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
参考书目
1.,旅游经济学:理论与发展, (东北财大
出版社 )
2.,旅游经济论, (旅游教育出版社)
导论
1、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旅游经济学的体系结构
1、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①,是什么”:旅游现象的理解
– 经济现象?心理现象?社会现象?文化现象?
– 旅游系统隐匿于更大的社会系统,需要多学
科的考察( Claude Kaspar,1986)
– 性质:是带有浓厚文化性质的经济工作,带
有浓厚经济性质的文化工作(于光远,1986)
– 文化性与经济性:旅游者或目的地的角度
1、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② 研究对象及含义解析
A.考察 社会化和商品化了的 旅游活动引发的
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经济运行以及经济影

B,旅游活动与旅游经济:分工与交易的影响
? 社会生产力发展形成的 物质基础
? 社会发展形成的巨大 市场需求
? 出现 专门服务机构
1、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② 研究对象及含义解析
C.旅游经济运行主体
? 旅游者利益的最大化,成本和预期
? 旅游供给厂商利益的最大化
? 政府利益的最大化 (含 当地居民 ):长白山为例
1、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D.旅游经济研究的特殊性
a.使用价值获得的特殊性,人的流动而非物流
? 关联集约束:转移了的整体消费
? 时空约束:时空粘性及规模经济的独特实现
? 信息传递与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 信息流代替物的流动
– 分工越是发达、越是信息不对称、越是接近最
终消费者的产品市场越需要品牌建设
? 生产的本地化刚性:不可贸易性与不可调整性
1、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D.旅游经济研究的特殊性
b.主体对象物使用上的共享性
? 旅游吸引物的不可转移性
? 共享使用权
? 共享、评价与市场定位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
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E.旅游经济学研究的框架基础
– Thurot(1980)国际旅游的空间模式
– Lundgren(1982)地区间流动模式
– Leiper(1990)旅游系统模型
– 标准的哑铃模型
– 杨新军等( 2000)多种旅游空间结构
Thurot(1980) 模式
供给 需求
国家 A
国家 B
国家 C( 发展中国家

内部满足的需求 ( 国内旅游 )
国家 A所产生的由国家 B和 C满足的需求 ( 国际旅游 )
国家 B所产生的由国家 A和 C满足的需求 ( 国际旅游 )
过渡区
过渡区
资料来源,Pearce( 1989) Tourist development pp3
Lundgren(1982) 模式
中心城市型旅游目的地
周边小城市型旅游目的地
Lundgren(1982) 模式
周边乡村型旅游目的地
Lundgren(1982) 模式
遥远野生动植物
栖息地 ——借助
航空交通到达 自然公园 —借助
地面交通到达
自然环境旅游目的地
Leiper(1990) 模型
环境:社会文化, 经济, 技术, 自然, 政治, 法律等
出发的旅游者
返回的旅游者
旅游通道






资料来源,Leiper,1990( 略有改动 ) 转自 Chris
Cooper etc 1999
标准的哑铃模型
旅游通道






杨新军等( 2000)空间结构 辅修跳
客源地



模式一
模式二
模式四
模式三
注:模式一是单一目的地旅游;模式二是线型旅游;模式三是基营式旅游;
模式四是环型旅游;模式五是链式旅游;
2、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①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②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③结构主义分析方法
3、旅游经济学的体系结构
① 旅游需求基本理论
②旅游消费行为
⑦ 旅游产业市场结构
⑧旅游产业市场行为
⑨旅游经济影响与衡量
③ 旅游供给基本理论
④旅游目的地竞争 ⑤ 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⑥旅游经济发展中的政府
第三章 旅游供给基本理论
一、旅游供给的概念
二、旅游供给的层次分解
三、旅游供给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旅游供给的概念
一、旅游供给的概念
(一)概念的理解
1、旅游产品 A,旅游者与旅游相关供给厂商 交换物
旅游产品 B,旅游者作为生产主体产出的 经历
最大范围的旅游产品是旅游目的地
2、旅游供给主要是服务能力,合成意义的生产能力
Sa> Da
Sb= Db
Sc< Dc
Sa—Da=X
Sb—Db=0
Sc—Dc=Y
X+Y=0
供求平衡


S代表供给; D代表需求; a代表供给大于需求的部门; b代表供给等于需求的部门;
c代表供给小于需求的部门; X表示供大于求的数量; Y表示求大于供的数量
模型 3.1 系统供求关系
第一节 旅游供给的概念
一、旅游供给的概念
(二)旅游供求的主导关系
1.短边原则
2.需求“短边”下是否应该增加供给?
3.需求边界被突破后供给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第一节 旅游供给的概念
二、旅游供给的基本组成
1、组成部分
① 旅游景区(点)
② 旅游交通
③ 住宿设施
2、基本特点
关联性
空间固定性
时间固定性
① 旅游景区(点)
? 旅游景区(点)是旅游者 /游客的 概念,专家还是
普通评价?解说系统的重要性
? 旅游景区(点)是 发展旅游的核心
? 旅游吸引物是景区核心依托 但需要转化
? 旅游景区(点)同样具有不可移动性 空间共享
景点( visitor attractions)概念
? 一个 为游客 提供游览、消遣、娱乐和受教育的,
专门指定和专人经营管理的、长久性的地点
( Middledon,1988)
? 景点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单位、一个专门的场所、
或者是一个有明确界限的、范围不可太大的区
域,交通便利,可以吸引大批的 游人 闲暇时来
到这里 …… 景点应该是能够界定、能够经营的
实体 (Swarbrooke,1995)
景点( visitor attractions) 概念
? 景点应该是有特色活动的地点、场所或
集中地,其经营目的是为了 吸引旅游者
和当地居民 来访;能够为 游客 提供提供
轻松愉快的经历和消遣,使他们度过闲
暇时间;按照景点的特点进行管理,尽
量发挥其潜在能力,以满足 游客 需求;
按照 游客 的需要和兴趣提供相应的设施
和服务;收取(或不收取)门票费用。
( Walsh-Heron and Stevens,1990 )
旅游景区(点)动 /压力 模型
旅游产业发展 市场壮大
瓶颈转移
旅游区 ( 点 ) 机遇 /动力
市场格局变化
出境市场发展
低组织程度
目的地选择推









经济转型
核心竞争力
面对竞争
塑造核心竞争力
介入旅游经营
加强竞争管理
市场开拓
,推陈出新,
品牌维持创新
统计 /人力资源
文化创新
解说系统建设
视觉空间管理
与旅行社关系
旅游者监督
② 旅游交通
? 交通本身不能成为出游动机
? 交通可推动目的地成长,成行前提;刺激需求
? 交通对旅游的影响因素
– 基础设施、规模及速度、经营性和法规性因素
– 大交通、小交通、区内交通 ( 游步道为例 )
返回
③ 住宿设施
? 包括向所有类型游客提供商业性或准商业
性过夜设施的所有机构
? 饭店, 以建筑物、内在设备设施以及管理和服务人员
的 集合为依托,主要为离开常住地的消费者 提供住宿服
务为主 的组织
– 蕴涵着 价值创新 的理论基础
– 家庭旅馆( 可以深入研究的课题 )
? 住宿设施可以成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 推进者
返回
返回
低 高
相对水平
饮食
建筑美感
大堂
房间大小
服务员的服务水平
房间的设备和舒适度
床的质量
卫生
房间安静程度
价格








创新线 1星线
2星线
2.旅游供给特点 饭店为例
? 关联性,模块化引发的 谁来串联?
? 空间的固定性
– 短边原则与短缺均衡,数量与结构
– 增加了恶性竞争的可能性
– 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 是否可以考虑近域交通替代的方法
? 时间固定性,收益管理( yield management)
价格还是数量调整? price
第二节 旅游供给的层次分解
? 供给概念与旅游供给概念
– 现存制度
– 现有技术
– 现有价格
– 现有资源
? 旅游供给的分解问题
无效旅游供给
边界旅游供给



































