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及北宋词(下)
苏轼,
词,
,临江仙,,, 定风波, 和
,江城子,
诗:, 和子由渑池怀旧, 。
秦观:, 踏莎行,
贺铸:, 青玉案,
,临江仙,
,定风波,
,和子由渑池怀旧, 。
苏轼的生平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人。父为苏洵,母
亲程氏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苏
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不仅
对儒、道、释三种思想都欣然接
受,而且认为它们本来就是相通
的。这种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
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
哲学基础。
苏轼的生平( cont)
苏轼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
三等(宋代的最高等),入仕后奋厉有用世
之志。由于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他在王安
石厉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新
法时又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
熙宁四年( 1068)起至元丰初年,他先后
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
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苏轼的生平( cont)
元丰二年( 1079)他因所谓以诗文诽谤
朝廷的罪行下狱。侥幸被释后,谪贬黄州。
元佑元年( 1086),旧党执政。苏轼被
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
职。但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
元佑四年起,先后被派知杭州、颍州、扬州、
定州。这期间,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不断进行某些兴革。
西湖胜景
苏轼的生平( cont)
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
佑旧臣,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
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 dan 1)州
(今海南儋县)。直到元符三年( 1100)宋
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
( 1101)七月死于常州。
海南儋州东坡书
院载酒亭
与苏轼有关的成语与典故:胸有成竹(文同,
苏轼至友,善画墨竹);雪泥鸿爪;水落石
出(, 后赤壁赋, );天涯何处无芳草
(, 蝶恋花, p 247)。
不合适宜(朝云)
河东狮吼(开朋友
陈季常的玩笑)
东坡汤
东坡肉
苏轼在文学艺术领域里的成就
?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派词风,
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 ? 苏辛 ? 。
?诗歌: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为北宋诗坛骄傲 。
?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 ? 唐宋八大
家 ? 领衔人物。
?书法、绘画:对书画也很擅长,同蔡襄、黄
庭坚、米芾并称 ? 宋四家 ? 。
上:竹石图卷
左:枯木怪石

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
? 第一次尝试将诗的言志与词的缘情结合起来。
? 词本来的内容是很狭窄的,多为应歌而作,其语言
风格柔媚纤巧。在文人的观念中,诗庄词媚,词为
艳科(指词所具的柔软性、绮艳性、婉媚性)。被
视为纯娱乐性的 ? 末道小技 ? 。
? 苏轼以雄大的才力, 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域,
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 意境, 风格与表现手法 。 词
在苏轼手中创新一变, 他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
的作风, 成为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
临江仙 ·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
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
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
营。夜阑风静 縠 ( hu2)纹平。小
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作于 1082
年 9月。苏轼在
?乌台诗案?谪
贬黄州后,没有
被痛苦压倒,而
是表现出一种超
人的旷达,一种
不以世事萦怀的
恬淡精神。, 临
江仙, 一词便记
载了他的这种旷
达和恬淡。
这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上阕
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写夜醉回
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开门,
只得?倚杖听江声?。酒后静立于
夜深的长江边,很容易触发联想。
下阕就写酒醒时的思想活动,
几经挫折,受尽冤屈;满腹才华,
却落得获罪流放的下场。躲开名利
场,乘坐扁舟,归隐江湖。全词写
景、叙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
语言畅达,格调超逸。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
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头
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这首词作于宋
神宗元丰五年( 1082),
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写
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
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属
于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
景。作者自有这种情怀,
遇事便触发了。于是便有
了这首于简朴中见深意、
于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只?莫听?二
字便见性情。雨点穿林打叶,发出声响,是客
观存在,说?莫听?就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那么便怎样??何妨吟啸且徐行?,?何妨?
