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6 1
第二章 信用与金融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第三节 融资方式及渠道
返回
目录
2011-10-16 2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一、信用是现代金融的基石
?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即
信用经济。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纽带
和灵魂。
? 在一个发达的商品交换社会中,一切经济活动
的开展都离不开信用。信用已成为现代市场经
济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
2011-10-16 3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二、信用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一 )信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含义
?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使用“信用”的含义通
常包含着信托、恪守诺言、实践成约等内容。
2011-10-16 4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前期授予
A B
授予价值 偿还价值
(二 )信用的经济学定义
?所谓信用,是指以偿本付
息为前提条件的价值单方面
的让渡或转移。
?信用具有以下本质特征,
?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
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即
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先决条
件。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
式。它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
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运动。
?信用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
后期偿还
思考,
给学生提
供的无息
助学贷款
属不属于
信用?
2011-10-16 5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三 )信用的构成要素
1,信用的主体
即经济活动中的赤字部门和盈余部门,它们具体包括
企业、机构、政府、个人以及在信用活动中起媒介
作用的金融中介,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2,信用关系
即信用主体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资金和实物的
融通形成的债权和债务关系。提供信用者为债权方,
接受信用者为债务方。
2011-10-16 6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3,信用条件
主要指期限和利率。期限是信用关系开始到其终结的
时间。利息是债权人因让渡实物和货币使用权所得到
的报酬。
4,信用标的
即信用关系的对象。它可以是实物形式,主要表现为
商业信用;也可以是货币形式,主要表现为银行信用。
5,信用载体
即信用工具,它是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
2011-10-16 7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信用 —— 古老的范畴
中国的货币和信用起源很早。早在夏代(公元前
2100年 — 公元前 1600年),贝就成为交换的媒介。相传
西周(公元前 11世纪 — 公元前 771年)就已出现了信用
行为。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 770年 — 公元前 221年),
货币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使用金、银、铜等秤量
货币的同时,还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铜铸币,有布币、刀
币、圈钱等。
2011-10-16 8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三、信用的历史演变
(一 )信用产生的原因
? 首先,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制的出现。
? 其次,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
系的存在,换言之,信用产生于货币作为支付
手段的职能,即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
? 最后,信用产生的现实根源在于商品或货币占
有的不均衡。
2011-10-16 9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二 )信用的发展过程
? 尚未工具化的信用。指借贷活动虽已发生,但尚未具
体化为工具,即借贷的书面凭证。
? 尚未流通化的信用。指信用虽已发生,且已具体化为
工具,但还没有供信用工具流通转让的市场。
? 流通化的信用。指借贷活动已经发生,并具体化为工
具,而且这些信用工具可以在市场上转让、流通,从
而使得资金得以灵活运用。它是信用逐渐发展的结果,
是信用发展的高级阶段。
2011-10-16 10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三 )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信用:高利贷信用
? 高利贷信用是指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以获取
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活动。它是最初的信
用形式,是最古老的生息资本形式,也是前
资本主义社会信用的基本形式。
? 高利贷信用特点,
1,利息率极高
2,非生产性
3,保守性
2011-10-16 11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 高利贷信用存在的基础,
(1)简单商品经济。前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是简单商品
经济,是一种小生产、自耕农、小手工业占优势的社
会生产方式。
(2)金属货币制度。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制度是金属货
币制度,货币的数量是有限的,面对比较强大的货币
需求,货币的供给必然严重不足,从而也导致了高利
贷利率的高水平。
(3)信用不发达。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货币获得较为困
难。与简单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是单一的信用形式,在
高利贷以外没有其他的信用形式和融资方式。同时,
农民和小生产者在面临生计和简单再生产不能维持的
时候,也没有非信用方式可以寻求,从而只能借高利
贷。
高利贷在我国特
别是农村地区仍
然广泛存在,原
因何在呢?