实现的旅游供给
(销售)
滞存旅游供给 /
潜在旅游供给
现实旅游供给 潜在旅游供给
第二节 旅游供给的层次分解
? 供求层次分解的意义
– 供给不等于销售
– 替代供给实现的非稳定性
– 无效供给退出困难 成为削价竞争的根源之一
第三节 旅游供给影响因素
一、生产函数、供给函数、旅游供给函数
– 固定比例生产函数 Y=F(X1,X2)= min{ X1,X2}
– 线性生产函数 Y= F(X1,X2)= X1+X2
– 柯布 —道格拉斯函数 Y=F(X1,X2)=A X1αX2β
X1表示劳动投入 L; X2表示资本投入 K; A=1; α+β=1
利润最大化 Max P·Y-R·X
(X,Y)≥0
S.t,F(X)≥Y
第三节 旅游供给影响因素
? 旅游供给函数的推导
短期旅游 生产函数 为 F(K,L)=CK0.25L0.25Attraction0.50
F(K,L)=( C·Attraction0.50) K0.25L0.25
F(K,L)= CA·K0.25L0.25 ………… 式 3.1
利润 ∏=P·F(K,L)- R1K-R2L-R
=P·CA·K0.25L0.25- R1K-R2L-R ………… 式 3.2
第三节 旅游供给影响因素
( P·CA·K-0.75L0.25/4) = R1 ……………………… 式 3.3
( P·CA·K0.25L-0.75/4) = R2 ……………………… 式 3.4
K/L= R2/R1 ……………………………… 式 3.5
K*=[( CA·P/4) ]2/( R11.50·R 20.50)
L*=[( CA·P/4) ]2/( R10.50·R 21.50 )
短期供给函数 Y=[(CA)2·P/4]/
简单旅游供给函数,Y=K·P
21RR
第三节 旅游供给影响因素
二、旅游供给规律
– 供给与价格,长期与短期
– 供给曲线移动
– 供给弹性






旅游供给
量 图 3.5 旅游供给曲线
短期供给曲线
长期供给曲
线
A
B



量 图 3.6 旅游供给 与价格




图 3.7 旅游供给
与价格
第三节 旅游供给影响因素
三、影响旅游供给的因素
? 旅游吸引物因素
? 经济因素
? 政策因素
? 管理和服务因素
? 科技因素
? 预期因素
第四章 旅游目的地竞争
第一节 旅游目的地引力模型
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
第三节 旅游目的地容量
第一节 旅游目的地引力模型
一、目的地空间 相互关系
二、旅游目的地引力模型
– 引力模型
– 旅游吸引力三层次说
三、景区体制突破的竞争假说 ( 作业分析讨论 )
一、目的地空间相互关系
空间关系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该目
的地在所在区域的旅游需求分享格局中之位置
? 补充关系 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间
时间约束
预算约束
效用最大化
和边际效用递减
?竞争关系 同一类型的旅游目的地间
旅游地空间
竞争研究
说明, 旅游地空间竞争研究回顾
1.张凌云( 1989)从目的地交叉弹性分析空间竞争
2.保继刚、梁飞勇( 1991)对滨海沙滩旅游资源开
发进行了空间竞争分析
3.保继刚、彭华( 1995)以皖南三大名山为例研究
了名山旅游地间的空间竞争关系
4.保继刚( 1995)以云南路南大小石林与乃古石林
为例研究了喀斯特景观旅游地空间竞争关系
说明, 旅游地空间竞争研究回顾
5.王衍用( 1993,1999)先后提出“热影区”、
“阴影区”概念
6.许春晓( 1993)研究旅游资源非优区时提出
“屏蔽”概念,并力图对主要要素和机制做综
合反映
7.许春晓( 2001)归纳了屏蔽类型:要素屏蔽、
资源屏蔽、区位屏蔽、条件屏蔽、事故屏蔽;
并构建了绝对和相对屏蔽指数模型 返回
前页
引力模型
2
ij
ji
ij D
MMGI ?1.源自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2.首先被用于零售场所定位
λ
ij
i
ij
T
SA ?
?
?
? n
1i
ij
ij
ij
A
A
P
引力模型
3.Crampon(1966)旅游地引力模型
b
ij
ji
ij D
AP
GT ? Tij客源地 i与目的地 j间旅游流量
Pi客源地 i的人口计量(规模等)
Ai为目的地 j吸引力计量
Dij客源地 i与目的地 j间距离
G,b为经验参数
引力模型 返回
4.以 Crampon(1966)为基本模型的两地竞争力比

b
i1
i2
2
1
i2
i1 )
D
D
(
A
A
T
T
?
( 1)存在距离衰减规律( distance-decay)
( 2)假设前提:旅游者可以获得足够的有关可选目的地
的相关信息,不存在竞争目的地之间的信息差异
信息差异 与 Middleton(1999)”刺激 ----反应”模型
旅游吸引力三层次说
1.旅游资源与旅游吸引物的 区别
2.旅游吸引力是消费者指向的动态概念
– 针对性、主体性,变动性
3.旅游吸引力的三层次
– 主体吸引力,旅游景区( primary products )
– 辅助吸引力, 其他设施及服务 secondary products
– 整体吸引力,形成几个推断 (见下页)
说明,旅游资源问题的研究回顾
① 国外学术界,tourist attraction;tourism
resource;tourist resource
② 国内的研究
? 旅游资源的概念
? 围绕旅游资源展开的研究
旅游资源的概念 达 16种以上
Ⅰ 类,凡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都可以构成旅游资
源;
Ⅱ 类,是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
者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
并能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客体
围绕旅游资源展开的研究
? 陈健昌、保继刚( 1988)指出旅游资源评价是为大众旅游服务的,
归纳出旅游资源个体之间正负两种近邻效应;
? 王衍用( 1993; 1999)更是将这种效应发展成为“阴影区理论” ;
? 厉新建、张蕾( 1999)提出从自身优势、综合优势、比较优势三方
面认识旅游资源优势;
? 保继刚、唐新民( 1988)指出根据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
发展背景来拟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
? 陈传康、刘振礼( 1990)指出旅游资源概念中不应强调须产生经济
价值或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围绕旅游资源展开的研究
? 保继刚( 1992)指出转向卖方市场时,资源开发要考虑旅游者需求,
避免“专家”、“领导”决策失误;
? 李涛( 1993)认为旅游资源不可移动性观点是以偏概全;刘振礼
( 1994) 重申了资源不可移动的观点,并指出资源可移动观点对实
践无意;
? 许春晓( 1995; 1996)探讨了旅游资源非优区突变与适度开发的问
题 ;
? 尹泽生、宋关福( 1995)指出旅游资源开发环境评价与旅游资源评
价、旅游资源个体与旅游资源系统间的差别
围绕旅游资源展开的研究
? 杨振之( 1997) 认为“旅游资源”是旅游地资源、旅游服务及其
设施、旅游客源市场三大要素构成有机系统;林红( 1998) 从系
统论角度进行了反驳;
? 张凌云( 1999)强调两个旅游地的竞争实质是旅游产品而不是旅
游资源之间的竞争;
? 叶伯平( 1999)指出旅游资源除吸引物(核心)外还应含保障旅
游活动正常运行的各种条件和因素;
? 张辉、厉新建、秦宇( 2000)认为发展旅游经济需要重视“旅游
地资源”概念 。
围绕旅游资源展开的研究
? 李海瑞( 1995)、宋家增( 1995)、申葆嘉( 1995)等人提出旅游
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的观念;
? 孟鸿雁( 1995)提出“地域原生旅游资源”的概念;
? 卢云亭( 1995)提出“旅游产业资源”的概念;
? 刘德谦( 1995)提出“地理资源(或原有的目的物资源)”的概念
返回上页
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的转换
(广度数量型)
新资源的角度
资源开发
产品开发
品牌化角度
(深度质量型)
资源优势
产品优势
经济优势
层次三
层次二
层次一
管理
服务
组合
市场
关联配套
基础条件等
吸引力三层次说形成的推断
1.主体吸引力与辅助吸引力相互影响构成
整体吸引力,过分强调主体吸引力的表现和
危害
2.旅游经济发展应该从“六要素”向目的
地整体意义上的“路径回归”,大旅游
3.目的地发展创新三阶段论,景区(点)创新,
配套设施及服务创新、组织管理制度创

跳转
配套创新 开发创新





流动阶段 转换阶段 转换阶段
图 4.2 目的地创新动态模型
组织管理
制度创新
三、旅游景区体制突破的竞争假说
(一)体制突破现象的典型 …… 两权分离
(二)原因
? 旅游景区构筑目的地发展基础动力
? 旅游者地域非线型选择导致的竞争广域

