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墙体与地下室
3.1 墙的作用与设计要求
? 墙是房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一般民用建筑中,墙和楼板被称为 主体工
程 。墙的造价约占总造价的30-40%,
墙的重量约占房屋总重量的40-65%。
如何选择墙体材料和构造作法,将直接影响
房屋的使用质量、自重、造价、材料消耗和
施工工期。
一、墙的作用
民用建筑中的墙一般有三个作用。
?首先,它承受屋顶、楼板传给它的荷载,本身的
自重荷载和风荷载,所以它具有 承重作用 。
?第二,墙隔住了自然界的风、雨、雪的侵袭。防
止太阳的辐射、噪声的干扰以及室内热量的散失
等,起保温、隔热、隔声、防水等作用,这些作
用称为 围护作用 。
?第三,墙把房屋划分为若干房间和使用空间,称
为 分隔作用 。
?并不是所有 的墙都同时具有这三个作用,
有的即起承重作用又起围护作用,有的只
有围护作用;有的具有承重和分隔双重作
用,有的只起分隔作用。
二、墙体的类型
? 根据墙体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受力情况、材料选用、
构造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将墙体分为不同类型。
?1.按墙的位置分类
墙体按所处的位置不同分为 外墙和内墙 。
墙体按布置方向又可以分为 纵墙和横墙 。沿建筑物
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 纵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
的墙称为 横墙, 外横墙又称山墙 。另外,窗与窗、
窗与门之间的墙称为 窗间墙 ;窗洞下部的墙称为 窗
下墙 ;屋顶上部的墙称为 女儿墙 等 (图 3.1)。
位置分类
女儿墙
女儿墙
女儿墙
2.按受力情况分类
根据墙体的受力情况不同可分为承重墙
和非承重墙 。
?承重墙, 凡直接承受楼板、屋顶等传来荷载
的墙称为 ;
?非承重墙, 不承受这些外来荷载的墙称为。
?非承重墙又可分为两种,一是自承重墙二是
隔墙
?自承重墙, 在非承重墙中,不承受外来荷载,
仅承受自身重量并将其传至 基础的墙称为;
?隔墙,仅起分隔空间作用,自身重量由楼板或梁
来承担的墙称为;
?在框架结构中,填充在柱子之间的墙称为 填充墙,
内填充墙是隔墙的一种;
?悬挂在建筑物外部的轻质墙称为 幕墙,有金属幕、
玻璃幕等。幕墙和外填充墙,虽不能承受楼板和
层顶的荷载,但承受着风荷载并把风荷载传给骨
架结构。
玻
璃
幕
墙
3.按墙的材料分类
? 墙体有砖和砂浆砌筑的 砖墙
? 利用工业废料制作的各种砌块砌筑的 砌块墙
? 现浇或预制的 钢筋混凝土墙
? 石块和砂浆砌筑的 石墙 等。
第二节 墙体的承重方案
对以墙体承重为主的结构,常要求 各层的
承重墙上、下必须对齐;各层的门、窗洞
孔也以上、下对齐为佳 。此外,还要合理
选择墙体结构布置方案,墙体有四种承重
方案: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承重和墙与柱混合承重。
1.横墙承重,
横墙承重是将楼板及屋面板等水平承重构件搁置
在横墙上,楼面及屋面荷载依次通过楼板、横墙、
基础传递给地基。
优点,当横墙承重而纵墙为非承重墙时,在纵墙
