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 育 心 理 学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刘学兰
2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
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的科学。
? 教育心理学的创立者:
桑代克( Thorndike,1874-1949)
1903年,出版, 教育心理学,
? 心理学的创立者:冯特( Wundt,1832-1920)
3
4
专题一:学习理论
5
什么是学习?
? 有机体的学习: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
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
过程。
? 人类的学习: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
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 学生的学习: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
形成一定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6
一、学习理论主要解答的问题
学习理论是探讨有机体如何在后天获得经验的
过程。主要派别,联结派的学习观和认知派的
学习观。
1、学习的结果,学习使有机体形成什么。
2、学习的过程, 为了实现学习结果,有机体要
进行什么样的加工活动。
3、学习的条件, 顺利进行学习的条件。
7
二、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 主要观点
? 主要学说
? 发展过程
8
(一)联结派学习理论主要观点
1、关于学习结果,使有机体形成, 刺激-反应, 的联结
2、关于学习过程,通过不同方式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系
3、关于学习条件, 注重学习外部条件,忽略内部条件
9
(二)联结派学习理论主要学说
?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说
? 巴甫洛夫、华生的替代-联结说(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 格思里的邻近-联结说
? 斯金纳的强化-联结说(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 班杜拉的观察-联结说
10
11
12
13
14
15
16
三、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 主要观点
? 主要学说
? 发展过程
17
(一)认知派学习理论主要观点
1、关于学习结果:学习是形成反映整体联系与关系的认知
结构。
2、关于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积极主动进行复杂的信息加
工活动的过程。
3、学习规律与条件,注重学习的内部条件主动性、内部动
机、过去经验、智力等。
18
(二)认知派学习理论的主要学说
? 格式塔的认知-完形说
? 托尔曼的认知-符号说
?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说
? 建构主义的认知-建构说
19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 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
——学习的结果:形成学科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
——学习的过程:积极主动进行类目化信息加工活动的过程。
——如何促进学习:类目化过程应该是自下而上,从具体到一般,
应该向学生提供较低层次的类目或事物,让他们去, 发现, 新的类
目或类目关系。
? 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
——强调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作为教材。
——强调发现学习,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0
21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说
? 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
——学习的结果:形成学科的认知结构。
——学习的过程:将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去的同化过程。
——如何促进学习:同化过程应该自上而下进行,学生原有认知结
构的清晰性对新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
? 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
——强调教材要从一般到具体。
——强调先行组织者的教学模式。
22
建构主义的认知-建构说
? 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
——学习的结果:围绕关键概念形成网络化的认知结构。
——学习的过程:学习者从不同背景和角度出发,所进行的独特的、
非一致性的信息加工活动。
——如何促进学习:强调自我探索、协作学习。
? 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
——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
——注重协作学习。
——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让学生自我探索。
23
24
专题二:学习动机
25
一、学习动机概述
? 含义: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
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
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 类型: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
有利于学习效果。
26
耶基斯 ——多德森定律
( Yerkes&Dodson,1908)
效 高 容易



一般程度
困难

低 动机水平 高
27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
28
(一)强化理论
? 基本观点:一种行为发生的概率是该行为所受强
化的函数。
? 强化: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出
现可能性的力量。
? 强化物:能起强化作用的所有刺激物。
? 正强化与负强化
? 连续强化与断续强化
29
断续强化的分类
固定间隔 不固定间隔
时间 固定时间间隔强化
(每学习一个小时奖
励看电视 10分钟)
不固定时间间隔强化
(不定期抽查学生的作业)
频率 固定频率间隔强化
(每做完 20个题目奖
励看电视 10分钟)
不固定频率间隔强化
30
(二)成就动机理论
? Ta = Ts – Taf
Ts,追求成功的倾向
Taf:害怕失败的倾向
? TS = MS× PS× IS
MS:稳定的追求成功的需要
PS: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IS,成功的诱因值
? Taf= Maf× Paf× Iaf
31
FOS--fear of success
(M.S.Horner,1968)
女性,Ta = Ts - Taf - Tfos
Ts,追求成功的倾向
Taf,害怕失败的倾向
Tfos,害怕成功的倾向
32
(三)归因理论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B.Weiner,1982)



内部的 外部的
稳定的 不稳的 稳定的 不稳的
不可控的 可控的 不可控的 不可控的
四因素 能力 努力 任务难度 运气好坏
33
数学考试成败的原因分析
成就状态 原因 例子
能力 我擅长数学
成功 努力 我复习得很充分
任务难度 这次考试太容易了
运气 这次考得好,太运气了
能力 我不擅长数学
失败 努力 我准备得不充分
任务难度 这次考试太难了
运气 这次我很不走运
34
积极的归因模式
? 成功 能力和努力 自尊、自豪,
增强成功期望 趋向成就任务
? 失败 缺少努力 内疚,维持较
高的成就期望 增强坚持性,趋向成就
任务
35
消极的归因模式
? 成功 运气 不在乎,很少增强
对成功的期望 缺乏趋向成就任务的倾向
? 失败 缺乏能力 羞愧、无
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 缺少
坚持性,回避成就任务
36
(四)自我效能理论 ( Bandura)
? 自我效能: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行为
的主观判断。
? 自我效能的作用:决定对活动的选择;影
响人们对困难的态度;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37
习得性无力感的产生
learned helplessness(Seligman,1975):
——当有机体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和失败,便会
产生无能为力、放弃努力的心态。
? 获得体验,努力却没有结果导致失败与挫折感。
? 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认知,, 自己无法控制行为结果或
外部事件。,
? 形成期待,, 将来结果也不可控。,
? 表现出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降低学习动机、认
知出现障碍、情绪失调。
38
(五)认知失调理论 ( Festinger)
±¨3ê êy á? ó? ì? ?è ·? ±?
-0.45
1.35
-0.05
-0.62
1.2
-0.25
-2
-1
0
1
2
?? ?? ×é 1? à ?a 20? à ?a
?2 ?? ′? ?¤×÷
?· òa 2? ?ó àà ?? êμ ?é
39
? 1美元组:
1、这项工作很无聊,我不
喜欢。
2、我对别人说这项工作很
有趣。
3、我获得了 1美元的奖赏。
? 20美元组:
1、这项工作很无聊,我不
喜欢。
2、我对别人说这项工作很
有趣。
3、我获得了 20美元的奖赏。
40
消除认知失调的途径
? 改变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个。
? 改变认知因素的重要性。
? 增加一个新的认知因素。
41
三、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 创设问题情境
? 提供成功机会
? 训练积极归因
? 促进动机迁移
? 实现角色转换
? 订立学习合约
42
归因训练
? 说明
? 讨论
? 示范
? 强化矫正
43
三角几何共八角,
三角三角,
几何几何?
44
,三角,,几何, 共八角,
,三角, 三角,
,几何, 几何?
45
独立研究合约
(学生)辛西娅 (教师)弗赖伯格
问题,如果非洲很热,而且没有足够的食物,人们如何
才能生存?
独立研究时间,每星期二。
研究项目持续时间,2——3周。
师生碰头时间,每星期二,如有必要,另再加。
活动,辛西娅要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并以下列形式表
达她的研究结果:
1、天气 ——下雨量地图;
2、向全班同学发表这个问题的研究结果; ……
评价,如果做了上述工作,辛西娅得 A。
可以得到的资源,地图册、图书馆有关书籍 ……
签名:
46
四、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 及时进行反馈
? 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 正确进行表扬与批评
? 营造适度的竞争气氛
47
奖惩的原则
? 奖惩应明确、具体、公正、适度
? 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
? 以精神奖惩为主,物质奖惩为辅
? 合理运用物质奖励
? 奖惩方式灵活多样
? 奖励宜当众进行,惩罚最好私下进行
? 切忌将学习任务作为惩罚手段
? 奖惩因人而异
48
? 对开朗直率的学生 ——直来直去的公开式批评
? 对倔强刚毅的学生 ——甜言蜜语的柔软式批评
? 对自尊心强的学生 ——点到为止的点化式批评
? 对温和顺从的学生 ——和风细雨的温和式批评
? 对毛手毛脚的学生 ——警钟长鸣的提醒式批评
? 对粗暴急躁的学生 ——避开锋芒的疏导式批评
? 对沉默寡言的学生 ——避开指责的说理式批评
? 对傲慢自负的学生 ——示败揭短的严肃式批评
49
? I have gone home,I have went home.
? 老师,我已经抄完了作业,I have went home。
50
请分析下面的话是否妥当?
? ―今天我们将学习火山爆发的原因,以便在明天
的考试中得高分。,
?, 你只要努力,一定会成功的。,
?, 今天发愤读书,明日光宗耀祖。,
?, 你前一段在学习中表现不错,今后继续努力。,
?, 不想考第一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51
案例:
? 一次,一个语文老师上公开课,讲一词多义,一共讲了
五、六个例句,学生有点不专心了。老师故意停下来,
用目光扫射教室四周,学生感到莫名其妙,老师问, 你
们知道我在看什么吗?教师里有黑板报、名言,你们谁
能从中找出一个字或词,说出它的两个意思?, 学生的
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都踊跃发言。, 我找了一个,
服装的装,有衣服的意思,还有装东西的装。,,我也
知道怎么说了,黑有天黑的意思,还有黑心,指心很狠
毒。, …… 就连平时语文成绩差的学生也都有了兴趣。
结果这节课取得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52
专题三: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53
一、知识及其分类
陈述性知识(狭义的知识)
知识(广义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技能)
智力技能 动作技能
54
?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包括事
实、规则、事件、态度等,是关于, 是什么, 的
知识。
? 程序性知识是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
知识,是关于, 怎么办, 或, 如何做, 的知识。
55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比较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是什么 怎么做
相对静态 动态的操作
提取速度较慢 速度较快,自动执行
56
二、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57
(一)陈述性知识的表 征
? 命题表征:知识以命题的方式表征,命题是表达
判断的语言形式。具体由一个简单的句子来表达
,王红个子矮,
? 命题网络表征:若干命题彼此联系组成命题网络
,高个子的王红打了矮个子的李香,
58
? 知识的表征:知识在人脑中的存储和组织形式或
者说知识在人脑中的呈现方式。
59
(二)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与贮存
? 指新命题形成并与已有命题网络中的有关命题联
系起来进行贮存的过程。也是奥苏贝尔所说的新
概念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相互作用,将新观
念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
? 下位学习
? 上位学习
? 并列结合学习
60
  动 物 ( 已 有 观 念 )
    马   牛   熊   狗 (新 观 念 )
          图 1   下 位 学 习
          物质 ( 新 观 念 )
   无 机 物         有机 物 ( 已 有 观 念 )
          图 2   上 位 学 习  
61
 
