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常用半导体元器件
半导体元器件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子元器件,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
发展,各种新型半导体元器件层出不穷。半导体元器件是组成各种电子电路
的核心元件,学习电子技术必须首先了解半导体元器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
理,掌握它们的特性和参数 。 本章从讨论半导体的导电特性和 PN 结的单向
导电性开始,分别介绍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和半导
体光电器件等常用的半导体元器件 。
1.1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1.1.1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自然界的物质,按导电能力的强弱可 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三类。
物质的导电能力可以用 电导率 σ 或 电阻率 ρ 来衡量,二者互为倒数。物质的
导电能力越强,其电导率越大,电阻率越小。
导电能力很强的物质称为 导体 。金属一般都是导体,如银、铜、铝、铁
等。原因是其原子最外层的电子受原子核的束缚作用很小,可以自由移动,
成为 自由电子 。在外电场个用下,自由电子逆电场方向运动而形成电流。导
体的主要特征是电阻率 ρ 很小,一般在 0.01 ~ 1 m/mm 2?? 之间,例如铜的
电阻率为 0.0175 m/mm 2?? 。
绝缘 体 是 导电能力极弱 的物质。这种物质的核外电子被束缚得很紧,因
而不能自由移动。如橡胶、塑料、陶瓷、石英等都是绝缘体。绝缘体的电阻
率大于 10 14 m/mm 2?? 。
半导体 是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 物质 。 其电阻率在 10~ 1013
m/mm 2?? 之间。 如硅、锗、硒、砷化镓等都属于半导体。例如,在 27℃ 时,
纯硅的电阻率为 21 × 108 m/mm 2?? ;纯锗的电阻率为 47× 108
m/mm 2?? 。此外,半导体还具有不同于其他物质的一些特性:
( 1) 热敏特性 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很小,例如,温度每升高 1
℃ ,铜的电阻率增加 0.4% 左右,即温度升高 100 ℃ ,电阻率增加不到一半。
电子技术
而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对温度变化反应灵敏,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
例如,纯锗在温度从 20 ℃ 升高到 30 ℃ 时,其电阻率就要降低一半左右。利
用这种特性可以制成各种半导体热敏元件,用来检测温度变化。
( 2) 光敏特性 金属的电阻率不受光照的影响,但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对
光照敏感,光照可使半导体的电阻率显著减小。利用这种 特性可以制成各种
光敏元件。
(3) 掺杂特性 金属中含有少量杂质时,电阻率没有显著变化。但若在
纯净的半导体中加入微量杂质,其电阻率会发生很大变化,导电能力可增加
几十万乃至几百万倍。例如在纯硅中掺入百分之一的硼后,硅的电阻率会从
21 × 10 8 m/mm 2?? 降到 4 × 10 3 m/mm 2?? 左右。利用这种特性可制成半
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晶体管及晶闸管等各种不同用途的半导体器件。
为什么半导体会有这些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特点呢?这要从其原子结构去
分析。
1.1.2 半导体的原子结构和共价键
在现代电子技术中,用得最多的半导体是锗和硅,它们的原子结构如图
1-1 所示。锗和硅的最外层电子都是 4 个,因此都是四价元素。最外层电子受
原子核束缚力最小,称为 价电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价电子数决定的,半
导体的导电性质也与价电子有关。
a) 锗 ( Ge) b) 硅( Si) c) 简化模型
图 1-1 锗和硅的原子结构
根据原子之间排列形式的不同,可把物质分成 晶体 和 非晶体 两大类。所
谓晶体就是这些物质的原子是按一定的规则整齐地排列着, 组成某种形式的
晶体点阵。现在所用的半导体材料都制成晶体。例如,将锗和硅材料提纯并
形成单晶体后,锗和硅原子就是按四角形系统组成晶体点阵,即每个原子处
于正四面体中心,而有四个其他原子位于四面体的顶点,如图 1-2 所示。由
于原子之间靠得很近,原来分属于每个离子的价电子就要受到相邻原子的影
响而使价电子为两个原子所共有,即形成了晶体中的 共价键 结构。图 1-3 是
+14 +4+32
第 1 章 常用半导体元器件
硅 晶体中共价键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 1-2 晶体中原子的排列方式 图 1-3 硅晶体中的共价键结构平面示意图
1.1.3 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机理
本征半导体 就是 完全纯净的,具有完整晶体结构的半导体。它是相对
于杂质半导体而言的。例如,纯锗和纯硅。
本征半导体共价健结构中的电子受到两个原子核的吸引力而被束缚。
它们不象导体中的价电子那么自由,但也不像绝缘体中的电子被束缚得那么
紧。在室温下,由于热激发,会使一些价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而挣脱共价键
的束缚成为 自由电子 。这种现象叫做 本征激发 。当电子跑出其价键成为自由
电子后,共价键中就留下一个空位,这个空位称作 空穴 。在本征半导体中,
自由电子和空穴总是成对出现的,有一个自由电子就有一个空穴,如图 1 - 4
所示。挣脱共键价束缚的电子类 似于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将
逆电场方向运动形成电流。那么空穴是
否也能移动并参与导电呢?失去价电子
的原子成为带正电的正离子,因此可以
把空穴看成是带正电的粒子,它能够吸
引邻近共健中的价电子来填补这个空
穴。这时失去了价电子的邻近共价键中
出现的空穴又可以吸引其邻近的价电子
来递补,从而又出现一个空穴。如此进
行下去,就相当于空穴在移动。空穴是
带正电的,价电子填充空穴的移动相当
于带正电荷的粒子 ( 空穴 ) 的移动,也会
形成电流。
SiSi
SiSi
Si
Si
SiSi Si
硅原子
价电子
共价键
图 1-4 空穴和自由电子的形成
SiSi
SiSi
Si
Si
SiSi Si
空穴
自由
电子
电子技术
总之,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半导体中出现两部分电流:即自由电子作定
向移动而形成的 电子电流 和 仍被原子核束缚的价电子递补空穴而形成的 空穴
电流 。因此,自由电子和空穴都称为 载流子 。两种载流子同时参与导电是半
导体导电方式的最大特点,也是半导体和金属在导电原理上的本质区别所在。
自由电子会不会填补空穴呢?会的,自由电子填补空穴叫做 复合 。在一
定的温度下,本征半导体中的电子空穴对的数目保持一定,也就是说,电子
和空穴对不断产生,同时又不断复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温度愈高,
载流子数目愈多,导电能力也愈强。所以,温度是影响半导体导电性能力的
一个很重要的外部因素。
1.1.4 N 型半导体和 P 型半导体
本征半导体虽有自由电子和 空穴两种载流子,但由于数量极少,导电能
力很弱。如果在其中掺入微量的杂质 ( 某种元素 ) ,就会使掺杂后的半导体 ( 称
作 杂质半导体 ) 的导电能力显著增强。因所掺入的杂质不同,杂质半导体可分
为 N 型和 P 型两大类。
( 1) N 型半导体 若在四价的硅 ( 或锗 ) 晶体中掺入少量五价元素磷 (P),
晶体点阵中磷原子就会占据某些硅原子原来的位置,如图 1-5 所示。磷原子
中的 5 个价电子只有 4 个能够和相邻的硅原子组成共价键结构,余下的一个
电子因不受共价键的束缚,容易挣脱磷原子核的吸引而成为自由电子。于是
自由电子数目大量增加,自由电子导电成为这 种半导体的主要导电方式,故
称其为 电子型半导体 或 N 型半导体 。 N 型半导体中,由于自由电子数远大于
空穴数,因此自由电子是 多数载流子 ( 简称 多子 ) ,空穴是 少数载流子 ( 简称 少
子 ) 。由于磷原子是施放电子的,故称磷为 施主杂质 。
( 2) P 型半导体 若在硅 ( 或锗 ) 的晶体中掺入三价元素硼 ( B) ,由于硼
原子只有 3 个价电子,因而在组成共价键结构时,因缺少一个价电子而多出
一个空穴,如图 1-6 所示。于是半导体中空穴数目大量增加,空穴导电成为
这种半导体的主要导电方式,故称它为 空穴型半导体 或 P 型半导体 。由于硼
原子是接受电子的,故称为 受主杂 质 。在 P 型半导体中,空穴为多子,自由
电子为少子。
第 1 章 常用半导体元器件
图 1-5 硅晶体中掺入磷元素 图 1-6 硅晶体中掺入硼元素
不论是 N 型半导体还是 P 型半导体,尽管都有一种载流子占多数,但是
整个晶体仍是电中性的。
【练习与思考】
1.1.1 电子导电和空穴导电有什么区别?空穴电流是不是由自由电子递补空
穴形成的?
