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6.1 概述多层砌体房屋:由粘土砖、烧结多孔粘土砖、粉煤灰中型实心砌块和混凝土中小型砌块砌体通过砂浆砌筑而成的房屋。
多层砌体房屋是我国当前建筑业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形式。在民用建筑中约占 90%以上,在整个建筑业中约占 80%。
传统的砌体结构多采用粘土实心砖和混合砂浆砌筑,
通过内外墙的咬砌达到具有一定整体性连接。楼板多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和其他构件亦多用预制装配构件。
大量震害表明传统的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较差: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东京约有砖石结构房屋 7000栋,几乎全部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1948年原苏联阿什哈巴德地震,砖石结构房屋的破坏和倒塌率达到
70%-80%。
1976年唐山地震,对烈度为 10度,11度区的 123栋 2-8层砖混结构房屋调查,倒塌率为 63.2%,严重破坏为 23.6%,尚能修复使用的 4.2%,实际破坏率达 95.8%。
抗震性能差的原因:
1、刚度大、自重大,地震作用也大;
2、砌体材料质脆,抗剪、抗拉、抗弯强度低,地震作用下极易出现裂缝 ;
3、受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大 ;如砂浆不饱满,易出现裂缝,减弱抗震性能。
若能针对砌体结构的弱点进行合理设计,采用适当的构造措施,确保施工质量,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是能够得到改善的。
从震害调查可见:经抗震设防可减轻砌体结构的震害,减少严重破坏和倒塌率。
0.00.09.819.570.7
倒塌严重破坏中等破坏轻微破坏基本完好
0.023.529.435.311.8
倒塌严重破坏中等破坏轻微破坏基本完好天津市 8度区经 7度设防的 74年通用住宅震害统计( %)
唐山地区 8度区多层砖房的震害统计( %)
震害及其分析一、倒塌
1、全部倒塌 房屋整体性好,而底层强度不足时;
房屋整体性不好,而上层墙体过于弱时;
2、上部倒塌 房屋上层自重大,刚度差;
上层砌体强度过弱,整体性差时;
3、局部倒塌 个别部位的整体性特别差,纵墙与横墙间联系不好,
平面或立面有显著的局部突出,抗震缝处理不当等;
外纵墙全部脱开横墙而坍塌是较常见的震害
。
二、裂缝抗剪承载力不足,产生裂缝,主要有,X”形、水平和竖向三种类型。
1,,X”形裂缝墙体在竖向压力和反复水平剪力作用产生的裂缝。
常出现,X”形裂缝的位置:
与主震方向平行的墙体;
在横向,房屋两端的山墙;
在纵向,窗间墙。
若主震方向与横纵墙成某一角度时,常在房屋的角部出现局部倒塌。
2,水平裂缝大都发生于外纵墙窗口的上下皮处。
当房屋纵向承重,横墙间距大而屋盖刚度弱时,纵墙出平面受弯产生水平裂缝。
3,竖向裂缝大都发生于横纵墙交接处或变化较大的两部体系的交接处。
三、其它破坏楼梯间的墙体一般震害较重。
横墙间距小,抗剪刚度大;
1、楼梯间破坏原因是:
空间刚度较小;
墙体有削弱等;
突出屋面的屋顶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烟囱、女儿墙,
由于,鞭端效应,引起破坏。
2、房屋附属物房屋附属物的破坏比下部主体结构破坏严重。 6度区有所破坏,
7度区普遍破坏,8-9度区几乎全部破坏或倒塌。
5、楼板和屋盖楼板和屋盖是地震时传递水平地震作用的主要构件。
对于预制板楼板、楼盖,由于整体性较差、板缝偏小混凝土灌缝不够密实,地震时易于拉裂。 9度以上地区,由于墙体开裂、
错位、倒塌引起楼板、楼盖掉落。预制板端部搁置长度过短或无可靠的板与板及板与墙的拉接措施,也造成震害。
四、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多层砖房的震害唐山地区多层砖房的震害统计( %)
81.868.025.10.0倒塌
11.719.932.523.5严重破坏
4.76.534.329.4中等破坏
1.55.06.835.3轻微破坏
0.30.61.311.8基本完好
111098破坏程度烈 度未经抗震设防的多层砖房在高烈度区的倒塌率非常高。
五、不同用途多层砖房的震害
0.00.00.0倒塌
19.017.00.0严重破坏
19.027.09.8中等破坏
22.010.019.5轻微破坏
40.046.070.7基本完好中小学教学楼医 院住 宅破坏程度建 筑 用 途天津市 8度区住宅、医院、中小学教学楼震害统计( %)
横墙间距大震害严重。
6.2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一、平立面布置要规则二、房屋高度、层数、层高要限制房屋平面最好为矩形。
1.一般情况下,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下表
------618721721190混凝土小砌块
------515618721190
412618721721240
4126187821824240普通粘土砖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
6 7 8 9
烈度最小
(mm)房屋类别多孔粘土砖
2.对医院、教学楼等及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前表的规定降低 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
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再适当降低总高度和减少层数。
3.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住宅楼,当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时,其高度和层数可按上表采用。
4.砖和砌快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 3.6m。
三、房屋高宽比的限制抗震规范对多层砌体房屋不要求作整体弯曲的承载力验算。为了使多层砌体房屋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整体抗弯能力,房屋的高宽比应满足下表:
房屋高宽比: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
烈度 6 7 8 9
最大高宽比 2.5 2.5 2.0 1.5
房屋高宽比的限值表四、抗震横墙间距的限制横向地震作用主要由横墙承受。横墙间距较大时,楼盖水平刚度变小,不能将横向水平地震作用有效传递到横墙,
致使纵墙发生较大出平面弯曲变形,造成纵墙倒塌。
471111木楼、屋盖
7111515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11151818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9876
烈度房屋类型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 (m)
五、房屋局部尺寸的限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房屋首先在薄弱部位破坏,这些薄弱部位一般是,窗间墙、尽端墙段、突出屋顶的女儿墙等。
1.5
1.5
1.0
2.0
0.0
1.2
1.2
1.0
1.5
0.5
1.0
1.0
1.0
1.0
0.5
1.0
1.0
1.0
1.0
0.5
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无锚固女儿墙 (非出入口处 )的最大高度
9876
烈度部位房屋局部尺寸限值 (m)
六、结构体系要合理
1、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2、纵横墙的布置宜对称,沿水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宜均匀;
4、楼梯间的位置不宜设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5、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当墙体被削弱时,应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不宜采用无竖向配筋的附墙烟囱及出墙面的烟囱。
6、不宜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
3、防震缝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
( 1)房屋立面高差在 6m以上;
( 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 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体形不对称的结构较体形均匀对称的结构破坏更严重一些。加防震缝可以将体形复杂的结构划成体形对称均匀的结构。
加防震缝亦有一些弊端。