运动  静止
  重量  质量
  物质  意识
 并列结合学习
62
(三)陈述性知识的巩固
1、记忆的种类与特征
注意 复述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消失 消失 遗忘
63
2、遗忘及其原因
? 遗忘规律:先快后慢( Ebbinghaus)
? 遗忘原因:
——衰退说
——干扰说
——检索困难说
——同化 说
——压抑说
64
? 积极的遗忘是指当新的知识或上位的命题习得后,一些
下位的命题和具体的事例或细节的遗忘不会导致知识的
实质性损伤,反而减轻了记忆的负担。
? 消极的遗忘, 消极的遗忘是指新的知识或上位命题发生
了遗忘,或与同化它们的原有观念发生了混淆,从而使
知识产生了实质性的损伤。
? 陈述性知识的巩固过程实际上就是同消极遗忘做斗争的
过程。
65
3、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 精细加工(深加工)
? 多重编码
? 尝试回忆
? 超额学习:超额 50%
? 合理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方式多样
66
精加工策略举例
口诀法
谐音法
首写字母连接法
表象法
意义法
关键词法
LOOK
Avarice
a a
rice
67
Big red fat thin
wet hot
大热天,红红的太阳,
胖子瘦子都出汗。
Gas----该死
煤气中毒,该死。
Persuade----purse
劝他买一个钱包。
68
(四)陈述性知识的提取
? 知识提取过程并不是把输入头脑中的信息原封不动地简
单再现出来,而是对命题网络或图式进行搜索并做出决
策地过程,同时也是对知识进行建构 的 过程。
? 联想追忆法
? 推理促进法
? 再认助忆法
? 注意转移法
69
(五)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
奥苏贝尔的观点:
? 逐级分化策略
? 整合协调策略
? 先行组织者策略
70
逐级分化策略
? 先呈现该学科最抽象、概括、包摄程度较高的观
念,然后逐渐分化,呈现其细节和特例,环环相
扣。
? 学生从已知的包攝性较广的整体知识中掌握分化
的部分,比从已知的分化部分中掌握整体知识难
度要低些。即下位学习比上位学习更容易些。
71
整合协调策略
? 当学生所学知识越来越多,认知结构不断分化时,
当分化到一定程度,可能产生重叠和冲突,对学
生认知结构中现有的要素进行梳理、重组,从而
使知识最简约、紧凑。
72
? 教材编写要整合协调,既要符合教材逻辑,自成体系,
更要符合学生认知逻辑。不协调的不良后果:
——用不同术语表达本质上相同的概念,增加了不必要的
认知紧张、认知混乱;
——在各相关课题间制造人为的障碍,使学生不能了解它
们之间的共同特征;
——由于没有明确交代貌似相同的概念之间的不同之处,
因此,这些概念往往被作为相同的概念而被学生习得和
保持。
73
先行组织者策略
? 所谓先行组织者就是在教新的学习材料之前,先
给学生呈现一种引导性材料,以促进新知识与旧
知识发生联系,使新知识易于被同化,帮助学生
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促进
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
? 说明性组织者:提供适当的类属者,它们与新的
学习内容产生一种上位关系。
? 比较性组织者:提供新旧知识的比较性材料,提
高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
74
? 奥苏贝尔的实验:
155名大学生学习 2500字的关于佛教的知识材料。在第 3
天和第 10天分别进行测验。
第一组:先学习 500字关于佛教与基督教教义的异同;
第二组:先学习 500字关于佛教基本教义的内容;
第三组:先学习 500字关于佛教历史的材料。
结果:在三组成绩中,第一组在 3天后测验成绩最好;第二
组在第 10天后测验成绩最好。
75
新知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旧知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先行组织者,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同整数四则混
合运算的运算程序相同 。
76
(六)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过 程
1、引起与维持注意;告知教学目标(注意与预期)
2、提示学生回忆与巩固原有知识 (激活原有知识)
3、呈现经过组织的新信息 (选择性知觉 )
4、阐明新旧知识的各种关系,促进新知识的理解(新旧知
识相互作用)
5、指导学生复习与记忆策略 (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
6、测量与评价认知结构的特征(根据需要检索信息,提取
与建构)
77
生物学的, 减数分裂, 教学过程举例
1、预期与注意:
( 1)设计问题、引发注意
( 2)告知教学目标
※ 能讲出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
并讲出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区别
※ 能讲出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至少 5个)
※ 能根据细胞分裂图形,判断细胞分裂时期与方式( 10
个图至少对 7个)
※ 能绘制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随时期变化的曲
线图
78
2、激活原有知识:提问有丝分裂的知识
3、选择性知觉:
※ 讲述有关概念(同源染色体、精原细胞等)
※ 通过多媒体呈现减数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提醒学生注
意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4、新信息进入原有命题网络:
※ 比较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异同
※ 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
79
5、知识的巩固与转化
※ 小结减数分裂,使减数分裂的知识得到巩固
※ 设计变式练习(图形变式为主)训练学生,使学生形成
判别细胞分裂方式与时期的技能
※ 反馈
6、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 编制细胞分裂测试题(选择、填空、识图、绘图等)
※ 对测验结果作评价
80
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81
(一)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 产生式,IF…… THEN……
IF 是条件项,THEN是反应项。
一个产生式就是一个 IF- THEN语句。它指明当具备一定条
件时,个体将作出一个什么样的反应。技能与社会技能
都属于程序性的知识。
? 产生式系统:前一产生式的反应为后一产生式的
发生提供了条件时,互相联系的产生式构成产生
式系统。
82
(二)程序性知识的种类
? 智力技能: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
活动方式,如观察、记忆、比较、分析、抽象、
概括等。
? 动作技能: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按某种规则或
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83
(三)智力技能的形成标志
? 智力技能的对象脱离了支持物
? 智力技能的进程压缩
? 智力技能应用的高效率
84
(四)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 动作自动化
? 能利用细微的线索
? 动觉反馈作用增强
? 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
? 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85
(五)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
? 展开性策略
? 变式策略
? 比较策略
? 练习和反馈策略
86
SQ3R法:
? 概览 Survey
? 问题 Question
? 阅读 Read
? 背诵 Recite
? 复习 Review
87
(六)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过 程
( 1)引起与维持注意;告知教学目标 (注意与预期)
( 2)提示学生回忆与巩固原有知识 (激活原有知识
( 3)呈现经过组织的新信息 (选择性知觉 )
( 4)阐明新旧知识的各种关系,促进新知识的理解(新旧知识相互作
用)。
( 5)指引学生反应,提供反馈与纠正 (经变式练习,命题转化为产
生式系统)
( 6)提供技能运用情境,促进迁移 (一旦条件满足,行动能自动执
行 )
88
专题四: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
89
一 问题及问题解决
? 问题,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感到
疑难的情境 。
? 问题解决,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 需运用一系列的认
知操作, 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
1,问题情境性
2,目的指向性
3,操作序列性
4,认知操作性
90
二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 知觉情境
? 习惯定势与功能固着
? 问题表征
? 原型启发
? 酝酿效应
? 知识经验
? 情绪动机
91
知觉情境
知觉情境就是被直接感知到的问题的空间
组织形式。一般而言,知觉情境越简单、越显著,
解决问题就越容易。复杂、隐匿或容易引起误解
的知觉情境都将妨碍问题解决。
92
请用连续四条线段把九个黑点连起来:
? ? ?
? ? ?
? ? ?
9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4
? ? ?
? ? ?
? ? ?
95
定势作用与功能固着
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或经验而造成的一
种预先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
96
定势实验 ( Luchins,1942)
问题 A B C D 解法
1 21 127 3 100 D=B-A-2C
2 14 163 25 99
3 18 43 10 5
4 9 42 6 21
5 20 59 4 31
6 23 49 3 20
7 15 39 3 18 D=A+C
8 28 76 3 25 D=A-C
9 18 48 4 22 D=A+C
10 14 36 8 6 D=A-C
97
定势对大中学生问题解决影响的结果比较( 任亮等,2001)
初中生 高中生 大学生 总体
定势率 62.2 75.8 78.5 72.1
男生 64 75.4 76.9 72.5
定势率
女生 60.4 76.7 80.5 71.4
定势率
98
功能固着实验:
安装蜡烛问题 ( Duncker, 1945)
99
问题表征
问题表征就是对问题信息的搜索、提取和
理解、内化的过程,是对觉察到的问题的各种条
件和规则的解释。知觉情境、定势作用都会影响
到问题表征。
10
0
残缺棋盘问题
10
1
不适当的表征
一个长方块可盖住
两个方格
想象把长方块放在
棋盘中的各个位置
正确的表征
一个长方块可盖住一个黑
方格和一个白方格
计算切除后剩余
的黑白方格数目
10
2
德国哥尼斯堡有一条布勒尔河, 该河有两条支流,
在城中心汇合成一条大河, 河中间是岛区 。 河上有 7座桥 。
哥尼斯堡的一个大学生傍晚散步时, 总想一次走过 7座桥,
而每座桥只准走一次, 可是试来试去总是办不到, 于是
写信给数学家欧拉, 请他解决这个问题 。
欧拉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仔细分析, 把 4处地点缩小为
4点, 并把 7座桥简化为 7条线 。 经过如此这般的抽象, 欧
拉就把一个有着形象因素干扰的难题转化为, 1笔画问
题,,能否一笔画出该图而只一次通过每个点 。 简而言
之就是, 能否不重复地一笔画出该图 。
10
3
10
4
错误或不完整的问题表征来自于:
? 信息遗漏
? 信息误解
? 隐喻干扰
? 暗示效应
10
5
三 创造力的实质
?创造力与智力
?创造力与人格
?创造力与年龄
?创造力的构成
10
6
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