1.1.2 N 型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多于空穴, P 型半导体中的空穴多于自由电
子,是否 N 型半导体带负电,而 P 型半导体带正电?
1.2 PN 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虽然 P 型和 N 型半导体的导电能 力比本征半导体增强了许多,但并不能
直接用来制造半导体器件。通常采用一定的掺杂工艺,在一块晶片的两边掺
入不同的杂质,分别形成 P 型半导体和 N 型半导体,在它们的交界面处就会
形成 PN 结 ,它是构成各种半导体器件的基础。那么 PN 结是怎样形成的,有
何特性呢 ?
1.2.1 PN 结的形成
掺杂工艺完成后,一块半导体晶片中形成 P 型和 N 型的两个异型区。 P
区内空穴很多而电子很少, N 区内电子很多而空穴很少,多数载流子由于浓
度的差异而产生 扩散运动 。空穴要从浓度高的 P 区向 N 区扩散,并与 N 区的
电子复合;电子要从浓度高的 N 区向 P 区扩散, 并与 P 区的空穴复合。扩散
使得 P 区和 N 区分别因失去空穴和电子而在交界面两侧留下带负电和正电的
离子,形成了一个 空间电荷区 ,如图 1 - 7 所示。这个空间电荷区就是 PN 结。
SiSi
PSi
Si
Si
SiSi Si
自由
电子
施主
杂质
SiSi
BSi
Si
Si
SiSi Si
空穴
受主
杂质
电子技术
图 1-7 PN 结的形成
空间电荷区的正负离子虽然带有电荷,但它们不能移动,因而不能参与
导电。在这个区域内,多数载流子已扩散到对方并被复合掉了,或者说消耗
尽了,所以空间电荷区也称为 耗尽层 ,它的电阻率很高。
正负离子在空间电荷区形成一个电场,称为 内电场 。由于内电场的方向
与扩散运动的方向相反,即对多数载流子 ( P 区的空穴和 N 区的自由电子 ) 的
扩散起阻挡作 用,所以空间电荷区又称为 阻挡层 。
虽然内电场阻碍多数载流子的扩散运动,但对少数载流子 ( P 区的电子和
N 区的空穴 ) 越过空间电荷区进入对方区域起着推动作用。这种少数载流子在
电场作用下有规则的运动称为 漂移运动 。漂移运动使交界面两侧 P 区和 N 区
由于扩散运动而失去的空穴和电子得到一些补充,其作用与扩散运动相反。
由此可见, PN 结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着两种运动:一种是多数载流子因浓
度差而产生的扩散运动,另一种是少数载流子在内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漂移运
动。这两种运动相互制约,最终,从 P 区扩散到 N 区的空穴数与从 N 区漂移
到 P 区的空穴数相 等,从 N 区扩散到 P 区的电子数与从 P 区漂移 N 区的电子
数相等,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使 PN 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1.2.2 PN 结的单向导电性
PN 结在没有外加电压时,其中的扩
散和漂移处于动态平衡, PN 结内无电流通
过。那么在 PN 结两端加上外部电压后,
情况会怎样?
( 1) PN 结外加正向电压 将 PN 结
P 区接电源正极, N 区接电源负极,称为
PN 结 外加正向电压 ,又叫 正向偏置 ,如图
1-8 所示 。 PN 结正向偏置时,外电场与内
电场方向相反,从而削弱了内电场,破坏
空间电荷区
内电场方向
P区 N区
变窄
内电场外电场
P N
E R
FI
图 1-8 PN 结正向偏置
第 1 章 常用半导体元器件
了 PN 结原有的动态平衡,使得空间电荷区的宽度减小,多数载流子的扩 散
运动显著增强,形成较大的 扩散电流 ,而少数载流子的漂移运动减弱。所以
在外加正向电压的 PN 结中,扩散电流占主导地位, PN 结呈现的电阻很低,
在外电路中形成较大的流入 P 区的 正向电流 IF。
( 2) PN结加反向电压 将 PN 结 N 区接电源正极, P 区接电源负极,
称为 PN 结 外加反向电压 ,又叫 反向偏置 ,如图 1-9 所示。 PN 结反向偏置时,
外电场与内电场方向相同,同样也破坏了 PN 结原有的动态平衡。外电场驱
使空间电荷区两侧的空穴和自由电子移走,使得空间电荷增加,空间电荷区
变宽,内电场增强,使多数载流子的扩散运动难以进行,扩散电 流趋近于零。
同时,内电场的增强也加强了少数载流子的漂移运动,但由于少数载流子数
量很少,因此 反向电流 IR 不大, PN 结呈
现很高的反向电阻。又因为少数载流子是
由于价电子获得能量挣脱共价键的束缚
而产生的,环境温度愈高,少数载流子的
数量愈多。所以,温度对反向电流的影响
很大。由于一定温度下,少数载流子的数
目是一定的,当电压超过某数值后,全部
少数载流子都参与导电,此时反向电流几
乎与外加电压的大小无关,故称为 反向饱
和电流 。
总之,外加正向电压时, PN 结电阻很低,正向电流很大 , PN 结处于导
通状 态;外加反向电压时,结电阻很高,反向电流很小, PN 结处于截止状
态。这就是 PN 结的单向导电性 。
【练习与思考】
1.2.1 为什么说扩散运动是多数载流子的运动,漂移运动是少数载流子的运
动?
1.2.2 空间电荷区既然是由带电的正、负离子形成的,为什么它的电阻率很
高?
加宽
内电场外电场
P N
0R ≈I
E R
图 1-9 PN 结反向偏置
电子技术
1.2 半导体二极管
1.3.1 二极管的基本结构
半导体二极管是由一个 PN 结加上电极引出线和外壳构成的, P 区一侧
引出的电极称为 阳极 , N 区一侧引出的电极称为 阴极 , 电路符号如图 1-10a
所示 。 半导体二极管有很多类型。按材料的不同,常用的二极 管可分为硅管
和锗管两种;按 PN 结结构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点接触型、面接触型和平
面型等。
(1) 点接触型二极管 结构如图 1-10b 所示,由三价金属铝的触丝与锗
结合构成 PN 结。其特点是 PN 结的结面积很小,因而结电容小,适用于高
频(可达几百兆赫兹)电路。但不能通过较大的电流,也不能承受高的反向
电压。主要用于高频检波和开关电路。
(2) 面接触型二极管 结构如图 1-10c 所示, PN 结是用扩散法或合金法
做成的。其特点是 PN 结的结面积大,能通过较大的电流 ( 可达几千安培 ) ,
但结电容也大,适用于频率较低的整流电路。
(3) 平面型二极管 结构如图 1-10d 所示。它是采用先进的集成电路制
造工艺制成的。其特点是结面积较大时,能通过较大的电流,适用于大功率
整流电路;结面积较小时,结电容较小,工作频率较高,适用于开关电路。
a) 电路符号 b) 点接触型二极管
c) 面接触型二极管 d) 平面型二极管
图 1-10 半导体二极管的电路符号及结构分类
阴极引线阳极引线
阳极 A 阴极 K
金属触丝 外壳 N型锗片
PN结VD
阳极引线
阴极引线
二氧化硅
保护层
P区
N型硅片
阳极引线
阴极引线
PN结铝合金
N型硅
金锑合金
基底
第 1 章 常用半导体元器件
1.3.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描述电压与电流之间关系的特性称为伏安特性。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可用
伏安特性曲线和伏安特性方程两种形式来表示。
1.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伏安特性曲线可以直观地反映出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不同类型的二极
管,其参数不尽相同,但其伏安特性曲线的形状大致相同,如图 1-11 所示。
由曲线形状可知,二极管是非线性元件,其伏安特性分为 正向特性 、 反向特
性 和 反向击穿特性 三部分。
( 1)正向特性 当外加正向电
压较低时,由于外电场还不足以克服
PN 结内电场对多数载流子扩散运动
的阻力,因此,这时的正向电流近似
为零,呈现较大的电阻。这一段( OA
段)曲线称为二极管的 死区 ,对应的
电压称为 死区电压 , 其数值与材料及
环境温度有关,硅管的死区电压约为
0.5V,锗管约为 0.2V。
当正向电压超过死区电压后,
内电场被大大削弱,二极管的电阻变
得很小,正向电流迅速增加,这时的
二极管才真正导通。由于这段特性很陡,在正常工作范围内,正向电压变化
很小,硅二极管的 正向导通压降 约为 0.6~0.7V,锗二极管约为 0.2~0.3V,当
电流较小时取下限值,当电流较大时取上限值。
( 2)反向特性 当二极管上加反向电压时,少数载流子的漂移运动形
成很小的反向电流( OB 段)。反向电流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正温度特性,
即随温度的 升高而增大;二是在反向电压不超过某一范围时,反向电流的大
小基本恒定,故称为 反向饱和电流 。一般硅管的反向饱和电流比锗管小,前
者在几微安以下,而后者可达数百微安。
( 3)反向击穿特性 当外加反向电压过高时( BC 段),反向电流突然
增大,二极管失去单向导电性,这种现象叫作 PN 结的 反向 击穿 ( 电击穿 ) 。
