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章 常用的网络技术
本章主要内容
? 几种典型的局域网技术
? 以太网技术
? 几种典型的广域网技术
? 广域网接入技术
? 局域网与广域网的比较
1
2
3
4
5
3.1 几种典型的局域网技术
局域网是计算机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至今人们还很难给局域网一个严格
的定义 。 大多数人认为, 局域网
( LAN, Local Area Network) 是指
在较小的地理范围或局部范围内, 将
有限的通信设备互联起来的计算机网
络, 简称 LAN。
它只是一种通信网, 仅有 OSI参考模型
的下三层, 其覆盖的地域在 10m-
10km或更大些, 计算机数量由几台到
几百台不等 。
以太网技术简介
? 以太( Ethernet)网络是由 Xerox,Digital与 Intel三家公司开发出来的,
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普遍、最广泛的局域网。以太网遵守 IEEE802.3协议。
以太网从诞生至今,仅仅经过不到 20多年的发展时间,其运行速度却提
高了几个数量级,目前以太网技术已发展成为一个系列,包括标准以太
网( Ethernet)、快速以太网( Fast Ethernet,FE)、千兆以太网
( Gigabit Ethernet,GE)和 10G以太网。
? 以太网的拓扑结构一般为总线型或星型,传输介质可以为 50Ω同轴电缆、
双绞线或光纤。现代以太网技术虽然已进入高速、全交换、光网络时代,
但承载以太网技术的基础并没有改变,仍然是 CSMA/CD、广播,IEEE
802.3帧,MAC地址等概念的天下。
? 以太网的主要特点是接入方便,可靠性较高,其低廉的端口价格和优越
的性能,使得以太网占据了整个局域网市场的 85%左右的市场份额,从
而使得 CSMA/CD协议在局域网协议中居于统治地位,成了局域网协议的
事实标准,也使得以太网成了局域网的代名词。但是由于介质访问控制
方式采用的是载波侦听多路存取 /冲突检测( CSMA/CD),即消息发送是
通过竞争实现,在局域网有较多站点的情况下,有可能经常发生冲突,
因此消息发送延迟过高。
? 如果说局域网是网络系统集成中的重点,那么现代以太网技术则是重中
之重。所以本章中把以太网技术单独作为一节( 3.2节)来讲解。
3.1.2 环网技术
? 目前使用的环网包括令牌环网( Token-
Ring)和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FDDI)
两种。令牌环网是最早使用的一种环网,
FDDI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速
环网。
令牌环网技术
? 令牌环( Token Ring)网技术包括令牌总线技术和令牌环技术,
是由美国 IBM公司于 1985年推出的,后来逐渐成为 IEEE 802.5所
定义的网络标准,它是一种物理以星形连接,但逻辑以环形
( Ring)传输的网络。其主要技术指标是:网络拓扑为环形布局,
基带网,数据传送速率为 4Mbps~16Mbps,采用令牌通行
( Token passing)传递方法。
? 令牌也叫令牌通行证,它其实是具有特殊格式和标记的数据帧
( Frame),是由 1位或几位二进制数组成的数据码。令牌有“忙”
和“空闲”两个状态。所谓“空闲”令牌是指令牌帧中的“空闲”
位的值为 0的令牌,如果该位值为,l”,表明有别的节点已经在发
送报文信息了。令牌沿环形网依次向每个节点传递,只有获得,空闲”令牌的节点才有权利发送报文信息。
FDDI网络技术
? FDDI是 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光纤分布式
数据接口。
? FDDI通常采用双环结构,在传送报文信息时是利用两芯线缆同时进行的,
故称为“双环”。其容错原理是这样的,FDDI的主环在外,用于正常工
作,以反时针方向传送报文信息;副环在内,以顺时针方向传送相同的
报文信息。若主环某一站点出现故障或断线,则会立即启动各用的副环,
自动形成一新的逻辑环路,隔离故障点,使报文信息的传送不受影响,
因此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3.1.3 ATM技术( 1)
? 异步传递方式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是建立在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基础上的一种新的交
换技术,ATM兼有电路交换的可靠性、实时性和分组
交换的高效性、灵活性,是面向 B-ISDN的交换技术。
? 每一个时隙就相当于一个分组,在 ATM中叫做信元
( cell)。 ATM就是基于信元交换的技术。
? ATM有两种主要的接口,
? 用户网络接口 UNI( User Network Interface)。这是 ATM端点
与它们所连接的 ATM交换机之间的接口。
? 网络节点接口 NNI( Network Node Interface)。这是在 ATM
网络中两个 ATM交换机之间或在两个 ATM网络之间的接口。
3.1.3 ATM技术( 2)
? 在 ATM中使用的虚通路是一种逻辑连接,虚通路是 ATM网络交换
结构中的一个基本单元。两个端用户要进行通信,首先必须建立
虚通路连接,然后才能在这个端到端连接上以固定信元长度和可
变速率进行全双工的通信。数据传送完毕后再释放连接。
? 虚拟通道( VCI)和虚拟通路( VPI)都是描述 ATM信元单向传输
的路由。每个虚拟通路可以用复用方式容纳多达 65535个虚拟通
道。下图表示虚拟通路 VP的交换过程。
3.1.3 ATM技术( 3)
? ATM是一种面向连接的技术,当发送端和接收
端通信时,发送端先发送要求建立连接的控制
信号,接收端收到该信号并同意建立连接后,
一个虚拟线路被建立起来,虚拟线路用 VPI和
VCI表示。虚拟线路建立后,需要传送的信息
即被分割成 53个字节的信元,经网络传送到对
方。若发送端有一个以上的信息同时发送,则
根据相同程序建立不同的到达相应接收端的不
同虚拟线路,实现信息交替送出。
3.1.4 无线局域网技术
? 无线局域网络是指以无线信道作传输媒介的计算机局
域网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它主要