上开窗灵活; 缺点,由于横墙间距受到限制,建
筑开间尺寸不够灵活;
这一布置方案适用于房间开间尺寸不大,墙体位
置比较固定的建筑,如宿舍、旅馆、住宅等。
2.纵墙承重
? 纵墙承重是将楼板及屋面板等水平
? 承重构件均搁置在 纵墙上,横墙只
起分隔空间和连接纵墙的作用。
优点,开间划分灵活,能分隔出较大的房间,以适
应不同的需要; 缺点 在纵墙上开设窗口受到限制,
室内通风不易组织;
这一布置方案适用于房间较大的的建筑,如办公楼、
商店、教学楼中的教室、阅览室等。
3.纵横墙承重
? 这种承重方案的承重墙体由纵横两个方
向的墙体组成。
? 纵横墙承重方式平面布置灵活,两个方
向的抗侧力都较好。
? 这种方案适用于房间开间、进深变化较
多的建筑,如医院、幼儿园等。
4.墙与柱混合承重
房屋内部采用柱、梁组成的内框架
承重,四周采用墙承重,由墙和柱共同
承受水平承重构件传来的荷载,称为墙
与柱混合承重。
这种方案适用于室内需要大空间的建
筑,如大型商店,餐厅 等 。
二、墙体的设计要求
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强度是指墙体承受荷载的能力,它与所采
用的材料以及同一材料的强度等级有关。作为
承重墙的墙体,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以确保
结构的安全。
墙体的稳定性与墙的高度、长度和厚度有
关。高而薄的墙稳定性差,矮而厚的墙稳定性
好;长而薄的墙稳定性差,短而厚的墙稳定性
好。
2.热工要求
? 1、墙体的保温要求
对有保温要求的墙体,须提高其构件的热阻,
通常采取以下措施。
( 1)增加墙体的厚度
墙体的热阻与其厚度成正比,欲提高墙身的热
阻,可增加其厚度。
( 2)选择导热系数小的墙体材料
要增加墙体的热阻,常选用导热系数小的保
温材料,如泡沫混凝土、加气混凝土、陶粒混凝土等。
保温墙体
?2、墙体的隔热要求
隔热措施有:
( 1)外墙采用浅色而平滑的外饰面,如白色外墙
涂料、浅色墙地砖、金属外墙板等,以反射太阳光,
减少墙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 2)在外墙内部设通风间层,利用空气的流动带
走热量,降低外墙内表面温度;
( 3)在窗口外侧设置遮阳设施,以遮档太阳光直
射室内;
( 4)在外墙外表面种植攀缘植物使之遮盖整个外
墙,吸收太阳辐射热,从而起到隔热作用。
3.隔声要求
墙体主要隔离由空气直接传播的噪声。一般采取
以下措施:
1、加强墙体缝隙的填密处理。
2、增加墙厚和墙体的密实性。
墙的隔声能力与墙的单位面积重量(面密度)
有关,面密度愈大,隔声能力愈强,同一材料的墙
愈厚,面密度愈大,所以加大墙厚对隔声也有利
3、采用有空气间层式多孔性材料的夹层墙。
4.满足防火要求
墙体及墙的厚度,应符合防火规范规定
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要求。 当建筑
的占地面积或长度较大时还要按规定设
置防火墙,将房屋分成若干段,以防止
火灾蔓延 。
防火墙的设置
防火墙的作用在于截断火灾区域,防止火
灾蔓延。作为防火墙,其耐火极限应不小于
4.0h。防火墙的最大间距应根据建筑物的
耐火等级而定,当耐火等级为一、二级时,
其间距为 150m;三级时为 100m;四级时
为 75m。
防火墙应截断燃烧体或难燃烧体的屋顶,
并高出非燃烧体屋顶 400mm;高出难燃烧
体屋面 500mm
5.满足防水防潮要求
在卫生间、厨房、实验室等用水房间的墙体以及