产生击穿时的反向电压称为 反向击穿电压 。发生击穿的原因是外加的电场过
强,强制性地把原子的外层价电子拉出来,使载流子数目急剧上升。而处于
强电场中的载流子又因获得强电场所供给的能量,而将其他价电子撞击出来,
如此形成连锁反应, 反向电流愈来愈大,最后使得二极管反向击穿。
mA/Di
V/Du
硅管锗管
B B
A A
CC
O
图 1 - 11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电子技术
一般来讲,二极管的 电击穿 是可以恢复的,只要外加电压减小即可恢复
常态。但普通二极管发生电击穿后,反向电流很大,且反向电压很高,因而
消耗在二极管 PN 结上的功率很大,致使 PN 结温度升高。而结温升高会使
反向电流继续增大,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造成 PN 结因过热而烧毁 ( 称作 热击
穿 ) 。二极管热击穿后便会失去单向导电性造成永久损坏。
在正常工作范围内,当电源电压远
大于二极管正向导通压降时,实际工作
中可将二极管近似看成 理想二极管 ,其
伏安特性曲线如图 1-12 所示。二极管 正
向导通 时,忽略 正向导通压降和电阻,
二极管相当于短路;二极管 反向截止 时,
忽略反向饱和电流,反向电阻无穷大,
二极管相当于开路。
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方程
二极管是一种非线性元件,其中的
电流 Di 和两端的电压 Du 间的函数关系
可近似用式 ( 1-1) 表示。
)1(e TD /SD ?= VuIi ( 1-1)
式中, IS 为反向饱和电流; VT 为 温度的电压当量 ,常温( T =300K) 时, VT
=26mV; uD 和 VT 在式中采用同一单位。
式 ( 1-1) 称作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方程。当二极管外加正向电压,且
TD Vu >> 时,式中的 1e
TD / >>Vu ,故 1 可略去,即正向电压与电流近似为指
数关系;当二极管外加反向电压时, uD 为负,若 TD Vu >> ,指数项接近于
零,故 SD Ii ≈ ,即二极管的反向电流基本上与电压无关。
1.3.3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二极管的参数简要标明了二极管的性能和使用条 件,是正确选择和使用
二极管的依据。主要参数包括:
(1) 最大整流电流 IF 最大整流电流 又称额定 正向平均电流 ,是指二极
管长时间使用时,允许流过的最大正向平均电流。它由 PN 结的面积和散热
条件决定,大功率二极管在使用时,应加装规定尺寸的散热片。当实际电流
超过该值时,二极管将因 PN 结过热而损坏。
(2) 最高反向工作电压 UR 最高反向工作电压 指保证二极管不被击穿所
允许施加的最高反向电压,一般规定为反向击穿电压的一半或三分之二。
mA/Di
V/Du
O
图 1 - 12 理想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第 1 章 常用半导体元器件
(3) 最大反向电流 IRM 最大反向电流 指二极管加上最高反向工作电压
时的反向电流 值。反向电流越小,则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越好,并且受温度
的影响也越小。
其他参数,如二极管的最高工作频率、最大整流电流下的正向压降、结
电容等,可在需要时查阅产品手册,但要注意给出参数的测试条件和产品制
造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分散性。
1.3.4 稳压 二极管
稳压二极管 简称 稳压管 ,又称 齐纳二极管 ,是一种用特殊工艺制造的面
接触型硅半导体二极管。它在电路中与适当阻值的电阻配合能起稳定电压的
作用。其电路符号如图 1-13a 所示。
a) 电路符号 b) 伏安特性曲线
图 1-13 稳压二极管的电路符号和伏安特 性曲线
稳压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形状与普通二极管的类似,如图 1-13b 所示,只
是稳压管的反向特性曲线比普通二极管更陡一些。反向击穿后,电流在很大
范围内变化,管子两端的电压变化很小,因此可以稳压。与普通二极管不同,
稳压管工作在反向击穿区,它的反向击穿是可逆的,当去掉反向电压后,击
穿可以恢复。
稳压管的主要参数有如下几个 :
(1) 稳定电压 UZ 稳定电压 是稳压管反向击穿后的在正常工作电压。一
般手册中所给出的都是在一定工作电流及温度等条件下的数值。由于工艺方
面的原因,即使同一型号的稳压管,其稳压值也有一定的离散性, 例如 2CW14
稳压管的稳定电压为 6~ 7.5V。
(2) 稳定电流 IZ 和最大稳定电流 IZmax 稳定电流 是指工作电压等于稳定
电压时的反向电流。 最大稳定电流 是指稳压管允许通过的最大反向电流。使
用稳压管时,工作电流不能超 IZmax值,否则稳压管将会发生热击穿而烧毁。
mA/I
V/U
阴极
OZ
U?
ZI?
ZU
ZmaxI
阳极
VS
电子技术
所以,应注意采取适当的限流措施。
(3) 最大耗散功率 PZM 最大耗散功率 是指稳压管不发生热击穿的最大
功率损耗。 PZM=UZIZmax,已知 UZ 和 PZM 和就可以求出 IZmax。
(4) 动态电阻 rZ 动态电阻 是稳压管在反向击穿区稳定工作时,端电压
的变化量与相应电流变化量的比值,即
Z
Z
Z I
Ur
?
?= ( 1-2)
它是衡量稳压管稳压性能好坏的指标。 rZ 愈小,则由 ZI? 引起的 UZ 变化量
ZU? 愈小,稳压性能愈好。
(5) 电压温度系数 Ua 电压温度系数 就是当温度变化 1℃时, UZ 变化的
百分比数,用以表示稳压管的温度稳定性。一般来说,低于 6V 的稳压管,
它的温度系数是负的;高于 6V 的稳压管,电压温度系数是正的;而 6V 左右
的稳压管,稳压值受温度的影响就比较小。
如果温度变化范围比较大,又要求稳压值的温度稳定性好,可选择具有
温度补偿的稳压管。如 2DW 系列的稳压管就是
由两个同型号的稳压管反向串接起来的,如图
1-14 所示 。工作时一个稳压管正向导通(作温度
补偿管),具有负温度系数;另一个稳压管反向
击穿(作稳压管),具有正温度系数。两者相互
补偿,使得整体的温度稳定性大大增强,即 1、 2
端的电压基本不受温度影响。也可利用 3 端单独
使用两边的稳压管。
1.3.5 二极管的应用
二极管的应用非常广泛范围很广,利用它的单向导电性和正向导通、反
向截止、反向击穿(稳压管)等工作状态,可以组成各种应用电路。下面介
绍几种简单的应用。
( 1) 整流电路 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以将交流电变为脉动的直流
电,这种变换称为 整流 。图 1-15 是简单的整流电路。
图 1-15 整流电路
21
3
图 1-14 具有温度补偿的
稳压二极管
T
VD
R
第 1 章 常用半导体元器件
( 2) 钳位电路 二极管的钳位作用是指利用二
极管正向导通压降相对稳定,且数值较小(有时可
近似为零)的特点,来限制电路中某点的电位。例
如图 1-16 中,二极管的钳位作用使 Vo 被限制 0~ 6V
范围内。当开关 S 断开 时,由于二极管正向偏置,
若忽略其正向导通压降,阳极电位 Vo 被钳制在 6V;
当开关 S 闭合时,二极管截止, Vo 为零伏。
( 3) 隔离电路 二极管的隔离作用是指利用二
极管截止时,通过的电流近似为零,两极之间相当
于断路的特点,来隔断电路或信号的联系。例如图
1-17 中,当 A 点电位 VA=0 时,二极管 VD1 导通,
起钳位作用使 Vo=0,这时若 VB = +6V,则 VD2 截
止, B 点的电位对输出 Vo 没有影响, VD2 起到了将
输出与输入 B 隔离的作用。
( 4) 限幅电路 图 1-18a 为一二极管双向限幅
电路 ,用来限制输出电压的幅度。输入、输出波形
如图 1-18b 所示。
a) 电路图 b) 波形图
图 1-18 二极管双向限幅电路
在 ui 的正半周,当 ui<6V 时, VD1、 VD2 设均截止,输出 ui = uo;当 ui>6V
时, VD1 正偏导通, VD2 反偏截止,输出 uo =6V。
在 ui 的负半周,当 ui>- 6V 时, VD1、 VD2 设均截止,输出 ui = uo;当
ui<- 6V 时, VD2 导通, VD1 截止,输出 uo =- 6V。
VDR
+12V +6V
VoS
图 1-16 钳位电路
+12V
VD2
R
Vo
A
B
VD1
图 1-17 隔离电路
R
VD1 VD2
6V 6V
ui uo
0
6
12
6
tw
0
6
6
tw
p2u
i/V
u o/V
电子技术
( 5) 稳压电路 利用稳压管组成的简单
稳压电路如图 1-19 所示。 R 为限流电阻,用来
限制流过稳压管的电流。当稳压管处于反向击
穿状态时,稳定电压 UZ 基本不变,故负载电
阻 RL 两端的电压 uo 基本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不受 ui 和 RL 变化的影响。
【练习与思考】
1.3.1 如何使用万用表的电阻档判断二极管的好坏极性?
