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修改:张绘宇
概述
? 一、生理功能
? 二、死亡率
? 三、分类
? 1、炎症性疾病:风湿病、心内膜炎
? 2、血管性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
? 3、心肌病:克山病
? 4、先天性疾病:间隔缺损、动静脉奇跨
? 5、继发性疾病:肺心病
主要讲授内容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硬
化性心脏病 病例
第三节 高血压
第四节 风湿病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六节 心瓣膜病
第七节 心肌病和心肌炎
第八节 心包炎和心脏肿瘤
第九节 周围血管病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大、中动
脉,基本病变是动脉内膜的脂质沉
积、内膜灶状纤维化、粥样斑块形
成,致管壁变硬、管腔狭窄,并引
起一系列继发病变。
发病年龄:中、老年人
部位:动脉分支开口及血管弯曲的凸面
9岁以下主动脉脂纹检出率为,11.5%
10~19岁主动脉脂纹检出率为,48.96%
40~49岁病变发展最快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病理变化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一)危险因素
? 1 高脂血症
? 2 高血压
? 3 吸烟
? 4 致继发性高酯血症的疾病
? 5 遗传因素
? 6 其他因素
? 1 高脂血症:是指血浆总胆固醇( TC)和或
甘油三酯( TG)的异常增高。
? 血浆低密度脂蛋白( LDL)
? 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AS
?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 HDL)
? 2 高血压:
? 血流 管壁内膜损伤 脂质蛋白渗入内膜
? 单核细胞转为泡沫细胞 AS
? 3 吸烟:
? 1)一氧化碳 管壁内膜损伤;
? 2)血中 LDL易于氧化 单核细胞转为
泡沫细胞;
? 3)糖蛋白 激活凝血因子 8 促进
平滑肌细胞增生
? 4 致继发性高酯血症的疾病
? 1)糖尿病,TG VLDL HDL
? 2)高胰岛素血症:促进动脉壁平滑肌增生
? 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肾病综合征,TC
LDL
? 5 遗传因素
? 1) LDL受体的基因突变
? 2)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 6 其他因素
? 1)年龄
? 2)性别
? 3)肥胖
? (二)、发病机理:未明
? 1、损伤应答学说
? 2、脂质渗入学说
? 3、单核巨噬细胞作用学说
1、损伤应答学说
? 损伤
? 分泌生长因子
? 吸引单核细胞 激活动脉中膜 SMC
单核细胞源性泡沫细胞 SMC源性泡沫细胞
2、脂质渗入学说
? 高脂血症
? 内皮细胞损伤 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
? 脂质沉积在内膜
? 泡沫细胞
3、单核巨噬细胞作用学说
? 1)吞噬作用:单核细胞 泡沫细胞;
? 2)促进增殖作用:释放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
促进中膜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生;
3)参与炎症与免疫过程,T淋巴细胞。
二、病理变化
? (一)基本病变
? (二)主要动脉的病变
(一)基本病变
? 1、脂纹
? 2、纤维斑块
? 3、粥样斑块
? 4、复合性病变
?1、脂纹 (fatty streak)
?肉眼:黄色斑点或条纹
? 光镜,大量泡沫细胞聚集
?泡沫细胞的来源:
?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
?2)肌源性泡沫细胞
? 2、纤维斑块 (fibrous plaque)
? 肉眼:灰黄色、灰白色斑块
? 光镜:表面:纤维帽( SMC和细胞外基质)
? 表面下:增生的 SMC、巨噬细胞、
泡沫细胞及细胞外脂质、
基质
? 3、粥样斑块 (atheromatous plaque)粥瘤
? 肉眼:表面:灰黄色斑块
切面:纤维帽下方多量黄色粥糜样物
? 光镜:表面:纤维帽
其下:胆固醇结晶、坏死物、钙盐
底部及边缘:肉芽组织、淋巴及泡沫 C、
中膜,SMC萎缩,弹性纤维破坏
? 4、复合性病变 (complicated lesion)
??、斑块内出血
??、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
??、钙化
??、动脉瘤形成
??、血管管腔狭窄
(二)主要动脉的病变
?1、主动脉粥样硬化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3、颈动脉及 脑动脉粥样硬化
?4,肾动脉粥样硬化
?5、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6、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及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 (coronary
artherosclerosis)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r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
