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 6章 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二)
—— 活性污泥法
内蒙古科技大学环境工程教研室
1882年就有人做向污水中鼓入空气的试验;
1912年美国的 Lawlence研究所进行污水曝气试验;英国的 Fowler
访问该研究所回国后,让 CIark和 Gage 进行试验,发现,对污水
长时间曝气会产生一些絮状体,同时水质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Ardern和 Lockett继续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曝气试验是在瓶中
进行的,每天试验结束时把瓶子倒空,第二天重新开始,他们发现
由于瓶子清洗不完善,瓶壁附着一些棕褐色的絮状体时,处理效果
反而好。他们把它称为活性污泥,随后,他们在每天结束试验前,
把曝气后的污水静止沉淀,只倒去上层净化清水,留下瓶底的污泥,
供第二天使用,这样大大缩短了污水处理的时间。 1914年 Ardern
和 Lockett在英国的化学工程学会上发表了试验成果,活性污泥法
就这样诞生了。于是,1916年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市建造了第一个处
理能力 946m3/d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厂; 1917年美国休斯顿建造了
一个处理能力 37800m3/d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厂。
起源?
大自然的启示:如果让污水进入天然水体,可通过水体中微生态系
统的自净功能得到处理。
目录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气体传递原理和曝气池
?第三节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
?第四节 活性污泥法的设计计算
?第五节 活性污泥法系统设计和运行的一些重要问题
?第六节 二次沉淀池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什么是活性污泥?
由细菌、菌胶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体及吸附的
污水中有机性及无机性物质组成的、有一定活力的、具有良好的净
化污水功能的絮绒状污泥。
活性污泥性质
活性污泥组成
含水
98%- 99%
干固体
1%- 2%
MLSS
Ma:具备活性细胞
成分( 大量的细菌,
真菌、原生动物、
后生动物)
Me:内源代谢残
留的微生物有机

Mi:未代谢的不
可生化的有机悬
浮固体
Mii:吸附的无机
悬浮固体
菌胶团:动胶杆菌属分泌的多糖类物质将成千上万细菌包覆成一个
絮状体团粒
活性污泥中细菌
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 活性污泥中后生动物
MLSS=MLVSS+MLNVSS
( 55%-75%)
活性污泥数量指标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所含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mg/l
MLSS=Ma+Me+Mi+Mii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有机性固体物质的总重量,mg/l
MLVSS=Ma+Me+Mi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
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过程
活性污泥在曝气过程中,对有机物的降解(去除)过
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吸附阶段 稳定阶段
由于活性污泥具有巨大
的表面积,而表面上含
有多糖类的粘性物质,
导致污水中的有机物转
移到活性污泥上去。
主要是转移到活性污泥上
的有机物为微生物所利用
第二节 气体传递原理和曝气池
构成活性污泥法的三个要素
一是引起吸附和氧化分解作用的微生物,也就是活
性污泥;
二是废水中的有机物,它是处理对象,也是微生物
的食料 ;
三是溶解氧,没有充足的溶解氧,好氧微生物既不
能生存也不能发挥氧化分解作用。
提供三者接触反应的设备 曝气池
Fick扩散定律
物质从一相传递到另一相的过程称为传质过程,曝气过程中空
气或纯氧中的氧从气相传递到液相中,亦是个传质过程,传质过程
主要借助于扩散过程完成。
扩散过程的推动力是扩散面两侧物质存在着浓度差,使得物质
分子由浓度较高一侧向着较低一侧扩散。
扩散过程中单位路程长度上的浓度变化值,称之为浓度梯度,
浓度梯度大小影响着扩散速率,
dt
dCDv
d ??
Fick扩散定律
Vd:物质的扩散速度; D扩散系数
因为氧是一种难溶气体,溶解度小,故传质阻力主要在于液
膜,可以认为气相主体与界面之间的氧分压差值很小;
同时因为液膜厚度很小,Ci与 C之间可按直线变化考虑,即,
双膜理论的基本论点,
1.气液两相界面附近存在着作层流运动的气膜和液膜,主体流动情
况影响着膜的厚度;
2.两膜以外的气、液相主体中,流体充分湍动,组分物质浓度均匀,
不存在浓度差,也没有任何传质阻力,整个传质过程阻力仅存在于
气液两层层流膜;
3.气液两相界面上物质浓度相平衡,界面上无阻力。
气体传递原理:双膜理论
L
i CC
dt
dC
?