6.4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构造措施对于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作到大震不倒有重要意义。
(一 )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各种构造措施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加强房屋的整体性,使之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 (延性)。
一、多层砖房的抗震构造措施
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主要功能约束墙体,使之有较高的变形能力。
2、设置位置和要求
( 1)构造柱设置部位一般情况下应符合下表要求内墙 (轴线 )与外墙交接处,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7-9度时,楼、电梯的四角,9度时,内纵墙与横墙 (轴线 )交接处三、四五、六六、七八隔开间横墙 (轴线 )与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7-9度时,楼、电梯的四角二四五六、七
7,8度时,楼、电梯的四角,每隔 15m
左右的横墙或单元横墙与外墙交接处二、三三、四四、五
9度8度7度6度房屋层数 设置部位外墙四角,
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
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
( 2)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
按前表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
( 3)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
按上表设置构造柱;当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为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式时,应按前款要求设置构造柱,但 6度不超过四层,7度不超过三层和 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后的层数考虑。
3、截面尺寸、配筋和连接的要求
( 1)截面与配筋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 240× 180mm,纵向钢筋宜采用,
箍筋间距不宜大于 250mm,且在柱上下端适当加密; 7度时超过六层、
8度时超过五层和九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124?
144?
( 2)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 500mm设拉结钢筋,每边深入墙内不宜小于 1m。62?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 3)构造柱与圈梁的连接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深入室外地面下 500mm,或与埋深小于 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 4)构造柱的基础
( 5)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限值时的构造柱间距房屋高度和层数限制时,纵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横墙内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 1/3的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
2)外墙的构造柱间距应每开间设置一柱;当开间大于 3.9m时,
应令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 4.2m。
(二 )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
1、钢筋混凝土圈梁的主要功能增加纵横墙体的连接,加强整个房屋的整体性;圈梁可箍住楼盖,增强其整体刚度;减小墙体的自由长度,增强墙体的稳定性;可提高房屋的抗剪强度,约束墙体裂缝的开展;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减小构造柱计算长度。
( 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或木楼盖、屋盖的砖房,
横墙承重时应按下表的要求设值圈梁,纵墙承重时每层均应设置圈梁,且抗震墙上的圈梁间距应比表内要求适当加密。
2、钢筋混凝土圈梁的设置部位及构造要求圈梁与构造柱一起,形成砌体房屋的箍,使其抗震性能大大改善。
同上 ;各层所有横墙同上 ;屋盖处沿所有横墙,
且间距不应大于 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 7m,构造柱对应部位同上 ;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 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 15m,构造柱对应部位内横墙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外墙及内纵墙
986,7墙类烈度
( 2)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与墙体可靠连接的房屋可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的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
( 3)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应上下搭接,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
( 4)圈梁在前表要求的间距内无横墙时,应利用梁或板缝中配筋替代圈梁。
2、圈梁的截面尺寸及配筋圈梁的截面高度一般不应小于
180mm,配筋应符合右表要求,但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上的砌体房屋的基础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
180mm,配筋不应少于 。124?
150200250最大箍筋间距 (mm)
最小纵筋
986,7
配筋 烈度
104? 124? 144?
(三 )楼盖、屋盖构件具有足够的搭接长度和可靠的连接
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宜小于 120mm。
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
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 120mm,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应小于 100mm,
在梁上不应小于 80mm。
3.当板的跨度大于 4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与墙或圈梁拉接。
4.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8度时房屋的屋盖和 9度时房屋的楼盖、屋盖,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
5.楼、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包括构造柱)或圈梁可靠连接,梁与砖柱的连接不应削弱柱截面,各层独立砖柱顶部应在两个方向均有可靠连接。
6.坡屋顶房屋的屋架应与顶层圈梁可靠连接,檩条或屋面板应与墙及屋架可靠连接,房屋出入口的檐口瓦应与屋面构件锚固; 8度和 9度时,
顶层内纵墙顶宜增砌支撑端山墙的踏步式墙垛。
7.门窗洞口不应采用无筋砖过梁,过梁支撑长度,6~ 8度时不应小于
240mm; 9度时不应小于 360mm。
8.预制阳台应与圈梁和楼板的现浇板带可靠连接。
(四 )横墙较少砖房的有关规定与加强措施横墙较少的多层普通粘土砖、多孔粘土砖房的总高度和层数接近或达到规定限制,应采取下列加强措施:
1.房屋的最大开间尺寸不宜大于 6.6m。
2.同一个结构单元内横墙错位数量不宜超过横墙总数的 1/3,且连续错位不宜多于两道;错位的墙体交接处均应增设构造柱,且楼、
屋面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3.横墙和内纵墙上洞口的宽度不宜大于 1.5m;外纵墙上洞口的宽度不宜大于 2.1m或开间尺寸的一半;内外墙上洞口位置不应影响外纵墙和横墙的整体连接。
4.所有纵横墙均应在楼、屋盖标高处设置加强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 150mm,上下纵筋各不应少于,
箍筋不小于,间距不大于 300mm。6?