1.3.2 把一节 1.5V 的电池直接接到(正向接法)二极管的两端,会不会发生
什么问题?
1.3.3 为什么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与外加反向电压基本无关,而当温度升
高时会明显增大?
1.3.4 为什么稳压管的动态电阻愈小,则稳压效果愈好?
1.3.5 在图 1-19 中, RL=100?,电压 ui 随时间在 9~ 12V 范围内波动,要
求电压 uo 稳定为 6V。试确定稳压管 VS 和电阻 R 的参数。
1.3 双极型晶体管
半导体三极管分为双极型晶体管和场效应晶体管两大类。由于双极型晶
体管的发明和应用较场效应晶体管早得多,因而习惯上把双极型晶体管简称
为三极管或晶体管。 双极型晶体管 BJT (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由两个
背对背的 PN 结构成,在工作过程中两种载流子(电子和空穴)都参与导电,
故 有“双极型”之称,以区别于一种载流子导电的场效应晶体管。
1.4.1 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
双极型晶体管有 NPN 和 PNP 两种类型,图 1-20a 和 b 是其结构示意图和
电路符号。双极型晶体管的实际结构差别很大,以满足各种应用对工作特性
和制造工艺的具体要求。
R
VSui uo
RL
图 1-19 稳压管稳压电路
第 1 章 常用半导体元器件
a) NPN 型 b) PNP 型
图 1-20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和电路符号
NPN 型和 PNP 型 BJT 都含有三个掺杂区( 发射区 、 基区 、 集电区 )和
两个 PN 结。发射区与基区间的 PN 结称为 发 射结 ,集电区与基区的 PN 结称
为 集电结 。由发射区、基区、集电区各引出一个电极,对应称为 发射极 E、
基极 B、 集电极 C。为了具有电流放大作用, BJT 按如下工艺制造:
1) 基区很薄且掺杂浓度很低。
2) 发射区掺杂浓度很高,与基区相差很大。
3) 发射区的掺杂浓度比集电区高,而集电区尺寸比发射区大。发射区与
集电区虽是同型半导体,但两者并不对称,使用时E,C两极不能互换。
NPN 型和 PNP 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类似,只是在使用时电源极性连接不
同,下面以 NPN 型晶体管为例来分析讨论。
1.4.2 双极型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 用
BJT 的电流放大作用有其 内部条件 和 外部条件 。内部条件是基区很薄且
掺杂浓度远低于发射区,由制造工艺实现;外部条件是发射结正向偏置,集
电结反向偏置,由外部电路提供。
在图 1-21 中,基极电阻 RB 与基极电源 UB 组成基极电路,使发射结正向
偏置;集电极电阻 RC 与集电极电源 UCC 组成集电极电路,使集电结反向偏置。
由于发射极是基极电路和集电极电路的公共端,故称这种电路为 共发射极电
路 。
在发射结正向偏置电压的作用下,发射区的电子不断通过发射结扩散到
基区,由于基区很薄且空穴浓度很低,发射区进入基区的电子只有一少部分
与基区 的空穴复合,而绝大部分继续扩散到集电结的边缘。当然,基区的空
穴也会扩散到发射区,但因为基区的掺杂浓度很低,故形成的电流(图中未
P
P
N
C
E
B
集电区
发射区
基区
集电结
发射结
E
C
B
N
N
P
C
E
B
集电区
发射区
基区
集电结
发射结
E
C
B
V V
电子技术
画出)很小,可以忽略。
由于集电结处于反向偏置,其
空间电荷区中的电场很强,因此,
扩散到集电结的边缘的电子在电
场作用下以漂移的方式越过集电
结,被集电区收集。另外,电场的
作用也会使集电区的空穴(少数载
流子)向基区漂移,形成由集电区
流向基区的 反向饱和电流 (图中未
画出),其大小取决于少数载流子
的浓度,因此很小。
内部载流子的运动对应形成
了发射极电流 IE、基极电流 IB 和集
电极电流 IC。它们之 间的关系为
BCE III += (1-3)
由于 BJT 制成后其内部尺寸和掺杂浓度是确定的,所以发射区所发射的
电子在基区复合的比例以及被集电区收集的比例也是基本确定的。由此形成
IE、 IB 和 IC 之间的比例关系,且在数值上 IC 接近于 IE 而远大于 IB。这样,当
IB 但发生微小变化时, IC 会对应响应较大的变化。这就是 BJT 的电流放大作
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基极电流对集电极电流的控制作用。
1.4.3 双极型晶体管的特性曲线
BJT 的特性曲线能 直观地描述各极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是 BJT 内部
载流子运动的外部表现。由于 BJT 是三端元件,其特性描述不像二极管那样
简单,而且与电路连接形式有关,最常用的是共发射极接法时的输入特性曲
线和输出特性曲线。这些特性曲线可用特性图示仪直观地显示出来,也可以
通过图 1-22 所示的电路进行测试。电路中使用的是 NPN 型硅管 3DG6。
图 1-22 BJT 特性测试电路
B
N
P
N
E
C
RB
RC
UB
UCC
IC
IB
IE
图 1-21 共发射极电路中载流子的运动
RB
RC
UB
UCC
IC
V
mAI
B
UCEU
BE
3DG6
μA
V
V
第 1 章 常用半导体元器件
( 1)输入特性曲线 在共发射极电路中,输入信号接入基极电路,故基
极与发射极组成的回路称为输入回路。 输入特性曲线 是指当集 — 射极电压
UCE 为常数时,输入回路中基 极电流 IB 与基 — 射极电压 UBE 之间的关系曲线
IB = f (UBE),如图 1-23 所示。
严格地讲,对于不同的 UCE,输入特性不是一条而是一组曲线。但是对
硅管而言,当 UCE > 1V 时,集电结已反向偏置,并且内电场已足够大,可以
把从发射区扩散到基区的电子中的绝大部分拉入集电区。如果此时再增大
UCE,只要 UBE 保持不变,从发射区发射到基区的电子数就一定, IB 也就基本
不变。就是说, UCE > 1V 后输入特性曲线基本上是重合的。所以,通常只画
出 UCE = 1V 的一条输入特性曲线。
由图 1-23 可见,和二极管的伏安 特性一样, BJT 输入特性也有一段死区。
只有在发射结外加电压大于死区电压时, IB 才会出现。硅管的死区电压约为
0.5V,锗管的死区电压不超过 0.2V。在政党工作情况下, NPN 型硅管的发射
结压降为 0.6~0.7V, PNP 型锗管的发射结压降为 0.2~0.3V。
( 2) 输出特性曲线 在共发射极电路中,输出信号从集电极取出,因此
把集电极、发射极和电源 UCC 组成的回路称为输出回路。 输出特性曲线 是指
当基极电流 IB 为常数时,输出回路中集电极电流 IC 与集 -射极电压 UCE 之间
的关系曲线 IC = f (UCE)。对于不同的 IB,可得出不同的曲线,所以 BJT 的输
出特性曲线是一组曲线。如图 1-24 所示。
图 1-23 BJT 的输入特性曲线 图 1-24 BJT 的输出特性曲线
当 IB 一定时,从发射区扩散到基区的电子数大致是一定的。在 UCE 超过
一定数值(约 1V)以后,这些电子的绝大部分被拉入集电区而形成 IC,以致
4
3
1
2
3 6 9 120
V/CEU
0B =I
μA20
μA40
μA60
μA100
μA80
放
大
区
饱和区
截止区
20
40
60
80
100
0 0.4 0.8
V/BEU
V1CEU ≥I B/μ
