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概 述
?起源
? 进化
? 小麦的分布情况
? 栽培区划
?起源
? 起源于 亚洲西南部半山间地区 的伊朗、土耳其、
伊拉克、阿富汗等
? 北路由土耳其 —— 新疆,蒙古;南路由印度 —
— 云南 —— 四川 —— 全国各地。
?小麦的分布
? 世界小麦的分布:北纬 20~ 60° 南纬 20~ 40° ;
以欧亚大陆和北美面积最大,约占总面积的 80%
以上;世界冬春麦面积约为 3, 1
? 我国小麦的分布,内蒙古, 吉林, 青海, 黑龙江
只种春小麦;宁夏、辽宁、陕西、山西、河北、
北京、天津、新疆、甘肃、西藏冬春麦都种植;
其他只种冬麦
? 我国栽培的小麦类型, 普通小麦, 圆锥小麦, 密
穗小麦, 硬粒小麦, 波兰小麦, 云南小麦
国 别 面积 (亿 hm2 ) 单产 (kg/hm2) 总产 (103t)
世界总计
中 国
加 拿 大
美 国
印 度
法 国
德 国
荷 兰
俄 罗 斯
英 国
澳大利亚
2.142
0.290 [1]
0.103
0.220 [4]
0.274 [2]
0.051
0.028
0.0014
0.230 [3]
0.019
0.120
2700
3945
2427
2848
2596
7224 [3]
6989 [4]
7299 [2]
1392
7791 [1]
1827
578337
114400 [1]
25007
62777 [3]
71007 [2]
37086 [4]
19568
1000
32000
14655
21850
中国小麦区划图
?小麦栽培区划
? 小麦区域划分的依据
? 分区命名 三主区的命名为按 播性 命名,十亚区
的命名为按, 地域 — 播性 — 冬春性, 三级命名
小麦的一生
小麦的一生
? 生育期
? 生育时期
? 三段生长
小麦植株形态结构示意图
? 一生 ——— 由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种子所经历时间
? 生育期 —— 出苗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时间
? 生育时期 —— 一生中不同形态变化所持续的时间
? 全生育期 —— 由播种到成熟所经历的时间
?生育期
? 秋冬播小麦大多在 230~280d
? 春播小麦为 100~120d
? 东北春播春性麦区只有 70~90d
? 黑龙江地区早熟品种一般为 79~83d;中熟品种
84~87d;晚熟品种 88~93d。
?生育时期
? 春小麦:种子萌发、出苗、三叶、分蘖、拔节、
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
? 冬小麦:种子萌发、出苗、三叶、分蘖、越冬、
返青、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
?出苗期 —— 当第一片绿叶伸出胚芽鞘两公分,全田 50%植株达到
此状态
?三叶期 —— 当第三片绿叶伸出两公分,全田 50%植株达到此状态。
?分蘖期 —— 当主茎第一叶的蘖芽伸出叶鞘 1~1.5cm,全田 50%植株
达到此状态
?拔节期 (农艺) —— 基部第一节露出地表 1.5cm,全田 50%植株
达到此状态
(生理) —— 基部节间开始伸长,也叫起身期
?孕穗期 —— 当旗叶完全展开,叶耳可见旗叶叶鞘包着幼穗明显膨
胀,大穗分化进入四分体分化期,全田 50%植株达到此状态
?抽穗期 —— 当主穗伸出旗叶叶鞘 1/2,全田 50%植株达到此状态
?开花期 —— 当主穗中部露出黄色花药,全田 50%植株达到此状态
?小麦的三段生长
? 两段划分法
营养生长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之前
