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重组和连锁   7.一个基因型为a+b+c+d+e+并对链霉素敏感的E.coliHfr菌株与基因型为a-b-c-d-e-并对链霉素耐性的F-菌株接合,30分钟后,用链霉素处理,然后从成活的受体中选出e+型的原养型,发现它们的其它野生型(+)基因频率如下:a+70%,b+-,c+85%,d+10%。问a,b,c,d四个基因与供体染色体起点(最先进入F-受体之点)相对位置如何? 解:根据中断杂交原理,就一对接合个体而言,某基因自供体进入受体的时间,决定于该基因同原点的距离。因此,就整个接合群体而论,在特定时间内,重组个体的频率反映着相应基因与原点的距离。 报据题目给定的数据,a、b、c、d与供体染色体的距离应该是: 是:    8.为了能在接合后检出重组子,必须要有一个可供选择用的供体标记基因,这样可以认出重组子。另一方面,在选择重组子的时候,为了不选择供体细胞本身,必须防止供体菌株的继续存在,换句话说,供体菌株也应带有一个特殊的标记,能使它自己不被选择。例如供体菌株是链霉素敏感的,这样当结合体(conjugants)在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时,供体菌株就被杀死了。现在要问:如果一个Hfr菌株是链霉素敏感的,你认为这个基因应位于染色体的那一端为好,是在起始端还是在末端? 解:在起始端 9.有一个环境条件能使T偶数噬菌体(T-even phages)吸附到寄主细胞上,这个环境条件就是色氨酸的存在。这种噬菌体称为色氨酸需要型(C)。然而某些噬菌体突变成色氨酸非依赖型(C+)。有趣的是,当用C和C+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将近一半的色氨酸非依赖型子代在进一步的实验中表现为基因型C。你如何解释这个发现? 解: 首先,这不可能是回复突变,因为这里的频率是1/2。 应该注意的是,这里进行的是C和C+对寄主的混合感染。当两种类型噬菌体同时感染同一寄主细胞时,两者在同一寄主细胞中增殖,同时,各自按照本身的遗传组成指导合成其外壳蛋白质,以便组装成成熟的噬菌体颗粒。也就是说,在寄主细胞中,同时存在两种类型的噬菌体染色体和可以包装其染色体的两类型噬菌体的所需蛋白质。 当然,蛋白质包装染色体是随机的,C+染色体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包装C+型染色体,也可以包装C型染色体。从随机事件发生频率上可以理解,C+蛋白质1/2包装了C+染色体,另1/2包装了C型染色体。反之亦然。 而感染决定于噬菌体外壳蛋白特异结构。于是当后者感染寄主细胞时,表现为C+,但其内含染色体为C型。因此,在宿主中增殖、组装以至成为有感染能力的子代噬菌体时,再度感染新的寄主,当然完全是C型噬菌体。 这是一种表型混合的现象。   10.Doerman用T4病毒的两个品系感染 E.coli。一个品系是小噬菌斑(m)、快速溶菌(r)和浑浊噬菌斑(tu)突变型。另一个品系对这三个标记都是野生型(+++)。把这种感染的溶菌产物涂平板,并分类如下:     (1)决定m—r,r—tu和m—tu的连锁距离?    (2)你认为这三个基因的连锁序列怎样?    (3)在这个杂交中,并发系数是多少?它意味着什么? 解: 因为噬菌体在宿主细胞内的基因重组特点是产生交互的重组子,所以,其基因作图可沿用二倍体生物重组作图的方法。 首先,因m r tu和+ + +数目最多,所以为亲本型。与之比较,m + tu和+ r +数目最少,此为双交换类型。与亲型比较,r基因发生改变,所以位于中间。因此,这3个基因的连锁顺序是m r tu。而m r +,+ + tu和m + +,+ r tu为单交换类型。于是,各组互换率是:    即,它们的连锁距离是:   并发系数>1,意味著存在负干扰。   11.基因型ACNRX菌株,作为外源DNA用来转化基因型acnrx的菌株得到下列类型:    AcnRx,acNrX    aCnRx,AcnrX.    aCnrx 请问被转化的基因顺序是什么? 解: 转化通常只是DNA片段。因此,同时被转化的基因肯定是连锁较紧密者。依此可以判定,上述DNA的基因顺序应该是: NXARC。   12.用一野生型菌株抽提出来的DNA来转化一个不能合成丙氨酸(ala)、脯氨酸(pro)和精氨酸(arg)的突变型菌株,产生不同转化类型的菌落,其数如下:    问:(1)这些基因间的图距为多少?     (2)这些基因的顺序如何? 解: 根据转化重组的定义,各基因的重组率可以推求如下:  同理求得:   也就是说,ala—pro,pro—arg,ala—arg间的图距分别为30,37,25。由于细菌的染色体为环形的,因此,推断这三个基因的相对位置是:    13.利用中断杂交技术,检查了5个Hfr菌株(1,2,3,4,5),想知道这几个菌株把若干不同基因(F,G,O,P,Q,R,S,W,X,Y)转移到一个F-菌株的顺序。结果发现,各个Hfr菌株都以自己特有的顺序转移,如下所示:(各品系只记下最初转移进去的6个基因,)    问:(1)这些Hfr菌株的原始菌株的基因顺序如何?     (2)为了得到一个最高比例的Hfr重组子,在接合后应该在受体中选择哪个供体标记基因? 提示:Hfr品系是环状DNA。 解: 因为Hfr转入F(的基因顺序,取决于F因子在供体染色体上整合的位点和方向,所以,原始菌株的基因顺序,可以根据上述各Hfr株系直接推出,如下图所示:  因为距离原点最近的基因最先转入受体,因此在接合后,在受体中标记供体染色体离原点最远的基因作标记,以便不会漏检重组子。   14.为了检出λ噬菌体的4个基因(co1,mi,c和 s)间的连锁关系,Kaiser做了一个杂交试验,下面是杂交结果的一部分数据:   亲本             子代   (a)co1+×+mi        5162 co1+,6510+mi,311++,341 co1mi   (b)mi+×+s         502 mi+,647+s,65++,56 mi s   (c)c+×+s         566c+,808+s,19++,20cs   (d)c+×+mi         1213c+,1205+mi,84++,75 c mi   问:(1)每个杂交组合的重组频率是多少?    (2)画出co1, mi, c,和s四个基因的连锁图。 解:(1)每个杂交组合的重组频率是: (a)、0.053;(b)、0.096;(c)、0.028;(d)、0.062;   15.用 P1进行普遍性转导,供体菌是pur+nad+pdx-,受体菌是pur-nad-pdx+。转导后选择具有pur+的转导子,然后在100个pur+转导子中检定其它供体菌基因有否也转导过来。所得结果如下表:    问:   ①pur和nad的共转导(cotransduction)频率是多少?   ②pur和pdx的共转导频率是多少?   ③哪个非选择性座位最靠近pur?   ④nad和pdx在pur的同一边,还是在它的两侧?   ⑤根据你得出的基因顺序,解释实验中得到的基因型的相对比例。 解: ①pur和nad的共转导(cotransduction)频率是25%。   ②pur和pdx的共转导频率是49%。   ③pdx最靠近pur。   ④nad和pdx在pur的同一边。   ⑤基因顺序:pur-pdx-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