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 规划 原理
Traffic Planning
交通工程系
邵春福
学 时 数,48(3.0学分 )
授课学时,46
专家讲座,3-6
作 业,8次
教学学时安排
内容安排
第 1章 概述
第 2章 交通调查
第 3章 交通与土地利用
第 4章 交通发生与吸引
第 5章 交通分布
第 6章 交通方式分担
第 7章 非集计模型的理
论与方法
第 8章 交通量分配
第 9章 交通规划中的常
用软件
第 10章 交通需求快速预
测模型
第 11章 交通规划展望
教学方法及学习要求
主要教学方法,
以课堂授课和自学为主, 聘请 1- 2次交通专家讲座 。
学习要求,
1, 课堂:笔记, 旷课 3次取消考试资格, 迟到两次按
一次旷课计算 。
2, 课后:认真复习 。
3, 作业:独立完成 。
4, 考核:作业 (30%)+课程论文 (10%)+考试成绩 (70%) 。
主要教学参考书
1.,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 陆化普等著, 清华大学, 1998
2.,城市交通规划,, 肖秋生, 徐慰慈编, 人民交通, 1989
3.《交通规划模型及其应用,,毛保华等著,中国铁道,
1999
4.,交通规划方法》,杨兆升著,人民交通,1996
5.,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王炜等著,人民交通,
1992
6,,Urban Transportation Networks》,Yosef Sheffi,1984
7.,交通 ネットワーク均衡分析,, 日本土木学会, 1999
8.,Transportation Network Analysis》,M.G.H.Bell and Y.Iida,
Wiley,1998
9., Modeling Transport》,J.D.Ortuzar and L.G.Willumsen,
1990
第 1章 概述 (Introduction)
本章内容,
第1节 交通规划的 定义
第2节 交通规划的 目的与意义
第3节 交通规划的 种类
第4节 交通规划的 内容与方法
第5节 交通规划的 过程
第6节 交通规划的 发展历史及现状
第 1节 交通规划的定义
1.交通 (Traffic)的定义
人和货物的地点间, 伴随着人的思维意识的移动 。
一般地:人, 货物, 信息的地点间的移动 。
广义地:水流, 山崩, 地震等自然现象 。
当代社会的特征:人流, 物流, 信息流
伴随着人的思维意识的移动,
(1)移动的本身有价值;
(2)移动的结果有价值 。
交通的经济学分类,
(1)本源性需求:移动的目的是他人难以代替、为了
本人的交通需求。如上学、交友、
观光、度假、看病 …… 。
(2)派生性需求:可以由他人代替的交通需求。如 工
作,联系业务、购物 …… 。
(以往交通规划的主要研究对象)
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观光交通、节假日交通
也被作为研究对象
2.交通的作用
(1)交通的 经济 作用
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车辆的油脂耗损、提高
交通安全、降低运输价格;
促进地区之间的交流、扩大市场、降低生产
成本、促进城市化、扩大就业、促进地区之
间的专业分工、抬高土地价格 …… 。
(2)交通的 社会 作用
社会形成与文化交流:打破地区间距离的隔
阂、形成一体化社会;
时间的节约和有效利用、防灾和社会福利。
逐渐失去地方特色,恶化环境 …… 。
3.规划 (Planning)
确定目标 解决手段与方法
规划 是确定目标与设计达到目标的策略和行动的过程。
交通规划 (Traffic/Transportation Planning)是确定交通
目标与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和行动的过程。
第 2节 交通规划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设计一个交通系统,以便为将来的各种用地模
式服务。
意义,(1)是建立完善的交通体系的重要手段。
重视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2)是解决道路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
从 人, 车, 路, 环境 以及 综合交通 着手。
(3)是获得交通运输最佳效益的有效方法。
如何以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效益。
(4)道路交通管理规划 是实现城市交通科学化、
现代化管理,充分发挥现有道路交通设施资
源的重要环节。
第3节 交通规划的种类
交通规划实施的必要要素,
(1)规划主体 的存在;公共性
(2)对 规划对象 的期望状态、方向、认识的一致性;主要
交通设施和交通服务
(3)规划主体可以在某种程度上 左右规划对象 的可能性;
(4)在特定的时点,对规划的必要性的认识 ;
(5)作业本身的可能性,即规划作业需要投入的资源(时
间、资金、信息、人员等)的存在。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
(1)需求方面:移动的意识决定主体 ----个人、团体;
移动的对象 ----人、物
(2)供给方面:运载工具 ----汽车、火车、飞机、船舶
交通路 ----线路、站场
(3)交通市场:市场决定系统 ----经营主体和市场框架。
交通规划的种类,
对象和构成要素 ? 规划的种类
(1)按移动的对象分