103?
5.所有纵横墙交界处及横墙的中部,均应设置加强柱;该加强柱在横墙内的柱距不宜大于层高,在纵墙内的柱距不宜大于 4.2m,
最小截面尺寸不宜小于 240mm× 240mm,配筋宜符合下表的要求。
最大配筋率
(%)
最小配筋率
(%)
最小直径加密区范围
(mm)
加密区间距
(mm)
最小直径角柱 1.8 0.8 全高边柱 1.8 0.8 上端 700
中柱 1.4 0.4 下端 500
位置纵向钢筋 箍筋
100
6.同一结构单元的楼、屋面板应设在同一标高处。
7.房屋的底层和顶层,在窗台标高处宜设置沿纵横墙通长的水平现浇钢筋混凝土带,其截面高度不小于 60mm,宽度不小于 240mm,
纵向钢筋不少于 。63?
14?
14?
12?
6?
(五 )墙体之间的连接
1.7度时长度大于 7.2m的大房间及 8度和 9度时,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 500mm配置 拉结钢筋,并每边深入墙内不宜小于 1m。
62?
2.后砌的非承重砌体隔墙应沿墙高每隔 500mm配置 拉结钢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并每边深入墙内不宜小于 500mm; 8度和 9度时长度大于 5m的后砌非承重砌体隔墙的墙顶,尚应与楼板或梁拉结。
62?
(六 )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
1.8度和 9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应沿墙高每隔 500mm设通长钢筋; 9度时其它各层楼梯间可在休息板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
6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砂浆带,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7.5,
钢筋不宜少于 。102?
62?
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2.8度和 9度时,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 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
3.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
4.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 500mm设 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 1m。
62?
(七 )采用同一类型的基础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或桩承台),宜采用同一类型的基础,
底面宜埋在同一标高上,否则应增设基础圈梁并应按 1,2的台阶逐步放坡。
二、多层砌块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一 )设置钢筋混凝土芯柱
1、芯柱设置部位及数量混凝土小砌块房屋应按下表要求设置钢筋混凝土芯柱;对医院、
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下表要求设置芯柱。
外墙转角,灌实 7个孔 ;内外墙交接处,灌实 5个孔 ;内墙交接处,灌实
4~ 5个孔 ;洞口两侧各灌实 1个孔同上;
横墙内芯柱间距不宜大于 2m六七外墙转角,灌实 5个孔 ;内外墙交接处,灌实 4个孔 ;内墙交接处,灌实
4~ 5个孔 ;洞口两侧各灌实 1个孔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 ;各内墙(轴线)
与外纵墙交接处 ;8,9度时,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和洞口两侧五六七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 ;山墙于内纵墙交接处,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纵墙交接处四五六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 ;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 ;隔 15m或单元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二、
三三、
四四、
五
8度7度6度房屋层数 设置部位 设置数量外墙转角,灌实 3个孔 ;
内外墙交接处,灌实 4个孔
2.芯柱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配筋
( 1)混凝土小砌块房屋芯柱截面尺寸不宜小于 120mm× 120mm。
( 2)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15。
( 4)芯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下 500mm,或与埋深小于 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 5)为提高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而设置的芯柱,宜在墙体内均匀布置,
最大净距不宜大于 2m。
( 3)芯柱竖向钢筋应贯通墙身且与圈梁连接,插筋不应小于,
7度时超过五层,8度时超过四层和 9度时,插筋不应小于 。
121?
141?
(二 ) 砌块房屋中替代芯柱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 1)截面与配筋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 190× 190mm,纵向钢筋宜采用,
箍筋间距不宜大于 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 7度时超过五层,8度时超过四层和九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200mm;外墙转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124?
144?
( 2)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与构造柱相邻的砌块孔洞,
6度时宜填实,7度时应填实,8度时应填实并插筋;沿墙高每隔
600mm应设拉结钢筋网片,每边深入墙内不宜小于 1m。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 3)构造柱与圈梁的连接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深入室外地面下 500mm,或与埋深小于 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 4)构造柱的基础
(三 )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砌块房屋均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圈梁宽度不应小于 190mm.
2.配筋不应小于,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200mm。并按下表设置。 124?
同上 ;各层所有横墙同上 ;屋盖处沿所有横墙;
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 7m,构造柱对应部位内横墙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外墙及内纵墙
8,96,7
烈度墙类
(四 ) 砌块墙体的拉结砌块房屋墙体交接处或芯柱与墙体连接处应设置拉结钢筋网片,
网片可采用 钢筋点焊而成,沿墙高每隔 600mm设置,每边深入墙内不宜小于 1m。
4?
(五 ) 设置钢筋混凝土带
6度时 7层,7度时超过 5层,8度时超过 4层,在底层和顶层的窗台标高处,沿纵横墙应设置通长的水平现浇钢筋混凝土带,其截面高度不小与 60mm,纵筋不小于,并应有分布拉结筋,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 C20。
102?
