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和环境
Person and Environment
?主要介绍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基
础和过程
?主要介绍行为与环境,即人的行
为表现、特征、和规律
第一节 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Reciprocation of Person and Environment
?一、人与自然环境
?1、大自然诞生了人类
地球
岩石圈 水圈
生物圈
大气圈
自然环境
( 1)我们生活
的自然环境,
是地球表面的
一部分。
( 2)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A,人是自然环境的产物; (因为人体血液中的
60多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同地壳各种元素的
含量比例十分接近。)
B,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利用、
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自身的需要,也是
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C,大自然中有 200多万种生物,它们之间相互结
合着各种生物群落,这些生物群落在一定自然范
围内相互依存,在同一个生存环境中组成动态的
平衡系统,这就是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动物
植物
微生物
非生物环境
无机环境
物理环境








自然







回归
2,环境保护与治理
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相互联系
的。如果人类活动干预某一部分,整个生
态系统可以调节,那么原有状态便不受破
坏。
生态系统的组成越多样,其能量流动和物
质循环的途径越复杂,调节能力就越强。
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人
类大规模的干预,自动调节的能力就无济于
事,生态平衡就遭到破坏。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可耕地相
对很少,城市高度发展,环境污染严重。因此:
?在乡镇规划中,提出生态循环系统的综合治
理。
?在城市规划中,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
?在建筑设计中,提出生态建筑的设想。
?在室内设计中,提出绿色建材的综合利用,
创造健康、卫生、安全的人工环境。
二、环境构成




微观环境
中观环境
宏观环境
指室内环境,包括家具、设备、
陈设、绿化以及活动在其中的
人们。
指一栋建筑乃至一个区的空间
大小,包括邻里建筑、交通系
统、绿地、水体、公共活动场
地、公共设施、以及流动在此
空间的人群。
指小区以上,乃至一个乡镇、
一座城市、一个区域,甚至全
国、全地球的无限广阔的空间:
包括在此范围内的人口系统和
动植物体系,自然的山河、湖
泊和土地植被、人工建筑群落、
交通网络以及为人民服务的一
切环境设施。




空气 阳光
水体 矿物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人类




自然环境
生物环境
人工环境
社会环境
三、刺激和效应
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表现为 刺
激和效应。
人体内
感官人




