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
前 言
1.微生物种类多, 数量大, 繁殖速
度快, 自我保护力差 。
2,外界环境因素经常变化 。
基 本 概 念
1,灭菌,指杀灭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及其芽孢、霉菌孢子的方法。
2,抑菌作用,指某些物质或因素所具有的抑制微生物生
长与繁殖作用。
3,杀菌作用,指某些物质或因素所具有的在一定条件下
杀死微生物的作用。
4,消毒,指杀灭物体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消毒只要
求达到消除传染性的目的,而对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
孢、孢子并不严格要求全部杀死 。
基 本 概 念
5,防腐,指阻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
6,无菌,指没有活的微生物的状态 。
7,灭菌法,采取防止或杜绝任何微生物进入动物
体或其他物体的方法 。
第一节 物理因素对微 生物的影响
一, 温度
1.低温,大多数微生物对低温具有很强的抵抗力 。
温度 愈低病毒 存活的时间 愈长 。 当 微生物处于 最
低生长温度以下时, 其代谢活动降低到最低水平,
生长繁殖停止, 但仍可长时间保持活力 。 常在 5~
10℃ 下保存细菌 。
2.高温,高温对微生物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 常用于
消毒和灭菌 。 高温处理微生物可对菌体蛋白质, 核
酸, 酶系统等产生直接破坏作用, 热力可使蛋白质
中的氢键破坏使之变性或凝固, 使双股 DNA分为单股,
受热而活化的核酸使单股的 DNA断裂, 导致菌体死亡 。
第一节 物理因素对微 生物的影响
一, 温度
热力灭菌法分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类。
干热灭菌包括火焰灭菌和热空气灭菌 。
( 1) 火焰灭菌法,以火焰直接烧灼杀死物体中的全
部微生 物的方法 。 分为灼 烧和焚烧两种, 灼烧
主要用于耐烧物品 。 焚烧常用于烧毁的物品 。
( 2) 热空气灭菌法,利用干热灭菌器干热空气进行
灭菌的 方法 。 适用于高温 下不损坏, 不变质 的
物品 。
第一节 物理因素对微 生物的影响
一, 温度
湿热灭菌法
( 1) 煮沸灭菌,煮沸 10~ 20min可杀死所有细菌的
繁殖体, 芽孢常需煮沸 1~ 2h才被杀死 。
( 2) 巴氏消毒法,以较低温度杀灭液态食品中的病
原菌或特定微生物, 而不致严重损害其营养成
分和风味的消毒方法 。
( 3) 流通蒸汽灭菌法,是利用蒸汽在蒸笼或流通蒸
汽灭菌器内进行灭菌的方法 。
( 4) 高压蒸汽灭菌法,用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灭菌
的方法 。
第一节 物理因素对微 生物的影响
二、辐射,辐射包括电磁波辐射和粒子辐射。辐射
对细菌的影响,随其性质、强度、波长、作用的
距离、时间而不同,但必须被细菌吸收才能影响
细菌的代谢 。
三、干燥,微生物在干燥的环境中失去大量水分,
新陈代谢便会发生障碍,甚至引起菌体蛋白质变
性和由于盐类浓度的增高而逐渐导致死亡。
第一节 物理因素对微 生物的影响
四, 超声波,细菌和酵母菌在超声波作用下几
十分钟 内死亡, 大多数噬 菌体和病毒对超声 波
有一定的敏感性, 但小型病毒对超声波不敏感,
细菌的芽孢对超声波具有抵抗力 。
五, 微波,微波加热的应用范围很广, 除可用
来对医 药用品及其它物体 进行灭菌外, 还可 用
于加快免疫化学反应如 ELISA。
六, 滤过, 通过机械阻留作用将液体或空气中的
细菌等 微生物除去的方法 。 但滤过除菌不能 除
去病毒, 霉形体以及细菌 L型等小颗粒 。
第二节 化学因素对微 生物的影响
消毒剂,用于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化学药物
称为消毒剂 。
防腐剂, 用于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化学
药物称防腐剂 。
第三节电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 抗菌素, 植物杀菌素, 细菌素
1,概念:
(1)抗菌素,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
制或杀死另一些微生物的物质称为抗菌素 。
(2)植物杀菌素,某些植物中存在的杀菌物质 。