? 经济转轨过程中改革导致的竞争激烈性
? 激励不足问题,景区区位特点与传统选拔方式
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
一、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
1.争论与发展
Gilbert(1939),Christaller W(1963),Stansfield(1978)、
Plog(1973),Doxey(1975)—愤怒指数
? 关键是找到影响这种变化的内因;
? 生命周期可以用于不同的境况:产品或旅游地
involvment
exploration
·
·
·
·
·
·
·





development
consolidation
stagnation
rejuvenation
decline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一种解析
1,验证旅游地生命周期
? Hovinen( 1981,1982) 对宾西法尼亚 Lancaster的研究指出, 旅
游地的生命周期与其区位, 资源多样性和规划有效性密切相关;
Meyer-Arendt( 1985) 对路易斯安那的研究则把旅游地生命周期
与自然环境作用, 休憩开发密度联系起来; Cooper and Jackson
( 1989) 对男人岛 ( Isle of Man) 的研究表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
论为旅游地发展和市场开拓提供了良好的描述工具, 并指出旅游
地生命周期与旅游地经营者的决策以及旅游地的环境因素有关;
Getz( 1992) 对尼亚加拉瀑布的研究则指出旅游地生命周期与旅
游规划之间的潜在关系; Smith( 1992) 对帕塔雅 [泰国 ]生命周
期作了研究, 并提出了一个当代海滨度假地的八阶段模型, 该模
型主要强调了度假地的结构, 也考虑的旅游者特征, 当地居民态
度, 产业和投资特征, 环境影响以及政府干预的因素 。 Butler
( 1980) 模型还被用于评估目的地发展对当地企业家能力
( entrepreneurship) 的影响 ( Dinn,1992) 以及对当地的正式
部门 ( formal sector) 和非正式部门 ( informal sector) 的结构
性和空间性差异方面的影响 ( Kermath and Thomas,1992),
作为一个概念性框架, 该模型还被用于分析公司战略 ( Debbage,
1990), 外部事件 ( di Benedetto and Bojanic,1993), 政府机
构行为及其与跨国公司间相互关系 ( Ioannides,1992) 对目的
地发展的影响 。
2,质疑旅游地生命周期
? 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质疑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旅游地发展的单一模型的
可行性问题、承载力和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局限性、当用于旅游目的地时生
命周期模型的概念性局限、旅游地生命周期概念缺乏经验支持、生命周期概
念在规划实践应用中的局限性。
? 承载力的限制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且每个人对目的地承
载力的 感知是不同的,同一个旅游者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目的地承载力感知
亦不同。旅游者与当地居民、旅游经营者与资源保护管理论者对承载力的感
知亦有差异。
? Haywood( 1986,1992)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 没有考虑渐进的、持续的
变化,也不能反映目的地间的竞争、社团或当地社区的战略、导致经济轻微
衰退的条件、境况性因素等的影响。 Choy( 1992)指出模型 没有考虑产品特
性变化的影响 。
? Pearce,Moscardo and Ross( 1991)指出 Butler( 1980) 模型无法区分各个
阶段 ; Cooper and Jackson( 1989)认为对这些阶段的 事后认定远比预测更
容易
? Haywood( 1986)指出了 六个主要问题,分析的区域究竟是旅游点还是城镇
或者地区、相关的细分市场(这些细分市场可能有不同的生命周期)、周期
曲线的形状、具体阶段的确认、衡量的标准是旅游者人数还是床夜数或者花
费水平还是利润、分析的时段如何确定。
3.进一步研究的主题
? 模型的主要潜力不在预测而在于其对发展过程的描述和分析。还
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主题。
? Haywood( 1992)认为应该对竞争性目的地间企业进入和存在模
式进行长期研究;
? Debbage( 1992)认为应该对企业的竞争战略进行分析;
? Bianchi( 1994),Kermath and Thomas( 1992)认为应该研究
目的地企业反应的变化;
? King( 1994)指出应该对目的地的界定、发展模式和类型进行研

involvment
exploration
·
·
·
·
·
·
·





development
consolidation
stagnation
rejuvenation
decline
图 4.4 旅游地生命周期六阶段说 ( Butler,1980)
图 4, 3 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
四阶段说 六阶段说
探索期 e x pl or ati on
引入期 i ntr oduct i on
参与期 i nvol ve m e nt
成长期 gr ow th 发展期 dev e l opm e nt
成熟期 m atur i ty 巩固期 c onsol i dati on
停滞期 stag nati on
衰落期 dec l i ne
后停滞期 post - stag nati on
资料来源,V i t or Fe rnando da Co nce i c ? o 等 T he Co n c e pt of L i fe Cy c l e,An
A pp l i c atio n t o t he T ouri st P r od uct Jo urn al of T rav e l Re sea c h 19 97
( fal l )
一、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
2.Butler的六阶段说
( 1)探索阶段
– 没什么销售渠道,少量旅游者,nature lover,喜冒

– 被自然、文化或历史所自然吸引,没专门的设施,旅
游相关供给厂商很少,基本无竞争,旅游者更喜贴近
自然和原始风味,多为 非正式部门
一、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
2.Butler的六阶段说
( 1)探索阶段
? 非正式部门 是指那些为游客服务的饮食或纪念品销售活动,分散经
营、缺乏组织,并且经常处于当地有关部门的有效管理之外的数量
众多的小商贩;
? 正式部门 是指在有关部门有效管理下的旅游服务行业,这些部门多
处在大都市、经济中心或一些度假地;
? 两者 有互相重叠部分,主要与游客分布有关:正式多国外游客;非
正式多国内游客;重叠则多国外漫游者及国内高收入阶层
一、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
2.Butler的六阶段说
( 2)参与阶段
– 近冒险型旅游者、希望保持自然,并享受好的饭店等
设施;
– 饭店、餐馆、娱乐设施等开始出现,市场范围基本确
定,季节性开始出现;政府改善交通,强化了促销、
拓展其分销渠道、使潜在旅游者获得目的地信息。
一、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
2.Butler的六阶段说
( 3)发展阶段
– 消费能力下降,人数仍上升;旺季超过当地居民,
中间型旅游者成主流
– 可进入性显著改善,迎合旅游者的商业气息越来越
浓,出现粗制滥造的纪念品;外来资本控制了供给
图 4,7 选择性需求战略( sele cti ve dem an d st rategi es )
目标 基本战略
保持满意度 m ai n tain s atisf acti on
增加品牌数量 i n cr ease n u m b er of b rand s
简化购买过程 sim p l i f y p u r chas e pr ocess
维持现有消费者
发展多方关系 d evel op m u l tiple r el ations
势均力敌的竞争 h ead - to - h ead
-- 市场支配地位 m arker dom i n ation
-- 价格 / 成本领先 p ri ce/ cost leadersh i p
差异化 d i f f er ent i ation
吸引新顾客
发现新利基 cr eate nic h es
资料来源,G u i l t i n an an d Paul ( 1995 ) 转自 V i t or F ern an do da Con cei c? o 等 The
Con cept of Li fe C y cl e,An A ppl i cat i on t o t h e T ou rist Pr odu ct Jou rnal of T r avel
R eseach 1997 ( f al l )
一、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
2.Butler的六阶段说
( 4)巩固阶段
– 旅游者增长速度下降但仍在增长
– 外来资本进一步控制供给,目的地对旅游依赖度很高
( 5)停滞阶段
– 到访者多为低阶层,重访率高,停留时间短,花费少,
目的地成本压力很大
– 几乎无新商机,供给厂商数量稳定,竞争非常激烈
一、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
2.Butler的六阶段说
( 6)后停滞阶段
– 维持
– 复兴
– 衰败
游客的需要
,期望和价
格敏感度 交通供给厂商, 旅行社等
影响
新目的地开

旅游地生命
周期
旅游替代品
发展
政府干预和立法机构影响
反对旅游开
发的团体 (
如环境保护
主义者 ) 异

图 4.8 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因素( Haywood,1986)
现有目的地
竞争
第二节 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
二、生命周期与形象时滞
– 表现与实践指导意义
– 游客性质:冒险型、近冒险型、中间型、近
依赖型、依赖型
– 富民到富地方的过程




中间型




资料来源:普洛格研究中心 ( 转引自张广瑞等 [译 ],2001)