眼 皮肤





设 备 建



伦 理 经






境自




会 环

人体内环境
人体外环境
人造环境
地球环境
1、人体外感官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夏季气温很高 —— 迅速发汗,以降体温。
?冬季气温降低 —— 人体皮肤收缩。
?强烈的阳光刺激 —— 眼睛会自动调节闭合,减少
进光量,以适应环境。
?在黑暗的地方 —— 眼睛会自动调节,以便看清周
围的环境。
?手碰到很热或很泠的物体时,便会自动缩回; 当
突然听到很响的声音时,会自觉捂起耳朵; 当闻
到异味刺激时,会捂起鼻子,闭紧嘴巴等。
—— 人体外感官五觉效应
即环境因素引起的物理刺激或化学刺激
2、人体内感官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饥饿 —— 人的腹部会不自觉的咕哩咕噜地叫。
?人体血糖降低 —— 头晕目眩。
?心慌时 —— 心跳加快。
?呼吸困难时 —— 会张大嘴巴或加速呼吸。
—— 受到生理因素或环境信息引起
的心理因素刺激后作出各种相应的
心理反映
3、人的心理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作出成绩或受到表彰时 —— 情不自禁地感到喜悦。
?受到不该有的歧视 —— 感到愤怒。
?失去亲人 —— 感到悲哀。
?即使人不受当时外在环境的任何刺激,当人们回
忆往事时,也会产生各种的心理活动,并会作出
相应的反应。
?这种来自信息的刺激,所表现出的喜、怒、哀、
乐的反应,即属心理效应。
—— 当大脑通过人体内外感官接受到各
种信息时,所作出的相应的心理效应
四、人体舒适性
?1、对舒适性的理解
? 这是一个 复杂的动态概念 。 它因人、因
时、因地而不同。讨论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时必须明确这是一个 相对概念。
?(同样的室内环境,如一套一室一厅的单元
住宅;又如临近马路的住宅等等,有的人满
意,有的人不满意。)
2、相对的舒适环境
?比如:
?环境噪音问题 — 30-80dB能为多数人接受,
到了 120dB就使人感到很烦躁,30dB以
下,太安静了也会使人产生寂寞甚至恐怖
的感觉,所以 30-80dB的声环境就是环境
噪音的舒适环境。(当然,还有安全、卫
生等问题)
—— 凡是能使在该环境中 80%的人感
到满意,那么这个环境就是这个时期
的舒适环境。
3、舒适性的类型
?行为舒适性是环境行为的舒适程度:
?(比如,我们累了,要坐下来休息,坐地板或高
凳都不舒适,那么,这种环境就达不到行为舒适
性的要求。)
?知觉舒适性是指环境刺激引起的知觉舒适程度:
?(如上述休息的地方,即使有椅子坐,但很热、
很嘈杂,灰尘很多,光线很暗,显然这个环境不
能满足人的感官要求,因而这个环境也不舒适。)
行为舒适性 知觉舒适性
本节重点理解的几个问题?
?什么是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平衡;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其采取的手段;
?环境构成的三个方面:大小构成、构成因素、
构成性质;
?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三种表现;
?如何理解舒适环境;
?什么是行为舒适性
?和知觉舒适性?
第二节 行为与环境
Behavior and Environment
?环境行为的起因;
?环境行为的特征;
?人的行为习性;
?环境行为模式、行为对室内空间分布、
空间尺度和环境设计的影响。
一、环境行为
— 人和环境交互作用所引起的心理活动,
其外在表现和空间状态的推移,称之为环
境行为。





教育行为、管理行为、商业
行为、人际行为、娱乐行为、
防卫行为、宗教行为、居住
行为、劳动行为、餐饮行为、
体育行为、观展行为、恋爱
行为、犯罪行为等等。
而我们在这里介绍的是 环境
行为。
不同环境的刺激作用,人类自身不同的需求,
社会不同因素的影响,所表现出的环境行为
是各不相同的。
?文明社会人类居住行为所要求的居住环境:
?为满足餐饮要求 — 设置厨房和餐厅,表现出炊
事行为;
?为满足人际交往需要 — 设置了起居室,表现出
接待行为;
?为满足休息的要求 — 设置了休息室和卧室,表
现出休息和睡眠行为;
?为满足卫生要求 — 设置了卫生间和盥洗室,表
现出盥洗行为。
比如:
最简单的商业行为所产生的商业环
境:
?最原始的商业点 — 人类社会初期,人们为了得到
各自需要的物品,出现了以物易物的行为,于是
就在双方便利的地方发生了交易,这就是最原始
的商业点。
?集市 — 易物的人多了,除了有个交易点,还共同
确定了交易时间,便形成了集市。
?早期的商店 — 物品多了,就要储存,于是就盖了
房子,这就是早期的商店。
?商业区 — 很多商店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商业街,
许多商业街便构成了商业区。



防卫行为所形成的防卫环境:
— 人类为了自身的安全,不仅要避免自然环境的侵害,
还要防止社会环境中人为的伤害,设置了围墙、院落、
城堡等防卫设施,表现出防卫行为,形成了防卫环境。
?宗教行为所形成的宗教环境:
?— 人类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不甚了解,
或对某些事物、个人的崇拜,便产生了信仰,
并将某种信仰人格化,塑造了偶像,于是就
建立了寺庙、教堂等,表现出宗教行为,形
成了宗教环境。
改造行为所形成的改造和装修环境
?结论:
?人类环境行为是由于客观环境的刺激作用,或是
由于自身的生理或心理的需要,或是由于社会因
素作用所形成的。作用的结果表现出适应、改造
和创造新的环境。也可以说,人和环境的交互作
用在这里表现为人类的建筑活动。这里的人也包
括社会群体的作用。
— 由于社会的影响或自我需要的增强,
人们对已建成的环境感到不满足,便对原有的
环境进行改造和装修活动,表现了对建成环境
的改造行为,形成了改造和装修环境。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行为主义和环境决定论者的观点是片面的。无论是规划设计
还是建筑设计或室内设计,一定要尊重使用者的需求,不能超越客
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可能性去进行设计。