A
I C/mA
电子技术
于当 UCE 继续增高时, IC 不再有明显的增加,形成恒流特性。
当 IB 增大时,相应的 IC 也增大,而且在一定范围内近似成正比例,这就
是 BJT 电流放大作用的表现。
通常把 BJT 的输出特性曲线分为三个工作区(见图 1-24)。
(1) 放大区 输出特性曲线上接近于水平的部分是 放大区 。在放大区, IC
与 IB 近似成正比,故放大区也称为线性区。如前所述, BJT 工作在放大状态
时,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集电结处于反向偏置。
(2) 截止区 IB = 0对应 的输出特性曲线以下的区域称为 截止区 。 IB = 0
时集电极电流用表示 ICEO,其值很小,若忽略不计,则 BJT 集电极与发射极
之间相等于开路,即相等于一个断开的电子开关。对于 NPN 型硅管,当
UBE<0.5V 时,即已开始截止,但是为了截止可靠,常使 UBE≤ 0。截止时集
电结处于反向偏置。
(3) 饱和区 当 UCE<UBE 时,集电极电位低于基极,集电结与发射结均
处于正向偏置, BJT 工作在饱和状态。在 饱和区 , IB 的变化对 IC 的影响较小,
两者不成正比。饱和区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 UCES称为 BJT的 饱和压降 ,
其值很小,通常硅管约为 0.3V,锗管约为 0.1V, 若忽略不计,则 BJT 集电极
与发射极之间相等于短路,即相等于一个闭合的电子开关。
在放大电路中, BJT 主要 工作于放大区;而在开关电路或脉冲数字电路
中, BJT 主要 工作于饱和区和截止区。
1.4.4 双极型晶体管 的主要参数
BJT 的参数用来表 征其性能和适用范围,是选择元件、设计电路的依据。
BJT 的参数很多,主要的参数有下面几个。
(1) 电流放大系数 当 BJT 接成共发射极电路时,静态 ( 无输入信号 ) 时
集电极电流 IC 与基极电流 IB 的比值称为共发射极 静态电流 ( 直流 ) 放大系数
B
C
I
I=b ( 1-4)
当 BJT 工作在动态 ( 有输入信号 ) 时,基极电流变化量 ?IB 与对应集电极
电流变化量 ?IC 的比值称为 动态电流 ( 交流 ) 放大系数
B
C
I
I
?
?=b ( 1-5)
两者的含义虽然不同,但在输出特性曲线近于等 间 距( IB 等差变化)水
平且 ICEO 很小的情况下,两者较为接近,因此实际应用中一般不作严格区分。
常用的小功率 BJT 的 b值约为 20~150。 b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输出特性曲
第 1 章 常用半导体元器件
线反映为曲线上移且曲线的间距增大。
(2) 集 — 基极反向饱和电流 ICBO 集 — 基极反向饱和电流 是当发射极开
路时的集电极电流。 ICBO 是由少数载流子的漂移运动造成的,受温度的影响
大。在室温下,小功率锗管的 ICBO 约为几微安到几十微安,小功率硅管 在 1μA
以下,且硅管温度稳定性优于锗管。
(3) 集 — 射极反向饱和电流 ICEO 集 — 射极反向饱和电流 是当基极开路
时的集电极电流。因为它好像是从集电极直接穿透 BJT 而到达发射极的,所
以又称为 穿透电流 。 ICEO 受温度的影响很大,在数值约为 ICBO 的 b倍, ICBO 愈
大、 b愈高, BJT 的温度稳定性愈差。一般硅管的 ICEO 比锗管的小 2~ 3 个数
量级。
(4) 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 ICM 集电极电流 IC 超过一定值时, BJT 的 b值
要下降。当 b值下降到正常值的三分之二时的集电极电流,称为 集电极最大允
许电流 ICM。因此,在使 用 BJT 时, IC 超过 ICM 并不一定会使 BJT 损坏,但
以降低 b值为代价。
(5) 集 -射极反向击穿电压 U(BR)CEO 基极开路时,加在集电极和发射之
间的最大允许电压称为 集 -射极反向击穿电压 U(BR)CEO。当 BJT 的集 -射极电压
UCE>U(BR)CEO 时,集电结将被反向击穿, ICEO 会突然大幅度上升。手册中给出
的 U(BR)CEO 一般是常温 (25℃ )时的值,温度升高后,其数值要降低,使用时应
特别注意。
(6) 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 PCM BJT 工作时集电极的功率损耗
PC=ICUCE。 PC 的存在使集电结 的结温升
高,若 PC>PCM 时将会导致 BJT 过热损
坏。由此而限定的 PC 称为 集电极最大
允许耗散功率 PCM。 PCM 主要受结温限
制,一般来说,锗管允许结温约为 70~
90℃,硅管约为 150℃。
根据 BJT 的 PCM 值,可在 BJT 输出
特性曲线上作出 PCM 曲线,它是一条双
曲线。由 ICM、 U(BR)CEO、 PCM 三个极限
参数共同界定了 BJT 的 安全工作区 ,如
图 1-25 所示。
1.4.5 双极型晶体管简化 的小信号模型
O
CEU
CMI
(BR)CEOU
CEOI
CI
CMP
安全工作区
图 1-25 BJT 的安全工作区
电子技术
从 BJT 的特性曲线可以看到,它的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都是非
线性的,因此, BJT 是一个非线性元件。但是 ,如果 BJT 工作在特性曲线近
似于直线的部分,而且工作信号是变化范围很小的小信号,那么在这小范围
内,局部的特性曲线就可以近似看成是一小段直线。如此进行 线性化 处理后,
在这种工作条件下的 BJT 就可以用一个线性电路等效模型来描述,使电路的
分析和计算得以简化。这样的线性电路模型称为 BJT 的 小信号模型 ,其建立
的过程如图 1-26 所示。其中,图 1-26a 为共发射极电路的局部。
a) 局部电路 b) Q 点附近的输入特性曲线 c) 模型
图 1-26 BJT 小信号模型的建立
在共发射极电路中,设 BJT 工作在放大区的 Q 点处,基极电路对应的电
压和电流分别为 UBEQ 和 IBQ。当基 — 射极电压在 UBEQ 的基础上出现一个小的
变化量 ?UBE 时,基极电流也会产生一个对应的变化量 ?IB。如图 1-26b 所示,
由于变化量 ?UBE 和 ?IB 比较小, Q 点附近的输入特性曲线可以近似看成是直
线,则 ?UBE 和 ?IB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动态电阻来反映,即
B
BE
be I
Ur
?
?= ( 1-6)
rbe 称为 BJT 的输入电阻 , 一般为几百到几千欧 。低频小功率 BJT 的 rbe 常用
下 面数值公式估算
EQ
bbe
mV26)1(
Irr ++≈ b ( 1-7)
式中, IEQ 为 Q 点对应的发射极电流,单位为 mA; rb 为基区电阻,当 IEQ<5mA
时,约为 200?。
由于 工作在放大区, BJT 的 IC 受 IB 的控制,变化量 ?IB 也会使集电极电
流产生变化量 ?IC。若将输出特性近似为一组以 IB 为参变量的平行于横轴的直
线,则 ?IC 只受 ?IB 的控制,而与 UCE 无关。因此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可以用
一个 ?IC=b?IB 的电流控制电流源( CCCS) 来等效,如图 1-26c 所示。
BI?
CI?
BEU?
CEU?
C
E
B
BI
O
BEU
BEQU
BQI Q BI?
BEU? B
E
C
BEU?
BI? CI?
CEU?