图 4.9 心理细分类型正态分布
游客花费
经历质量
游客数量
成长 稳定 衰退



时间推移
图 4.10 游客密度与形象时滞( Plog,1998)
第三节 旅游目的地容量
一、旅游容量体系
– 影响目的地可持续发展重要因素,旅游容量
– 旅游发展需要一定的合意条件
? 合意程度会随着时间、规划、管理方式而变化
? 合意条件可通过战略管理来保证
– 旅游容量应该满足的条件至少有 三
? 自然生态、旅游者、当地社区
第三节 旅游目的地容量
一、旅游容量体系
自然生态,不过度利用以保证自我更替能力
旅 游 者,考虑旅游经历质量,保证满意度
当地社区,所得利益与所付出代价保持恰当
– 旅游容量体系的基本构成
? 旅游生态容量
? 旅游物质容量
? 旅游社会容量
第三节 旅游目的地容量
– 旅游容量体系的基本构成
– 旅游生态容量, 一定时间内旅游地域自然生态环
境不致退化前提下可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
? 与 使用方式、使用时空分布、环境意识 等相关
– 旅游物质容量, 每个游人的空间要求与特定资源
或旅游设施之间的比例关系
– 旅游社会容量, 可从旅游者和当地居民两个角度
进行分析
第三节 旅游目的地容量
– 旅游社会容量 基于 旅游者 的特征
? 空间利用度 增大、人均占有减少,满意度降低
? 不同的 旅游活动方式和游憩地空间布局 的影响
? 与 旅游地发展阶段、功能、游客技能 有关
? 与游客的 经济文化背景和心理类型 有关
第三节 旅游目的地容量
– 旅游社会容量 基于 当地居民 的特征( Doxey,1975)
? 兴奋阶段
? 淡漠阶段
? 恼怒阶段
? 敌意阶段
? 妥协阶段
第三节 旅游目的地容量
二、旅游容量管理
基本原则( Pigram,1990)
– 建筑特色和风格与目的地区域文化遗产和环境协调
– 要致力于维护和提升当地资源的质量
– 游客服务设施开发应宏扬当地文化遗产和环境资源
– 旅游发展应以提高当地社区生活质量为前提和归宿
(宏村为例)
第三节 旅游目的地容量
二、旅游容量管理
基本原则的引申
– 旅游发展目标应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协调
– 需根据环境变化而对优先考虑群体和目标进行修正
– 相关概念:可替代旅游 /生态旅游 /可持续旅游
? 要避免走极端,即“可持续旅游好”“大众旅游不好”
?,可持续的发展是在满足现代人需求的同时,又不妨碍下一
代人满足他们需求的发展” ( 展开理解 )
第五章 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第一节 旅游供求矛盾的市场均衡
第二节 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
供求相等
旅游需要
意愿性潜在
旅游需求


























现实旅游需求







实现旅游需求(购买
) 无效旅游需求
无效旅游供给
边界旅游供给


















现实旅游供给

















实现的旅游供给
(销售)
滞存旅游供给 /
潜在旅游供给
潜在旅游供给
第一节 旅游供求矛盾的市场均衡
一、旅游供求矛盾的表现
1.数量 矛盾,接待能力与旅游总人次数
2.时间 矛盾,供给常年性与需求时间性
3.空间 矛盾,不可贸易性与冷热点分布不均
4.结构 矛盾,类型、档次、质量等方面
第一节 旅游供求矛盾的市场均衡
二、旅游供求矛盾的价格调节
供给过剩 供给短缺
第一节 旅游供求矛盾的市场均衡
二、旅游供求矛盾的价格调节
供给过剩 供给短缺
图 5.2 旅游供求均衡过程
第一节 旅游供求矛盾的市场均衡
二、旅游供求矛盾的价格调节
数量


需求 D2
供给
需求 D1
P
2
P
1
第一节 旅游供求矛盾的市场均衡
二、旅游供求矛盾的价格调节
需求 D1
数量


供给 1
P
2
P
1
供给 2
需求 D2
P
3
第二节 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
一、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性成因 张辉、厉新建( 2000)
– 技术性成因, 所有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不同
社会生产力水平下所共有的一般性矛盾 价格调节
– 制度性成因, 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体制、政策、
转轨方式、发展战略等因素导致的矛盾 解释如下,
– 发展道路决定了旅游供给因波动而存在,需求空隙”
– 转轨导致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及产权扭曲下的,个人需
求产业化”
– 特殊闲暇时间安排下的,同步性震荡”“排浪式消费”
第二节 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
二、制度性供求矛盾的基本对策
– 改善闲暇时间总量和分配 tourist
authority
–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形成有效供求均衡机制
– 降低供求不相遇导致的配额机制效率,着力
目的地整体形象促销
– 税收政策的调节
– 增加高峰时期弹性旅游供给 数量换质量 现

第二节 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
二、制度性供求矛盾的基本对策
– 关于家庭旅馆
? 国外很流行,且被提升到可持续发展高度认
Smith V L(1998)指出要注意,
? 家庭旅馆主人多有殷实丰厚家底,旅游经营为补
充性收入
? 主人与客人 没有语言、文化方面障碍
? 利用自己所在 组织或某个预定网络促销
? 都有一套 建筑规范和卫生标准
第二节 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
三、政府价格控制与旅游供求基本原理
– 最高限价对供求均衡的影响
注意:供求自然均衡时总剩余最大
(详细请参照相关的经济学教材)
– 最低限价对供求均衡的影响
– 最低限价的可行性分析 详见下页
第二节 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
三、政府价格控制与旅游供求基本原理
– 最低限价的可行性分析
? 理论基础是社会平均成本;限制了成本优势
? 价格竞争是对重复建设的自我调整;“优生比优育更重要”
(邹统钎,2002)与“寻租”的内在激励
? 激烈竞争与份额改变的机会主义行为
? 降价是否有益:降价导致结果的变动 (数学) 分析
假设原价格为 P,销售量为 Q,企业的成本 C不变,
降价率为 α,由降价引起的需求变动率为 β,降价
后的利润为 π’,利润增量以 Δπ表示, 则
π’=[P ( 1-α ) -C]× Q ( 1+β )
=Q[P( 1-α) ( 1+β) -C( 1+β) ]
Δπ=π-π’=Q[P( β-α-α·β) -C·β]。
若 1-( α/β) -α> C/P,则 Δπ> 0 ;利润增加
若 1-( α/β) -α=C/P,则 Δπ=0; 利润不变
若 1-( α/β) -α< C/P,则 Δπ< 0; 利润减少
结果:利润变动趋势不确定
假设成本下降为 C’=C-ΔC,
若需求不变, 则
π’=[P-ΔC) -( C-ΔC) ]× Q=π;
若需求变动率为 β,则利润增加
π’=[P-ΔC ) - ( C-ΔC ) ]× Q ( 1+β )
=π( 1+β)
结果:利润不变或增加
如果成本不变,降价率为 α,由降价引起的需求变
动率为 β,原总收益 V=P·Q,变动后总收益 V’=P
( 1-α) × Q( 1+β)
ΔV= V’-V= P( 1-α) × Q( 1+β) - P·Q
=P·Q( β-α-α·β)
若 β/α>( 1+β),则 ΔV> 0;总收益增加
若 β/α=( 1+β),则 ΔV=0; 总收益不变
若 β/α<( 1+β),则 ΔV< 0;总收益减少
结果:总收益变动趋势不确定
如果成本下降为 C’=C-ΔC,
若需求不变,则 V’=( P-ΔC) × Q=V-ΔC·Q
若需求变动率为 β,则 V’=( P-ΔC) × Q( 1+β)
ΔV=Q( P·β-ΔC-ΔC·β)
若 β> ΔC/( P-ΔC),总收益增加
若 β=ΔC/( P-ΔC),总收益不变
若 β< ΔC/( P-ΔC),总收益减少
结果:总收益变动趋势不确定
第二节 旅游供求矛盾的制度均衡
– 政府治理削价竞争的重点
? 加大对价格竞争导致的垄断的规制
? 深化产权改革,促使企业成为理性市场主体
两权分离后的经理控制了企业却不必追求经济利益最大