2011-10-16 12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 高利贷信用的历史作用,具有双重性,
?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它一方面对社会生产力起阻碍
和破坏作用及解体作用,这是由于高利贷利率特别高,
一般不再用于发展生产力,加之它的高利盘剥,使小
生产者的再生产条件每况愈下,社会生产力日益萎缩;
另一方面,它又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货币经
济的发展。
? 在封建社会末期,它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前提条件的形成,即货币资本的积累和雇佣劳动后备
军的形成,成为促使资本主义前提条件形成的有力杠
杆;另一方面,其寄生性又阻碍着高利贷资本向产业
资本的转化,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与发展的障
碍。
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表
利 率
项 目
六个月以下
(含六个
月) 4.2 5.04
六个月至一
年(含一
年) 4.425 5.31
一年至三年
(含三年) 4.575 5.49
三年至五年
(含五年) 4.65 5.58
五年以上 4.8 5.76
三、贴现
逾期贷款
挤占挪用贷
款
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按不
超过同期贷款利率(含浮
动)加点
四、罚息
日利率万分之二点一(折
年利率7,56 %)
日利率万分之五
月利率
(‰) 年利率(%)
一、短期贷款
二、中长期贷款
农民冉某向一退休人员借款 130元
用于儿子婚事,约期 2个月,月利
率 20%。冉无力履约还债,利息由
开初的每月 26元滚到 100元,130元
并计算复利。在两年多的时间里,
冉节衣缩食归还了近 2 000元,而
债务却由 130元滚至 6 000多元,成
了还不清的“阎王债”。
2011-10-16 13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四 )资本主义社会的信用
1,借贷资本的含义及形成
(1)含义,
? 借贷资本是指货币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暂时贷给
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2)形成,
? 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会游离出一部分暂时闲
置的货币资本。
? 在经营过程中,为维持资本循环的连续性或扩大生
产经营规模和范围,会需要补充资本。
? 从产业资本中游离并独立出来的闲置资本就转化成
了借贷资本。
2011-10-16 14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2,借贷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的异同
(1) 区别,
? 借贷关系人不同。
? 用途不同。
? 利率水平与利息来源不同。
? 反映的生产关系不同。
(2) 相同点,
? 借贷资本与高利贷资本都是为了获取利息的生息资
本,都是不变更所有权而只暂时转让使用权的借贷,
都必须有借有还。
2011-10-16 15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3,借贷资本的特点
(1)它是一种资本商品。即借贷资本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资
本。
(2)它是一种所有权资本。即借贷资本是所有权与使用权
相分离的所有权资本。
(3)它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是 G—
G′,始终表现为货币形态。
(4)它有特殊的转化形式。借贷资本的转让不是通过买卖
的形式,而是通过借贷来实现。
2011-10-16 16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4,资本主义信用的历史作用
(1)积极作用,
? 对资本转移有中介作用。
? 加速资本周转。
? 促进了资本集中,是加速资本积累与积聚的重要因素。
(2)消极作用,
? 信用能够使生产扩大到极限,从而加重生产过剩,使
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
? 信用由于其刚性,加强了资本主义各经济部门之间的
不平衡。
? 信用刺激投机,并制造虚假的繁荣。
2011-10-16 17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五 )社会主义信用
? 所谓社会主义信用,是指社会主义经济中借贷资金的
运动形式。
? 社会主义信用仍然是一种借贷关系,是以偿还为条件
的价值运动形式。
? 社会主义条件下信用关系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商品货
币关系的存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多元化的所有制经济结构之间及部门、企业、家庭、
个人之间的需要,此外对外经济联系与交流也必须借
助于信用关系来实现。
2011-10-16 18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四、信用的作用
(一 )使社会闲置资金得到充分利用
(二 )丰富信用流通工具,节约流通费用
(三 )推动了资本集中与积聚
(四 )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 )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
2011-10-16 19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一、商业信用
(一 )商业信用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互相提供的,与商品交易
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信用。
? 商业信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在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各个企业相互依赖,但它们
在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上往往存在着不一致,从而使
商品运动和货币运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脱节。而通过
企业之间相互提供商业信用,则可满足企业对资本的
需要,从而保证整个社会的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2011-10-16 20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二 )商业信用的特点
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工商企业
2,商业信用的客体主要是商品资本,因此,它
是一种实物信用
3,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是一致的
即商业信用的数量和规模与工业生产、商品
流通的数量、规模是相适应的,在动态趋向
上是一致的。
2011-10-16 21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三 )商业信用的优缺点
? 商业作用的优点在于方便和及时。
?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受个别企业商品数量和规模
的影响。
(2)商业信用方向的局限性。一般是由卖方提供给买方,
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3)商业信用期限的局限性。受生产和商品流转周期的限
制,一般只能是短期信用。
(4)商业信用授信对象的局限性。一般局限在企业之间。