地下室的墙体应满足防水防潮要求。
6.满足自重、降低造价的要求
在进行墙的构造设计时,墙体除了必须满足上述
各项要求以外,还应力求选用容量小的材料,通
常称为轻质材料。这样可以减轻墙体自重、节省运输费用,从而降低造价。
7.满足建筑工业化要求
要逐步改革以普通粘土砖为主的墙体材料,采用
预制装配式墙体材料和构造方案,为生产工厂化、
施工机械化创造条件。
第三节 砖墙构造
?首先要了解 ------
砌墙用砂浆
? 砌墙用的 砂浆是由胶凝材料 (水泥、石灰、粘土
等) 和填充材料 ( 砂、矿渣 等) 混合加水搅拌
而成 。常用的有水泥砂浆、石灰砂浆和粘土砂浆。
水泥砂浆主要用于砌筑基础,砌墙一般用水泥石
灰砂浆。石灰砂浆和粘土砂浆因强度较低,多用
于砌筑非承重砖或荷载不大的承重墙 。 砌筑砂浆
的强度等级是由它的抗压强度确定的,共分为M15、M10、M7,5、M5、M2,5、M1和
M0, 4七个等级。
一、砖墙的组砌方式
砖墙的组砌方式简称砌式,是指砖在砌体中的排列
方式。为了砖墙坚固,砖的排列方式应 遵循内外搭
接、上下错缝的原则,错缝距离一般不小于60m
m。错缝和搭接能够保证墙体不出现连续的垂直缝,以提高墙的强度和稳定性。
? 在砖墙的组砌中,长边平行于墙面砌筑的砖称为 顺
砖,垂直于墙面砌筑的砖称为 丁砖 。实体砖墙通常
采用一顺一丁,多顺一丁,十字式(也称梅花丁)等砌筑方式。
?1、全顺式
全顺式指每皮均为顺砖叠砌,砖的条面外露,上下
皮错缝120mm,适用于砌筑半砖墙 (图 3.3d)。
?2、一顺一丁
丁砖和顺砖隔层砌筑,使上下皮的灰缝错开60m
m。这种砌法砌筑的墙整体性好,目前广泛应用于砌
筑一砖厚以上的各种墙。 (图 3.3a)
?3、多顺一丁
多顺一丁式,即多层顺砖和一层丁砖相间砌而成,
目前采用三顺一丁式,其砌筑式 (见图 3.3b)。这种砌
式在各顺砖层间存在着连续的垂直灰缝,所以它的砌
体强度比一顺一丁低。一般用于砌筑自承重墙和荷载
不大的承重墙。
?4、两平一侧式
3/4砖厚的墙是由两皮顺砖和一皮侧砖为一层
交替砌成。这种砌式在于砖要侧砌(俗称斗砖),
所以砌筑费工,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也高。 其
砌式见 3.3e
?5、每皮丁顺相间式
每皮丁顺相间式,又称沙包式。这种砌式是在一
皮之内丁砖和顺砖相同,上下皮错缝砌筑成。它
的优点墙面美观,但砌筑时费工,常用于不抹灰
的清水墙。 其砌式见图 3.3f。
二、实心砖墙的尺度
1.砌墙砖的规格尺寸
我国普通砖尺寸是按长、宽、厚(均包括灰
缝)之比为4:2:1的原则制定的。它使一个
砖长(240mm),恰等于两个砖宽度加灰缝
(115 × 2+10),或等于四个砖厚加三个
灰缝(53 × 4+9, 5 × 3),普通砖的这个
尺寸关系便于组砌成以砖厚为基数的任何尺寸。
在工程初中中常以 一个砖宽加一个灰缝
(115 × 2=125)的尺寸为基数
确定各部分的尺寸。由于确定砖尺寸的时间早
于模数制的产生,故砖尺寸与M=100mm
的模数不一致,这使墙的尺寸与其它构件尺寸
不易协调,给设计和施工带来很多麻烦,但要
改变这个尺寸也有很多具体问题。
? 2.实心砖墙指用普通砖(其中主要是普通粘土砖)
砌筑的墙。由于普通粘土砖的尺寸是240 × 1
15 × 53mm,所以实心砖墙的尺寸均为砖宽
加灰缝(115+10=125)倍数。
? 3.砖墙的厚度
一般以砖长为基数来称呼砖墙厚度,如一砖厚、
半砖厚等。当灰缝按10mm计算时,砖厚度的
尺寸见表 3.1。
