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申报表 推 荐 单 位 湖北省教育厅 所 属 学 校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非部属) 课 程 名 称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 课程层次(本/专) 高职高专 课程类型 □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电子信息大类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计算机类 课 程 负 责 人 胡大威 申 报 日 期 2006年5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二○○六年三月 ? 填 写 要 求 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胡大威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8.12   最终学历 ?本科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027-87439509   学 位 ?硕士 职 务 ?软件教研室主任 传 真 ?   所在院系 ?计算机系 E-Mail ?hdw9678@sina.com   通信地址(邮编)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430074)   研究方向 ?软件工程、信息安全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有: 1.《VB程序设计》专业基础课 周学时6 计算机系2001、2002、2003级共582人 2.《网络数据库》专业课 周学时4 计算机系2001、2002、2003、2004级共479人 3.《MS SQL Server》专业课 周学时6 计算机系2002、2003级共229人 4.《计算机网络》专业课 周学时6 计算机系1998、1999、2000级共505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有: 1.《VB程序设计》的实验和课程设计 计算机系2001、2002、2003级共582人 2.《网络数据库》的实验和课程设计 计算机系2001、2002、2003、2004级共479人 3.《MS SQL Server》的实验和课程设计 计算机系2002、2003级共229人 4.《计算机网络》的实验和课程设计 计算机系1998、1999、2000级共505人 5. 指导了计算机系1999、2000、2001、2002、2003级共153人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Visual Basic程序设计》院级精品课程建设 课程负责人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2004.5 2.《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湖北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课程负责人 湖北省教育厅 2005.11 3. 网络职业教育的研究及应用 湖北省教育厅 2003年度科研项目计划重大项目 2003年5月 参与者 4.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 2005年12月 课题负责人 编写的教材和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有: 1.《数据结构》主编 2001.2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C语言程序设计》 第一副主编 2002.3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计算机程序设计实训教程》 第一副主编 2002.3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4.《数据结构》(第二版) 主编 2002.7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5.《Visual Basic程序设计》 第二主编 2003.11 湖北科技出版社 6.《Web数据库实用教程》 主编 2005.8 湖北科技出版社 7.《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验实训指导与习题解答》主编 2006.2院内教材 8.《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对策》职教论坛 独撰 2004.2 9.《两年制高职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独撰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2 10.《关于“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的探讨》独撰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6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有: 1.2002、2003、2004、2005年年度考核成绩均为优秀 2.2004年获学院首届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有: 1.分布式学生成绩和学分管理系统 院内立项 2002.6 课题负责人 2.分布式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省教育厅科研课题(B)类 2002.6 课题负责人 3.软件产学研研究与实践 教育部课题 2002年12月 参与者 4.网络职业教育的研究及应用 湖北省教育厅2003年度科研项目计划重大项目 2003年5月 参与者 5.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 2005年12月 课题负责人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有: 1.《对高职计算机专业体系结构调整的一些思考》独撰 职业技术教育 2002.10 2.《用PowerBuilder7.0开发基于校园网环境的学生成绩和学分管理系统》独撰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9 3.《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新设想》独撰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6 4.《两年制高职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独撰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2 5.《关于“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的探讨》独撰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6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有: 1.《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新设想》独撰 获学院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二等奖 2.《产学结合打造两年制“软件蓝领”》独撰 获学院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三等奖 3.《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方法》独撰 获学院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三等奖 4.《高职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改革系的研究与实践》独撰 获学院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二等奖 5.《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独撰 获学院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三等奖   2. 主讲教师情况⑴ 2⑴-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张志?