲线、基尼系数公平与效率兼顾:累进个人所得税、高遗产税、社会保障制度、转移支付制度
仁 者
——经济学者之爱弃我去者 昨日之星不可留壮我心者 仁者之爱常悠悠长空浩日送冬暖 德之厚者能载舟时怀逸兴壮思飞 蓬莱仙宫任我游却看苍生常迷离 对此我心常凄凄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自古圣贤多寂寞 舍生取义终不悔明朝化作杜鹃去 啼血唤得浪子归结语但愿我的祝福如冬日的阳光穿过长空,燃起你心中的希望!
绝望之时请寻找希望!
愿你的人生更加辉煌!
请切记:你的成功便是我的梦想!
你若成功我就不必再历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