(5)此外,它还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等缺点。
2011-10-16 22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四 )我国的商业信用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商业信用具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 在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曾较好地
发挥过商业信用的积极作用。
? 从第二个五年计划至 1978年前,除只准对采购农副产
品和制造长期的大型设备可预付定金外,其余一律禁
止运用商业信用。
? 从改革开放至今,商业信用在我国逐步放开,范围逐
步扩大,并发挥了较大的积极作用。
2011-10-16 23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二、银行信用
(一 )银行信用的含义及地位
? 银行信用是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给政府、企
业或个人的信用。
? 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在现代商品货币
经济下,银行信用无论在规模、范围上,还是在期限
上都大大超过了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已成为现代经济
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2011-10-16 24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二 )银行信用的特点
1,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
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它
可用以任何方面
3,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不一致
总之,银行信用可以突破商业信用在时间、
空间、规模、对象上的限制。
2011-10-16 25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三 )我国的银行信用
? 改革开放前,与“大一统”的金融体制相适应,
我国长期实行单一的银行信用,并把全部银行
信用集中于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只能在一个银
行的某一分支机构开设账户,并与之发生信用
关系。
?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单一银行信用逐渐转化为多种信用形式。但是
尽管信用形式多样化了,银行信用仍然是我国
信用形式的主体。
2011-10-16 26
企业
银行 财政
个人
个人的极大储蓄
与瞬时间的高负
债:中国人的储
蓄、贷款动机与
目的
由于不同
生产周期
的企业具
有资金的
盈余与短
缺
我国从 1979
年到现在,
只有 1985年
盈余,其余
年份皆负债
现代银
行金融
体系承
担了聚
集、分
散资金
的任务
我国信用关系
2011-10-16 27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三、国家信用
(一 )国家信用的含义及形式
? 国家信用是指国家作为债务人的借贷活动,其实质
是国家举债。
? 国家信用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发行国库券
2,发行国家公债
3,发行专项债券
4,向银行透支或借款
5,向国外借款,或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政府债券
2011-10-16 28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二 )国家信用的特点
1,国家信用的主体是政府
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出现,债权人则是国内外的经
济实体和居民。
2,安全性较强,风险较小
3,通常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4,交易性、流动性较强
由于国家债券的信誉高、安全性好,在证券市场上是
优良的交易对象,交易量大,流动性非常强。
2011-10-16 29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三 )我国的国家信用
? 我国自 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的发行一直呈
增长态势。
? 第一阶段( 1981— 1990年),年均发行额不足 40亿元,
年均递增 7.5%;
? 第二阶段( 1991— 1993年),年均发行额超过了 300亿
元,年均递增 25.7%;
? 第三阶段( 1994— 1997年),年均发行额达到 1 699.8
亿元,年均递增 53.1%;
? 第四阶段( 1998年至今),由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国债发行规模更是日益扩大,年均发行额增至 4 036.7
亿元,年均递增 15.7%。
2011-10-16 30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四、消费信用
? 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商品形
态或货币形态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 消费信用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赊销,即延期付款,它是零售商对消费者提供的短期
信用。
(2)分期付款,指零售商对消费者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提
供的中长期信用。
(3)消费信贷,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
押放款方式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
(4)消费信用卡,多由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发出。
2011-10-16 31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五、民间信用
(一 )民间信用的含义及形式
? 民间信用,亦称“民间借贷”,或个人信用。西方
国家指相对于国家之外的一切信用,包括商业银行
信用。在我国,民间信用主要指居民个人之间以货
币或实物的形式所提供的直接信贷。
? 民间信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私人之间直接的货币借贷。
(2)私人之间通过中介人进行的间接的货币借贷。
(3)通过一定组织程序的货币“合会”、“标会”、
“搭会”等进行的货币借贷。
(4)以实物作为抵押的“典当”形式的货币借贷。
2011-10-16 32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二 )民间信用的特点
1,数量有限,期限较短
2,范围有限
3,利率较高,且具有较大的弹性
4,主体主要是自然人
2011-10-16 33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三 )民间信用的优缺点
? 民间信用的优点,
? 扩大了社会融资的范围,其较高的灵活性对社会信用形
式发挥了拾遗补阙的作用。
? 满足了居民的筹集资金、解决收不抵支困难和实现消费
效用最大化等方面的需求。
? 民间信用的局限性,
? 存在的盲目性和不规范性,增加了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
难度,其借贷过程中存在的金融投机、高利盘剥不利于
货币流通的稳定和人们生活的安定,增加金融风险。
? 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其他信用形式产生“挤出”效应。