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7.12   最终学历 硕士研究生 职 称 讲师? 电 话 ?027-62613133   学 位 ?硕士 职 务 ?教师 传 真 ?   所在院系 ?计算机系 E-Mail ?amiee@wtc.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430074   研究方向 ?数据库、信息安全  2⑴-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有: 1.《VB程序设计》专业基础课 6学时/周 工商系1999、2000、2001级共243人 2.《C语言》 专业基础课 6学时/周 计算机系2003级、2004级、2005级共345人 3.《数据结构》 专业基础课 4学时/周 电子系2001级60人、计算机系2004级共122人 4.《电子商务》 专业课 4学时/周 工商系2000级共178人 5.《网页制作》专业课 4学时/周 计算机系1999级共160人 6.《SQL SERVER 2000》专业课 6学时/周 计算机系2003级共120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有: 1.《VB程序设计》的实验和课程设计 工商系 1999、2000、2001级共243人 2.《C语言》的实验和课程设计 计算机系2003级、2004、2005级共345人 3.《数据结构》的实验 电子系2001级60人、计算机系2004级共122人 4.《电子商务》的实验 工商系2000级共178人 5.《网页制作》的实验和课程设计 计算机系1999级共160人 6. 《SQL SERVER 2000》的实验和课程设计 计算机系2003级共120人 7. 指导了计算机系2000、2001、2002、2003级共93人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编写的教材和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有: 1.《商务数据库技术》张志 副主编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2 2.《电子商务安全》张志 副主编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8 3.《电子商务物流》 张志 副主编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4.《在高职多媒体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张志 第一作者 《武汉职教》2002年6月  2⑴-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有: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中开放式虚拟实验室的研究和应用》 张志 第二项目参与人 2004年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B类)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基于Powerbuild 8.0大型一起管理信息系统》张志 第一作者《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4第一期 《中国电子商务未来发展方向》 张志 第一作者 《统计与决策》 2003年3月  2. 主讲教师情况⑵ 2⑵-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欧阳桂秀?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3.9   最终学历 ?本科 职 称 讲师? 电 话 ?87439246   学 位 ?学士 职 务 ?教师 传 真 ?   所在院系 ?计算机系 E-Mail ?oygx3000@sohu.com   通信地址(邮编)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430074   研究方向 ?信息安全  2⑵-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有: 1.《VB程序设计》 专业基础课 6学时/周 计算机系1999、2000、2004、2005级共560人 2.《Java语言》 专业课 6学时/周 计算机系2002、2003、2004级共292人 3.《数据结构》 专业基础课 4学时/周 计算机系2001级、2002级共272人 4.《操作系统》 专业课 4学时/周 计算机系2001级共166人 5.《文字处理与报表设计》专业基础课 5学时/周 计算机系1999级共78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有: 1.《VB程序设计》的实验和课程设计 1999、2000、2004、2005级共560人 2.《Java语言》的实验和课程设计 2002、2003、2004级共292人 3.《数据结构》的实验2001级、2002级共272人 4.《操作系统》的实验 2001级共166人 5.《文字处理与报表设计》的实验和课程设计 1999级共78人 6. 指导了1998级、1999级、2002、2003级共83人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编写的教材和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有: 1.《Java语言程序设计》 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年4月 2.《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验实训指导与习题解答》第一副主编 2006.2 院内教材  2⑵-3 学术 研究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浅谈教师的培训》 独撰《湖北职教》2001年3月 2.《高职院校的教材选用和教材建设》独撰 《文教资料》2005年第35期 3.《U盘使用及日常维护的技巧》独撰 《文教资料》2006年3月 4.《用Java 2实现RSA算法》独撰 《现代计算机》2006年4月 5.《关于高职院校的职业资格认证的探讨》独撰 《当代经理人》2006年第2期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主编的教材《Java语言程序设计》荣获2005年度“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通用教材”优秀教材二等奖  2. 主讲教师情况⑶ 2⑶-1 基本 信息 姓 名 ?何定华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2.9   最终学历 ?本科 职 称 ?讲师 电 话 ?87442252   学 位 ?学士 职 务 ?教师 传 真 ?   所在院系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EMail ?Hedinghua2002@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430074   研究方向 ?数据库  2⑶-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有: 1.2001年度讲授《Visual Basic》和《数据库》160人,专业基础课,周12学时。 2.2002年度讲授《Visual Basic》和《数据库》165人,专业基础课,周12学时。 3.2003年度讲授《ASP.NET程序设计》和《Visual Basic》158人,专业基础课,周16学时。 4.2004年度讲授《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和《Delphi程序设计》164人,专业基础课,周12学时。 5.2005年度讲授《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和《Delphi程序设计》,约162人,专业基础课,周12学时。 6.2006年度讲授《Delphi程序设计》,200人,专业基础课,周12学时。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有: 1.2001年指导160人《Visual Basic》和《数据库》的实验和课程设计 2.2002年指导165人《Visual Basic》和《数据库》的实验和课程设计 3.2003年指导158人《ASP.NET程序设计》和《Visual Basic》的实验和课程设计 4.2004年指导164人《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和《Delphi程序设计》的实验和课程设计 5.2005年指导162人《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和《Delphi程序设计》的实验和课程设计 6. 