旅客交通规划 (人的移动 )
货物交通规划
(2)按交通方式分
综合交通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
铁路交通规划
港湾交通规划
(3)按交通设施分类
交通路规划
站场规划
(4)按交通服务分类
公共交通规划
特定用户交通规划 ----交通弱者 (中小学生、伤残、
盲人、老龄人 )通行路
特定交通服务规划 ----急救、避难路
(5)按交通服务对象的空间规模分类
国际交通规划
全国交通规划
区域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
地区交通规划
(6)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
远景交通规划
中期交通规划
短期交通规划
(7)按规划的形成阶段分
基本构思
基本规划
建设规划
实施规划
管理规划
第4节 交通规划的内容及方法
1.交通调查 (Traffic Survey)
(1)居民出行调查 (Person Trip Survey) 每 10年一次
(2)货物流动调查 (Distribution Survey) 每 5年一次
(3)机动车 OD调查 (OD Census) 每 5年一次
(4)道路断面交通量调查 (Road Traffic Census) 每 5
年一次,中间年一次
非间歇式交通量 (常时 )观测调查 每日
间歇式交通量观测调查
2.交通与土地利用 (Traffic and Land Use)
3.交通的发生与吸引 (Trip Production,Generation)
4.交通分布 (Trip Distribution)
5.交通方式分担 (Modal Split)
6.交通量分配 (Traffic Assignment)
7.交通评价 (Traffic Valuation)
8.非集计分析 (Disaggregate Model Analysis)
9.交通需求快速预测模型
10.智能交通系统 (ITS)
i j
Oi发生交通量 Dj吸引交通量
i j
tij
tij交通分布
交通需求预测的四个阶段
i j
tij(car)
tij(railway)
i
j
第5节 交通规划过程
决策过程
(战略性过程)
规划执行过程
(战术、运营过程)
政府
公共团体
居民团体
交通技术人员
居民
居民参与规划(环境问题)
问题的形成
规划对象的信息管理
(交通,社会经济活动,其它 )
规划策划的决定
诊断 (发现问题,检查 )
规划框架的设定 ( 课题和对象, 策划
顺序 )
政策, 规划案讨论
问题结构化与目标设定
数据采集,调查
方案设定 交通流, 影响分析与预测
规划的决定
规划案的实施
评价、反馈
方案评价
规划实施计划的策定 ( 详细设计, 预算, 进程分配 )
方案实施
检查、监督
表示并行过程间的相互作用
第6节 交通规划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1926年, 哈福大学道路交通专业
科学性交通规划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加利福尼亚大
学运输工程研究所, 德克隆斯大交通研究所以大量输送工
具为中心的交通形态 ?以私人交通为中心
1963年, 日本京都大学交通土木工程专业
交通调查
美国,1948年首次居民出行调查 PT(Person Trip)
日本,1965年广岛都市圈 PT调查
1984年, 同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
中国,1985年首次居民出行调查
交通规划,
美国,1962年发表了高速公路规划报告书;
, Traffic Study”底特律都市圈交通规划;
, Chicago Area Transportation Study,。
补充联邦道路法,5万人以上的城市, 为了
得到与道路有关的联邦政府的补贴, 必须进行以城
市综合交通调查为基础的都市圈交通规划 。
Traffic Planning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日本,1952年东京机动车 OD调查
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 ( Jones(1983)的分类)
第一节段 ( 1930~1950)
目的:由新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
方法:道路交通量调查, 以机动车保有为基础的交通
成长预测, 基于经验的交通量分配 。
第二节段 ( 1950~1960)
目的: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 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
通的规划 。 高通行能力, 长期规划
方法:家庭访问调查, 道路交通量调查, 以汽车 ( 道
路 ) 交通为对象的 3阶段预测法
( 交通发生与吸引, 交通分布, 交通量分配 )
参数:个人收入, 社会人口结构, 汽车保有量
第三节段 ( 1960~1970)
目的:通过综合交通规划, 合理分配交通投资 (私
人交通对公共交通 ),征收停车费, 长期交通规划
方法,4阶段预测法出台 ( 分析单位由车辆出行至
人的出行, 交通方式选择的导入 ), 一般化费用的使
用, 个人选择模型的发展
状况:美国汽车保有量激增, 在市中心高峰时必
须进行汽车通行限制,, 美国人都为汽车教信徒, 美
国是靠高速公路发展起来的, —— 刘易斯 ?曼福特
第四节段 ( 1970~1980)
目的:强调局部性, 短期性规划, 低成本交通营
运政策, 问题的多样化 ( 交通弱者问题, 弹性工