BI??
ber
第 1 章 常用半导体元器件
上述电路 模型只适用于小信号的情况,且因忽略了 UCE 对 IB 和 IC 的影响,
故称为 简化的小信号模型 。
【练习与思考】
1.4.1 BJT 的发射极和集电极是否可以调换使用,为什么?
1.4.2 BJT 具有电流放大作用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各是什么?
1.4.3 如何用万用表的电阻档一只双极型晶体管的类型和区分三个电极?
1.4.4 根据图 1-27 所示各 BJT 三个电极的电位,判断它们分别处于何种工作
状态?
图 1-27 题 1.4.4 的图
1.4.5 在使用 BJT 时,只要①集电极电流超过散功率散功率 ICM 值;②
耗散功率 超过 PCM 值;③集 -射极电压超过 U(BR)CEO 值, BJT 就必然损坏。上
述几种说法是否都是正确的?
1.4 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
场效应晶体管 FET ( Field Effect Transistor)是利用外加电压产生的电场
强度来控制其导电能力的一种半导体器件。按其结构可分为结型场效应晶体
管和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两大类。这里仅介绍应用更为广泛的绝缘栅型场
效应晶体管( Insulated Gate FET, IGFET)。
1.5.1 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绝缘栅 型 场效应 晶体 管 按 其导电类型的不同,分为 N 沟道 和 P 沟道 两类,
每 一类又分为 增强型 和 耗尽型 两种。
N 沟道绝缘栅 型 场效应 晶体 管的结构如图 1-28 所示。它以一块掺杂浓度
较低的 P 型硅片作为衬底,在其中扩散两个掺杂浓度很高的 N+型区,并引出
两个电极,分别称为 源极 S 和 漏极 D。型硅片表面覆盖一层极薄底二氧化硅
绝缘层,在两个 N+型区之间的绝缘层上制作一个金属电极称为 栅极 G。因栅
极与其他电极及硅片之间是绝缘的,故有 绝缘栅 型 之称 ;或者按其 金属 — 氧
化物 — 半导体 的材料构成,称其为 MOSFET (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ET)。
0V
6V
1V
3.7V
3V
3.3V 6V
2V
2.7V
电子技术
a) 耗尽型 b) 增强型
图 1-28 N沟道绝缘栅 型 场效应 晶体 管的结构
如图 1-28a 所示, 在制造 N 沟道 MOSFET 时, 如果 在 二氧化硅绝缘层中
掺入大量正离子,就会在两个 N+型区之间的型衬底表面形成足够强的电场,
这个电场将会排斥 P 型衬底中的空穴,并把衬底中的电子吸引到表面,形成
一个 N 型薄层,将两个 N+型区即漏极和源极沟通。这个 N 型薄层称为 N 型
导电沟道 ,又因是 P 型衬底中的 N 型层而称为 反型层 。这种 MOSFET 在制
造时导电沟道已经形成,称为 耗尽型 MOSFET。
如图 1-28b 所示。 如果导电沟 道不是预先在制造时形成的,而是 利用外
加 栅 -源 电压 形成 电场产生的,则此类 称为增强型 MOSFET。
P 沟道 MOSFET 因在 N 型衬底中生成 P 型反型层而得名。其结构和工作
原理与 N 沟道 MOSFET 相似。只是使用的 栅 -源和漏 - 源电压得极性与 N 沟
道 MOSFET 的相反。各类型 MOSFET 的电路符号如图 1-29 所示。在 增强型
MOSFET 的符号中,源极 S 和漏极 D 间的连线是断开的,表示 UGS=0 时导电
沟道尚未形成。
a) N 沟道耗尽型 b) N 沟道增强型 c)P 沟道耗尽型 d)P 沟道增强型
图 1-29 MOSFET 的电路符号
由于 MOSFET 工作时只有一种极性的载流子( N 沟道是电子、 P 沟道是
空穴)参与导电,故亦称为 单极型晶体管 。与双极型晶体管的共发射极接法
类似, MOSFET 常采用 共源极 接法,如图 1-30 所示。
G
D
S
G
D
S
G
D
S
G
D
S
N+ N+
G
P型衬底
DS
绝缘层N沟道
GSU
N+ N+
G
P型衬底
DS
绝缘层N沟道
耗尽层
第 1 章 常用半导体元器件
当 栅 -源电压 UGS为某一数值时, 增强型
MOSFET 的漏 — 源极之间形成 N 型 导电沟
道, 在正电源 UDD 的作用下,沟道中的电子
从源极侧向漏极运动,形成 漏极电流 ID。如
果栅 -源电压增加,则垂直于衬底的表面电场
强度加强,从而使导电沟道加宽,引起漏极
电流 ID 增大。因此, MOSFET 是利用电场效
应改变导电沟道来控制漏 极电流 ID 的,或者
说,是利用电压 UGS来控制漏极电流 ID 的。
MOSFET 与 BJT 都是半导体三极管 , MOSFET 的源极、漏极、栅极分别
相当于 BJT 的发射极、集电极、基极。 BJT 的集电极电流 IC 受基极电流 IB
控制,是一种 电流控制元件 ;而的 MOSFET 漏极电流 ID 受 栅 -源电压 UGS控
制,是一种 电压 控制元件 。但 与 BJT 相比 MOSFET 具有输入电阻大、耗电少、
噪声底、热稳定性好、抗辐射能力强等优点,常用于低噪声放大器的前级或
环境条件变化较大的场合。另外, MOSFET 的制造工艺比较简单,占用芯片
面积小,特别适用于制造 大规模集成电路。
与 BJT 类似, MOSFET 不仅可以通过 UGS对 ID 的控制用于信号 放大,而
且也可以作为开关元件, 通过 UGS 控制其导通或关断,广泛应用于 开关电路
和脉冲数字电路中。当然,因应用领域和特性要求不同,其结构、工艺及称
谓也有很大差异。
1.5.2 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的特性曲线
由于 MOSFET 的栅极是绝缘的,栅极电流 IG≈ 0,因此不研究 IG 和 UGS
之间的关系。 ID 和 UDS、 UGS之间的关系可用输出特性和转移特性来表示。所
谓输出特性是以 UGS为参变量的 ID 和 UDS之间的关系 ID = f (UDS); 所谓 转移
特性 是以 UDS为参变量的 ID 和 UGS之间的关系 ID = f (UGS)。图 1-31 所示为 N
沟道增强型 MOSFET 的 转移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
图 1-30 共源极电路
G
D
S
UDS
UGS
RD
ID
UG UDD
V
电子技术
a) 移特性曲线 b) 输出特性曲线
图 1-31 N沟道增强型 MOSFET 的转移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
N 沟道增强型的 MOSFET 不具有原始导电沟道 , 漏、源两个 N+型区之
间被 P 型衬底隔开,漏极和源极之间相当于两个背靠背的 PN 结。当
0<UGS<UGS(th) 时, 导电沟道尚未联通,不管漏 — 源电压 UDS的极性如 何,总
有一个 PN 结是反向偏置的,所以漏极电流 ID≈ 0。只有当 UDS >UGS(th) 时 , 才
会有漏极电流 ID 出现。在一定的漏 — 源电压 UDS 作用下,使 MOSFET 由不
导通变为导通的临界栅 — 源电压称为 开启电压 UGS(th)。如图 1-31a 所示, 转移
特性 反映着 UGS对 ID 的控制特性。
MOSFET 的 输出特性曲线 亦称 漏极特性曲线 ,如图 1-31b 所示。当 UDS
较小时,在一定的 UGS作用下, ID 几乎随 UDS的增大而线性增大, ID 增长的
斜率取决于 UGS 的大小。在这个区域内,漏极和源极之间可看作一个受 UGS
控制的可变电阻, 故称为 可变电阻区 。当 UDS较大时, ID 几乎不再随 UDS的
增大而变化,但在一定的 UDS下, ID 随 UGS的增加而增长,故这个区域称为
线性放大区 或 恒流区 ,用于放大时就工作在这个区域。如果漏 - 源电压过大,
当其超过 最大漏 -源极击穿电压 UDS(BR) 时,将会使漏区与衬底间的 PN 结反向
击穿,进入击穿区使 MOSFET 损坏。
P 沟道增强型 MOSFET 漏极电源、栅极电源的极性均与 N 沟道增强型
MOSFET 相反,故其转移 特性曲线在第三象限。也就是说, P 沟道增强型
MOSFET 漏极和源极间应加负极性电源,栅极电位应比源极电位低 GS(th)U 时
MOSFET 才能导通。
耗尽型 MOSFET 由于 具有原始导电沟道,所以 UGS= 0 时漏极电流已经
存在,用 IDSS 表示,称为 饱和漏极电流 。 N 沟道 耗尽型 MOSFET 的转移 特性
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如图 1-32 所示。
O V/DSU
mA/DI
恒
流
区
可
变
电
阻
区
mA/DI
O V/GSU
常数=DSU
GS(th)U
击
穿
区
DS(BR)U
V2GS =U
V3
V4
V5
第 1 章 常用半导体元器件
当 UGS减小(即向负值方向增大)到某一数值时, N 型沟道消失, ID≈ 0,
耗尽型 MOSFET 处于夹断状态(即截止),此时的栅 -源电压称为 夹断电压
UGS(off) ,如图 1-32a 所示。可见,耗尽型 MOSFET 不论 栅 -源电压 UGS是正
是负或是零,都能控制漏极电流 ID,这个 特点使其应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a) 移特性曲线 b) 输出特性曲线
图 1-32 N沟道 耗尽型 MOSFET 的转移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图
实验表明,在 图 1-32b 所示输出特性曲线的恒流区内, N 沟道 耗尽型
MOSFET 的 ID 可近似表示为
)(1 GS(off)GS
2
GS(off)
GS
DSSD UUU
UII >
???