2011-10-16 34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六、国际信用
? 国际信用,亦称“国际信贷”,它是在国际经济交往
中,国与国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 国际信用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 出口信贷,指一国出口商或出口商往来银行直接或间
接地向另一国进口商或进口商往来银行所提供的信贷。
? 银行信贷,指进口商为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而从
外国银行(或银团)取得的贷款。
? 政府信贷,指一国政府向另一国政府提供的贷款。
2011-10-16 35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 国际金融机构信贷,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开
发协会、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等国际金融机构
所提供 的 信用。
? 国际债券,指一国政府、金融机构或公司、企业为
筹措资金而在国外或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的有价证
券。
? 补偿贸易,指一国厂商以赊销方式向另一国企业项
目提供生产设备和专利技术,待该项目建成投产后
以产品还本付息的借贷行为。
2011-10-16 36
第三节 融资方式及渠道
一、金融与金融体系
? 金融,一般是指金融资产的融通,也可以说是
与金融资产流通和信用有关的各种活动。严格
的金融定义是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金融资产流
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其相联系的一切经济关系
的总和。
? 金融的内容包括金融关系、金融活动、金融机
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等一切与金融资产信
用相关的经济关系和活动。
2011-10-16 37
第三节 融资方式及渠道
? 所谓金融体系,就是指一国金融机构的设置,各
自的性质、任务和主要职能,以及它们在金融、
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
行为主体,各类银行与非银行中介机构并存,构
成现代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的一般特征。
2011-10-16 38
第三节 融资方式及渠道
二、直接融资
(一 )概念
? 直接融资。也称直接金融,是指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
者运用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
其中,资金供给者是直接贷款人,资金需求者是直接借
款人。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是发行股票或债券。
(二 )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
1,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比的优点
? 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联系,在融资时间、期限、利率、数
量、资金用途等方面有较多的选择自由。
? 有利于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 有利于筹集长期投资资金。
2011-10-16 39
第三节 融资方式及渠道
2,直接融资的局限性
? 直接融资双方在资金数量、期限、利率等方
面受到的限制比间接融资多。
? 对资金供给者来讲,由于缺乏中介的缓冲,
直接融资风险比间接融资风险大,需要直接
承担投资风险。
? 直接融资的便利程度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
均受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的制约。
2011-10-16 40
第三节 融资方式及渠道
三、间接融资
(一 )概念
?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通过金融中介间
接实现融资的行为。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并不发
生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发生信
用关系,从而成为金融机构的债权人或债务人。
(二 )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
1,与直接融资相比,间接融资的优点
? 筹资上可以积少成多。
? 安全性较高。
2011-10-16 41
第三节 融资方式及渠道
2,间接融资的局限性
? 由于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加入了金融机
构为中介,隔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债权人对债务人的约
束,如对投资对象经营状况的关注和筹资者
在资金使用方面的压力与约束。
? 金融机构要从经营服务中获取收益,从而增
加了筹资者的成本,减少了投资者的收益。
第二章 信用与金融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第三节 融资方式及渠道
返回
目录
2011-10-16 2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一、信用是现代金融的基石
?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即
信用经济。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纽带
和灵魂。
? 在一个发达的商品交换社会中,一切经济活动
的开展都离不开信用。信用已成为现代市场经
济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
2011-10-16 3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二、信用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一 )信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含义
?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使用“信用”的含义通
常包含着信托、恪守诺言、实践成约等内容。
2011-10-16 4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前期授予
A B
授予价值 偿还价值
(二 )信用的经济学定义
?所谓信用,是指以偿本付
息为前提条件的价值单方面
的让渡或转移。
?信用具有以下本质特征,
?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
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即
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先决条
件。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
式。它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
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运动。
?信用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
后期偿还
思考,
给学生提
供的无息
助学贷款
属不属于
信用?