二字逗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
是全篇主脑,以下词情都是从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先说竹杖芒鞋与马。
前者是步行所用,属于闲人的。竹杖芒鞋诚然
是轻的,轻巧,轻便,然而在雨中行路用它,
拖泥带水的,比起骑马的便捷来又差远了。那
么,这?轻?字必然另有含义,分明是有?无
官一身轻?的意思。
关于?一蓑烟雨任平生?,这里的?一蓑
烟雨?,并不是写眼前景,而是说的心中事。
试想此时?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了,哪还
有蓑衣可披??烟雨?也不是写的沙湖道中雨,
乃是江湖上烟波浩渺、风片雨丝的景象。苏轼
是想着退隐于江湖!他写这首, 定风波, 在三
月,到九月作, 临江仙, 词,又有?小舟从此
逝,江海寄馀生?之句,使得负责管束他的黄
州知州徐君猷听到后大吃一惊,以为这个罪官
逃走了;用语虽或不同,却可以彼此互证,
?一蓑烟雨任平生?之为归隐的含义,也是可
以了然的。
下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实。
那么,他对于这一路上的雨而复晴,引出了
怎样的感触来呢? 这就是接下去的几句: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
自然界阴晴圆缺的循环,早已惯见;宦
途中风雨的袭来,却很难料定何时能有转圜,
必定有雨过天青的遭际吗?如何得到政治上
?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是?归去?!
这个词汇从陶渊明的?归来去兮?取来,照
应上文?一蓑烟雨任平生?。在江湖上,即
使是烟雨迷蒙,也比宦途的风雨好多了。
,和子由渑池怀旧,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 此诗贵有理趣,是诗人和弟弟苏辙之诗。
? 首联“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巧妙利用
原唱“雪泥”二字,用“飞鸿踏雪泥”的意象,含蓄
抒发了人生飘忽不定的感慨。
? 颔联“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文
字对仗,紧承上联,用“雪泥鸿爪”这个譬喻
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以及往事变迁的洒脱
胸襟 。
? 颈联,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应和弟弟诗中的怀旧之情,提到兄弟二人
曾经同游渑池,投宿僧寺,题诗舍壁,以
印证“雪泥鸿爪”之意,隐晦指出人应有
超脱的处世态度。
尾联,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
驴嘶,更用赴京赶考途中的颠簸,暗示未来
仕途的艰险,其中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更
蕴涵着超脱通达的精神。
? 总结:苏轼, 和子由渑池
怀旧, 这首诗很富有理趣,
他用“雪泥鸿爪”的譬喻
以及人生的遭际,含蓄地
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漂泊无
定的慨叹以及超脱豁达的
精神。
苏轼部分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
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
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首词作于秦观北
宋绍圣四年( 1097)
离开郴( chen1)州贬
所之前。表达作者的
贬滴羁旅之慨。
秦观受北宋新旧党争的波及和株连。
哲宗赵煦绍圣元年( 1094)新派再起,不
仅作为旧党的苏轼弟兄遭到贬谪,? 苏门
四学士 ? 之一的秦观,也未能幸免,先后
由京师被贬到杭州、处州,继而又遭到谒
告,被削秩,再贬郴州。他面对接踵而来
的政治迫害,感到无路可走。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
处。 ?
云雾遮住了楼台,在朦胧的月光下,看不清
渡口。首二句,不仅是工整的对句,也不只是状
景,而是少有的情景交融的佳句。其中 ? 失 ? 字
和 ? 迷 ? 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景物的模糊轮廓,
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 桃源 ?,是指陶渊明在, 桃花源记, 中描
绘的世外桃源。其地在武陵(今湖南常德),离
郴州(今湖南郴州市)不远。武陵是避乱之地。
? 桃源望断无寻处 ?,是说作者因找不到这样的
避乱之地而痛苦。秦观正是在被现实压迫得无法
逃匿的情况下,才急于找到这个避难的 ? 桃源 ?
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
斜阳暮。 ?
王国维认为秦观的词能以境胜,
把自己的心情移到景物上去,创造
?有我之境?,并说:?少游词境,
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
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
(, 人间词话, )还有人称?杜鹃声
里斜阳暮?为?尤堪肠断?句。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
恨无重数。 ?
一方面是说得到亲友的寄赠,增加了
离恨;另一方面又联想到事业和前程在无
休止的党争漩涡中渐渐地被淹没,便无限
怨恨。?砌成?,言恨之层层叠叠,犹如
恨山怨墙厚重难量。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
湘去。 ?