产权约束可弱化消费者行为约束,却不能弱化技术约束
进一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张维迎、马捷( 1999), 经济
研究, ( 1999.6)
第六章 旅游经济发展中的政府
第一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第一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一、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一)模式的界定和特点
1.是对不同经济发展类型的整体把握
2.是对多因素影响的运行机制的系统把握
3.是理论加工后的范式而非直白描述
第一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一)模式的界定和特点
特点,
1.概括性
2.阶段性
3.相对稳定性
4.可借鉴性
第一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二)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1.旅游经济与国民经济的总体关系
超前型与滞后型
2.旅游经济演进进程
推进型与延伸型
3.旅游产业成长的协调机制
市场型与政府型
第一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二、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一)概念与特征
以分析旅游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与条件为基础,
从关系全局各方面出发,制定在较长时期旅游
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重点及措施的总称
1.发展新基础上的新要求
2.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目标的要求
3.旅游经济活动的内在要求
第一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二)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原则
1.阶段性原则 非常规、过渡、常规竞争性阶

2.城市中心原则 原因和注意点
3.可持续发展原则
4.中国特色原则
第一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三)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1.战略目标 增长速度、规模、地位、效益目标
2.战略重点 交通特别航空港建设、区域布局等
3.战略布局 生产要素空间分布等
4.战略措施 中心内容是旅游产业政策
第一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四)未来 20年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1.基础阶段( 2000-2005)
2.提升阶段( 2006-2010)
3.强化阶段( 2011-2015)
4.完善阶段( 2016-2020)
基础阶段( 2000-2005) 目标
到 2005年接待海外旅游者 11200-12000万
人次,年均增长 6%-8%,其中入境过夜
旅游者 4380-4800万人次,年均增长 7%-
9%,国际旅游业创汇 240-260亿美元,
年均增长 8%-10%,国内旅游者 11-11.5
亿人次,年均增长 8%-9%,国内旅游收
入 5350-5850亿元,年均增长 11%-13%,
旅游业总体产出为 7340—8000亿元,相
当于全国 GDP的 5.5-6.0%。
提升阶段( 2006-2010) 目标
到 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 14300-17200
万人次,年均增长 5%-7%,其中入境过
夜旅游者 5860-7000万人次,年均增长
6%-8%,国际旅游业创汇 320-380亿美元,
年均增长 6%-8%,国内旅游者 15-17亿人
次,年均增长 7%-8%,国内旅游收入
8600-10300亿元,年均增长 10%-12%,
旅游业总产出为 11250-13450亿元,相当
于全国 GDP的 6.1-7.3%。
强化阶段( 2011-2015) 目标
到 2015年,接待入境旅游这 17400 -23000
万人次,年均增长 4%-6%;其中入境过
夜旅游者 7500-9900万人次,年均增长
5% -7%。国际旅游创汇 430-560亿美元,
年均增长 6%-8%。国内旅游者 21-25亿人
次,年均增长 7%-8%。国内旅游收入
13900-18300亿元,年均增长 10%-12%。
旅游业总产出为 17500-23000亿元,相当
于全国 GDP的 6.6%-8.9%。
完善阶段( 2016-2020) 目标
到 2020年,接待海外旅游者 21000-30000
万人次,年均增长 4%-6%;其中入境过
夜旅游者 9500-13900万人次,年均增长
5%-7%,国际旅游业创汇 580-820亿美元,
年均增长 6%-8%,国内旅游者 29-36亿人
次,年均增长 7%-8%,国内旅游收入
20400-293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 8%-
10%,旅游业总产出为 25000-36000亿元,
相当于全国 GDP的 7.9%-11.4%。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一、旅游产业的界定与产业规制
(一)旅游产业的界定
1.Tomas Lea Davison:“旅游真是产业吗?”
不符合传统的产业界定标准;赢得更广泛影响
方面更加困难;应用传统测算方法而导致低估
了旅游现象的规模、影响和好处
2.判断:旅游产业是构成旅游经济的供给主体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二)政府规制
1.市场不是万能的
2.政府规制:针对产业的约束和干预;
3.详细定义:政府或社会为实现某些社会经济目
标而对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作出的各种直接
和间接的具有法律或准法律约束力的限制、约
束、规范,及由此引发的政府或社会为督促产
业经济主体获得符合这些限制、约束和规范而
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二)政府规制
4.政府规制的分类:法律规制、行政规制
5.法律规范:缺, 旅游法, ;现实选择是
充分利用现有政策规范作为管理依据;
先制定一些行业性法规
6.行政规制:是重要方面;建立市场规则
和维持市场秩序所必须的;关键是改变
行政资源的运用方式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三)旅游行业管理
1.旅游行业管理,简言之,管理旅游市场,培育
旅游市场机制,建立旅游市场规则,维护旅游
市场秩序。
详细而言:运用规划、法律、政策,引导市场
趋势,建立市场规则,进而协调、监督、维护
市场秩序,规范企业行为,维护旅游者利益,
为旅游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树立良好形
象,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三)旅游行业管理
2.理想主体,政府 行业管理机关,法规和政策 为
主,调控和干预 性管理; 行业 管理组织,协调
服务 为主,自主协调 的行业管理,下分 半官方
(推动性管理)和 纯民间 (自律性管理)。
3.我国旅游行业协会具有浓厚的“行政”“官办”
色彩
4.管理基础的脆弱性:权威、体系、“全求人”
5.政府以行政手段为主,行业组织以服务为主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三)旅游行业管理
6.主要工作内容,
引导市场和维持市场秩序 (基础性、主体性的)
行业服务 (外延性的)
行业协调 (发展性的)
跳转
引导市场和维持市场秩序 返回
? 通过产业政策和可能的经济杠杆调节市场供求
– 如 1995年开始的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
? 运用国家法规和行业性法规建立市场规则
– 国家性法规只有, 旅行社管理条例,,其他多行业
性法规,如, 旅游规划通则,
行业服务 返回
? 组织行业性的市场促销,提高竞争力
– 中心职能的阶段性转变:建设发展、管理规
范、宣传促销
– 增设海外办事处和地方的促销会、说明会
行业协调 返回
? 加强行业的国际关系,建立国际合作体系
– 企业与企业间、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
– 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下的旅游区域联合
? 欧洲旅游合作委员会、东盟旅游年
? 玛雅文化、丝绸之路等项目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二、政府主导
(一)政府主导的 关键领域
维护旅游市场交易秩序
提供包括目的地形象建设为主的 公共产品
解决外部性以对旅游相关供给厂商提供 创新保

改善信息不对称以 保护旅游者权益
维护旅游市场交易秩序 返回
? 转轨时期特点:市场机制不完善下的秩序混乱
– 进入资格和程序、动机、竞争规则缺乏、竞争不公

? 天然的市场派与市场化的旅游企业
–,全球化的进展使孤立于重视市场作用潮流的经济
运行变得困难起来”(一柳良雄、细谷祐二,2002)
–,国家及其代理人是唯一可以可以合法地强制他人
做什么的组织”(斯蒂格利茨,2002)
提供公共产品 返回
? 公共产品具有消费非排他性和供给的非选择性
? 个别企业很难对公共产品生产起决定性作用
– 除非个别企业生产规模可达到寡占地位
– 或者公共产品自身生产规模很小从而供给成本很低
– 所以个别厂商无法独立完成“做蛋糕”的任务
– 而且即便做了也无法获得“切蛋糕”的优先权
– 存在小企业“剥削”大企业现象
提供创新保护 返回
? 突出表现在旅行社行业 垄断利润以保护为前提
?,先锋企业”与“跟进企业”供给同类产品的
时滞
– 信息化缩短了这个时滞
–,跟进企业”可以轻松获得“生产、销售、经营什
么可以获得成功”、“改善哪里可以生产更好的产
品”等方面的信息
– 获得更多的后进成本优势和质量优势
–,装配型产品”的模块化生产特征:材料的公共性
– 解决案例, PATA湄公河旅游产品创新评奖等
改善信息不对称保护旅游者
? 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中的“逆淘汰”
? 买者对卖者信息发布中的欺骗性信息缺乏完备
的判断能力
– 即便在形成中形成判定但不具有改变合同的能力
? 高素质旅游企业与低素质旅游企业同时存在
– 风险中性旅游者会降低对市场质量的判断
– 只愿意支付平均价格从而使优质产品退出市场,降
低整个旅游市场的质量,导致市场需求萎缩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二、政府主导
(二)政府失灵与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 政府失灵源自信息的极大丰富,政府可能“需要处
理无论信息技术如何发展都处理不过来的信息”
– 政府管制客观上存在产生“寻租行为”的可能性
– 政府规制决策过程的秘密主义也可能形成“租金”
– 特殊利益集团可支付有竞争力的“租金”获得合宜
的规制(包括“宁要傻儿子,不要俊女婿”)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二、政府主导
(二)政府失灵与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 特殊利益集团可支付有竞争力的“租金”获得合宜
的规制(包括“宁要傻儿子,不要俊女婿”)
– 解决方法包括:采取招投标制度、委托政府部分活
动以提升政府公共成果(如营销活动、如大型活动
的市场化运作)
第七章 旅游产业市场结构
第一节 旅游产业组织研究对象
第二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
第一节 旅游产业组织研究对象
一、产业组织理论发展进程
– 亚当 ·斯密提出市场自发调节自由竞争以及该条
件下厂商的市场行为
– 1890年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 中提出的组织概
念以解释收益规模递增现象;“马歇尔冲突”
– 1933年罗宾逊夫人和张伯伦提出了垄断竞争理
论,尤其张伯伦提出了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市场结构分析奠定了基