生殖生长阶段:从幼穗分化到成熟
? 四段划分法
播种 —— 三叶 —— 拔节 —— 开花 —— 成熟
播种 —— 出苗 —— 分蘖 —— 抽穗 —— 成熟
? 五段划分法
叶性器官分化期;穗轴节片分化期;花器分
化期;性细胞分化期;籽粒形成充实期。
小麦的三段生长
?依器官分化和生长特征划分
营养生长阶段,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幼穗分化到抽穗
生殖生长阶段,抽穗到成熟
?依器官建成和对产量构成作用划分
幼苗阶段,出苗到起身
器官建成阶段,起身到开花
籽粒形成阶段,开花到成熟
三段生长的意义
?在小麦的一生中,形态建成有两个明显的转折:
起身, 开花
?幼苗阶段:只分化出叶、根和蘖;确定了群体总
茎数,为最后穗数奠定基础;生产上是决定穗数
的关键时期
?器官建成阶段:决定穗粒数的关键时期;群体穗
数最后确定;形成全部营养器官和结实器官;一
生中生长量最大的时期;麦田管理的关键时期
?籽粒形成阶段:对产量形成、品质的优劣都是关
键时期;生产上是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麦田管
理对粒重和籽粒品质有重要影响
小麦温光特性
小麦的温光特性
? 阶段发育
? 感温性
? 感光性
? 温光互作
? 阶段发育的应用
? 阶段发育 ——— 特定条件下小麦植株内部要发生
一系列的质变,在不同质变的基础上才能够由营
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变就是小
麦的阶段发育
?感温性
·分类
分 类 温 度 时 间 分 布
冬 性 0~3℃ 35d 北方冬麦区
弱冬性 0~7℃ 15~35d 黄淮平原冬麦区
春 性 0~12℃ 5~15d 北方春麦区
钱塘江以南冬麦区
·生理机制
? 低温作用而生成成花促进物质
? 内源激素脱落酸 ( ABA), 或者是脱落酸与其他
内源激素比例间的变化
? 适当的温光组合
? 感受低温的部位是 生长点
? 当 生长点伸长 ( 高与宽比大于 1) 标志着春化阶
段结束
?感光性
·分类
分 类 光照要求 时 间 品 种
反应迟钝性 8~12h >16d 冬播春性品种
反应中等性 >8 <12h 24d 弱冬性品种
反应敏感性 >12h 30~40d 冬性和高纬度地
区的春性品种
·生长特性
? 对光照时间和温度反应特别敏感,光照阶段的
适宜温度为 20℃ 左右,高于 25℃ 或低于 10℃ 光
照发育延缓
? 小麦属于 长日性 作物
? 自然条件下以 10~ 18h最适; >12h/d,发育延
缓; 8 h/d,停止生长,不能抽穗
? 长波光 (红色光),可以促进光照阶段发育; 短
波光 (兰紫光)则有延迟作用
? 雌雄蕊原基的出现 是光照阶段结束的标志
?温光互作效应
? 强春性长光敏感型
? 春性长光敏感型
? 冬春性长光敏感型
? 冬性、强冬性长短光不敏感型
? 冬性、强冬性长短光敏感型
? 超强冬性长短光敏感型
? 阶段发育的应用
? 引种 从温光生态环境相近的地区引种
? 用种 据品种特性,通过栽培措施调节器官的形
成,以协调各器官之间的关系
? 育种 根据品种温光类型的差异进行生态育种,
创造冬春性差距更大的品种温光类型
种子构成与萌发出苗
种子构成与萌发出苗
? 种子构造
? 种子的萌发过程
? 幼胚生长与出苗
? 影响萌发出苗的因素
?种子构造
小麦种子是 子房受精 后发育的果实
植物学分类上属于 颖果
? 外观
? 内观
? 外观
? 外部结构:麦粒隆起的一面为 背面,相对的一面
为 腹面,腹面有 腹沟,背面基部 胚,相对的一端
有茸毛称作 冠毛 或 端毛
? 形态,椭圆, 卵圆 居多;近圆、圆筒、梭型
? 色泽:黄白色、浅黄色、金黄色、深黄色、紫色。