墙体与地下室
3.1 墙的作用与设计要求
? 墙是房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一般民用建筑中,墙和楼板被称为 主体工
程 。墙的造价约占总造价的30-40%,
墙的重量约占房屋总重量的40-65%。
如何选择墙体材料和构造作法,将直接影响
房屋的使用质量、自重、造价、材料消耗和
施工工期。
一、墙的作用
民用建筑中的墙一般有三个作用。
?首先,它承受屋顶、楼板传给它的荷载,本身的
自重荷载和风荷载,所以它具有 承重作用 。
?第二,墙隔住了自然界的风、雨、雪的侵袭。防
止太阳的辐射、噪声的干扰以及室内热量的散失
等,起保温、隔热、隔声、防水等作用,这些作
用称为 围护作用 。
?第三,墙把房屋划分为若干房间和使用空间,称
为 分隔作用 。
?并不是所有 的墙都同时具有这三个作用,
有的即起承重作用又起围护作用,有的只
有围护作用;有的具有承重和分隔双重作
用,有的只起分隔作用。
二、墙体的类型
? 根据墙体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受力情况、材料选用、
构造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将墙体分为不同类型。
?1.按墙的位置分类
墙体按所处的位置不同分为 外墙和内墙 。
墙体按布置方向又可以分为 纵墙和横墙 。沿建筑物
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 纵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
的墙称为 横墙, 外横墙又称山墙 。另外,窗与窗、
窗与门之间的墙称为 窗间墙 ;窗洞下部的墙称为 窗
下墙 ;屋顶上部的墙称为 女儿墙 等 (图 3.1)。
位置分类
女儿墙
女儿墙
女儿墙
2.按受力情况分类
根据墙体的受力情况不同可分为承重墙
和非承重墙 。
?承重墙, 凡直接承受楼板、屋顶等传来荷载
的墙称为 ;
?非承重墙, 不承受这些外来荷载的墙称为。
?非承重墙又可分为两种,一是自承重墙二是
隔墙
?自承重墙, 在非承重墙中,不承受外来荷载,
仅承受自身重量并将其传至 基础的墙称为;
?隔墙,仅起分隔空间作用,自身重量由楼板或梁
来承担的墙称为;
?在框架结构中,填充在柱子之间的墙称为 填充墙,
内填充墙是隔墙的一种;
?悬挂在建筑物外部的轻质墙称为 幕墙,有金属幕、
玻璃幕等。幕墙和外填充墙,虽不能承受楼板和
层顶的荷载,但承受着风荷载并把风荷载传给骨
架结构。
玻
璃
幕
墙
3.按墙的材料分类
? 墙体有砖和砂浆砌筑的 砖墙
? 利用工业废料制作的各种砌块砌筑的 砌块墙
? 现浇或预制的 钢筋混凝土墙
? 石块和砂浆砌筑的 石墙 等。
第二节 墙体的承重方案
对以墙体承重为主的结构,常要求 各层的
承重墙上、下必须对齐;各层的门、窗洞
孔也以上、下对齐为佳 。此外,还要合理
选择墙体结构布置方案,墙体有四种承重
方案: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承重和墙与柱混合承重。
1.横墙承重,
横墙承重是将楼板及屋面板等水平承重构件搁置
在横墙上,楼面及屋面荷载依次通过楼板、横墙、
基础传递给地基。
优点,当横墙承重而纵墙为非承重墙时,在纵墙
上开窗灵活; 缺点,由于横墙间距受到限制,建
筑开间尺寸不够灵活;
这一布置方案适用于房间开间尺寸不大,墙体位