(3)细菌素,是某种细菌产生的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蛋
白质, 只能用于与它同种不同菌株的细菌以及与它亲缘
关系相近的细菌 。
2,特点:
3.区别与比较:
(1)抗生素主要来源于放线菌, 少数来源于某些霉
菌和细菌, 有些能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 。 其抗
菌作用主要是干扰细菌的代谢过程, 达到可抑制其
生长繁殖或直接杀灭的目的 。
(2)细菌素只能作用于与它同种不同菌株的细菌以
及与它亲缘关系相近的细菌 。
第三节电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抗菌素、植物杀菌素、细菌
第三节电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二, 噬菌体
1.结构,蝌蚪形, 微球形, 细杆形和柠檬形 。
2.概念,是寄生于细菌, 霉形体, 螺旋体, 放线菌以
及蓝细菌等的一类病毒 。
3.特点:
(1) 具有抗原性及抵抗力 。
(2) 可增殖 。
(3) 与寄生细菌有的关系:可分为溶菌反应和溶原化
两种类型 。
4,应用:
( 1)细菌的鉴定和分型
( 2)检测未知细菌
( 3)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工具
第三节电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二, 噬菌体
噬 菌 体
噬 菌 体
第四节 微生物的亚致死性损伤及其回复
一, 细菌损伤和恢复的一般特征
1,损伤细菌的特征
( 1) 当受伤菌细胞培养在适当的培养基和适宜的温度下,
都能很快得到恢复 。
( 2) 失去在同种正常菌细胞能很好生长条件下的生长能

( 3) 在对同种正常细菌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的选择性培
养基中, 不能生长繁殖 。
( 4) 繁殖迟滞延长 。
( 5) 发生某些生理生化特性的改变 。
第四节 微生物的亚致死性损伤及其回复
一, 细菌损伤和恢复的一般特征
2.恢复的特征:
受伤菌细胞一经修复后, 即不再表现出任何受伤特
征, 而表现正常菌的生理生化特性, 生长能力, 对外界
环境的抵抗力, 生长周期以及产毒能力和致病力等, 但
也有某种损伤的个别变化不能完全恢复到和过去一样的
现象 。
第四节 微生物的亚致死性损伤及其复
二, 一般细菌的损伤和恢复
1.损伤的部位,有细胞壁的损伤, 细胞膜的损伤,
核酸的损伤以及机能的损伤等 。
2.损伤的修复,一般认为受伤菌修复需要营养丰富
的培养基, 但也有实验表明受伤菌的修复在简单的最
低营养需要的培养基中比复杂的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
更为容易 。
第四节 微生物的亚致死性损伤及其复
三, 细菌芽孢的损伤和恢复:
( 1) 非营养性发芽激活物可增加热伤芽孢的恢复 。
( 2) 芽孢计数最适培养温度发生改变 。
( 3) 对营养和其他因素的需要苛刻 。
( 4) 对抑制剂的敏感性增加 。
( 5) 芽孢构造发生改变 。
本次课小节
( 1) 消毒、灭菌、防腐等概念和含义是动物微生物学实
践中最常见的措施,准确掌握其概念有利于工作和学习。
( 2) 学习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应重点掌握各种消毒、灭
菌方法的概念、方法、用途。
( 3) 常见的消毒灭菌方法有火焰、热空气、高压蒸汽灭
菌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消毒法和间歇灭菌法。
( 4) 辐射、干燥、滤过、微波、超声波等物理因素以不
同的机制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 5) 学习化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有助于
了解化学药物消毒灭菌方法和微生态的相关内容。
讨论、思考题、作业
( 1) 灭菌, 消毒, 防腐的概念和含义 。 比较它们的异同
点, 并举例说明 。
( 2) 无菌, 无菌法的概念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
( 3) 阐述各种热力消毒灭菌方法的概念, 温度和时间 。
( 4) 消毒剂, 防腐剂和化学治疗剂的概念 。
( 5) 抗菌素, 植物杀菌素, 细菌素区别 。
( 6) 微生物的亚致死性损伤及恢复的概念, 研究细菌亚
致死性损伤和恢复有和实践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