(六 ) 其它构造措施与多层砖房相应要求相同。
6.3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计算,一般只需验算房屋在横向和纵向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横墙和纵墙在其自身平面内的剪切强度 。进行多层砌体房屋抗震强度验算时,可以只选择 从属面积大或竖向应力较小的墙段进行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 。
6.3.1 计算简图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计算简图,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 1)将水平地震作用在建筑物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进行抗震验算;
( 2)结构变形为剪切型;
( 3)认为各层楼盖水平刚度为无限大,仅作平移运动,即各抗侧力构件在同一楼层标高处侧移相等。
简图中固定端标高的确定方法,基础埋置较浅,取基础顶面;
基础埋置较深,取室外地坪下 500mm处;全地下室,取地下室顶板顶面;半地下室,取地下室室内地坪处。
一,水平地震作用
G1
Gj
nF
1F
jF
EKn
ii
i F
GH
GHF
1j
jj
eqEk GF m a x
二,楼层地震剪力
Gi
nF
iF
iV
i
n
i FV?
1i
6.3.2 地震作用注意:因多层砌体房屋自振周期短,可忽略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的影响,即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为零。
注意:对突出屋面的小建筑,其地震作用效应仍乘以增大系数 3,但不向下传递。
6.3.3 楼层地震剪力在墙体中的分配
( 2)楼层地震剪力的分配原则横向地震作用全部由横墙承担,而不考虑纵墙的作用;纵向地震作用全部由纵墙承担,而不考虑横墙作用。
( 3)横向楼层地震剪力的分配
① 刚性楼盖房屋刚性楼盖房屋:对于现浇及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等。
1iV 2iV imV
iV
i
s
m
im
iim
VV
VVi
1
:剪力之和即为该楼层总地震震剪力层各抗震墙所分担的地第则:
的乘积:与其侧移刚度为该墙的侧移值
imim
imim
kV
kV
iim
m
Vk
s
1
面积之和。层各抗震横墙净横截面第 i
1
1
s
m
im
is
m
im
im
im
A
V
A
A
V
② 柔性楼盖房屋柔性楼盖:木结构等楼(屋)盖。
i
i
im
im VG
GV?
第 m道横墙所分配的地震剪力,按第 m道横墙从属面积上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例分配。
imG 第 i层第 m道横墙从属面积上重力荷载代表值;
iG 第 i层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i
i
im
im VF
FV?
imF 第 i层第 m道横墙所应分配地震作用的建筑面;
iF 第 i层的建筑面积。
当楼层单位面积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时,可进一步简化为按各墙片所承担的地震作用的面积比进行分配:
③ 中等刚性楼盖房屋中等刚度楼盖:介于刚度楼盖和柔性楼盖之间的楼
(屋)盖,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
它的各横墙所分配的地震剪力,按刚性楼盖和柔性楼盖结果的平均值确定。
6.3.4 墙体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各类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VnVE ff
n?
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采用;
Vf
砌体强度正应力影响系数,按下表确定:
n?
0.0 1.0 3.0 5.0 7.0 10.0 15.0 20.0
普通粘土砖,多孔粘土砖 0.80 1.00 1.28 1.50 1.70 1.95 2.32
混凝土小砌块 1.25 1.75 2.25 2.60 3.10 3.95 4.80
砌体类别 Vf/0?
砌体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
0?
为对应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砌体截面平均压应力。
( 1) 粘土砖、多孔砖墙体的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
① 一般情况下,其 验算公式:
RE
VE AfV
V 墙体地震剪力设计值;
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对于两端均有构造柱、芯柱的承重墙为 0.9,其它承重墙为 1,自承重墙取 0.75;
A 墙体横截面面积,多孔砖取毛截面面积;
VEf 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设计值。
当按上式验算不能满足时,除采用配筋砌体的提高承载力外,尚可采用在墙段中部增设构造柱的方法。
② 计入设置与墙段中部、截面不小于 240mm× 240mm且间距不大于 4m的构造柱对承载力的提高作用,按下列简化方法验算:
REsyctcVEc AfAfAAfV /]08.0([ )
cA 中部构造柱的横截面总面积(对于横墙和内纵墙 Ac>0.15A时,
取 0.15A;对于外纵墙,Ac>0.25A时,取 0.25A;
sA 中部构造柱的纵向钢筋截面总面积;
tf 中部构造柱的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yf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中部构造柱参与工作系数,居中设一根时取 0.5,多于一根 0.4;
c? 墙体约束修正系数;一般情况取 1.0,构造柱间距不大于
2.8m时取 1.1。
( 2)水平配筋粘土砖、多孔砖墙体的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验算公式:
)(1 sysVE
RE
AfAfV
A 墙体横截面面积,多孔砖取毛截面面积;
sA 层间墙体竖向截面钢筋总截面面积;
s?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yf
钢筋参与系数,按下表取值墙体高宽比 0.4 0.6 0.8 1.0 1.2
0.10 0.12 0.14 0.15 0.12s?
(3) 混凝土小砌块墙体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验算公式:
V 墙体地震剪力设计值;
cA 芯柱截面总面积;
c?
芯柱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cf
芯柱影响系数,按下表确定:
REcsyctVE AfAfAfV /])05.03.0([
填孔率
0.0 1.0 1.10 1.15
c?