是通过射频( RF,Radio Frequency)技术取代有线网
络中的铜线实现的。无线网络采用与有线网络同样的
工作方法,它们按 PC、服务器、工作站、网络操作系
统、无线网卡和访问点通过电缆连接建立网络。
? 无线局域网( WLAN)标准 IEEE 802.11是在 1997年审
定通过的,另外还有一个标准 IEEE 802.11 HR( High
Rate),它是无线局域网的高速标准。 802.11标准仅
限于 OSI物理层( PHY)和介质访问控制层( MAC)。
IEEE 802.11标准规定了三种不同的物理层结构,即红
外线物理层结构,以及两种采用不同扩频技术的射频
数据传输物理层结构。
无线局域网的关键技术
? 实现无线局域网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三种:红外线、跳
频扩频( FHSS)和直接序列扩频( DSSS)。
? 红外线技术:红外线局域网采用小于 1微米波长的红外线作为
传输媒体,有较强的方向性,受太阳光的干扰大。红外线支持 l~2Mb/s数据速率,适于近距离通信。
? DSSS,DSSS局域网可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进行通信,支持
l~2Mb/s数据速率,在发送和接收端都以窄带方式进行,而传
输过程中则以宽带方式通信。
? FHSS,FHSS局域网支持 1Mb/s数据速率,共 22组跳频图案,
包括 79个信道,输出的同步载波经调解后,可获得发送端送
来的信息。
? DSSS和 FHSS无线局域网都使用无线电波作为媒体,覆
盖范围大,发射功率较背景噪声低,基本避免了信号
的偷听和窃取,使通信非常安全。同时,无线局域网
中的电波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具有抗干扰性、
抗噪声、抗衰减和保密性能好等优点。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
? 无线局域网设备包括无线网卡、无线接入点( AP)、计算机和有
关设备。
? 无线网卡的硬件组成包括 RF(射频),IF(中频),SS(扩频解
扩频及解调)和 NIC等几部分,如图所示。其中,NIC是网络接口
控制单元,完成 SS单元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控制。 SS是扩频解扩
频及解调单元,它完成对发送数据的频谱扩展和对接收信号的解 扩、解调,同时,它还具有对数据进行解扰处理、并 /串和串 /并
变换的功能,还要对发射功率和接收进行相应的控制,并具有信 道能量、载波强度、信号质量检测等功能。 IF是中频单元,它完
成对已扩频信号的调制和对接收信号的变频及其他处理。 RF单元
完成对发送中频信号的向上和向下变频、功率放大( PA)及低噪
声放大等功能。 RF,IF和 SS单元构成了扩频通信机。
蓝牙技术
? 1998年爱立信,IBM,Intel、
诺基亚和东芝等公司联合推出
一项最新的无线网络技术,即
蓝牙( Bluetooth)技术。
? 蓝牙技术在推出时就面向无线
局域网通信,在 10米到 100米
的空间内所有支持该技术的移
动或非移动设备可以方便地建
立网络联系,进行音频通信或
直接通过手机访问 Internet。
? 蓝牙技术的协议结构分为三大
部分:底层硬件模块、中间层协议和高层应用。如图所示。
3.1.5 虚拟局域网
? 将网络用户按照性质或需求分成若干个“逻辑工作组”,一个“逻
辑工作组”就是一个虚拟局域网( VLAN,Virtual LAN),简称虚拟
网。
? 虚拟网是交换机的重要功能,通常虚拟网的实现形式有三种,
? 静态端口分配。静态虚拟网的划分通常是网管人员使用网管软件或直接
设置交换机的端口,使其直接从属某个虚拟网。这些端口一直保持这些
从属性,除非网管人员重新设置。这种方法虽然比较麻烦,但比较安全,
容易配置和维护。
? 动态虚拟网。支持动态虚拟网的端口,可以借助智能管理软件动态确定
它们的从属。端口是通过借助网络包的 MAC地址、逻辑地址或协议类型
来确定虚拟网的从属。当一网络节点刚互联入网时,交换机端口还未分
配,于是交换机通过读取网络节点的 MAC地址动态地将该端口划入某个
虚拟网。这样一旦网管人员配置好后,用户的计算机可以灵活地改变交
换机端口,而不会改变该用户的虚拟网的从属性,而且如果网络中出现
未定义的 MAC地址,则可以向网管人员报警。
? 多虚拟网端口配置。支持一用户或一端口可以同时访问多个虚拟网。这
样可以将一台网络服务器配置成多个业务部门(每种业务设置成一个虚
拟网)都可同时访问,也可以同时访问多个虚拟网的资源,还可让多个
虚拟网间的互联只需一个路由端口即可完成。
划分虚拟网的方法
——基于端口的虚拟网
? 在交换机上通过划分其端口而组成一
个或多个虚拟网,例如一个交换机 A上
的端口 1,2,8与另一个交换机 B上的
端口 2,3,4,5,8所连接的客户工作
站可以构成虚拟网 VLAN1,而交换机 A
上的端口 3,4,5,6,7则与交换机 B
上的端口 1,6,7一起构成另一个虚拟
网 VLAN2等,如图所示。
? 基于端口的虚拟网可以跨越多个交换
机。时至今日,按端口号划分虚拟网
仍然是构造虚拟网的一个最常用的方
法。而且此种方法也确实是比较简单
并且非常有效。但仅靠端口分组而定
义虚拟网将无法使得同一个物理分段
(或交换端口)同时参与到多个虚拟
网中,而且更麻烦的是当一个用户由
一个端口移至另一个端口时,需重新
设置虚拟网。
划分虚拟网的方法
——基于 MAC地址的虚拟网
? 通过网卡的 MAC地址也可以划分虚拟网。由于 MAC地
址是固化在网卡中且是唯一的,当某一个用户移到网
络中另外一个地方时它将仍然保持其原先的虚拟网成
员身份,所以无需网管人员对之进行重新的配置,即
用户改变端口不需重新设置虚拟网。从这个意义讲,
用 MAC地址定义的虚拟网可以看成是基于用户的虚拟
网。另外在此种方式中,同一个 MAC地址处于多个虚
拟网中是不成问题的。
? 但这种方法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所有的用户在
最初都必须用手工方式被配置到至少一个虚拟网中,
这在大型的网络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次在大规
模的基于 MAC地址的虚拟网中交换机之间进行虚拟网
成员身份信息的交换也会引起网络性能的降低。
划分虚拟网的方法