? 发病:男多于女,北多于南。
? 好发: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 狭窄,Ⅰ 级,≦ 25%; Ⅱ 级,26%~50%;
Ⅲ 级,51%~75%; Ⅳ 级,>76%。
? 后果: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二、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 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指因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心肌供
血不足所造成的缺血性心脏病。
病因: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左前降支;其次是冠状动脉痉挛:血
管痉挛介质;再次:冠状动脉炎。
?心肌耗氧量剧增而 冠状动脉供血不能相应
增加
(一)、心绞痛 (angina
pectoris)
? 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或)心
肌耗氧量骤增致使心肌急剧的、暂时性
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 临床表现:疼痛
? 发病机制:缺氧 酸性产物或多肽类物
质 神经末梢 疼痛
? 类型:
1、稳定性心绞痛:
? 仅在负荷时发作,休息,硝酸甘油
治疗。
2、不稳定性心绞痛:
? 进行性加重,在负荷时,休息时均
可发作。
3、变异性心绞痛:
? 与痉挛有关。
(二)、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rction)
? 心肌梗死:指冠状动脉供血中断,引起
供血区持续缺血而导致的较大范围的心
肌坏死。
? 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
休息及硝酸酯类不能完全缓解,伴发热、
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
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
可并发心率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1、类型
? ( 1)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内层 1/3多发性小灶状( 0.5~1.5cm)坏死
( 2)透壁性心肌梗死:
? 全层或深达室壁 2/3
1)冠状动脉血栓;
2)冠状动脉痉挛:
3)供血不足:
? 好发部位:
? 左室前壁、心尖、室间隔前 2/3
? 后,右心室,后 1/3
? 侧,隔面及左房
?左室前壁、
?心尖、
?室间隔前 2/3
2、病理变化
? 肉眼:
??6小时内:无变化。
??6小时后:苍白色。
??8~9小时后:土黄色。
??第 4天后:充血出血带。
??第 7天后:肉芽组织。
??第 2~8周:瘢痕
? 光镜:贫血性梗死
??2小时:心肌纤维呈波浪状。
??3小时:肌浆凝聚。
??4小时:肌核消失。
??24小时:凝固性坏死。
??第 7天后:肉芽组织。
??第 2~8周:瘢痕
3、合并症
? ( 1)心力衰竭:左心衰竭、全心衰竭
? ( 2)心脏破裂:左心室下 1/3处、室间隔和
? 左心室乳头肌
? ( 3)室壁瘤,常见左心室前壁近心尖处
? ( 4)附壁血栓形成:左心室
? ( 5)心源性休克:面积 >40%
? ( 6)急性心包炎:纤维素性心包炎
? ( 7)心率失常:累及传导系统
(三)心肌纤维化 (myocardial
fibrosis)
? 心肌纤维化:是由于中 ~重度的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性狭窄引起心肌纤维持续性和
(或)反复加重的缺血缺氧所产生的结
果。
(四)冠状动脉性猝死
(sudden coronary death)
? 可发生于某种诱因作用后,患者突然晕
倒,四肢抽搐、小便失禁,或突然发生
呼吸困难、口吐白沫、迅速昏迷。可立
即死亡或在 1至数小时后死亡。但有不少
病理,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死于夜间。
病史摘要:
王某,女,58岁,退休工人。半年前,因
家庭不和,与儿子吵架时突然感觉心前区疼
痛,同时感左上臂、左肩疼痛,伴气急、肢
体冷、面色苍白,出冷汗,经休息、治疗后
缓解。以后,每当劳累后,心前区疼痛等上
述症状时有发生。今上午上市场买肉菜上五
层楼后,心前区剧痛,冷汗淋漓,以后出现
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状痰等症状,
听诊两肺湿性罗音。今晚吃晚饭送客后,忙
于收拾家务时,突然昏倒,神志不清,经抢
救无效而死亡。
? 尸检所见:
身高 159cm,体重 65kg,腹壁脂肪厚度为
4.5cm。心重 350g,左心室壁厚度 1.6cm。左冠
状动脉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管腔狭窄( Ⅱ ~ Ⅲ
级)。大脑左半球内小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
瘤形成。双肺体积增大,切面可见暗红色泡沫
状液体自切面流出。
第三节 原发性高血压与高
血压性心脏病
?原发性高血压 (primary or essential
hypertension)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