低 智力 高
10
7
高创造者的特征 (斯特恩,1974)
? 具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人。
? 寻求次序的人。
? 高度好奇的人。
? 武断、自满、略带攻击性的人。
? 不循常规、不拘礼节、玩世不恭的人。
? 对工作持之以恒且能自律的人。
? 具有独立性的人。
? 具有批判精神,不满足于现状的人。
? 兴趣广泛的人。
? 情感丰富的人。
? 重视审美体验的人。
? 对社会关系不感兴趣,但具有高度社会敏感性的人。
? 具有直觉的人。
? 能影响别人的人。
10
8
大学生创造者 16PF结果比较
(谢光辉,张庆林,1995)
与一般大学生相比,大学生创造者在以下方面
表现出明显差异:
低乐群性
高敏感性
高独立性
高自律性
10
9
11
0
不同学科的最佳创造年龄( Lehman)
? 化学,26-36
? 数学,30-34
? 物理,30-34
? 实用发明,30-34
? 医学,30-39
? 植物学,30-34
? 心理学,30-39
? 生理学,36-39
? 声乐,30-34
? 歌剧,35-39
? 诗歌,25-29
? 小说,30-34
? 哲学,35-39
? 绘画,32-36
? 雕刻,35-39
11
1
创造力的构成
? 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
? 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
?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
? 再造想象基础上的创造想象
11
2
下列 8幅图形可令人分别想象到形形色色的事情。猛地一见到这些图形,
你能马上联想到什么词汇呢?请从 A,B,C,D之中择出最近你所联
想的词汇。
A.心脏 B.爱情故事 C.扑克牌 D.别针
A.太阳光线 B.夕阳 C.日本国旗 D.希望
11
3
A.睡眠 B.梦 C.休息 D.疲劳
A.罗马字母 B.早稻 C.战争 D.厕所
11
4
A.楼梯 B.人脸 C.蛇 D.进步发展
A.鸟 B.和平 C.黄昏 D.天空
11
5
A.柑桔 B.钻石 C.怪兽利齿 D.降落伞
A.花瓶 B.地图 C.接吻 D.臀部
11
6
11
7
? 测验满分 24分,计算你的总得分。
14分以上:富于创造力,头脑中能涌现有独创
性的思想,能思考一般人考虑不到的事情。
13分以下:头脑比较冷静,对事物的判断比较
现实,然而缺乏想象能力,创造性思想不足。
11
8
创造力测验
? 以发散思维为指标的创造力测验
? 以创造个性为指标的创造力测验
? 以创造成果为指标的创造力测验
11
9
12
0
四 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
( 一 )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 二 ) 发展直觉思维
( 三 ) 训练发散思维
流畅性, 变通性, 独特性
( 四 ) 发展想象力
( 五 ) 培养创造个性
(六)创造技法的训练
头脑风暴法 戈登技术
类比思考法 对立思考法
转换思考法 分合思考法
缺点列举法 希望点列举法
联想训练 图形想象训练
展开性思维训练
12
1
头脑风暴法
(脑力激荡法,Brainstorming)
? 严禁批评
? 随心所欲
? 追求数量
? 鼓励改进
12
2
严密思维
某日,老师在课堂上想看看一个学生的智商怎样,就问他:“树上

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
学生反问:“是无声手枪吗?”“不是。”
“枪声有多大?”,80-100分贝。”
“那就是说会震得耳朵疼?”“是。”
“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不犯。”
“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了吗?”“确定。”
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你告诉我还剩几只就行了,OK?”
,OK,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没有。”
“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没有。”
“边上还有没有其他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他的鸟?”“没有。”
“有没有残疾的或饿得飞不动的鸟?”“没有。”
12
3
“算不算怀在肚子里的小鸟?”“不算。”
“打鸟人眼有没有花?保证是十只?”“没有花,就十只。”
老师已经满头是汗,且下课铃响了,但学生还在问:“有没有傻到
不怕死的?”“都怕死。”
“会不会一枪打死两只?”“不会。”
“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吗?”“完全可以。”
“如果您的回答没有骗人,”学生满怀信心地说,“打死的鸟要是

在树上没掉下来,那么就剩一只;如果掉下来,就一只不剩。”
老师当即晕倒 ……
12
4
五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教学方法
? 潜科学教学法
? 内容不完全教学法
? 紧急情况分析法
? 发现教学法
? 学生提问法
12
5
专题五:学习策略
12
6
一、学习策略及其分类
?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
规则、方法、技巧和调控方式。
12
7
学习策略的分类
复述策略:如重复、抄写等
? 认知策略 精加工策略:如联想、口诀、作笔记等
组织策略:如选择要点、列提纲等
计划策略:设置目标、浏览、设疑等
? 元认知策略 监视策略:自我测查、集中注意等
调节策略:如调整阅读速度、复查等
时间管理
? 资源管理策略 学习环境管理
其他人的支持
12
8
二、认知策略
? 复述策略:重复、抄写
? 精加工策略:联想、划线、作笔记等
? 组织策略 聚类组织法(归纳法)
概括组织法 纲要法
网络法
12
9
隋朝大运河的有关归纳( 123456)
1、一条运河;
2、沟通南北两方;
3、运河段有三个重要城市:如郡、洛阳、余杭;
4、运河分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5、连接海河、淮河、长江、黄河、钱塘江五大江河;
6、流经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六省。
13
0
? 如, 孟姜女,,
新婚离别 思念丈夫 缝制寒衣 亲送
寒衣 哭倒长城 见丈夫 撞死山 石
13
1
三、元认知策略
? 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
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及对这些方面的计划、监视和调
节。, 对认知的认知, 。
元认知知识:认知个体、认知任务、认知策略的知识。
元认知体验: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
元认知监控:对认知活动的计划、监视与调节。
13
2
元认知调查问卷的部分项目
? 什么原因使有些人很会解题?
? 有一天我和一个很会解题的人交谈。我问他是否很会阅读,你认为
他会怎样回答?为什么?
? 一组学生正在计算机上解题,其中一个人自己家中就有一台计算机。
对于一个家中没有计算机的学生来说,解这个题会更难还是更容易?
为什么?
? 大人比小孩更会解题?为什么?
? ……
13
3
状态元认知问卷的部分内容
? 在刚才的解题过程中,我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思维。
? 我边做题目边检查自己的题做得对不对。
? 我能意识到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
? 我自己检查错误。
? 我在解答问题时,注意选择和组织有关的信息。
? ……
13
4
训练元认知的一般方法
? 自我提问法
? 相互提问法
? 知识传授法
? 计算机程序教学法
? 出声思维法(口语报告法)
13
5
解代数应用题自我调控单
一、准确理解题意
阶段
1、我把握住基本数量关系没有?
2、我将关系句准确得转化成代数式没有?
3、我将复杂句成功分解没有?
4、题中隐含条件我充分挖掘了没有?
二、列方程阶段 5、我可以利用题中哪些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6、我检验了方程两边的单位是否一致,其含义
是否相同?
三、解方程及检验、
总结阶段
7、有没有简便的解法?
8、解题后我检验答案了吗?
9、解完题后,我总结过解题的思路吗?
13
6
小学生作文自我提问单
① 题目的要求是什么?
② 有关的材料有哪些? 还有哪些更新奇的材料?
③ 我想表达什么情感或想说明什么道理? 有新意吗?
④ 哪些材料可以用来表现我的思想和情感? 哪些作为主要
材料? 哪些作为次要材料? 哪些详写? 哪些略写?
⑤ 按什么顺序来安排这些材料最能表现主题? 能不能列出
一个提纲?
⑥ 写完之后, 怎样修改作文?
13
7
文章阅读理解自我监控问题单
? 概览
这篇文章值不值得我细读? (从大小标题看)
? 初读
我扫清阅读障碍了吗? (背景知识、生字、生词)
? 细读
我能够把整个文章连贯起来理解吗?(句子、段落)
? 提要
我很好地把握住文章的主题和结构吗?( 用纲要法 )
? 检测
我完成了预定的学习任务了吗?
( 句子, 段落, 结构, 记牢, 熟练应用 )
13
8
自我监控策略辅导的直接指导模式
? 教师明确讲解自我监控的含义、内容与价值。
? 教师通过出声思维呈现自我监控过程。
? 让学生运用出声思维方式来练习自我监控过程
并获得有关体验。
? 对基本的认知策略、学习技能作规程化训练,
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
? 给学生提供大量练习机会并给予积极反馈 。
13
9
我想让你们看看,当我遇到不理解的词时都想到了什么。
我将大声说出我是怎样思考的,然后你们要像我这样做。
(读) T h e c o c o a s t e a m e d f r a g r a n t l y, 我以前见过 f r a g r a n t l y
这 个 词, 但 我 不 理 解 它 在 这 里 的 含 义 。 I k n o w o n e o f
,s t e a m e d,,一次 我看 到 一壶 沸水, 从里面 冒 出蒸 汽… … 一壶
热 咖啡正 在炉子 上冒着 热气,但还不 能解释, f r a g r a n t l y,的
意 思。让 我再 来想炉子 上的热 可可 茶,努力 运用我 对可 可茶的
了 解。热 可可 茶、气泡,热气 和… …气味! 热可可 茶闻 起来很
香! T h e c o c o a s t e a m e d f r a g r a n t l y, 这个词的意思 是闻起来很
香 ! 从 我 对 热 可 可 茶 的 了 解 进 行 思 考, 帮 助 我 弄 懂 了
fragrantly 的含义。
14
0
我 首 先 要 做 的 是, 从 过 去 经 验 来 猜 测 这 个 词 的 含
义 。 第 二 种 方 法 是, 当 猜 测 不 对 时, 就 看 看 文 章 中
是 否 有 这 个 词 的 定 义 。 第 三 种 方 法, 自 问 在 上 下 文
中 是 否 有 这 个 词 的 同 义 词 … … 第 四 种 方 法 是, 自 问
是 否 能 从 文 章 总 的 背 景 来 猜 测 这 个 词, 运 用 这 些 步
骤将有助于你了解这个词的可能含义。
14
1
如何用出声思维来矫治差生?
? 当差生解决一个问题时,先让他们大声报告出他们的思
维过程,然后把优秀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程序告诉他们,
并要求他们把优秀生用过而他们没有用过的策略记录下
来,训练者与之讨论原因,然后再为差生提供一个类似
的问题,让其模仿使用,这样经过多次训练后,能有效
提高差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2
14
3
14
4
14
5
14
6
14
7
14
8
14
9
四、资源管理策略
? 时间管理:
? 学习环境管理:选择适宜于学习的环境
? 其他人的支持:如寻求教师、同伴帮助
15
0
五、学习策略的发展特点
余欣欣等 ( 2001) 通过用自行编制的, 中学生学习策
略量表, 对初一至高三 405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
(1)初中生对学习策略的掌握还处于他控状态,且尚未内化,
策略运用水平不稳定,高中生对学习策略的掌握运用达自
控水平;
(2)初, 高中阶段,优生学习策略总体水平显著高于中等生,
差生,而中等生和差生间差异不显著;
(3)初中男, 女生间学习策略总体水平无显著差异,高中女
生学习策略总体水平显著高于男生 。
——余欣欣,中学生学习策略发展的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 37卷第 1期。
15
1
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
就的关系 (胡桂英,许百华,浙江大学学报,2003.3)
不同性别和年级的方差分析表
自我效能感 学习策略
性别 0.092 3.064
年级 1.730 11.170*
性别 ×年级 0.155 0.253
15
2
初中生的路径模型
学业成就
0.385 0.378
0.625
学习策略 学习自我效能感
15
3
高中生的路径模型
学业成就
0.251
0.540
学习策略 学习自我效能感
15
4
六、学习策略的教学
? 通用学习策略教学模式
? 学科学习策略教学模式
? 交叉式学习策略教学模式
15
5
学习策略教学的注意事项
? 策略教学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 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相结合
? 学习策略教学与动机、自我效能的培养相结合
? 提供足够的练习与反馈
15
6
学科思维策略训练的实验研究
? 通过对, 专家, 与, 新手, 出声思维的对比
分析,总结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路总结
三个阶段上的七条思维策略。
? 编写体现, 专家, 成功思维策略的训练教程 。
? 通过训练将, 专家, 的成功思维策略传授给
,新手, 。
15
7
三阶段七策略
① 解题时,不要匆忙解答,先要准确理解题意;
②从整体上把握题意,必要的时候画图分析;
③在理解题的整体意义的基础上判断解题的思路
方向;
④充分利用已知条件(顺向推理);
⑤要善于运用双向推理(顺向推理和逆向推理相
结合);
⑥克服思维定势,进行扩散性思维;
⑦解题后要总结思路,举一反三。
15
8
力学问题思维策略的元认知训练(张庆林)
? 实验范型
组别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易 中 难
习题组 做相应习题 做相应习题 好 差 差
策略组 思维策略训练 做相应习题 好 好 差
元认知组 思维策略训练 元认知训练 好 好 好
15
9
实验结果
? 后测一结果表明,两个思维训练班的成绩平均为 25.84分,
控制班为 21.20分,差异显著,p< 0.01。两班之间,只
有中等生(占 64%)差异显著;基础题与技巧题相比,
只有技巧题才有显著差异。
? 后测二表明,元认知训练组与思维策略训练组在中等难
度题目上的差异不显著,而在高难度的题目上,元认知
的训练起到了促进作用。
16
0
专题六: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16
1
一、概述
16
2
(一)态度的含义及构成
? 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
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
向。( Freedman)
——态度是心理倾向。
——态度有一定的对象。
——态度有认知、感情和行为倾向成分。
——态度具有稳定性。
16
3
态度的成分及其关系
认知成分 情感成分 行为倾向
事实 评价 意向 外
信念 情感 倾向 显
观点 情绪 偏好 行
理解 为
16
4
通过态度预测行为时应注意下列因素,
? 态度方面的因素
——态度各成分是否一致
——态度的特殊性
——态度来自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
——态度的强度与明晰性
16
5
? 行为方面的因素
——单一行为与多重行为
——即时行为与长久行为
——情境压力
? 主体方面的因素
——态度对象与个人关联的程度
——个体自身的人格因素
16
6
(二)品德的含义及构成
? 品德是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行
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 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
动中的表现。
16
7
品德的心理结构
? 道德认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评价能力
? 道德情感:直觉的道德感、形象性的道德感、理
性的道德感
? 道德行为
16
8
儿童道德评价的发展特点
? 从他律到自律
? 从效果到动机
? 从别人到自己
? 从片面到全面
16
9
(三)态度与品德形成的过程
? 遵从:从众或服从
? 同化
? 内化
(H.C.Kelman)
17
0
(四)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因素
? 社会环境:社会文化、大众传媒等
? 学校与集体
? 家庭
? 同伴
17
1
暴力的基础就是对生命的极端漠视,这是值得更深
探究的问题,其中也有与暴力文化相关联的部分。现代
影视作品在不断追求血腥场面极端真实、极其刺激的同
时,也使 暴力虚拟化 了,使人们 产生了再暴力的东西都
与人类感受无关的错觉。 如今孩子们喜欢玩的电子游戏
更夸大了这一点。现在的电子游戏一般内容都是格斗、
射击、打杀之类,在游戏中可以尽情使用暴力,因为在
虚拟的世界里没有真实的受害者。
17
2
?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刻
? 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
? 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
? 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
? 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
? 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
? 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
? 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
? 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
? 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
? 友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关 心
17
3
二、态度与品德形成的理论
17
4
一、科尔伯格( Kohlberg)道德发展阶段论
? 根据 道德两难问题 研究得到如下阶段:
1,前习俗水平
2,习俗水平
3,后习俗水平
17
5
海因茨偷药
欧洲有个妇女患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
药能治好,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这种药造价
昂贵,要 200元,而药剂师索价要 2000元。妇女的丈夫海
因茨尽全力只借到 1000元。无奈,只好恳请药剂师便宜
一点卖给他,或允许赊欠。但药剂师拒绝了,并说发明
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走投无路,只好在夜间偷
走了药。海因茨应不应该偷药?法官该不该判海因茨的
罪? 为什么?
17
6
? 海因茨撬门进入药店,他偷到了药,给他妻子服
用。第二天的报纸上就刊登了一则偷窃消息。布
朗先生是一位警官,他认识海因茨。他想起曾看
见海因茨从药店跑出来,意识到偷药的人就是海
因茨。布朗先生想他是否应该告发海因茨是盗贼。
布朗先生应该告发海因茨吗?为什么?
17
7
1、前习俗水平( 0-9岁)
依据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
?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
? 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 定向
17
8
2、习俗水平( 9-15岁)
依据行为是否有利于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
合社会的希望和要求。
?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
?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的 定向
17
9
3、后习俗水平( 15岁以后)
摆脱外在因素,履行自己选择的道德标准。
?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
? 第六阶段: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
18
0
二、班杜拉 (Bandura)的观察学习理论
1、关于学习结果,学习者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2、关于学习过程,学习者对某种刺激情境中的行为及其结
果进行观察,产生替代性强化,从而建立起情境与行为的
联系 。
主要观点:
18
1
三、态度形成与改变的理论
? Heider(1958)的平衡理论
? Festinger(1957)的 认知失调理论
18
2
Heider的平衡理论,P-O-X模型
平衡状态
P P P P
+ + + - - + - -
O + X O - X O - X O + X
不平衡状态
P P P P
+ + + - - + - -
O - X O + X O + X O - X
18
3
三、品德培养的策略
18
4
(一)晓之以理,提高道德认识
? 运用说服模型,提高说服效果
? 小组道德 讨论
? 价值澄 清
18
5
态度改变的说服过程
专业性
说服者 可靠性
吸引力
相似性
信息的差异性 强化
信息内容 信息的情绪性 情境 预警
信息的组织性 分心
信息的重复性
原有态度
被说服者 人格特征
预防注射
18
6
? 威信转移:一个领域的专家能否将影响转移到另
一领域?
? 睡眠者效应:低可信性对态度的影响是暂时的,
信息本身的价值是影响态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 恐惧唤起及其回返效应
18
7
可靠性与说服效果

服 检察官



响 罪犯

减少执法者权力 增加执法者权力
18
8
睡眠效应
高可信度 提醒

同 不提醒

度 不提醒
低可信度 提醒
即时 三周后
18
9
逆反心理
? 对态度变化的心理上的抗拒。
? 原因:
——确保行动的自由。
——好奇心驱使。
——说服宣传不 当 。
19
0
小组道德讨论( Blatt)
? 安排分组:包括道德发展水平不同阶段的学生,
8-12人。
? 选择道德两难故事
? 引发良好的心向:说明意义、讨论规则等
? 呈现两难故事
? 引导讨论:引发, 失衡, 和, 冲突,
? 讨论结束后的工 作
每周一次,连续 6-10次。
19
1
价值澄清法( L.Raths)
? 选择
——自由地选择
——从各种不同的途径中选择
——对各种选择途径的后果三思后再作选择
? 赞赏(珍视)
——重视和珍惜所做的选择
——公开表示自己的选择
? 行动
——根据自己的选择采取行动
——重复根据自己的选择所采取的行动
19
2
(二)动之以情,培养道德情感
? 情感感染,以情育情
? 情境引发,因境育情
? 引导理解,以知育情
? 舆论强化,以群促情
19
3
(三)导之以行,促进道德行为
? 激发愿望
? 组织训练
? 自我强化
? 适当奖惩
? 树立榜样
19
4
四、矫正品德不良行为的心理学方法
19
5
(一)行为矫正法
? 强化法
? 模仿法
? 厌恶法
? 代币制
19
6
强化法
给予 取消
正强化物 正强化(考试优秀,
当众表扬)
惩罚(上课捣乱,
没收昨天发的小红
花)
厌恶刺激 惩罚(考试不及格,
罚抄书)
负强化(罪犯表现
好,给予减刑)
19
7
正强化物的种类
? 消费性强化物:如糖果、饮料等一次性消费物品。
? 活动性强化物:如看电视、玩游戏等。
? 拥有性强化物:一段时间内可以拥有享受的东西,
如衣服、玩具、时间、空间等。
? 社会性强化物:如赞扬、微笑、注视等。
19
8
模仿法的种类
? 电视电影录像模仿
? 现场模仿
? 想象 模仿
19
9
案例:运用代币制使小华养成爱做家务
劳动的习惯
? 确定目标行为:每天完成整理床铺、整理玩具、清除垃
圾、整理桌子 4项任务。
? 分析起点行为:每天只能完成整理床铺 1项任务。
? 选择代币(如纸牌、小红花、塑料片等)和支持强化物。
? 拟定代币交换系统。
? 实施。
? 分析行为改变的效果。
? 脱离代币:逐渐取消代币;逐渐降低币值。
20
0
小华的代币制内容表
我的日常工作表,点数
1、整理床铺 1
2、把玩具放在架子上 1
3、清除垃圾 2
4、晚餐后整理桌子 2
我的报酬表(我赚的点数可以换取下列支持强化物)
1、选择所喜欢的电视节目 3
2、选择我最喜欢的食物 3
3、买新玩具 20
4、短途旅行 40
爸爸和我同意我的工作表和报酬表。签名:
20
1
(二)理性 ——情绪疗法
A—B—C模式
A B C
D
A:存在的一件事实
B:个人对 A的看法和信念
C:当事人的情绪反应,反应可能适当,也可能不适当
D:治疗
20
2
? 16岁的男孩,个子矮小,身体瘦弱。 ——这是 A
? ―男孩子应该强壮高大,否则任何女孩子都不会
喜欢。, ——这是 B。
? 否定自己、自卑、郁郁寡欢、退出正常社交。 —
—这是 C。
20
3
非理性的信念
? 过分概括化:, 我考试失败了,我是个没用的
人。,,他昨天骂了我,他是个大坏蛋。,
? 绝对化的要求:, 我对他那么好,他一定要对
我好。,,我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 糟糕至极:, 我是天下最倒霉的人。,,我竟
然失败了,太可怕了。,
20
4
理性 —情绪疗法的应用
1、教导 ABC观念: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会有不同
的感觉。
2、驳斥:先找出非理性想法再加以驳斥。可询问
当事人下列问题,协助他们学习如何驳斥自己的
非理性想法:
20
5
? 我的想法是来自事实还是假设?有什么证据证明
我的想法是真实的呢?
? 那一件事情真的那么可怕吗?我真的不能忍受吗?
? 为什么那件事情必须是如此呢?我一定要得到我
想要的吗?
20
6
3、实证上的分析:在实际生活中找出证据,加以分析,以
驳斥非理性想法。
4、理性的自我陈述:辅导者可以先示范,再让当事人复读
或默念一遍。例如:
,虽然我不喜欢 ……,但是我仍然 ……‖
―虽然到目前为止 …… 但是我仍然 ……‖
―即使我碰到很多困难 …… 但还不至于 ……‖
5、家庭作业:将学得的理性陈述用于日常生活。
20
7
偷窃行为的合理情绪疗法
1、找出非理性想法:
? 我不能得到我想要的,我是个失败者,偷东西能让我觉
得好些。
? 这世界不公平,为什么他们都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而
我得不到?
? 反正你们不关心我,我就坏给你们看,这样你们就会知
道,还有我的存在。
? 只要我有钱,我就可以交到很多朋友,别人也就会重视
我。
20
8
2、进行驳斥
? 有什么证据证明你是一个失败者?
? 为什么学业不好,就表示自己一无是处?
? 世界是绝对公平的吗?别人都比你公平吗?你怎
么知道?
? 有钱别人就会重视你吗?没有人重视你你就活不
下去吗?
20
9
3、实证上的分析
? 可利用团体辅导证明当事人仍有许多值得自信的地方。
如, 优点轰炸,
? 汇集一些幼年生活穷苦但成年后事业有成的例子。
? 阅读伟人传记,共同讨论书中人物所遭遇到的不公平待
遇,并试着分析他们的想法。
? 共同讨论同学中那些未受重视却又活得很自在的同学。
21
0
4、理性的自我陈述
? 不能得到别人的重视只会让我不愉快,并不会让
我不能忍受。
? 我曾有过偷窃行为,但并不表示我就是一个坏人。
? 我希望世界公平些,但如果我得不到我想要的,
并不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有些东西并不是一定
要得到。
21
1
5、家庭作业
? 记录一周内所碰到的事情、想法及感觉,驳斥非
理性信念,写下理性的自我陈述。
21
2
(三)角色扮演法
可以扮演另一个人(如和自己有冲突的人,不喜
欢的人,不信任的人,被伤害的人);也可以扮
演另一个我。
21
3
1,空椅子表演,一个人表演 。
2,角色互换,参与的人有两个或更多 。 如一个扮演失败者,
一个扮演帮助者, 两人对话一段时间后, 互换椅子和角
色 。
3,双重扮演,要求两个学生一起表演, 一个是有问题的学
生, 一个是助理演员 。 有问题的学生表演什么, 助理演
员就重复什么,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
4、改变自我,让学生扮演自己改变后的情况。例如,攻
击性强学生,扮演改变后不再攻击。
21
4
专题七:心理健康教育
21
5
心理年龄范围评估表
得分 心理年龄估计
75分以上 60岁以上
65-74分 50-59岁
50-64分 40-49岁
30-49分 30-39岁
0-29分 20-29岁
21
6
一、心理健康基本理论
? 心理健康的涵义
? 心理健康的标准
? 心理健康的判别依据
?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21
7
健康行为的三维结构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健康
健 康 行 为
21
8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
上、智能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
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
第一层涵义是:无心理疾病;
第二层涵义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
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
个人生活。
21
9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 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 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 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 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 人格完整和谐
? 智力正常
? 心理年龄符合年龄特征
22
0
(三)心理异常的判别依据
? 以主观经验作为标准
? 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的标准
? 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的标准
? 统计学标准
22
1
判别时的注意事项
? 发展的观点
? 慎重的态度
? 全面的了解
? 防止偏差
22
2
第一,心理健康标准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
适应良好两个方面。
第二,心理健康的概念具有连续性和层次性,并
不是绝对的、唯一的。
第三,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
第四,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
态,因此,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简
单地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
22
3
(四)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 生物遗传因素
遗传、药物、外伤等
? 心理因素
早期经历
人格特征( A型,B型)
心理冲突
? 社会环境因素
生活事件
家庭、学校、社区环境
文化因素
生态环境
22
4
A型人格自测:
(问卷来源,Rathus & Nevid,1989。引自张春兴著, 现代心理学, )
1、你说话时会刻意加重关键字的语气吗?
2、你吃饭和走路时都很急促吗?
3、你认为孩子自幼就该养成与人竞争的习惯吗?
4、当别人慢条斯理地做事时你会感到不耐烦吗?
5、当别人向你解说事情时你会催他赶快说完吗?
6、在路上挤车或餐馆排队时,你会感到着急或生气吗?
7、聆听别人谈话时你会一直想你自己的问题吗?
8、你会一边吃饭一边写笔记,或一边开车一边刮胡子吗?
9、你会在休假之前先赶完预定的一切工作吗?
10、与别人闲谈时你总是提到自己关心的事吗?
22
5
11、让你停下工作休息一会儿时你会觉得浪费了时间吗?
12、你是否觉得因全身心投入工作而无暇欣赏周围的美景?
13、你是否宁可务实而不愿从事创新或改革的事?
14、你是否尝试在时间限制内做出更多的事?
15、与别人有约时你是否绝对遵守时间?
16、表达意见时你是否握紧拳头以加强语气?
17、你是否有信心再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绩?
18、你是否觉得有些事等着你立刻去完成?
19、你是否觉得对自己的工作效率一直不满意?
22
6
20、你是否觉得与人竞争非赢不可?
21、你是否经常打断别人的话?
22、看见别人迟到时你是否会生气?
23、用餐时你是否一吃完就立刻离席?
24、你是否经常有匆匆忙忙的感觉?
25、你是否对自己近来的表现不满 意?
22
7
? 生活事件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
会生活的变动。
? 霍姆斯和拉赫( Holmes & Rahe,1967)对 43种常见的生
活事件进行了评定,计算出了每种生活事件所需付出的
改变和适应的量。其中,,结婚, 这一事件定为 50分,
这是一个基本的参照数值,然后根据这一参照标准对其
他事件进行评定,形成了, 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 (简
称 SRRS)
22
8
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
顺序 生活事件 均值 顺序 生活事件 均