生产上分为 红皮麦 和 白皮麦
小麦籽粒的形状
1,椭圆形 2,卵圆形 3,近圆形 4,圆筒形 5,梭形
红白麦的比较
种类 皮层细胞 种皮厚度 通气 性 休眠 期 出粉 率 抗穗发芽
红麦 规则紧凑 厚 不好 长 高 是
白麦
不规则
疏松 薄 好 短 低 否
? 内观
? 皮层:包括种皮和果皮,约占种子总重量的
5~7.5%。果皮是由 子房壁 发育而来,种皮则是
由 内珠被 发育而来。 皮层 与 胚乳的糊粉层 及 胚
构成加工过程中的麸皮
? 胚乳:约占整个籽粒重量 90~93%以上,由 糊粉
层 和 淀粉层 组成。胚乳含有蛋白质、淀粉、脂
肪、灰分等,以 淀粉 为主
? 胚:一般仅占整个籽粒重量的 2~3%,具有很强
的生命力。含脂肪、不饱和脂肪酸
? 种子的萌发过程
? 种子吸水膨胀过程:满足胚乳贮存性物质的转化
和胚部萌动生理活动对水分的要求;亲水胶体在
水分作用下由凝胶状态变成溶胶状态。
? 物质转化过程:呼吸作用逐渐加强;各种酶类开
始活动;有机物质转化为简单物质
? 生物学过程:当种子吸水达本身重的 45~50%时
开始萌动。胚根鞘突出种皮,在农艺上称, 露白,
俗称, 拱嘴,
? 发芽 —— 胚根长出与种子等长,而胚芽为种子长
的 1/2。
萌发和出苗
1.胚芽鞘 2.主胚根 3.胚根 4.根鞘
? 幼胚生长与出苗
? 胚芽鞘:胚芽鞘露出表土后停止生长;胚芽鞘
是第一片不完全叶;第一片绿叶达到正常大小
时,皱缩死亡
? 第一片绿叶:上下宽窄相近,顶端较钝,叶片
小而厚,叶脉明显,叶鞘较短;籽粒大胚乳大,
第一片绿叶也大
? 地中茎 —— 胚芽鞘节与第一叶着生部位之间的组织
小麦的三叶期
小麦的三叶期是一生中的重要时期
? 第三叶抽出后,幼苗由胚乳营养转向独立营养
? 小麦进入幼穗分化与分蘖、长根、长叶的同时并
进阶段,是增加穗数的关键时期
? 生长点在地下,是农事活动最佳期
? 如三叶期干旱或氮磷肥不足,则生长停滞
农艺上对麦苗要求的四条标准
? 匀:小麦植株个体间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营养面
积,分布均匀
? 壮:麦苗植株个体在发育形态上符合最佳标准
? 齐:植株个体间生长速度相同、相近
? 全:土地面积与青苗面积之比等于或接近 1
? 影响种子萌发出苗的因素
? 种子质量及品种特性:白皮品种;蜡熟期收获
的种子;大粒而饱满的种子;蛋白质含量高
? 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1~30℃ ),温度越
高种子发芽越快。最低温度是 1~2℃,最适温度
为 15~20℃,最高温度为 35~40℃ 。
? 土壤水分:是影响种子萌发出苗的首要因素,
最适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70— 80%
? 氧气:当土壤空气含氧量达 10%以上时,种子才
能正常发芽;含氧量 5%时,发芽率降低
? 土壤溶液浓度:当土壤溶液浓度达 0.25%以上时
种子不能正常吸水,出苗率明显下降
? 播种深度:播种深度过深胚乳中的养分大量消耗,
易成弱苗
? 种子存贮年限:存两年以上的种子发芽率自然下
降 25%左右
一般适于种子出苗的土壤含水量
类 型 砂 土 壤 土 粘 土
最 适 14~16% 16~18% 18~22%
最 低 10% 13% 16%
? 种子完成吸胀过程的积温是一定的,约 50~60℃
? 春小麦播种至出苗约需积温 120℃,这样春小麦
播种至出苗约需 20~25d。
? ∑t℃ =50+10n+20
∑t℃ 小麦从播种到出苗所需昼夜平均积温
50 种子吸水膨胀到萌发所需昼夜平均积温
10 幼芽在土壤中长高 1cm所需昼夜平均积温
n 种子覆土深度,用 cm表示
20 幼芽鞘出土到第一片叶露出芽鞘长达
2cm所需昼夜平均积温