——基于第三层协议( IP地址)的虚拟网
? 部分支持第三层交换的交换机含内部路由功能,
虚拟网之间的通信能通过专用路由设备保证。
基于第三层协议的虚拟网实现在决定虚拟网成
员身份时主要是考虑协议类型或网络层地址
(如 TCP/IP网络的子网地址)。此种类型的虚
拟网划分需要将子网地址映射到虚拟网,交换
机则根据子网地址而将各用户的 MAC地址同一
个虚拟网联系起来。但应注意此处对于第三层
信息的使用并不构成路由功能,不应将其同网
络层路由混淆起来。
? 在第三层定义虚拟网有许多优点:可以根据协
议类型进行虚拟网的划分;用户可自由地移动
他们的机器而无需对网络地址进行重新配置。
? 缺点:一是性能问题,对报文中的网络地址进
行检查将比对帧中的 MAC地址进行检查所需开
销更大;另一个缺点是在第三层上所定义的虚
拟网对于 TCP/IP特别有效,但对于其他一些协
议如 IPX,DECnet等则要差一些,并且对于那
些不可进行路由选择的一些协议,在第三层上
实现虚拟网划分将特别困难。
3.2 以太网技术
? 3.2.1 以太网技术概述
? 以太网的 MAC地址
? 以太网是广播型网络,一个节点发出的信号,被同段中其他
节点同时接收,接收节点通过信号地址鉴别,决定丢弃还是
保存。为了便于网络中目标计算机的寻址,以太网标准中采
用的是介质访问控制( MAC)地址。 MAC地址是由 IEEE 802.3
标准委员会分配给各网卡厂商的。每块网卡出厂时,都被赋
予一个全球惟一的 MAC地址,共 6字节,其组成如下:前 3个
字节为厂商编号,只有经过注册登记,取得厂商编号的网卡
生产厂才能准许生产网卡,可容纳 (28)3=16777216个厂商;
后 3字节为网卡编号。
以太网的帧格式
? 以太网帧是变长的,其长度从 64字节到 1518个字节不等。
? 前导( 1010…10)和同步 SFD( 10101011)用于接收站点进行帧同步。
? 源地址是指发送站地址。每个网卡的唯一地址,前三个字节称为 Block ID,
标识设备的制造厂家,由 IEEE分配。其它三个字节称为设备 ID,由厂家
赋值,在出厂前固化在网卡上。任何网卡的地址都是各不相同的。
? 目的地址是指以太网帧发往的目的网卡地址。
? 类型表示以太帧封装的消息协议类型。长度表示帧的长度。
? 数据 /填充数据:从 46~1500个字节。
? FCS,CRC是帧校验序列,由循环冗余校验法计算而得。
? 数据 /填充数据的前面部分统称为 MAC头,后面的 FCS叫做 MAC尾。
以太网工作原理( 1)
? 以太网采用的 MAC是载波侦听多路存取 /
冲突检测( CSMA/CD)方法,它由介质
存取控制层实现。
? CSMA/CD工作原理与人际间交谈非常相
似,其工作可以分成数据发送阶段和数
据接收阶段。
以太网工作原理( 2)
——发送阶段
? 数据发送可
以概括为下
面七个步骤,
工作流程如
图所示。
以太网工作原理( 3)
——发送阶段
? ①讲前先听:任何节点要向通信介质发送信息时,首先要侦听介质上是否
有载波(载波由电压指示),如果有,则认为其它站点正在传送信息;
? ②无声则讲:如果通信介质在一定时间段内(称为帧间缝隙 IFG=9.6微秒)
是安静的,即没有被其它站点占用,则可进行帧数据发送;
? ③一等到有空就讲:如果侦听到其它节点正在传送信息,就一直侦听介质,
直到出现最小的 IFG,该站马上开始发送数据帧;
? ④边讲边听:当两个站点在 IFG到来后同时发送数据时,就会发生冲突,双
方的帧数据都受到损坏。所以,以太网在发送过程中要不断地侦听通信介
质,以检测冲突;
? ⑤冲突则等待:如果某个站点在发送数据期间检测到冲突,则立即停止该
次发送,并向介质发送一个“阻塞”信号(告知其它站点已经发生冲突,
从而丢弃那些可能一直在接收的受到损坏的帧数据),并等待一段随机时
间。 CSMA/CD确定等待时间的算法是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 ⑥多路重传或夭折:在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称为后退),想发送的站点
再进行新的发送。如果重传多次后(大于 16次),仍发生冲突,就放弃发
送(称为夭折);
? ⑦重复第一步。
以太网工作原理( 4)
——接收阶段
? 接收阶段可以概括为下面四个步骤,
? ①长度校验:接收站浏览介质上传输的每个帧,通过对其长度的
判别,确定它是否为冲突碎片。如果长度小于 64字节,则认为是
冲突碎片;
? ②目的地址校验:如果接收到的帧不是冲突碎片的,则判别该帧
地址宇段是否是本地地址。如果是,则进行第三步处理;如果不
是,则返回第①步;
? ③完整性校验:通过对下列指标的校验,判断帧是否发生畸变。
? 长度:如果帧长度大于 1518字节(超长帧,可能由错误的 LAN驱动
程序造成),则认为发生畸变。
? 定界符:定界符必须是 8位的整数倍。
? CRC校验。
? ④本地处理:通过上述校验的帧被认为是有效的;接收下来后,
做本地处理。
以太网物理层标准( 1)
? 目前 10Mbps以太网有 5种物理层标准,10BASE-5(粗
同轴线缆以太网),10BASE-2(细线缆以太网)、
10BASE-T(非屏蔽双绞线以太网),10BASE-F(光缆
以太网),10BROAD-36(宽带传输),如图所示。本
书主要介绍前四种。
以太网物理层标准( 2)
——10BASE-5(粗缆以太网)
? 1983年,IEEE委员会公布了 10BASE-5标准,其中,10”
代表传输速率为 10Mbps;,Base”代表“基带传输”;
,5”代表每个网段最大传输距离为 500米。 10BASE-5是
原始的以太网 802.3标准,它使用直径为 10毫米的 RG-8
粗同轴线缆(粗缆)作为传输介质。安装时,每台联网
的计算机中需安装一块带 DIX连接器的以太网卡,计算
机通过网卡上的这个 DIX连接器与粗缆收发器相连,粗
缆收发器再通过收发器电缆与粗缆连接起来,就组成粗
缆以太网。粗缆两端要求各连一个 50Ω/1w的终结器。
? 10BASE-5适用于总线拓扑结构,允许每个以太网段有
100个站,一个网段的最大长度为 500米。 10BASE-5遵
守 5-4-3规则,即一个 10BASE-5以太网可以由 5个 500米
长的网段和 4个中继器组成,网络最大传输距离为 2500
米。
以太网物理层标准( 3)
——10BASE-2(细缆以太网)
? 1988年,IEEE委员会公布了 10BASE-2标准,称为 IEEE 802.3a。其中,2”
代表每个网段最大传输距离为 200米(实际只有 185米 ——指采用 NE2000