???
( 14-3)
对式 14-3积分得
?? ??? 2121 tt 12CC
i
)tk l a ( tCC dC
所以
2i
1i
12 CC
CClo g
tt
13.2k la
?
?
??
KLa为总传质系数,单位:时间 - 1;( s-1 or H-1)
怎么理解 KLa?
传递阻力大时,KLa值小;传递阻力小时,KLa值大
1/KLa单位为小时,可以看作为全池水溶液溶解氧从 C增加到 Ci的时
间。
KLa也可看作是混合系数
Ci为气体在溶液中的饱和浓度( ρSO ) 。
C1为 t1时刻气体在溶液中的浓度( ρO1) 。
C2为 t2时刻气体在溶液中的浓度 ( ρO2) 。
从上式可以看出,为了提高氧转移速率,可以从,
1.提高 KLa值:增加液体紊动、减小液膜厚度、更换气水界面、使气
泡变小,增加气水接触面积;
2.提高值 ρSO,设法增加大气中的氧分压,如:纯氧曝气、富氧曝
气、深水曝气
1.溶解氧的饱和度;
2.液体温度;
3.废水性质;
4.液体紊流程度








教材中溶解氧浓度用 ρO表示,饱和溶解氧浓度用 ρSO,式 14-3可
写为,
)(K
dt
d
OSOLa
O ??? ??
曝气作用
1 好氧微生物的需氧代谢
2 兼性微生物酶的好氧合成
3 混合液的搅拌作用(厌氧、缺氧池另加搅拌器)
曝气方式
1.鼓风曝气
2.机械曝气:纵轴表面曝气机、横轴表面曝气器
3.鼓风 +机械曝气系统
4,其它:富氧曝气、纯氧曝气
?2/3 of the power in a
sewage plant is required
in order to supply air into
activated sludge basins
? Aeration is the major
individual consumer of
electrical energy in
sewage plants
鼓风曝气系统
空气净化系统
鼓风机
空气输配管系统
浸没于混合液中
的扩散器
小气泡扩散器
中气泡扩散器
大气泡扩散器
微气泡扩散器
空气净化器 的目的是改善整个曝气系统的运行状态和防止扩散器阻
塞。
鼓风机 供应压缩空气。风量要满足生化反应所需的氧量和能保持混
合液悬浮固体呈悬浮状态。风压要满足克服管道系统和扩散器的摩
阻损耗以及扩散器上部的静水压。
罗茨鼓风机: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厂,噪声大,必须采取消音、隔音
措施;离心式鼓风机:噪声小,效率高,适用于大中型污水厂
空气输配管系统 负责将空气输送到空气扩散器,要求沿程阻力损失
小,曝气设备各点压力均衡,空气干管和支管流速符合设计要求,
配备必要的手动阀门和电动调节阀门。
扩散器 的作用是将空气分散成空气泡,增大空气和混合液之间的接
触界面,把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水中。
小气泡扩散器,由微孔材料(陶瓷、砂砾、塑料)制成的扩散板或
扩散管,气泡直径小于 1.5mm。
中气泡扩散器,穿孔管和莎纶管,孔眼直径 2-3mm。
大气泡扩散器,竖管,气泡直径 15 mm左右。
微气泡扩散器,气泡直径在 10μm左右,常用有射流曝气器。
机械曝气:表面曝气机
表面曝气机充氧原理,
1.曝气设备的提水和输水作用,使曝气池内液体不断循环
流动,从而不断更新气液接触面、不断吸氧;
2.曝气设备旋转时在周围形成水跃,并把液体抛向空中,
剧烈搅动而卷进空气;
3.曝气设备高速旋转时,在后侧形成负压区吸入空气。
机械曝气:表面曝气机
竖式曝气机 卧式曝气刷
?曝气的效率取决于
曝气池的池形
曝气机的性能
泵型 倒伞型 平板型
这类曝气机的转动轴与
水面平行,主要用于氧
化沟。
泵型 倒伞型 平板型
竖式曝气机
竖式曝气机
卧式曝气刷
曝气设备性能指标
1.氧转移率,单位为 mgO2/L·h; EL