小麦的根
? 根系的发生
? 根系的生长与分布
? 根的功能
? 影响根系生长的条件
?根系的发生
小麦根系为 须根系,由 初生根 和 次生根所 组成
?初生根,又叫 种子根 或 胚根 。当 主茎第一叶展
开 时,停止生长,一般 3~5条,偶尔 7~8条根。
入土 1.5~2.5m。 主胚根和第一对侧根 吸收能力
比次生根强,其他与次生根相同
?次生根,又叫 节根 或 不定根 。 n叶开始抽出,n叶
节分化出节根原基,( n— 3)叶的节根伸出。 第
一张抱茎叶 为最高发节根叶位,11片叶的品种为
第 7片叶; 13片叶品种为第 9片叶。主茎各叶位节
根数一般为 2~4条,分蘖各叶位节根一般为 1~3条
,主茎抱茎叶节根数多达 5~6条。
初生根与次生根的比较
项 目 初 生 根 次 生 根
数 量 5~8条 30~70条
着生部位 种子胚部 茎基分蘖节上
发生时期 种子萌动 四叶期后
发生终期 第一叶出土 开花以后
主要功能期 出苗至拔节 拔节后
生根温度 1~2℃ 8℃
入土角度 垂直地表 先与地表成锐角,
四散后再向下延伸
?根系的生长与分布
? 出苗至分蘖 速度最快;其次是 分蘖到抽穗 ; 抽
穗到开花,日平均增长量最少; 开花到成熟 几
乎不增加。从 孕穗期 开始根系干重进入高峰期,
根冠比在 灌浆至成熟 达到高峰
? 种子根一般在 7~10d之内全部形成,生育期间平
均每天伸长 1.5㎝ 左右,伸长的同时可分枝 2~4次,
其生长点多达 5 000 ~10 000个。次生根发生的时
间晚,持续时间长。生长健壮的小麦每株次生根
数量可达 30~70条,多者可达 100条以上,但大田
群体中一般在 30条以下
? 根系大都集中在耕层 20㎝ 以上的土层中,约占
40~60%,在 40㎝ 深度时约占 80~85%
?根的功能
? 吸收, 运输, 固定, 物质合成 与 转化 作用。
? 磷酸、二氧化碳和无机盐 有机酸 AA
蛋白质(植物各部分)
? 根系发育的好坏、根系活力与延续时间长短,
直接关系到地上部的生长与产量形成
? n叶出生时,( n- 3)叶位的次生根至 ( n+3)
叶出生时才进入功能盛期
? 种子根在小麦一生中均有吸收功能。其生理活动
以 5叶期 最为旺盛,挑旗期 次之,抽穗后 开始下
降,至成熟期仍有一定生理功能
? 新生分蘖由该节根以下各层根来提供养分,一般
新生蘖由 种子根 和 胚芽鞘节根 供给养分
?影响根系生长条件
? 土壤水分:最适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70~75%
? 土壤结构:土壤容量为 1.1~1.14 g/cm3时最为适宜
? 土壤营养:根系具有比趋水性还要强烈的趋肥性。
氮素能增加根的鲜重;磷素增加根系占全株总干重
的比重,促进根系向纵深发展;钾素缺乏根系变小,
根部皮层早期脱落,输导组织退化
? 温度与光照:根系生长最适宜温度为 16~20℃ 。根
系与地上部干重随光强度提高而增加