2011-10-16 5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三 )信用的构成要素
1,信用的主体
即经济活动中的赤字部门和盈余部门,它们具体包括
企业、机构、政府、个人以及在信用活动中起媒介
作用的金融中介,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2,信用关系
即信用主体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资金和实物的
融通形成的债权和债务关系。提供信用者为债权方,
接受信用者为债务方。
2011-10-16 6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3,信用条件
主要指期限和利率。期限是信用关系开始到其终结的
时间。利息是债权人因让渡实物和货币使用权所得到
的报酬。
4,信用标的
即信用关系的对象。它可以是实物形式,主要表现为
商业信用;也可以是货币形式,主要表现为银行信用。
5,信用载体
即信用工具,它是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
2011-10-16 7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信用 —— 古老的范畴
中国的货币和信用起源很早。早在夏代(公元前
2100年 — 公元前 1600年),贝就成为交换的媒介。相传
西周(公元前 11世纪 — 公元前 771年)就已出现了信用
行为。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 770年 — 公元前 221年),
货币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使用金、银、铜等秤量
货币的同时,还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铜铸币,有布币、刀
币、圈钱等。
2011-10-16 8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三、信用的历史演变
(一 )信用产生的原因
? 首先,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制的出现。
? 其次,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
系的存在,换言之,信用产生于货币作为支付
手段的职能,即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
? 最后,信用产生的现实根源在于商品或货币占
有的不均衡。
2011-10-16 9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二 )信用的发展过程
? 尚未工具化的信用。指借贷活动虽已发生,但尚未具
体化为工具,即借贷的书面凭证。
? 尚未流通化的信用。指信用虽已发生,且已具体化为
工具,但还没有供信用工具流通转让的市场。
? 流通化的信用。指借贷活动已经发生,并具体化为工
具,而且这些信用工具可以在市场上转让、流通,从
而使得资金得以灵活运用。它是信用逐渐发展的结果,
是信用发展的高级阶段。
2011-10-16 10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三 )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信用:高利贷信用
? 高利贷信用是指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以获取
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活动。它是最初的信
用形式,是最古老的生息资本形式,也是前
资本主义社会信用的基本形式。
? 高利贷信用特点,
1,利息率极高
2,非生产性
3,保守性
2011-10-16 11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 高利贷信用存在的基础,
(1)简单商品经济。前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是简单商品
经济,是一种小生产、自耕农、小手工业占优势的社
会生产方式。
(2)金属货币制度。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制度是金属货
币制度,货币的数量是有限的,面对比较强大的货币
需求,货币的供给必然严重不足,从而也导致了高利
贷利率的高水平。
(3)信用不发达。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货币获得较为困
难。与简单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是单一的信用形式,在
高利贷以外没有其他的信用形式和融资方式。同时,
农民和小生产者在面临生计和简单再生产不能维持的
时候,也没有非信用方式可以寻求,从而只能借高利
贷。
高利贷在我国特
别是农村地区仍
然广泛存在,原
因何在呢?
