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新世纪网上课程建设工程部分资助项目
,多媒体技术”网上课程介绍
项目负责人 林福宗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2002年3月5日,2003年3月5日修改)
Email:linfz@mail.tsinghua.edu.cn
Tel,62782266/62781479转8426(O)
“多媒体技术”网上课程的开发是在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指导下完成的,并得到教育部的部分资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课程是力图按照教高司[2000]51号的文件精神设计的。文件“关于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二次项目申请的通知”指出,“网络课程应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具备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自主性”,因此本课程的教学也要按照这种精神实施。根据我们四年的网上教学实践,就这门课程的目标、课程的组织、教材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估体系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供开设本课程的师生参考。
一、课程目标开设“多媒体技术”课程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多媒体计算、多媒体存储、多媒体网络应用和Web语言,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二是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课程组织国外有些信息技术学院从大学一年级到研究生都开设有内容深浅不同和重点不同的多媒体课程。考虑到我国大多数高等学校的多媒体技术课程仅安排在一个学期里,课内学时约为48,因此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本课程比较侧重内容的广度,在内容的安排上侧重于掌握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根据以上考虑,本课程拟由下面三个部分组成:
(1) 教学材料。包括多媒体技术的基础部分(中文)和提高部分(英文/中文)。前者可使用本工程(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多媒体技术”项目提供的《多媒体技术基础》教材,后者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决定是否需要提供。如果需要,则由任课教师自己选择。
(2) 课程设计。凡任课教师都知道,教一本教材不等于开设一门课程。因此需要综合考虑选课学生的专业方向、学生的水平和当前的技术发展状况,由任课教师拟定课程设计题目。
(3) 家庭作业。《多媒体技术基础》教材的每章后面均有思考与练习题,以帮助学生复习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此外,国外多媒体技术的教学站点上有许多非常类似的练习题和考试题,任课教师可让学生自己使用搜索工具去查找。
三、教材内容由于多媒体技术发展迅速,因此把教学材料分成技术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考虑技术基础更新不会太快,因此用中文编写,即《多媒体技术基础》教材。
由于多媒体技术涉及多个学科,其他课程也纷纷把其中的内容纳入到自己的课程中,因此本课程的教材内容与其他课程的内容有所重叠。虽然教材的编写角度不同,但为尽量避免重复教学,任课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加以取舍或者加强。本教材的另一种使用方法是把它作为参考书,教师开设专题,例如数据压缩或者分布式多媒体系统,这样可以解决本课程的教学深度和广度的问题。
四、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要求的知识面比较广,内容比较深。我们在实践中感到,用课程设计来带动多媒体技术基础的学习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比较好。使用《多媒体技术基础》教材的任课教师需要根据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拟定课程设计题目。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技术发展情况,我们先后试验过如下两个课程设计。
1,多媒体网页设计与制作。这是在1999年和2000年使用的课程设计题目。该设计有一定难度,而且要求使用Web开发工具来完成,对于暂时没有网络环境的学生也完全可以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多媒体制作主要围绕光盘存储器,大多数多媒体编辑工具也是围绕这个目的开发的。但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制作需要从以光盘为中心转向以网络为中心。使用Web开发工具制作的多媒体内容不仅便于在网络上传输,也同样可以存储在光盘上并通过光盘发行。
2,使用MATLAB实现小波图像分解与重构,并用网页形式提交到教学网站。这是2001年秋季开始使用的课程设计题目。MATLAB(Matrix Laboratory)是当今国际公认的最优秀的数学应用软件之一,在多媒体计算和其他领域中,其强大的功能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和科技工作者的青睐。安排该课程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理解小波变换的原理和应用,同时也学会一种新的数学工具,以培养同学的科学研究能力。与国外大学相比,目前小波分析在大陆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中还不多见,适用的教材也不多。
虽然目前这两个课程设计显得比较简单,但可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水平提高课程设计的难度。
五、教学模式对于本课程,我们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师-学生”面对面教学和“教师-网络-学生”网上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面对面教学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做课程设计,讲解教学的重点。网上教学主要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讨论在课程设计和教材学习中遇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即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提倡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通过网络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教与学的交互”。
此外,还利用网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尽可能跟上世界先进大学的多媒体技术课程。
六、课程评估评估系统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授《多媒体基础基础》教材是“多媒体技术”课程中的一个部分,而课程设计是本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课程的评估原则可采用“基础知识书面开卷考试约占50%,课程设计约占50%”的方法,但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拟在评估标准或者在所占分数的比例上加以调整。基础知识和课程设计评估的具体项目和内容应具体化,并建议在开课之初公布,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
课程开发:林福宗课程制作:刘? 莹?