? 土壤溶液浓度:土壤含盐量应不超过 0.2%
分蘖与成穗
分蘖与成穗
? 分蘖的作用
? 分蘖的发生规律
? 影响分蘖出现的因素
? 分蘖的消长与调控
? 分蘖成穗
? 分蘖 —— 小麦从主茎上长出的侧枝及侧枝上的
分枝均称为分蘖 / 小麦的分蘖是着生在分蘖
节上的地下分枝
? 分蘖节是由节、叶原始体、分蘖、腋芽及其生
长点密集在一起,形成膨大的节群
? 一般分蘖节适宜深度为 2~3㎝
? 分蘖的作用
? 分蘖的有无是麦苗好坏的标志
? 分蘖是环境与群体的, 缓冲者,
? 分蘖是产量构成的重要因素
? 分蘖可产生更多近根叶和次生根,成倍的增加
光合作用和吸收能力
? 分蘖具有再生功能,当主茎或其他分蘖受到意
外伤害时,产生新的分蘖使植株生命延续
? 分蘖是冬小麦越冬的条件
? 分蘖节内有复杂的输导组织,成为联系根系和
地上各蘖位的枢纽。
? 分蘖的发生规律
?分蘖的发生:分蘖节数目多少与春化阶段发育特
性有关;同一类型中则取决于 主茎总叶数多寡 和
生育期长短 。黑龙江省春小麦主茎分蘖节数为
2~4个 。春小麦一生中有一次分蘖高峰( 拔节前
期 ),分蘖时间短,成穗率较低,冬小麦一生中
有两次分蘖高峰( 越冬前 一次,返青后 一次),
分蘖时间长,成穗率较高
?春小麦分蘖少的原因
? 内因:春化时间短,分化出的蘖芽原基少,
分蘖自身进程短,营养物质迅速转化
? 外因:春麦区气温回升较快,光照时间逐
渐增长,使拔节提前。另由于干旱所致
? 小麦分蘖成穗的标志
? 分蘖要有自己的四片叶以上,要有四条根,有自
己的下一级分蘖,穗分化进程与主穗分化进程同
期或落后一个时期
? 分蘖的茎高应该有 30㎝ 以上,分蘖的叶面积应有
50㎝ 2以上,分蘖的干物质重在 250mg以上
? 影响分蘖出现的因素
? 幼苗阶段体内同化产物含量较高的分蘖较多
? 大粒饱满的种子分蘖数明显地多于小粒种子
? 最适分蘖温度为 13~ 18℃ ; 充足的光照利于分蘖
? 播种覆土较浅的幼苗分蘖数量也较多
? 播种密度稀的麦田比密植的植株分蘖率高
? 土壤肥力较高、施肥数量较多、土壤水分充足等
条件有利于分蘖生长
? 植株体内同化产物和矿物营养的分配不同
? 品种特不同,分蘖能力强弱不同
?分蘖消长及其调控
?在分蘖期主茎与各蘖之间穗发育期是一致的
?主茎进入 二棱期 是主茎与分蘖间生长优势的转折
点。一般当主茎进入二棱期后,落后主茎一个生育
期 的蘖易沦为无效蘖
?雌雄蕊分化 和 药隔期开始,各蘖间物质交流已呈
现相对独立
?二棱期(分蘖期)之前的肥水管理主要起 促进蘖
的作用,其后促蘖作用逐渐降低,而 保蘖 的作用逐
渐增强,从二棱期至药隔期保蘖作用也逐渐降低
? 分蘖成穗
? 从植株内部看, 在幼穗分化和拔节时, 有足够的
光合面积和本根系, 能够保证本身生长以致拔节,
抽穗和结实的分蘖, 才能长成为成穗的有效分蘖
? 从外部环境看,凡是有利于植株增强光合作用,
增加光合产物,有利于充分供应矿物营养和水分
的环境,都有利于提高分蘖的成穗率
春小麦的植物学特征