第一节 旅游产业组织研究对象
一、产业组织理论发展进程
– 后出现了哈佛学派和芝加哥学派
– 哈佛学派最主要的贡献是建立了完整的产业组
织理论体系 ——SCP范式:市场结构决定企业
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绩效;为
获得理想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产业组织政策
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 所以又被称为“结构主义学派”
第一节 旅游产业组织研究对象
一、产业组织理论发展进程
– 20世纪 60年代发展起了芝加哥学派
– 该学派认为,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即
使市场中存在垄断势力也能实现竞争均衡
– 高利润率不一定是垄断定价的结果,完全可能
是高效率的结果
– 因此,不应该分拆大企业
第一节 旅游产业组织研究对象
一、产业组织理论发展进程
– 鲍莫尔等发展出可竞争理论,特定的市场结构
不一定产生特定的市场绩效
– 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自由、不存在特别的进出
市场成本,就无须在市场上存在众多竞争企业,
潜在的竞争压力会迫使任何市场结构条件下的
企业采取竞争行为
– 超额利润会吸引进入; 低效率同样导致进入行

第一节 旅游产业组织研究对象
一、产业组织理论发展进程
– Joseph Bowring1986年创二元竞争市场结构理

– 认为企业可以划分为核心厂商和外围厂商
– 竞争二元,核心厂商所获得的利润高于外围厂
商的利润,利润率不是同一; 这一点与饭店地
域自然分割特性下的利润率非平均化过程非常
巧合
– 划分为二元结构 与旅行社“大型旅游批发商主
导、小型旅游零售商依附,大中小共生”吻合
第一节 旅游产业组织研究对象
二、旅游产业组织研究
– 所谓产业组织通常是同一产业内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产业指一组具有较高替代率的产品的企业的集合。
– 常将旅游产品视为整体来看待,但相关供给厂商所
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之间不存在高度替代关系
第一节 旅游产业组织研究对象
二、旅游产业组织研究
– 分析旅游产业结构及高度化的意义值得怀疑,
但旅游经济有高度化问题;
– 需要对旅游经济各个组成部分分别加以研究
– 还需要重视政府在其中的作用(见下图)
市场绩效
市场结构 市场行为
行政力量
图 7.1 SCP分析框架的改良
资料来源:根据孙天琦 ( 2001) 修改
第二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
一、市场集中度
(一)市场集中度的衡量
1.市场集中度表示的是特定产业或市场中,买者或卖
者所具有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
2.分买方集中度和卖方集中度
3.决定集中度的因素有:企业规模和市场容量
4.容量既定则规模大集中度高;容量缩小或不变,集
中度会提高,容量扩大也可能提高集中度
第二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
一、市场集中度
(二)旅行社的市场集中度
? 一般通过旅行社组团量或经营收入来衡量:德、

? 我国则以旅行社在整个入境接待中所占份额分析:
以“老三家”为例
?,产业产权”的逻辑思路:我国旅行社集中度因
游说而降低
德国、意大利旅游经营商市场份额( 1999 )
营业收入 组织接待旅游团
旅行社名称
名次
收入
(万马克)
市场份额 % 名次 人次 市场份额 %
1,德国
TUI Deutschland 1 764500 27.05 1 6043285 22.04
C & N Touristic 2 638750 22.06 2 5884748 21.46
LTU Touristik 3 298170 10.55 4 2610431 9.52
Dertour 4 181200 6.41 3 2927 000 10.67
FTI 5 175630 6.21 5 1934882 7.06
合计 72.28 70.35
2,意大利 (万美元)
Alpitour 1 44700 16.42 1 772220 18.58
Costa Croclere 2 43100 15.84 2 361000 8.69
V i a g g i V e n t a g l i o 3 26600 9.77 4 324000 7.80
Francorosso 4 26300 9.66 3 354000 8.52
Valtu r 5 15600 5.73 7 240000 5.77
合计 57.42 49.36
资料来源:德国,国际旅游经济杂志,2 00 0 ( 1 );意大利 旅游经营商协会 2 00 0 ;转引自 罗明义,国
际旅游发展导论,2002.5 南开大学出版社
三大社市场份额变化( 1980 - 1987 )
旅 行 社
年份
中国国际旅行社
( CITS ) %
中国旅行社
(CTS) %
中国青年旅行社
( CYTS ) %
合计( % )
1980 1 8,8 5 9,9 0,9 7 9,6
1981 1 7,2 5 6,1 1,8 7 5,1
1982 1 6,6 4 7,4 1,3 6 5,3
1983 1 6,0 4 5,3 1,4 6 2,7
1984 1 6,0 3 3,0 1,9 5 0,9
1985 1 5,6 2 5,7 1,7 4 3,2
1986 1 4,0 1 8,3 2,4 3 4,7
1987 1 3,3 2 2,4 3,3 3 9,0
资料来源:杜江等著《旅行社管理比较研究,pp 97
三大社市场份额变化( 1988 - 1995 )
年份 CIT S CT S CYT S 合计接待人数 有组织接待人数 CR 3
1988 526217 1103949 147295 1777461 4349045 40.9
1989 137776 843129 99836 1080741 3228164 33.5
1990 110238 1064605 135171 1310014 4251941 30.8
1991 487926 1065918 155933 1709837 4963052 34.5
1992 646901 962326 149918 1759145 6326400 27.8
1993 740652 820192 140354 1701198 7012756 24.3
1994 810186 619409 224808 1654443 7639100 21.7
1995 846515 477417 305201 1629753 8026000 20.3
资料来源,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1989 - 1996 各期 )
第二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
一、市场集中度
(二)旅行社的市场集中度
? 需要注意的是:从行业集中度中反映不出其余企
业的规模分布情况;如果用于国际比较,则 n取值
不同可能导致市场集中度高低判断的不稳定
第二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
(三)饭店的市场集中度
? 饭店的固有特点使得有意义的集中度是地
域性的而非行业性的
? 但这种集中度又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内在规
律和投资风险分散原则
? 没有形成垄断利润,反而深受其苦;正通
过资产置换的方式达到网络化展布和发展
第二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
二、产品差异化
(一)产品差异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 差别化是有效的非价格竞争;前提是旅游者必须
能感受到差异
? 产品差异化通过市场集中度影响市场结构
? 产品差异化通过进入壁垒影响市场结构
? 创造产品差异的途径与品牌化发展思路
第二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
(二)旅行社产品的差异化
? 目的地模块化、非处理接口的基础产品越来越丰

? 这些基础产品具有非排他性的特点
? 解决途径,
– 政府的创新保护
– 信息差异化(信息捕捉与信息处理)
– 旅行社产品的企业品牌依托化发展(以大米为
例)
第二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
(三)饭店产品的差异化
? 宏观意义的差异化:特色化、主题化发展
? 饭店,
– 主要服务功能是提供住宿
– 服务主体是离开常住地的消费者
– 以住宿服务为主的整体解决方案
? 饭店价值创新(见第 3章)
返回
低 高
相对水平
饮食
建筑美感
大堂
房间大小
服务员的服务水平
房间的设备和舒适度
床的质量
卫生
房间安静程度
价格