行为主义者排斥人的意志和
意象的心理需求,片面强调人
的生理活动所表现的外显行为。





环境决定论者过于夸大规划师
和建筑师的建筑作用,他们认
为人的行为和过程完全受环境
支配的,只要改变城市或建筑
的形式,即能改变人的行为,
就能组织社会,为人类造福。
二,环境行为特征
特征
客观环境 自我需要
环境制约 共同作用
行为的发生必须具备一个特定的客观环境。客观环
境(自然、生物和社会环境)对人的作用(包括群
体),产生了各种行为表现,作用的结果是要人类
去创造一个适合人类自身需要的新的客观环境。
人类的需要是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的,如人们对
居住环境的追求,希望有一所大而舒适的房子,由
于人多,土地少、经济和物质技术条件不能满足,
于是就产生社会干预。(政策、法规等)
环境、行为和需要的共同作用。
人的行为是人的需要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函数:
即 B= f ( P,E )
环境行为是人类的自我需要。不同层次的人、不同种族、年龄、
文化水平、道德观念、修养、伦理的人对环境的需要是不一样的
(包含生理、心理需要),而且这种需要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
化而变化,人的需要是无限的,它同时推动了环境的变化。
以上是心理学家库尔特,列文 (K.Lewin)提出的著名
的人类行为公式。即 B=f(P.E)
其中 B— 行为 (Behavior) f— 函数 (function)
P— 人 (Person) E— 环境 (Environment)
?公式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人行为的目的是为实现一定目标、满足一定
的需求;行为是人自身动机或需要作出的反
映。
?行为受客观环境的影响,是对外在环境刺激
作出的反应,客观环境可能支持行为,也可
能阻碍行为。
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便构成了新的环境,又将
对人产生新的刺激作用。故满足人的需要是相对,暂
时的。环境、行为和需要的共同作用将进一步推动环
境的改变,推动建筑活动的发展。这就是下列 环境行
为的基本模式:










环境 个体 目标
作用 行为





















三、人的行为习性
四、人的行为模式1、行为模
式化依据 定义
人的行为模式就是将
人在环境中的行为特
性,总结和概括,将
其规律化。从而为建
筑创作和室内设计及
其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和方法。
依据
环境行为的基本模式。各种
环境因素和信息作用于环境
中的人和人群,人们则根据
自身的需要和欲望,适应或
选择有关的环境刺激,经过
信息处理,将所处的状态进
行推移,作为改变空间环境
的行为。
行为模式的分类
按目的性 再现模式计划模式
预测模式