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独立
性全身性疾病,以全身细动脉硬化为基
本病变,常引起心、脑、肾、及眼底病
变并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 高 血 压
?正常成人血压:
? 140mmHg ( 18.4Kpa )
? 90mmHg ( 12.0Kpa )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 (一)发病因素
? (二)发病机制
(一)发病因素
? 1、遗传因素:有家族史者高 2~3倍
? 1)肾素 -血管紧张素的编码基因有多种变化
? 2)激素样物质 抑制钠钾 ATP酶活性
? 2、环境因素
? (1) 饮食因素:钠的摄入量过多
? (2) 社会心理因素:精神紧张
? (3) 神经内分泌因素:细动脉的交感神经兴奋
? 性增强
(二)发病机制
? 1、各种机制所引起的 Na+潴留
? 2、外周血管功能和结构异常
二、类型和病理变化
? 原发性高血压 缓进型高血压
? 急进型高血压
? 继发性高血压
(一)缓进型高血压 (chronic
hypertension)
? 分三期:
? 1 机能紊乱期:
? 病变:细动脉痉挛,血管及脏器无器质
性病变
? 临床:波动性血压升高,头痛、头晕
? 结果:可恢复正常
? 2 动脉病变期:
( 1)细动脉硬化:玻璃样变
( 2)肌型小动脉硬化:中膜 SMC肥大、
增生,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增生
( 3)大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
? 3 内脏病变期:
? ( 1) 心脏:高血压性心脏病
? 部位:左心室肥大
? 肉眼: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左室壁厚
? 光镜:心肌细胞变粗、变长,核大。
? 向心性肥大:
? 离心性肥大:







? ( 2)肾脏: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 大体:体积缩小,质地变硬,重量减轻
表面:布满均匀红色细颗粒
切面:皮质变薄,动脉哆开状
? 光镜:
? A 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硬化,入球 动脉玻
璃样变
? B 部分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相应肾小
管萎缩;部分肾小球呈代偿性肥大,相应肾
小管扩张
? C 间质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 (3) 脑:
??高血压脑病:
? 原因:脑小动脉硬化和痉挛
? 病变,脑水肿
? 临床:头痛、呕吐、视力障碍
??脑软化:
原因:脑小动脉硬化和痉挛
病变:液化性坏死(筛状软化灶)
? 结局:胶质瘢痕
??脑出血:常见的死亡原因
? 好发部位:基底节、内囊
? 原因,1)豆纹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直角分支
? 2)细小动脉硬化使管壁变脆
? 3)小动脉瘤和微小动脉瘤
? 病变:出血区脑组织破坏,形成囊腔状,
其内充满坏死的脑组织和凝血块
? 临床:内囊 — 对侧偏瘫和感觉消失
? 侧脑室 — 昏迷、死亡
? 左侧 — 失语
? 桥脑 — 同侧面神经和对侧偏瘫




? (4) 视网膜:视网膜中央动脉硬化
? 早期:血管迂曲、反光增强、动静脉交
叉处静脉受压
? 晚期:视乳头水肿,视网膜渗出和出血
(二)急进型高血压
(accelerated hypertension )
? 年龄:多见于青少年
? 血压:超过 230/130mmHg
? 发病:由良性高血压恶化而来或起病即为恶性
? 病程:起病急、发展迅速
病因
? 强烈的精神因素 内膜通透性异常增高
? 蛋白在血管壁内沉积 血管壁纤维素样坏
死 管腔狭窄
病理变化
? 病变以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和全身细动脉
纤维素样坏死为特征。病变主要累及心、
脑、肾。镜下肾改变最明显。
? 肾:
? 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发生节段性纤维素
样坏死,使管腔高度狭窄。管腔内有血
栓形成。可引起出血及微梗死。
? 小动脉表现为增生性动脉内膜炎,
内膜显著增厚,其内有多数 SMC增生,
并呈向心性排列,形成层状葱皮样排列。
? 脑:
? 脑的细、小动脉亦发生同样的病变。
脑组织缺血,微梗死形成和脑出血。
? 临床:
? 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少尿、无
尿、尿毒症、肾衰。
? 高血压脑病、脑出血。
? 心衰。
第四节 风湿病
? 风湿病 (rheumatism):是一种与 A组乙型溶
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 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以心脏病变
最为严重
? 临床:发热、心脏炎、关节炎、环行红斑
? 化验:抗 O升高、血沉加快,P— R间期延长
? 后果:慢性心瓣膜病
? 年龄,5~15岁,6~9岁为高峰
? 地区:东北、华北较多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 致病因素:与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有关
? 1)发病前常先有咽峡炎、扁桃体炎
? 2)发病区与感染好发区及季节一致
? 3)抗菌素广泛使用后,明显减少发病
? 发病机制:未明确
