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 二、总时数:144 三、教学目的: 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文学史研究方法论为指导,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发展线索,各种体裁文学的产生、发展、兴盛、式微的源流递变及相互影响情况,文学史上各种流派产生的背景、成就、地位和影响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为他们将来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四、基本内容和要求: 中国古代文学渊源流长、品类繁多、高峰迭起、瑰丽璀璨、影响深远,其发生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阶段: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及近代文学。在教学中应根据我国文?quot;代有偏胜"的特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做到轮廓清晰,主线突出,点面结合,详略得当,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主教材: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 先秦文(20课时)
概述:先秦文学蓬勃兴盛的历史契机;先秦文学发展的历史阶段;先秦文学的地位和影响。
第一章 上古文学:文学艺术的起源和上古歌谣;上古神话与传说。
第二章 《诗经》:《诗经》的成书,《诗经》的分类,《诗经》的分期,《诗经》的应用与传授;《诗经》的民间诗与文人诗;《诗经》的艺术成就、地位和影响。
第三章 历史散文:殷商和西周散文;《春秋》和《左传》;《国语》和《战国策》。
第四章 诸子散文:《论语》和《孟子》;《老子》和《庄子》;《荀子》和《韩非子》;《晏子春秋》和《吕氏春秋》。
第五章 屈原和楚辞:楚文化与楚辞的产生 楚国与楚文化,楚辞文体的来源、名称和结集;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屈原的时代和生平,屈原的作品;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宋玉及其作品。
第二 秦汉文(16课时)
概述:秦代文学的主要代表是李斯及其散文。汉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赋、文、诗。汉赋被称为一代文学之盛,"汉赋四大家"是其代表,贾谊、晁错的政论文为"西汉鸿文",但真正代表汉代文学成就的是司马迁的《史记》,诗歌中的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
第一章 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秦代文学;贾谊和汉初散文;枚乘、司马相如及其他赋作者。
第二章 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的生平和他对历史和社会的理解;《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价值;《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章 西汉后期及东汉的散文和辞赋:西汉后期的散文和辞赋;《汉书》与《论衡》;张衡和东汉的抒情小赋。
第四章 汉代乐府民歌及文人五言诗:乐府的概况;汉乐府民歌的特色和文学成就;《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文人五言诗。
第三 晋南北(20课时)
概况: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主要成就是诗、辞赋、小说和文论;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一章 建安与正始文学:三曹与蔡琰;建安七子;阮籍和嵇康。
第二章 两晋诗坛: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左思与刘琨;郭璞的游仙诗;王羲之与兰亭唱和;玄言诗。
第三章 陶渊明: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陶诗艺术及其渊源;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北朝民歌与北朝各民族的风习。
第五章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谢灵运及山水诗;鲍照与七言诗。
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沈约、谢朓与永明体;梁陈诗人与宫体诗。
第七章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小说的起源;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志怪小说;志人小说。
第四 唐代文(20课时)
概述:一、唐代文学全面繁荣概况:唐诗是唐代的代表文学;散文在唐代又形成一次发展高潮;唐传奇标志了古代小说的成熟;词是律诗成熟之后新兴的诗体;变文是说唱文学的先驱。二、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三、唐代文学分期及四唐文学概况。
第一章 初唐诗歌:贯穿初唐百年诗歌发展的线索有两条,一是近体诗的发展与定型,一是唐诗的革新。贞观诗风,上官体,沈宋,王梵志,王绩;四杰,陈子昂 ;《春江花月夜》。
第二章 盛唐诗歌(1)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
第三章 盛唐诗歌(2)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
第四章 盛唐诗歌(3)李白(上):李白的生平与创作;李白的思想。李白(下):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李白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 盛唐诗歌(4)杜甫(上):杜甫的生平与创作;杜甫的思想。杜甫(下):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久特色;沉郁顿挫;杜甫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六章 中唐诗歌(1):元结、顾况;大历十才子。
第七章 中唐诗歌(2):白居易与元白诗派(上):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与新乐府运动;白居易诗歌的艺术创造与长篇叙事诗;白居易诗歌的语言艺术。白居易与元白诗派(下):元稹,张籍。
第八章 中唐诗歌(3):韩孟诗派(上):韩愈诗歌的艺术特色;韩愈在诗歌史上的地位。韩孟诗派(下):孟郊,李贺。
第九章 晚唐诗歌:杜牧,李商隐。
第十章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上):唐代散文概况及古文运动的发展过程;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理论及文学主张。古文运动(下):韩柳的古文创作。
