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造林密度和
种植点
的配置
造林密度的作用
确定原则
配置形式
第一节 造林密度的意义
? 造林密度 —— 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
或播种穴的数量
? 造林密度不同关系到今后形成什么样的群体结构
? 群体结构 —— 是指森林的各组成成份的空间
分布格式, 它是森林植物和环境之间以及森林植
物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
意义,
? 通过调整密度使其始终保持合理的密度
? 1、决定人工林的产量和效益
? 2、调整林分的实质速度
? 密度过大,
? 密度过大,
第二节 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
一、对冠幅生长的作用
1.造林初期
2.密度大的林分
密度小的林分
3.随着密度增加,平均冠幅减小
二、对树高生长的作用
1.不同树种对密度的反应不同
如:耐阴树种 弱顶端优势
2.不同立地上对密度的反应不同 如:湿润 干

3.其作用取决于密度范围
4.对林分平均高影响不大
三、对胸径生长的作用
? 1.通过冠幅而发生作用,冠幅与直径生
长成正相关
? CW=0.6348+0.2481*D
? 2.在有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大,
直径越小
四、对单株材积生长的作用
? 1.不同时期影响不一样
幼林,
成林后,
? 2.不同树种对密度的影响不一样
阳性树种,
耐阴树种,
第三节 确定造林密度原则
一、经营目的
1,用材林
? 原则上初植密度应该大些,在生长发育过程
中,适量间伐,调节其密度
? 大径级:密度小
中、小径材密度大
2.薪炭林
? 薪炭材:密植
3.防护林
? 农田防护林与林分结构 (透光系数)有关,
疏透结构不宜太大 ;紧密结构大
? 水土保持林:密度大
? 固沙林:以控制就地起沙为原则
4.经济林
? 应以树冠最大发育程度来确定其密度,提倡
密植
二、树木的生物学特性
? 阳性树种、生长迅速树种:密度小
如 杨、落叶树
? 耐阴的、初期生长慢的:密度的
如 云杉、侧柏
? 干形通直、自然整枝良好的:宜稀 ;否则,宜密
如 杉木 檫木
如 马尾松 栎
? 树冠庞大的树种,稀植 ;窄冠树种密植
我国主要造林树种的造林密度
树 种 造林密度 (株 /亩 ) 树 种 造林密度 (株 /亩 )
杉 木 100— 300 油 松 330— 660
柳 杉 160— 200 云南松 440— 660
水 杉 30— 110 侧 柏 300— 660
红 松 200— 266 柏 木 300— 660
马尾松 240— 660 水曲柳 290— 440
湿地松 100— 150 刺 槐 160— 300
Ⅰ — 214杨 20— 30 香 椿 160— 200
箭杆杨 30— 80 大麻黄 100— 167
沙兰杨 30— 80 毛 竹 20— 35
毛白杨 30— 60 油 茶 70— 80
泡 桐 6— 30 核 桃 10— 80
桉 树 100— 200 文冠果 80— 167
麻 栋 300— 400 三年桐 50— 60
樟 树 100— 150 千年桐 10— 20
楠 木 167— 200 乌 桕 15— 20
□ 树 50— 60 板 栗 10— 20
木 荷 200— 240 橡 胶 28— 35
落叶松 167— 440 漆 树 30— 60
三、立地条件
1.传统观点
? 立地条件好:稀植
立地条件好:密植
2.现代观点
? 立地条件好:密植
立地条件好:稀植
四、经营条件
? 交通不便,劳力缺乏的地区,小径材不
能充分利用,培育过程中没有条件间伐,
所以应以 稀植
? 交通方便,缺材少林地区,小径材的需
要量很大,则 稀植
? 林农间作, 稀植
五、造林技术与造林密度
? 造林技术措施的加强,可以显著地改善
林木生长的环境条件,造林密度也可以
小些。
第四节 种植点的配置
? 所谓 种植点的配置 是指一定密度的植株
在造林地上分布形式。
? 分布形式的不同,决定着林分立木之间
的相互关系,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
经济意义
配置形式,
? 1.正方形配置其株行距相等。苗木之间
的距离均匀,利于树冠均匀地生长发育,
是营造用材林的特用经济林较为常用的
配置形式
2.长方形配置
? 有利于行间进行抚育和间作
3.三角形配置
? 苗与苗之间的距离最均匀,而且单位面
积上株数可以增加 15%
? 适用于平地和不进行间伐的特用经济林
4.群状配置形式
? 优点,
在造林初期,群内苗木很快郁闭,形成了一
个对苗木生长较有利的集团,这种集团对外界
的不良环境条件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对杂草、
灌木的竞争能力较强,因此它可以提高造林的
成活率,促进集团内苗木或幼树的生长,株间
竞争加剧,分化明显,应该及时通过人为措施
去弱留强,选择定株
? 适用于干旱地及杂草旺盛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