词尾的二名句,当是作者郁闷心情曲折委婉
的发泄。此二句或从唐戴叙伦, 湘南即事, 诗: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变化而来,
都是埋怨江水无情地抛开自己而流去。这种如痴
如呆的怨绝语,说明作者真是一个走投无路的
?伤心人?,,苕溪渔隐丛话, 前集卷五十引
,冷斋夜话, 说:?东坡绝爱其尾两句,自书于
扇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早年曾任武职,四十岁后
转文职,做过泗州通判等,晚
年退居苏州。一生沉沦下僚,
胸中颇多块垒,故而寓之于香
草美人。
作者简介,
贺铸,字方回,卫州(今河南汲县)人,出身贵族。, 宋
史 ·文苑传, 说他 ? 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
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 …… 竟以尚气
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 ?
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锦
瑟华年谁与度?月桥
花院,琐
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试
问闲愁都几许?一川
烟草,满
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 凌波 ?,本于曹植, 洛神赋,, ? 凌波
微步,罗袜生尘。 ? 此处指女子的轻盈步履。
? 横塘 ?,贺铸的住处。龚明之, 中吴纪闻,
说,? 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余里,地名横
塘,方回往来于其间。 ? 词人眼望着一位女子
从住所那面的路上姗姗远去,而没有过来,感
到十分怅惘。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
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 锦瑟华年 ? 指青春时代 。语出
李商隐, 锦瑟, 诗,? 锦瑟无端五十
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接着遐想对
方的住处,优雅而寂寞,华年易逝,
美人迟暮。这联想中已经寓含着自己
的心事和遭遇了。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
句?
下片仍从横塘写,碧云流动,蘅皋
日暮,暗用江淹 ? 日暮碧云合,佳人殊
未来 ? 的典故,? 彩笔新题断肠句 ? 的
? 彩笔 ? 之典,出自, 南史 ·江淹传,,
江淹少时很有才华,后来梦中将所用的
五色笔归还了原主郭璞,? 尔后为诗,
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 。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此为全篇新警之句。?试问?一句以
?闲愁?单独提问,然后接连推出三个
比喻作答:?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
子黄时雨。?三个喻体本身都是人们熟
悉的事物,一经词人加工提炼,采入词
中,又变得十分新鲜。
这里所说的春草乃是烟雾笼罩的春草,而且有
一川之多(川:平野);柳絮是春风卷扬的柳絮,
而且满城都是;梅雨又具体化为梅子黄时的那种缠
绵淅沥、烟雾迷 濛 的淫雨。三者包括了初、仲、晚
春,风雨阴晴,城内野外,天上地下各种情况,叫
你觉得愁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遮天漫地,茫茫
无边,辨不清,拂不去,躲不开。这些景物不仅各
自都非常典型,而且在这里又以团体的力量来共同
形容主人公的闲愁,所以极为感人。据载,当时的
人们读了都很佩服,并因此给作者送了一个?贺梅
子?的外号。
思想上,这首, 青玉案,
其实乃是借怀恋美人以抒发
自己幽居穷处的苦闷。
其寄托深厚自然而不露
痕迹,词对那种怅惘迷茫的
愁闷心境的描写又十分出色
,所以特别受到人们的激赏

艺术上,
这首词语言典丽,风格华美。全词
字句洗炼,掷地有声,其中暗用了, 洛
神赋,,, 锦瑟,,, 江淹传, 等不少
典故,而又十分自然妥贴,犹如己出。
词的形象鲜明,意境优美。黄庭坚称赞:
? 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 ?
词作比喻的新巧贴切而
又丰富多姿,把抽象的感情
化为形象的景物以增加感染
力 。 设问,是本词的一个重
要方法。
两个问句后面的两个回
答,是全词的两个最精彩的
地方,给人造成了非常深刻
的印象。
罗大经,〈 鹤林玉露 〉
,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 忧端
如山来,澒 ( hong4)洞不可掇。 ’ 赵嘏云:
‘ 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 ’ 是也。
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 请量东海水,看取
浅深愁。 ’ 李后主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秦少游云,‘ 落红万点
愁如海 ’ 是也。贺方回云,‘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盖以三
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
更长。 ?
思考题
一、了解苏轼对词史的贡献,熟悉诗
词中的成语和典故。
二、分析, 临江仙, 和, 定风波, 等
词作所表现出的苏轼的的人生态度
和胸怀。
三、了解贺铸的, 青玉案, 一词所蕴
涵的思想内容,掌握其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