置比较固定的建筑,如宿舍、旅馆、住宅等。
2.纵墙承重
? 纵墙承重是将楼板及屋面板等水平
? 承重构件均搁置在 纵墙上,横墙只
起分隔空间和连接纵墙的作用。
优点,开间划分灵活,能分隔出较大的房间,以适
应不同的需要; 缺点 在纵墙上开设窗口受到限制,
室内通风不易组织;
这一布置方案适用于房间较大的的建筑,如办公楼、
商店、教学楼中的教室、阅览室等。
3.纵横墙承重
? 这种承重方案的承重墙体由纵横两个方
向的墙体组成。
? 纵横墙承重方式平面布置灵活,两个方
向的抗侧力都较好。
? 这种方案适用于房间开间、进深变化较
多的建筑,如医院、幼儿园等。
4.墙与柱混合承重
房屋内部采用柱、梁组成的内框架
承重,四周采用墙承重,由墙和柱共同
承受水平承重构件传来的荷载,称为墙
与柱混合承重。
这种方案适用于室内需要大空间的建
筑,如大型商店,餐厅 等 。
二、墙体的设计要求
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强度是指墙体承受荷载的能力,它与所采
用的材料以及同一材料的强度等级有关。作为
承重墙的墙体,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以确保
结构的安全。
墙体的稳定性与墙的高度、长度和厚度有
关。高而薄的墙稳定性差,矮而厚的墙稳定性
好;长而薄的墙稳定性差,短而厚的墙稳定性
好。
2.热工要求
? 1、墙体的保温要求
对有保温要求的墙体,须提高其构件的热阻,
通常采取以下措施。
( 1)增加墙体的厚度
墙体的热阻与其厚度成正比,欲提高墙身的热
阻,可增加其厚度。
( 2)选择导热系数小的墙体材料
要增加墙体的热阻,常选用导热系数小的保
温材料,如泡沫混凝土、加气混凝土、陶粒混凝土等。
保温墙体
?2、墙体的隔热要求
隔热措施有:
( 1)外墙采用浅色而平滑的外饰面,如白色外墙
涂料、浅色墙地砖、金属外墙板等,以反射太阳光,
减少墙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 2)在外墙内部设通风间层,利用空气的流动带
走热量,降低外墙内表面温度;
( 3)在窗口外侧设置遮阳设施,以遮档太阳光直
射室内;
( 4)在外墙外表面种植攀缘植物使之遮盖整个外
墙,吸收太阳辐射热,从而起到隔热作用。
3.隔声要求
墙体主要隔离由空气直接传播的噪声。一般采取
以下措施:
1、加强墙体缝隙的填密处理。
2、增加墙厚和墙体的密实性。
墙的隔声能力与墙的单位面积重量(面密度)
有关,面密度愈大,隔声能力愈强,同一材料的墙
愈厚,面密度愈大,所以加大墙厚对隔声也有利
3、采用有空气间层式多孔性材料的夹层墙。
4.满足防火要求
墙体及墙的厚度,应符合防火规范规定
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要求。 当建筑
的占地面积或长度较大时还要按规定设
置防火墙,将房屋分成若干段,以防止
火灾蔓延 。
防火墙的设置
防火墙的作用在于截断火灾区域,防止火
灾蔓延。作为防火墙,其耐火极限应不小于
4.0h。防火墙的最大间距应根据建筑物的
耐火等级而定,当耐火等级为一、二级时,
其间距为 150m;三级时为 100m;四级时
为 75m。
防火墙应截断燃烧体或难燃烧体的屋顶,
并高出非燃烧体屋顶 400mm;高出难燃烧
体屋面 500mm
5.满足防水防潮要求
在卫生间、厨房、实验室等用水房间的墙体以及
地下室的墙体应满足防水防潮要求。
6.满足自重、降低造价的要求