3.氧利用率,通过鼓风曝气系统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氧量
占总供氧的百分比,单位为%。 EA
2.充氧能力(或动力效率),即每消耗 1kW·h动力能传
递到水中的氧量(或氧传递速率),单 kgO2/kW·h; EP
满足混合要求的曝气量
满铺的小气泡扩散器,2.2m3/m2.h
旋流的大中气泡扩散器,1.2m3/m2.h
机械曝气,13m3/W
曝气设备性能
曝气池三种池型:推流式、完全混合式、二池结合型
推流式曝气池
推流曝气池长宽比一般为 5~ 10;进水方式不限;出水用溢流堰。
推流曝气池的池宽和有效水深之比一般为 1~ 2。
根据横断面上的水流情况,可分为平流推移式、旋流推流式。
完全混合曝气池
按池形分:圆型、方型、矩型;
根据和沉淀池的关系分:分建式、
合建式。
曝 气 池 的
三 种 池 型
曝气设备性能测试
按测试途径分,
?清水中的测试;
?在运行条件下的测试;
?麦金尼( Ross,E,Mckinney)方法。
原理,最通用的方法是用还原剂亚硫酸钠消氧。为了加快消氧过程
可用氯化钴作为催化剂。然后测出复氧过程,计算总传质系数 KLa
和氧的传递速率。
清水中的测试
步骤,一边曝气,一边加入 Na2SO3(同时利用 CoCl2作催化剂)进
行还原反应,使测试在全池均匀进行;当溶解氧浓度逐渐趋近于零
时,开始测定,由于曝气,水中溶解氧开始上升,按一定的时间间
隔测定氧浓度,测得的数据取平均值;复测定多次同时测定水温、
气压,水中溶解氧的饱和值、功率。
? 渐减曝气
? 分布曝气
? 完全混合
? 浅层曝气
? 深层曝气
? 高负荷曝气
? 克劳斯法
? 延时曝气
? 接触稳定法
? 氧化沟
? 纯氧曝气
? 活性生物滤池
? 吸附生物降解工艺
? 序批示活性污泥法














传统活性污泥法
在推流式的传统
曝气池中,混合液的
需氧量在长度方向是
逐步下降的。
实际情况是:前
半段氧远远不够,后
半段供氧量超过需要。
所以出现了,
1.渐减曝气
2.分布曝气
3.完全混合
Conventional plug flow
4.浅层曝气
1953年派斯维尔 Pasveer的研究:
氧在 10℃ 静止水中的传递特征,
如图 14-25所示。特点:气泡形
成和破裂瞬间的氧传递速率最
大的。在水的浅层处用大量空
气进行曝气,就可以获得较高
的氧传递速率。为了使液流保
持一定的环流速率,将空气扩
散器分布在曝气池相当部分的
宽度上,并设一道纵墙,将水
池分为两部分,迫使曝气池液
体形成环流
? 扩散器的深度放置在水面以下 0.6~ 0.8m范围为宜,可以
节省动力费用,动力效率可达 1.8-2.6kgO2/kWh。
? 可以用一般的离心鼓风机。
? 浅层曝气与一般曝气相比,空气量增大,但风压仅为一般
曝气的 1/4— 1/6左右,约 10kPa,故电耗略有下降。
? 曝气池水深一般 3- 4m,深宽比 1.0-1.3,气量比,30-
40m3/m3H2O.h
? 浅层池适用于中小型规模的污水厂。
? 由于布气系统进行维修上的困难,没有得到推广利用。
浅层曝气
?一般曝气池直径约 1- 6m,水深
约 10~ 20m。深井曝气法深度为
50~ 150m,节省了用地面积。
?在深井中可利用空气作为动力,
促使液流循环。
?深井曝气法中,活性污泥经受压
力变化较大,实践表明这时微生物
的活性和代谢能力并无异常变化,
但合成和能量分配有一定的变化。
?深井曝气池内,气液紊流大,液
膜更新快,促使 KLa值增大,同时
气液接触时间增长,溶解氧的饱和
度也有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当井壁腐蚀或受损时污水可能会
通过井壁渗透,污染地下水。
5.深层曝气
部分污水厂只需要部
分处理,因此产生了高负
荷曝气法。
曝气池中的 MLSS,
约为 300~ 500mg/L,曝
气时间比较短,约为 2~
3h,处理效率仅约 65%左