2011-10-16 12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 高利贷信用的历史作用,具有双重性,
?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它一方面对社会生产力起阻碍
和破坏作用及解体作用,这是由于高利贷利率特别高,
一般不再用于发展生产力,加之它的高利盘剥,使小
生产者的再生产条件每况愈下,社会生产力日益萎缩;
另一方面,它又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货币经
济的发展。
? 在封建社会末期,它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前提条件的形成,即货币资本的积累和雇佣劳动后备
军的形成,成为促使资本主义前提条件形成的有力杠
杆;另一方面,其寄生性又阻碍着高利贷资本向产业
资本的转化,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与发展的障
碍。
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表
利 率
项 目
六个月以下
(含六个
月) 4.2 5.04
六个月至一
年(含一
年) 4.425 5.31
一年至三年
(含三年) 4.575 5.49
三年至五年
(含五年) 4.65 5.58
五年以上 4.8 5.76
三、贴现
逾期贷款
挤占挪用贷
款
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按不
超过同期贷款利率(含浮
动)加点
四、罚息
日利率万分之二点一(折
年利率7,56 %)
日利率万分之五
月利率
(‰) 年利率(%)
一、短期贷款
二、中长期贷款
农民冉某向一退休人员借款 130元
用于儿子婚事,约期 2个月,月利
率 20%。冉无力履约还债,利息由
开初的每月 26元滚到 100元,130元
并计算复利。在两年多的时间里,
冉节衣缩食归还了近 2 000元,而
债务却由 130元滚至 6 000多元,成
了还不清的“阎王债”。
2011-10-16 13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四 )资本主义社会的信用
1,借贷资本的含义及形成
(1)含义,
? 借贷资本是指货币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暂时贷给
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2)形成,
? 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会游离出一部分暂时闲
置的货币资本。
? 在经营过程中,为维持资本循环的连续性或扩大生
产经营规模和范围,会需要补充资本。
? 从产业资本中游离并独立出来的闲置资本就转化成
了借贷资本。
2011-10-16 14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2,借贷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的异同
(1) 区别,
? 借贷关系人不同。
? 用途不同。
? 利率水平与利息来源不同。
? 反映的生产关系不同。
(2) 相同点,
? 借贷资本与高利贷资本都是为了获取利息的生息资
本,都是不变更所有权而只暂时转让使用权的借贷,
都必须有借有还。
2011-10-16 15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3,借贷资本的特点
(1)它是一种资本商品。即借贷资本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资
本。
(2)它是一种所有权资本。即借贷资本是所有权与使用权
相分离的所有权资本。
(3)它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是 G—
G′,始终表现为货币形态。
(4)它有特殊的转化形式。借贷资本的转让不是通过买卖
的形式,而是通过借贷来实现。
2011-10-16 16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4,资本主义信用的历史作用
(1)积极作用,
? 对资本转移有中介作用。
? 加速资本周转。
? 促进了资本集中,是加速资本积累与积聚的重要因素。
(2)消极作用,
? 信用能够使生产扩大到极限,从而加重生产过剩,使
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
? 信用由于其刚性,加强了资本主义各经济部门之间的
不平衡。
? 信用刺激投机,并制造虚假的繁荣。
2011-10-16 17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五 )社会主义信用
? 所谓社会主义信用,是指社会主义经济中借贷资金的
运动形式。
? 社会主义信用仍然是一种借贷关系,是以偿还为条件
的价值运动形式。
? 社会主义条件下信用关系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商品货
币关系的存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多元化的所有制经济结构之间及部门、企业、家庭、
个人之间的需要,此外对外经济联系与交流也必须借
助于信用关系来实现。
2011-10-16 18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四、信用的作用
(一 )使社会闲置资金得到充分利用
(二 )丰富信用流通工具,节约流通费用
(三 )推动了资本集中与积聚
(四 )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 )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
2011-10-16 19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一、商业信用
(一 )商业信用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互相提供的,与商品交易
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信用。
? 商业信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在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各个企业相互依赖,但它们
在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上往往存在着不一致,从而使
商品运动和货币运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脱节。而通过
企业之间相互提供商业信用,则可满足企业对资本的
需要,从而保证整个社会的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2011-10-16 20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二 )商业信用的特点
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工商企业
2,商业信用的客体主要是商品资本,因此,它
是一种实物信用
