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部分
案例一
2003年 1月 22日零时 20分,山西省
浑源县公安局刑警白保忠、曹华在执行
传唤任务时被犯罪嫌疑人荣运有杀害。
教 训
?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 抓捕技能差,应变能力不强
? 程序意识差,工作方法不当
? 行动指挥有失误
周部长的重要批示
? 我们的队伍不经过严格训练,如何能完
成任务,这个教训要变为训练队伍的开
始。
建国至 2003年底民警牺牲伤亡人数
?牺牲 8134人
?伤 134695多人
警察被害丧生的因素
? 美国几位警官在, 美国警察自卫术, 一
书中,将警察的被害归因于:一是被害
警察, 没有实践他所学到的东西, ;二
是被害警察不懂, 如何进行自卫, 即被
派出去执行任务。
警察被害丧生的因素
德国警察领导学院海尔穆特 ·胡伯教授认为,
一般情况下,有 5个主要因素直接影响到警察在
执行警务工作中的伤亡数量,分别是,
1、国家法律强制力对警察的保护作用
2、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
3、警察防护装备的状况
4、警察的自我防护技能和战术水平
5、警察的自我防护意识
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对警察的伤亡数量产生或多
或少的影响。比较现实的减少警察伤亡数量的一个重要
方法,就是切实提高警察的自我防护意识。
警务战术基础课程介绍
基础训练部分
?,警务战术基础, 训练是对学生的思想, 心
理, 身体专项行动能力和行为习惯等几方
面的教育和磨练活动 。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训练, 使 学生具备基本的实战能力, 即:
掌握警察执法的安全防卫知识, 培养起实
战的意识和安全执法的规范行为习惯, 并
使他们掌握处置武力对抗的基本实战技巧 。
课程内容
? 基础部分, 主要内容有战术及训练的概
述, 战术的基本知识和个人基本技术的
训练 。
? 行为规范部分, 主要内容有盘查行动,
车辆查控行动, 抓捕行动 。
? 对抗训练部分, 主要内容有武力使用,
盘查中的遇抗控制, 车辆查控中的遇抗
控制, 抓捕中的遇抗控制 。
课堂要求
一、态度
二、考勤
三、服装
四、纪律
五、团队
概述
? 警务战术
? 警务战术训练
警务战术
? 是警察在 执行职务行动 中,运用一定的 强制手
段,保证执法任务完成的的策略和方法。
? 执行职务行动既包括警察以强制手段与执法对
象直接发生对抗的实战行动,也包括有可能发
生对抗的执法活动 。
? 强制手段主要是指警察为预防、制止违法犯罪
行为而对违法犯罪行为人所采取的语言、徒手
动作、警械具、武器等的武力控制手段。
容易存在的认识误区
? 战术只用于暴力对抗
? 战术只适用于特警,不适用于其他警种
? 战术只适用于中高级警官,不适用于一
般警员
? 警察战术就是军事战术
? 媒体宣传都是正确的
安全
合理
有效
合法
警务战术的实质
战术的合法性
? 战术是在警察执行职务,履行职责,完成执法
任务的过程中使用的。
? 警察执行职务是执法行为,执法活动必须是依
法而动,绝对不允许出现违法现象。
战术的安全性
? 警察的执法行为是具有强烈的强制性,这种强
制性的行为,必然会遭到执法对象不同程度抵
抗。
? 防控为先,降低危险发生的可能性。
? 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 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战术的合理性
? 警察在执行职务过程中,要考虑到处置手段的
可操作性。
? 实际工作中对于一些手段的使用的时机、程度
等问题,要根据当时的现实情况来处理。
战术的有效性
? 完成任务
? 付出的代价尽可能减少到最小,绝对避免无谓
的人身伤亡。
警务战术训练
? 从本质上讲就是对行动者的战术行为进行培养
和塑造,使他们能够在思想上对战术活动有所
认识,在意识上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战术活
动,在知识上能够涵盖战术活动的基本规律和
原理等等,在行动上能够掌握和运用一整套行
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 警务战术训练不单纯是让受训者学会几招几式,
而在于对他们进行 全方位 的培养。
? 训练战术行动能力
? 培养战术意识
? 学习战术知识
警务战术训练 的形式
?个人战术训练
?战术配合训练
个人战术训练
? 个人战术就是以个人战术行为来表现的,
个人战术行为是指每个行动者在战术活
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行为。
? 训练内容
1、战术意识培养
2,技术、体能的战术化训练
3、对抗心理训练
战术配合训练
? 战术配合通常是指二人以上的行动者在
战术行为上相互协作进行战术活动的行
动方法。
? 产生 1+1> 2的行为效果
? 木桶效应
战术训练基本知识
? 法律法规
? 安全要素
? 战术程序
有关武器使用的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条规定,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 各政党和
各社会团体, 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
宪法和法律 。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
必须予以追究 。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
的法律的特权 。
? 人民警察法第四条规定,
