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与营养学》教案 食品营养学部分 第九章 营养与农业 营养源于食物,食物来自农业。农业中各行业均对居民膳食营养有直接或间接 的影响。其中生产业直接影响食物或食品原料的数量,加工业和商业则影响食物供应 的品种与均衡性,最终影响到居民的膳食与营养状况。农业政策、科技、教育、金融 及农村建设等又直接影响农业生产业、加工业和商业,间接地影响居民的膳食状况。 一、营养与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生产结构包括农、林、牧、渔四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及各业内部的具体结构, 其中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直接影响到食物及食品原料生产的种类、数量和质量。 1、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P299见表9-1。 据产值,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总体情况是,种植业占农业比例逐渐下降,但仍占 主导地位;畜牧业、渔业的比例逐渐上升;林业产值较低,比例呈下降趋势。 1)种植业:内部结构经调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递减趋势,而经济作物和其它高 价值作物的比例明显上升;在粮食生产结构中,杂粮播种面积及产量份额均明显增加。 2)畜牧业:过去是属于分散的从属于农业的副业,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产值和主 要畜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连续增加,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产业。其产值占农业总产 值的比例由1978年的15%上升到1998年的28.55%。肉、蛋、奶是畜禽饲养业的主要 产品。 3)渔业:占农业的比例小,但发展较快。其中:海洋捕捞渔业是我国渔业生产的主 体;淡水和海水养殖业潜力巨大;第三是我国海洋鱼类以大黄鱼、小黄鱼和带鱼等为 主,淡水鱼类以鲤科鱼类为主。 2、农业生产结构对居民食物消费与膳食营养的影响: 1)农业生产结构对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随着种植业比例的下降,养殖业比例的上 升,总体上居民对粮食的消费量下降,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量上升。 2)农业生产结构对居民膳食营养的影响:居民食物消费量的变化自然影响到居民的 膳食营养状况。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食物营养监测项目组1998年度监测的结果, 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已随农业生产结构的改变而改善。P303 3、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1)食物与营养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新形势:目前我国虽然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 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转变,但仍存在着食物生产、消费及营养不协调,生产 结构不能满足营养结构改善需要等问题。如在农产品结构方面,优质农产品比重偏低、 豆、奶等消费严重不足;同时部分农产品又出现“卖难”现象。此外,浪费现象严重。 在居民营养状况方面,我国膳食热量、蛋白质的摄入量及来源等指标仍低于世界平均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教案 食品营养学部分 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我国儿童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仍然较高。城乡居民营 养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城市居民因膳食不平衡或营养过剩导致的疾病迅速增多, 而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营养不良仍存在。 2)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营养学依据:在农业生产调整中可以先按照不同人群需要, 计算全国或某一地区范围内总人口对各种营养素和热能的需要量;然后根据其需要量 估算各种类别食物的数量;再结合土壤、气候、环境、肥力等农业影响应素和经济水 平、消费习惯等社会因素,以及农产品进出口数量、工业用料数量的同时,按最佳食 物营养搭配原则科学地安排农业生产。在调整时应留有余地。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一是进一步调整农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的比例, 即在种植业产值稳定持续增长的同时,加快畜牧业、渔业发展,以增加优质蛋白质供 应。二是在种植业内部,粮食生产应立足于“总量平衡,区域优先发展”的方针,东 部地区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和品质,增加总产;西部地区改造条件,逐步扩大粮食种 植面积,提高粮食自给率;中部地区加大投入,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进 一步落实“大豆行动计划”,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及小宗粮食作物的比例。经济作物根 据国民生活需要和国内外市场需要来调整结构与布局。饲料作物声站实现独立化,逐 步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转变。 二、营养与种植业: 1、营养与作物育种: 品种是农业生产的第一生产资料,对于提高和改善人们的膳食营养起重要作用。 1)作物育种的营养学意义:育种的目标是高产、优质和抗性,与营养有直接或间接 的关系。高产可增加单位面积营养素产量,优质可提高和改善产品中营养素含量并降 低产品有害成分含量,抗性增强则有利于作物丰产与稳产。 2)作物育种对食物生产的意义:在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食物生产量的农业增产技术 中,良种的作用约占1/3。 2、营养与作物栽培: 1)栽培技术成果对食物生产的作用:肥料与施肥技术、农田与节水灌溉、作物病虫 害综合防治及耕作栽培技术。 2)栽培因素对作物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壤条件、光照、空气和肥料 等,这些因素对食物的产量与营养素的含量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种植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三、营养与养殖业: 养殖业包括畜牧业和渔业中养殖部分。 1、畜牧业科技成果对动物性食物生产的影响: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教案 食品营养学部分 1)畜禽品种改良:典型代表是瘦肉型猪。 2)饲料营养:现代饲料工业的发展,相继制定了鸡、猪、奶牛、肉牛等的饲料标准, 以指导畜禽现代化集约饲养。 3)草地改良:为牧区畜禽养殖奠定物质基础。 4)畜禽疫病诊断与防治: 2、水产养殖业科技成果对动物性食物生产的作用: 1)养殖与增殖技术: 2)渔业环境生态与工程技术: 3)鱼饲料和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 3、人工饲养对动物产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动物产品中某种或某类营养素含量与该种或该类营养素的摄入 量呈正相关趋势。若能量摄入过剩,一些动物体内也存在脂肪增多的趋势。 4、养殖业今后的发展方向: