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波动和声
( Chapter 10 Waves & Sounds)
前言
波的基本概念
平面简谐波方程
波动方程与波速
平均能流密度 ? 声强与声压
波的叠加和干涉 ? 驻波
多普勒效应
§ 1 前 言
一、本章的基本内容及研究方法
波动是很普遍的现象,在我们周围常见的波有:水波、声、
光、无线电波,还有宇宙深处许多天体的有韵律的辐射也是波。
人类就生活在这各种各样波的“海洋”之中。近代物理证明,
波动不仅存在于宏观世界中,甚至对于单个的电子、质子、中
子等微观粒子而言,它们也具有波的性质,称之为物质波。不
过,物质波与宏观世界中的波有完全不同的本质。尽管各种类
型波的性质不同,但它们有相似的波动微分方程和波函数,且
都具有波动特有的现象,如折射、反射、平涉和衍射等。
本章的内容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以波动本质 ——
位相依次传播为中心的有关波动的基本概念,平面简谐波的运
动学方程的建立及方程的物理意义;第二,波的能量;第三,
波的叠加和驻波,另外介绍了多普勒效应。全章的重点是波动
的物理图象,平面简谐波运动学方程是建立在位相传播这个物
理图象上的,不理解位相传播是波动的本质,就很难真正领会
波的运动学方程及其物理意义,波动的能量特征、波的叠加和
驻波的特点都离不开位相和位相传播这个概念,我们研究机械
波的目的是通过对具有直观性的机械波的研究,认识波动的基
本规律。这对于我们研究其它形式的波是十分重要的。
二、本章的基本要求
1、理解波动的本质及其物理图象,建立正确的波动概念;
2、掌握描述波动的基本物理量(波长、波速、波的频率)的
物理意义和相互关系;
3、掌握平面简谐波的概念及其方程,理解波的空间周期性和
时间周期性的含义;
4、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量密度和能流密度的物理意义
及数学表达式;
5、了解波的叠加原理及波干涉的一般概念;
6、掌握驻波产生的条件,理解驻波方程的导出及驻波的特点;
7、了解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及其产生原因。
三、本章的思考题及练习题
1,思考题:教材 330-331页;
2,练习题,10.2.5 10.5.1 10.5.3 10.5.5 10.7.2
§ 2 波的基本概念
一、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
波是与振动密切相关性的。在宏观上,可将气体、液体或
固体当作连续体,其体内各个相邻的质元间以弹性力维系着。
当任一质元在外界作用下偏离平衡位置时,邻近质元作用的弹
性回复力就会使它发生振动;同时,这些邻近质元又受到该质
元的弹性力作用,也会振动起来,于是振动就会由近及远、由
此及彼地传播开去。这种机械振动在物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
各个质元仅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传播开去的只是 振动
或振动状态。由于位相可以反映振动状态,所以也可以说波动
是位相的传播,顺着波传播的指向看过去,位相依次滞后,这
反映了振动的传播需要时间,振动的传播速度叫作波速,不要
把波速与质点的振动速度混淆起来!
形成机械波有两个条件,波源、介质 。但光波可以在真空
中传播。
二、多种多样的波
● 按物理性质分,机械波、电磁波等。
● 按波的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间的关系分,横波、纵波、混
合波(水波及地震波);在气、液、固介质内部能形成纵波,
而横波通常是在固体内部传播的,也能沿液体表面传播。
● 按照传播的空间维数分,一维(沿弦的波)、二维的(表
面波)和三维的;
● 按波源扰动的时间分,脉冲波、持续波;
● 按波传播过程中波面形状分,平面波、球面波、柱面波等。
三、描述波传播的几个物理量
1,波阵面(波前),在某一时刻,振动到达的各点构成的面
(位相相同);
2,波射线,波的传播方向,用带有箭头的线表示。在各向同
性的媒质中,波线总是与波阵面垂直;
3,波长,同一波线上两个相邻的相位差为 2π,即振动状态相
同的相邻两质点之间的距离,通常用 λ表示。波长反映了波的
空间周期性,即每经过一个波长,媒质中的各点的振动状态重
复一次;
4,周期,波传过一个波长的时间,或一个完整的波通过波线
上某点所需的时间,用 T 表示。周期反映了波的时间周期性,
即每经过一个周期,媒质中各点的振动状态重复一次;
5,波速,振动状态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用 或 表示。由于
振动状态由相位决定,所以波速也可以说是相位在媒质中的传
播速度,因此又可称为相速。
??? ??
T
v
v u
长度表示式中所以由于 ?
?
??
?
??
?
? 2,2,
2
,
2
???? k
k
vv
长度上波的数目,称为 波数,有的称它为角波数,而波数为
即单位长度内完整的波的数目,用 或 表示。也可以看作
是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每经过一个单位距离后波位相的改变量,
单位是 m-1,它在波动中是一个很有用的物理量。
?/1
? v~
§ 3 平面简谐波方程
若平面波的波源作简谐振动,则在波已传到的区域中各质
元都按波源振动的频率作简谐振动,这样的波就称为平面简
谐波 。可以证明,其它复杂的波可视为平面简谐波的叠加。
思考问题的方法,因为同一波面上各质元的位相相同,所以要
描述某一波面上各质元的振动状态,只需任意选择其上一点作
为代表,描述这个“代表点”的振动状态,就是描述了波面上
所有质元的运动。波射线上的各点,可以看作是各波面的“代
表点”。若能描述波射线上各点的振动状态,也就是描述了媒
质中各质元的运动,用这样的方法,把描述空间各点的运动转
变为讨论一直线上各点的运动,问题得到了简化。
问题,能否用一个式子表达出波线上全部质元的振动。现在就
无吸收媒质( A不变)中平面简谐波情形来讨论这一问题。
具体过程,取 x 轴沿某一波射线,只要能写出同时表达轴上各
点振动的表达式,就是沿轴的这一条波线上的波的表达式。
1 2
P1 P2
O x
下面根据振动状态(相位)以波速 v 沿 x 轴传播的观点讨论一
条波线上的简谐波。
设波向 x 轴正方向传播,取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 O 处的质
元作参考。设它在时刻 t 的振动位移为(振动方程)
)0(c o s0 ?? ?? 初相tAy
x
现在问:在时刻 t,平衡位置坐标为 x 的一点处的质元位移等
于什么?
在 x 处的振动状态是 O 处振动状态经过一段时间 后传到
的,所以 x 处的相位比 O 处相位落后。
具体地说,在 t 时刻 O 处的相位是,在 x 处的相位就应是 O
处在 t 时刻以前的 时刻的相位。
故 x 处的振动表达式,
v
x??
t?
??t
)(c o s
v
xtAy
x ?? ?
因 x 是任意的值,所以上式适用于向 x 轴正方向传播的波所传
到的任意一点,去掉下标 x 可得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
)(),(c o s
v
x
v
xtAy
x
??? ???? 初相
也称为简谐行波表达式(行波一词表明是在传播中的波)若波
是向 x 轴负方向传播,则在 x 处 t 时刻的相位应是 O 处在
时刻的相位。
??t
)(),(c o s v xvxtAy x ??? ??? 初相
● 平面简谐波方程的多种形式
下面这些形式是经常遇到的,对于向 x 轴正向传播的波取
,-”,向 x 轴负向传播的波取,+”。
)(c o s)(
2
c o s
);c o s (
);(2c o s
);(2c o s
);
2
c o s ()(c o s
xvtkAxvtAy
kxtAy
x
tAy
x
T
t
Ay
x
tA
v
x
tAy
??
?
??
??
??
?
??
??
?
?
?
?
??
?
?
?
?
??
● 进一步阐明波动方程的意义
波动方程是含有两个变量( x,t)的运动学方程,理解它的
物理意义,可以分作三步来认识,
? 首先令 x 取任意定值 x0,y 将只是 t 的函数,这时波动方程
表示的是 x0 处质点在作 SHM 的情形。 y-t
曲线,想象出一部反映质元 x0 围绕自己平衡位置往复运动的
“电影”(动态的);
? 再令 t 取任意定值 t0,得,它表示各个质
元在给定时刻的位移,y-x曲线称作波形图,也就是媒质在特定
时刻 t0 的“全景照片“(静止的);
? 最后,如果 x 和 t 都在变化,那么波动方程表示波线上各
个不同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移,或更形象地说,这个波动方程
中包括了不同时刻的波形,亦即反映了波形的传播。说明如下:
在某一时刻 t1 得到一条余弦曲线 y-x,而在另一时刻 得
)c o s ( 0kxtAy ?? ?
)c o s ( 0 kxtAy ?? ?
tt ??1
到另一条余弦曲线,分别如图
中的实线和虚线所示。当 t = t1
时,可知组成波形的各个质点
的位移为
)(c o s 1
v
xtAy ?? ?
式中 t1 为给定值,x 为变值。
y
x
O
x
v
tv
x
??
?
当 时,组成波形的各个质点的位移为 ttt ???
1
)(c o s)(c o s
)(c o s
11
1
v
tvx
ttA
v
x
tAy
v
x
ttAy
??
??????
????
??
?
在 时刻,位于 处质点的位移恰好等于在 t1 时
刻,位于 x 处质点的位移,也就是讲,在 时间内,整个波
tt ??1 tvx ??
t?
因为
形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了一段路程 。
波速 v 就是整个波形向前传播的速度。或者从相位来说,
在 t1 时刻,位于 x 处的相位等于
tv?
,),( 11 时刻在 tt
v
xt ????
).()( 11
v
xt
v
tvxtttvx ????????? ??处质点的相位等于位于
两者相位相等,这表明在 时间内,这一振动相位从 x 处传到
处,所以波速也叫相速。
t?
tvx ??
)c o s ( 0?? ?? tAy
波速为 v,写出简谐波的表达式。
[例题 ] 均匀无吸收媒质中有平面
简谐波向 x 轴负方向传播。已知在 x
= x0处质元的振动式为
xx
0xO
y
v
[解 ] 波在 x 处(如图)的相位应比 x0 处落后
所以这里的初相 应为 )( 0 xxv ?
?
x?
?
?
?
?
?
?
?
?
??
?
?
?
?
?
? ?
???
?
??
0
0
0
0
0
0
)(
c o s
)(
c o s
)(
?
?
?
?
??
?
??
v
xx
tA
v
xx
tAy
v
xx
x
故
得到的结果可以用下法检查其合理性。令 可得题给的 x0
处振动式,令 x = 0,可得在坐标原点处的振动与 x0 处振动的
相位差
0xx ?
v
x
x
0
00
???? ?????
?
即 O点相位落后,这是合理的。
v
x0?
§ 4 波动方程与波速
前面从振动状态传播角度,即运动学角度,得出了简谐行
波的表达式,还可以从动力学角度分析媒质中质元的受力与形
变,从而得到 动力学方程即波动的微分方程,其解就是前面的
波动方程。我们不作这样的分析(数理方程中出现),而是通
过求偏导数得出这样的方程,
)(
1
)(c o s),(c o s
)(c o s
2
2
22
2
2
2
2
2
2
2
2
波动的动力学方程
t
y
vx
y
v
x
t
v
A
x
y
v
x
tA
t
y
v
x
tAy
?
?
?
?
?
???
?
?
???
?
?
???
?
?
??
?
它并不是包罗万象的,它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线性的无色散、无
耗散介质中的经典波动,超出这一范围,形式五花八门,无法
归纳成少数几种标准形式。
相速跟频率无关的波叫作无色散的波。“色散”一词是从
光学借用来的,各种不同色彩(即各种不同频率)的光波在一
些介质,例如水滴或玻璃中的相速各不相同。色散 —— 就是复
杂波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各种频率成分的现象。 色散现象是由
于在介质中光速随波长而变,以后在物理学中把“色散”的概
念推而广之,凡波速与波长有关的现象,都叫做“色散”,
与 k 的依赖关系 称为色散关系。
?
)(k?
这个方程普遍地适用于各种平面线性波。只不过方程中的波速
是按波的类型由媒质的弹性和媒质的密度决定。例如,
固体内的横波
沿固体细棒传播的纵波
紧张柔软绳上传播的横波
液体或气体内的纵波
?Gv ?
?Yv ?
?Tv ?
?Bv ?
§ 5 平均能流密度 ? 声强与声压
一、媒质中波的能量分布
由于波的本质是振动状态的传播,而能量是对状态的描述,
因此,波传播的过程,也就是能量的传播过程。这是波动的一
个重要特征。
以横波为例,研究体元 的动能、形变势能以及总能的
变化规律。
dV?
)(s i n
v
xtA
t
yu ???
?
?? ??
)(s i n
2
1
2
1 2222
v
xtAdVmudE
k ??? ???
)(s i n
)(s i n
2
1
)(
2
1
222
2222
v
x
tAdVdEdEdE
v
x
tAdV
x
y
N d VdE
k
N
v
p
????
????
?
?
?
?
???
???
?
?
即动能、势能及总机械能也以波的形式在传播。
单位体积媒质所具有的能量叫能量密度,用 表示。 ?
22
0
222
222
2
1
)(s i n
1
平均能量密度
—)(s i n
Adt
v
x
tA
T
v
x
tA
dV
dE
T
??????
????
? ???
???
?
况表示媒质中能量分布情
它表示在传播波的媒质中,单位体积媒质在一周期内所具有的
平均能量。
二、平均能流密度(波的强度)
它是一个矢量,其大小等于单位
时间内通过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的单位
面积的能量,方向沿波的传播方向,
用 I 表示。
在 时间内通过 S 的能量
S
tvx ???
x
tsvE ??? ?
v
vI
22
2
2
1
I:
):(,
A
mWv
st
E
I
??
??
?
???
??
?
?
?
对于平面简谐波有
单位所以故
球面简谐波的波动式,
,,00
1
2
2
1 Arr
r
r
A
A 处的振幅为设由于 ??
t?
)(c o s
,
00
00
v
r
t
r
rA
y
r
rA
AAr
??
?
?
则处振幅为任意
三、声强与声强级
声强:声波平均能流密度的大小。
声强级:试验表明,人耳听觉并非与声强成正比,而是与
声强的对数大致成正比。采用 作为声强标准,
声强 I 与 I0 之比的对数称为声强 I 的声强级。
2120 /10 mWI ??
][lg10][lg
00
分贝贝尔
I
I
I
IIL ??
四、声压、声强和声压的关系
声压:在有声波传播的空间,某一点在某一瞬时的压强 p 与没
有声波时压强 p0的差,叫作该点处该瞬时的声压,dp = p - p0
声压波方程(沿 x 轴传播),
,
2
)(c o s
IRUvup
v
x
tAvvup
???
?
?
?
?
?
?
????
比较
?
?
????
把乘积 用 z 表示,称为媒质的特性阻抗,决定于媒质
的性质( 都由媒质性质决定)。 对机械波而言,z 大者
称为波密介质; z 小者称为波疏介质。 对光波而言,光的折射
率 n大的介质,称为波密介质; n小者称为波疏介质。
研究声波产生、传播和接收,以及声波对物质作用的理论
称为声学,它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
v? vz ??
v,?
五、波的反射和透射 ? 半波损失
若介质的波阻抗 z 处处相同,则对波的传播来说,介质是
均匀的。一个机械波在无限大的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是不会发生
反射的,但遇到两介质的分界面,由于两者的波阻抗不同,就
会在介面处发生波的反射和折射。
对于垂直入射的情况,从理论上可得到入射波 i,反射波 r
和折射波 t 在界面点的位移 yi,yr 和 yt 之间有如下关系,
it
ir
y
zz
z
y
y
zz
zz
y
21
1
21
21
2
?
?
?
?
?
O
B
B
1 2
x
作定性分析,
●,即在均匀的介质中不会发生
波的反射。
●,这种极端情
况相当于介质 2是一种刚性壁,这种情况发生,半波损失,,
一般只要,就有这种现象发生。
●,例如一根棒,它的一
端是自由的,即置于真空或空气中,这种情况发生 全波反射,
一般只要,就有这种现象发生。此外 怎样
理解?折射波的强度
可见折射波事实上是不存在的,由这一点可推断,在波的反射
和折射中保持守恒关系的是波的强度:,而不是波
的振幅。 注意,如果波不是垂直入射到介质界面,情况就要复
杂得多,结论也不是如此简单。
itr yyyzz ????,021
0,122 ???????? tir yyyzzz 或
12 zz ?
ir yyzzz ????? 212 0 或
12 zz ? it yy 2?
00,
2
1
2
1
2
22
2
22
2 ???? ttttt IzAzvAI 有???
tri III ??
§ 6 波的叠加和干涉 ? 驻波
一、波的叠加 ? 群速
● 波的叠加原理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波传播的独立性,二是
波的可叠加性。具体来说,
1、几列波相遇之后,仍然保持它们各自的特性(频率、波长、
振幅、振动方向等)不变,并按照原来的方向继续前进,好象
没有遇到其它波一样。
2、在相迂区域内任一点的振动位移,为各列波单独存在时在该
点所引起的振动位移的矢量和。它最初是从实验和观察中总结
出来的,从理论上看,波的叠加原理与波动方程为线性微分方
程是一致的。
● 传递信息的载波通常是复杂波(谐波不携带任何信息),
按 Fourier 分解观点,它是由频率在一定范围内的一系列简谐
波叠加而成,有时也将它称为“波包”。对于无色散的波,各
种不同频率的谐波以同一速度传播,波包当然也以同一速度传
播,但是当波包通过有色散的介质时,其中各个单色分量将以
不同的波速前进,整个波包在向前传播的同时,形状也逐渐改
变。通常把振幅最大的地方称为波包中心,将波包中心前进的
速度叫做群速,记作,即信息的传递速度。实际上,载波
往往
是频率很近的一系列谐波的叠加,群速为 。
gv
dk
dv
g
??
二、波的干涉
● 基本概念和规律
一般而言,几列波在空间相遇,其迭加的合成波是很复杂的。
我们现在只讨论一种典型而有重要的情形,频率相同、振动方
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的两列波的迭加 。这样的两个
波在空间任一点相遇时,该点的合振动是具有一定振幅的简谐
振动。 相遇区域内某些地方振动始终加强,而另一些地方振动
始终减弱,并形成稳定的、有规律的振动强弱分布的现象,这
种现象称为波的干涉现象。产生干涉现象的波称为相干波。
● 理论分析
设有两个相干波源 S1,S2,它们的振动方向都垂直于图面,波
源的振动方程为,
S1
S2
r2
r1
P
)c o s (
)c o s (
222
111
??
??
??
??
tAy
tAy
?
?
?
?
?
?
???
?
?
?
?
?
?
???
?
?
??
?
?
??
2
222
1
111
2
c o s
2
c o s
r
tAy
r
tAy
p
p
在 P点的两个分振动为,
:
c o s2
c o s2
)c o s (
/)(2
21
21
2
2
2
1
21
1212
考虑两种特殊情况
则有确定不变的振幅确定空间点
这一项称为干涉项把
点质元的合振动为
点的相位差为在
。,P
。AA
AAAAA
tAyyyP
rrP
?
?
??
?????
?
????
????
?????
( 1)在 此处合振幅
最大,振动加强,这称为相长干涉,或说干涉相长;
( 2)在
此处合振幅最小,振动减弱,这称为发生了相消干涉,特别是
,此处不振动。
一般情况,A 介于以上两值之间。这样从理论上解释了 重
叠区域形成固定不变的强弱分布 。因为简谐波的强度与振幅的
平方成正比,所以得
21,),2,1,0(2 AAAkk ?????? 处 ???
||,),2,1,0()12( 21 AAAkk ??????? 处 ???
0,21 ?? AAA 时
????? c o s2 2121 IIIII
因此,从能量上看,当两相干波发生干涉时,在两波交叠的区
域,合成波在空间各处的强度并不等于两个分波强度之和,而
是作了重新分布,并且这种新的强度分布是时间上稳定的、空
间上强弱相间具有周期性的一种分布。
峰 谷
谷
峰
相消 相长
平
面
波
1
平面波 2
对于非相干叠加,可以证明,其合成波的强度恰等于分波强度
之和,即 I = I1 + I2。
[例题 ] 两个同频率波源 S1和 S2相距,两波源振动的初相差
为 。在通过 S1和 S2的直线上,S2外侧各点的合振
幅为多大? S1外侧各点的合振幅又为多大?设两列波在 S1S2直
线上各点的振幅不随传播距离变化,都等于 A0。
4
?
221
??? ??
[解 ] 设 S2外侧的任一点 P距 S1、
S2的距离分别为 r1和 r2,则在 P
点两波传来振动的相位差
S1 S2
S2 S1
P
Q
4/?
4/?
r2
r1
r1
r2 ?
???? )(2 12
12
rr ?????
0
22
4
,
2
1212
?????
??????
??
?
??
??
故
因 rr
即两列波在任一 P 点的振动都是同相的,故在 S2 外侧任一点
合振幅为 A=2A0,在两波源连线上向 S2 外侧传播的波叠加后
是一列加强了的波。
在 S1外侧,取任一点 Q,同样求两列波在 Q点的相位差,
则由于这里,可得,即两列
波传到 S1外侧任一点的振动都是反相的,且振幅相等,故合振
幅 A=0,即在两波源连线上没有向 S1外侧传播的波。
412
??? rr
??
???? ??????
22
这个例题具体地说明了波的干涉使两波源单独存在时波在空间
传播的情况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这表现了波动性的特征。
三、驻波
两列振幅相等沿相反方向传播的相干波将形成驻波 。
我们把两列波以相同的相位相遇的某一点作为坐标原点,
并取该处 的时刻为计时零点,则两列波可写成,0??
)(c o s
2
c o s2
)
2
c o s (
)
2
c o s (
21
2
1
驻波方程txAyyy
xtAy
xtAy
?
?
?
?
?
?
?
?
?
???
??
??
式中 x 与 t 被分隔开,完全失去了行波的特征。下面分析驻波
的特征,
1、合成后各点都以 作简谐振动,但各处振幅不同,x 点振幅 ?
xAxA
?
?2c o s2)( ?
2、在
?,
2
3
,,
2
,0
2
,
2
)(,,2)(1
2
c o s
?
?
?
??
?
?
?
?
????????
??
n
xnx
l o o pAxAx 是波腹振幅最大的那点
3、在
?,
4
5
,
4
3
,
4
)
24
1
(,)
2
1
(
2
)(,,0)(0
2
c o s
?
?
?
??
?
?
?
?
??????????
??
n
xnx
n o d exAx 是波节始终没有振动的那点
4、相邻的波腹或相邻波节之间的距离为,波腹与相邻波
节之间的距离为 。
5,跟坐标无关,这就是说,所有各点振动的位相相同,
“步调”一致,并没有依次滞后的现象,即并无波形传播的现
象,
因此叫作 驻波 (与行波对照),关于,现在从
x = 0 出发,沿 x 轴正向考察。
总之,每越过一个节点,振幅就变一次符号,对于“负”
振幅可写为
2/?
4/?
t?cos
?
? xA 2c o s2
)c o s (2c o s2c o s2c o s2 ??
?
??
?
? ?????? txAtxAy
所以相邻波节之间各点具有相同位相,波节两侧则相位相反,
综观各点它们同时达到最大偏离(有正向,也有负向),同时
通过平衡位置。
注,驻波的振动,并不是各质元没有相互联系地各自作能量守
恒的简谐振动,在驻波振动中,任一质元的机械能还是变化的,
在波腹与波节间有往复的能量传播,段与段之间在能量上是隔
离的,能量并不传播向任何一个方向。在设计激光谐振腔和用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解释玻尔量子化条件时都要用到驻波的
概念。
四、弦与空气柱的本征振动(驻波的两个实例)
1、弦振动
[例题 ] 长度为 L,两端固定的弦上,设波速为 v,求弦的固有
频率。
[解 ]
LnvvnLnL 2///22/ ?????? ????由
n =1 时,频率 称为弦的基频,n =2,3,… 时各频率
各称为弦的 n 次谐频,一般情形,弦上能激起的驻
波可以是基频的驻波和各次谐频的驻波的叠加。
当驱动力频率接近某一固有频率时,系统将被激发,产生
振幅很大的驻波,这也是一种共振现象,例如桥梁在风力下的
共振,实质上就属于这类共振。
2、空气柱的振动
当声波被限制在管子、圆筒或共它空腔内部时,可以获得
共振,形成稳定驻波由管端情况(边界条件)决定。
Lv 2/1 ??
1?? nn ?
§ 7 多普勒效应
当列车进站时,我们听到汽笛声不仅越来越大,而且音调
升高;列车离去时,汽笛声不仅越来越小,而且音调降低。反
之,若声源未动而观察者运动,或者声源和观察者都在运动,
也会发生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一致的现象。 由于波源或观察
者的运动而出现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同的现象,称为多普勒
效应,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 J.C.Doppler 1803-1853)在
1842年发现的,对机械波来说,所谓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媒
质的。下面分几种情况来推导多普勒频移公式。为了简单,首
先讨论波源 S或接收器(探测者 D)的运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
向共线的情况。
?
?
v
?
推导的出发点是,
一、波源静止,接收器运动
设接收器以速度 向着波源运动,则波动相对于接收器
的速度变为,于是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为
??? Dvvv ?????
符号为正代表接收器作接近波源的运动,这时接收到
的频率较波源频率高; 符号为负代表接收器作远离波源的
运动,这时接收到的频率较波源频率低。
二、接收器静止,波源运动
设波源以速度 向着接收器运动,它发出的球面波波
面不再同心。下图所示两圆是时间相隔一个周期 T的两个波面。
Dv
Dvvv ???
从而它与波源频率之比为
??
?
?
?
?
??
?
? ???????
v
v
v
vv DD 1
Dv
Dv
Sv
vs 符号为正代表波源作接近接收器的运动,接收到的频率较波
源频率高; vs符号为负代表波源作远离接收器的运动,接收到
的频率较波源频率低,但频率升高或降低的数量与一的情形不
同。
., S S?
?
??
对于迎面而来的接收器来说,
有效的波长为,
? ?Tvv
Tv
S
S
??
??? ??
于是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为,
? ?
?
?
?
SS vv
v
Tvv
vv
?
?
?
?
?
??
式中 vD,vS 的符号为正代表波源和接收器相向运动; vD,vS
符号为负代表两者相背运动。
如果波源和接收器是沿着波传播方向的垂直方向运动,则
不难推知,即没有多普勒效应发生。又如果波源和接
收器的运动是任意方向的,那么只要把上述公式中 vD 和 vS理解
为波源和接收器沿两者连线方向的速度分量即可。不过随着两
者的运动,在不同时刻 vD 和 vS的分量也不同,这种情况下接收
器收到的频率将随着时间变化。
?? ??
三、波源和接收器皆运动
这时将一、二两情形同时考虑,其有效波速和有效波长都
发生了变化,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为,
?
?
?
s
D
S
D
vv
vv
Tvv
vvv
?
?
?
?
?
?
?
?
??
)(
[例题 ] 一静止波源向一飞行物发射频率为 的
超声波,飞行物以速度 v 离开波源飞出,站在波源处相对波
源静止的观察者测得波源发射波与飞行物反射波两振动合成
的拍频为,已知声速 u = 340m/s 。试推算飞行物
的运动速度。
k H zs 30??
Hzb 100??
。 飞行物
波源
v
[解 ] 飞行物接收到的超声波的频率
su
vu ?? ???
飞行物又作为“波源”反射出频率为 的波。观察者收到此
超声波的频率
波源发射波与飞行物反射波两振动合成的拍频
由此算得飞行物的速度
??
ss vu
vu
u
vu
vu
u
vu
u ????
?
???
?
??
?
???
ssssb vu
v
vu
vu
vu
vu ?????
?
??
?
??
?
?
?
???
?
??? 21
smuv
bs
b /57.0
2
?
?
?
??
?
( Chapter 10 Waves & Sounds)
前言
波的基本概念
平面简谐波方程
波动方程与波速
平均能流密度 ? 声强与声压
波的叠加和干涉 ? 驻波
多普勒效应
§ 1 前 言
一、本章的基本内容及研究方法
波动是很普遍的现象,在我们周围常见的波有:水波、声、
光、无线电波,还有宇宙深处许多天体的有韵律的辐射也是波。
人类就生活在这各种各样波的“海洋”之中。近代物理证明,
波动不仅存在于宏观世界中,甚至对于单个的电子、质子、中
子等微观粒子而言,它们也具有波的性质,称之为物质波。不
过,物质波与宏观世界中的波有完全不同的本质。尽管各种类
型波的性质不同,但它们有相似的波动微分方程和波函数,且
都具有波动特有的现象,如折射、反射、平涉和衍射等。
本章的内容可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以波动本质 ——
位相依次传播为中心的有关波动的基本概念,平面简谐波的运
动学方程的建立及方程的物理意义;第二,波的能量;第三,
波的叠加和驻波,另外介绍了多普勒效应。全章的重点是波动
的物理图象,平面简谐波运动学方程是建立在位相传播这个物
理图象上的,不理解位相传播是波动的本质,就很难真正领会
波的运动学方程及其物理意义,波动的能量特征、波的叠加和
驻波的特点都离不开位相和位相传播这个概念,我们研究机械
波的目的是通过对具有直观性的机械波的研究,认识波动的基
本规律。这对于我们研究其它形式的波是十分重要的。
二、本章的基本要求
1、理解波动的本质及其物理图象,建立正确的波动概念;
2、掌握描述波动的基本物理量(波长、波速、波的频率)的
物理意义和相互关系;
3、掌握平面简谐波的概念及其方程,理解波的空间周期性和
时间周期性的含义;
4、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量密度和能流密度的物理意义
及数学表达式;
5、了解波的叠加原理及波干涉的一般概念;
6、掌握驻波产生的条件,理解驻波方程的导出及驻波的特点;
7、了解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及其产生原因。
三、本章的思考题及练习题
1,思考题:教材 330-331页;
2,练习题,10.2.5 10.5.1 10.5.3 10.5.5 10.7.2
§ 2 波的基本概念
一、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
波是与振动密切相关性的。在宏观上,可将气体、液体或
固体当作连续体,其体内各个相邻的质元间以弹性力维系着。
当任一质元在外界作用下偏离平衡位置时,邻近质元作用的弹
性回复力就会使它发生振动;同时,这些邻近质元又受到该质
元的弹性力作用,也会振动起来,于是振动就会由近及远、由
此及彼地传播开去。这种机械振动在物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
各个质元仅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传播开去的只是 振动
或振动状态。由于位相可以反映振动状态,所以也可以说波动
是位相的传播,顺着波传播的指向看过去,位相依次滞后,这
反映了振动的传播需要时间,振动的传播速度叫作波速,不要
把波速与质点的振动速度混淆起来!
形成机械波有两个条件,波源、介质 。但光波可以在真空
中传播。
二、多种多样的波
● 按物理性质分,机械波、电磁波等。
● 按波的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间的关系分,横波、纵波、混
合波(水波及地震波);在气、液、固介质内部能形成纵波,
而横波通常是在固体内部传播的,也能沿液体表面传播。
● 按照传播的空间维数分,一维(沿弦的波)、二维的(表
面波)和三维的;
● 按波源扰动的时间分,脉冲波、持续波;
● 按波传播过程中波面形状分,平面波、球面波、柱面波等。
三、描述波传播的几个物理量
1,波阵面(波前),在某一时刻,振动到达的各点构成的面
(位相相同);
2,波射线,波的传播方向,用带有箭头的线表示。在各向同
性的媒质中,波线总是与波阵面垂直;
3,波长,同一波线上两个相邻的相位差为 2π,即振动状态相
同的相邻两质点之间的距离,通常用 λ表示。波长反映了波的
空间周期性,即每经过一个波长,媒质中的各点的振动状态重
复一次;
4,周期,波传过一个波长的时间,或一个完整的波通过波线
上某点所需的时间,用 T 表示。周期反映了波的时间周期性,
即每经过一个周期,媒质中各点的振动状态重复一次;
5,波速,振动状态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用 或 表示。由于
振动状态由相位决定,所以波速也可以说是相位在媒质中的传
播速度,因此又可称为相速。
??? ??
T
v
v u
长度表示式中所以由于 ?
?
??
?
??
?
? 2,2,
2
,
2
???? k
k
vv
长度上波的数目,称为 波数,有的称它为角波数,而波数为
即单位长度内完整的波的数目,用 或 表示。也可以看作
是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每经过一个单位距离后波位相的改变量,
单位是 m-1,它在波动中是一个很有用的物理量。
?/1
? v~
§ 3 平面简谐波方程
若平面波的波源作简谐振动,则在波已传到的区域中各质
元都按波源振动的频率作简谐振动,这样的波就称为平面简
谐波 。可以证明,其它复杂的波可视为平面简谐波的叠加。
思考问题的方法,因为同一波面上各质元的位相相同,所以要
描述某一波面上各质元的振动状态,只需任意选择其上一点作
为代表,描述这个“代表点”的振动状态,就是描述了波面上
所有质元的运动。波射线上的各点,可以看作是各波面的“代
表点”。若能描述波射线上各点的振动状态,也就是描述了媒
质中各质元的运动,用这样的方法,把描述空间各点的运动转
变为讨论一直线上各点的运动,问题得到了简化。
问题,能否用一个式子表达出波线上全部质元的振动。现在就
无吸收媒质( A不变)中平面简谐波情形来讨论这一问题。
具体过程,取 x 轴沿某一波射线,只要能写出同时表达轴上各
点振动的表达式,就是沿轴的这一条波线上的波的表达式。
1 2
P1 P2
O x
下面根据振动状态(相位)以波速 v 沿 x 轴传播的观点讨论一
条波线上的简谐波。
设波向 x 轴正方向传播,取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 O 处的质
元作参考。设它在时刻 t 的振动位移为(振动方程)
)0(c o s0 ?? ?? 初相tAy
x
现在问:在时刻 t,平衡位置坐标为 x 的一点处的质元位移等
于什么?
在 x 处的振动状态是 O 处振动状态经过一段时间 后传到
的,所以 x 处的相位比 O 处相位落后。
具体地说,在 t 时刻 O 处的相位是,在 x 处的相位就应是 O
处在 t 时刻以前的 时刻的相位。
故 x 处的振动表达式,
v
x??
t?
??t
)(c o s
v
xtAy
x ?? ?
因 x 是任意的值,所以上式适用于向 x 轴正方向传播的波所传
到的任意一点,去掉下标 x 可得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
)(),(c o s
v
x
v
xtAy
x
??? ???? 初相
也称为简谐行波表达式(行波一词表明是在传播中的波)若波
是向 x 轴负方向传播,则在 x 处 t 时刻的相位应是 O 处在
时刻的相位。
??t
)(),(c o s v xvxtAy x ??? ??? 初相
● 平面简谐波方程的多种形式
下面这些形式是经常遇到的,对于向 x 轴正向传播的波取
,-”,向 x 轴负向传播的波取,+”。
)(c o s)(
2
c o s
);c o s (
);(2c o s
);(2c o s
);
2
c o s ()(c o s
xvtkAxvtAy
kxtAy
x
tAy
x
T
t
Ay
x
tA
v
x
tAy
??
?
??
??
??
?
??
??
?
?
?
?
??
?
?
?
?
??
● 进一步阐明波动方程的意义
波动方程是含有两个变量( x,t)的运动学方程,理解它的
物理意义,可以分作三步来认识,
? 首先令 x 取任意定值 x0,y 将只是 t 的函数,这时波动方程
表示的是 x0 处质点在作 SHM 的情形。 y-t
曲线,想象出一部反映质元 x0 围绕自己平衡位置往复运动的
“电影”(动态的);
? 再令 t 取任意定值 t0,得,它表示各个质
元在给定时刻的位移,y-x曲线称作波形图,也就是媒质在特定
时刻 t0 的“全景照片“(静止的);
? 最后,如果 x 和 t 都在变化,那么波动方程表示波线上各
个不同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移,或更形象地说,这个波动方程
中包括了不同时刻的波形,亦即反映了波形的传播。说明如下:
在某一时刻 t1 得到一条余弦曲线 y-x,而在另一时刻 得
)c o s ( 0kxtAy ?? ?
)c o s ( 0 kxtAy ?? ?
tt ??1
到另一条余弦曲线,分别如图
中的实线和虚线所示。当 t = t1
时,可知组成波形的各个质点
的位移为
)(c o s 1
v
xtAy ?? ?
式中 t1 为给定值,x 为变值。
y
x
O
x
v
tv
x
??
?
当 时,组成波形的各个质点的位移为 ttt ???
1
)(c o s)(c o s
)(c o s
11
1
v
tvx
ttA
v
x
tAy
v
x
ttAy
??
??????
????
??
?
在 时刻,位于 处质点的位移恰好等于在 t1 时
刻,位于 x 处质点的位移,也就是讲,在 时间内,整个波
tt ??1 tvx ??
t?
因为
形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了一段路程 。
波速 v 就是整个波形向前传播的速度。或者从相位来说,
在 t1 时刻,位于 x 处的相位等于
tv?
,),( 11 时刻在 tt
v
xt ????
).()( 11
v
xt
v
tvxtttvx ????????? ??处质点的相位等于位于
两者相位相等,这表明在 时间内,这一振动相位从 x 处传到
处,所以波速也叫相速。
t?
tvx ??
)c o s ( 0?? ?? tAy
波速为 v,写出简谐波的表达式。
[例题 ] 均匀无吸收媒质中有平面
简谐波向 x 轴负方向传播。已知在 x
= x0处质元的振动式为
xx
0xO
y
v
[解 ] 波在 x 处(如图)的相位应比 x0 处落后
所以这里的初相 应为 )( 0 xxv ?
?
x?
?
?
?
?
?
?
?
?
??
?
?
?
?
?
? ?
???
?
??
0
0
0
0
0
0
)(
c o s
)(
c o s
)(
?
?
?
?
??
?
??
v
xx
tA
v
xx
tAy
v
xx
x
故
得到的结果可以用下法检查其合理性。令 可得题给的 x0
处振动式,令 x = 0,可得在坐标原点处的振动与 x0 处振动的
相位差
0xx ?
v
x
x
0
00
???? ?????
?
即 O点相位落后,这是合理的。
v
x0?
§ 4 波动方程与波速
前面从振动状态传播角度,即运动学角度,得出了简谐行
波的表达式,还可以从动力学角度分析媒质中质元的受力与形
变,从而得到 动力学方程即波动的微分方程,其解就是前面的
波动方程。我们不作这样的分析(数理方程中出现),而是通
过求偏导数得出这样的方程,
)(
1
)(c o s),(c o s
)(c o s
2
2
22
2
2
2
2
2
2
2
2
波动的动力学方程
t
y
vx
y
v
x
t
v
A
x
y
v
x
tA
t
y
v
x
tAy
?
?
?
?
?
???
?
?
???
?
?
???
?
?
??
?
它并不是包罗万象的,它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线性的无色散、无
耗散介质中的经典波动,超出这一范围,形式五花八门,无法
归纳成少数几种标准形式。
相速跟频率无关的波叫作无色散的波。“色散”一词是从
光学借用来的,各种不同色彩(即各种不同频率)的光波在一
些介质,例如水滴或玻璃中的相速各不相同。色散 —— 就是复
杂波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各种频率成分的现象。 色散现象是由
于在介质中光速随波长而变,以后在物理学中把“色散”的概
念推而广之,凡波速与波长有关的现象,都叫做“色散”,
与 k 的依赖关系 称为色散关系。
?
)(k?
这个方程普遍地适用于各种平面线性波。只不过方程中的波速
是按波的类型由媒质的弹性和媒质的密度决定。例如,
固体内的横波
沿固体细棒传播的纵波
紧张柔软绳上传播的横波
液体或气体内的纵波
?Gv ?
?Yv ?
?Tv ?
?Bv ?
§ 5 平均能流密度 ? 声强与声压
一、媒质中波的能量分布
由于波的本质是振动状态的传播,而能量是对状态的描述,
因此,波传播的过程,也就是能量的传播过程。这是波动的一
个重要特征。
以横波为例,研究体元 的动能、形变势能以及总能的
变化规律。
dV?
)(s i n
v
xtA
t
yu ???
?
?? ??
)(s i n
2
1
2
1 2222
v
xtAdVmudE
k ??? ???
)(s i n
)(s i n
2
1
)(
2
1
222
2222
v
x
tAdVdEdEdE
v
x
tAdV
x
y
N d VdE
k
N
v
p
????
????
?
?
?
?
???
???
?
?
即动能、势能及总机械能也以波的形式在传播。
单位体积媒质所具有的能量叫能量密度,用 表示。 ?
22
0
222
222
2
1
)(s i n
1
平均能量密度
—)(s i n
Adt
v
x
tA
T
v
x
tA
dV
dE
T
??????
????
? ???
???
?
况表示媒质中能量分布情
它表示在传播波的媒质中,单位体积媒质在一周期内所具有的
平均能量。
二、平均能流密度(波的强度)
它是一个矢量,其大小等于单位
时间内通过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的单位
面积的能量,方向沿波的传播方向,
用 I 表示。
在 时间内通过 S 的能量
S
tvx ???
x
tsvE ??? ?
v
vI
22
2
2
1
I:
):(,
A
mWv
st
E
I
??
??
?
???
??
?
?
?
对于平面简谐波有
单位所以故
球面简谐波的波动式,
,,00
1
2
2
1 Arr
r
r
A
A 处的振幅为设由于 ??
t?
)(c o s
,
00
00
v
r
t
r
rA
y
r
rA
AAr
??
?
?
则处振幅为任意
三、声强与声强级
声强:声波平均能流密度的大小。
声强级:试验表明,人耳听觉并非与声强成正比,而是与
声强的对数大致成正比。采用 作为声强标准,
声强 I 与 I0 之比的对数称为声强 I 的声强级。
2120 /10 mWI ??
][lg10][lg
00
分贝贝尔
I
I
I
IIL ??
四、声压、声强和声压的关系
声压:在有声波传播的空间,某一点在某一瞬时的压强 p 与没
有声波时压强 p0的差,叫作该点处该瞬时的声压,dp = p - p0
声压波方程(沿 x 轴传播),
,
2
)(c o s
IRUvup
v
x
tAvvup
???
?
?
?
?
?
?
????
比较
?
?
????
把乘积 用 z 表示,称为媒质的特性阻抗,决定于媒质
的性质( 都由媒质性质决定)。 对机械波而言,z 大者
称为波密介质; z 小者称为波疏介质。 对光波而言,光的折射
率 n大的介质,称为波密介质; n小者称为波疏介质。
研究声波产生、传播和接收,以及声波对物质作用的理论
称为声学,它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
v? vz ??
v,?
五、波的反射和透射 ? 半波损失
若介质的波阻抗 z 处处相同,则对波的传播来说,介质是
均匀的。一个机械波在无限大的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是不会发生
反射的,但遇到两介质的分界面,由于两者的波阻抗不同,就
会在介面处发生波的反射和折射。
对于垂直入射的情况,从理论上可得到入射波 i,反射波 r
和折射波 t 在界面点的位移 yi,yr 和 yt 之间有如下关系,
it
ir
y
zz
z
y
y
zz
zz
y
21
1
21
21
2
?
?
?
?
?
O
B
B
1 2
x
作定性分析,
●,即在均匀的介质中不会发生
波的反射。
●,这种极端情
况相当于介质 2是一种刚性壁,这种情况发生,半波损失,,
一般只要,就有这种现象发生。
●,例如一根棒,它的一
端是自由的,即置于真空或空气中,这种情况发生 全波反射,
一般只要,就有这种现象发生。此外 怎样
理解?折射波的强度
可见折射波事实上是不存在的,由这一点可推断,在波的反射
和折射中保持守恒关系的是波的强度:,而不是波
的振幅。 注意,如果波不是垂直入射到介质界面,情况就要复
杂得多,结论也不是如此简单。
itr yyyzz ????,021
0,122 ???????? tir yyyzzz 或
12 zz ?
ir yyzzz ????? 212 0 或
12 zz ? it yy 2?
00,
2
1
2
1
2
22
2
22
2 ???? ttttt IzAzvAI 有???
tri III ??
§ 6 波的叠加和干涉 ? 驻波
一、波的叠加 ? 群速
● 波的叠加原理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波传播的独立性,二是
波的可叠加性。具体来说,
1、几列波相遇之后,仍然保持它们各自的特性(频率、波长、
振幅、振动方向等)不变,并按照原来的方向继续前进,好象
没有遇到其它波一样。
2、在相迂区域内任一点的振动位移,为各列波单独存在时在该
点所引起的振动位移的矢量和。它最初是从实验和观察中总结
出来的,从理论上看,波的叠加原理与波动方程为线性微分方
程是一致的。
● 传递信息的载波通常是复杂波(谐波不携带任何信息),
按 Fourier 分解观点,它是由频率在一定范围内的一系列简谐
波叠加而成,有时也将它称为“波包”。对于无色散的波,各
种不同频率的谐波以同一速度传播,波包当然也以同一速度传
播,但是当波包通过有色散的介质时,其中各个单色分量将以
不同的波速前进,整个波包在向前传播的同时,形状也逐渐改
变。通常把振幅最大的地方称为波包中心,将波包中心前进的
速度叫做群速,记作,即信息的传递速度。实际上,载波
往往
是频率很近的一系列谐波的叠加,群速为 。
gv
dk
dv
g
??
二、波的干涉
● 基本概念和规律
一般而言,几列波在空间相遇,其迭加的合成波是很复杂的。
我们现在只讨论一种典型而有重要的情形,频率相同、振动方
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的两列波的迭加 。这样的两个
波在空间任一点相遇时,该点的合振动是具有一定振幅的简谐
振动。 相遇区域内某些地方振动始终加强,而另一些地方振动
始终减弱,并形成稳定的、有规律的振动强弱分布的现象,这
种现象称为波的干涉现象。产生干涉现象的波称为相干波。
● 理论分析
设有两个相干波源 S1,S2,它们的振动方向都垂直于图面,波
源的振动方程为,
S1
S2
r2
r1
P
)c o s (
)c o s (
222
111
??
??
??
??
tAy
tAy
?
?
?
?
?
?
???
?
?
?
?
?
?
???
?
?
??
?
?
??
2
222
1
111
2
c o s
2
c o s
r
tAy
r
tAy
p
p
在 P点的两个分振动为,
:
c o s2
c o s2
)c o s (
/)(2
21
21
2
2
2
1
21
1212
考虑两种特殊情况
则有确定不变的振幅确定空间点
这一项称为干涉项把
点质元的合振动为
点的相位差为在
。,P
。AA
AAAAA
tAyyyP
rrP
?
?
??
?????
?
????
????
?????
( 1)在 此处合振幅
最大,振动加强,这称为相长干涉,或说干涉相长;
( 2)在
此处合振幅最小,振动减弱,这称为发生了相消干涉,特别是
,此处不振动。
一般情况,A 介于以上两值之间。这样从理论上解释了 重
叠区域形成固定不变的强弱分布 。因为简谐波的强度与振幅的
平方成正比,所以得
21,),2,1,0(2 AAAkk ?????? 处 ???
||,),2,1,0()12( 21 AAAkk ??????? 处 ???
0,21 ?? AAA 时
????? c o s2 2121 IIIII
因此,从能量上看,当两相干波发生干涉时,在两波交叠的区
域,合成波在空间各处的强度并不等于两个分波强度之和,而
是作了重新分布,并且这种新的强度分布是时间上稳定的、空
间上强弱相间具有周期性的一种分布。
峰 谷
谷
峰
相消 相长
平
面
波
1
平面波 2
对于非相干叠加,可以证明,其合成波的强度恰等于分波强度
之和,即 I = I1 + I2。
[例题 ] 两个同频率波源 S1和 S2相距,两波源振动的初相差
为 。在通过 S1和 S2的直线上,S2外侧各点的合振
幅为多大? S1外侧各点的合振幅又为多大?设两列波在 S1S2直
线上各点的振幅不随传播距离变化,都等于 A0。
4
?
221
??? ??
[解 ] 设 S2外侧的任一点 P距 S1、
S2的距离分别为 r1和 r2,则在 P
点两波传来振动的相位差
S1 S2
S2 S1
P
Q
4/?
4/?
r2
r1
r1
r2 ?
???? )(2 12
12
rr ?????
0
22
4
,
2
1212
?????
??????
??
?
??
??
故
因 rr
即两列波在任一 P 点的振动都是同相的,故在 S2 外侧任一点
合振幅为 A=2A0,在两波源连线上向 S2 外侧传播的波叠加后
是一列加强了的波。
在 S1外侧,取任一点 Q,同样求两列波在 Q点的相位差,
则由于这里,可得,即两列
波传到 S1外侧任一点的振动都是反相的,且振幅相等,故合振
幅 A=0,即在两波源连线上没有向 S1外侧传播的波。
412
??? rr
??
???? ??????
22
这个例题具体地说明了波的干涉使两波源单独存在时波在空间
传播的情况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这表现了波动性的特征。
三、驻波
两列振幅相等沿相反方向传播的相干波将形成驻波 。
我们把两列波以相同的相位相遇的某一点作为坐标原点,
并取该处 的时刻为计时零点,则两列波可写成,0??
)(c o s
2
c o s2
)
2
c o s (
)
2
c o s (
21
2
1
驻波方程txAyyy
xtAy
xtAy
?
?
?
?
?
?
?
?
?
???
??
??
式中 x 与 t 被分隔开,完全失去了行波的特征。下面分析驻波
的特征,
1、合成后各点都以 作简谐振动,但各处振幅不同,x 点振幅 ?
xAxA
?
?2c o s2)( ?
2、在
?,
2
3
,,
2
,0
2
,
2
)(,,2)(1
2
c o s
?
?
?
??
?
?
?
?
????????
??
n
xnx
l o o pAxAx 是波腹振幅最大的那点
3、在
?,
4
5
,
4
3
,
4
)
24
1
(,)
2
1
(
2
)(,,0)(0
2
c o s
?
?
?
??
?
?
?
?
??????????
??
n
xnx
n o d exAx 是波节始终没有振动的那点
4、相邻的波腹或相邻波节之间的距离为,波腹与相邻波
节之间的距离为 。
5,跟坐标无关,这就是说,所有各点振动的位相相同,
“步调”一致,并没有依次滞后的现象,即并无波形传播的现
象,
因此叫作 驻波 (与行波对照),关于,现在从
x = 0 出发,沿 x 轴正向考察。
总之,每越过一个节点,振幅就变一次符号,对于“负”
振幅可写为
2/?
4/?
t?cos
?
? xA 2c o s2
)c o s (2c o s2c o s2c o s2 ??
?
??
?
? ?????? txAtxAy
所以相邻波节之间各点具有相同位相,波节两侧则相位相反,
综观各点它们同时达到最大偏离(有正向,也有负向),同时
通过平衡位置。
注,驻波的振动,并不是各质元没有相互联系地各自作能量守
恒的简谐振动,在驻波振动中,任一质元的机械能还是变化的,
在波腹与波节间有往复的能量传播,段与段之间在能量上是隔
离的,能量并不传播向任何一个方向。在设计激光谐振腔和用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解释玻尔量子化条件时都要用到驻波的
概念。
四、弦与空气柱的本征振动(驻波的两个实例)
1、弦振动
[例题 ] 长度为 L,两端固定的弦上,设波速为 v,求弦的固有
频率。
[解 ]
LnvvnLnL 2///22/ ?????? ????由
n =1 时,频率 称为弦的基频,n =2,3,… 时各频率
各称为弦的 n 次谐频,一般情形,弦上能激起的驻
波可以是基频的驻波和各次谐频的驻波的叠加。
当驱动力频率接近某一固有频率时,系统将被激发,产生
振幅很大的驻波,这也是一种共振现象,例如桥梁在风力下的
共振,实质上就属于这类共振。
2、空气柱的振动
当声波被限制在管子、圆筒或共它空腔内部时,可以获得
共振,形成稳定驻波由管端情况(边界条件)决定。
Lv 2/1 ??
1?? nn ?
§ 7 多普勒效应
当列车进站时,我们听到汽笛声不仅越来越大,而且音调
升高;列车离去时,汽笛声不仅越来越小,而且音调降低。反
之,若声源未动而观察者运动,或者声源和观察者都在运动,
也会发生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一致的现象。 由于波源或观察
者的运动而出现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同的现象,称为多普勒
效应,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 J.C.Doppler 1803-1853)在
1842年发现的,对机械波来说,所谓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媒
质的。下面分几种情况来推导多普勒频移公式。为了简单,首
先讨论波源 S或接收器(探测者 D)的运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
向共线的情况。
?
?
v
?
推导的出发点是,
一、波源静止,接收器运动
设接收器以速度 向着波源运动,则波动相对于接收器
的速度变为,于是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为
??? Dvvv ?????
符号为正代表接收器作接近波源的运动,这时接收到
的频率较波源频率高; 符号为负代表接收器作远离波源的
运动,这时接收到的频率较波源频率低。
二、接收器静止,波源运动
设波源以速度 向着接收器运动,它发出的球面波波
面不再同心。下图所示两圆是时间相隔一个周期 T的两个波面。
Dv
Dvvv ???
从而它与波源频率之比为
??
?
?
?
?
??
?
? ???????
v
v
v
vv DD 1
Dv
Dv
Sv
vs 符号为正代表波源作接近接收器的运动,接收到的频率较波
源频率高; vs符号为负代表波源作远离接收器的运动,接收到
的频率较波源频率低,但频率升高或降低的数量与一的情形不
同。
., S S?
?
??
对于迎面而来的接收器来说,
有效的波长为,
? ?Tvv
Tv
S
S
??
??? ??
于是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为,
? ?
?
?
?
SS vv
v
Tvv
vv
?
?
?
?
?
??
式中 vD,vS 的符号为正代表波源和接收器相向运动; vD,vS
符号为负代表两者相背运动。
如果波源和接收器是沿着波传播方向的垂直方向运动,则
不难推知,即没有多普勒效应发生。又如果波源和接
收器的运动是任意方向的,那么只要把上述公式中 vD 和 vS理解
为波源和接收器沿两者连线方向的速度分量即可。不过随着两
者的运动,在不同时刻 vD 和 vS的分量也不同,这种情况下接收
器收到的频率将随着时间变化。
?? ??
三、波源和接收器皆运动
这时将一、二两情形同时考虑,其有效波速和有效波长都
发生了变化,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为,
?
?
?
s
D
S
D
vv
vv
Tvv
vvv
?
?
?
?
?
?
?
?
??
)(
[例题 ] 一静止波源向一飞行物发射频率为 的
超声波,飞行物以速度 v 离开波源飞出,站在波源处相对波
源静止的观察者测得波源发射波与飞行物反射波两振动合成
的拍频为,已知声速 u = 340m/s 。试推算飞行物
的运动速度。
k H zs 30??
Hzb 100??
。 飞行物
波源
v
[解 ] 飞行物接收到的超声波的频率
su
vu ?? ???
飞行物又作为“波源”反射出频率为 的波。观察者收到此
超声波的频率
波源发射波与飞行物反射波两振动合成的拍频
由此算得飞行物的速度
??
ss vu
vu
u
vu
vu
u
vu
u ????
?
???
?
??
?
???
ssssb vu
v
vu
vu
vu
vu ?????
?
??
?
??
?
?
?
???
?
??? 21
smuv
bs
b /57.0
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