人民警察必须依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
则, 忠于职守, 清正廉洁, 纪律严明, 严
格执法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
例, 第二条规定,
人民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 可以采
取强制手段;根据需要, 可以依照本条例
的规定使用警械;当使用警械不能制止,
或者不使用武器制止, 可能发生严重危害
后果时, 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使用武器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
例, 第四条规定,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 应当以制
止违法犯罪行为, 尽量减少人员伤亡, 财
产损失为原则 。
关于使用武器的有关问题
人民警察使用警察条例规定的武器,
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 枪支, 弹
药等致命性警用武器, 主要有手枪, 步
枪, 冲锋枪, 机枪及各类弹药 。
使用武器就是指开枪射击, 这种射
击是人民警察依照法律规定, 使用规定
装备的枪支, 弹药等致命性武器, 以制
止 正在实施 的暴力犯罪行为 。
第一、使用武器的条件
? 根据,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第九条的规定,
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 经
警告无效, 可以使用武器 。
1,放火, 决水, 爆炸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
2,劫持航空器, 船舰, 火车, 机动车或者驾驶车, 船等
机动交通工具, 故意危害 公共安全的;
3,抢夺, 抢劫枪支弹药, 爆炸, 剧毒等危险物品, 严重
危害公共安全的;
4,使用枪支, 爆炸, 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犯罪或者以使
用枪支, 爆炸, 剧毒等危 险物品相威胁实施犯罪的;
5,破坏军事, 通讯, 交通, 能源, 防险等重要设施, 足
以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 紧迫危险的;
使用武器的条件
6,实施凶杀, 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 危及公民生
命安全的;
7,国家规定的警卫, 守卫, 警戒的对象和目标受
到暴力袭击, 破坏或者有受到暴力袭击, 破坏
的紧迫危险的;
8,结伙抢劫或者持械抢劫公私财物的;
9,聚众械斗, 暴乱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 用
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的;
10,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
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 危及人民警察生
命安全的;
使用武器的条件
11,在押人犯, 罪犯聚众骚乱, 暴乱, 行凶或者
脱逃;
12,劫夺在押人犯, 罪犯的;
13,实施放火, 决水, 爆炸, 凶杀, 抢劫或者其
他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 逃跑 。
14,犯罪分子携带枪支, 爆炸, 剧毒等危险物品
拒捕, 逃跑;
15,法律, 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武器的其他情
形 。
? 一般情况下, 警察在使用武器之前, 必
须发出使用武器的警告, 包括口头警告
或鸣枪警告, 经警告无效的, 才能使用
武器 。 如果犯罪分子经警告后停止实施
犯罪, 又没有抗拒逮捕或者逃跑的情形,
则不应使用武器 。 只有来不及警告后可
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 才可以直
接使用武器 。
第二,禁止使用武器的规定
?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不得使用武器,
① 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 儿童的, 但是
使用枪支, 爆炸, 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
罪的除外;
② 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
燃, 易爆, 剧毒, 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
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 将发生更为严重危
害后果的除外 。
第三,停止使用武器的规定
?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 应当立即
停止使用武器,
① 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 服从人民警察
命令的;
②犯罪分子失去继续犯罪能力的。
第四,使用武器造成伤亡的处置措施
①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无辜警察
伤亡的, 应当及时抢救受伤警察, 保护现场,