创新线 1星线
2星线
第二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
三、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
(一)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类别
? 考察在位企业与新进入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及反
映的市场结构调整与变化
? 进入壁垒,
– 在位旅游企业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的新企业
的比较优势
– 新企业进入旅游产业所遇到的障碍因素
第二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
(一)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类别
? 进入壁垒形成原因
– 由规模经济形成的进入壁垒
– 产品差异化形成的进入壁垒
– 政策和制度形成的进入壁垒
– 策略性阻止进入形成的进入壁垒(可置信威胁?)
第二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
(一)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类别
? 退出壁垒同样会影响进入:高则进入动机则弱,地
则容易“打了就跑”
? 退出壁垒的形成,
– 资产专用性与沉没成本
– 法律和政策的限制
– 违约成本和信誉损失成本
第二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
(一)旅行社的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
? 旅行社自身的资本、技术特点
? 非集团化、非网络化、非品牌化发展的现实
? 模块化的基础产品竞争升级
? 所以进入壁垒主要是政府规制:法律和政策壁垒
? 民营原野旅行社、中旅国际、新疆德隆等案例
第二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
(二)饭店业的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
? 管理技术壁垒:可以通过市场实现 壁垒失效
? 规模经济壁垒:饭店竞争的地域分割性、价值实
现的时间粘性、生产能力的固定性以及外包形式
的出现 壁垒失效
? 差异化壁垒:总体差异化程度较低 壁垒失效
? 策略性壁垒:价格战激烈 壁垒失效
第二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
(二)饭店业的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
?,活不好、死不了、跑不掉”的高退出壁垒
? 原因分析:劳动密集性行业、高 资产专用性
– 产品改变后毫无他用的资产
– 经过有成本的调整可适应新产品生产的资产
– 不需调整即可适应但生产成本太高的资产
– 广泛适应性,不许任何额外成本的资产
第二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
(二)饭店业的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
? 过度竞争:低利润率甚至负利润率状态下生产要
素和企业仍不能从行业退出。
? 原因分析,投资主体不是赢利动机
产业赢利能力与企业赢利能力
基于对市场的正确判断和对市场驾驭能力的自

对市场需求预期的失误
终极退出和经营领域 /细分市场退出
第八章 旅游产业市场行为
第一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行为
第二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绩效
第一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行为
一、旅游企业定价行为
? 两个层面意义:企业与消费者间的关系及企业相
互间的价格行为
? 限制性定价:掠夺性定价和协调性定价
? 掠夺性定价 是暂时的,目的是缩减供给量而非扩
大需求量;现实经济中不常发生,而以兼并为主
? 协调性定价 的前提:面临价格需求弹性较小的需
求曲线;支付大量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成本
第一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行为
一、旅游企业定价行为
? 价格竞争的原因
– 供大于求,差异化程度低和价值实现时空固定

– 体制原因;改革产权制度
– 源自对竞争对手价格行动的错误判断
? 需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击可能性
? 避免对竞争形势和市场发展的错误理解
? 致力于了解竞争对手价格后促成因素,有效传递信

第一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行为
二、旅游企业促销行为
? 广告将成为质量判断的替代指标
? 可以突出企业产品的关键属性及旅游者的评价标

? 有助于形成旅游者的主观偏好,构筑有效进入壁

? 现状不太理想, 2000年 712.66亿广告中旅游业为
12.91亿
第一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行为
二、旅游企业一体化行为
? 获取特定的规模经济与横向一体化;“购买”还
是“生产”决策与纵向一体化;风险分散与混合
一体化
? 两种成长途径选择:内部成长与 外部成长
– 外部成长可避免价格战,降低进入壁垒
– 外部成长可增强企业的市场控制力与影响力
– 是我们需要详细讨论的成长方式
第一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行为
二、旅游企业一体化行为
(一)横向一体化行为
? 在原有经营范围内通过兼并、联合等方式
形成“多工厂”企业的行为
? 旅行社业的横向一体化现象
– 中青旅、中旅总社、广东中旅集团、国
旅总社、中旅国际等的横向一体化行为
– 国际的横向一体化行为:运通为例
美国运通旅行社 1993年 收购瑞典的 Nyman &
Schults旅行社,1995年 收购德国 West LB旅行社、
1995年 收购法国哈瓦斯旅游集团在法国的商务旅
行部,1997年 收购比利时 BBL旅行社,1998年 进
一步收购了法国第二大旅游公司哈瓦斯旅游集团
的全部股份;此外运通的兼并范围还涉及巴西、
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
哈瓦斯旅游集团( Havas Voyages)拥有法国最大的旅
游代理销售网络,国内销售网点达 632个(其中 326个是
传统经营形式的旅游代理商,306个是专营商务旅游的
旅行代理商),1997年营收达 135亿法郎。
第一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行为
(一)横向一体化行为
? 饭店业的横向一体化现象
– 饭店是面广链短的行业,应该更多横向一体化
– 我国饭店横向一体化的异化现象:发生在狭小
地域范围内,主要发生在国内单体饭店与国外
著名饭店集团间
– 我国饭店集团化发展进程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行为
? 我国饭店集团化发展进程发展缓慢的原因简析
– 发展道路的选择造成了本土饭店集团环境与国外饭
店集团化环境的差异
? 系列化品牌、规模化的跨国网络、多样化管理方式
? 出境发展从需求角度支持了国外饭店集团发展
? 我国鼓励国外饭店集团的进入降低了进入壁垒
? 我国本土饭店集团成长空间受到挤压
? 出境发展能够支撑民族饭店集团发展吗?
第一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行为
? 我国饭店集团化发展进程发展缓慢的原因简析
– 国有饭店产权的不可流动性与低效率的吸引力
– 集团化后的制度化管理会影响既得利益者(集团)
而受到阻挠
? 引进外资与政绩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有利于减少阻

– 我国饭店往往注重经营企业而缺乏经营行业的战略
– 预定网络是不是本土饭店集团化缓慢的原因?
第一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行为
(二)纵向一体化与我国的纵向分解
? 简单地说是企业进入目前业务的供应阶段或使用
阶段,实现在同一产品链上的延长;前者为 后向
一体化,后者为 前向一体化
? 市场中的企业总是面临着“购买”和“生产”的
选择
– 原因何在?
前向一体化案例,
1993年德国旅游经营商 NUR购买了西班牙旅游代
理商伊比利亚的部分股权
1995年意大利旅游经营批发商 Alpitour控股西班
牙第二大旅游代理商梅利亚公司
1999年德国第二大旅游经营商 C&N旅游公司收购
了法国北方的 Aquatour和 Albatros两家旅行代理