兼容网卡;如果采用 3C509网卡,则每个网段最大传输距离可达到 300
米)。 10BASE-2使用 RG-58细同轴线缆(细缆)作为传输介质。安装时,
每台联网的计算机中需安装一块带 BNC接口的以太网卡,计算机通过网
卡上的这个 BNC接口与一个 T型 BNC头相连,T型 BNC头再与带有 BNC接
头的细缆连接起来,就组成细缆以太网。细缆两端要求各连一个 50Ω的
BNC终结器。
? 10BASE-5和 10BASE-2的区别如下,
? 10BASE-2每个网段只允许 30个节点,而 10BASE-5则允许 100个节点;
? 10BASE-2网段的最大长度是 185米,而 10BASE-5的最大长度为 500米;
? 10BASE-2遵守 5-4-3规则,允许的网络最大传输距离为 5× 185=925米或
5× 300=1500米;
? 10BASE-2标准使用廉价的 50欧姆同轴线缆;
? 10BASE-2将 MAU功能和收发器 /AUI线缆集成到网卡中;
? 10BASE-2标准中,网卡上的 AUI或 DB-15连接器可由 BNC筒形连接器取代。
? 与粗缆以太网相比,细缆以太网更容易安装,更容易增加新站,从而能
够大幅度地降低费用。
以太网物理层标准( 4)
——10BASE-T(双绞线以太网)
? 1990年 IEEE通过 10BASE-T标准,称为 IEEE 802.3i。其中,T”
代表双绞线( Twist Pair)。它与同轴线缆标准有很多的不同。
? 10BASE-T使用两对非屏蔽双绞线( UTP,Unshielded Twisted
Pair)作为传输介质,一对双绞线发送数据,另一对双绞线接
收数据,连接器是 RJ-45标准 8针插头;
? 10BASE-T使用曼彻斯特编码,但为了在 UTP上传输,信号频率
采用 20MHz,并且必须使用 3类以上的 UTP线缆;
? 主机(网络节点)通过集线器互连;
? 按 EIA-568布线标准,主机与集线器之间、集线器与集线器之
间的双绞线都不得超过 100米;
? 10BASE-T遵守 5-4-3规则,允许的网络最大传输距离为
5× 100=500米。
以太网物理层标准( 5)
——10BASE-F(光缆以太网)
? 1992年 IEEE通过 10BASE-F标准,称为 IEEE 802.3i,其中,F”代表光
纤( Fiber)。 10BASE-F是在 IEEE早期的 FOIRL(光缆互连中继器链
路)规范的基础上制定的,使用双工光缆,一条光缆用于发送数据,
另一条用于接收。
? IEEE 10BASE-F标准定义了 4套不同的光缆规范,这 4个不同的规范说
明如下,
? 10BASE-FP适用于无源的星型结构,即不需要单独的电源。每个网段 500
米,MAU集成到中继器或 DTE之中;
? 10BASE-FB适用于主干网或中继器光缆系统,其中 MAU重新集成到中继
器之中,不允许 DTE连接,链路段长 1000米,多个中继器可串行级联;
? 10BASE-FL是基于 FOIRL标准的,并与之能逆向兼容。但它只能用来接中
继器,并需要外接 MAU收发器,允许 1000米或 2000米的链路段;
? 新的 FOIRL标准与最初标准的区别是允许连接 DTE,即允许一对一的中继
器对中继器链路,或一个中继器连接许多个 DTE。链路段长度仍保持最
初 FOIRL标准的 1000米长。
以太网物理层标准( 6)
——几种标准以太网的物理性能比较
局域网
类型
线缆
类型
最大跨
距 /最
大段数
每段最
大长度
每网段
节点个

网络连
接设备 连接器
传输率
(Mbps) 特 点
10Base-5 粗缆 2.5Km/5 500m 100个 中继器 DIX 10 安装麻烦,不灵活
10Base-2 细缆 925m/5 185 30个 中继器 BNC 10 价格最便宜
10Base-T UTP 双绞线 500m/5 100 1024个 集线器 RJ-45 10 维护简单,可靠,灵活
10Base-F 多模 光纤 4Km/2 2 Km 1024个 集线器 BNC,AUI RJ-45 10 长距离联网 抗干扰
以太网物理层标准( 7)
——以太网的 5-4-3规则
? 以太网可以由若干网段通过中继器连接构成。参加联网的网段
和中继器的数量是有限制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 5-4-3规则。如
图所示。其中,
?, 5”是指网段的最大个数;
?, 4”是指连接网段的中继器的最大个数;
?, 3”是指只有 3个网段上有主机。
? 对于 10BASE-T以太网,5-4-3规则可以延伸为 5-4-3-2-l规则,
,2”是指每网段上只能有 2个节点,其中一个节点是主机。
3.2.2 快速以太网
? 快速以太网简介:快速以太网类似于标准以太网,可
以支持 100Mb/s的传输速率,它是 10Base-T以太网的
最直接、最简单的升级。快速以太网目前已有两个国
际标准,分别是 100Base-T的 IEEE 802.3u标准和
100VG-AnyLAN的 IEEE 802.12标准。由于后者与
10Base-T的兼容性不及前者,因此应用也远不如
100Base-T广泛。
? 在物理层中,100Base-T定义了三个不同的物理层协议,
分别为 100Base-TX,100Base-T4,100Base-FX。
? 快速以太网对以太网的改进
? 用 MⅡ 取代 AUI
? 增加了协调子层 RS
100Base-T与 10Base-T性能对比
项 目 10Base-T 100Base-T
传输速度 10Mb/s 100Mb/s
执行标准 IEEE802.3i IEEE802.3u
拓朴结构 总线型和星型 星型
集线器到节点最大距离 100m 100m
传输介质 同轴电缆,UTP,STP
光纤
UTP、光纤
介质接口 AUI MⅡ
3.2.3 千兆以太网( GBE)
? IEEE在 1998年 6月 15日正式发布了采用光纤介质的 1000Base-X全
双工千兆位以太网标准 IEEE 802.3z,随后又发布了采用非屏蔽双
绞线( UTP)介质的 1000Base-T标准 IEEE 802.3ab。其中
1000Base-X又对三种传输介质定义了三种收发器,1000Base-LX
用于安装单模光纤; 1000Base-SX用于安装多模光纤; 1000Base-
CX用于屏蔽铜缆。
? 千兆以太网在物理层定义了 4种物理标准,即,
? 1000BASE-CX:使用 150Ω屏蔽双绞线 STP,其传输速率为 l.25Gbps,
传输距离为 25米,主要用于集群设备的互连。