数学模式
模拟模式
语言模式
秩序模式
流动模式
分布模式
状态模式



再现模式
?再现模式就是通过观察分析,尽可能忠实
地描绘和再现人在空间里的行为。 这种模
式主要用于讨论、分析建成环境的意义,
人在空间环境里的状态。
?比如我们观察分析人在餐厅中的就餐行为,
忠实记录顾客的分布情况和行动轨迹。就
可以看出餐厅的餐桌布置、通道大小,出
入口位置等是否合理。从而进一步改变建
成的环境。
计划模式
?计划模式就是根据确定计划的方向和条件,将人
在空间环境里可能出现的行为状态表现出来。 这
种模式主要用于研究分析将建成的环境的可能性、
合理性等。我们从事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主
要就是这种模式。
?比如我们计划建一栋住宅,根据确定的居住对象、
人数、生活方式、经济条件等,按照人的居住行
为,将居住空间表现出来,这就是住宅设计。由
此也看出建成后的居住环境的合理性
预测模式
?预测模式就是将预测实施的空间状态表现出来,分
析人在该环境中的行为表现的可能性、合理性等。
这种行为模式主要用于分析空间环境利用的可行性。
我们从事的可行性方案,主要就是这种模式。
?比如要建造一座展厅,我们就可以根据基地环境、
展览要求、展出方式等,分析展厅有几种可能性,
哪一个更加符合人的观展行为,更加符合预测计划
要求。为进一步落实计划提供了多种可行性方案比
较。
数学模式
?—— 数学模式就是利用数学理论和方法来表
示与其他因素的关系。这种模式主要用于科
学研究工作。
?如著名的人类行为公式,B=f ( P,E ),就
表示行为( B) 与人( P) 和环境( E) 之间
是一个函数( f ) 关系,B是因变量,P和 E
是自变量,P和 E的变化则会导致 B的改变。
模拟模式
?—— 模拟模式就是利用计算机语言再现人和
空间之间的实际现象。
?这种模式主要用于实验,模拟对整个环境变
动原因进行技术分析。在建筑计划中,模拟
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也可以对设计方
案进行分析。
语言模式
?语言模式就是用语言来记述环境行为中的心理活动
和人对客观环境的反映。这种模式主要用于环境质
量的评价。
?这也是常用的对环境行为的表达方法,即心理学问
卷法。 (比如我们对上海市居住环境质量评价,就选择具有代
表性的两个居住区,确定 54个与居住质量有关的问题,制成心
理学测试表,分发给近 1000户居民,请居民根据自身的体会,
回答有关问题,然后利用计算机对问题中的各种反映进行数理
统计和数据处理,得出相关因子和评价值。人们较普遍的对前
几年建成的公房中,厨房和卫生间很不满意,对老年人的居住
行为考虑很少。)
秩序模式
?秩序模式是用图表来记述人在环境中的行为
秩序。
顾客 店堂 商品 现金、支票
商品店堂
进入 选购 支付

取 托运退出
由此可见“进入”、“选购” …… 等各种行为
状态是有一定秩序的,绝不能倒过来。这就要
求室内设计,首先要将顾客“引进”商店 由顾
客很好地选择商品,最后才能成交付款。
这就是人在商店里的购
物行为。
流动模式
?流动模式就是将人的流动行为的空间轨迹
模式化。这种轨迹不仅表现出人的空间状
态的移动,而且反映了行为过程中的时间
变化。( 这种模式主要用于对购物行为、观展行
为、疏散避难行为、通勤行为)
门厅 起居室 餐厅10 60
30户内流动行为
卧室
移动便捷度、既空间选择概率
它表示了人在两个空间之
间的流动模式,也反映了
两个空间之间的密切程度。
分布模式
?分布模式就是按时间顺序连续观察人在环
境中的行为,并画出一个时间断面,将人
们所在的二维空间位置坐标进行模式化。
?这种模式主要用来研究在某一时空中的行
为密集度。进而科学地确定空间尺度。
?观察方法有两种:
即在观察点用摄像机或照相机记
录人们的活动情况,并将观察点
按 2米画成直角坐标网,然后统计
某一时刻各个方格网里的人数。