第一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行为
? 市场中的企业之所以存在交易费用的原因,
– 旅游企业的交易过程中严重依赖于契约
– 制定契约及其前选择交易对象、询价及价格谈判都
会产生费用
– 制定完备契约难度大,不完备的契约必然进一步增
加交易费用
– 履约存在时滞,交付的商品和服务可能与事前约定
的不一致
– 对同一消费对象评价的客观差异性还增加了供应商
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
第一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行为
? 纵向一体化分高级纵向一体化与低级纵向一体化
?,全能企业”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斯密 —杨定理
? 基于非效率而提出的垂直分工与 纵向分解
– 垂直分工可能吗?
– 关键是要减少人为抬高的交易费用
? 混合兼并是不同产业企业与旅游企业间的兼并
低级纵向一体化与纵向分解
厂商 1 厂商 2 厂商 3 厂商 4 厂商 5 厂商 6 厂商 7 厂商 8
工序 1 工序 1 工序 1 工序 1 工序 1 工序 1 工序 1 工序 1
工序 2 工序 2 工序 2 工序 2 工序 2 工序 2 工序 2 工序 2
工序 3 工序 3 工序 3 工序 3 工序 3 工序 3 工序 3 工序 3
?? ?? ?? ?? ?? ?? ?? ??
工序 n 工序 n 工序 n 工序 n 工序 n 工序 n 工序 n 工序 n
产出 产出 产出 产出 产出 产出 产出 产出
注:其中 m 远远小于 n
资料来源:根据孙天琦( 2001 )修改
厂 商Ⅰ
厂商Ⅱ
厂商Ⅲ
??
厂商 m
??
厂商Ⅰ
厂商Ⅱ
厂商Ⅲ
??
厂商 m
厂商Ⅰ
厂商Ⅱ
厂商Ⅲ
??
厂商 m
第二节 旅游产业的市场绩效
? 关于“全行业亏损”的判断
?,亏损侵蚀利润”的可能性
– 国有饭店利润率下降可能是赢利能力整体下
降的结果
– 国有饭店利润率下降可能是赢利能力分布结
构变动的结果(即结构性恶化)
第九章 旅游经济影响与衡量
第一节 旅游经济影响的定性分析
第二节 旅游乘数与 TSA
第一节 旅游经济影响的定性分析
一、客源地旅游经济影响
– 提高客源地人力资本要素质量
– 若区内游则回笼货币、增加就业、带动相关
产业发展
– 若区外游则导致资金外流 /外汇流失
– 还有就是带动本地相关消费
– 带动本地社会分工发展和改善资本流动状况
第一节 旅游经济影响的定性分析
二、目的地旅游经济影响
? 增加外汇收入
? 增加就业机会
? 带动相关产业
?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所以地方政府尤其致力于景
区的民营化进程
第一节 旅游经济影响的定性分析
三、目的地旅游经济影响与漏损
? 规模小、基础弱经济体发展旅游的 悖论,希望通
过发展旅游壮大经济基础,但发展旅游的结果可
能进一步强化了对外部经济的依赖并为外部经济
控制
? 影响旅游经济效应发挥的有,目的地旅游相关供
给水平与能力高低、目的地区位与性质、目的地
发展阶段及与此相关的旅游者类型,旅游漏损
第一节 旅游经济影响的定性分析
三、目的地旅游经济影响与漏损
? 旅游漏损的途径
– 商品与服务的进口
– 旅游设施建设购买相关原材料
– 海外员工的工资、特许经营许可费、投资利润流出
– 人力资源的海外培训
– 本地居民发展旅游收益用于进口品消费
– 非官方渠道进行外汇兑换
第一节 旅游经济影响的定性分析
三、目的地旅游经济影响与漏损
? 旅游漏损与目的地旅游经济效应关系:漏
损高对当地经济的刺激作用不一定就小
? 饭店消费与居民设施消费
? 发展生态旅游的评价
第二节 旅游乘数与 TSA
一、旅游乘数
? 旅游花费在经济系统中导致的 直接、间接和诱导
性 变化与最初的直接变化本身的比率
? 旅游花费指外来旅游者的花费,不含本地居民在
当地的花费
? 衡量模式:产出乘数、收入乘数、就业乘数
? 存在局限性:数据可获得性差
第二节 旅游乘数与 TSA
二、旅游卫星帐户
? 按照国际同一国民帐户的概念和分类要求,将因
旅游消费而引致的产出部分从各个旅游消费相关
部门中分离出来,在国民帐户之外单独设立一个
虚拟帐户,以准确测度旅游的经济影响
? 各个国家和国际旅游组织对 TSA的研究
? 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旅游消费 包括旅游中的所有
消费、旅游前的消费和旅游后的消费。
WTTC对中国旅游卫星帐户测算
? 从产业的角度界定了“旅游消费”;从
经济的角度界定了“旅游需求”
? 旅游消费包括:个人旅游支出、公务 /商
务旅游支出、政府旅游支出 A、旅游出口
? 旅游需求则还包括:政府旅游支出 B、资
本投资、非旅游产品出口
? 旅游业 GDP和旅游经济 GDP
表 9.10 中国旅游卫星帐户测算( WTTC, 2002 )
年份
项目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E 2012P
个人旅游支出 41.34 44.10 48.12 54.14 58.57 61.61 142.89
商务 / 公务支出 5.31 5.66 6.06 6.64 6.19 5.65 15.94
---- 企业 4.81 5.10 5.43 5.93 5.49 5.00 14.13
---- 政府 0.50 0.56 0.63 0.72 0.69 0.65 1,81
政府支出( 1 ) 1.16 1.28 1.40 1.59 1.82 2.00 5.20
旅游出口 12.63 13.23 15.01 17.32 16.67 16.84 63.28
旅游消费 60.42 64.27 70.58 79.68 83.25 86.11 227.31
政府支出( 2 ) 2.70 2.94 3.20 3.64 4.17 4.59 11.93
资本投资 26.54 30.38 31.98 35.36 39.10 42.50 113.48
非旅游出口 7.82 7.90 8,45 10.81 11.15 11.12 35.24
旅游需求 97.48 105.49 114.22 129.49 137.67 144.32 387.96
旅游产业总计(直接影响)
就业(千个) 14650.50 14851.70 15055.20 15306.20 14838.90 14619.90 16876.70
旅游产业 GDP 23.07 24.45 26.43 29.03 30.24 31.72 82.30
旅游经济总计(直接和间接影响)
就业(千个) 48302.00 4993 1.00 50486.00 51921.00 51332.60 51096.30 60355.10
旅游经济 GDP 84.13 90.96 97.22 108.02 114.76 121.61 322.86
表 9, 1 1 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指标( WTTC, 2002 )
年份
项目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E 2012P
个人旅游支出 9.83 9.89 10.13 10.44 10.36 10.18 11.14
政府支出 3.66 3.68 3.66 3.69 3.72 3.75 3.98
资本投资 8.82 8.86 8.87 8.89 8.92 8.94 9.19
出口 9.86 10.19 10.62 10.09 9.68 9.71 10.72
旅游进 口 7.84 8.68 8.61 8.22 7.94 7.80 7.01
旅游产业总计(直接影响)
就业 2.11 2.13 2.14 2.16 2.08 2.03 2.15
旅游产业 GDP 2.57 2.58 2.67 2.69 2.59 2.53 2.67
旅游经济总计(直接和间接影响)
就业 6.97 7.15 7.18 7.32 7.18 7.10 7.68
旅游经济 GDP 9.37 9.61 9.81 10.00 9.82 9.70 10.49
资料来源,WTTC 2002 T our ism Satellite Accounts·Country Report·China
某行业中的旅游收入 =该地区旅游总收入 × 旅游者
在涉及该行业的消费支出比例
行业旅游增加值 =该行业中旅游收入 × 该行业增加
值率
%1 0 0??
该行业总产值
该行业增加值行业增加值率
%1 0 0??
该行业总增加值
该行业旅游增加值旅游增加值剥离系数
%100?? G D P旅游增加值旅游贡献率
表 9, 1 3 1 9 9 6 年 19 省市旅游增加值的构成和比重
比 较项目
地区
交通 邮电 商业 餐饮
社会
服务
旅游
增加值
GDP
旅游
贡献率
新疆 13,45 0.89 2.51 17.90 9.46 44.24 912.15 4.85
海南 4.95 0.55 1.46 1.38 9.90 18.24 389.53 4.68
广东 90.48 9.56 14.94 36.86 143.99 295.85 6519.14 4.53
福建 50.17 3.12 6.79 6.62 40.89 10 7.61 2606.92 4.12
辽宁 42.46 1.68 7.76 27.46 46.23 125.60 3157.69 3.97
上海 28.80 5.33 9.16 4.00 51.98 100.28 2902.20 3.45
陕西 18.87 1.22 1.22 5.52 13.27 40.33 1175.38 3.43
广西 23.78 1.15 5.20 6.41 21.03 57.59 1869.62 3.08
江苏 67.16 3.17 18.09 7.26 71.30 167,00 6004.21 2.78
河南 46.84 1.96 5.96 8.55 39.64 102.97 3683.41 2.79
吉林 17.54 1.11 3.31 1.33 13.28 36.58 1337.16 2.73
山西 19.90 0.55 2.25 2.40 10.57 35.69 1305.50 2.73
湖北 30.54 1.09 8.77 3.53 36.19 80.14 2970.20 2.69
宁夏 2.42 0.13 0.47 0.31 1.57 4.92 193,62 2.54
贵州 4.08 0.55 1.63 0.42 11.34 18.05 719.83 2.50
安徽 21.97 1.14 4.41 7.99 21.25 56.78 2339.25 2.42
湖南 3.41 3.03 1.88 0.36 17.91 54.62 2647.16 2.06
浙江 44.27 4.05 16.89 4.42 9.16 78.82 4146.06 1.90
河北 50.92 1.46 8.85 4.19 65.43 3452.97 1.89
19 省市合 计 1490.74 48328.0 3.08
全国合计 1845.19 67559.70 2.73
广东
占全国比重
16.03 9.65
注:①表中交通、邮电、商业、餐饮和社会服务业增加值均指旅游者消费部分;
②全国合计数按《中国首次第三产业普查资料》中有关部门增加值比例数对,19 98 年中国统计年鉴》中 19 9 6
年全国国内生产总细项的相关数据进行分割求出;
第三节 我国关于旅游经济影响
衡量的研究
? 衡量方法的演进进程简介
? 旅游增加值的测算方法
? 支出法 GDP角度的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