并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
关报告 。
② 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接到报
告后, 应当及时进行勘验, 调查, 并及时通知
当地人民检察院 。
③ 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应当将
犯罪分子或者无辜警察的伤亡情况, 及时通知
其家属或其所在单位 。
第五,关于使用武器的四个要素
? 判明
? 暴力犯罪行为
? 紧急情形
? 警告无效
判明
? 是指人民警察对现场发生的暴力犯罪行
为和实施暴力犯罪行为人当场作出准确
的判断和确认后, 才能决定是否使用武
器 。 如果客观上没有第九条规定的暴力
犯罪行为的发生, 或者人民警察在主观
上没有对实施暴力犯罪行为的人有明确
的认定, 是不能使用武器的 。
案例 1
? 2001年5月24日下午1时许,西城分局巡察支队两
名民警接到命令,到西城区西直门外南路5号华审宾
馆协助抓捕杀人在逃犯马立平(马立平等人分住在宾
馆 1413,1418两个房间,具体人数不详)。按分工,
巡察支队两民警负责抓捕 1418房间与马同行的人。抓
过程中,民警两次将门撞开一道缝,但房内安有防盗
扣,房门又被屋内人用力顶锁住。民警踹门并高喊:
,开门,我们是警察,别乱动!, 这时听屋内有人说:
,拿家伙, 。于是两民警持, 五,六, 式冲锋枪和, 五,
四, 式手枪隔门向屋内连续开枪射击。屋内平静后,
民警再次撞开房门,发现门内一人中弹身亡,另一人
齐连军束手就擒,室内无凶器。经确认,死者马立柱
(男,28岁,系马立平之弟)。
? 后经调查证实,马立柱系持猎枪杀人在逃嫌疑人(原
通报马立平有误),齐连军与案件无关。
暴力犯罪行为
? 是指犯罪行为人使用非法的暴力或者胁
迫方法, 对人的生命, 健康或者公共安
全造成严重的, 直接的危害行为 。 第九
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十四项所列的各种
行为, 都是暴力犯罪行为 。
紧急情形
? 一是, 指犯罪行为人实施的暴力犯罪行
为, 正在造成危害后果, 或者不加以制
止必然会立即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形 。 二
是, 人民警察现场若要采取其他手段,
是无法或者来不及立即制止这类暴力犯
罪行为, 而只能使用武器予以制止 。 使
用武器是人民警察的最后选择 。
案例 2
? 2001年 8月 9日晚,朝阳刑侦支队民警接特情反
映,有几名嫌疑人当晚在朝阳区东风乡腾龙市
场门前,以一万元的价格销脏一辆普通型, 桑
塔纳, 轿车,身上可能携带凶器。
? 接报后,中队经请示值班局长同意,由一名探
长带领5名侦查员,携带, 六,四, 式手枪2支,
会同派出所 4名民警蹲守。后嫌疑人提出交货地
点改在姚家园村的一个胡同内。现场指挥员立
即重新部署警力,一辆车蹲守在姚家园村南侧
胡同口,另一辆车蹲守在胡同口的北侧。晚 20
时许,嫌疑人与特情接上头,经协商同意交易,
并准备试车。
? 当车行至胡同南口时,嫌疑人发现路口
有车挡住去路,即调转方向往北行驶,
被胡同北侧蹲守的民警阻截。几名嫌疑
人开车冲卡,民警鸣枪示警,嫌疑人随
即弃车逃跑。这时,民警连续向几个逃
跑的嫌疑人腿部开枪,当场将犯罪嫌疑
人张某某、夏某两人右大腿击伤。此时,
胡同里的住户农民于某某(男,33岁)
正好从家中出来去上厕所,刚一开门,
被一发跳弹击中右臂(表皮伤)。
警告无效
? 是指人民警察在使用武器前,应当向犯
罪行为人发出警告,令其停止犯罪行为,
服从命令。其目的,一是通过警告,迫
使其停止正在实施的犯罪行为,以避免
因使用武器造成的伤亡;二是为人民警
察一旦警告无效而被迫使用武器前,履
行规定的程序。
第六,关于直接使用武器
?, 条例, 第九条第二款规定:, 来不及警告或
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 可以
直接使用武器, 。, 来不及警告,, 是指犯罪
行为已经或者即将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 。
?, 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 是
指犯罪行为人实施某种暴力犯罪行为过程中,
与人民警察处于严重的对峙状态, 准备铤而走
险, 负隅顽抗或者使用爆炸物品相威胁, 劫持
人质等情形时, 如果发出警告, 极有可能导致
犯罪行为人抢先行动, 从而造成严重危害后果
的发生 。
?安全要素
戒 备
(1)先期估计,制定预案
(2)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心理戒备)
(3)严格警务执法规范(行为戒备)
安全意识
距离






使

45?
1.5m
90o
3 - 4m
战术程序
? 形势评估;
? 行动准备(调整);
? 行动实施。
一、形势评估
盲目,
情况判断不准、不全,容易出现意外伤亡。
冲动,
不计后果,导致伤亡。
犹豫,
贻误战机,丧失信心,导致伤亡。
1,案发时间 ( 何时发生?目前可能情况?)
2,案发地点 (场所类型、社情等)
3,案发详情 ( 犯罪嫌疑人的人数;持有的武器,
凶器等情况;人质、爆炸物及危险物品等 。)
途径,
1、案情通报
2、现场收集(目击者、先期到达警员,自我观察 )
隐蔽与观察
(一)收集情报
(二)判断分析
? 反抗能力及可能性
? 双方实力对比情况
? 同伴情况
? 疑犯可能逃跑的路线
? 现场利用物(掩体、遮蔽物)
? 我方撤退路线
(三)计划行动
? 明确任务(定下决心)
? 确定方案(接近路线等)
? 人员分工
二,行动准备
? 心理准备
? 武器装备
? 联络通讯
三,行动实施
? 必胜信心(优势原则)
? 灵活机动(战术修养)
? 有效控制(法律意识)
流程图
观察分析现场情况 实施行动
制定行动方案 修定选择方案
现场情况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