? 1000BASE-LX:使用芯径为 50μm的单模光纤,其传输距离为 3km,
主要用于校园网主干网。
? 1000BASE-SX:使用芯径为 62.5urn和 50um的多模光纤,其传输距离
为 300m和 500m,主要用于建筑物间和短距离主干网。
? 1000BASE-T:使用 5类 UPT双绞线,传输速率为 1Gbps,传输距离为
100m,主要用于建筑物内的干线布线。
千兆以太网工作原理( 1)
? 千兆介质无关接口 GMⅡ 是千兆 MAC( GMAC)与物理
层之间的逻辑接口。为了分析 GMAC技术,首先要明确
千兆以太网的通信工作方式。千兆以太网对介质的访
问采用全双工和半双工两种方式。
? 全双工方式下的 GMAC技术:全双工适用于交换机之间
或交换机与计算机之间的点到点连接,两点之间可以
同时进行 GMAC帧的发送和接收,因此,全双工方式下
没有冲突问题,最小帧长度仍为 64字节,不需要采用
半双工 GMAC采用的载波扩展和帧组发技术。
千兆以太网工作原理( 2)
——半双工方式下的 GMAC技术
? 怎样既能保证千兆以太网帧最小长度为 64字节,又能保证千兆以太网直径为 200米
呢?半双工千兆以太网采用了载波扩展和帧组发技术同时解决了上述问题。
? 载波扩展技术原理:对于长度在 64字节和 512字节之间的帧,在不改变其已有格式
的前提下,用载波字段将帧扩展为 512字节。但由于载波扩展字段不携带信息,所
以带宽利用率将降低,开销会增大,这是因为很多控制帧的长度都小于 512字节,
这样在每个短帧的每次发送时都要为其增加载波扩展信号。如图所示。
? 帧组发技术原理:允许发送方每次发送多个帧,只对第 1个帧进行载波扩展。若第 1
帧发送成功,说明发送通道畅通,后续一组帧可以连续发送,不再增加载波扩展信
号,而只需保持间隙为 12字节即可。
千兆以太网的物理拓扑结构
? 千兆以太网的物理拓扑结构因其使用的网络设备不同而略有差异。
千兆以太网的设备主要有 3种,即简单中继器、网络交换机和缓冲
分配器。
? 简单中继器:用于共享式网络,采用半双工方式,网络直径为
200m,带宽为 1Gbps,适用于桌面计算机环境和服务器集群。
? 网络交换机:每个端口都提供 1Gbps带宽。半双工方式采用
CSMA/CD协议处理共享网络连接;全双工提供点到点连接,可以
提供 2Gbps(发 /收)带宽。流量控制方法是“暂停( PAUSE)帧
通知”,遵循 IEEE 802.3X标准。
? 缓冲分配器:是千兆以太网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存储转发设备,兼
有中继器和交换机的特点。它的全部端口都按全双工方式工作,
提供 1Gbps传输带宽。缓冲分配器从多个信息源同时接收信息,并
缓存在该端口,再以广播帧的方式发送到所有端口,缓冲分配器
不对帧进行过滤,网络直径与共享方式相同。缓冲分配器又称机
箱内的 CSMA/CD。缓冲分配器还支持 IEEE 802.3z流量控制标准。
千兆位以太网的应用
? 千兆位以太网的主要应用领域为:高速局域网骨干、宽带城域网
骨干、服务器和图形工作站接入层网络平台等。目前,典型的千 兆位以太网应用如下,
? 提供快速以太网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局部连接:在两台快速以
太网交换机之间需要有高速数据通信连接的情况下,分别给两台
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安装上千兆位以太网模块,并用千兆位链路
(光纤)连接这两台快速以太网交换机,能为用户提供强大的对
所有局域网资源的访问能力。
? 提供高速的服务器的连接,消除服务器吞吐量瓶颈:在网络中心
交换机和服务器中分别安装千兆位以太网模块和千兆位以太网卡,
并用千兆位链路(光纤)连接网络中心交换机和服务器群。采用
这种结构的网络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网络中的末端用户对超级服务 器的访问能力,有效地消除服务器吞吐量瓶颈。
? 千兆位以太网作企业网骨干:使用高速率的千兆位以太网交换机
作为网络中心交换机,并用千兆位链路(光纤)将服务器群和所 有 100/1000Mbps的二级交换机与网络中心交换机相连。这样构造
企业网骨干,提高了数据通信速率,使用户对因特网和企业内部
网各个部分有更加快速的访问能力。
3.2.5 以太网系列技术的主要
指标比较
? 以太网系列技术的发展主要是针对以下指标的改进,
? 网络带宽,以太网的带宽为 10Mbps,快速以太网为 100Mbps,千兆以太
网为 1Gbps,10G以太网为 10Gbps。
? 传输介质,早期以太网使用粗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组网工作繁重、
成本高,后来使用细同轴电缆,降低了成本。随着结构化网络布线的发
展,以太网采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配合集线器设备,可以快捷方便
地组建局域网络。快速以太网则一开始就使用双绞线,不过它使用的双
绞线的类别要比 10M以太网高。千兆以太网最初使用的传输介质是光纤
(以太网、快速以太网也都支持光纤介质),随着双绞线类别的提高,
千兆以太网也可以使用双绞线。可见,以太网系列技术的传输介质主要
采用双绞线,部分主干网使用光纤,少数原来的网络使用同轴线缆。
? 服务质量,由于以太网特有的数据传输方式,使得它的数据重传率比较
大,这对于那些实时性、可靠性要求高的应用来说,显然是不适应的。
后来提出的一些新的网络技术(如 ATM)与以太网竞争的焦点也在于此。
针对这些问题,以太网提供商和标准化组织(如千兆以太网联盟)在新
技术中对早期以太网的缺陷做了改进,比较明显的一点是对 CSMA/CD介
质访问技术的改进。另外千兆以太网联盟提出了“带宽就是服务质量”
的口号,旨在通过提高带宽来弥补以太网技术的某些先天不足。
以太网主要技术参数
以太网 快速以太网 千兆以太网
编码方式 曼彻斯特编码 4B/5B,8B/6T 8B/10B
工作频率 20MHz 31.25MHz 125MHz
双工方式 半双工 /全双工 半双工 /全双工 半双工 /全双工
(半双工常用 )
时间槽 512位时间 512位时间 512字节时间
帧间间隔 9.6μs 0.96μs 0.096μs
最大帧长度 1518字节 1518字节 1518字节
最小帧长度 64字节 64字节 64字节
重发上限 16次 16次 16次