右,有别于传统的活性污
泥法,故常称变型曝气。
6.高负荷曝气或变形曝气
?克劳斯工程师把厌氧消化的上清液加到回流污泥中
一起曝气,然后再进入曝气池,克服了高碳水化合物
的污泥膨胀问题,这个过程称为克劳斯法。
?消化池上清液中富有氨氮,可以供应大量碳水化合
物代谢所需的氮。
?消化池上清液夹带的消化污泥比重较大,有改善混
合液沉淀性能的功效。
7.克劳斯( Kraus)法
延时曝气的特点,
?曝气时间很长,达 24h甚至更长,MLSS较高,达
到 3000~ 6000mg/L;
?活性污泥在时间和空间上部分处于内源呼吸状态,
剩余污泥少而稳定,无需消化,可直接排放;
?适用于污水量很小的场合,近年来,国内小型污
水处理处理系统多有使用。
8.延时曝气 法
混合液曝气过程中第一
阶段 BOD5的下降是由于吸
附作用造成的,对于溶解
的有机物,吸附作用不大
或没有,因此,把这种方
法称为接触稳定法,也叫
吸附再生法,混合液的曝
气完成了吸附作用,回流
污泥的曝气完成稳定作用。
这一方法直接用于原
污水的处理比用于初沉池
的出流效果好,初沉池可
以不用;剩余污泥量增加。
9.接触稳定法
10.氧化沟
在 50年代开发的
氧化沟是延时曝气法
的一种特殊形式,它
的池体狭长,池深较
浅,在沟槽中设有表
面曝气装置。曝气装
置的转动,推动沟内
液体迅速流动,取得
曝气和搅拌两个作用,
沟中混合液流速约为
0.3~ 0.6m/s,使活性
污泥呈悬浮状态。
纯氧代替空气,
可以提高生物处理
的速度,纯氧曝气
池的构造见图 14-
34。
11.纯氧曝气
在密闭的容器中,溶解氧的饱和度可提高,氧溶解的推动力也
随着提高,氧传递速率增加了,因而处理效果好,污泥的沉淀性也
好。纯氧曝气并没有改变活性污泥或微生物的性质,但使微生物充
分发挥了作用。
纯氧曝气的缺点是纯氧发生器容易出现故障,装置复杂,运转
管理较麻烦。
12.活性生物滤池( ABF工艺)
图 14- 35为 ABF的
流程,在通常的活
性污泥过程之前设
置一个塔式滤池,
它同滤池可以是串
联或并联的。
塔式滤池滤料表面上附着很多的活性污泥,因此滤料的材质和构
造不同于一般生物滤池。
滤池也可以看作采用表面曝气特殊形式的曝气池,塔是一外置的
强烈充氧器。因而 ABF可以认为是一个复合式活性污泥法。
?A级以高负荷或超高负荷运行,B级以低负荷运行,A级曝气池停
留时间短,30~ 60min,B级停留时间 2~ 4h。
?该系统不设初沉池,A级曝气池是一个开放性的生物系统。 A,B
两级各自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两级的污泥互不相混。
?处理效果稳定,具有抗冲击负荷,pH值变化的能力。
?该工艺还可以根据经济实力进行分期建设。
13.吸附 — 生物降解工艺( AB法)
14.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SBR)
( space biological-treatment reactor)
图 14- 37为 SBR工艺的基本运行模式,其基本操作流程由进水,
反应,沉淀,出水和闲置等五个基本过程组成,从污水流入到
闲置结束构成一个周期,在每个周期里上述过程都是在一个设
有曝气或搅拌装置的反应器内依次进行的。
SBR工艺与连续流活性污泥工艺相比的优点,
① 工艺系统组成简单(见图),不设二沉池,曝气池兼具二
沉池的功能,无污泥回流设备;
②耐冲击负荷,在一般情况下(包括工业污水处理)无需设
置调节池;
③反应推动力大,易于得到优于连续流系统的出水水质;
④运行操作灵活,通过适当调节各单元操作的状态可达到脱
氮除磷的效果;
⑤污泥沉淀性能好,SVI值较低,能有效地防止丝状菌膨胀;
⑥该工艺的各操作阶段及各项运行指标可通过计算机加以控
制,便于自控运行,易于维护管理。
① 容积利用率低;
②水头损失大;
③出水不连续;
④ 峰值需氧量高;
⑤设备利用率低;
⑥运行控制复杂;