作制, 居民参与规划, 公共交通 )
方法:研究的多样化
,集计模型的精炼化和简化
,非集计模型的出台和应用
,渐增规划, 反应规划等
问题:大气污染, 噪音, 拥挤, 停车难, 交通事
故, 公共交通衰退, 交通弱者问题出现
第 5节段 ( 1980~1990)
目的:强调微观性, 局部性
方法:依靠计算机等高科技
① 计算机的急速发展 ?仿真技术;
② 静态到动态;
③ ITS等高科技 ( 引导, GPS,GTS,ETC等 ) 的研制;
④ 非集计模型的重视;
⑤ 4阶段法到均衡, 动态;
状况:城市环境问题显著化, 交通事故, 堵车, 交通弱
者的重视 。
第 6节段 ( 1990~)
目的:环境保护, 公共交通的复兴
方法, ① ITS的重视及产品化
② 动态预测技术与方法
③ 重视老年人与伤残人
④ 重视交通环境
⑤ 路面电车, 轻轨的复兴
⑥ 重视研究旅游交通
问题:环境问题, 交通事故, 堵车, 4阶段法中的增
量分配的经典化, 均衡, 动态分配的试用
1935年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在德国开通
美国 加拿大 中国 德国 日本
635万 90万 170万 66万 116万
(9.0万 ) (1.65万 ) (>2.0万 ) (1.2万 ) (0.8万 )
937万 997万 960万 36万 38万
2.67亿 0.30亿 12.9亿 0.82亿 1.26亿
2.1亿辆 0.17亿 0.16亿 0.44亿 0.75亿
道路的发展
二纵
一纵
三纵 四纵 五纵
一横
二横
三横
四横
五横
六横
七横
二横
美籍华人 张秋 先生, 1980年~回国讲学 ?交通工程
同济大学 ( 杨佩昆, 徐慰慈, 杨晓光, 杨东援 ) ;
东南大学 ( 徐吉谦, 王炜, 黄伟 ) ;
长安大学 ( 赵恩棠, 张树声, 严宝杰, 周伟 ) ;
北京工业大学 ( 肖秋生, 任福田, 刘小明 ) ;
吉林大学 ( 杨兆升, 李江, 王殿海 ) ;
清华大学 ( 史其信, 陆化普, 缪立新 ) 。
交通工程专业建设
ISTTT(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ransportation and
Traffic Theory) 3年 1次 59年第一次 ( 底特律 )
63年第二次 ( 伦敦 ) 65年第三次 ( 纽约 )
68年第四次 ( 德国,Karlsruhe) 71年五次 ( 伯克利 )
74年第六次 ( 悉尼 ) 77年第七次 ( 京都 )
81年第八次 ( 多伦多 ) 84年第九次 (戴福特,荷兰 )
87年第十次 ( 波士顿 ) 90年第十一次 ( 横滨 )
93年第十二次 ( 伯克利 )
Symposium of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每年 1月,华盛顿 )
学术组织
WCTR-World Conference on Transport Research(每 3年 1次, 地点
不定 )
71年第一次 ( 荷兰 ) 80年第二次 ( 伦敦 )
83年第三次 ( 德国,汉堡 ) 86年第四次 ( 伯克利 )
89年第五次 ( 横滨 ) 92年第六次 ( 里昂 )
95年第七次 ( 悉尼 ) 98年第八次 (比利时 )
01年第九次 ( 汉城 )
ICTT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port and Traffic
Symposium(每 2年 1次, 地点不定 )
98年第一次 ( 红果园 ) 2000年第二次 ( 中苑宾馆 )
02年第三次 ( 桂林 )
Traffic Engineering and Control,England,London,1958年创刊
Transportation Science,USA,Maryland,1967年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E,USA,New York,1967年
Transportation Record,USA,Washingto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Technology,USA,New York,1967年
Transportation,Netherlands,1972年
土木学会论文集, 日本土木学会,
交通工学, 日本交通工学研究会, 1968年
高速道路与自动车, 日本道路研究会,
定期学术期刊
定期学术期刊
《土木工程学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954年创刊;
,中国公路学报,, 中国公路学会 ( 长安大学 ),1988年;
,公路交通科技,,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交通运输工程,, 中国交通运输学会 。
著名学术研究人员
J.G,Wardrop,M,Beckman,G.F,Newell,R,Herman,Ben Akiva,
B,D,Greensheilds,C.F,Daganzo,Y,Sheffi,F,V.Webster,Lezuko,
R,Allsop,M.G.H,Bell,A.D,May,H.Mahmassani,C.F,Yager,
T.Sasaki(佐佐木纲 ),M.Koshi( 越正毅 ),Y.Iida( 饭田恭敬 ),
M,Iwasaki( 岩崎征人 ),Y,Makigami( 卷上玺 ),
Y.Asakura( 朝仓康夫 ),R.Kitamura(北村隆一 ),T.Ota(太田胜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