?
???
? ?= ( 1-8)
与增强型 MOSFET 一样,耗尽型也有N沟道和P沟道之分。无论哪种类
型的 MOSFET,使用时必须注意所加电压的极性。
增强型和耗尽型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的主要区别就在 于是否有原始导电
沟道。所以,如果要判别一个没有型号的 MOSFET 是增强型还是耗尽型,只
要检查它在零栅压下,在漏、源极间加电压时是否能导通,就可作出判别。
1.5.3 缘栅场型场效应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增强型 MOSFET 的开启电压 UGS(th) 、耗尽型 MOSFET 的夹断电压 UGS(off)
和饱和漏极电流 IDSS 以及共同的 最大漏 — 源极击穿电压 UGS(BR) 等 参数已经
在上文中介绍,此外的主要参数有下面几个。
(1) 栅 -源直流输入电阻 RGS 栅 -源直流输入电阻 是在 漏 、 源两极短路的
情况下,外加 栅 -源直流电压 与栅极直流电流的比值。由于 MOSFET 是电压
控制元件,所以 RGS 很大,一般大于 109?,这是 MOSFET 的优点之一。但
是正是由于 RGS 很大,应该注意可能出现栅极感应电压过高而造成绝缘层击
穿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种损坏,保存 MOSFET 时,应将其各电极短接;在电
O V/DSU
mA/DI
可
变
电
阻
区
mA/DI
O V/GSU
常数=DSU
GS(off)U
击
穿
区
DS(BR)U
V0GS =U
V1?
V2?
V1
DSSI
恒
流
区
电子技术
路中栅、源极之间应有直流通路;焊接时,电烙铁应断电或具有良好的接地
线。
(2) 栅 -源击穿电压 UGS(BR) 栅 -源击穿电压 是在增大 MOSFET UGS的过
程中,绝缘层击穿使 IG 迅速增大时的 UGS值。
(3) 最大漏极电流 IDM 和 最大耗散功率 PDM IDM 和 PDM 都是 MOSFET
的极限参数。 IDM 是 MOSFET 工作时允许流过的最大漏极电流。 PDM 是
MOSFET 正常工作时,其漏极允许的耗散功率( PD = IDUDS)最大值,受
MOSFET 最高工作温度的限制。
(4) 低频跨导 gm 低频跨导 是在 UDS为某一固定值时,漏极电流的微小
变化 ?ID 和对应的输入电压变化量 ?UGS之比,即
常数=?
?=
DSUGS
D
m U
Ig ( 1-9)
其单位常采用 μS 和 mS( S 即西 [ 门子 ] ,是电导的单位)。它的大小是转移特
性曲线在工作点处 的斜率,工作点的位置不同,值也不同。 gm表征栅 -源电压
对漏极电流控制作用的大小,是衡量 MOSFET 放大能力的参数。
1.5.4 缘栅场型场效应晶体管简化的小信号模型
和 BJT 一样,当 MOSFET 在低频小信号状态下
工作时,可以用它线性的小信号模型电路来代替。
MOSFET 的输出特性曲线在线性放大区内比较
平坦,可以近似看成是和横轴平行的直线,故 ID 仅
受 UGS 控制,与 UDS 无关。由式 ( 1-9) 可知, ?ID=
gm?UGS,因此可用一个电压控制电流源( VCCS)来
建立 MOSFET 简化的小信号模型,如图 1-33 所示 。
受控电流源 gm?UGS 受电压 ?UGS 的控制。由于
MOSFET 的栅 -源输入电阻很大,故可认为栅、源极
间是开路的。
【练习与思考】
1.5.1 说明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它和双极型晶体管的工
作原理有何不同?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5.2 N沟道增强型和耗尽型 MOSFET 有何区别?说明 UGS(th)和 UGS(off)的物
理意义。
1.5.3 N沟道和 P 沟道 MOSFET 在正常工作时,其外接电源极性有何区别?
1.5.4 场效应晶体管在使用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图 1-33 MOSFET
简化的小信号模型
G
S
D
GSU?
DI?
GSmg U?
第 1 章 常用半导体元器件
1.6 半导体光电器件
光和电是不 同形式的能量,相互的转换是可逆的。半导体器件可以作为
光、电能量转换的媒体。在光照作用下,照射光中的光子能够破坏半导体晶
体的共价键,释放出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电子与空穴复合发出的能量也能
以一定波长的光的形式辐射。采用不同材料、工艺、结构制造的,用于光、
电能量或信号转换的半导体电子器件统称为 半导体光电器件 。这类器件种类
繁多,如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光电池、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电
三极管、光耦合器等。因其具有响应速度快、传输损耗小、抗干扰能力强等
突出优点,适用于能量转换、信息传输与显示、信号传感与隔离,因而在 现
代电子技术中应用日趋广泛。本节仅介绍几种常用半导体光电器件。
1.6.1 发光二极管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 是一种将电能直接转换成光能的固体器件,简称 LED
(Light-emitting Diode),其电路符号如图 1-34a 所示。
和普通二极管相似, LED 也是由一个 PN 结构成, PN 结封装在透明管壳
内,且同样具有单向导电的特性。 LED 之所以能发光,是由于它在结构、材
料等方面与的普通二极管有所不同。它的 PN 结面做得比较宽,半导体材料
的掺杂浓度也比普通二极管高得多。在正向导通时, P 区的空穴注入到 N 区,
N 区的电 子注入到 P 区,相互注入的大量电子和空穴相遇而复合,复合所释
放出的能量大部分以发光的形式输出。发光的波长由制造 LED 所使用的材料
和杂质掺杂浓度而定,波长不同,发颜色光也不一样。砷化镓 LED 发红外光,
磷化镓 LED 发绿光,磷砷化镓发红光或黄光。
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压一般在 2V 以下,工作电流为几毫安至十几毫安。
用于发光指示的简单电路如图 1-34b 所示。其中 R 为 限流电阻 ,在一定的范
围内,电流愈大,发光愈强。
a) LED 的电路符号 b)简单的发光指示电路
图 1-34 LED 的电路符号及其简单的发光指 示电路
A
K
R
S
E
V
V
电子技术
由于 LED 具有抗振动和抗冲击能力、体积小、可靠性高、耗电省和寿命
长等优点,广泛用于信号指示和传输。作为显示器件, LED 的外形有方形、
矩形和圆形等。除单个使用外,也常作为七段式数码显示器或矩阵式显示器
件使用,用于显示数字和字符。
七段式数码显示器 简称 数码管 ,其结构如图 1-35a 所示。 COM 为公共端,
两个 COM 引脚于数码管内部联接。数码管每个字段内置一个 LED,选择不
同字段发光,可显示不同的字形。数码管中共有个 LED,其中七个用于字段,
一个用于小数点,数码管制造时有 共阴极 和 共阳极 两种接法,分别如图 1-35b
和 c 所示。相对于公共端来说,前者,某一字段接高电位时发光;后者,接
低电位时发光。
a) 结构 b) 共阴极 c) 共阳极
图 1-35 七段式数码显示器
1.6.2 光 敏 二极管
光敏二极管 又称 光 电 二极管 。使用光敏二极管时,应反向接入电路,即
应将阳极接低电位,阴极接高电位。光敏二极管的管壳上有透明聚光窗,由
于 PN 结的光敏特性,当有光线照射时,光敏二极管在一定的反向偏置电压
范围内,其反向电流将随光射强度的增加而线性地增加。无光照时,光敏二
极管的伏安特性 与普通二极管一样。光敏二极管的符号和伏安特性曲线如图
1-36 所示。
a
b
c
d
e
f
g
COM
a
b
c
d
e
f
g
COM
a bgf
a
bgf
e d c
c
d
e
COM