2006年指导200人《Delphi程序设计》的实验和课程设计 7.指导了2000、2001、2002、2003级共90人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编写的教材和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有: 1.《Visual Basic.NET程序设计》主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7 2.《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 作者序3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9 3.《计算机程序设计实训教程》 作者序4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12  2⑶-3 学术 研究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有: 1.《三层客户-服务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Delphi实现》(独撰)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05.4 2.《在Delphi中动态建立数据库》(独撰) 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 2005.3 3.《利用已知的重要极限求极限》(独撰) 基础教育理论论文精选 2005.2 4.《欧拉公式的证明以及由欧拉公式的证明所想到的》(独撰) 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 2004.12 5.《基于TCP/IP协议的多层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独撰)中国科技信息 2005.7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有: 《浅谈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独撰)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学术年会 论文三等奖  2. 主讲教师情况⑷ 2⑷-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吴颖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7.7   最终学历 ?本科 职 称 ?助教 电 话 ?62506189   学 位 ?学士 职 务 ?教师 传 真 ?   所在院系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EMail ?xwyright555@sina.com.cn   通信地址(邮编) 武汉市关山一路463号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研究方向 ?图像加密与解密  2⑷-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有: 1.《操作系统》专业课 周学时4 02届83人 2.《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 专业课 周学时6 01届160人,03届2人,04届160人 ,05届132人 3.《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 专业课 周学时4 03届 161人,04届245人 4.《计算机基础》 专业基础课 周学时6 00届81人 5.《网络数据库》 专业课 周学时4 03届90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有: 1.《操作系统》实验02届83人 2.《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实验、课程设计 01届 160人,03届 82人,04届160人 3.《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实验、课程设计 03届 161人,04届245人 4.《计算机基础》实验 00届81人 5. 指导2001、2002、2003级共60人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编写的教材和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有: 1.《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 第4作者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9 2.《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验实训指导与习题解答》 第二副主编 2006.2院内教材  2⑷-3 学术 研究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有: 《人工智能的学习-梵塔问题》 吴颖 第一作者 教育研究论坛杂志 2005年3月 《人工智能的思想在面向对象语言中的体现》 吴颖 第一作者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4月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 师)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 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胡大威 男 1968.12 副教授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教学、实验、实训   刘美珍 女 1957.6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教学、实验、实训   史纯蓉 女 1946.8 副教授 物理学 教学、实验、实训   欧阳桂秀 女 1973.9 讲师 计算机应用技术 教学、实验、实训   何定华 男 1972.9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教学、实验、实训   吴颖 女 1977.7 讲师 计算机应用技术 教学、实验、实训   陈觎 女 1977.3 讲师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教学、实验   周颖 女 1982.7 助教 计算机应用技术 教学、实验、实训   张志 女 1977.12 讲师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教学、实验   曹薇 女 1977.12 讲师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教学、实验  3-2 教学 队伍 整体 结构 目前课题组教师共有10人,其中副教授4人,讲师5人,助教1人。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3人,博士研究生在读1人,硕士研究生在读4人。50岁以上教师2人,30-40岁教师3人,30岁以下教师5人。教师全部本科以上学历。这支队伍结构合理、富有朝气、好学上进、能紧跟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软件教研室配有专职实验员1人(宋海民,1967.11,高级实验师)。 本课题组有5位教师为“双师型”教师,所有教师均担任过多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和实验及课程设计的指导,均指导过VB的实验实习。胡大威和何定华老师获得了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师资培训证书(含VB模块在内的四个模块) ,何定华老师获得了微软公司颁发的VB.NET编程语言培训课程合格证书。 本课程辅导教师(含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1:64。  