15.0 25.015.0 5.025.0 5.0
填孔率,芯柱根数与孔洞总数之比。
在验算纵、横墙截面抗震承载力时,应选择以下不利墙段进行:
( 1)承受地震作用较大的墙体;
( 2)竖向正应力较小的墙段;
( 3)局部截面较小的墙垛。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例题
6.1 概述多层砌体房屋:由粘土砖、烧结多孔粘土砖、粉煤灰中型实心砌块和混凝土中小型砌块砌体通过砂浆砌筑而成的房屋。
多层砌体房屋是我国当前建筑业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形式。在民用建筑中约占 90%以上,在整个建筑业中约占 80%。
传统的砌体结构多采用粘土实心砖和混合砂浆砌筑,
通过内外墙的咬砌达到具有一定整体性连接。楼板多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和其他构件亦多用预制装配构件。
大量震害表明传统的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较差: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东京约有砖石结构房屋 7000栋,几乎全部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1948年原苏联阿什哈巴德地震,砖石结构房屋的破坏和倒塌率达到
70%-80%。
1976年唐山地震,对烈度为 10度,11度区的 123栋 2-8层砖混结构房屋调查,倒塌率为 63.2%,严重破坏为 23.6%,尚能修复使用的 4.2%,实际破坏率达 95.8%。
抗震性能差的原因:
1、刚度大、自重大,地震作用也大;
2、砌体材料质脆,抗剪、抗拉、抗弯强度低,地震作用下极易出现裂缝 ;
3、受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大 ;如砂浆不饱满,易出现裂缝,减弱抗震性能。
若能针对砌体结构的弱点进行合理设计,采用适当的构造措施,确保施工质量,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是能够得到改善的。
从震害调查可见:经抗震设防可减轻砌体结构的震害,减少严重破坏和倒塌率。
0.00.09.819.570.7
倒塌严重破坏中等破坏轻微破坏基本完好
0.023.529.435.311.8
倒塌严重破坏中等破坏轻微破坏基本完好天津市 8度区经 7度设防的 74年通用住宅震害统计( %)
唐山地区 8度区多层砖房的震害统计( %)
震害及其分析一、倒塌
1、全部倒塌 房屋整体性好,而底层强度不足时;
房屋整体性不好,而上层墙体过于弱时;
2、上部倒塌 房屋上层自重大,刚度差;
上层砌体强度过弱,整体性差时;
3、局部倒塌 个别部位的整体性特别差,纵墙与横墙间联系不好,
平面或立面有显著的局部突出,抗震缝处理不当等;
外纵墙全部脱开横墙而坍塌是较常见的震害
。
二、裂缝抗剪承载力不足,产生裂缝,主要有,X”形、水平和竖向三种类型。
1,,X”形裂缝墙体在竖向压力和反复水平剪力作用产生的裂缝。
常出现,X”形裂缝的位置:
与主震方向平行的墙体;
在横向,房屋两端的山墙;
在纵向,窗间墙。
若主震方向与横纵墙成某一角度时,常在房屋的角部出现局部倒塌。
2,水平裂缝大都发生于外纵墙窗口的上下皮处。
当房屋纵向承重,横墙间距大而屋盖刚度弱时,纵墙出平面受弯产生水平裂缝。
3,竖向裂缝大都发生于横纵墙交接处或变化较大的两部体系的交接处。
三、其它破坏楼梯间的墙体一般震害较重。
横墙间距小,抗剪刚度大;
1、楼梯间破坏原因是:
空间刚度较小;
墙体有削弱等;
突出屋面的屋顶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烟囱、女儿墙,
由于,鞭端效应,引起破坏。
2、房屋附属物房屋附属物的破坏比下部主体结构破坏严重。 6度区有所破坏,
7度区普遍破坏,8-9度区几乎全部破坏或倒塌。
5、楼板和屋盖楼板和屋盖是地震时传递水平地震作用的主要构件。
对于预制板楼板、楼盖,由于整体性较差、板缝偏小混凝土灌缝不够密实,地震时易于拉裂。 9度以上地区,由于墙体开裂、
错位、倒塌引起楼板、楼盖掉落。预制板端部搁置长度过短或无可靠的板与板及板与墙的拉接措施,也造成震害。
四、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多层砖房的震害唐山地区多层砖房的震害统计( %)
81.868.025.10.0倒塌
11.719.932.523.5严重破坏
4.76.534.329.4中等破坏
1.55.06.835.3轻微破坏
0.30.61.311.8基本完好
111098破坏程度烈 度未经抗震设防的多层砖房在高烈度区的倒塌率非常高。
五、不同用途多层砖房的震害
0.00.00.0倒塌
19.017.00.0严重破坏
19.027.09.8中等破坏
22.010.019.5轻微破坏
40.046.070.7基本完好中小学教学楼医 院住 宅破坏程度建 筑 用 途天津市 8度区住宅、医院、中小学教学楼震害统计( %)
横墙间距大震害严重。
6.2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一、平立面布置要规则二、房屋高度、层数、层高要限制房屋平面最好为矩形。
1.一般情况下,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下表
------618721721190混凝土小砌块
------515618721190
412618721721240
4126187821824240普通粘土砖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
6 7 8 9
烈度最小
(mm)房屋类别多孔粘土砖
2.对医院、教学楼等及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前表的规定降低 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
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再适当降低总高度和减少层数。
3.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住宅楼,当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时,其高度和层数可按上表采用。
4.砖和砌快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 3.6m。
三、房屋高宽比的限制抗震规范对多层砌体房屋不要求作整体弯曲的承载力验算。为了使多层砌体房屋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整体抗弯能力,房屋的高宽比应满足下表:
房屋高宽比: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
烈度 6 7 8 9
最大高宽比 2.5 2.5 2.0 1.5
房屋高宽比的限值表四、抗震横墙间距的限制横向地震作用主要由横墙承受。横墙间距较大时,楼盖水平刚度变小,不能将横向水平地震作用有效传递到横墙,
致使纵墙发生较大出平面弯曲变形,造成纵墙倒塌。
471111木楼、屋盖
7111515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11151818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9876
烈度房屋类型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 (m)
五、房屋局部尺寸的限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房屋首先在薄弱部位破坏,这些薄弱部位一般是,窗间墙、尽端墙段、突出屋顶的女儿墙等。
1.5
1.5
1.0
2.0
0.0
1.2
1.2
1.0
1.5
0.5
1.0
1.0
1.0
1.0
0.5
1.0
1.0
1.0
1.0
0.5
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无锚固女儿墙 (非出入口处 )的最大高度
9876
烈度部位房屋局部尺寸限值 (m)
六、结构体系要合理
1、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2、纵横墙的布置宜对称,沿水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宜均匀;
4、楼梯间的位置不宜设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5、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当墙体被削弱时,应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不宜采用无竖向配筋的附墙烟囱及出墙面的烟囱。
6、不宜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
3、防震缝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
( 1)房屋立面高差在 6m以上;
( 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 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体形不对称的结构较体形均匀对称的结构破坏更严重一些。加防震缝可以将体形复杂的结构划成体形对称均匀的结构。
加防震缝亦有一些弊端。