1 配偶死亡 100 23 子女离家出走 29
2 离婚 73 24 司法纠纷 29
3 夫妻分居 65 25 个人取得突出成就 28
4 服刑 63 26 妻 子 开 始 就 业 或 停

26
5 亲近家人死亡 63 27 入学或休学 26
6 受伤或疾病 53 28 生活条件变化 25
7 结婚 50 29 个人习惯改变 24
8 失业 47 30 与上级不和 23
9 复婚 45 31 工 作 时 间 或条件改

20
10 退休 45 32 搬家 20
11 家人患病 44 33 转学 20
12 怀孕 40 34 娱乐消遣活动改变 19
13 性生活问题 39 35 宗教活动改变 19
14 家庭增加新成员 39 36 社交活动改变 18
15 工作调动 39 37 少量借贷 17
16 经济状态改变 38 38 睡眠习惯改变 16
17 好友亡故 37 39 家庭团聚次数改变 15
22
9
二,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23
0
?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
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
的心理素质。
23
1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
? 从内容来看, 主要包括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
康维护两项任务 。
? 从性质来看,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发展性教育与
补救性教育两项任务
23
2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
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
? 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
的需要。
? 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
需要。
? 注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
23
3
两种新的需要:
性的需要 独立性需要
四种矛盾:
1、新的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2、性成熟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
3、新的独立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4、新的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
青少年的特殊心理需要和矛盾
23
4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 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 尊重与理解学生的原则
? 学生主体性原则
? 适应个别差异原则
? 整体性发展原则
23
5
(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1、现状
? 国家从政策上体现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了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
? 学校, 教师认识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 师资培训工作受到重视
23
6
2、问题
? 学科化倾向
? 医学化倾向
? 片面化倾向
? 形式化倾向
? 孤立化倾向
23
7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体系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总体要求
?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纵向分析
?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横向分析
23
8
(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总体要求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
?认识心理异常现象
?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
23
9
(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纵向分析
? 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
? 小学中、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
?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
?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
24
0
小学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
? 适应学校生活
? 感受学习乐趣
? 乐于与人交往
24
1
小学中、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
? 培养学习心理
? 培养集体意识和交往能力
? 健全健康人格
24
2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
? 发展学习能力
? 升学教育
? 青春期教育
? 自我意识教育
? 挫折教育
24
3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
? 开发学习潜能
? 职业选择与准备
? 人际关系教育
? 挫折教育
24
4
(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横向分析
? 学习心理辅导
? 人格心理辅导
?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 升学择业心理辅导
? 生活和适应心理辅导
24
5
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与技术
24
6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心理教育实施途径
非专门途径 专门途径
各科教学 各项活动 心理素 心理咨 心理治疗
质教育 询辅导
24
7
心理教育的专门途径
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咨询与辅导 心理治疗
常态的 异常的
对象上
发展性 补救性
功能上
团体的 个别的
方式上
24
8
(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方法与技术
? 观察法
? 调查法
? 实验法
? 测验法
? 会谈法
? 讨论法
? 游戏法
? 角色扮演法
? 行为改变法
24
9
学校常用智力测验的适用范围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6—16岁
中国比内智力测验 2—18岁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5.5岁以上至成人
瑞文彩色推理测验 5.5岁以以下或智力落后者
中小学生团体智力测验 小学三年级至高三
25
0
常用自陈量表
? 卡特尔 16种人格因素测验(适用于初三以上的
学生及成人)
? 艾森克人格问卷:
幼年问卷,7~15岁
成年问卷,16岁以上
25
1
常用投射测验
? 罗夏墨迹测验
? 主题统觉测验
? 画树测验
? 画人测验
25
2
25
3
常用心理健康测验
?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 MMPI)
? 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 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
? 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
25
4
会谈法
? 同感
? 尊重
? 真诚
? 具体化
? 即时化
? 面质
? 倾听
? 询问
? 鼓励
? 情感反映
? 复述与概述
? 解释
? 提供信息与忠告
? 指导
? 影响性总结
25
5
五、学生中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 学习不良(学习失 能 )
? 焦虑 症
? 强迫 症
? 抑郁 症
? 恐怖 症
? 精神分裂 症
? 青春期性心理问题
25
6
注意缺陷障碍
( Attentional Deficit Disorder,ADD)
俗称, 多动症,,
? 注意障碍
? 活动过度
? 感知觉障碍
? 情绪和行为问题
? 社会适应不良
? 学习困难
25
7
康纳氏儿童多动评定量表 ( Conner量表)
总分 15分以上,应怀疑有多动症
程度项目
无 有一点 多 很多
动个不停
容易兴奋和冲动
0
0
1
1
2
2
3
3
打扰其他小孩
做事有头有尾
0
0
1
1
2
2
3
3
坐不住
注意力只能短暂集中,容易 随
环境转移
0
0
1
1
2
2
3
3
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
好大声叫喊
0
0
1
1
2
2
3
3
情绪改变快
脾气暴燥,有不可预料的行为
0
0
1
1
2
2
3
3
25
8
学习失能
( Learning Disability,LD)
是指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智力正常又没
有感官障碍,但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
算和推理等能力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出现明显困
难,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学习困难与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某种失调有关。
25
9
学习障碍儿童的具体表现
? 感觉动作方面,如走、跑、做坐姿势不佳;动作太快或
太慢;经常打翻东西,经常跌到;身体或肩部不能放松;
对方位弄不清楚等。
? 视觉运动特征,如写字常缺一笔,多一画,部首张冠李
戴;模仿画时经常出现错误;执笔姿势怪异,写字常超
出格子外;写字时常偏向一侧;作业时间拖得太长;不
善劳作或美术。
26
0
? 语言的表达和接受,如说话喋喋不休,内容重复,无组
织能力;语言发声、语速和同龄儿童有异;对口头交待
的事情常弄不清楚;不能专心听讲,注意力短暂;记不
住一连串的声音或语言。
? 阅读能力,如长于背诵,但不甚理解;朗读尚好,但不
知所云;默读时不专心;以手指协助阅读;逐字阅读;
朗读时错误、遗漏、增字、前后颠倒。
26
1
? 算术特征,如时常忘记计算过程的进位或错位;
将数字抄错、遗漏或前后顺序颠倒;对应用题有
理解上的困难;答题空间内时常写不下或太拥挤
等。
26
2
焦虑症的症状及表现
? 经常或持续存在无明显对象或无固定内容的恐惧、
紧张不安。
? 存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常见有心悸、气促、
胸痛、面色潮红、口干、尿频等。
? 运动性不安,如手指震颤、坐立不安 等 。
26
3
强迫症的症状及表现
? 强迫观念,包括强迫疑虑、强迫回忆、强迫性联想、强
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对立思维等。
? 强迫表象,脑内强迫性的、反复想象某些生动的形象,
大多数的表象是令患者难堪或厌恶的。
? 强迫性情绪,表现对某些事物的担心或厌恶,明知不必
要或不合理,自己却无法摆脱对自己情绪的恐惧。
? 强迫意向,患者有强烈内心冲动,想做某种违背自己意
愿的行为。虽然这种意向很少会付诸行动,但伴随焦虑
和恐惧心理,驱使他们回避此种场合或采取其他对策。
? 强迫动作,强迫计数、强迫洗涤、强迫性仪式动 作 。
26
4
抑郁症的症状及表现
以持久的轻度至中度抑郁为主要表现,临床特征主要有:
? 情绪症状。 自感情绪低落,缺乏活力,兴趣减退,缺乏自信,对鼓
励不感到高兴,对前途悲观失望、精神不振、观念消极、常有想死
念头,内心矛盾重重。
? 躯体症状。 有头痛、头昏、周身不适、疼痛、心悸、胸闷、肢体冷
热感、睡眠不良等。如躯体症状突出,而抑郁心境不显示可称之为
隐匿性抑郁症。
? 社交活动减少。 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心境恶劣、烦 躁 。
26
5
恐怖症的症状及表现
? 对某些事物或处境有强烈恐惧,主要恐惧对象有:
A,简单恐惧症,是指对某种动物、物体的恐惧,如害怕蛇、有毛的
物体、尖状物等。
B,空间恐惧症,又名广场恐惧症,是指对环境的恐惧,主要是公开
场所,如商场、广场、黑暗处、高空等。
C,社交恐惧症,是指对人的恐惧,对象多是陌生人、权威者和异性。
? 发作时伴心跳、出汗、四肢发抖等植物神经症状。
? 对恐惧的物体、人物及处境有回避行为。
? 患者知道恐惧是过分或不必要的,但无法控 制 。
26
6
? 神经症与精神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自己总是感到不
能控制他自认为应该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动或行为,处于
一种无力自拔的自相矛盾和精神痛苦的心理状态,而精
神病人对自己所患的疾病多无自知力,不主动求医或拒
绝治疗,其社会功能也往往严重受损。
26
7
精神分裂症
? 思维障碍:逻辑障碍、妄想等
? 情感障碍:情感淡漠、情感倒错
? 幻觉和人格解体
? 意志和行为障碍:退缩、懒散、木僵等
? 缺乏自知 力
26
8
专题八:教学心理
26
9
一、教学目标设计
? 教学目标分类
? 教学目标陈述
27
0
教学目标分类
? 认知教学目标分类
——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 情意教学目标分类
——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 动作技能目标分类
——知觉作用、心向作用、引导反应、机械反应、复
杂反应、技能调适、创新表现
27
1
教学目标陈述
? 行为目标( R.F.Mager,1962)
掌握, 学习, 的概念
——提供若干反映学习和非学习的新例子
(行为产生的 条件 )
——学生能够识别学习的正例和反例(具体
行为 表现 )
——在 5个实例中至少有 4个识别正确(行为
的 标准 )
27
2
学生能掌握通分的方法并加以应用
——给出两个不同分母的分数(产生条件)
——学生能通分并求两个分数之和(行为表现)
——正确率为 90%(行为标准)。
27
3
教学目标陈述
? 内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 Gronlund,1990),
1,理解议论文写作中的类比法 ( 反映内在
心理变化 )
1.1 用自己的话解释运用类比的条件 ( 行为样
例 )
1.2 在课文中找出运用类比法阐明论点的句子
( 行为样例 ) 。
27
4
二、课堂教学方法
? 课堂导入方法
? 课堂提问方法
? 课堂言语和非言语表达方法
? 课堂结束方法
27
5
(一)课堂导入方法
? 直接导入
? 直观导入
? 故事导入
? 事例导入
? 实验导入
? 设疑导入
? 情境导入
? 旧知识导入
? 活动或游戏导入
? 气功冥想导入
27
6
凝神
① 坐正;
② 微微闭上双眼;
③ 头脑中想象一个三角形, 好像你在用眼盯着它,
盯住, 默数 1-10;
④ 头脑中的三角形变成了一棵松树, 你的眼睛正
盯着松树, 盯着, 默数 1-10
27
7
聚气
① 嘴唇微合;
② 慢慢地轻轻地吐气, 不停地吐气, 默数 1-10;
③ 慢慢地轻轻地吸气, 不停地吸气, 默数 1-10;
④ 同 ② ;
⑤ 同 ③ 。
27
8
课堂导入的原则
? 关联性
? 经济性
? 多样性
? 新颖性
? 顺序性
? 参与性
27
9
(二)课堂提问方法
1、教学提问的序列
? 直线延伸型:
? 延伸提高 型,
? 漏斗变窄型:
? 播种收获型:
28
0
? 拾级而上 型,
? 拾级而下型:
? 俯冲型:
? 随意型:
28
1
? 一个西瓜,横着切两刀,竖着切两刀,吃了西瓜后,剩
下多少块皮?
? 一个西瓜,横着切三刀,竖着切三刀,吃了西瓜后,剩
下多少块皮?
? 一个西瓜,横着切 N刀,竖着切 N刀,吃了西瓜后,剩下
多少块 皮?
28
2
? 马文革是什么运动员? ——知识性问题
? 你能猜测马文革大概出生在什么年代? ——理解性问题
? 依此类推,张建国、李抗美大概出生在什么年代? ——应用性问题
? 中国人的姓名有什么规律和特征? ——分析性问题
? 如果现在有一个新生儿,要你给取名字,取什么名字最能反映时代
的特征? ——综合性问题
? 所取的这些名字中哪个名字最好,为什么? ——评价性问题
28
3
2、教学提问的具体技术
? 发问:发问时机、发问对象、发问方式。
? 待答:第一等待时、第二等待时。
? 助答:重复发问、分解难点、适当提示。
? 转问
? 回问
? 反问
? 倾听与反馈
28
4
(三)课堂语言与非语言表达方法
?口头语言表达
?书面语言表达
?非语言表达
28
5
教师口语表达的要求
? 清晰性
? 条理性
? 准确性
? 逻辑性
? 情感性
? 生动性
? 启发性
28
6
板书设计的形式
? 关键语词式
? 逻辑要点式
? 结构造型式,线索式, 波浪式, 回环式、
阶梯式等
? 表图示意式:表格式、图示式、图画式
28
7
故 乡