后退上限 10次 10次 10次
阻塞序列 32位 32位 32位
以太网最大网段距离
传输介质 以太网
10BASE-T
快速以太网
100BASE-T
千兆以太网
1000BASE-F






5类 UTP 100米 100米 1000米
DFSTP/
同轴线缆
500米 100米 25米
多模光纤 2千米 412米(半双工) 220米(半双工) 2千米(全双工)
单模光纤 25千米 20千米 5千米
3.3 几种典型的广域网技术
? 广域网( WAN,Wide Area Networks)是跨越地区、国家、乃至
全球范围的各种局域网、计算机、终端等互联在一起的网络通信 系统。
? 广域网分为通信广域网和计算机广域网,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
念。公共电话网( PSTN)、分组交换网( X.25)、数字数据网
( DDN)、帧中继( FR)和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以及近年来
兴起的数字用户线路( xDSL)等都是通信广域网,但它们不是计
算机广域网!目前,人们经常利用这些通信广域网来建设计算机
广域网,或利用这些通信广域网来实现计算机广域网的接入。例
如,ChianNet是中国的 Internet网,它就是借助于 DDN提供的高
速中继线路,使用超高速路由器,组成了覆盖全国各省市并联通 国际 Internet的计算机广域网。目前,我国的广域网业务上分属
三大部门,即中国电信的中国电信网;分属原邮电部、原电子工
业部、国家教委和中科院的四个互联网;广电总局的中国广播电
视网。常见的广域网有:公用电话网、公用分组交换网、公用数
字数据网、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公用帧中继网和大量专用网。
3.3.1 分组交换网
? X.25是一个基于分组的、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传输速率 300bps-2Mbps。
? 分组交换网采用虚电路和数据报文两种服务方式实现网络的信息通信。所谓
虚电路方式,就是在一条物理链路上建立若干条逻辑上的虚电路,使用户感
觉到仿佛有若干条物理链路一样。在发送数据之前,需要在发送方和接收方
之间建立一条这样的虚电路,然后在虚电路上传输分组,传输完毕后再拆除
虚电路。所谓数据报文服务,是将每个分组独立存储和转发,中间节点接收
到分组后,首先暂存该分组,然后在网络中经各分组交换机逐级存储和转发,
动态分配线路的带宽,再从不同路径将分组转发出去,到达目的节点。分组
交换技术是数据网络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交换技术。
? X.25分组交换网一般由分组交换机、通信传输线路和用户接入设备组成。分
组交换机主要用来实现各种业务支持、路由选择与流量控制、各种协议支持
和网络管理、计费等。通信传输线路分为中继传输线路(简称中继线)和用
户传输线路(简称用户线)。中继线是连接分组交换机之间(交换局之间)
的传输线路,而用户线则是连接交换机(端局)与用户之间的线路。中继线
通常采用 n× 64b/s数字通道;用户线分模拟和数字两种通道,典型的模拟通
道是用电话线加调制解调器( Modem)。用户接入设备分两种,一种是分
组型终端,它采用同步工作方式;另一种是非分组型终端,它采用异步工作
方式。
? X.25分组交换网应用广泛,其中两种典型的应用是:大型企业内部异地分布
局域网之间的互联和局域网与 Internet的互联。
3.3.2 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
? 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是在对电话网进行数字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要在已有的电 话网中增添或更改部分设备即可以构成 ISDN网,这是一种新型的
广域网交换技术。简单地讲,ISDN的提出是想通过数字技术将现
有的各种专用网络(模拟的、数字的)集成到一起,以统一的接 口向用户同时提供各种综合业务。在我国,将 ISDN服务称为“一
线通”就很形象地揭示了 ISDN的本质含义。
? ISDN作为一种数字网络技术有其完备的体系结构和标准。它在原
理上最有创新之处是将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分隔开,换句话说,
就是将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分别处理,它的具体作法是用 B信道
传输用户数据,用 D信道传输控制信息。
? 根据传输带宽的大小,ISDN可以分为狭带 ISDN和宽带 ISDN,分
别简称为 N-ISDN和 B-ISDN,通常所说的 ISDN是指 N-ISDN。
? 目前 ISDN向 B- ISDN方向发展,有两个重要的技术可以作为这方
面的代表,它们是帧中继和 ATM。
ISDN采用的技术与设备( 1)
——线路接口
? ISDN主要提供两种接口的线路,即:基本速率接口
( BRI)线路和基群速率接口线路( PRI)。 ISDN技术
的核心就是将带宽分成几个信道,其中包括 B信道和 D
信道两种。 B信道是一种负载信道,D信道是一种用于
信令和低速数据分组通信的数据信道。信道不同,速
率和带宽也不相同。每个 B信道都能以 64kb/s的传输速
率传送 1路数据或 1路数字话音;每条 D信道只能携带有
关负载信道的信息,速率为 16kb/s,它可以通过共享
网络信号传输功能来控制 B信道。 ISDN的 BRI提供了两
个 B信道和一个 D信道,即通常说的 2B+D,这三条信
道被分时复用到 1条双绞线 /电话上,速率可达 144kb/s。
一条 2B+D的 ISDN访问线路最多可以连接 8个不同的设
备。
ISDN采用的技术与设备( 2)
——网络终端设备( NT)
? 网络终端是用户传输线路的终端装置,它是实现在普通电话先
上进行数字信号转送和接收的关键设备,是电话局交换机和用
户的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口设备。该设备安装于用户处,一般由
端局方提供,并由端局方维护和管理。网络终端设备分为基本
速率网络终端( NT1)和一次基群速率网络终端( NT2)两种。