3-3 教学 改革 与教 学研 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 近五年来,软件教研室每月定期举行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4年本课程被评为学院精品课程,2005年被学院同时推荐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获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并通过了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初评。课程负责人胡大威承担了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05年12月立项),参与了湖北省教育厅2003年度科研项目计划重大项目“网络职业教育的研究及应用”。软件专业为学院重点教改专业。课题组成员在国内主要职业教育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教研教改论文,以此指导建设了各种教学资源并全部上网发布。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对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构建了以VB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的VB课程群,即C语言程序设计、网页制作、网络数据库(Access和ASP)、ASP.Net、Visual Basic.Net。 课程组成员多次就《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材建设、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讨论、研究与改进。学期初,指定课程负责人,要求所有老师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组织教学。针对课程特点我们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大部分内容的讲授改在实验室机房进行,让学生边学边练,全程采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优点,大大减少了理论教学的学时,相应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我们将案例式教学引人到课堂教学中来,根据课程知识点,按代表性、实用性、趣味性的原则来设计案例,采用“基本知识--案例剖析--学生实践”的模式组织教学。教研室不定期地组织年轻教师听老教师讲课、互相听课和集体备课,研讨教学方法。学期末统一出卷,集体阅卷,并做出试卷分析。 教学管理的规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定期对学生到课率进行统计、通报,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度等进行不定期抽查,与学生座谈讨论教学效果及改进办法。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年轻教师钻研业务,提高了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 目前,课题组教师自行开发出了理论教材、实验教材以及与教材配套的电子教案、电子课件(ppt)、例题库、习题库、案例库、试卷库和VB精品课程教学网站,并将有关课程教学信息和资源如教学队伍、课程简介、各种大纲、教学录象、电子教案、电子课件(ppt)、例题习题、案例、实践指导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认证培训、参考文献和相关网站网址等教学资源全部上网,方便学生自主性学习。不少老师通过电子邮件、QQ、BBS和聊天室等多种学生喜爱的通讯交流方式对学生进行网上辅导。 建立了与课程配套的基础实验室、软件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验室、网络管理与安全实验室和VB认证实验室,保证了实验、实训、职业资格认证以及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顺利进行。 2003年在湖北省率先引入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应用程序设计编制模块(Visual Basic语言)程序员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认证培训和考试,并把认证融入到课程和教学计划中,实行“一教双证”,学分互认。职业资格认证(程序员级)的实施,充实了VB的教学内容,方便了学生就业。2003年5月,胡大威、史纯蓉和何定华三位老师主持了湖北省首次VB职业资格认证(程序员级)的培训和考试,学生通过率达75%。2005年12月和2006年4月又分别对2003级和2004级软件专业学生进行培训和考试,成绩良好。 课程组老师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结合教研教改实践开展教学研究、撰写职教论文、编写适合高职使用的教材,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五年来,课题组教师主编并正式出版了包括《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及配套的实训教材在内的16部教材,公开发表论文23篇,获院学术年会论文二、三等奖共12篇,主持和参加科研课题6项,其中4项省重点科研项目,2项院级科研项目。  3-4 师资 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开设VB课程初期,本课程的教学力量比较薄弱。为此,教研室开展经常性的教学研讨,交流教学经验,讨论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与方法、教材建设、学科未来发展等方面的问题,组织年轻教师听老教师讲课、互相听课和集体备课。同时,学院、系、教研室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途径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学院启动了“青年教师硕士化工程”,制定了相关的激励政策,规定40岁以下教师没有硕士学位不得参加中高级职称的评比,获得硕士学位后学院报销其50%的学费,课题组先后有8位教师攻读在职研究生,其中3人已获得硕士学位,1人博士研究生在读。针对特定任务外派教师进修,胡大威和何定华获得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师资(应用编程VB)培训证书,何定华老师获得了微软公司颁发的VB.NET编程语言培训课程合格证书,欧阳桂秀、张志老师获得了IBM公司颁发的Lotus Notes and Domino证书。派胡大威、张志和何定华老师利用暑假去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实习。课题组成员外出参加各类学术会议8次、10多人次。 计算机系聘请了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知名教授为我系特聘教授,来指导我系和本专业的建设、定期作学术报告、介绍最新的学术动态。教研室多次邀请有实际开发经验的软件企业研发人员来给老师讲课,更新老师的知识结构。随着课程建设的深入,我系已逐渐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业务过硬、结构合理的从事VB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近五年来,课题组所有教师均达到或超过学院规定的额定工作量,在学院组织的年终考核评比中,成绩全部合格以上,其中优秀有12人次。胡大威和何定华老师获学院首届教学比赛三等奖,何定华老师获学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我院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1999年率先在计算机系99级各专业开设的,是湖北省内较早实现由讲授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转为讲授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的学院,此前我系只开设了《Pascal语言》、《C语言程序设计》等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为此,我们对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并着手开发配套的教材,2000年7月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我系刘美珍副教授主编的《Visual Basic实用教程》,稍后出版了与本课程配套的由我系教师参编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实训教程》,建成了例题库和习题库。