3,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是一致的
即商业信用的数量和规模与工业生产、商品
流通的数量、规模是相适应的,在动态趋向
上是一致的。
2011-10-16 21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三 )商业信用的优缺点
? 商业作用的优点在于方便和及时。
?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受个别企业商品数量和规模
的影响。
(2)商业信用方向的局限性。一般是由卖方提供给买方,
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3)商业信用期限的局限性。受生产和商品流转周期的限
制,一般只能是短期信用。
(4)商业信用授信对象的局限性。一般局限在企业之间。
(5)此外,它还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等缺点。
2011-10-16 22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四 )我国的商业信用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商业信用具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 在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曾较好地
发挥过商业信用的积极作用。
? 从第二个五年计划至 1978年前,除只准对采购农副产
品和制造长期的大型设备可预付定金外,其余一律禁
止运用商业信用。
? 从改革开放至今,商业信用在我国逐步放开,范围逐
步扩大,并发挥了较大的积极作用。
2011-10-16 23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二、银行信用
(一 )银行信用的含义及地位
? 银行信用是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给政府、企
业或个人的信用。
? 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在现代商品货币
经济下,银行信用无论在规模、范围上,还是在期限
上都大大超过了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已成为现代经济
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2011-10-16 24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二 )银行信用的特点
1,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
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它
可用以任何方面
3,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不一致
总之,银行信用可以突破商业信用在时间、
空间、规模、对象上的限制。
2011-10-16 25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三 )我国的银行信用
? 改革开放前,与“大一统”的金融体制相适应,
我国长期实行单一的银行信用,并把全部银行
信用集中于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只能在一个银
行的某一分支机构开设账户,并与之发生信用
关系。
?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单一银行信用逐渐转化为多种信用形式。但是
尽管信用形式多样化了,银行信用仍然是我国
信用形式的主体。
2011-10-16 26
企业
银行 财政
个人
个人的极大储蓄
与瞬时间的高负
债:中国人的储
蓄、贷款动机与
目的
由于不同
生产周期
的企业具
有资金的
盈余与短
缺
我国从 1979
年到现在,
只有 1985年
盈余,其余
年份皆负债
现代银
行金融
体系承
担了聚
集、分
散资金
的任务
我国信用关系
2011-10-16 27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三、国家信用
(一 )国家信用的含义及形式
? 国家信用是指国家作为债务人的借贷活动,其实质
是国家举债。
? 国家信用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发行国库券
2,发行国家公债
3,发行专项债券
4,向银行透支或借款
5,向国外借款,或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政府债券
2011-10-16 28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二 )国家信用的特点
1,国家信用的主体是政府
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出现,债权人则是国内外的经
济实体和居民。
2,安全性较强,风险较小
3,通常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4,交易性、流动性较强
由于国家债券的信誉高、安全性好,在证券市场上是
优良的交易对象,交易量大,流动性非常强。
2011-10-16 29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三 )我国的国家信用
? 我国自 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的发行一直呈
增长态势。
? 第一阶段( 1981— 1990年),年均发行额不足 40亿元,
年均递增 7.5%;
? 第二阶段( 1991— 1993年),年均发行额超过了 300亿
元,年均递增 25.7%;
? 第三阶段( 1994— 1997年),年均发行额达到 1 699.8
亿元,年均递增 53.1%;
? 第四阶段( 1998年至今),由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国债发行规模更是日益扩大,年均发行额增至 4 036.7
亿元,年均递增 15.7%。
2011-10-16 30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四、消费信用
? 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商品形
态或货币形态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 消费信用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赊销,即延期付款,它是零售商对消费者提供的短期
信用。
(2)分期付款,指零售商对消费者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提
供的中长期信用。
(3)消费信贷,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
押放款方式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
(4)消费信用卡,多由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发出。