第 1 章 常用半导体元器件
a) 符号 b) 伏安特性曲线
图 1-36 光敏二极管的符号和伏安特性曲线
光敏二极管的主要参数有:
(1) 暗电流 无光照时的反向饱和电流。一般小于 1μ A 。
(2) 光电流 指在额定照度下的反向电流,一般为几十毫安。
(3) 灵敏度 指在给定波长(如 0.9μ m)的单位光功率时,光敏二极管
产生的光电流。一般≥ 0.5μ A/μ W。
(4) 峰值波长 使光敏二极管具有最大响应灵敏度(光电流最大)的光
波长。一般光敏二极管峰 值波长在可见光和红外线范围内。
(5) 响应时间 指加定量光照后,光电流达到稳定值的 63%所需的时间,
一般为 10- 7s。
需要注意的是,光敏二极管的暗电流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因此,对稳定
性要求较高的电路,需要考虑进行温度补偿。
1.6.3 双极型光电三极管
双极型光电晶体三极管 俗称 光电三极管 ,其结构与普通 BJT 相似,而且
也分 NPN 型和 PNP 型两类。光电三极管的管脚引线有三个的,也有两个的。
三引线结构中,基极可以接偏置电路,用于预调工作点;两引线结构中,聚
光窗口即为基极,只能由光照进行控制。它们的电路符号如 图 1-37 所示。
光电三极管的光电转换是在基极 — 集电极耗尽层内进行的,与光电二极
管相同。在光激发下产生的许多电子 — 空穴对(即 光生载流子 ),其电子流向
集电区被集电极所收集,空穴流向基区作为基极电流被放大 β倍,其放大原理
与普通 BJT 相同。根据工作原理,可以把光电三极管看成在一个普通 BJT 的
基极和集电极之间接一个反向偏置的光敏二极管,如图 1-38 所示。
O
暗电流
光
照
增
强
ID
UD
A
K
V
电子技术
图 1-37 光电三极管的电路符号 图 1-38 光电三极管工作原理示意图
在光敏面积相同的条件下,光电流的放大作用使得光电三极管比光敏二
极管的 灵敏度要高出约 β倍。因此,光电三极管的光敏面积可以做得很小,更
适用于要求较高封装密度的场合。
光电三极管的特征参数和极限参数与光敏二极管和普通 BJT 相似。
1.6.4 光耦合器
光耦合器 简称 光耦 ,是发光器件和光电器件的组合体,图 1-39 为其原理
示意图。使用时将电信号送入光耦合器输入侧的发光器件,发光器件将电信
号转换成光信号,由输出侧的受光器件(光电器件)接收并再转换成电信号。
由于输入与输出之间没有直接电气联系,信号传输是通过光耦合的,所以也
称其为 光电隔离器 。
光耦合器常见的封装形式有管形金属壳真空密封 式、双列直插密封式和
光导纤维连接式等三种。图 1-40 是双列直插式光耦的内部结构图。这种光耦
合器的发光器件和受光器件封装在同一不透明的外壳内,由透明、绝缘的树
脂隔开。
图 1-39 光耦合器的原理示意图 图 1-40 双列直插式光耦的内部结构图
发光器件常用发光二极管。受光器件则根据输出电路的不同要求,有光
敏二极管型、光电三极管型、光电复合三极管型、光电晶闸管型和光电集成
电路型等。图 1-41 为几种常用光耦合器的符号。
C
E
B
C
E E
C
发光
器件
受光
器件输入 输出
发光
器件
透明
树脂
受光器件引脚
外壳
第 1 章 常用半导体元器件
a) 光敏二极管型 b) 光电三极管型 c) 光电晶闸管型
图 1-41 几种常用光耦合器的符号
光电耦合器具有如下特点:
1) 光耦合器的发光器件与受光器件互不接触,绝缘电阻很高,一般可达
1010Ω以上,并能承受 2000V 以上的高压,因此经常用来隔离强电和弱电系
统。
2) 光耦合器的发光二极管是电流驱动器件,输入电阻很小,而干扰源一
般内阻较大,且能量很小,很难使发光二极管误动作,所以光耦合器有极强
的抗干扰能力。
3) 光耦合器具有较高的信号传递速度,响应时间一般为数微秒,高速型
光耦合器的响应时间可以小于 100ns。
光耦合器的用途很广,常用于 信号隔离转换,脉冲系统的电平匹配,微
机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接口等。
【练习与思考】
1.6.1 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一般在什么范围?
1.6.2 为什么在用 光敏二极管测光的电路中经常会有温度补偿电路环节?
电子技术
本章习题
【习题 1-1】 电路如图 1-42 所示, 求电位 oV 。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
略不计。
【习题 1-2】 电路如图 1-43 所示, 试判断 4 个二极管的工作状态并求
电位 oV 。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
图 1-42 习题 1-1 的图 图 1-43 习题 1-2 的图
【习题 1-3】 电路如图 1-18a 所示,设 VD1、 VD2 均为理想二极管,试画
出- 10V≤ ui≤ 10V 范围内的传输特性曲线 uo= f (ui)。
【习题 1-4】 在图 1-44 所示的各电路中,已知 5V=E , Vsin10i tu w= 。
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 ou 的波形。
a) b)
c) d)
图 1-44 习题 1-4 的图
+12V
VD1
VD2 Vo
VD3
0V
4V
6V
?k10
+10V
VD1
VD2 V
o
VD3
0V
4V
6V
10V
R1 R2
VD4
R
VD
E
ui uo
R
VD
E
ui uo
R
VD
E
ui uo
R
VD
E
ui uo
第 1 章 常用半导体元器件
【习题 1-5】 二极管电路如图 1-45 所示,求电流 1I 、 2I 、 3I 、 I 。
【习题 1-6】 二极管电路如图 1-46 所示,求电流 1I 、 2I 、 3I 、 I 。
图 1-45 习题 1-5 的图 图 1-46 习题 1-6 的图
【习题 1-7】 有两个稳压管 VS1、 VS2,其稳定电压分别是 5.5V 和 8.5V,
正向压降都是 0.5V。如果要得到 0.5V、 3V、 6V、 9V 和 14V 几种稳定电压,
这两个稳压管(还有限流电阻)应该如何连接?画出各电路。
【习题 1-8】 电路如图 1-47 所示, VS1 的稳定电压为 5V, VS2 的稳定电
压 为 7V,两稳压管的正向压降均为 0.5V,输入电压 Vsin10i tu ω= ,试画出
输出电压 ou 的波形图。
【习题 1-9】 电路如图 1-48 所示,稳压管 VS1、 VS2 的稳定电压均为 10V,
试画出 0≤ ui≤ 30V 范围内的传输特性曲线 uo= f (ui)。
图 1-47 习题 1-8 的图 图 1-48 习题 1-9 的图
【习题 1-10】 某一双极型晶体管的 PCM=100mW , ICM=20mA,
U(BR)CEO=15V,试问在下列几 种情况下,哪种是正常工作?( 1) UCE=3V,
IC=10mA;( 2) UCE=2V, IC=40mA;( 3) UCE=6V, IC=20mA。
【习题 1-11】 图 1-49 为某一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试
由此图判断:( 1)此属于哪一种类型;( 2)其夹断电压 UGS(off)大约是多少;
VD1
VD2
VD3
9V6V 4V
?k1
I1
I2
I3
I
VD1
VD2
VD3
3V6V 4V
?k1
I1
I2
I3
I
R
VS1
ui uo
VS2
VS1
ui uo
VS2R1
R2
电子技术
( 3)饱和漏极电流 IDSS 是多少。
【习题 1-12】 在图 1-50 所示电路中,为使 BJT 工作在饱和状态, RB1 的
阻值最大应为多少?
图 1-49 习题 1-11 的图 图 1-50 习题 1-12 的图
0 V/
DSU?
V0GS =U
V1?
V2
V1
V3
4
8
12
- I D
/mA
V12
V12?
V3 30=b
RB2
RB1
?k30
?k3
RC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