2003年3月,我系与湖北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下属的湖北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作,成为ATA的特许考试站点,引入了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应用程序设计编制模块(Visual Basic语言)程序员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认证培训和考试,建成了相应的培训和考试系统,并在2001级各专业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培训,最后有189名学生通过了考试,通过率达72%。这是湖北省首次开展这一活动。2005年12月和2006年4月又分别对2003级和2004级软件专业学生进行了培训和考试,成绩良好。2003年11月,刘美珍、胡大威副教授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主编了《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材,此书融入了许多教学教改的成果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的内容,并配有电子教案和电子课件(ppt)。2006年2月由课题组老师编写的集实验实训指导、习题解答和等级考试为一体的院内教材《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验实训指导与习题解答》投入使用。2006年4月VB程序设计教学案例库建成。目前,《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系软件教研室管理的课程,我院工商管理系电子商务专业也开设了这门课程。 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与学术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较好,在课程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考试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教材建设、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善教学和实验环境、引入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针对本课程,学院配备了软件开发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完全可承担课程所需的实验、实训任务,并联系有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学完本课程,可参加在我系进行的、为期一周的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程序员级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获得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程序员职业资格证书,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深受学生欢迎。 学院先后投入2万元《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课程建设资金,2004年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2005年被学院同时推荐申报湖北省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同年被评为湖北省级精品课程,并通过了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初评。目前,本课程已达到精品课程建设的各项指标,正在申报2006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   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目标定位在坚持高等职业教育方向,形成多层次、多类型教育并举且相互沟通的办学格局,力争成为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整体办学实力、办学水平位居全国同类院校领先水平。2004年我院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成绩为优秀。我院的人才规格定位在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具有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近年来,由于我院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位居湖北省高职教育前列,不少考生慕名前来考察并踊跃报名,2005年报考我校的上线考生近30000名,实际录取近7000多名。目前,全校在校生18800多人。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我院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特别是软件技术专业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主干课之一,属于教育部提出的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三个层次的第二层次——计算机技术基础的一门主要课程。本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使用VB语言开发 Windows应用程序的基本思想,掌握VB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步骤、常用内部控件的功能和用法等程序设计技术,要求达到能灵活运用VB语言开发简单的Windows应用程序,并为今后进一步使用VB或其他面向对象的可视化开发工具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打下基础。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第一单元 VB简介 8学时(其中实验4学时) 第二单元 用VB编程 8学时(其中实验2学时) 第三单元 程序流程控制 12学时(其中实验4学时) 第四单元 常用控件 12学时(其中实验4学时) 第五单元 数组 6学时(其中实验2学时) 第六单元 过程 12学时(其中实验4学时) 第七单元 设计菜单 6学时(其中实验4学时) 第八单元 绘图 4学时(其中实验2学时) 第九单元 文件 8学时(其中实验4学时) 第十单元 VB和数据库 8学时(其中实验2学时) 第十一单元 综合实训 1周(24学时) 第十二单元 认证培训考试 1周(24学时) (计划单列)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 (1)VB的基本语法; (2)VB的常用控件; (3)菜单、工具栏和状态栏的设计方法; (4)VB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 教学难点: (1)VB常用控件的使用; (2)过程的定义和使用; (3)文件的的操作。 主要的解决办法: (1)坚持“产学结合”原则,建构和完善以“新、深、实”为特征的课程内容体系,增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大部分内容的讲授改在实验室机房进行,让学生学练结合。全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对形成性的教学内容,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出来,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对综合性、应用性强的知识,采用案例式教学,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原理和概念在实际中是如何运用的,增进学生学习的动力。 (3)减少了理论教学的学时,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加大教师上机指导的力度。 (4)建成VB精品课程教学网站,并将有关课程教学信息和教学资源如教学队伍、课程简介、各种大纲、教学录象、电子教案、电子课件(ppt)、例题习题、案例、实践指导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认证培训、参考文献和相关网站网址等全部上网,方便学生自主性学习。采取面对面辅导和网上辅导等多种方式,答疑释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重点难点问题。  4-2-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VB课程设计的各类实践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本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我们以模块化方式进行,主要分为三个模块: 1.课程实验模块:完成对课程内容、实验实训教材规定的实验内容和VB教学案例库中的小案例,按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训练。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及时掌握每堂课所讲授的内容,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打牢程序设计基础。 2.课程设计模块:在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和上机实验后,教师将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几个中小型的项目,要求学生从中任选一个,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在给定学时内分组完成,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3.培训认证模块: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参加我系组织的为期一周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应用程序设计编制模块(Visual Basic语言)程序员级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实行“一教双证”,学分互认,即:成绩合格者可获得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程序员职业资格证书和1个学分,并可折算为课程的成绩和学分。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充实了VB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就业,深受学生欢迎。  ? ?4-3 教学条件 1.本课程现使用的是刘美珍、胡大威副教授主编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该教材于2003年11月由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是在刘美珍主编的《Visual Basic实用教程》的基础上充实修改而来,《Visual Basic实用教程》2000年7月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在当时是比较早的一本适合高职高专使用的教材,为湖北省内多所规模较大的高职院校共同编写和使用,各校反映较好。 2.本课程原配有我系教师参编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实训教程》(Visual Basic部分),目前使用的是由课题组老师重新编写的集实验实训指导、习题解答和等级考试为一体的院内教材《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验实训指导与习题解答》。此外,本课程还使用希望电子出版社出版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VB职业资格认证(程序员级)培训教材。这些实验教材经多方和多年使用,各校一致反映效果较好。 3.课题组建有与教材配套的电子课件、电子教案、例题库、习题库、案例库和VB精品课程教学网站,并将教学队伍、课程简介、各种大纲、教学录象、电子教案、例题习题、实践指导书、认证培训、参考文献和相关网站网址等教学资源全部上网,方便学生自主性学习。 学院图书馆共有纸质图书50多万册,电子图书40多万册。本系图书资料室共有最新计算机专业图书3000多册,可供学生查阅。 4. 计算机系实训中心下辖软件开发与测试中心、网络技术中心、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中心、硬件技术与测试中心等4个校内实训中心,共有17个实验室(已建成11个)和学院校园网络中心,拥有各型计算机466台套及相关配套设备。此外,还设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证的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站点、全美测评软件有限公司ATA特许授权站点和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湖北考区站点,建有华硕、微盟以及菲旺责任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完全可以承担计算机系相关课程的实验实习教学任务和学生校外实训任务。 5.学院建有校园网络中心,开通了Web服务器、FTP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精品课程服务器等,各教学大楼和学生宿舍均接入校园网,全院有40多个多媒体教室,有开展网络教学的物质基础。教师的课件等教学资源在院内网络平台上可以随时观看、下载,本课题组不少老师通过电子邮件、QQ、BBS和聊天室等多种学生喜爱的通讯交流方式对学生进行网上辅导。  4-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我们在课程建设中始终注意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实现了课程教学多媒体化、教学内容案例化、课程辅导网络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由于课程内容具有可视化的特点,一开始,我们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从传统的粉笔+黑板模式为主过渡到“计算机+大屏幕”为主、板书为辅的授课模式,部分学时的课程改在实验室进行授课,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将声音、图形、图像并为一体,产生活泼生动的效果,突破难点,将程序设计的全过程完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增强了记忆效果。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信息种类多、形象直观的优点,大大减少了理论教学的学时,相应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我们自己动手设计了与教材相配套的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案例库和题库,并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目前,这些教学资源均已经上网供学生下载或网上浏览。 目前,我们已将所有内容的授课改在实验室机房中进行,学生人手一机、同步授课,这样学生将边听讲边动手操作,师生双方即时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通过多年的实践,课程组已模索出一套比较适合本院学生使用的教学方法,即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将案例式教学法引人到课堂教学中来,根据课程知识点,按代表性、实用性、趣味性的原则来设计案例,如计算器、字幕、闹钟、文本编辑器、菜单、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将设计全过程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亲身感受并参与其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目前通过自己动手设计与引进现成资源相结合,已经建成了课程案例库。 在教学辅导方式上,我们也将传统的面对面的辅导和网上辅导相结合的方式,适应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在考试方式上,我们也做了一定的探索,学生可以不参加课程考试,只要他通过了VB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我们可以将VB认证考试成绩作为课程结业成绩, 实行“一教双证”,使学历教育与认证教育结合起来。  