⑦不适用于大水量。
SBR工艺的缺点,
第四节 活性污泥法的设计计算
活性污泥系统工艺设计
应把整个系统作为整体来考虑,包括曝气池、二沉池、曝
气设备、回流设备等,甚至包括剩余污泥的处理处置。
主要设计内容,
1 工艺流程选择;
2 曝气池容积和构筑物尺寸的确定;
3 二沉池澄清区、污泥区的工艺设计;
4 供氧系统设计;
5 污泥回流设备设计
主要依据:水质水量资料;
生活污水或生活污水为主的城市污水:成熟设计经验;
工业废水:试验研究设计参数。
工艺流程的选择
流程选择是活性污泥设计中的首要问题,关系到日后运转
的稳定可靠、经济和环境效益,必须在详尽调查的基础上进行
技术、经济比较,以得到先进合理的流程。
需要调查研究和收集的基础资料,
1 污水的水量水质资料
水量关系到处理规模,多种方法分析计算,注意收集率和
地下水渗入量。
水质决定选用的处理流程和处理程度。
2 接纳污水的对象资料
3.气象水文资料
4,污水处理厂厂址资料
厂址地形资料;厂址地质资料。
5 剩余污泥的出路调研
曝气池的计算:纯经验方法
有机物负
荷率法
劳伦斯
( Lawronce)和麦
卡蒂 (McCarty)法
麦金尼
(McKinney)

第六节 活性污泥法系统设计
和运行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一.水力负荷
?二.有机负荷
?三.微生物浓度
?四.曝气时间
?五.微生物平均停留时间( MCRT)
?六.氧传递速率
?七.回流污泥浓度
?八.回流污泥率
?九.曝气池的构造
?十,pH和碱度
?十一、溶解氧浓度
?十二、污泥膨胀及其控制
一.水力负荷
?一天内的流量变化;随季节的流量变化;雨水造成的流
量变化;泵的选择不当造成的流量变化等都回造成流向污
水厂的流量变化。
?水力负荷的变化影响活性污泥法系统的曝气池和二次沉
淀池。
?当流量增加时,污水在曝气池内的停留时间缩短,影响
出水质量,同时影响曝气池的水位。若为机械表面曝气机,
由于水面的变化,它的运行就变得不稳定。
?水力影响的部分是二次沉淀池。
二,有机负荷率 N
?曝气区容积的计算,设计中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确
定污泥负荷率 N和 MLSS的设计值。
?污泥负荷率 N和 MLSS的设计值采用得大一些,曝气池所
需的体积可以小一些。但出水水质要降低,而且使剩余污
泥量增多,增加了污泥处置的费用和困难,同时,整个处
理系统较不耐冲击,造成运行中的困难。
?为避免剩余污泥处置上的困难和要求污水处理系统的稳
定可靠,可以采用低的污泥负荷率( <0.1),把曝气池建
得很大,这就是延时曝气法。
在设计中采用高的 MLSS并不能提高效益,原因如下,
? 其一,污泥量并不就是微生物的活细胞量。曝气池污泥量
的增加意味着泥龄的增加,泥龄的增加就使污泥中活细胞
的比例减小;
? 其二,过高的微生物浓度在后续的沉淀池中难于沉淀,影
响出水水质;
? 其三,曝气池污泥的增加,就要求曝气池中有更高的氧传
递速率,否则,微生物就受到抑制,处理效率降低。采用
一定的曝气设备系统,实际上只能够采用相应的污泥浓度,
MLSS的提高是有限度的。
三.微生物浓度
? 在通常情况下,城市污水的最短曝气时间为 3h,或更大些,
这和满足曝气池需氧速率有关。
? 当曝气池做得较小时,曝气设备是按系统的负荷峰值控制
设计的。这样,在其他时间,供氧量过大,造成浪费,设
备的能力不能充分得到利用。
? 若曝气池做得大些,可降低需氧速率,同时由于负荷率的
降低,曝气设备可以减小,曝气设备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四、曝气时间
? 微生物平均停留时间至少等于水力停留时间,此时,曝
气池内的微生物浓度很低,大部分微生物是充分分散的。
? 微生物的停留时间应足够的长,促使微生物很好的絮凝,
以便重力分离,但不能过长,过长反而促使絮凝条件变