2011-10-16 31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五、民间信用
(一 )民间信用的含义及形式
? 民间信用,亦称“民间借贷”,或个人信用。西方
国家指相对于国家之外的一切信用,包括商业银行
信用。在我国,民间信用主要指居民个人之间以货
币或实物的形式所提供的直接信贷。
? 民间信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私人之间直接的货币借贷。
(2)私人之间通过中介人进行的间接的货币借贷。
(3)通过一定组织程序的货币“合会”、“标会”、
“搭会”等进行的货币借贷。
(4)以实物作为抵押的“典当”形式的货币借贷。
2011-10-16 32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二 )民间信用的特点
1,数量有限,期限较短
2,范围有限
3,利率较高,且具有较大的弹性
4,主体主要是自然人
2011-10-16 33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三 )民间信用的优缺点
? 民间信用的优点,
? 扩大了社会融资的范围,其较高的灵活性对社会信用形
式发挥了拾遗补阙的作用。
? 满足了居民的筹集资金、解决收不抵支困难和实现消费
效用最大化等方面的需求。
? 民间信用的局限性,
? 存在的盲目性和不规范性,增加了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
难度,其借贷过程中存在的金融投机、高利盘剥不利于
货币流通的稳定和人们生活的安定,增加金融风险。
? 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其他信用形式产生“挤出”效应。
2011-10-16 34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六、国际信用
? 国际信用,亦称“国际信贷”,它是在国际经济交往
中,国与国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 国际信用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 出口信贷,指一国出口商或出口商往来银行直接或间
接地向另一国进口商或进口商往来银行所提供的信贷。
? 银行信贷,指进口商为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而从
外国银行(或银团)取得的贷款。
? 政府信贷,指一国政府向另一国政府提供的贷款。
2011-10-16 35
第二节 信用的主要形式
? 国际金融机构信贷,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开
发协会、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等国际金融机构
所提供 的 信用。
? 国际债券,指一国政府、金融机构或公司、企业为
筹措资金而在国外或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的有价证
券。
? 补偿贸易,指一国厂商以赊销方式向另一国企业项
目提供生产设备和专利技术,待该项目建成投产后
以产品还本付息的借贷行为。
2011-10-16 36
第三节 融资方式及渠道
一、金融与金融体系
? 金融,一般是指金融资产的融通,也可以说是
与金融资产流通和信用有关的各种活动。严格
的金融定义是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金融资产流
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其相联系的一切经济关系
的总和。
? 金融的内容包括金融关系、金融活动、金融机
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等一切与金融资产信
用相关的经济关系和活动。
2011-10-16 37
第三节 融资方式及渠道
? 所谓金融体系,就是指一国金融机构的设置,各
自的性质、任务和主要职能,以及它们在金融、
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
行为主体,各类银行与非银行中介机构并存,构
成现代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的一般特征。
2011-10-16 38
第三节 融资方式及渠道
二、直接融资
(一 )概念
? 直接融资。也称直接金融,是指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
者运用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
其中,资金供给者是直接贷款人,资金需求者是直接借
款人。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是发行股票或债券。
(二 )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
1,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比的优点
? 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联系,在融资时间、期限、利率、数
量、资金用途等方面有较多的选择自由。
? 有利于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 有利于筹集长期投资资金。
2011-10-16 39
第三节 融资方式及渠道
2,直接融资的局限性
? 直接融资双方在资金数量、期限、利率等方
面受到的限制比间接融资多。
? 对资金供给者来讲,由于缺乏中介的缓冲,
直接融资风险比间接融资风险大,需要直接
承担投资风险。
? 直接融资的便利程度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
均受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的制约。
2011-10-16 40
第三节 融资方式及渠道
三、间接融资
(一 )概念
?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通过金融中介间
接实现融资的行为。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并不发
生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发生信
用关系,从而成为金融机构的债权人或债务人。
(二 )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
1,与直接融资相比,间接融资的优点
? 筹资上可以积少成多。
? 安全性较高。
2011-10-16 41
第三节 融资方式及渠道
2,间接融资的局限性
? 由于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加入了金融机
构为中介,隔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债权人对债务人的约
束,如对投资对象经营状况的关注和筹资者
在资金使用方面的压力与约束。
? 金融机构要从经营服务中获取收益,从而增
加了筹资者的成本,减少了投资者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