4-5 教学效果 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李胜利教授认为,该课程的建设在武汉地区其他高职高专院校中是走在前面的,其课程建设经验具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武汉文软科技有限公司冯经理在产学研讨会中指出,武职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先进的,比较贴近用人单位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就业。在VB课程上的实践与改革内容充实,理论上严谨,方法上灵活,整体上具有创新性。 2003年本教研室在2001级各专业中成功地举办了湖北省首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VB职业资格认证(程序员)的培训和考试,一次通过率达75%。后又主持了湖北省VB认证的师资培训,受到湖北省职业鉴定中心的表彰,被授予先进单位的牌匾。 学院教学督导处对《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的评价: 该课程教师队伍结构科学,教学经验丰富。课程负责人学术造诣较高,教研科研能力强,教学思想活跃,在课程建设中不断改革创新,成效显著。课程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先进;教学内容新颖;教学资源丰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双边教学;教学条件良好;教学内容不断更新,运行机制良好,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一教双证,以学促教,课程在理论与实践教材建设两方面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占有明显优势。 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 近三年,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督导处组织的教师测评中,学生对担任《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任务的老师的教学评价均在80分以上。在期中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上,学生代表一致认为,本课程的任课教师都能认真备课、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效果较好。许多已毕业的同学回母校、或来E-Mail、或来电话对我们说,《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使他们受益匪浅,不仅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程序设计的方法,培养了软件开发的能力。 下面是教学督导处提供的近三年学生对课题组教师讲授VB课程的评价结果: 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欧阳桂秀得分89.39,何定华得分89.22,吴颖得分82.76,刘美珍得分94.52,史纯蓉得分85.12。 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胡大威得分89.96,欧阳桂秀得分89.25,何定华得分89.34,吴颖得分81.20,刘美珍得分82.08,史纯蓉得分80.14。 2002/2003学年第二学期,胡大威得分88.59,欧阳桂秀得分87.48,何定华得分87.46,吴颖得分80.12,刘美珍得分89.86,史纯蓉得分82.49。 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本课程已上网的课堂教学录像有4个学时,分别讲述了VB的常用控件、菜单的设计方法、VB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这4部分都是本课程的重点讲述内容,体现出了VB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有比较好的代表性。 4位主讲老师是多年来一直从事VB教学的中青年教师,有着较强的敬业精神。虽然准备时间较短,拍摄条件有限,本教学录像还是基本上体现出了他们的教学特点。 05年拍摄的教学录像主要反映了老师在教室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情况。06年拍摄的教学录像主要反映了老师在实验室机房、使用多媒体手段、部分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情况。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1.本课程有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较为合理,学历层次、业务水平和政治思想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2.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构建了以VB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的VB课程群,形成了有利于学生就业的完备的课程体系。 3.有由我院教师主编的适合高职教育和我院学生实际的理论及实践教材,有能完全满足课程教学需要的先进的实验实习设备及手段,有可以供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自制的VB精品课程教学网站和教学资源。 4.有与课程教学目标相结合的VB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实行“一教双证”,学分互换,有利于学生就业。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从教师队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看,本课程在全省乃至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中具有领先地位。主要表在:(1)本课程有一支学历结构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较为合理,学历层次、业务水平和政治思想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2)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构建了以VB为主线、以应用为目的的VB课程群,形成了有利于学生就业的完备的课程体系。(3)教学内容丰富,贴合实际。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我们自己主编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历经两次改版和数次重印,在全省具有领先水平,该教材为省内多所高职高专院校采用,获得广泛好评。独立的实验实训指导书已经作为院内教材投入使用。(4)我们较早就开始建设可供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资源并逐年充实完善,现已全部上VB精品课程教学网站。(5)我们最早在湖北省开展与课程教学目标相结合的VB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实行“一教双证”,学分互换,有利于学生就业。  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承担本课程教学的教师负担过重,对知识更新的力度减弱。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加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数量,使课程教学的师生比更趋合理。 2.需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进行有机整合,加大案例教学的力度,完善案例库,开展“项目式”教学。 3. 还需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开发能力,加大产学研结合的力度,开发后续相关课程。  ?