6.4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构造措施对于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作到大震不倒有重要意义。
(一 )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各种构造措施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加强房屋的整体性,使之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 (延性)。
一、多层砖房的抗震构造措施
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主要功能约束墙体,使之有较高的变形能力。
2、设置位置和要求
( 1)构造柱设置部位一般情况下应符合下表要求内墙 (轴线 )与外墙交接处,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7-9度时,楼、电梯的四角,9度时,内纵墙与横墙 (轴线 )交接处三、四五、六六、七八隔开间横墙 (轴线 )与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7-9度时,楼、电梯的四角二四五六、七
7,8度时,楼、电梯的四角,每隔 15m
左右的横墙或单元横墙与外墙交接处二、三三、四四、五
9度8度7度6度房屋层数 设置部位外墙四角,
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
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
( 2)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
按前表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
( 3)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
按上表设置构造柱;当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为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式时,应按前款要求设置构造柱,但 6度不超过四层,7度不超过三层和 8度不超过二层时,应按增加二层后的层数考虑。
3、截面尺寸、配筋和连接的要求
( 1)截面与配筋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 240× 180mm,纵向钢筋宜采用,
箍筋间距不宜大于 250mm,且在柱上下端适当加密; 7度时超过六层、
8度时超过五层和九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200mm;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124?
144?
( 2)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 500mm设拉结钢筋,每边深入墙内不宜小于 1m。62?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 3)构造柱与圈梁的连接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深入室外地面下 500mm,或与埋深小于 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 4)构造柱的基础
( 5)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限值时的构造柱间距房屋高度和层数限制时,纵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横墙内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 1/3的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
2)外墙的构造柱间距应每开间设置一柱;当开间大于 3.9m时,
应令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 4.2m。
(二 )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
1、钢筋混凝土圈梁的主要功能增加纵横墙体的连接,加强整个房屋的整体性;圈梁可箍住楼盖,增强其整体刚度;减小墙体的自由长度,增强墙体的稳定性;可提高房屋的抗剪强度,约束墙体裂缝的开展;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减小构造柱计算长度。
( 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或木楼盖、屋盖的砖房,
横墙承重时应按下表的要求设值圈梁,纵墙承重时每层均应设置圈梁,且抗震墙上的圈梁间距应比表内要求适当加密。
2、钢筋混凝土圈梁的设置部位及构造要求圈梁与构造柱一起,形成砌体房屋的箍,使其抗震性能大大改善。
同上 ;各层所有横墙同上 ;屋盖处沿所有横墙,
且间距不应大于 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 7m,构造柱对应部位同上 ;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 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 15m,构造柱对应部位内横墙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外墙及内纵墙
986,7墙类烈度
( 2)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屋盖与墙体可靠连接的房屋可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的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
( 3)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应上下搭接,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
( 4)圈梁在前表要求的间距内无横墙时,应利用梁或板缝中配筋替代圈梁。
2、圈梁的截面尺寸及配筋圈梁的截面高度一般不应小于
180mm,配筋应符合右表要求,但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上的砌体房屋的基础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
180mm,配筋不应少于 。124?
150200250最大箍筋间距 (mm)
最小纵筋
986,7
配筋 烈度
104? 124? 144?
(三 )楼盖、屋盖构件具有足够的搭接长度和可靠的连接
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纵、横墙内的长度,均不宜小于 120mm。
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
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 120mm,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应小于 100mm,
在梁上不应小于 80mm。
3.当板的跨度大于 4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与墙或圈梁拉接。
4.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8度时房屋的屋盖和 9度时房屋的楼盖、屋盖,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
5.楼、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包括构造柱)或圈梁可靠连接,梁与砖柱的连接不应削弱柱截面,各层独立砖柱顶部应在两个方向均有可靠连接。
6.坡屋顶房屋的屋架应与顶层圈梁可靠连接,檩条或屋面板应与墙及屋架可靠连接,房屋出入口的檐口瓦应与屋面构件锚固; 8度和 9度时,
顶层内纵墙顶宜增砌支撑端山墙的踏步式墙垛。
7.门窗洞口不应采用无筋砖过梁,过梁支撑长度,6~ 8度时不应小于
240mm; 9度时不应小于 360mm。
8.预制阳台应与圈梁和楼板的现浇板带可靠连接。
(四 )横墙较少砖房的有关规定与加强措施横墙较少的多层普通粘土砖、多孔粘土砖房的总高度和层数接近或达到规定限制,应采取下列加强措施:
1.房屋的最大开间尺寸不宜大于 6.6m。
2.同一个结构单元内横墙错位数量不宜超过横墙总数的 1/3,且连续错位不宜多于两道;错位的墙体交接处均应增设构造柱,且楼、
屋面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3.横墙和内纵墙上洞口的宽度不宜大于 1.5m;外纵墙上洞口的宽度不宜大于 2.1m或开间尺寸的一半;内外墙上洞口位置不应影响外纵墙和横墙的整体连接。
4.所有纵横墙均应在楼、屋盖标高处设置加强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 150mm,上下纵筋各不应少于,
箍筋不小于,间距不大于 300mm。6?