? NT1( Network Termination1,第一类网络终端设备):向用户
提供 2B+D二线双向传输能力,完成传输码型的转换。
? NT2( Network Termination2,第二类网络终端设备),NT2提
供 30B+D的四线双向传输能力,用来完成 OSI/RM中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的协议处理和多路复用功能,具有用户室内线路的交换
和集线功能,典型的 NT2设备有 ISDN路由器、拨号服务器、反
向复用器等。
ISDN采用的技术与设备( 3)
——ISDN用户终端
? TA( Terminal Adapter,终端适配器),TA又称 ISDN Modem,
用来实现非 ISDN设备与 ISDN线路的连接转换,即将模拟信号设
备转换成为 ISDN帧格式进行传递。 TA分为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
形式。
? TE1( Terminal Equipment1,第一类终端设备),TE1是指标
准的 ISDN设备,这类设备可以直接接到 ISDN线路上。典型的
ISDN设备有 ISDN电话机,G4传真机等。
? TE2( Terminal Equipment2,第二类终端设备),TE2是指非
标准的 ISDN设备,这类设备需要通过 TA转接到 ISDN线路上。典
型的非 ISDN设备有模拟电话,G3传真机、计算机、调制解调器
等。
? 在 ISDN线路改装或者新装之后,电信局会赠送一个 NT1,但是
用户还必须自行购买 ISDN用户终端。目前,部分生产厂家提供
的用户终端设备已包括了 NT功能,俗称 u接口。
ISDN的主要应用及上网方式( 1)
? 通过 ISDN实现网络互联
ISDN的主要应用及上网方式( 2)
? 局域网通过代理服务器连上 ISDN上网方式:适合于大、
中型企业用。
? 用户端配置为:计算机 +外置 TA+NT1(电信局赠送或
免费租用)。
ISDN的主要应用及上网方式( 3)
? 多台计算机和终端同时连上 ISDN上网方式,适合于中、
小型企业用。
? 用户端配置为:计算机 +ISDN路由器(比较贵,少见)。
ISDN的主要应用及上网方式( 4)
? 配置标准外置 TA拨号上网的例子,适合于一般家庭用。
? 用户端配置为:计算机、传真机、普通模拟电话机 +外
置 TA+NT1。
ISDN的主要应用及上网方式( 5)
? 使用内置 ISDN卡的配置图。
? 用户端配置为:计算机、数字电话机(非必须) +内置
ISDN卡 +NT1(一般家庭用,最经济实惠)。
3.3.3 数字数据网( DDN)
? 数字数据网( DDN,Digital Data Network)是一种利用数字信道
传输数据信号的传输网络。 DDN一般由数字通道,DDN节点、网
络控制系统和用户环路组成,它的传输介质可以是光纤、双绞线、
普通电缆、数字微波或卫星通信等,目前以光纤介质为主。数字
传输技术采用数字同步体系 SDH或准同步数字体系 PDH电路;
DDN节点采用数字交叉连接复用设备,实现数字电路半固定交叉
连接和子速率的复用。 DDN可以支持任何类型的用户设备入网;
支持任何通信规程,只要通信双方自行约定通信协议即可在 DDN
上进行数据通信。 DDN干线传输速度通常为 2.048Mb/s( E1)和
33Mb/s( E3),干线最高传输速率可达 150Mb/s,可以支持数据、
图像、语音等多种业务。
? 用户终端接入 DDN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 通过调制解调器接入 DDN;
? 通过数据终端设备接入 DDN;
? 通过用户集中设备接入 DDN;
? 通过数字电路接入 DDN。
3.3.4 帧中继( FR)
? 帧中继( Frame Relay)是在分组交换技术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起来
的,既吸收了电路交换技术吞吐量大、时延小的优点,也吸收了分
组交换技术中统计分时复用等技术,提高了网络带宽利用率。它采
用了分时复用功能、永久虚电路( PVC)和交换虚电路( SVC)等,
舍弃了有关流量控制、差错纠错控制等功能,实现 OSI/RM的物理层
和数据链路层功能。所以,帧中继是数据链路层技术,是在 OSI第
二层上用简化的方法传送和交换数据帧的一种技术。帧中继仅完成 OSI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展核心功能,简化了 OSI第二层中流量控制、
纠错等功能要求,将流量控制、纠错等留给智能终端去完成,从而
大大简化了节点之间协议,提高了网络性能和节点间的传输效率,减小网络时延,也降低了通信成本,这正是广域网技术所需要的。
? 同时,帧中继是一种简单的面向连接的虚电路分组交换方式。
? 目前,帧中继主要应用于广域网、局域网互联、远程计算和事务处
理、会议电视、远程数据库访问、文件传输等。
? 帧中继网络组成:由帧中继接入设备与帧中继交换设备组成。前者
是用户域设备,包括支持帧中继的主机、桥接器、访问路由器等;
后者是网络服务提供设备,包括 T1/E1、复用设备和帧交换机。
3.4 广域网接入技术
? 接入网的概念,
? 电信网络的线路分为两类,即中心局交换机之间的中
继线和中心局与用户之间的用户线。
? 用户线是最后一个没有数字化的线路部分,传输速度
很低,即:网络接入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制约宽带网络
建设的真正“瓶颈”,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公里问
题”。
? 所谓接入网,就是指本地交换机与用户端设备之间的
传输系统,它可以部分或全部代替传统的用户本地线
路网,可以包含复用、交叉连接和传输功能。
3.4.2 接入技术分类( 1)
? 铜线接入技术,是指以现有的电话线为传输介质,采用各种先进的调制
技术和编码技术,提高铜线的传输速率。主要有以下几种,
? 电话线调制解调器( Modem)接入。
? 高速数字用户线( HDSL)接入:所谓数字用户线(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DSL)接入技术,就是利用与进入家庭的电话线相同的线路携载数据,实现
数据网络接入的技术。目前,高速数字用户线( High-spe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HDSL)接入是利用现有铜质用户线中的两对或三对双绞线,