差。
? 微生物平均停留时间还有助于说明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
组成。世代时间长于微生物不可能在这个活性污泥中繁殖。
五.微生物平均停留时间( MCRT)
? 氧传递速率要考虑二个过程
1.氧传递到水中;
2.氧真正传递到微生物的膜表面。
? 要提高氧的传递速率
1.必须有充足的氧量;
2.必须使混合液中的悬浮固体保持悬浮状态和紊动条件。
六.氧传递速率
七.回流污泥浓度
? 高的污泥回流量增大了进入沉淀池的流量,增加了二沉池
的负荷,缩短了沉淀池的沉淀时间,降低了沉淀效率,使
未被沉淀的固体随出流带走。
? 活性污泥回流率的设计应有弹性,并应操作在可能的最低
流量,这为沉淀池提供了最大稳定性。
八.回流污泥率
九、曝气池构造
? 活性污泥通常在 pH= 6.5~ 8.5; pH所以能保持在这个范
围,是由于污水中的蛋白质代谢后产生碳酸铵碱度和从天
然水中带来的碱度所致。
? 生活污水中有足够的碱度使 pH保持在较好的水平。
? 工业污水中经常缺少蛋白质,因而产生 pH过低的问题。
工业废水中的有机酸通常在进入曝气池前进行中和。
十,pH和碱度
十一、溶解氧浓度
? 通常溶解氧浓度不是一个关键因素,除非溶解氧浓度跌落
到接近于零。只要细菌能获得所需要的溶解氧来进行谢,
其代谢速率不受溶解氧的影响。
? 一般认为混合液中溶解氧浓度应保持在 0.5~ 2mg/L,以保
证活性污泥系统正常的运行。
? 过分的曝气,氧浓度得到提高,但由于紊动过分剧烈,导
致絮状体破裂,使出水浊度升高。
? 特别是对于好氧速度不高,而泥龄偏长的系统,强烈混合
使破碎的絮状体不能很好的再凝聚。
?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其污泥体积指数 SVI在
50~ 150之间;当活性污泥不正常时,污泥不易沉淀,反
映在 SVI值升高。
? 混合液在 1000mL量筒中沉淀 30min后,污泥体积膨胀,
上层澄清液减少,这种现象称为活性污泥膨胀。
? 活性污泥膨胀可分为
1.污泥中丝状菌大量繁殖导致的丝状菌性膨胀;
2.并无大量丝状菌存在的非丝状菌性膨胀。
十二、污泥膨胀及其控制
第六节 二次沉淀池
? 二次沉淀池的功能要求
1.澄清(固液分离)
2.污泥浓缩(使回流污泥的含水率降低,回流污泥的体积减少)
? 二沉池的实际工作情况(工作原理)
( 1)二沉池中普遍存在着四个区:清水区、絮凝区、成层沉
降区、压缩区;两个界面:泥水界面和压缩界面。
( 2)混合液进入二沉池以后,立即被稀释,固体浓度大大降
低,形成一个絮凝区。絮凝区上部是清水区,两者之间有一
泥水界面。
( 3)絮凝区后是一个成层沉降区,在此区内,固体浓度基本
不变,沉速也基本不变。絮凝区中絮凝情况的优劣,直接影
响成层沉降区中泥花的形态、大小和沉速。
( 4)靠近池底处形成污泥压缩区。
? 二沉池的澄清能力与混合液进入池后的絮凝情况密切相
关,也与二沉池的表面面积有关。
? 二沉池的浓缩能力主要与污泥性质及泥斗的容积有关。
? 对于沉降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二沉池的泥斗容积可以
较小。
二次沉淀池的构造和计算
? 二次沉淀池在构造上要注意以
下特点
( 1)二次沉淀池的进水部分,应
使布水均匀并造成有利于絮凝
的条件,使泥花结大。
( 2)二沉池中污泥絮体较轻,容
易被出流水挟走,要限制出流
堰处的流速,使单位堰长的出
水量不超过 10m3/mh。
( 3)污泥斗的容积,要考虑污泥
浓缩的要求。在二沉池内,活
性污泥中的溶解氧只有消耗,
没有补充,容易耗尽。缺氧时
间过长可能影响活性污泥中微
生物的活力并可能因反硝化而
使污泥上浮。故浓缩时间一般
不超过 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