即将观察点绘成 2米的方格网,
然后记下不同时间内在方格
网中的人数。
该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广场上
的人流分布,如校园内学生
的空间定位。
该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室内公共空
间里的人流分布。如商场、展览
馆内顾客和观众的空间定位。
状态模式
? 状态模式的研究是基于自动控制理论,采用图解法的图来表示
行为状态的变化。这种模式主要用于研究行为动机和状态变化
的因素。
? 比如人们进餐馆可能是饿了要吃东西,也可能受餐馆食品的诱导
或是为了社交而进入。
? 这不同的生理和心理作用所引起的行为状态表现是不同的:
?饿 —— 行为迅速、时间短,对环境的选择也要求不高;
?为了美食或是社交需要 —— 则进餐行为表现出时间
长、动作慢,对环境要求高。
?这种状态的 差别,对从事室内设计很有指导
意义。
?例如顾客在商店的购物行为状态也是如此。
有目的的购物 —— 迅速寻找有关商品,时间
短,变化快;
?潜在性的购物或是逛商店 ——
?行为状态慢、购物时间长,变化慢。
?于是,商店室内设计则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吸
引顾客,除了用橱窗直接展示商品外,还在
入口处标明商品的分布情况,增加休闲环境,
方便顾客逗留,吸引潜在购物者前来购物。
五、行为与室内空间分布
?我们分析研究人的行为特征、行为习性、
行为模式的 主要目的 就在于合理地确定人
的行为与空间的对应关系。即 空间的连接、
空间的秩序、进而确定空间的位置,即空
间的分布。
?( 1)不同的环境行为有不同的行为方式,
不同的行为规律,也表现出各自的空间流
程和空间分布。
1、概述
炊事行为对应的空间分布:












粗加工场 洗槽 台板 灶台
拣切 清洗 配菜 烧煮
购物行为的空间分布:
顾客


进入
门厅、通道


货架
选购
钱柜
支付


提取
托运
柜台、
托运处
顾客退出
出口
现金
支票
( 2)特别说明:
? 任何一个行为空间,均包括人
的活动范围及其有关的 家具、设
备等所占据的空间范围。 室内空间
分布不仅确定了行为空间的范围,
而且确定了行为空间的相互关系,
即空间秩序。
2、空间分布:
每一个行为空间的具体形状及其其中的家具、设备
的布置还要考虑人在空间的分布情况,即分布图形。
?由于个人的行为特性、人际关系和环境场
所的差异,人在空间的分布则各不相同:
分类秩序图形 随意图形
聚块图形
礼堂、教室、候车室等场所。秩序场所的人群中
人际关系是等距离的,受场所环境的严格限制,
人的行为是有规律的,人的心理状态是较紧张的。
休闲场所、步行道、居室、商场等。人际关系呈公
共状态,各自自由,个人之间几乎没有约束,因而
各人的心理状态也较宽松。
适用于广场、公园等地,由于人们之间亲密度不同,
人际距离则大小不等,关系密切者则聚在一起,各
组团之间又呈现出较大的公共空间距离。
六、行为与室内空间尺度
?1、概述:
? 适应行为要求的室内空间尺度,是 相对概念,
其空间大小也是动态尺寸。
? 同时室内空间尺度也是一个 整体概念,首先要
满足人的 生理要求 (同时存在心理因素的影响),
故其空间尺度则涉及到环境行为的活动范围( 三维
空间 ),和满足行为要求的 家具、设备等 所占的空
间大小。另外要满足人的 心理要求 (同时存在生理
要求的作用,如听觉、嗅觉等)
2、行为要求的空间与知觉要求空间
的, 容积,










其空间的“容积”基本是不变
的,习惯称为 使用功能的空间尺寸,
主要是根据使用要求来调整空间的
形态,无法通过其他物质技术手段
来“压缩”其空间大小。如满足大
多数人行走要求的通道,最小宽度
是 600,最小高度是 2000,太小了
正常行走就感到困难。