第十一章 唐传奇:唐传奇的发展过程;唐传奇的艺术成就;唐传奇在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
第十二章 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温庭筠及其他花间词人;李煜及其他南唐词人。
第五 宋代文(18课时)
概述:宋、辽、金政权的并存、对峙及宋经济、文化的发达对诗文的影响;宋代城市繁荣与词的兴盛;宋代文学的独特成就和历史地位。
第一章 宋初文学:白体诗与王禹偁;晚唐体与西昆体;柳开、王禹偁、穆修、石介的散文。
第二章 欧阳修与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和第二次古文运动;欧阳修和苏、梅新诗风;王安石和王令;曾巩的诗和文。
第三章 柳永和宋词的新变:五代词风的延续--晏、欧,承先启后的词人--范、张;发展长调慢词的柳永:柳永的生平及创作道路;柳永对慢词的发展;柳词的内容与艺术成就。
第四章 苏轼: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苏轼的古文和辞赋;苏试与词风变革;苏轼的意义与影响。
第五章 北宋后期文坛:苏门四学士和六君子;词人秦观与贺铸;黄庭坚、陈师道和江西诗派;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
第六章 南宋前期文学:南宋之初的词风;岳飞和二张的英雄词;叶梦得和朱敦儒;女作家李清照 李清照的生活经历,南渡后的诗文,《词论》,《漱玉词》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南宋前期的散文创作潮流;吕祖谦的文论和作品,陈亮和叶适的政论文,史传文的新发展;江西诗风的转变:吕本中与江西诗风的转变,陈与义的诗歌,曾几的诗歌。
第七章 爱国诗人陆游和中兴四大诗人:陆游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道路,陆诗的特点与成就,陆诗的影响。杨万里和诚斋体;范成大和田园诗。
第八章 辛弃疾和南宋爱国词:辛弃疾的创作道路;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辛词的艺术成就。辛派词人。
第九章 南宋的婉约词:姜夔;姜派词人;遗民词人。
第十章 南宋后期诗文:永嘉四灵与江湖诗派;戴复古与刘克庄;严羽和《沧浪诗话》。宋末爱国诗人:文天祥的爱国诗篇;谢翱和汪元量等诗人。
第十一章 小说:话本小说的兴起;宋代话本的思想与艺术;文言小说。
第十二章 戏曲:宋杂剧;南戏。
第六 元代文(14课时)
概述:元代社会特征及其文学创作风貌。元代文学开创了通俗文学、叙事文学大发展的新阶段,明清文学是这个新阶段的继续与完成。代表元代文学特色与成就的是元曲,它包括杂剧和散曲,二者是元代文学的教学重点。
第一章 元杂剧概说:戏曲孕育、发展及其形成状况;元杂剧兴盛的原因、兴盛的状况;元杂剧创作分期;各期创作风貌、特征、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元杂剧的形式特征。
第二章 关汉卿: 关汉卿生平及其杂剧作品;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与风格;关汉卿在戏曲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第三章 元代爱情剧: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附:纪君祥《赵氏孤儿》等,康进之《李逵负荆》等。
第四章 宋元南戏:南戏的形成;南戏的形式特征及声腔;南戏的早期状况;《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元末南戏的复兴;"荆""刘""拜""杀"四大传奇及高明《琵琶记》。
第五章 元代散曲:散曲的概念、形成、形式特点;散曲的体性特征;元代散曲创作概况;前、后期著名的散曲作家、代表作品及其创作风格。
第七 明清文(36课时)
明清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后发展阶段,两代文学主要体裁之间的传承演进联系紧密,故作为一编。由于其内容较多,分为上、下两部分。明清文学以小说、戏曲为其成就之代表,二者是教学重点。
(上) 明清文学概述:明代社会概况;明代前、后期文学创作概况。清代社会发展概况及其特点;清代文学发展概况。
第一章 明清小说发展概述:明前小说演变简史;明清小说创作概况。
第二章 《三国演义》及明清历史演义小说。
第三章 《水浒传》及明清英雄传奇小说。
第四章 《西游记》及明清神魔小说。
第五章 《金瓶梅》、《红楼梦》及明清人情小说。
第六章 《儒林外史》及其它讽刺小说。
第七章 "三言""二拍"及明清话本、拟话本。
第八章 《聊斋志异》及明清文言短篇小说。
(下) 第九章 明清戏曲概述:明代前、后期戏曲创作概况;杂剧、传奇的主要流派及其戏剧理论;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清代前期戏曲创作概况;杂剧、传奇的主要流派及其戏剧理论;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清代后期地方戏的兴起。
第十章 汤显祖与《牡丹亭》:汤显祖的生平和创作;"临川四梦";《牡丹亭》的思想艺术成就与巨大影响。
第十一 章 洪昇与《长生殿》:洪昇的生平和创作;李杨故事的流传与《长生殿》的创作;《长生殿》的思想艺术成就。
第十二章 孔尚任与《桃花扇》:孔尚任的生平和创作;《桃花扇》的思想艺术成就。
第十三章 明清诗、文、词、散曲:1、明代诗文。明初诗文创作:刘基、宋濂、高启,"台阁体";明中、后期诗文流派及其创作:"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明末复社、几社文人的创作,张岱等人的小品文。2、王磐、陈铎、冯惟敏、薛论道、朱载育等生平及其散曲创作。3、清代的诗。清初诗坛:遗民爱国诗人顾炎武、王夫之、屈大均及清初诗坛盟主钱谦益、吴伟业等的生平与创作,王士祯神韵说及其创作;清中叶诗坛:沈德潜格调说、翁方纲肌理说、袁枚性灵说,郑燮、赵翼等乾嘉间诗人的生平及创作。4、清代的词。清初词坛:朱彝尊、陈维崧、纳兰性德的生平、词论及其词的创作;清中叶以后:浙西词派、常州词派等。5、清代的散文。清初三大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及清初散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的生平与散文创作;桐城派与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的生平、古文理论及其创作,恽敬、张惠言为代表的阳湖派的文论及其古文创作;汪中及清代骈体文创作状况。6、清代散曲创作略说。
第十四章 近代文学:概述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近代文学概况及特征。1、近代诗文:龚自珍、魏源、林则徐等资产阶级启蒙作家与黄遵宪"诗界革命";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改良派作家以及章太炎、秋瑾等资产阶级革命作家的生平与创作。2、近代小说界革命与小说理论,四大谴责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