春小麦的茎
?茎的形态与来源
?茎的功能
?茎的生长
?茎秆特性与倒伏
?茎的形态与来源
? 小麦的茎节 是指地上部能够伸长的节和节间
? 茎是幼穗转入生殖生长前,伴随最后 5~ 6片叶原基
分化而成的
? 地上部伸长节间的节,数目比较稳定,一般为 3~ 5
个节,单茎总节数变化主要决定于地下节数的变动
? 冬小麦 7~ 11节,春小麦 8节左右(地上部 4~ 5节)
? 基部第一个节间最短而细,向上依次增长,第二、
三节间加粗,第四、五节间又逐渐变细加长,穗
下节间最细最长,几乎占全部节间的一半
? 茎壁厚度表现为基部 1,2节间最厚,上部较薄,
同一节间是基部壁厚,上部较薄
? 不同品种株高也不同,最短的不足 30㎝,最长的
可超过 140㎝ 。高产麦株高度以 80~ 90cm为佳。各
节间长度比例 Ⅰ, Ⅱ, Ⅲ, Ⅳ, Ⅴ 以 1,2,3,4:
6~ 8较为理想
?茎的功能
? 物质交流的通道
? 地上器官的支柱
? 干物质积累的暂时贮存库
?茎的生长
? 茎秆的生长包括节间的伸长、增粗(茎壁增厚)
和充实(单位长度的增重)三个过程
? 节间伸长开始于二棱始期(生理拔节),每个
节间基部有居间分生组织,其细胞分裂和体积
的增大使节间不断伸长和加粗
? 每个茎节的生长都经历开始慢、中期快、末期
又慢 3个波浪起伏阶段。
图 2-13 春小麦主茎地上部节间伸长动态 春小麦主茎地上部节间伸长动态
? N节间处于伸长期,其下位 (N— 1)节间已伸长,
上位 (N+1)节间开始伸长
? 开花后节间伸长活动停止,株高固定。
? 茎秆的生长速度,以抽穗至开花的增长量最大,
拔节至抽穗次之,开花至灌浆最少
? 但在干重增长过程中,当抽穗后,随着茎秆贮藏
性物质开始分解并向穗部转移时,茎秆重量开始
下降。
?茎秆特性与倒伏
? 倒伏的危害
? 倒伏时期与减产程度
? 发生倒伏的原因
? 背地性曲折
? 基部节间与倒伏
? 防止倒伏的途径
?倒伏的危害
?倒伏植株茎秆输导组织损伤,严重影响养分、
水肥的运转
?植株铺地,叶片重叠,严重影响通风透光,光
合削弱,呼吸增强,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由于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极易造成白
粉病、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大流行
?给机械收割带来极大的困难,增加动力消耗和
损失
?倒伏时期与减产程度
时 期 拔节 孕穗 抽穗开花 灌浆 乳熟(后)
减产程度 80% 40~45% 30~40% 20% 5%(以下)
小麦倒伏时期与曲折部位
?发生倒伏的原因
?株高越高,重心越高,越不抗倒伏。
?基部第一节间长度大于 10㎝,第二节间长
度大于 15㎝ 。
?群体过密,基部通风透光不良。
?茎秆基部机械组织发育不良,下表皮层薄,
维管束少,横断面维管束总面积不大,导
致茎秆弹性不佳。
?外力因素:风、雨、雹等灾害性天气。
?背地性曲折
? 灌浆期前的倒伏称为“早期倒伏”,灌浆后期发
生的倒伏称为“晚期倒伏”
? 叶鞘和节间基部关节处存在分化能力很强的居间
分生组织,其幼茎时期含有大量的趋光生长素
? 当小麦倒伏后,由于趋光生长素的作用,茎秆由
最旺盛的居间分生组织处向上生长,使倒伏后的
小麦抬起头来,并转向直立。这种特性,称为 背
地性曲折
茎秆背地性曲折
( 一 ) 倒伏前,1.叶鞘基部, 关节, 2.叶鞘 3.茎秆节间的秆壁
4.茎节 ( 维管束交错处 )
( 二 ) 倒伏后恢复直立状态
?基部节间与倒伏
? 一般第一节不超过 5~ 8㎝,第二节间不超过 10㎝,
比较抗倒伏
? 超过 8.5㎝ 控制指标而不发生倒伏的几率占 36%,
基部节间长度并不是倒伏的唯一决定性因素
? 基部节间长度干重 8mg/㎝ 为防止倒伏控制指标
? 基部节间干物质的积累开始于拔节,一直持续到
孕穗和抽穗期
? 药隔~四分体期间,是防止倒伏的关键。
倒伏植株基部第一、二节间干物质积累状况