其空间要求的“容积”是变化的,
不只是用空间大小来适应其要求,
而且 可通过物质技术手段来调节
其空间大小,如满足听觉的听觉
空间即电声系统。即使是视觉空
间,也可以利用错觉等原理来适
当调整其空间感。
3、行为空间和知觉空间的关系
—— 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当行为空间尺度超过一般的视觉要
求后,则行为空间和知觉空间几乎融
为一体 。如体育馆、电影院、剧场等,
其空间尺寸较大,如网球馆的净高约
为 12米,这是网球活动的要求,在这
样大的行为空间里,一般的知觉要求
均能实现,不必再增加知觉空间。
而当行为空间较小时:
如教室,满足上课行为空间高度
2.4m就可以了。但在多数情况下,
这样的高度就显得太低了,采用物
质技术手段,即增加适当知觉空间,
如将净空增至 4.2m。
七、行为与室内空间设计概念
—— 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1、确定行为
空间尺度
大空间 中空间
小空间 局部空间
大空间主要指公共行为的空间
?如体育馆、观众厅、大礼堂、大餐厅、
大型商场、营业大厅、大型舞厅等。
?其特点是要特别处理好人际行为的空间
关系,在这个空间里个人空间基本是等
距离,空间感是开放性的,空间尺度是
大的。
中空间主要指事物行为的空间:
?如办公室、研究室、教室、实验室等。这类
空间的特点,既不是单一的个人空间,又不
是相互间没有联系的公共空间,而是少数人
由于某种事物的关联而聚合在一起的行为空
间。这类空间既有开放性,又有私密性。确
定这类空间尺度,首先要满足个人空间的行
为要求。再满足与其相关的公共事物行为的
要求。
小空间一般指具有较强个人行为的空
间:
?如卧室、客房、经理室、档案室、资料
库等,这类空间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较强
的私密性。这类空间的尺度一般不大,
主要是满足个人的行为活动要求。
局部空间主要指人体功能尺寸空间:
?该空间尺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人的活动
范围。如人在站、立、坐、卧、跪时其
空间大小,主要是满足人的静态空间要
求。如人在室内走、跑、跳、爬时,其
空间大小,主要是满足人的动态空间要

2、确定行为空间分布
















前后状态的行为空间
左右状态的行为空间
上下状态的行为空间
指向性状态的行为空间
多数
为个
人行
为较
强的
室内
空间
人群基本分为前后两部分
人群基本分为左右两部分
人的行为表现为聚合状态
人在这类空间中的行为状
态指向性很强
人在这
类的空
间行为
多数为
随意图

3、确定行为空间形态
? 人在室内空间中的行为表现具有很大的
灵活性,即使是行为很秩序的室内空间,其
行为表现也有较大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行为
和空间形态的关系,也就是常说的内容和形
式的关系,实践证明,一种内容有多种形式,
一种形式有多种内容,也就是说,室内空间
形态是多样的。
上课行为的空间状态
方形
教室
长方形
教室
马蹄形教室
常见室内空间形态的基本图形:
? 一般有圆形、方形、三角形及其变异图
形。
变异图形如长方形、椭圆形、钟
形、马蹄形、梯形、菱形,L形,
而以长方形居多。
究竟采用那一种空间形态为好?就要根据
人在室内中的行为表现、活动范围、分布状况、
知觉要求、环境的可能性、以及物质技术条件
等诸多因素确定。
4、行为空间组合
? 当室内空间尺度、室内空间行
为分布、室内空间状态基本确定
后,就要根据人们行为和知觉要
求对室内空间进行组合和调整。
对于单一的室内空间行为组合:
? 如教室、卧室、会议室、办公室等,
主要是调整室内空间布局、尺度和形态、
使之很好地适应人的需要。
?
对于多数的室内空间行为组合:
? 如展览馆、住宅、旅馆、商场、剧场、
图书馆、俱乐部等室内空间,首先要按人的
行为进行室内空间组合,然后进行单一的空
间组合设计。
思 考 题
1、人类环境行为的类型,形成的因素。
2、环境行为特征、基本模式。
3、人的行为习性。
4、人的行为模式的分类及其要点。
5、环境行为的空间分布包括那些方面?空
间分布图形、分布规律、空间状态和空间尺
度、空间设计概念和空间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