? 1) 链球菌感染学说
? 2) 链球菌毒素学说
? 3) 变态反应学说
? 4) 自身免疫学说
? 链球菌细胞壁的 C抗原和 M蛋白与结缔组
织中的糖蛋白发生交叉反应
二、基本病理变化
? 基本病变,分三期
( 1) 变质渗出期:
? 胶原纤维肿胀,纤维素样变性,基质
粘液样变;浆液、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 1个月)
? ( 2) 增生期:
? 风湿性肉芽肿
? 部位:小血管旁
光镜:中央:纤维素样坏死
周围:风湿细胞
外围: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
( 2~3个月)
? ( 3) 瘢痕期:
? 风湿小体纤维化,变成梭形小瘢痕 。
( 2~3个月)
三、风湿病的各个器官病变
? (一)风湿性心脏病
? (二)风湿性关节炎
? (三)皮肤病变
? (四)风湿性动脉炎
? (五)风湿性脑病
(一)风湿性心脏病
? ( 1)风湿性心内膜炎
? ( 2)风湿性心肌炎
? ( 3)风湿性心包炎
( 1)风湿性心内膜炎
? 病变最常累及:二尖瓣
其次: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初期:变质渗出期的改变
? 疣状赘生物:
部位:瓣膜闭锁缘上
? 肉眼:单排、灰白色、粟粒样大小赘生物
镜下:血小板、纤维素
晚期:赘生物机化,反复发作致慢性心瓣膜病
? 当炎症病变累及房、室内膜时,引起左房后
壁粗糙,内膜增厚,称为 Mc Callum斑。
( 2)风湿性心肌炎
? 累及:结缔组织
? 病变:间质性心肌炎,Aschoff小体
? 部位:好发于室间隔、左室后壁
? ( 3)风湿性心包炎:
? 部位:心外膜脏层
? 性质:浆液性、纤维素性炎、
? 结果:缩窄性心包炎。
(二)风湿性关节炎
? 部位:大关节
? 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 病变:浆液及纤维素渗出
? 结果:吸收
(三)皮肤病变
? ( 1)环形红斑:
? 部位:躯干、四肢
? 大体,3cm
? 光镜:血管充血、周围水肿、炎细胞浸润
? 时间,1~2天
? ( 2)皮下结节
? 部位:大关节附近的伸侧面
? 肉眼,0.5~2cm、圆形、质硬、无压痛
? 光镜:中央:纤维素样坏死物
? 周围,Aschoff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 伴炎细胞浸润
(四)风湿性动脉炎
? 部位:小动脉
? 病变:血管壁黏液变性、纤维素坏死、
? 淋巴细胞浸润,Aschoff小体形成
? 结果:管壁增厚
(五)风湿性脑病
? 年龄,5~12、女孩多
? 累及:风湿性动脉炎和皮质下脑炎
? 部位:大脑皮质、基底核、丘脑、小脑皮层
? 病变:神经细胞变性、胶质细胞增生及胶质
? 结节形成
? 小舞蹈症:锥体外系受累
第五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 endocarditis)
?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
?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sub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 病因: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 部位:侵犯正常心内膜,引起瓣膜化脓
性炎。
? 过程:化脓性病灶 败血症 心内膜
? 病理变化:
? 大体:体积大、灰黄色、质松软、易脱
落易致瓣膜破裂、穿孔,键索断裂。
? 光镜:由血栓、坏死组织、大量细菌
? 结局及并发症:
? 感染性梗死和脓肿
? 死亡
? 慢性心瓣膜病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 病因:多由草绿色链球菌引起
? 特点:主要侵犯已有病变的瓣膜
? 过程:感染灶 入血 侵入瓣膜
? 临床:发热、出血、栓塞、脾肿大
病理变化与临床联系
? 1心脏: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 赘生物的特点:
? 大体: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息肉状
? 或菜花样,污秽灰黄色,干燥质
? 脆,易脱落
? 镜下:血栓、细菌菌落、少量坏死物质、
? 炎细胞
? 结局:狭窄、关闭不全
? 2、血管:引起动脉性栓塞(贫血性梗死)动
脉炎
? 3、变态反应:局灶性或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 4、败血症:皮肤粘膜出血点、脾肿大、贫血
第六节 心瓣膜病 (valvular
vitium of the heart)
? 概念:是指心瓣膜受到各种致病因素损
伤后或先天性发育异常所造成的器质性
病变,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
不全。
最常见于: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一、二尖瓣狭窄
? 血液动力学及心脏变化:
失代偿时:三个心腔扩大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 血液动力学及心脏变化:
失代偿时:四个心腔扩大
三、主动脉瓣狭窄
? 血液动力学及心脏变化:
失代偿时:四个心腔扩大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 血液动力学及心脏变化:
失代偿时:三个心腔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