第 1节间 第 2节间


g


g
单位
长度
鲜重
(mg/cm)
单位
长度
干重
(mg/cm)


g


g
单位
长度
鲜重
(mg/cm)
单位
长度
干重
(mg/cm)
倒 伏 2.2 0.6 168 45.9 4.7 1.30 279 77.1
不倒伏 2.1 0.7 531 177.0 4.4 1.35 419 128.5
倒伏植株基部第二节间解剖构造的变化


机械
组织
层厚
度 ( μm)
机械
组织
层细
胞层
数 (层)
机械
组织
层原
理细
胞壁
厚度
( μm)
导管内径
( μm)
导管壁厚度
( μm) 输导
束鞘
层细
胞壁
厚度
( μm)








倒 伏 85.8 4-5 0.87 54.46 37.44 1.44 1.01 1.01
不倒伏 100.1 6-7 0.96 46.68 27.33 3.17 2.89 1.28
?防止倒伏的途径
?选用秆强抗倒的品种
?深耕细作,加深耕层
?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改善麦田通风透光条件改
?变种植方式
?在起身、拔节期进行碾压
?合理施肥
?利用生长调节剂
?重点难点,倒伏的危害以及防止倒伏的途径
?思 考 题,以图示的方式找出叶片、茎节、
根系的同伸关系,以及物质运输的相互联系
?课外参考
? 小麦茎秆强度的鉴定方法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2,35
( 1):7-11
? 小麦茎秆特性的配合力分析,中国农学通报,2002,18
( 6),3-7
? 小麦地上茎节数的形成机理,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
34( 1),35-37
? 小麦茎秆性状化学调控机理的研究,莱阳农业院学
报,2001,18( 4),263-267
? 小麦茎叶性状与穗部性状相关性的探讨,湖北农学院学
报,1998,18( 1),8-11
? In Planta Transformation of Wheat Apical
Meristem,A Preliminary Study 华北农学
报,2005,20(1):17-22
? 小麦茎秆特性的配合力与环境互作研究,中国农学通
报,2004,20( 1) ;67-70
第一章
春小麦植物学特征
(第七节)


? 叶片的构造
? 叶片的生长规律
? 叶数
? 叶组与功能
? 影响叶片生长的因素
? 株型的调控
? 叶片的构造
? 小麦的叶片包括普通叶(完全叶或营养叶)和变
态叶(不完全叶:盾片、胚芽鞘、蘖芽鞘、稃片、
颖片)
? 完全叶互生在茎节上,由叶鞘、叶耳、叶舌、叶
枕和叶片组成
小麦叶的外部构造
? 叶片的生长规律
? 叶片的伸长
? 叶片的厚度
? 叶形
? 叶面积
? 生长规律
? 叶片的衰老
? 叶片面积
? 春小麦一生中的 8片叶中,近根叶 3片平均面积
4.3c㎡,而 5片茎生叶平均为 22.5c㎡
? 叶面积系数 =单株叶面积 × 每亩基本苗数 × 1000
春小麦主茎各叶位面积
主茎叶片数随纬度变化曲线
叶鞘与叶片同伸初期
春小麦叶片的生长和衰亡
叶片衰枯形态、组织结构、生理变化综合指标
小麦主茎结构

组 近根叶 中层叶 上层叶

量 2-4片 3-5片
旗叶
旗下叶

型 拔节前
拔节 -挑旗、
孕穗 抽穗前
功 能
盛 期 拔节前 拔节 -挑旗 定型后 -灌浆
光合产
物去向
分蘖、根系
地上茎叶
茎秆
顶部叶片
穗分化
籽粒
小麦叶片功能的分组
? 叶片的光合作用与产量的关系
? 经济学系数 =经济学产量 /生物学产量
? 经济学产量 =生物产量 × 经济系数 =净光合
生产率 × 经济系数
? 净光合生产率 =光合面积 × 光合能力 × 光合
时间-呼吸消耗
? 影响叶片生长的因素
?温度
?光照
?二氧化碳
?水分
?氮磷营养
小麦一天中光合和呼吸作用的补偿点
?株型的调控
? 叶片倾角
? 叶面积垂直分布
? 叶片间距
? 叶片厚度
? 叶片色泽
叶片倾角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
叶片倾斜度 15° 30° 45° 90°
叶面积指数 5 4 3 2.5
? 重点难点
? 叶片的生长规律
? 叶组与功能
? 株型的调控
??? 思考题???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阐述如何通过叶龄进行
麦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