提供高速的( 1.5-2Mb/s)全双工数字连接能力。
?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ADSL)接入:在有些应用中,上行传输速率要求与下行
传输速率要求相差很大,ADSL ( 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为此
采用数据传输不对称双向信道。由中心局到用户的下行信道经常要求向用户
提供快速的信息传递,且信息量往往很大,例如视频播放,因此,下行信道
所用带宽比较宽、数据传输速率比较高,ADSL最高可达 9.2Mb/s。而由用户
到中心局的上行信道往往是低速率数据传输,例如点播指令,因此,上行信
道所用频带比较窄,数据传输速率比较低,一般为 160kb/s~ 6Mb/s。由于数
据信道位于话音频带( 300Hz到 3.4kHz)之上,线路传输特性很差,所以要
采用一定的特殊技术如自适应数字滤波技术、纠错编码技术、非对称回波消
除技术等才能保障数据可靠传输。
? 超高速数字用户线 VDSL/VHDSL ( Very High Spe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接入:利用先进的铜质用户线,下行方向提供高达 55.2Mb/s的传输速率,上
行方向提供高达 19.2Mb/s的传输速率,传输速率与传输距离直接相关。
3.4.2 接入技术分类( 2)
? 有线电视同轴电缆调制解调器( Cable Modem),是专门为在有线电视网上
开发数据通信业务而设计的用户接入设备,是有线电视网络与用户终端之间
的转换设备,它采用标准,F”头与电缆连接,采用 RJ-45标准以太网接口与用
户 PC机相连。它将网络前端的下行射频 RF信号转换成 PC机可接收的以太网信
号,同时把 PC机发送的以太网信号转换成上行 RF信号,以便实现用户 PC机与
网络前端的双向通信。目前,在现有的同轴电缆中,利用 Cable Modem,下
行方向可以提供 30Mb/s的传输速率,上行方向可以提供 10Mb/s的传输速率。
由于 Cable Modem具有上行 /下行不对称速率,特别适合于开发不对称速率业
务,其典型业务包括:高速接入 Internet;可视会议系统;远程教育和远程
医疗系统;家居办公系统;视频点播系统 VOD;电于商务;多媒体服务等。
? HFC接入网,混合光纤 /同轴电缆网( Hybrid Fiber/Coax,HFC)网络接入技
术是一种基于有线电视( CATV)网的系统,是以模拟频分复用技术为基础、
综合应用模拟和数字传输技术、光纤技术和同轴电缆技术、射频技术以及计
算机技术的宽带接入网,是一种集电视、电话和数据服务于一体的宽带综合
业务接入网。目前开发的 HFC系统带宽多为 750MHz,也有的系统带宽达到
1GHz。上行频率范围为 5MHz~45MHz,下行频率范围为 50MHz~550MHz,
这属于传统的模拟 CATV信号信道;频率范围 550MHz以上为数字信道,用于
传输包括广播型数字电视、点播电视、电话、数据及各种多媒体信息等业务。
现在,HFC网络能够提供超过 40Mbps的下行传输信息,由大量的用户所共享。
3.4.2 接入技术分类( 3)
? 光纤接入,光纤是目前传输带宽最宽的传输介质。
? 无线接入( WA,Wireless Access)技术,是以无线电
磁波为传输介质,向用户提供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终端
业务服务,主要包括移动式接入技术和固定式接入技
术,这是目前接入网技术的研究热点。
? 电力线载波接入技术,电力线是家庭与外部世界互相
交换信息的另一种方法。虽然电力线具有很强的噪声,
但是它还是具有传送高速数据位的通信服务能力的。
可以将电力线与室内的电线网相连,使任何插入墙壁
插座的装置都能具备接入宽带网络的能力。
3.4.3 广域网接入技术的比较
名 称 传输速率 业务类型 优缺点
X.25 2.4Kbps— 64 Kbps 永久虚电路( PVC)和 交换虚电路( SVC) 优点:经济可靠 缺点:传输延时大
DDN 19.2Kbps— 2Mbps (基带) 高速数据线 优点:高带宽,传输可靠 缺点:费用高昂
ISDN BRI,128Kbps PRI,2Mbps 语音、数据 优点:经济、多业务 缺点:速率低,适用于办公室网络
帧中继 64Kbps— 512Kbps 永久虚电路( PVC) 和交换虚电路( SVC) 优点:高带宽,费用较低 缺点:传输质量得不到保证
PSTN拨号 ≤ 56Kbps 模拟调制传输 优点:经济、普及、安装简便 缺点:速率低,仅满足个人用户
ADSL 下行,2Mbps 上行,128Kbps 优点:经济、多业务 缺点:速率低,适用于办公室网络
3.5 局域网与广域网的比较
? 无论在网络的体系结构、拓扑结构、协议,还是在面
对的问题方面,局域网与广域网都有很大的差别。
广域网 局域网
拓扑结构 分布式不规则网状 共享信道(总线、环)
低层协议 复杂(距离远、可靠性差) 较简单(距离近、不需要中间转接)
主要问题 如何充分利用信道和通信设备 如何管理多源链路与多目的链路
本章复习重点
? 虚拟网的划分方法
? 以太网的帧格式及工作原理
? 快速以太网协议体系结构工作原理主要
特点
? 千兆以太网体系结构工作原理主要特点
? 广域网接入技术
? 局域网与广域网的比较
思考与练习题
? 1.简述 ATM组网技术的原理及
特点。
? 2.简述无线局域网的组成及工
作原理。
? 3.虚拟网的含义是什么?简述
虚拟网的实现形式和划分方法。
? 4.画出以太网的帧格式,论述
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 5.以太网物理层标准有哪些?
? 6.简述以太网的 5-4-3规则。
? 7.简述快速以太网协议体系结
构、工作原理及主要特点。
? 8.简述千兆以太网体系结构、工作
原理及主要特点。
? 9.用表格形式描述系列以太网技术
的最大网段距离。
? 10.简述 ISDN的主要应用及上网方
式。
? 11.简述使用 DDN与网络相联的几
种方法。
? 12.广域网有哪几种接入技术?非
对称数字用户线( ADSL)接入技术
的原理是什么?
? 13.试比较几种广域网的接入技术。
? 14.局域网与广域网相比较,主要
区别在哪里?
第 3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