103?
5.所有纵横墙交界处及横墙的中部,均应设置加强柱;该加强柱在横墙内的柱距不宜大于层高,在纵墙内的柱距不宜大于 4.2m,
最小截面尺寸不宜小于 240mm× 240mm,配筋宜符合下表的要求。
最大配筋率
(%)
最小配筋率
(%)
最小直径加密区范围
(mm)
加密区间距
(mm)
最小直径角柱 1.8 0.8 全高边柱 1.8 0.8 上端 700
中柱 1.4 0.4 下端 500
位置纵向钢筋 箍筋
100
6.同一结构单元的楼、屋面板应设在同一标高处。
7.房屋的底层和顶层,在窗台标高处宜设置沿纵横墙通长的水平现浇钢筋混凝土带,其截面高度不小于 60mm,宽度不小于 240mm,
纵向钢筋不少于 。63?
14?
14?
12?
6?
(五 )墙体之间的连接
1.7度时长度大于 7.2m的大房间及 8度和 9度时,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 500mm配置 拉结钢筋,并每边深入墙内不宜小于 1m。
62?
2.后砌的非承重砌体隔墙应沿墙高每隔 500mm配置 拉结钢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并每边深入墙内不宜小于 500mm; 8度和 9度时长度大于 5m的后砌非承重砌体隔墙的墙顶,尚应与楼板或梁拉结。
62?
(六 )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
1.8度和 9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应沿墙高每隔 500mm设通长钢筋; 9度时其它各层楼梯间可在休息板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
6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砂浆带,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7.5,
钢筋不宜少于 。102?
62?
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2.8度和 9度时,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 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
3.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
4.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 500mm设 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 1m。
62?
(七 )采用同一类型的基础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或桩承台),宜采用同一类型的基础,
底面宜埋在同一标高上,否则应增设基础圈梁并应按 1,2的台阶逐步放坡。
二、多层砌块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一 )设置钢筋混凝土芯柱
1、芯柱设置部位及数量混凝土小砌块房屋应按下表要求设置钢筋混凝土芯柱;对医院、
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下表要求设置芯柱。
外墙转角,灌实 7个孔 ;内外墙交接处,灌实 5个孔 ;内墙交接处,灌实
4~ 5个孔 ;洞口两侧各灌实 1个孔同上;
横墙内芯柱间距不宜大于 2m六七外墙转角,灌实 5个孔 ;内外墙交接处,灌实 4个孔 ;内墙交接处,灌实
4~ 5个孔 ;洞口两侧各灌实 1个孔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 ;各内墙(轴线)
与外纵墙交接处 ;8,9度时,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和洞口两侧五六七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 ;山墙于内纵墙交接处,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纵墙交接处四五六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 ;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 ;隔 15m或单元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二、
三三、
四四、
五
8度7度6度房屋层数 设置部位 设置数量外墙转角,灌实 3个孔 ;
内外墙交接处,灌实 4个孔
2.芯柱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配筋
( 1)混凝土小砌块房屋芯柱截面尺寸不宜小于 120mm× 120mm。
( 2)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15。
( 4)芯柱应伸入室外地面下 500mm,或与埋深小于 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 5)为提高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而设置的芯柱,宜在墙体内均匀布置,
最大净距不宜大于 2m。
( 3)芯柱竖向钢筋应贯通墙身且与圈梁连接,插筋不应小于,
7度时超过五层,8度时超过四层和 9度时,插筋不应小于 。
121?
141?
(二 ) 砌块房屋中替代芯柱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 1)截面与配筋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 190× 190mm,纵向钢筋宜采用,
箍筋间距不宜大于 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 7度时超过五层,8度时超过四层和九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200mm;外墙转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124?
144?
( 2)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与构造柱相邻的砌块孔洞,
6度时宜填实,7度时应填实,8度时应填实并插筋;沿墙高每隔
600mm应设拉结钢筋网片,每边深入墙内不宜小于 1m。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 3)构造柱与圈梁的连接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深入室外地面下 500mm,或与埋深小于 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 4)构造柱的基础
(三 )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砌块房屋均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圈梁宽度不应小于 190mm.
2.配筋不应小于,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200mm。并按下表设置。 124?
同上 ;各层所有横墙同上 ;屋盖处沿所有横墙;
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 7m,构造柱对应部位内横墙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外墙及内纵墙
8,96,7
烈度墙类
(四 ) 砌块墙体的拉结砌块房屋墙体交接处或芯柱与墙体连接处应设置拉结钢筋网片,
网片可采用 钢筋点焊而成,沿墙高每隔 600mm设置,每边深入墙内不宜小于 1m。
4?
(五 ) 设置钢筋混凝土带
6度时 7层,7度时超过 5层,8度时超过 4层,在底层和顶层的窗台标高处,沿纵横墙应设置通长的水平现浇钢筋混凝土带,其截面高度不小与 60mm,纵筋不小于,并应有分布拉结筋,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 C20。
102?