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linfz@mail.tsinghua.edu.cn
2003年3月10日修改
,多媒体技术”网上课程介绍
项目负责人 林福宗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2002年3月5日,2003年3月5日修改)
Email:linfz@mail.tsinghua.edu.cn
Tel,62782266/62781479转8426(O)
“多媒体技术”网上课程的开发是在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指导下完成的,并得到教育部的部分资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课程是力图按照教高司[2000]51号的文件精神设计的。文件“关于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第二次项目申请的通知”指出,“网络课程应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具备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自主性”,因此本课程的教学也要按照这种精神实施。根据我们四年的网上教学实践,就这门课程的目标、课程的组织、教材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估体系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供开设本课程的师生参考。
一、课程目标开设“多媒体技术”课程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多媒体计算、多媒体存储、多媒体网络应用和Web语言,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二是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课程组织国外有些信息技术学院从大学一年级到研究生都开设有内容深浅不同和重点不同的多媒体课程。考虑到我国大多数高等学校的多媒体技术课程仅安排在一个学期里,课内学时约为48,因此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本课程比较侧重内容的广度,在内容的安排上侧重于掌握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根据以上考虑,本课程拟由下面三个部分组成:
(1) 教学材料。包括多媒体技术的基础部分(中文)和提高部分(英文/中文)。前者可使用本工程(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多媒体技术”项目提供的《多媒体技术基础》教材,后者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决定是否需要提供。如果需要,则由任课教师自己选择。
(2) 课程设计。凡任课教师都知道,教一本教材不等于开设一门课程。因此需要综合考虑选课学生的专业方向、学生的水平和当前的技术发展状况,由任课教师拟定课程设计题目。
(3) 家庭作业。《多媒体技术基础》教材的每章后面均有思考与练习题,以帮助学生复习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此外,国外多媒体技术的教学站点上有许多非常类似的练习题和考试题,任课教师可让学生自己使用搜索工具去查找。
三、教材内容由于多媒体技术发展迅速,因此把教学材料分成技术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考虑技术基础更新不会太快,因此用中文编写,即《多媒体技术基础》教材。
由于多媒体技术涉及多个学科,其他课程也纷纷把其中的内容纳入到自己的课程中,因此本课程的教材内容与其他课程的内容有所重叠。虽然教材的编写角度不同,但为尽量避免重复教学,任课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加以取舍或者加强。本教材的另一种使用方法是把它作为参考书,教师开设专题,例如数据压缩或者分布式多媒体系统,这样可以解决本课程的教学深度和广度的问题。
四、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要求的知识面比较广,内容比较深。我们在实践中感到,用课程设计来带动多媒体技术基础的学习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比较好。使用《多媒体技术基础》教材的任课教师需要根据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拟定课程设计题目。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技术发展情况,我们先后试验过如下两个课程设计。
1,多媒体网页设计与制作。这是在1999年和2000年使用的课程设计题目。该设计有一定难度,而且要求使用Web开发工具来完成,对于暂时没有网络环境的学生也完全可以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多媒体制作主要围绕光盘存储器,大多数多媒体编辑工具也是围绕这个目的开发的。但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制作需要从以光盘为中心转向以网络为中心。使用Web开发工具制作的多媒体内容不仅便于在网络上传输,也同样可以存储在光盘上并通过光盘发行。
2,使用MATLAB实现小波图像分解与重构,并用网页形式提交到教学网站。这是2001年秋季开始使用的课程设计题目。MATLAB(Matrix Laboratory)是当今国际公认的最优秀的数学应用软件之一,在多媒体计算和其他领域中,其强大的功能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和科技工作者的青睐。安排该课程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理解小波变换的原理和应用,同时也学会一种新的数学工具,以培养同学的科学研究能力。与国外大学相比,目前小波分析在大陆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中还不多见,适用的教材也不多。
虽然目前这两个课程设计显得比较简单,但可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水平提高课程设计的难度。
五、教学模式对于本课程,我们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师-学生”面对面教学和“教师-网络-学生”网上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面对面教学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做课程设计,讲解教学的重点。网上教学主要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讨论在课程设计和教材学习中遇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即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提倡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通过网络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教与学的交互”。
此外,还利用网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尽可能跟上世界先进大学的多媒体技术课程。
六、课程评估评估系统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授《多媒体基础基础》教材是“多媒体技术”课程中的一个部分,而课程设计是本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课程的评估原则可采用“基础知识书面开卷考试约占50%,课程设计约占50%”的方法,但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拟在评估标准或者在所占分数的比例上加以调整。基础知识和课程设计评估的具体项目和内容应具体化,并建议在开课之初公布,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
课程开发:林福宗课程制作:刘? 莹?
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linfz@mail.tsinghua.edu.cn
2003年3月10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