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1、建设目标与步骤 用3年的时间,把本课程建设成为满足用人单位要求、师资结构合理、教学资源齐全、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效果好、质量高、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国家级精品课程。 (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质量优良的师资队伍。 (2)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使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 (3)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案例式教学的方法和规律,使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现场进一步结合起来; (4)建立开放式的实训室,满足学生利用VB开发中小软件的需要; (5)进一步修改完善电子课件和电子教案; (6)逐年增加授课录像上网,力争3年内达到全程授课录像上网; (7)进一步修订理论与实验实训教材,充实完善现正使用的校内实训教材,争取于2006年底正式出版; (8)按新的教学大纲完善试题库和试卷库; (9)在本网站上增设BBS论坛和师生聊天室,进一步加强网上课外辅导; (10)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完成在研的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争取申请到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 2、课程资源上网计划 (1)2006年12月前本网站BBS论坛开通。 (2)2007年5月前本网站师生聊天室上网。 (3)2008年6月前全程教学录像分3阶段上网。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2008年6月前全程教学录像分3阶段上网,其中: (1)第1章、第2章、第3章教学录像2006年12月前上网; (2)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教学录像2007年12月前上网; (3)第8章、第9章、第10章教学录像2008年6月前上网。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学院建立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网站”(http://61.183.207.201/),用于精品课程资源的集中存放与发布。进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主页后,点击该主页上的“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链接,进入“Visual Basic程序设计”首页, 这是一个导航页,所有页面和上网资源均可直接点击相应栏目进入浏览。 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如下: 1、课程简介 2、教师队伍介绍 3、课程建设情况介绍 4、实践教学情况介绍 5、职业资格认证情况介绍 6、课程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考试大纲 7、实践教学指导书及答案 8、电子教案 9、电子课件(PPT) 10、例题/习题及解答 11、教学案例库 12、考试试卷及答案 13、教学录像(4学时) 14、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B)考试大纲、试题和答案 15、参考书目 16、相关网站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 进入“Visual Basic程序设计”首页后,点击“课程建设”/“教学辅助资料”栏目下的“近年考试试卷及答案”即可。  ?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自1999年成立以来,一直重视和致力于课程建设。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03]3号)文件精神,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学院在2004年颁布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实施办法》(武职院[2004]15号)等一系列相关文件,明确规定了精品课程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门成立了以主管院长为组长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课程建设的领导工作;制定了学院课程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力争通过5年时间,创建50门院级精品课程,其中省级、国家级13门,构建院级、省级、国家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 2.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采用项目负责人制度,实行立项管理。凡获准立项的课程,学院给予2万元的经费资助,课程所在二级学院(系)也给予相应的配套经费支持。课程建设周期为2年,课程建设组必须在项目完成前在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网站上公示建设成果。 3.凡经学院批准申报省级以上精品课程者,学院资助启动经费5千-1万元,专门用于联系湖北省电教馆的专业技术人员摄制课程教学录像。对获得国家精品课程和湖北省精品课程荣誉称号的课程,根据级别给予相应的奖励,所在二级学院(系)视具体情况也给予一定的奖励。被评为精品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和课程组主要成员,学院将在其职称评定、教学岗位设置等方面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 4.学院教务处每年组织专家对精品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和敦促。对于建设成果显著的课程,学院将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追加课程建设经费;对于检查不合格的课程将暂停拨付课程建设经费,并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课程建设项目,将取消其精品课程称号。 5.学院将精品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结合起来,优先引进精品课程建设需要的高职称、高学历、双师型教师,着力培养能够担任精品课程教学和建设的后续师资队伍。加大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力度,重点支持与精品课程建设有关的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立项和教材建设。 6.学院多方筹资,加强校园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硬件建设,建立了千兆以太网和80个多媒体教室,每年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竞赛;为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推动精品课程建设。 7.为保证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学院建立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网站”(http://61.183.207.201/),用于精品课程资源的集中存放与发布,该网站由网络中心专人负责管理维护。另外,学院每年都召开2-3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专题会议,为教师提供经验交流平台。 截至2005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已经立项建设30门校级精品课程,其中5门获得省级精品课程称号,累计投入建设经费100多万元。2006-2007年,学院将继续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择优推荐申报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  8. 说明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