(六 ) 其它构造措施与多层砖房相应要求相同。
6.3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计算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计算,一般只需验算房屋在横向和纵向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横墙和纵墙在其自身平面内的剪切强度 。进行多层砌体房屋抗震强度验算时,可以只选择 从属面积大或竖向应力较小的墙段进行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 。
6.3.1 计算简图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计算简图,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 1)将水平地震作用在建筑物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进行抗震验算;
( 2)结构变形为剪切型;
( 3)认为各层楼盖水平刚度为无限大,仅作平移运动,即各抗侧力构件在同一楼层标高处侧移相等。
简图中固定端标高的确定方法,基础埋置较浅,取基础顶面;
基础埋置较深,取室外地坪下 500mm处;全地下室,取地下室顶板顶面;半地下室,取地下室室内地坪处。
一,水平地震作用
G1
Gj
nF
1F
jF
EKn
ii
i F
GH
GHF
1j
jj
eqEk GF m a x
二,楼层地震剪力
Gi
nF
iF
iV
i
n
i FV?
1i
6.3.2 地震作用注意:因多层砌体房屋自振周期短,可忽略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的影响,即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为零。
注意:对突出屋面的小建筑,其地震作用效应仍乘以增大系数 3,但不向下传递。
6.3.3 楼层地震剪力在墙体中的分配
( 2)楼层地震剪力的分配原则横向地震作用全部由横墙承担,而不考虑纵墙的作用;纵向地震作用全部由纵墙承担,而不考虑横墙作用。
( 3)横向楼层地震剪力的分配
① 刚性楼盖房屋刚性楼盖房屋:对于现浇及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等。
1iV 2iV imV
iV
i
s
m
im
iim
VV
VVi
1
:剪力之和即为该楼层总地震震剪力层各抗震墙所分担的地第则:
的乘积:与其侧移刚度为该墙的侧移值
imim
imim
kV
kV
iim
m
Vk
s
1
面积之和。层各抗震横墙净横截面第 i
1
1
s
m
im
is
m
im
im
im
A
V
A
A
V
② 柔性楼盖房屋柔性楼盖:木结构等楼(屋)盖。
i
i
im
im VG
GV?
第 m道横墙所分配的地震剪力,按第 m道横墙从属面积上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例分配。
imG 第 i层第 m道横墙从属面积上重力荷载代表值;
iG 第 i层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i
i
im
im VF
FV?
imF 第 i层第 m道横墙所应分配地震作用的建筑面;
iF 第 i层的建筑面积。
当楼层单位面积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时,可进一步简化为按各墙片所承担的地震作用的面积比进行分配:
③ 中等刚性楼盖房屋中等刚度楼盖:介于刚度楼盖和柔性楼盖之间的楼
(屋)盖,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
它的各横墙所分配的地震剪力,按刚性楼盖和柔性楼盖结果的平均值确定。
6.3.4 墙体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各类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VnVE ff
n?
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采用;
Vf
砌体强度正应力影响系数,按下表确定:
n?
0.0 1.0 3.0 5.0 7.0 10.0 15.0 20.0
普通粘土砖,多孔粘土砖 0.80 1.00 1.28 1.50 1.70 1.95 2.32
混凝土小砌块 1.25 1.75 2.25 2.60 3.10 3.95 4.80
砌体类别 Vf/0?
砌体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
0?
为对应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砌体截面平均压应力。
( 1) 粘土砖、多孔砖墙体的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
① 一般情况下,其 验算公式:
RE
VE AfV
V 墙体地震剪力设计值;
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对于两端均有构造柱、芯柱的承重墙为 0.9,其它承重墙为 1,自承重墙取 0.75;
A 墙体横截面面积,多孔砖取毛截面面积;
VEf 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设计值。
当按上式验算不能满足时,除采用配筋砌体的提高承载力外,尚可采用在墙段中部增设构造柱的方法。
② 计入设置与墙段中部、截面不小于 240mm× 240mm且间距不大于 4m的构造柱对承载力的提高作用,按下列简化方法验算:
REsyctcVEc AfAfAAfV /]08.0([ )
cA 中部构造柱的横截面总面积(对于横墙和内纵墙 Ac>0.15A时,
取 0.15A;对于外纵墙,Ac>0.25A时,取 0.25A;
sA 中部构造柱的纵向钢筋截面总面积;
tf 中部构造柱的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yf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中部构造柱参与工作系数,居中设一根时取 0.5,多于一根 0.4;
c? 墙体约束修正系数;一般情况取 1.0,构造柱间距不大于
2.8m时取 1.1。
( 2)水平配筋粘土砖、多孔砖墙体的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验算公式:
)(1 sysVE
RE
AfAfV
A 墙体横截面面积,多孔砖取毛截面面积;
sA 层间墙体竖向截面钢筋总截面面积;
s?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yf
钢筋参与系数,按下表取值墙体高宽比 0.4 0.6 0.8 1.0 1.2
0.10 0.12 0.14 0.15 0.12s?
(3) 混凝土小砌块墙体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验算公式:
V 墙体地震剪力设计值;
cA 芯柱截面总面积;
c?
芯柱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cf
芯柱影响系数,按下表确定:
REcsyctVE AfAfAfV /])05.03.0([
填孔率
0.0 1.0 1.10 1.15
c?
15.0 25.015.0 5.025.0 5.0
填孔率,芯柱根数与孔洞总数之比。
在验算纵、横墙截面抗震承载力时,应选择以下不利墙段进行:
( 1)承受地震作用较大的墙体;
( 2)竖向正应力较小的墙段;
( 3)局部截面较小的墙垛。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