在进行墙的构造设计时,墙体除了必须满足上述
各项要求以外,还应力求选用容量小的材料,通
常称为轻质材料。这样可以减轻墙体自重、节省运输费用,从而降低造价。
7.满足建筑工业化要求
要逐步改革以普通粘土砖为主的墙体材料,采用
预制装配式墙体材料和构造方案,为生产工厂化、
施工机械化创造条件。
第三节 砖墙构造
?首先要了解 ------
砌墙用砂浆
? 砌墙用的 砂浆是由胶凝材料 (水泥、石灰、粘土
等) 和填充材料 ( 砂、矿渣 等) 混合加水搅拌
而成 。常用的有水泥砂浆、石灰砂浆和粘土砂浆。
水泥砂浆主要用于砌筑基础,砌墙一般用水泥石
灰砂浆。石灰砂浆和粘土砂浆因强度较低,多用
于砌筑非承重砖或荷载不大的承重墙 。 砌筑砂浆
的强度等级是由它的抗压强度确定的,共分为M15、M10、M7,5、M5、M2,5、M1和
M0, 4七个等级。
一、砖墙的组砌方式
砖墙的组砌方式简称砌式,是指砖在砌体中的排列
方式。为了砖墙坚固,砖的排列方式应 遵循内外搭
接、上下错缝的原则,错缝距离一般不小于60m
m。错缝和搭接能够保证墙体不出现连续的垂直缝,以提高墙的强度和稳定性。
? 在砖墙的组砌中,长边平行于墙面砌筑的砖称为 顺
砖,垂直于墙面砌筑的砖称为 丁砖 。实体砖墙通常
采用一顺一丁,多顺一丁,十字式(也称梅花丁)等砌筑方式。
?1、全顺式
全顺式指每皮均为顺砖叠砌,砖的条面外露,上下
皮错缝120mm,适用于砌筑半砖墙 (图 3.3d)。
?2、一顺一丁
丁砖和顺砖隔层砌筑,使上下皮的灰缝错开60m
m。这种砌法砌筑的墙整体性好,目前广泛应用于砌
筑一砖厚以上的各种墙。 (图 3.3a)
?3、多顺一丁
多顺一丁式,即多层顺砖和一层丁砖相间砌而成,
目前采用三顺一丁式,其砌筑式 (见图 3.3b)。这种砌
式在各顺砖层间存在着连续的垂直灰缝,所以它的砌
体强度比一顺一丁低。一般用于砌筑自承重墙和荷载
不大的承重墙。
?4、两平一侧式
3/4砖厚的墙是由两皮顺砖和一皮侧砖为一层
交替砌成。这种砌式在于砖要侧砌(俗称斗砖),
所以砌筑费工,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也高。 其
砌式见 3.3e
?5、每皮丁顺相间式
每皮丁顺相间式,又称沙包式。这种砌式是在一
皮之内丁砖和顺砖相同,上下皮错缝砌筑成。它
的优点墙面美观,但砌筑时费工,常用于不抹灰
的清水墙。 其砌式见图 3.3f。
二、实心砖墙的尺度
1.砌墙砖的规格尺寸
我国普通砖尺寸是按长、宽、厚(均包括灰
缝)之比为4:2:1的原则制定的。它使一个
砖长(240mm),恰等于两个砖宽度加灰缝
(115 × 2+10),或等于四个砖厚加三个
灰缝(53 × 4+9, 5 × 3),普通砖的这个
尺寸关系便于组砌成以砖厚为基数的任何尺寸。
在工程初中中常以 一个砖宽加一个灰缝
(115 × 2=125)的尺寸为基数
确定各部分的尺寸。由于确定砖尺寸的时间早
于模数制的产生,故砖尺寸与M=100mm
的模数不一致,这使墙的尺寸与其它构件尺寸
不易协调,给设计和施工带来很多麻烦,但要
改变这个尺寸也有很多具体问题。
? 2.实心砖墙指用普通砖(其中主要是普通粘土砖)
砌筑的墙。由于普通粘土砖的尺寸是240 × 1
15 × 53mm,所以实心砖墙的尺寸均为砖宽
加灰缝(115+10=125)倍数。
? 3.砖墙的厚度
一般以砖长为基数来称呼砖墙厚度,如一砖厚、
半砖厚等。当灰缝按10mm计算时,砖厚度的
尺寸见表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