(特级教师宁鸿彬)
28
8
驿路梨花
没有人家 主人是谁? 不是主人 不是梨花 梨花出嫁
发现小屋 主人回来了 梨花 解放军和梨花 梨花妹妹
(陈凌颖)
28
9
失马
祸 堕马 福
得 马
29
0
非语言表达
?无声动态:表情、目光、手势、体态、
?无声静态:静姿、空间距离
?辅助语言和类语 言
29
1
埃克曼和普利森的实验:
29
2
? 情意手势
? 指示手势
? 象征手势
? 注视时间
? 注视强度
? 注视部位
——公务注视
——社交注视
——亲密注视
29
3
空间距离( Hall)
? 亲密区,1英尺以内
? 个人区,1—4英尺
? 社会区,4—8英尺
? 公众区,8英尺以上
29
4
影响空间距离的因素
? 亲疏关系
? 文化背景
? 社会地位
? 性别差异
? 谈话内 容
29
5
29
6
―教师的声调还要给学生一种亲切感、确信感。
你的心情不管怎样,但你的腔调都应该是真正的、
好的、坚决的声调。,
,只有在学会用十五种至二十种声调来说
‘ 到这里来 ’ 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
声音的运用上能够作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
我就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
——马卡连柯
29
7
(四)课堂结束方法
? 自然式结课
? 总结式结课
? 悬念式结课
? 激励式结课
? 游戏式结课
? 幽默式结课
? 练习式结课
29
8
三、课堂学习管理
? 课堂学习管理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通过协调
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环
境,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从而实现预定
教学目标的过程 。
29
9
(一)课堂气氛
? 课堂气氛的含义
? 课堂气氛的类型
? 良好课堂气氛的建立
30
0
课堂气氛的含义
?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
综合表现,是在师生为完成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互
动过程中所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课堂教学得
以进行的心理背景。
30
1
良好课堂气氛的建立
? 采取民主型的课堂领导方式
?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 实现良好的课程运作
? 建立积极的教师期待
? 维持适度的焦虑水平
30
2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康尼( Kounin)认为,教师要实现
良好的课程运作,必须具备六方面的能力:
①洞悉
②兼顾
③把握分段教学环节的顺利过渡。
④使全班学生始终参与学习活动。
⑤创设主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⑥责罚学生避免, 微波效应, 。
——微波效应是指教师责罚某一学生后,对班级中其他
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30
3
? 自我实现预言( self-fulfilling prophecy)是
指人们对某些事物的期待或真实信念,将有可能
导致这些期待成为现实。
30
4
教师对差生低期望的表达
( Brophy&Good,1987)
① 当差生失败时,教师经常批评;
②当差生成功时,教师很少表扬;
③教师对差生的回答,常常不提供反馈意见;
④教学过程中,教师较少注意到差生;
⑤教师把差生的座位安排在远离自己的地方,或
集中安排在一起。
30
5
(二)课堂纪律的有效管理
? 合理的课堂情境结构
? 良好的课堂教学结构
? 恰当的表扬与惩罚
? 灵活的提醒与控制
30
6
合理的课堂情境结构
? 控制班级规模
? 建立合理的课堂常规
? 合理分配学生座位
30
7
课堂纪律的控制技巧
? 给予信号
? 邻近控制
? 向其发问
? 排除诱因
? 使用幽默
? 明确制止和适当惩罚
? 课后谈话与心理辅导
30
8
专题九:教师心理
30
9
一、教师的心理品质
? 教师的教学能力
? 专家型教师的认知特点
? 教学监控能力
? 教学效能感
? 教师的人格特征
31
0
(一)教师的教学能力
? 专业知识
? 组织教材的能力
? 言语组织和表达能力
? 组织教学的能力
? 教学媒体使用能力
31
1
(二)专家型教师的认知特点
? 专家型教师在备课时注重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基础
? 专家型教师知道怎样将具体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
? 专家型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机智
? 课后反思时,专家型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31
2
(三)教学监控能力
? 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成功地实
现教学目标,以教学活动为监控对象,不断对其
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监视、检查、评价、反
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 教学监控能力的结构:
1、课前的计划与准备; 2、课堂的反馈与评价;
3、课堂的控制与调节; 4、课后的反省。
31
3
(四)教学效能感
? 效能感( efficacy)是个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力的
主观判断。
? 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
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 一般教育效能感 和 个人教学效能感
? 一般教学效能感随着教学时间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
个人教学效能感则随教龄的增加,表现出一种上升的倾
向。
31
4
个人教学效能感测题
1.我能根据大纲吃透教材。
2.我常不知道怎么写教学计划。
3.我备的课总是很认真、很详细。
4.我能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5.课堂上遇到学生捣乱,我常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6.某个学生完成作业有困难时,我能根据他的水平调整作
业。
7.我能很好地驾驭课堂。
8.某个学生不努力听讲,我常没有办法使他集中注意力 。
……
31
5
一般教育效能感测题
1,一个班上的学生总会有好有差,教师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教成好学
生。
2、一般来说,学生变成什么样是先天决定的。
3,一般来说,学生变成什么样是家庭和社会决定的,教育很难改变。
4,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小于家长的影响。
5,一个学生能学到什么程度主要与他的家庭状况有关。
6,如果一个学生在家里就没有规矩,那么他在学校也变不好。
7,考虑所有因素,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力是很小的。
8,即使一个教师有能力,也有热情,他也很难同时改变许多差生。
9,好学生你一教他就会,差生再教也没用。
10.教师虽然能提高学生的成绩,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没有什么好的
办法。
…………
31
6
教师教学效能感作用模式图
环境
因素
自身
因素
教师
的教
学效
能感
教师行为
学生
的自
我效
能感
学生
能力
与成

31
7
教学效能感对教师工作的影响
?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
?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31
8
二、教师的威信
? 威信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
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它是通过教师的人格、能力、
学识及教育艺术在学生心理上所引起的信服而尊
敬的态度。
31
9
教师威信的形成
? 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心理品质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
本条件。
? 教师的仪表、作风与生活习惯,是教师获得威信
的必要条件。
? 师生平等交往对教师威信获得具有重要影响。
? 教师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会影响威信的形成。
? 教师要珍惜, 自然威信, 。
32
0
初中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
(查有梁,1990)
序号 项目 选择百分比 %
1 敢于承认自己失误 60
2 对学生一视同仁 50
3 具有幽默感 50
4 教法生动有趣,容易领悟 48
5 理解当代学生思想 46
6 有责任感 45
7 愿意参加学生活动,多和学生接触 45
8 知识面广 42
9 尊重学生,对学生关心爱护 35
10 善于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2
32
1
高中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
(查有梁,1990)
序号 项目 选择百分比 %
1 对学生一视同仁 74
2 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59
3 理解当代学生思想 53
4 有责任感 52
5 尊重学生,对学生关心爱护 52
6 教法生动有趣,容易领悟 50
7 敢于承认自己失误 50
8 具有幽默感 49
9 愿意参加学生活动,多和学生接触 41
10 敢于创新,有进取心 36
32
2
三、教师心理健康
? 北京教科院 2001年 12月对北京市 300名教师进行心理健康
调查表明:
93.1%的教师感到压力很大
34.4%的教师内心焦虑程度高
13.4%的教师存在各种心理问题
? 杭州市教科所 2001年对市区近 2000名教师进行心理健康
调查表明:
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
76%的教师感到压力很大
32
3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 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 悦纳教师职业
? 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 健全的教育意志
? 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
? 教育环境的适应与改造
32
4
(一)驾驭压力
? 主动认知、主动行为与回避应付
? 情绪定向应付与问题定向应付
回避压力不如正视压力
32
5
心理压力引起的身心变化
认知
生理 心理 情绪
压力
行为
32
6
(二)积极认知
不合理信念的表现:
? 绝对化的要求
? 过分概括化
? 糟糕至极
怨天尤人不如调整认知
? 辩证一点
? 全面一点
? 中和一点
? 站高一点
? 后退一点
32
7
(三)调节情绪
? 学会控制需要
? 掌握调控技术
——自我宣泄 ——自我安慰
——自我暗示 ——自我放松
抱怨环境不如改变心境
32
8
(四)寻求支持
? 重视家庭生活
? 扩大交往层面
? 寻求专业帮助
默默忍受不如寻求支持
32
9
(五)改变自我
?撕开消极的自我标签
?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
消极等待不如改变自我
33
0
健康,从, 心, 开始
? 回避压力不如正视压力
? 怨天尤人不如调整认知
? 抱怨环境不如改变心境
? 默默忍受不如寻求支持
? 消极等待不如改变自我
33
1
学校的方案
? 提供咨询和治疗
? 增加对教师的支持
? 改进学校的管理
33
2
参考书目
? 施良方:, 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
? 莫雷:,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3年。
? 刘电芝:, 学习策略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
? 卢家楣:, 学习心理与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
? 刘华山:, 学校心理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3年。
? 郑日昌:, 中学生心理咨询,,, 中学生心理诊断,,山东教育出
版社 1994年。
? 肖锋:, 学会教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年。
? 刘学兰、何先友:, 中小学生学习辅导,,广东高教出版社 2004
年。
33
3
作业题目:
××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